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房子、圈子、殺手遊戲 ——一起“疑似詐騙案”背後的人心暗戰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054

八棟高樓已建好,卻遲遲不能交付。許多購房者曾來此處探訪,並拍下這樣的照片。 (孫良滋/圖)

這套房子,對每個購房者來說都是一種經濟和心理負擔。

有的人已經不相信能入住,希望退錢;而大多數人還是想要房的,覺得“怎麽著房子也跑不了”。

有人堅決報案和維權,有人堅決相信公司,有人退群,還有人組成了反對挑頭維權者的群。

一處違規出售的北京公租房項目,把一群購房者的命運捆在了一起。

警方尚未定性,一切尚處於迷霧之中。所有的欲望與矛盾找不到出口,在他們彼此之間發酵、碰撞。為了房子,他們結成一個個圈子,像在玩一場看不到盡頭的殺手遊戲——里面可能有警察、法官、平民百姓,甚至還有開發商派來的“臥底”。

“面對高樓,我不知道里面是陰謀還是騙局,現在不知道該怎麽辦。”一位購房者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自己很痛苦,也很茫然。

“婚前有一套房,跟北京人戀愛也硬氣”

哈爾濱姑娘寧凝來北京6年,練就了一身搬家的本領,可以在半個小時之內打包、找車、拎包走人,“到哪都能睡”。

她已經累計搬過十次家,理由五花八門:房東漲價;房東做生意缺錢;二房東轉租給她,房東卻不同意……最無奈的一次是北京房產限購政策出臺,房東為了避稅打算賣房子。寧凝不願意搬,房東的回答讓她無語:“除非你買下來。”

三年前,她曾無限接近於這個夢想。盡管房子不在市內,而在市郊的通州區。但北京交夠五年社保才能購房的政策和高昂的房價,讓她不得不另尋他途。

在朋友介紹下,以不到7000元/平方米的價格,從通州區建築集團公司手里認購了一套只有五六十平米的在建房,地塊位於通州區範莊村,通州新城商務園內。當時,通州區類似地段的房價平均已近兩萬元,這價格不過是市價的三分之一。2012年6月4日即看房的第二天,她就一次性交了房屋的全款,約40萬元。

“我們是給內部員工建的拆遷安置房。”寧凝重複著當初從銷售嘴里要來的這句話。交錢後,她還上網查到了這處樓盤的根底,確實無誤:北京市發改委、北京市規劃委正式批準的公租房項目。雖然,北京市發改委的核準批複里有一條讓她心里沒底:“公共租賃住房只能用於租賃,不得出售”。

公租房不能銷售,通州區建築集團公司的銷售人員並未否認這條規定。

他們給出的解釋,被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多位購房者共同證實:範莊村這塊地屬於通建集團所有,雖然蓋的是公租房,但是有兩棟是專門向內部員工出售的拆遷安置房。公司將會跟業主們簽一份勞動合同,這樣,他們就算是公司的員工了,並不違反政策。

“項目是真的,有辦公室,也有工地,房子的確是一直在蓋。他們把這些法律的擦邊球都給你整好了。”寧凝說,之後公司確實和她簽訂了一份勞動合同,但她還沒看清就被收走了。

這次購房並未簽訂通用的購房合同書,而是簽了一份《拆遷定向安置內部認購書》。認購書里承諾,在入住5年後,可以為業主們辦理保障房的產權證,“如因保障房資格申請原因無法辦理所認購房屋的產權證,甲方將與乙方就所住房屋簽訂長期租賃合同”。

但是2014年3月,購房者們紛紛接到通知——房子可以辦大產權,但還需要再繳納土地出讓金、產權變更費、補交房款等款項十幾萬元,並承諾年底交房。

但現實卻是,兩年交房的期限已經過去,眼看已經超期一年,工地上的樓房早已封頂,通建集團卻遲遲不交房,給出“安裝門窗”“通煤氣管道”等理由,業主們也只得一天天等待。

“他給你編織一個夢想,然後你覺得這個能實現,就在眼前;但就是海市蜃樓。有人來戳破你這個夢想的時候你就疼。”說著,寧凝比劃了一個戳的姿勢。

她曾偷偷潛入工地,爬到自己的樓層拍照,幻想著小戶型裝修的風格。她打算把兩居室的一間房用來做衣帽間,另一間作為臥室。她更傾向於宜家的風格,簡單而溫馨。

和北京男友打算結婚的她,覺得婚前有一套房比較有安全感,跟北京人戀愛也硬氣。“你有房子,別人就不覺得你圖他的;我進可攻退可守。爸媽來住我自己的房子,也硬氣。”

由於債務糾紛,通建集團搬出了辦公樓,目前在範莊村這個公租房項目部辦公。 (孫良滋/圖)

“我就算人房兩空,也要讓他們這幫騙子難受難受。”

寧凝高挑的個頭,長發淩亂,素顏,戴著棒球帽,情緒極其低落。兩個月前她已經辭職。“維權不就得抓緊時間嗎,不然維它幹嗎?”

這兩個月的“維權”經歷,能跑的地方她都跑了。通州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告訴她,她跟通建集團簽的合同並不符合法律規定。按照規定,應當使用統一制式合同。通州區公共租賃住房管理中心則對她明確表示:範莊公租房項目的房子都屬於公租房,不能買賣。

通州區公共租賃住房管理中心主任邱磊明確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目前掌握的證據,顯示通建集團涉嫌詐騙。“很有可能當時企業有這塊地,想蓋公租房但沒有錢蓋。它想集資,但是集資完了,把樓蓋起來了,現在它當初答允老百姓的條件無法實現,因為它也知道,如果它一旦真的按照合同履行的話,不光法律要制裁它,其他部門都要對它進行制裁。”

早在去年,邱磊和通州區住建委等相關部門就聽到通建集團正在出售公租房的消息,約談了通建集團,約談內容主要是告知其範莊公租房的性質,警告其不可私自出售。

“問過他們有沒有這種違規出售的情況,他們保證沒有。這個項目我們是不回購的。”邱磊說,“不論是企業自持還是政府持有,入住公租房只有一個途徑,即面對社會公開搖號。區別僅僅在於,所收租金是直接歸企業所有的。”

在範莊公租房項目的施工現場,南方周末記者看到:工地上林立了8棟高層,七高一矮。項目最大的施工方江蘇南通三建的一位負責人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今年肯定是不能交房了,天氣冷了不能施工,可能外網還會再繼續施工。”

這位負責人說,矮的那棟是老年公寓,其他的是公租房。通建集團本來計劃是還要建兩棟的,因缺資金未蓋成。但,這些是不是就是打算賣給這些業主的房子,不得而知。

通建集團這家成立於1990年的北京本地企業其實已經悄然轉變了性質,法定代表人如今是1970年出生的安徽人賈永革,實際操盤者是他的哥哥賈利。但改制工作遠未完成,至今,它的註冊信息仍然是“全民所有制企業”。

在北京市工商局建立的“企業信用信息網”上,通建集團累計擁有27條不良司法信息,無一例外全部是拖欠款項。從幾千元的員工工資款,到幾萬元的建築材料費、燈具費、水泥款,到幾百萬元的工程款,時間跨度由2006年到2014年。看得出有些是陳年債務。每一條信息都有這樣的敘述:“被執行人的履行情況:全部未履行”。

2015年8月17日上午,北京市一中法並案審理了三起與通建集團有關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這三起案件,其中兩起的模式都一模一樣,指控它與賈利、賈永革兄弟“借款期滿後,本息分文未還,而且承諾的用於保障債權的房屋也不交付給抵債。(債權人)催還債務未果,故訴至法院”。這兩起案件的債務數字累計近八千萬元,借款日期均為2015年1月23日。

有關通州住建欠下巨額債務的風聲讓寧凝心驚,越發覺得自己的房子和錢命運未蔔。她去派出所報了案,舉報通建集團涉嫌詐騙。“我就算人房兩空,也要讓他們這幫騙子難受難受。”

同時,她開始聯系其他業主,最終獲取了這樣一個數字:累計涉及銷售房產455套。但這一數據尚無法核實。由於有的購房者不止購房一套,彼此的購房價格也不一樣,這455套房具體涉及多少家庭、多少金額,也不得而知。

看不到答案的殺手遊戲

購房者們溝通的平臺,主要在網上。盡管大家境遇類似,但態度截然不同。

並不是所有人都和寧凝同一戰線,而是形成了一個個圈子。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很早以前有很多人都想維權,但是都不願意當帶頭人,“就等著坐著吃現成的,過一陣還跟你聯系,問問你咋樣了。”

她想組織一些購房者私下里見面商量報案的事情,微信群里卻有人義正詞嚴地說,“你們可別去參加,參加完了,這個房子可就沒你的了。”

後來這個人退群了。寧凝懷疑這個人的身份,“大家意見不統一可以商量,要真是業主,退群不是瘋了嗎?”

