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長三角要成為“創新共同體”

一體化進程持續30多年後,長三角進入了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新階段。加速推進的一體化,不僅激發了長三角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的期待,也激發了更多企業成為本土獨角獸和隱形冠軍的夢想。

5月29日舉行的“2018長三角青商高峰論壇”上,張江高科原總經理葛培健表示,實現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目標,就是要以項目化為導向,推進三省一市做“產業合夥人、創新共同體”。從以前區域內充分競爭轉向區域協同發展、參與國際競爭。

上海自貿區基金總經理吳劍平表示,長三角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一定要發揮基金的作用,基金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方式、新手段。“它實質上是綜合資源集聚的平臺,體現的是區域合作機制的創新。”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上海進一步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蘇浙滬皖三省一市各有優勢、各有特色。其中上海綜合服務功能齊全、浙江民營經濟活躍、江蘇經濟實力強、安徽地大物博,真正聯合起來就是一個“巨無霸”,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以電動汽車行業為例,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李斌表示,自己是一個在上海創業的安徽人,“相信長三角會是智能電動汽車的世界創新中心”。

更高質量一體化

近來,長三角一體化動作頻繁:5月23日,上海市青浦區與浙江省嘉興市簽訂戰略框架協議,全面推動“規劃契合,設施匯合,產業耦合,創新融合,功能聚合,治理融合,環保聯合”;5月21日,江蘇省蘇州市與上海市嘉定區簽訂戰略框架協議,共同構建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6月1日即將舉行的長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領導座談會,又將為這一熱度加碼。

近日,蘇浙滬皖三省一市分別召開了省(市)委常委會會議,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

5月8日舉行的上海市委常委會會議強調,推動長三角地區實現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是中央要求,也是上海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載體、使命所在。全市上下要著眼大局,服務全局,找準工作對接點和著力點,在積極參與和支持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中拓展發展空間,贏得發展機遇。

長三角地區已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數據顯示,長三角三省一市的地域面積35.9萬平方公里,不到全國的1/26;常住人口2.2億,約占全國的1/6;經濟總量19.5萬億元,占到全國的近1/4。

按照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劉士林的說法,長三角一體化始於1982年,至今已走過30多年的歷程,需要對以往研究成果、規劃成果等作一次系統梳理和集成分析,在新起點上切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進程邁向高質量的發展階段。

在前期30多年的長三角一體化基礎上,長三角已經形成了“三級運作”的區域合作機制:決策層是“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協調層是“長三角地區合作與發展聯席會議”,執行層是各種重點合作專題組,圍繞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環保、信用、人社、金融、涉外服務、產業、城市和食品安全等12個合作專題,隨時進行任務動態調整和協作。

在這一合作機制基礎上,三省一市持續加強合作,以提高一體化效率。

比如,決策層的三省一市主要領導座談會,每年召開一次的時間將由每年年底調整為上半年,審議、決定和決策關系長三角區域發展的重大事項。同時,為加強與國家層面互動,將邀請國家發改委領導出席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會議情況向中央報告。

再比如,今年1月,三省一市聯合組建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上海市發改委主任兼任,副主任由三省一市發改委分管領導擔任。三省一市抽調15名精兵強將,在上海實行聯合集中辦公。

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的主要職責,一方面是組織研究和考慮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未來5年、10年甚至更加長遠的一些大事情,擬訂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計劃,不斷提出區域合作發展的重大議題;另一方面是協調推進和落實好各省市有共識、互利共贏的好事、實事。

而近期的主要任務,則是研究制定《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下稱“三年行動計劃”),擬於6月份報請主要領導座談會審核同意後發布實施。

上海市發改委方面透露,三年行動計劃的路線圖基本明確。

比如,在交通設施互聯互通方面,對各方比較關心的省際“斷頭路”問題,包括國省幹道和一般公路,已梳理出一批共14個計劃年內開工的項目;

上海青浦區區委書記趙惠琴今年1月踏看盈澱路對接江蘇段建設情況

在規劃對接方面,將重點研究制定長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網絡規劃和長三角機場群的優化布局規劃;

在發揮市場作用方面,調動了一批世界級龍頭企業,擬在汽車、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重點領域形成若幹專項行動,著力打造一批世界級產業集群和全國首位的新技術應用示範引領區;

在信用方面,擬制定長三角區域深化國家信用建設區域合作示範區建設行動方案(2018~2020年),深化推進長三角區域信用合作示範區的創建工作;

在提升跨區公共服務便利化水平方面,深入實施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擴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聯網定點醫療機構數量,拓展跨省異地就醫登記備案方式,提高異地就醫便利性。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發改委主任馬春雷說,三年行動計劃將會滾動編制。

企業合夥

路線圖已定。憑借敏銳的嗅覺,長三角的企業已經按捺不住內心的期待。

葛培健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長三角要共同培育本土化的獨角獸和隱形冠軍企業,這是衡量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和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終端顯示。

數據顯示,2018年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的我國164家獨角獸企業中,長三角地區共有61家(其中上海36家、浙江18家、江蘇7家),占總數的37.2%。

而長三角要打造的世界級產業集群,也為形成更多的本土化的獨角獸和隱形冠軍企業提供了條件。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發展規劃部副部長侯松在上述高峰論壇上發問:長三角該不該成為民機產業的集群?能不能成為民機產業的集群?會不會成為民機的產業集群?

