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決定再增持18,000股中國 民航信息,以本週三(1/2)收市價計算。對外國人來說,中國是個謎的日子一去不返。今天,大家一邊批評她,一邊向她伸手要錢。例如印度其中一個最大的集 團Reliance Industries就向工行(1398)等中資銀行借了十二億美元,幫債務做融資;英國政府亦向中國招手,邀請她參與鐵路及其他大型基建項目,給予貸 款;然後,輪到山窮水盡的歐盟,請求中國注資救市方案,援助財困的歐洲國家。A股撈底多過摸頂 各國「撲水」,中國投資時必須小心。或者她只 關心手上的一萬億美元美國國債,但我認為,即使美元兌人民幣貶值,這項投資仍然值得。相反,近期大量資金湧入海外股市、黃金及風險資產等,隨時「走火」。 現時,最佳的投資莫過於人棄我取,買入被外國投資者拋售及沽空的優質股。大陸A股四年間實際跌了七成半,現在入市,撈底的機會遠高於摸頂,假使A股要多年 才能收復失地。回望九八年八月,當時香港仍然為投資者帶來可觀的回報,但他們認定香港「玩完」,紛紛造淡股市,特區政府逆市接貨,恰好是人棄我取的例子。 此舉成功擊敗意圖把香港弄砸的「大鱷」。隨著中國政府加快項目審批程序,外商直接投資(FDI)有增無減。如果中國真的一如部分美國人所希望及打賭,正走 向衰退,為何還會有資金流入中國?世界充滿謊言,在金融市場,說謊的藝術被發揮得淋漓盡致。 智選地產股 恆隆地產(101)交 出一份不錯的業績報告,撇除物業重估收益,核心盈利增長突出。市場上,有些不講道德的管理層往往透過重估物業收益做手腳,粉飾公司的財政狀況,如股本回報 率、負債比率或資產淨值。但我肯定恆隆不屬此列,她靠專業知識賺錢,並不弄虛作假。因此,我敬重恆隆的管理層,但對於其股價為何跟新鴻基地產或太古地產有 如此大的溢價,卻不解。前者的市盈率約三十倍,後者介乎十二至十五倍;至於資產淨值,前者沒有折讓,後者卻達四成。我不認為新鴻基和太古比恆隆遜色,但市 場決定一切,畢竟大家對恆隆主席陳啟宗評價頗高。陳氏家族至今仍然維持恆隆集團(10)及恆隆地產兩間上市公司,前者擁有後者,做法跟太古分太古 A(19)及太古B有點像,都是歷史留下來的產物。五股太古B 相等於一股太古A , 但投票權卻一樣,主要持有B股的施懷雅(Swire)家族因而享有太古的控股權。陳氏雖然實質擁有恆隆地產兩成半股份,但已手握一半的控股權。但願兩間公 司能夠簡化現時的架構,徹底剷除不確定因素。不過,他們不會這樣做,原因不言而喻。如果恆隆的業績報告能預示本港一眾地產商的表現,那麼他們現時的資產淨 值似乎被低估。不過,你要緊記只可買入最好的地產股,如太古、嘉裡建設(683)、港鐵、新鴻基及恆隆,皆因他們較其他地產商更能應對中港樓價下跌的風 險。純粹發展中國房地產的公司則可以棄之如舊履,去年業績報告可以幫你將巨人及侏儒分辨出來。祝君好運!艾 薩[email protected] 艾 薩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 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 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 |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撰稿人馬特·林利(Matt Lynley)週一撰文指出,許多科技公司的創始人都會把作為天使投資人,在功成名就後通過大量投資創新公司來散播自己的財富。不過Facebook創始 人、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還沒有顯露出這種跡象。在這一點上,扎克伯格與蘋果已故的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極為相像。
