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作者劉慈欣對話百度吳恩達:人工智能會成為人類性伴侶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2/156827.shtml
《三體》作者劉慈欣對話百度吳恩達:人工智能會成為人類性伴侶嗎?
周超臣
文 | 周超臣
“我覺得現在人工智能價值非常大,不過也有一點炒作,所以很多人開始比較難理解人工智能跟人的腦是有什麽關系的。它是一個巨大的神經網絡,不過其實這些神經網絡跟人腦的關系是非常非常少的。”
這是百度公司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在回答劉慈欣時說的一番話。
讓我們把時鐘撥回到2016年4月15日的晚上,在北京朝陽區的某個錄制間內,百度科學家吳恩達和《三體》一書的作者劉慈欣坐在一起,在主持人梁冬的循循善誘下進行著陌生而客氣的互動,背景板上印滿了“百度”和“百度凡爾賽計劃”等字樣。
4月1日,百度啟動了一項“凡爾納計劃”,該項目集合了吳恩達、劉慈欣、David Brin、劉宇昆、陳楸帆、姚海軍等在內的著名科幻作家和百度科學家,探討研究人工智能、語音識別、基因工程等在未來的應用。
這幾乎是一場缺乏觀眾的對話,跟我們日常看到的大會現場高朋滿座不同,場下沒有觀眾,只有工作人員,幾位被邀請的媒體和自媒體人從另一個房間里圍觀了這場充滿人工智能氣質的對話。
但把這場對話隨便放在任何一個會場(比如正在火熱召開的中國互聯網大會上),想必都會引起媒體和業內的興趣——吳恩達、劉慈欣兩位在各自的圈子里備受矚目的人物聊著最熱門的話題。
至於這場對話的視頻為何過了2個多月才被放出來,如果你還記得5月份百度遭遇了一場什麽樣的公關危機的話,那麽答案不言自明。
人工智能成為人的性伴侶是一個趨勢?
談到人工智能會給人類帶來什麽價值時,吳恩達說,他希望用人工智能創造一個更好的社會。
人工智能會對社會產生什麽影響?劉慈欣說:“我作為一個寫科幻的作者的感覺,從比較科幻的角度去審視人工智能對未來的影響,我覺得我們現在低估了人工智能對未來的影響。就是我們現在談到人工智能對未來的影響,都是一些很具體的影響,比如說我們有更智能的駕駛,我們家里面可能有機器人的保姆,改變我們的生活, 還有機器人的您剛才說的那個Personality,個性化的教育。”
接下來則是一個很有挑戰性、也是媒體不厭其煩提及的問題——機器人未來是否會成為人類的老婆?
當梁冬拋出這個問題後,我們期待這個困擾著人類倫理道德的問題能得到一個不一樣的解答。
劉慈欣作為科幻小說作家展現了他大膽的想象力,他非常肯定地回答道:“額,(機器人未來會成為人類的老婆)這個其實不是開玩笑。人工智能真的發展到一定程度,它成為人的性伴侶這可能是從根本上改變人類文化的一個趨勢,這個不是開玩笑。 ”
他認為,人工智能發展到最後,很可能把90%甚至更高的人類的工作全部代替掉。
吳恩達則表現出一位科學家該有的嚴謹,他說:“不過它真實可以做的事,其實是非常小的。”不過,他相信人工智能在未來可以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
百度在做什麽?
