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盛泉把聲寶從瀕臨破產邊緣,整頓為一家毛利率攀升至七年來最高水準,而且財務趨於穩健的企業。不過,大哥陳盛沺復出,他卻「毫無抵抗」交出董事長寶座,這當中有什麼內幕? 撰文‧謝富旭、鄭淳予 「我要被downgrade(降級)了!」三個月前,聲寶前董事長陳盛泉對好友吐露了這句話。三個月後,陳盛泉的哥哥陳盛沺聯合已故「經營之神」王永慶長 子王文洋,除了兩人自有股權外,外加蒐購委託書,以掌握近六○%的股權「強勢」重新入主聲寶。執掌聲寶經營兵符長達八年的陳盛泉轉任副董事長一職,卸下肩 上的經營重擔。 二○○四年,陳盛沺因聲寶集團旗下瑞智精密違法投資中國大陸,滯留大陸未歸,陳盛泉臨危受命擔任聲寶董事長。當時五十四歲的陳盛泉面對的聲寶家業,內有轉 投資虧損黑洞深不可測、外有家電市場萎縮,還有因哥哥涉嫌掏空瑞智精密與政府關係急速降至冰點,企業形象江河日下。私底下喜愛研讀台灣史的陳盛泉,面對的 是一段聲寶創辦以來,最黑暗艱困的歷史時刻! 清創止血 救回瀕死家業「那時候,銀行的人一碰到我們,就毫不留情面地問聲寶會不會倒閉?讓人情何以堪!」一位聲寶老臣回憶說。陳盛泉接掌聲寶後,馬不停蹄地對聲寶 過去的轉投資虧損沉痾進行緊急切除手術,在他近八年董事長任內大力整頓的聲寶,雖然還稱不上浴火鳳凰,但止住失血,穩住局面,讓聲寶重新站穩腳跟並起死回 生,倒是家電業界對陳盛泉的客觀評價。 陳盛泉接任聲寶董事長大位後,首先動刀的就是虧損連年的新寶科技。新寶科原本從是電腦監視器製造,後來進入代工液晶電視領域。陳盛泉曾企圖將新寶科技轉型為收銀機、醫療及安控監視器等領域,但改革最後仍告失敗。新寶科於○八年被法院裁定破產。 接下來,陳盛泉把「手術刀」指向聲寶的3C通路賣場上新聯晴、聲寶第二品牌Claire以及聲寶集團旗下的電子轉投資事業。上新聯晴從展店最高峰時的近二十家門市,縮減至目前的十一家,並與倍適得電器(BEST)結盟聯合採購,降低成本。 雖然上新聯晴去年仍告虧損二千六百多萬元,但這已經是從每年一度虧損高達四千多萬元顯著降低。Claire則毅然結束,聚焦聲寶單一品牌,避免踩入另一個 財務黑洞難以自拔。聲寶持有二○%的筆電代工廠志合電腦,也在陳盛泉拍板下,與精英換股合併。聲寶自此從高科技大夢中覺醒過來,重新聚焦家電本業。 不過,陳盛泉的整頓聲寶之舉,讓聲寶的股東付出慘痛代價。○四至○七年這四年間,聲寶總計為業外轉投資提列高達新台幣九四.三億元的損失,這四年間的累計 稅後虧損則高達一二七億元。聲寶的每股淨值也從陳盛泉接任董事長那年的十一元節節滑落至○七年的五.二元,並進行兩次減資,股本從一二八億元降至五十八億 元,才讓每股淨值回升至十元以上。 處女座的陳盛泉,揚棄一味衝營收與多角化經營策略,在八年董座任內,聲寶表面看似營收節節敗退,從○四年的超過二百億元一路萎縮至去年的一百億元,但「裡子」已經逐漸改善。 雖然八年間,聲寶的營收「消失」了一半以上,表面看似事業版圖嚴重萎縮,但去年合併營收雖僅一○二億元的聲寶,卻創下近十九億元的毛利,毛利率達二○%, 是七年來最佳的一年;營業利益率達二%,則是八年來最好的成績。更重要的是,一度為投資人詬病的高負債,也在陳盛泉積極處分並活化資產下,從最高峰時期的 一百二十億元降至五十億元出頭,負債對淨值比從最高峰的二五○%降至今年第一季底的六六%,財務穩建度已遠優於老牌家電廠大同(負債對淨值比為一五 六%),更與家電優等生東元相當接近(五四.六%)。 ○八年陳盛泉延攬建中同學、在電子業任職過的王宇東擔任聲寶總經理與執行長。