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六都新政》凌晨一點還在LINE 基層課長被加五個群組 柯P嗡嗡嗡100天 「每天都是星期一」

2015-04-06  TWM
 
 

 

過去一百天,台北市長柯文哲的一言一行被媒體用放大鏡檢視。儘管質疑與掌聲交雜,但民調顯示,多數台北市民仍相當挺他。除了柯文哲,其他直轄市長連任或新上任一百天以來,做了那些改變?《今周刊》本周起將推出系列報導。

撰文‧鄭閔聲

「從『二二六專案』最能看出素人參政的柯文哲,和一般政治人物有多麼不同。每一件事情都講SOP(標準作業程序)、要求最快的速度,同時替公務員排除一切外在壓力,只要專心做好分內的事。」一位任職於台北市的中階公務員,被問到對柯文哲就職一百天來的印象,立刻提起了這項他曾參與其中的違建改善計畫。

「過去的市長不是沒有處理違建,但柯文哲說做就做的魄力,再加上強大的媒體效應,讓違建戶知道市府這次是『玩真的』,不會想找民代關心施壓,也不會藉故刁難,公務員做起事來順利很多。雖然一直被追著要進度壓力很大,但也比較有成就感。」這位公務員笑著補充。

二二六專案源自於二○一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台北市南港區頂樓加蓋違建的一場大火,一名房客葬身火窟,柯文哲在兩天後公布二二六戶因危及公共安全遭市府列管的違建戶,並限期在一五年三月二十日前改善,否則市府將強制拆除。

拆違建、釋出共構宅?

重建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感

原本民眾對市府能否如期完成任務仍半信半疑,但柯文哲硬是在三月二十三日上午宣布,清單上的違建戶已全數在期限截止前「自行」改善完成。

「過去政府施政困難主因是人民不相信政府會嚴格執行法律,我們藉由二二六專案讓市民看到新的政治文化精神,只要我們繼續堅持做對的事,有一天,人民會重新開始相信政府說的話。」柯文哲為這項民意支持度超過八成的拆除專案,下了這段注腳。台北市政府發言人林鶴明也認為,這項成果彰顯了柯文哲與市府團隊,在重建人民對政府信任上的努力。

從拆除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取消免費停車位、釋出捷運共構住宅,一直到改善違建,執行力與魄力,確實是柯文哲上任一百天來讓市民感受到「改變可能成真」的關鍵。

對效率的執著,也讓柯文哲常常不留情面,就連在音樂圈輩分頗高的台北市文化局長倪重華,也曾被柯文哲教訓「動作怎麼會這麼慢?」但倪重華也不甘示弱地回說:「文化就是要慢慢來!」但在「柯P新政」震撼教育下感受最深的,或許還是第一線的公務人員。

時間拉回一四年除夕下午,台北市民政局突然對全市十二個行政中心發出一紙公文,要各區民政課訪視轄區內重大違建戶,了解是否有弱勢住戶需要市府協助,並且在連假後的第一個上班日下午前,彙整所有資料回報。

「接下來就是四天連續假日,如果找不到人怎麼辦?假日繼續跑嗎?」一位基層里幹事看見長官傳來的LINE之後忍不住抱怨,但還是只能認命地返回辦公室領取資料,馬上尋找違建戶。

上任百天 他們有話說

急著要成果

里幹事:我們不是醫生啊?

「我們一面跑,LINE還是一直響,長官不斷提醒我們,因為市府急著要成果,所以回報資料的時間從上班日下午提前到中午,再提前到十一點、十點、九點半……我當下聯想到的,是岳飛被秦檜連下十二道金牌的故事。」這位年約三十五歲的里幹事哀怨地說:「我好像能體會急診室團隊的緊張節奏,但我們不是醫生啊!」一位區行政中心的課長則秀出手中的智慧型手機說,「才三個月,我就被加入了五個群組,隨時隨地都會有工作上的訊息要即時處理。」「這個時代不是強的打敗弱的,是快的打敗慢的。」柯文哲這句名言,讓部分台北市民政局、社會局、建管處的公務員,不得不犧牲假期訪查違建住戶。儘管柯文哲在專案完成後,公開感謝市府同仁的努力,但第一線公務員卻有兩極化的反應,信義區民政課長楊永年就認為,獲得市民高度肯定,身為市府團隊一員的他與有榮焉;但也有公務員抱怨,自己犧牲假期,事後連加班津貼都無法申請,深怕「責任制」日後可能成為台北市政府的組織文化。

「責任制」在過去一百天裡,確實不是偶然。柯文哲上任後,每天上午七點半固定舉行晨會,這項會議原本是選戰輿情會報的延續,只有少數幕僚與會。但隨著市政問題日益繁複,晨會逐漸演變成市府的「重大議題會報」,只要各局處有複雜難解或須跨單位合作的案件,都可透過市長機要蔡壁如安排,在晨會上討論。

市府將每次晨會時間控制在九十分鐘、討論三項議題,所有相關人員不論職等都可參與並發表意見,若沒有結論或來不及處理的案件,可延後再議。這項制度雖讓市政整合更有效率,卻也讓部分承辦公務員因為要趕在七點半前上班備感壓力,「柯P的特色就是勤奮,我們進入市府工作之後,一點也沒有比打選戰時輕鬆。」一位自選舉期間就進入柯文哲團隊的幕僚這麼說。

有次凌晨一點,柯文哲在市府團隊最大的LINE群組(共一二八人)中,提醒有局處對民眾的態度很不好,結果一位局長到了一點二十九分,還在回應此事。

每早跨部會議題會報

局長:我看到柯P的決心

「這一百天每天都是星期一,每天的第一節課都是從七點半開始,因為一天都不能等。我覺得這是決心,我看到了柯P的決心,我也很願意一起把事情做好。」台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說。

