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4 Dec 2008 - 你買了匯豐(5)未? 紅猴股評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8/12/4-dec-2008-5.html

10月27日,匯豐(5)收報$75,翌日反彈,急升上$90,到了11月5日,曾高見$96,那時不少投資者會和朋友說「下次匯豐(5)再跌破$80一定入貨!」或「可惜匯豐(5)跌破$80時間太短,上次實在太急,若下次能股價能停於$80下較長時間,一定會入貨!」

11月18日,匯豐(5)再跌破$80,收報$79,11月24日曾跌穿上次低位$75,跌至$73,到11月26日匯豐(5)重上$80以上,收$81止,有6個交易日,匯豐(5)股價都在$80下。

匯豐(5)今天收報$78.55,又再收低於$80。

那麼,究竟上面提及的投資者買了匯豐(5)未?

筆者相信他們大部分都未買了匯豐(5),因當匯豐(5)慢慢跌破$80後,大家又開始擔心匯豐(5)會見$70,甚至$50,好像目標價說得越低代表自己越精明!

筆者不是在此叫大家買匯豐(5),只是用此例子說明投資者「馬後炮」多的是,亦再次證明在投資路上,「講」和「做」的鴻溝是很大的!

今日傳媒有以下一則新聞

「金 融海嘯下滿街平貨,不少互惠基金都盼抓緊機會擴張勢力,全球最大互惠基金公司富達亦重新開放旗下兩隻基金,冀吸新資金入市,亦有助紓緩現有及未來的贖回 潮。由於今年重開的互惠基金已逾70隻,連同富達這股新勢力,可望為環球股市帶來更多新資金來源,對股市前景有支持作用。」

看了這則新聞,感覺良好,起碼不再是沽貨自救的消息,樂觀者或思想單純會以為大市應見底罷,但筆者會想深一層看看還會有什麼其他原因,好像基金公司為了生存,於淡市也要想出一些點子作推銷,但不代表他們不會看錯市......其實這則新聞最後也提及一個另類原因

「不過,有分析員指,倘基金沒有新資金抵銷贖回壓力,基金經理不但要賤賣股票應付,亦增加其入市撈貨的困難。」

起碼,「抵銷贖回壓力」可減低短期沽壓,但股價長期來說,仍要反映公司業績及經濟!

投資是非常複雜的遊戲,若思想太單純或層次不深,便不要妄想可長期在股票市場賺大錢!

時間所限,「逐行逐業淺談」下次再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4

告訴你買鞋的秘密/國內分銷的一些常識。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12475026156/

買鞋的人基本上分為三類人 

  一:RMB500以上的消費者, 這裡就不談了,這些人有錢 ,不在乎. 

  二:RMB100--300左右的 ,這些是重點, 也是小貓要說的重點範圍. 

  三:RMB100元以下的 ,隨便說幾句 

  現在國人消費很不理性的, 這就讓一些廠家商家有了很大的便宜可佔 ,嘿嘿 

   1,先說說百麗之類的吧, 百麗旗下很多品牌都是他們的: 天美意,思加圖, 他她,還有好幾個,全是一路貨色...... 聽到很多女人們說: 我喜歡某某的牌子,不喜歡某某的,其實她們根本就不清楚 ,這些都是一夥的東西, 而且全是OEM的, 也就是貼牌,自己根本不生產,全買別人的換個商標而已,加價利潤最少也達到150%, 就拿他們最普通的單鞋來說:定價500左右的鞋子,成本價格最多是150 左右,並且, 很多鞋子都是與很多廠家共有的,所以你會看見市場上明明一樣的鞋子,但是百麗偏偏就打500 多,其他沒有名氣的只能夠是200多點, 嘿嘿,有錢人嘛, 願打願挨,我們也不同情她們,宰越多越好.......... 

   2, 知道達芙妮為什麼天天能夠看見她們以超低價賣鞋麼?一雙涼鞋99元 ,一雙單鞋199元,靴子299元????我幫你算一下達芙妮產品80%都是PU 的!!!!!!!!也就是革鞋, 嘿嘿, 不要被那些導購忽悠說是高級進口PU 什麼的你就崇拜的不得了,PU就是革!!!就像表字就是妓女一樣的道理 ,一雙涼鞋成本頂到天了也不過 30元錢,賣到99 了,把你搞心動還以為揀到大便宜了...其實笑的還是他們,新款上市的時候定個200 多,促銷打到99元,他還能夠賺個滿噹噹..... 

  記住, 達芙妮是全革的.................... 

   3,市場上有幾十隻鱷魚, 幾十隻兔子(play boy),幾十隻袋鼠,幾百個老人頭, 不要以為你花個百多二百的買只讓人噁心的鱷魚, 兔子,袋鼠,老頭,你就成高級人,成大款了............嘿嘿, 除了讓人恥笑你以外, 別的沒有什麼效果,(注意 :特別是內地省份的特別喜歡這些東西,因為, 現在沿海地方人很少買那種正裝皮鞋了 ....只有內地人才喜歡西裝革履卻風塵僕僕的樣子, 呵呵) 

  這樣的傍牌子除了少部分是真皮以外,70% 都是革的,要的就是你們這樣的心態.......... 

  4,不要相信什麼外國牌子,,, 那都是國產的, 除了幾個特別高端的意大利怪模樣的鞋子是原產地以外,商場裡 99%鞋子都是自家門口產的, 他們要的就是你這可笑的虛榮心.......... 

   5, 不要相信真皮標誌....... 真皮的也分好多種........ 不要以為你用你的鼻子一聞就知道這是不是真皮,,告訴你 ,你的嗅覺還沒有狗的靈敏, 所以不要相信你的鼻子,要做點真皮味是太簡單了........ 用紙做的鞋子我也能夠弄出真皮味道來, 呵呵............ 




一張牛皮能夠分解成好多層, 第一層的有很多自然的毛孔,,,,, 但是光靠毛孔還是不能輕易分辨,現在仿冒的毛孔比真牛皮毛孔還清晰呢....... 

  第二層的沒有毛孔,只是牛皮而已,透氣性能,外觀,價格等與第一層差遠啦 ......外面看上去也有毛孔, 那只是覆蓋了一層膜而已.....嘿嘿,不是CN膜哦 ............ 

  接下來是碎皮,..... 皮頭回爐做出來的, 如果你的鞋子很容易就掉色了, 而且掉色的每一個地方顏色都不一致 ,恭喜你,你獲得了碎皮產品......... 

  6, 不要相信什麼免檢...... 三鹿的事情已經告訴我們了是不是??? 

  我們的免檢都是直接錢買出來的.........檢驗也只是我們送過去檢的.......... 

  7, 不要相信中國馳名商標,很多馳名,我們業內人都不知道, 不要說是你們消費者了....... 

  8,更不要相信中國名牌 ,,,,那更是沒有含金量的玩意, 全是為了從你口袋裡順理成章地多掏錢.... 

  9. 不要相信明星代言..,....那些明星,只要我們給他們錢,,, 他都會為我們舔溝子........... 

  10,不要相信什麼專賣店 .....那只是噱頭, 多花的錢肯定在你們身上找回來......... 

