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把「姚明」當品牌經營 打造數十億台幣財富 「姚之隊」 投資比投籃更神準


2010-8-9 TWM  
 
 

大塊頭果然有大智慧!NBA球星姚明,雖然因為右腳受傷,上個賽季比賽一場都沒上;但商業代言依舊有增無減,投資更遍及股票、餐飲、健身,還是一支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球隊的老闆,堪稱是最具有商業頭腦的﹁姚董﹂。

撰文‧林宸誼

七月二十六日,風塵僕僕趕到高雄縣,和八八風災受災兒童會面的NBA(美國職業籃球聯賽)休士頓火箭隊球星姚明,被義聯集團董事長林義守口誤,喊成了 ﹁姚董﹂,引來現場一陣哄堂大笑。

身繫國際品牌的市場收入

其實,林義守並沒叫錯,姚明是現今中國第一位兼具球員和球團老闆雙重身分的籃球運動員。即使腳傷無法上場打球,姚明依然一邊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一邊又變身姚老闆,督戰隸屬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的上海瑪吉斯大鯊魚隊,在慈善籃球賽中的表現。

對於目前腳傷復元情況,姚明樂觀地表示,等到一回到休士頓,就可以展開訓練。

為何大眾會這麼關心姚明的傷勢?因為在跨國企業的眼中,姚明就等於中國十三億人市場,因此與他簽有贊助合約的品牌,像是Reebok、可口可樂、中國聯通、摩托羅拉,甚至VISA都採長期合作的模式,十一月的NBA球季賽開打,姚明能不能傷癒上場,關係重大。

據媒體揭露,Reebok與姚明的合約長達十年,每年贊助金額高達七百六十萬美元︵約新台幣二.四億元︶。讓人不禁好奇,姚明的財富增長指數,比起他的身高,似乎更有發展空間。

姚明的收入到底有多少?根據今年《富比世》所公布的二○一○年中國名人榜中,去年姚明的收入是人民幣二.五五億元︵約新台幣十二億元︶,連續七年收入排名 第一。這筆收入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姚明過去一年從火箭隊領取的年薪一千七百六十九萬美元︵約新台幣五.七億元︶,其餘則是來自各大贊助商的廣告代言費 用。

胡潤排行榜把姚明在NBA打球七年的簽約金、年薪,加上廣告代言與投資,推估姚明的總資產,應該漲到人民幣八億元︵約新台幣三十七.五七億元︶左右。

只是當被問到﹁如何理財﹂的敏感話題時,姚明以一句﹁交給老婆處理﹂輕輕帶過,並還打趣地說,自己沒比貝克漢帥,所以不會接太多廣告。

不過,姚明這麼會賺錢,背後其實有一支強而有力的運作團隊,幫他打點一切。這是起自於○二年中國籃協頒布規定,球員到國外打球,須通過經紀人協商,著名的 ﹁姚之隊﹂應運而生,這支中西合璧的六人團隊,專門負責姚明的商業規畫運作,把姚明當成﹁品牌﹂在經營。因此稱呼他是最具有商業頭腦的﹁姚董﹂,似乎一點 也不為過。

品牌形象從球員到成功人士﹁姚之隊﹂的隊長章明基就曾透露,在姚明剛進入NBA,姚之隊就已經為他訂了三個﹁兩年計畫﹂,以兩年為一個階段;按照預定計畫,六年後姚明就要開始挑戰麥可.喬丹和老虎.伍茲逾十億美元身價。

專跑姚明新聞的中國記者表示,從最近所代言的產品,就可以觀察出姚明已經進入﹁新的產品週期﹂,這時期的姚明已經脫掉球衣換上西裝,佩戴起象徵成功人士具備的配件產品;這不僅是要淡化NBA球員的色彩,也是要為萬一運動生命結束的姚明,為延續品牌影響力做準備。

對於這項觀察,姚明中方經紀人陸浩表示,姚明現階段仍是以打球為重心,﹁一年商業活動代言,不會超過十項。﹂對於其他方面細節則是不願多談。

章明基曾公開表示,捧著鈔票等姚明點頭簽約的企業不斷上門,但只要涉及到篩選合作對象時,「姚之隊」成員就要去過濾,這些產品或品牌是否與姚明的形象相符 合;並且委託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新產品戰略管理實驗室,對姚明的市場開發進行調查與評估,最後製作出好幾百頁的報告書成為重要參考依據。

不過,只要有助於提升個人形象的無報酬公益廣告,「姚之隊」還是鼓勵姚明積極參加。

姚明最被中國股民津津樂道的﹁業外投資﹂,就是○八年出資人民幣三十七.五萬元,持有「合眾思壯」六十七.五萬股。以「合眾思壯」七月三十日的收盤價人民幣四十九.四元計算,姚明這項投資回報已達人民幣三千三百萬元。

此外,姚明還是上海瑪吉斯大鯊魚隊的老闆,身兼籃球員與職業球隊老闆雙重身分。

不僅如此,他還與美國最大連鎖健身機構加州健身俱樂部合作,開設﹁加州健身姚明運動館﹂,以及早在休斯頓營業的﹁姚餐廳﹂。

不過,姚明與其他兩名合夥人所投資的巨鯨音樂網,似乎不如外界預料的好。巨鯨音樂網CEO陳戈就曾對外界坦承,網站還沒有獲得盈利。

但姚明並不因此而灰心,六月還與谷歌中國合作,再次對巨鯨音樂網進行第二次投資,金額大約在數百萬美元。

國內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指出,美國NBA向來善於把球星當成是﹁品牌﹂經營,這套操作手法也運作得相當成熟。看中姚明的背後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市場撐腰, 在中西合璧的﹁姚之隊﹂積極地運作,讓姚明的形象更是錦上添花;即使萬一姚明未來真的不打球,還可靠賺業外收入,延續自己的品牌。