「Tony Wang當執行長後,聲寶紀律更嚴明,獎罰更明確」、「Tony儘管讓聲寶員工神經緊繃不少,但卻是聲寶近三年來本業轉虧為盈的重要功臣之一!」一位聲寶的顧問如是說。 股東會釋出兵權 滋味百陳陳盛泉個性溫和,對員工兇不起來,他深諳自己的個性,於是從外面找了一些顧問及專業經理人代替他扮演黑臉角色。「去聲寶跟他們主管開會之前,『阿 泉』總是一直交代,不要客氣,要嚴厲一點,多批評一點,這樣聲寶的主管才會進步!」這位顧問透露說。 陳盛沺從小就被集團創辦人陳茂榜積極培養為集團接班人,O型雙子座的他腦筋轉得快,聲寶集團的多元發展都出自他的點子,小他二歲的陳盛泉則是典型的A型處 女座性格,凡事謹慎、注重細節。兩兄弟個性雖大相逕庭,但陳盛泉對哥哥陳盛沺卻極為敬重。即使陳盛沺所做的決策讓他不認同,「阿泉也會放在心裡不會講出 來!」親近陳盛泉的友人說。 因此,今年聲寶股東會改選,陳盛沺不但聯合王文洋,甚至在市場公開徵求委託書強勢入主聲寶的作法,據了解,這個舉動讓陳盛泉心中頗不是滋味。他對親近的友 人傾吐心事說:「本來就沒有要跟他爭的意思,何必防我防成這樣?」不僅徵求委託書,陳盛沺一登上聲寶董事長寶座後,隨即撤換王宇東,自兼總經理一職。聲寶 集團上下傳言,陳盛泉過去八年所拔擢的高階主管以及外部顧問可能將被一一撤換掉。 六月十六日晚上,陳盛泉在台北市君悅飯店,好友為他舉辦一場告別聲寶董座的餐會(陳盛沺沒有參加)中,特別請了一名小提琴樂手演奏多首他喜愛的曲目。據友 人轉述,當小提琴手演奏到(阮那打開心內的門窗)時,他神情頗為激動。餐會尾聲,陳盛泉甚至引喉高歌一曲(再會啦,心愛的無緣的人)。聲寶的「陳盛泉時 代」隨著這首歌曲畫下一個句點。 |
「你能不能想個方法,把薩維林的股份稀釋到10%,但又不會讓他明顯感到痛苦?」
近日,外媒披露了早年扎克伯格與其律師商討如何驅逐另一聯合創始人愛德華多·薩維林(Eduardo Saverin)的郵件。當時,正值20歲的扎克伯格試圖通過發行大量新股稀釋薩維林在Facebook中的股權,從而消除薩維林對Facebook的部分控制。
正所謂商場如戰場。有評論稱,扎克伯格與律師密謀驅逐薩維林一事,是美國科技史上最為臭名昭著的「政變」之一。但也有人認為,這很難說得清楚是該同情扎克伯格還是薩維林,因為在Facebook上市後二人都將成為億萬富翁。
反目
最近讓薩維林聲名大噪的事情還有一樁。他曾在2011年9月前後放棄美國國籍。有美國媒體認為,薩維林是出於避稅原因而放棄美國國籍。
Facebook將於5月18日上市,公司市值預計達1000億美元。薩維林持有的約4%~5%股份將價值40億美元。放棄美國國籍將讓他避稅約6700萬美元。
但這筆財富來得並不容易。
2004年,哈佛校友薩維林投資1.5萬美元,與扎克伯格、達斯汀·莫斯科維茨一起創辦了Facebook。薩維林負責Facebook的業務運營,擁有網站三分之一的股權;扎克伯格負責產品研發,擁有三分之二的股權。
隨著Facebook的一步步壯大,扎克伯格和莫斯科維茨決定去加州運營Facebook,而薩維林則去了紐約雷曼兄弟實習。扎克伯格在離開前曾交代薩維林做三件事:籌建公司、獲得融資、創立商業模式。
讓雙方關係破裂的開始是,薩維林用Facebook的廣告空間來免費支持自己的創業公司,這讓扎克伯格氣憤不已。
而此時的Facebook已嶄露頭角,不乏上門排隊的投資人,這讓扎克伯格萌生了自己掌控公司、驅逐薩維林的想法。
外媒稱,為了踢走薩維林,並限制他到處宣講他當年如何資助Facebook,扎克伯格減少了薩維林所持該公司的股份。他的做法是創建一家新的公司,並收購這家舊公司,然後又將新公司的新股份派發給所有員工,除了薩維林。
