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12475026156/
又到了半年報密集出爐的時節,此前華爾街見聞已經總結了海外大佬們都在買什麽,本文將為讀者總結一下國內的私募大佬們上半年都買了些什麽。
整體來看,小盤股、信息股多是大佬們青睞的對象。
澤熙投資 徐翔
私募大佬徐翔重倉持有的三只股票,特爾佳、明牌珠寶、青松股份均是小盤股,總股本在3億股以內,市值約為20億—50億元。
從2013年四季度以來,澤熙旗下兩只產品連續三個季度重倉明牌珠寶,今年二季度,澤熙仍然堅守明牌珠寶。澤熙6期、澤熙4期分別持有明牌珠寶341.16萬股、114.79萬股,成為公司第7、第9大流通股東,占流通股比例分別為1.42%、0.48%。自去年7月起,明牌珠寶股價就一路走高,至今累計漲幅已超過120%。僅以今年以來的漲幅計算,澤熙旗下3只基金就已獲得至少4600萬元的浮盈。
同時,澤熙6期今年二季度還增持特爾佳21.18萬股,累計持有1026.72萬股,持倉市值達10903.80萬元,成為特爾佳第一大流通股東,占總股本4.98%。但從特爾佳的年中報來看,公司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分別同比下降3.07%和9.83%。
除此之外,澤熙6期和澤熙1期在今年二季度分別持有青松股份377.74萬股、242.09萬股,占流通股比例分別為3.20%、2.05%。而該公司業績向好,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3億元,同比增長25.35%。
“私募教父” 趙丹陽
赤子之心資本公司的大佬趙丹陽則大舉加倉全聚德。全聚德8月5日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上表示,截至7月底,兩“赤子之心”賬戶共持有1281.8萬股。7月份,趙丹陽管理的上述兩只私募基金加倉全聚德26.8萬股。
昀灃投資 王亞偉
王亞偉管理的昀灃投資依舊堅守三聚環保。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昀灃投資合計持有三聚環保2502萬股,市值逾5億元,占總股本的4.95%。
三聚環保2014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9.92億,同比增長115.19%,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1.82億,同比增長153.91%,基本每股收益0.36元。
穗富投資
這只私募基金是今年上半年的冠軍得主。
廣東穗富投資旗下的“粵財信托-穗富1號”上半年開始買入力源信息,持股量為107.95萬股,成為該公司第十大流通股股東。
博頤投資
博頤投資大舉布局生物醫藥股,二季度該私募在華潤信托平臺發行的博頤精選、博頤2期、博頤精選3期和博頤穩健1期攜手買入次新股我武生物,合計持有247萬股,該公司旗下有3只產品還攜手買入佐力藥業。
呈瑞投資
近年來風生水起的呈瑞投資旗下興業信托呈瑞1期二季度增持創業板股開元儀器,總持股量為73萬股。外貿信托朱雀漂亮阿爾法進駐天山股份,持股量達468.5萬股。
展博投資
此外,長期業績優異的深圳展博投資旗下華潤信托展博1期在二季度新進駐安碩信息、上海鋼聯和華昌達等3只創業板個股前十大流通股東,分別持股40.4萬股、224.7萬股和99.47萬股,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展博投資對成長股價值的認可。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9-12 14:52 編輯 BAT競爭戰火燒到股市 你買誰? 作者:尹生 摘要:本文對B、A、T各自在未來產業中的定位能力,中短期貨幣化能力,未來增長預期和盈利能力變化趨勢,未來確定性等,進行了詳細的比較,並分別計算出各家公司目前的估值水平,以供你在未來的B、A、T投資抉擇中作為參考。 