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与交易:闪光的共同点 ——评《海龟交易法则》之一 孙旭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0l21d.html
投资与交易:闪光的共同点
——评《海龟交易法则》之一
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我看《海龟交易法则》纯粹出于好奇。在读书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投资与交易其实是有相当多的共同点,这些闪光的共同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在书的第一章,作者柯蒂斯·费思就明确指出了投资和交易之间存在着区别:
投资者买东西是为了长远目标,他们相信,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许多年)之后,他们的投资会升值。他们会买实物,也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沃伦·巴菲特就是个投资者。他买的是企业,不是股票。
交易者们却不会去买像企业这样的实物,他们也不会买下谷物、黄金或白银。他们买的是股票、期货合约和期权。他们不会太关心管理团队的水平,不会太关心寒冷的东北部地区的油料消费趋势,也不会太关心全球咖啡产量。交易者只关心价格。从本质上来说,他们买卖的是风险。
虽然如此,书中的许多观点却与价值投资理念不谋而合。例如,对预测的看法。
海龟们从来不去预测市场的动向,而是会寻找市场处于某种特定状态的指示信号。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优秀的交易者不会试着预测市场下一步会怎么样;相反,他们会观察指示信号,判断市场现在正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事实上,如果你大多数时间都是错的,赚钱反而容易得多。如果你的大多数交易都是赔钱的,这说明你并没有试图预测未来。
很多价值投资者都知道巴菲特是不做短期预测的,在这一点上,优秀的海龟与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是相同的。与此相反,很多“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却乐此不疲地做着预测游戏。
再如,不追求短期业绩。海龟核心原则有四条——掌握优势、管理风险、坚定不移和简单明了。所谓掌握优势,就是“找到一个期望值为正的交易策略,因为从长期来看,它能创造正的回报。”而“简单明了”则是指“从长久来看,简单的系统比复杂的系统更有生命力。”这就是说,海龟交易法则并不是什么“短线法宝”。在书中,为了测试一种交易策略是否能够获得优势,费思使用了长达10年的数据(1996年1月至2006年6月)。
又如,对理性的重视。
里奇和比尔从不依赖直觉,相反,他们的方法以实验和调查为基础。
海龟们还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都有赛局理论[1]和策略方面的背景,而且都对赌博游戏中的概率学颇有研究。
费思在书中讲了他是如何评价一些投资策略的,其中用到了相当多的数学知识,且逻辑极为严谨。
价值投资者中,格雷厄姆和巴菲特都有着深厚的数学修养。然而,很多人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一点。我个人的观点是——如果一个人的感性甚于理性,那么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价值投资者。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价值投资是一种符合海龟核心原则的交易策略。价值投资讲究以远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资产,从长期来看这不正是一种能够获得正的期望值的策略么?安全边际的出发点不正是为了降低风险么?价值投资理念又是多么简单明了!
