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不是天才 (3) - 資優童的特徵 雪山飛狐

http://dessertfox.blogspot.hk/2013/06/3.html
因為工作繁忙,讓大家久等了,抱歉。

根據已經測出高智商小孩的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描述,發現高智商的小孩有以下特徵:

1.像海綿一樣吸收訊息:能夠輕易記住大量不一定有用的信息。譬如所有國家的國旗和首都,星座,動物品種名稱,足球隊和球員。就像一本百科全書一樣。

2. 創造力強:喜歡找出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同一問題,並不滿足於單一答案。除此之外,還喜歡不斷把學會的不同東西鏈接起來去探索,嘗試找出他們之間的關聯。

3. 很早就學會讀書:這裡指的不是眼睛看,而是可以掌握字的發音。在拉丁文語系裡,拼音是一些規矩,學會之後就可以讀出大部分的字(不同的語言不一樣,學會挪威語的拼音的話,小孩基本上可以讀出99%以上的單詞,因為例外沒有英文這麼多。) 那時候小孩就會有一大堆會讀但不明白的詞彙。

4. 喜歡發問:很多時候他們發問的問題聽起來很笨,但細想的話,邏輯性很強。一個簡單例子:『這麼晚為什麼便利店還沒有關門?因為店是24小時通宵營業的。那如果是24小時通宵營業,不關門的話,那大門的鑰匙洞用來幹什麼?』

5. 不擅長解釋,或者解釋的時候令人覺得很難明白:很多需要多步驟才能解決的問題他們可以直接從問題得出答案,因此每每解釋答案的時候讓人很難跟得上。

6. 對於公平,和對於錯的執著:也因此很早就會碰壁。他們會很坦白,誠實,但當他們發現其他人不是這樣的時候會覺得很生氣。

7. 多動症:他們一般很難在課室的環境乖乖的坐下聽老師講課。因此在證明他們智商是高於常人之前,他們總是被老師標籤為搞事的壞學生,而且甚至被認為有ADD(Attention Deficiency Disorder)

8. 完美主義者:對自己要求極高,一旦犯錯就覺得是世界末日。

當然不是每個資優童都具備所有以上的特徵,但起碼很多方面都是比較接近以上所描述的。另外以上的信息得自挪威的網站,在香港的朋友可能基於環境的培養而有不同的特徵也是有可能的。

說說我自己...

在香港開始學業的我,在學校一直沒有被發現我的智商是高於常人的。儘管我學習能力快,小學還沒有開始我就學會乘數表,數學表現一直都很突出,但就從沒有考過第一名。記得每次考試總會因為一些愚蠢的錯誤而白白丟分,因此換來不必要的打罵。印象中最『笨』的一次是中文默書。默完第一段之後發現忘了段落開始的時候的兩個空格。結果我決定把整段文章擦掉,從新再寫。最後因為時間不夠而只得46分,不及格(生平唯一一次)。回家一堆打罵說我笨,兩個空格頂多扣兩三分,總比現在扣了過半的分要好。自己卻因為文章好看而忽略了分數。 現在回頭看,總覺得香港看分數比看學到什麼來的重要,東西學會與否不重要,最重要是是否拿滿分。當然有人會說學會了所有課文自然會拿滿分,但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

來到挪威之後更不得了,除了開始的時候因為要學習挪威語而拚命學習之外,之後在學校我完全就是搞事的人,基本上沒有哪個學科讓我提起興趣。最鬱悶的那次是六年級的最後一個數學課,老師跟我們講解明年要學什麼,他說今年我們學會X+X = 2X, 但你知道X (乘以) X 是什麼嗎?我當時就回答是X square。 一如所料,翌年數學課無聊得很。

由於覺得上課沉悶,所以功課我基本上不做,數學課的功課是老師問我答案的時候我即場做的。一星期五天上課我有三天是遲到的,現在回想起來我真的浪費了5年的光陰......應該說是四年半的光陰吧,後來知道要去美國了,就拚命學習英語去作準備。

去到美國之後情況沒有太大改善,除了多了校制的數學,科學比賽之外,校內的功課也未能挑戰我。第一學期因為要適應新環境而努力學習換來的是3個A+,2個A, 1個A-。之後我就慢慢放鬆了。記得有一次在科學課裡面玩問答遊戲,全班分成三組比賽,結果我一個人答對的分數比全班其他人加起來還要多。下學期再玩問答遊戲的時候我就變成記分員了。數學課開始沒多久之後我就變成助教,因為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簡單了。就算沒有學過的東西,老師講一遍我就記住了,然後知道課文前後之間的關係,再看看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學會之後就在課室裡搗蛋,所以老師當時對我又愛又恨。後來發現A-和A+在大學申請算成績的時候都被看成A之後,還故意想辦法能否用最少的精力拿到全A,結果那個學期我有5個A-,1個A。平均一天一小時做功課,其他時間用來打電腦遊戲。

更多的是傳統老師,一堆『罰抄式』功課,當時我基本上不做,就算做都只是敷衍一下。因此常被姑姑責罵,嚴重的一次還差點被她要挾把我趕回挪威去。當時我只知道學會了就可以,為什麼還要重複再重複把同樣的題目寫出來。同一類數學題要做10多遍,外語學習文化也是,當時的我怎麼樣都不明白為什麼要寫這麼多遍,更不明白大部分人需要做這麼多練習才能掌握課文。

真正引導我對數學,科學的興趣的老師在高中第三年才出現,數學老師一直鼓勵我參加課外的數學比賽,讓我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至於科學老師他的教學方法讓我能對學科一直保持興趣,學物理的時候他的功課特別有趣,投石器,老鼠夾推動的車,吸管做的雞蛋保護器,紙皮做的船。除了投石器因為懶散只匆匆綁了一個勺子在老鼠夾上交貨之外,其他功課都拿了滿分(或更多)。這兩個老師都包容了我在課室上的搗蛋,也同時照顧到我那特別的學習需要,在這裡要感謝他們倆。

從小到大我在父母眼中都是一個笨小孩,頂多在學業裡面有一點小聰明。在今天我能明白他們為什麼會這樣看。跟香港那些精明的人比起來,我的確不懂轉彎,不懂裝,不會帶面具。因此吃了很多無謂的虧。而且學業成就也是一般,雖然考進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學,但也只是本科學歷,跟家妹的博士學位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我寫這一篇的主要目的是不想一些本來是屬於資優的小孩被白白埋沒,各位家長在認為自己的小孩笨實之前,看看他/她是否符合以上的特徵?


下一篇會提到高智商的成年人的特徵...

P.S. 博友魔術師有一篇博文把在下的文章鏈接過去了,禮尚往來,閣下有興趣可以去這裡看原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6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