一周後,隨著阿里巴巴完成IPO,B(百度)、A(阿里巴巴)、T(騰訊)這三家中國主要的互聯網公司的競爭戰火將燃燒到公開資本市場:那麽,你會選擇誰? 評價一家互聯網公司值多少錢,特別是像BAT這樣級別的公司值多少錢,尹生(微信公號jia-zhi-xian)認為主要看兩個指標:一是這家公司在未來的產業中確定自己位置的能力,二是它在中短期內將資源和投資轉化為收入的能力;前者是想象空間,而後者是生存發展的根基,二者相互支撐。 先看定位行業地位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又包括兩個層面: 一是在用戶轉向移動互聯網的轉型中,能否避免既有用戶的流失,甚至借機擴大用戶基數,以及增加在用戶日程表和錢袋子中的比重,二是在傳統行業的移動化和互聯網化過程中,公司能否找到自己的位置,並且使這種位置比其他公司更有利。 在第一個層面,即用戶層面:騰訊主要依靠兩個產品,手機QQ和微信,兩者的月活躍用戶分別超過5億和4億;阿里巴巴主要是淘寶無線,第二季度的月活躍用戶是1.88億,至於支付寶,雖然用戶量要大得多,但目前並不在阿里巴巴集團之內。 百度在移動端則采取了一種有點類似螞蟻雄兵的戰略,即與移動互聯網的碎片化相應,在眾多移動場景中進行多點布局。現在,百度有14個移動產品用戶過億,覆蓋了幾乎所有的移動場景,其中手機百度的用戶超過了4億,月活躍用戶超過兩億,手機地圖占有率超過了50%,是第二名的兩倍。 可以這麽說,從移動用戶的絕對規模上看,騰訊和百度目前旗鼓相當,而阿里巴巴則稍遜一籌,這與其主要集中在交易領域有關。而三家未來競爭的焦點,將是如何爭取到用戶日程表和錢袋子的最大比例。 目前來看百度處於稍微領先位置:在過去的第二季度,百度來自移動端的營收占比已經達到30%,相比而言,阿里巴巴僅為19.4%,而騰訊則可能更少,大約可能只有15~18%(根據騰訊公布的手機遊戲數據進行綜合測算)。 這一組數據似乎驗證了這樣一種觀點:從長遠看,作為個人隨身設備,移動端比拼的關鍵,就是連接人與服務的效率,而搜索被認為是最好的連接方式,將自己的用戶和商業邏輯建立在搜索上的百度,在這方面便擁有了先天優勢。 對百度而言,移動不過讓它獲得了更多的連接機會,它的生意模式幾乎不用做出大的改變——為每次連接收取一定水平的費用(體現為廣告或傭金形式)。但在騰訊和阿里巴巴那里,這卻是個挑戰: 騰訊在轉向手機遊戲方面可能和百度轉向移動連接一樣容易,但它需要尋求遊戲以外的機會,比如成為人和更多的商品及服務的連接者,而在這方面它需要從頭開始建立用戶習慣,並可能冒著傷害用戶社交體驗的風險。 至於阿里巴巴,盡管作為交易連接者的角色沒有變化,但在如何將交易額轉化為公司營收方面,它似乎有些猶豫,比如第二季度它的移動端交易額占了32.8%,但營收卻僅占19.4%,這是因為要防禦百度、騰訊咄咄逼人的連接入侵,因而對商家做出了某種讓利,還是因為移動端不太合適它的廣告收入模式,或者兼而有之? 接下來談談決定行業定位能力的另一個層面,即在傳統行業的移動化和互聯網化過程中,公司能否找到自己的位置,並且使這種位置比其他公司更有利。傳統行業移動化和互聯網化催生的機會,是一個大很多倍的生意,關於這一點,你只需想想迄今電商交易占整個交易的不到10%這一事實,就明白了是怎麽回事了。 對此,三家公司自然都是磨刀霍霍:幾乎就在過去一個月之間,三家公司都出臺了重磅戰略來應對傳統行業移動化和互聯網的機會,騰訊是微信智慧生活解決方案,百度是直達號,而阿里巴巴則是雲生態(阿里巴巴之前還基於支付寶錢包推出了移動店鋪,但如前所述,支付寶迄今仍不在阿里巴巴集團之內)。 現在三家公司都還處於初期階段,因此還很難說誰會是最後的贏家,至少是機會均等。不過,我個人更傾向於認為百度的機會更多一些,部分原因我在前文已經說了,這里我說說另一個理由,那就是百度的用戶連接習慣比騰訊占優勢,而在連接指向的豐富性上則優於阿里巴巴,後者受限於交易環節,百度的連接可以是所有的環節 綜合來看,在未來行業定位能力這個指標中,三家公司都是重量級選手,但就目前的情況看,我更傾向於百度,至少認為其未來更加確定: 在用戶總體規模和活躍度上,它和騰訊有一比,而在連接習慣方面,它又優於另外兩家,在用戶錢袋子份額方面,它和阿里巴巴可能不相伯仲(這里需要考慮到通過百度的連接促成的商家交易總金額),而在傳統行業方面,百度相對更加確定。 