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大賺 二十三元的觸控面板龍頭廠宸鴻,卻只配出○.五元股票股利,跌破投資人眼鏡。但宸鴻財務長卻說,「公司章程寫得很清楚,當現金流量是正數,股利才發現金; 若現金流量是負的,就不配發現金。」高獲利等於高配股配息,這向來是投資人的既有認知,宸鴻回台掛牌不到一年,配股政策就為投資人上了一課,「畢竟我們是 資本密集的產業,跟聯發科、宏達電是不一樣的。」宸鴻財務長劉詩亮說。他強調,觸控面板每年的資本支出動輒上百億元,光今年上半年資本支出就逾兩百億元, 雖然年初已發海外無擔保可轉換公司債(ECB)籌資,但手上還是得保有一定現金。 只是,對比宸鴻前年賺十一.八二元,配發現金股利八.三九元、股票股利○.五元,看在小股東眼裡,很不是滋味,劉詩亮也只能無奈地說,「蘋果、 Google也不配發股利,是否就代表他們沒有投資價值?我們也只能向想有高殖利率的投資人說抱歉,可能其他高殖利率標的更符合他們期望。」看來,以後小 股東投資公司前,不只得看高獲利,公司章程的配股政策也得先看清楚,才不會被吃豆腐、吃悶虧。 (賴筱凡)
|
||||||
一個35課時的專業班收費是3700元一人,而興趣班就比較便宜,有一個「手工滴慮操作」的班只有兩個課時,收費180元一人。
只要輸入「咖啡」兩個字,美團網立馬跳出了1149個相關團購,大眾點評有1132個,百度糯米也有986個。
這兩年雖然咖啡行業因為高租金壓力不景氣,但是咖啡館的開店速度還在繼續增長,從杭州市咖啡西餐行業協會處瞭解到,目前杭城大約有1100家咖啡館,大多經營情況不樂觀。
慘淡歸慘淡,依然有人前赴後繼殺進咖啡館行業,就連上游機構——不少做咖啡豆貿易的商家,也打起了新開咖啡館的主意,不僅自己開出了咖啡體驗館,還提供咖啡師培訓、供應咖啡設備、咖啡豆等業務。
杭城僅3成咖啡館經營較穩定
店面高租金壓力,以及電商衝擊等因素,街邊越來越多的實體店如服飾店難以生存。於是,很多店舖趁機轉型。咖啡流行,讓一些人看到曙光,並認為開一家咖啡館既小資又難度不大。還有一些大學生畢業後,家庭條件比較好,不想出去給別人打工,咖啡館就是創業平台。
就這樣,近年來,杭州街頭咖啡館是越開越多了。目前杭州大大小小咖啡館差不多1100家左右,其中包括了星巴克、COSTA等「明星」咖啡館。
不過,細心的人會發現,經營好的咖啡館櫃檯前排長隊,有些咖啡館則一天也進不了幾桌顧客。
據悉,主城區小咖啡館去年增長了70多家,但很多都是開一段時間就轉讓了,開門關門現象頻繁。杭州市咖啡西餐協會秘書長樓波音說:「不懂咖啡的,不懂經營的,都開起咖啡館,存活時間並不久。和2012年、2013年相比,預計今年咖啡館營業額下降了20%。」
樓波音告訴記者:「杭城大多咖啡館情況都不是太好,經營都在走下坡,只有30%經營得較好,主要是一些像星巴克這樣的連鎖咖啡館。」
怎麼開好一家咖啡館?經營者須轉換思路
儘管眾多咖啡館經營欠佳,但新人新店還是蜂擁而至。
「咖啡市場其實並沒有萎縮,而是咖啡館的經營者要調整開店思路。」很多咖啡業內人士如此表示。
比如,杭州一些創意咖啡館也慢慢成為街邊風景,這些小咖啡館都以自己獨特的姿態生存著,而且經營得都不錯。另一類,就是類似漫咖啡這樣的大型連鎖咖啡,以強大的陣勢贏得了年輕人的歡心,除了皇后公園店、黃龍店外,7月4日新開張的北城天地店,有5個NBA籃球場那麼大,近2000平方米的面積,被稱為是亞洲最大的咖啡館。每天漫咖啡的收銀台前都是排長隊的架勢。
漫咖啡來勢洶洶,「特別是黃龍店一開,附近咖啡一條街上的咖啡館立馬就沒生意了。」「××咖啡」負責人張斌說,像漫咖啡這樣的外資咖啡店對中國市場是虎視眈眈,如果本土咖啡館不抱團,很快就會遭受吞併或淘汰。
張斌說:「一般一家好的咖啡館至少需要1年時間的經營,但是倒閉只需要3到6個月,更迭很快。」所以說,只要找對經營模式,咖啡業還是一個很有生氣的行業,這也是近兩年越來越多人,明知開店容易守店難,還是爭先開咖啡館的原因。