消息人士透露,之所以與絕大多數的科技公司創始人不同,是因為扎克伯格選擇了不對創新公司進行投資。至於其中原因,可能是因為負責一個擁有10億用戶的社交網站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
在知名的科技產業人士當中,還有誰從來沒有扮演過天使投資人的角色?史蒂夫·喬布斯。與扎克伯格一樣,喬布斯也是一個以專注力而聞名的人。在將皮克斯動畫出售給沃爾特迪士尼之後,喬布斯更是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了蘋果,正是蘋果以iPhone崛起的時候。
扎克伯格沒有選擇去扮演天使投資人這一角色的原因非常簡單。如果從事後者,可能投資100萬美元,賺回1億美元。代價是需要付出精力幫助投資的這家創業企業盈利。但扎克伯格不用這麼做。他運營著一家市值達到數百億美元的公司,不值得為可能帶來的1億美元耗費精力。就和許多優秀的企業首席執行官一樣,扎克伯格當前著重考慮的是如何解決Facebook自身的問題。
大學博士班過度擴張,是台灣高等教育最離譜的假象,學生浪費時間,學校浪費社會資源,大家都在演一場熱中知識的假戲。從頂尖大學今年多個博士班錄取率百分之百的情況可見,戳破假面,面對供過於求的問題,刻不容緩。 撰文•賴若函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曾在中研院院士會議上指出,政府成立太多大學,讓太多年輕人投入時間在念書上,對日後就業一點幫助也沒有。「一大堆博士假裝在教書、一大堆人假裝在讀書,整個國家都在作假。」童子賢一番話,直接戳中台灣高等教育假象,令人心有戚戚焉。 三十年前,台灣的大學錄取率不到三○%,現在大學錄取率高達九五%。猜看看,台灣最知名的台、成、清、交、政等五所頂尖大學,現在考博士班的錄取率是多少? 答案出人意料之外。台大目前還未完全放榜,但可預計今年博士班錄取率達百分之百的系所高達三十九所,交大也有十九所錄取率破百、清大七所、成大三十二所, 除了清大占一成六,其餘都占三成左右,人文科系居多的政大,預計錄取率破百者有八所、占約二成。換言之,只要你願意,要進台灣頂尖大學讀博士班根本不是難 事。 荒謬! 博士班錄取率竟可達百分之百放眼台、政、清、交、成大的百分百錄取率系所,不乏熱門科系,例如台大化學所、會計所、資訊工程所、光電工程所;政大統計所、 資科所、教育所心輔組、東亞所;清大物理所、光電所、天文所;交大機械工程所、生物科技所;成大工設所、應數所、地科所、建築所、化學所、機械工程所 (丙、丁組)、土木工程所(甲、丁組)等,都已經出現報名人數和錄取人數相同的狀況。 甚至部分科系和組別的報考人數掛零,例如台大微生物所乙組、農經所;成大外文所文學組、電機所、地球科學所乙組、工程科學所、統計所;交大統計所、生物資訊及系統生物研究所;清大醫環所(乙、丙、丁組)、核工所(乙組︶、資工生物所、神經科學所;政大會計所等。 會出現這種現象,台大教務長莊榮輝分析,除了少子化,和大環境不好也有關,台灣教職難尋,業界對於博士的需求也不高,因此過去難考的熱門科系如機械系、電機系,如今考上不再是難事,學生的平均素質比起十年前,也下滑很多。 一所中部國立大學在今年招生中就傳出有科系討論,有考生沒有面試成績,能否直接用筆試成績錄取?原本該科系考生應該同時有筆試與口試成績,但因為報考人數太少,逼得該系只好討論是否要用這種幾乎「等同放水」的門檻來招生。 這反映出,為了衝學生人數,學校降格以求,可能找來本來不適合再深造的人來讀。學生浪費時間,學校浪費社會資源,為何台灣的高等教育淪落至此?大家都在演一場熱中知識的假戲? 一九九四年因應教改政策,高等教育開始擴張,技職院校紛紛升格大學,大學從五十幾所暴增至一百六十多所,對教授的需求孔急,造成近二十年來博士生人數成長了近五倍,從一九九六年招收兩千多人,到二○一四年招收六千多人。 