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重磅長文】阿里巴巴帝國發展史及新徵途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1605896

隨姍姍來遲的阿里集團IPO,馬雲將毫無懸念地登上世界商業舞臺之巔。這個英語教師出身的IT技術門外漢,令人不可思議地領導一家互聯網企業走向了全球TOP 5,甚至TOP 3。

  縱然關於馬雲的視頻、演講、內部郵件連篇累牘,但與他的內心寫照似乎總隔著一層透光而不透明的磨砂玻璃。真實的馬雲如何,幾乎無人能準確地予以描述。外人始終無法理解:一直宣稱要重塑商業新文明的馬雲,何以會做出撕毀支付寶控制協議的驚人舉措;一直宣稱客戶第一、股東第三的馬雲,何以會最終拋棄淘寶小賣家轉而扶持天貓大諸侯。

  日漸成熟的阿里電商平臺,儼然已成虛擬世界的強大帝國,其全面鋪設好了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基礎設施,供大大小小的商業物種們相互撮合、交易。而這個商業帝國的後臺,馬雲與身為“議員”的雅虎及軟銀,卻在相互博弈、爭權。

  控制權險些旁落的馬雲,天馬行空般地設計出“合夥人制度”,成功“加冕”,將阿里帝國從“共和時代”帶入了“專制時代”。這究竟是公司治理的創新還是倒退?盡管在透明度不足的外界質疑之下,阿里的估值被打折在所難免,但即將到來的集團整體IPO,無疑將馬雲和其統治下的阿里帝國帶上新的征途。

  作者:蘇龍飛(新財富雜誌主筆)

  與港交所談判破裂的阿里集團,以閃電般的速度奔向了美國。其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招股書之迅速,著實有些出乎外界意料。

  隨著其招股書的公布,一個即將轟動華爾街的巨型IPO漸行漸近。

  就在阿里巴巴向SEC提交IPO文件的前幾分鐘,馬雲向全體阿里人發送內部郵件稱,“阿里巴巴即將進入新的挑戰時代”。

  馬雲的語言還是一如既往的煽情:“15年前,阿里巴巴18個創始人立誌創建一家中國人創立的屬於全世界的互聯網公司,希望能成為全球十大網絡公司之一,成為一家能生存102年的企業。15年過去了,我們幸運地生存了下來。我們活得比我們當年想象的好得多。”

  回想當年阿里集團B2B公司於香港掛牌首日,面對著高達248億美元的市值,喜形於色的馬雲當即打電話給好友、UT斯達康創始人吳鷹:“哎呀,吳鷹吶,24.8個billion(10億)吶!”

  如今,阿里集團整體上市,其被機構分析師們計算了無數遍的估值,一旦變成華爾街實時跳動閃爍的逾千億美元市值數據時,馬雲還會如當初那番激動嗎?也許,馬雲會淡定很多,畢竟他已經是一個龐大的虛擬帝國的掌舵人。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其獨創的“合夥人制度”,馬雲完成了在其虛擬帝國的“加冕”儀式。

  虛擬世界里的“國家”

  從招股書上摘取一組簡單的數據,即足以說明阿里帝國之巨大。

  2013年阿里集團的電子商務交易總規模為1.542萬億,占據了全國電商市場總規模的84%(圖1)。這個交易額相當於黑龍江省的全年GDP,折算成美元是2480億美元,相當於芬蘭一年的經濟總量。



  如果拿同行對標的話,阿里集團的交易規模比亞馬遜、eBay、京東的交易規模總和還要高(圖2)。如此交易規模得益於中國網購市場的迅速膨脹。根據艾瑞咨詢的監測數據,中國網購交易總額占消費總規模的比例,從2008年的1.1%增加至2013年的7.9%,預計2016年將進一步提升至11.5%。



  截至2013年底,阿里平臺圈住了超過2.31億用戶,這意味著中國每3個網民中就有1個是淘寶或者天貓的用戶。2013年中國寄送的92.6億件快遞包裹中,高達54%產生於阿里的網購平臺。即便龐大至此,阿里的規模還在以每年60-70%的速度迅猛增長。

  目前,阿里平臺上擁有800萬賣家,假設平均每個賣家雇傭10個人,那麽阿里平臺創造的就業高達8000萬。這意味著,在一個虛擬的商業世界里,一個8000萬人的商業團體,在向2.3億消費者提供各類商品及服務,而阿里則是這個世界的規則制定者及管理者。如此看來,阿里儼然一個虛擬世界的“國家”。

  建立虛擬世界的“國家”,在他的王國里重塑商業規則,正是馬雲所期望的。

  2008年4月17日,牛根生率蒙牛高層前往阿里集團訪問,馬雲在歡迎會上發表了一番關於阿里商業模式的講話:

  “全世界最好的商業模式是國家,國家本來就是一個公司。當然,國家是不能隨便成立的,但是有一個地方可以成立國家,那就是在虛擬的網絡上。

  “在虛擬的世界里,阿里巴巴突然發現可以做這個事情。阿里巴巴就是買啊賣啊,最後誰制定規則?就是我們制定規則,誰要不服我就趕出去,沒有辦法做生意。

  “我們要建立淘寶大會,對重大的決策投票,一旦投票通過,我們堅決捍衛這個決定。這是‘法律’通過,不管做多少服務,不管做多大投資,請大家安心付費,逃稅漏稅要把你們抓進去。”

  2009年,阿里巴巴的十周年晚會上,馬雲再次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下一個十年“阿里巴巴將會創造1000萬家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平臺,為全世界創造1億個就業機會,為全世界10億人提供消費平臺”。

  “我們希望看到自己作為企業家,作為商人,在這個(虛擬)社會里,承擔起和政治家、藝術家、建築家一樣的責任,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

  如今,這個虛擬的“國家”基本在馬雲手上實現了。而且,阿里集團在這個虛擬社會中的“征稅權”,一如現實社會中政府的征稅權般,帶來了超高“利潤”。阿里集團的IPO文件披露,其2013年凈利潤高達35.92億美元,在全球互聯網企業中盈利能力僅次於谷歌(圖3)。



  “總統”身後的兩位“議員”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馬雲“當政”的阿里帝國,有兩位舉足輕重的“議員”先後牽制著他—軟銀與雅虎。馬雲所引進的這兩大股東,在成就阿里帝國的同時,也令馬雲日後陷入無限的糾結之中。

  軟銀—早期金主

  與早期中國互聯網創始人要麽是海歸IT精英要麽是本土IT極客不同的是,英語教師出身的馬雲對IT技術基本是門外漢。創業初期,馬雲帶著“十八羅漢”窩在杭州湖畔花園他那套150平方米住家兼辦公的房子里,靠著大家七拼八湊而來的50萬元啟動資金,憧憬著“要做一件偉大的事情”。

  那時候的馬雲團隊被稱為“三無團隊”—一無顯赫出身,二無成功案例,三無技術優勢,這種團隊背景是難入投資人法眼的。馬雲回憶:“我記得 1999年到矽谷尋找資金,跟很多風投、資本家接洽,但是沒有人有興趣投資阿里巴巴,我被一一回拒。”

  直到華爾街背景的蔡崇信於1999年5月加盟阿里出任CFO之後,阿里的融資才有起色。

  1999年10月,在蔡崇信的牽線下,由高盛牽頭,聯合蔡的原東家Investor AB公司以及新加坡政府科技發展基金等VC,共同向阿里巴巴投資500萬美元(圖4)。拿到融資之後,資金稍顯寬裕的阿里巴巴終於告別了馬雲自住的居民樓,搬到了寫字樓華星大廈辦公。



  馬雲獲得第一輪融資之後不久,亞洲首富日本軟銀主席孫正義來到中國物色投資項目。當時孫正義的名號在互聯網界可謂如雷貫耳,因為他投資了當時如日中天的雅虎,隨著雅虎的上市,軟銀獲得了超過百倍的回報。

  軟銀邀請了中國當時最為知名的一些互聯網創業者,包括新浪的王誌東、搜狐的張朝陽、網易的丁磊等人,馬雲獲悉這個信息以後也趕了過去。按照馬雲的說法,他那次並不是為了融資而去,因為剛剛拿到高盛的500萬美元,因而並沒有太迫切的再融資需求,他只想去跟孫正義談談他的阿里巴巴並且聽聽孫對阿里巴巴的看法。

  那天馬雲遲到了,等他來到軟銀北京辦公室時,黑壓壓一屋子人看著一個身穿破夾克、手捏半張紙的黑瘦男人推門進來,不知是何方神聖。由於前面人已經講得差不多了,主持人便告知馬雲,他只有6分鐘的介紹時間。

  馬雲上前即道:“我不缺錢,如果你有興趣,我可以給你介紹一下阿里巴巴的情況。”於是他不時瞥兩眼手中半張紙上草草寫的幾個英文單詞(似乎是他的演講提綱),對著孫正義侃侃而談他的阿里巴巴。

  馬雲的演講口才征服了在場的所有人,包括孫正義在內。曾是軟銀中國區合夥人的吳鷹(孫正義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投資過吳鷹創立的UT斯達康)回憶道:“他大概寫了主要幾點,馬雲是學英文的,所以英文很好,他的語言天賦還是用上了。他在那兒講電子商務,我當時聽得雲山霧罩,也不太懂電子商務,就是覺得這個人很有熱情,講得也還是很流利。他非常自信地講,我不缺錢。”

  孫正義事後一打聽,那位巧舌如簧的馬雲居然已經獲得高盛的投資,而且還有一位華爾街投資銀行家背景的蔡崇信做他的CFO。孫正義立馬決定要投資馬雲,而且是“必須投”。

  於是在2000年1月,軟銀聯合富達、匯亞資本、日本亞洲投資、瑞典投資、TDF等6家機構,共同向阿里巴巴投資2500萬美元,領投的軟銀自己砸下了2000萬美元(圖5)。



  2003年下半年,阿里巴巴再次獲得軟銀聯合富達投資、寰慧投資和TDF合計8200萬美元的投資。此次融資的背景是,eBay收購易趣網登陸中國本土,並控制了C2C市場80%的份額,對阿里形成大兵壓境之勢,為了應對eBay,阿里以攻為守推出淘寶網。8200萬美元的融資中,軟銀的6000萬美元便是單獨註資給淘寶網的,而且它成了淘寶的大股東(圖6)。



  雅虎—eBay逼宮下的入局者

  進入2005年,淘寶與eBay之間經過兩年的燒錢大戰仍不見勝負,雙方難分難解的較量勢必要繼續進行下去,而兩年前淘寶從軟銀處嶄獲的6000萬美元幾近耗盡,因而急需再次輸血。

  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此時馬雲面臨的煩惱遠不止於此。

  其一,在中國互聯網界向來令人生畏的騰訊,居然裹挾著拍拍網殺將進來加入C2C戰局,而且也跟淘寶一樣打著免費的旗號,這意味著淘寶不得不同時面對兩個強敵。

  其二,這邊廂淘寶已經很缺資金了,那邊廂阿里巴巴的前幾輪風險投資人遲遲等不到阿里的上市,已經急不可耐要求套現退出,畢竟自1999年持有阿里股權算起已經過去四五年時間了。馬雲不得不想辦法為他們找到股權接盤者。

  其三,eBay正在打著新算盤,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它不願意再與淘寶繼續惡戰下去,因而向孫正義拋出橄欖枝,謀求收購淘寶進而一統中國C2C市場的江山。而且eBay開出的價錢是令人難以拒絕的10億美元,孫正義對這個價動了心。

  面對接踵而來的難題,特別是eBay明確提出收購的逼宮,馬雲徹夜難眠。他不知道孫正義面對eBay的收購要約最終會做出什麽決定,但他深知孫正義的本性,只要利益足夠,一切都可以談。因而他很難阻止孫正義將股份賣給eBay。

  如果eBay真的實現對淘寶甚至阿里巴巴的收購,那對馬雲來說絕對是個災難。因為,以eBay首席執行官惠特曼的強勢性格,絕不可能讓馬雲隨心所欲地掌控企業,雙方之間的控制權之爭將不可避免。馬雲的這種擔心不是沒有緣由的,因為自eBay收購易趣,易趣創始人邵亦波就失去了對企業的話語權。

  因而,對企業控制權異常在乎的馬雲,必然強烈抵制eBay的收購動議。這次孫正義似乎並不願遷就馬雲,畢竟這是一個不錯的價格。於是,二人最後只能相互妥協,找一個eBay之外的接盤者,既能滿足孫正義及其他前幾輪投資人的套現需求,又使馬雲不至於失去對企業的控制權,而且還能額外再向阿里投資以解決淘寶的後續發展資金。

  能符合以上條件的接盤者,似乎只有類似於eBay那樣的互聯網跨國巨頭,於是在孫正義的撮合之下,雅虎得以入局阿里巴巴。

  2005年8月,馬雲、楊致遠、孫正義三人的一場“桃園三結義”,令雅虎得以入局,前者以10億美元現金外加雅虎中國的所有資產,換取阿里集團40%的股權。

  雅虎與阿里集團的這場交易,複雜程度在中國互聯網界堪稱“空前”。這場交易的全貌實際由四筆交易組合而成(圖7):



  交易一:雅虎以3.6億美元的代價,收購軟銀所持有的全部淘寶股權;

  交易二:軟銀將套現淘寶股權所得的3.6億美元中,拿出其中一半用於接手阿里巴巴前三輪投資人所轉讓的2770萬股阿里巴巴股票;

  交易三:雅虎以3.9億美元的代價,收購阿里巴巴前三輪投資人(除軟銀外)所持有的剩余6000萬股阿里巴巴股票;

  交易四:雅虎以2.5億美元現金+從軟銀手上購得的淘寶股權+雅虎中國的全部資產,換取阿里巴巴集團向雅虎增發2.016億股股票。

  這四筆交易完成之後,阿里集團形成了三足鼎立的股東構成,雅虎持股40%,馬雲團隊持股31%,軟銀持股29%。這意味著:其一,阿里巴巴除軟銀之外的前三輪投資人徹底套現退出—他們當初投入的總成本是3200萬美元,退出時獲得5.7億美元,17.8倍回報;其二,軟銀也獲得部分套現(軟銀此前給阿里巴巴與淘寶的總投入是8000萬美元,如今不僅套現1.8億美元,而且還繼續持有阿里集團29%的股權);其三,雅虎支付的10億美元,實際只有2.5億美元進入了阿里的口袋,其余部分則都被阿里的前幾輪投資人套現瓜分掉了。

  “總統”與“議員”的戰爭

  雅虎的註資令淘寶在與eBay的燒錢大戰中徹底勝出。當然,馬雲不得不開始面對其最大的隱患:自己的大股東地位不保,雅虎成了阿里集團第一大股東,馬雲有可能喪失對企業的控制權。

  據說,馬雲為了確認雅虎創始人楊致遠的確無意控制阿里集團並插手經營事務,在雅虎入股之前,二人在美國著名的圓石灘高爾夫球場有過一場私人會晤。在此次會晤中,馬雲反複試探楊致遠的真實想法。馬雲得到的反饋很大程度上打消了自己的疑慮,這才最終將意向確定下來。

  不僅如此,馬雲還通過交易合同中的具體條款來強化自己對企業的控制權。

  第一,雖然雅虎持有阿里集團40%的股權,但只擁有35%的投票權,多余部分投票權歸馬雲團隊所有,此條款有效期至2010年10月。

  第二,阿里集團董事會的四個席位中,馬雲團隊擁有兩席,作為大股東的雅虎反而只有一席,另一席屬於軟銀。到2010年10月,雅虎才有權獲得與馬雲方面數量相等的董事會席位。

  第三,2010年10月之前,董事會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解除馬雲的阿里集團CEO職務。

  楊致遠在主政雅虎期間,確實踐行了自己的承諾,基本沒有幹預阿里集團的運營,而且在公開場合他與孫正義也都采取了站在馬雲一邊的姿態。這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馬雲對因股份稀釋而失去控制權的擔憂。

  2009年1月,由於雅虎的業績遠未達到華爾街的期望,楊致遠被迫辭任雅虎CEO,由卡羅爾·巴茨(Carol Bartz)接任。自此,阿里集團與雅虎之間的蜜月期結束,馬雲與雅虎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公開化,馬雲也公開表達了回購雅虎所持阿里集團股權的意願。

  隨著2010年10月的到來,馬雲在雅虎入股阿里集團時所設置的包括投票權、董事會席位、CEO任免等系列有利於自身的控制條款統統失效。雅虎隨時可能行使自己的權利,馬雲的控制權岌岌可危。

  但馬雲在2011年初以強硬的姿態對媒體表示:“外界說2010年10月雅虎會行動,現在都1月了也未見動靜。雅虎即使派10個董事進來,不還是按照正確的事情做?你不派董事進來,我也會聽你有沒有道理,如果沒有道理,一萬個董事都沒用!”

