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十個瞬間之七:2005 年 6 月 6 日(12碼微信號:stockpost) 12碼

http://xueqiu.com/1722423554
終於寫到了「998」這個瞬間了,碼哥有點感慨,這可是中國股市最壯麗的一波牛市的起點,但是當時的那一天卻湮沒在一片悲觀的唏噓中——

 事實上在「998」點到來之前,管理層已經提出了所謂的股權分置改革,非流通股股東必須以支付對價的方式來換取流通權,這可是一次破天荒的舉動,也是推進中國股市市場化的一大舉措,雖然現在來看當初的對價之低還是讓人不爽,但是畢竟這是管理層直面問題的開始,如果沒有這一步後面的中小板、創業板的開設是無法想像的。

開弓沒有回頭箭,這是關於股權分置改革最響亮的進攻檄文,但是沒用啊,當時市場特別悲觀,在跌了四年的時間裡,大多數人已經麻木,在觸底的這段日子裡,其實有很多人看空看得非常厲害,碼哥認識的一位所謂高手當時還一度看到 300 點,他說這話的時候碼哥一度感到坐上了時光穿梭機,300 點那豈不是要回到 1994 年?這個碼哥是絕對不信的,不管怎麼說,從 94 年到 2005 年,十年過去了,經濟總量不可同日而語,難道指數就沒有一點進步?

6 月 6 日那天,其實現在想來也很平常,市場一開始依然是慣性下跌,那個時候下跌已經成為常態,交易員們都無所事事,整個盤房裡面都特別寂靜,用一個不太好聽的詞,那就是「死寂」。碼哥當時也沒有在看盤,只是非常詫異,一直在 MSN 上跟一位朋友在聊關於股權分置改革的看法。突然旁邊一位交易員傳來一聲驚呼:「破 1000 點了!」在這之前,因為上證指數一直下跌,已經臨近千點大關,因此會不會破千點成為一大市場看點,碼哥當時傾向於不會破,但是沒想到還真是破了。

不過破與不破,其實只是一個心理問題,對實質其實意義不大,碼哥當時的看法是不管股權分置改革大家對其有多大的意見,但是畢竟這一步是做了,表明自 2001 年以來市場最擔心的國有股減持的問題有了一個合適的說法了,這應該是好事。當時我們整個的倉位是不重,碼哥最看好的是太陽能行業,其他配置了一些中遊行業,有機械、建材之類的。另外因為當時已有三家公司作為試點來做股權分置改革,因此我們也很關注這個進程,事後證明正是因為對價的支付,使得小股東第一次有了話語權可以跟大股東去叫板,這裡面蘊藏的一系列機會終於攪活了市場,當然這是後話了。

其實市場在 998 停留的時間並不長,但既然破了,當時我就開始加倉了,加倉的重點還是在太陽能方面,我認定新能源的爆發點才開始,事實上從那個時候開始碼哥就開始比較系統地跟蹤美股,跟蹤太陽能行業也是從美股得到的啟發。當時的太陽能股就是天威保變,事實證明牛股往往是敢於逆勢而動的,在 998 見底之前天威就率先啟動了,雖然之後橫盤了數月,但是當整個市場轉暖後它卻是牛相畢露。

天威是成功的總結,另一個至今看起來比較有用的總結是:底部不是一個快速形成的過程,而是有著極其緩慢的反覆過程,998 之後市場小有反彈,但後來又跌下來,雖然 998 沒有再破,但是市場依然還是低迷,情緒差不多醞釀了 3 個月後才慢慢恢復,從悲觀到神志恢復總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從癲狂回歸到冷靜也不是一天形成的一樣,所以現在有人問我怎麼看現在的 A 股時,碼哥只能說底部誰也看不清,但是情緒是可以看清的,如果市場進一步悲觀,那麼也許就該往相反的方向去想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554

大空頭Hugh Hendry致投資者信(三):美股交易信號的轉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8095

過去10多年的時間里,這個交易信號是合理並且盈利的:當通脹預期走強時,買入股票,比如標普500指數,標普500股指期貨等。以10年期通貨膨脹保值債券TIPS市場來判斷通脹預期走強或是走弱。具體操作上,當10年期通脹預期大於200日移動平均線時,認為通脹預期在走強,買入股票。當10年期通脹預期小於200日移動平均線時,認為通脹預期在走弱,賣出股票。 2003年初至今,也即包括了金融危機時期,上述交易策略可實現75%的盈利,最大潛在虧損為20%。若一直持有標普500指數,可實現95%的盈利,但最大潛在虧損為56%。 今年4月,10年期通脹預期降至200日移動平均線下方。然而,Hendry認為,並不應賣出股票。為什麽呢?請看以下連鎖反應。 美聯儲於2009年開始量化寬松,以促進經濟複蘇,美元貶值,對抗中國的“新重商主義”發展模式。 受人民幣升值影響,中國出口受到影響,GDP增速下滑。 中國為了保持GDP增速,仍進行大規模生產,導致產能過剩。 中國產能過剩加大了全球市場的供給,通脹預期走弱。 通脹預期走弱,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幾大央行繼續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以避免陷入通縮。 Hendry認為:不要和央行作對,現在不宜做熊。通脹水平是聯儲決定是否結束QE的關鍵指標。過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會結束,但是不是現在。 2013年年初至今,標普500指數上漲了約25%。那麽明年呢?Hendry給出了他的看法。詳見下文【大空頭Hugh Hendry致投資者信(四):2014年交易策略】。 上文鏈接【大空頭Hugh Hendry致投資者信(二):新重商主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796