擴張! 應減招的博士班 竟﹁盡量找人來讀﹂然而,這些擴張的碩博士名額即將面對台灣少子化的海嘯來襲,開始面臨招不到學生的窘境。根據教育部統計,一○五學年大學新生開始銳減, 到一一二學年,公私立大學包括學士、碩士、博士班招生總量,將從三十六萬多人,降到二十三萬多人,其中,博士班降幅約三成七四,由於台、政、清、交、成等 頂尖大學的博士班數量最多,占整體七成,所受衝擊也最大。 目前錄取率超過百分之百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而且勢必從博士班蔓延到碩士班。面對少子化衝擊,各大學碩博士班減招應該是正常調整的作法,但很多學校的因應作法不是減招,而是盡量找人來讀;曾有碩士畢業多年已在工作者,接到過去指導教授電話,鼓勵他返校投考博士班。 輔大社會系教授戴伯芬認為,因為在教育部給予大學補助的設計上,學術論文是重要指標,各大學都需要博士班學生來充當「廉價學術勞動力」。教育部為了拚進全 球百大大學,在○六年起實施頂尖大學計畫,並依此給予重點大學補助。各校為了爭取「五年五百億」大餅,需要更多學術發表論文累積積分,尤其在理工領域,老 師一個人寫論文的速度太慢,最好的方法,就是善用博士生。 政大一名社會所博士生坦言,除了自己份內的產出,他也在別的系所擔任老師國科會計畫底下的研究員,所寫出來的論文,大多由老師掛名,「學術生產線上,還有好幾位博士生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因此才能造就一位教授三年期的國科會計畫案,產出五篇論文的驚人數字。」共犯! 為了薪水、順利畢業 大家都量產論文面對自己一字一句辛苦敲出來的論文,最後卻成為教授的作品,他當然不好受,「但是,為了薪水、為了順利畢業,大家都認了,摸摸鼻子,做一樣 的事情。」「這是一個很悲哀的共犯架構。」戴伯芬指出。「在績效主義的思惟下,學校開始透過教師評鑑,將研究綁升等,在短時間內衝論文發表數,成為教授最 大的壓力。」教授每個月要寫月報表,用研究和出版等產出換成點數,點數不足,就有可能升等失敗。於是,為了通過評鑑與升等,衍生出虛假的論文「帳面數 字」,許多老師互相掛名論文,常可見一篇論文作者欄落落長的寫了六、七人,離譜至極。 戴伯芬感嘆,曾有一所中部醫學大學,要求教授每年必須產出兩篇SCI的論文,才能通過教師評鑑,而整所大學有超過六十位教授無法達到要求,只好開始大量互相掛名、甚至將博士班學生的產出作為自己的論文。 教育部長吳思華曾公開表示,過去十年,各大學新進教師人數不超過一千五百人,但每年產出四千名博士畢業生,供過於求的落差,造成社會很難承擔,他強調,「不能再一年招收六千多名博士生了。」需要在源頭的人才培育部分,減少數量、改善生師比、增加博士生品質。 至於迫在眉睫的碩博士生過量問題,教育部近兩年已經進行總額控管,將每年開放招生名額最多七千名,降到一四年的六千多名。師大教務長陳昭珍說,在教育部幾次和大專院校的開會下,目前暫定每所學校在一一二學年度時,也就是八年後,平均要砍三成的博士招生名額。 減招三成,真的有用嗎?根據教育部統計處資料,少子化第一波浪潮在明年、也就是一六年就會出現,大學新生數將驟減兩萬人,跌幅達一成,四年後這些人大學畢 業,二○二○年將開始影響到碩博士生的數量,而二二年時,大學新生數將低於二十萬人、二八年時,更是達到十五.六萬人的新低點,對於碩博士班的影響更巨。 減招三成,只是應付當下招不到博士的問題,但教育部卻安排在八年後達標,到時少子化大海嘯已經來襲,三成一定不夠,顯然教育部減招的速度緩不濟急。 面對招生不佳的系所,積極進行整併,是教育部當務之急,若不加快速度大刀闊斧改變,台灣的高等教育,將持續讓資源錯置與浪費,無論是數量上持續供過於求,還是在品質上學生素質的下滑,這都令人為台灣未來人才養成感到擔憂,這樣的高等教育,還有希望嗎? 台灣高教2大假象有待改革 假象 1博士生過多 博士班過度擴張,頂尖大學台、政、清、交、成2014年博士預計錄取率大幅提高,錄取率高達100%者,光是台大就有39所。 