  支付寶“單飛”



  出乎外界意料的是,2011年5-6月,雅虎與馬雲管理層之間爆發了最為嚴重的沖突。

  2011年5月10日,當時身為阿里集團大股東的雅虎發布公告稱:馬雲將支付寶從阿里集團轉移到了馬雲與謝世煌(阿里創始人之一)二人設立的“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馬和謝各占股80%和20%),而作為阿里集團大股東的雅虎,對於馬雲轉移支付寶的行為毫不知情。消息爆出,雅虎股價應聲下跌7.3%。

  雅虎公告的言外之意是,馬雲轉移支付寶並未獲得阿里集團董事會的授權許可,因為代表雅虎的董事會成員楊致遠對此事並不知情。這在華爾街看來,是嚴重違背公司治理規則的。

  而且,雅虎聲稱支付寶轉讓的價格僅為3.3億元,遠低於彼時支付寶的實際價值。

  於是雅虎與馬雲之間上演了一場“國際輿論戰”,雅虎抨擊馬雲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竊取”了支付寶,而馬雲則回應說“不完美,但唯一正確”。他所說的“不完美”指的是單方面取消了阿里集團與支付寶之間的“協議控制”有違約之嫌;而“唯一正確”則意指這一行為100%遵守了國家法律。

  關於此次支付寶的轉移,有個關系密切的背景:2010年6月,央行出臺了《非金融企業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規定從事第三方支付的企業必須向央行申請許可證,且申請者必須是“境內依法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而對於有外資成分企業的牌照申請則“由中國人民銀行另行規定,報國務院批準”。央行政策的言外之意是,申請牌照者最好是內資企業,外資企業要按“另行規定”報批,而這個“另行規定”並未出臺。

  阿里集團一直由外資控股,且雅虎是第一大股東。而此前兩年馬雲又與雅虎屢曝分歧,他一直在謀求從雅虎手中回購股權,以重新獲得控股權以及對企業的絕對控制權。

  於是乎,支付寶事件很自然地被外界解讀成了“馬雲借助央行禁止外資的政策機會,以極低的價格私自將支付寶轉移到個人腰包,進而增強自己與雅虎談判股權回購的籌碼”。

  “支付寶事件”令馬雲付出了極為慘重的聲譽代價,這在其創業史中,並不多見。

  眾所周知,在“生米煮成熟飯”之後,馬雲與雅虎、軟銀達成了關於支付寶的補償協議。根據阿里集團IPO文件的披露,相關框架協議於2011年7月29日簽署,並於2012年11月15日及2014年5月3日進行了兩次修訂。協議約定:

  1)在與支付寶相關的特定清償事件發生時(包括支付寶IPO、轉移支付寶37.5%或更多股權、出售支付寶全部或絕大多數資產),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將向阿里集團支付相當於支付寶市值37.5%的金額,最低20億美元,最高60億美元;

  2)如果10年內特定清償事件沒有發生,阿里集團有權要求支付寶盡快啟動清償事件;

  3)馬雲及蔡崇信分別拿出各自所持有的阿里集團3500萬股及1500萬股,註入到一間特殊目的公司(SPV)APN Ltd.,並將該等股權質押給阿里集團,作為清償事件支付的保障;

  4)如果7年內特定清償事件沒有發生,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或APN Ltd.,必須向阿里集團支付5億美元,此支付額在日後發生清償事件之時,可在支付總額中扣除;

  5)支付寶公司每年向阿里集團支付知識產權許可費與技術服務費,金額為當年稅前凈利的49.9%,該項費用的支付直到支付寶上市時終止(2012財年、2013財年、2014財年前三季度,支付寶向阿里集團支付的此項費用分別為2700萬元、2.77億元、6.33億元);

  6)支付寶向阿里集團提供支付處理等商業服務,前者向後者按年收取服務費(2012財年、2013財年、2014財年前3季度,阿里集團向支付寶付款分別為13.07億元、16.46億元、18.99億元);

  7)所有與支付寶框架協議相關的事項,必須獲得雅虎及軟銀委派的董事許可方可執行。

  支付寶脫離阿里集團之後,以其為核心逐漸孕育出了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除支付寶之外還包括阿里小貸、天弘基金、眾安保險等金融業務,它們的持股母體皆為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阿里巴巴”)。

  浙江阿里巴巴目前有三個股東:杭州君澳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馬雲、謝世煌,其中君澳股權投資為阿里集團內部的員工持股平臺,目前股東結構為,馬雲持有46.29%,君澳股權投資持有42.14%,謝世煌持有11.57%。

  阿里集團IPO文件披露,馬雲向阿里集團書面承諾:有意逐漸減少在小微金融服務集團中持有的直接或間接經濟權益,直到保證在阿里集團IPO之前,他在小微金融服務集團中權益所占比例,不超過他以及他的關聯方在阿里集團所占權益,並且他本人不會在這種減持中獲得任何經濟收益。

  贖身雅虎

  與雅虎新任CEO的矛盾公開化之後,馬雲為回購雅虎所持股權的努力從未停止過,甚至在2012年2月之時曾“無限接近雙方交易成功”,但雙方還是在簽字前夕宣布談判破裂。

  2012年5月20日,阿里集團終於與雅虎達成股權回購協議。此次阿里IPO文件的披露,得以使外人一窺此回購交易的相關細節。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在回購之前,雅虎共計持有阿里集團10.466億股股票。2012年5月20日,雙方簽署協議約定,阿里集團以13.5414美元/股的代價,向雅虎回購5.23億股股票(雅虎持股總量的大約一半),總代價為70.82億美元。其中,62.82億美元以現金支付,8億美元通過“可贖回優先股”支付。

  所謂“可贖回優先股”,簡言之,阿里當時並沒那麽多現金作一次性回購,故可以將其中8億美元以優先股的方式代替現金支付,日後有了現金,再把這部分優先股贖回,從此二者互不相欠。

  接下來,馬雲需要為此奔走籌集足夠多的資金。

  2012年8月27日,阿里集團以15.5美元/股的價格,向中投牽頭的財團發行了1.677億股普通股,融資26億美元。這個股份數量,按照目前阿里的總股本計算,占比約為7.2%。關於此次融資的出資財團詳情,阿里向SEC提交的文件僅僅披露了中投公司作為領投方,其他投資人名稱未有披露。而據阿里之前的官方公告,此財團除了身為國家主權財富基金的中投之外,還包括國開金融、博裕資本、中信資本等,看來是這幾家共同“分食”了這7.2%的股權。

  2012年8月31日,阿里集團再次發行了一批A系列可轉換優先股,融資16.88億美元,該等優先股可按照18.5美元/股的價格轉換為普通股(最終轉股數量為9124.32萬股)。此次融資的具體投資人,阿里集團的招股文件同樣未有披露。根據當時的媒體報道,投資人中包括了對沖基金、主權財富基金、共同基金等在內的12家國際機構。

  此外,阿里集團還進行了一筆40億美元的債權融資,但並未披露參與此次銀團貸款的金融機構的具體名單。據阿里之前的官方公告,其中10億美元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提供,另外花旗、瑞士信貸、德意誌銀行、巴克萊銀行等8家國際銀行合計提供了等額貸款。阿里集團的財報顯示,截至2013年末,其長期銀行貸款余額為302.26億元。

  在完成了上述股權+債權的融資之後,2012年9月18日,阿里完成了對雅虎所持5.23億股普通股的回購,總計支付62.28億美元現金、8億美元優先股。2013年5月16日,阿里集團利用貸款所得的8億美元現金,贖回了雅虎所持的等額優先股。

  回購完成之後,雅虎所持阿里的股票還剩余5.236億股,占比22.6%。根據2013年12月13日雙方修訂的回購協議,在阿里IPO之時,雅虎須進一步出售2.08億股(修訂前約定的數字為2.615億股),此部分股票或者向公眾出售,或者由阿里集團回購。此次出售完成後,雅虎所持股權將僅剩3.156億股,持股比例將降至13%以下。

  從“共和”走向“專制”

  雖然馬雲基本完成了從雅虎的“贖身”,但隨著從雅虎回購的股權被註銷,原本作為第二大股東軟銀的持股比例相對上升,成為持股34.4%的第一大股東,同時,由於回購雅虎所持股權過程中,同樣引進了大量第三方股東,及至IPO前夕,馬雲團隊合計的持股比例僅為13%左右。為了實現馬雲等少數股東對企業的控制,他炮制出了一個“合夥人制度”。

  阿里這個曾經被香港證監會拒之門外的“合夥人制度”,隨著其赴美IPO文件的公布而徹底浮出水面。

  “合夥人制”—創新or倒退?

  招股書稱,自創始人們1999年首次聚集在馬雲家中起,他們以及集團管理層一直秉承合夥人精神來運營和管理公司。2010年7月,為了保證公司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的可持續性,阿里巴巴決定將這一合夥人制度正式命名為“湖畔合夥人”,或稱為“阿里巴巴合夥人”。

  目前,阿里的合夥人由28名成員組成,包括22位阿里集團管理層成員以及6位關聯公司及附屬公司的管理層成員。招股書並未披露這28位合夥人的具體名字,僅僅表示,阿里巴巴的合夥人成員是一個動態的組成。

  合夥人的提名與選舉。現有合夥人可以提名新的合夥人,不過需要現有合夥人以一人一票的方式獲得3/4多數通過方可。新合夥人獲得提名的基本條件是:高標準的個人操守;在阿里集團或關聯公司任職至少5年;擁有突出的業績貢獻;高度認同公司文化,願意為公司使命、願景和價值觀竭盡全力。此外,為了使得合夥人的行為與公司股東利益保持一致,合夥人任職期間需要持有一定數量的公司股票。

  合夥人的退出與罷免。馬雲與蔡崇信為永久合夥人,其他合夥人成員則在其離職或者退休時,自動失去合夥人資格。現有合夥人中(包括馬雲與蔡崇信),如果遭到半數現有合夥人投票罷免,同樣也將失去合夥人資格。

  合夥人的董事提名權。IPO之後,阿里集團的董事會成員將從目前的4人增加至9人,而馬雲控制的阿里合夥人將獲得其中5席的提名權。合夥人通過投票以簡單多數的方式選舉出董事候選人,如果阿里合夥人提名的某一董事候選人未獲得股東大會通過或者中途離任,合夥人有權委任另一名臨時董事,直到下一年股東大會召開。關於合夥人對董事提名權的規定,在IPO之後將寫入阿里集團的公司章程。而要修改公司章程中關於合夥人提名董事的條款,需獲得全體股東95%通過方可。

  阿里的招股書披露,馬雲持股8.9%,蔡崇信持股3.6%,其余聯合創始人持股比例皆低於1%,按此計算馬雲團隊合計持股比例大約為13%。而阿里的最大股東軟銀持股比例高達34.4%,第二大股東雅虎持股22.6%,二者合計占股高達57%。通過合夥人制度及合夥人擁有的超半數董事提名權,馬雲團隊僅僅依托13%左右的股權,即實現了對董事會的絕對控制。

  額外的控制權保障

  不僅如此,馬雲在此基礎上還額外加了兩道保險—與雅虎及軟銀的股東協議以及與中投等投資人的股東協議。

  根據招股書,在阿里集團IPO完成時,公司將同馬雲、蔡崇信、軟銀以及雅虎簽訂一項投票權協議。該協議將保證軟銀有特定的信息權,並有權向董事會提名一位董事。當軟銀持股低於15%時,其提名權將終止。

  此外,軟銀還同意:1)在每年的年度股東大會上投票贊同阿里合夥人的董事提名人選;2)在沒有和馬雲及蔡崇信取得一致意見的情況下,不罷免任何阿里合夥人提名的董事;3)將所持股份超過總股本30%部分的投票權授出,以支持馬雲及蔡崇信的投票。

  而馬雲和蔡崇信也將在每年的年度股東大會上,用其所擁有的投票權支持軟銀的董事候選人當選。

  協議同時還約定,雅虎需在每年的年度股東大會上,投票支持所有阿里合夥人提名的董事以及軟銀提名的董事當選。

  另外,根據馬雲與中投、中信資本、國開金融、博裕資本等股東(共計持股7.2%)的協議,這些股東作為一個聯盟,將會在投票中與馬雲保持一致,包括批準交易或建議,選舉或罷免任何董事,公司有關董事任免或董事會權力的公司章程修訂等。

  這就意味著馬雲所控制的投票權,除了他自己和管理層團隊控制的大約13%投票權,還將包括軟銀授出的4.4%,外加中投財團承諾的7.2%,總計在25%左右。

  馬雲“加冕”

  當初阿里奔著香港去上市,因為港交所不允許同股不同權的“A/B股雙層結構”,馬雲才設計了所謂的“合夥人制度”,以達到其以少數股權實現對企業控制的目的。令人意外的是,美國資本市場原本就有A/B股制度,馬雲完全可以通過1:10之類的超級投票權設計來實現這一目的,但他並未采用,而是依然延用了自創的“合夥人制度”。

  阿里集團官方的解釋是:不同於一般的將超級投票權的股份集中在幾個創始人手中的雙層股權結構,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度”體現的是一個大集團合夥人的視野,這種治理結構,一方面可以保證團隊的創新能力,同時也確保了管理的持續性和穩定性,不會由於個別創始人的退休或者身份變動而影響到公司的運營。

  實際上,無論是美股慣用的A/B股制度,還是阿里獨創的“合夥人制度”,最終目標都是“少數股東實現對企業的控制”。但相較而言,A/B股制度更加透明一些,因為創始人擁有多少超級投票權是明確的,股東大會上的投票過程也是公開的。而“合夥人制度”名義上有章可循,但實際運行中不可避免存在大量“人治”色彩,合夥人的人選如何、誰當選、罷免誰、該推選誰做董事候選人,凡此種種都將嚴重受到馬雲個人意見的左右。合夥人的投票,如何不陷入到“橡皮圖章”的境地呢?