「撙節開支」是柯文哲另一項最讓民眾有感的施政理念。柯文哲上任藉由刪減加班津貼、交通補助、取消YouBike前三十分鐘免費等「三漲三砍」措施,替台北市政府省下近六億元公帑,同樣獲得不少掌聲,但看在部分公務員眼裡卻相當不是滋味。

「柯文哲上任後,我每個月少了三千多元的交通補助,所以我下個月就要調到離家近的單位服務。」一位家住新北市、每天必須開車通勤的基層公務員說得平靜,他的主管臉上卻滿是無奈:「單位現在少了四個人,不知道該怎麼補齊,就連當年陳水扁當市長都沒把我們操得那麼慘。」感受到公務員的焦慮情緒,台北市議員許家蓓呼籲柯文哲不要成為「酷吏」,雖然長久以來公務系統常被批評沒效率、僵化,但柯文哲領導市府時,應該試圖發揮同理心,透過願景式的領導,激勵公務人員的熱忱與創意。

「同理心」,或許就是柯文哲在未來的任期裡,最需要學習的一堂課。細數過去三個多月來,柯文哲被迫改口甚至道歉的爭議事件,例如稱台灣「進口」外籍配偶、稱英國官員致贈的懷錶是「破銅爛鐵」,但其中又以在檢調尚未釐清山老鼠疑案真相之際,就發飆要求撤換內湖分局分局長張夢麟,招致「未審先判」的批評。

常常變自走砲

議員:應該適度放慢步調

「柯P確實會講出不合適的話,有時候也急了一點;但很多時候他並沒有說錯,如果真的錯了,他也願意調整,把錯誤當成學習的過程。」對於頻頻發生的「失言」風波,市府幕僚如此緩頰。

台北市議員洪健益直言,真性情是柯文哲的優點,但擔任市長應該適度放慢步調,深思熟慮後再發言,避免影響團隊士氣;因為市長自己發言如果常常「凸鎚」,實在沒有立場要求屬下不要犯錯。

「我還是會繼續失言,但次數會慢慢減少,因為每次踢到鐵板我就會修正。」三月二十五日,柯文哲就職滿三個月的這天,他在一場論壇上的發言,證明了他對自己的盲點並非一無所悉。但在同個場合,面對媒體質疑他在施政上「除弊大於興利」時,他又反駁:「講政策人家又不聽,老百姓的水準就是這樣!」讓人捏把冷汗。

過去一百天來,媒體給予柯文哲最高規格的關注,但這道光環就像是把兩面刃,雖能讓柯文哲推動政策時事半功倍;卻也讓他的一言一行被不成比例放大。雖然質疑與掌聲交雜,但根據各項民調數字顯示,一百天過後,多數台北市民仍願意接受這位有些古怪的外科醫師,以及他嘗試改變台灣政治文化的瘋狂企圖。

柯文哲百日新政重點

政策 內容

成立廉政透明

委員會 聘請過半的外聘委員以落實外部監督機制,讓施政更公開透明。

推動台北西區

門戶計畫 台北車站周邊地區整體土地利用及再調節,提出未來8年開發期程與內容。

拆除忠孝西路

公車專用道 上任後第一件工程,北市府趕在兩天內完成。

規畫興建

公共住宅 清理閒置市有土地及國有土地,以興建公共住宅,預定4年完成2萬5千戶。

公共住宅出租 推出龍山寺站、港墘站、台北橋站及新店機廠4處捷運聯開宅,租給20至45歲年輕族群,租金採浮動方式計費,都發局4月7日起公告受理共570戶承租申請。

拆除226處

違安違建 1月時要求226戶違建要在3月20日前自行拆除,已全數改進完畢。

定期舉辦

市政座談會 每周舉辦一次市長與里長市政座談會,讓里長包山包海的提案都獲得明確裁示。

社區安寧

服務計畫 推動市立聯合醫院作為社區照護系統的後盾,提供居家護理及居家安寧,成為全國社區安寧典範醫院。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 整理:郭淑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389

六都新政系列》他,86天走遍二千平方公里 城市裁縫師林佳龍 量身打造台中夢

2015-04-13  TWM
 
 

 

他自認是最懂台中人需求的市長,渴望在最短的時間裡,將十年間的所見所聞,轉化為具體政策。林佳龍自信滿滿地展示強烈企圖心,唯一的問題是,他心中的「台中夢」,是否同為二七二萬台中市民的共同期待?

撰文‧鄭閔聲

「當市長,比我過去的任何一份工作都更踏實。」與台中谷關風景區觀光業者座談前的空檔,台中市長林佳龍一邊用溼紙巾擦拭因汗水而顯得油亮的額頭,一邊分享就職以來的心情,「充實的感覺,來自我每天能直接看見不同的人,也知道能做什麼來幫助他們。」十分鐘後,他走上溫泉旅館的會議室前台,會場內數十位業者還來不及提問,他就先劈哩啪啦的說了一長串:「大家一定會問雪谷纜車,這項工程先前沒有通過環評,市府現在正想辦法補救……,二○一八年台中花博,山城絕對不會缺席,觀光局已經規畫在台八線沿路種櫻花……。除了我說的這些,各位鄉親如果還有其他建議,都可以提出來交流。」三月二十日、就任市長第八十六天,林佳龍帶著近十位局處首長,深入海拔超過兩千公尺的原住民部落,一待就是三天兩夜。行程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實踐選前承諾「上任三個月內一定再回和平區」;大陣仗動員市府團隊同行,則是為了讓居民相信市府重視區域均衡的決心,因為「看得到人,才能感動人」,是林佳龍深耕台中十年最深刻的體會。