那次聚會也就此告吹。但寧凝還是又組織了幾次見面會。有人情緒十分激動,堅決支持維權和報案。

另一位購房者劉清覺得,自己被卷入這場“爾虞我詐”的紛爭中很不爽。“開會幹什麽?開什麽會?地下黨?我覺得開會就不光明。”

劉清很不理解寧凝。“她們去報案,說公司有問題,房子是公租房,那真要追查出來是這樣,那我們的房子不就不合法了嗎,不就拿不到房子了嗎?”

她不希望開發商有問題。按照她的思路,直接去找開發商就夠了,為什麽要指責政府失察,或者公司的房源不合法呢?“開發商好好把房給我交了,問責政府有什麽用。”

她對南方周末記者表態:自己一直堅信,通建集團是能交房的。她不知道寧凝有什麽目的,“我覺得她背後有人。”

與此同時,寧凝接到了通建集團的電話,先是好言撫慰,後來又表示要給她退房。她心里明白:這是群里有人向公司“出賣”了她。

在群里,有業主冷冷地發言:“要提防有人渾水摸魚。”“開發商反悔了,所以挑撥我們退房,然後好再高價賣給別人。”

讓寧凝“賊無奈”的是,有一次,她想加入業主們的一個QQ群,對方在得知她是寧凝後,立馬把她踢了出去。甚至有人單獨組成了一個反對她的小群。群主勸大家跟著他走,“相信公司”。一位購房者王敏被發現也和寧凝一樣去報過案之後,就被踢出了群。

王敏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其實她對寧凝也是將信將疑,像是在玩一場永遠看不到答案的殺手遊戲。“得根據群里每個人說的話猜他是站在哪一邊的。”比如,有的人堅持“房子沒問題”,對通建集團表忠心的態勢十分強烈。這樣的人就會引起她的懷疑:是不是公司派來臥底的奸細?

2015年9月21日,《北京晚報》刊登了對這起公租房涉嫌違規買賣甚至詐騙的報道,十幾位業主當天來到通建集團要說法,其中包括一些原本還糾結的人。他們如今成了一個圈子。

有的人已經不相信能入住,希望退錢;有的就是來打聽情況,也認為報道是好事,“見光了,我們的事情就辦得快了,是生是死有個日期了”。而大多數人還是想要房的,覺得“怎麽著房子也跑不了”。

三年過去,北京的房價猛漲不說,通州更成為北京市未來的行政副中心,房子甚至不能隨便買賣了。

通建集團開了一上午會。下午一點左右,一位名叫梁霞的女工作人員終於現身。她告訴購房者們,報道出來了,他們要去“運作運作”,過兩個月給信兒;同時,也讓購房者們“不要參與到媒體那一邊”。

它貼出了一份書面回應:我項目小區主體施工已完成,房屋至今未能竣工驗收系商務園大市政不完善,導致本項目小區內小市政無法對接。現因媒體介入,可能對工程竣工驗收造成一定影響。

這處房子現在對每個購房者來說都是一種經濟和心理負擔。而在當初,並不是一般的人都能得到買房的信息。

大部分購房者的電話是不接聽的,尤其是一個人買多套房的那種。有些人聽到是記者後就謝絕了采訪。有些人直接對記者說:警方什麽時候以詐騙立案,我們立刻接受采訪。但現在,對不起了。

就連帶頭維權、報案的寧凝本人,對自己如何拿到購房資格的敘述,以及怎樣拿到這麽多業主的聯系方式,也是一語帶過,語焉不詳。

“我只是為自己,不可能給所有人都要來房子。”她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會哭會鬧的孩子有奶吃,我就不相信他們能住進去我住不進去。現在只要有人敢往里住,沒事,那我就敢進去。”她提高了嗓音。

為了“維權”,不久前她還特地去找了個算命先生。“大師告訴我,今年這事肯定能成功。”

應受訪者要求,寧凝、王敏、劉清均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33

苦了生意冷了人心 美容院集體寒冬純屬自找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11/152754.shtml

導讀 : 老板們都在感慨生意難做,但難在哪里了呢?是市場的緣故還是自身的問題,筆者認為都有!

文/杜大能耐(微信號dudanengnai)

 

進入下半年,不僅數家美容O2O平臺相繼被曝死亡,線下的美容院日子也不好過。沒客戶,沒流量,沒人氣成為行業現狀。老板們都在感慨生意難做,但難在哪里了呢?是市場的緣故還是自身的問題,筆者認為都有!

美容院客戶群銳減 緣於跟不上用戶群體的轉變

一直以來,美容院就面臨老客戶開發過度,新客戶拓展艱難的問題。在經濟上行,人們願意消費的時候,弊端暴露的還不明顯!但隨著今年全社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人力成本的逐步增加,美容院的玩法支撐不下去了,收入不足,支出太多,自然賺不到錢。另一方面隨著眾多美容O2O平臺的倒閉,靠吃平臺補貼和引流的門店也撐不下去了,自身拓客能力不足,外部力量缺失也是現狀,導致的問題就是沒有新客戶進來,老客戶消費能力難挖掘,以往靠走量推銷辦卡,迅速獲得資金流的土辦法走不通了。

而被普遍叫好的90後年輕客戶在拓展上也遇到了難題。低價,有趣,專業的服務理念在缺少了老顧客背後的資金支撐下入不敷出。先說低價,雖然學生群體消費能力有限,但對於美容的訴求是很高的,服務要足夠好,價格要足夠低,並且愛分享愛自拍,在這種特性下,拓展年輕群體就需要從口碑營銷切入,先拿下閨蜜學姐等市場,形成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果,最終才能拓展到用戶,實現變現!但這個過程真心很長,前期幾乎全是砸錢進去無回報,說美容院做不下年輕市場,倒不如說是不願意做,在這種種因素制約下,拓展不到新客戶也不難理解了。市場需求在變,消費群體在變,美容院雖然也在變,但仍然被遠遠落下了。

美容院流量頻現低谷 緣於對老客戶開發過度

大家都知道美容院的“二八效應”,即兩成的老顧客貢獻了八成的收入。以往有節制的拓展老用戶時,問題還未暴露,現如今生意不景氣,已有的老客戶就成了美容院嘴邊的肥肉。給老顧客的直觀印象就是,技師在做服務時候推銷套餐辦卡的頻次越來越高了,原本可能一季度才發一次的優惠劵現在每個月都有,美容院的小動作在顧客看來都是非常敏感的,因為掏錢的主體是顧客。

就和現在的雙11一樣,以前一年搞一次,大家覺得優惠很多,但現在6.18年中大促,雙11全年促銷,雙12年末清倉,恨不得每天都在促銷。促銷做多了,這種占到小便宜優越心理就沒有了,反而不願意掏錢了,同樣的邏輯,放在美容院身上也是一樣。逮住幾個老顧客使勁兒的開發,做一錘子買賣,別說吸引客戶,不被罵就算不錯了。不能為了優惠而做優惠,把本來挺好的一個營銷策略玩爛,最早出來砸金蛋的時候,顧客還挺新鮮,現在美容院微信上的砸金蛋看還有幾個人點進去,大家都知道不論怎麽砸,都會中獎的,沒有用戶期待,這就是亂搞。

挽救流量拉回顧客 美容院還當回歸本心

我們常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對於一個行業也是一樣,當價格,口碑,流量都不占優勢的時候,要再次拉回顧客的關註,還得回歸本心,做好服務,強調消費者的價值,而非美容院圈錢的需求。就如同靠口碑營銷火起來的凡客一樣,在經歷了飛速分擴張後,被市場遺棄,最後還是但從做好一件T恤出發,回歸本來,重新贏回消費者。美容院也是一樣,做好服務,做好技師培訓,做好店面接待,重視小額消費用戶,不店大欺客,做好投訴反饋……這些都是本該做好事情。