中石化的混合式信號

2014-02-24  NCW
 
 

 

作為三中全會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行者,中石化的末端產權重組將面臨

來自市場和體制的考驗

◎ 本刊記者 黃凱茜 文huangkaiqian.blog.caixin.com 把盈利能力強、資產回報較高的銷售板塊推向市場,為改革政策「打頭陣」 ,中石化顯得「誠意」十足。

新春過後, 「兩會」之前,中石化發佈了頗具震撼性的消息。

2月19日,中石化上市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公司(600028.SH,下稱中國石化)在收盤後公告稱,董事會同意在對中國石化油品銷售業務板塊現有資產、負債進行審計、評估的基礎上進行重組,同時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股,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社會和民營資本持股比例將根據市場情況確定。

對於這一夾雜著改革和融資目標的「混合式信號」 ,市場迅速做出不同方向的解讀。

投資者憧憬著股價 「破淨」已久的中石化獲得價值重估的機會,消費者則期待著民營資本的進入,能夠為打破石油壟斷破題。改革、重組、融資,對於當前的中石化乃至同類大型國企而言,都是迫切的任務,因而此舉內涵豐富,指向各異,頗受各界矚目。

中國石化的剝離重組計劃並非毫無徵兆。今年春節前,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在集團年會上就曾 「預告」過這一動向,稱中石化 「將從資本、資產兩個層面推進混合所有制。目前正積極準備將現有存量資產再度組合,向社會資本、民營資本開放」 。

在2月19日的官方聲明中,中國石化更是聲稱,這是積極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關精神的重大舉措, 「率先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 。

把盈利能力強、資產回報較高的銷售板塊推向市場,為改革政策「打頭陣」 ,中石化顯得 「誠意」十足。2012 年,中國石化成品油的營銷與分銷板塊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7萬億元(包括中石化事業部間銷售) ,佔中國石化總收入比例為53.6%,毛利率為6.2%。

至於出售比例,市場有分析認為會在20% 左右。按照官方說法,中國石化董事會授權董事長在社會和民營資本持股比例不超過30% 的情況下行使 「確定投資者、持股比例、參股條款和條件方案,並組織實施該參股方案」 。不過中國石化投資者關係部人士向財新記者解釋稱,甚至30% 都不是天花板:若出讓股權在30% 以內,董事長即可自行決定;如果出讓比例大於30%,則需董事會進行商討。

30% 的募資,意味著是數百億元的規模。這使得國內外的資本市場都為之一震。公告發佈當日,中石化在美國上市的存托憑證(SNP .NYSE)較前一交易日漲幅達8.43%。中國石化 A 股(600028.SH) 和 上 海 石 化(600688.

SH)2月20日在期待中高開,比前一交易日大漲10%,近五年來首次漲停。截至20日收盤,中國石化 H 股(00386.

HK)也有9.42%的漲幅。

重估動力

股價的上揚對中國石化可謂久旱甘霖。

直到2月19日公告當日,中國石化的股價已長期徘徊於淨資產之下。2013年6月19日,中國石化在公佈利潤分配的次日,除權除息後,股價便跌破4.71元的每股淨資產,這是自2001年上市以來首次「破淨」 ,並維持至今。

重組銷售板塊的計劃,激發了市場對中國石化進行價格重估的憧憬。截至2013年6月,中國石化銷售板塊的賬面資產為人民幣1800億元左右。 「這部分的資產拿出來之後,不可能只以中國石化現在7倍的市盈率賣出,也會帶動整個中國石化價格的重估。 」一位接近中國石化管理層的人士稱,通過對優質資 產剝離重組提振股價,也是國際大石油公司的常見之舉。中金公司出具的研報亦認為: 「 (銷售板塊)出讓價格可望顯著高於賬面價值。另外,出讓權益所獲得的資金,除了開拓非油業務等新增長點外,可考慮投資於回報率更高的勘探開發項目或者回購公司股票。 」銀河證券研究部分析師裘孝鋒則在研究報告中認為,中國石化成品油銷售板塊近年來的息稅前利潤(EBIT)一直維持在400億 -450億元之間,即便按照10倍市盈率進行估值,也有4000億元市值;而目前中國石化總體不到5500億元的總市值,顯然被嚴重低估。 「也許市場有投資者擔心資產交易是否會出現明顯低估,但是上市公司的重要優質資 產被明顯低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除了重組提振股價,中國石化更為實際的目標,顯然在於通過融資改善其財務狀況——2013年三季度公司的負債 規模為7196億元,資產負債率達54.5%。

