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再說:COSL的2014H1業績發佈會QA》 友聯投資

來源: http://xueqiu.com/6847723845/31197131

$中海油田服務(02883)$ $中海油服(SH601808)$




在可以歷數的往屆業績發布會前後,針對COSL業務、業績;前景、遠瞻的各類問題與質疑,總是存在,某些片刻,甚至可以掩蓋住那凸顯的數字!
本次也不可例外,因為不少投資者,更多地將投資本身看作是充滿夢幻色彩的遊戲,而非真金白銀為代價的思考!

之前已經就2014H1的QA做了專文貼出,目前看,似乎還是疑問多多,尤其海工業績出爐後,歡呼自己換馬成功者不少,歡呼COSL不過爾爾者亦不少。
可惜,對於海工,我也是由衷高興,畢竟海洋油氣勘探、開發都離不開我們海工及海洋工業界的各種長期努力啊!
但因為確實從未接觸過,也根本不懂海工的任何具體業務,因此也不能很好理解其各類數據,這里不做探討!

下面就發布會的某些QA內容,再做文字解讀,希望對您有幫助!
1、有記者問,全球鉆井平臺市場,未來趨勢如何看?
友聯解讀:言下之意,還是目前某些投資者的老頭調調,即,休斯頓的大爺們畫了曲線(說未來不行了,要崩盤了,平臺要下餃子了,以後只花1萬元人民幣,大家都開個七代半潛去海里釣魚了,不開遊艇了)----括號內都是我胡編的,哪有這樣“海口”的投資者啊。

飛龍總回複:
自升式,尤其高端自升式的費率會保持平穩;
半潛式,全球趨勢有一定下降,但我們大多數半潛合同是3~5年,甚至更長期的,所以未來整體市場中半潛式費率的變化,對我們影響不大。

李勇總裁答複:
國際區域的續約平臺的日費率是有上升的,主要指自升式;就亞洲而言,傳統市場之印尼、泰國灣,平穩!
深水會因為過去泡沫大,要回落到合理區域。常規半潛會持續穩定,高端自升應該有上升,老平臺會逐漸退出市場。




2、還有人問利用率為何高於國際平均(信報之。)
李勇總裁答複:
我們的裝備管理水平,他人不可比!
目前我們可以很自豪地說,COSL裝備管理水平在全球同行業者中,都處在標桿位置。
邀請媒體朋友,前往平臺參觀,如渤海十號這樣三十四年的老舊平臺,機艙內依然可以做到一塵不染(更不要說跑冒滴漏了)。
精細維護,絕對有優勢!
設備維護好、保養好,停休、檢修率低,面對的業務市場又穩定(核心客戶CNOOC),那出租率就肯定高!

3、關於油技服
李勇總裁答複:
俄羅斯所有的油公司,都非常感興趣cosl目前油技服務中,高端定向井、測井技術!目前探討如何合作!
----友聯解讀:這也可以緩解下,不少投資者擔憂,中建南之後,油技服務業務量就不振了、下滑了、沒有了!其實,我想,國內A股很多投資者對於藍籌股的這些無邊無際的各類花樣繁多的擔憂,都出自一個東西:西方發達國家的智慧者們說,中國經濟要不行了,完蛋了,over了!
是嗎?好,我胡說!

李勇總裁再表示:
市場對於我公司的油技服務板塊,看得一直不是太清楚。因其裝備非重型,不像一條船、一個平臺,且研發也較隱蔽。
油技業務和公司其他三塊業務還有差別,具有其特色!
某船舶或某平臺,在其特定時間作業段,只能從事該區域之作業。而油技恰相反!其工作量越大,人員、裝備的利用率反而越高!
在A井做完測井,就可以去B,再去C,可以在一個區域的3個井之間流動作業,但服務成本是固定、一致的。
所以工作量大,利用率就高、利潤率也高!這點在2014H1得到充分體現!
另,過去囿於COSL的技術能力與裝備發展歷史,基本上主要工具、裝備都是從世界主流技術服務商那里購買,這些服務商其實就是我公司的競爭對手!
現在,諸如油田化學這塊的產品,60%都是自給自足,自我滿足了!測井、定向井,40%以上設備工具都是自我研發、自我制造!
這二點,肯定就極大提高了油技服務毛利率!

4、關於總包
李勇總裁答複:
目前正在積極推動深水總包項目的實施,可惜目前沒簽訂合同,所以不可以明確答複。但期望下半年、2015年都有這樣的合同實施!
更希望總包模式,成為常態!
同時,中建南的總包,所有團隊、裝備都是COSL自己的,順利完成,高效有成,再次證明我們在深水該領域的可靠、可信,可滿足油公司的需求!
----友聯解讀:隨著cosl本身對於深水技術的全面掌握,有了主動追求總包的前提;而由於南海開發的客觀需求與國家意誌,那幾個甲方,更有出於各類要求為出發點的總包服務需求!
在需求存在,供求踏實的現實面前,常態必要衍化為----新常態!

5、關於利潤率
飛龍總回複:
對2014年度的利潤率,認為是平穩的,即下半年不會低於上半年!

6、關於平臺維護
李勇總裁答複:
五年大修,二年特檢,這是規定!
上半年平臺維修較多,(尤其Q1十個自升入塢),下半年可以肯定地說,使用率會上升!不會有大的修理!

飛龍總回複:
按照全年維修安排,2/3的維修作業已經在H1完成了!




7、關於中海油在中國的資本開支!
麥格理人士說,中海油在中國的資本開支坊間傳要下降,是嗎?


劉健老大忍不住了,拿過話筒答複:
中海油的資本開支,未來幾年的情況,請關註中海油馬上要進行的業績發布會!

友聯解讀:
查閱中海油有限的發布會數據。
中海油上半年資本支出為481億元,同比增長27%,主要因勘探及開發工作量均有所上升。全年資本支出預算為1,050億至1,200億元人民幣。
尤其是“海洋石油981”鉆獲的陵水17-2測試成功,對中海油意義頗大,成為公司自營深水勘探發現的第一個大型氣田。鐘華在發布會上也表示,“陵水17-2堅定了中海油深水油氣勘探的信心,也證明了我們在這方面的能力”。
公司管理層表示,中海油將維持2011-2015年產量年度複合增長率6-10%的目標不變,今明兩年資本開支都將維持當前增長水平。
----因此,哪里存在所謂坊間的下降呢?傳聞大多為杜撰與猜測!

劉健老大誠懇表示:
對於未來五年,我們是充滿信心!

