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贾跃亭的烦恼:刘姝威为何盯上乐视网?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4015


$乐视网(sz300104)$ 


乐视最近遭遇的麻烦真是一件接着一件,跟小米的“撕逼”口水大战刚刚告一段落,就被知名经济学者刘姝威盯上了。刘姝威之前曾批评乐视贾跃亭的大幅减持套现行为,这一次又表示将在下周三(624日)发表乐视网的分析报告。这让本就处于风口浪尖的乐视更加风雨飘渺。不信?看股价。


乐视昨日和今日2天跌停!




刘姝威称要发表一片乐视报告,乐视股价就应声跌停。此人难道是“中国的浑水”?


刘姝威:曾终结蓝田神话


  


如今的年轻股民或许不知道刘姝威是谁,但老股民一定知道。


刘姝威现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曾师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教授和厉以宁教授。作为一个高校学者,刘姝威真正为公众所熟知源自2001年其撰写的一篇仅600字的分析当时牛股蓝田股份的报告。


  


蓝田股份是当时股市中的牛股之一,1996年蓝田股份上市时股本为9696万股,至2000年底已扩张到4.46亿股;主营业务收入从4.68亿元猛增到18.4亿元。但刘姝威从200110月开始对蓝田股份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后认为,蓝田股份的短期偿债能力很弱,已经成为一个空壳,完全依靠银行的贷款在维持生存,这是非常危险的。于是,她写了一篇短文《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此后不久,国家有关银行相继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新的贷款,引发了轰动全国的蓝田事件。也正是刘姝威这篇文章成为终结蓝田神话的最后一根稻草,为此,2003年初刘姝威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02年经济年度人物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


这一次,刘姝威盯上了乐视啥?


617日一早,刘姝威在微博上发布《严格控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减持套现》,文中提到乐视网贾跃亭的减持案例。数据显示,201561日,乐视网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贾跃亭减持1751万股,交易均价68.50元,套现金额约12亿元;之后的63日,贾跃亭又减持1773.03万股,套现金额约13亿元。三天之内,贾跃亭减持乐视网约3524万股,套现金额合计约25亿元。




  


对 此,刘姝威认为,如果上市公司经济状况良好,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不会减持股票,每年的股票分红可以让他们拥有足够的现金。上市公司的实 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肩负着为广大投资者创造利润的重任。如果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连续大幅度减持股票套现,只能判断公司的持续经营 状况出现了问题。


  


刘姝威直言,2014年乐视网的营业利润4786.65万元,贾跃亭三天减持套现25亿元,钱来得太容易了。投资者购买股票是要投资收益的,不是免费给大股东送钱的!投资者不是傻子。


说白了,刘姝威质疑的是:贾跃亭的大幅减持是因为乐视的经营或财务状况出现了问题,此时选择套现是因为乐视那点利润根本不能支持超过千亿的市值。


再简单点说就是2点:


1、业绩有问题

2、估值贵了


那么,究竟是否如此呢?下面,我将就以上两点,逐一分析。


问题1:业绩是否真的有问题?


答案:或许是的。这点可以从乐视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2方面来反映。


首先,乐视的现金流比较紧张,一旦断裂是非常危险的。


乐视的布局其实是非常大而全的,包括乐视视频、乐视TV、乐视手机、乐视影视、乐视体育、乐视云、乐视汽车等等,这些很多项目都是新兴领域,在较短时间难以产生较多的利润,而又需要大量投入,因此需要经常补充资金。


事实上,乐视的发展过程中,现金流一直是其最大的制约与瓶颈,现阶段乐视生态已经获得很多人的认可,当务之急是对资本的补充。然而,乐视网今年一季报显示,截至2015331日,该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9538.28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亿元,货币资金为7.03亿元,流动负债合计39.99亿元。另外,该公司2012-2014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6.11%58.58%62.23%。可见,公司的现金流是比较紧张的,而且资产负债率也在逐年提高!




其次,乐视的盈利能力可能并没有账面反映的那么好。


乐视网归属净利润增长态势






上图可以看到,乐视网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一直在维持高增长,这种高成长性也是资本市场愿意给其高溢价的原因之一。




但是,这种盈利能真实的反映乐视的增长吗?(这部分内容参考了百度百家专栏作者:X教授的文章)




查看乐视14年年报:乐视网1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64亿,然而14年的利润总额只有7300万,两者对比相差2.9亿,而2013年差距才3400万。这2.9亿 利润从哪儿来的呢?对于非会计专业人士的简单解释是,由于上市公司是集团公司的一部分,一般后者会小于前者。后者远远大于前者有一种可能,就是有一家或几 家子公司大额亏损,而这家子公司还有其他非上市公司的股东,分摊了这家子公司的亏损,在会计上,就显示为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得到了补贴。




乐视网里面有几家这样的公司,包括乐视网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乐视云计算有限公司,乐视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等。这其中最大的那家叫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简称乐视致新。根据2014年报,单单乐视致新2014年亏损3.86亿,小股东分摊掉了1.87亿。这四家子公司的小股东一共分摊了2.33亿,占了上文提到的2.9亿的绝大部分。如果没有这些雷锋的分摊,乐视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最多也就是1.31亿,是原来的36%,也就是说EPS(每股盈利)是原来的36%




乐视致新是乐视体系中做硬件的公司,乐视超级电视和乐视盒子都是乐视致新做的。众所周知,乐视的电视和盒子都采用低于成本价发售的方法,但同时绑定一段时间(6个月到2年)的服务费,而这部分服务费被直接计入了乐视网的收入,没有和乐视致新分享。正常人都会问,乐视用服务费补贴硬件亏损的战略一眼就能看得到,为什么乐视致新的小股东愿意承担硬件亏损但不分享服务费的利润呢?


迷底要从乐视致新的股东结构说起。根据公开资料,可以整理出了乐视致新的股东比例。




乐视网的财务报表只用了乐视网直接投资的58.55%计算利润,但资料显示,乐视控股是贾跃亭直接控制的,而鑫乐资产的法定代表人为乐视网旗下企业乐视互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就是在贾的控制之下。这两家机构合计占了乐视致新的31.71%,只是没有进入并表的范围。贾跃亭巧妙的利用了会计准则里并表的规定,用通过把损失转嫁到乐视致新,由自己控制的鑫乐资产和乐视控股承担一部分损失,让上市公司做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从贾跃亭的角度来看,这部分亏损(估计大约2亿元)亏的非常合算,因为这样的话可以做成EPS(每股盈利)上升2倍多(100%/36%)。




问题2:估值贵了?


答案:见仁见智。




当然,若按照以上逻辑,乐视每股盈利多了2倍多,目前PE估值267,市值1019亿元的确是大大的不靠谱啊,就算股价再来个腰斩也不为过。而按照刘姝威的说法,其实担心的也是这点:贾跃亭说要在未来6个月里,减持1.48亿股,减持资金大约在100亿元左右。虽然他号称把资金借给乐视网5年免息,但是套现就是套现,而大股东套现一向被人认为是对公司没有信心或股价见顶的表现。考虑到利润只有1.31亿的乐视网,市值竟然已经做到1000亿,还在这个时点精准套现,我们在佩服贾跃亭的财技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是否还有继续持有乐视网股票的价值了。




但是,有一点我们应该考虑到:对于互联网企业的估值,用对传统企业的净利润指标来衡量,这样真的好吗?