  記住: 廣告越凶的越沒好貨.......... 福建晉江的那些運動名牌就是這樣造出來的........ 那些玩意成本價不會過60元 ......更不要相信他們說那鞋有什麼高科技含量.......那是騙你們和鬼用的.... 

  11, 更不要相信什麼納米高科技, 這個專利哪個獲獎,只要我有錢,我請外星人給我頒獎 

  都可以............ 

  裝個氣泵就說是高科技了, 不臭就是生態鞋了,,,,,扯淡 .............. 

  笑掉大牙的.......... 

  覺得有用,你就幫頂 ,我是為揭黑幕. 

  服飾界也是如此..... 

  中國的商業成功之道四個字: 無恥+大膽 

  謊言滿天飛的時候, 我們更要警惕自己的錢包....... 

  沒有ZF 保護我們權益的時候,我們求自保....... 

  網友提問一:樓主在瞎掰。涼鞋成本頂天了30元的?你知道那些仿鑽石扣多少錢一 

  個?鞋盒多少錢一個?PU多少錢一碼?鞋跟多少錢一個? 

  現在市面上相對高檔的鞋,一般出廠價在5-60元之間,一般的也要2-30元一對。 

  不同品牌可能會用同一間廠生產,但質檢的標準會有差別。另外很多時候同樣的鞋楦 

  是不會讓別家做同一款式的,鞋楦是包含了開發費用在裡面。 

  做鞋不見得是利潤很高的事,畢竟銷售成本也是很高的說。 




樓主回答: 

  1,我說的是達芙妮的涼鞋成本價不超過30元,你去看看它的鞋子,有幾雙帶 

  鑽扣的????現在的鑽扣分為壓克力鑽和真鑽,壓克力鑽光澤度差,最多頂天也是7元 

  /雙.它的鞋子本本沒用鑽,哪來這個成本????? 

  2,鞋盒多少錢一個?????盒子1.9元--2.5元,手提袋子1.5元--1.8元,拷貝紙0.1元 

  /張,乾燥劑0.03元/包,一個配跟0.3元/雙.你說需要多少錢??? 

  你提的問題U多少錢/碼??????拜託,1.35米堂口(寬幅)的PU不超過25/米,換成碼你自己 

  算是多少???X0.948.....一雙鞋用多少料?????? 

  3,鞋底???TPR底6元不錯了吧???裝跟的8元頂天了吧???? 

  4,開發費用???就算是專底專模,6000元夠你折騰了..... 

  5,鞋子生產利潤確實很薄,拜託看清楚,我是在說商家的暴利,,,在說那幾個所謂名牌的 

  暴利,..... 

  6,銷售成本:百麗家的鞋子在商場牛X的不行,商場扣點由他們來定,裝修費用商場負 

  責,17個點的扣率是全中國最低的!!!!!!(對於別的品牌,最少也得25點以 

  上!!!)500X17%=85元,員工工資+促銷+廣告+固定成本,頂天了也是40元/雙!!!!,減去成本自己算!!! 

  網友提問三:鞋也是需要設計的,設計一雙好看的款式,設計費不便宜,設計成本和樣品成本也很高,只是看銷售量的大小能否彌補設計缺空 

  樓主回答:設計費用???現在中國有幾個設計師???99%是翻版師傅...... 

  你抄我,我抄你,再稍微改動一下...........費用也是細微的很..........,楦頭一組 

  百十元,模局費用3000,材料幾十元.......人工......... 

  你加加看............ 

  至於幾個貓友說究竟買什麼樣子的鞋才是對的呢??? 

  我的回答如下,並以自己的方式作為參考 

  1,小貓穿鞋子基本上花錢不多,除了幾雙ADIDAS和耐克以外,呵呵,但是不代表不會選鞋.畢竟在這行混了這麼久了,一年四季小貓有個10雙鞋左右,基本分類是這樣的:三雙 
運動鞋,從來不會去買福建公司產的,不是我不愛國,不支持民族品牌,而是很噁心他們 
的做派!!!!明明是低端的東西,偏偏要學三鹿和蒙牛,死轟廣告!!!!!!!!!那幾個商標 
LOGO廣告語死命抄襲那幾個大牌............呸!!!東西卻是垃圾... 

  2雙帆布板鞋,不買LEVI'S的,也不買converse的,就是普通不過,便宜不過的帆布鞋,只要做的不誇張和噁心就好,乾淨版面....價格不超過35元,嘿嘿....... 

  夏天就一雙沙灘鞋,不要去講究什麼真皮的,只要做工好就OK,真皮的遇到水還發軟,穿的不舒服......這鞋基本上也就是在家裡穿穿. 

  冬天的時候,兩雙軟底,厚實一點的單鞋(小貓南方人,不用穿棉鞋)不看牌子,就看做 
工,皮面用手摸上去那種很柔膩的感覺,有點拖住你的手的那種感覺,絕對的不滑溜,不 
發硬,底材最好是TPR或者是聚氨脂的,輕,耐磨.......價格麼?死咬200以下,不能太黑 
了,女人的靴子呢,就咬到300,多了也沒有.......(前提是真皮的啊,少買那些帶鑽 
的.........)呵呵,得給他們點利潤啊......專賣店是談不下價格的,最多給你點小禮 
品,垃圾東西都是......吹成極品的....... 

  不要理會導購的喋喋不休,她其實不比你懂多少,這些都是督導灌輸給她們的標準答 
案......... 

  鞋盒上有標註真皮標誌的,不管它是哪層皮,最起碼不會是PU的 

  鞋腔裡要看仔細,要真正的買到那種豬皮內裡的鞋子,不要買了PU裡的,到時候臭了你的腳不說,還容易破........... 

  關鍵是:定好價格,,,,不要被他們的表麵價格迷惑.... 

  看好材料,,,, 

  買幾百元的東西一定要發票,而不是小票拉倒完事, 

  不要相信那些所謂的馳名商標,,,什麼蜻蜓啦,什麼什麼康啦,那些東西沒幾個是好 
的....... 

  呵呵,至於那些喜歡指著商標說:::你看你看我的可是紅蜻蜓的哎.....之類的2B,我就 
不願意多說了......... 

  因為,你真的是2B......... 

  安踏??????呵呵,他家的鞋子和市面上100元左右的運動鞋沒什麼區別 

  雜牌的鞋子只是心理上不好而已, 

  現在製鞋沒有什麼技術門檻,也不存在質量缺陷什麼的 

  雜牌儘管買好了,用的材料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價格上肯定會有優勢,因為他們還沒這個 

  能量敢亂喊價格啊,再說,你一看見雜牌,你也會下意識地要個低價,這就是道理 

  無奈,再綜合一下 

  1,不要相信大商場,那裡是吸金地,一雙鞋最起碼1/3錢落他們腰包 

  2,不要相信國內所謂的牌子,全是CCAV們吹出來多掏你錢的. 

  3,不要相信專賣店,那只是無謂的包裝,而這包裝讓你多花冤枉錢. 

  4,不要白痴地去找那些什麼鱷魚,公子,老人頭,袋鼠,那些都是假名牌 

  一,平價鞋業超市店裡有鞋不錯的,價格還適中. 