在这里我想重点说一下“坚定不移“原则,费思认为,”唯有坚定不移地执行你的策略,你才能真正获得系统的成效。”书中的一个例子表明,如果自1998年4月开始按照海龟们学到的“突破法”在可可市场进行交易,在11月的那个大获成功的赢利交易之前,连续有17个交易是赔钱的。
连续17次交易赔钱恐怕是绝大多数人无法面对的,价值投资者不会那样频繁地买卖,但也极有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处于低谷。巴菲特的好友比尔·卢昂甚至曾经连续4年跑输标准普尔500指数,随后才大幅超越,而巴菲特认为那4年是“以价值为导向的投资者相当难以运作的情况”。
由此来看,无论是价值投资还是海龟交易法则都无法保证人们在短期内赚大钱,甚至会强烈地折磨人们的神经。因此,这本书封面上的推介词——“历经24年时间考验,普通人也能轻松赚钱的神奇期货交易系统”显然是言过其实了。事实上,费思在书的结尾部分这样说,“海龟法则是很难坚持的,因为它们以捕捉相对罕见的大趋势为基础。正因为大趋势难得一见,所以你在赢利期之前可能要等上好多个月,有时候甚至是一两年。”
总的来说,《海龟交易法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能够帮助我们对投资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宗寧:高端人士的共同點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4649.html高端人士可能是中國最忙的一個人群,你隨便看看什麼新鮮玩意出來了,基本上說的都是,服務高端人士的。然後還有一群人,到處拉攏所謂的高端人士,組成什麼高端人脈關係圈,這個英雄會,那個XX群的。
實際上呢,我目前發現呢,真正的高端人士,數量極其稀少,真正捨得大把花錢消費的人士,還是公款消費人士。所以公款消費我覺得那真是利國利民,你要是不讓他消費,要餓死的人更多。多大的富豪花自己的錢都心疼,而花別人的錢就開心許多,特別有意思。另外要注意的是,很多時候富豪花錢並不是花錢而是投資,比如說投資足球,雖然花很多,帶來的就更多。
其實這個道理非常簡單,我們以企業家為例,資產過億的企業家,手裡未必能有一千萬現金可以自由支配,基本都是在企業裡面滾來滾去。資產過十億,能稍微好一點的。不過這也分行業,做礦的就現金流極好,幾億的老闆,恐怕比幾十億的企業老闆都滋潤些。所以誰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真正的土豪其實是現金流充裕的人士,目前看還是開礦的最爽,每天都是幾萬十幾萬幾十萬的進賬,現金流太重要了。你看首富級別徐明被抓了以後,實德那麼大的公司,最後核算,不也是差不多資不抵債麼?
這個稍微遠了一點,回到我想說的主題,其實我是想說說高端人士都有什麼特點。當然,我這不是寫什麼成功人士要具備的八大素質,那種雞湯段子,而是我遇到的一些高端人士身上的共同點。如果你實在沒有這些特點,就早點放棄,好好打工做出自己的價值去吧。我遇到過個十百億的老闆若干,相信總結的還是比較靠譜的。
比較核心的幾個共同點就是,1邏輯很好2決斷力很強3情商很高4能發現和駕馭人5。承壓能力強
邏輯很好的意思是,高端人士對所有事情的看法都是非常系統的,所謂非常系統就是看問題的維度比較豐富,比較時間上,他能分析前因後果,寬度上,可以同業對比,高度上可以看到瓶頸和最壞後果,細節上能找到這個事情的關鍵點和知道自己的不足。假設你看到一件事,無法做到基本的這幾個維度的思考,是沒戲的。而決斷力很強的意思就是,他不但想得多,而且能決策。這就很可怕了,所謂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就是因為想得太多,反而不知道該怎麼幹。想得多,知道怎麼幹才行。當然,很多高端人士想得不多,干的很猛,就突然起來了,也不是沒可能,所以干很重要。
情商高就是會做事,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可,能發現和駕馭人則是帶團隊的能力,很多人很能幹,帶不了團隊,也做不大。承壓能力強則是欠著幾個億,明天發不出工資什麼的情況下還是安然入睡。
一個高端人士這幾條也許有的做得好,有的做到不好,但一定是都具備的,而某一個環節的弱點,就是他公司的瓶頸所在。比如想的不多的企業,未來發展比較隨機,缺少規劃。決斷力不強則必然帶來執行力一般。情商不高帶不好團隊就必然累死做不大。承壓能力不強,那基本會垮在早期的路上。以上供大家參考。
高端人士時間都很緊張,像我這樣不高端的都忙的和狗一樣,你就別指望他們沒事大家一起來個什麼高端人脈聚會,來個什麼k歌之類的了,參加這種活動的人,大部分都抱著找到高端人士啃一口的目的去的,結果去了一般發現,都是去找人啃的,慢慢就成了忽悠圈。我目前沒有發現非常有空的高端人士可以沒事去搞網友聚會什麼的。
一般說來,高端領域利益交換都是比較對等成熟的,所以如果級別差的很多,那就很難進入交換這個層面,一般都是利用的層面。所以說,不怕被利用,就怕沒人用。面對高端人士,你也不用太高山仰止,反正他也看不上你,你對他客氣,他也看不上你,不如你都不惜的理他,反而會給他留下更深的印象。你就想,他再有錢,也不會給你,你那麼巴結有什麼用呢?