我们可以发现,与国内注重净利润等指标不同,在纳斯达克,投资人似乎更关注企业的商业模式以及是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变化,美国资本市场正是由于对于这种具有想象空间的新兴企业的偏好和宽容,才造就了亚马逊等巨型科技互联网公司。据了解,亚马逊同样一直没能实现盈利,但这家公司的市值却达到了1986.68亿美金,折合人民币则为12317.41亿。这也是类似京东这种从未盈利的企业在国内无法上市却在美国受到欢迎的主要原因。




那么我们该如何衡量互联网企业的价值?从亚马逊过万亿市值的案列可以看出,净利润并不是衡量互联网企业价值的第一指标和唯一指标。互联网时代下,衡量企业价值的核心指标,并不只是其盈利能力,还有市场占有率、商业模式和企业未来发展和蓝图,哪怕现在它们还很弱小,只要其商业模式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是诚恳的,就有投资价值




不可否认,乐视的价值在于其在中国商业模式的突破,以内容为起点出发,打造“平台+终端+内容+应用”的乐视生态垂直产业链。乐视13年 成功推出乐视超级电视,一年之后,乐视在智能电视领域很快便取得了霸主地位,生态链战略首战尝试即告捷,超级电视可以说成功颠覆了家电行业和视频行业。而 不久前,乐视手机也诞生了,同时乐视体育(获得马云和万达投资)、乐视汽车也都在加速筹备中,未来,这些都是极有想象力的。




那么,说乐视估值贵了,其实见仁见智。




拥抱未来,保持理性


当年曾经凭借六百真言就击碎蓝田神话的刘姝威,此次再度盯上乐视网,人们惊呼:蓝田事件重现江湖?果真如此的话,一个创业板龙头的倒下或许影响更深更远:最近A股大盘和创业板都在大幅回调,不少人怀疑牛市已经结束了吗?这波牛市以创业板为标志,以“互联网+”为导向,涨到这个位置,确实已经蕴含了很大风险和泡沫。那么,大胆猜想,一个乐视的倒下会否成为压垮创业板、牛市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也许不会,毕竟“互联网+”也才刚刚提出,行业正在高速成长。不过此时,刘姝威盯上乐视是否也在提醒我们:拥抱未来希望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理性!




利益声明: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的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并经过合理推断。作者未持有该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格隆汇声明:文章系格隆汇会员个人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场和看法,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来源“港股那点事”及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858

賈躍亭的公開信市場不買賬 樂視網市值四天蒸發128億

樂視網今日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下跌,收報37.85元/股,已經跌破38元/股。 只今日一天,樂視股價就下跌了1.86元,蒸發市值36.83億元。 而其連續四天股價累計下跌了14.62%,蒸發市值已達約128.31億元。

昨日,樂視網掌門人賈躍亭發布全員內部信第一次公開談及他對公司發展節奏過快的反思,並認為管理層應該承擔責任。他認為非上市公司LeEco在節奏和組織能力上出現了問題。他還特別指出,在資金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一下子將全球化戰線拉得太長,但組織能力卻沒有跟上,導致非上市公司旗下業務“後勁明顯乏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526

十天又十天 誰會為賈躍亭的夢想買單?

咳咳,話說下午悠悠剛剛還在跟機構打電話,討論樂視網明天到底會不會複牌,掛了電話就看到了“繼續停牌”的公告。好家夥,這次,跟著公告來的,還有預計超過100億元的戰投。

公告是這麽說的:

樂視網聯合賈躍亭、樂視控股已與戰略投資者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對戰略合作範圍、合作方式、投資規模等要素進行了協議約定,並且戰略投資者支付了一定數額的誠意金,也充分表明了對於本次合作的誠意。本次重大事項涉及交易規模預計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在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後,相關各方仍需要進一步磋商以簽訂正式合作協議。

悠悠來簡單翻一下吧,大概意思就是告訴吃瓜群眾們:別等啦,散了吧,一百億的戰投已經上車了,為了這件大事兒,我們鐵定是還要繼續停牌的。

至於停多久,下圖標紅的這句臺詞可能有點眼熟:

之所以說它眼熟,因為在12月15日的停牌公告中,也有這麽一句——“預計停牌不超過十個交易日”。

若按照15號的公告,本周四(29日)本該是樂視網複牌的日子。今日下午,悠悠為此還致電了樂視網某高管,出於某些可以理解的原因,該高管給的回複還是,不確定是不是會複牌,讓悠悠和吃瓜群眾一起等公告。

不過,後面的公告證明了之前悠悠說的,樂視網這牌輕易難複了.....

而對於所謂的“超過一百億”的戰投,樂粉歡呼賈老板這回終於長臉了,但依然無法淹沒市場的懷疑,按照目前的資金環境。“一般公司找錢難,樂視更難”是共識,賈躍亭何以剛好在該複牌的前一天宣布找來了大錢,這一百億到底是畫餅充饑的PPT,還是柳暗花明的新出路?

無論怎麽看,“缺錢”是當下樂視和賈躍亭的頭等煩惱,在新一輪停牌的這十天,樂視和賈躍亭奔波籌錢,而樂視則屋漏偏逢連夜雨,關於樂視花式欠錢的消息一直未曾中斷。

上個周末,樂視體育被曝“如果不能如期交付英超2016-2017賽季版權的3000萬美元尾款,樂視體育的英超信號將在26日被掐斷”,雖然最終以“極少部分”尾款暫時化解了危機,但這部分交付的資金也只是僅僅買了英超一個晚上的轉播權。

樂視體育的欠錢風波,只是樂視這一輪欠款風波的縮影。由此帶來的“負向循環”,已經讓賈躍亭陷入內憂外患,無法好好想靜靜了·····

雖然樂視體育危機暫時解除,但28日最新的消息是,樂視體育前總編輯敖銘已經離職,跳槽到了對手暴風體育陣營,昔日戰友變敵友。類似的事件也發生在樂視汽車身上。樂視早都放出消息,2017年1月3日,要發布"史上首款互聯網生態電動車"產品,就在這關鍵時刻,卻失去了兩位高管。而此前美國工廠的欠款風波是否安全化解,外界也同樣不知道。

內憂外患已經讓更多地資金都不願意跟樂視玩兒了。在樂視網停牌的這十天,原本50億的融資盤天天縮水,到周四已經跑掉了快5個億。而樂視複牌後,如果再深跌,融資盤的爆倉風險就將不再只是“紙上談兵”。

一些列的風險決定,樂視和賈躍亭必須先找錢再複牌。

但最新的這“超過一百億”的戰投公告,之所以讓市場覺得依然有“PPT”之感。粗看之下,像一場雪中送炭。但對於具體的投資範圍、投資方式一個字都沒有講,單單一句“戰略投資者支付了一定數額的誠意金”。

倘若樂視真能拿到100億,這100億又夠樂視燒多久,能否補得上樂視現在的資金窟窿?從樂視汽車、樂視手機、樂視體育,甚至最新的互聯網金融,樂視燒錢的模式並沒有改變,受到的質疑聲已經從門外到了屋內。

12月20日,和賈躍亭綁在一起的,樂視網的二股東鑫根資本合夥人這麽跟媒體說——"如果賈躍亭不轉變觀念,以目前的現金流和仍然需要大錢的汽車生態,樂視資金鏈還會出現問題。"

按照賈躍亭之前透露的,光樂視汽車他個人就已投入了100多億元,加上此前融資的10.8億美元,已經燒錢160億。早前也有媒體報道了,今年銷售高峰期樂視手機,一個月的采購成本就已到了30億到50億。這麽假設來看,100個億,也只是樂視手機數月的采購成本而已?