結尾:
做專、做強、做好!我們必須做得更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287

當美聯儲不再說這個詞 就要小心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81

資產逾2200億美元的金融服務公司Guggenheim Partners旗下首席投資官Scott Minerd近日發布文章稱,預測美聯儲政策走向時很值得關註的美聯儲高官——聖路易聯儲主席James Bullard已經提前透露,當美聯儲的聲明提到利率政策時不再用“耐心”一詞,可能就釋放了加息的信號。

早在2010年,Minerd就發現Bullard的言論對預測美聯儲的動向有指導意義。近日他重提這一看法,稱過往經歷顯示,當美聯儲的政策看來不明朗、甚至沒有顯示活動跡象時,Bullard的公開表態就如同後世解讀古埃及象形字的“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

Minerd舉例稱:2010年7月,Bullard撰寫了一篇名為“危險的七種面孔”(Seven Faces of the Peril)的報告,警告美國經濟的通縮風險,稱美國比近代史上任何時候都接近日本那樣的通縮。那年夏季,Bullard開始接連釋放有必要推出QE2的信號。同年8月,美聯儲不再提應不應該有QE2,而是提到QE2的方式。三個月後,美聯儲就宣布了到2011年第二季度購買6000億美元美國國債的QE2。如果之前追蹤Bullard的信號,便能預計到美聯儲的QE2。

所以,當Bullard在接受彭博采訪時重申去年12月美聯儲會後聯儲主席耶倫的評論,Minerd就格外關註。Minerd說,Bullard提起,美聯儲的會議聲明中如果沒有提到“耐心”一詞,可能就會在此後兩次美聯儲會上宣布加息。Bullard還在下面這句話中重申了這點:

“我會(將耐心)去掉,給此後的會議留下選擇……以我看數據的感覺,耐心這一言辭(語氣)可能太強。”

上述“耐心”說辭首先出現在美聯儲去年12月會議的貨幣政策聲明中,當月聲明這樣寫道

基於目前的評估,委員會判定,可以耐心對待貨幣政策立場正常化。委員會認為這種(前瞻)指引與此前聲明一致。此前聲明提到,在10月決定結束購買項目以後相當長時間,特別是在通脹預期持續低於委員會2%的長期目標、且長期通脹預期仍牢牢鎖定時,保持0-0.25%的聯邦基金利率可能都會適宜。

雖然Bullard說美聯儲可能在今年6月或7月以前加息,但Minerd認為,可能更接近9月,美聯儲今年可能兩次加息。無論何時加息,這一行動是市場早已有預料的。投資者最感興趣的是加息時點,因為要考慮針對高質量、浮息資產增加固定收益風險敞口,比如杠桿貸款和資產支持證券(ABS)。在美聯儲失去耐心以前還有時間準備,這是好消息。

Minerd展示的下圖顯示,過去三次美聯儲加息期間——1994年、1999-2000年和2004-2006年,浮息信用產品的回報比傳統的固定收益證券高。

美聯儲,加息,QE,債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61

當美聯儲不再說這個詞 就要小心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81

資產逾2200億美元的金融服務公司Guggenheim Partners旗下首席投資官Scott Minerd近日發布文章稱,預測美聯儲政策走向時很值得關註的美聯儲高官——聖路易聯儲主席James Bullard已經提前透露,當美聯儲的聲明提到利率政策時不再用“耐心”一詞,可能就釋放了加息的信號。

早在2010年,Minerd就發現Bullard的言論對預測美聯儲的動向有指導意義。近日他重提這一看法,稱過往經歷顯示,當美聯儲的政策看來不明朗、甚至沒有顯示活動跡象時,Bullard的公開表態就如同後世解讀古埃及象形字的“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

Minerd舉例稱:2010年7月,Bullard撰寫了一篇名為“危險的七種面孔”(Seven Faces of the Peril)的報告,警告美國經濟的通縮風險,稱美國比近代史上任何時候都接近日本那樣的通縮。那年夏季,Bullard開始接連釋放有必要推出QE2的信號。同年8月,美聯儲不再提應不應該有QE2,而是提到QE2的方式。三個月後,美聯儲就宣布了到2011年第二季度購買6000億美元美國國債的QE2。如果之前追蹤Bullard的信號,便能預計到美聯儲的QE2。

所以,當Bullard在接受彭博采訪時重申去年12月美聯儲會後聯儲主席耶倫的評論,Minerd就格外關註。Minerd說,Bullard提起,美聯儲的會議聲明中如果沒有提到“耐心”一詞,可能就會在此後兩次美聯儲會上宣布加息。Bullard還在下面這句話中重申了這點:

“我會(將耐心)去掉,給此後的會議留下選擇……以我看數據的感覺,耐心這一言辭(語氣)可能太強。”

上述“耐心”說辭首先出現在美聯儲去年12月會議的貨幣政策聲明中,當月聲明這樣寫道

基於目前的評估,委員會判定,可以耐心對待貨幣政策立場正常化。委員會認為這種(前瞻)指引與此前聲明一致。此前聲明提到,在10月決定結束購買項目以後相當長時間,特別是在通脹預期持續低於委員會2%的長期目標、且長期通脹預期仍牢牢鎖定時,保持0-0.25%的聯邦基金利率可能都會適宜。

雖然Bullard說美聯儲可能在今年6月或7月以前加息,但Minerd認為,可能更接近9月,美聯儲今年可能兩次加息。無論何時加息,這一行動是市場早已有預料的。投資者最感興趣的是加息時點,因為要考慮針對高質量、浮息資產增加固定收益風險敞口,比如杠桿貸款和資產支持證券(ABS)。在美聯儲失去耐心以前還有時間準備,這是好消息。

Minerd展示的下圖顯示,過去三次美聯儲加息期間——1994年、1999-2000年和2004-2006年,浮息信用產品的回報比傳統的固定收益證券高。

美聯儲,加息,QE,債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82

神侃中概股回归:谁再说是抢钱,我和村长都会跟你急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8575

作者:格隆汇 魏铭


当前国内市场流传一个阴谋论:中概股回归,就是土匪还乡,回来抢钱的!


陌 陌这个当年的“约PAO神器”,去美国转一圈洗白后的“社交平台”(我一直很好奇,陌生人之间能有社交?始于见面,终于床第,这能叫社交?)半年闪退纳斯 达克,更加重了这种阴谋论的成立:6月23日晚,“社交平台”陌陌宣布收到来自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唐岩等的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以每股美国存托股 18.90美元的现金收购尚未持有的公司全部已发行A股普通股。公告披露后陌陌股价大涨11%。值得注意的是,陌陌此次宣布收到私有化要约距离2014年 12月IPO仅有6个月时间,如果不出意外,陌陌将成为美国资本市场IPO到退市速度最快的公司。


半 年内已经24家中概股公司欲私有化退市,而且超过一半欲私有化的中概股公司回购股票的价格甚至不及当初的发行价,人人网的私有化收购要约给出的收购价就不 到四年前上市发行价的三分之一,这是先利用上市抢完了美国人,再利用退市抢一把二手股东(多半就是跟着中概出国的中国投资者),最后再回国去抢内地投资 者,一鸡三吃的节奏! 


