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元鐘 從創投老闆眼中紅人到沉寂四年 台灣最大代購網創辦人再戰江湖
|
|
buyble國際代購網創辦人呂元鐘在大二時創辦了「全球日貨物流網」,四年創造上億元營收,也也因此吸引大老闆投資入股。但在人生風光之際,他卻退股出 場,而潛藏四年後,他再戰江湖。
撰文‧翁書婷
時光回溯二○○七年,潤泰集團董事長辦公室內,尹衍樑坐在董事長椅上,一邊用手翻閱剛購併公司的資料,一邊用犀利眼神打量這家公司的整個團隊。其中有個年 輕的大男孩神色緊張,手緊緊握拳,額頭還微冒汗,正想著要怎麼樣完美地回答問題。不過尹衍樑卻沒問他,只簡單詢問負責購併事宜的潤泰集團副總經理陳志全, 「你們要怎麼讓這個新團隊留下來?」這位在一旁冒汗的大男孩是台大資工系肄業、二十五歲的呂元鐘。
○三年,才二十一歲的他,創立專職代購服務的「全球日貨物流網」(JAPAN-IMPORT),第二年營運就獲利八十萬元,交出漂亮成績單。到了第四年營 業額逼近一億元,獲利更破四百萬元,每月交易超過兩萬筆,笑傲其他同業,登上台灣最大代購網寶座。
爬上雲端:
掌握三大關鍵 尹衍樑驚豔登上寶座後,光芒藏也藏不住。○七年被網路家庭(PChome)電子商務事業部前副總經理羅薇琳賞識,雙方共組「9 in the box 精品網」,一個月後更被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匯宏投資董事長楊子江、宏泰集團看中,共投資六千萬元。雖然投資金額與當時雅虎奇摩收購「無名小站」的七億元 價碼,有一大段差距,但呂元鐘以新秀之姿獲得大老闆青睞,已經在市場打響名號。
和一般電子商務網販賣實體貨物不一樣,代購指的是幫顧客代買跨國商品,「沒有備貨,毛利要維持在二五%的壓力,就看你要請幾個員工,付得起員工薪水就可以 營運。」呂元鐘說。而長期觀察台灣代購業的露天市集前營運長,現任飛翔駱駝執行長的葉奇鑫認為,代購業者不需建置物流、金流,也不用複雜的平台建置,但卻 可從每筆二百到四百元不等的手續費、匯兌差價、運費等賺取差價,是「小成本不會賠錢的生意。」因此,當台灣電子商務業者還在賠錢階段時,代購業者都能有不 錯的獲利。
跌落地獄:
沒有表現空間 失意退股出場「當時大家都只知道網拍,很少有人知道代購!」呂元鐘說,解決資金問題後,讓呂元鐘最困擾的就是網站的知名度。除了做搜尋引擎優化、購買關鍵 字廣告外,他還找人駐點日本,直接跟當地網站購買處理貨運問題。「專門幫顧客代買古董、台灣沒有進口的品牌,或是商品產地很便宜的東西;像有客人要求代買 樂高積木相機,我們能拿到三折價格。」葉奇鑫認為這些貨品單價高,進貨量少,B2B或B2C業者不敢進貨,因此代購也搶到特定小眾市場的訂單。
除了商品價格外,「buyble」勝出市場的另個原因,就是呂元鐘追求服務精緻化的表現。
「當時同業全都用電子郵件和顧客往返,我覺得很浪費時間。」呂元鐘建立了一套代購的SOP(標準化作業流程),從填表單、回覆流程狀態、商品狀況,每一個 步驟都能直接在網站上操作。「顧客託我買日本貨,最快在四天後就送貨到家,別家的話可能要等個兩周。」此外,呂元鐘還細心地為顧客提供「手機簡訊通知服 務」,貨品運送的每個流程都會自動以簡訊寄發到顧客的手機裡。
他的一次創業就嘗到成功果實,春風得意,但沒想到公司合併不久,他就從天堂掉到地獄。「我們被冷凍了!」負責網站行銷的他,因和總經理羅薇琳意見不合, 「我想結合推特、痞客邦等社群做代購,可是她想用傳統的廣告。」在公司沒有表現空間的他,最後只好溢價退股出場,捲起鋪蓋走人。而當初參與「9 in the box 精品網」投資的某大股東也表示,這些經理人年紀很輕,資歷並不深,從經營小公司到大公司,在人事、財務、管理等觀念上差異太大,雖然商業模式很吸引人,但 最後並沒有做起來。
那時是他最低潮的時刻,先前因忙著創業,台大資工系並沒有畢業,不但同學嘲笑他,更難過的是得不到家人的支持,「我好像一直被打巴掌,跟媽媽三天一小吵、 五天一大吵,一年見面沒幾次,她總希望我能乖乖地念到碩士。」
捲土重來:
結合社群應用 打造新戰場就在沉寂四年後,為了想向媽媽證明自己,重操代購舊業,在今年三月創立代購公司「buyble」,想要東山再起。不過最大代購網會員數已破十萬 人,年營業額更飆破十億元的「MYDAY買對」,是「buyble」的二千倍以上,「buyble」與「MYDAY買對」相比根本就是小蝦米遇上大鯨魚。
不過,「MYDAY買對」雖是龍頭,卻只占總體產值的五分之一。摩根大通高級分析師伊姆蘭.卡恩(Imran Kahn)預計,今年全球電子商務網總產值破十九兆新台幣,代購服務總產值也水漲船高。《二○一○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指出,今年中國海外 代購規模將是去年的兩倍,達到二四一億人民幣,台灣今年也有五十億新台幣規模,每年還以三○%大幅成長。
「只要有消費者買不到的東西,就產生需求gap(落差)。如果業者能補足落差,把需求高明串接,有可能做到與百貨、大型e-commerce(電子商務) 一樣大。」網路教父詹宏志也如此說。 因此他並不氣餒,大聲地說,「我不會用一模一樣的模式跟它(「MYDAY買對」)比,這樣沒有贏面,我會結合社群新應用,把他們拖到新的戰場來。」
呂元鐘
出生:1981年
現職:buyble執行長經歷:全球日貨物流網、9 in the box精品網
學歷:台大資工肆業
|
香港代購 月賺百萬 廣州客逼爆二線商場
2012-6-7 NM
人民幣勁升,加上香港購物質素有保證,香港各大商場早已被自由行旅客攻陷。內地近日掀起了香港代購熱潮,不少人都會在淘寶網、討論區上大搞代購生意。網主會先在網上接受訂單,然後於週末包車大舉派人來港掃貨。
這盤代購生意專攻日用品如尿片、洗頭水、奶粉等,單單一個月已可穩賺百萬,帶挈屈臣氏、萬寧、藥房生意狂升。以往每逢五一和十一長假,才是自由行旅客來港掃貨的黃金週;不過今時今日,對這班內地代購客來說,香港每個週末都遍地黃金。
只
要在內地討論區及淘寶網搜尋「代購」二字,即可發現有大量香港代購的服務。這些代購網一般都靠港幣及人民幣的兌換差價賺錢,不會收取任何手續費。
在芸芸的代購網中,一間叫「lala」的代購店最具規模,該店的老闆關靜娜先在淘寶網接訂單,為客人在香港購買各式各樣產品,包括奶粉、尿片、洗頭水、甚
至金飾等,然後收取一兌一的匯率賺取人民幣與港幣差價。
為了安排人手到香港掃貨,她以「hk919掃貨團」之名,在網上招攬廣州市民做臨時買手。她以七十二元人民幣的超低價,提供來回專車,接送廣州、佛山的旅