樂視的生態故事已經越來越像“沒有金剛轉卻攬了瓷器活”的硬撐。以樂視網位核心融資平臺的樂視網,缺少核心盈利業務,這決定其並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支撐賈躍亭想要的生態擴張。但不得不說,市場依然對賈躍亭和樂視抱有期待,仍然有人站在河對岸,希望高樓能起。就像那個誰說的,偌大的中國需要容得下一顆顛覆的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726

賈躍亭的FF91預約超6.4萬輛,狂收3.2億美元訂金猜測有誤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1-08/1068141.html

______.thumb_head

美國時間1月3日晚上六點,賈躍亭用個人資產下註的首輛跨界車FF91終於在拉斯維加斯的世界市場中心(World Market Center)發布。這一帶有強烈互聯網屬性的新車也受到了全球車迷的熱烈追逐,不到36小時,預約及預訂總數就越過了6.4萬輛的界限。但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外界所傳的“3.2億美元”總訂金已被賈躍亭拿下的說法並不屬實。

用全部生命在造車的賈躍亭,大舉砸錢Faraday Future(下稱“FF”)公司,在研發、制車、人才引進等方面巨量投入,導致樂視生態的其他板塊也不斷陷入資金鏈緊張的漩渦之中。賈躍亭也承認,執行層面遭遇很大挑戰,自己在做反思,融資也在進行中。如此境遇下,開山之作FF91的發布意義也非同尋常。

賈布斯形容,這款電動車承載著汽車終結者的使命。它集合智能、互聯網和AI等多重技術於一身,便捷、破界、創新的特性也將重構汽車核心價值,“你完全沒法用當下的任何車型將它歸類。”

激光雷達、人臉識別、手觸碰式開車門、自動駕駛、無人代客泊車、智能交互燈光系統,大量科技元素疊加在FF91的身上,確實足夠有料。同時,FF公 司的動力系統副總裁Peter Savagian也透露,該款新車的一次充電續航里程為700公里,也是目前電動車中續航里程最長的。

有人也質疑,該公司是否能在2018年真正實現量產,畢竟目前FF北美工廠也僅僅處於第一階段完工而已,新一期的開工還在醞釀之中。各方也就該款新 車所宣稱的科技元素、產品性能、安全可靠性、生產資質以及工廠資金到位情況做了各種解讀及激烈討論。不過,FF91依然為黯淡已久的車市平添了色彩。

FF公司的官方數字顯示,1天半內FF已收到6.4124萬輛的新車預約加預訂總量,這也引致不少媒體在計算賈躍亭會拿到多少訂金,這些錢會用在哪些方面。

確實,若以美國用戶預付的5000美元、64124輛新車預約數等為參照,FF91至少斬獲了3.2062億美元(約合3.2億美元)訂金。但上述 推測實際並不準確。FF公司在今天(美國時間1月6日)回複第一財經記者的詢問時也明確表示,目前沒有官方數據可公布。同時,即便拿到了3.2億美元,由 於可退等變數存在,要用來建設生產線、購買原材料,可能也是杯水車薪。

為什麽說3.2億美元是不太準確的呢?首先,中美用戶交付的訂金不太一樣。中國客戶支付5萬元,美國客戶則繳納5000美元。在沒有中美客戶數據的基礎上、再加入“訂金可退”這一原則,3.2億美元顯然不準確,因而不能對訂金總額妄下斷論。

另一個事實是,部分用戶在預訂FF91時其實不用付錢。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假設一位客戶要從官網預訂FF91的話,可進入兩種模式:優先預訂和普通 預訂。如果選擇進入“優先預訂”,客戶需要支付可全額退還的5000美元,獲得FF91的“夢想合夥人”版.其總計300輛的限量款汽車將是完全的量身定 制款,汽車的顏色也會被直接配為“矽谷銀”,新車還能實現個性化的數字交互界面等功能。這一環節中,用戶需填寫自己的信用卡或現金卡號碼,扣款將會形成。 所以,這也是賈躍亭可能真正收到的錢。

“普通預訂”模式則是給用戶一個確認碼,但不需對方繳納任何形式的訂金。所以36小時中,雖然FF拿到了6.4萬輛訂單,實際包括了預約和預訂的總數,前者不需要付款、後者要掏真金白銀。6.4萬這一數據的背後表明,幾天內該網站被大量訪問,且不少人確實預約了FF91。

雖然賈躍亭也說過,這款汽車與市面上的任何汽車類型都不同,但FF91還是把賓利Bentayga、法拉利488GTB、特斯拉(229.01, 2.26, 1.00%) ModelXP100D、特斯拉ModelSP100D等加速情況拿來對比,毫無疑問FF91仍可看作是一輛豪華電動汽車,預計售價不會低於100萬元人 民幣(官方尚未披露該數字),銷售對象為中高收入者。但無論怎樣,短時間內FF91超6萬輛的新訂單及預約量的成績本身,已算不錯。

有人質疑,為什麽中國客戶掏的訂金要比美國客戶多,這一規則倒不是首次出現。2016年3月底,特斯拉MODEL 3也推出了提前預訂服務,當時美國、中國客戶的訂金分別是1000美元(按現在匯率看是6900元人民幣左右)、8000元。但車企老板們確實也可考慮下 如何降低中國客戶的訂金,雖然這筆錢是全額退款的。

特斯拉訂購多種方式 部分型號難退訂金

與FF91的預訂形式不同,特斯拉提供了多種預訂方式,一部分汽車型號的訂金無法退還。

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針對在美起售價僅僅為3.5萬美元的MODEL 3,特斯拉采取了全額退訂金的方法。只要汽車沒有生產、用戶也沒簽署購車協議(涵蓋車輛價格、適用稅費、運輸交貨費用及其他預估費用),預訂就能取消,訂 金也將全數返還。看似價廉物美,MODEL 3一推出就圈粉無數,特斯拉官方給出了第一周32.5萬輛的預訂數字,這意味著平均每天有4.642萬輛訂單產生,與FF91的預約量相似。雖然有人質疑 特斯拉在預定數上存在造假的嫌疑,但特斯拉創始人兼CEO埃隆·馬斯克的解釋是,這款汽車每人可購兩輛,公布的訂購數沒啥疑問。

但其他更高級別的特斯拉汽車,對客戶就沒如此“款待”了。以續航里程為489公里的MODELX90D為例,包括增值稅在內,它的在華售價為88.43萬元人民幣。提交訂單後,客戶需先期支付10萬元作為訂金,海關清關費用25萬元也要隨後繳納。

MODELX90D的訂金是否能退還,也有兩種情況:第一,假設這款汽車為全新生產、並不屬於庫存車的話,那麽用戶在繳納訂金的一周內還可取消、修 改車輛的配置方案,過期不候。與此同時,特斯拉公司也有權在車輛生產前讓用戶支付另一筆不可退還的訂金。第二種情況,如果用戶提的是庫存車,那麽10萬元 甚至更高的訂金也不會返還。因此用戶在訂購愛車時還需仔細看清這類條款。有人就曾因特斯拉未能退款而抱怨連連,但條款畢竟是自己簽訂的,只能承擔相應損 失。

由於FF91剛下線,並沒有開始大規模的生產制造,該公司采取訂金可退的形式也較合理。目前FF團隊正考慮,是否要酌情公布個別著名訂購者的信息,前提是征得用戶的同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560

賈躍亭的“中國好同學”,為何因投資樂視被“興師問罪”?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8/161544.shtml

賈躍亭的“中國好同學”,為何因投資樂視被“興師問罪”?
三錢二兩 三錢二兩

賈躍亭的“中國好同學”,為何因投資樂視被“興師問罪”?