裘孝鋒就此認為, 「銷售板塊重組引入社會資本,最大的受益者是中石化本身,而不會是參股企業;重組完成將大大改善中石化的負債結構,特別是將緩 解上游投資的資本壓力。 」

想像空間

若以加油站數量計,中石化的銷售板塊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成品油供應商,其資產主要包括加油站和加氣站、成品油管線以及成品油倉儲設施。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石化銷售業務板塊擁有自營加油(氣)站30532座,成品油管線超過1萬公里,成品油儲存設施的總庫容約1500萬立方米;年度境內成品油經營量達1.65億噸、同比增長3.8%,零售量1.14億噸。

由於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銷售板塊可以說是中國石化最有市場活力和想像力的板塊。2012年,中國石化全年的資本支出為1690億元人民幣,其中有47% 放在了上游勘探開發,營銷及分銷板塊僅佔到19%。相比上游勘探板塊在專業性和資本需求上更為密集,銷售板塊可以給不同領域,甚至非油領域的實業資金提供更為靈活的投資標的。

申銀萬國在分析報告中暢想,中國石化銷售板塊引入戰略投資者後,能發揮加油站網絡效應,資產回報率有望得到提升,未來非油業務的收入與利潤貢 獻比重有望擴大,甚至可能向互聯網經濟模式轉型。

中國石化則稱,社會資本和民營資 本可以進行財務性的資本引入,也可以進行戰略合作式的資本引入,充分發掘現有銷售網絡的潛力。對於參股企業來說,可以發揮想像力的領域包括加油站便利店、加油卡的電子商務平台、黃金地段加油站的廣告位等等。

改革成色

對於數百億元的融資規模,真正有投資能力的民營機構並不多,而在這樣一個巨無霸旗下當小股東,顯然也非輕鬆事。近年來國企戰略引資爭議重重,時有賤賣論之譏,作為混合所有制的先行者,無論是中國石化還是民營投資者,都將面臨來自市場和體制的考驗。

從積極角度看,民營資本有機會和中石化銷售板塊展開股權合作,可能發揮股東制衡機制,改善石油石化上下游交叉補貼、關聯交易不夠透明的局面,甚至自下而上地倒逼國企體制的全面改革和開放。

然而從風險角度看,新進入者的權益如何保障,仍是未知數。在上游仍然控制在「三桶油」手中、進口石油配額沒有真正放開的情勢下,作為下游的成品油銷售環節始終要仰人鼻息。

漸進式改革還會帶來新的關聯交易問題。中石化下屬煉油企業人員即向財新記者表示,煉油板塊和銷售板塊均100% 屬於中石化的時候,總公司會權衡二者的盈利狀況,對煉油廠成品油的出庫價格和銷售公司的批發價格適當協 調。一旦外部投資者進入,煉油企業就要面對來自銷售市場議價的衝擊,利益衝突尤為突出,上下游間能否做到公允定價,值得玩味。一種可能是,下游公司的銷售計劃仍遵從總公司制定的基本框架,甚至會受到內部上游煉廠盈利壓力、供應情況的掣肘,自主性有限。另一種情況則是進入者憑藉自身背景蠶食上游利潤。顯然兩者均有違改革初衷。

無論如何,中石化啟動改革,向著「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方向前進,都是值得鼓勵的。石油業改革在上個世紀末重組上市後已停滯多年,事實證明,壟斷國企改革從來都是牽一髮動全身,倘若不能在行業准入、定價機制、股權結構、組織人事方面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頂層設計,改革往往會半途而廢,而這也終將決定此次銷售末端改革的實際效果和走向。

本刊記者吳靜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928

保險國十條:行業的回暖信號與投資信號 作者:格隆匯 曹恆乾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04
【編者按】:國務院第5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簡稱「保險國十條」),具體措施包括支持保險機構大力拓展企業年金;創新養老保險產品與投資養老產業;開發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鏈接的健康保險服務、設立醫療機構、參與醫院改制;建立巨災保險制度;創新保險資金運用方式,利用債權計劃等方式積極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鼓勵設立不動產等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與基金公司;適時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到2020年保險深度達到5%,保險密度達到3500元/人。

格隆匯也很看好這次政策對保險行業的全面深度支持。再考慮到上半年債券牛市,股市走好對保險公司資產端收益率的抬升,我們認為蟄伏了近三年的保險行業有可能迎來一個中長期的行業回暖,格隆匯會員曹恆乾全面解讀此次新國十條,特地為大家分享,供大家參考,文中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內容如下:

投資端限制進一步放開,投資收益率有望提升

保險國十條中對鼓勵保險公司通過債權計劃與股權計劃投資養老產業、設立醫療機構與參與醫院改制,參與國家重大工程、棚屋改造、城鎮化、設立不動產、併購基金等,對保險公司投資端的限制有望進一步放開。

