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著力解決我國天然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加快補足儲氣能力短板,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日前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快儲氣設施建設和完善儲氣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的意見》。
“去年冬季,我國北方部分地區一度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的局面,暴露出我們在天然氣生產、供應、儲備、銷售等環節還存在一些不足。”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嚴鵬程27日在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說,統籌做好天然氣產供儲銷等環節工作,切實保障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和民生用氣需要,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和用氣企業的切身利益,事關經濟平穩運行。
據介紹,目前我國儲氣能力不到全國消費量的6%,國際平均水平在15%以上。出臺的意見將著力於解決儲氣能力嚴重不足和儲氣調峰機制不完善的問題,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和產業可持續發展。
意見明確,供氣企業到2020年要擁有不低於其年合同銷售量10%的儲氣能力,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到2020年至少形成不低於保障本行政區域日均3天消費量的儲氣能力,城鎮燃氣企業到2020年形成不低於其年用氣量5%的儲氣能力。
意見提出,建立以地下儲氣庫和沿海LNG接收站儲氣為主,重點地區內陸集約、規模化儲罐應急為輔,氣田調峰、可中斷供應、輸配管網管存、可替代能源和其他調節手段為補充,管網互聯互通為支撐的多層次儲氣調峰系統。
意見強調,以購銷合同為基礎規範天然氣調峰,構建規範的市場化調峰機制和儲氣調峰輔助服務市場,堅持儲氣服務和調峰氣量市場化定價,堅持儲氣調峰成本合理疏導。同時,意見還從支持政策和懲戒機制方面配套了具體措施。
27日,國家發改委出臺《關於加快儲氣設施建設和完善儲氣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的意見》,明確儲氣設施建設的主要目標是:供氣企業10%、城燃企業5%、地方政府3天。
具體來講,到2020年,供氣企業要擁有不低於其合同年銷售量10%的儲氣能力;城鎮燃氣企業要形成不低於其年用氣量5%的儲氣能力;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至少形成不低於保障本行政區域日均3天需求量的儲氣能力。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嚴鵬程強調,以上各方的儲氣指標不得重複計算,而且作為動態發展指標,在2020年以後開展年度指標考核時,以當年實際合同量或用氣量進行核定。
此外,上述《意見》提出,構建輔助服務市場。支持各方通過自建合建儲氣設施、購買租賃儲氣設施,或者購買儲氣服務等方式,履行儲氣責任。與此同時,堅持儲氣服務和調峰氣量市場化定價,合理疏導儲氣調峰成本,堅持加強市場監管和考核問責,為構建輔助服務市場打好基礎。
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國建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意見》明確指明了相關儲氣目標的市場主體:供氣企業(主要指“三桶油”等上遊供應企業),城市燃氣以及地方政府。點明最直接的利益相關者,獎懲制度明確,體現了國家發展儲氣調峰領域決心大。此外,《意見》涵蓋儲氣調峰領域相關機制的完善,引導儲氣行業市場化定價,為構建合理健康的儲氣調峰市場做好鋪墊。
儲氣能力缺口大
我國天然氣起步較晚,且國內資源儲量相對不足。去年冬季,我國北方部分地區一度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的局面。
目前,我國地下儲氣庫的實際工作氣量僅有約60億立方米,約占全國天然氣消費總量的3%左右,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1%,而西方成熟的天然氣市場,該比例都在20%以上。
國建表示,較高的對外依存度以及較為單一的進口來源使得我國天然氣供應的穩定性較為依賴中亞管道的平穩運行;此外,我國地域遼闊,南北跨度大,天然氣消費南北地域差異大,北方等供暖地區季節峰谷差較大。目前國內天然氣管輸系統並不完善,資源調配能力不足,天然氣儲氣能力嚴重不足。
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局長趙辰昕表示,實現天然氣供需平衡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比如,上遊勘探開發投入不足、產能建設滯後;比如,供應體系不夠多元、面臨波動風險;比如,管網互聯互通程度不夠、難以實現資源統籌高效利用;比如,儲氣調峰能力不足、缺乏調節高峰需求的有效手段;比如,供用氣沒有實現合同全覆蓋,個別地方有盲目發展、無序發展的情況。”趙辰昕說。
國建認為,《意見》出臺的最直接影響是儲氣調峰能力的快速提高,這樣才能滿足我國快速發展的天然氣消費需求,保障國內天然氣資源供應的穩定性。儲氣調峰領域快速發展,帶動相關設備行業市場發展,在未來幾年,壓縮機組、分離裝置、過濾器、空壓機以及儲罐等主要設備經營企業將迎來新的發展利好。
LNG市場或將提前進入需求旺季
國建對第一財經表示,距離《意見》提出的目標截止日期2020年已不足2年,預計部分在建儲氣項目將陸續投產,各儲氣設施亦會相繼完成註氣存液,預計年內LNG市場或將提前進入需求旺季。
從已經公布的數據來看,一季度天然氣需求保持了較快的增長。
國家發改委提供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天然氣表觀消費量達到了700億立方米左右,同比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隨著經濟持續向好,以及北方地區煤改氣還會深入推進,天然氣需求總體的判斷還將延續較快增長態勢。
為保障今年的民生用氣,目前,國家發改委已先後與21個省區市簽訂了《民生用氣保障責任書》,與8個省區市簽訂了工作層面備忘錄,與主要供氣企業簽訂了保障天然氣供應責任書。一些省區市還結合實際,制定了本地區民生用氣保障責任書和實施方案。
供應能力方面,有關部門和企業加大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開發利用力度。同時協調資源國,穩定增加進口;推進重點管網互聯互通、打通管網瓶頸,爭取盡快完全實現全國一張網、一盤棋,能夠更大程度地實現“南氣北送”,實現互供互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