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新國九條與中國股市的三個階段 分析師徐彪

http://xueqiu.com/3940429450/29197881
資本市場永遠是現實的,也是短視的。當考核期以季度來衡量的時候,越來越少人能夠也越來越少人願意沉下心來去考慮中長期的東西。以新發佈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新國九條」)為例,微信上傳播的各路評價中,幾乎無一例外都會有「空洞無物」幾個字。

的確,如果你想從新國九條中尋找到直接的短期的有力的救市政策,幾乎注定會失望。

但是,如果你把時間週期拉長,很快能發現,情況似乎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歷史上出現過幾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件,無一例外,都是國務院頒發的。

第一份是《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宏觀管理的通知》(國發〔1992〕68號)

中國股市始於1990年12月,90-92這幾年,股市從無到有,上市公司數量從少到多,但是,對於股市的給未來,誰也說不清。因為,畢竟這是資本主義的舶來品,而我們連應該加大步伐改革闖關還是稍作停留穩固再出發都存在爭論。92年初,鄧公曾經有這麼一段話,很能說明問題:「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的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怕什麼,堅持這種態度就不要緊,就不會犯大錯誤。」

你看,這就是1992年的股市,你甚至不知道明天會不會關門。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宏觀管理的通知》的出爐,第一次明確「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對於籌集資金,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轉換企業經營機制,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從此之後,大家要考慮的問題不再是要不要發展資本市場,而是如何「促進我國證券市場健康發展」。以此為出發點,《通知》提出了七點意見。

在我看來,《通知》之於中國資本市場,猶如三灣改編之於中國紅軍。既是奠基石,也是里程碑。無論從短期還是中長期來看,《通知》都具有無可爭辯的積極意義。而資本市場做出的反應是準確而且積極的,一個字:漲!12月17日文件出爐,18日開始至次年2月19日,短短兩個月時間,上證指數從700點附近上漲至1558高位。

第二份是《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4〕3號,簡稱「老國九條」)。

老國九條內容繁多,涉及完善IPO核准制、鼓勵合規資金入市、股權分置改革、豐富投資品種、完善資本市場稅收、拓寬證券公司融資渠道、發展多層次市場、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規範中介業務等等諸多方面。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最核心的東西,只有一個:股權分置改革。

無論完善IPO核准制度、鼓勵合規資金入市、拓寬證券公司融資渠道,還是拿出整整一個章節來闡述發展資本市場的重大意義,都只是配套性質的,從1998年至今,監管層一直在尋找國有股全流通的良方,甚至可以說為股權分置改革操碎了心。

中國股市有個先天不足,就是從誕生的第一天開始,就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而之所有會出現這種幾十年後難以理解的窘況,因為剛開始的定位。改革的先輩們在推出資本市場的時候,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是國有企業們又多了一條集資的辦法,而且是不用還錢的路子。最大的風險來自政治,你無法確認股市明天會不會就此關門的時候,誰會去在意國有股非流通這麼一個小小的瑕疵?

但是,隨著資本市場逐漸壯大,隨著對資本市場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大家忽然意識到,國有股好值錢啊。以1998年底數據為例,所有境內上市公司流通總市值5745億人民幣,總市值是流通市值的近四倍,高達19505億,近1.4萬億國有資產被凍結在非流通的冰箱中。現在的中國政府或許真看不上區區一萬多億無法流通的國有股,但在當時,面臨國有企業三年脫困,又苦於手頭沒錢被迫成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國務院恨不得把每分錢都掰成兩半花。自然而然地,有人提出,我們可以減持部分國有股嘛,資本市場不正是用來圈錢的麼?

百度百科告訴我們:「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上半年,為瞭解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資金需求和完善社會保障機制,開始進行國有股減持的探索性嘗試。但由於實施方案與市場預期存在差距,試點很快被停止。2001年6月12日,國務院頒佈《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也是該思路的延續,同樣由於市場效果不理想,於當年10月22日宣佈暫停。」

無論99年那次,還是01年那次,管理層的初衷都是通過減持來圈一筆錢。但是,隨著資本市場的繼續發展,隨著國有企業三年脫困告一段落,特別是《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出爐決定讓市場完成基本要素的配置。管理層開始意識到:中國股市除了圈錢,還可以發揮更為重要的其他作用,比如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等等。無論哪一種,在國有股不流通的背景下,都只是空話。這時候,股權分置改革的問題,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市場是冰冷而現實的,當它意識到天量存量股票將蜂擁而至的時候,第一反應是下跌。老國九條2004年1月底出爐,出爐前市場正處於五朵金花引領的持續上漲中,文件出爐後當週,上證指數見頂,邁開步伐連跌一整年,直至跌破1000點整數關口。證券市場進入寒冬,證券公司徘徊在破產邊緣,全行業虧損嚴重。

那時候,我正在國泰君安研究所實習,午餐期間聽到一則笑話:

甲:聽說你老公在證券公司上班?