說到底,現如今美容院生意難做,與大的經濟環境有關系,但問題還是出在自身。未來的市場競爭勢必更殘酷,關店倒閉的會更多,但大浪淘沙後的,一定可以活的更好。

標簽 O2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204

一切皆可租 海那邊的臺灣共享經濟已深入人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24/152926.shtml

導讀 : 臺灣將共享經濟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註重服務共享,更註重商品的共享。

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徹底盤活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對多方資源的重視、便利的追求、節約的渴求,推動共享經濟、合作性消費等新型消費模式不斷叠進,日益繁盛。甚至共享經濟大有顛覆傳統消費模式之勢,有學者稱,“未來經濟是共享的”。

在大陸衣食住行共享平臺已全部涉及。國內最大的出行平臺“滴滴出行”就是共享私家車的使用和車主的業余時間,將閑置資源最大化利用起來。還有利用社區眾包人力的洗衣O2O平臺“e袋洗”註資孵化私廚共享平臺“小e管飯”,從社區廚房領域再次切入共享經濟,幫助美食達人分享手藝並釋放廚房空閑勞動力。“小豬短租”有超過160個城市的兩萬多家庭將閑置的別墅、公寓、臥室或沙發分享給旅行中的人們,提供獨一無二的短租體驗,用實際行動促進人與人間的信任。

大陸這邊共享平臺打得火熱,而在寶島臺灣,共享經濟又能玩出怎樣的花樣?

以巨頭為例,共享租車應用Uber和共享住家應用Airbnb已經成為臺灣的當紅炸子雞,提供了優質、彈性、個人化、便捷的運輸與旅宿服務。Airbnb甚至更進一步,與中國臺灣政府一起協助願意分享住家的臺灣人。相比之下,大陸以滴滴、Uber為首的打車應用卻在受到打壓,在車共享方面,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除了巨頭在臺灣混的風生水起以外,以“強調使用但不一定擁有”的共享經濟概念開始在臺灣深入人心。因為共享經濟不只是環保,更是一種省錢模式。比如在圖書館內有上萬本圖書和雜誌,包羅萬象,但只租不賣,共享資源,分享知識,會員共享的資金也成為購買新雜誌的來源;比如小孩子使用的嬰兒車、學步車也只租不賣,直接購買要花上千新臺幣,但孩子成長較快,很多家長改花一個月三四百新臺幣去租。讓資源發揮出最大效益……甚至還有類似“租生活”這樣專門以出租物品為主的網絡平臺,幫助人們挑選合適且價廉的出租物品。

與國內不同的是,大陸共享經濟主要以服務為主。而中國臺灣則是將共享經濟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註重服務共享,更註重商品的共享。大陸消費者對商品共享還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認為購買、擁有才是消費正道。這是長時間的消費觀念所導致的,目前雖然已經打開部分缺口,但商品共享在大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臺灣有思想較為開放的人認知到資源閑置的浪費,資源循環臺灣基金會理事黃育征就表示:“一部車子,我們只需要使用車子。全世界範圍內,一部車子平均每天被使用的時間不到兩小時,其他二十幾個小時車子都是空在那里的。”采用共享的方法,對消費者來說,用租的方式可以用較低的價格享受高品質汽車的體驗。尤其是在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共享經濟可以節省資源,避免浪費。

需要註意的是,現有消費模式是從原料、制造、使用到拋棄一整個過程,消費者在使用階段分享,屬於共享經濟,然而繼續延伸還有循環經濟的概念。黃育征表示,“一個公司的廢棄物,可以變成另一個公司的資源。這種情況下,對公司來講,事實上是會提升競爭力的。以為你原來企業的廢棄物,要花費費用去處理掉,進而是在企業共生的概念引領下,不需要有費用把它處理掉,反而會變成另外一筆收入。”

可以看到,在臺灣共享經濟已經蔚然成風,這給予我們更多的思考。雖然國內共享經濟同樣紅火,但大多依托補貼才得以普及開來,消費者並沒有對共享經濟的概念形成正確的認知。接下來,強化共享經濟概念的全面推廣,是當務之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398

觸」動人心的智慧風潮——從微軟再起,看觸控新商機

2016-04-25  TWM

Windows 10驚人的成長率,帶動微軟股價暴升,而光聯、久正從面板製造成功轉攻觸控應用, 皆是看準了消費者需要更簡單且直覺的使用需求。

現在消費選擇多元,從一般消費型產品到家電用品,消費者追求的都是使用經驗上的便利、人性化,企業經營要勝出,這會是往後勝出的最大關鍵。

本文由工作夥伴施旭澤(南加大企管研究所)撰述,我僅略加修正,與讀者共勉。

從微軟(美國公司,MSFT,Dow Jones 30成分股,市值四三七九億美元)再起看:其產品加入了人性化與便利性,使用者體驗快速拉升,今年三月底,微軟開發者大會(Build 2016)發布了Windows 10的佳績,在全球目前共有二.七億台裝置執行Windows 10,成長速度比之前Windows 7高一四五%,更比上一代被視為失敗產品的Windows 8強三七五%。

其股價在產品使用者體驗拉升中,緩步同時上攻,挑戰一九九九年五十九.九七美元歷史高價。

檢視微軟再起內容,主要在於改善使用者經驗,提供更直覺化、便利的操作模式,如「開始鍵」與「動態磚」的結合,將過去的習慣融合成更便利的應用,因而一躍再起。

微軟Windows 10改善使用者經驗的成效,不僅在一般消費者身上成就非凡,在遊戲玩家身上也很驚人,近年電腦遊戲市場成長五○%,而平均每台Windows 10電腦的遊戲時數則比Windows 8成長六○%,從一般使用者到遊戲玩家,產品黏著度確實都明顯上升。

從觸控風潮下的內容看:從傳統按鍵到直覺點擊操作,拉出了直接應用在觸控的完整表現,智慧家庭從電冰箱、冷氣、室內調光,小至門鎖等,都涵蓋了觸控的基本操作方式,加入了觸控與通訊互聯功能便利性的家電產業,因而掀起蛻變新潮,商機湧現。

根據經濟部技術處ITIS數據,智慧家庭自動化應用在三年內相關設備出貨量將超過十八億台,二○一四至一九年的年複合成長率近七成,隨著智慧家電滲透率提高,中小型觸控應用商機將源源不絕,光聯、久正在趨勢線上。

一、光聯(五三一五)

一九九○年成立,股本十.六億元,產品有液晶顯示器模組九二%、液晶顯示器七%,終端應用從消費性電子轉向車用、工控及智慧家電等人機介面,營運形態轉佳。

總經理葉秋芳,自二○一四年五月參與營運,以全新「傳產氛圍」為公司注入新氣象,降低消費性電子產品比重,轉向少量多樣的工控客戶,不追求爆發性成長,以穩健成長為主要目標。

光聯轉型有兩大重點:

1.客戶產業導向

目前工控領域營收占比逾七○%、車載顯示器一五%,為未來兩大發展主軸。在工控、家電、事務機等民生器械逐漸導入顯示及觸控模組趨勢下,各類新應用都為光聯未來潛在機會。

2.調整資本結構

對應少量多樣的營運模式,規模經濟不再是發展主軸,穩健財務結構與靈活調整之生產規畫才是決勝關鍵,因此光聯關閉中國蘇州廠、台灣五廠,削減非必要產能,將產區集中,增加產程彈性。

在財務面,透過減資將股本自十五.八億縮減至十億元,逐步強化財務體質,流動比從二○一四年上半年一一○%拉升至目前二九○%、負債比從五四%降至三三.七%、存貨周轉率從七.七次提升至八.二三次,顯著改善。

二○一五年合併營收為二十六.六億元,毛利率二○.四九%,稅後EPS 三.四○元。經歷小面板產業激烈殺戮後,光聯跳脫泥淖,績效再現,值得持續追蹤。

二、久正(六一六七)

一九九一年成立,股本十六.二億元,為中小型液晶顯示器及模組製造商。過去以STN模組為主,近年藉自有STN線競爭優勢,增加電容觸控產品線,並逐步提高利潤較高的TFT模組,TFT與STN模組的比重由兩年前的三比七調整為六比四,積極尋求公司營運質與量的提升。