根據目前保險公司資產的投向,測算實際的投資收益率水平能維持在4.5-5.5%,高於中國保險公司3-3.5%的實際負債成本,除了類似2011資本市場大幅下跌以外,保險公司投資都是盈利的。


隨著保險公司投資渠道的放開(特別是對年化收益率在6%-8%左右的債權計劃與另類投資範圍的放開),每年投資資產中約佔投資資產10%-20%的到期的債券、定期存款等資產會重置,重置後投資收益率有望顯著提高。



圖1:投資範圍擴大後,利差將有望提升並逐漸趨於穩定


產品端個稅遞延得到政策扶持,保費有望持續高速增長

保險國十條中對鼓勵保險公司創新養老保險產品、開發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鏈接的健康保險服務、適時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目標到2020年保險深度達到5%,保險密度達到3500元/人。

由於在目前的醫療制度下,保險公司只能按醫院的發票賠付而不能向海外那樣按投保人的病種賠付,醫院和保險公司的利益是對立的,保險公司很難在健康險上盈利,因此保險公司對於開發非重疾的健康險、醫療保險沒有熱情。隨著保險機構獲准建立醫療機構與參與醫院改制,醫院與保險公司的利益有望一致,讓投保人享受充分保障的針對常規疾病(非重疾)的保險產品有望推出。

目前由於對商業養老保險缺少稅收優惠,市場需求較小,隨著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推出,商業養老保險佔比有望迅速提升,支撐行業保費持續增長。

過去5年間,還原11年壽險保費確認準則變化的影響後,行業保費增速年均是14.5%,按保險國十條的規劃,假設人口不變,到2020年的未來7年年均增速在15.9%。筆者認為隨著醫療保險與商業養老保險得到政策扶持,這一目標有望實現。保費的持續增長將給保險保險帶來不斷增長的資產規模與盈利。

因此估值低+互聯網平台建設全面鋪開的中國平安、穩健的中國太保以及保費有所改善的中國人壽都是可跟蹤的標的。

1、保險國十條明確行業改革發展方向、前景廣闊:投資端,國十條進一步放開保險公司投資渠道的限制(特別是對年化收益率在6%-8%左右的債權計劃與另類投 資範圍的放開),投資收益率有望顯著提高。產品端,保險國十條中對健康、醫療 保險與個人商業養老保險均有政策的扶持,2013年到2020年年均保費增長有望達到 15.9%,保險公司盈利受兩個方向的推動,有望持續保持高增長。

2、受益於市場無風險收益率下行:無風險收益率決定了持有人的成本,因此在 無風險受益率較低的地區,如美國和香港,投資者更願意持有保險股之類有較高的 盈利能力、淨資產收益率與分紅率的股票,也因此香港保險股的股價長期相對A股有 溢價。A股的歷史數據也表明,當無風險收益率下行的時候,保險股股價表現較好, 雖然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像美國與香港市場,無風險收益率下降到1%左右甚至更低, 我們認為在市場資金成本下降的背景下,下半年保險股會繼續出現估值修復的行情。

3、盈利突出、估值安全、攻守兼備:保險公司近兩年表現出了的盈利能力 (12%-20%的淨資產增速),基於2014年預期,而目前整個行業的估值只有1.6-1.8 倍P/B左右,整個行業的價值嚴重低估,保費問題也已經在2013年有了明顯的改善。 目前安全性十足。

4、平安基本面發生積極改善:平安互聯網金融平台「平安一賬通」,「陸金所」, 「萬里通」的全面推出,已搶佔市場先機,中國平安在互聯網金融的佈局已經佔盡優勢。

5、近期,推動保險股上漲的核心理由還是滬港通的即將開通,低成本資金進入 中國市場,進而提升國內保險股的吸引力。保險國十條在此時點推出,在投資端進 一步放開,產品端扶持個稅遞延商業保險與醫療健康險,投資、保費有望雙受益, 同時受益於市場資金成本的下降,下半年保險股或將繼續估值修復的行情。

基於如上理由,建議關注中國平安、中 國太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

附錄:建議公司盈利預測與估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862

中央高層頻頻釋放信號:沿海核電重啟在即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407

核電,李克強

今年以來,中央高層對重啟沿海核電的願望極為強烈,領導人多次表示要盡快重啟核電。如今,中國沿海核電的重啟基本已經準備就緒,只差發令槍響了。(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經濟觀察報》,遼寧紅沿河二期、遼寧葫蘆島徐大堡一期和廣東陸豐一期等工程,都有望成為日本福島核事故後中國首批重啟的核電項目,其中紅沿河二期被認為獲批的可能性最大。

一位國家核安全局官員表示,“目前待批的項目中,只有紅沿河二期采用的ACPR1000技術爭議最小,而且技術相對成熟,年內獲批可能性最大。” ACPR1000是中國廣核集團研發的具有三代技術特征的核電技術。