假象 2博士生淪為學術生產線工人為了達到評鑑及升等要求,許多教授需要大量博士生協助產出論文,甚至直接將學生作品掛名。 這些系所,今年博士班無人報考? 學校 無人報考系所/總系所 系所台 大 4所/123所 微生物學研究所乙組(主修寄生蟲學)、農藝學系作物科學乙組(主修遺傳、分子育種)、農業經濟學系、生物科技研究所丙組(主修微生物生物技術)政 大 1所/42所 會計學系一般生清 大 7所/42所 生科醫師、神經科學、醫環系(乙組、丙組、丁組)、核工所(乙組)、資工生物交 大 7所/53所 土木工程學系己組、應用數學系(乙組、丙組)、統計學研究所、生物資訊及系統生物研究所、教育研究所丙組、影像與生醫光電博士學位學程成 大 20所/53所 國際經營管理研究所、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外國語文學系外國文學組、地球科學系乙組、生物科技研究所乙組、機械工程學系戊組、電機工程學系(丙組、丁 組)、電腦與通信工程研究所甲組、土木工程學系(乙組、丙組、戊組)、建築學系(甲組、乙組、丙組)、工程科學系(丙組、丁組、己組)、資訊工程學系乙 組、統計學系?但這些系所今年博士班預估錄取率,竟達100%! 學校 錄取100%系所/總系所 系所台 大 39所/123所近三分之一 戲劇學系、化學系(化學組、化學生物學組)、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大氣科學系、海洋研究所、政治學系甲組、經濟學系、國家發展研究所甲組(主修當代台灣)、 臨床牙醫學研究所、藥學系(藥物科技組、分子醫藥組)、物理治療學系(臨床組)、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免疫學研究所、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轉 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口腔生物科學研究所、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應用力學研究所、農藝學系(作物科學甲組、農藝學系生物統計學組)、生物環境系統工程 學系、農業化學系、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獸醫學系、昆蟲學系、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食品科技研究所、會計學系、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資訊工程學 系、光電工程學研究所、電信工程學研究所、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生命科學系、植物科學研究所、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 政 大 8所/42所 近兩成 教育學系教育心理與輔導組、民族學系、東亞研究所、統計學系、應用數學系、資訊科學系、社會學系、資管系資管組 清 大 7所/42所 近六分之一 統計所、物理系、天文所、生科結構、化工系、光電所、資應所 交 大 19所/53所 超過三分之一 電信工程研究所、機械工程學系(乙組、丙組、丁組)、土木工程學系(甲組、乙組、戊組、庚組)、物理研究所、應用數學系甲組、應用化學系分子科學博士班、 生醫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學程乙組、生物科技學系甲組、科技法律研究所博士班、應用藝術研究所乙組、加速器光源科技與應用博士學位學程、照明與能源光電博士 