乙:你老公才證券公司呢,你全家都在證券公司!

但是,再難,再苦,我們終於還是走過來了,股權分置改革用大規模送股的方式,實現了各方利益的一致化。資本市場也在經濟週期上行的推動下,出現一輪史無前例的大牛市。

你看,這就是歷史,無論《通知》還是《老國九條》都創造了歷史,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頁。那麼,這一次,《新國九條》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想明白為啥會有新國九條?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7號,簡稱「新國九條」)給出的標準答案是:

「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對於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拓寬企業和居民投融資渠道、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這段話和浩如煙海的八股文一樣,看上去每句話都清楚,連起來頓時云裡霧裡。

如何才能準確理解呢?

把時間切回到十年前,回到《老國九條》上,如果僅僅看開篇的宗旨、目標什麼的,結果估計會一樣暈。但是呢,你繼續往下看,看到引入更多資金以及股權分置改革這一步,估計馬上就能明白過來促進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真實內涵。

這一次,也不例外。跟股市有關的乾貨就在以下幾點:

1、積極穩妥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

2、加快多層次股權市場建設;

3、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4、鼓勵市場化併購重組;

5、完善退市制度;

6、培育私募市場;

以上六點,看上去雜亂無章,綜合起來其實就是一句話: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應該說,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這句話,放在任何時候都完全正確,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但問題是,國務院為何選擇現在這麼一個時點丟出《新國九條》?

因為,局勢發展到今天,發展實體經濟有一個需求已經刻不容緩:加大股權融資比例。

中國經濟想維持一個較快的發展速度(7%以上,這是十八大交給本屆董事會的歷史任務),就必須體現在某幾個部門可持續加槓桿上。很快麻煩出現了,在地方政府債務泡沫、房地產泡沫以及部分製造業行業產能過剩泡沫共同構成了「泡沫三劍客」。金融部門槓桿率看起來已經到了很難承受新一輪大幅上行的地步:180%!

金融體系槓桿率
查看原图
資料來源:Wind, 華泰證券研究所

怎麼辦?既然債權融資看起來路正越走越窄,至少在完成地方債務風險治理(大規模的債務置換,就是用長久期低利率地方債置換現在3-5年的短久期高利率債務)前,必須大幅拓展股權融資。一個很淺顯的道理是,債券融資必須還本還息,而股權融資則不必。在全社會債務問題凸顯的時候,你又想維持一個較高的經濟增速,唯一出路就是大規模增加股權融資的比例。但是,這件事可不容易。以2013年為例,股權融資募集總資金僅為4016億元,債券融資90274億元,貸款融資126292億元,股權融資佔比僅為1.8%。說句不好聽的話,有他不多,沒他不少。哪天資本市場完全喪失融資功能,至少大家日子照過不誤。

無論註冊制還是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目的都是一樣的:大幅提高股權融資規模。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你要提高股權融資比例,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恢復連續的融資功能,以往在審核制下,從資本市場融多少錢,表面上看證監會說了算,你把這些年數據翻出來仔細看看,發現居然是市場說了算。下跌到一定程度,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就會被人為關閉。所以呢,你會發現,中國股市的IPO融資能力是時斷時續的。進入註冊制後,反正都是市場說了算,你就是再差的市況,只要公司質地足夠好,都不愁找到買家。中國市況差的時候,只要你敢發行,股民就敢罵你圈錢。香港市場無論牛熊天天IPO,有聽見股民出來罵人的麼?

如果嫌上證、深圳兩個交易所規模有限,那就再增加一個新三板,甚至把區域性股權市場也搞起來,目的就一個:大家別光想著去借錢,多考慮考慮資本市場吧。

無論註冊制還是多層次市場建設,都僅僅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你真想讓大家都跑過來搞股權融資,就得讓市場活躍起來,就得讓資本市場有利可圖。一潭死水是沒有出路的,所以呢,需要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增加吸引力。需要鼓勵市場化的併購重組來豐富市場的賺錢效應和模式,別小看市場化的併購重組,只要能賺錢,一定可以吸引一大批新增資金入市。完善退市制度是為了完成優勝劣汰,真正提高存量上市公司質量。

最後,發展機構投資者已經喊了N年。什麼公募基金、保險資金,能打主意的都打完一個遍,還剩一個:私募基金。這次政策明確提出培育私募市場,無非是希望拓展需求對沖供給增加而已。

你看,這麼一番梳理下來,新國九條中跟股市相關的政策是不是已經變得異常明朗?