那麽,三家公司在中短期內將資源和投資轉化為收入的能力如何? 先談談為什麽是收入而非利潤或凈現金流指標:當一家公司的毛利率超過50%,甚至超過70%時,那麽在決定其未來盈利和現金流增長的各種驅動因素中,營收的增長引擎作用將遠遠超過其他因素的作用。 過去六個季度,BAT的毛利率都超過了50%,其中阿里巴巴和百度都超過了70%,兩家公司的中位數分別為74%和75%,騰訊的毛利率要低一些,中位數僅為55%。 使用收入指標還有另外一個前提,就是三家公司的盈利能力相當:目前阿里巴巴的運營利潤率上占有一定優勢,而騰訊和百度相當,但是真正對估值有價值的,是未來的盈利能力的變化趨勢,在這方面,阿里巴巴過去幾個季度的運營利潤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而百度和騰訊則出現了上升的趨勢。 而隨著技術在行業價值中的比重增加,以及營業規模的增加,像百度這樣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研發和雇傭大量研發人才的公司——這在一定程度上侵蝕了其短期運營利潤率——在盈利能力方面的優勢將呈現出來,而那些目前這部分投入占比較少的公司,其未來的盈利能力則會承壓。 下面我結合三家公司的過往財務數字,並結合公司能力、戰略和行業大勢,分別預測其2014~2017年營收複合增長率,以此作為衡量三家公司中短期營收能力的指標: 騰訊:它過去四個季度的收入總計是610億元(扣除掉已經確定要在未來幾年徹底剝離掉的電商業務),它目前的主要營收動力來自遊戲,在剛剛過去的第二季度遊戲業務已經占了全部營收的60%。其次是占比23%的基於社區的增值服務。排名第三的是網絡廣告,目前這部分占比為11%。 結合艾瑞咨詢對這幾個行業2014~2017年的增長趨勢,預計遊戲、社區增值服務和廣告三項業務在這期間的複合增長率分別可以達到30%,40%和60%,綜合給予騰訊整體營收36%的預期複合增長率,這一數字略低於過去五個季度增長率的中位數37%。 阿里巴巴:它在過去四個季度的營收共計575億元,營收主要動力為國內零售業務,包括天貓、淘寶和聚劃算,在第二季度該業務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占比為84.6%,而國際業務、國內批發和雲服務占比在過去幾年則不斷降低。 預期阿里巴巴2014~2017年國內零售交易額的複合增長率為25%,收入複合增長率為40%,這一比率略低於過去五個季度增長率的中位數46.8%。同時,給予其中小企業B2B業務和國際業務25%的複合增長率,雲服務業務40%的複合增長率。 綜合起來,預計2014~2017年阿里巴巴營收的複合增長率為37%,這一比率低於第二季度的46%。 百度:過去四個季度的營收共計400億元,主要營收動力是傳統PC搜索業務和移動端業務,預期百度未來幾年在PC端可以保持25%左右的複合增長(這考慮了傳統行業互聯網化為PC端帶來的機會),這個數字和中小企業B2B、O2O、以及艾瑞預測的2014~2017搜索市場複合增長率相當。 而在移動端,目前主要的收入是應用分發和遊戲,預期未來幾年移動端可以獲得100%的複合增長率,過去的第二季度該業務同比增長超過300%,按照這些預期,到2016年前後百度移動端收入在全年收入中的占比會超過50%。 從總體上,可以預期百度2014~2017年的複合增長率為45%,這個數字略低於過去三個季度的數字,也遠遠低於2012年之前百度高增長時代的數字,但高於騰訊和阿里。 概括起來,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在過去四個季度的收入分別為400億元,575億元和610億元,2014~2017年的預期複合增長率分別為45%,37%和36%。 那麽,誰更值得投資?我們可以簡單地采用基於過去四個季度收入的PS(市值銷售收入比,即投資者對公司每單位的銷售收入給予的價格,PS越高說明估值水平越高),以及基於過去四個季度的收入和2014~2017年預期複合增長率的PSG(市銷增長比,反映的也是估值水平的高低,但經過了增長率的調整,賦予高增長率的公司相應的PS溢價),來對比三家公司的相對估值水平: 目前騰訊市值為1500億美元,PS為15.3,PSG為0.426;阿里按1600億美元IPO估值計算(實際上在正式開始交易時,市值可能會超出這個數字很多),PS為17.3,PSG為0.466;百度目前市值為788億美元,PS為12.2,PSG為0.271。 