侯松回答說,從上世紀70年代我國第一架噴氣式客機,到去年剛剛首飛的C919客機,長三角成為我國民機產業發展最重要的一個產業承載區。而長三角的創新氛圍、改革活力、要素集聚、專業化分工,都讓民機的產業集群成為可能。

而從現實來看,民機主制造商集聚的地方,就會形成產業集群。比如波音747、767生產線周邊的區域,就有600多家和航空產業相關的企業。

“從規模來看,我們非常希望在2035年前後能夠實現千億級的產值,也希望能夠帶動數千億級產業的配套。”侯松說。

李斌也表示,蔚來汽車把整個長三角作為根基和基地。蔚來汽車總部設在上海,同時在南京、合肥等長三角城市,以及矽谷、慕尼黑、倫敦等國際城市設立了研發、設計、生產和商務機構。

之所以密集地聚焦長三角投資,李斌說,原因在於長三角有相應的產業基礎,圍繞著智能電動汽車的產業鏈非常完備,中國年產近3000萬輛車,絕大部分的優秀零部件公司集中於長三角。同時,長三角的購買力非常強,又具備世界級的人才基礎。此外,相對密集的城市群,也利於電動汽車所需的基礎設施的密集布局。

要形成世界級產業集群,打造更多的本土化獨角獸和隱形冠軍企業,需要實現長三角資源要素的進一步自由流動,形成更合理的產業布局,這其中,資本將發揮重要的推手作用。

上海康達醫療是上海自貿區張江片區國內醫療影像設備行業領先企業,上海自貿區基金在投資後,推動其將新的大型產業化基地落戶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實現“腦袋在張江、身體在浙江”。

此外,在聯合其他資金方全資收購全球超聲設備制造龍頭企業意大利百勝醫療集團後,上海自貿區基金也在推動百勝醫療相關產業化基地落戶長三角,助力長三角醫械產業加快技術升級步伐。

吳劍平說,上海自貿區基金也在持續推動已投的上海市以外的項目將研發中心、管理營銷中心等設置在上海,以實現企業加快發展。

目前,上海自貿區基金正在積極推動,希望聯合三省一市大型產投與金控平臺共同發起設立長三角全球科創產業並購基金,充分發揮上海自貿區跨境投資功能優勢,聚焦科創產業的海外並購,服務長三角實體產業資本“走出去”、“引進來”。

“它是眼睛向外的,是要做增量的,尋找與整合國際產業資源,推動長三角產業技術升級。”吳劍平說。

葛培健也表示,獨角獸企業是新興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長三角要加快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借助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多層次資本市場,鼓勵支持浙江、江蘇、安徽等長三角地區的獨角獸企業在滬上市,既能推動獨角獸企業做大做強,也可加快區域產業的集聚、壯大。(實習生唐燕飛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053

求解科技成果落地難 科技部與央企合建科創生態共同體

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創業創投生態共同體27日成立。

科技部副部長黃衛表示,現在有很多好項目,有很好的市場、產業和商業價值,但是找不著資金,一些資金充裕的單位找不著好的項目。如今搭建了合作平臺,希望大家積極參與國家研發計劃的投入。

科技部副部長黃衛

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投資峰會27日在北京舉行,以“服務國家創新戰略,聚焦科技成果轉化”為主題。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創業創投生態共同體正式成立。

在科技部支持下,科創生態共同體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化基金、國投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等為紐帶,聯通地方政府、投資機構以及社會資本等發起人。

國家開發投資集團(下稱“國投”)董事長王會生表示,科創生態共同體的目的在於打造開放式的信息共享平臺和高效率的投融資服務合作平臺,引領帶動社會資本和各類資源向科技成果轉化集聚。

國家開發投資集團董事長王會生

北方華創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張國銘表示,盡管國家已經出臺了多項措施鼓勵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企業融資,但是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貸款利率依然高於國外水平,融資困難等問題依然存在。另外,新興企業信用評級不夠,傳統的融資貸款渠道難以行得通,除了創投基金支持外,更應該促進新興企業融資渠道的多元化。

今年5月,科技部與國資委制定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中央企業創新發展的意見》。峰會期間,科技部與國投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國投成為首家與科技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央企。