姚明

出生:1980年

現職:NBA休士頓火箭隊球員學歷:休斯頓大學榮譽學士經歷:2002年NBA選秀狀元

「姚之隊」主要成員

章明基:姚之隊隊長,負責中國商業合約談判陸浩:中方經紀人,協助打理中國市場

王曉鵬:律師

比爾.達菲:姚明在美國的經紀人比爾.桑德斯:媒體公關,負責廣告代理談判約翰.海遜格:芝大商學院副院長,負責商業推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85

富士康成都基地平板电脑(iPad)2013年年产量将达1亿台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28/2164796.shtml

 每经记者 郭新志 发自成都
近日,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在成都宣布,富士康成都基地平板电脑 (iPad)2011年年产量将由2000万台增加至4000万台,2013年年产量将达到1亿台。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今年7月富士康作出在四川投资iPad项目决策,10月22日正式投产,从建厂到投产只用了76天,创造了富士康全球建厂史上的奇迹!
此前郭台铭在接受美国 《华尔街日报》采访时盛赞“成都速度”。
12月24日,郭台铭在成都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将追加在川投资规模,原定2011年在蓉生产的iPad年产量将由2000万台增加至4000万台,2013年年产量将达到1亿台。
富士康相关人士曾对媒体公开表示,将力争用5年时间把成都打造成为富士康在全球最重要的基地、在中国投资最大的基地。此次,在成都的投资,应是上述策略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按照此前的整体规划,在产业链整合上,富士康将通过扩大产能,把全球领先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放到四川,加快引进上游配套厂商,在西部形成完整产业链,加速产业链各环节在四川的垂直整合,带动相关产业,提升四川的整体竞争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66

律師變身八百億台北雙子星開發案操盤手 何岳儒幕後超級金主全解密!

2012-11-12  TWM
 
 

 

打著日本六本木之丘、馬來西亞怡保花園集團名號,太極雙星拿下台灣史上最大規模聯合開發案雙子星大樓,幕後操盤人物何岳儒,十年前只是一位小律師,他如何用十年時間大變身,扳倒中工與幸福人壽?

撰文‧梁任瑋、周岐原

研究員‧孫蓉萍、楊政諭

在諸多爭議聲中,耗時二十年的台北車站雙子星大樓土地聯合開發案,日前終於選出投資興建的開發商,也就是由號稱擁有「日本東京六本木之丘」著名都市更新實績的「太極雙星」國際開發公司取得優先議約權,引起房地產業高度關注。

太極雙星是何方神聖?得以打敗強敵奪標?而實際操盤「太極雙星」國際開發公司的負責人、也就是董事長何岳儒,一位房地產業沒沒無聞的人如何竄起,玩得動八百億元的大案子?

何岳儒究竟何許人也?竟可以資本額僅七千七百萬元的太極雙星公司,擊退幸福人壽與中華工程等老牌營建團隊,玩起投資金額高達八百億元的雙子星大樓;而這項土地聯合開發案,更是創下「最大開發量體規模」、「最高投資金額」、「銜接最多軌道系統」、「最大統一經營案」等四項第一的紀錄,何岳儒可說是將「以小搏大」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何岳儒法學出身

搭上○三年的房地產熱潮

一九六九年出生、年僅四十三歲的何岳儒,有著台灣大學法律系法學組學士、美國波士頓大學法學碩士的漂亮學歷,堪稱青年才俊。一九九三年赴美取得碩士學位後,就回台加入當時素有「培育頂尖律師搖籃」之稱的理律法律事務所。二○○一年,他離開理律後,自己創立「高盛國際法律事務所」,也因此開啟了人生的另外一頁。

自行創業的何岳儒,由於搭上○三年起飛的房地產熱潮,事務所業務重心幾乎都以不動產業為主,也因此結識了不少房地產界人士。一位與他熟識的大學同學說:「何岳儒在房地產界的朋友,大多在律師執業時認識,雖不算多,但每位在他事業發展過程中,都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不過,外界對何岳儒的印象是對人很有戒心,總是「冷冷的、很難交心」,他一位大學同學這麼形容:「連我這個認識他二十幾年的大學同學,都覺得跟他距離有五公尺之遠,更不要說其他點頭之交。」何岳儒平時沉默寡言,與他的成長背景有很大關係。他從小生活在公務員家庭,父親是公股銀行小主管,對他要求非常嚴格,也練就他極高的自我要求,高中聯考「不小心」考到第三志願成功高中,反而激起他高昂鬥志,三年苦讀後大學聯考一舉中的、順利考上台大法律系法學組,凸顯他不服輸的個性。