也就是說,投資者給予百度的PS和PSG要遠遠低於阿里和騰訊,而百度無論從增長率和移動端收入占比,還是毛利率、運營利潤率的未來穩健型、未來的確定性等方面看,都處於較優位置。 這的確有點不正常:在目前的情況下,沒有理由不對三家公司適用同樣的PSG(我們姑且忽略掉阿里巴巴未來可能面臨的諸多不確定性,而通常這些不確定性會降低估值水平),而按照騰訊和阿里的PSG(兩家公司目前的PSG很接近),百度目前的價值至少應該超過1200億美元,當然,你也可以基於百度的估值水平,認為騰訊和阿里已經嚴重高估。 那麽,你會選擇誰?也許你會說,這取決於你打算拿多長時間。不過至少這組對比數據,可以讓你知道哪里更可能存在泡沫,以及隨時對泡沫保持清醒。(文章源自:價值線) |
股市這麽火,客戶又不是傻子。
最近,我們領導“罵”我了。
因為,我負責的兩款理財產品,銷售量在劇烈下降。
從11月中下旬開始,確切地說,是11月22日,央行降息開始,每周每款產品來預約的資金,只有1億元左右了;實際購買的,剩下五六千萬了,等於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了。
我們領導就“罵”我。說怎麽掉得這樣厲害?我說,這我真沒辦法。股市這麽火,客戶又不是傻子,我和他們的交情也沒好到那份上。再說了,我們產品的收益率,也在下降,以前兩款產品最高收益率是5.7%、5.8%,現在只有5.2%和5.25%了。
甚至,最近,我覺得我的不少同事,心思都有些不在工作上了。大家見面了,都在問,“嗨,最近你買了麽?”
我們也在調整策略,將一部分精力,轉到分級基金、股票型基金的銷售上去了,分級基金的杠桿率比較好,“牛市”里,受歡迎。這段時間,這兩種基金產品的銷售,增長比較快。
另外,對於我個人來說,也有“好的一面”:我老公買的股票,最近漲得不錯,他很開心。
(羅蓉珊為化名)
| ||||||
保險需求是隨著年紀而不斷改變的,保單當然也要定期檢視、調整,學者郝充仁不僅曾任職業界,本身更具備精算師資格,他把十多年來購買保險的經驗,歸納出幾個重要心得,是保險業務員不會主動告訴你的事。 撰文‧歐陽善玲 「我的第一張保單,是美國念書回來後買的,那年三十二歲,對自己的保障規畫已有一定構想,心裡也很清楚保險是怎麼回事。」今年邁入五十歲的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曾在大型壽險公司任職,且領有精算師執照,十八年前學成歸國後開始買保險,起步雖然不算早,但方法卻值得學習。 相較於一般人的保險規畫,不是過多就是不足,或買到不適合的商品,甚至缺乏整體性的思考,以致衍生出各種保險問題;對郝充仁來說,保障規畫必須視人生階段而定,年齡不同,購買保險的方式及考量重點就不一樣。 「剛回國時還沒結婚,我的保險規畫是最基本的,包括遇到重大疾病可提前給付的終身壽險、最簡單的癌症險,及額度不高的實支實付醫療險。」他說,當時保單條件較好,預定利率在七%左右,所有保險項目加起來,年繳保費不到三萬元,跟現在保費水準差很多。 「到大學教書後,認識了太太,因為要結婚的關係,所以又重新檢視了兩人的保單,並進行更全面性的規畫。」郝充仁回想,隨著自己步入家庭,經濟責任提高,壽險保障也要再增加,「當時加購了三十年期的定期險,意外險及癌症險;其中癌症險部分,由於醫療技術進步,給付內容愈來愈細,而先前規畫的癌症險較粗略,婚後便提高了這部分保障。這樣調整下來,年繳保費多了四萬多元。」 善用保額增加權 三到五年調整一次 抗通膨他分享,自己的保單調整要訣,就是利用結婚、生子或每三到五年,透過「保額增加權」方式,提高保障額度。「很多人都不知道保險公司有提供這項福利,這個好處在於,保戶可用原先投保年齡的保險費率,增加保額,比重新購買一張保單划算很多。」舉例來說,假設三十歲時買了一張終身壽險,保額一百萬元,到四十歲若要執行增加保額計畫,就可用三十歲時的保單預定利率、年齡條件來購買,等於是保險公司送的優惠。