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裡,管理層從來沒有一刻,像現在這樣,如此渴望大幅提升股權融資的規模。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裡,管理層從來沒有一刻,像現在這樣,如此決絕地要無視市場情緒重啟IPO。這,才是新國九條最核心的內容。

大膽預測,從現在開始,中國資本市場將出現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WINTER IS COMING !從現在開始到明年某一時刻,無視市場漲跌,以破釜沉舟之勢消化審核制下存量的幾百家企業。資本市場將迎來及其難熬的時刻:一方面經受當期供給大幅增加的煎熬,做好每個交易日1-2家IPO的準備。另一方面經受遠期預期供給大幅增加的煎熬,隨著註冊制臨近,大家對後面潛在天量供給的擔憂會日甚一日。

第二階段,SPRING IS COMING !明年某一時刻開始,正式進入註冊制,我相信,真的到那一天,市場反而會企穩,甚至逐漸逐漸好起來(參考04-05年股權分置改革)。此前的市場下跌,也會倒逼出一些列政策利好。

第三階段,SUMMER IS COMING !股權融資規模大幅提升推動經濟上行,配合中國經濟中週期見底,資本市場出現真正意義上的一輪牛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113

「新國九條」:股市的失落與期待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0688

十年後,中國再次出台資本市場頂層設計文件。但要再刺激出一個綿延數年的政策大牛市,並不容易。

如何讓中國股市真正建立市場秩序,成為對「新國九條」最大的期待。

2014年5月12日,週一,陰霾已久的中國股市迎來罕見的放量普漲,滬深兩市上漲均超過2%,兩市成交總量超過1700億元,資金合計流入11.91億元。

此前的週五,5月9日,國務院發佈《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在時隔十年之後再次對資本市場作出頂層設計。

這份文件被市場稱為「新國九條」,整個市場都在期待著它能重振萎靡的股市——2004年,國務院也曾發佈過一份被市場稱為「國九條」的文件,此後,股市一路大漲,衝破6000點,達到史上最高位。

新舊「國九條」

除了國務院發文這個動作本身強調了這份文件的份量之外,公佈的內容卻只是一份中規中矩的文件,並沒有多少新意。

不過,這一次投資者們恐怕要失望了。

除了國務院發文這個動作本身強調了這份文件的份量之外,公佈的內容卻只是一份中規中矩的文件,更多的只是綱領和原則的重申,具體政策上並沒有多少新意。許多市場人士都將其稱為:「正確的廢話」。

新國九條與老國九條相比起來,遜色許多。

2004年1月31日發佈的第一份「國九條」,全稱叫《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對中國股市來說極為重要的股權分置改革,由此發端,因為這份文件首次明確了「積極穩妥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政策目標。

正是從那時候開始,中國股市成功地解決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問題,為進一步市場化掃清障礙。從這個意義上說,老「國九條」奠定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迄今最為重要的一個分水嶺。

股市也以隨後多年的直線上漲,呼應了這一政策紅利。在2007年10月16日,上證指數一度衝到6124點,為中國股市有史以來最高位。

當然,不可忽略的一個大背景是,中國經濟在此期間走出了最為漂亮的一波增長週期。

很快,隨著金融海嘯的爆發等原因,A股一路下跌,迄今為止一直在2000點關口反覆掙扎。

此時,不僅中國資本市場本身積累的各種矛盾和利益衝突頻繁爆發,內幕交易、虛假信息披露、財務作假等問題不斷打擊著投資者的信心,而且宏觀經濟增長乏力也已成為明顯趨勢。

這個關口,新的頂層設計橫空出世。

十年之後,新國九條的政策含金量卻遠不如前,只能算得上是對資本市場近年重點工作方向和方針的一次集中闡述。

新國九條與新一屆政府「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的思維一脈相承,在具體措施上,唯一的看點只能算得上再次強調了註冊制。

不過,自從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金融改革銜枚疾進,從審批制向註冊制改革已經成為從市場到監管層的共識,剩下的懸念只是怎麼改革怎麼過渡。