為了想看到人,林佳龍努力跑遍面積二千二百平方公里的台中市各地,就連位置偏遠、人煙稀少的和平區,他也一再造訪。「曾有一次,農會舉辦梨山茶推廣活動,當時還是立委的林佳龍,一大早就跑上山,讓農民印象很深。」台中市和平區農會理事長王結利回憶。

「只要常和地方居民接觸,你就能了解他們的需求,所以我座談的時候可以不等對方提出要求,就先告訴他們,有哪些事情是我能做的、哪些我只能和中央協調。」一向拘謹的林佳龍,談起自己熟悉的地方生態,頓時神采飛揚了起來。

頻頻出現在台中市民身邊,並深入理解各地需求,絕對是林佳龍能在去年底打出一場漂亮勝仗的關鍵因素;但贏得選票與施政滿意度,當然無法畫上等號。林佳龍知道,自己必須在最短的時間交出成績單。

接手台灣燈會

兩個月籌到三億 嚴控公安在和時間賽跑的壓力下,一百天以來,林佳龍陸續完成的事項包括:將BRT改為公車專用道、停止台灣塔興建工程、提出零至六歲幼兒托育補助整合制度、公布社會住宅興建地段、協調台積電投資規模七千億元的中科擴廠案等。其中最令他自豪的,就是順利主辦台灣燈會活動。

在高鐵台中站周邊展出的台灣燈會,原本被認為相對單純,但林佳龍接手後,才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首先,籌辦燈會需要的五億餘元資金,事前到位的只有一.九億元,這意味市府必須在兩個月籌出超過三億元現金;另外,燈會周邊的交通系統從未承載每日數十萬人次,市府團隊最擔心的是發生公安事件,造成傷亡。

林佳龍將這場燈會視為他上任後的第一項大挑戰,為即時掌握狀況,他要求部屬在通訊軟體Line上成立「台灣燈會」群組,強制要求相關單位主管加入;他更常在群組裡要求更新訊息、發號施令,就是不希望出現意外,讓各局處首長緊繃得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更有公務員事後將兩個多禮拜的燈會形容為「一場惡戰」,不難想見當時承受的壓力。在市府團隊的努力下,台灣燈會獲得輿論高度肯定,還有外賓稱讚,燈會現場猶如「沒有雲霄飛車的迪士尼樂園。」在上任一百天內提出BRT改善方案,則是林佳龍的另一項重大決策。他將現有的藍線BRT車道改為「優化的公車專用道」,開放路線重疊公車使用,尚未完工的五條BRT路線則不再興建,將省下的二八○億元拿來改善交通。

重新檢討BRT

轉為公車道 把錢花在刀口一連串「重新檢討」前任市長胡志強政策的過程,雖然獲得相當民意支持,卻也引發批評聲浪,立委蔡錦隆就質疑,林佳龍擔任立委期間,曾在質詢時建議交通部將部分台中市捷運預算轉為興建BRT之用,當選市長後卻主動廢除BRT,立場前後不一,「市長不該隨便將前任執政者的政績斥為『錢坑』、『騙局』,我們想看到的是台中市的願景,市長要帶我們往哪裡走。」「我盤點過去市政的原則,是有弊端疑慮的重新檢討,做得好的當然會延續,不是全盤否定。但我確實認為,過去的預算配置有一些必須調整的地方,刪減不必要的工程開支,才能讓資源被更妥善運用。」面對質疑,林佳龍強勢回應。

妥善運用資源,就是把有限的預算花在刀口上。對林佳龍而言,最划算的投資,莫過於將經費花在能為台中吸引更多人口的政策上,「增加人口,就等於增加經濟產值。」林佳龍解釋,如果檢討前朝施政是短期目標,讓台中成為適宜人居的城市,就是他的長期願景。而「人口成長率」,就是評估城市是否適宜人居最直接的指標。

吸引人口,必須從創造就業機會、提供良好居住及教育環境、完整的托育與長照體系等層面同步著手。這些政策難以在短期內看見成效,但林佳龍承諾,將提出青年就業鼓勵金、四年新建一萬戶社會住宅、開辦社區日間托老等政策,期望台中人口持續成長。

當台北市長柯文哲顛覆傳統政治文化、強調效率的施政風格成為媒體焦點,其他直轄市長也自然在同一座天平上被檢視。對此,林佳龍似乎沒有感受到太多壓力,「柯文哲是外科醫生,擅長用權威的方式動手術醫療;我把自己定位為城市的裁縫師,我花了十年研究觀察,要用最細緻的工藝,替台中市縫製一套合身的西裝。」但林佳龍終究無法享受與柯文哲相等的明星光環。同樣是拆除違建,台北市政府的二二六專案獲得超過八成民意支持;林佳龍在臉書上發表拆除補習班大樓違建的文章,卻被不少網友批評:「貶低前任來成就自己的偉大」。

過去的林佳龍,常被黨內同儕批評「缺乏團隊意識」;但入主台中市以後,他卻要求各局處之間的團隊合作。「我寧可要一百個人一起走一步,也不要一個人走一百步,卻把其他九十九個人都留在原地。」就連最親近的幕僚也坦言,林佳龍不擅長與人交際,但他能在一些不顯眼處展現細膩。例如看見桃園市發生六名消防員殉職意外,林佳龍立刻找錢,準備替台中市每個消防分隊添購感應式通訊設備,讓消防員在火場中不必冒著嗆傷風險,使用傳統無線電與指揮中心通話,讓消防員士氣大振。

「在這塊土地上生活十年,是我最珍貴的人生經歷,我迫不及待的想把我這十年看到、聽到的意見化成政策,在我的任期裡實現。」林佳龍在接受《今周刊》專訪的六十分鐘裡三度重複這段話,展現出強烈企圖心。雖然頭一百天裡,具體的改變還不太多,但他顯然堅信,台中將在四年之內,搖身成為一座適宜人居的美好城市。

以下是專訪重點:

拚招商、觀光

促人口成長 不再當「小三」《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過去一百天完成了哪些重要的事?