  此外,一個更為關鍵的區別是,A/B股制度僅僅賦予了創始人在股東大會投票上的特權,卻並無超越其股權比例委派董事的特權,而“合夥人制度”卻令創始人擁有了遠遠超出其持股比例的董事會成員委派權。在實際的企業運作中,真正提交到股東大會上去表決的議案畢竟是少數,多數都在董事會層面決策。因而,從控制權的實用性來看,控制董事會優於控制股東大會。

  阿里的“合夥人制度”,一言以蔽之,即“以馬雲為首的合夥人控制董事會”這個規則永遠不能變,除非95%以上的股東否決這條,但持股8.9%的馬雲會自我否決嗎?

  依靠“合夥人制度”,馬雲憑借少數股權獲得絕對控制權,意味著阿里集團不再是那個幾大“政黨寡頭”可以坐下來討價還價的“共和制國家”了,而是一個馬雲一人說了算的“王國”,馬雲最終完成了“加冕”。

  治理結構缺陷下的估值折扣

  若將阿里的合夥人式公司治理結構,與一個多黨執政的現代國家治理結構做類比,其本質則更加清晰。相當於在馬雲身為“總統”的“阿里帝國”,“國會”並不是由“多數黨”控制,而是由以馬雲為首的“少數黨”控制,而且是永久性控制。“少數黨”(相當於阿里合夥人)擁有對多數“國會議員”的提名權,其候選人即使被“全國投票”所否決,“少數黨”依然有權派遣“臨時議員”,任期直至參加下次“國會大選”。更為關鍵的是,“總統”對“少數黨”的控制是不透明的,馬雲表面是“總統”,實際已然是“陛下”。

  一個國家如果在治理結構方面存在缺陷,那麽其主權信用在國際上通常會被降級。同理,如果一個公司存在治理結構缺陷,其公司價值同樣會被打折。

  阿里集團究竟值多少錢?

  隨著阿里IPO的臨近,各大研究機構對其估值可謂五花八門,從800億美元到2400億美元不等,這無疑顯示出外界對阿里估值的嚴重分歧。這其中的一個原因在於,沒有一家現有上市電商企業的模式與阿里集團完全一致—亞馬遜是自營式電商,阿里是平臺式電商,eBay也屬平臺式電商但收入來自收取賣家的成交傭金,阿里依托的則是類似競價排名的廣告模式。我們取阿里集團1500億美元的外界估值中位數,與其他互聯網巨頭做大致對比,來分析其估值合理與否(附表)。



  先橫向對比亞馬遜與eBay,亞馬遜年收入高達744.5億美元,凈利潤僅有2.74億美元,但市值卻高達1400億美元;eBay年收入僅160億美元,凈利潤高達28.56億美元,但市值卻僅有650億美元,大大低於亞馬遜。

  eBay雖然收入較亞馬遜低,但其盈利能力大大強於亞馬遜,其市值反而遠不及亞馬遜,說明華爾街更看中電商的規模因素。

  相較而言,阿里的年收入81.23億美元,僅為亞馬遜的大約11%、 eBay的一半,但其凈利潤卻高達35.92億美元,是亞馬遜的13倍、eBay的1.26倍。按照華爾街傾向於規模指標的電商估值標準,阿里集團的估值不應高於eBay的650億美元,但考慮到阿里集團的超強盈利能力,以及平臺交易規模比亞馬遜及eBay的總和還要高,因而其估值應該有一定的溢價,或許1000億美元較為合理。

  但如果進一步考慮阿里集團因為存在公司治理缺陷,其估值應在1000億美元的基礎上打一個折扣,約至800-900億美元。

  因而,從與亞馬遜和eBay的橫向對比來看,阿里1500億美元的外界估值中位數,明顯是被高估的。

  再來對比一下國內的BAT三巨頭。騰訊年收入99.89億美元,凈利潤25.72億美元,市值1540億美元,對應的市盈率為59.88倍,市銷率為15.42倍;百度年收入52.77億美元,凈利潤17.11億美元,市值650億美元,對應的市盈率為32.73倍,市銷率為10.61倍。

  如果阿里取1500億美元的估值中位數,則其對應的市盈率為41.76倍,市銷率為18.47倍。阿里的市盈率估值低於騰訊而高於百度,這個市盈率倍數基本符合三家的實際實力高差。阿里的市銷率估值較騰訊及百度皆高出不少,從市銷率角度而言,阿里的1500億美元估值同樣也有虛“胖”的成分。綜合而言,以百度及騰訊作為參照,阿里1300億美元的估值是較為合理的。

  如果把阿里集團的公司治理缺陷對應的折扣算入,阿里在BAT坐標中的估值,大約在1000-1100億美元。

  其實,估值折扣不僅體現在其公司治理結構的缺陷方面,還體現在其詳細財務數據的不透明。例如,阿里集團最重要的兩個電商平臺—淘寶與天貓,招股書均未詳細披露各自的營收數據,而是歸總到一個名為“中國商務”的項目下,令外界無法進一步分析其各自的詳細情況。這顯然會妨礙估值的精確度。

  此外,支付寶作為上市體系之外的資產,與阿里集團產生如此廣泛的關聯交易,而支付寶的詳情卻並未在招股文件中得到足夠充分的披露,其基本財務狀況是怎樣的?支付寶與淘寶、天貓等之間的關聯交易是如何定價的?外界皆無從獲悉。

  如此龐大而複雜的資產打包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缺陷、關聯交易紛繁複雜、財務數據透明度有所欠缺,外界對其估值因此難免陷入盲人摸象的境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177

深度解讀阿里財報讓你知道:阿里上市,到底關你什麼事?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1613259

關於阿里上市的文章,已經數不勝數。有人看好,有人看衰,但卻很少有人能清晰地指出這件事對一個普通人到底帶來多大影響。

解讀阿里,公司財報是個絕好的切入點。財報是一個公司經營狀況最本質的體現,如產品服務結構、收入來源等。

讓我們看一下30多頁的阿里上市路演PPT帶給我們的深度信息:

阿里財報五大看點

第一,阿里最大一塊收入來自哪里?

沒錯,就是廣告收入,占比57.07%(2013年)。

凡是做過淘寶運營的人都知道,首頁焦點圖的右邊是鉆石展位,即P2P,俗稱叫直通車的關健詞搜索,還有淘寶客這種網站聯盟的方式,按照成交額提既定的傭金等,這些都屬於廣告性質的收入。

截至2014財年,這塊收入從57%略降為56%,卻仍然是淘寶系最大的一塊收入。

第二,相對來說,第二大營收是什麽?

就是天貓交易傭金,包括相關技術付費等。

2012年這塊收入占比接近20%,2013年上升至21%,到2014年達25%,占比持續增加。

但為什麽這塊收入在整體占比中越來越小呢?因為阿里B2B,即1688.com,這一部分會員制的收入占比在逐年減小,雖然絕對金額並無縮水。

此外,阿里國際零售,阿里雲計算服務、大數據的等其他營收占比總共不超過6%,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事實就是,阿里巴巴真正的收入來源是各種形態的廣告收入和天貓交易傭金。這一點很重要,反映出它的整個商業結構,即用豐富的商品信息聚集客流,然後用廣告形態分配流量到店鋪及其產品。

所以,天貓的強大之處就在於壓倒性的總流量與總交易量。據稱阿里宣稱,其GMV已經占到中國零售市場的10%左右。但GMV是一個非常不準確的定位口徑,它包含了實際履行的訂單加上未付款的訂單、退貨、退單的金額等總共加起來的總值。

第三,阿里在移動端的交易金額已達5000億的體量,GMV占比達32.8%(今年二季度數據)。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比重,說明移動端交易在一些品類上已經成為一個足以形成規模體量的市場了。

第四,阿里的收入過程。

在GMV結構中,一方面移動端的比重快速增加,另一方面就是阿里巴巴的跨境業務——全球速賣通迅速發展。後者一直被大家所忽視。

目前,全球速賣通產生的總營收(註意不是GMV),每年已達40多億。相對來說,它已經是國內最大的跨境零售平臺了。

為什麽要重視這樣一個新型平臺呢?要知道,中國不乏優秀的工業品制造企業和委托加工企業,缺的是品牌零售企業,這種現象也普遍存在於我們易觀天馬幫會員中。

隨著阿里的1688逐漸轉型為淘寶賣家的大貨場,更加限制了很多行業縱深發展的可能性,品類局限性日益明顯。

反過來說,原來全球速賣通對標的對象也被迫轉型,如敦煌網。

以敦煌網為例,其主營業務原為跨境電商里面的小額批發,而非零售,負責對接國內供應商和國際中小買家,業務集中於物流配送、海關清關、收費、支付等相關服務工作。

如今,敦煌網卻日益轉型為國際零售貿易商,目標客戶由國際中小買家延伸到國際消費者等。

尤其從去年開始,政府越來越多地出臺政策支持和鼓勵跨境電商之後,全球速賣通的重新定位和轉型就變得非常堅決了。

與天貓不同,全球速賣通並不提供大量可供塑造品牌附加值、提供包裝與誠信的工具和手段,更多地還是拼性能、價格比。

未來,全球速賣通很可能一方面向上擠壓敦煌網,另一方面又向下擠壓蘭亭集勢、大龍網等傳統跨境零售企業。

同樣,為很多人忽視的是,對於眾多消費品類,如消費電子、婚慶禮品、簡易的家具等,全球速賣通很可能是一個前景廣闊的商業平臺和絕好機會。

第五,阿里在解釋其快速發展機會的同時,強調了中國市場與美國市場不同的特點:零售基礎設施極其不發達。

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按人均線下零售面積統計,中國的人均線下零售面積非常之低,尤其在三、四線城市。恰恰由於中國沒有很好的零售和流通環境,所以塑造了阿里淘寶系快速增長的土壤和空間。

2007年,阿里在香港上市時,重點為會員制的B2B服務,以批發為主,工業品占大頭;今天,阿里卻以消費品品類為主,原來B2B交易的自營品類都壓縮到了以消費品為核心的主軸。

未來,阿里很有可能會在三、四線城市持續發力,生意不僅僅在一、二線大城市,不僅僅是90後!

通過以上五點,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今天阿里賺錢最多的肯定還是廣告,其次是無限端在快速成長,再次阿里的核心品類還是消費品類,尤其以服裝百貨為核心,包括消費電子等。

但另一方面,阿里的很多品類仍算不上特別成功,未來仍須努力拓展經營邊界,而這些舉措很有可能將引領下一波創業大潮,這將不僅僅成就數十個億萬富豪而已!

未來6大增長引擎

那麽,在既有現狀的前提下,阿里上市融資之後究竟會幹什麽呢?所有投資者都會問這個問題,你這243億美金究竟會怎麽投資?

作為國內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阿里更大的擴展究竟在哪里呢?其實,阿里上市材料早已指出其未來增長的6大引擎:

第一,進一步擴大阿里在消費者錢袋子中的比重。

盡管今天中國的網民總量已經十分可觀,大部分網民都已經成為淘寶的消費者,但消費者錢袋子分配到阿里系的總量還是不夠的,需進一步挖掘。這跟相關的產品擴充、服務擴充以及流量拓展有關。

第二,進一步鞏固和促進阿里和淘寶系賣家的成功經營。

註意,怎麽才叫進一步促進賣家的成功經營呢?

有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幫助那些不成功的變成功,第二種思維方式是只服務那些能做成功的人。

所以至今阿里還在講,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更加需要註意的是,成功經營不等於僅僅賺錢,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是應有之義,如剔除那些不能夠創造貢獻交易額,也不能夠為自己盈利的賣家,還不會降低門檻。

第三,進一步擴充品類與產品服務。

第四,加強雲計算和技術性的投入。

第五,擴大無線領域的領導地位。

據統計,在無線端的交易市場中,目前阿里無線淘寶占比達83%。但這是在總量很小的基礎上,未來阿里領導地位仍面臨多重挑戰,尚待鞏固,如騰訊微信、百度直通車。

第六,發展跨境電商,即全球速賣通。

這六大方向給我們提供一些很重要的信息。

首先,如果你是阿里賣家或者準賣家,就要做好準備,將來阿里對賣家的服務、標準和門檻都會越來越高。未來,大部分流量和資源都會進一步向天貓傾斜。

比如淘寶網的集市店鋪不允許再帶有特許經營、特許經銷、旗艦店、總經銷、總代理等字樣,這些提法只屬於天貓商家。

未來,阿里對假貨的打擊力度會越來越大,競爭將更加激烈,淘寶商家的經營能力亟待提升,如品牌能力、產品能力、供應鏈能力、團隊運營能力、整體策劃和執行能力等。

其次,擴大和豐富品類和服務類型。坦白說,萬能的淘寶擅長玩的還是輕品類,在其余很多品類中並不占優勢。上市之後,阿里將花大力氣打通重品類流程,這又是一大機遇和挑戰。

尤其考慮到阿里上市後資金的充足性,未來三年阿里很可能展開新一輪持續收購期,小而美的平臺很有可能全都落入阿里之手!

最後,發展跨境電商,尤其是那些位於長三角與珠三角的相關企業。這並非虛晃一槍,而是阿里上市後走向國際化的應有之義。如果你站在中國制造的整體格局去考慮的話,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制造業大國的轉型拐點。

不管今天淘寶有多麽強大,仔細想一想,不過是中國60萬億GDP中的很小一部分而已,而更大的采購則是全球采購能力。

今天,中東、俄羅斯、拉美以及東南亞亦擁有前景廣闊的消費潛力。中國制造的體量全部被內需消化是不現實的,走出去戰略已經正式啟動。

以手機為例,如今中國制造的手機及其軟件已經在大量走出去,遍布東南亞、拉美、非洲市場,作為互聯網公司的阿里巴巴更須如此。

總之,無論從制造業的轉型機遇,還是企業成長壯大的發展機遇角度上講,中國都已經迎來了新一輪的國際化全球化歷史機遇。“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頭腦。”站在歷史發展的新起點,這一輪創業大潮大幕已經徐徐展開。

文章來源:易觀國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322

A股市場最全面最深度的互聯網入口研究:四維模型評估入口價值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1808123

2014-09-25 國泰君安計算機 袁煜明 熊昕 範國華 劉澤晶 張曉薇

在您看1.5萬字的深度報告之前,我們先用白話再概括一下報告的主要意思:

互聯網公司如何估值?這已經成為挑戰投資界的大問題。PE、PB、DCF等等傳統經典方法於互聯網完全失效。於是有人想出來以用戶數看算市值,或者再看下ARPU值,但其實這種方式太粗糙了(後面看了我們建立的四維模型你就知道只看這兩項有多粗糙了)。於是我們想著自創一套方法來評估互聯網。

為什麽評估互聯網入口?互聯網包括入口和內容。這篇報告里我們偷懶一下只評估入口。一則內容更叠變化太快,我們認為很難長青,價值有限;二則現在移動化後在線時間大幅變長,上網設備變多,入口花樣變多,所以入口的價值在提升。於是就只評估入口。

入口價值能否貨幣化?如果能有套方法,可以精準計算出每個入口值多少億,當然是最好的。可惜不能。就好像評估一個足球球星,可以建立一套腳法、速度、身高、體能等綜合評價體系,但這樣能算出球員的身價嗎?顯然不行。C羅球技成就很可能不如馬拉多納,但身價比老馬高太多了。但至少可以橫向比較C羅梅西內馬爾,就可以知道誰的身價有泡沫誰是窪地。入口也是一樣,要非說某個入口一定值多少錢,這是刻舟求劍。但我們可以橫向比較來判斷,哪個入口被高估哪個被低估。

入口價值怎麽評估?我們自創了一個四維評估模型。入口價值 = 入口流量 x 入口品質 x (粘性系數+集聚系數)。其中每個維度又有若幹項細化指標,如入口流量又包括用戶規模、潛在用戶規模、訪問頻率、滯留時間,先不展開了。這篇報告里絕大部分篇幅都在闡述或舉例說明,每個指標的含義,並且演示了當前所有主流熱門入口的評估方式和結果。綜合評估下來,如高德地圖、大眾點評被低估,91無線與前程無憂被高估等等。

可以看好哪些標的?我們在報告最後一部分梳理了A股所有相關的互聯網入口標的。梳理得應該是比較全面的。但由於部分公司歸通信或傳媒,在此不做評述。單就我們覆蓋的個股里,我們主要看好海隆軟件、東方財富、順網科技。其他還包括具有入口潛質的安居寶、東方網力、千方科技、神州泰嶽。其中海隆和東財我們運用四維模型做了評估,都是很不錯的入口。後面幾個主要是看好他們的潛質,有機會成為好入口。

如果看了這麽些讓你有興趣了,那就請看一下我們的1.5萬字的報告吧,絕對是你研究互聯網的重要武器!