比如杭州一家以前主要經營咖啡豆貿易生意公司,專門在杭州附近的高速公路服務區開咖啡店。負責人表示,「國外有很多咖啡便利店,大家喝咖啡站在街頭喝上一杯或打包帶走就行,杭城未來趨勢也一定是咖啡便利館越開越多,越開越好。」
同樣,樓波音也建議:「年輕人多出去看看,多學點東西回來,用心經營的咖啡館一定不會生意差。其實一些經營不善的咖啡館必定是缺少格調、改革創新和多元化,或者對咖啡完全不懂的人在經營。」
有人專做咖啡館配套服務生意
隨著杭城咖啡館的興起,一些身處咖啡產業上游的企業,看到了商機,也逐漸開始向下游發展。
不少年輕人有資金想開咖啡館,但又沒什麼底氣,大多都是邊開邊摸索,有人就是看中了這個市場,立馬轉型做起教人開咖啡館的生意,不少業內人士稱:「這生意還包賺。」
這些咖啡館配套服務提供商,除了提供咖啡館的一些原材料,比如咖啡豆、糖漿等,還有配套的咖啡師培訓,甜點班等,甚至可以根據咖啡館的營業面積和租金等情況,幫經營者定製產品。
杭州歐森咖啡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經營咖啡豆貿易生意的公司。負責人張群保說,一個月前,他們在之江路上開了一家門麵店,對外經營,更設立了展廳,主要是向一些對咖啡商戶開放的。
這家咖啡體驗館進行著差異化經營。除了日常經營外,咖啡館會不定期舉行「第二課堂——咖啡技術培訓」活動。開設不同的培訓課程,指導咖啡商戶或普通消費者進行一些咖啡的製作,然後收取相應的費用。一個35課時的專業班收費是3700元一人,而興趣班就比較便宜,有一個「手工滴慮操作」的班只有兩個課時,收費180元一人。
「這種經營模式讓我們公司的業務量立馬提升。」張群保介紹,「我們這裡只有7個座位,3個包廂,今天包廂就被一家企業包去搞活動了。」張保群介紹,目前,這家咖啡體驗館每天的營業額在3000元左右。
位於杭州城北「××咖啡」也有著類似的路數。作為一家本土咖啡店,「××咖啡」去年11月份開張,除了經營咖啡館門店生意以外,負責人張斌還從事一些咖啡豆的原材料貿易。
張斌一直強調「咖啡文化」這個關鍵詞。「我們可以把咖啡館發展成第三空間、社交空間,畢竟我們喝的不是一杯簡單的咖啡,可以讓更多的人瞭解咖啡文化,做人文咖啡。」
每個月,這家咖啡館還會開小班化的培訓班,主要分初級、中級和拉花3個班,有獨立的培訓教室,專業的培訓師。在7月份,這家點還成為浙江省唯一一個SCAE(歐洲精品咖啡協會)咖啡師考試考點,提供專業培訓, 「有不少咖啡從業者或愛好者專門從上海跑來學習、考試的。」張斌說。
另外,平時,「××咖啡」也會做一些推廣,如拉花推廣、原材料推廣等。針對周圍的一些寫字樓,白天也會推出一些簡餐。
錄取率一%,這是想進曾妙芬所開特訓班的申請難度,她的翻轉式教法,吸引中學老師、大學教授,搶著上她的課。 一位土生土長的台灣人,而今卻是美國中文教育革命關鍵人物,入選「美國教育名人錄」。她是曾妙芬,當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她出版的中文教材《AP中文教師指引手冊》,及《推動專業化的AP中文教學》二書,是目前美國僅有的AP(Advanced Placement Chinese Program,大學中文預科檢定)中文專業書籍,也是中文老師人手一本的必讀教本。 她也在二○一四年,成為美國維吉尼亞大學「世界外語中心」首位華人主任。維吉尼亞大學,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北美地區唯一名列「世界遺產」的高等學府,也是和柏克萊、密西根競爭公立大學前三名的名校。 她所領導的世界外語中心,除了負責該校跨科系語言教學外,也主導訓練美國外語人才教育的「星談計畫」。這個計畫是由美國聯邦政府出資,從中學種子老師培育開始推動美國的「國家安全語言」,並培養高級外語人才。 