林佳龍答(以下簡稱答):我接手後最大的兩個挑戰是台灣燈會和台積電的投資案。台灣燈會是在很有限的預算、不是很好的交通狀況下,做到讓台中市民覺得有光榮感,我給市府團隊打九十分。

台積電投資案能夠創造五千個就業機會,之前環評一直沒辦法通過,如果三月之前沒有結果,台積電就要離開,這對台中、甚至台灣都是重大損失。我了解問題以後介入協調,終於完成臨門一腳。

問:這兩件優先完成的事,能否代表你未來四年的施政願景?

答:招商與發展觀光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兩大火車頭,也是軟硬體建設聚焦的重點。想要招商,就要把土地、交通、勞動力都準備得有吸引力;人來了以後,就是改善生活機能,這些都是台中所需要的。推廣觀光的前提是讓交通方便,才能把在地的文化和旅遊景點推向國際,進而帶動消費與經濟。台積電投資案和台灣燈會就是這兩件事的具體表現。

問:一百天以來,你如何評價自己與市府團隊?

答:我很清楚要做什麼事,才去找什麼人。好的領導哲學是願景領導、服務領導和行動領導,這樣的價值已經在一百天內融入市府團隊,這一點,市政團隊一定有八十分以上。

問:你曾說要讓台中不再是「老三」、「小三」,具體的方針是什麼?

答:台中市升格四年以來,人口成長六萬,如果我強化基礎建設、改善社會福利,台中的人口自然成長率一定會更高,我們的人口很快就會超過高雄,成為台灣第二大城市。

三大願景待實現

為市民塑造愉悅的生活環境問:想在四年內完成的三大中長程願景是什麼?

答:第一是交通。前十大民怨中,就有五項與交通相關,治標的方法包括改善易塞車路段、改善BRT、拆除路霸等。治本則是整合捷運、台鐵、公車運輸,首先要讓台鐵山、海兩線高架捷運化增加運量,捷運綠線在一八年完工後,就能建構出台中特有的複合式通勤系統。

第二是治水與河川綠美化。台中有很多河川,但都像臭水溝,失去了河川應該有的生態功能。我計畫先提高汙水下水道建置率,讓台中公園到火車站一帶成為水岸城市,並帶動中區復興。市區外圍較大的溪流,則要強化防洪治水功能。

第三是新的都市計畫。我會落實大台中一條山手線、兩個國際港、三個副都心(雙港、豐原、烏日)的都市計畫,這涉及土地利用、產業規畫與交通建設,是都市奠基工程。

問:與其他政治人物相比,你與眾不同的特質是什麼?這樣的特質對治理台中有什麼優勢?

答:我的父母是裁縫師,一輩子都在替身材不同的顧客,量身打造合身的西裝。受到父母影響,我自認是城市裁縫師,能為居民塑造最愉悅的環境。我自認很了解台中人,因為我們呼吸同樣的空氣,我很清楚我做的事,能不能讓台中人獲得更好的生活。

廢台灣塔、BRT 讓台積電留在台中── 林佳龍百日新政重點台灣燈會 吸引1300多萬觀光人潮,創造120億元產值。

台灣塔、BRT喊卡 *駁回台灣塔工程暴增的預算約70億元。

*BRT改成優化公車專用道,省下未支出的280億元。

留住台積電 居中協調將台積電留在台中投資7000億元、創造5000個就業機會。

托育一條龍 推出零至六歲幼兒托育補助整合制度,創造就業及人力,確定7月上路,4.3萬人受惠。

強化社福 *至少補助7500名65歲以上銀髮族裝假牙。

*食物銀行增設3處。

*決定補助營養午餐,25萬學生受惠。

*5月起國一女生免費子宮頸癌疫苗接種,1.2萬人受惠。

推動就業 首創「青年穩定就業獎勵金」,穩定就業滿6個月,每人一次最高2.2萬元獎勵。

路平燈亮 25公里路平完成,7千盞燈亮。

社會住宅 規畫7處預定地,預計四年打造一萬戶。

資料來源:台中市政府 整理:郭淑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93

六都新政系列《行政革新、整頓財政、防洪治水 「看不見的政績」 賴神憑什麼高人氣?

2015-04-27  TWM
 
 

 



被「婉君」封為賴神的台南市長賴清德,在九合一選舉獲得超高得票率,設下「賴清德障礙」。除了貼近民意,他採取內科療法,花四年在台南做看不見的基礎建設,讓台南從文化古都蛻變成具有競爭力的城市,政治行情也扶搖直上。

撰文‧郭淑媛

一些在網路上被廣推的消息,成就台南市長賴清德「賴神」封號,一些刻意的「作為」與「不作為」,也讓他在二○一四年九合一選舉,拿下七二.九%的最高得票率,甚至一度成為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競爭總統初選的熱門人選。

造就「賴神」形象,源自於一二年天秤颱風來襲,賴清德一大早借助成大防災研究中心提供的氣象資料,獨排眾議,做出不放颱風假的決定,事後證明他「決策英明」而獲網友大讚封「神」;加上他搭高鐵幫突發病人看病、在路上看到車禍下車關切等,點點滴滴被po上網,讓賴清德在「婉君」眼中的地位扶搖直上。