但真正讓何岳儒從一位平凡「小律師」升級至「地產A咖」的最大關鍵,則是他的太太。

晚婚的他,是透過高中死黨、也就是必翔實業前財務長、目前是財務顧問公司Solaris Capital Advisors負責人的孫尉翔介紹。孫尉翔介紹當時在ING的同事給何岳儒認識,雙方熱戀後結婚。由於太座家世背景不錯,給予他不錯的資本與人脈支援,讓他思索從「律師」升格至「董事長」的可能性;因此,朋友形容,「現在何岳儒身價不可同日而語,絕對不是小人物,如果說他是雙子星的代表人,也絕對是口袋很深的代表人。」何岳儒與雙子星大樓的淵源,其實得從二○○八年、雙子星大樓招標第二次流標開始說起。當時,何岳儒已注意到這項標案、並決定要大顯身手,隨即與先前在美國波士頓大學念書時認識的同學伊達仁人聯絡。

攜手日本森家族

借重開發大型建案經驗

伊達仁人來歷不小,身分就是日本森集團家族分家出去的森信託社長森章的女婿,兩人經過一番研究討論後,決定攜手爭取這項標案。

由何岳儒與伊達仁人所合組的賀川團隊,在○九年初第三次投標時首度進場,因財力與開發能力等繳交文件資格不符,在台北市政府資格審查時就被刷掉;半年後、也就是○九年第四次投標時,再度因沒有繳足保證金而飲恨。一位何岳儒的朋友說:「自從三年前流標後,他的團隊時時刻刻都在沙盤推演下一次投標的相關細節,因為他知道機會是不等人的!」何岳儒為了向台北市政府證明太極雙星有財務、規畫、營運能力,他透過關係從馬來西亞找來怡保花園集團強化合作團隊陣容,以及邀請台北市捷運局前局長賴世聲擔任顧問,目的就是要抓到台北市政府評審委員的胃口,並協助太極雙星通過台北市政府的重重審核。

為了展現對雙子星大樓標案勢在必得的決心,二○一一年底,何岳儒重新籌組了一家「太極雙星國際開發公司」捲土重來。資本額僅七七○○萬元的太極雙星股東結構,主要為台灣互助營造與日本森家族成立的賀川國際,持有太極雙星的六一%,另外又結合了馬來西亞怡保花園集團的資金與其他個人。

引進怡保花園

借重馬國財團資金實力

枱面上,出任太極雙星董事長的何岳儒,儼然就是這八百億元大案的主角,不論對台北市政府簡報或統籌各路人馬,都是由他出面;事實上,何岳儒背後的超級金主,就是以大馬拿督陳振南為首的馬來西亞第五大財團── 怡保花園集團。

怡保花園集團靈魂人物是陳振南,早年他賣雞蛋,也為人當司機,二十二歲時與兄長陳錦耀共同投入馬來西亞怡保市房地產業,創辦怡保花園房地產公司,以營建業務起家,業務遍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澳洲。今年,怡保花園集團還將谷中城、園中城兩棟商場分割,合組為馬國規模最大的REITs(不動產證券化)「怡保花園產業信託」。

今年八十六歲的陳振南,祖籍福建,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出生長大,目前在南洋富豪榜名列第二十一位,總身家一三○億元新台幣。集團四家公司在馬國上市,市值超過新台幣一千億元,為馬國第五大財團,實力雄厚。

近年隨著陳振南逐漸退居幕後,家族事業都交到第二代手上,其兄長陳錦耀的兒子陳俊明是目前怡保花園集團主要掌舵人,除了擔任怡保花園董事經理,也代表家族來台灣成立投資公司馬商怡保花園公司,出任董事長。

此外,怡保花園集團跨海來台北投資雙子星大樓的消息,近日已被馬來西亞當地媒體報導,在怡保花園公司的官網上,也已證實有這項投資案,只不過因為尚未與台北市政府簽約,一切細節都還沒有敲定。

至於另一個大股東,日本森集團則直接否認投資雙子星。為了查證森家族是否真的有投資雙子星大樓,《今周刊》特別去函日本森大廈公司,詢問太極雙子星國際開發和賀川國際公司,是否為森大廈集團的成員,十一月二日森大廈公關部門予以否認表示:「太極雙子星國際開發和賀川國際公司是森大廈公司集團的成員一事,並非事實。」對此,何岳儒澄清指出,森大廈株式會社是日本森家族的成員之一,森家族成員在二十幾年前就有參與討論過六本木之丘開發案,絕對有超高樓層與大型開發案的經驗。此外,他找來的工程團隊互助營造,在台灣有許多公共建設實績,絕對可在合約時間內將雙子星大樓興建完成。

挑戰才剛開始

年底前要完成二百億增資

只是,「太極雙星」國際開發公司雖如願拿下雙子星大樓土地聯合開發案的優先議約權,但房地產界人士認為,何岳儒的真正挑戰才要開始。

因為台北市政府是「零出資」,而且根據雙子星大樓開發甄選規定,投資申請人應於本開發案簽約前,也就是今年十二月底前,繳交總投資金額百分之三的「履約保證金」,約二十四億元;以及按該開發案所占出資比例乘以預估工程費百分之三十完成增資,這意味著「太極雙星」要運作這項開發案,未來資本額必須達到二百億元的門檻要求,其餘約六百億元工程款須透過銀行聯貸方式完成募資。