正文:

      四維模型評估互聯網入口價值

1.得入口者得天下
1.1 互聯網接入時間加長凸顯入口價值

“得入口者,得天下。”無論是PC端,還是移動端,互聯網入口均占據了互聯網的制高點。入口,作為客戶接入互聯網的第一站,重要性不言而喻。掌握了入口就如同掌握了開關互聯網的閘門,擁有至高的決定權與話語權。

互聯網時代,擁有用戶擁有流量就是擁有價值。互聯網入口作為用戶流量的接入口,占得了價值創造環節的先機。最基本的,能夠直接面對用戶而不經過其他中介分銷商,這個價值創造特性本就稀缺。現實社會中,能夠直面客戶就是一種寶貴的機會,而在互聯網世界,這更意味著擁有無限的可能。

隨著近年來互聯網接入終端與用戶的高速增長,以及互聯網接入時間的直線上升,這樣創造價值的可能性更被極速放大。截止到2014年5月,移動客戶端的覆蓋人數首次超越PC 端,並保持較高的增長。而與此同時,PC端的覆蓋面依然在穩步擴大,因此互聯網用戶的數量增速相當可觀。

並且,隨著移動端的進一步推廣,互聯網對於用戶碎片化時間的捕捉更為駕輕就熟,互聯網使用時長呈指數增長態勢。網民的在線時間從以前的2小時每天上升到每天16個小時(除去吃飯睡覺基本都在線)。這也進一步保證了互聯網入口在整體發展中的重要戰略地位。

圖 1中國互聯網終端覆蓋面高速擴張



數據來源:iUserTracker

圖 2中國互聯網入口接入時長呈指數增長



數據來源:iUserTracker

1.2入口對價值鏈統治力日益深厚

如今,互聯網入口的功能正在向多元化發展。它現在不僅具備內容分發、網絡營銷等傳統功能,也正在逐步自治自立並向外拓展。許多入口的角色正在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如果原先許多入口只是一扇裝飾精美的大門的話,那現在許多入口就更像是一座富麗堂皇的門廳了。其內容的豐富性、使用的便利性、價值鏈的完善性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並依然高歌猛進。

當然,這些都要感謝互聯網入口整體正處於高速發展期。當用戶對於入口展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之後,互聯網企業抓住契機,開發整合,並對用戶體驗進行優化。他們在滿足需求的同時,創造了更大的需求。進一步地,用戶因獲得了完善的體驗將會貢獻更多的流量與停留時間,甚至產生粘性,形成良性循環。

如何把握住這個良性循環、如何迎合需求、維護需求、創造需求從而引領客戶、引領行業,是最關鍵的問題。互聯網產業作為一個高速發展的新興產業,其快速更替的能力非傳統產業能及。入口只有永遠不斷地更新自己、準確把握用戶心理與動向,才能在入口內部競爭中脫穎而出,才能在入口與入口之間的競爭中生存下來。

圖 3互聯網行業對於用戶需求的滿足形成良性循環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1.3入口的種類與層次叠出

如今互聯網入口名目繁多,從終端來分,種類在不斷增加,不僅有傳統的PC端,還有崛起的移動手機端,還包括琳瑯滿目的智能終端、智能家居、智能電視、智能穿戴、汽車電子等等。

而單就一個入口分析,縱向深度也在日益加深。以手機入口為例,在系統層、流通層、內容層、應用層,都可能被作為入口。

這樣紛繁複雜的格局,一方面表明了入口在當今互聯網產業布局中無可替代的地位及重要價值,一方面也對各互聯網公司與我們提出了極具挑戰的問題:入口的價值該如何評估?哪些入口將會是未來發展的主流方向?哪些入口又具有更大的發展潛能與價值?

圖 4互聯網入口百家爭鳴,名目繁多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2.入口的激烈爭奪需要價值評估體系

2.1互聯網入口並購井噴年到來

鑒於互聯網入口的戰略意義,互聯網巨頭都非常重視,不惜斥巨資進行並購。雖然互聯網入口的種類和層次繁多,但對於互聯網巨頭而言,這個對策顯得異常的簡單——面面俱到:既然無法準確有把握地判斷哪個更有價值,那便將所有可能的入口皆收入囊中,整體統籌布局,伺機未來入口發展。

這樣的戰略也使得如今的入口格局顯得複雜、紛爭與微妙。剛剛過去的2014年上半年暗示了2014年必將成為互聯網入口的並購井噴年,BATE均有動作,其中阿里巴巴與騰訊更是不乏大手筆。

表1互聯網行業主要公司在各入口全面布局



數據來源:私募通;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當然不容小覷的還有雷軍系,這個繼BAT之後不成文的互聯網第四大勢力。獵豹、迅雷、盛大、YY語音、UC Web、凡客,這些都透射著濃重的雷軍的影子,借助小米這個硬件紐帶,雷軍系在互聯網入口爭奪戰中註定不只是一個陪玩的旁觀者。

2.2入口混戰背後的邏輯

毋庸置疑,互聯網入口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火紛飛。大致看來,如今的入口爭奪戰,仿佛就是財力與粗暴的結合。如今許多的開發者也調侃說自己的終極目標便是“嫁入豪門”,被TABLE(騰訊、阿里、百度、雷軍系、奇虎360)收購。但事實真的是這麽混亂殘酷嗎?入口的爭奪真的是一場混戰嗎?

入口的爭奪固然激烈,但是哄搶的現象並未實際產生。或是各巨頭在入口上的布局具有差異性,或是關鍵入口存在較高的可替代性。爭奪而不是哄搶,暗示了一種入口與入口之間、入口與巨頭之間的優化配置存在,也暗示了入口價值的評估並不能簡單地獨立進行。入口價值的評估,不僅涉及到入口本身的發展與潛能,更和該入口與其他入口間的合作以及它在不同巨頭眼中的戰略地位息息相關。所以,如今互聯網入口爭奪的格局,與其說是互聯網巨頭的狂歡與亂戰,不如說是虎視眈眈之後的有的放矢。

接下來,我們試圖建立一套互聯網入口評價的體系,使得可以更客觀公正地評估各類入口的價值,使投資者可以在眼花繚亂的入口並購中,判斷出哪個物有所值,哪個泡沫嚴重。

3.互聯網入口價值的維度構成

3.1.評價入口的相對價值更有意義

如何來進行互聯網入口的評價?最後得到的輸出是什麽。最好的輸出當然是直接給出,這個入口值多少億,那個值多少億。如果能得出這樣的結果,無疑是最振奮人心的,那樣的話,不論是並購、PE入股還是二級市場買賣,都可以有直接的評判依據。

可惜那樣的方式難以有準確的結果。因為,一旦將價值貨幣化,就涉及入口的變現能力。而變現能力是和下遊景氣度、通貨膨脹、盈利模式變化等諸多因素相關。很有可能,同一個入口,今年和明年的貨幣化價值有很大變化,但事實上入口本身的價值並沒有什麽變化。另一方面,互聯網入口的變現挖潛,通常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幾乎沒有人可以未蔔先知地判斷出入口未來如何變現最好——如當時的qq,並沒有人想到它後來可以通過qq秀、網絡遊戲來變現出那麽大的蛋糕。

因此,我們在本篇報告中,將摒棄絕對價值,而只衡量每個入口的相對價值。也即假設市場對大部分入口的定價是基本合理的,然後通過相對比較,來判斷是否某個入口被高估或者低估了。事實上這樣的判斷對於投資也會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3.2.入口價值的四維度分解

綜合上述的分析,互聯網入口的價值組成是一個複合體,既與其本身的用戶流量相關,也與其在入口群中的地位相關。同時,互聯網入口的價值絕非一成不變。隨著時間的推移,用戶流量、地位無一例外會發生變化。因此,互聯網入口的價值應該由圖5中的四個維度組成。

對於任意給定的時間節點,我們都可以先評估入口當時的靜態價值。如圖5所示,靜態價值又被分解為“質”與“量”兩個方面:

入口流量:入口流量相對而言是一個非常量化、明確的指標,主要由用戶規模、訪問頻率與滯留時間決定。

入口品質:入口品質是對於入口本身定性的一個評定,包含了該入口為用戶提供的便利性以及為供應方提供的盈利性等等。

對於互聯網這個高速變化的行業而言,發展的眼光是必須的。價值的評估不僅要立足當下,更要對未來有足夠的把控。這里,我們希望能夠基於現有已評估的靜態價值來進行評估,因此我們采用的是系數的表達方式。入口的動態價值分為兩部分:粘性系數與集聚系數。

粘性系數:入口對於已有用戶的保有能力,即從時間的維度看,入口是否會流失活躍用戶,入口的使用頻率是否會逐日降低。

集聚系數:入口對於新用戶的吸引能力,即從時間的維度看,入口是否有能力吸引更多的活躍用戶,入口是否存在集聚效應。

圖 5 入口價值的四維度構成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3.3 影響入口價值四維度的主要因素

以上給出了構成互聯網價值評估體系的四個維度的定義。具體而言,影響這四個維度的主要因素如下:

表 2互聯網入口價值可分解為四個主要維度

互聯網入口價值四個維度主要影響因素

靜態價值

入口流量

1.現有用戶規模

2.潛在用戶規模

3.用戶使用頻率

4.滯留時間

入口品質

1.廣告屬性

2.跨界屬性

3.付費屬性

4.協同屬性

動態價值

粘性系數

1.用戶剛需程度

2.用戶的長期依賴性

3.可替代性

集聚系數

1.平臺效應

2.規模效應

3.入口進入壁壘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接下來,上述主要因素將得以解釋與詳述。首先,是對於屬性的定義。我們對於入口品質中的主要影響因素,均使用了屬性作為後綴。這里希望傳達的理念是,我們更關註的是能力、潛力,而非現狀。比如廣告屬性指的是該入口能否投放廣告而非是否已經投放廣告。

其次,我們不僅關註該入口其本身的內在價值,同時關註入口可能存在的各層面協同屬性,包括基礎層面的合作,例如技術合作、平臺接入等等,同時包括戰略層面的合作,例如渠道共享、價值鏈整合等等。給定互聯網入口的稀缺性與戰略性,並考慮到互聯網行業目前的寡頭布局,互聯網入口與巨頭的深入合作不僅會影響入口與該巨頭的未來發展布局,也會影響其他巨頭在相關領域的發展與價值。

3.4  互聯網入口價值四維度影響因素詳解

接下來,我們將對四個維度的每一個影響因素定義並舉例以幫助讀者理解。

表3互聯網入口四維評價模型分維度舉例詳解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3.5.四維評估模型的價值公式

影響互聯網入口價值的四個維度:入口流量、入口品質、粘性系數、集聚系數在上文得以詳細的解釋,那最後,他們之間是怎樣的關系決定了入口的價值?

我們認為:入口的靜態價值=入口流量 x 入口品質,而入口流量=用戶規模 x訪問頻率 x 滯留時間。結合我們設立動態系數的初衷,即基於靜態價值來評估入口價值,我們給出最終的入口價值公式如下:

入口價值 = 入口流量 x 入口品質 x (粘性系數 + 集聚系數)

以上,我們建立了對於互聯網入口的四維評價體系,不僅對各個維度及其主要構成因素進行定義、加以解釋,同時給出入口價值的最後決定公式。接下來,我們將其付諸應用,對於現有的重要入口進行價值評估,以求對於價值評估的現狀有進一步的理解。

4 .現有重要入口價值評估

4.1.現有熱門主流入口的價值評估

運用上述的價值評估過程,我們希望對於現有入口的估值進行一定的考量,以挖掘相對被高估與被低估的入口。由於國外用戶與國內用戶的使用習慣存在較大差異,同時消費傾向與水準不盡相同,因此對於國外的互聯網入口,我們更多地將其作為參考,而非直接比較對象。

在四維模型中,運用的評價方式為相對價值,而非絕對價值,即不存在絕對零點與倍數關系。具體的評判的步驟如下:

第一,  分別評判各入口在入口流量、入口品質、粘性系數、集聚系數四維度上的表現。主要參考依據為表3中提到的各維度主要影響因素。具體過程類似於上文所舉滴滴打車的評估例子。

第二,  得出各入口在四維評價體系中的得分(xi, yi, zi,wi)。

第三,  對於各入口的得分進行橫向比較,得出相對價值高低,進行評判。

我們首先將關註點放在現今相對熱門的入口上,並根據其現在(特別註意,是現在而非其最火的時候)的實際情況,依托上述的四維價值評估模型進行估值。

表4 應用上述的四維評價模型可以對現今重要入口進行價值評估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這里,以滴滴打車為例,來解讀我們具體的價值評估過程。

第一步,評估其入口流量。這一點比較容易實現。滴滴現有的活躍用戶數量為1億,用戶訪問頻率為按需訪問,滯留時間一般為司機接單等候時間。綜合下來,給予兩星的評價。

第二步,評估其入口品質。滴滴打車作為一個打車工具軟件,並不具備跨界的屬性。而其軟件付費屬性也幾乎難以實施。廣告屬性方面,其具備一定的廣告的能力,可以發布LBS型的廣告,但如今並未付諸實施。在2014年第一季度,滴滴打車作為騰訊的一個戰略入口,幫助騰訊在移動支付領域大舉擴張,因此具有較大的協同性。但是在現在的情境下,滴滴移動支付的這張牌已經打完,沒有進一步的利用價值,因此契合性並不能包含在滴滴打車的現有價值評估中。綜合以上幾點,滴滴打車的入口品質如今被評為兩星(2014年第一季度可以評為三星)。

第三步,評估其粘性系數。用戶對於滴滴打車的需求一般是出於其在打車方面帶來的便利性,屬於剛需。同時,滴滴打車在有限的程度上改變了一部分用戶的打車習慣,使其形成長期的依賴性。但由於打車軟件領域滴滴打車有一個非常強勁的對手快的打車,其內部替代性極強。就以近期為例,由於滴滴打車只能使用語音播報,而快的打車的可視化程度較高對於司機而言不用長時間等候,因此許多司機開始卸載滴滴打車,使得滴滴逐漸失去雙邊客戶。綜合以上,我們對於其粘性系數給予兩星的評價。