客 观的说,生气的不单是国内的阴谋论者,美国人也很生气:你拿了我第一笔钱,无偿花了那么长时间,现在说跑就跑,还连本钱都不还够?相比之下,陌陌较发行价 40%的溢价收购要约算是有良心的了,即便如此,美国人的律师事务所还是准备发起针对陌陌的集体诉讼:想跑?先泼你一身骚再说!


就这样,陌陌还是义无反顾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就算前路漫漫,就算集体诉讼可能拖慢私有化的脚步,但明显阻止不了陌陌回归的那颗“中国心”。 陌 陌上市不过融资2.16亿美元,市值30多亿美元,私有化退市的总开销就要花去融资额8倍以上的代价,陌陌在纳斯达克闪婚闪离就是为了证明到此一游、就是 为了公司去纳市过一把敲钟的瘾吗?地球人都知道这不是真的。所以,陌陌同学的做法,明显更进一步坐实了中概股“回乡抢钱”的阴谋论。


对吗?既对,又不全对。 


抢钱不假。有钱不抢,那是傻瓜。暴风那种怂样在A股都能暴涨45倍,迅雷、优酷还能视而不见,坐怀不乱?真那样,就已经不是智商范畴的问题了,铁定是神经上出了问题。 但阴谋论者们没能回答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为何地球人都知道土匪们是回乡抢钱的,还能被乡亲们列队欢迎,而且各方皆大欢喜?注意,我说的是各方,包括土匪,包括村里的乡亲们,最关键的是,还包括村长。 


国内钱多是不假,说人傻?呵呵,这就太低估中国这个古老大地的智慧了。舍小本,逐大利,大智若愚这些个词,阴谋论的同学们,你们懂吗? 永远不要低估老百姓的智商。如果你只是抢钱,带不来其他任何益处,那就算你是武装到牙齿的日本鬼子,老百姓的地道战也会把你消灭在村口。 如 果说10亿美金市值以下的中概股,例如完美世界、易居、中国手游、世纪佳缘、航美传媒等等,是由于自身市值小相对容易私有化、且公司规模名气小而被海外市 场低估,被欺侮的原因进行私有化而容易被世人理解,那市值近百亿美金,地位仅次于BAT巨头的奇虎、还有冒着创世界“闪退”纪录及被集体诉讼的风险的陌陌 也毅然决然的趟这趟“浑水”,就真的只是觉得国内人傻钱多?他们没看到退市回国的不确定性与时间风险?没看到A股牛市随时可能戛然而止,抢钱抢不到,抢到 一地鸡毛的风险? 


所以,如果你认为他们义无反顾的回归,仅仅是眼红目前的A股牛市,仅仅为了抢那貌似诱人但随时可能消失的财富,那就TOO SIMPLE TOO NAIVE! 


现 在我们反过来假想推演一下:就暴风那扫遍中国互联网教室都没看到坐哪的样,都60亿美金市值,奇虎这个仅次于BAT的,回来还不直接500亿美金市值(借 溢价退市大涨一波后,目前也只有90亿美金市值)?连奇虎都回了A股,市值一下蹦到500亿美金以上,那京东、百度还坐的住吗?如果京东和百度都回来了, 那腾讯和阿里还坐的住吗?如果腾讯和阿里都回来了,那苹果、谷歌、脸书、亚马逊、微软、IBM还不立刻分拆中国业务在新三板或者上海战略新兴产业板上市 吗?这样做的话,那全球前十大市值的互联网公司不就被中国包办了吗?中国牛市不就可以继续创新高甚至上一万点了吗?中国的新经济结构转型不就水到渠成了 吗? 


这才是政府(村长)下的一盘大棋!有没有种恍然大悟的赶脚!我们甚至可以大胆YY他们的行为正是为了响应村长号召或村长直接授意的。


不信?


再 给你点证据:国家积极推进注册制、国际版、战略新兴版、人民币国际化等等,实际上都可以理解成间接为中概股回归扫清障碍!尤其是近期工信部公布将在全国范 围内放开经营类电子商务(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外资股比限制,外资持股比例可至100%,即电商类中概股再无须拆VIE可直接回归!这是村里出 钱,给中概回来修高速路啊!


所 以很多人担心说中概回归不是短期能完成的事,对A股颤颤巍巍的牛市是远水救不了近渴啊?你这笨啊,村里不是拿存公积金在修高速公路吗?再说了,牛市需要的 只是预期以及更新鲜和刺激的故事,是否能卡着点回来,谁在意?何况上交所的战略新兴板,明年才会推出吧?不就时间上正好一拍即合吗? 现在明白何谓共赢了?美国上市的那帮中概股才是中国互联网的精髓,国内目前炒的如火如荼的,不说99%是装李逵的李鬼,说98%是是没有冤案的。现在这帮“真英雄”回来了,蛋糕能不做大?蛋糕大了,能说谁抢谁的钱? 对 中概股公司而言,他们已经较还未上市的公司优先借道美股市场融到了第一桶金,获取了先发优势成为了龙头,然后在海外“被虐”的时候再回归享受国内高估值。 要知道互联网新模式,烧钱是必须的,融资能力的强弱就意味着生命的周期长短,意味着新经济模式能否顺利产生。回归后大大增强的融资能力必将提升他们的发展 速度,虽说是抢来的钱,但最终钱还是用在了发展公司,拓展新模式上,绝对也算是用在正途了——这刘姝威瞄准乐视开枪,结果不出意外脱靶的原因:乐视不是蓝 田,蓝田是作假,乐视可没有,乐视只是在和市场一起吹泡泡,一起抢钱。人家是明明白白抢,是多赢,没人不乐意。


对 国内二级市场而言,被真正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再加上日渐完善的市场制度,中国资本市场就有了让泡沫变实的可能性。然后二级市场的火爆必然会让一级市场直接 受益,而一级市场的火爆,则又可以反映出创业的热情,以及VC、PE股权投资的红火,这间接为咱总理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点燃希望和梦想,这样形 成一个良性循环,中国都会被做大,何乐而不为?当国内市场真正成为一个成熟市场的时候,海外投资者还会犹豫吗?真正走向国际化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也近 在咫尺,最终直接PK纳斯达克:谁说只有美国人能玩纳斯达克?!