客來往香港各大商場(一般直通巴士來回票價大約二百元人民幣),不過,要上這部專車,便要肩負起代購任務。一上車,「旅客」便會獲分派一張「購物清單」,
列明要購買的貨物,包括奶粉、尿片,或指定款式的金飾等。
這個安排,對於廣州市民而言,是雙贏的,反正,他們亦會定期自由行到港掃貨。其中一名曾參加掃貨團的阿偉便向本刊表示,車內不少「團友」都熟口熟面︰「全
車大概三分二人都係認識嘅,買完指定東西之後,就可以自由活動。」他更指,以旅行團方式來港購物,較易避過海關檢查,比起自由行來港更「安全」︰「咁多人
一齊過關,買多幾罐奶粉都唔覺。」
直擊買手掃貨
上週日早上十一時,記者在九龍灣德福廣場看見「hk919掃貨團」
「壓境」情況。近五十名旅客在旅遊巴一停車,便熟路地殺上廣場二期四樓及五樓的PIAGO及屈臣氏排隊買奶粉。不消五分鐘,屈臣氏已被他們擠得水洩不通,
不少欲購買日用品的香港人,被逼出店外。
記者現場所見,他們人人手上都拿着購物清單,各清單列出不同牌子的奶粉。屈臣氏似乎亦對這班大客見慣見熟,讓他們先把奶粉寄存於店鋪內,臨走時才回來取
貨。掃完奶粉,部分人再按着購物清單到周大福、萬寧掃貨。
這班臨時拉伕而來的買手,大約用三小時便完成任務,買妥了購物清單上的所有項目,之後,他們便可以享有「自由時間」,自行瘋狂掃貨至傍晚六時。
接近六時,旅客陸續回到屈臣氏提貨,把十幾罐奶粉放入行李箱後,便返回集合地點等候專車回廣州。記者觀察他們一整天,每名買手的購物清單項目總額大約一萬
元,其中以奶粉、金飾及化妝品為主。晚上十時半,購物團返到廣州,並於天河區體育西路地鐵站下車,團友們各自拖着戰利品離開。
翻查「hk919掃貨團」的網站記錄,由去年八月尾至今年五月,幾乎每個週末都會有至少三團「掃貨團」來港,由於德福廣場去年六月起對國內自由行旅客提供
「買一千送五十」優惠,但凡買滿一千元,即可憑旅遊證件換取五十元的商場購物優惠券,而且並無換領次數上限,更可即換即用,變相提供了九五折的優惠,所以
網站所辦的掃貨團,逾九成都會安排到德福廣場。
據了解,租一輛來回廣州至香港的五十人旅遊大巴,市價約七千元,掃貨團向每名廣州旅客收取七十二元人民幣車費,已經可以收回成本的一大半。若按每位買手購
物一萬元計算,由於網站是以一兌一的匯率提供代購服務,即原本只值一萬港元的貨物,運到上廣州轉售便值一萬元人民幣,折合淨賺接近二千二百港元。換言之,
一車五十人臨時買手,便可以為網站帶來超過十萬元收入。「hk919掃貨團」五月份共辦了十三團購物團,一個月便狂賺百萬。
多得這班代購客帶挈,萬寧及屈臣氏的總營業額年年颷升,去年便分別上升超過兩成及一成七,而前者為了應付更多湧來港掃貨的內地客,分店數目增加至三百四十
六間。
個體戶分一杯羮
除了集團式的掃貨團外,不少個體戶亦睇中商機,以代購名義賺錢。記者以客人身份,在網上接觸了
一名代購網站的個體戶「喵喵」。她自稱男朋友是香港人,所以經常往返兩地。她說,只要客人列出代購清單,她便可以到專門店、莎莎或卓悅等店問價及報價,客
人滿意的話便先付訂金,她在收到訂金後便買貨,待客人付清尾數,她便連單據正式發貨。
「喵喵」強調自己不另收代購費,但其實單靠匯率她已賺錢。以代購三星Galaxy
S3為例,該手機香港零售價為6,488元,她報價後收取人民幣5,700元,以本週一港元對人民幣匯率0.82換算,相等於港幣6,951元,換言之,
每代購一部手機,「喵喵」已淨賺港幣460元。「喵喵」代購貨品種類繁多,化妝品、護膚品、名牌手袋等報價匯率亦各有不同,大約由0.92至0.88不
等。
其實,本港不少二線商場為了吸引內地「財神」,均會選擇性地只向內地客提供購物優惠。如奧海城、青衣城等都會定期推出購物優惠,購物滿指定金額即可換商場
或超市五十元現金券;荷里活廣場更與永東巴士合作,每逢週日便提供免費「香港惠州375購物專車」,吸引深圳、廣州、佛山旅客於商場消費。
代購必買清單
類別 品牌
奶粉 美素佳兒、雅培金裝
嬰兒用品 Huggies金裝紙尿片
美容產品 我的美麗日記面膜、BIODERMA卸妝水、Crabtree & Evelyn潤手霜
金飾 周生生、周大福
電子產品 iPhone 4S、新 iPad
日用品 日本美源髮采染髮霜、英國Lush沐浴露
藥物 北京同仁堂牛黃清心丸、斧標驅風油 ####
前空姐海外代購獲刑11年 代購受堵 10萬多人或被波及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9/2059386.html離職空姐被判11年把一貫低調的代購業推到了風口浪尖。
一位在淘寶平台上從事代購業務的商戶向《第一財經日報》表達了他的擔憂。據他瞭解,被判刑的李某所經營的店在淘寶化妝品生態中連前200名都未必能排進。如果國家按照這一標準進行嚴格打擊的話,可能有十多萬人被牽連其中。
對此,網絡經濟觀察家呂本富此前在媒體上表示,跨國小額貿易的消費需求應該得到滿足和正視。他認為,不少網上代購店是集中了零散的遊客捎帶規定額度以內的商品,應是合法行為。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法律法規還比較欠缺,建議盡快完善。
坎坷之路
離職空姐屬於典型的自行帶貨進入國內,然後又自行銷售。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會律師周巍對本報表示,按照我國刑法第153條的規定,偷逃113萬餘元稅款的空姐被判構成走私普通貨物罪,處刑11年並不為過。不過,如果多個攜貨入關者每次攜帶商品價值均低於海關免徵額度5000元人民幣,再將其交與第三方銷售者就不同了。
上述網購商戶告訴本報記者,代購業內期待著更具保護性的政策,跨境購物價格低廉是一方面,於民生有利;另一方面,不少商品國內尚難尋覓,也的確是在滿足消費者真實的需求。
事實上,他所發出的呼籲主要緣於當前代購的業態空間有些狹窄。其中,今年上半年海關針對境外快遞關閉有關的新政已經對這一行業造成了極大衝擊。
今年4月開始,境外快遞發往國內的包裹不能再通過郵關清關,而只能通過快遞關口。這對依賴境外小件、多批包裹的代購業者而言,意味著原有穩定通路的
消失、更高的物流成本以及更不友好的用戶體驗。根據快遞清關的規則要求,消費者需為其所訂訂單提供身份證複印件,這顯然並不受歡迎,很多消費者為此放棄。
代購業內基本認同的數字顯示,受此影響,淘寶全球購平台的交易量當時旋即下滑三分之一。
淘寶全球購集中了提供海外購物服務的商家。事實上,也是國內主要足夠規模集結相關代購業務的平台。知情人士透露,去年相關業務的銷售額總量約為150億元。
淘寶官方沒有透露相關數字。但接近這一平台的消息人士告訴本報,4~5月交易額下滑1/3的信息基本屬實。
灰色之憂