百度是目前國內在人工智能領域最激進的科技公司,我們已經從各種場合聽到百度CEO李彥宏關於人工智能的探討,無論是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還是在貴陽數博會上,無論是面對總理,還是面對企業界,他現在開口必談人工智能。
而談到人工智能時,百度又必談無人駕駛。
百度在無人駕駛領域的策略堪稱激進,其去年12月宣布路測成功,一個禮拜後就把它開到了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現場,李彥宏親自給習近平主席講解百度無人駕駛汽車進展的照片幫助百度膨脹了在無人駕駛技術上的野心。
吳恩達說:“現在我用我自己最多的時間是做兩件事,一件就是有關語音的工作,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工作;第二就是自動駕駛,這兩種都會改變人類的工作的本質。我覺得醫療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教育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他認為,在這個世界里,最重要的不只是能做事,也需要理解什麽事是應該做的。“我們可以用語音講話,跟電腦用語音交互,它會跟真人講話一樣自然,這會完全改變我們跟機器交互的辦法。我覺得自動駕駛也是對人有非常大的價值,我覺得我們的社會有很多不同的部分,比如說醫療、教育、金融,都可以用技術來完全改變。”
吳恩達強調,未來無人駕駛將會比人類駕駛更安全,因為無人駕駛汽車不用擔心酒駕、分心這樣的事情。
人工智能會擁有自主意識嗎?會威脅人類嗎?
關於這一點的討論已經相當之多,但是你總是會忍不住把這個問題不厭其煩地拿出來,尤其對面還是這樣一位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時。
“其實我覺得人工智能,有一個我們以前沒有見過的東西就是,人有Intelligence(智能),也有Consciousness(意識),人工智能現在是有Intelligence,不過沒有Consciousness,我們在歷史是沒有見過這種東西的,可能未來我們會得到一個技術的突破,讓電腦也得到這個Consciousness。”吳恩達說。
吳恩達認為當前思考這個問題還為時過早:“其實我覺得電腦得到自我意識,這種技術還是那麽遠,所以我現在還是不太擔心,那可能是一百年後,也可能是一千年後。”
作為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則給出了不一樣的憧憬和理解:
“首先我聲明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而且是一個很徹底的樂觀主義者,但是我的樂觀不在於對人性的善上面的樂觀,我對它我完全不抱任何希望,而且說是把人的善投射到包括人工智能這樣的技術上,我也完全不抱希望。
但是為什麽我還抱有樂觀的態度呢?我的樂觀是從另一個角度,不同的渠道來產生的。還是回到人工智能的話題上,首先我認為像吳老師說的,人工智能離那個威脅到人類具有自我意識,同時又足夠高的智能威脅到人類,還是個很遙遠的事情。這個防範強人工智能對人類造成威脅,有多種多樣的方法,有很多的措施,包括把最終的電源掌握在我們手里,那再高的人工智能一斷電什麽也不是了對吧。其實從我們的生物界看來,我們人類的智能遠遠高於螞蟻,但我們到現在,也遠遠高於蒼蠅,我們早就想消滅蒼蠅了,甚至我們現在是沒有辦法去消滅的,我們也沒有辦法去統治它。”
你認為拔掉電源能消滅人工智能的威脅嗎?再上訴到文中的一個問題,你會像劉慈欣一樣樂觀地認為人工智能會成為人類性伴侶嗎?
人工智能再美好,我還是想要一個人類老婆。
[本文作者周超臣,轉自虎嗅網,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
三體
人工智能
贊(...)