但,这一切美梦的背后,假如没有中概股的回归,别说后面的牛市了,是不是啥都没了? 记住了,别再说抢钱了!再说,不仅我和你急,村长也会和你急


格隆汇声明:文章系格隆汇会员个人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场和看法,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来源“港股那点事”及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45

谷歌中國體驗中心再下一城:全面“回歸”?先賺錢再說!

7月8日下午,一場名為“大數據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論壇在深圳舉行,像這樣的論壇,每天在深圳能有幾十場,這一場的聽眾尤其爆棚。

因為主講嘉賓的身份比較特別——谷歌(Google)大中華區總裁石博盟(Scott Beaumont)。幾個小時前,他和原國務院稽查特派員劉吉共同為Google AdWords深圳體驗中心揭開了帷幕。

除了開頭用普通話向聽眾打招呼外,石博盟的演講總體有點陳詞濫調。但這不重要,因為大家本不是沖他的演講來的,而是想了解:上述體驗中心究竟是個什麽鬼,是不是說明已退出中國長達6年的谷歌,即將全面“回歸”了?

6年前,谷歌宣布將谷歌中國的搜索服務由中國內地轉至香港,這一世界最大的搜索公司,由此消失於中國內地數億網民的屏幕。這6年間,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谷歌的市值增至4800億美元,一度位居全球第一,它的中國同行百度公司,也成長為一個本土巨無霸,年凈利潤超過50億美元。

事實越來越有力地證明,中國將成為互聯網企業最有潛力的市場,這個市場也是谷歌不可放棄的。谷歌的收入絕大部分來自廣告業務,我們不妨來看看這方面的情況——

知名調研機構eMarketer的報告指出,2016年,全球媒介廣告投入將從2015年的5780億美元增長至6150億美元,其中數字廣告投入為1980億美元。2016年中國媒介廣告投入相比2015年將增長14%,數字廣告增長28%,高於美國、日本、德國和英國。此外,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用戶數量將達20億,其中四分之一來自中國。在智能手機用戶增長的驅動下,移動互聯網廣告投入將在接下來的四年內保持快速增長,至2019年,將達到1955.5億美元,占總體數字廣告投入的70.1%。

而谷歌在中國內地的廣告收入是多少?這在谷歌的財報上沒有體現,但由於沒有谷歌中文網站支持,其拓展嚴重受限的狀況不難想象。這顯然是谷歌無法長期接受的,更何況,除了基於搜索服務的廣告業務,谷歌還有大量的實驗性或準商業項目,譬如Google Fiber、無人駕駛汽車、智能家居等,也必將離不開網民數量比美國總人口還多的中國。

很自然地,谷歌開始尋求重返中國市場,如果搜索服務的硬骨頭暫時無法啃下,起碼可以先從其他一些不那麽硬的骨頭啃起。於是,人們陸續看到谷歌的官方支持頁面上出現“Google Play中國版”字樣,谷歌在中國推出“谷歌創業家計劃”,在北京、上海等地啟動大規模招聘,以及前文提到的Google AdWords體驗中心開張。

Google AdWords體驗中心項目是谷歌2014年開發的、針對中國企業海外推廣的戰略性項目,旨在讓中國企業利用大數據時代的運營方法,把產品推向國際市場,並進行全球化品牌營銷。事實上,深圳不是Google AdWords體驗中心在中國的首個落地城市。在此之前,谷歌已經在鄭州、貴陽等地開設了8個這樣的體驗中心。按照谷歌的計劃,未來一兩年內,還會在中國其他城市增開5~10家。

Google AdWords深圳體驗中心是2015年深圳市重點引進項目。作為深圳唯一的谷歌推廣體驗中心,其負責人任麗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心致力於為深圳品牌走向全球市場提供數字營銷專業服務,定期為深圳出口企業提供數字營銷、跨境電商相關的免費培訓,並孵化有潛力的創新型企業。中心將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推進深圳出口企業的升級轉型。”

基於中國世界最大貨物貿易國家的事實,這顯然是一個頗具野心的計劃——不管能不能全面“回歸”,先把錢賺了再說。石博盟在論壇現場沒談及有關“回歸”的話題,他只是強調:“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亞洲,一半以上的生意來自亞太地區,而中國處於亞太經濟區的中心位置,我們無法忽視中國在經濟影響力方面的優勢。”他註意到,中國的工程機械、智能設備、網絡遊戲等產品很受世界歡迎,“我們谷歌有很多工具,可以幫你了解市場及客戶,把你的產品賣到世界各地”。這些工具是什麽?一言以蔽之,就是互聯網和大數據——這些正是谷歌擅長的。

谷歌是如此“精明”,或許“回歸”從一開始就是個偽命題。這不由讓人想起年初石博盟用普通話給中國人拜年時說的話:“我們一直都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59

既脫歐又保留經濟特權 英國先過了這六關再說

一邊同歐盟談脫歐,一邊同其他國家簽自由貿易協定(FTA),這正是英國打的如意算盤。

但是,英國是否真能擺脫歐盟官僚主義,重返貿易黃金時代?是否可以拒絕單一市場人員流動,同時為倫敦金融城爭取保留“護照特權”?

在《第一財經日報》近期的采訪中,多位英國高級官員和智庫人士都提到了“量身定制模式”(Bespoke model),即英國希望得到不同以往任何一種模式的特殊待遇。

不過,要想順利脫歐並重新加入世界貿易版圖,英國必須首先攻克以下六大相互關聯的談判:第一,同歐盟的法律分割談判;第二,同歐盟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第三,在脫歐及進入同歐盟FTA的空檔期間的英歐貿易臨時協定;第四,加入世貿組織(WTO)的協定;第五,同53個國家的新FTA;第六,同歐盟在國防和安全政策方面合作的談判。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談判中,如果英國希望加速談判,則不僅要面對歐盟國家,更要學會善待WTO的其他163個成員方,譬如與英國有馬島之爭的阿根廷。換言之,為了盡早達成談判,梅首相必須學會妥協。

“離婚式”法律談判

目前各方都無爭議的一點是,英國同歐盟之間要進行“離婚式”的法律談判,即正式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這場談判的確同離婚分家無異:分割資產,機構,養老金權利,討論英國將如何支付剩余的歐盟預算,歐盟如何保護居住在歐盟區域內英國人的權利,反之亦然。

按照歐盟法律,這一場“離婚”談判的期限為2年,如限定時間內未能達成,在獲得一致同意後可以延時。但實際上,英歐雙方都不希望超時。英國新任脫歐事務大臣戴維·戴維斯近日就透露,英國計劃在2018年12月正式退出歐盟。

歐盟也強烈希望在2019年6月之前可以結束同英國之間亂糟糟的這一切:一方面,在該時間點,歐盟將舉行歐盟機構層面的大選,另一方面,歐盟屆時將討論2020年開始的下一個7年的歐盟預算。