近期,淘寶全球購的交易量較4~5月的低谷已有明顯回升。「曾經的下跌量大概恢復了一半。」知情行業人士說,這一方面是部分兼職買家的回歸,另一方面是曾經被海關新政衝擊清關通路的商戶找到了新路。
而代購業恢復的交易量性質可能有所變化,這也是行業內擔心的問題。數位代購業者和相關觀察人士說,他們看到身邊不少小型代購商戶選擇了退出。這代表著,如今全行業恢復的交易量中,可能有更多商家選擇了灰色渠道。
一位跨境購買化妝品和奶粉的消費者告訴記者,多家她以往熟悉的商戶已經歇業,為了獲得便宜而便捷的商品,她不得不和幾位同事拼單購買別的商家從香港帶來的「大貨」,「一次購買的量比以前多了不少,自己用不完,還得在論壇上掛轉讓。」
所謂「大貨」,實質就是走私貨物。這些灰色渠道主要通過深圳、福建、青島、大連通路輸入境內,其中深圳規模最大,主要是對接從美國發至中國香港的物流,福建對應台灣地區,而青島、大連則對應日本。
在他們的背後,美國、日本等地有著成熟的收貨體系,拿貨的「護士」、收貨的「醫生」以及搬運進國門的「水客」構成了一整套完備的鏈條。
多位代購業人士的擔憂在於,海關新政已經沉重打擊了自行操辦跨境包裹進貨的商家,如果「李某案」的判罰標準得以推廣,則自行跨境「人肉帶貨」的方式也將封堵,這樣一來行業將被迫更多地轉向走私渠道。
多位代購業者告訴本報,不少出貨的零售商家都堅決退出了參與帶貨的鏈條,「專心做一個網店主,貨源不去問也不想問,正品就好,規避風險。」
不過,多數業內人士對未來仍較樂觀,他們認為「李某案」估計不會繼續發酵,「代購業本身有不少正能量,政府應該不會封死道路。」
淘寶網昨天就此對本報回應稱,他們呼籲海外代購商家遵守法律法規,增強守法意識,力保合法經營。相關知情人士稱,淘寶全球購平台也一直在與代購商戶群體做溝通。
此外,也有新的嘗試者出現。如代購網站洋碼頭就在提供海外直郵併合法100%報關,他們與母嬰垂直B2C紅孩子合作,運營其中的「海外直通車」頻
道;此外天貓平台上近期也引入了美國商務部前副部長雷文凱開設的店舖「美立客」,他們也積極引入美國本土品牌,宣稱價格將保持與美國國內水平接近。
倩碧部分產品內地降價向海外看齊 回應代購衝擊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14/zONDIwXzUyMTkzOA.html隨著大中華區新業務發展副總裁樊嘉煜上任,雅詩蘭黛高傲的姿態有些許改變。據瞭解,從今年9月起,雅詩蘭黛旗下倩碧品牌4款產品在內地降價,部分產品調價幅度在三成左右。此次降價之後的4款產品,與香港地區銷售的同樣產品價格相差無幾。
倩碧品牌公關部負責人李欣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次降價主要是應對電商的代購潮,以拉動倩碧櫃檯自身的銷售量。當記者詢問是否還會有其餘商品降價,李欣稱不方便回答。
營銷專家向記者表示,此次倩碧的降價行為,將會對其餘進口化妝品產生強烈的衝擊,從而產生進口化妝品降價的多米諾效應。
倩碧產品內地降價
記者走訪了北京市西城區百盛購物中心復興門店裡倩碧的化妝品櫃檯,其銷售人員向記者介紹了四款均已降價的產品,分別是倩碧水嫩保濕精華霜、俗稱「黃油」的潤膚露以及「水磁場」潤膚霜等。其價格降幅最高達26%,最低達13%。
銷售人員稱降價的四款產品均為內地銷售價與中國香港及國外相比差價較為嚴重的產品。如今,內地的價格已經與國外、中國香港同款產品價格相差無幾。該銷售人員稱並未收到其餘產品降價的通知。
對於此次降價,品牌營銷專家於婓認為,此為倩碧在面臨行業轉型和競爭之時的突圍性質的戰術性策略。「如今的倩碧面臨一線城市飽和和電商的衝擊之時需要突圍。降價更多是從聚焦眼球、形成氣氛以刺激市場的考慮」。
記者走訪了資生堂、SK-II、HR、歐萊雅等知名進口化妝品櫃檯,其銷售人員均未收到產品降價的通知。
或產生多米諾效應
對於進口奢侈化妝品,海外與國內的差價在40%到120%不等。不過,電商對於進口化妝品的衝擊十分巨大。中國消費者出國後直面海外化妝品市場時,差價便暴露出來,電商方便快捷的模式,讓代購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日化營銷專家李志起向記者表示,倩碧的降價,有助於提高倩碧在內地各大商場櫃檯的銷售額,「降價將泡沫擠出去了,回歸了真實。如果不改變這個策略的話,消費者會被擠出去」。
李
志奇認為,代購市場之所以發展很快,主要是利益驅動。「經過這幾年的遲疑,進口化妝品企業們終於發現新的渠道產生的巨大衝擊。全球化妝品價格的扁平化是趨
勢」。李志起向記者表示,「從渠道角度來看,倩碧此次降價是戰略性的舉動,具有很強的標誌性意義。從現在開始,如果誰不調低價格,誰就會失去市場份額。如
此一來,進口化妝品企業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海外網絡代購收緊 商家萌生退意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12/5ONDIwXzUxOTk5OA.html不過,日前一樁離職空姐因多次攜帶從韓國免稅店購買的化妝品入境而未申報、被認定偷逃稅113萬餘元判刑11年的案件,將一向風平浪靜的海外代購行業推向風口浪尖。不少海外賣家悄悄藏起了「代購」的標示,感到惶恐不安。
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佔領向南都記者表示,目前的海外代購分為兩種:一種是比如說空姐或是其他私人代購,屬於委託合同關係,另一種是網絡店舖經營,由海外代購取得貨品再賣給消費者,屬於買賣合同關係,這種情況下網店需要對買賣行為直接承擔責任。
海外代購受挫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海外代購市場交易規模達265億元,同比增長120 .83%,預計今年飆升至480億元。在海外代購最受歡迎的商品品類中,化妝品、奶粉和箱包佔據前三位置,緊隨其後的包括服裝飾品、電子產品等。
南都記者在淘寶上查閱「海外代購」的關鍵詞,發現有10 .68萬件商品可供選擇,其中包括香奈爾、阿瑪尼、愛瑪仕等多個品牌。此外,淘寶還開設了專門針對「海淘族」的海外商品交易平台淘寶全球購,部分商家更是以註冊公司的身份來運行。
不過,隨著近日代購獲刑一案引起關注,不少店主在介紹中紛紛收起了「海外」的字眼,而改以「專櫃」、「正品」來代替,甚至暫時歇業或萌生退意。
淘
寶店主張先生開著一家名牌化妝品商城,代購的品牌有雅思蘭黛、巴黎歐萊雅、伊麗莎白雅頓等,店舖公告稱專業從韓國代購正品化妝品,全部有小票。他向南都記