對已有保險、但保障還不夠的人來說,是相當好的工具。 「每三到五年,利用保額增購權增加一○%的保額,等於也解決了通膨問題,讓終身壽險保障維持一定的購買力。」郝充仁解釋。 從單身到結婚,與另一半建立家庭,再到小孩出生,郝充仁的保障額度、及保險內容,就像階梯一樣逐步攀高。「壽險部分,剛開始規畫的終身險保額約四、五百萬元,隨著家庭責任變重,我就利用定期險,及保額增加權方式提高保障。目前壽險保額約七至八百萬元,還有意外險部分,保額約二百萬元左右。現在是人生責任顛峰期,保障就要做到最高,全部加起來保障額度約一千萬元。」而醫療險部分,郝充仁的觀念是,先求有再求好。「三、四年前,健保實施DRG(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考量未來健保給付部分可能變少,所以陸續又增加了實支實付的醫療險。另外,癌症險部分,也因為醫療技術不斷推陳出新,而成為這幾年添購的重點。」 採取堆積木買法 一步步滿足醫療及照護需求他比喻,自己買保險就像堆積木的概念,年輕時買到的保障單位數不多、理賠項目少,算是基本配備;但隨著家庭責任加重,收入提高,他就會適時增加保額。「像我以終身壽險為本,之後陸續增加了三十年期的定期險、二十年期的意外險,不少實支實付醫療險,及理賠內容較好的癌症險。現在年繳保費約十萬元,但再過幾年,家庭經濟責任減輕,定期險及意外險保障結束,保費就可移轉到老年規畫上,像長期照護保險。」由於癌症發生機率高,罹癌患者又有年輕化趨勢,配合治療癌症的技術發展,保險給付項目增加,只要市場上推出新的癌症險商品,郝充仁就會特別有興趣了解;「癌症險向來是我增加保額的首選項目,因為這不像實支實付處理的是當下的醫療費用問題,真正大的風險,是之後醫治癌症的龐大開銷;重大疾病也是如此,所以只要制度改變,我就會增加重大疾病保障。」壽險、醫療及癌症險都已規畫妥當,今年將滿五十歲的郝充仁,現階段思考的保險重點,即是何時該出手規畫長期看護險。「在國外比較先進的國家,像日本、德國,長看險是分級式的,等級不同,照顧內容就不同,例如照護是機構式、社區式、還是居家式,都可供民眾選擇。但目前台灣還沒有相關分類,或許等商品更成熟時,就會是我下一波保單調整的重點。」 把握升息撿便宜 順便等長照險未來更成熟 他以癌症險為例,「當癌症發生時,我們會知道療程有哪些、健保補助項目、現金缺口還差多少;但是現在長期照護部分,保險商品還對應不到實際的看護服務項目,民眾很難評估到底缺口有多大。」郝充仁直言,目前長照險的認定相當繁複,除非能有一套機制,將長照範圍定義清楚,包括療程、所需費用、自付項目等等,保險公司再針對缺口部分設計商品,對保戶來說,才有足夠吸引力。 「觀望何時出手購買長照險的原因,除了未來商品設計會更加成熟之外,現在這個時間點來說,利率太低,接下來若升息,就會牽涉到責任準備金問題。」他表示,利率與保費變動敏感,之後一旦升息,便可用較低的保費購買保險商品,「我規畫五十五歲前,一定要有基本長照險,否則年紀愈大,發生機率愈高,所需金額將會相當驚人。」郝充仁以自身專業,將十多年來購買保險的經驗,歸納出幾個重要心得。他坦言,現在利率環境條件較差,相同保障額度的商品,保費可能貴了將近兩倍。他建議,預算有限的年輕人,應先買保費較便宜的定期險,並將保障期間拉長至三十年,利用相對低廉的保費,涵蓋人生責任高峰期。 保障先求有再求好 附約險、套餐式較優惠 醫療險部分,應以實支實付當作最低層的保險,有多出來的預算,再增加住院日額;再有餘力,就要購買癌症險。就一般三十歲上班族來看,這樣的保險支出可能已是極限,「罹癌年齡有逐漸下滑趨勢,記得癌症險一定要先買,費率較低;隨著年紀增長,再添購重大疾病險。」郝充仁指出,重大疾病多與心血管有關,發生在五十歲之後的機率較高,可等到收入提高後再進行規畫。 再來,進入婚姻之後,責任加重,除了考慮購買終身保險以外,還應利用定期險、意外險來加強壽險保障,或者善用保額增加權,維持終身險的購買力。 而醫療險、癌症險部分,也可依照自身能力陸續增加;從「陽春型」癌症險,變成「豪華型」。養成每三到五年檢視一次保單的習慣,才能適時補足保障缺口。 「保險商品比較重點,就是預定利率及附加費用率;有時不同繳費期別,附加費用率就不同。