美校園最熱的外語是中文 曾妙芬表示,面對美國可能遇見的外敵,或需要頻繁打交道的國家,美國政府想到,及早從中學教育開始就強化相關外語。目前,光是橫跨全美國各個頂尖大學及中文相關組織,就開設約十一種語言,例如,為了針對日漸頻繁交手的伊斯蘭國(IS)問題,要加強阿拉伯語;而隨著韓流興盛,去年也將韓語納入,其中尤以中文最熱。 面對如此龐大需求的壓力,逼得美國大學理事會(以下簡稱大理會)加快種子老師中文課程的設立。二00四年,曾妙芬被延攬為AP任務小組成員,至今超過十年。這個由美國、台灣、中國等,十五位專業語言學者組成的任務小組,負責規畫課程大綱、教學法。 身為大理會諮詢顧問、美國外語師資評鑑委員,曾妙芬的影響力,也從大學擴展到全美國。尤其她的三星期「魔鬼式課程」,透過有效備課、看課、試教等課堂教學與輔導,讓老師明顯進步,所以非常多老師想接受訓練。過去八年共數千人申請,但淘汰率達九九%。 想進入她的「魔鬼訓練營」是有條件的。首先要上網填寫高達三十二項資料,包括個人教學背景、參與動機、教學理念到未來計畫等;經過過濾,剩約一半人數,曾妙芬會一一打電話訪談,言明課程期間不得缺席,再透過問,如「教學過程中最大成就?」「參加過哪些培訓?」等問題,來看其參與動機。最後,僅收十二人。 她的中文種子教師訓練之所以特別有效,是因為「要用中文教中文,而不是像我們小時候學英文用中文教。」箇言之,就是將學生直接投擲到一個全中文的環境中。 周杰倫、科比廣告變教材 另方面,在她的世界語言中心也培訓學生,能讓完全沒有中文底子學生,十天內達到一年中文程度。「近兩年,我們採用『混合式教學(Blended learning)』,是一種『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加上面對面(face to face)的教學方式。』」她點出教學有效率的關鍵,自編教材讓學生預覽,接著追蹤反饋。十天共九個主題,學生進教室前,已有三個中文視頻,供參與的學生先預覽,事前預覽中還有互動式網上自我學習。「我們自己選取和編教材,在網上找視頻、廣告、歌曲等,」曾妙芬舉例,講到飲料時,會以藝人周杰倫和籃球選手科比(Kobe Bean Bryant)拍的一個三十秒飲料廣告,讓學生看到畫面,先融人中文聽說讀寫情境裡。 比手畫腳,取代英文講解 不只看,學生看完後做筆記上傳,旋即會收到一份選擇題試驗。「從對錯中,追蹤學生理解程度,立即反饋給學生,讓他們知道錯的原因,」她表示事前先預覽,進教室後互動就快。等學生進教室,迎接他們的不是一張大黑板,而是據主題設計不同情境的場域,好比在教室裡創造一個機場情境,讓學生真實在課堂中,用中文與機場人員交涉;又如,去士林觀光夜市,就先放中文視頻影片,讓學生了解場域模樣,再帶入討價還價情節,「透過討價還價情節,讓學生了解東西方文化差異,」她表示,在直《實情境中,學生才能達到聽說讀寫,而非僅是讀寫而已。 真能做到百分百中文化教學?曾妙芬表示,初級班一樣做得到,她用手勢、身體語言、表情、圖畫來教學。如,教「你好」,只見她握著我的手直說「你好」;像說「再見」,她馬上舉起手揮一揮,這就是身體語言教學。「絕不用英文教中文,」她強調。 透過科技運用、追蹤學習成效到老師面對面指導,從教材到教法,在曾妙芬課堂上,幾乎可以做到近百分之百用中文,學生從完全不懂四聲聲調到十天項目結束時能達到一年的水準。在連續八年深獲口碑下,拿到約新台幣三千萬元經費,為美國公立大學翹楚。 她不想墨守成規,繼AP中文教育後,將帶領美國進入一個網上中文教育新領域,就是讓學生在美國各地都能透過沉浸於一個真實學習語境中,與教師在網上互動,建立一個主動學習的「網上交流社區」。曾妙芬掀起華語教育革命之後,再度要讓「翻轉教室」的革命起步。 撰文者黃亞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