由於2011年日本福島核泄露事故,中國核電項目建設暫停了三年多,如今離重啟已經越來越近了。

此前,華爾街見聞網站曾介紹,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近期一次會議上表態稱“(核電)年底之前怎麽樣都要啟動了”。隨著這一時間窗口逐步逼近,箭在弦上的氣氛日益濃重。

此前,高層也多次表達了重啟核電的意願,今年3月份,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將開工一批核電項目;隨後6月1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主持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著重提出將在采取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緊啟動東部沿海地區新的核電項目建設;6月26日,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在國家能源局上半年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明確提出,在采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適時啟動核電重點項目。

然而,雖然沿海核電項目眼看就要重啟了,但對於一直期望破冰的內陸核電,一位接近國家能源局的人士則表示,近兩年內啟動幾無可能:

一方面2012年部署重啟核電建設時國務院曾明確十二五期間不安排內陸核電項目;

另一方面,一直呼籲重啟的江西彭澤、湖南桃花江和鹹寧三座內陸核電站,相關設備已轉移至其他沿海項目,這也釋放了國家近期內不會批複內陸核電的信號。

今年沿海核電項目遲遲沒有重啟的重要原因之一,源於AP1000技術的不成熟。

作為國內首個采用AP1000技術的依托項目三門核電一號機組原計劃於2013年底並網發電,但是事情在去年年初發生了一些變化,負責AP1000主泵制造的美國EMD公司多次運抵中國的設備都不合格。而目前取得核電小路條而未核準的項目中,有70%左右的項目采用或間接采用AP1000技術。

2012年10月底,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以及《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

會議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核電建設做出了明確部署,一是穩妥恢複正常建設,穩步有序推進,二是“十二五”時期只在沿海安排少數經過充分論證的核電項目廠址,不安排內陸核電項目,三是按照全球最高安全要求新建核電項目。新建核電機組必須符合三代安全標準。

這三條標準被看作是當前核電重啟的充分必要條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85

中央深改小組第四次會議透露的重大信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326

昨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會議聚焦國企負責人薪酬、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以及考試招生制度的改革。(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此外,會議還通過了一個總結式的文件《關於上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和一個指導性的文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14-2020年)》。

深改小組的每一次會議都是值得好好研讀的,那麽如何解讀這次會議透露出的信號呢?華泰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徐彪提到了三大看點:

1,新聞稿居然沒有肯定上半年改革工作的成績,這是很罕見的

因為按照慣例都會首先肯定前半段工作,然後布置下半段工作。習總只是說了這麽一段話:“今年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要真槍真刀推進改革,為今後幾年改革開好頭。各地區各部門要狠抓工作落實,實施方案要抓到位,實施行動要抓到位,督促檢查要抓到位,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宣傳引導要抓到位,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共同為改革想招、一起為改革發力”。

只有要求,沒有肯定。這是啥情況?這是董事長急了的節奏啊,一季度光顧調結構,二季度光顧穩增長,三季度終於可以騰出手來促改革(穩增長的事情,交給總經理頭疼去吧。什麽新型城鎮化、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全是李總在抓),時不我待。

徐彪認為,未來幾個月,改革將提速!

但問題,未來幾個月,哪些改革會提速呢?他根據深改小組2014年將推進60項改革舉措列出了各項改革措施以及投資點評:




 

不出意外的話,國企改革、土地改革、生態文明將成為下半年的熱點方向,政策頻出而且熱點不斷。尤其是如果某兩個方向疊加,比如土地改革和國企改革一旦交叉(國有企業收購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後上市或者資產重組),可能在資本市場掀起驚濤駭浪。

2,對於例外,要高度關註

改革部署並非一成不變,如果完全按照年初規劃來的話,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就不會出現在深改組第四次會議上,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也不會出現在深改組第四次會議上。對於新出現的事物,有必要高度重視。打個可能不恰當的比方,一萬個人在排隊等公交車,眾目睽睽下有能力加塞插隊的,最好別惹他。

至於為何要把媒體改革加進來呢?因為習總說了:“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宣傳引導要抓到位,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董事長已經充分意識到輿論的重要性,這麽重要的事情,最後靠誰來落實呢?“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

因此,招生制度改革的受益方向或為在線教育,值得關註新老媒體融合的受益方向以老媒體為主,必須關註。

3,國企改革加速度

會議提出“對不合理的偏高、過高收入進行調整”,聯想起不久前冒出來的國安集團國有資產流失案,是不是意味著國企改革將停滯甚至開倒車了呢?