例如,三十年期的保費比二十年期便宜,就與附加費用有關。」郝充仁分享,還有善用附約險,也能節省不少保費開銷;或利用套餐式保險,即保險公司會推出保額較低、理賠內容簡單的壽險、意外及醫療險種,綁在一起銷售,標榜保費便宜。在先求有,再求好的保險規畫概念下,這類商品也可留意。 人生4階段 最佳保單這樣配置——精算師郝充仁的建議方案 年齡 25~35歲 特色 社會新鮮人,預算不多,身體健康狀況不錯保險目的 基本保障,家庭責任相對較輕 規畫重點 .30年期定期壽險 .意外險 .實支實付醫療險 .基本的癌症險 年齡 36~45歲 特色 結婚生子,組成家庭後經濟責任加重保險目的 房貸、車貸、日常生活開銷 規畫重點 .終身壽險 .提高定期險、意外險保額 .提高實支實付保額 .增加住院日額醫療險 .強化癌症險理賠項目 年齡 46~55歲 特色 家庭責任高峰,薪資收入也跟著提高保險目的 房貸及子女教育資金需求 規畫重點 .變額年金險 .加強癌症險 .重大疾病(終身壽險提前給付) 年齡 56歲以上 特色 財富達到顛峰,家庭責任減輕保險目的 思考退休及老後生活 規畫重點 .長期看護險 .評估保單活化
| ||||||
蘋果公司週一推出了Apple Watch。這款新品含有18K鍍金、18K玫瑰金等材質,售價最高達17000美元。這是蘋果售價最高的產品之一,也是該公司嘗試打造的一款真正的高科技奢侈品。那麼問題來了:誰會買?為何要買?
在昨晚的春季新品發佈會上,蘋果公司並未透露太多關於Apple Watch的細節。讓我們先來欣賞一下其中一款售價為17000美元的Apple Watch。該產品具備38毫米表面的數字顯示屏。錶殼採用超硬定製版18K玫瑰金,外加藍寶石屏幕,帶有一個電磁充電盒。可以在屏幕上顯示佩戴者的心跳情況,還能顯示照片,以及各種應用界面。
問題在於:這款奢侈的Apple Watch儘管採用18K金,但也僅僅是在表盤上覆蓋了一層金。如果拋開這一點,這款手錶與售價為549美元的「同胞兄弟」擁有的配件和功能都是一樣的:藍寶石玻璃顯示屏、傳感器、電子芯片。而僅僅因為一小部分18K金,它的售價就躥升到了後者的18倍。
此外,售價超過1萬美元的奢侈級Apple Watch儘管外表比圖片還要美觀,但比鋁殼材質的Apple Watch相比,其份量也更為明顯,可以算得上磚塊了。作為日常穿戴產品都有些勉強,你可能也不大會戴著它跑步的。
蘋果公司還特別指出,Apple Watch採用的18K金不同於傳統金,這款產品的採用的金材質要比傳統金堅硬2-4倍。但這並非蘋果所首創。早在2012年,瑞士鐘錶製造商Hublot公司已經採用了其命名為魔力黃金(Magic Gold)的專有金,那是一種陶瓷和18K金的混合材料。但它比蘋果的專有金還要堅硬兩倍。
圖:售價為17000美元的一款Apple Watch
如果你有1萬美元的預算購買手錶,讓我們來看看你還有哪些選擇。
價格超1萬美元的傳統手錶不但有著機械動力,而且還有華麗的外殼。其複雜的傳動原理和極其強大的血統可以幫助它們保值。最重要的是:其技術永遠不會改變。
在部分人眼中看來,價值1萬美元以上的傳統手錶不但可以在特定場合佩戴,還能成為傳家寶。畢竟,你的後代們大概不太想在聚會時戴著蘋果的第一代Apple Watch。而且蘋果產品的更新速度眾人皆知。
以下是部分手錶中的奢侈品:
萬國葡萄牙腕錶:IWC Portugieser Automatic IW5007
Portugieser系列搭配有Pellaton上鏈裝置,以及陶瓷組件。這款手錶能夠保值,售價為13700美元。
勞力士Datejust系列
勞力士(Rolex)手錶在中國知名度頗高。旗下的Datejust系列腕錶則聞名全球,採用蚝式錶殼。售價為12750美元。
積家Jaeger-LeCoultre Master Memovox
積家集團始於1833年。下圖中的這款LeCoultre Master Memovox售價為11100美元。
瑞士艾美(Maurice Lacroix)Masterpiece Gravity
The Masterpiece Gravity是瑞士艾美去年推出的新產品,全球限量250只,每塊手錶售價為139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