  二,小巷子裡的小店裡的鞋也不錯的,也不會太黑,還價餘地還大.東西也還可以. 

  三,一些個性化鞋店東西也不錯,只是要學會還價,記住:沒有牌子的真皮,價格不要過 

  200,沒有牌子的PU鞋,價格不要超100,帆布的不超50.其他的隨意. 

  四,某某某國際集團授權之類的,1000%是那種噁心的假牌!!! 

  .. 

  算一筆帳給大家看: 

  商場裡一雙鞋300-扣點(300X30%=90)-促銷費(300X2%=6)-增值稅扣率(300X6%=18)-雜 

  費(5)=181元. 

  這雙鞋的成本最多只是80元 

  15元是廠家的生產利潤. 

  25元是批發代理商利潤. 

  60是經銷商利潤. 

  其餘的全是商場的. 

  6%的增值稅是廠家出的 

  經銷商進商場銷售價格一般是X2.5以上. 

  網友提問:什麼叫「全革」?什麼是PU?? 

  樓主回答:我前面所說的有點模糊,PVC材料我們是稱之為人造革的,PVC有毒不環保,對人體有害,質地也不好,採用比較少,個別部位會用一點.而PU是環保的,我們這裡簡稱為PU,因為採用比較多但是兩種都是人造革,只是工藝不一樣 

  很多不良好商家經常會忽悠你:我們這東西是採用進口PU的,就算是外星PU都改不了本質.......不要上當 


不知不覺都翻了兩頁了...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2217915/?start=200&post=ok#las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89

搞清楚你買了什麼 艾薩Isaac Sofaer

2014-07-24  NM

投資者總是追入他們不熟悉的股票。為什麼投資者會高價買入一間壞公司的股票?內地現准許私人資金進入國企,但這幾乎是倒錢落海的遊戲,你可能從一間公司賺錢,但在另外九間輸錢。識得揀要揀私營企業

很多國企都是管理差、負債重,股本回報率低,產能亦低,唯一可取是較少具誤導性質的盈利數字。但它們的股價不時有升幅,實在是一個奇幻的場面。這情況不太可能持續,否則「基本因素」一詞該從此被剔出牛津英文字典了。我認為,最好的投資對象,應是聲譽良好,由私人營運及控制,會公平對待股東的公司。我對政府控制的公司都是避之則吉,因為它們不是在公平的競爭環境下成長。所以,是時候討論第一倉的組合,探討它們的近況和各位的疑問。

投資意志堅定

首先,我重申一次,對於好股票,就是要長期持有,不論過程中金融巿場有多少起伏。然後,藉持有以賺取股息,及受惠股東資產有所增加。我每六個月會分析一次第一倉的持股,本欄篇幅有限,我會分開幾期作出概括的分析。如果我對一間公司不滿意,我會賣掉它,當然你可以看見我的交易。我對信德集團的表現缺乏信心,這我在之前的文章已經提過了,因為管理層的行為不一致。但從價值來看,它的股價有很大的折讓,坦白講,我是不開心地持有。太平洋航運需要多年才能復甦,因為航運業整體上也是緩慢地復甦。盈利早晚會來的,但如果你沒有耐心,這不是適合你的股票。組合內的其他股票,則繼續按我的預期發展。如果你想跟從媒體每天的評論,進進出出,你就自行決定吧。我斟酌的,是記者不會理會的細節,所以我管理投資而他們報導傳聞。在未來數年,投資都需要鐵一般的意志,從現在開始就抱持正確的態度,你以後就不易損手。祝君好運!艾 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444

窺探A股私募大佬持倉——一年漲120%的股票你買不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885

私募,股票,A股,投資

又到了半年報密集出爐的時節,此前華爾街見聞已經總結了海外大佬們都在買什麽,本文將為讀者總結一下國內的私募大佬們上半年都買了些什麽。

整體來看,小盤股、信息股多是大佬們青睞的對象。

澤熙投資 徐翔

私募大佬徐翔重倉持有的三只股票,特爾佳、明牌珠寶、青松股份均是小盤股,總股本在3億股以內,市值約為20億—50億元。

從2013年四季度以來,澤熙旗下兩只產品連續三個季度重倉明牌珠寶,今年二季度,澤熙仍然堅守明牌珠寶。澤熙6期、澤熙4期分別持有明牌珠寶341.16萬股、114.79萬股,成為公司第7、第9大流通股東,占流通股比例分別為1.42%、0.48%。自去年7月起,明牌珠寶股價就一路走高,至今累計漲幅已超過120%。僅以今年以來的漲幅計算,澤熙旗下3只基金就已獲得至少4600萬元的浮盈。

同時,澤熙6期今年二季度還增持特爾佳21.18萬股,累計持有1026.72萬股,持倉市值達10903.80萬元,成為特爾佳第一大流通股東,占總股本4.98%。但從特爾佳的年中報來看,公司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分別同比下降3.07%和9.83%。

除此之外,澤熙6期和澤熙1期在今年二季度分別持有青松股份377.74萬股、242.09萬股,占流通股比例分別為3.20%、2.05%。而該公司業績向好,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3億元,同比增長25.35%。

“私募教父” 趙丹陽

赤子之心資本公司的大佬趙丹陽則大舉加倉全聚德。全聚德8月5日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上表示,截至7月底,兩“赤子之心”賬戶共持有1281.8萬股。7月份,趙丹陽管理的上述兩只私募基金加倉全聚德26.8萬股。

昀灃投資 王亞偉

王亞偉管理的昀灃投資依舊堅守三聚環保。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昀灃投資合計持有三聚環保2502萬股,市值逾5億元,占總股本的4.95%。

三聚環保2014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9.92億,同比增長115.19%,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1.82億,同比增長153.91%,基本每股收益0.36元。

穗富投資

這只私募基金是今年上半年的冠軍得主。

廣東穗富投資旗下的“粵財信托-穗富1號”上半年開始買入力源信息,持股量為107.95萬股,成為該公司第十大流通股股東。

博頤投資

博頤投資大舉布局生物醫藥股,二季度該私募在華潤信托平臺發行的博頤精選、博頤2期、博頤精選3期和博頤穩健1期攜手買入次新股我武生物,合計持有247萬股,該公司旗下有3只產品還攜手買入佐力藥業。

呈瑞投資

近年來風生水起的呈瑞投資旗下興業信托呈瑞1期二季度增持創業板股開元儀器,總持股量為73萬股。外貿信托朱雀漂亮阿爾法進駐天山股份,持股量達468.5萬股。

展博投資

此外,長期業績優異的深圳展博投資旗下華潤信托展博1期在二季度新進駐安碩信息、上海鋼聯和華昌達等3只創業板個股前十大流通股東,分別持股40.4萬股、224.7萬股和99.47萬股,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展博投資對成長股價值的認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82

BAT競爭戰火燒到股市 你買誰?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06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9-12 14:52 編輯

BAT競爭戰火燒到股市 你買誰?
作者:尹生

摘要:本文對B、A、T各自在未來產業中的定位能力,中短期貨幣化能力,未來增長預期和盈利能力變化趨勢,未來確定性等,進行了詳細的比較,並分別計算出各家公司目前的估值水平,以供你在未來的B、A、T投資抉擇中作為參考。

一周後,隨著阿里巴巴完成IPO,B(百度)、A(阿里巴巴)、T(騰訊)這三家中國主要的互聯網公司的競爭戰火將燃燒到公開資本市場:那麽,你會選擇誰?