第四步,評估其集聚系數。打車軟件,作為聯通出租車司機與客戶的媒介,具備獨特的集聚效應。司機用戶數量的提高會使打車軟件擁有更多的可匹配資源,從而更快速地幫助乘客用戶找到空車,吸引更多的乘客用戶。另一方面,乘客用戶的增加也會使得出租車司機對於該打車軟件提供更多的關註。因此具備較強的平臺效應。另外,對於一個逐步形成規模的打車軟件,用戶增加對於其產生的邊際成本是非常低的,因此具有一定的規模效應。不飽和程度處在平均水平,沒有明顯的特定發展群體。而在進入壁壘方面,可以參考有一定的政策管制(比如剛剛興起時民眾對於其管制的呼聲便鬧得滿城風雨),同時需要和現有的出租車公司及其調度系統進行合作對接。因此,對於滴滴打車的集聚系數,評分三星。

4.2 有市價入口的評價考量

上一部分我們對當前的主流熱門入口進行了評估。但由於這些入口往往是一個大公司的產品之一,其本身並無直接考量的市價。因此我們下面將搜尋有直接市價的那些入口。

表5列出了市場上價值可供直接考察的大部分入口,他們或為上市公司,或為近期發生過並購交易(從而可以從交易金額與收購比例來計算市場估值)的入口。因此我們將註意力放在單一入口的評估上。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在“10億俱樂部”中,聚集了一系列的入口。盡管入口的性質、屬性都不盡相同,甚至相差很遠,但是我們希望考察四維評價體系是否能夠對他們進行統一的評估。因此,我們就這些入口進行了一次集中的評價與考量。我們希望通過橫向的比較,能夠挖掘出在四個維度中表現相對優秀卻估值相對較低的被低估入口,以及四個維度中表現相對平凡卻估值相對較高的被高估入口。下表是按照市值升序排布的“10億俱樂部”入口評價評估表,隔行列出了評價的主要考核指標與評價依據。

表6“10億俱樂部”入口評估





依照前文建立的互聯網入口四維評價體系,對於“10億俱樂部”中的入口,我們進行了統一的打分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我們發現,高德地圖的各項評分(3,2,3,2)綜合下來,其價值應該遠高於緊跟之的途牛(1.5,3,2,2),以及稍高於它的當當(2,3,2,2)。根據我們建立的四維評價體系,高德的估價應該與人人(3,3,2,2)相當。

在高德地圖的評分中,我們並沒有采用價值僅次於之的港股彩生活與之比較,原因是彩生活2014年6月18日剛剛上市,距今不到3個月的時間,並不是一個有力可靠的參考依據。對於彩生活我們的評分為(2,3,2,2),與當當類似。鑒於在其入口流量評分中,潛在用戶規模占了較大的比重,因此如果站在一個更保守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其估值介於途牛與當當之間,接近於當當的10億美元估值。如果彩生活在發展潛在用戶方面表現較佳,那麽其市值應該處於一個更高的空間。

同時,91無線(2,3,3,3)相較於人人 (3,2,3,2)總體綜合來看並非表現十分搶眼,即使假設91無線對於百度的協同價值有可能略高,但是91無線的19億美元估值約為人人13億美元估值的1.5倍,我們認為存在高估的可能性。類似的,對於前程無憂(2,3,3,2.5)近20億的市值,及其與91無線幾乎相同的評分,我們也認為前程無憂存在一定的被高估的可能。

陌陌,這個新興的移動社交應用,於2014年上半年加入了App“億級俱樂部”,並且在移動社交類應用中力壓人人,並在單日人均有效訪問、季度人均有效訪問等環節力壓微博名列第一。根據查得的數據,陌陌入口流量評分3星。入口品質方面,陌陌目前正在發展基於LBS的廣告信息推送,具有較高的廣告屬性。其逾百萬的會員數量為其帶來較高的付費屬性。作為一個移動社交類應用,其協同價值亦不可忽視。綜合來看,入口品質評價三星。同時,歸功於較強的用戶剛需以及不可替代性,粘性系數評價三星。作為一個社交類入口,集聚系數評價三星。因此,最終陌陌獲得了(3,3,3,3)的評分,價值介於大眾點評(3,4,3,3)與前程無憂(2,3,3,3)之間。

對於網絡上的大眾點評(3,4,3,3)20億美元的估值,即騰訊以4億美元交易額獲得大眾點評20%股份的新聞,依據我們的評分規則與結果,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20億美元有較大的可能性低估了大眾點評的真實價值。利用排序後僅高於點評的東方財富(3.5,3.5,3,3)以及58同城(3,4,4,3)作為參照,我們發現評分表明在入口流量、粘性系數、集聚系數方面,點評與58同城不相上下,但在入口品質方面,58同城更勝一籌,因此大眾點評的價值應介於20與30億美元之間。參考前程無憂的評分與估值,我們估算大眾點評的價值為25億-26億美元左右。

圖 6對比來看高德地圖被低估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圖 7對比來看大眾點評被低估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5.A股相關標的與投資建議

5.1.目前A股主要相關標的

由於各種歷史原因,A股上市的互聯網公司數量有限。以下我們梳理了A股主要的互聯網入口公司。考慮到近兩年有諸多公司在涉足互聯網業務,難以全面整理。此處我們僅整理已有一定用戶規模的互聯網入口相關標的。

表7 A股相關互聯網入口公司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5.2.推薦標的

在A股的互聯網入口標的里,我們目前推薦的標的包括海隆軟件、東方財富、順網科技。以下分別簡要做闡述。

5.2.1  海隆軟件:A股互聯網入口第一股

海隆軟件通過並購二三四五,綜合各方面來看,我們認為已成為A股互聯網入口的最佳標的。以下我們對二三四五的核心產品網址導航進行評估。

表8 2345網址導航價值對比評估表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根據Alexa提供的數據,我們給予2345網址導航3星的流量評分。給定網址導航頁面較高的廣告屬性與協同屬性,入口品質評分3星。另外,由於對於中國網址導航的用戶而言,剛需程度較高,並且會產生長期依賴,因此最終給予粘性系數3星的評價。給定網址導航網站需要大數據處理,並且有較高的規模效應,因此給予集聚系數2星的評價。綜合評價,2345網址導航得分(3,3,3,2)。

綜合來看,2345網址導航的價值應大致與陌陌相當,高於人人與91助手。這表明2345在互聯網入口里具有相當的地位。而且二三四五還有瀏覽器、手機助手、PC應用軟件、手機應用等眾多入口。我們認為是A股當之無愧的互聯網入口第一股。

我們預計公司2014-15年EPS為0.56/0.77元,預計並購2345完成後公司2014-15年凈利潤為2.64/3.42億元,按定增後3.48億股本計算,對應EPS為0.76/0.98元(備考EPS為0.57/0.76元),目標價為70元,增持。

5.2.2 東方財富:垂直財經門戶網站龍頭

東方財富是國內最大的垂直財經門戶網站。我們對東方財富的入口價值評估如下表。

表9東方財富價值對比評估表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參考東方財富(3.5,3.5,3,3)與58同城(3,4,4,3)的評分,盡管東方財富在粘性系數上略遜一籌,但其金融相關的入口屬性,以及其網頁及客戶端較長的滯留時間,為其贏得了(3.5,3.5,3,3)的評價。東方財富的入口價值應與58同城相似(雖然兩個入口的用途差異較大)。這充分體現了東方財富巨大的財經入口價值。

我們預計公司2014-15年EPS預測為0.08、0.12元,目標價18元,增持。

5.2.3  順網科技:蓄勢待發的遊戲平臺

由於順網科技的蝌蚪遊戲平臺尚處於拓展期,用戶規模目前有限但還在上升期。我們在此不對順網的遊戲平臺進行價值評估。但綜合公司的一系列產品開發、業務合作與並購,公司將整合各方資源,通過深度運營提高平臺的用戶規模與變現效率,我們認為是非常有潛力的平臺商。

我們預計公司2014-2015年EPS為0.49、0.71元,目標價35元,增持。

5.2.4 潛在入口標的挖掘

除了上述公司,近期還有很多公司在把傳統業務挖潛,或是通過推出新產品,具有成為潛在入口的可能。推薦標的包括安居寶(智能社區)、東方網力(家庭安防)、千方科技(車聯網)、神州泰嶽(融合通信)等。

表10重點推薦公司盈利預測與估值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註:PE以2014年9月24日收盤價計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146

【投資交流心得】孫子兵法《始計篇》與投資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1845588

孫子兵法在《始計篇》中闡述用兵的原理與法則。也適合投資。運用得當,可大勝

在股市中,一旦投入,就有輸贏,“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投入前,要謀劃,調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多算勝,少算不勝”。要有多種應對措施,隨機應變。審慎態度,長期認真研究分析公司的行業背景和基本面等等,悲觀的估值,決定是否交易,如交易,又如何保證獲利;如交易條件不滿足,就耐心的等待,絕不可隨便行動。索羅斯說過:最重要的是你正確的時候能賺多少錢、錯誤的時候會虧多少錢,敢於在感覺自己是正確的時候下重註。

  特別強調用兵的五個方面“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用於投資:一是政治,二是選時,三是選股,四是投資者,五是紀律。所謂政治,就是能使投資者的操作思路和政治路線和政策方針相吻合,和政策相一致,所以不用害怕其中的風險。所謂選時,指的是交易時的市場狀況,大盤是處在底部、頂部、盤整等等的什麽時間窗口。所謂選股,指的是個股所處的行業特點,對個股了解程度,盈利高低,產品市場占有率,管理層能力等等個股的信息。所謂投資者,指的是投資者自己是否充分了解自己,性格特點,心智狀況,誠信與否,仁愛與否,有無勇氣和魄力,對自己是否嚴格要求等等。所謂紀律,指的是是否你的交易有嚴格的管理機制,風險控制,資金管理,買賣原則,止損設定等。能力圈 除了個股 還有很多方面 比如理念  操作技術 分析方式等等,任何時候都能正確評估自己,最難甚至是不能完成的事。但不知會有很大的風險。很多極端情況都超過了我們忍受能力。

    對這五個方面要“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了解真實情況,知彼知己。“道”為五方面之首,足見其重要性。尋找和大部分股民一致預期的差別,就是機會。“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一定要找到某種符合“民心”的東西,比如正義。師出有名。要搞清楚股市的大勢,政策,民心所向。現在形勢:反腐過後,全心全力搞經濟轉型。時機也很重要,“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現在:貨幣寬松,無風險利率下降,銀行理財和余額寶等吸引力下降,房地產和黃金高位轉向回落,信托爆壞賬,實體經濟走弱,需要政策扶持,股市初現賺錢效應,此消彼漲。

     時機與目標“天時”“地利”,“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 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天-時機;地--空間。時機選好了,還有多大的空間問題。首要要考慮的是是否“合道”,即當時的熱點--大家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法”--紀律。一旦出現危及安全的因素,必須嚴明地執行紀律。“止損”。莊家伎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散戶而言“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更應該“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切忌“利而誘之,亂而取之”,散戶常常是自亂(心亂)而被取,貪利被誘。所以很多信息萬萬不可偏聽偏信。在資本市場我們看到的可能都是假象,本質可能恰好相反。散戶不可能造勢,只能識別勢,判斷勢的各個階段,順勢而為。

     特別指明人才的重要性,“將者,智,信,仁,勇,嚴也”。這是一個投資人士必須具備的素質。自身素質特別重要,自己不夠強大,“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要求“,智,信,仁,勇,嚴也”。“信”自信、誠信,不可欺騙自己與別人(自欺欺人);“仁”可理解為“仁慈”,不可貪婪;“勇”不可“恐懼”。實質是克服自己的人性的弱點。

    在用兵前,謀劃比什麽都重要,要有多種方案應對。“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這里的“廟算”是指對情況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各種信息進行分析、過濾、評估與預測後作出的決策。是一個概率事件“多算勝,少算不勝”。說明調查研究,采集各種信息的重要性。“索其情”也是此意。精心策劃、周密部署。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虛虛假假,常見的是“相反原則”和逆勢投資。莊家和散戶之間鬥智鬥勇。巴菲特說“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要想在資本市場成功,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只有不斷學習,尋道,悟道,實踐,歸納總結,再學習...,循環往複,無窮盡,因為時事在變,股市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最近,從早到晚都在努力學習,掌握信息優勢,做概率大的決策,作組合投資。

“不戰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就是投資的最高境界:哲學!

從具體操作提煉抽象到哲學層面  再用哲學指導實踐(具體個股操作) 實踐在反補哲學 是哲學更完善,像劉雲生投資萬科投資一個公司10多年,賺幾百倍。知易行難。
      選好股,抓大機會,下重手,中長線持有,才是最高境界

有個朋友環遊世界,結果今年還賺大錢。剛看到他在微信朋友圈曬的旅遊照片和評論:

“一個人的行走範圍,就是他的世界(北島)”  發人深省! 你有什麽感想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235

總結:投資就是尋找預期差,從基本面尋找超預期股票,成功概率高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1985623

首先,考察公司的長期成長空間與核心競爭優勢。有關這方面的文章已經很多,就不多說了。如果一個公司正處於未來擁有巨大成長空間的行業,同時,其自身又擁有穩定而積極進取的管理團隊,並能夠在技術、成本、銷售、渠道等任何一個方面具備別人難以複制的核心競爭優勢,從而伴隨著行業的高速成長,通過內生式增長或者並購重組外延式增長,公司在行業中的市場份額也能夠穩步擴大,那麽其利潤就有可能在未來呈現非線性甚至幾何級數的增長。這種長期成長性的超預期需要投資者對行業和公司有超出市場大眾的深刻理解。然而容易出現的誤區是,過分誇大潛在市場容量,而不考量其現實可行性。經常會看到一些研究報告對某些行業成長空間的描述,喜歡拿國內和其他國家作簡單對比,事實上這種差距背後的原因非常複雜,或許我們永遠也無法看到某些方面的趨同。

其次,註重短期細節。對於長期因素的考量當然重要,然而作為追求絕對回報的專戶投資,對於短期細節因素的跟蹤考察幾乎同等重要。這其中包括:短期報表業績、管理層動機、公司高管或大小非以及重要機構投資者的持倉變化和解禁時間表、政策風險,還有市場博弈。機構在短期排名壓力下經常出現持倉高度一致的現象,而一旦原有的預期遭遇某種外力沖擊被打破,納什均衡的條件改變,同盟便迅速崩塌並向相反的極端運行,先前趨之若鶩的,而今棄如敝屣,反之亦然。毋庸置疑,這種現象已成為股價暴漲暴跌的重要原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對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應對。

再次,重視草根調研。單純依靠上市公司管理層的調研我認為是不夠的,利益是否一致將決定他們會向資本市場傳遞什麽樣的信息。做好草根調研,往往可以提前發現超預期的投資機會,反過來也能夠有效防範從公司方面無法證偽的信息不對稱風險。一方面,從上下遊入手,原材料供應商、下遊客戶、渠道經銷商,都是很好的草根調研對象;另一方面,從同行入手,雖然難免“同行相輕”的嫌疑,但是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重要的是自己去思考判斷。

