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21世紀經濟必懂字:穀倉 全球性的災難一來 為何沒人綜觀全局?

2016-02-01  TWM

「穀倉」(silo)的意思是在大組織下,各自獨立運作的系統或部門,好處是專業化能讓組織分工無間,但也容易造成視野狹隘,當全球性的危機一來,幾乎沒人可預知。這就是21世紀的金融面貌。

只要張望一下現今的世界,會發現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正陷入一個驚人矛盾。某方面而言,全球變得空前緊密,如同一個共同體,拜全球化與高科技之賜,新聞瞬間傳千里,全球各個公司、消費者與經濟體緊密相繫,或好或壞的點子輕鬆傳播,疾病與恐慌能迅速蔓延,光是金融市場的一個小角落不太對勁,全球都可能天翻地覆。

簡言之,世界正陷入經濟學家伊恩.高登(Ian Goldin)口中的「蝴蝶缺陷」(Butterfly Defect):系統內部高度整合,時時面臨惡事蔓延的風險。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說:「世界變得眾聲喧譁,世人變得息息相關,這種高度整合模式很危險,卻是我們時代的特徵。」然而儘管世界變得緊密連結,我們卻過得瑣碎零散。許多大型組織區分為零碎的不同部門,彼此往往缺乏溝通,遑論攜手合作。平時大家泰半活在自己的「小圈圈」,心態如此,舉止亦然,只跟志同道合的對象交談來往。許多國家的政治陷入兩極對立,各行各業變得日益專業,部分原因在於科技日漸複雜,只有少數專家能清楚了解。

這種分化現象在英文有許多描述字眼,像是「猶太區」(ghetto)、「部落」(tribe)等,但我覺得「穀倉」(silo)這個比喻最貼切。這個字源自古希臘文的「siro」,字面意思是「穀坑」,至今仍保有原本的意涵,意思是農場裡用來儲藏穀類的高塔或地窖。

根據《牛津英文辭典》的條目,後來管理顧問借用這個字,表示「獨立運作的系統、程序與部門等。」如今這個字不僅是名詞,也可當作動詞和形容詞(silo-ized)。此外,重點是這個字不只指涉實際體系或組織(如企業部門),也能指涉心理狀態。穀倉存在於體系裡,也存在於我們的內心與社會團體裡。穀倉帶來部落主義,造成視野狹隘。

優點:促進專業分工

穀倉不見得糟糕,我們也不見得要「廢止所有穀倉!」反之,現代世界需要穀倉,至少需要專業的部門與團隊。至於原因顯而易見:世界非常複雜,因此需要能處理複雜局面的體系。此外,資訊日漸氾濫,組織日漸龐大,科技日漸複雜,對組織管理的需求也更為急迫,而最簡單的作法就是把想法、個人與資料區分開來,分裝進一個個空間、社會與心理的箱子裡。

專業化通常帶來進步,畢竟正如十八世紀經濟學家亞當.斯密(Adam Smith)所言,勞力分工能讓社會與經濟繁榮昌盛。若無分工,則無效率。穀倉讓世界井井有條,讓生活、經濟與組織妥善分工,促進專職專責。

缺點:造成資訊封閉

可是穀倉有時適得其反。同一個專門團隊的成員可能互相競爭、浪費資源,彼此孤立的部門單位或專家團隊可能溝通不良,因此忽略風險,付出嚴重代價;而過度分工可能造成資訊封閉與創新不易。最嚴重的是,穀倉容易造成狹隘視野或心理盲點,導致愚蠢行徑。

例子俯拾即是。比方說,二○○八年金融海嘯的其中一個肇因,在於金融體系各自為政,幾乎沒人有辦法觀照全局,發現金融市場逐漸高漲的危機。金融巨擘內部劃分為許多不同部門,或說不同穀倉,結果主管對自己底下交易員的舉動卻一無所知。

(本文選自前言,孫蓉萍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