分享到:
選基金如同揀伴侶?又談風險管理與資金配置
週一馬丁路德金紀念日,美國休市。而農曆新年前,港股淡靜。市場不活躍期間,是部署未來和嘗試新方法的好時機。
本欄早前曾指相同的投資策略,套用在港股和美股,過去十年的回測結果差天共地 - 美股回報遠勝港股。這顯示選擇市場的重要性,好比「女生最怕嫁錯郎、男生最怕入錯行」。若細看各指數的走勢,道指和納指明顯是逐漸向上升,恆指則上上落落。不知讀者是否像筆者般,曾思考畢菲德的價值投資法或許較適合美國市場,而不是亞洲或香港市場?所以若信奉價值投資或者認同畢菲德的理念,也許應該跟他投資美股。
看過回測結果,筆者嘗試應用策略投資美股。所謂策略,即是有清晰的入場和離場機制,並因應可承受風險計算持股數目,避免任何一個股票的波動大幅影響整體組合的回報。以往價值投資的策略都是長線持有,買賣決定則對比股價和內在價值,分析後發現有股價大折讓,就會投入資金。若公司基本因素無改變,甚至可能越跌越買,因為短期的波動影響有限,並深信股價最終會反映內在價值,所以可能經歷某一個股票的跌幅和虧損,多於其它股票的情況,年整個組合的波動「不平衡」- 受制於某個股票,或利潤來自某間公司。
由於美股的數目較多(約8000+公司),
而且投資的股票亦較多,有機制計算持股數量,
的確能更有效控制風險。筆者經驗是每天根據策略投入更多資金,
但整體組合的波動未見大幅提高,仍是維持在某個範疇內。
這與過往買賣港股的經驗不一樣。當然波動與股價和市值有關,
尤其是個股價格較低者,跳動十多個價位,也許就已經是較大波動,
而港股的價格很多都較美股低(但不代表質素不佳,例如新意網(
8008.HK) 屬於增長型兼穩健的公司,但每股股價細,只是$3.6左右)。
若沒有資金配置策略,投資組合的成敗也許就繫於某幾個股票。
至於資金配置,有多種不同的方法。其中一項是:計算每個交易的最大虧損佔整個組合的百分比,很多書建議是2% 之內,有些具經驗的交易員則認為要維持在1% 之內。其次是買多少股?這就關乎每個人對股票的價格預期,以及風險承受能力,兩者都可以按買入價的百分比計算。另一種做法,是以每股可能出現最大虧損作單位(稱作R),就是股價跌至『買入價減R』便即止蝕離場。同時估算每股應有價值等同多少個R。一般而言,預期回報應該高於1R 才算合理可取。以R 計算,可以輕易比較不同投資的值博率和潛在回報,以及潛在風險是否平衡合理。
投資買賣股票,選股眼光似乎很重要,但真正重要的是風險管理和資金配置。早前居於美國的親戚提及想買可以持有幾十年的基金投資增值...其實,希望選一次基金,之後幾年甚至幾十年都不需要理,是不切實際的事。別說用有限的資訊選擇基金,就連拍拖多年甚至經常日對夜對選老公揀老婆,都不是決定結婚後就一勞永逸。婚後仍會有各式各樣的問題,甚至很多人決心離婚再婚始尋得幸福。試問,哪又如何期望選基金可以一次了事呢?
找個機器人當女友?美國推出逼真版伴侶機器人
“人工智能”無疑是近兩年來科技圈最火爆的詞語,沒有之一。
現在,人工智能正逐步在醫療、金融、交通、教育、零售等行業湧現大量的應用場景。或許不久將來,人工智能的承載體比如機器人,有很大的可能將普遍成為人類生活的另一半,或女友,或老婆,甚至是男友和老公,還或是同事、朋友。我們是不同的物種,但要共處一個世界。

美國加州Abyss Creations公司研發的RealDoll是一系列真人大小的伴侶機器人。這些平均售價6,000美元一個的機器人擁有學習能力,能與人談情說愛。其最大的特點是逼真,所有制作環節都是手工完成,細到臉上的雀斑都能看到。
根據用戶需求,在定制方面,RealDoll有18種女性體型,2種男性體型,共39張面孔和5中膚色。
該公司首席執行官Matt McMullen表示:設計的背後理念不是性,而是陪伴。我預感人們可以在這種機器人中找到陪伴感。把機器做成人的模樣,除了你希望這種陪伴成為可能以外我想不出其他的原因。

盡管公司堅稱RealDoll的主要功能是陪伴,但它還是遭到了“反性愛機器人運動”倡導者的批評。
機器人倫理學家凱瑟琳等人呼籲人們關註“性愛機器人”會給社會帶來的副作用,並勸說科學家和機器人專家拒絕參與性愛機器人的研發。凱瑟琳認為,性愛機器人項目將危及全人類在社會中的絕對主導地位。

人類之所以有七情六欲無非是為了兩個目的,一是生存,二是繁衍。如果沒有這些目的,人工智能一旦有了七情六欲,會給人類帶來怎樣的沖擊?是否會破壞現有社會體系、威脅人類安全,超過、統治甚至甚至毀滅人類?還是會與人類和平共處?