最後,給股票進行適當的分類並組合投資也是非常重要的。彼得林奇的股票分類方法值得借鑒,他把股票分為快速增長型、穩定緩慢增長型、大笨象型、資產富余型、周期型、轉型困境型。個人認為值得重點關註的,是其中的快速增長型、大笨象型、周期型和轉型困境型。不同類型的公司股票表現出不同的運行規律,相應的投資方法或許需要區別對待。周期型和轉型困境型公司關鍵在於把握景氣周期節奏;快速增長型公司短期收益大,風險也大,在高增長刺激下容易出現泡沫,適當做波段才能確保絕對收益;大笨象型公司只要等待合適的買入時機,剩下的就是耐心持有。一個組合中必須具備這幾種類型的均衡配比,才能熨平凈值波動,降低整體風險。

   反對把某些過去的成功投資經驗神聖化,任何東西如果成了宗教信仰一般的不容置辯,那麽對別人或許是一種威脅,對其自身也未嘗不是一種危險。

    根據英國科學哲學家波普爾的研究,不管對錯,真正的理論是可以證偽的。所以,如果某些理論告訴你,價格總是圍繞著某種連他自己都說不清的東西上下波動,或者其正確性必將在某個虛無縹緲的未來被證實,那我們寧可把命運交給上帝。

     作為投資者,與其把精力浪費在高估低估的討論上,或者非常做作的總是幻想自己就是那個“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逆向投資大師”,不如沈下心來尋找一些基本面真正能夠超預期的東西,然後持續跟蹤,反複驗證,以衡量超預期的可能是否還在。投資或許就是這樣一種不斷尋覓和跟蹤的過程,繁瑣而艱辛,沒有什麽靈丹竅門。投資本無所謂“趨勢投資”還是“逆向投資”,如果你認為未來不再可能持續達到大眾的預期,那就應該逆向賣出;如果你認為未來會比大眾預期的更好,那就應該順趨勢而買進。無論是“趨勢投資”還是“逆向投資”,都不應該被庸俗化為“追漲殺跌”和“低買高賣”,跟著價格波動看圖說話並不是 “趨勢投資”和“逆向投資”的本來含義。

      為何“超預期”如此重要?因為本質而言,投資制勝的途徑就是兩條:或者你比別人知道得更多更早;或者你比別人看得更深更遠。前者體現為短期博弈制勝,後者體現為長期投資制勝。然而這里需要警惕的是,所謂“長期投資”並不是宗教狂熱般的死抱不放。曾經有人提出“收藏股票”的概念,我認為這是誤人誤己的“偽價值投資”。即便是長期投資也須不斷跟蹤檢視,一旦預期發生改變就應該出局。

     當然,歷史上無論中外都有很多長期持股賺大錢的成功案例,但是這里面的邏輯在於,持有時間的長短是結果,而非原因。“比別人看得更深更遠”並不代表從此就可高枕無憂,因為兩個可能:一是你看錯了;二是標的變了。

      知易行難,“超預期”雖然是投資制勝的關鍵,但如何做到使自己的預期總是能(或者在大概率上能)比市場大眾更為準確,才是體現投資者功力和水平的地方。這需要投資者經驗和知識的積累,更多的了解每個行業和公司的盈利模式,以及通過更好的調研收集關於公司未來增長前景更多的信息來形成更好的盈利預期。

雪球模擬盤跟蹤我們價值成長組合賬戶看好並且實盤操作股票標的:http://xueqiu.com/2164183023/30570407  模擬盤展示投資理念,尋找長期投資合夥人。聲明: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切勿模仿,沒有推薦股票,也不收費,據此操作收益和風險自負,盡量選擇市值較大的股票和雪球關註人數較低的股票。

實盤和模擬盤三季度總結:組合投資獲利55.39%,總體上節奏把握較好,抓小放大。本輪以滬港通為契機,從7月11日2033點啟動小牛市行情,節奏基本和每次牛市開始一樣,從上到下,先宏觀,後行業,再個股,宏觀留意新聞聯播:國務院政策和習李講話,追蹤高善文等對宏觀經濟的分析判斷,在7月中旬陸續參加5家券商的中期策略會,掌握足夠信息。公布滬港通後,外資大量流入香港,外資偏好藍籌,大宗交易QFII建倉藍籌股;以前一致性預期7月大量房地產信托到期違約,導致銀行壞帳大增,對銀行券商保險等藍籌股的悲觀過度;打大老虎反腐事件公布後,提振信心,政策重心轉向經濟,投資開始加速,QFII,RQFII,地下外資和來自信托等增量資金首先瞄準被公募資金大量拋售到歷史最低倉位比例的銀行股,券商保險股,(上述有些信息比別人知道得更多更早,所以模擬盤首先建倉銀行保險券商股大盤藍籌金融股)反彈半個月後成交不足,增量資金流入,而場內資金借題發揮,拉擡二線藍籌股,軍工股,並購重組,小盤股和 低價股等,由於無法預測短期升跌,我們只參與自己最熟悉的股票(比別人看得更深更遠),尋找估值低安全邊際並有催化因素,如滬港通受益的中信證券,總理大力支持的互聯網雲計算 國產軟件 信息安全(華勝天成,東軟集團),京東和阿里巴巴上市(本身學軟件,在互聯網相關投資公司,主帖里有100多條有關京東和阿里巴巴電商股和互聯網公司的資料)受益股(華勝天成,東軟集團,紅旗連鎖),機器人和上海國資重組(上海機電),後用跟蹤中轉證100指數的雙禧B杠桿基金代替低估值大盤藍籌股,等待滬港通估值修複,收益不錯;參考李迅雷熊末牛初策略,組合投資,個股輪動,提高資金效率,雪球關註人數最少的紅旗連鎖,華勝天成反而獲利最多,值得檢討的是倉位比例控制,大跌風控處理。投資就是尋找預期差,增強信息優勢,通過上下遊和調研,行業內溝通,盡早掌握企業經營變化,長期重倉業績和股價齊飛的成長股(細分行業龍頭)。以價值為基礎與偉大企業共同成長;策略靈活;尊重趨勢,在強化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的基礎上,追求客戶資產長期持續穩定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047

請珍惜未來十年可能的最後這次牛市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2010225

作者 Yifan(張一帆)

以下的這些現在看起來可能有些危言聳聽,但是請5年後翻出來再看,10年後,15年後,這些結論都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本來國慶期間想寫註冊制對於股市的積極影響的,可是利用國慶期間,又看了一遍21世紀資本論,和幾十本人口相關的研究,覺得這事重要的多,所以寫這個吧。只寫結論,背後的數據和邏輯不多說了,省時間,但都是有足夠數據支撐的。

1 一個常見誤區,下一代一定強於上一代是錯誤的。60-80後的這代人,是最幸福的,和歐日二戰後一樣,文革前的人在文革中沒有足夠的財富積累和教育。而這代人從高考,到福利分房,到地產商業化都趕上了。而高企的房價,基本決定了90/00後要麽依靠繼承,要麽啃老,否則財富來自工資一定不如來自地產和股權的繼承。這輩子也買不起,就像發生在歐美日的一樣。

2 地產還沒有完,但是未來城市的選擇很重要。俄羅斯人口負增長20年,都架不住莫斯科聖彼得堡房價瘋漲。將來擁有優質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就業機會,以及環境的城市房價還會繼續漲。而人口老化,流出的就別碰了(東三省幾乎每個城市都在走下坡路)。 最看好深圳,北京,上海,三亞,廈門。 另外,由於高鐵,每個城市圈最大的城市會對周邊城市有擠壓效應。所以能買上海就別買杭州,能買深圳就別買廣州,能買北京就別買天津。考慮到我們資產證券化程度,還有首付比例,以及未來利率走勢,認為地產要崩潰的,對比下海外其他國家再說吧。

3 別研究90/00後了,看看他們喜歡什麽高科技就好,未來他們的消費能力其實沒有想的那麽強,遠不如60-80後這一代。代際的財富差異,和同一代中有無房產股權來源的財富差異都會很大。考慮到人口結構和繼承,下一代會更大。想改變命運,越來越難。靠投胎,靠嫁娶,靠讀名校金融,靠創業。

4 人口拐點比想象的來的還快,還陡峭,超出預期。目前大家還沒有做好充分的心里準備和研究。計生委真心不靠譜,看著5普/2005 1%抽樣/6普的數據,還敢把總和生育率調到1.6以上。對比下韓國日本,就懂了。我們的經濟發展落後日本40年,韓國20年,可是人口老化速度落後日本30年,韓國10年而已。未來是極度陡峭斷崖的變化。

5 未來50年的主題都是老齡化,是的,50年。我們和日本一樣,甚至比日本更悲催,搞不好會有失去的30年。能夠依靠的只有未來15年的工程師紅利,以及期待7普之後類似韓國的生育政策180度大轉彎。

6 未來8-10年可能還有一次牛市,但恐怕下一次大規模牛市要很久之後了。在那之前,資產應該考慮按時間順序先後配置到越南,然後印尼,然後孟加拉,然後印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82

【經濟觀察】高善文:對四季度房地產市場的改善抱有積極的看法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2063239

2014-10-09 高善文

內容提要
9 月中采制造業 PMI 與 8 月持平,與早前公布的匯豐 PMI 保持一致。合並考慮發電等數據,9 月經濟環比動能較 8 月略有恢複,但經濟增長仍然較弱。

8、9 月份以來 30 個大中城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出現恢複。救市政策,特別是金融條件的改善,有利於房地產市場的企穩恢複。我們對四季度房地產市場的改善抱有積極的看法。如果房地產銷售恢複可以確認,二級火箭的點火值得期待。

因為經濟走弱和貨幣政策調整,銀行間債券收益率,特別是長端利率出現明顯下行,收益率曲線進一步平坦化。我們認為無風險利率中樞仍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隨著中國經濟的下滑,全球工業活動也在走弱。近期公布的全球 PMI 和主要經濟體工業均不及預期。9 月中下旬以來,全球股票市場明顯下跌,債券上漲,美元升值都反應了全球經濟,特別是美國以外經濟增長走弱和全球風險偏好下降帶來的影響。

一、經濟低位企穩

9 月中采制造業 PMI 與 8 月持平,均為 51.1,走勢與早前公布的匯豐 PMI保持一致。分項數據中,生產和原材料庫存小幅回升,產成品庫存下降,新訂單和原材料購進價格下降。

從發電量和 PMI 等數據觀察,9 月經濟環比動能可能較 8 月略有恢複,但經濟增長仍然較弱,經濟出現趨勢性的恢複可能需要 1-2 個季度以後。

在當前內需乏力的情景下,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對中期內的經濟走勢有很大影響。我們認為今年以來的房地產銷售的低迷是房地產行業周期性變化與資金緊張銀行惜貸等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隨著房地產市場調整時間接近一年,流動性逐步寬松和政府救市政策的推出,8、9 月份以來 30 個大中城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出現恢複,一線城市的改善相對更為明顯。

9 月 30 日,央行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大幅放款購房貸款申請條件。盡管在目前銀行資金成本較高的背景下,銀行落實首套房利率折扣的積極性可能不高。但對非一線城市限貸政策的全面放開,大幅降低短期購房難度,並使得購房中金融杠桿的作用凸顯。

草根數據顯示,10 月黃金周期間的房地產成交量有明顯恢複,部分房地產企業開始提升銷售價格。受到過度抑制的房地產市場可能在四季度出現由均值恢複力量推動的反彈,這一轉變是經濟中期趨勢的重要影響變量。

在《牛市有多遠》中,我們認為房地產市場交易量的放大是第二級火箭點火的標誌之一。隨著剛需和改善型需求積累的增加,我們對四季度房地產市場的改善抱有積極的看法。



二、工業品價格大幅下降,工業企業盈利下滑明顯

9 月下旬,工業品期貨暫時企穩。全月工業品價格跌幅較 8 月有所擴大,環比降幅或在-0.3%左右。PMI 分項數據中的購進價格指數也指向相似的判斷。

9 月商品價格的下跌出現明顯的分化,可能暗示供應面差異產生的影響。螺紋鋼期貨價格大幅下跌 14%,鐵礦石期貨價格下跌 12%,焦炭期貨價格下降5%。能化產品價格指數下跌 6%。有色金屬中銅、鋅、鋁價格穩定,焦煤、動力煤價格穩定。而水泥價格略有上升。在內需較弱和庫存調整的背景下,工業品價格的弱勢可能持續。



豬肉價格在 9 月份保持穩定,蔬菜價格在 9 月中下旬略有上漲,兩者合並對食品價格同比增長的拉動力量有限,同時考慮到燃料價格下降以及去年較高的基數,全月 CPI 同比增速可能進一步回落到 1.6%左右。

國內需求的走弱和工業品價格的快速下跌給工業企業盈利帶來顯著的負面影響,8 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 0.6%,較 7 月的同比增長 13.5%顯著下降。36 個主要行業中有 28 個行業的主營活動利潤 8 月同比增速下降,其中石油加工業、化學纖維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業受到的影響最大。而上遊石油天然氣開采、有色金屬礦采選、非金屬礦采選業的利潤增速在改善,表明本次庫存調整的壓力可能更多來自中下遊。



三、資金寬松,收益率曲線平坦化

盡管 9 月底臨近季末,因為禁止存款沖時點新政和經濟疲軟,銀行間利率較為寬松。月底的銀行間拆借回購利率較月中普遍要低 30 個 BP 左右,目前的利率水平已經回到了今年 5、6 月份的水平(圖 6)。

9 月中旬以來,隨著央行 SLF 和降低回購利率的影響,中長端利率出現了20-30個 BP 下降,短端利率下降大致 10 個 BP 左右。收益率曲線較之前更為平坦化。未來隨著政策放松壓力增大,無風險利率中樞有進一步下行的空間(圖7)。



9 月份以來,人民幣即期匯率橫向整理。隨著美元繼續升值,人民幣NDF12個月的匯率在 9月中下旬出現明顯貶值。考慮到國內經濟疲軟,流動性趨於寬松,人民幣匯率在偏弱的趨勢中。



此外,國務院上周四公布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意見》強調,要建立“借、用、還”相統一的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機制,這進一步規範了地方政府的融資行為。

四、海外經濟相關

全球制造業呈現疲軟跡象,摩根大通全球 PMI 自 6 月份以來呈現震蕩下行的趨勢(圖 9)。近期陸續公布的全球主要經濟體,包括美國、德國和日本的 8月份工業環比(季調)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負增長。全球制造業存在較為緊密的聯系,中國經濟放緩對全球工業有負面的作用。



在經濟數據低於預期的影響下,自 9 月中旬以來全球發達和新興市場股票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同時發達國家國債收益率明顯下降。全球經濟,特別是歐洲和新興經濟體的相對放緩使得美元匯率獲得一些動能,同時全球的風險偏好明顯下降支持了債券上漲但壓制了股票市場。



在全球市場變化的背景下,AH 股的相對走勢耐人尋味的。雖然 H 股受香港“占中”活動負面影響,但其 9 月中旬以來港股走勢和全球市場是一致的,體現了全球經濟基本面惡化和風險偏好下降的影響。而 A 股 9 月份的上升趨勢相對獨立。AH 股走勢的差異並不罕見,今年 5、6 月份 A 股的表現明顯落後於 H 股。現在看來 AH股溢價接近於零,處於過去三四年的平均水平。