但除此之外,賴清德到底在台南做了什麼事?似乎,就沒有前面兩件事讓人印象深刻。

出身內科醫師的他,做事風格實事求是,講究科學數據的性格一樣延伸到他從政。有別於多數縣市長搞硬體建設求表現,賴清德有自己一套看法,選擇政治人物眼中「吃力不討好」的項目做。

談財政:預算歸零重編

零舉債,讓財政轉普通病房譬如,賴清德十分重視財政紀律,四年前出任市長時,市府負債九六四億元,他採「零基預算」模式,將預算歸零重編,拿掉沒必要的項目,要做的則排定優先順序,還大膽地在第一任未推出重大建設,只做治水防洪等基礎建設,到一三年做到零舉債,還了一二七億元的債,讓大台南財政從加護病房轉入普通病房。

「人希望身體健康強壯,但沒有醫師會開補藥,一定會先治病,當疾病控制好,只要睡眠足營養夠有充分的運動,就會健康。城市也一樣,為何過去四年我沒有舉債,沒有設定遙不可及的目標,因為那不可能讓城市發展。」賴清德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說。

他對市政採取內科療法,挑戰盤根錯節的病根,一步一步來。搞財政健全,專家學者都會拍手叫好,但民眾感受可能是市長沒有作為,賴清德居然還能維持高人氣,無怪乎政界人士羨慕他,「果真是賴神!」賴清德說,債務已到頂,中央補助款沒有給台南直轄市待遇,縣市合併升格千頭萬緒,在此狀況下,「只能啟動行政革新,把錢花在刀口上。」賴清德在台南革新政治文化,先從自身做起。「他很少跟同事共餐,傍晚開會只提供點心而非便當,認為大家只要不餓就好,可以回家再吃晚餐,他認為公務上只要不要虧待(公務員)就好,公帑花用應在市民身上。」台南市觀旅局長王時思說。

談治水:完成十年防洪標準抗旱防澇,省七千萬噸水賴清德還規定市府直屬單位的小額採購,如紙筆,雖然金額很小但量很大,一年下來要幾百萬元,購買的費用、規格與廠商,都要上市府內部的小額採購網登錄,其至還會問筆為何不買十元要買二十元?登錄比較之下,自然集中往便宜的廠商購買,省下不少公帑。

賴清德的革新之刀還動到市議會身上,上一屆民進黨占多數下,他取消議員小型工程款建議權,不理會議員人事關說,這一屆雖因議長選舉民進黨五位議員跑票,被開除黨籍而無法過半,他也不妥協,在議長李全教涉嫌賄選案發後,即宣布不進議會,成為他上任後最大爭議。

賴清德強調,過去四年施政秉持的原則,是發揮醫師看診治療病人的精神,面對問題先診斷,找出問題的所在,再提出方法來解決;再者就是「馬蓋先」精神,手頭上有限的資源,用創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不會因為客觀條件不足就放棄。

過去四年,賴清德先做基本功,包括治水、土地通盤檢討、公車捷運化、工業區更新,「條件帶上來,外來的人才有信心來投資,過去四年共有八千四百多億元投資案,創造了將近八萬個工作機會。」賴清德說。

抗旱與防澇,是他得意之作。台灣淹水潛勢面積有三分之一在台南市,他把治水當首要任務,花六十幾億元完成十年防洪標準。面對今年大旱,台南地區一期農作持續耕種,台南市還未進入第三階段停水計畫,主要是嘉南農田水利會設「掌水工」,每天到農田巡視,省了七千萬噸水,市府同時力推工廠四省(省水電紙油)。

「媒體應該稱讚我們的抗旱作法,我們不斷在做節水與開發水源工作。」賴清德說。

台南城市風貌與文化特質形成特殊魅力,漫步在台南吃吃喝喝,成為不少國人眼中「小確幸」的經典圖像。經過四年行銷,台南觀光蓬勃發展,根據台南市觀旅局統計,主要遊憩據點遊客數,從縣市合併升格第一年(一一年)約一千九百萬人,至一四年約二千六百萬人。賴清德說希望把台南打造成文化首都,讓任何人來台南就知道台灣,也讓市民感到光榮,才有辦法團結往前走。

不過,第一任的基礎建設,也有綠營議員認為「無感」,認為賴清德必須加把勁,包括區域整合未做到位,如何解決城鄉落差,讓居民生活便利,都是課題。

進入第二任,賴清德擴大建設步伐,「這一任我要推新的十大旗艦計畫。」「每一天都當從政最後一天。」賴清德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他也如此要求行政團隊。由於他四年前當選市長是首度進入行政系統,沒有班底,台南的資源又無法與北高相比,外地人才難覓,必須善用原來台南縣市官員,少部分自中央求才,因此賴團隊不少人是事務官出身,市府祕書長陳美伶曾任行政院副祕書長,深受倚重。

談用人:分權授責

抓大方向,將計畫分工執行談到用人之道,賴清德說:「授權啊,我怎可能比局處首長還專業呢?而且若凡事要自己決定,在我這位置上會產生行政效率的瓶頸,一定要分權授責,十大旗艦計畫是與各局處一起討論出來的,我抓大方向,設定目標,授權執行,每年滾動檢討。」王時思說,賴清德對清廉有強烈的執著,重視團隊成員操守,要求大家盡量少應酬。