董事長王世岳,在經歷面板產業劇烈轉折變遷之後,站穩腳步,思考經營方向,終於在少量多樣的客製市場找到定位,研發團隊的全力支持,讓公司在價格競爭激烈的面板產業中,找到新的契機。

久正翻轉的兩大重點:

1.廣接優質客製化訂單

公司以非消費性的工業與醫療應用,以及小家電如咖啡機、淨水機等顯示模組為主要產品,雖然銷量不若手機等消費型電子產品龐大,但具高毛利高單價的特性,利基型產品為主的方向,是久正逐漸從谷底上翻的關鍵。

久正產品多元,產品如出貨至中東的縫紉機,整機單價高達上千美元,客戶對產品品質與交期都有相當要求,細膩的合作過程是經驗不斷累積的展現;而重要客戶美國知名咖啡機大廠,雖在美國市場滲透率已高,銷售略顯停滯,但該公司近期被購併下市後將進軍歐洲市場,可望成為久正未來新一波成長動能。

2.嚴控費用,逐步調整體質在公司嚴加控管費用下,過去約一五%的費用率,降到約一○%,負債比持平在五七%上下,流動比則由八二%提高到一二七%,速動比亦提高到七五%,去年底新增長期借款四.二億元,提前償還一年內到期長期借款,財務結構調整腳步積極。

久正二○一五年合併營收為十九.二億元,EPS○.三八元,第四季毛利率由第三季的一四.四七%大幅跳升一七.九四%,顯示調整策略成功,二○一六年前三月合併營收五.二七億元,年增一五.九六%,為一四年底以來單季新高,後續值得留意。

撰文 / 呂宗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51

直擊線上旅遊平台Expedia情緒實驗室 「求敗」旅遊網 年砸266億摸透人心

2016-06-13  TCW

經營旅遊網站需要什麼?智遊網Expedia砸重金做研發、一天做四場實驗,要靠科技公司的核心優勢奪回第一名寶座。

一家賣旅館房間與機票的網站,一年的科技研發支出,竟然高達二百六十六億。

這個數字是大立光全年研發支出的十倍。甚至,它們還成立實驗室,研究人們的情緒。

四月中,《商業周刊》來到美國貝爾維尤(Bellevue),一個與西雅圖只有一橋之隔的衛星城市,獨家直擊全球線上旅遊平台(OTA)始祖智遊網(Expedia)總部。其去年股價漲幅高達四九%,是美股去年表現第八好的公司。

我們為了傳說中的秘密實驗室而來,卻意外聽到一個痛失寶座的老大哥,想反敗為勝的故事。

六坪大實驗室裡眼球追蹤儀發現使用者需求

「想像你正要和你兩名姪女去夏威夷度假,女孩們非常興奮。你們上了飛機卻遇到亂流,因為空間狹小,她們開始有點緊張,你拿出iPad想幫助她們冷靜下來,卻發現iPad沒電了……。

接著你突然發現了一個充電孔,就在座位下面,然後空服員廣播說,今天是航空公司週年紀念日,所以他們要送你免費的水蜜桃和冰糖蘋果。」

我們走進六坪大的實驗室,研究員奈度(Shiva Naidu),隔著單面鏡對受測者金柏莉說話。金柏莉坐在一台設有眼球追蹤儀的電腦螢幕前,五個電極貼片,分別貼在她的顴骨和眉毛之上,乍看之下,她彷彿是要去醫院做腦波檢查。

這些數據,比消費者本人更能真實反應自己的喜樂。貼在金柏莉眉毛上的電極貼片負責偵測挫折指數,顴骨旁的貼片負責快樂指數。當金柏莉聽到「iPad沒電」時,記者眼前原本平穩的紅色挫折曲線突然急速上揚,而當金柏莉聽到「在座位下找到USB插座」時,取而代之的,是微微上揚的綠色快樂曲線。

但這些跟經營一個旅遊網站有什麼關係?智遊網團隊要我們看他們接下來的實驗。

研究人員要金柏莉打開網站,規畫秋天去拉斯維加斯的家族旅行。眼球追蹤儀顯示,當她打開一間旅館介紹頁面時,視線總是最先落在旅館照片上,其次才是價格。

使用者經驗研究經理史諾(Tammy Snoe)解釋,智遊網去年就根據數據出了一本給旅館業者的「照片教戰守則」,幫旅館業者拍出最能吸引使用者眼球的照片,其中一個發現是,與其放房間照片本身,不如放游泳池情境照,因為人們大老遠飛去異地旅行,不是為房間本身,而是為了未知的旅遊體驗,若照片告訴消費者將會有什麼感受,會更吸引人。

這些吸引人下單的訊息,都需要投資。智遊網近三年平均研發費用約占整體營收八%,金額是競爭對手Priceline七倍。

六年前丟失王位學會讓試錯數據說話

智遊網執行長霍斯勞沙希(Dara Khosrowshahi)以一句名言,形容科技研發對智遊網的重要性:「我知道我公司的行銷策略有一半是正確的,另一半是錯誤的。我只是不知道哪一半錯誤,哪一半正確。科技研發對我們來說,就是要找出哪一半是對的,哪一半是錯的。」

例如智遊網在二?一四年推出一項新功能「便條紙」,希望幫助使用者在搜尋機票和旅館的過程中,隨手儲存追蹤商品的價格。

透過觀察使用者的視線動向,智遊網重新調整「便條紙」的位置,結果跟一年前相比,網站訪客留存率提升三倍,回訪率提升兩倍,整個實驗過程甚至被記錄在《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中。

一趟智遊網採訪,我不斷聽到「邊試邊學」(test and learn)這個口頭禪。

「我們不爭辯誰的主意比較好,我們直接試驗,看數據決定。我們提出方案然後試驗,從錯誤中學習。」智遊網品脾總裁阿曼(AmanBhutani)說。

這個如今已成智遊網一萬八千名員工的理念,其實是丟失市場領導者寶座後,用了六年才換來的領悟。

一九九九年,智遊網從微軟拆分出來,自成一家公司,挾當時全球最賺錢科技公司微軟的資源和人才,成為美國造訪率最高的線上旅遊平台。

智遊網靠著科技創新竄起,但是二??三年,競爭對手Priceline卻靠著商業創新,讓智遊網逐年喪失優勢。

Priceline與智遊網的商業模式截然不同(見下表),但前者的自訂價格專利,顛覆了當時的市場邏輯。

當其他人仍是從酒店與航空產業手中以批發價格拿到產品,決定售價後,然後開放讓消費者採購時。Priveline卻反向操作:它讓消費者輸入自己想去的城市、時間與規格,還有願意付出的價錢。如一位旅客想在某天以一百美元入住一個五星級酒店,規格開出來後,它讓酒店業者自己決定是否接單。而此訂單一成立,消費者就要立刻付款。

Priceline以經濟學的角度,算清楚這些航空與飯店業者接下這些訂單的邊際效益,其實非常大,尤其是在最後一刻。如飛機要起飛前一天,或是飯店住宿日前一天,對飯店業者而言,與其讓房間空置,不如便宜賣出。

這個計算邏輯,讓兩者的市值身價很快出現黃金交叉。二??三年,Priceline市值僅約六億美元,是智遊網的六分之一。然而短短六年內,其市值卻已是智遊網的兩倍。

執行長過去最大遺憾:忘了我們是科技公司

商業模式的競爭,一開始就被先天決定。智遊網要扳回一城,模仿Priceline是不智之舉。最聰明的方法還是:回頭看自己最強、且對方難以取代的優勢是什麼。

在貝爾維尤總部內接受媒體提問時,霍斯勞沙希被問及,過去十年在經營決策上最大的遺憾為何,他回答:「最大的遺憾是,我們忘記了我們是科技公司的本質,過度財務導向。」

曾經,智遊網把焦點放在價格戰上,為了搶歐洲市場市占大砍利潤,此舉被當時Priceline執行長柏帝(Jcffery Boyd)形容為「很大的一顆子彈,但是最終只會傷到他們自己。」在此同時,線上工具網站Usabilla的統計發現,當時四家線上旅遊平台中,智遊網的網站易用度最低,完成訂房所需時間最長,Priceline的易用程度最高。

