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管理層放大招反擊寶能系 高估值成增發攔路虎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2-19/971625.html
無論是對上市公司還是發行對象而言,增發方案將會面臨一大考驗,畢竟伴隨著寶能系不斷舉牌,萬科的股價已經並不算低。與之對應,增發方案確定的發行價格也不會低。
每經記者 左越
面對寶能系的來勢洶洶,萬科管理層終於在昨日(12月18日)祭出了大招——上市公司表示擬停牌籌劃股份發行事宜。
這一大招未來的殺傷力如何尚難下定論,不過,無論是對上市公司還是發行對象而言,增發方案將會面臨一大考驗,畢竟伴隨著寶能系不斷舉牌,萬科的股價已經並不算低。與之對應,增發方案確定的發行價格也不會低。甚至可以說,萬科股票目前的高估值狀態,將十分有可能成為未來股份發行路上的攔路虎。
高位停牌增發
在昨日的停牌公告中,萬科提到公司“正在籌劃股份發行,用於重大資產重組及收購資產”。消息一經披露,立刻引來大量圍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朋友圈被這一消息火速刷屏。更為誇張的是,“萬科爭奪戰”的話題還登上了微博熱搜,市場對萬科股權爭奪的“八卦”之心可見一斑。
通過“籌劃股份發行”來對抗寶能系的不斷增持,被市場普遍認為是萬科管理層在這場股權爭奪戰中亮出的一發大招。而對於A股上市公司來說,股份發行事宜一般有兩種方式: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或是直接向特定對象定向增發股份。而無論是哪種發行方式,都繞不開對發行價格的確定。
A股市場發行價格一般是以上市公司股票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90%來確定。按照這樣的方法來計算,增發價格大致在16.71元/股附近。顯而易見,這一價格與萬科停牌前的股價相比,下降幅度超過30%。
雖然增發價格僅相當於目前股價的七折水平,但這樣的增發價格對發行對象而言是筆劃算的買賣嗎?
答案或許是“NO”。
因為在寶能系大舉買入萬科股票的同時,萬科的股價也被一同推高。僅12月以來,萬科股價上漲幅度就已經超過60%。而在停牌前20個交易日中,萬科的股價則累計上漲近70%。
這就意味著,發行對象的認購成本將大幅上升。其將要認購的增發價格與一個月前的萬科股價相比,仍要高出兩成。
從橫向來對比,萬科此次的增發價格同樣並不“便宜”。就在本月9日,另一家房企綠地控股才披露其定增計劃,其中確定的發行低價為14.51元/股,與萬科停牌前20個交易日股價上漲近70%相比,綠地控股股價的上漲幅度為19.45%。
募資額恐近400億
萬科管理層如果想要通過此次股份發行來對抗、甚至壓制持股比例已經達到22.45%的寶能系,占據股權爭奪的主動權,那麽萬科此次發行的股份數量必將不在少數。而這對發行對象來說,需要認購的股份數量也將相應上升。
這就意味著,在認購價格上升的前提下,發行對象所要耗費的成本將會進一步攀升。對於發行對象來說,其在此次認購股份過程中承擔的資金壓力不可忽視。
而以目前情況來看,萬科增發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向持股數僅次於寶能系的華潤定向增發股份。這樣一來,萬科此次增發的股份數至少要達到23.32億股,並由華潤認購其中23.32億股。按照此前計算的16.71元/股的增發價來看,發行規模最低也要達到389.65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參與增發的認購對象或許正是萬科管理層對抗寶能系的“同盟軍”,其資金彈藥的充沛與否直接關系到萬科管理層能否成功阻擊寶能系的最後戰果。近400億的募資規模,對於萬科的小夥伴們來說,資金壓力並不算小。而萬科此時的高股價、高估值,很有可能將成為股份增發過程中的攔路虎,為萬科管理層的這場爭奪戰增添不少“麻煩”。
經過這一輪猛漲,萬科的估值水平水漲船高,以往關於萬科股票低估值的認識不再準確。根據東方財富數據,萬科目前的總股本為111億元,總市值為2700億元,其中流通市值為2375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在11月30日時,萬科的動態市盈率尚在18倍左右。而到停牌前,萬科動態市盈率已經上升到了29.54倍。這對於萬科而言,或許正意味著其再難稱得上“低估值”。