所以說,人的兩大重要能力就是,平等溝通的能力和獲取別人信任的能力。
世界上成長最快公司的17個共同點 i投資8
http://xueqiu.com/8107212038/280348611、都以為廣泛人群謀求價值為最大動力,貫徹始終。領導人不厭其煩宣導企業文化。創始之初,Google官方的公司使命為「集成全球範圍的信息,使人人皆可訪問並從中受益」。
不作惡(Don't beevil)是谷歌公司的一項非正式的公司口號。
2004年,Google創建了非營利的慈善機構Google.org,起始基金為10億美金。組織的使命是創建公眾對氣候變化、全球公共衛生、全球貧困等問題的意識。
阿里巴巴的3個理想:為1000萬企業生存,為全世界1億人創造就業機會,為10億人提供網上消費平台。
騰訊的使命:通過互聯網服務提升人類生活品質。
扎克伯格在2010年受「連接」雜誌訪談時表示,他還在為相同的目標在努力:「我最關心的就是,如何讓世界更開放。」
Facebook當初並不是作為一家公司來創立,而是為了實現一個社交使命:令全世界更加開放,保持連接。
我們每天早上醒來想到的第一目的不是賺錢,我們知道實現使命的最佳方式是建立一家強大、有價值的公司。
我們希望Facebook所有員工每天都能夠在做每一件事情時專注於如何為世界帶來真正的價值。
那些價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創業企業有一個明顯的共同點,它們專注於為終端消費者創造價值。Facebook幫助用戶相互聯繫,LinkedIn 為用戶提供職場網絡,Zynga 為用戶提供遊戲,Pandora 為用戶提供音樂服務。它們不僅有能力不斷吸引新用戶入駐,還能夠在註冊完成之後將用戶粘在自己的平台上。這一切的要訣就是,專注地為用戶創造價值。
2、都在創業早期獲得大量投資
1999年10月,阿里巴巴引入了包括高盛、富達投資(Fidelity Capital)和新加坡政府科技發展基金等在內的首期500萬美元天使基金。
2000年1月,阿里巴巴獲得日本軟銀(SOFTBANK)的注資2000萬美元。
1999年底,李彥宏攜120萬美元風險投資回國創建百度;2000年09月 DFJ、IDG等國際著名風險投資公司為百度投入巨額資金。
2005年5月,Facebook獲得AccelPartners的1270萬美元風險投資
06年4月,Peter Thiel、Greylock Partners和Meritech CapitalPartners額外投資Facebook 2500萬美元
1999年6月7日,包括Kleiner Perkins公司和紅杉資本在內的投資者為Google注資兩千五百萬美元。
1976蘋果成立當年,喬布斯想將公司擴充並向銀行貸款,但韋恩因為冒險投資失敗導致的心理陰影而退出了。當時的蘋果電腦缺乏資金來源。喬布斯最後遇到麥克·馬庫拉(Mike Markkula),麥克·馬庫拉注資9.2萬美元並和喬布斯聯合簽署了25萬美元的銀行貸款。
3、都強調團隊合作的力量阿里巴巴核心價值觀:團隊合作——共享共擔,平凡人做非凡事。
團隊合作是幾乎所有偉大公司的核心價值觀。
最初,我自己動手寫Facebook代碼,因為這只是我的一個心願。後來,Facebook的大多數理念和代碼都來自於我們吸引到團隊裡的優秀人才。
4、CEO都花至少五分之一時間吸引頂尖人才(早期更甚)自 2001 年加入Google 以來,埃裡克·施密特幫助 Google 從硅谷的一家初創公司成長為全球技術領頭羊。
對於騰訊來說,業務和資金都不是最重要的。業務可以拓展,可以更換,資金可以吸收,可以調整,而人才卻是最不可輕易替代的,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馬化騰
互聯網公司,最有價值的就是人。我們的辦公室、服務器會折舊,但一個公司,始終在增值的就是公司的每一位員工。——李彥宏