那麽問題來了,在越來越多與機器人共處的世界里, 人工智能到底該不該產生七情六欲?
至命玄理:伴侶的年齡秘密
1 :
GS(14)@2012-04-10 22:22:32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38065/20120410/76041
「我交過的男友不多,但總有一個怪現象……」不用顧客C把話說完,單看八字,我已知道她想說甚麼:她總與比自己年輕的男生特別有緣。
八字命造中,「日元」下的地支就是「夫妻宮」,憑此就能看到另一半的特質。例如若其「十神」是「食傷星」的話,由於它代表着「我生出來的事物」,所以命主的另一半極有可能比她 / 他年輕,又或性格上有着孩子氣的特質。
若是「夫妻宮」坐「印星」的話,由於它代表着「把我生出來的事物」,所以命主的伴侶大多會比她 / 他年長又或是擁有非常喜愛照顧別人的性格。若是代表「與我並肩同行」的「比劫星」,則另一半大多會與命主的年紀相若,又或兩人的戀愛關係將有着如朋友般平起平坐的特質。
另外還有一個特別情況:若「夫妻宮」與旁邊的地支出現「相冲」,代表命主離婚的機會較高(尤其在三十五歲前結婚的話),又或命主適宜擁有一段「非常婚姻」,以女性為例,即對象比自己年輕又或年長十年以上。
讀者可能會覺得緣份如此被命運局限實在令人無奈,其實應換個角度想:與其看成「被命運注定與這類人戀愛」,倒不如看成「天生特別喜歡這類的異性」,以顧客C為例,她天生便極愛照顧別人,所以與比她年輕的男友拍拖,不正是天作之合嗎?
電郵:
[email protected]
楊天命
28%因伴侶不育 港女人工受孕增
1 :
GS(14)@2013-07-11 01:29:33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10/18329230
【本報訊】越難生越想生。近年尋求人工受孕人數越來越多,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資料顯示,2011年約1萬名女性接受人工受孕,較2010年增加約20%。被診斷為不育原因個案中,約28%屬於男性問題,是最主要原因。有醫生表示,人工受孕個案增加,除因女性遲婚及高齡外,不少是因為男性不育。
記者:陳沛冰梁麗兒
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報告顯示,2011年錄得10,436名女性進行人工受孕,較2010年增加約20%。當中接受體外受精及細胞漿內精子注入法,及夫精人工受精治療的人最多。
根據各生殖科技中心呈交的資料,在9,666宗診斷為不育原因個案中,有2,701宗屬於男性問題,2名接受人工受孕的18至20歲女性,不育原因是男性問題。報告雖沒詳細解釋何為男性問題,但2011年涉及男性問題的診斷,較2010年增加約12%。女性不育原因包括輸卵管及排卵問題,而不育原因不明個案佔整體約18%。
伴侶財政狀況 6成人唔知
1 :
GS(14)@2014-09-03 17:35:43https://hk.news.yahoo.com/%E4%BC ... F%A5-225123588.html
【晴報專訊】現代愛情關係講求獨立自主,但有調查發現,近六成人對伴侶財政所知不多,甚至一無所知,僅三成人放心與伴侶討論自己的財務。有輔導機構提醒,有債務應與伴侶坦誠分享,及早解決,避免債務「滾雪球」般累積。
年近三十歲的阿成(化名),籌備與拍拖四至五年的女友結婚。每月收入約一萬三千元的他,幾經辛苦儲下十多萬,但用盡積蓄才發現尚有一籮蘿開支,包括中、尾期酒席訂金,加上租樓開支最少三萬元,估計仍需借貸十萬元才足夠。
結婚開支失算