橫向來比較,“招保萬金”四大地產公司的動態市盈率分別為35.32、10.37、29.54、53.49倍,上市不久的巨無霸房企綠地控股的動態PE則為32.85倍。而從市凈率來看,招保萬金以及綠地控股分別為3.17、1.85、3.03、1.91、4.18倍。(編輯 柴剛 審核 趙慶 終審 塗勁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萬科管理層放大招反擊寶能系 高估值成增發攔路虎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2-19/971625.html
無論是對上市公司還是發行對象而言,增發方案將會面臨一大考驗,畢竟伴隨著寶能系不斷舉牌,萬科的股價已經並不算低。與之對應,增發方案確定的發行價格也不會低。
每經記者 左越
面對寶能系的來勢洶洶,萬科管理層終於在昨日(12月18日)祭出了大招——上市公司表示擬停牌籌劃股份發行事宜。
這一大招未來的殺傷力如何尚難下定論,不過,無論是對上市公司還是發行對象而言,增發方案將會面臨一大考驗,畢竟伴隨著寶能系不斷舉牌,萬科的股價已經並不算低。與之對應,增發方案確定的發行價格也不會低。甚至可以說,萬科股票目前的高估值狀態,將十分有可能成為未來股份發行路上的攔路虎。
高位停牌增發
在昨日的停牌公告中,萬科提到公司“正在籌劃股份發行,用於重大資產重組及收購資產”。消息一經披露,立刻引來大量圍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朋友圈被這一消息火速刷屏。更為誇張的是,“萬科爭奪戰”的話題還登上了微博熱搜,市場對萬科股權爭奪的“八卦”之心可見一斑。
通過“籌劃股份發行”來對抗寶能系的不斷增持,被市場普遍認為是萬科管理層在這場股權爭奪戰中亮出的一發大招。而對於A股上市公司來說,股份發行事宜一般有兩種方式: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或是直接向特定對象定向增發股份。而無論是哪種發行方式,都繞不開對發行價格的確定。
A股市場發行價格一般是以上市公司股票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90%來確定。按照這樣的方法來計算,增發價格大致在16.71元/股附近。顯而易見,這一價格與萬科停牌前的股價相比,下降幅度超過30%。
雖然增發價格僅相當於目前股價的七折水平,但這樣的增發價格對發行對象而言是筆劃算的買賣嗎?
答案或許是“NO”。
因為在寶能系大舉買入萬科股票的同時,萬科的股價也被一同推高。僅12月以來,萬科股價上漲幅度就已經超過60%。而在停牌前20個交易日中,萬科的股價則累計上漲近70%。
這就意味著,發行對象的認購成本將大幅上升。其將要認購的增發價格與一個月前的萬科股價相比,仍要高出兩成。
從橫向來對比,萬科此次的增發價格同樣並不“便宜”。就在本月9日,另一家房企綠地控股才披露其定增計劃,其中確定的發行低價為14.51元/股,與萬科停牌前20個交易日股價上漲近70%相比,綠地控股股價的上漲幅度為19.45%。
募資額恐近400億
萬科管理層如果想要通過此次股份發行來對抗、甚至壓制持股比例已經達到22.45%的寶能系,占據股權爭奪的主動權,那麽萬科此次發行的股份數量必將不在少數。而這對發行對象來說,需要認購的股份數量也將相應上升。
這就意味著,在認購價格上升的前提下,發行對象所要耗費的成本將會進一步攀升。對於發行對象來說,其在此次認購股份過程中承擔的資金壓力不可忽視。
而以目前情況來看,萬科增發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向持股數僅次於寶能系的華潤定向增發股份。這樣一來,萬科此次增發的股份數至少要達到23.32億股,並由華潤認購其中23.32億股。按照此前計算的16.71元/股的增發價來看,發行規模最低也要達到389.65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參與增發的認購對象或許正是萬科管理層對抗寶能系的“同盟軍”,其資金彈藥的充沛與否直接關系到萬科管理層能否成功阻擊寶能系的最後戰果。近400億的募資規模,對於萬科的小夥伴們來說,資金壓力並不算小。而萬科此時的高股價、高估值,很有可能將成為股份增發過程中的攔路虎,為萬科管理層的這場爭奪戰增添不少“麻煩”。
經過這一輪猛漲,萬科的估值水平水漲船高,以往關於萬科股票低估值的認識不再準確。根據東方財富數據,萬科目前的總股本為111億元,總市值為2700億元,其中流通市值為2375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在11月30日時,萬科的動態市盈率尚在18倍左右。而到停牌前,萬科動態市盈率已經上升到了29.54倍。這對於萬科而言,或許正意味著其再難稱得上“低估值”。