黃衛表示,科技部將與國投在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基金合作、科技成果應用示範、發展科技服務業等方面加強合作,共同將國投集團打造為創新型國有資本投資平臺,聚集更多的金融資源和社會資本,在關鍵核心領域突破和成果轉化方面,擴大投資規模,加大投資力度,發揮對科技創新領域投資的示範引領作用。

近年來,科技部加強與社會資本合作,引導地方政府、民間資本共同設立專業化子基金,通過對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的投資引導,帶動社會資本參與科技成果轉化,實現財政資金的引導和示範作用。

截至目前,以國投管理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化基金、國投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為代表,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已設立14支子基金,總規模達到247億元。已投資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61個,投資額近百億元,一大批重要科技成果加快轉化落地。

王會生表示,國投探索出了一條以基金投資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有效途徑。

截至2017年底,國投以旗下國投高新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為基金管理平臺,基金管理規模超過1500億元,是管理國家級政府引導基金支數最多的股權基金投資管理機構,也是央企中從事股權基金業務最早、品種最全、規模最大的股權基金投資管理機構之一。

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化基金為例,該基金由科技部和國投聯合發起設立,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由國投旗下國投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投創業”)受托管理,是國內唯一一支定位於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化的基金。該基金首期規模100億元,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金額近50億元,對社會資本的帶動效應達15倍。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是為了實現國家目標,通過核心技術突破和資源集成,在一定時限內完成的重大戰略產品、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工程,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被譽為新時代的“兩彈一星”。

國投創業總經理高愛民表示,重大專項基金聚焦國家戰略目標,圍繞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領域,投資布局了一批有標誌性和影響力的項目,加速助推科技成果轉化。

高愛民表示,為更好推動“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資金鏈”,國投創業以市場化方式融合創新資源,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在推動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成果應用及產業化等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充分彰顯出“基金國家隊”的積極作用。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楊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660

文在寅倡議“東亞鐵路共同體”,推進東亞經濟合作

繼朝韓共同簽署《板門店宣言》,宣布啟動朝韓間經濟合作之後,韓國總統文在寅8月15日又提議構建“東亞鐵路共同體”,涵蓋韓國、朝鮮、中國、日本、俄羅斯、蒙古、美國等國。

文在寅提出上述構想之後,立即引發了韓國輿論的熱議:鐵路界人士認為,“東亞鐵路共同體”將成為韓朝間鐵路連接,並推進東亞經濟合作的良好始發點。

根據文在寅的構想,“東亞鐵路共同體”不僅僅涵蓋鐵路交通,同時將著眼於經濟和安保合作,進而發展為東亞能源、經濟共同體,最終發展至東北亞多邊和平安全機制。文在寅提議以龍山地區作為始發點,將韓國的經濟版圖向北方進一步擴張,並使其成為繁榮東北亞的大動脈。”

對於這個提議,韓國青瓦臺官員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共同體的創意源自歐盟的前身歐洲煤炭和鋼鐵共同體(ESCE)”,並強調道ESCE的成立,最終成為了歐洲走向一體化、合作共贏的先決條件。

該官員還表示“在國際外交從冷戰思維脫離,轉向更加務實的外交方向的大背景下,鐵路共同體將從經濟的角度出發,拉近東亞各國的距離,以此為契機增加各地區間的合作,最終發展至涵蓋政治、經濟、安保合作,並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平臺。”

據了解,在文在寅政府提出的“新經濟構想”中,分別提出貫穿朝鮮半島的三大經濟紐帶,而三大經濟紐帶同時將與中國、俄羅斯等國家進行連接,並促使韓、朝、中、俄四方共同受益。

與此同時,文在寅在朝韓首腦會晤上,向金正恩送了一個U盤,其中也明確提及到由三條經濟帶所延伸的“新經濟地圖”,將朝韓與中國東北地區進行連接的鐵路,並通過與俄羅斯鐵路相連,最終延伸至歐洲,這也引發了作為外向型經濟的韓國對於建設跨國鐵路的熱議。

韓國智庫“和平與民生問題研究所”所長、上海東華大學韓國籍教授禹守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鐵路的建設與現代化,不僅僅只是關系朝韓的經濟合作,更加牽涉到地區間的經濟合作,乃至韓國鐵路日後‘走出去’的計劃,並和隨之而來的商業開發、通訊基建的覆蓋緊密相連;因此可以認為,若韓朝間的合作達成一定的條件,則鐵路合作將成為韓朝間經濟合作非常關鍵、且無法分割的重要一環。”

韓國鐵路公司(KORAIL)的一位高層工作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板門店宣言》所提出的兩條鐵路中,東海線位於韓方一側的大多數路段均已通車,預計截至2020年,東海線鐵路韓方一側就能完工,現在有待修建的路段只有從韓方邊境到朝方境內的104千米;而連接首爾、平壤及新義州中朝邊境的京義線只要在雙方達成具體協議,在進行一定修繕之後即可通車,“可以說,我們是做好了開啟朝韓鐵路新時代的一切準備。”

責編:吳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3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