正因如此,大多數研究機構都預測新政策不會對股市造成多大的刺激。

近十年的上證綜指走勢圖。 (曾子穎/圖)

市場為什麼被點燃

拉起這波小行情的,大多只是私募、游資等資金體量較小的投資者。

市場還是沸騰了。

「煤飛色舞」,是資本市場的直接反應。週一,煤炭、有色板塊單日漲幅分別高達8.26%、5、48%,領漲股市。

「跌得實在太深,終於能找到一個理由炒一把了。」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如此解釋。他買進的有色板塊,價格已經跌到生產成本線附近,「估值反正已經夠低了,炒一把就跑吧。」

不過,拉起這波小行情的,大多只是私募、游資等資金體量較小的投資者。

深交所盤後公佈的數據顯示,煤炭、有色個股的買賣席位大多數都是券商營業部,也就是私募和游資們的集散地。而一些資金規模較大的機構,並沒有參與,有的甚至還趁著上漲拋售了一部分煤炭和有色股票。

文件出台的背景,是市場信心極度低迷。

A股IPO在暫停一年半後,最近有了重新啟動的跡象——從2014年4月18日開始,發審會已經重新開始運作,截至5月12日,證監會網站上已有312家排隊上市的企業進行了預披露。

密集的預披露,讓市場產生了恐慌,認為很快將會有大量企業密集發行新股,股市將會因此失血。因此,4月至今,本已萎靡多時的股市進一步向下震盪,2000點岌岌可危。

在許多市場人士看來,文件在此時出台,微妙地透露出監管層的緊張。由此,他們更加堅定地把2000點視為牢不可破的政策底。

但是,保險等資金規模較大的「護盤機構」依然按兵未動,意味著目前市場的表現還在監管層的容忍範圍之內。

「小傢伙」們歡呼雀躍,「大傢伙」們卻未入場,這也讓指數的上升變得並不確定。市場能沸騰多久,難以得到肯定的答案。

最大的期待

新國九條強調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描繪了一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新秩序,這對中國股市的健康成長至為關鍵。

《重振信心更勝一時行情》,這是新華社就此刊發的一篇文章的標題。

該評論認為,新國九條「為茫然中的資本市場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並且一再強調這既是中國資本市場的總體規劃,更是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做出的全局性部署,「要放在全局通盤理解」。

這是因為,新國九條強調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並且描繪了一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新秩序。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在未來5年-6年內,全力打造多層次資本市場,從場內到場外、從公募到私募、從股權到債權、從現貨市場到衍生市場,將是一個全方位的戰略性佈局。

但這個佈局如何能「真正」落地,健康成長,讓市場既期待又擔憂。

中國股市自建立以來,一直被指稱「政策市」,通過控制IPO的開與關、股市稅費的收與減等行政措施,政府對股市提供了如襁褓嬰兒般的呵護,也讓這個市場雖歷經30年發展,始終難以走向正常。

比如,由於資本市場缺乏專業投資者,政府著力扶持了一些投資機構,以期形成一支成熟而專業的力量。其中許多機構,卻在政策的呵護下走向了畸形,一次次爆出內幕交易醜聞,這讓中國股市的道德風險普遍高於發達國家。畸形的股市又帶來另一個普遍問題,很多投資者並不願意自己承擔風險。每次指數一下跌就會響起「救市」的呼籲聲,即為佐證。

針對上述痼疾,新國九條既提出了加強投資者權益保護,也提出了投資者要學會承擔投資風險,可具體措施依然模糊。如何讓中國股市真正建立市場秩序,成為眼下人們對新文件最大的期待。

正如在2014年5月10日舉行的「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局長李量所言:「我提出一個概念,為資本立心,為資本注入靈魂,這個靈魂就是要回歸到實體經濟,回歸到投資者權益的優化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01

重溫5.30,新國九條背後高層是希望股市暖起來! 海陽之星

來源: http://xueqiu.com/8315885552/31580419

今天滬指僅僅跌了1.82%,聯想到某非著名券商昨日發布的報告竟匪夷所思的和5.30扯在一起,實在太可笑,太可笑![大笑][大笑][大笑]

下面轉發一篇文章,深度回顧5.30是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兒!