橫向來比較,“招保萬金”四大地產公司的動態市盈率分別為35.32、10.37、29.54、53.49倍,上市不久的巨無霸房企綠地控股的動態PE則為32.85倍。而從市凈率來看,招保萬金以及綠地控股分別為3.17、1.85、3.03、1.91、4.18倍。(編輯 柴剛 審核 趙慶 終審 塗勁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遊資集中圍獵大盤股 小流通股市值成獵物
市值數百億元乃至兩三千億元,卻能任性拉升,連續多日持續漲停,順豐控股、中油資本以及江陰銀行等新近上市的龐然大物,儼然已經成了遊資集中圍獵的獵物。
連續六個交易日漲停,市值超過3000億元,但流通股本占比不到3.2%,遭到連續炒作的順豐控股,已引發市場高度關註。而除了順豐控股之外,中油資本、江陰銀行等市值龐大,近期遭到資金圍獵而股價連續上揚的股票,同樣也具有流通股本占比很低的共同特征。
流通市值小的大盤股遭遇爆炒,引起了關於借殼上市、次新股股權分布制度的討論,但亦有觀點認為,這尚未上升到制度層面,只要嚴格監管價格操縱即可。是堵住漏洞,還是加強監管,是炒作之風盛行的A股市場,需要繼續思考的問題。
大盤股遭遊資集中襲擊
從2月21日開始,氣勢如虹的順豐控股,股價一路上揚,五個交易日內從40.1元,漲到3月1日盤中最高的73.48元,漲幅超過80%,市值接近3100億元,但3月1日午後,獲利盤洶湧而出,盤中一度翻綠,最紅報收於70元。3月2日,順豐控股升勢不再,下跌2.99%,收於67.91元,但市值仍高達2850億元以上。
順豐控股的走勢,很大程度上是遊資推波助瀾的結果,被稱為“山東幫”的遊資,“貢獻”更是巨大。根據深交所交易信息,2月24日到3月1日的四個交易日內,買入最多的國海證券濟南歷山路營業部,累計買入順豐控股2.8億元,除了3月1日,均在買入前五中位列第一。
也正是因為國海證券濟南歷山路營業部的突然倒戈,導致順豐控股3月1日走勢出現逆轉。當日,該營業部雖然買入順豐控股4320萬元,但卻賣出了5536萬元,為賣出額最多的席位,在賣出前五總金額中的占比達到37%左右。
不僅是順豐控股,中油資本、江陰銀行、張家港行等大盤股,近期也都出現了一波波瀾壯闊的走勢,股價均出現大幅拉升。無一例外,這些股票均屬於大盤股,市值都在數百億元,乃至千億元以上。
和順豐控股一樣,中油資本也是名副其實的大盤股。披露信息顯示,重組完成後,其總股本達到90.3億股。按2月27日的收盤價計算,其市值高達1630億元以上。2月10日,獲得中石油集團註入755億元金融資產的石油濟柴,正式更名為中油資本,經過十余個交易日持續小幅下跌後,2月28日、3月1日,其股價連續兩天漲停,從2月27日收盤的18.26元,漲到3月1日收盤時的22.1元。在買入該股金額最多的前五大營業部中,部分近期多次在龍虎榜上出現。
江陰銀行、張家港行等次新銀行股,同樣也是大盤股。2月21日,張家港行股價達到上市後的階段性高點,短暫“休息”之後,從2月28日重蓄漲勢,連續三天大幅上漲,3月2日以21.27元報收,三天累計漲幅達到26%以上。披露信息顯示,目前張家港行總股本為18.08億股,按照目前價格計算,其市值已達384億元左右。按2月27日的收盤價計算,當時其市值則約為310億元。
3月2日,張家港行成交1.09億股,成交額23億元,換手率高達驚人的60.75%,買、賣前五的席位,均以遊資為主,其中就包括國海證券濟南歷山路營業部。3月2日,該營業部買入張家港行5124萬元。此前的3月1日,該席位賣出了2260萬元,而2月21日、2月17日,則分別買入2169萬元、2144萬元。
江陰銀行也是如此。2月24日到2月28日,連續三天大幅拉升,單日漲幅分別達到9.85%、9.98%、9.74%,股價從16元上漲到21.45元,累計上漲5.45元,累計漲幅高達34%。市值也從282億元,增加到近300億元。
江陰銀行股價上漲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極高的換手率。3月1日,該股成交12.8億元,日換手率高達30.46%,2月27日換手率達到33.63%。2月28日,江陰銀行小幅回落, 國海證券濟南歷山路營業部 曾逢高賣出賣2687萬元 ,2月14日、 2月16日則買入5692萬元、5818萬元。
大市值“偽裝”下的小盤股
雖然股價連續大幅拉升,但從交易量來看,包括順豐控股在內,每日成交額並不大,大多維持在10億元到20億元之間。