者透露,國內外差價高的商品,銷量大同時利潤也相對較高。「貨品主要是靠自己『出差』代購回國,所以帶的數量很有限,以防扣稅。」記者查閱發現,很多貨品
並無現貨,張先生表示可以先下單再代購,但最快要15天,一般是20天。
在張先生的店中,一款雅詩蘭黛紅石榴精華露30m
l價格比國內專櫃低約20 0元,其他貨品價格便宜約在10 0
-200元之間。但這並不是最明顯的差距,奢侈品代購的國內外價格差距可以高達20%,記者隨機在一家淘寶店中選取「香奈兒雙C翻蓋包中號」(27900
元)與廣州太古匯香奈兒專賣店(37000元)對比,發現價格相差9100元,幅度高達24%。
價差的驅動、以及逾100%的行業年增長
率,讓海外代購行業得以迅速發展。但日前發生的代購獲刑案件正使他們的態度發生變化。「價差是行業存在的基礎,提高售價沒有競爭力,不提價利潤不夠支付關
稅。而且海外代購多來自留學生、空姐、導遊,越來越少人願意為10%的提成鋌而走險,貨源會越來越不穩定。」
一位經營奢侈品代購超過5年的店主告訴記者,她準備先把現貨出清,然後持幣觀望。
借鑑奶粉代購程序
事實上,除了淘寶等第三方交易平台,近兩年大規模崛起的奢侈品網站也都與海外代購有著微妙的聯繫。對於海外代購的話題,淘寶網表示,呼籲從事海外代購的商家一定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提高遵紀守法的意識,合法經營。
趙佔領表示,境外購物應按物品價格來報關納稅,郵寄入境應繳稅額在50元以下的免徵,個人通關攜帶自用物品入境5000元以下的可以免稅。「超出範圍就涉嫌走私,偷稅數額達到5萬以上的話構成刑事犯罪,屬於『走私普通貨物罪』,5萬以內是行政處罰。」
據南都記者瞭解,目前海外代購分為三種,一是私人包裹郵遞;二是個人攜帶通關,即人肉代購或水客帶貨;第三種則是遵循正常通關報稅渠道進行運輸。而海外代購貨品的售價通常由三部分組成:產品海外售價、當地的消費稅、國際國內快遞費用。
多
位店主反映,事實上今年4月海關總署對進境物品完稅價格進行調整後,代購商品的價格優勢已經受到影響。「調整後,境外快遞企業要使用E M
S清關派送的包裹,不得按照進境郵遞物品辦理手續。以前交由第三方海外轉運公司進行託運的包裹,很多須按照貿易貨物通關補繳稅,導致代購貨品價格出現大幅
上漲,依靠代購獲取貨源的奢侈品網站或代購平台都大受影響。」一位位於紐約的代購店主告訴記者。
趙佔領認為,除非代購往公司化運營的規範
發展,否則前景並不樂觀。「代購賣家數量龐大,如果完全嚴格按法律法規執行,打擊面太大,對經濟發展會造成負面影響。」他認為海外代購,可以借鑑此前的網
絡代購洋奶粉業務規定,必須獲得《食品流通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的食品經營者才能進行,使整個行業獲得發展機會。
新西蘭奶粉禁代購 洋奶粉「瘦身」又漲價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0-25/wNNDE4XzU0ODEwNA.html
從9月底,新西蘭奶粉被禁止代購的事件已經擾攘將近一個月。從頭到尾,只有爸媽們為了孩子的「口糧」忙著囤貨或者轉用其他洋品牌,而國內洋奶粉始終淡定,甚至有的品牌包裝「瘦身」,變相漲價。
「禁代購令」一出 爸媽不淡定
9月底,新西蘭初級產業部(MPI)與新西蘭海關在官方網站上發表聲明,以保證國內奶粉供應為由,聯合打擊非法代購郵寄嬰幼兒配方奶粉的行為。這一聲明發出後,在國內引起了不小的風波。
之前就有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進口奶粉52.8萬噸,進口額高達25.1億美元,排在中國奶粉進口第一位的就是新西蘭,總貨值超過1.5億新西蘭元
(約合人民幣7.5億元),其中有不少銷量來自於代購渠道,通過郵寄等方式運往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消費市場。因此,「禁代購令」一出,國內一些在網上代購
奶粉的爸媽們就開始擔心以後孩子的「口糧」問題。
去年升級做爸爸的高先生,一向給兒子網購新西蘭暢銷品牌奶粉,禁令一出,他擔心的不是貨源問題,而是價格,限制令會導致正規代購渠道價格提升,也會連帶提升代購成本。業內人士指出,新西蘭奶粉代購法規的實施,打擊了非法輸出奶粉行為,是一種維持經濟市場秩序的手段。
洋奶粉價格漲個不停
經過代購手段輸出的嬰兒配方奶粉,未經相關部門檢疫。據統計,近14個月以來,共有34批次進口奶粉在入境口岸被檢驗檢疫出質量問題,總重量超過270
噸,其中四分之三為嬰幼兒奶粉。不過,進口奶粉被檢驗出的質量問題,並未影響到國內消費者對進口奶粉的信心,而且,進口奶粉還應聲漲價,漲價幅度高達
20%。
記者走訪城中多家超市及母嬰用品專賣店,發現店內奶粉貨架上幾乎都是進口奶粉,像吉之島東方寶泰店裡的奶粉專區中,一個通道上兩邊貨架上都是洋品牌,佔了
主流位置,國產品牌的奶粉偏安一隅,而且以成人奶粉為主。市婦嬰醫院附近的母嬰用品專賣店裡,基本上找不到純國產奶粉的蹤影,銷售人員推銷得最多的是奶源
來自於進口渠道、在國內灌裝加工的奶粉,例如貝因美、多美滋、雀巢等。
記者走馬淘寶網上代購店,上面充斥著「限購」、「價格調整」、「暫
停發貨」等字樣,實際上不存在貨源問題,一方面是價格上調,限購2-6罐的規定也增加了運費上的成本。紐迪西亞(NU-TRICIA)旗下新西蘭嬰幼兒奶
粉品牌可瑞康(Karicare)在其天貓官方旗艦店上發佈信息,稱從2012年10月1日起對產品價格進行調整。該品牌嬰兒奶粉1段從9月初的
178.9元開始,到9月底漲到了185元,10月6日再次上調至190元,截至截稿日,該款奶粉售價是220元。
「洋奶粉」最近以升級配方和更換包裝為理由漲價,也備受消費者質疑。德國原裝進口「雀巢超級能恩」系列產品,由原來的900g裝改為800g裝,價格卻維
持原樣。對此,雀巢公司方面回應是為了留出空間擺放一個量勺,方便消費者取用;味道、活性營養成分等配方也升級了。不過消費者就質疑這是變相提價。
【第一爭議】代購仿制藥=銷售假藥?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578
印度仿制的格列衛,比瑞士原廠專利藥格列衛便宜太多了。能令慢粒白血病患者既省去巨額藥費,又大大提高生存時間與質量。但這種仿制藥沒有獲得國內藥監部門的審批,屬於法律上的“假藥”。慢粒白血病患者陸勇,自2004年以來,因幫助上千名病友購買這種“假藥”,2014年7月被湖南沅江市檢察院以涉嫌銷售假藥罪等罪名提起公訴。日前,三百多名白血病患者聯名寫信,請求司法機關對陸勇免予刑事處罰。那麽,代購印度仿制藥等同於銷售假藥?