頭等艙沙發(芝華仕)—敏華控股增長的煩惱

本文由三錢二兩(微信ID: ThreeQian)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錢學林。

如果要選舉2016年的財經新聞類“頭條霸主”,我想非“賈躍亭與樂視網”莫屬。

整個2016年,停牌、PPT、融資、發布會、汽車、欠款、跌停、白衣騎士、中國好同學,以上與樂視有關的新聞和話題,幾乎都第一時間被媒體報道、被投資者和股民猜測與議論。

在與樂視相關的眾多新聞當中,最吸引大家眼球的莫過於,在2016年11月15日,賈躍亭的“中國好同學”挺身而出,送來6億美元“救命稻草”。

11

(賈躍亭的中國好同學們)

一般情況下,能獲得“中國好同學”這樣的美名,是一個很不錯的榮譽。但在敏華控股的CEO黃敏利身上,事情卻不是這樣的。

因為投資樂視網,2016年11月16日,在敏華控股2017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黃敏利被投資者多次追問有關集團公司投資樂視的問題,以至於黃敏利無奈幾次強調,這是敏華控股的發布會,而不是樂視網的發布會。

222

為了向投資者解釋有關對樂視的投資,發布會結束後,董事會還發布澄清公告,指出集團公司並沒有投資樂視,實際上是黃敏利的個人投資行為。

可能很多投資者納悶,為賈躍亭送上“救命稻草”的“中國好同學”並不只有黃敏利,為什麽在這些上市公司中,就黃敏利被“興師問罪”,被投資者連續追問,以至於公司還專門發公告澄清?

答案是:過去“太優秀”。

333

敏華控股是一家家具公司,但產品幾乎以沙發為主;敏華控股是一家中國公司,但公司最大的市場並不在中國,超過60%的營業收入來自美國、加拿大和歐洲;敏華控股是一家傳統制造企業,但其股價從2012年開始足足漲了超過700%。

444

我們翻開敏華控股的年報,會發現敏華控股的營業收入從2009年到2016年增長了3.7倍,凈利潤由2009年的2.22億港幣增長到2016年的13.28億港幣,增長了5.98倍。

555

因此,一家在過去表現如此穩健的公司,如果突然要投資樂視這樣的公司,顯然會遭到投資者的連續追問,況且敏華控股又是在香港上市,畢竟香港的投資者還是更加關註公司的治理以及盈利,否則也不會問“敏華業績是否會因樂視‘被歪樓’的問題”。

666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敏華控股最近也遇到了增長的煩惱。

根據2016年11月份披露的2017財年上半年(從2016年3月31日開始)的業績顯示,半年沙發及配套產品批發業務營業收入同比下滑5.3%,整體業務同比下滑2.5%。

777

作為公司最主要營收來源的北美市場,2017財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7.7%,加拿大的業務同比下滑13.8%,歐洲和其他海外市場的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6.3%。

888

所以,如果不是中國市場的快速增長,抵消了敏華控股海外市場的急劇下滑,那麽在2017財年上半年的業績會是多麽糟糕。

對於海外市場糟糕的表現,我想這應該是敏華控股這些年首次遇到的問題。對於其中的原因,公司給出的解釋是:

“2017財年上半年美國市場銷售額下滑由價格競爭所致,因為當期競爭對手降價,而敏華在7-8月期間價格調整幅度僅為4%左右。這導致公司市場份額小幅收窄。”

公司采取的措施是擴大美國市場銷售隊伍(從14人增加到40人,20人基於傭金制),並預計2017財年4季度銷售額將同比持平。

當然,公司的說辭是一方面,真正的情況是否如此,還有待考究。不過,即使2017財年4季度銷售額將同比持平,由於國內市場的高速增長,說明海外市場的營業額還是繼續同比下滑,這就不是因為價格調整幅度的問題那麽簡單。

如果投資者足夠細心的話,可以翻看2016年6月份的公司電話會議紀要,在談到北美市場的時候,公司仍然強調優勢顯著,美國市場占有率持續攀升。但半年後的美國市場的銷售卻讓人如此意外。這也側面印證幾乎大部分管理層都只是把公司運營往好里說的。

999

對於敏華控股目前的估值,很多投行還是比較樂觀,特別是敏華控股在入股HomeGroup之後,能夠提升公司在歐洲的銷售。

不過,在我看來,現在關註公司的主戰場已經不是在歐洲和海外(美國當然還是非常重要的一塊市場),而是國內。

目前,最重要的其實是國內市場。敏華控股很早的時候立足於國際化,主要市場也是在美國,這有利有弊。弊端當然是國內市場的渠道問題,不過這也給公司提供了足夠的想象空間。

至於公司目前的估值,三錢二兩覺得不好不壞。如果因為海外市場的繼續下滑,造成市場對敏華控股的恐慌,可能會有一個不錯的買點,畢竟敏華控股現在也在逐步拓展國內市場。

所以,其實敏華控股的股東關心的更多的應該是公司如何在國內市場的布局和攻城掠地。

賈躍亭 投資 樂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350

馬化騰的焦慮、賈躍亭的虛妄、任正非的危機、馬雲的決心、宗慶後的無奈...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6/161696.shtml

馬化騰的焦慮、賈躍亭的虛妄、任正非的危機、馬雲的決心、宗慶後的無奈...
商業人物 商業人物

馬化騰的焦慮、賈躍亭的虛妄、任正非的危機、馬雲的決心、宗慶後的無奈...