@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84

乾貨|凱文·凱利獨家分享3小時,長達6000字的未來商業預言書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2070959

中歐美國頂級圈層遊學實錄(一)
9月27日,矽谷精神教父、科技商業預言家凱文·凱利在斯坦福大學,為來自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美國頂級圈層,中歐私享之旅”的20多位學員進行了長達3個小時分享,暢談他對未來20年重大商業科技潮流的見解。
文/凱文·凱利 矽谷精神教父、科技商業預言家

KK精彩觀點放送:
下一個時代是氧氣的時代。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通過無線網絡來傳輸的信息總量就會超過通過有線網絡來傳輸的信息總量。
未來,數據會更多地在每個人的智能設備之間傳輸,不會回到發射塔、交換機或者“雲”里面。到2020年,超過2/3的信息傳送距離不會超過1公里。
很多人說:我不會去跟別人分享我的醫療數據,財務數據,性生活。但這只是你現在的觀點。今後人們會去分享這些數據,我們現在還處於分享時代的早期。
無人駕駛汽車今後將變成你的新辦公室,你用汽車接收的數據將比你坐在寫字樓里接收的數據更多。
比特幣真正帶來的顛覆是一種交流的感覺,而這種交流產生了錢一樣的價值。
20年以後最偉大的產品,現在還沒被發明出來。雖然谷歌這樣的高科技公司如此強大而成功,但我只想說,你們現在開始一點也不晚,而現在已經發生的事情根本就什麽都不算。

“破壞性創新”是克里斯坦森教授那本著名的《創新者的窘境》書中提到的概念。他告訴我們,創新在一個既已成功的主體中是多麽難以發生。1800年代,當時世界上最盈利的企業是那些經營帆船的公司,它們已經成為全球性企業。隨後蒸汽船被發明了,沒有帆,靠蒸汽輪機發動。蒸汽船出現伊始,是一種體驗很糟的交通工具——跟大帆船相比又小又短,制造價格非常昂貴,可靠性也很差。當時的大船運公司都沒有把它放在眼里。

然而,盡管種種的不靠譜,但蒸汽船有一個優勢,就是可以逆流前進,這改變了人類幾千年只能“順流而下”的歷史。隨著技術的發展,蒸汽船就變得越來越便宜,可靠性也越來越高,體積也變得越來越大。最後,蒸汽船的技術成熟了,不但消滅了大帆船,也消滅了那些依賴大帆船做航運的海運公司。

破壞性創新技術最初都是個笑話
總結起來:破壞性創新的技術都有一個模式:剛開始出現的時候都是不起眼的東西,被人忽略。可以看到這三條線:上面一條線是在市場上表現非常好的業界領袖,有一個很平穩的發展曲線;下面一條曲線就是消費者的最低滿意度,最下面那個點,是當時出現的破壞性創新企業。最初的時候,破壞性創新的技術遠比客戶的要求差,是一個笑話。然而,當它以更快的速度發展,突然有一天碰到了消費者的需求點,就會產生很快的發展勢頭,成為市場上的統治者。

對於具有破壞性技術的創業企業來說,他們曾經非常掙紮,工作質量非常低,風險極高,利潤極低,市場極小,商業模式也沒有被重視過,理性的商人都不會去做這種生意。為什麽只有創業企業和小企業會去做這些創新呢?因為他們別無選擇。一個非常非常恐怖的事實是,大多數創業企業最後都是完蛋的!

另外,不管你們是做哪個行業的,真正對你們構成最大威脅的對手一定不是現在行業內的對手,而且那些行業之外你看不到競爭對手。接下來,我想給大家說一說那些我認為有可能產生顛覆的領域。

從銅時代到氧氣時代
我想說的第一事實就是:這個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不是物質,而是信息。它比我們所有的生物產能,人類的生產力都要快。世界上的信息量大到什麽程度?需要用16乘以276次方去描述。人類每秒鐘創造的網線長度已經超過了聲速。這些就叫信息爆炸,信息膨脹的速度和原子彈爆炸的速度是一樣的。而這是一個持久的爆炸,遠遠不是一瞬間。

到2050年,數據量將達到非常恐怖的100萬Zetabit。一個Zetabit是1萬億G。接下來這個時代就叫Zeta時代,而在Zeta時代之後,更大量級的信息用什麽來描述?英語已經詞窮了。我與很多語言學家聊過這個問題,他們都沒有答案。面對如此大的信息量,我們甚至沒有一個好的數學算法去實時處理數據。怎樣利用這些數據,把數據變為有價值的東西?這里面就有很多商機。

不同的商業時代使用不同介質傳遞信息。早期是銅,因為人們用電纜傳輸;然後進入矽的時代,矽制造成芯片。我認為下一個時代是氧氣的時代。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通過無線網絡來傳輸的信息總量就會超過通過有線網絡來傳輸的信息總量。

個人數據才是大未來
未來數據還有一個趨勢:如今很多數據都在洲際間通過海底光纜來傳輸,是地理位置之間的傳輸。但今後很多數據會留在本地進行處理,甚至以每個家庭為單位處理的信息總量可能會比留在本地的數據總量還要大。再擴大一個層面來說,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很多數據。在廣播時代,觀眾人數是一個很大的量級,由廣播臺去觸及;到了互聯網時代,出現博客和社會化媒體,你成為了一個廣播臺,可以擁有很多受眾,但你傳遞的信息量比較少,遠遠不如廣播臺;後來出現了微信朋友圈,傳遞給相對少的受眾,但信息的總量非常大。我認為未來就是每一個人傳遞自己信息的時代。

亞馬遜那樣的大網站有一個節點去控制很多觀眾,我們稱之為“雲”;低一層次的就是一些本地的發送站,我們稱之為“霧”;而最底層的稱為網格,就是我們每一個人作為接收端。我預言,接下來數據會更多地在每個人的智能設備之間傳輸,不會回到發射塔、交換機或者“雲”里面。我們自己就形成了一個小的局域網。到2020年,超過2/3的信息傳送距離不會超過1公里。那麽像WiFi、藍牙技術等目前雖然不是電信級別的技術,不是很嚴肅,利潤很低,市場很小,問題很多,但是不是有可能顛覆未來呢?

介入網絡的能力重於所有權
另一個顛覆性的技術就是雲技術。在一個500人的團體里,信息量是500平方等級的;另一個500人團體的信息量也是500平方等級的。如果這兩個團體聯網,則能產生1000的平方量級的數據量,遠遠大於兩個500的平方。傳統擴大網絡很簡單,就是把這些小的網絡連起來,變成一個更大的網絡。擴大網絡規模帶來的增長是幾何倍數的。所以,有一個很大的雲,要比你把它分散成很多小的網絡的價值更多。從這個互聯網角度看,人數越多,你提供每個客戶的成本就向零無限靠近,你基本上可以提供一個免費的服務。隨著雲技術的不斷發展,介入網絡的能力要比實際擁有的所有權要更重要。由於物權是資本主義的基礎,現在我們在顛覆所有權,對資本主義就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所有生意都是數據生意
不管你現在做什麽行業,你做的生意都是數據生意。你關於客戶的這些數據,其實跟你的客戶對於你來說是同樣重要的。數據可以通過網絡流轉,從一個格式變成另一個格式。數據不應該以它的存儲而定義,應該由它的流轉來定義。

過去的數據時代,我們使用文件、文件夾、桌面這些東西。進入網絡時代之後,數據就出現在網頁上、鏈接里。今天我們用雲,用標簽、流來比喻數據。對現在來說,文件夾、網頁什麽的就不是最重要的數據。所有的東西都在我們的數據流里,有信息、有新聞。過去的關鍵詞是我,現在的關健詞是我們;過去的關鍵詞是項目,現在的關健詞是數據。我們處於整個互聯網新時代的第一天,此時此刻最重要的。接下來我們就需要了解如何量化自己,我也一直在參與這樣的項目,把我們自身的一些信息去數據化。

我們使用很多設備去進行自我量化。我認識的一些人,會在身上裝40多個傳感器,不停地檢測自己的數據。我曾經跟一個人打賭說,任何一個只要是人類用工具可以測量的數據,都一定在被測量。我們為什麽要跟蹤這些數據?有健康的原因,社交的原因,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因。還有很多非常前沿的數據測量工具,比如說有一種工具可以去分析我們呼吸氣體里面的化合物,通過分析呼吸來判斷你的血液情況。蘋果推出的手表也是不停采集你的數據,通過APP進行處理。通過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哪天的工作效率最高,在那天我們吃了什麽,做了哪些事情來提高效率。我們就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生產效率。

現在只是分享時代的早期
現在討論很熱的一個話題就是無處不在的攝像頭監控。然而互聯網總是希望去監控和采集數據,我們是很難去停止這個趨勢的。我們每一臺手機上都有一個攝像機,這意味著全球一共有60億臺攝像機。社會化媒體的興盛,讓我們總是不停在報告我們的位置。

我和斯皮爾伯格一起做了部電影叫《少數派報告》,男主角想從一直被跟蹤的環境里逃出去,但他發現,他每到一個地方,屏幕上的廣告都變成針對他的廣告。我們現在談論艷照門、國家安全局的棱鏡,我們都知道自己的數據一直被采集不安全。這些數據我們是無法停止被采集的,我們應該想的是,如何怎麽樣把采集數據的模式從由某一個機構來掌控,變成你我之間去互相觀察。比如,美國的警察帶了一個傳感器攝像頭對市民進行實時監控,那麽反過來,市民也可以帶這個東西去監控警察對我們做了什麽。

個性化與透明度是正相關的。如果你完全把自己藏起來,不對別人分享任何數據,你的個性化也為零。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有個性的人,就必須向外面展現你自己的數據,把你的信息傳達出去。

我們現在還處於傳統和前沿交替的年代,很多人說:我不會去跟別人分享我的醫療數據,財務數據,不會去跟別人分享我的性生活。但這些只是你現在的觀點。我認為,今後人們會去分享這些數據,我們現在還處於分享時代的早期。

增強現實、新交互界面與視覺跟蹤
大家都知道谷歌眼鏡,而現在的可穿戴智能隱性眼鏡可以直接貼在你的角膜上。可穿戴設備不止是眼鏡,它可能變成衣服。我們用它來接收數據,同時也在傳遞數據,通過各種摩擦跟它互動。我們還給盲人做了一個可穿戴式的背心,上面有攝像頭,可以看到前方,通過振動去告訴這個盲人怎麽走。

這些就是增強現實,我在大學里學的就是這個專業。增強現實把虛擬的物體跟你看到的真實世界通過某種方式結合在一起,這是很酷的。

新的交互界面,我在《少數派報告》中演示過。湯姆克魯斯在操作一臺電腦的時候,並不是像我們這樣敲鍵盤,而是渾身都用起來去跟一臺機器互動。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應該可以操作一臺電腦。如果我要再做一個科幻電影,我絕對不會讓電影主角用鍵盤來操作電腦的,我會讓他做一些手勢,看上去就是在工作。

此外還有視覺跟蹤。它會跟蹤你的眼睛看的地方,知道你在看什麽。通過視覺跟蹤,我們還可以捕捉他的情緒,利用這些技術去跟蹤他的眼球,去看他在看哪些內容的時候情緒變化如何,據此去更改我們的內容。結果就是,我們在看屏幕的時候,實際上它也在看我們。我們就可以去根據這樣反饋來修改我們的作品。

語音技術也遠不止是蘋果的SIRI技術,比如說翻譯。有一種實時的翻譯工具,畫面拍的是西班牙語,顯示出來就變成了英語。這個是一個我們最後的一個人際交互的一個設想,就是除了前面說的這些,他是一個頭盔,你帶在頭上它會去捕捉你的想法,你可以通過你的想法去操縱電腦。

註意力在哪兒,錢就在哪兒
註意力經濟是一個顛覆性的領域,註意力在哪兒,錢就在哪兒。很多人每天都在看郵件,花很多時間在郵件上,它占用我們的時間。於是有人說,你讀郵件是應該能拿到錢的,因為你在花時間。如果讀郵件都要給錢的話,那讀廣告是不是更要給錢呢?現在的廣告投放模式是花錢投給廣告公司,為什麽不去直接把錢花在你的用戶上,讓他看廣告就能拿到錢呢?這樣我們就可以看這人的關註度在哪兒,然後用錢去買他的註意力,讓他看我們的廣告。這個人會影響其他的人,有影響力人的就應該給更多錢。

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是,我們應該有權利去讓自己成為媒體,在自己上面放廣告去賺錢。比如一些博客的下面會放一個廣告,看上去挺酷的,不像是一個廣告,而博主能拿到錢。另外人們應該有能力去通過自己去制作廣告賺錢。有消費者直接參與的廣告制作、直接進行廣告宣傳,然後通過自己的社會化媒體變成社會化的一個廣告。這徹底顛覆了廣告行業。

遠距離圖像與視頻技術
遠距離圖像也是一個顛覆性的領域,比如電話會議、遠程醫療。Oculus是Facebook剛剛收購的一家虛擬現實公司,我試過他們的產品,感覺特別好,是一種全浸入式的體驗,非常真實。Facebook花了10億美元去收購這家公司。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屏幕,包括可折疊的屏幕。未來的屏,不僅僅是硬硬的一塊,我們甚至可以把屏變得跟書一樣,可以翻,可以折,里面的內容可變。還有一些沒有屏的展示,比如說全息圖。全息技術現在不完美,但以後可能也會對我們產生顛覆。我們現在已經不是讀書的人,而是讀屏的人。屏里面有各種各樣的邏輯。

3D打印給我們帶來的一個巨大顛覆就是,你以前認為硬件的那些東西,在未來都會變成軟件了。3D打印出來的東西其實就是一個圖紙,是能夠更改的能夠傳輸、修改的,是數據形成的。那麽這就是一個跟我們現在談到的這個各種各樣的互聯網設備一樣,它里面是也芯片的,美國人有一種期望,利用3D打印技術重新讓制造業回歸美國,但也有一種說法,中國現在是3D打印的領袖。

人工智能是可購買的智慧
蘋果的SIRI就是人工智能,你可以跟它對話。但我們看到的大多數人工智能沒那麽酷,都在後臺運行。它可以處理X光片、處理法律證據、飛行問題等等。現在圖形處理芯片的進步提升了機器學習能力,有一些機器可以看懂你的照片,告訴你這些照片是關於什麽的,還可以跟你進行人際交互對話,目前還處在實驗室階段。

人工智能是你可以花錢購買的一種服務。通過人工智能去創業的公司,需要將人工智能運用到某一個特定領域去增加智慧。比如無人駕駛汽車,其實就是把人工智能的智慧放到車里。它的出現將影響交通狀態、影響快遞這樣的行業和司機行業的人。而真正的革命是:這些汽車今後將變成你的新辦公室,今後你用汽車接收的數據將比你坐在寫字樓里接收的數據更多。

電子貨幣是一種交流
錢很重要,但錢現在是一種交流。所有跟溝通性質相同的領域,比如說分享、合作、跟蹤、廣播、闡述或者是識別,都帶有交流的性質。有一種加密的貨幣叫比特幣,意味著這種溝通交流也是加密的。比特幣是一種加密的貨幣,但並不是隱形的貨幣。電子貨幣產生的交易都跟溝通一樣,是可以跟蹤的,其實是一種交流。所以比特幣真正帶來的顛覆是一種交流的感覺,而這種交流產生了錢一樣的價值。