艱難的FTA談判

脫歐法律談判只是開始,接下來,英國要面對四場艱苦卓絕的貿易談判。

在英國與歐盟的FTA談判方面,一個具有爭議的問題是,英歐雙方,以及歐盟內部,對於英國同歐盟之間的FTA談判應何時開始並無統一意見。

英國方面一直堅持脫歐和FTA談判應平行舉行。然而歐盟堅持要在英國脫歐之後才可以進行FTA談判。其中的顧慮是,如與法律談判同時進行,英國可能將貿易問題同脫歐問題相掛鉤,給脫歐談判制造困難。

但是,拖延英歐FTA談判顯然對英國經濟不利,對歐盟國家中對英出口比例較大的國家同樣構成影響。為此,德國在此方面已經軟化,表示希望能夠允許與“離婚”法律談判平行的FTA談判。

歐洲著名智庫歐洲改革中心主任格蘭特(Charles Grant)在他最近一期報告中警示道,即便可以采取這種平行談判形式,批準FTA的速度也要大大落後於根據《里斯本條約》第50條進行的脫歐方面的談判。

此前,歐盟-加拿大FTA談判共花了7年之久。格蘭特預測,從脫歐到重新同歐盟簽署FTA,英國也將花費7年時間。

英國政府方面統計的數據也顯示,歐盟平均要花超過6年時間來進行一項貿易協定談判。

量身定制英歐模式

在FTA談判的內容方面,無論是加入歐洲經濟區(EEA)的“挪威模式”還是“加拿大模式”,對英國而言都不令人滿意,前者需要英國接受歐元區自由人員流動,後者令英國進入歐盟市場的準入受限,肯定會喪失在金融領域的種種特權,譬如“護照特權”等。

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對英國新任財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英國貿易與投資大臣普睿勛爵、倫敦金融城政策與資源委員會主席包墨凱等人的采訪中,英方的官員均透露上述任何模式都不適用於英國,並提出英國與歐盟的關系需要量身定制。

例如,哈蒙德在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指出,“現有的模型中,沒有任何一個是為了像英國這樣體量的經濟體設計的。”在目前爭議較大的“護照特權”問題上,英國希望極力保留該特權,並且勢在必得。

此外,在英國同歐盟進行FTA談判期間,為保護英國企業,雙方將開啟一個過渡貿易協定談判。

代表英國保守黨的歐盟議員漢納(Daniel Hannan)提出的解決方式是,在英歐FTA談判期間,可以暫時允許英國加入EEA。

不過這一方式很可能遭到英國國內堅決的歐洲懷疑論者的反對:加入EEA意味著為歐盟預算買單,並接受歐盟區內勞動力自由流動,而冰島、列支敦士登和挪威等EEA國家,目前也不會為了英國的過渡條款而修改同歐盟的條約。

格蘭特提出,最終歐盟估計也會同英國達成“量身定制”的過渡性協議。

在 “開放歐洲”智庫近期的一份報告中,作者梅農(Anand Menon)和夏莫斯(Damian Chalmers)提出了一種解決方式:只對那些工資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家庭發英國簽證;同時英國可以直接付錢給那些歐盟窮國。不過,上述所有智庫學者均提出,這些解決方式對於歐盟成員國來講,顯得過於軟弱了,因此,歐盟同英國就此必有一場惡戰。

重新加入WTO談判

接下來,英國將面臨重新加入WTO的談判,困難部分在於,新國家加入WTO,需要剩余其他163個成員的集體共識方能通過。格蘭特提出,如果某些國家想制造麻煩,那麽英國將受阻。

英國要進行的第五類談判是同歐盟之外的國家進行FTA談判,這將分成兩類:和已經同歐盟締結FTA關系的國家重新進行FTA談判;與未同歐盟簽署FTA,但地位重要的國家進行談判,如中國、美國和印度。

同歐盟達成FTA的共有53個國家,其中包括新加坡、越南、墨西哥、韓國。從英國正式離開歐盟的那一天開始,這些FTA對英國就不再適用了。

負責進行上述談判的是英國新設的國際貿易部。在一份由英國議會議員做出的評定報告中,英國最多有12~20個人能夠直接了解什麽是貿易談判。格蘭特指出,考慮到目前的能力,英國政府必須優先同上述53個國家進行FTA談判,而不是像英國政府官員那樣宣傳的,急著同美國、中國、印度、澳大利亞等國簽署FTA。

唯一的優勢:國防安全

第六場談判對英國有利,即在國防和安全方面的談判。在這方面,英國在外交、情報和軍事領域具有明顯優勢,英國可以選擇像挪威一樣同歐洲刑警組織建立合作。格蘭特指出,目前英國政府應善加利用自己的這種優勢,將在安全方面的談判同英歐貿易談判相聯系。

格蘭特還認為,為了達成滿意的交易,英國政府最好能取得27個歐盟成員國以及歐盟機構的好感,並且不要去招惹歐洲議會。英國政府的各部長也要積極同世界其他國家政府建立良好關系,推動WTO談判以及FTA談判。

“希望英國政府的3位脫歐派官員——戴維斯(脫歐大臣)、福克斯(國際貿易大臣)和約翰遜(外交大臣)能理解這一點。”格蘭特在報告結尾處寫到,“如果他們想要用掀桌子的方式威脅他國政府,只會推遲他們想要的交易。而英國政府完成談判的時間拖得越長,加諸英國經濟上的不確定性也會越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702

俄羅斯回應美國制裁 暗示或許等特朗普上臺再說

對於美國宣布因俄羅斯黑客入侵美大選系統幹涉美大選而向俄實施新一輪制裁,俄羅斯方面迅速作出回應。俄總統普京的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稱,克里姆林宮的反應會讓美國“相當不適”。同時,他也暗示奧巴馬政府“時日不多”,普京未必急著和奧巴馬通電話。

據俄羅斯媒體引述佩斯科夫的話稱,俄方完全不同意美國對莫斯科毫無根據的指責,目前還無法透露俄方將如何回應美國采取的制裁措施,但是相信俄方將作出對等的回應。

當地時間29日,美國國務院宣布俄羅斯在華盛頓大使館和舊金山領事館的35名外交官為“不受歡迎的人”,令他們及其家人72小時內離開美國。同時,還宣布了針對包括俄兩個俄情報機構在內的9個實體和個人的制裁。此外,美國政府還將於當地時間30日中午12時關閉在馬里蘭和紐約的兩個俄羅斯外交場所,因美方認為這些地方被用來從事情報工作。