原來,大佬們都有自己難念的那一本“經”。

本文由商業人物(微信ID: biz-leaders)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商君。

馬化騰的焦慮&賈躍亭的虛妄

盡管手握QQ和微信的超級社交圈,但是馬化騰仍然有緊迫感和焦慮感。

在兩會記者溝通會上,有媒體問到是否會有取代微信的產品誕生。馬化騰坦言,當智能終端發生變化的時候,在其他產品層面,微信可能有被取代的可能,但騰訊也會積極布局新技術領域,避免這種情況出現。

在馬化騰看來,“只有保持技術進步,才能保證戰略制高點。中國互聯網行業過去有很多人口、流量和內容方面的紅利,但最終技術才是一個不可逾越的因素。”所以,騰訊始終在關註AI技術的發展,各個BG里都有AI團隊在做相關工作。

此外VR和AR等技術也會通過影響終端繼而影響人們的體驗,在這方面人機交互始終是一個核心因素。人機交互的演變經歷了從PC到手機的過程,未來可能到眼鏡或者視網膜,甚至通過腦電波、皮膚的電流產生互動,可能會催生很多產業。

“人們經常說我這麽大,想做什麽不能做?其實業務大了,反而是別人能做的我們卻不能做,不能說什麽賺錢我就做什麽,不然遲早要還債。”

相比馬化騰的審慎,在過去一年因資金鏈危機引發的爭議退潮之後,賈躍亭依然大言不慚。

近日,賈躍亭接受采訪時表示:“3年來我們在互聯網智能電動汽車技術領域不斷研發積累,已擁有變革傳統汽車產業所需要的全部核心技術,在全球下一代汽車領域的新玩家中,處於絕對領跑的地位。資金的問題反而是最容易解決的,我們汽車的A輪融資很快會正式啟動。我相信,未來,當汽車和互聯網融為一體時,將會出現超越蘋果的公司,而樂視最有可能成為那家公司。”

99a91fc549ed35997cd1d95a789d814e

而事實上,樂視股價本周四剛剛創下18個月以來收盤價新低,周五開盤繼續下跌,午後股價跳水,一度跌近8%,以31.89元收盤,跌幅5.51%。

其實,樂視此輪股價大跌是有原因的——從去年下半年至今,除了業內綜合排名第四位的樂視視頻外,樂視的其它幾大業務板塊問題接連不斷,投資者對樂視業務的信心也有所減少。

3月1日晚間,深交所披露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前海自貿區證券營業部通過大宗交易折價5%拋售1909.46萬股樂視網股票,成交金額達到約6.4億。有媒體分析稱,這極有可能是樂視網原第二大股東鑫根基金減持套現。樂視網表示不予回應。

但在樂視網10月25日發布的2016年三季度報告中,鑫根基金雖然還在樂視網前十大股東中位列第二位,但其持有股票數量已經降低到7005萬股。這意味著在2016年三季度審計前,鑫根基金已經累計拋售了近3000股樂視股票。

周五晚,2017賽季中超重燃戰火,中超版權爭奪戰也在最後關頭塵埃落定——樂視體育痛失最後的核心資源,亞足聯終止了與樂視體育的版權合同,體奧動力獲得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媒體版權,蘇寧接手華人文化,戰略控股體奧動力,同時,PPTV聚力獲得“中超+亞冠”的新媒體獨家版權。

近日有消息稱,因易到未能在政府規定期限內拿到網約車營運資質,業務處於停頓狀態,並停止網約車運營業務,公司轉型為二手車交易網。對此,易到發布公告回應稱是惡意造謠。

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陷入“缺錢”危機四個月後,樂視在印度業務也遇到問題。印媒消息稱,樂視已經裁掉了印度分部85%的員工,兩位高管也宣布離職。未來,該公司可能會正式退出印度市場。對此,樂視印度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樂視沒有任何退出計劃。下周,樂視印度公司將舉行新品發布會。

任正非的危機&雷軍的澎湃

最近,關於“華為清洗34歲+的老員工"的新聞一直在發酵。

在內部郵件中,華為強調公司正面臨提升利潤的巨大壓力,任正非督促所有員工努力工作,並稱“大家不奮鬥就垮了”。這一言論令華為17萬員工中的部分人感到焦慮。華為有45%的員工供職於研發部門,內部員工稱該部門的員工最沒安全感。內部人員還表示,華為仍維持每年對員工5%的淘汰率。此外,華為也會要求績效差的員工轉崗到不太重要的職位,從而間接淘汰這些員工。對此,華為回應表示:“華為沒有裁員計劃。”不過也沒有給出進一步的說明。

不管華為裁員消息是否屬實,有一個事實必須承認,華為的消費者業務表面上很風光——2016年智能手機發貨量達到1.39億臺,緊追蘋果、三星,以11.3%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三位,但一份來自美國研究公司StrategyAnalytics的報告潑來一盆冷水: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總營業利潤為94億美元,而蘋果用11%的市場占有率,攫取了全球手機市場91%的利潤。而華為、Vivo和 OPPO雖然分列二三四名,但利潤占比僅為2.4%、2.2%和2.2%。

4078c415df16bd42250ef0af7fd875f3

之前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多次提出要超越三星和蘋果。對此,任正非在華為消費者業務集團大會上稱,你們說要超越蘋果公司,我同意,但我指的是在利潤和服務水平上超越蘋果,而不是銷售臺數。他說,蘋果、三星、華為是構成世界終端的穩定力量,我們要和諧、共贏、競爭、合作。“滅了三星,滅了蘋果”之類的話,無論公開場合,還是私下場合,一次都不能講,誰講一次就罰100元。任正非的目標是,三年內,服務水平趕上蘋果,利潤率趕上OPPO/VIVO,這樣就很滿意了。

國內智能手機真正始於小米,作為第一家吃螃蟹的企業,小米開創過很多先河,但如今卻延續著頹勢。日前,數據研究機構賽諾發布了2017年1月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報告,其中OPPO和vivo再次成為贏家,銷售量分別增長12.9%和13.7%,奪得冠亞軍的頭銜,最失意的當屬小米和三星了,銷售量分別大幅下滑16%和25.5%。

2月28日,以“我心澎湃”為主題的小米松果芯片發布會舉行,小米科技正式發布首款自主芯片松果澎湃S1和搭載澎湃S1芯片的小米5C手機。這枚小小的芯片不僅僅是小米2017年實現千億目標的翻盤之作,背後還隱藏著雷軍更大的野心。

9c313607191d892b1ae6024463f1916c

在雷軍看來,芯片是手機科技的制高點,小米想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必須要掌握核心技術。“目前世界前三大的手機公司,都掌握了芯片技術,小米要想躋身全球前幾大手機廠商的話,也要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雖然,無論是從性能還是從第一款搭配的產品來說,小米澎湃 S1 都稱不上一款重磅級的產品,但其對於小米的戰略意義卻是不言而喻的。

劉強東的高調&王衛的進擊

“我保證京東快遞員的收入永遠比縣長高”

就在劉強東高調放話的前一天,京東發布了2016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京東全年凈收入高達2602億元,同比增長44%,2016財年實現扭虧為盈。

395daa4db797a2172b2dc2d8b74966f0

這是京東在連續巨虧10余年後,首次實現年度盈利。在業績電話會上,劉強東主動提出快消領域京東要開始價格戰,矛頭直指其在商超快消領域的競爭對手。事實上,這已經是劉強東第二次在財報發布後主動談及價格戰。2016年Q3電話會議上,他就曾表示,雖然集團收入規模不斷擴大,但不可避免會在將來某個時間段展開價格戰。同年8月,京東宣布將投入10億元,發起針對天貓超市的價格戰。

2月28日,劉強東宣布向他的家鄉宿遷捐贈超過1億元,用於當地的教育、文化、養老及扶弱幫貧等公益事業。同時,由京東公益基金會榮譽理事章澤天所推動促成的一個教育項目也在當地正式落地簽約: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將與宿遷電子商務產業園區、京東集團合作共建宿遷分校,並將於2018年9月對外招生。

