📖 ZKIZ Archives


中租π部隊西進賺錢力第一秘訣:慢

2014-09-29  TCW
 
 

 

富邦金蔡明忠、新光金吳東進、台新吳東亮等台灣金融業者,透過租賃業先行登陸搶灘人民幣業務大餅的租賃大戰已三年,結果卻是雷聲大、雨點小。

早在二○○五年,順利取得中國第一張外資獨資全國租賃執照的中租控股,卻絲毫沒受到影響,甚至還逆勢創下近五年營收、EPS(每股稅後盈餘)新高。

數字領先:上半年ROE15%,領先同業

不只如此,中租目前在全中國擁有二十五個據點,不輸所有台灣金融同業,攤開各家金融業財報,以今年上半年ROE(股東權益報酬率)達一五%,領先其他台灣金融業(見左圖)。

投資超前:辜仲立:五年據點擴一倍

站在上海虹橋臨空經濟發展區的中租大陸總部,「(這代表)我們在大陸又是一個新的開始!」中租總裁辜仲立豪氣的說,三到五年內,中租現有據點要再擴張一倍。這裡,是中租的另一個第一:台灣金融業登陸率先買下整棟大樓。

穩居中國最大外資租賃龍頭的辜仲立,要再發揮先行優勢,把台灣金融同業追兵越拉越遠,而中租能在ROE上領先台灣金融業,秘密就藏在整合業務和審查雙重能力的「π型人」部隊。這個制度背後,就是台灣金控業目前仍無法跨過的門檻。

一般金融業的業務心態,往往只要客戶有需求,立刻撲上去,透過快速把客戶找進來,盡可能大量衝刺業績數。但台灣金控業登陸搶進租賃生意,現在還交不出成績單的原因,正是因為租賃業這行,是屬於賺不了快錢的行業。

簡單來說,租賃業的營運模式,是透過設備或原物料等融資方式,提供中小企業運作所需資金,一般而言,中國融資不易,加上設備有折舊風險,擔保品價值會隨著時間拉長而降低,風險增高。因此,租賃貸放也能比銀行有較高利潤,風險控管的能力高低,就是賺錢與否的核心。

第一金租賃董事長簡明仁觀察,台灣金融業業務負責加油門衝刺、審查則負責踩煞車,彼此相制衡;但以租賃業來說,業務要能推得動,資產安全更重要,中間如何拿捏,是最大挑戰。

仲利國際溫州分公司業務資深總監劉明昌說,金融業的產品是錢,不是一般產品,把錢借給人是有風險的,業務性格難免習慣一味衝刺,所以必須先建立基本風險概念,「這概念就像撈魚,建議要有網子,一開始孔洞大、後來越來越小,效能才更好。」

如果租賃業也像理專、企金業務般拚命踩油門,很可能發生如企業聯貸案先衝刺業績,等之後出事再說的心態。特別是在風險相對高的中國市場,打得深、比打得快重要。

要在中國成功,要懂得「不賺快錢」,快,最後就是賠的機率大。

中租這一套人才戰法,去年才正式導入中國。因為重視風險,中租要求每一個新人,都要先經過四個月的業務和審查雙專長訓練。「要求業務能自我篩選,自己有判斷力才能提升效率,不要做白工,」中租董事長陳鳳龍說。

更好的業務,是懂得衝,也懂得守。中租在制度設計,更要求嚴控資產風險。舉例來說,台灣金融業普遍以三個月為延滯率起算標準,但是風險控管更嚴格的中租,在台灣是以最嚴格的七天為起算標準,至於中國則是三十天,同樣比同業嚴格。中租發言人廖英智透露,中租兩岸租賃業務貸放實際損失率約僅一%,便是這套制度發揮了功效。

這套創造高利潤、低損失率的機制,到現在沒人能超得過的原因是什麼?

人才深耕:培訓成本是同業的一.五倍

關鍵是腦袋要換。一○四獵才派遣事業群的獵才顧問陳宏榮觀察,中租可說全面用外商銀行,類似訓練儲備幹部的方式訓練每一個新人,勢必要多花時間、資源,「很多公司沒辦法有此概念。」

因為,採用這套制度的費用和無形時間成本都更大。廖英智透露,中租的人力培訓成本是台灣金融業的一.五倍,還不計各主管必須因此配合的時間管理成本。

其實人才正是金融服務業的無形門檻,中租蹲得夠久,看得較長遠,所以其他金控業擁有大資源,但多追求短期速成,較缺乏耐心,容易落入希望業務擁有即戰力的盲點。

再來,中國地域廣大,不同的產業業務推廣和風控重點也各異,需要經驗累積與傳承,就連資深業務到不熟悉的市場拓點,也必須重新學習當地產業相關知識,這一點,同樣是中租先登陸布局九年、擁有台灣金融業最多據點的優勢所在。

「人才不能揠苗助長,要循序漸進,」陳鳳龍表示,中租未來拓點最大限制,便是內部人力資源限制,例如中階主管至少要七年歷練,「或許起跑慢,但當水庫積滿,就會開始一直溢出來。」

懂得不賺快錢,慢才能深耕,中租訓練出的「π型人」部隊在中國以慢打快,成了台灣金控業登陸大打租賃戰三年來,仍難以超越的高門檻障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9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