唔敢告知女友阿成因擔心遭女友「另眼相看」不敢告知,但又擔心日後債台高築;加上他來自單親家庭,兄弟姊妹收入亦不多,不想向家人借款,結果壓力爆煲要尋求社工協助。明愛向晴軒債務及理財輔導服務主任翁麗萍指,阿成向他求助後,最終亦向家人借貸度難關,「但他最後都沒有向女方透露他的財政問題」。
現實中,不少人亦像阿成般不肯向伴侶坦白財政狀況。信貸機構環聯早前委託調查機構,對五百人作網上調查,發現58%受訪者對伴侶財政狀況所知不多,甚至一無所知,且不放心向伴侶透露自己的財政狀況;僅有三成人放心與伴侶討論;另有19%認為婚後才會與伴侶討論,22%希望婚後仍財政獨立。
兩成人 盼婚後財政獨立香港環聯總裁蔡炳中認為:「調查顯示,市民對於與伴侶分享財政,特別是債務狀況,存在不安全感。情侶間應坦誠討論財政及債務狀況,以減低婚後出現財政問題的風險,有助避免出現意外情況,及能規劃安穩的未來。」
翁麗萍認為,不向對方透露財政狀況特別是欠債,主要因擔心影響雙方關係,亦憂慮對方會嫌棄自己,甚至分手或損害家庭,部分亦因為面子問題而不想透露。她指出,在社會鼓吹消費主義下,連婚禮也會「豪洗」,建議按能力花費,切忌「充大頭」。
重私人空間
婚後財政獨立普遍現代人要求保持財政獨立,明愛向晴軒債務及理財輔導服務主任翁麗萍指出,甚至有夫妻連對方確實收入、投資儲蓄和每月給家人的家用金額都懵然不知;至於傳統觀念認為,男方遇上財務問題較難啟齒,但翁指其實男女機會均等。
浸大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黃潔梅表示,婚後仍保持財政獨立在香港屬普遍。不少夫婦婚後會開聯名戶口,雙方均會存款,共同承擔家中開支及儲蓄,但仍會着重個人財政私隱,不向伴侶透露。
「上述這種做法可取,既可共同承擔家中開支,亦能保留財政獨立,而這主要源於希望享有私人空間及財政自主。」黃潔梅認為,做法亦如不少人婚前與家人同住會給家用,但不會知父母整個財政狀況。她指出,雖然夫妻需要坦白,但並非所有事情均要交代,如伴侶不一定要知道另一半的情史。
記者:蕭頴妍、黃瑋琛
為份工勁發牢騷激親伴侶點算好
1 :
GS(14)@2015-03-16 08:45:00
不少人都因工作而滿腹牢騷,那麼誰會聽得最多?應該是伴侶吧。但若其中一方說話欠缺技巧,便容易傷感情。下列情況可供參考:1.「好攰呀!唔撈喇!」如果你的伴侶說了這句任性的話,你又不經大腦的回答:「唔想做咪辭職囉!」便很易換來一句:「咁你養我呀?」所以為了替對方減壓,其實不妨說句:「返工咁攰,我幫你按摩一下吧!」保證對方馬上開心起來。2.「好多人都升職」看到身邊不少人都升職加薪,失落感油然而生,希望自己會被賞識。如你想鼓勵或安慰對方,可以說:「你咁畀心機,升職實係遲早嘅事,下個到你架喇!」3.「阿邊個,係我見過最醒嘅人」在家誇獎你的同事或上司,尤其在自尊心較強的男人面前這樣說,容易令他心生嫉妒。女士們若見到另一半面色有變,不妨補句:「如果你响度,實叻過佢!」4.「唉,唔識做呀!」伴侶工作了一整天,單憑這句話就想暗示人幫忙,對方可能會因太隱晦而不明白,令你失望。如換一種表達方式,撒一下嬌:「唉,呢度唔明呀,可唔可以幫幫我呀?」刺激起他英雄氣概,或她女強人的一面後,你的煩憂就會很快被消除。5.「好多嘢做呀,咪煩我!」工作狂最容易與愛人不合,尤其是在家時仍不停講電話及處理文件,雙方便容易吵架。如果真要在家處理工務,最好先抽少少時間陪對方,不然也可主動要求對方陪自己工作:「親愛的,我要做一陣嘢先,但唔捨得你呀,可以陪我一齊做嗎?」對方必然冧爆。綜合報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16/1907828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