股權眾籌的革命
美國現在有450個眾籌平臺,產生了一些非常成功的項目,它現在變成一個很大的生意,很多錢湧到這個領域。很多人用這個眾籌網站並不是為了融資,而是用這個東西去做市場調查,去看看自己的商業計劃書會不會受歡迎。最近眾籌股權被承認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革命。

如果我們穿越到1980年代,告訴那時的人,30年以後你們會有維基百科,會有今天各種各樣很酷的技術,沒有人會相信。展望今後20年,也是今天的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唯一知道的是,20年以後最偉大的產品,現在還沒被發明出來,而你們作為創業者,就要去發明這些東西!雖然現在谷歌這樣的高科技公司如此強大而成功,但我只想說,你們現在開始一點也不晚,而現在已經發生的事情根本就什麽都不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68

【銀河策略精華摘選】:從美股百年看A股未來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2187003


康德拉季耶夫斷言:資本主義的盛衰乃是由科技及知識的創新所帶動,當經濟到達周期性低位時,經濟狀況異常惡劣,由於存在超額的生產力,因而缺乏資本投資的誘因。當新技術出現,新產品的高利潤空間將刺激經濟的繁榮。這與“資本主義必將滅亡”的論斷是相悖的,所以,他倒黴了,被流放了。但留下的是真理。

實際上,人類的生產生活為的是什麽呢?不就是為了自己的吃穿住行用嗎?當吃穿住行用基本滿足了,生產活動也就沒有了擴張的動力,增長將僅來自於人口的增長。但如果出現了技術進步,吃穿住行用的內容變了,用新的內容來充實人類的生活將成為經濟快速增長的動力。

縱觀百年科技史,每一個主流科技產品的普及,都改變了經濟社會的都造就了一個大牛市。

大牛市的頂點之後,歷經18年的區間震蕩,才迎來下一個牛市的起點。

2000年的計算機牛市頂點以來,已經震蕩了10多年。

1、汽車牛市前的18年震蕩期

1905年牛市頂峰之後,1907年的調整底部再也沒有本質突破,經歷了18年長期盤整,市場終於迎來了“汽車牛市”。1923-1924年間,新一輪牛市啟動。其時,小汽車開始走進家庭。

圖:內燃機牛市過去18年,小汽車牛市方才啟動





資料來源: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部(整理)

在兩次牛市之間,第一次世界大戰是關鍵性事件。這一事件的本質正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產能過剩爭奪市場的產物。沒有新市場,資本回報也就有了瓶頸,這也是市場區間震蕩的原因。

2、半導體牛市前的18年震蕩期

當胡佛總統承諾“家家有輛小汽車,家家鍋里有只雞”的時候,汽車牛市也達到了頂峰。1929年牛市頂峰之後,1932年的調整底部再也沒有別突破,事實上,1932年是過度下跌了,1931年的底部成為今後18年的底部,經歷了18年的長期盤整,市場終於迎來了二戰之後的“半導體牛市”。

圖:小汽車牛市過去18年,半導體牛市方才啟動



資料來源: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部(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小汽車牛市之後的大事件,這正是主流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矛盾激化的必然產物。當內部市場約束越來越明顯的時候,依靠戰爭搶奪市場和殖民地成為當時的首選。

3、計算機牛市前的18年震蕩期

1965年牛市頂峰之後,除1974年深度下跌之外,18年中道指基本穩定,直到1983年,終於迎來了“跨國公司與計算機牛市”。

圖:半導體牛市過去18年,新牛市方才啟動



資料來源: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部(整理)

這次18年的醞釀期里,不是世界大戰,而是滯漲,伴隨著局部戰爭。而其原因,自然是爭奪資源和市場。可見,當主流科技產品面臨市場約束的時候,處於前沿的國家要麽依靠戰爭搶奪市場,要麽陷入“滯漲”。幫助資本主義國家打開“滯漲”局面的,或許是尼克松訪華之後中國市場的開放。

4、計算機牛市之後的震蕩

1983年啟動的“跨國公司牛市”與“計算機牛市”無縫銜接,形成了歷史上歷時最長、漲幅最大的牛市。2000年,個人電腦廣泛應用,股市也達到了11908.5高點。從2000年頂峰算起,美國股市是否還要經歷18年的整理,等待新動力?

圖:1980年代以來的大牛市和2000年之後的震蕩



資料來源: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部(整理)

2000年之後,是中國的貢獻維持了計算機牛市的繁榮。中國在2004年之後最終奠定了“世界工場”地位,中國電腦出貨量居世界之首。當中國的制造業勞動者也開始追求生活質量的時候,危機最終爆發。2008年的危機是這一輪震蕩期的底部,今後將震蕩上行。

如今,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機器人和3D打印機無疑將改變人類的生產模式和生活模式;而智能生活裝備和服務無疑正在改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下一輪牛市的科技動力,隱約若現,我們拭目以待。一切,5年後,我們觀察美國。

圖:新一輪全球牛市的科技曙光隱約若現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註微信公眾號:yldtouz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901

【TMT】雲計算行業深度報告——掘金雲服務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2266150

來源:中信證券 作者: 陳劍 李偉 王浩冰
導讀:雲計算,源自互聯網,而如今又被超越了互聯網。被媒體和產業熱炒了幾年之後,大家發現,最早提出雲計算,推廣雲計算的廠家似乎沒有什麽成功的項目,倒是雲的概念被應用到互聯網乃至IT之外的領域,比如雲商,雲電視,雲殺毒…

本文認為雲計算最有價值的是其是按需取用的商業模式,將影響至IT產業之外的領域;所提倡的業務模式和涉及的核心技術,大部分步履艱難,離真正的雲計算模式還有相當漫長的道路。
 
下面從三個視角分享觀點:
第一個視角:商業模式
主要觀點:
雲計算最有價值的是其商業模式:按需取用,按需付費,是最美麗的商業模式,也是對產業帶來最大的震撼,會被延伸至IT之外的產業,甚至是影響企業經營思維。
IT領域雲服務的推廣,最大的阻力是信任,信任的解決核心不是技術,而是是對用戶服務質量的承諾。

評估雲計算項目實施與否,成功與否要從商業化角度評估。

雲計算的商業視角:
是基於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

其核心理念是:
按需取用,按需付費,集中管理。用戶由傳統的自購軟硬件,煙囪式的系統部署,自行維護,到從網絡購買服務,無需運營服務,從而聚焦業務。

按照這樣的理念,可以有很大的想象空間,讓IT系統真正充分利用起來,是IT領域的共產主義社會。對中小企業而言,可以把資產性支出變為運營性支持,增加了現金流,又可以擺脫對IT的不熟悉與投入,甚至以低成本的方式享受原來需要高價值的業務服務;對大企業而言,產生了一種新的運營收入模式,變賣設備為出租設備;

把雲計算的思想從IT延伸到其他領域,物流領域,交通領域,企業運營等領域,何嘗不是和IT系統現狀也一樣,都是煙囪式建設,如果能夠把這些系統或資源統一管理,平臺化運營,按需分配,確實能夠提升效率,帶來的貢獻遠大於IT系統的雲計算實施。所以,個人認為把雲計算的思想進一步升華,是雲計算最有價值的東西,也是最容易被雲計算專業人士認為是忽悠的部分。

蘇寧雲商,算是業界第一個以雲計算改造企業運營架構的先例,不管成敗,至少代表一種方向。是把雲服務模式進一步深化,逐步探索出線上線下多渠道融合、全品類經營、開放平臺服務的業務形態,蘇寧認為未來中國的零售模式將是“店商+電商+零售服務商”,稱之為“雲商”模式。其本質就是統一了後臺資源,不需要再維護兩套甚至是多套運營系統,把實體店面和互聯網作為用戶的入口,資源按需調配。

再說馬雲的菜鳥物流骨幹網,其目的也是把物流資源的平臺化運營,統一管理調度,實現資源的共享。通過自建、共建、合作、改造等多種模式,形成一套開放的社會化倉儲設施網絡。同時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建立開放、透明、共享的數據應用平臺,為電子商務企業、物流公司、倉儲企業、第三方物流服務商、供應鏈服務商等各類企業提供按需取用的服務。

所以,雲計算是一種美麗的商業模式,重構的不僅僅是IT行業,真正改變的是企業和社會的運營理念。

雲服務模式實施的最大挑戰是信任,信任的背後是數據的安全性,可靠性,隱私性。信任的解決靠的不是技術,而是管理和承諾。就像支付寶一樣,解決了用戶網購的信任問題,靠的是機制。雲服務模式也是一樣的。

雲服務的決定性因素是網絡,只有網絡隨時可及,訪問流暢,雲服務的推廣才有基礎。網絡寬帶也是物聯網,智慧城市等概念模式推廣的基礎因素。

既然雲計算美麗在於其商業模式,因此評判項目實施與否,成功與否,應該從商業模式角度評估,產品技術是實現商業模式的手段。

例如,2008年IBM宣稱在無錫太湖建立中國第一個雲計算,結果交付的是IBM一大堆傳統昂貴的軟硬件,運營收入不足以支付保安費用。IBM後來認為,從技術上說是成功的,這樣就不好了。

例如,有些企業想利用雲計算技術提升IT系統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而現實的情況是,設備利用率是提升了,可以都要換成新設備,還要購買昂貴的軟件,投資增加了不少,並不省錢。

第二個視角:業務模式
主要觀點:
IaaS最基礎最簡單,用戶存在現實需求,技術突破存在挑戰。
PaaS最有競爭力,只有少數巨頭可以玩得起。
SaaS看似美好,實際前景暗淡。

一個新的模式,新的概念,描述的再美好,最終需要化雲為雨,重要的是能夠提供給用戶什麽服務,這樣的服務是否能切實解決現實問題。

雲計算的業務模式可以從三個層次來看:IAAS,PAAS,SAAS。

業務層次不同,用戶定位不同,挑戰也不同,現實與理想的距離更為不同。

IaaS,基礎設施級服務:
消費者通過Internet可以從完善的計算機基礎設施獲得服務。這些服務包括虛擬計算,虛擬存儲,虛擬網絡,虛擬數據庫,主機托管等。

按照雲計算的理想要求是:
以透明自助的方式,隨時隨需地向用戶提供彈性計算、彈性存儲及網絡等基礎軟件服務。

以低成本的計算、存儲能力提供,並保障服務的高可用性和高安全性。
現實的情況是:
大部分的服務商脫胎於IDC,服務提供的方式接近手工,有限的彈性計算,隨時隨需幾乎沒有,更多的是把傳統的虛擬主機改名為雲主機搖身一變成為雲計算服務商,用戶體驗沒有什麽變化。
不過,用戶對這類的需求在增長,特別是在線存儲,虛擬主機,因此,只要服務商不斷完善服務,還是會有較大的成長。當然用戶體驗的完善依賴於技術,主要是虛擬化技術。

PaaS,平臺即服務:
雲環境中的中間件即服務。能將現有各種業務能力進行整合,向下根據業務能力需要測算基礎服務能力,通過IaaS提供的API調用硬件資源,向上提供業務調度中心服務,實時監控平臺的各種資源,並將這些資源通過API開放給SaaS用戶。
能夠整合形成平臺能力的,必然是擁有蓬勃發展或者形成規模的業務,業務在先PaaS在後,需要關註的是:
對於不同業務服務的流程編排、混搭及複用
支撐和激勵第三方開發新的服務,並快速地在線部署、測試和上線運營
在中國,能夠提供PaaS服務的只有幾個互聯網巨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或者細分行業領導者,比如遊戲平臺。三大電信運營商雖然有號召力,但是缺乏業務,缺乏研發隊伍和對用戶需求的快速響應,也無能為力。中小企業,更是想都不要想了。

SaaS,軟件即服務:
軟件通過互聯網來交付,向用戶收取月服務費。從技術上看是美好的,它允許即時註冊,極大地降低整合成本,並允許用戶購買前試用,而且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服務和體驗是這個領域的核心:
通過互聯網及瀏覽器提供高用戶體驗的應用軟件服務
實現高度的服務複用,支撐龐大、高彈性、複雜個性化需求的用戶群
現實中的SaaS服務琳瑯滿目,最為常用的有:ERP, CRM,記賬,電商,營銷,通訊錄,協作等,諸如此類的細分化服務還很多,碎片化的業務服務,用戶無法一致化的全程服務和體驗,導致有用而無法規模使用。

通過共享模式來降低成本,對國內客戶認知和行為習慣是個挑戰,在信用制度不健全的,普遍存在“誠信危機”的國情下,中國的中小企業是很不放心把自己的財務數據、客戶數據這麽核心機密信息放在互聯網之上。

因此,SaaS業務模式可以說是看似美好,實際暗淡,符合國情與現實的業務更加漫長。

第三個視角:技術體系
主要觀點:
核心技術短期難有突破,都把虛擬化當做雲計算。
機房成為投資的重點,搭上雲計算,也作為拉動投資的噱頭。

技術是服務於業務的,對雲計算的技術要求,應該是按照業務維度推導出對技術的要求。雲計算系統涉及到多方面的技術,包括:虛擬化,大規模分布式數據庫管理技術,分布式的並行編程模式,面向服務的應用組裝及管理,在線的服務開發測試及編程技術,前端展現及交付技術等。對技術的討論應該服從於業務價值,如果業務模式錯誤了,討論再先進的技術也是沒有意義的。
SaaS部分:
需要關註的是用戶的需求,技術已經不再重要。
PaaS部分:
核心應該是業務能力的歸一化,接口的標準化,將現有各種業務能力進行整合開放。畢竟這是只有幾個巨頭才能做得事情,因此分布式計算等被當作核心技術,Hadoop因此被吹捧。除了研究,對實際的業務支撐是相當的有限。
IaaS部分:
核心是硬件虛擬化資源的調度和使用,包括服務器虛擬化,桌面虛擬化,存儲虛擬化和網絡虛擬化。虛擬化技術來源自企業應用,更多是對一臺或若幹臺服務器進行資源共享和備份。而雲計算需要的不僅僅是共享,而是可以將不同的硬件資源整合起來提供服務,規模大,分布式部署,無縫遷移。涉及服務器,存儲,網絡、虛擬化、雲管理和雲安全等技術,挑戰極大。

在核心技術無法得到突破的情況下,大部分企業傾向改善用戶體驗,比如在線存儲,讓用戶可以方便備份存儲,也得到客戶的認可。

在虛擬主機領域,大部分企業不願意也沒能力攻克核心技術,只能把虛擬化作為雲計算,把小規模資源共享,簡單的虛擬機分配當作雲資源調度。即使是所謂行業領導者的IBM,實施的很多項目就是服務器+虛擬化軟件。

當核心技術沒有進展,作為IaaS的基礎設施——機房,也被作為雲計算的一個重要部分,以綠色節能,拉動投資為噱頭炒作。

中國雲計算大會已經召開了五屆,大會討論的內容還是概念多於實踐,新概念層出,雲計算向各個領域滲透延伸。正如本文的核心觀點:雲計算最有價值的是其商業模式,會被延伸至IT之外的產業,甚至是影響企業經營思維。
$華勝天成(SH600410)$ $東軟集團(SH600718)$ $天璣科技(SZ3002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