學位學程、光電系統博士學位學程、應用化學所成 大 32所/106所超過三分之一 多媒體系統與智慧型運算工程博士學位學程、生物資訊與訊息傳遞研究所、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甲組、基礎醫學研究所(乙組、丁組)、臨床藥學與藥物科技研究所 (甲組、乙組)、健康照護科學研究所(丙組、丁組)、數學系應用數學、化學系、地球科學系甲組、機械工程學系(丙組、丁組)、電機工程學系甲組、材料科學 及工程學系奈微科技博士班、土木工程學系(甲組、丁組)、建築學系丁組、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乙組、工程科學系乙組、都市計畫學系、工業設計學系(甲組、乙 組、丙組、丁組)、航太太空工程學系、環境工程學系(甲組、乙組)、資訊工程學系甲組、企業管理學系丙組、環境醫學研究所甲組、政治經濟學研究所 整理:陳前康、賴若函 備註:資料整理截至5月26日止,有螢光註記者,為台大、政大部分未公布最終錄取名單的系所,因此根據其網站上公告資訊,以招生人數除以報考人數,得出「預計錄取率」。清大、交大、成大則為最終錄取率,上述統計資料不含在職班,僅計算一般生。 |
據俄羅斯衛星網29日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認為,美國不應作為“警察”來管理阿富汗、伊拉克、也門和索馬里等華盛頓幫助打擊恐怖主義的國家。
美國當地時間28日,奧巴馬在軍事基地會見軍人時表示:“我們不會再派出龐大的軍隊並撥出足夠的預算來監督和管理這些國家。”
奧巴馬在軍事基地會見軍人(來源:CNN)
他指出,盡管美國願意成為這些國家的夥伴,但這些國家不僅應承擔安全責任,還應負責創造條件,使得激進主義和極端主義“不會成為年輕人的更好選擇”。
奧巴馬表示:“如果我們幫助修建學校,教育兒童,創造就業崗位,改善農業生產,那麽這就成了我們的國家安全議程的一部分。”
無處可逃
來源 | PingWest品玩
文 | Amon
11 月 23 日下午 4 點半,位於北京管莊的紅黃藍幼兒園即將放學。
與往常不一樣的是,此時幼兒園門外正站著排成人墻的特勤,還有烏泱烏泱的記者和圍觀者,以及空氣中彌漫著的火藥味——
家長們對幼兒園很憤怒,他們的孩子在這里可能遭受過針紮、註射不明液體、裸體罰站甚至更嚴重的事;
家長們對記者很憤怒,他們痛恨這群為了那點新聞流量而拼命拍攝的人,痛恨那些不給照片、視頻中的家長和孩子打碼的人,一位家長大聲怒吼著「不要照我!你照我管什麽用!你該照他們啊(指幼兒園保安)!!他們!!不是父母!!」;
家長們甚至對身邊的家長也很憤怒,他們互相猜忌、質疑、充滿敵意,認為對方是冒充家長來挑事的好事者,「你要是起哄的,你一會兒別走!」「你無不無聊,要不要我把繳費單拿出來給你看?」
現場的特勤
01 旁觀者
這些表面的互不信任里,似乎藏著他們心底的無助和悲涼。
在現場,還有一位始終嬉皮笑臉的保安,他戴著帽子,身穿綠色軍大衣的保安,甚至非常配合記者們的提問。
當時的幼兒園門口,有位家長正罵罵咧咧地抱怨。
保安雙手揣在大衣兜里,樂呵呵地問他,「你是看到了嗎」?
那位家長楞了一下,提高聲調說「我聽說的!」
保安又笑了,「我當你看見了呢,以後看見事實再說話。」
當有記者問到說園長現在是否在園內,保安說「出這麽大事兒能不在嗎?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記者又問這件事會不會導致封園,保安說「只有出事的班沒上課,其他都正常。有 350 多個孩子呢,這麽多人哪能說封就封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不知道這位保安的具體身份,也不知道他是否看過網上的視頻,但面對這一切他似乎內心毫無波瀾。