原本是在互聯網大戲中給電商大佬們跑龍套的,沒想到,快遞小哥20年跑成了大哥。

d4a9e59f8270da1b5b21aa6fbf0ec080

不誇張地說,過去一周的A股市場是屬於順豐控股的。股民每天都在津津有味地欣賞一個漲停板讓老板王衛的身家增加180億,而周五股價大幅回落近8%又讓王老板的身家一天足足少了150億!順豐控股一天的市值波動值,比絕大多數A股上市公司的總市值還要多。

雖然股價連翻上漲,媒體一片溢美之詞,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忽視順豐面臨的危機。3月1日中午,在順豐控股連續四漲停後又繼續“一字”漲停的情況下,財新稱,其交易表現已經引起了交易所等監管部門的密切關註。

李彥宏的陣痛&楊元慶的清零

“假百度”劫持流量,百度搜索移動端“掛了”;百度醫生關停;高管離職、渠道部裁員,百度外賣經歷新一輪動蕩.....業績滑坡的百度又度過了愁雲密布的一周。

0c738af370f13202292ab99999afea7e

但李彥宏強調百度不會放棄O2O業務,“O2O方面,公司降低了糯米和百度外賣的消費補貼和營銷費用,但是我們仍然認為O2O是公司業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他也再次重申了對人工智能的重視。在新年內部講話中,李彥宏首先提到了內容分發,而此前力推的人工智能最後才被提及。對此,有一些分析認為內容分發成為了百度新的核心,而人工智能則已“失寵”。3月2日,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揭牌儀式在百度大廈舉行,李彥宏對此進行了澄清。

他表示,外界的此種解讀是一種誤讀,因為內容分發的核心就是人工智能,實際上對內容分發的強調,也是對搜索業務的強調,“搜索是我們的核心,信息流是搜索的延伸。”他還表示,過去五六年百度對於人工智能非常認真,過去兩年在研發上的投入達到200億,而絕大部分都投入到人工智能上了。

李彥宏日前遞交兩會提案,三項提案都是關於人工智能。近日,百度成立了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由陸奇親自掛帥,統籌自動駕駛事業部、智能汽車事業部、車聯網業務,可見百度對智能駕駛相關業務的重視程度非比尋常。

“目前,聯想已差不多已經完成清零,也到了該再次起航的時候。”

在MWC2017上,楊元慶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聯想缺乏深耕細作、腳踏實地的去做事的精神,所以踏空了。未來聯想將回到本源,去踏踏實實把中心城市、三四級城市、甚至是鄉鎮城市的渠道網絡建立起來。

楊元慶所說的清零,一是需要把過去手機產品的庫存清零;二是要轉變過於依靠運營商的做法;三是人員結構上要調整到位。

有意思的是,楊元慶近日在深夜打開電視,看到重慶電視臺播著電視購物廣告,全是賣幾十塊錢的聯想手機,他認為這非常影響聯想的品牌形象,後來問同事被告知是清理庫存倒騰出去的。

5d4aa095f57e9c922a26637bb309c22f

那賣樓是不是也算清零呢?3月2日,聯想集團公告稱,旗下全資附屬公司聯想(北京)有限公司已與北京融創融科地產有限公司訂立了一份股權轉讓協議,將以16.17億元的價格向後者出售成都聯創融錦投資有限責任公司49%股權。聯想集團稱,此次出售所得收益,將為聯想的營運及投資提供一般營運資金,並推動公司的長遠競爭力及盈利增長。

值得註意的是,近一年來,聯想系已多次出售地產。

2016年9月18日,聯想控股曾向融創中國出售旗下41家地產公司股權,標價138億人民幣。9月30日,聯想控股發布公告稱,以17.8億元出售聯創瑞業(北京)資產管理全部股權,其主要資產為北京聯想研究院大廈。

與聯想系頻頻出售房產相伴隨的是營收下滑以及裁員,有媒體評論,賣樓確實對聯想財報有提亮作用。

宗慶後的無奈&馬雲的決心

“有的互聯網企業,確實對我們實體經濟沖擊很大。比如說有的電商,他把工廠的產品100塊錢買來,花20塊補貼賣掉。這樣就把實體產品的價格搞亂了。然後,他把這個行業壟斷以後再擡價、再賺錢。”

在《中國企業家》舉辦的2017第十九屆中國企業家兩會沙龍上,宗慶後的這番話難免聯想到他之前跟馬雲的“互懟”。

6de97201194f19fdeea475b09eb8b93d

宗慶後對此做出了澄清,“我沒有把實體經濟和互聯網對立起來,我跟馬雲關系也挺好的。”他表示,當時在《對話》節目中,有人提到馬雲的五個新,“我很討厭有人總講新名詞忽悠人的,所以脫口而出說這是胡說八道啊。”

實體經濟難做,互聯網上的生意也面臨著很多挑戰,比如屢禁不止的假貨問題。

“2016全年阿里巴巴共排查制售假線索4495條,但截至目前,確認有刑事判決的僅33例。”面對這一令人震驚又無奈的打假數據,馬雲痛下決心,“要像治理酒駕一樣治理假貨”。

e07aa630afcc652a02bf50a498352ed4

違法成本太低,是當下假貨困境的最重要因素。因此阿里巴巴向全社會公開呼籲,希望能夠完善法律法規,嚴格執法、加重刑罰,用治理酒駕一樣的共識和力度來治理假貨。要“讓制假售假龐大鏈條上的每一個犯罪分子受到應有的刑事處罰。”阿里巴巴甚至表態稱,不惜成為制假售假者最恨的人!

與此同時,馬老師改善教育現狀的決心也不小。

雲谷學校致家長的公開信中稱:我們想看到的,不再是那個溫順的、聽話的、按部就班的的孩子,而是一個有熱情的、有態度的、有趣味的靈魂。教育可以成為一件美好的、慢的、自然而然發生的事情,而不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不再是急功近利追求結果的。

大佬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383

賈躍亭的樂視?不,是孫宏斌的樂視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9/162253.shtml

賈躍亭的樂視?不,是孫宏斌的樂視
創業公司報道 創業公司報道

賈躍亭的樂視?不,是孫宏斌的樂視

樂視還是那個缺錢的樂視,但已經慢慢脫離了賈躍亭的掌控。

本文由創業公司報道(微信ID:cygsbd)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啰嗦君

孫宏斌的融創中國開了一場2016年業績發布會,然而樂視卻刷屏了。

昨日,融創中國在香港召開2016年業績發布會,財報顯示2016年全年實現合同銷售金額1506億元,同比增長121%。截至2016年12月31日,融創中國的收入總額為人民幣353.4億元,同比2015年的收入總額人民幣230.10億元增加53.6%。毛利48.5億元,同比增長70%;賬面毛利率13.7%,同比上漲1.3個百分點。

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融創這家公司著實是個賺錢大戶,聯想到彼時150億馳援樂視也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孫宏斌入資,賈躍亭搖身一變成了小跟班

孫宏斌帶給樂視的不僅僅是錢,還有整個體系的走向。

就在孫宏斌斥資150億投資樂視網及樂視相關主體,成為樂視第二大股東之時,你會發現無論是媒體還是行業就已經把焦點對準了孫宏斌,當然孫宏斌每次談到樂視,也都語出驚人,沒讓喜歡熱鬧的媒體失望,分分鐘刷屏。