明明智遊網是科技背景出身,但在一路的競爭表現中,卻最不像一個網路公司。

霍斯勞沙希以產品開發時程為例,十年前,智遊網一年內只有三次推出新產品的機會,每次都力求完美。反觀Priceline旗下的訂房網Booking.com,早已啟動快速試錯的開發模式,一個設計好不好,它同時推出兩個版本給使用者,哪個版本反應好就留下哪一個。這在Google或臉書早已行之有年,但在線上旅遊網站,Booking.com是最早這麼做的。

直到二?一?年,也就是智遊網市值被Priceline超越隔年,最低潮之際,霍斯勞沙希決定加大科技研發投資。二??五至二?一五年間,智遊網的科技研發支出從一億一千二百萬美元增加到八億三千萬美元,足足增加六倍。

如今寧願看到失敗每天微調數百次,做中學

現在,智遊網透過EMG(肌電圖)實驗室研究消費者行為,全球只有兩家科技公司有此能耐,另一家是微軟。建立實驗室的門檻在於人才跟經驗,智遊網最早是跟微軟學的。這需要相當高的專業,智遊網九名研究人員,全部都擁有人類臨床實驗或資訊認知學相關的博士學位,並須接受一年訓練,才能正式工作。

智遊網專注核心優勢,持續擴大。過去一年,不斷購併度假住宿平台Homeaway、競爭對手Orbitz等,讓帝國可共享研發結果,墊高競爭門檻。

前易飛網總經理,現為旅遊電商KKday執行長的陳明明解釋,線上旅遊網站賣的都是看不到的服務,資訊流的處理效率,就成為關鍵。誰能在最短時間內把消費者訂單拋給供應商,並即時抓取供應端的房價、庫存資訊呈現到消費者面前,誰的售價就可以壓得最低,自然更受青睞。

而且一個研發投資若對了,可以快速讓上億受眾使用,結果將適用於全球數十個市場,效益還是划算。

易遊網總經理游金章更直指,在網路旅遊平台市場,以前是業務人領導技術人,現在是技術人領導業務人,例如易遊網每六個員工裡面就有一個是技術人。

訪談中,智遊網不斷強調,他們如何讓一個買賣機票與房間的公司,擁有網路公司的應變文化。

過去五年,智遊網的產品測試次數從一年五十次,變成一年一千三百七十五次,等於每天平均至少做四次實驗,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實驗有效。

智遊網全球使用者經驗設計副總裁瓊斯(Scott Jones)說:「一天內做幾百個微調,可能是我們以前一整年做的事,但現在我寧願看到失敗,也不願看到中立結果,失敗可以告訴我們很多事。」

在智遊網改變的同時,旅遊電商界還面臨很多挑戰:如飯店業者開始祭出優惠,吸引消費者直接到飯店網站訂房。又如全球最大自住宅仲介網Airbnb的崛起。

誰能更接近消費者,快又好的提供價格外的價值,才是下一步競爭重點。

這也是智遊網後續計畫擴大投資,預計今年在新加坡和倫敦也成立實驗室的關鍵。

現在以集團營收來看,智遊網還是沒追上Priceline,股價更是天壤之別,外資給予兩者本益比的差距則逐漸拉近。智遊網在二??九年時本益比連十倍都不到,而Priceline達到二十五倍,現在智遊網也有約二十四倍的水準。因過去五年亮眼的營收成長,也看好去年兩筆購併將開始反映在今年的獲利上,花旗和美盛證券等外資給智遊網的評等,都是買進或強烈建議買進。

全球旅遊市場一年規模約一兆四千億美元,你我在網路動輒上萬的大金額消費,多與它有關。隨著智遊網、Priceline等大型旅遊網站間的戰爭越演越烈,戰火勢必將延燒到台灣。未來,當你打開網頁的同時,或許它已經能演進到,比你更清楚的知道,這次,你想去哪裡旅行,將擁有一趟怎樣的假期。

撰文者李欣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809

清華大學教授公益扶貧卻被當騙子 呼籲用公益呼喚人心再生

“哎,你們不是騙子吧?”

9月5日,在“2016世界公益慈善論壇•精準扶貧分論壇”上,清華大學教育扶貧協會秘書長、教育扶貧辦公室主任黃麗說,這是她十年前到貴州一個貧困縣去做扶貧工作,當她們介紹到清華大學會免費贈送設備、免費通過衛星網絡的方式傳遞教育資源的時候,當地校長問的第一句話。

清華大學由於有其特殊性,是全國唯一一個可以上星的高等院校。於是,清華大學從2002年就開始思考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學校的教育資源傳播出去,讓老少邊窮地區的基層幹部、中小學師生、醫藥衛生員及農民能夠分享到教育資源。

在這個過程中,清華大學會通過衛星的方式,在地方建立清華大學教育扶貧現代遠程教學站,而這一網絡的建立由清華大學免費贈送設備和教育資源,但要求當地能夠根據教育資源組織幹部、師生和醫藥衛生員來學習。目前,這一網絡通過遠程和面授相結合的模式,已經培訓了基層幹部達到數百萬人次。

考慮到遠程教育有其局限性,畢竟教育更多的需要面對面的眼神交流,心與心的溝通。黃麗提到,清華大學團委、工會共同組織起來將清華大學的師生送到這些貧困地區,在暑假期間義務支教。2006年以後,美國、英國、港澳臺的學生也紛紛加入進來。

多年來的公益扶貧行動,讓黃麗有一些體會。她說,比如,做任何公益事情一定要符合國家的發展戰略,各機構組織要用各自的資源、優勢去做。還有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定要符合當地的需求,是人家真心想要的,希望通過合作能夠達到目標。

此外,對於教育機構如何籌集資金做公益的疑問,黃麗回應說,其實不是清華有錢,是清華的師生有心、有愛,這是重要的。當然,15年來的教育扶貧工作也離不開港澳臺、境外慈善家的支持,這開啟了清華和企業攜手做扶貧事業的先河。

至於做公益的原因,黃麗說她清楚的記得,在去青海參加的一次公益活動中,當介紹到清華大學進行教育扶貧,會免費贈送設備、免費通過衛星的方式做培訓的時候,當地青海省的幹部瞪著眼睛反問,為什麽要做這件事情?他們很奇怪,想知道有什麽目的。

黃麗認為,清華大學作為教育機構,承載著培養人的非常重要的任務,真正要做的是如何將知識、資源回饋給社會,共同成長、共同發展。公益本質的背後是誠信,社會需要通過公益呼喚人心的再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734

印度“排燈節”期間抵制中國貨,商務部回應:不得人心

據國外媒體報道,在印度10月“排燈節”期間,印國內一些政客發起了一場抵制中國產品的運動,號召民眾抵制中國貨。對此,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2日表示,中印互為重要經貿合作夥伴,印少數政客為撈取政治資本,煽動抵制中國產品的做法是不得人心的。

2015年,中印貿易額達到716.2億美元,在全球貿易大幅萎縮的背景下,兩國貿易逆勢發展,實現了正增長。今年1-9月,中印雙邊貿易額為523.1億美元,繼續保持穩定發展勢頭。沈丹陽表示,這是兩國工商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結果。中國輸印產品滿足了印國內市場和人民生產生活的需要。印少數政客為撈取政治資本,煽動抵制中國產品的做法,與雙方開展友好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的願望背道而馳,是不得人心的。

沈丹陽表示,我們希望印方采取必要措施,管控事態發展,並引導媒體客觀報道中印互利共贏的經貿合作情況,共同維護好中印友好合作大局,為雙方互利共贏的經貿合作營造良好氛圍。

印度排燈節的重要性可與中國的春節相提並論

據悉,排燈節是印度最盛大的宗教節日之一,中國價廉物美的LED燈大量進入印度市場後,不少印度人已經改變了傳統的點油燈、燃蠟燭的傳統慶祝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印度一些本土制造業,導致其背後的行業協會和相關組織把矛頭直指中國商品。

近年來印度在排燈節前抵制中國商品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不過今年在當地媒體的炒作下,抵制活動有擴大趨勢。據新華社此前報道,本輪抵制中國商品的聲浪從10月初就已有苗頭,有印度社交媒體10月4日就在網上炒作將在排燈節期間抵制中國貨。

另據印度《經濟時報》10月報道,今年的印度“排燈節”對於中國產品的零售需求同比下降了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846