有海外媒體評論稱,新的制裁措施代表美國和俄羅斯對立的嚴重升級,美國近10年來如此大規模驅逐俄羅斯官員並不多見。

“當然將做出對等的回應,俄羅斯總統將確定在哪個領域作出回應。”佩斯科夫稱,美國現任政府在職時間只剩下3周,采取這樣的制裁措施,看起來像是“不可預知的侵略”,並帶有破壞性。

自美國大選後期以來,美方一直指責俄羅斯黑客入侵民主黨重要郵箱,幹涉美國大選,但遭到克里姆林宮多次嚴正否認。12月中旬,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中央情報局(CIA)以及國家情報辦公室一致認為,在今年11月8日美國總統選舉前,黑客入侵民主黨電子郵件系統並泄露郵件的行動背後主使是俄羅斯政府。據美國媒體報道,CIA曾向美國參議院提交一份令華盛頓震驚的秘密評估報告,稱俄羅斯黑客入侵民主黨官員的電子郵箱,試圖介入美國大選,且俄方明確想要幫助特朗普贏得大選。 鑒於尚未有證據公布於眾,這被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駁斥為“荒謬的”,且有政治動機的。

不過,佩斯科夫同時補充稱,俄羅斯不會“匆忙”行動,暗示美國即將進行政府更叠,莫斯科方面會考慮奧巴馬擔任總統的時間只剩下3周,普京未必著急與奧巴馬進行對話。這被西方媒體解讀為俄羅斯可能等待對俄態度友好的特朗普正式就職,再解決相關問題。此前早有專家預測,無論奧巴馬政府采取何種制裁行動,都將被陰影籠罩,因為特朗普在1月20日正式就職後很可能會尋求取消制裁。

在美方宣布制裁後,特朗普稱將會見美國情報部門代表。“現在是我國追求更重要和更好東西的時候。”他說,“然而,為了我國和我國偉大的人民,下周我將會見情報部門負責人,以更新相關情況和事實。”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則表示,俄外交部會在當地時間30日對美國發起的新制裁作出正式聲明。29日晚間有消息稱,俄羅斯將關閉莫斯科一所頗受外籍人士歡迎的英美學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228

再說五個小風口:第六個小風口會是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7/162139.shtml

再說五個小風口:第六個小風口會是什麽?
42章經 42章經

  再說五個小風口:第六個小風口會是什麽?

消費升級我覺得更多要關註的是消費人群和消費行為習慣,而不是消費水平本身。

本文由42章經(微信ID:myfortytw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 曲凱

在發了“便利蜂、喜茶、迷你KTV、千聊、狼人殺 | 17 年的五個小風口”這篇文章以後,據說其中有些公司的估值翻了一倍,有些公司的創始人微信被加爆,有些投資人毅然決然地飛去了深圳(KTV、充電寶等項目多在深圳)...

也有很多人給了我“很好”的建議,包括:

1)可以給創業公司做市值管理了... (歡迎聯系我啊)

2)應該把五個風口分成五篇來寫啊... (下次我吸取教訓)

3)可以賣文章里提到公司的創始人的聯系方式啊... (我怎麽沒想到呢)

但是,最近更多人見面問我的問題是:

“除了你寫的那五個,最近又有啥新的風口嗎?”

這個問題真是愁死人,畢竟風口不像胡子,每天都能長出來點。去年全年的風口就是直播和自行車,今年剛三月就能出來五個小風口,我覺得已經很了不起了。

當然,我自己也在總結,這五個小風口是怎麽來的,是否有可能在出現之前做預測?或者說,如果有第六個小風口,會出現在哪里?

今天這篇文章里,我會首先對五個小風口的觀點進行一些補充,然後再來講講預測風口的一些邏輯。

一)喜茶、奈雪的茶、1點點奶茶

消費升級我覺得更多要關註的是消費人群和消費行為習慣,而不是消費水平本身。

我前段時間看到一個美國文章中寫日本的消費人群,發現由於日本經濟多年來的蕭條,日本年輕人已經成為了儲蓄大戶,並且以追求最高性價比為榮。

這里有個有趣的例子,就是無印良品在日本誕生的時候,本身這個品牌在日文中意為“無品牌標誌的好產品”,即這個產品在其包裝和設計上都沒有品牌形象的突出或露出,所以人們可以沒有負擔的把其作為追求性價比的選擇(就像穿校服一樣)。

但反過來,由於經濟水平發展的差異性,在國內無印良品發展出了一條獨特的品牌道路,這就是很有意思的地方。

基於此,我甚至在想,勤儉節約愛存錢真的是中華民族的特有標簽嗎?也許只是消費行為之於經濟條件有一定滯後性罷了。因為之前的每代人都是在艱苦的環境中長大,所以在經濟上充滿了不安全感,就會把儲蓄當做第一選擇。

但之後的 90 後、95 後、甚至 00 後,也許會讓“中國人”變得不那麽“勤儉節約”,而且是 in a good way。

二)便利蜂

在上篇文章中沒有提到的一點是,如果把手機看做所有應用的分發入口,那麽便利店則是所有線下產品的入口和終端。

所以,橫向對比下,便利店就是線下版本的手機(或 APP Store),那麽假設未來幾年是屬於消費升級和品牌崛起的,誰能把握住終端,自然就能把控產品。

比如很久之前的屈臣氏就開始做各種自有產品,從這點上來說,便利店生態還是線下業態的一個異常重要的布局。畢竟如果做到了大眾認可的且遍布廣泛的便利店,那麽什麽產品能夠被選中、被大眾所熟知,就都歸於便利店的話語體系內了。

三)友唱、咖啡零點吧、超級猩猩、五個橙子等等

目前在這個領域競爭最激烈的有兩個品類,一個是 KTV,一個是 充電寶。

KTV 除了背靠友寶的友唱,還有背靠唱吧的咪噠,等等很多家。

充電寶 除了 Anker、來電科技,還有王剛和金沙江投資的小電。

這兩個方向也是我目前比較認可的,為什麽呢?

因為我覺得大多時候,市場中是不存在中間態的。對於這類的線下業態來說,要麽就是拼剛需、要麽就是拼體驗。

KTV 類產品是體驗的極致化,而充電寶類產品是剛需的極致化。(而且但凡追求體驗,就一定不是剛需,大家可以自行理解下這句話。)

而在體驗與剛需中,我覺得最後獲勝的還是剛需。而且充電寶是有規模效應的產品,使用場景和場所也都更多。我試用了下 Anker 的產品,使用體驗還是不錯的,至少我的 100 元押金是暫時不打算退了。

當然,據說目前已經有二十多家做充電寶租賃的公司出來融資,這個沒有太高產品門檻的市場最終會如何演變呢?渠道壁壘會多強的左右市場呢?