但究竟二百億元是怡保花園全出?又占太極雙星多少股權?何岳儒以「這是私人契約」為由,拒絕對外回應。

假設未來按照規定太極雙星增資到二百億元,投資金額主要來自馬來西亞陳家,何岳儒還會是董事長嗎?知情人士透露,「這個部分,台、日、馬三方現在內部還在喬出資比例,在簽約之前都還有變數,但至少目前為止,何岳儒絕對是老大。」雖然,雙子星大樓聯貸案目前正由中信銀擔任主辦銀行,但是,台灣的銀行團對於雙子星開發案的股東背景仍充滿問號,大約只能貸到四四○億元,與原本預期的六百億元打了七三折。

一位接觸過雙子星大樓聯貸案的銀行主管透露,「外界並不清楚太極雙星股東的來歷,這是未來該聯貸案能否成功的關鍵。」尤其,雙子星大樓完工後的營收來源,絕大部分是靠總樓地板面積高達十五.八萬坪的租金收益,即使商場、辦公室、飯店滿租,預估年租金約二十.七億元,在扣除原地主須分回的五五%獲利(十一.三八五億元)、利息支出、相關營業費用後,能否獲利仍在未定之天(因為一開始不可能滿租)。八百億元投入資金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收?將考驗原始股東的耐心。

房地產界人士指出,透過資本市場方式,以雙子星大樓為標的、發行REITs商品,或許是分散太極雙星未來營運風險的管道之一。根據估價師概算,雙子星大樓完工之後,總銷金額上看一千八百億元,何岳儒與日本、馬來西亞股東至少還可分回八一○億元,這個利潤應該是何岳儒死咬雙子星大樓四年不放的原因。

但發行REITs,意味著太極雙星將獲利了結出場,對向來希望開發商能「深耕」台灣的主管機關而言,能否接受這樣的操作邏輯,也是考驗未來台北市政府智慧的主要課題之一。

何岳儒花了四年時間、辛辛苦苦拿下的雙子星大樓標案,後續究竟要怎麼做,才能讓這個號稱「台北市國門」的土地聯合開發案,達成太極雙星、民眾、政府「三贏」結果,房地產界均拭目以待!

何岳儒

出生:1969年

現職:高盛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賀川國際董事長、太極雙星董事長經歷:理律法律事務所金融市場部門律師學歷:台灣大學法律系、美國波士頓大學法學碩士台北車站C1/D1雙子星大樓

範圍:台北車站特定區

樓層高度:C1:56樓/D1:76樓第一優先申請人:太極雙星國際開發內容:旅館、辦公室、商場基地面積:3.16公頃 (C1:4146坪/D1:5600坪)總樓地板面積:15.8萬坪主要地主:台北市政府、台鐵局、37位私人地主

開發金額:約800億元

完工日期:2018年

透視怡保花園集團版圖

市值千億的馬來西亞第五大財團

陳俊明

家族

華商控股

製造油氣管線及相關工程,市值約140億新台幣

金詩投資

經營生技、廢水處理與有機農業業務,市值約120億新台幣

*怡保花園公司

地產投資及物業管理,市值約360億新台幣*怡保花園產業信託REITs 經營谷中城、園中城兩家商場,市值約480億新台幣創辦人:陳錦耀、陳振南兄弟董事經理:陳俊明創立時間:1971年,創立陳氏企業市值:四家公司都在馬國上市,市值約新台幣1000億元,為馬國第五大財團建築實績:馬國怡保花園、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澳洲維多利亞女王大廈、澳洲國會大廈劇院、澳洲墨爾本科摩大酒店等註:*表示參與此次台灣雙子星投標案資料來源:馬來西亞證交所製表:周岐原三大關卡考驗太極雙星團隊1.太極雙星目前資本額僅7700萬元,要在今年12月底前增資到200億元,困難度極高。

2.銀行團並不清楚太極雙星三大股東的來歷,在此情況下,團隊較難取得銀行團的600億元聯貸。

3.800億元的投資金額相當龐大,要多久才能回收、轉虧為盈,考驗原始股東耐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32

紅米3年賣1.1億臺 跌至“谷底”的小米會反彈嗎?

“3年1.1億臺。”

7月11日下午的順事嘉業創業園內,頂著35°C以上的高溫,小米創始人雷軍和一眾小米高管向小米員工灑下香檳雨,慶祝剛剛公布的紅米累計總銷量。

2013年,站在“風口”的小米推出了第一個子品牌紅米,希望借此“收割” 千元機市場,紅米也由此成為了“國民手機”。但三年時間過去,小米的競爭對手已經發力進入中高端市場,雷軍和他的小米似乎正在經歷一場“陣痛”。

就在不久前的一次內部活動中,雷軍坦言目前這個時間段是小米的一個谷底,今年小米有三個月供應鏈極度缺貨,負面報道也很多。

當快速擴張期過後,手機廠商的馬拉松長跑拼的不只是沖刺,還有持久的耐力。接下來,小米會迎來反彈嗎?

紅米不一樣?