小米人主要由來自微軟、谷歌、金山、MOTO等國內外IT公司的資深員工所組成。
7月17日,百度CEO李彥宏在第三屆百度「程序之星」決賽現場時表示,自己有三分之一時間用於招攬人才。「我每天至少要把三分之一時間花在人才培養和管理上。」李彥宏表示。
李開復:任何一個好的老闆至少把20%的時間放在招聘上,我從來沒有少過20%。要儘量找一些非常優秀的,最好是在某些方面比你優秀的人;每雇一個新人,就試著把團隊的平均水平提高,而不是下降;要讓你的中、高層管理者不再有任何機會隱藏他們團隊的人才,公司最優秀的人才是屬於公司的。
5、CEO都是最後一輪的面試官(至少在早期)小米加入的所有員工都需要經過雷軍的面試。
挽救雅虎的現任CEO梅耶爾親自面試每一個員工。
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Page)會親自批准每一次招聘。
6、都保持專注(早期更甚)百度「論語」:專注如一
百度「論語」:認準了,就去做,不跟風,不動搖
谷歌信條:專心將一件事做到極致。
布林說,早在網絡工作的最初階段,他們就決定專做「搜索」,「搜索」關乎於信息,只有它才能為人們的生活帶來真正的變化。
雷軍:七字訣第一是專注。比如現在像很多微博站每天沒有很多更新,但是文章質量好很多,在少就是多的時代裡面,我們是信息過多,怎麼樣把東西做得精緻,有價值,才是問題關鍵。
7、都以廣告、增值服務或電子商務為主要盈利模式騰訊選擇了增值服務盈利模式。
選擇廣告為Google的主要盈利模式。
百度2001年08月在中國首創了競價排名商業模式。
8、都以全球用戶為服務對象(幾乎一開始就是)。1999年阿里巴巴創立B2B網上貿易平台,選擇服務於全球。
亞馬遜一開始的目標就是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書店。
谷歌一開始的目標就是幫助全世界使用各種語言的人獲取信息。
Facebook開啟國際化進程,到2005年底已擴展到加拿大、英國、墨西哥、澳大利亞、新西蘭。
9、都有導師和智囊團扎克伯格有包括喬布斯在內的多位導師。
孫正義在很長時間裡都是阿里巴巴的顧問。
埃裡克森斯密特是谷歌兩位領導人的導師。
10、CEO都首抓用戶體驗,把產品做到「極致」亞馬遜使命:成為地球上最以客戶為中心的公司。
馬化騰、周鴻禕和雷軍都把自己當成公司最大的產品經理。
李彥宏:我花三分之一時間抓產品和技術。
喬布斯毫無疑問是公司最大產品經理。
百度「論語」:用戶需求決定一切。
百度「論語」:把事情做到極致。
雷軍:第二條極致,極致就是做到你能做的最好,極致就是做到別人達不到的高度。大家經常「恭維」我,說小米山寨了iPhone,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表達。好的東西是不可能被抄襲的。每次想山寨iPhone的時候,我看到人家那個圖標做得那麼極致,就想我們能做到嗎?不行。我只希望通過每天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努力,能離偶像再近一點,再近一點。
在過去的 5 年間,美國共產生了 38 家市值突破 1 億美元的科技創業企業。這些企業的創始人都有相似的特性——對產品狂熱。他們往往親身參與產品開發的方方面面,以保證消費者手中的產品就是他們想像中的那樣。正因如此,一些創業者在企業上市後依舊擔任 CEO 一職,比如 Facebook 的 Zuckerberg 與 Zynga 的 Pincus。
雷軍:第三個要講的是口碑。我經常問大家一個問題,去過海底撈嗎?海底撈就真的比五星級餐館好嗎?為什麼咱們比起會議中心就沒口碑,這個海底撈就有口碑呢?其實,口碑的的本質是超越用戶的希望值。海底撈在一個很破的地方,當我們走進去的時候它超越了我們所有的期望值,我們就覺得好。當我們去五星級餐館的時候我們期望值很高,怎麼可能超越呢?