我個人看法是:非但不是停滯的節奏,反而是踩油門的節奏。

國企改革一旦開啟,或多或少會各種資產流失。老板心里最擔心的,也是一旦跑起來就會有慣性,如果沒有事先規範好的話,國資流失問題就成為老大難問題。所以呢,在正式啟動之前,各種劃紅線變得很有必要。

第一根紅線,激勵機制方面,不允許借國企改革大規模提高管理層待遇。但是,大家想過沒有,你把固定薪酬搞的高高的,那叫“不合理的偏高”。你把浮動薪酬,尤其是實現盈利增速目標後的薪酬定高一點,是不是就不算“不合理”呢?簡言之,高固薪有問題,低固薪高激勵就沒問題吧。

第二根紅線,混合所有制的實現途徑方面,盡量通過“公允”定價完成。啥叫公允定價?公開市場競價形成的價格,就算公允。其他方式,大家掂量著辦,殷鑒不遠。

下半年,國企改革,包括下一階段可能出現的各種試點(可能的類型:國企改革整體方案試點、壟斷行業混合所有制項目試點),是必須牢牢抓住的方向。不容有失!

以下是中央深改小組4次會議的成果:

第一次會議1月22日

審議通過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工作規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專項小組工作規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細則》、中央深改組下設6個專項小組名單、《中央有關部門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重要舉措分工方案》

第二次會議2月28日

審議通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4年工作要點》、《關於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立法工作方面要求和任務的研究意見》、《關於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重大改革的匯報》、《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意見及貫徹實施分工方案》。

第三次會議6月6日

審議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和《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

審議通過了《關於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幹問題的框架意見》、《上海市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和《關於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方案》。

第四次會議8月18日

審議《中央管理企業主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關於合理確定並嚴格規範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14-2020年)》、《關於上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300

美聯儲釋放提前加息信號 黃金跌至兩個月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962

FOMC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可能提前加息,黃金跌至兩個月低點,美元創下半年新高。

最新公布7月美聯儲FOMC會議紀要顯示,美國央行決策層可能比預期更早上調利率。彭博對投資者調研顯示,美聯儲可能在明年年中之前加息,這使得黃金避險需求消退。

周四歐市盤初,黃金遭巨量賣單砸盤閃跌12美元,最低下探1272.27,創6月19日以來新低。目前黃金交易在1276美元附近。如果今天維持跌勢,將是連續第五個交易日下跌,創下6月2日以來最長連跌。

從2008年12月到2011年9月,黃金價格幾乎翻了一倍最高達到1923.70美元/盎司。當時美聯儲實施大規模購買債券的量化寬松政策,並把利率降至“零”。

隨著美聯儲開始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去年黃金價格跌去了28%。

瑞信分析師Tom Kendall告訴彭博新聞社:“現在傳出了美聯儲將在未來有所行動的信號,這一切都不會構成對黃金的支撐。”

“市場依然對美聯儲將在何時行動的預期高度敏感。”

今年以來黃金上漲了6.6%,部分原因是烏克蘭危機和中東動蕩推升避險需求。

彭博編制的數據顯示,今天黃金期貨交易量比過去100天平均交易量高37%。

目前黃金跌穿200日移動平均線。黃金在去年2月份跌穿200日線後最多下滑了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70

美聯儲將對加息給出更多清晰信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798

今日淩晨,美聯儲公布了7月FOMC會議紀要,紀要稱美聯儲將在遠早於加息的時點提供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更多細節,同時委員們對於就業市場的複蘇程度依然存在分歧。(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華爾街見聞第一時間報道了會議情況,與會者認為,FOMC委員會應就貨幣政策恢複正常化給出公眾額外信息,且通知時點應遠遠早於絕大多數委員們預計的首次加息時點。

而刺激美聯儲收緊政策的催化劑是勞動力市場的表現。美聯儲稱,最近一年就業市場的表現出乎意外的強勁。在7月的會議紀要中,委員們認為勞動力市場的改善速度要快於預期。但是他們依然擔心,長期失業率的高企以及因經濟原因而選擇兼職的人員仍較多,此外勞動參與率也較低。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咨詢公司MFR的美國首席經濟學家Joshua Shapiro觀點稱,就中期而言,FOMC會議紀要給出了更加鷹派的展望。

但是,數據依然是美聯儲收緊政策的時點以及速度的決定性因素,超預期可能令美聯儲更早行動,數據不佳美聯儲就觀望更長時間。

除了就業,政策制定者們也分析了另一個備受關註的指標——通脹:幾個與會者依然認為,通脹接近美聯儲目標的速度非常緩慢,因此希望維持高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只要通脹水平仍遠低於2%,且長期通脹預期錨定。

在退出策略方面,美聯儲官員接近達成一致。7月會議上,絕大多數美聯儲官員支持首次加息後,再停止將到期證券再投資;與之對比,6月會議上為“許多美聯儲官員”,而非“絕大多數官員”。

盡管本周三的FOMC會議很重要,但分析師們更加期待美聯儲主席耶倫明晚在Jackson Hole年會上的發言。耶倫計劃在該會上談論勞動力市場的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98

【專欄】李克強表態釋放三大重要信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025

李克強,達沃斯,定向調控,降息,就業,M2

本文作者為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授權華爾街見聞發布。

今年的夏季達沃斯有些不一樣,不是因為比往年開的更早,而是人們的期待比以往更高。細心的人會發現,自7月18日主持召開專家座談會以來,李總理已經很久沒有在公開場合談論經濟和政策走勢,二季度李總理頻繁強調的“微刺激”信號也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7月29日習總書記重申的“新常態”,這背後實際上隱藏著政策重心從“穩增長”向“促改革、調結構”的變化。

