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要百份百本金安全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12/blog-post_16.html
早前有blog友留言,希望得知一些百份百本金安全的投資方法,這問題在止凡的慣性回應都不會得到確切答案的,但這命題,想深一層,又好像怪怪的,今天分享一下想法。 


Andy留言:

想止凡兄幫忙,因為屋企人剛退休,靠手上資金收息過活。
住就無問題,想問下有什麼投資可以百份百本金安全,只要求3%回報就好了。
請幫忙指教下。


止凡回應:

其實我認為這世上並沒有百分百本金安全的投資,就算今天所有投資人所用的零風險回報基準,即美國國債,上兩年也差點要違約,所以港元、人民幣、黃金、物業,哪有百份百本金安全呢?

不要話我煩及講話太「大路」,要安全,就要財務知識,有知識就會知道怎樣安排自己的投資。

請不要把我當成財務策略師,我並無這資格。這裡不少文章幫到你,不妨花半天一天找找看,說不定有所啟發。


後記:

這個留言之後,有blog回應話投資要分散,在香港放50萬現金到銀行戶口內就好了,這就百份百保障。我認為就算放少於50萬,由香港政府保證,香港政府又背靠中國政府,還是有風險的。我不是在吹毛求疵,世上的確無一個體制是永恆的,前蘇聯都解體,所有債券及現金都可以變廢紙,今時今日的美國在早前也差點要違約,所以如何衡量風險,還是要靠個人的財務知識。

風險跟回報是掛鉤的嗎?我很早已經沒有這個概念了,總是在找尋低風險高回報的東西。沒有足夠財務知識,人家說什麼你就跟著做,「風險跟回報是掛鉤的」,這是誰說的呢?是銀行說的,金融機構說的,政府說的,你相信與否,這是你的選擇。然而,你又可能沒有選擇,因為你沒有足夠財務知識作出分辨。

當你有一定的財商之後,你可能會發現這個世界有些很有趣的怪現象,跟常識相反的。例如早前美國債務面臨違約,全球就準備面臨一場金融危機,一向被看成是投資者避險工具及零風險標準定義的就是美國國債,危機出現時,全球資金都會買入美國國債,令其價格上升。如果美國債務違約,最壞情況是這些債券會變成廢紙,很嚴重,還會有人買嗎?危機出現,全球恐慌,結果資金還是走去買入美國國債。看看其邏輯,美債出事,全球就買美債,令美債價格急升,這是多麼的反智。

又例如,在銀行的投資組合計劃,很多都會簡單地把投資工具分類,有國家債券、地方債券、公司債券、現金、外匯、外地股票、本地股票、基金、衍生工具,簡單的風險程度都大概按我所排列的次序,其實這是看其波動性而定。如果你對這些投資工具有相當的了解之後,你覺得李嘉誠先生所擁有的長實股票風險高?還是希臘國債風險高呢?到底以波動性來衡量風險高低是否合理呢?金融機構所講的東西其實有多符合我們的常識呢?

說回Andy的命題,看了這些例子,可想而知,財務知識對分辨風險的重要。其實不同投資項目相對於不同人會有不同的風險,好像我對澳元、紐元都沒多少認知,亦對其匯率水平沒多少概念,如果我聽兩下別人推介就進場投資,這可是風險極高的,但身邊就有不少太太,經常往返兩地,對這些地方的匯率非常有感覺,亦經常匯出匯入,投資亦經常有所斬獲,就是匯率在1兌6至1兌8這些水平,她們都不知賺了好幾轉了,而我完全摸不清她們的風險有多高,只看見她們多年來出入平安,實在慚愧。

相反,我對部份股票公司算是有所了解,亦有自己一套投資方法,在我眼中,投資某些公司可謂無風險被送錢上門似的,但如果我告訴炒賣外匯的太太們去買賣這些股票,她們的結果又會如何呢?大家可想而知。

我明白不少blog友都是「即食文化」,來看文章就已經算是花了時間,做了「功課」,為何blogger不直接了當給個號碼就是呢?其實這就是為何多數人都不是富人,都總會為錢而煩惱一生,真正積極令自己進步的,從來都是少數,這個blog只合適少數人的,瀏覽量不能與炒賣類型的地方相比,喜歡到哪裡去,選擇永遠在你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8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