「為發燒而生」是小米的產品理念。小米公司首創了用互聯網模式開發手機操作系統、60萬發燒友參與開發改進的模式。
11、都把握了當時的大趨勢,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阿里巴巴:互聯網趨勢+電子商務
谷歌:互聯網趨勢+搜索引擎
百度:互聯網趨勢+中文搜索
騰訊:互聯網趨勢+即時通訊
Facebook:互聯網趨勢+社交網絡
小米:移動互聯網+手機換代潮
蘋果和微軟:微型計算機時代興起
亞馬遜:互聯網趨勢+電子商務
12、都非常重視速度和執行力谷歌信條:越快越好。
Facebook:Done isbetter than perfect.比完美更重要的是完成;Move fast andbreakthings.快速行動,破除陳規。
1999年底,李彥宏和他的團隊僅在短短6個月的時間內就完成目前中國最大、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的開發工作。
百度「論語」:高效率執行。
一流的創意+三流的執行VS三流的創意+一流的執行,我寧願選擇後者——馬云。
雷軍:最後一個要訣就是快,我堅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有時候,快就是一種力量,你快了以後能掩蓋很多問題,企業在快速發展的時候往往風險是最小的,當你速度一慢下來,所有的問題都暴露出來了。所以,怎麼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提速是所有互聯網企業最關鍵的問題。
13、都利用了頂尖的環境1995年馬云訪問美國接觸互聯網;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總部設在杭州市,恰逢互聯網在中國剛剛起步;在經濟環境上,中國正好處於改革開放的成熟階段。
馬化騰是潮汕人,10來歲隨父母從汕頭到深圳;騰訊成立於1998年11月,總部設在深圳,恰逢互聯網在中國剛剛起步;在經濟環境上,中國正好處於改革開放的成熟階段。
2000年1月由李彥宏、徐勇兩人於北京中關村創立百度;在經濟環境上,中國正好處於改革開放的成熟階段,又逢互聯網在中國剛剛起步。
扎克伯格出生於紐約的一猶太人家庭;作為牙醫和心理醫生的兒子,扎克伯格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從小就是個電腦神童。
04年3月,Zuckerberg,McCollum和Moskovitz搬到加利福尼亞州的Palo Alto市(譯者:斯坦福大學所在地,硅谷的發源地)。
1999年3月,Google將辦公場所搬至加州的帕羅奧多,這裡是眾多知名的硅谷初創公司所在的地方。
布林出生在蘇聯,大約在6歲時與父母移居至美國,父母兩人皆畢業於莫斯科國立大學。
拉里·佩奇是密歇根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 Carl Victor Page 博士的兒子,他從六歲就開始熱衷於計算機。
14、都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馬云是公認的高EQ,強大的個人魅力
扎克伯格和蓋茨、喬布斯很早就是亦師亦友的關係
扎克伯格在哈佛他修習心理學與電腦並加入猶太學生兄弟會Alpha EpsilonPi。
15、運氣都不是一般的好最懸的是當時與深圳電信數據局的談判,對方準備出60萬元,馬化騰堅持要賣100萬元,始終談不攏,只好告吹。
眾所周知,兩位創始人差一點就把谷歌的前身賣掉
一名男子在一個加油站拿槍指著扎克伯格進行搶劫。扎克伯格跳上自己的汽車逃跑,沒有受傷,否則後果難以想像。
16、都是創新高手百度「論語」:問題驅動;創新求變;允許試錯。
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核心價值觀:創新。
Facebook每隔幾個月就會舉辦一次黑客創新大賽。
蘋果的創新指數長期居全球第一。
在Google,要求工程師們每週都花一天時間在個人感興趣的項目上。這種近乎強制性的要求造成Google News之類的新服務品種出現。