原因不難理解。一是7月16日公布的二季度經濟數據略超預期,經濟下行擔憂明顯緩解。二是中央在二季度的寬松力度已經不小,寬松的滯後效應正在發酵。大家對經濟平穩、政策溫和的判斷基本已達成共識。

但8月中旬以來,市場開始出現分歧。先是7月金融數據雪崩,然後是8月發電量數據驟跌。有人認為全面降息降準已經箭在弦上,原因無非是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緩解經濟下行風險。但也有人認為,全面降息降準絕不會出現,包括我們民生宏觀團隊,原因是中央更傾向於通過定向再貸款、PSL等措施進行定向寬松。在政策預測這件事上,觀點相反的雙方往往邏輯縝密,但誰也無法說服誰,唯一可以檢驗的就是決策者的第一手信息,此刻的達沃斯恰好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

按照慣例,9月10日開幕式上,李克強總理將作代表東道主發表主題演講。這原本是最受關註的環節,但沒想到的是,現場的企業屆人士和我們一樣心急,迫不及待的把大家關心的問題拋給李總理,總理也基本沒有保留的進行了“劇透”,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尚未公布的8月經濟數據。而隨著這些信號的釋放,關於未來政策走向的分歧也應該算是塵埃落定了。

信號1:經濟增長目標更註重“彈性”,經濟運行仍處於合理區間。

關於經濟增長,李總理明確表達了兩個觀點:一是重新強調增長目標的彈性,顯示出對經濟波動的容忍度。“經濟增長目標是7.5%左右,所謂左右就是說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的”。二是重申經濟仍處於合理區間,反駁了近期數據異動造成的經濟失速擔憂。他認為7-8月份表現疲弱的發電量、信貸等數據是高基數、外部經濟低迷以及內部深層次矛盾造成的正常調整,符合政府預期。只要就業不出問題(1-8月就業幾乎已經完成全年任務),經濟就處於合理區間。其中尤為值得註意的是,李總理透露8月M2增速僅為12.8%,比上月的低點還低,這意味著出8月的社融、信貸數據依然疲弱,但即便如此,李總理仍強調了“處於合理區間”,所以即便後面公布的數據低於預期,市場也不要再奢望會觸發全面寬松了。

信號2:全面寬松的“舊常態”不會再現,取而代之的是定向調控的“新常態”

基於上述對經濟的判斷,政策仍將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也就是說,全面寬松的“舊常態”不會再現,全面降息降準的預期不攻自破。至於這背後的邏輯,我們已經反複強調過多次:

從客觀上看,全面降息降準既無必要性,又無可行性。一方面,如李克強總理所說,當前就業形勢穩定,增長質量提高。另一方面,如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所述,未來貨幣政策將受到內外不確定性的掣肘,內部受制於豬周期帶動下的通脹回升壓力,外部受制於歐央行寬松和衰退式順差帶來的外匯占款回升擔憂。而且,在當前地方融資平臺以及國有部門等融資主體尚未完全市場化的前提下,全面的貨幣寬松無異於“抱薪救火”,不僅不能降低全社會的融資成本,而且會助長利率不敏感主題“加杠桿”的“毒癮”。

從主觀上看,中央不願意違背“總量穩定”和“不搞大水漫灌”的承諾,而更傾向通過定向寬松(定向再貸款或定向降息),降低被“擠出”部門的融資成本,以期能實現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雙重目的。

因此,預計中央不會輕易使用全面降息降準的“大招”,而是通過定向再貸款、PSL等“小招”實現“定向降息”之功效。但考慮到當前環境和上半年的差異,定向寬松的力度可能邊際減弱。首先,貿易順差積累的外匯以外匯存款形式留存於銀行體系內,人民幣持續升值、股市反彈、歐央行降息意味著外匯占款反彈的風險在加大,若疊加PSL和再貸款將信貸配給到棚改等長期限投資項目不易收回的壓力,外匯占款一旦回流,廣義貨幣投放面臨失控的風險。其次,當前經濟環境要好於一季度,穩增長政策還將發揮余溫,上半年寬信用支持的一些長期基建項目還將陸續落地。最後,豬周期和河南、遼寧異常的幹旱天氣構成了潛在食品通脹壓力。

信號3:“新常態”之下,政策重心向“促改革”轉移

如果說上半年“微刺激”信號的實質是穩增長,那麽下半年“新常態”信號的實質就是“促改革”。

貨幣政策是總量政策,即便是定向寬松也有局限性,不可能取代改革。國有企業由於其政府背書和預算軟約束特征往往被視為無風險資產被青睞,而非國有部門因機構風險偏好下降隱涵了更高風險的溢價。具有政府背書和預算軟約束的部門是高收益和低風險資產仍會是資本配置的首選,滿足上述融資需求後,資本才會外溢至中小企業提供的高收益、高風險資產。