“紅米的數字我覺得有點意外。”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在他印象中,紅米的用戶可能以40-50歲左右的人群為主。但根據小米公布的1.1億紅米用戶的偏好數據。結論發現,紅米用戶在年輕化、理性消費、移動互聯網高活躍度等方面,具有鮮明的人群特征。

其中,紅米用戶分布較多的年齡段依次為22-29歲、0-21歲以及30-39歲,整體偏年輕化,以學生族、上班族為主,消費偏理性。

從APP使用時長來分析,紅米用戶屬於移動互聯網活躍人群,他們在視頻、社交、工具、遊戲、圖書、新聞等方面有著較強的使用偏好。

從城市分布密度來看,其中一線城市每百人就有11.4臺紅米手機,二線城市為每百人9臺,三線城市為每百人4.7臺。

黎萬強告訴記者,紅米用戶之所以呈現出一線城市用戶密度高而二三線城市分布密度低,這是因為過去小米一直在“一條腿在走路”,也就是以線上銷售為主,現在已經開始補短板。

“預計今年小米之家大概會開50-60家。“黎萬強對記者說。

接下來,為了繼續推廣紅米,紅米請來吳秀波等多個明星代言人。黎萬強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小米對各個品牌做梳理,其中小米系列手機主打的是發燒和性能,最好的代言就是用戶和雷軍本人,但紅米系列的用戶並不都是發燒友,包括不少剛剛使用智能手機的學生,因此並不能像當年早期小米那樣用戶形成自體系的傳播。

互聯網手機怎麽了?

市場研究機構IDC近日稱,今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可能僅增長3.1%,至14.8億部,而去年的增長幅度高達10.5%。在市場增量有限的情況下,手機廠商的排名也發生了變化:今年第一季度中,進入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全球前十榜單的更多的是以線下渠道為基石的傳統手機品牌廠商,如華為等。而小米一季度銷量約在1504.8萬部,市場占有率為4.3%,而將其擠至第五的正是幾乎從未被小米列為對手的OPPO。

小米以“性價比”著稱的互聯網手機和電商渠道銷售模式承受了越來越大的市場壓力。曾經對標“小米”的華為電商品牌“榮耀”在內部已經將戰場轉向了OPPO、金立等所在的線下渠道。而這一切的變化只用了半年時間。

“這個時間段是我們的一個谷底,今年我們有三個月供應鏈極度缺貨,負面報道也很多。”雷軍近日在接受多位互聯網專家訪問時的演講中說。

小米到底怎麽了?

價值線的尹生認為,小米的問題在於“用戶從發燒友群體向大眾群體切換時,過於依賴價格一種競爭維度,忽視了品質和個性化維度”、“沒能及時在產業鏈布局和提高產業鏈影響力方面有所作為”、“不夠偏執,未能將‘硬件免費+應用服務收費’的模式做到極致”。不過,這並不是說那些從小米手中搶走份額的公司,就是最後的勝利者。

雷軍也已開始反思。在此前證監會的演講中,雷軍提到小米去年在手機行業保持了市場第一的地位,但是去年也犯了一點錯誤,走得有點急。今年小米將回歸初心,收窄產品線,專註於手機、電視和路由器三大核心產品。

而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小米前幾年的爆發式增長得益於電商市場的迅猛增長,然而從去年開始電商市場增速下滑,逐漸趨於穩態,整個電商在手機銷售領域占到20%至25%左右,略慢於此前預期的30%、40%的增速。

“當公司處於轉型的時期,必然會引起很多連鎖反應,保持穩態也是正常現象。因此尋找新的利潤創新點才能保證小米持續發展,如果找不到則會在一段時間內比較被動。”王艷輝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反彈開始了?

可以看到的是,為了著手解決小米手機的產能問題,不久前,雷軍已經開始親自“坐鎮”供應鏈業務了。

現在,跌至谷底的小米期待一場全面的反彈。

“無論是產品銷量,還是業務規模,還是商業模式的完善,包括小米過去兩年積累的各種技術陸續發布,在未來的半年到一年里面,會展現一個全新的小米。”雷軍說 。

雷軍還表示,小米過去5年幹了電商小米網,未來5年要做小米之家。像無印良品一樣,店里只有50到100件商品,靠50到100個商品征服消費者。

“國內家電賣場平均單店5000平米,平均單店銷售額應該在4000多萬人民幣。小米之家的目標是250平方米,平均單店做到5000萬,現在最高的一天幹到了143萬。我現在每個月開5到10家,3到4年的時間開1000家店,可能就是400到500億的零售價,而且不加盟、不掛牌,我要求是100%自己管理,因為只有像我這麽堅硬和純潔的心,才能把這個事情幹好。”

在他看來,過去小米雖然做了大量的創新,但是在小米顛覆性的商業模式下都被掩蓋了,或者小米的創新還不足以打動大家,“但是我未來一年里面,可能會展現很多完全不同的東西,我有足夠的信心。”雷軍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204

64億臺資產接入物聯網 GE將登錄微軟雲

GE近日宣布,其工業互聯網Predix將登陸微軟Azure雲平臺,雙方的合作目的,其一是為了幫助微軟能夠充分地利用他們所開發的雲應用。其二更是為了幫助全球各地的客戶,從他們的工業資產上捕捉信息,從而優化工作效率,節省開支。

GE和微軟同時表示,Predix平臺和Azure雲平臺的強強聯手,將把通用電氣的工業和制造業數字化經驗,與微軟的信息技術優勢結合在一起。

據Gartner統計,2016年,全球物聯網已接入64億臺各種資產,到202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超過200億。 由於企業希望能夠將他們的工業設備從邊緣接入雲,隨著Predix登陸Azure雲,客戶將得到更多的選擇和靈活性,從而安全地駕馭和挖掘來自機器和信息系統數據的力量。