17、都有足夠的耐性在過去的 5 年間,美國共產生了 38 家市值突破 1 億美元的科技創業企業。價值破 10 億美元的九家創業企業平均發展時間為 7 年。發展時間最短的是 Instagam,僅用時 2 年;最長的是 Pandora,用時 11 年,名單上所有 38 家企業在上市 / 被收購前的平均發展時間為 6.9 年。由此可見,即便科技行業雖然有著傳統產業無可比擬的發展速度與機會,但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果創業者想要取得耀眼的成就,需要有長期奮鬥的心理準備,同時發展有長期奮鬥意願的團隊。
他們都是有錢人:億萬富翁的14個共同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77

你造嗎?全球共有1200萬個百萬富翁,而億萬富豪只有2325個。顯然,億萬富翁是個“高端俱樂部”,要想成為會員,你得先成為巴菲特、馬雲或者奧普拉。
在深入研究了調研公司Wealth-X最新的億萬富翁調查報告之後,美國金融博客Business Insider總結了億萬富翁的14個共同點:
1.他們的平均身價約3億美元。
2.他們的總財富值為7.3萬億美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2%。這比所有道瓊斯股票市值加起來還多。換句話說,如果全球所有億萬富翁決定聯合起來自成一國,他們的財富總額將超過日本GDP。
3.他們掌管著全球4%的財富。
4.地球上每三百萬人里才有一個億萬富翁(還真是孤單)。
5.歐洲的億萬富翁比其他地區都多——775個。
6.美國則是億萬富翁最多的國家——571個,其中有57個是去年才加入的新晉富豪。
7.他們中有60%是靠自己努力掙得的財富,比如馬雲和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26.9%憑借繼承財富後再投資而躋身此列;還有13%的幸運兒直接繼承了億萬富翁的身份。
8.成為億萬富翁需要時間。他們的平均年齡為63歲,而93%的億萬富翁年齡超過45。
9.他們偏好投資房地產,平均每人1.6億美元。據Wealth-X的調查報告,他們傾向於擁有4處房產,這樣才符合“億萬富翁的生活方式”。
10.他們還熱衷於購買“非房地產”的奢侈品資產。Wealth-X的報告稱,“比如,每30個億萬富翁中就有一個擁有一支球隊或一匹賽馬,其他有代表性的奢侈品資產包括遊艇、飛機、汽車和藝術品。”
11.他們熱愛婚姻生活。65%的億萬富翁已婚。
12.他們還熱愛常春藤盟校。盡管2325名億萬富翁的來自700多所不同高校,但常春藤的億萬富翁畢業生最多:25人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22人畢業於哈佛,20人畢業於耶魯。
13.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億萬富翁沒有大學學歷。他們中有35%從未完成本科學業。
14.他們傾向於從事金融行業。約20%的億萬富翁在華爾街等金融中心成就事業,闖出了一片天。(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這4家剛剛融到75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都有3個共同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20/153882.shtml
導讀 : 目前,Uber中國、陸金所和京東金融都表示將於國內上市,陸金所的上市日程更是被提到了今年下半年。而唯一尚未表態的美團點評,則一直被傳聞將於戰略新興板上市,而其最終將會以何種形式上市,至今是個謎。

在創投圈里,向來有“資金就是糧草彈藥”的說法。而公司之間最愛攀比的,也莫過於融資額和估值。臨近農歷新年,各大公司都紛紛在年會或者媒體渠道宣布自己獲得的融資。而在最近的一周堪稱“融資周”,在這一周里,僅國內就有四家“超級獨角獸”宣布自己獲得了新一輪融資。
如果說一輪又一輪的融資已經讓我們見怪不怪了,那麽真正令我們驚訝的是融資的天文數字!