前員工涉嫌知識侵權 余承東回應稱資本攪動人心

一則“華為六名中高層被抓 泄露內部資料給樂視酷派”的消息在網絡上瘋傳,消息稱華為消費者終端業務的六名前中高層領導,帶了內部資料到樂視、酷派,一個月前進看守所,已於17日批捕,其中包括華為一些明星產品的設計師。

華為方面並未對此作出官方回應,但華為終端部門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通報中的內容並不涉及酷派以及樂視兩家公司,並且涉事人員非公司高管,此次事件主要涉及知識產權侵權問題。

雖然否認了和友商有直接關聯,但由於涉事人員與一家名為“眾思”的創業公司關系密切,還是引發了外界對於此事是商業競爭升級的猜想。

華為消費者BG負責人余承東也向第一財經獨家回應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上資本市場的鼓動,亂了人心。同時,他表示,早前眾思接受過樂視控股的投資並最後整合進了酷派。

專利侵權風波

“消費者BG硬件工程架構設計部高級工程師李某,因涉嫌侵犯知識產權被檢查機關批捕,目前羈押於龍崗看守所。該名工程師於2006年3月入職華為,2015年3月離職。”1月17日,在華為內部網站上出現了一則通報,包含李某在內的多名華為前硬件工程師被指侵犯公司知識產權。

華為官方並不願意對此事做過多回應,表示一切以警方公布為準。

事實上,從去年年底開始,就有華為前工程師被捕的消息傳出。

一名接近華為的消息人士對記者表示,此前部分骨幹工程師在內部進行研發並申請了一些概念性專利,之後在終端的項目審核中並未獲得通過,隨即選擇離職創業,創業內容也與專利內容有關,但華為認為這是公司專利,個人只是擁有專利的署名權,於是發起侵權訴求。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向記者透露,該專利產品主要是智能手表領域的專利。

對於為何出現這樣的事件,余承東對記者表示是因為資本市場攪動,亂了人心。但之所以外界傳聞涉及酷派以及樂視兩家公司,他認為是樂視對相關創業公司“眾思”進行過投資,酷派的手機業務與眾思有諸多合作。

但是否涉及相關利益以及商業機密輸送,目前三家公司均未做出官方回應。

據了解,眾思科技成立於2015年11月17日,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樂視戰略副總裁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第一大股東為樂視移動終端投資(北京)有限公司。根據眾思科技官方介紹,其主要從事智能硬件的研發和銷售,有智能飛行器、智能手表、智能模塊、智能家居和智能機器人五大業務。

酷派現任CEO劉江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承認,被抓的人中,有曾經華為終端的老將,如眾思科技副總裁吳彬。而吳彬在加盟眾思科技之前,曾為上海藝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並推出了Kido智能兒童手表。據了解,Kido的產品總監正是上述通報文中的李某,而在藝時的股權結構上,多名股東均為華為前工程師。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拿到的資料,上述六名華為手機研發部門前員工從華為離職後陸續加入上海藝時公司開始從事 K1 兒童智能手表的研發工作,經過公安機關的初步調查,認為其中一名員工申請的一項兒童智能手表天線專利對華為涉嫌構成侵權,該專利被深圳某評估機構估值約 300 萬元。

目前,該案件公安機關仍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商業競爭升級

“上海眾思的主要創業骨幹大都來自華為,其幾百名員工中至少三分之一來自華為,後來樂視投資眾思並控股,曾有傳聞樂視會通過酷派收購眾思,可惜因為樂視欠供應商資金事件發酵,酷派股價一瀉千里,收購眾思也就無從談起。”王艷輝對記者表示,此次事件背後更多的是來自商業競爭的考量。

“找到證據並將侵權者訴之於法警戒那些離職的員工是主要目的。”王艷輝對記者說。

無論是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公開“炮轟”蘋果、三星、華為“博傻”,還是華為終端大批員工離職加入樂視和酷派,三家公司之間的花邊新聞就已不斷。

當時外界就有傳言針對樂視大量挖角華為骨幹員工,華為在最高經營層EMT成立了“打樂辦”。據悉,此前華為成立類似的打擊“叛逃員工”入職競爭對手的機構還是10多年前的“打港辦”。不過,華為官方隨後給予否認。

據不完全統計,過去幾年,從華為離職加盟樂視的人員高達數百人,其中不乏華為榮耀前總裁徐昕泉、劉江峰等高層。按照華為內部人的說法,華為最恨的就是挖墻腳的叛徒。

王艷輝表示,涉事的知識產權是手表方面的一個專利,主要目的是為了震懾和防範行業內相互挖角產生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同時,記者也註意到,華為也在加大內部監管的力度。

上月初華為監管體系座談會上,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發表《內外合規多打糧,保駕護航贏未來》的講話,表示公司發展得越快,管理覆蓋就越不足,暫時的漏洞也會越多。

任正非指出,內部審計部是司法部隊,通過獨立評估和事後調查建立冷威懾。審計抓住一個縫子,不依不饒地深查到底,旁邊碰到有大問題也暫時不管,沿著這個小問題把風險查清、查透。一個是縱向的,一個是橫向的,沒有規律,不按大小來排隊,抓住什麽就查什麽,這樣建立冷威懾。冷威懾,就是讓大家都不要做壞事,也不敢做壞事。

“華為維持生存的根本就是不能腐敗;華為發展快而腐敗少,得益於在管理和控制領域做出的努力。”任正非還指出,公司不因為腐敗而不發展,也不因為發展而寬容腐敗;監督崗位更多履行個人負責制,要敢於堅持原則,實事求是。

(記者劉佳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30

郭凡生:慧聰24年,不過三件事:商戰、資本和人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1/161573.shtml

郭凡生:慧聰24年,不過三件事:商戰、資本和人心
投資人說 投資人說

郭凡生:慧聰24年,不過三件事:商戰、資本和人心

傳統企業轉型的第一個思考特征,就是如何利用互聯網把你的傳統優勢擴大。

本文由投資人說(微信ID: 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

1

最老的互聯網公司

在中國所有做互聯網的公司里,慧聰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但是最老的。1992年10月18日,我拿出工作多年積攢的7.4萬元,合夥成立了慧聰公關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4.8萬元。當時,瀛海威、8848、新浪、搜狐的創始人還在美國讀書,馬雲也還在杭州當英語教師。

我們這批下海的人被稱為「92派」,比如馮侖、潘石屹、李國慶、武克綱等等,下海的目的不僅僅是賺錢,更是想要在某個領域成就一番事業。有人說我是白手起家。但在我看來沒有知識,沒有文化,沒有錢的人才是白手之人;而24年前的我,擁有知識,擁有信念,所以我不是白手起家。

一開始我和員工一塊兒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將家電、計算機等經銷商的報價信息收集起來,進行分類、加工處理。以投稿的方式在《首都經濟信息報》和《計算機世界》開辟了家電和計算機產品報價欄目,後來開始油印小16開本《中國商情快報——家用電器》,面向北京家電商場發行。這就是慧聰商情的前身。

當時做商情信息傳播卻被大多數人認為不入流,或許連「投機倒把」都不如。你不生產東西,憑信息就想賺錢?

當時有個宏渺電器,我去跟他們推銷《商情報價》,剛說了兩句,那個老總就把我轟走了,他不願意理我。過了一會,想想還得去,第二次進去,人家對說你這個人怎麽那麽不要臉。我說不跟你做生意幹嘛還來?我又被趕出去了,臉羞得紅的。你想我從內蒙調到北京,中組部給了我仨戶口,給我一套房子,我那麽優秀的人才,最後被人家趕出去。

我坐在馬路牙子上,想了半天,今兒說不服他我就沒飯吃了。我就又回去了,我就你做這個事情我不要錢。如果你覺得好了,你再打電話找我。你再找我的時候把這次的錢付了行不行?這老板說不要錢可以,然後就登了一個最低報價。登完最低報價,他那個電話打的火的不得了。他就打電話到慧聰找姓郭的業務員,同事說我們沒有業務員姓郭,我們老總姓郭。他就哈哈大笑。從此就成了我們非常忠誠的客戶。

你說那個時候有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但都過去了,我們這些人能上能下。上山下鄉插隊考大學,我是見過,受過,福受過,罪也受過。

當然,開始很多商家都拒絕刊登,但慧聰商情出了幾期以後,中關村的大小老板們一面怒罵我削薄了他們的利潤,一面花錢找我刊登商情,因為不登就做不了買賣了,所有人都拿著商情的報價去買東西。我們很快就成為中關村最大的商情信息提供商,次年收入就超過100萬。