正方:2002年藥品管理法第39條規定:“藥品進口,須經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組織審查,經審查確認符合質量標準、安全有效的,方可批準進口,並發給進口藥品註冊證書。”第48條規定:“依照本法必須批準而未經批準生產、進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是“按假藥論處”的。陸勇代購印度仿制的格列衛,觸犯了刑律,被公訴並無不妥。
反方:從瑞士原廠進口的專利藥太貴了,一般慢粒白血病患者哪里負擔得起?要他們遵守現行藥品管理法並安靜等死也太強人所難了吧?就是比中國富裕很多的韓國,許多慢粒白血病患者也服用仿制的格列衛。韓國白血病協會拿印度和瑞士兩種格列衛做過對比檢測,結果顯示藥性相似度99.9%,可見仿制格列衛與瑞士原廠藥的藥效是相當的,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假藥”。
正方:如果因為病友求情,法律就對陸勇網開一面,那對藥品的行政審批就蕩然無存了。法律是對所有人一視同仁的,類似的案例事主被判刑的多了去了。2013年,湖北武漢市檢察院以銷售假藥罪批準逮捕陳昶。事由是2011年5月開始他把印度仿制的用於治療肺癌的藥品吉非替尼片(易瑞沙)銷售給住院患者和家屬。法律看起來不近人情,但長遠看能保護所有人。
反方:原廠專利藥有專利,進口有關稅,所以昂貴。現在幫助患者代購仿制藥的人風險越高越高。代購的路一旦被堵死,家庭一般的癌癥患者就兩個選擇:要活下去就得親自違法,守法就得死。藥品審批的本質是風險管理,防止患者服用了不安全與無療效的藥品而耽誤病情、危害健康,是為了保護患者。不讓患者用上價廉物美的仿制藥而喪命,與保護患者的初衷背道而馳。
正方:藥品監管部門不給印度仿制藥註冊有合理性。印度仿制藥之所以比原廠藥便宜這麽多,是因為印度對西方制藥公司的大量專利藥搞“藥品專利強制許可”,在“國家出現緊急狀態時或為了公共利益”,對專利藥,可以不經專利權人的同意,由政府授予、許可其他企業使用。這其實是侵犯了原廠的專利權。要是所有政府都這麽搞,讓研發新藥無利可圖,誰還去研發?
反方:藥品專利強制許可是有國際規則的。2003年《關於TRIPS協議和公共健康的多哈宣言第六段的執行決議》規定,發展中成員和最不發達成員因艾滋病、瘧疾、肺結核及其他流行疾病而發生公共健康危機時,可在未經專利權人許可的情況下,在其內部通過實施專利強制許可制度,生產、使用和銷售專利藥品。中國也有這一制度。專利並不是不可挑戰的最高天條。
【點評者說】藥品審批的權力太大也是很可怕的。一是創造了大量的尋租機會,肥了可能也最終害了執掌審批權的官員。想想鄭筱萸時代每年批準上萬個新藥的奇葩案例,最後鄭本人事發被判極刑。二是患者急需的藥物,因為審批冗長的過程與形形色色的障礙,拿不到合法身份,就讓本來經過治療會活得更長更好的患者付出了健康甚至生命的代價。預防宮頸癌的疫苗早就出來了,非常成熟與可靠,但直到目前還沒有通過審批。那些手握銷售假藥罪利劍的公訴機構,還請槍口擡高一厘米。
福州小夥“單挑”中國郵政EMS:誰動了海外代購包裹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833

(何籽/圖)
代購包裹丟失、損壞等現象多發生在從入境海關到收件人之間的環節。至於已造成多大經濟損失,尚無法統計。而由此引發的消費維權,也尤為艱難。
林龍輝做夢也沒有想到,一夜之間,他也成為了微博上轉發量過萬的“網絡大V”。
讓林成為網絡紅人,源於他自日本寄回中國的EMS包裹在投遞過程中憑空消失了價值5000元的化妝品及食品。
短短一周的時間,“林龍輝單挑中國郵政”的話題便登上了微博的熱門話題榜,截至發稿時,其話題閱讀量已超過2400萬。
誰為我的損失負責?