就在前一天晚上,網上陸續曝出關於這家幼兒園虐待孩子的傳言。
這是一所已經上市的連鎖幼兒園,在全國有一千多家店,而且此次出事的班級還是這所幼兒園中收費較貴的「國小班」,費用大約 5500 元一個月。
一位男性家長直言,他選擇這里的原因就是離家近和收費貴。他以為,這種收費可以形成一種屏障,以為這可以成為保護孩子的一個門檻。
沒想到,災難卻依然能夠降臨。
當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發生的時候,有人感慨說難以想象這種事居然發生在 2017 年,居然發生在上海。
現在這場發生在北京高檔連鎖幼兒園的事件,可能更會讓自以為遠離野蠻的中產們發現,這些事確確實實就在自己身邊。
02 報警
「前後都有小朋友,小朋友光溜溜的。」
「叔叔呢?」
「叔叔也光溜溜的。」
這是趙女士與自己孩子之間的對話。
提到的那位「叔叔」,是在幼兒園里所謂給孩子檢查身體的「叔叔醫生」。
趙女士最早一次註意到這些小細節,是因為孩子說自己在幼兒園被打針了,還被註射了棕色液體,但學校老師說並不清楚。
一般情況下,學校打針都會有通知。
於是,趙女士又問孩子說打針前有沒有醫生檢查身體,孩子說有「爺爺醫生」和「叔叔醫生」,又比劃了一下是怎麽檢查的。
之後就有了上面的那段對話。
因為怕自己誤會孩子的表達,趙女士找來孩子爸爸,讓孩子把爸爸當作「叔叔醫生」,演示一下當時的操作。
從孩子的描述中,趙女士得知當時有其他小朋友被脫衣服,之後「園長媽媽」會給穿衣服。
自己的孩子就在旁邊看整個過程,還曾因為拒絕脫衣服被裸體罰站,「當時只知道是罰站,今天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光溜溜地罰站。」
此前,趙女士還問過園方有關罰站的事,園方完全否認有這回事,說那是小孩子的幻想。
據了解,國際小二班配備的都是女老師,沒有男性。
當趙女士發現自己孩子身上的針孔之後詢問了其他家長,大家才發現自己的孩子也有針孔,還漸漸反映出餵藥片等問題。
上周末,8 名家長直接報警。
事後,有家長帶孩子去民航總醫院做檢查,診斷結果顯示孩子身上確實存在「陳舊性針尖狀出血點」。
趙女士稱,目前園方沒有給出任何回應,並拒絕提供監控視頻。
更多的家長是因為聽說報案消息後,才回家仔細檢查自己的孩子,然後發現也有針眼,被氣得發抖。
針眼非常小,不易發現。有的孩子在屁股上、腿上,有的孩子甚至在腋下這種很難發現的位置。
這些身上有針眼、被餵藥片的孩子,都是出自國際小二班。
03 現場
11 月 23 日下午,當 PingWest品玩到達紅黃藍幼兒園門口時,盡管氣溫很低、冬風凜冽,這里仍聚集著一些家長和媒體記者。
上文提到的綠色軍大衣保安告訴記者,最早從昨天(11 月 22 日)晚上 23 點開始,就有家長到幼兒園門口聚集。
當晚,網絡上開始出現的很多該幼兒園虐童相關消息。
在網絡流傳的聊天截圖和文字資料里,有家長們反映這家幼兒園存在紮針、註射不明液體、裸體罰站、餵藥片甚至猥褻等更嚴重的行為。
一段家長向孩子求證的視頻里,家長問孩子手里的藥片是什麽味道,小孩子用軟糯的聲音慢吞吞地說,「是白色的味道。」
聲音很可愛,形容味道的方式也很天真爛漫,小孩子根本不知道這一切究竟意味著什麽。
小孩子令人疼惜的純真,和白色藥片背後的驚悚,兩種情緒混在一起我有些不忍心聽下去。視頻那對需要在孩子面前控制表情的父母,或許忍得更加辛苦。
在現場,一位身穿紫色上衣的奶奶輩家長,正在身邊的人閑聊。
當記者問到她家孩子的情況時,這位家長若無其事地說曾發現自己孩子身上有針眼,但是發現沒什麽事,就不在意了。
她回答時的表情很開朗。
來接孩子的其他家長們,似乎也不受這件事的影響。家長們從老師手中領回孩子,有說有笑,甚至還會跟那位軍大衣保安打招呼說再見,保安也會親昵地摸摸小孩子的頭。
那些置身其中的家長就要激動得多。
「我想把這學校燒了!」一名男性家長說道,他家的孩子今年 3 歲,也在國際小二班,身上有一些很不起眼的針孔。