“將工業機器通過雲平臺接入互聯網對於簡化業務流程和重設工作模式具有重大意義,”GE首席執行官傑夫.伊梅爾特指出,“GE希望幫助客戶從設備中所獲取的海量的數據當中提取價值。同時通過與微軟這樣的業界領袖共同合作建設生態系統,這些努力將帶來工業互聯網在全球範圍內蓬勃發展。” 據悉,GE的Predix平臺已經在此領域發揮作用,幫助工業客戶迅速建立、安全部署並有效運營工業應用程序。Predix接入Azure意味著現有的用戶將被賦予更多的能力,例如自然語言技術、 人工智能技術、 先進數據可視化和企業應用集成等等。

GE和微軟還計劃將Predix與Azure物聯網套件以及Cortana智能套件整合,並進一步接入微軟Office 365、Dynamics 365以及BI等商業應用程序中,從而打通工業數據與業務流程和分析的環節。 “在全球任意一個地方,任意一個行業,每家公司都在經歷數字化轉型,"微軟首席執行官Satya Nadella說。"與GE這樣的公司合作,我們將得以接觸到新的客戶,幫助他們在每個業務領域加速轉型—不論是工廠還是智能樓宇。” 開發者預覽版本預計在2016年末發布,Azure平臺上的Predix預計於2017年2季度正式投入商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592

賈躍亭新官上任口氣大 稱兩年內將樂視+酷派賣出1億臺

正式接任酷派董事長一職沒多久,賈躍亭就在自己的微博稱將會努力把自己的生態手機在兩年內銷售破一億臺。

8月6日,賈躍亭在微博回應出任酷派董事長,賈躍亭稱;“夢想不退場,感謝郭董、全體酷派人的信任。酷派在產研、技術、供應鏈尤其是全球獨創的近10000件專利積累,奠定了LeEco全球化落地的關鍵一環。用未來定義未來,樂視+酷派,希望一兩年內能夠實現年銷量破1億臺生態手機;超級電視+Vizio,奮力沖擊全球TOP1;LeSEE+戰略夥伴FF+?……開放式閉環的樂視生態,將帶給全球樂迷獨一無二的LeEco lifestyle,共享生態世界。”

樂視對酷派的收購延續了一年時間。2015年6月,樂視在推出超級手機後不久,即出資21.8億元入股酷派,以持股17.90%成為酷派第二大股東。今年6月17日,樂視再次出資10.47億港元,購入酷派股份,持股比例達到28.90%,成為單一控股股東。7月份,樂視酷派完成股權交割。

8月5日,酷派(2369.HK)發布重大董事會成員變動公告。 公告稱,原酷派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郭德英已經辭去其在董事會職位,僅擔任名譽董事長一職。 樂視創始人賈躍亭獲任酷派董事會主席及提名委員會主席。這標誌著這起歷時長達一年、總額逾30億元的收購徹底完成。

另外,作為樂視與酷派聯合推出的首款手機產品,關於cool1生態手機的信息猜測已經維持了一段時間。8月5日,樂視與酷派聯合的子品牌Cool在其官方微博上宣布將在8月16日正式發布手機產品。並且,發布了的一系列人物海報,賈躍亭、劉弘、余佳文、王凱歆等行業大咖、創業明星,以及歌手李宇春、華晨宇等紛紛出鏡,以“性格青年改變世界”為主題為cool1生態手機站臺,聲勢之大讓人對cool1的定位產生了進一步遐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046

看準直播風口,這家企業如何做到連接數十億臺終端?| 每日黑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7/158203.shtml

看準直播風口,這家企業如何做到連接數十億臺終端?| 每日黑馬
張曉軍 張曉軍

看準直播風口,這家企業如何做到連接數十億臺終端?| 每日黑馬

雲巴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幫助開發者在移動應用、智能設備、瀏覽器等平臺之間實現快速響應的實時消息交換。

2016年被稱為直播元年,各路直播應用軟件風生水起。對於直播應用來說,發送彈幕、點贊、給主播送禮等實時互動都是非常重要的功能,但要實現起來卻並不簡單。尤其是當大量用戶,瞬間湧入同一個直播間、發送海量彈幕時,對於應用的實時性、穩定性要求非常之高,否則就容易出現彈幕卡頓、延遲較大等情形。

雲巴所提供的實時消息通信服務,就能夠支持大規模的高並發量通信場景,幫助解決大量用戶在線,直播彈幕壓力大等問題。

雲巴創始人兼CEO張虎曾在甲骨文和華為等企業工作,是甲骨文VM服務器虛擬化軟件創始團隊中的一員,在技術與產品運營上,具有深厚的積累。

“在Oracle(甲骨文)的工作經歷讓我意識到,一個軟件產品的開發,不僅僅需要在技術上到位,還需要有匹配的品牌包裝和市場宣傳。好的產品除了在技術上要有創新之外,還一定要很好地為市場需求服務。”張虎告訴i黑馬

在創立雲巴之前,張虎主導參與了創業項目極光推送。和雲巴類似,極光推送也提供消息推送和實時消息通信等功能。在察覺產品沒有按照自己預想的方向發展後,張虎選擇離開極光推送,並在2013年11月成立了深圳市微智雲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雲巴的公司主體。

雲巴現在的核心產品是“實時消息通信服務”,簡單來講,雲巴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幫助開發者或者企業在移動應用、智能設備、瀏覽器等平臺之間實現快速響應的實時消息交換,開發者只要通過一個 SDK 就能在幾分鐘內完成集成,實現推送、聊天、實時統計、實時在線等多個功能。

這種服務應用的場景非常廣泛。除了當下火爆的視頻直播應用軟件,雲巴也為智能空調、智能手表、智能燈泡、多屏互動等提供跨平臺的實時通信雲服務。

例如,通過雲巴提供的 SDK ,開發者可以快速集成研發出一款適用於操控空調的移動應用,用戶則可以通過這款移動應用實現對空調的遠程操控。

610913181369809401

雲巴創始人張虎

那在雲巴“實時消息通訊服務”背後的技術支持是什麽呢?