2015年1月24日,已在日本生活五年的林龍輝通過日本郵政速遞EMS,從日本琦玉縣向福建龍巖市寄出一個重量為7.73公斤的包裹,內有日本產的化妝品和食品。2月3日,包裹到達龍巖,由收件人所在小區的保安代為簽收。
當收件人賴小姐拿到包裹後發現少了近3公斤。經林龍輝確認,賴發現少了價值近5000元的化妝品和食品,從包裝上看,還有二次包裝痕跡。但進一步確認,賴排除了小區保安之嫌。
“就像是有一只老鼠在包裹里面,把里面的東西吃掉了。”林龍輝說。得知包裹少了物品的當天,林向龍巖郵政投訴,郵政方面表示會調查此事。此後,再無進一步答複。
經過多次投訴無果後,林龍輝決定將自己的遭遇公布在網上,同時也希望能引起中國郵政EMS的重視。
林整理網友爆料後發現,這些國內早已發生多起的案例有兩個共同點,第一,出現問題的包裹以來自日本的EMS居多;第二,投訴之後,網友得到中國郵政EMS回複均是責任在寄件方日本郵政EMS。
據了解,中國、日本均屬於萬國郵政聯盟的成員國,根據《萬國郵政公約》規定,EMS是屬於萬國郵聯管理下的國際郵件快遞服務。
在日本上學的華小姐也是受害者之一,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她於2014年12月通過日本郵政EMS向浙江嘉興寄出一個包裹,包裹內是她在日本購買的iPhone手機。通過快遞單號的物流追蹤查詢到包裹於2015年1月6日就已到達杭州,直到1月底,包裹還沒有送到嘉興收件人的手中。
華小姐聯系嘉興郵政獲知,“包裹確認遺失,但是杭州郵政不負責任,是寄件局日本郵政EMS的責任。”鑒於華小姐事先購買了相關保險,日本EMS決定賠償1萬日元(折合人民幣527.1元)。
2015年1月23日,日本郵政EMS官網發表一篇針對寄往中國包裹遺失的聲明稱,近期發往中國的包裹發生多起遺失現象,包裹內多為iPhone、iPad等貴重電子產品。提醒各位顧客註意防竊,並且為包裹買好保險。
日本郵政EMS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他們不是此類事件的負責方,發生包裹遺失或者損壞,應該找收件地的EMS討要說法。
EMS包裹丟失頻發
通常情況下,經日本郵政EMS接收寄往中國包裹,通過海關之後統一發往中國郵政EMS的分揀中心,再由中國郵政EMS從分揀中心發往全國。
根據林龍輝提供給南方周末記者的八十余件網友爆料顯示,EMS包裹丟失、損壞等現象已是家常便飯。至於已造成的經濟損失,尚無法統計。
因為工作需要,重慶市民楊健已多次通過日本郵政EMS郵寄在日本購買的電腦等高檔電子產品。從2013年起,發生在楊身上的EMS包裹遺失就有三起。“選其他的快遞商太慢,還要提供一系列通關手續和證明,通關慢,也麻煩。如果選擇EMS,就無需提供這些手續和證明。”楊健說。
因中國、日本均加盟了萬國郵政聯盟,這使中國郵政EMS在成員國與成員國之間的貨物運輸海關、航空等部門享有優先處理權,其運送的周期天數比一般的快遞公司要快。楊健還說:“中國郵政是國企,旗下的EMS國際快遞業務信賴度高。”
通過林龍輝提供的快遞單號,南方周末記者查詢發現,1月29上午9點56分,顯示“上海海關放行,發往廈門”。2月6日上海郵政告訴林龍輝:“該包裹到達上海是完好的,沒有問題的。”
也就是說,林龍輝的包裹問題環節最有可能發生在由上海郵局發送龍巖途中,或收件人簽收之前。就此,南方周末記者嘗試聯系福建龍巖郵政,但均回複“還在調查”。
海外代購郵寄有風險
林龍輝的代購包裹遭黑手後,就擔責一事,日本郵政EMS、中國郵政EMS互相推脫。
就此,北京京潤律師事務所韓驍律師對此表示,在林龍輝等網友遭遇的事件中,無論丟失事件發生在日本或者國內,消費者應以國外運輸的承運方日本郵政EMS為主體進行相關維權工作,如確能證明快件是在快遞服務過程中發生的損毀和內件不符是在到達國內之後,依據國際經濟法規定,要求國內運輸的承運方中國郵政EMS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是,由於國際快件涉及多個國家或地區,從業務流程上來說責任的確定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會出現監管盲區,一旦出現快件丟失、毀損而無法確定丟失、毀損責任的情況,會給賠償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韓驍所說的“監管盲區”,同時也是消費者在選擇國際郵寄時需要格外註意的地方。
根據《海關總署公告》相關規定,個人寄自或者寄往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物品(物品不包括毒品、毒藥、危險性武器或者彈藥、易燃物品等限制進出口的物品),每次限值1000元人民幣。倘若查出超過規定範圍,海關會通知寄件人辦理退運手續或者按照貨物規定辦理通關手續,根據貨物超出的範圍繳納稅金。
在派送的過程中,不排除因承運方工作人員的失職和疏忽,將貨物遺失在某地或者惡意占有。
另外,不同國家的EMS對違禁品和受限物品的界定也有不同。日本郵政EMS所規定的違禁品主要包括國家法律法規禁止流通的物品、動物、反動報刊或者淫穢物品、貨幣、軍火及易燃物品、毒品等。而中國郵政EMS所規定的違禁品除了包括日本郵政EMS所規定的違禁品,還有易碎類古董、石棉、皮草、珠寶等,對酒類、藥物類等也存在數量的限制。如果存在有違禁品或者超出受限物品範圍內的寄件包裹,EMS是不予受理快遞業務的。
林龍輝從日本寄回國內的化妝品和食品不屬違禁品,但其貨品總價值超過海關限定的每單1000元人民幣。若按正常程序,針對這起超過規定限值的包裹單,海關方面會通知寄件人林龍輝,要麽由林支付郵費,將該包裹寄回日本;要麽繼續通關,但需林補足超額貨品的稅款。但林龍輝表示,他並未接到這種通知。
律師韓驍提醒消費者,在選擇國際快遞郵寄的過程中,盡量對郵寄貨品外包裝拍照,再將照片發給收貨方。收貨方在收取包裹時,若發現包裹破損,或包裝與照片不符時,一定要當場開箱驗明貨物。如果發現貨物有問題,收貨方有權拒絕簽收。
海關封殺海外代購?或又是代購賣家的促銷手段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9652.html
海關封殺海外代購?或又是代購賣家的促銷手段
一財網 TJ 2015-10-20 15:52:00
網傳海外代購遭海關封殺,近日上海海關辟謠:“沒有出臺新規定,海關是正常監管”。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之前“海關將出新政”就是代購賣家們為了漲價造勢。
“全國海關大量扣押國際包裹封殺海外代購!”近期,這樣一篇文章在網上流傳,一時間代購和買家人人自危。包括上海、蘇州、南京、青島、深圳、海口、北京、廈門、廣州、大連等紛紛被“通報”進口國際郵件被稅、被扣增多。
除了選擇海外代購的,一些自行海淘的消費者中也有人覺得通關速度變慢或者被卡,那麽,近期存在海關變嚴的情況嗎?

(圖片來自網絡)
上海海關辟謠:"封殺"海外代購不屬實
針對網上最近曝出的“全國各地海外代購抱怨海關扣貨”的傳聞,上海海關方面稱:“沒有出臺新規定,海關是按總署公告正常監管。對於屬於應稅商品,依法征收進口稅,並非‘扣押’。”
按照規定,包裹內物品價值超過1000元,郵寄物品為酒精的液體、粉末狀物品、含電池產品、香水等均容易被扣。作為熱銷品的奶粉,超過5KG也容易被扣。據悉,違反相關規定的包裹將退運或者補稅,而不違規的包裹,在經過漫長的檢查過程後,還是會正常送至收件人手里的。
一家轉運公司負責人表示,近期人們感覺貨物大量被扣,或許與各地海關9月起執行的文件有關,但其實與日常處理無異,並未明確要求“更加嚴格”地執行。即便是個別關區的通關速度較慢,也僅僅是因為被用戶集中反饋,造成“更嚴”的印象罷了。
那麽,包裹要在海關停留多久?