賴清德的高人氣,與他十分重視民眾陳情以及互動有關。「市府每年至少辦一次區里座談,所有首長都到場,一年有一千多件列管處理,他擔心只有幕僚與二手資訊,施政會有偏頗,故會自己跑到第一線。」王時思說。採訪當天,有民眾到市府大廳向他攔路陳情,他立即請幕僚接手了解問題。

賴清德與民眾互動溫文儒雅,講話不溫不火,在台南擁有不少粉絲,市議員邱莉莉就形容,今年農曆大年初九去天公廟上香,不少民眾一看到賴清德竟然尖叫,彷彿看到明星一般。

儘管在綠色的土壤上執政,仍會出現波折,賴清德第一任時鐵路地下化拆遷問題就鬧得滿城風雨。但他強調,這是台南各界爭取二十年的建設,至○九年行政院才核定,不是從他開始,他的責任是落實中央在地方的重大建設,配合土地徵收,照顧民眾,目前照顧住宅已動土,希望能無縫接軌。台南市新聞處長吳堂成透露,為了解決紛爭,賴清德逐一進行家戶拜訪,了解民眾困境並思考如何解決,還未有共識的就持續對話。

此外,四月二十二日市議會開議,賴清德仍堅持不進議會,沒讓步打算。國民黨籍市議員王家貞批評,賴清德從政一路順遂,原本議會民進黨過半,完全沒料到議長選舉會輸,「見笑轉生氣」,「用民粹挾持台南鄉親,這是賴市長由盛而衰的關鍵點。」民進黨籍邱莉莉說,黨內也有人不以為然,︽地方制度法︾未規定市長一定要進議會備詢,不進議會可凸顯問題,但對他的政治生命也賭很大。

賴清德則說,李全教是台灣地方自治史上,第一位因議員選舉涉嫌賄選而被地檢署提起當選無效之訴,更在議長選舉涉嫌賄選,「在司法未釐清前,我不排除在當選無效之訴民事二審定讞前,約一年的時間不進入議會。」他強調,市府今年預算去年已經審過,明年度預算明年初再審就行,且連續性的預算可先用八○%,施政不受影響,「局處首長會出席議會委員會,我會讓市府成公開透明的開放政府,接受人民的監督。」這場政治豪賭,替賴清德政治之路埋下變數,在堅持與妥協之間,如何說清道理,做他口中「對的事」,考驗這位政治金童智慧。以下為訪問重點。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今):你任內一定要完成最重要的三件事是?

賴清德答(以下簡稱賴):應該說要大部分落實完成或開始做的,包括打造五大文化主題園區、市立美術館等六大指標建設、七大景觀改造計畫;還要完成八項投資招商案,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完成鐵路地下化等九大交通建設,並推動南台南副都心等十大土地開發案,將土地通盤檢討,預計可帶動台南繁榮發展,也可挹注台南財政二百億元。

談定位:﹁看見未來﹂

發展平衡,創造就業機會今:你給自己第二任市長的定位是什麼?

賴:我過去四年是打基礎,擬定文化首都、觀光樂園、科技新城、低碳城市等四大城市發展願景,也擬定了「十大旗艦計畫」。未來四年台南要大步向前,我有一個核心價值:「吃飯皇帝大」,要讓市民安居樂業。

發展中還要推三個永續,環境、發展、財政永續,發展綠色能源、生物科技等產業,持續招商創造就業機會,嚴守財政紀律。

今:你因議長涉嫌賄選案不進市議會,引起極大爭議,想要改變什麼?

賴:我如果進去議會低聲下氣是比較容易,說不定能得到社會更多的支持與同情,但我不能這樣,我應捍衛台南的尊嚴。我希望開啟地方政治文化革新,把問題掀開來,讓陽光照進來。

以往談改革焦點都在中央,但地方任其腐敗,一開始視而不見,久了視為理所當然,不從地方開始,台灣政治革新不會有成功的一天。既然碰到了,我就應堅持崗位,承擔責任不計毀譽,只求掃除地方政治黑金,也可以把台南的危機轉變成台灣的契機。

賴清德

出生:1959年

現職:台南市長

經歷:成大附設醫院主治醫師、第三屆國大代表、第四至八屆立法委員學歷: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碩士家庭:已婚,育有二子推建設,40項工程完工—— 賴清德連任百天的市政成績單敲定「新十大旗艦計畫」,推動建設大步向前,包括5大文化主題園區、6大指標建設、7大景觀改造計畫、8項投資招商案、9大交通建設、10大土地開發案11項工程動工、40項工程完工,當中涵蓋642案基礎建設工程,總金額達到5億6000多萬元,這其中包含抗旱、防汛的準備工作將競選時的政見化為政策,不管是執掌分工、預算安排,甚至期程設定都已經完成。總計45項重大建設,大部分可以在未來4年任內完工資料來源:台南市政府 整理:郭淑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985

六都新政系列《滿意度民調吊車尾 建設「以和為貴」 鄭文燦整治桃園 寧築巢不砌牆

2015-05-11  TWM
 
 

 

出任升格後的首位桃園市長,鄭文燦的第一百天歷經波折,民調支持度也在六都吊車尾。坦承還有很大進步空間的他,做了哪些調整、未來施政能否倒吃甘蔗?考驗他的決心與智慧。

撰文‧郭淑媛

桃園市人口在六都裡最年輕,平均年齡三十七歲,不但年輕人與年輕家庭多,市政建設與都市計畫也還未成熟,整個城市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桃園市長鄭文燦,也是六都裡最年輕的市長,同樣有很多進步空間。

很少有市長像鄭文燦一樣,還未上任就已經有複雜的燙手山芋──桃園航空城開發案等著他去處理;一上任就碰到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桃園新屋保齡球館大火,造成六名消防員殉職;緊接著,老天爺也不幫忙,石門水庫集水區雨量不足,讓桃園與新北部分地區成為全國第一波進入第三階段限水地區。