評價一家互聯網公司值多少錢,特別是像BAT這樣級別的公司值多少錢,尹生(微信公號jia-zhi-xian)認為主要看兩個指標:一是這家公司在未來的產業中確定自己位置的能力,二是它在中短期內將資源和投資轉化為收入的能力;前者是想象空間,而後者是生存發展的根基,二者相互支撐。

先看定位行業地位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又包括兩個層面:

一是在用戶轉向移動互聯網的轉型中,能否避免既有用戶的流失,甚至借機擴大用戶基數,以及增加在用戶日程表和錢袋子中的比重,二是在傳統行業的移動化和互聯網化過程中,公司能否找到自己的位置,並且使這種位置比其他公司更有利。

在第一個層面,即用戶層面:騰訊主要依靠兩個產品,手機QQ和微信,兩者的月活躍用戶分別超過5億和4億;阿里巴巴主要是淘寶無線,第二季度的月活躍用戶是1.88億,至於支付寶,雖然用戶量要大得多,但目前並不在阿里巴巴集團之內。

百度在移動端則采取了一種有點類似螞蟻雄兵的戰略,即與移動互聯網的碎片化相應,在眾多移動場景中進行多點布局。現在,百度有14個移動產品用戶過億,覆蓋了幾乎所有的移動場景,其中手機百度的用戶超過了4億,月活躍用戶超過兩億,手機地圖占有率超過了50%,是第二名的兩倍。

可以這麽說,從移動用戶的絕對規模上看,騰訊和百度目前旗鼓相當,而阿里巴巴則稍遜一籌,這與其主要集中在交易領域有關。而三家未來競爭的焦點,將是如何爭取到用戶日程表和錢袋子的最大比例。

目前來看百度處於稍微領先位置:在過去的第二季度,百度來自移動端的營收占比已經達到30%,相比而言,阿里巴巴僅為19.4%,而騰訊則可能更少,大約可能只有15~18%(根據騰訊公布的手機遊戲數據進行綜合測算)。

這一組數據似乎驗證了這樣一種觀點:從長遠看,作為個人隨身設備,移動端比拼的關鍵,就是連接人與服務的效率,而搜索被認為是最好的連接方式,將自己的用戶和商業邏輯建立在搜索上的百度,在這方面便擁有了先天優勢。

對百度而言,移動不過讓它獲得了更多的連接機會,它的生意模式幾乎不用做出大的改變——為每次連接收取一定水平的費用(體現為廣告或傭金形式)。但在騰訊和阿里巴巴那里,這卻是個挑戰:

騰訊在轉向手機遊戲方面可能和百度轉向移動連接一樣容易,但它需要尋求遊戲以外的機會,比如成為人和更多的商品及服務的連接者,而在這方面它需要從頭開始建立用戶習慣,並可能冒著傷害用戶社交體驗的風險。

至於阿里巴巴,盡管作為交易連接者的角色沒有變化,但在如何將交易額轉化為公司營收方面,它似乎有些猶豫,比如第二季度它的移動端交易額占了32.8%,但營收卻僅占19.4%,這是因為要防禦百度、騰訊咄咄逼人的連接入侵,因而對商家做出了某種讓利,還是因為移動端不太合適它的廣告收入模式,或者兼而有之?

接下來談談決定行業定位能力的另一個層面,即在傳統行業的移動化和互聯網化過程中,公司能否找到自己的位置,並且使這種位置比其他公司更有利。傳統行業移動化和互聯網化催生的機會,是一個大很多倍的生意,關於這一點,你只需想想迄今電商交易占整個交易的不到10%這一事實,就明白了是怎麽回事了。

對此,三家公司自然都是磨刀霍霍:幾乎就在過去一個月之間,三家公司都出臺了重磅戰略來應對傳統行業移動化和互聯網的機會,騰訊是微信智慧生活解決方案,百度是直達號,而阿里巴巴則是雲生態(阿里巴巴之前還基於支付寶錢包推出了移動店鋪,但如前所述,支付寶迄今仍不在阿里巴巴集團之內)。

現在三家公司都還處於初期階段,因此還很難說誰會是最後的贏家,至少是機會均等。不過,我個人更傾向於認為百度的機會更多一些,部分原因我在前文已經說了,這里我說說另一個理由,那就是百度的用戶連接習慣比騰訊占優勢,而在連接指向的豐富性上則優於阿里巴巴,後者受限於交易環節,百度的連接可以是所有的環節

綜合來看,在未來行業定位能力這個指標中,三家公司都是重量級選手,但就目前的情況看,我更傾向於百度,至少認為其未來更加確定:

在用戶總體規模和活躍度上,它和騰訊有一比,而在連接習慣方面,它又優於另外兩家,在用戶錢袋子份額方面,它和阿里巴巴可能不相伯仲(這里需要考慮到通過百度的連接促成的商家交易總金額),而在傳統行業方面,百度相對更加確定。

那麽,三家公司在中短期內將資源和投資轉化為收入的能力如何?

先談談為什麽是收入而非利潤或凈現金流指標:當一家公司的毛利率超過50%,甚至超過70%時,那麽在決定其未來盈利和現金流增長的各種驅動因素中,營收的增長引擎作用將遠遠超過其他因素的作用。

過去六個季度,BAT的毛利率都超過了50%,其中阿里巴巴和百度都超過了70%,兩家公司的中位數分別為74%和75%,騰訊的毛利率要低一些,中位數僅為55%。

使用收入指標還有另外一個前提,就是三家公司的盈利能力相當:目前阿里巴巴的運營利潤率上占有一定優勢,而騰訊和百度相當,但是真正對估值有價值的,是未來的盈利能力的變化趨勢,在這方面,阿里巴巴過去幾個季度的運營利潤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而百度和騰訊則出現了上升的趨勢。

而隨著技術在行業價值中的比重增加,以及營業規模的增加,像百度這樣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研發和雇傭大量研發人才的公司——這在一定程度上侵蝕了其短期運營利潤率——在盈利能力方面的優勢將呈現出來,而那些目前這部分投入占比較少的公司,其未來的盈利能力則會承壓。

下面我結合三家公司的過往財務數字,並結合公司能力、戰略和行業大勢,分別預測其2014~2017年營收複合增長率,以此作為衡量三家公司中短期營收能力的指標:
騰訊:它過去四個季度的收入總計是610億元(扣除掉已經確定要在未來幾年徹底剝離掉的電商業務),它目前的主要營收動力來自遊戲,在剛剛過去的第二季度遊戲業務已經占了全部營收的60%。其次是占比23%的基於社區的增值服務。排名第三的是網絡廣告,目前這部分占比為11%。

結合艾瑞咨詢對這幾個行業2014~2017年的增長趨勢,預計遊戲、社區增值服務和廣告三項業務在這期間的複合增長率分別可以達到30%,40%和60%,綜合給予騰訊整體營收36%的預期複合增長率,這一數字略低於過去五個季度增長率的中位數37%。