我覺得這會是今年最有可能產生惡戰的風口。

四)千聊、荔枝微課、一塊聽聽

知識付費解決的是焦慮感,這應該是可以下個定論了。這類的公司都是在這個上面做文章,給能提供知識產品化的人和焦慮的人搭建橋梁做一個工具。

那既然焦慮是因,就要看這些產品如何真正解決焦慮感。

目前大多知識付費產品解決焦慮感的方式是在前期做心理營銷,讓人覺得買了課自己就會變得更好、並且比別人強,所以焦慮感的解決是在產生購買行為這個瞬間釋放的。

但這個解決方式治標不治本,並非是可持續的。所以我認為知識付費產品會越來越像教育的方向轉移。

即,有量化的結果可評判、有明確的時間點可追蹤、有直接的好處可獲得(哪怕只是談資)。

五)天天狼人殺、狼人殺、玩吧

類似 Marco Polo、Monkey、Houseparty 等模式,我覺得在國內是很難做起來的,所以包括杭州的某家類 Monkey 產品的公司,我個人也是不看好。

但是,視頻社交這個方向我從去年開始就是極度看好的。(基於此我還認為去年最可惜的錯過風口的一家公司叫做——探探,但這里就不細聊了,只希望他們今年產品更新的速度能夠跟上,應該還是有機會。)

我認為,狼人殺只是視頻社交領域中的一款最先出現的產品,未來會有更多類似的遊戲出現,你說這些“遊戲”一定能變成社交平臺嗎?我覺得不一定。但是這些遊戲會成為成功的遊戲嗎?我覺得會。

畢竟王者榮耀也沒有真的成為一個廣義上的社交平臺,但如果你有機會能投到這樣的一個公司,還有什麽可說的呢。

(六)下一個小風口在哪?

最後,回頭來看,這些風口出現的原因和邏輯是什麽呢?對我們預測下個風口有什麽啟發呢?

我覺得這里有三條線索。

第一,移動端的大平臺機會太少了,大家轉而去尋找線下的機會,於是有了消費升級、便利店、迷你 KTV 等投資標的。

也所以,但凡有個平臺級機會的產品出現,都會很快被熱錢烘托起來。比如很早前的 ofo、Mobike (最近 Bluegogo 的發展似乎不錯,有機會的話我去找李剛同學取取經,相信會是一個很精彩的轉型加後發制人的故事),再比如去年接連拿到數輪融資的二手票務平臺牛魔王。

我不覺得牛魔王的發展速度和數據能撐得起其快速融資的節奏,但我覺得二手票務平臺這個定位是可以的。

所以,從這里來看,大平臺的機會已經很少,但凡有平臺級機會的產品出現就更容易成為風口,而容易做的、容易被發現的平臺大都沒有機會了,後續會出現的可能會是很多二手類型的平臺、或非標品的平臺。

不負責任的舉例來說,比如就可能包括中老年人的社交平臺、垂直人群的短視頻平臺、黃金產品等金融交易平臺、自由職業者平臺等等。

第二,基於大平臺之上的附能產品。

既然第一條里我們說到了創造平臺的機會已經不多了,那麽比如千聊等這類產品就是完全基於一個大平臺之上做文章。

目前最大的平臺自然是微信,微信的用戶量之大已經讓其價值淩駕於 iOS 或安卓之上,所以基於微信平臺而誕生的產品可能會繼續出現小風口。

更多的人可以把使用場景和微信結合起來去搜尋一些方向。(比如拼多多我覺得也是基於微信群生態而崛起的)

第三,平臺隨技術而來,而另一個坐標軸是內容的載體,比如文字、語音、視頻。文字和語音目前都已經非常成熟,而視頻的機會還有很多。

比如之前提到的視頻社交是否還有新產品出現?比如短視頻領域是否還有新的玩法和機會?比如各種視頻節目是否還有出現大 IP 的可能?

我總和人講,未來三年以內,整個電視行業都會以驚人的速度萎縮。道理很簡單,就是越來越多的人不看電視了。平臺轉移了、人們的時間轉移了、廣告主自然就會隨之轉移,那麽沒有金主了、舊平臺的人才也就會隨之轉移。

電視行業目前為止仍然是最大的廣告主投放渠道,隨著電視行業的衰退,互聯網行業至少從盈利上來講,會有新一波的高潮。

所以,最後,謹慎看好說自己要做視頻社交的陌陌。

創業公司 投資 消費升級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232

李純恩:見面再說吧

1 : GS(14)@2012-05-03 23:24:10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20503/85497
最新一期的廣州《新周刊》,封面上畫了一群在講手提電話的人,題目是《喧囂的孤獨》。
這個封面,明顯是要現代人反思,也令人看了,去聯想自己的「現代生活」。
中國人使用手機時的「喧囂」是真的,許多人在公眾場所講電話,其實跟廣播差不多,那種近乎自說自話的喧囂,你說他孤獨吧,也不一定,但可以肯定的是,那已是一種病,如果不喧囂的話,就活不下去了。
在日本的電車裏,沒有人講電話,但每個人依然使勁地用着手機,用手機發短信,用手機查資料,用手機玩遊戲,用手機看報紙。
日本的電車裏很安靜,但每個人都很忙,忙於用手機。你冷眼旁觀,看到的是一種無聲的喧囂,透出的,則是無盡的孤獨。那種場面,可以把《新周刊》的題目調轉一下,是「孤獨的喧囂」。也更附合封面上的一條副題:「為甚麼我們更依賴科技而不是彼此」。
可見,在智能手機出現之後,這種「喧囂的孤獨」也就成了普世現象,現在許多人低頭看手機的時間,就快多於抬頭看人。
總有一天,可以跟人吃頓飯而不受手機干擾,會變成一種「榮幸」。
那時候,人會更孤獨。

電郵:[email protected]

李純恩
2 : Ar Yan(11362)@2012-05-03 23:31:19

講電話唔緊要,好憎佢地係獅吼式講野
3 : abbychau(1)@2012-05-04 02:54:00

榮幸甚麼, 不帶電話就可, 我經常無視部電話
4 : GS(14)@2012-05-04 21:58:41

3樓提及
榮幸甚麼, 不帶電話就可, 我經常無視部電話


我有時出街無電咪唔帶囉
5 : idsdown(1658)@2012-05-04 22:54:30

總有一天,可以跟人吃頓飯而不受手機干擾,會變成一種「榮幸」。 <<===依家已經係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103