扎克伯格的這項計劃很成功,薩維林被踢出局了。扎克伯格在給莫斯科維茨的消息中解釋:「我覺得他欺騙了自己,我要他籌建公司、獲得融資、創立商業模式,三個他都沒做到,現在我不用回到哈佛了。」
但此後,薩維林向法院起訴Facebook,稱其違反信託責任。薩維林還聯合了他們另外兩個同學,文克萊沃斯兄弟倆,一起跟扎克伯格打官司,指控他偷竊他們的創意。
雙方最終和解,薩維林帶著Facebook的4%或5%的股份正式離開。2009年後,薩維林在新加坡定居,從事投資工作。
而Facebook的另一位創始人莫斯科維茨也因理念不合離開了。和Facebook前工程師賈斯廷·羅森斯坦創辦了一家叫Asana的公司,為企業提供協同工作解決方案。
掌握控制權
現在的Facebook是扎克伯格一人獨掌大權,被放在媒體聚光燈下的他也因此被質疑成一名「獨裁者」。很多曾經和他一起創業的元老相繼離開Facebook另立門戶,原因之一就是無法忍受他獨攬公司大權。
Facebook提交的SEC文件提到,扎克伯格擁有Facebook的28.4%股權,是最大的單一股東,他曾在2009年時通過雙類股權結構擴大了投票權。根據招股書,扎克伯格所持股份投票權比普通股高10倍。
正是通過以上手段,扎克伯格擁有了56.9%的投票權,這意味著他將有能力控制股東選舉的結果,包括了公司董事會成員選舉和公司重大策略決定,比如任命自己的繼任者等。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Facebook近期一項10億美元和股票收購移動應用Instagram的交易,是在扎克伯格與Instagram公司CEO 凱文·希斯特羅姆在前者的家中私下達成的協議。當時媒體援引一位消息人士的話稱,扎克伯格只是告訴董事會收購Instagram的事情,而非諮詢董事們的 意見。
特拉華州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企業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查爾斯·埃爾森(Charles Elson)認為,扎克伯格對Facebook的控制權之大意味著削弱了其他董事和股東掌舵發展方向的影響力。
埃爾森認為,其他人在董事會中沒有話語權將嚴重傷害問責制,並為投資者製造麻煩,「對他們來說,是個糟糕的賭注。」
另據外媒報導,Facebook週三表示其IPO發行規模將增加1億股,增加幅度為25%,早期投資者增加出售至多38億美元的股票。
這一變化意味著,這樁184億美元IPO發行的股份當中,有57%將來自老股東,而不是公司本身。作為多年來最受追捧的IPO之一,這個比例之高非同尋常,已經引起了部分投資者的警覺。
相比之下,據Dealogic數據,當谷歌2004年上市時,老股東所售股票的比例為28%。雅虎和亞馬遜在上世紀90年代上市時,內部人並無股票出售。
不過也有人反駁,認為扎克伯格對Facebook公司的絕對控制已經成為硅谷的新標準。畢竟Facebook是富有遠見的扎克伯格一手打造起來的一家市值千億美元的企業。
「股神」巴菲特就認為,扎克伯格維持對公司的緊密控制是正確的,即使在上市之後也應如此。「他(扎克伯格)是非常聰明的傢伙。他打造了一家優秀的公 司。我認為他將保持對公司的控制,這是肯定的。因此他將可以大展拳腳。我一直都建議創業者嘗試和維持這種能力,幸運的是,我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做到了 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