從8月M2增速連降可以看出,實體融資需求依然低迷,金融機構風險偏好回落。8月央行貨幣供給端未見明顯收緊,貨幣供給下降並非外生性因素。房地產投資趨勢性向下,新經濟規模尚未大規模形成,政策回歸新常態後,基建投資和財政支出放緩導致實體有效信貸需求下降。經濟下行導致符合風控要求的企業數量減少,房地產開發貸審慎和同業創新活動放緩導致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下降。二者共同導致貨幣創造內生性減弱。

根本出路是推進改革和結構調整,將存量和增量貨幣引導至三農、小微和新興產業。改變國有部門資產高收益和低風險特征需要約束無效投資和提高國有部門資金使用效率;需要深化政府職能轉變、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硬化融資主體財務約束。改變中小企業資產的高收益、高風險特征需要通過簡政放權、打破壟斷和結構性減稅政策,切實增強三農、小微和新興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對市場來說,沒有促改革和調結構的深入推進,就沒有無風險利率的趨勢性下降和股票市場的趨勢性長牛。實體層面高杠桿率和過剩產能並存,若經濟總需求下行與緊信貸能互相強化,導致產出品價格下行和庫存壓力增大,企業高產卻虧損。若緊信用持續,資金鏈易斷,最終導致債務違約和產能收縮。產能的收縮伴隨著無效率部門的出清,實體剛性融資需求被打破,貨幣寬松空間打開,利率將趨勢性下行,但這意味著經濟很難平穩過渡。可見,無風險利率向下突破需要讓市場有更明確去產能和去杠桿的信號,需要中央主動調低對經濟增速預期,允許債務人在無力償債時違約。這在短期內無疑是不利於風險偏好回升和股票市場上漲的,但長期來看卻是股票牛市的必要條件,是所謂不破不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40

政府再發“救市”信號:擬允許非上市房企發行公司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80

繼允許上市房企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中票後,監管層正醞釀允許非上市房企在上交所發行公司債,房企融資渠道將進一步打開,這背後更宏大的意義還在於,一直高度分裂的中國債券市場統一互聯將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首批發債非上市公司名單中,將包括非上市房地產企業。報道引述房地產開發商人士稱,這是監管層基於近來房地產市場整體‘錢緊’再次發出‘救市’信號”。

周末公布的一系列數據顯示,房地產市場指標全線走低,伴隨房地產市場下行調整而來的,是固定資產投資全面放緩,它也在拖累工業生產增長速度明顯放慢。

此外,中國8月財政收入同比增長6.1%,增速創下5個月新低,地方財政收入同比增長6.6%。財政部稱,地方財政收入增幅偏低主要是受房地產相關稅收增幅明顯回落等因素的影響。

從上月開始,監管層就已經放松了房地產融資渠道。華爾街見聞曾介紹過,監管層已向部分債券承銷機構傳達了對房地產行業的最新政策,允許已上市房地產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中期票據。

而此前只有保障房項目才能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中期票據,範圍擴大到普通商品房後,上市地產商融資渠道繼續放松。

但真正缺錢的是中小房企。上市房企多數資金雄厚,而且不缺融資渠道,放開中票並不能給房企解渴。

這次公司債發行主體的擴圍影響範圍更大,中小房企不僅新增了融資渠道,且融資成本較信托低得多。政府“救市”的意圖相當明顯。

此外,該舉措背後還有一層更宏大的意義。報道稱,這可視作是中國債券市場尤其是發改委主管的企業債和證監會主管的公司債統一互聯的重大信號,這意味著,在多年毫無進展之後,中國高度分割的債券市場大一統終於有望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目前,中國債券市場包括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和商業銀行櫃臺債券市場三個子市場。長期以來,中國債券市場監管格局被戲稱為“五龍治水”。從債券發行和監管看,財政部負責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券的監管;央行監管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以及央票;證監會負責上市公司債的發行監管;國家發改委則監管、審批非上市公司(企業)企業債券;保監會負責保險公司債權投資計劃。監管分割的弊病則一直為市場所詬病:監管套利、市場混亂等伴隨債市發展,近幾年出現加劇態勢。

上海一家券商的一位債券業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證監會此前一直有將企業債監管納入證監會,並統稱為“公司債”的想法,但發改委始終未曾松口,雙方在司局級層面的溝通也並不順利。不過,近期出現的契機有望打破這一局面。

“從職能分工來看,把具體的債券審批、監管從發改委劃分出來,歸口證監會監管是符合部委的改革方向的,畢竟發改委應當作為宏觀調控部門存在,而不應過度幹預微觀經濟。”上述人士表示,從此前PE監管功能變動過程來看,發改委財金司原先主管企業債審批與監管的相關官員將調動至證監會相關部門。另據了解,目前《公司債券發行試點辦法》正在修訂之中,不久即將出臺,上述文件出臺之後,公司債發行主體範圍的擴大也將獲得法律上的支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