首先,雲巴是基於 MQTT 實現的。MQTT 是一種輕量級別的發布/訂閱式( Pub/Sub )的消息傳輸協議,專門針對低帶寬網絡、低計算能力的設備做了特殊的優化,同時雲巴也對 MQTT 協議做了兼容性改造,可在基礎的消息傳輸之上實現高效的雙向通信。

其次,雲巴系統邏輯采用的是Erlang/OTP 編程框架,能夠維持大量長連接以及處理海量並發請求。同時采用彈性擴容的架構設計,使得容量可以通過添加服務器來擴大,而且還是在不間斷業務的前提下在線擴容。

此外,多點部署,跨機房同步數據,支持 Socket.io 協議、RESTful API ,以及擁有 C、iOS 、Android 等多種 SDK 都是幫助雲巴實現“實時性”、“跨平臺”、“大規模”的技術核心。

張虎稱,目前雲巴的註冊用戶超過16000名,以企業用戶為主。在每個月,大約400名新增用戶。截止目前,在雲巴平臺註冊的終端設備已經達到了數十億臺。

在公司營收上,雲巴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在服務費上,雲巴現在的服務價格分三個區間,包括基本版、專業版和企業版,其中基本版的服務為免費提供,每月有上百萬次的免費 API 調用。

互聯網巨頭的滲入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情,而且早就有巨頭開始在PaaS(平臺即服務)、BaaS(後端即服務:Backend as a Service,為應用開發提供後臺的雲服務,包括統計、計費、開發、推送等)領域布局,比如百度開放雲平臺、華為Powerapp等等。也會有一些創業公司逐漸加入這個垂直領域,專註於某一項或某幾項應用場景,比如手機推送、即時通訊或者智能硬件雲服務等。

面對這樣的局勢,雲巴采取的策略是專註於實時通信這個細分領域。雲巴計劃為開發者提供更完整的後端服務方案,其中雙向實時消息、實時統計、實時在線是首批推出的服務,之後會根據用戶的需求與反饋,逐步提供更多後端雲服務。比如正在計劃的高性能、高可用的 K/V 存儲服務。

此前,雲巴已於2014年5月完成了500萬的天使輪融資,並在2015年10月份完成來自米倉資本數千萬元 A 輪融資。目前,雲巴正在啟動下一輪融資。

黑馬檔案

公司:深圳市微智雲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張虎

所在地區:深圳

所處行業:企業級服務

融資狀況:數千萬元A輪融資

直播 終端 雲服務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10

1.39億臺!華為智能手機2016年發貨量同比增長29%

據華為終端公司微信公眾號消息,日前華為消費者業務發布了2016年全年業績預期。2016年,華為消費者業務預計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1780億元,同比增長42%,連續五年實現穩健增長;智能手機發貨量達到1.39億臺,同比增長29%。而根據IDC預計,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發貨量增速僅為0.6%。

在市場份額方面,據GfK於2016年10月公布的數據,華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提升至11.3%,而華為50%智能手機發貨來自海外。其中,33個國家市場份額超過15%,18個國家市場份額超過20%。華為P9及P9 Plus全球銷量突破1000萬臺,成為華為首個銷量突破1000萬臺的旗艦產品。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在行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華為消費者業務依然實現了遠超行業增速的增長,這得益於我們始終以消費者為核心,聚焦於有意義創新,持續打造高端品牌影響力和全球渠道、服務能力的結果。2017年,我們將再接再厲,強化在供應鏈、渠道、研發、服務等各個領域的基礎運營工作,全面實施精細化運營、提升決策和執行效率,進一步夯實國際化戰略,並積極構築未來發展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589

華為公布年報:去年凈利潤371億 手機發貨量1.39億臺

3月31日,華為公布了2016年年報,報告顯示,華為運營商、企業、終端三大業務在2015年的基礎上穩健增長,實現全球銷售收入52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凈利潤3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4%。2016年華為持續投入未來,研發費用達764億元人民幣。

其中,運營商業務銷售收入占比最大,去年該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90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在企業業務領域,華為聚焦ICT基礎設施,與合作夥伴一起助力公共安全與政務、金融、能源等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實現銷售收入4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7%;得益於產品創新力和全球高端品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消費者業務全年智能手機發貨量達到1.39億臺,銷售收入179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

值得註意的是,華為消費者業務收入持續增長,收入占比提高,帶來整體銷售毛利率下降1.4%;消費者業務加大面向未來增長的品牌和渠道建設投入約49億人民幣,帶來整體凈利潤率下降0.9%。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表示:“2016年華為聚焦戰略、厚積薄發,實現了穩健增長。隨著人類對數字世界的探索不斷取得突破,數字化和智能化進程為各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業機遇,也為ICT行業開辟了新增長之路。華為將繼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使能行業數字化轉型,為客戶創造價值,實現有質量的增長。”
財報顯示,華為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230億。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指出:“華為2016年經營結果健康,現金存量充裕,資本架構穩健、沒有泡沫,抗風險能力強。2017年,華為將不斷提升公司運營效率,提升經營質量,實現穩健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792

雷軍:小米手機二季度出貨量創歷史新高,明年目標1億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07/164019.shtml

雷軍:小米手機二季度出貨量創歷史新高,明年目標1億臺
i黑馬 i黑馬

雷軍:小米手機二季度出貨量創歷史新高,明年目標1億臺

我們為什麽能夠逆轉?本質上是小米模式和小米價值觀的勝利!