阿里巴巴:它在過去四個季度的營收共計575億元,營收主要動力為國內零售業務,包括天貓、淘寶和聚劃算,在第二季度該業務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占比為84.6%,而國際業務、國內批發和雲服務占比在過去幾年則不斷降低。

預期阿里巴巴2014~2017年國內零售交易額的複合增長率為25%,收入複合增長率為40%,這一比率略低於過去五個季度增長率的中位數46.8%。同時,給予其中小企業B2B業務和國際業務25%的複合增長率,雲服務業務40%的複合增長率。

綜合起來,預計2014~2017年阿里巴巴營收的複合增長率為37%,這一比率低於第二季度的46%。

百度:過去四個季度的營收共計400億元,主要營收動力是傳統PC搜索業務和移動端業務,預期百度未來幾年在PC端可以保持25%左右的複合增長(這考慮了傳統行業互聯網化為PC端帶來的機會),這個數字和中小企業B2B、O2O、以及艾瑞預測的2014~2017搜索市場複合增長率相當。

而在移動端,目前主要的收入是應用分發和遊戲,預期未來幾年移動端可以獲得100%的複合增長率,過去的第二季度該業務同比增長超過300%,按照這些預期,到2016年前後百度移動端收入在全年收入中的占比會超過50%。

從總體上,可以預期百度2014~2017年的複合增長率為45%,這個數字略低於過去三個季度的數字,也遠遠低於2012年之前百度高增長時代的數字,但高於騰訊和阿里。

概括起來,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在過去四個季度的收入分別為400億元,575億元和610億元,2014~2017年的預期複合增長率分別為45%,37%和36%。
那麽,誰更值得投資?我們可以簡單地采用基於過去四個季度收入的PS(市值銷售收入比,即投資者對公司每單位的銷售收入給予的價格,PS越高說明估值水平越高),以及基於過去四個季度的收入和2014~2017年預期複合增長率的PSG(市銷增長比,反映的也是估值水平的高低,但經過了增長率的調整,賦予高增長率的公司相應的PS溢價),來對比三家公司的相對估值水平:
目前騰訊市值為1500億美元,PS為15.3,PSG為0.426;阿里按1600億美元IPO估值計算(實際上在正式開始交易時,市值可能會超出這個數字很多),PS為17.3,PSG為0.466;百度目前市值為788億美元,PS為12.2,PSG為0.271。

也就是說,投資者給予百度的PS和PSG要遠遠低於阿里和騰訊,而百度無論從增長率和移動端收入占比,還是毛利率、運營利潤率的未來穩健型、未來的確定性等方面看,都處於較優位置。

這的確有點不正常:在目前的情況下,沒有理由不對三家公司適用同樣的PSG(我們姑且忽略掉阿里巴巴未來可能面臨的諸多不確定性,而通常這些不確定性會降低估值水平),而按照騰訊和阿里的PSG(兩家公司目前的PSG很接近),百度目前的價值至少應該超過1200億美元,當然,你也可以基於百度的估值水平,認為騰訊和阿里已經嚴重高估。
那麽,你會選擇誰?也許你會說,這取決於你打算拿多長時間。不過至少這組對比數據,可以讓你知道哪里更可能存在泡沫,以及隨時對泡沫保持清醒。(文章源自:價值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710

莎莎和卓悅,你買哪個? 小馬博識--估股網

來源: http://xueqiu.com/1930109830/33221848

歡迎參與【小馬博識】平臺的眾研,如果您有任何對港股美股上市公司的獨到觀點、實地調研結果和分析,請不要惜筆,到http://www.ponywise.com去申請成為我們的研究員,一起分享研究成果。

常去香港掃貨的姑娘們,想必非常熟悉莎莎和卓悅。這種能夠親身體驗的零售店,沒有什麽複雜奇怪的商業模式,並不難懂。在二級市場上,$莎莎國際(00178)$ 從今年年初已跌逾40%,卓悅則跌逾50%,10月中旬在1港元附近徘徊數日後華麗地化身仙股,到現在也沒有喘過氣來。那麽從消費者化身為投資者來看,這兩只標的是否跌出了投資的空間?

莎莎的第一個專櫃設於1978年,其時香港化妝品的百貨店及藥店多為一櫃一品的模式,莎莎則采用超市模式,新鮮的手法使莎莎在半年內就名聲鵲起。1997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時,其股份超額認購倍數逾500。目前的莎莎是亞洲數一數二的化妝品連鎖店,並且連續第四年獲選“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基準指數”成份股,全年營業額達到87億港元。

$卓悅控股(00653)$ 則更年輕,1991年開業,1996年率先引入日本化妝品及護膚品時引起搶購熱潮,2000年時將業務拓展至美容纖體業務(2014年8月剝離該項業務),2002年在旺角開設分店時請來Twins等數位當紅明星一度使街道水泄不通,2003年在SARS低迷期間上市仍獲17倍超額認購。目前卓悅的體量比莎莎小得多,2013年的營業額剛剛突破30億港元。下面筆者將結合一些可比較指標一一分析二者的基本面。

◆ 營收能力

二者的增長率都在下滑,不過體量更大的莎莎,仍具有更大的增長動能。莎莎連續多年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2014年為14.3%,今年上半財年(3-9月)下滑至8.3%,莎莎解釋增長趨緩的原因在於內地顧客交易量上升、平均交易金額下跌;卓悅的總體增長率在2012年從前幾年逾20%的增長一下子跌到不足10%,2013年下滑至8.2%,2014上半年進一步下滑至3.7%,管理層表示上半年整體零售市場多有不佳,卓悅業績維持於中上水平。總的來說,相對酒店、飯店等零售業而言,似乎化妝品行業受占中行動的影響更小。

從地區分部來看,莎莎與卓悅均以香港為營收大本營。香港地區分部為莎莎貢獻的收入多年來一直在80%左右,2014財年為81.3%;香港地區分部為卓悅貢獻的收入近年來有所降低,2013年仍高達89.8%。這與二者在三個地區的門店及專櫃布局相關,而從既有布局和管理層的規劃來看,莎莎鋪設大陸業務的意願更強烈。以最新財年的數據來看,莎莎共有280家門店及專櫃(2014年9月為279家,但減少的只是專櫃店,店鋪仍增開2間),其中,港澳地區有109家,中國大陸地區有67家,其余104家分布於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臺灣;卓悅共有46家店鋪,其中港澳地區有42家,大陸地區有4家(卓悅還有20間美容中心,但由於相關業務已剝離,在此暫不作討論)。

體量更大的莎莎具有更高的規模效應,日均單店收入也更大。莎莎在港澳地區的日均單店收入連年呈現增長現象,2014財年達到17.9萬港元,較去年增長6.0%;此外,大陸地區的日均單店收入最低,也很不穩定,2014財年為1.5萬港元;在三個地區的日均單店收入還算穩定,並且臺灣地區有明顯提升跡象。由於卓悅此前的財報仍囊括美容中心業務分部,地區分部數據並未劃分具體業務,故在此只能計算卓悅零售店的整體單店收入,2013年達到16.2萬港元,較去年增長3.9%。