對此,上海海關表示,按規定,入境包裹需由郵局人員開拆和重封,大部分正常包裹不到一天即可處理完畢,之後便是境內郵政運輸環節。當然,要是趕上“黑色星期五”、聖誕節等,包裹進境擁堵,收到時間就會就延長了。
需要特別註意的是,在網上查詢到的包裹狀態顯示“送交海關”,這只是郵局內部交接的狀態顯示,並不意味著包裹真正送交了海關。海關並沒有設立專門用於存放包裹的倉庫,如果真像狀態顯示那樣全都送交了海關,海關人員早就被淹沒了。

傳聞疑似代購賣家所為或會促銷量
對此次的“封殺”傳聞,也有人懷疑這些傳聞是代購賣家們為了讓買家盡快拍下商品而采取的一種營銷策略。
事實上,今年8月就有類似的情況,在朋友圈中流傳著“9月1日實施海關新政,報關單品有誤將被處以高額罰款?”的消息,大意為:從本月開始,入關商品必須貨物、發貨單、報關單三項一致,精確到每個單品,必須清晰標註品牌,品名和數量;如果快遞公司一次性報關的貨物超過5%的錯誤率,則要被處以高額罰款,如果超過10%的錯誤率,則整批貨將被海關扣押視為走私!100%疑問箱開箱查驗,100%領隊查驗,100%團體遊客查驗!自用超過5000元開始征稅。
除了曬政策外,還有不少代購曬出了“旅客行李、個人郵遞物品進口稅款繳納證”。比如,一張是在韓國代購20200元化妝品,被要求補稅10100元,還有一張是購買了4000多元的榴蓮幹,被要求補稅400元。
但事實上,根本就沒有什麽所謂的新政實施,攜帶或郵遞物品進出境,還是根據海關總署2010年第43號公告和第54號公告規定,代購賣家們言之鑿鑿的新規其實只是“舊規新談”。
而轉發這些所謂“海關新政”消息的,基本上是代購從業者。他們表示,因為海關嚴格了,所以代購的風險大大增加,因此要分攤費用到消費者身上,所以要漲價。因此這類消息的流傳,很大一部分就是為代購商漲價造勢。
(綜合都市快報、新聞晨報、人民網、中國網等)
編輯:丁明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代購十年:中國跨境電商的發展簡史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15/152803.shtml
導讀 : 海外代購發展至今,已經存在了很久,各個環節也已經相對成熟,卻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在發達的網絡時代,這句話絕對不是口號,網絡代購方式喚來了蜂擁而至的"代購族"。近年來,網絡海外代購作為一種便捷實惠的購物方式以其獨特的運營方式滿足了廣大消費者的需求,備受青睞。這種既能使國內消費者以較低的格購買到高品質的產品,又能給代購商帶來較為豐厚的回報的商業模式,讓不少人趨之若鶩。海外代購這種中國特色商業模式,橫掃歐美、日韓,讓人民幣挺進多國,讓免簽國家地區逐年增長,正用短短時間讓世界記住中國、記住中國人。
起源:2005年個人代購

代購產業的起步階段,甚至稱不上是“產業”。只存在於在外留學的中國學生或者是在外工作的國人,每年回家的時候幫親戚朋友帶點國內沒有的化妝品、手表、皮包等物品。人們總是更期望得到他們從國外帶回來或者寄回來的物品,因為這些物品有些國內沒有,有些國內有但是價格高昂。而跑腿的次數一多,委托人自然要給些“小費”感謝。久而久之,以收取商品價格10%的代購費,成了不少代購的共識。隨著海外代購受到國人熱捧,除了職業代購人外,因公經常出差的人、境外導遊和空姐成了“私人代購”行業中的主力軍。一些理性的聰明人開始看到這種行為中存在的商機,他們開始聯合自己在國外的親戚朋友,幫人們購買他們想要的物品。這種傳統的代購模式下,用戶選擇好商品,找到靠譜代購,然後給予一定比例或金額的代購費,接下來的事情都由代購去完成。在這個流程里代購的選擇非常關鍵,往往依靠同事或者朋友的口碑推薦。
發展:2007年淘寶全球購

再然後,電腦與網絡開始走進每個家庭。電子商務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內食品安全等問題,讓人們習慣於網上購物,並且購物範圍從國內發展到了國外。海淘開始興起,出現了一批專註於海淘的網站和企業,這些海淘網站和企業充當了過去代購者的角色。2007年,淘寶創立淘寶全球購,匯聚了銷售海外優質商品的賣家,真正滿足了消費者“足不出戶 淘遍全球”的心願。新模式讓海外購物變得更方便。如果僅靠朋友代購,只有小範圍的人才能從海外代購。但是如今,網絡平臺為人們提供了更方便的渠道。隨著全球購的商品越來越豐富,使得網民們足不出戶及可便捷購買全球正品大牌,讓奢侈品變得愈加親民。有資料表明,自從淘寶網開通海外代購服務以來,該網店每月成交量均增長3倍。因此,全球購壯大了代購行業的市場,也使得剛剛新興的代購市場的體系日趨完備。
壯大:2008年三鹿奶粉案

2008年,在經過三鹿奶粉事件後,國內奶品的質量讓眾多消費者心灰意冷,更多的家庭選擇從海外代購奶粉,一度引起國內代購奶粉的熱潮。我們先回顧“三鹿”事件:2008年3月份,南京出現嬰兒腎結石病例,隨後,甘肅14名嬰兒同患腎結石,疑因食用某同一品牌奶粉。9月10日,全國數十嬰兒患腎結石,罪魁指向“三鹿”奶粉。甘肅上報59例、死亡1例;陜甘寧6例;南京10例;豫贛鄂等也有同樣病例。患兒家長反映嬰兒食用的是“三鹿”牌奶粉。經查明,中國有22家乳品企業69批次產品中檢出三聚氰胺,其中包括伊利、蒙牛,光明等龍頭企業。事情發生後,老百姓談奶變色,使得中國乳制品龍頭行業的信用度下跌,便有了進口奶制品的空前火爆。淘寶,易趣,進口奶粉代購赫然列於網頁最熱門搜索欄目之列。而後,中國的年輕媽媽們,從越來越多的“奶粉事件”中吸取教訓,她們開始把目光投向純正的國外原產地奶粉。隨後,如小山一般的奶粉包裹堆滿了中國東部各大口岸城市的碼頭,從天津到青島,從上海到寧波,從廈門到廣州,一大批從國外郵寄來的奶粉,在滿足千萬家庭的嬰幼兒口糧的同時,也沖擊著中國的奶制品進口貿易以及國內幾乎奄奄一息的民族奶粉產業。
強盛:2014年“海代”走出灰色地帶
2014年8月1日,海關總署“56號文”生效,“56號文”實施後,個人物品將按行郵稅進行征稅,未經備案的私人海外代購將被定為非法根據政策要求,跨境電商整個過程的數據需要納入“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臺”,與海關聯網對接。此外,進出境貨物、物品信息也要提前向海關備案。“其實,大的企業平臺已經早有準備,阿里巴巴在海外進行了多起並購,其中不少和電子商務相關,京東也是如此。它們計劃走出去,跟國外合作,將經營規範化。”(http://www.chinanews.com/sh/2014/08-07/6467076.shtml)“56號文”對於國際規模性的正規跨境物流電商是一件好事,更好的規範了行業中的企業。據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海外代購市場的交易規模超過700億元,2014年市場規模超過1500億元。