回頭看看:5·30股災是咋回事
2014-09-16
於百程
第一財經《財商》



周二,上證指數暴跌了1.8%,創業板暴跌3.47%,都是7月份走牛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對於原因和走向,市場眾說紛紜,小財琢磨著也難有定論。不過小財註意到,申銀萬國的一篇分析里提到了5·30可能重演,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或許已經忘記了5·30事件是怎麽回事。

當年的5·30事件可真是心驚膽戰,給投資者帶來的教訓多多。借此機會,小財也做了些功課,搜索了一些資料,向財友們詳細說說當年的5·30事件。

先說個概述:5·30是一個股市暴跌事件,甚至有人將其列為中國的股災紀念日。發生在2007年的A股超級大牛市中後期,始於5月30日,6月5日企穩,上證指數5個交易日最大跌幅21.5%。


在一輪大牛市之中,總有那麽幾次暴跌行情,在2007年的2月27日,就發生過一次,當天上證指數跌幅達到了8.84%。不過之後行情一路走強,上證指數從2700點附近一路上漲到5月29日的4335點。接來下就發生了5·30暴跌事件。

5·30暴跌事件持續了5個交易日,但慢漲急跌是牛市的特征。5·30之後,上證指數又從3800點附近一路飆升到了6124點。還有,當年的5·30事件導火索是證券交易印花稅上調,背後是股市持續上漲累積的巨大獲利盤。

下面小財逐日說說5·30行情始末和教訓

2007年5月30日淩晨:印花稅上調特大利空偷襲

2007年5月30日淩晨,一條震撼中國的特大重磅新聞,令人吃驚地出現在中國的三大門戶網站上。這條新聞是: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1‰調整為3‰。

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條對中國股市極具殺傷力的爆炸性新聞,不僅未首播在5月29日晚七點的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中,居然連當天出版的三大證券報,都沒來得及在第一時間作出報道。而是播出在當天午夜零點的央視2套的《經濟新聞聯播》。

後來,被譏為“半夜雞叫”。

這條新聞來得是如此突然,如此反常,就在前幾天,我們還多次聽到財政部信誓旦旦的“辟謠”:財政部近期無上調證券交易印花稅的計劃。


2007年5月30日:900多只個股跌停 中國股市開戶賬戶總數突破1億


讓我們來看看中國股市是如何解讀這條新聞的:

盡管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1‰調整為3‰,調幅很大,漲幅為300%,如果再加上買入賣出的雙向進行,完成一交易的成本增加的幅度達到了600%,可即便如此,畢竟也不過3‰。對證券交易的影響並不算大。可問題是,此作法被普遍解讀為證監會重拳出擊中國股市的一個強烈的信號。

於是,股指從5月29日的最高點4335點,一路下滑至最低點3858點,一日接連擊穿五個整數關,跌幅高達477點。後由於權重股發動抵抗,到收市,該日中國股市仍大跌283點,900多只個股跌停,創下了2007年中國股市暴跌之最,其跌幅甚至超過了震動全球的中國股市的“2.27慘案”。

B股跌幅更深。滬深B股雙雙大幅下挫,跌幅居然超過了9%。個股大面積跌停。 

2007年5月30日註定將會成為中國股市歷史上一個特別值得紀念的日子,一個里程碑式的日子。因為這一天,中國股市的開戶總戶數歷史性地突破了1億戶,達到了10027萬戶。

這一天,中國股市的總市值創記錄地達到了18萬億元人民幣,己與中國城鄉居民儲蓄總額等值,與中國2006年國民生產總值相當接近。

5月31日:似乎企穩 仍有170只個股跌停

5月31日,印花稅率上調的第二個交易日,在5月29日大跌281點後,滬市早間再度大跌195點後企穩回升,盤中曾沖高182點,尾市以上漲56點高收。

這一天,看上去股市似乎在止跌回穩。股市僅乎上演了v形反轉。但清點一下個股,你就會發現,不是那麽回事。那天,上漲的家數為237只,下跌的家數為612值,而且近170家個股依然封於跌停板上。

這天的大盤似乎在反彈,其實是一種很兇險的“只長點子不長錢”的“二八”現象重演,即20%的個股在漲,80%的個股在跌。實際上,市場主力在拉高銀行股和權重股,使大盤虛假翻紅。

56點的上漲,幾乎均為銀行股的貢獻。

2007年以來,超級航母的銀行股跟本就沒漲,中國股市幾乎己經消滅了10元以的股票,可惟獨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中國聯通還在五六元上晃蕩,這對於大盤藍籌的銀行股很不公平,現在“壓住龍頭漲個股”的銀行股,終於可以伸伸腰了。