於是,鄭文燦出現在媒體的印象,似乎總是焦頭爛額,忙著滅火,連「婉君」也不青睞。所以,在就職一百天之際,各媒體與網路民調,鄭文燦支持度排名都是六都吊車尾,就不難理解了。

每天都要有進步

幕僚性格太強,學習放手從小就是資優生的鄭文燦,可有心理素質克服這些難題?「我不追求一天、一個月或短時間政績,而是每天都要有進步。」鄭文燦在專訪時提到,自己面對這些問題的態度。

他評價自己的表現:「重點政策七○%有掌握住,三○%要調整。」他自認,自己對桃園很熟悉,「我做過縣議員又當過民進黨縣黨部主委,對每一區都很熟,有基本的深入度。」埋鍋造飯五年才當選市長的鄭文燦,對治理桃園很有自信。

鄭文燦有一個綽號叫「胖周瑜」,聰穎有謀略的形象在黨內名列前茅,所以他對問題的理解吸收能力不令人意外;但是,城巿治理看的不是個人的聰明才智而是團隊戰力。因此,黨內前輩擔心鄭文燦幕僚性格太強,不懂得授權或信任部屬。也有民進黨籍市議員認為,鄭文燦求好心切,事必躬親,反而會影響行政效率。

「我知道幕僚與首長不同,首長要領導與決策。」對此,鄭文燦解釋說:「我很容易對每項政策從各角度提出評估,在我講之前就已想過且獲致結論,但我希望市府團隊也能跟我有一樣的思考,我反而是結論先不講,要大家討論。」鄭文燦自認很多重大議題有八○%掌握度,但為了更周延還是請主管們討論。桃園市新聞處處長張惇涵觀察,「鄭文燦已慢慢學習放手給幕僚了。」

議會藍大於綠

淡化對立,建立夥伴關係儘管反對運動出身,鄭文燦目前展現出來的施政風格走「融合」路線,淡化藍綠對立。

桃園是藍大於綠的地方,與台南市長賴清德、高雄市長陳菊所在地的政治土壤不同,如果鄭文燦要推動市政,就得搞好與議會的關係。鄭文燦強調,「與議會建立建設性夥伴關係」,顯然他施政一百天的重點,議會絕對是其中之一。

鄭文燦上任後的第一個好消息,當屬桃園市議會送鄭市府大禮,第一年總預算九二○億元只小刪二.五億元,幅度僅○.二七%,這在其他同樣是藍大於綠的議會生態,實屬「不可能的任務」。「這是協商結果,議會是國民黨主導,我跟他們報告,桃園升格,預算多一點,力量也就大一點,好好建設。」鄭文燦說。

有別於賴清德一上任就取消台南市議員小型工程款預算建議權,鄭文燦仍給每位桃園市議員一千萬元額度的建議權,教育局與工務局各五百萬元,他強調,「市議員不完全是要分配預算,而是要完成主張,未來將透明化制度化處理,每年會公布項目、金額、得標廠商與建議議員姓名。」當他發表生育津貼、公托、老人健保補助等重大社福政策時,還特地請朝野三黨黨團三長一起出席記者會,並強調這筆預算是三黨共同提案。種種動作,都可看出他積極處理議會關係的一面。

市議會四月十六日正式開大會,國民黨籍議長邱奕勝就公開肯定鄭文燦加碼福利措施,讓桃園市民幸福感倍增。而鄭文燦勤跑藍營鐵票區眷村、榮家,有國民黨議員私下抱怨,「你這樣做,我們國民黨會垮!」但他會笑回:「我不會帶民進黨議員去。」對於贊成與反對意見兩極的桃園航空城案,鄭文燦一上任就提出「全區聽證」主張,讓兩派意見充分表達,就是想要和緩地化解阻力。

對待市府文官,他也採取同樣思惟。新屋大火,許多人要求究責,但鄭文燦認為違建二十年,不是單一公務員的責任,最後只有涉及稽查與登載不實的公務員,被納入年終考績懲處。過去市府考績獎金採年後發放,他也改為年前發,讓大家有錢好過年。他強調,這麼做是要讓公務員願意做事,對立做不了事,造成資訊掩蓋,會出現看不到的怠工。

老派政治風格

以和為貴,還是和稀泥?

但這種「以和為貴」的施政風格,難免遭受質疑。關切桃園發展的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教授陳其澎表示,對鄭文燦有褒有貶,可以肯定他不像以前的縣長高高在上,航空城有些作法也較可取,如採全區聽證;問題是他都有些保留,選前的承諾有些已經開始打折。

陳其澎說,政治人物常想兩邊討好,像航空城有些地主出來吵,他馬上說「你的意見我會聽」,還附和議長邱奕勝說舊海軍基地不適合當第三跑道,「問題來了,鄭文燦應傾聽地方團體與學者意見再做決定,一順口就說出來,人家會覺得你並未深思熟慮。」「鄭文燦可能想有所作為,但開創性有所不足。」陳其澎說,譬如桃園埤塘多卻缺水,水資源問題應有好幕僚給建議,但目前沒有,一個市長管那麼多事,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幕僚提供專業的建議。

曾任高雄市副市長的桃園市副市長邱太三認為,鄭文燦處世圓融也有技巧,又勇於任事,讓他做幾年,路遙知馬力。

鄭文燦的想法是,桃園在建設期,執政環境穩定才能往前衝,因此要採取比較包容、正面的整合方式。「用行政院前院長張俊雄話是『築巢代替築牆』。」他說。

只不過,政治人物的「整合」、「圓融」,與「和稀泥」往往只有一線之隔。在當前選民要「革新」「白目力量」的政治文化中,鄭文燦這種「老派」政治風格,能夠帶給桃園新面貌嗎?以下為專訪重點。

》今周刊《(以下簡稱今):出任市長一百天的感想?