同時,海外代購已不局限於簡單的生活用品:由單一名牌箱包到一時成名的海外奶粉到生活用品再到奢侈品,消費者所用商品都可通過海外代購實現。 多樣的品種、低廉的價格、較高的質量是海外代購興起的主要原因。在國內,由於進口時較高的關稅和部分代理商的壟斷,化妝品、電子產品、奢侈品等產品的價格普遍偏高。按照相關規定,位列海外代購首位的化妝品要收50%進口稅,而數碼產品、手表類征收30%的進口稅,金銀首飾及文化用品等商品征收稅率最低為10%。除了進口關稅,目前我國進口產品進入流通環節還要收取17%增值稅。所以隨著互聯網電商平臺的發展和普及,一部分中國人選擇借助代購渠道購買這些商品,足不出戶依然可以買到遠遠低於境內市場價格的商品。

尤其是產品樣式的多樣性也為海外代購的壯大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相對於國內產品,國外產品更具有針對性、更符合國內消費者的喜好要求,加之電子商務的成熟,使得消費者通過網絡購物的方式能夠更加便捷的獲得自己喜歡的商品。與此同時,龐大的留學生數量亦為代購業提供了大量的供貨渠道。 目前,網絡海外代購主要有C2C(Consumer to Consumer)、B2C(Business to Consumer)兩種服務模式,C2C模式指的是個人在大型購物網站的平臺上搭建的私人代購店鋪,如淘寶網上的海外代購店鋪;而B2C模式指的是商家直接搭建的專業代購網站,如美國代購網、易趣網。其中,C2C模式又可以劃分為兩種不同的服務方式,一種為賣家依據消費者對品牌,型號,尺寸等產品相關信息的要求,在海外購買並以郵寄或者隨身攜帶的方式入境。另一種為賣家提前將國外的熱銷產品購買至國國內,並在網絡店鋪中展示產品並出售。
海外代購與海淘雖然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但往往也伴隨著諸多問題:

第一,海外代購的產品可能存在假貨或殘次品,消費者往往無法判斷;
第二,海外代購的所需花費的時間往往需要2-3周或更長,不能及時送達消費者手中,削弱了用戶體驗;
第三,海淘雖然能在價格上使消費者得到一些實惠,但是實際操作上卻非常麻煩, 首先消費者必須能看懂外文網頁,然後進行註冊、選擇轉運公司、報關、繳納關稅等一系列操作,除此之外,消費者還要承擔商品損壞、商品遺失等各種風險。
第四,海淘的支付方式往往需要具有國際支付功能的雙幣信用卡或者國際上比較流行的第三方支付工具 如paypal,支付方式的局限性也給消費者海淘增加了困難。
第五,目前,尚無針對個人海外代購的專門法規,僅靠從事海外代購的個人自律,導致消費者在購買代購產品時維權困難。“海外代購更多的是體現委托代理的關系,一旦出現問題,雙方應按照‘有約從約,無約就依法’的方式處理。所依照的法律應是《民法通則》和《合同法》,而不應完全依照適用於一般企業和經營者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產品質量法》(http://epaper.comnews.cn/news-1118200.html)。
在這種大環境下, 國內外電商瞄準中國百姓對海外產品的巨大需求, 紛紛斥巨資投入跨境零售業務,諸如海外的亞馬遜、 樂天以及國內的天貓國際、 洋碼頭等,都開始加入這一市場的爭奪。這些平臺不僅提供進口業務,也提供出口業務。以天貓為例,天貓在跨境這方面通過和自貿區的合作,在各地保稅物流中心建立了各自的跨境物流倉。它在寧波 、上海 、重慶 、杭州 、鄭州 、廣州6個城市試點跨境電商貿易保稅區 、產業園簽約跨境合作 ,全面鋪設跨境網點。據中國跨境電商網監測顯示,2014年“雙 11”,天貓國際一半以上的國際商品就是以保稅模式進入國內消費者手中 ,是跨境的一次重要嘗試。
具體而言,就是貨品從海外進入,免稅存放保稅倉,消費者下單後,產品直接從保稅倉發出,商家不用一單一單購買後向消費者終端發貨,而是可以批量運輸,從而節約人力、物流等成本。最重要的是,以保稅模式進入倉庫的貨物, 可以以個人物品清關,無需再繳納增值稅。
然而,隨著海外代購的發展,其弊端也日益凸顯,尤其是在發生了空姐代購案後,代購的一些法律問題也引人深思。

2012年9月5日,前空姐李曉航因從事代購業務、帶化妝品入關長期不申報,涉嫌走私普通物品罪,一審以犯走私普通貨物罪判李某有期徒刑11年,並處罰金人民幣50萬元。李曉航擁有自己的淘寶代購店,在過去幾年里,她通過在韓國免稅店購買化妝品,以客帶貨方式從無申報通道攜帶進境,共計偷逃海關進口環節稅人民幣113萬余元。
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客觀方面一般將其表述為違反海關法規,逃避海關監管,走私“普通”貨物、物品,偷逃應繳關稅稅額較大,或者一年內曾因走私被給予兩次行政處罰後又走私的行為。”結合此案,被告“長期攜帶貨物人境”說明符合刑法規定的“多次走私”行為特征,“攜帶”具體來說是現在代購商主要采用的個人攜帶行李物品入境的帶貨方式,其未“申報”關稅、買人後又在境內“銷售”說明了其攜帶商品的“貨物”性質,因此采用物品入境方式而未申報屬於典型的偷逃稅行為。另外,其走私的貨物是化妝品,根據我國《進境物品歸類表>和《進境物品完稅價格表》,化妝品的稅率為50%,屬於稅率最高的物品之一,這也是李某走私數額達到特別巨大的一個原因。
由此可見,隨著海外代購業的迅速發展,所涉及的法律灰色地帶也開始顯現。“法不責眾”是十分愚蠢的想法。既然有了相關政策,作為個體就不要去賭執行力度。”在2010年,針對海外直郵包裹增多,關稅流失嚴重,海關發布《2010年第43號公告》規定,取消過去對個人郵遞物品500元人民幣的免稅,調至50元。此規定,使基本所有的代購品都需要納稅,直接增加了代購的成本,縮小了代購的利益空間。
同時,2014年4月海關出臺新政規定,所有境外快遞企業須使用EMS清關派送包裹,不得按照進境郵遞物品辦理手續,這就意味著代購人通過第三方海外轉運公司進行托運的包裹,很多須按照貿易貨物通關,需要被檢查補繳稅,直接導致快遞公司上升價格,漲幅甚至達50%,代購商品的價格優勢大受影響。此外,新政還對進境物品完稅價格進行了調整,化妝品完稅價格上漲,電子產品下調。而完稅價格越高,需要交納的稅費就越高。由此可見,政府對海外代購的監管力度在日益加強。今後,代購產品避稅的難度將大大提高,其價格優勢將逐漸消減。在日趨規範化的大環境下,代購產業將轉型以求進一步的發展。
海外代購發展至今,已經存在了很久,各個環節也已經相對成熟,卻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例如售後服務很難保證,用戶沒有直接和海外電商平臺交易,售後服務也需要依賴中問人,無形中造成了退換貨的難度。還有關稅和物流的不確定性,也都是擺在人們面前的問題,代購未來的發展依舊崎嶇。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董毅智,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