深交所披露信息顯示,江陰銀行2月24日到2月27日,累計成交量1.35億股,成交額23.7億元。其中,2月27日當天成交量7043萬股,成交額13億元,當天振幅達到18.04%,經歷了從接近跌停到漲停的過山車式震蕩。
張家港行也是如此。3月2日,該股成交量1.09億股,成交額23億元,3月1日成交量5046萬股,成交額9.7億元。而市值超過1900億元的中油資本,3月1日成交量只有區區6897萬股,成交額也只有1.53億元,就輕松拉至漲停。
市值數百億元乃至一、兩千億元的龐然大物,幾億元資金就能持續拉升、漲停的背後,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征:雖然股本規模、市值巨大,但由於基本都是借殼上市、次新股,其流通股本規模、占比都非常小,是名不副實的大盤股,或者真正的流通股小盤股,是投機資金屢屢爆炒、得手的主要原因。
“順豐這些股票被爆炒,根本原因就是流通股太少,小殼裝入大資產,很容易遭到市場和投機資金的炒作。”新富資本研究總監廖雲龍說,由於是借殼上市或次新股,剛上市流通股本都比較少,很容易成為投機資金的獵物。
包括順豐控股在內的上述借殼上市股、次新股,都存在這樣的情況。根據公開披露信息,順豐控股流通盤目前在1.3億股左右,占比不足3.2%,目前市值不足90億元。而中油資本90.3億股的總股本中,流通股股本不到2.8億股,占比僅為3.18%左右,當前市值尚不足60億元。
同順豐控股、中油資本相比,張家港行、江陰銀行雖然流通股本占比稍高,但規模也較為有限。根據披露信息,張家港行總股本為18.08億股,但流通股本只有1.81億股,占比只有10%,流通市值目前約為40億元.。江陰銀行總股本為17.67億股,流通股為2.09億股,占比11.85%,流通市值約42億元。
“流通股和市值占比小,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這也和A股的市場風氣有關,一個漲停就‘改三觀’,遊資也是利用了散戶的這種心理,通過拉升來誘使散戶擡轎子。”賽亞資本董事長羅偉冬說,炒作小流通股一直在A股市場存在,只是不像此次炒作順豐這麽厲害。
堵還是疏?
順豐遭到爆炒,已引起市場各方高度關註。此前,有消息稱,交易所及有關部門,已對順豐的交易情況高度關註。
有市場人士認為,“炒”順豐已經炒出了A股的制度性缺陷,總股本規模大,流通盤卻很小的股權分布,加上借殼上市、公司更名等題材,自然容易引發爆炒。而在制度層面,按上市規則,持有公司10%以上股東及一致行動人,上市公司董監高及其家庭成員等持有的股份外,均為公眾持股,這一認定標準,必然引發股權分布問題,進而引發炒作流通股較少的股票。因此,需要對社會公眾股持股標準進行完善,以堵住制度漏洞。
“不要老想著堵,堵是堵不住的。” 羅偉冬說,流通股本過少,是引發順豐等股票爆炒的直接原因,但借殼上市、次新股,也不可能一上市就全流通或大比例流通,這樣會引發更多問題,對普通投資者更為不利。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A股的投資者結構,未來可行的方向,是促使A股逐步走向以專業投資者、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
“很簡單的道理,如果是機構為主的市場,只要你敢這麽拉,就會有人砸,結果炒作的人就會砸在自己手上,把自己套進去。”羅偉冬說。
廖雲龍亦稱,對於炒作小流通市值股票的情況,在現有制度下,很難進行改動。要想改變這種情況,除非以公開發行的方式,取代配股或定增,但如此一來,借殼就變成了直接IPO,而小盤次新股的問題還是解決不了。
“同樣是物流公司,韻達借殼股價就沒有漲太多,而且流通股也不多,並不是所有小流通市值的股票,都會被爆炒。”廖雲龍說,這個問題本來也不需要上升到制度層面,監管層只需要關註交易者,有沒有通過控制關聯賬戶操縱股價的行為即可。如果存在這種,就對其進行嚴格處罰。若是純粹的市場行為,領投機者付出足夠的代價,就能遏制這種行為。
“不是讓限售股早點解禁的問題,根本問題不在股權分布上。”武漢科技大學教授董登新認為,海外市場很多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只有幾百萬股,而A股還沒有流通股本幾百萬股的上市公司。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要加大供給,減少投機者概念炒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