鄭文燦(以下簡稱鄭):這一百天我一天當三天用,每天從上午七點工作到半夜十二點,幾乎無一天例外,我之前做過政務官與民代,當行政首長確實比較辛苦。還要懂得如何處理人家的拜託,有些拜託是法律所不及,就要懂得拒絕。

工作上有成就感,很多過去難解的問題,一件一件解決,很多市民會說市政府動起來了,很有活力。但挫折感也有,施政要考慮公共利益優先,不能以討好為目的來執政,當意見不一致時就很容易被批評甚至被誤解,我知道媒體監督政府是必然的,但離開台北,媒體資源相對弱很多,無法充分報導,很多事的處理就被誤會。

新屋大火教訓

改善消防,拆違建常態化今:上任不久就發生新屋大火,你從這場震撼教育得到什麼教訓?

鄭:這件事是考驗,讓我對市長角色體會更深,固然當時我剛上任沒有直接責任,但必須把救災與善後工作做好,面對輿論與社會上不同意見,心情很沉重,但大家期待地方首長是父母官,災難現場必須出現。我也藉此機會看到政府機關要調整之處,並體檢團隊。

桃園過去都市計畫做不好,全面性是違建,我把拆除違建常態化,興建中即報即拆,影響公共安全等級的大型營業處所先拆,其他分級分類。此外,消防人力真的不足,我要蓋警消職務宿舍,因警消八成是中南部人,隊部住的條件很不好。

今:你任內一定要完成的三件事?

鄭:一是航空城重新定位,找到新的共識基礎。二是鐵路地下化工程,希望能盡速定案。三是捷運要啟動,北北桃連接的機場線要通車,桃園內部的綠線要開工。最大變數是鐵路地下化,行政院核定高架化,我希望桃園至中壢段地下化,也有八成市民希望地下化,但交通部遲未核准,希望一六年總統選舉前能定案。

另外,我希望興建航空城世貿中心、美術館、總圖書館等大建設,汙水處理廠與下水道進度也要加快,桃園人口成長很快,但城市基礎建設未完成,也需要多一點文化與環保。

主打社會住宅

綠經版航空城,全區聽證今:航空城影響桃園發展甚巨,很多人認為你選前的承諾打折,你的立場是?

鄭:選舉時我主張綠色經濟版航空城,且說要調整推動航空城的作法,並未主張打掉重來。三個多月來已調整完成,就是回歸市府來推動航空城,不透過航空城公司來推動,因這牽涉到市府各局處,須由市府來主導、整合。

如何能避開暗礁,讓多數人接受,我擬了很多方案。首先是贊成與反對的聲音都很大,是對撞的,不好解,我上任就提出要透明化、民主參與,決定全區聽證,交通部不接受蛋黃區全區聽證,但市府辦的區段徵收會全區聽證,聽證時程不會超過一年,畢竟三千一百公頃的區段徵收非常龐大,不可能避開民意參與機制。

外界質疑過去有炒地皮情況,我把航空城公司資料帳冊移送廉政署,並重訂自治條例,讓航空城公司受市府監督,只做招商行銷不做土地開發,並設網站把航空城土地交易資訊透明化。

航空城拆遷重建有一萬戶,須以更民主人性方式處理,社區要先建後拆,重建社區從選址到設計讓委員會參與。

另外,要成立航空城產業論壇,討論要引進什麼產業,先有產業再有開發。水利會土地一部分做產業專區,一部分做住宅區,並要興建社會住宅。還要興建世貿展覽館與會議中心,一八○公頃埤塘要做生態公園,千頭萬緒,所以要形成共識,計畫才能成功。

今:每個縣市都應該有一項政策值得其他縣市學習,你希望桃園是什麼?

鄭:希望每項建設都能納入社會住宅,航空城、機場捷運沿線都要,多蓋一點,首都要紓壓,就可以來桃園。

我希望桃園是台灣的第一站,也是年輕人的第一站,所以全國首創成立青年事務局,把青年創業就業與活動當作重要業務。我的婦幼政策包括育兒津貼、托嬰中心、保母制度,租屋補貼一個月四千元,本來一年只做一千八百戶,我提高到五千一百戶,都是希望讓年輕家庭負擔小一點。

鄭文燦

出生: 1967年

現職: 桃園市長

經歷: 行政院新聞局局長、

海基會副祕書長、

民進黨文宣部主任、

桃園縣議員

學歷: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士、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家庭: 已婚,育有2子胖周瑜行不行?

—— 鄭文燦就職百日的桃園市政成績單

重點 市政建設

除弊 *進行「桃園航空城公司」行政調查,並移送廉政署。

*調查「中壢汙水處理系統BOT案」,移送檢調偵辦。

社會福利 *推動公共托育計畫,3歲以下每月3000元育兒津貼。

*每胎3萬元生育津貼。

*65歲以上老人健保費補助。

都市發展 *拆除桃園火車站前使用率極低的地下道,讓中正路由兩線道變成三線道。

*宣布航空城全區聽證,推動綠色經濟版航空城。

*與交通部溝通,推動桃園中壢段鐵路改採地下化設計。

組織改造 *強化青年就業創業輔導,首創一級單位青年事務局。

*將體育處升為體育局。

資料來源:桃園市政府 整理:郭淑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