◆ 盈利能力

莎莎與卓悅的毛利率不相上下,並且自09年金融危機以來都有明顯的改善現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業屬性及宏觀環境。莎莎2014財年(截至今年3月)的毛利率為46.6%,卓悅2013年的毛利率為47.4%。盡管卓悅的毛利率似有略勝一籌的現象(筆者在網上看到過好幾個評論說同樣商品但卓悅更便宜一點),但從更能體現公司經營效率與賺錢效應的指標來看,莎莎的經營利潤率及凈利潤率都更高,也更穩定。近四年莎莎的經營利潤率都保持在12%-13%之間(2014財年為12.8%),凈利潤率在10%-11%之間(近三個財年均為10.8%),並且連年保持著正的經營利潤與凈利潤增長率;卓悅近四年的經營利潤率分別是10.9%、11.3%、9.6%、10.8%;凈利潤率分別是9.0%、9.2%、7.9%、9.0%,利潤率較莎莎低,也明顯更波動;如果加回折舊與攤銷項,莎莎的EBITDA利潤率達到15%,較卓悅的12.2%高出2.8%。

從今年上半(財)年的數據來看,莎莎由於持續的促銷及折扣,毛利率下滑了2個點至44.6%,直接影響了整體的盈利能力。在整體呈現增長趨緩的市場中,公司選擇了犧牲利潤來刺激銷售量,經營利潤與凈利潤也首次出現負的增長率,每股收益下跌6%至11.9港仙,無論是否具有撫慰股東的性質,總之莎莎的派息率不降反升至75.6%(此前三年保持在71%左右)。卓悅上半年的毛利率仍相當穩健地保持在47.9%,但由於銷售額同比只增加了3.7%,經營利潤與凈利潤同樣錄得下跌(幅度還遠超莎莎),每股收益下跌24%至3.2港仙,派息率是卓悅自開始分紅以來的最低,為62.5%(較很多行業來說仍然是相當高的)。

◆ 運營能力

莎莎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連續多年未超過4天,2014財年為3天;卓悅的應收賬款天數是莎莎的一倍有余,2013年為7.66天,顯示莎莎回籠款項更及時。主要由於店鋪更多、體量更大之故,莎莎的存貨周轉天數(101.6天)遠遠超過卓悅(59.2天)。莎莎的應付賬款天數(31.3天)低於卓悅(41.1天),顯示卓悅相對供應商的賬期更長。

◆ 還債能力

連續多年保持巨額盈利的零售企業一般都不缺乏現金,莎莎和卓悅均是如此(這也是派息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不過相對而言,各項指標都顯示莎莎的負債更輕松,還債能力更強。莎莎的資產負債率為33.7%,卓悅為60.7%;莎莎的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為3.0X與1.2X,卓悅分別為1.4X與0.7X,莎莎剪去存貨以後的速動比率仍高於1,對債主而言,顯然借錢給莎莎更讓人放心。

◆ 未來意願

截至2014財年報告期末,莎莎手里的自由現金流達到7.53億港元,卓悅有2.62億港元。手里有錢,除了派給股東外,也可以進一步拓展或擴張業務。從資本開支占收入比可以發現,莎莎的3.1%高於卓悅的1%,由於門店更多,資本開支本來便比較大,但這也一定程度上可以顯示莎莎進一步擴張的意願更足。莎莎管理層也表示,盡管大陸市場仍是虧損的,但集團有意將通過精品概念店及電子商務平臺進一步加大對中國大陸市場的投資,此外,也會積極發展目前表現相當不錯的臺灣及馬來西亞市場。未來香港分部貢獻的營收有可能進一步下降。

卓悅在2014年8月將全部19間纖體美容及保健中心出售予康健國際醫療,代價近4.24億港元。卓悅相當於以1.16港元的發行價(與當時康健國際醫療的股價相當)換取後者定向擴股後7.33%的股份。剝離這項盡管能帶來一定收入但增長率不及化妝品零售的業務,或有助於集團將資源與精力集中於核心業務,但在門店方面管理層並未體現太多的擴張意願,未來香港分部的收入仍將占相當高的百分比。

◆ 估值

從相對估值的角度來看(二者的現金流折現估值模型已在小馬博識平臺上線),根據預測莎莎未來十年的自由現金流及計算莎莎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8.11%),並在既有發展規模下將其潛在永續增長率設為2.4%,計算出莎莎的內在價值為6.22元,將11月21日的5.59元仍有11.3%的上行空間;在相同的邏輯下計算出卓悅的內在價值為1.29元,較11月21日的0.92元仍有40.6%的上行空間。

從絕對估值的指標市銷率和市盈率來看,莎莎(分別是16.9X與1.8X)均高於卓悅(11.6X與1.0X),但從市凈率的角度來看,莎莎(6.8X)則略低於卓悅(8.0X),這主要是由於卓悅近期跌跌不休而莎莎有所反彈。相對估值與絕對估值的方法都顯示莎莎、尤其是卓悅,目前的股價都是低估的,但我們要警惕的是,任性的市場先生並不一定會誠服於邏輯,尤其是作為仙股的卓悅目前仍處於下行通道中,有慣性下跌的風險人,但一旦實現突破,上行的空間更大。而實力更雄厚的莎莎,就有意願也有能力通過舍棄部分利潤來滿足消費者與股東。作為投資者,從穩健的角度來看,莎莎相對卓悅而言是更好的標的,同時抱著寧可錯過的心態時刻保持關註並等待卓悅出現突破的跡象吧。@方舟88

小馬博識:http://www.ponywise.com     聰明您的投資,專業您的知識
估股網:http://www.googuu.net     關註估值,學習估值,把握買賣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99

《韭菜樂園》------你買的是什麼? 唐史主任司馬遷

來源: http://xueqiu.com/2054435398/34204658

只要一下跌,私信區必被狂捅。
我這個被套了,怎麽辦?我那個虧了X個點怎麽辦?我這個股是怎麽了,還會跌嗎?

試問大多數人在敲下買入的回車鍵時想的是什麽?
快點!快點!我手要快點,要不然追不上了!你看都漲上去了。
亦即:是在強烈看漲中的追漲行為,買入的是看漲的模糊預期,既沒有明確的買入邏輯也沒有嚴格的止損和倉位管理規劃。土豪式的:買!買!買!
貪婪!白無常!

當你高位被套後,憤怒、沮喪、不做所措、仿徨、左右為難又會匯集在一起,形成與之前截然不同的心理。
恐慌!黑無常!