其實,在我看來,創業家99%會在創業的路程中死掉,這是不可違背的規律。曾經在同一條街上出現的企業大部分早已銷聲匿跡,只有一家叫「無名居」的飯館和慧聰活了下來。

2

放棄既得利益

中國的包版業務是慧聰開創的。開始做《計算機世界》的包版時,每個版有400元的費用。而一個版可以登200條報價,每條報價都可以收到200元,也就是一個版可以收到4萬。後來進來包版的人多了,價格也上去了。即便如此,慧聰在《計算機世界》每個月還有十幾萬利潤。

但是這件事拖著我幾十個最優秀的經理和管理人員。經過慎重思考,我停掉了《計算機世界》的包版,這個錢我不掙了,你們誰愛掙誰去掙。當時很多企業蜂擁而上,《計算機世界》還很得意,中間有些人還拿好處,那我就不管了。今天回看,當時蜂擁而上去做《計算機世界》包版的人幾乎全死掉了。

我把這幾十個人進行了整編,又加進了一些新招的人,做了十幾個事業部。組建了汽車用品、汽保汽服、塗料、塗裝、安防、消防、暖通、水工業等十幾個B2B的行業網站,借助互聯網,迅速擴大了我們自己的報刊的優勢。我們有刊有網,叫「網加刊」。

記得第一年,我一口氣做了將近二十個網加刊。大家知道,剛做刊的業務,第一年你很難掙錢。所以,那一年慧聰的勞動分紅特別悲慘,我記得只有廣電和幾個小的事業部門分到錢。新建的網加刊的事業部都是虧損,都沒分著錢。在那一年勞動分紅的大會上,我跟大家講,今年的分紅是最淒慘的,多數人都沒分到錢。但是我負責的跟大家講,大家努力,明年這個時候我們會大分其錢。

記得第一年,我一口氣做了將近二十個網加刊。大家知道,剛做刊的業務,第一年你很難掙錢。所以,那一年慧聰的勞動分紅特別悲慘,我記得只有廣電和幾個小的事業部門分到錢。新建的網加刊的事業部都是虧損,都沒分著錢。在那一年勞動分紅的大會上,我跟大家講,今年的分紅是最淒慘的,多數人都沒分到錢。但是我負責的跟大家講,大家努力,明年這個時候我們會大分其錢。

果然,第二年在互聯網的支持下,紙媒體的盈利速度迅速提升,過去一般做一個行業紙媒體要兩到三年才能掙錢,但是我做著十幾個網加刊,一年多就掙著錢,而且掙很多的錢,第二年慧聰人就又大分其紅了。

3

投資人的建議

我們為什麽做起來網加刊呢?因為IDG的投資,周全和熊曉鴿長期在美國居住,在中國工作,他們對美國的互聯網非常了解。在投資慧聰之後不久,他們就動員我,一定要轉型做互聯網。他們不辭辛苦,領著我轉了大半個美國,去看了雅虎等等互聯網公司,並且耐心地跟我講解。我開始關註這件事情。管我們項目的楊飛和李建光,更是互聯網的崇拜狂,他們是用科學加兄弟情,拉著、拽著我去改。

他們講的話,我應該相信。首先,他們不是培訓師,不掙講課費。他們在慧聰投資上億,他們不會騙自己、毀自己。他們敢冒險,我為什麽不敢冒險?第二,我知道他們這幫人,都是在美國長期學習工作過的人,熟知海外的情況。他們願意拿出上億的投資來冒風險,我就應該相信他們。

很多企業家一定要自己搞明白了才相信,那都是傻子。你都搞明白了再相信的事兒,肯定是再簡單不過的事兒。我搞不明白的時候,我相信那些我信任的人,他們明白,我就去做,在做中搞明白。

世紀初,網絡剛興起的時候,傳統企業做互聯網都是把傳統業務扔開,單獨做互聯網,單獨註冊公司。當時IDG給我的建議,也是要單獨註冊公司,單獨做互聯網。

我開始部分采納了他們的意見,引進一個博士專做互聯網。慧聰有電腦家電、汽配、廣電、化工等紙媒業務,我讓多數分開去做。結果分開去做,問題多多,互相打架,效率很差。

我是一個成熟的商人,在分開做的時候,我讓廣電、化工合著做。原來的總經理,還是總經理,加了一個網絡編輯部,網絡編輯部的人當這個事業部的總編輯,相當於副總。我讓這兩個部門試驗著合在一起做,事情就怕貨比貨,合在一起做效果非常明顯,管理也順當。經過比較,我確定了慧聰從整個轉型的網加刊,就是每一個紙媒體都建立一個與它相關的網站。紙媒體的負責人依然是負責人,傳統的領導依然是領導,不把他換成「懂」互聯網的領導。

刊是收費的基礎,刊收費多少,跟發刊數量有關系。我當時采取的方法是,刊收錢,互聯網不收錢。但是慧聰的互聯網與刊是密切互動,在刊上做了廣告的企業可以馬上把它的內容發到慧聰的互聯網上。這樣刊一個月發行1萬,但是互聯網上一個月有10萬人主動來瀏覽,這樣紙媒體的發刊數就是11萬。用網補刊,刊收費,網免費。

我11萬的發行量打競爭對手1萬的發行量,按5萬的發行量收費,他肯定打不過我。這樣通過互聯網支持刊做強,成功地把刊的競爭對手殺掉。時至今日,當年做刊的企業幾乎全軍覆沒,只有慧聰把紙上的B2B轉成了互聯網的B2B,成功地活了下來,並且活得比過去更好。

但是我又面臨著互聯網的競爭。當時有一些人拿到了一些錢,就開始做家電、汽配、安防、廣電的互聯網業務。對於我來說,刊收錢,但是網不收錢。只要我堅持這個原則,他就永遠拿網收不上來錢。因為所有企業都會跟他說,慧聰網這麽好的網站人家不收錢,你憑什麽收錢呢?這樣我們基本上把純做網的企業也殺掉了。

我們不是把網做強了,讓刊去補網,而是把刊做強了,讓刊去拉動網。傳統企業要轉型,如果沒有你的傳統優勢,你憑什麽轉?你轉什麽?所以,傳統企業轉型的第一個思考特征,就是如何利用互聯網把你的傳統優勢擴大。如果互聯網不擴大你的傳統優勢,而是扼殺你的傳統優勢,肯定就是錯誤的道路。

4

艱難變革

慧聰在轉型前已經有董事會了,但那個時候我還有一票否決權,就說,這件事大家都同意就我反對,我也能否決。但是我做出的讓步是,如果我決定的事情掙了錢歸公司,賠了錢用自己的股份來賠,由我的個人的財產來保證。這讓決策變得公平,而不是讓決策變得正確,在很多情況下,公平比正確更重要。

這個狀態就是企業在成長期的時候,英雄有時比團隊更重要,個人魅力比制度魅力更重要。但走到成長期的盡頭,再往上走就非常難,管理架構就必須發生變化,一定要從個人英雄時期走向團隊英雄時期過渡。這個時候企業家的主要能力,是在組建團隊,用人、識人、找人,完成企業的專業化管理和以間接管理為主的分級管理。你不能再是一個沖鋒的人,一個敢死隊長了。現在很多創業者太年輕了,你們將來一定會深刻體會到這個問題。

慧聰經歷了五年,基本完成了這種轉變,非常難受。首先是我個人覺得很孤獨。原來我做銷售最厲害,原來重要的報告都是我自己親筆寫。寫完了,簽上字,人家會說老郭真能幹,既當企業家又是一個很好的研究人員。但轉變後就就不行了,研究報告一定得有人比你寫得好,所以這個時候,企業家很多方面忍耐寂寞,把自己變成一種象征,領袖就是象征。

慧聰從國外請回一批人,請了一批很有專長的人,開始從經理制向總監制過渡,財務總監、技術總監、市場總監、做網絡內容的總監、人力資源總監、廣告總監等等。我變成了一種企業的形象代言人。

其實還有許多企業家在這個時候,沒有領會到這一點,老想把自己的專業能力再加強。甚至有的企業家說,我為了開放去學外語,您學去吧,學完外語回來您一樣領導不了專業人士。這個時候企業必須完成制度化管理。情感必須服從制度的要求。