“第二季度出貨量達2316萬臺,環比增長70%。”在今天的小米手機業務誓師大會上,雷軍宣布了這一小米手機的最新成績。

雷軍表示,2316萬臺創造了小米季度手機出貨量的新紀錄,這意味著經過兩年的調整,小米將重新恢複高速增長。他將過去一年多的銷量不理想歸因於兩次長達幾個月的嚴重缺貨。

雷軍將電商視為小米的立身之本。根據小米在今年618期間公布的數據,小米在天貓、京東、蘇寧三平臺都成為手機銷量冠軍;在線下渠道建設方面,截至7月7日,小米之家全國開店的數量已達123家。

國際業務方面,小米印度市場今年上半年業績同比增長328% ,市場份額已經排名第二。同時,在印度尼西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也取得較好成績。

雷軍強調:“我們為什麽能夠逆轉?本質上是小米模式和小米價值觀的勝利!”

最後,雷軍定了一個“小目標”:明年手機出貨量破一億臺。

以下是雷軍發言全文:

小米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下午,公司舉辦了手機業務誓師大會,我在會上發布了一個好消息:第二季度手機出貨量 2316萬臺,環比增長70%,創造了我們季度手機出貨量的新紀錄,這意味著經過兩年的調整,小米重新恢複高速增長!

這是小米發展史上意義非凡的重大勝利!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公司,銷量下滑之後能夠成功逆轉,除了小米!我們為什麽能夠逆轉?

一、始終堅持技術創新,以用戶為中心推動精細化管理

過去幾年,我們持續加大了研發投入,碩果累累。二月發布的澎湃S1芯片,突破了手機芯片核心技術。我們還在相機、屏幕、電池等幾個核心器件方向上不斷死磕,也獲得了不少成績,四月發布的小米6光學變焦雙攝的出色拍照效果,五月發布的小米Max 2長達31天插卡待機的續航表現,這都是我們技術實力的體現。我們去年在全球申請了7071項發明專利,獲得了2895項專利授權(其中一半是國際發明專利)。

今年年初,我親自牽頭質量委員會,經過十多次專項會議的討論,制定了翔實的質量行動綱要,並組建質量辦公室專門督辦!我們的目標是用品質的鐵拳贏得市場!

過去一年多的銷量不理想,主要是兩次長達幾個月的嚴重缺貨。這是小米創業以來最嚴峻的挑戰,也是我們補課的重點。第二季度出貨量證明了我們的交付能力在逐步提高。

二、新零售模式升級,線上線下成功聯動

小米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電商是我們的立身之本。在線上,我們持續改善小米商城的購物體驗,同時重視和其他平臺合作,比如說,今年618,我們在天貓、京東、蘇寧三平臺都拿下手機銷量冠軍。

在線下渠道建設方面,截至7月7日,小米之家全國開店的數量已達123家,而且開一家,火一家,坪效在業內遙遙領先。7月8日當日,預計再開14家店!

三、三年投入終見成效,國際業務爆發成長

經過三年堅決投入和不懈努力,今年捷報頻傳,這是小米國際化業務全面爆發的元年。

印度市場表現尤其突出,今年上半年我們的業績同比增長328% ,市場份額已經排名第二,小米品牌成了印度最受歡迎的手機品牌,紅米Note4X成為當地最暢銷的手機。同時,我們在印度尼西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角逐國際市場,是智能手機崛起、三四線市場換機潮之後,中國手機行業的第三波風口。抓住這波新風口,也是小米真正走向全球科技行業舞臺的開端。

我們為什麽能夠逆轉?本質上是小米模式和小米價值觀的勝利!

小米創辦七年來,無論是早期震驚世界的超高速發展,還是經歷戰略調整後的再度崛起,都充分證明了小米模式強大的生命力。

只要我們始終堅持和用戶交朋友,始終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始終堅持“真誠與熱愛”的價值觀,必然能贏得用戶,贏得市場!

今天的成績來之不易,感謝米粉們長久以來給予我們寶貴的信任和認可,感謝所有合作夥伴們的鼎力襄助,更要感謝小米13000多名員工的浴血奮戰,以及員工家屬們的理解與支持!

手機市場的競爭依然慘烈,我們的征途才剛剛開始,要想保持持續的增長,我們必須始終堅持小米價值觀,不斷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要讓工程師們大膽去想,放手去做,對於探索,我們不設邊界,對於投入,我們不設上限。未來一年,我們在手機業務上還需要招募上千名研發人才,進一步壯大創新力量。

年初,我就告訴大家,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並定了一個“小目標”,銷售破千億。目前看來,今年實現的把握很大。小米的新篇章才剛剛揭幕,已經預示了風光無限的未來。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現在,我們再加一個“小目標”:明年手機出貨量破一億臺!

小米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0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