還有的家長會怒斥周圍的記者,喊著「不要拍孩子」。在 PingWest 品玩加入的維權群中,家長們也在呼籲媒體不要使用露臉的照片和視頻素材。
這也是 PingWest品玩這篇文章鮮有露臉圖片的原因,即便有些視頻資料已被傳播甚廣。
PingWest品玩所在的家長微信群
一位家長向記者透露,此前他就聽說過這家幼兒園有打孩子的情況,但是因為事情沒有鬧大,就漸漸過去了。
當時,家長群里有人反映孩子鼻子和嘴出血,老師回應說那是孩子自己跌倒的。
在孩子們放學之前,一位自稱是朝陽區教委工作人員的男士,把記者們從幼兒園門口引走並接受了采訪。
這位教委工作人員稱,目前教室內的監控視頻已被警方調走,國際小二班的三位老師已暫時停職,但整個幼兒園還會繼續上課,「希望媒體傳遞理性思維,等待公安部澄清事實」。
目前,網路上關於此次事件的部分鏈接已失效。
而距此處不遠的朝花幼兒園正在發生著類似的事件,家長們已在幼兒園門口拉起橫幅。
與紅黃藍幼兒園類似,朝花幼兒園的家長們同樣發現自己孩子的手腕、臀部、甚至是頭發里會有針孔。
一位接受采訪的女性家長表示,為了防止孩子告訴家長,幼兒園老師甚至會告訴孩子說「我有一個長長的望遠鏡,能看到你的家里,你說什麽做什麽我都知道」。
04 前科
據公開資料顯示,紅黃藍幼兒園創立於 2001 年,目前已有 1000 多家連鎖店,遍布全國。
今年 9 月,紅黃藍教育機構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總裁史燕來和董事長曹赤民,在以前的報道中都有著非常好的形象:一位是美女 CEO,一位曾公開表示「相信紅黃藍獨立上市是一個更加美好更加具有挑戰性的新開端,我們將繼續為之奮鬥,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
相關報道截圖
在網上搜索發現,此前紅黃藍幼兒園已存在兩次嚴重的虐童事件。
2015 年 11 月,吉林四平市紅黃藍幼兒園的家長在孩子身上發現針孔,報案後,4 名涉事教師被刑拘並被判有期徒刑兩年六個月至兩年十個月。當時的公訴書顯示,涉事教師曾多次使用縫紉釘等工具紮傷兒童的頭部、四肢、臀部甚至是口腔內側。
2017 年 4 月,北京大紅門的紅黃藍幼兒園被曝虐待兒童。當時網上流傳的視頻中,老師會踢坐在椅子上的孩子、將小孩從床鋪上拉起來再推倒等。根據當時資料,3 名涉事教師中有兩位沒有教師資質,其中最小的年僅 17 歲。
在知乎上,有匿名用戶於 2017 年 11 月 8日寫下答案,說自己是紅黃藍的離職員工,稱紅黃藍大部分老師是中專水平或沒畢業的實習生,只有一千多薪水。
PingWest 品玩搜索發現,紅黃藍在北京地區的招聘信息中幼教和英文助教工資均為 3000-5000 元。作為對比,在國際小二班,僅一名孩子的每月的學費就要5000多元。
在微博上,早有 2012 年的爆料內容就已經講出涉事幼兒園的虐童現象:對待不聽話的孩子關小黑屋,扇巴掌,以及老師不符合崗位條件的問題。
05 無處可逃
原本以為自己早就遠離了蠻荒時代,到頭來卻發現自己無處可逃。
小時候有幼兒園,上學之後有豫章書院。
好不容易長大,想來北京混口飯吃,大興的一場火災驅逐了你。
有人熬成中產,想用錢為自己的孩子形成一道屏障。
有人堅持獨身主義,慶幸自己不生孩子,用攢了一輩子的錢給 80 歲的自己買了最高端的養老院,結果發現在那里毫無行為能力的你被護士偷偷虐待,卻根本無法反抗、無人看望。
你躺在養老院的床上,想起那些被猥褻卻毫不知情的天真幼兒,想起那段網絡並不發達每天只是看看新聞聯播的歲月。
你分不清誰更悲慘,也不知道誰更幸福。
你不知道自己是否該在美麗新世界里唆麻,不知道是該從墨菲斯手里選擇紅色藥丸還是藍色藥丸。
你只知道自己無處可逃。
也可能下周,你就已經忘記。
06 誣告
今晨,紅黃藍教育機構官方微博發出了這樣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