還記得當時發布會上,孫宏斌就評價賈躍亭,“拿這麽少的錢,幹這麽大的事兒……做不成就粉身碎骨了”,同時他還認為賈躍亭設想的打法沒有問題,團隊也行,戰略也行,就是缺錢。

然而這好辦了,融創就是不缺錢,2016年融創賬上就有600多億。當時賈躍亭的表情是這樣的:

微信圖片_20170329174117

有意思的是,在那場融資發布會上,玩轉互聯網生態的賈躍亭失聲了,反而是鮮少登於報端的孫宏斌成了主角。事實也證明,對於一個非互聯網人,孫宏斌跟媒體打交道的功力明顯要碾壓賈躍亭,談吐幽默、言談自信,時不時開個玩笑把下面的媒體逗得哈哈大笑。

孫宏斌還說,看了樂視的賬目後大吃一驚,這麽點錢搞了個這麽大的業務,“我可能比老賈還清楚樂視虧在哪兒”。

與孫宏斌大談樂視之時,樂視真正的掌門人賈躍亭卻顯得羞怯了不少。尤其是說到缺錢,融創一次性解決了樂視非汽車業務的資金問題時,聲音哽咽,眼泛淚光,只有那麽一瞬,他迅速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這是第一次,讓我們感知到的強勢孫宏斌和不知所措的賈躍亭。然而也就從這次開始,賈躍亭的形象蛻化成樂視的打工者,而孫宏斌則成了一致對外的口徑。

賈躍亭不僅搖身一變成了孫宏斌的小跟班,甚至還成了孫宏斌低價拿地的工具。

在拿地這件事上,孫宏斌表示,雖然在房地產與互聯網結合上還沒想好,但在拿地的時候,依靠像影業、汽車這樣板塊擁有的資源,試水近來風行的小鎮業務。孫宏斌稱,樂視此前在莫幹山區域獲得政府批複的10000畝土地,除去工業和其他項目外,剩余的開發價值依然很大。

按照孫宏斌的規劃,讓樂視持有這些小鎮,共同拿的這些地成本就會很低。作為一個地產運作大佬,已經把樂視算到了棋局之內。

賈躍亭退居二線,孫宏斌出面解圍

事實上,即便孫宏斌拿了這麽一大筆錢成為樂視第二大股東之後,也沒能促使樂視從輿論的漩渦中脫身。前不久,路透社的報道稱,樂視正與正中集團商談,計劃作價2.6億美元出售矽谷聖克拉拉一塊近20萬平方米的辦公用地,以籌措資金。去年樂視斥資2.5美元購買了原屬於雅虎的這塊辦公用地,計劃開發成樂視矽谷生態園區EcoCity。

除此之外,樂視在美國的員工數量已縮減,裁減數額僅在現矽谷辦公地占至少一半。

與此同時,樂視體育也深陷困境,陷入缺錢—收縮—高管離職—用戶流失的惡性循環中。

然而以上問題出現之後,賈躍亭並沒有向以往那樣給予回應,反而又是孫宏斌出來救場。

比如針對樂視體育由於未能支付最近到期的一筆分期付款,亞足聯已終止與其為期四年的賽事轉播合同,包括亞冠、2018年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比賽、2020年亞洲杯及預選賽都受此影響。

孫宏斌的回應是,亞冠應該弄,但是“中超本就不應該做,投了5億,虧了13億。不能因為說中國老百姓喜歡看,你就做,這是一個買賣,這麽做就不對”。

在孫宏斌眼中,樂視那些所謂“負面”,都是樂視向好跡象的顯露,他認為要給樂視一個發展的過程。樂視現在該賣的在賣,該合作的在合作,人員該調整的也在調整,這些不是負面,是正面。

如今看來,且不論孫宏斌挑選的樂視網、樂視致新、樂視影業都是樂視核心業務,連樂視最遭人“詬病”的資金問題,他也稱自己“應該比老賈知道得多”,言下之意則是投資樂視已經過穩妥的考量。

從孫宏斌的舉動來看,他也確實擅長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來為樂視解圍。而孫宏斌投資樂視也很符合融創的資本運作邏輯。融創中國堪稱房地產圈“並購之王”,其業務範圍從過去的5大城市到如今的8大區域,融創擴張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並購。孫宏斌多年來一直在積極尋找投資機會,樂視對其來說,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商業帝國”。

在孫宏斌眼里,樂視的體育、電視、電影和內容,是一個平臺,未來會整合至一起,形成一個大娛樂板塊。

或許真如孫宏斌多次重複的那樣:投資樂視,只是拿出了一些對於融創來說並不算多的錢,買賣而已。

但無論如何,大量的事實已經證明:樂視還是那個缺錢的樂視,但已經慢慢脫離了賈躍亭的掌控,而是成為孫宏斌心目中想要那個樣子。

樂視 賈躍亭 孫宏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399

周航的“腥風血雨”與賈躍亭的“飛升之劫”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21/162733.shtml

周航的“腥風血雨”與賈躍亭的“飛升之劫”
周路平 周路平

周航的“腥風血雨”與賈躍亭的“飛升之劫”

昨晚,易到三位聯合創始人正式宣布辭職。從牽手到決裂,周航與賈躍亭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麽?

賈躍亭坐不住了。

周航突如其來的“叛變”讓陷入困境的樂視雪上加霜。周航對樂視與賈躍亭的公開喊話,成了易到提現危機之後的又一重磅炸彈。

1

事情的最新進展是,包括周航在內的易到三位聯合創始人昨晚宣布辭職,而曾操盤“易到14億貸款案”的樂視控股CFO吳輝也被報道早已離職。

賈躍亭昨晚開始對股民喊話,他把樂視當前的危機形容為非上市體系正在歷經“飛升之劫” ——一個玄幻小說里才能看到的詞匯。但不得不說,賈躍亭的話術簡直滴水不漏,他有意識地將公司主體進行了區分,避免易到等陷入困境的業務對樂視網的沖擊。

一、

除了樂視外,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周航很早之前就離開了易到。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但對於樂視和周航,這是穩定情緒的權宜之計,互有所求,心照不宣。

易到三位聯合創始人周航、楊蕓、湯鵬在昨日辭職聲明中提到,去年6月之後,三人均陸續淡出易到管理層,為避免引發外界過度猜測,影響融資,就以名留實走的方式(創業家註:對外保留職務,保留人事關系並領取象征性薪酬)淡出,而易到由樂視派駐的以彭鋼為首的團隊管理。外界猜測多時的傳聞總算有了蓋棺定論。

0689ed70bed8437909eb19905022a9b8

不過,自從易到賣給樂視之後,直到今天雙方決裂,易到也沒有再宣布獲得新的融資。而與此同時,一直到周航加盟順為資本,樂視和周航也都還在堅守著這個“秘密”。

2

當時有太多的細節表明,周航早已經離開了易到。包括周航頻繁來往國外,匿去“易到用車”簽名,朋友圈不再發易到推廣,甚至易到的法人代表也進行了更換。即便如此種種,在周航和樂視的口中,人們依然不會聽到周航離開易到的字眼。

周航與賈躍亭終究不是一路人,雙方在易到的交易達成之前只吃過一次飯,周航公開承認與賈躍亭存在分歧,他也沒法理解樂視的生態化反和跨界顛覆。

周航與易到是貌合神離,他言談之間傳遞著自己要離開的信息。”在這次風波發生幾個月前,一位曾與周航多次接觸過的知情人士曾向創業家透露,“如果他鐵了心留下來,你問什麽,他一定會說易到這好、那好,但交流時,他就說不喜歡樂視的做法。”