這天,銀行股整體啟動,不但全部為紅,浦發銀行漲停,華夏銀行招商銀行的漲幅都超過了8%,當天中國石化也漲停。


6月1日:尾盤跳水,600只個股跌停

5月31日剛剛出現小幅虛假反彈的滬深股市,6月1日雙雙重挫。與此同時,兩市再現普跌態勢,個股再度出現大面積跌停。

上證綜指當日跳高11點,以4120.63點開盤,並震蕩上行至4181.28點的全天高點。下午開盤後不久,股指一路下瀉,並一度跌破4000點。當日滬指收盤勉勉強強收報在4000.74點,下跌108點,跌幅達2.65%,全天振幅則達到5.21%。

深證成指當日報收於12432.69點,下跌超過500點,跌幅高達3.95%。

從表面上看,大盤的指數跌得並不多,不過108點,收在了4000點上,可對個股的殺傷力幾乎超過了2007年跌得最慘的5月30日。

這天,不算ST股,深滬兩市A股約600只個股跌停。不過短短3天,許多個股的跌幅己超過了30%。可大盤僅僅下跌了300多點,才不過8%。

6月4日:黑色星期一,滬指暴跌8.26%

6月4日,周一,三大證券報齊發評論,認為管理層調整印花稅並非打壓股市,牛市的基本面並不會隨著階段性市場調整而改變。

但周一開盤大盤再度一路下挫,上證指數的跌幅甚至達到了8.26%,比5·30當天還大,恐慌氛圍彌漫在整個市場之中。收盤時,兩市有超過700只個股跌停,投資者蜂擁出逃,“踩踏”事件頻發。

6月5日:大震蕩單針探底,5·30結束

在經歷了巨型黑色星期一之後,市場依然空頭彌漫。上證指數當天盤中最大跌幅超過了6%,不過從午盤開始,買盤開始逐步湧入,最終大盤以上漲2.63%收盤,當天漲停個股超過50只。

在5·30暴跌行情中,許多個人投資者割肉離場,甚至賣在了最低點。

在整個2007年的超級牛市中,發生了多次暴跌行情,但最終都是收複失地,而每次暴跌之中,都有許多沒經驗的投資者割肉離場,遇到行情上漲又追逐殺入。所以,許多個人投資者在那輪超級牛市中,並沒有賺到和指數相符的收益。


@方舟88 @耐力投資 @matias @Julian-Z @Junk @路過十八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985

2016年中國九個城市“賣地”收入超千億元 二線城市領跑

據中新社報道,2016年中國房市出現的一波快速上漲行情帶火了土地市場。多個城市土地出讓收入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全國“賣地”收入千億元(人民幣,下同)以上的城市達到了9個。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蘇州、南京、杭州、上海、天津、合肥、武漢、重慶和深圳,9個城市“賣地”收入超過千億元,這一數字也創出歷史新高。

值得註意的是,一線城市逐漸讓出“賣地”收入“最高”的位置。去年,蘇州、南京、杭州三個二線城市土地出讓收入居於全國前三位。一線城市中,上海排名第四,深圳排第九,北京、廣州則並未排入前十。

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300個城市土地市場年度數據也反映出同樣的趨勢。一線城市,受土地推出量有限影響,2016年住宅用地累計出讓金為2463億元,同比下降28.4%,占各級城市總出讓金的11.1%,較2015年下降10.5個百分點。

二線城市尤其是重點二線城市,土地市場熱度較高,高價地塊頻出,住宅用地出讓金1.5萬億元,同比增長83.4%,占各級城市總出讓金的67.0%,較2015年提高16.1個百分點。成交樓面均價同比大幅上漲84.4%,上漲幅度在各級城市中最大。

中指院分析稱,目前,一線城市基於土地資源的稀缺性,供應和成交明顯減少;而三四線城市仍處於去庫存周期中,土地供應處於回落階段,因此二線城市成為房企競逐的熱點。不過,地價的非理性上漲也將對後期開發運營帶來較大壓力。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當下房地兩市在連續重磅政策的影響下開始降溫,短期部分報價過高的項目和二手房價格會快速回調。之前部分企業獲得的高價地很可能面臨入市難題。

中指院也指出,在目前政策嚴控的基調下,2017年熱點城市房價將形成調整趨勢,之前大規模成交的高價地,將面對高端改善需求限貸政策的直接影響,項目短期開發壓力較大。近期各地政府在土地市場創新性地推出多項競買政策,土地市場調整步伐將很快來臨。從另一方面看,在政策引導下,一線及重點二線城市2017年住宅土地供應量將穩步增加,競爭環境相對緩和,對於之前拿地審慎的企業來說,也許會面臨更多投資拓展的機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7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