在貪婪和恐慌這雙奪命無常的作用下,本金縮小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逃開黑白無常收購鐮刀,最好的方式是“堅持買入理由”。在排除必要風險(風險排除以後有機會再講)後,堅持買入理由非常重要。譬如:
1、你買入的是分紅高,那你就等分紅。股價漲是透支後續的價值,股價跌你也得分紅。
2、你買入的是窪地股,那你就等水流來,別看別人漲你就心癢癢。
3、如果你買的是確定性的重組股,那你就買入,刪除自選再也不看,等停牌。
4、如果你買入的是某個題材規劃,那你就等題材兌現規劃出臺。
5、如果你是買入周期股,那就等周期來。
好股多數不是追來的,而是等來的。一如世間情侶,最動情的不是我愛你,而是我等你。

在堅持買入理由的基礎上,如果能堅持操作規則那麽就更好了。
1、你決定左側買入,那麽股價下跌你應該高興,而不是犯愁成本。
2、你決定右側買入,沒吃飽就飛了,那麽你應該高興時間成本少而不是犯愁籌碼不足。
3、你決定做短線,那就是短線,該止盈止盈,該止損止損。
4、你決定做中線,那麽就別虧了當短線,賺了又變長線。而且更加忌諱的是挨套變長線。
5、如果你決定做長線,那麽基本面或者外部環境發生變化,該調整就調整。如果沒有發生變化,該持有還持有,不要犯和強勢股比收益率的毛病。比再多,你的股也不會因此漲起來。

不要讓我薦股,不是你選的,我推薦了你也拿不住。一個月前,我在603內部21元時強力推薦一只確定性股票,作為社員完成作業的獎勵,這一個月內上漲了接近50%。但100號人,到現在手里有籌碼不超過5人。
不是你做出的買入預期,不是你確立的操作規則,那麽對你就無效。
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薦給你也拿不住。

此文作為下跌過程中的統一答複,不再做任何個股解答,本人沒有那個水平,也沒有那個精力。請諒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121

【經濟坐標·活法】銀行理財師羅蓉姍:最近你買了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601

股市這麽火,客戶又不是傻子。

最近,我們領導“罵”我了。

因為,我負責的兩款理財產品,銷售量在劇烈下降。

從11月中下旬開始,確切地說,是11月22日,央行降息開始,每周每款產品來預約的資金,只有1億元左右了;實際購買的,剩下五六千萬了,等於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了。

我們領導就“罵”我。說怎麽掉得這樣厲害?我說,這我真沒辦法。股市這麽火,客戶又不是傻子,我和他們的交情也沒好到那份上。再說了,我們產品的收益率,也在下降,以前兩款產品最高收益率是5.7%、5.8%,現在只有5.2%和5.25%了。

甚至,最近,我覺得我的不少同事,心思都有些不在工作上了。大家見面了,都在問,“嗨,最近你買了麽?”

我們也在調整策略,將一部分精力,轉到分級基金、股票型基金的銷售上去了,分級基金的杠桿率比較好,“牛市”里,受歡迎。這段時間,這兩種基金產品的銷售,增長比較快。

另外,對於我個人來說,也有“好的一面”:我老公買的股票,最近漲得不錯,他很開心。

羅蓉珊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771

不想被業務員推銷一堆用不到的保單? 精算師四撇步 教你買對一生的保障

2015-02-09  TWM
 
 

 

保險需求是隨著年紀而不斷改變的,保單當然也要定期檢視、調整,學者郝充仁不僅曾任職業界,本身更具備精算師資格,他把十多年來購買保險的經驗,歸納出幾個重要心得,是保險業務員不會主動告訴你的事。

撰文‧歐陽善玲

「我的第一張保單,是美國念書回來後買的,那年三十二歲,對自己的保障規畫已有一定構想,心裡也很清楚保險是怎麼回事。」今年邁入五十歲的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曾在大型壽險公司任職,且領有精算師執照,十八年前學成歸國後開始買保險,起步雖然不算早,但方法卻值得學習。

相較於一般人的保險規畫,不是過多就是不足,或買到不適合的商品,甚至缺乏整體性的思考,以致衍生出各種保險問題;對郝充仁來說,保障規畫必須視人生階段而定,年齡不同,購買保險的方式及考量重點就不一樣。

「剛回國時還沒結婚,我的保險規畫是最基本的,包括遇到重大疾病可提前給付的終身壽險、最簡單的癌症險,及額度不高的實支實付醫療險。」他說,當時保單條件較好,預定利率在七%左右,所有保險項目加起來,年繳保費不到三萬元,跟現在保費水準差很多。

「到大學教書後,認識了太太,因為要結婚的關係,所以又重新檢視了兩人的保單,並進行更全面性的規畫。」郝充仁回想,隨著自己步入家庭,經濟責任提高,壽險保障也要再增加,「當時加購了三十年期的定期險,意外險及癌症險;其中癌症險部分,由於醫療技術進步,給付內容愈來愈細,而先前規畫的癌症險較粗略,婚後便提高了這部分保障。這樣調整下來,年繳保費多了四萬多元。」

善用保額增加權

三到五年調整一次 抗通膨他分享,自己的保單調整要訣,就是利用結婚、生子或每三到五年,透過「保額增加權」方式,提高保障額度。「很多人都不知道保險公司有提供這項福利,這個好處在於,保戶可用原先投保年齡的保險費率,增加保額,比重新購買一張保單划算很多。」舉例來說,假設三十歲時買了一張終身壽險,保額一百萬元,到四十歲若要執行增加保額計畫,就可用三十歲時的保單預定利率、年齡條件來購買,等於是保險公司送的優惠。對已有保險、但保障還不夠的人來說,是相當好的工具。

「每三到五年,利用保額增購權增加一○%的保額,等於也解決了通膨問題,讓終身壽險保障維持一定的購買力。」郝充仁解釋。

從單身到結婚,與另一半建立家庭,再到小孩出生,郝充仁的保障額度、及保險內容,就像階梯一樣逐步攀高。「壽險部分,剛開始規畫的終身險保額約四、五百萬元,隨著家庭責任變重,我就利用定期險,及保額增加權方式提高保障。目前壽險保額約七至八百萬元,還有意外險部分,保額約二百萬元左右。現在是人生責任顛峰期,保障就要做到最高,全部加起來保障額度約一千萬元。」而醫療險部分,郝充仁的觀念是,先求有再求好。「三、四年前,健保實施DRG(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考量未來健保給付部分可能變少,所以陸續又增加了實支實付的醫療險。另外,癌症險部分,也因為醫療技術不斷推陳出新,而成為這幾年添購的重點。」

採取堆積木買法

一步步滿足醫療及照護需求他比喻,自己買保險就像堆積木的概念,年輕時買到的保障單位數不多、理賠項目少,算是基本配備;但隨著家庭責任加重,收入提高,他就會適時增加保額。「像我以終身壽險為本,之後陸續增加了三十年期的定期險、二十年期的意外險,不少實支實付醫療險,及理賠內容較好的癌症險。現在年繳保費約十萬元,但再過幾年,家庭經濟責任減輕,定期險及意外險保障結束,保費就可移轉到老年規畫上,像長期照護保險。」由於癌症發生機率高,罹癌患者又有年輕化趨勢,配合治療癌症的技術發展,保險給付項目增加,只要市場上推出新的癌症險商品,郝充仁就會特別有興趣了解;「癌症險向來是我增加保額的首選項目,因為這不像實支實付處理的是當下的醫療費用問題,真正大的風險,是之後醫治癌症的龐大開銷;重大疾病也是如此,所以只要制度改變,我就會增加重大疾病保障。」壽險、醫療及癌症險都已規畫妥當,今年將滿五十歲的郝充仁,現階段思考的保險重點,即是何時該出手規畫長期看護險。「在國外比較先進的國家,像日本、德國,長看險是分級式的,等級不同,照顧內容就不同,例如照護是機構式、社區式、還是居家式,都可供民眾選擇。但目前台灣還沒有相關分類,或許等商品更成熟時,就會是我下一波保單調整的重點。」