唯有完成這一變革,才可以成為大公司。

5

投資人的建議

我記得那是2003年的12月。我早晨在香港聯交所一敲鐘,我們的股票開始交易價是一塊零九分,到閉市的時候是一塊四毛六。當時我給員工發了大量的創業股和期權,那天算了一下,我們有126個員工的身價超過100萬人民幣。現在講100萬人民幣,在北京就買半個廁所,那個時候大鐘寺最好的學區房5000塊錢一平米,有一百萬買兩套房子。

為什麽要這麽做?我之前研究晉商制度時候,里頭有身股,有銀股,你出錢註冊擁有的股份叫銀股,但中國還有一個話叫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窮人沒錢可以出力,出力就是身股,也可以分紅。

那個時候我們查晉商的資料,查到了晉商在兩三百年前的河谷文書和分紅記錄。如果年底分100萬兩銀子,身股分60萬兩,銀股分40萬兩,我認為這個制度是好的。於是我在慧聰章程中規定:「任何人的分紅不得超過總額的10%,股東分紅不超過總額的30%,每年分紅的70%給不持股的職工。知識就是財富。

好的企業制度把笨人變聰明,把懶人變勤奮。慧聰商情就依靠這個打遍天下無敵手,中關村當時做商情的有嗎?達成聯合商情,什麽六合一幫,我負責任的告訴你們,他們現在全死光了,他們墳頭的草都長了八丈高,只有慧聰幸福的活著。因為我們一個好的制度讓員工努力去幹,慧聰現在在做內貿和生產資料上依然是B2B的老大。

對於企業家掙錢容易花錢難,因為企業家你的專長不是掙錢,而是分錢的,你只要把錢分好了就行了。很多企業家都說自己很累,你活該累,你把錢多給員工分點你就不累了。

當然股權激勵也要避免這些坑。第一,太分散了。第二,沒有找準模擬老板。第三,從員工手里拿錢。

股權激勵一定不能是人人有股,人人有股等於人人沒有。那麽就要找出模擬老板,這個人不是真的老板,但他是一個利潤中心的頭。

也有企業家說股權激勵做了,但是員工就拿了股權,就躺在股權上睡覺了。一問是讓員工出錢買股了,你只要一拿員工的錢,他就要把自己變成銀股股東了。慧聰從建立到上市十幾年,我就只讓員工在上市前花錢買了點期權,上市的時候一塊錢變成兩三百塊錢,其他的時間從來都是身股。

現在都說中國的互聯網厲害,中國的互聯網為什麽厲害?是因為中國的互聯網都是這樣共享制,是幹活的拿大頭,出錢的拿小頭。IDG投我的時候,我的凈資產就這麽2000萬。IDG投了3000萬才占了20%,他不是投大錢占小股嗎?但是IDG投了3000萬,我想這些年後面加了一個,加兩個零,都回去了,對吧?這就叫知識經濟,這就叫新的制度。

互聯網 傳統企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841

雄安“起航”後劉士余首次表態:建設新區鼓舞人心 上市公司責無旁貸

在當前內外環境不確定、經濟轉型升級的特殊背景下,上市公司應如何發揮作用?上市公司董監高應如何推動公司發展?在4月8日舉行的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上,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對滬深兩市3100多家上市公司提出多項要求,首先就是希望上市公司強化使命擔當。

“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是市場最具活力的競爭主體,是實現國家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主力沖鋒隊。上市公司必須有這樣的擔當,扛起股東的期盼、員工的期盼,扛起國家責任、社會責任。”劉士余還對雄安新區建設作出表態,他說,“建設雄安新區的重大決定鼓舞人心、激發全球熱議,落實這些方針政策和戰略,上市公司既機遇難得又責無旁貸”。

公司治理“要下功夫”

目前,滬深兩市已有上市公司3100多家,總市值50多萬億元。據證監會不完全統計,非金融類上市公司數量只相當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0.8%,但總資產比例43.2%,凈資產比例39.3%,利潤總額比例27.6%。

第一財經記者在大會現場看到,上百家上市公司高管出席大會。“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及高管都是響當當的人物,尤其是在座的各位代表,都是受人尊敬推崇的企業家。”劉士余對出席大會的高管說,上市公司應當摒棄短視主義,要專註主業,發揚工匠精神,做行業的排頭兵,不要利用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去盲目跨界經營。

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問題一直是一個難題,如劉士余在發言中所說,相當一部分公司治理“形似而神非”的問題依然突出。

劉士余提出,上市公司應從三個方面著重完善公司治理。一是要突出董監高的權、利、責;二是更要突出強調加強上市公司黨的建設。他提出,在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黨組或者黨委是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在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章程中要明確為黨組織的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保障黨員的合法權益,這也有利於對黨員、黨組織進行監督。“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特色,不能有絲毫含糊。”劉士余稱,目前正在修訂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必須充分體現這些要求。

三是提高股權關系透明度。他認為,上市公司的股權層級不能太複雜,決策鏈條不能太長,否則就會為內幕交易、利益輸送、抽逃資本提供可乘之機。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將持股行權試點推向全國,保護好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硬措施”促現金分紅

作為信息劣勢方,中小投資者在上市公司發展中往往也處於利益劣勢。充分的信息披露、及時的現金分紅,是上市公司對中小投資者尊重和回報的基本體現。

劉士余要求,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必須提高透明度,切實加強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的信息披露,保證各類股東公平、及時地獲得上市公司信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都要切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落實內幕信息知情人登記、保密等要求。

“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是回報投資者的基本方式,是股份公司制度的應有之義,也是股票內在價值的源泉。有人說,買股票是看未來,只要公司具有成長性,即使不分紅,股價也會增長,股東就有回報。從局部看這是成立的,但要註意這里的回報不是上市公司給的,而是溢價轉讓得來的收益。”劉士余認為,從整體看,如果上市公司不給股東現金分紅,對這家公司的股票買賣基本上就會變成一個“擊鼓傳花”的投機遊戲。還要看到,公司成長是有不確定性的,有的上市公司在日子好過的時候不分紅,盲目鋪攤子上項目,等到項目建成、景氣回調,又大幅虧損,還是分不了紅。

不過他也表示,上市公司可以基於長遠發展並經股東大會決策後暫不分紅,但不應長期無正當理由不分紅。

“從國際經驗看,連續穩定的現金分紅往往是上市公司財務和經營狀況穩定的信號;反過來講,公司長期無正當理由不分紅,也可能是財務數據造假、內部人控制的信號。”劉士余說,我們有大力度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值得點贊;也有一些有能力分紅卻長年一毛不拔的“鐵公雞”,證監會已經在高度關註這個問題,不能放任不管,會有相應的硬措施。

杜絕“難看吃相”

除了基本的公司治理與公司義務,劉士余在會上專門強調了對多類市場亂象的監管態度。

“我曾經把上市公司比作項鏈上的珍珠,珍珠是美好的象征。應當說,我們的上市公司大多數是好的。遺憾的是,魚目混珠的也有之,有的成了市場亂象的制造者。”他說,有的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有的用高送轉來助長股價投機,一些“忽悠式”、“跟風式”重組已成市場頑疾。

在他看來,還有的上市公司根本沒有市場競爭力和主營業務,但其大股東和董監高拉擡股價高位套現,超比例減持甚至清倉式減持。“市場人士講叫’吃相’很難看,被套的廣大中小投資者有苦難言。”劉士余說,資本市場是講規矩、有紅線、有底線的,證監會將出重拳治理市場亂象,該處罰的處罰,該退市的退市,該退場的退場,不管是誰犯了規,都要讓他付出沈重的代價。

同時他要求上市公司協會提高服務,並“出點實招”。一是與交易所通力合作,抓緊建立上市公司董監高檔案,把他們的履職情況、個人事項、誠信記錄等記得清清楚楚,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對市場心存敬畏。二要設立上市公司“光榮榜”和“黑名單”。

“當然,是否叫’黑名單’也可以再推敲,總之要分出幾類來。對表現好的上市公司要褒揚,給予正向激勵,對於幹了壞事的上市公司要打上記號,給點顏色。”劉士余說,協會要加強對上市公司董監高的培訓,強化自律意識、合規意識、誠信意識,帶頭遵紀守法,不搞內幕交易,履行社會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5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