再說統戰 梁文道

1 : GS(14)@2013-03-10 12:06:5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30308/18187776
看到今日港大學生會的「赤化」,不由得想起很多年前的舊事。當時是一位媒體前輩邀我到他們的辦公室,和一群受邀要去北京交流的港大學生會幹事聊天,主要是看他們不熟內地情況,更加沒有這種比較「官式」的往來經驗,希望我能先給他們補補課。
於是我就替他們模擬了一下接下來那幾天在北京的遭遇,而且是政治上最極端的那種:
首先,這群在政治理念上可能很反共很「自由化」的香港孩子會意外地發現,原來內地精英大學的學生幹部也是一些十分活潑的年輕人,就和他們一樣。不止如此,他們竟不避諱,很願意去談今日中國各式各樣的問題,從最基本的貪腐到最根本的權力壟斷,他們全都認識,而且都有很深入的見解。再說下去,更曉得他們讀書用功,你談民主化,他能舉出十個第三世界國家民主化的個案;你說歷史往事,他從反右講到六四,詳實坦蕩。於是你便開始感到,其實他們和我們很像,甚至算是「同道中人」。
接下來那幾天,除了和同齡人交流,夜遊清華燕園,喝酒閒談直至天明之外,少不得也要上些正式的課,聽一些老師介紹國家的發展及其隱患。還有可能要見一些官員,級別不必很高,但也不在底層,總之就是看起來很有辦法,讓你摸不清底細的那種。
聽這些官員說話,這才叫做大開眼界。香港土生土長的青年從來就只在媒體上見過共產黨的官,要不是千人一面鼓掌如儀的無味臉譜,就是趾高氣昂的權霸或者心懷鬼胎的唯利是圖之輩。沒想到當一個有血有肉的共產黨員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時,竟然是這副模樣。
(再說統戰之一)
2 : GS(14)@2013-03-10 12:07:2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30309/18188901


這些來自香港大學學生會的幹事終於在北京看見一個傳說中的共產黨官員了,他的年紀不大,但也不嫩,反應敏捷,思路靈活,一口氣便說了一整個上午。這場談話的內容十分廣泛,先從內地的高等教育說起,當然少不了要介紹國家在大學水平的提升上取得的輝煌成就,但也坦白交代了不少有待克服的困難。總而言之,香港青年對這名官員的印像還算不壞,只是嫌他不脫八股,難免要帶點官腔而已。
假如這群學生十分活躍,是香港各種政治社會運動的常客;又假如上頭很給面子,看重這些青年的未來;那麼說不定,這個官員就會特別招待一頓午飯甚至晚宴了。在一個比較輕鬆的環境底下,大家更能放開談話,請客的主人家居然說起家事,讓港燦第一回聽說窺見一名內地官員的日常生活,發現他也是一個擔心孩子未來的家長,也是一個喜歡英超的球迷。更加叫人意外的,是他還講了不少文革期間他家受到衝擊的故事,雖云往事,但在談到祖父上吊,父親挨餓的片段時,依然可見其神色之苦楚。終於,香港來的青年精英忍不住了,問道:「為什麼吃了這麼多共產黨的苦,你還要入黨?」
接下來,他們便聽了一節從未如此深刻過的國情課。由一個出身右派家庭,學生時代參加過八九學運的共產黨官員親身講述。他談法治,痛斥國家昔年的無法無天。他說市場,既不滿公私不分的壟斷和干預,也憂心醫療與公共服務的過度放任自流,他還談到民主,認為真正共產黨人的願景就是一套比英美還要民主的政治制度。任何一個你能想像得到的偉大政治理念,他都說到了,而且說得比你還好。對於這些理念的信仰和熱情,他比你更加執着,因為他有過切膚之痛。更重要的是,他懂得這個國家,知道十三億人口之龐大會使得一切問題更加複雜,知道貧富差距以及文化知識水平的間隔會使得一切改革更加困難,知道所有美好理論要落實在本土社會時的調適之不易。此外,他還指出了香港人很少認真思考的問題,例如在環球戰略格局底下,中國如何應對外來壓力的麻煩。
終於,到了快要告別的時候,這位讓人刮目相看的少壯官員對着一群香港學生領袖說出了此行至為重要的一段結論:「無論如何,我希望你們回去之後要好好讀書,繼續你們的活動和工作。要知道大家都想國家好,只是表達方式不一樣罷了。遊行也好,去維園集會也好,不要忘了我們的目標其實是一致的。我只盼望你們日後也能掛念一下我們的困難,瞭解這片土地的實際情況,以後千萬別見外,大家保持來往,要多點溝通多點交流。」(再說統戰之二)
3 : GS(14)@2013-03-10 12:07:2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30310/18189905


當年我和一群即將北上交流的港大同學虛擬他們可能遇上的場面,是因為八九之後,這類學生層面的半官方往來曾經中斷,沒有多少「老鬼」能夠傳授經驗。而我說的這些故事,也未免太過極端太過理想,不一定就是實際情況。現下的港大學生自己不爭氣,讓人從另一個門徑攻破學生會的大門,就更是叫人無言以對。不過,今天在這裏重溫往事,恐怕還是有點意義。一來,這些假想出來的會話全是統戰的經典伎倆,不用在學生身上,拿來對付媒體人和知識份子也照樣行得通。其次,當前香港輿論恐共者有餘,知道人家如何辦事者卻少之又少;與其隔在牆外杯弓蛇影,不如具體思量退進對應。
這類方法之所以有效,說穿了就是「推心置腹」四個字。讓對手覺得彼此之間的矛盾遠比想像中小,反而共通處要比表面上大。把彼此來往變成單向的教育,令對方漸覺昨日見識之膚淺,感到自己所知實在太過有限,以後還要多多學習才好。還要在對方心上種下一根「以後多替我們着想」的苗子,讓他日後一言一行都不能不顧及我這個「老朋友」的感受。
或許,對方某天寫了一篇文章,狠狠批了我們一把。但有機會的話,我還是要誇獎他考慮周到,替我們留了半步。以後的日子,我們會繼續來往,鼓勵對方在不犧牲原則的前提底多從我們的角度思考問題,疑中留情。遇上中聽的言論,我們感激;遇上不合意的東西,我們略感遺憾,同時補充材料,好使他知道「真相」。漸漸地,不知不覺地,他可能就會把自己轉化成一個預料之內的「策士」,一言一行皆不離我方設下的視界。
任何真正的交流都預設了視野的擴大,相互學習總是要拋棄固有的偏執。既不想故步自封,把自己弄得偏狹無知;又要避免對方有意擺佈,使交流學習成了單方統戰。這裏頭的分寸掌握真不是一般的困難,所需者絕非僅止於一般人喜言的「骨氣」(歷史上有多少有骨氣的人倒在出其不意的攻心術下?),更在於心智的清醒頑強。(再說統戰之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3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