把握升息撿便宜

順便等長照險未來更成熟

他以癌症險為例,「當癌症發生時,我們會知道療程有哪些、健保補助項目、現金缺口還差多少;但是現在長期照護部分,保險商品還對應不到實際的看護服務項目,民眾很難評估到底缺口有多大。」郝充仁直言,目前長照險的認定相當繁複,除非能有一套機制,將長照範圍定義清楚,包括療程、所需費用、自付項目等等,保險公司再針對缺口部分設計商品,對保戶來說,才有足夠吸引力。

「觀望何時出手購買長照險的原因,除了未來商品設計會更加成熟之外,現在這個時間點來說,利率太低,接下來若升息,就會牽涉到責任準備金問題。」他表示,利率與保費變動敏感,之後一旦升息,便可用較低的保費購買保險商品,「我規畫五十五歲前,一定要有基本長照險,否則年紀愈大,發生機率愈高,所需金額將會相當驚人。」郝充仁以自身專業,將十多年來購買保險的經驗,歸納出幾個重要心得。他坦言,現在利率環境條件較差,相同保障額度的商品,保費可能貴了將近兩倍。他建議,預算有限的年輕人,應先買保費較便宜的定期險,並將保障期間拉長至三十年,利用相對低廉的保費,涵蓋人生責任高峰期。

保障先求有再求好

附約險、套餐式較優惠

醫療險部分,應以實支實付當作最低層的保險,有多出來的預算,再增加住院日額;再有餘力,就要購買癌症險。就一般三十歲上班族來看,這樣的保險支出可能已是極限,「罹癌年齡有逐漸下滑趨勢,記得癌症險一定要先買,費率較低;隨著年紀增長,再添購重大疾病險。」郝充仁指出,重大疾病多與心血管有關,發生在五十歲之後的機率較高,可等到收入提高後再進行規畫。

再來,進入婚姻之後,責任加重,除了考慮購買終身保險以外,還應利用定期險、意外險來加強壽險保障,或者善用保額增加權,維持終身險的購買力。

而醫療險、癌症險部分,也可依照自身能力陸續增加;從「陽春型」癌症險,變成「豪華型」。養成每三到五年檢視一次保單的習慣,才能適時補足保障缺口。

「保險商品比較重點,就是預定利率及附加費用率;有時不同繳費期別,附加費用率就不同。例如,三十年期的保費比二十年期便宜,就與附加費用有關。」郝充仁分享,還有善用附約險,也能節省不少保費開銷;或利用套餐式保險,即保險公司會推出保額較低、理賠內容簡單的壽險、意外及醫療險種,綁在一起銷售,標榜保費便宜。在先求有,再求好的保險規畫概念下,這類商品也可留意。

人生4階段 最佳保單這樣配置——精算師郝充仁的建議方案

年齡 25~35歲

特色 社會新鮮人,預算不多,身體健康狀況不錯保險目的 基本保障,家庭責任相對較輕

規畫重點

.30年期定期壽險

.意外險

.實支實付醫療險

.基本的癌症險

年齡 36~45歲

特色 結婚生子,組成家庭後經濟責任加重保險目的 房貸、車貸、日常生活開銷

規畫重點

.終身壽險

.提高定期險、意外險保額

.提高實支實付保額

.增加住院日額醫療險

.強化癌症險理賠項目

年齡 46~55歲

特色 家庭責任高峰,薪資收入也跟著提高保險目的 房貸及子女教育資金需求

規畫重點 .變額年金險

.加強癌症險

.重大疾病(終身壽險提前給付)

年齡 56歲以上

特色 財富達到顛峰,家庭責任減輕保險目的 思考退休及老後生活

規畫重點 .長期看護險

.評估保單活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767

有上萬美元 你買Apple Watch還是勞力士?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027

蘋果公司週一推出了Apple Watch。這款新品含有18K鍍金、18K玫瑰金等材質,售價最高達17000美元。這是蘋果售價最高的產品之一,也是該公司嘗試打造的一款真正的高科技奢侈品。那麼問題來了:誰會買?為何要買?

在昨晚的春季新品發佈會上,蘋果公司並未透露太多關於Apple Watch的細節。讓我們先來欣賞一下其中一款售價為17000美元的Apple Watch。該產品具備38毫米表面的數字顯示屏。錶殼採用超硬定製版18K玫瑰金,外加藍寶石屏幕,帶有一個電磁充電盒。可以在屏幕上顯示佩戴者的心跳情況,還能顯示照片,以及各種應用界面。

問題在於:這款奢侈的Apple Watch儘管採用18K金,但也僅僅是在表盤上覆蓋了一層金。如果拋開這一點,這款手錶與售價為549美元的「同胞兄弟」擁有的配件和功能都是一樣的:藍寶石玻璃顯示屏、傳感器、電子芯片。而僅僅因為一小部分18K金,它的售價就躥升到了後者的18倍。

此外,售價超過1萬美元的奢侈級Apple Watch儘管外表比圖片還要美觀,但比鋁殼材質的Apple Watch相比,其份量也更為明顯,可以算得上磚塊了。作為日常穿戴產品都有些勉強,你可能也不大會戴著它跑步的。

蘋果公司還特別指出,Apple Watch採用的18K金不同於傳統金,這款產品的採用的金材質要比傳統金堅硬2-4倍。但這並非蘋果所首創。早在2012年,瑞士鐘錶製造商Hublot公司已經採用了其命名為魔力黃金(Magic Gold)的專有金,那是一種陶瓷和18K金的混合材料。但它比蘋果的專有金還要堅硬兩倍。

圖:售價為17000美元的一款Apple Watch

QQ截图20150310101344

如果你有1萬美元的預算購買手錶,讓我們來看看你還有哪些選擇。

價格超1萬美元的傳統手錶不但有著機械動力,而且還有華麗的外殼。其複雜的傳動原理和極其強大的血統可以幫助它們保值。最重要的是:其技術永遠不會改變。

在部分人眼中看來,價值1萬美元以上的傳統手錶不但可以在特定場合佩戴,還能成為傳家寶。畢竟,你的後代們大概不太想在聚會時戴著蘋果的第一代Apple Watch。而且蘋果產品的更新速度眾人皆知。

以下是部分手錶中的奢侈品:

萬國葡萄牙腕錶:IWC Portugieser Automatic IW5007

Portugieser系列搭配有Pellaton上鏈裝置,以及陶瓷組件。這款手錶能夠保值,售價為13700美元。

11

勞力士Datejust系列

勞力士(Rolex)手錶在中國知名度頗高。旗下的Datejust系列腕錶則聞名全球,採用蚝式錶殼。售價為12750美元。

劳力士

積家Jaeger-LeCoultre Master Memovox

積家集團始於1833年。下圖中的這款LeCoultre Master Memovox售價為11100美元。

31

瑞士艾美(Maurice Lacroix)Masterpiece Gravity

The Masterpiece Gravity是瑞士艾美去年推出的新產品,全球限量250只,每塊手錶售價為13900美元。

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3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