Uber中國,融資20億美元,估值70億美元;
1月14日,中國優步向界面新聞證實稱其B輪融資已於2015年底前完成。此前,中國優步戰略負責人柳甄公開表示,截至目前,Uber全球和中國優步的融資中來自中國投資人的資金已經接近20億美元。
據媒體公開報道披露,中國優步B輪融資的9家投資方,除了在中國優步與海航戰略合作發布會上卡蘭尼克親口承認的海航集團、中信證券、中國太平、中國人壽及廣汽集團外,還包括萬科、民生銀行及中國寬帶產業基金,以及參與了中國優步A輪融資的百度公司。
陸金所,融資12億美元,估值185億美元;
1月18日,陸金所宣布上周五完成12.16億美元融資,其中包括B輪投資者9.24億美元投資和A輪投資者行使認購期權投資的2.92億美元,融資完成後,陸金所估值達到185億美元。
陸金所此輪融資收到多倍有效訂單,超額覆蓋原計劃募集金額。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國泰君安證券(香港)有限公司、民生商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等多家境內外機構投資者及企業機構成為此次融資認購方。
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1月18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什麽時候上市,在海外上市還是在國內上市,都還在評估中。“我們會根據市場整個發展來做選擇,最快是今年下半年。”
京東金融,融資10億美元,估值70億美元;
1月15日午間,京東集團宣布旗下京東金融集團A輪融資完成,京東金融獲得66.5億元融資,完成後估值達466.5億元,引入戰略投資者包括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嘉實投資和中國太平。在時下互聯網金融行業競爭進入白熱化之際,京東金融的這輪融資意義可謂正當其時,不早不晚,正好是卡位戰的關鍵期。
美團點評,融資33億美元,估值180億美元;
2016年1月19日,生活服務電商平臺“美團·大眾點評”宣布,美團與大眾點評共同成立的新公司已完成首次融資,融資額超33億美元,融資後新公司估值超過180億美元。此次融資創下中國互聯網行業私募融資單筆金額的最高紀錄。
此次融資由騰訊、DST、摯信資本領投,其他參與的投資方包括國開開元、今日資本、Baillie Gifford、淡馬錫、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等國內外知名公司。華興資本擔任此次交易的財務顧問。
四家公司總計融資75億美元,估值更是超過了500億美元!
我們用一張表格來做一個比較,也許會更有效果!

而看過了這張表格,我們就可以發現這四家“超級獨角獸”的第一個共同點,背後有巨頭撐腰!優步中國背後的巨頭是Uber,陸金所背後自然是平安集團,京東金融背後是京東,而美團的背後則是騰訊。
體現在投資方上,我們可以看出一些差異。優步中國的投資方多為戰略投資者,其次才是金融機構;而陸金所的全部融資,都來自於金融機構;京東金融除了老牌VC紅杉,其它的融資也是來源於金融機構;而美團點評的融資,除了幹爹騰訊,其余多半都來自PE之手。
但是,盡管有所不同,但是四家“超級獨角獸”又多了第二個共同點:金融機構參投!
看得出,如此大規模的融資,大多數機構已經只能望洋興嘆。除了財大氣粗的紅杉和DST,大多數VC已經被排除在這份名單之外。而民生、太平、國泰君安等金融機構,成了新的接盤者。其中,僅僅民生和太平,就分別在名單中出現了兩次,不可不謂有錢任性!
除了巨頭撐腰,金融機構掏錢這兩大共同點,第三個共同點就是:虧損嚴重!
至今,這四家企業的財務狀況已經基本公開:Uber中國被爆每年補貼20億美元,虧損額度也應該相差不多;京東金融2015年前三季度虧損6.77億元,在這四家中居然是最少的;陸金所2015年虧損超4億美元;而四家超級獨角獸里虧損最為嚴重的美團點評,更是被爆2015年全年虧損105億元!
全年虧損105億元是一個什麽概念?
相當於每一天,都有2800多萬元的新增赤字,每小時240萬元,每分鐘4萬元……
分配到每秒鐘,美團點評的虧損就相當於燒掉一張100美元的鈔票!
而填補虧損的唯一方式,只能是不停地融資。然而即便是金融機構,面對越來越大的資金缺口也逐漸無能為力,因此,唯一的解決方案被提上了日程——上市!
目前,Uber中國、陸金所和京東金融都表示將於國內上市,陸金所的上市日程更是被提到了今年下半年。而唯一尚未表態的美團點評,則一直被傳聞將於戰略新興板上市,而其最終將會以何種形式上市,至今是個謎。
無論如何,未來兩年內註定將會迎來資本市場的退出大潮,讓我們拭目以待!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孔慶勛,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