4月19日傍晚,周航的一封公開聲明,宣告了他與樂視和賈躍亭走向決裂。周航“提醒”樂視要承擔起社會責任,甚至直言樂視挪用了易到13億元。友誼的小船算是徹底沈入海底。

據《中國企業家》報道,雙方最終撕破臉面的直接原因是股權談判的破裂,周航獲得了投資人的支持試圖重掌易到,但樂視覺得給出的價格低得離譜,甚至荒唐。

據說,看到周航的公開信後,賈躍亭大怒,當晚便聚集了十余人,包括樂視控股和易到高管,以及兩三名法務和律師,緊急商討應對之策。其中一條是,樂視把周航的“叛變”比喻為現代版的“農夫與蛇”。

根源要回溯至2015年10月,滴滴已經和快的合並,與uber激戰正酣,而出行領域的先驅易到沒扛住,把70%的股權賣給了當時風頭正盛的樂視,為今日的爭端埋下禍根。

二、

在馬雲的湖畔大學開學典禮上,周航被請上了臺。對於這個號稱只講失敗的創始人課堂,周航是難得的案例。

界面曾描述了周航在湖畔大學遭遇的尷尬一幕。周航在臺上講的“失敗教訓”遭到了底下學員的嗆聲,認為周航“講得不夠痛”,有所保留。臺下的人對“航叔”只把失敗歸結到“互相不喜歡”感到不滿,甚至一位學員站起來直呼:“我不贊同你的觀點。”

“航叔”原本是一個行業開創者。在滴滴和快的都不見蹤跡的時候,江湖上流傳的是易到的傳說:國內首個共享出行的平臺,加上優良的乘車體驗,易到成功俘獲了一眾城市白領。

而周航更是被外界描述為情懷滿滿的知識分子。喜歡文學和哲學,喜歡哈耶克和《通往奴役之路》,沒事寫寫文章。

在創業上周航有點另類,他不屑於價格戰,強調原創,專註產品,把“共享汽車社會”的理想作為易到用車的終極願景。

但不能否認的事實是,周航把易到做失敗了。

固執和保守是周航複盤出來的教訓。易到並非沒有跑出來的機會,但周航認為他對用戶的需求把握得最準,不應該去挑戰出租車政府管制的體系,所以易到從始至終都沒有進入出租車市場。當然,他也不願意靠資本活著。

“雖然他有合夥人,但我覺得能夠與他一起相互支持、激發的搭檔並沒有。”周航好友、航班管家創始人王江曾對創業家說,“他一個人在戰鬥,付出的努力和辛苦就會比我們大,所謂的出錯概率也會比較大,一個人戰鬥就是這樣。”

但周航低估了形勢的發展。當易到還守著自己的地盤緩慢開墾時,滴滴和快的都拿著風投的海量資金進場。他所處行業的競爭實在過於激烈和殘酷:這是一個拿幾十億美金燒錢的行業,回看十年都絕無僅有。這個行業的選手們也都彪悍十足:無論程維,還是卡蘭尼克,無一不驍勇善戰。只有周航看起來,像個性情溫和的文人。

“我其實融錢一直都不困難,像2014年C輪的時候,我們有機會拿很多錢,當時應該說有機會拿到非上市融資里面最大的錢。但是我們沒要。為什麽沒要?一方面考慮股權會稀釋很多,另外很重要的就是我們對競爭形勢的估計。我們沒有想到如此的慘烈。”周航2015年10月在接受創業家采訪時如是說。

很多人事後回顧,如果不是2015年資本瘋狂湧入,也不至於造成如此慘烈的補貼大戰。而易到或許能因此緩過來,避免當下的悲劇。但這種假設已經沒有多少意義,而周航則用“腥風血雨”來形容創業本身。

“我覺得年輕的創業者也沒什麽好抱怨的,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線。雖然你覺得可能太過於叢林社會了,弱肉強食,優勝劣汰,速度很快,也很殘酷,但是我覺得創業本身就不是過甜蜜的小日子,本身就是一場腥風血雨,急風驟雨。本來就是一個波浪起伏的人生,你怎麽還能指望著一個甜蜜的小日子呢?”

三、

對於賈躍亭來說,這無疑是一場更加猛烈的腥風血雨。去年11月,賈躍亭發布了五千多字的“罪己詔”。這是外界首次看到樂視高層坦承戰略失誤。

樂視蒙眼狂奔多時,各路問題引發連鎖反應,從業務到錢,再到人,樂視陷入泥潭已近一年之久。

錢是這家企業最急缺的東西。賈躍亭為這家企業構畫了一個宏偉的藍圖,從最早買版權到後來做手機,從做電視到開始造汽車。人們贊賞樂視網早年大量購買版權的眼光,但另一方面,人們卻在為樂視造車感到憂心忡忡。

這個耗資巨大的工程耗費了樂視上百億的現金流,其命運也是一波三折,從工廠停建風波,到後來裁員風波。而今年初,融創火線馳援樂視150億元時,孫宏斌明確表示這筆錢不涉及樂視汽車,因為他也“看不懂”。

微信圖片_20170421165806

被看作是整個樂視生態地盤的上市公司樂視網,也遭遇困境。作為當年A股市場的首家視頻網站,樂視享受到了超高的市盈率。當資本環境向好時,堅挺的股市源源不斷地為樂視其它業務輸送養分。而如今,賈躍亭卻不得不想方設法穩定上市公司的業務。

在缺錢的日子里,人也在散去。今年春節後,包括樂視超級汽車聯合創始人丁磊、樂視體育總裁張誌勇、樂視體育COO於航、樂視全球投融資業務主管鄭孝明等多名高管離職。

樂視的持續動蕩引發了連鎖反應。2016年5月,樂視網曾打算收購樂視影業100%,確定的初步價格為98億元。近一年後,融創中國150億火線馳援樂視網,樂視影業融資後的估值為70億元左右,估值在縮水。亞足聯也在最近停止了與樂視的合作。

壞消息在一個接著一個。

樂視把周航的“叛變”形容為現代版的農夫與蛇。我們沒有辦法去了解賈躍亭此時的心境和真實想法。但我們可以看到樂視在發生的一些顯性變化,過去一年時間,樂視的發布會次數銳減,但樂視網的停牌次數卻陡增。根據創業家的不完全統計,樂視在最近半年時間,停牌次數已經達到了四次。在2016年,樂視網在交易日的停牌天數達到125天。而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樂視和賈躍亭幾乎沒有再提七大子生態的概念。

但這並不妨礙賈躍亭訴說著樂視的光榮與夢想,他極力地為自己辯解:現實並非大家所看到的那樣,樂視的未來一片形勢大好。賈說,創業如登山,離山頂越近,前路越發陡峭,腳步也越發沈重。

不過,堵在門口要賬的供應商和專車司機似乎並沒有這麽樂觀。在他們眼中,多麽宏大的生態都不如把幾千元的余額取出來重要。

而賈躍亭又能否度過這次“飛升之劫”,登上山頂? 時間會給出答案。

賈躍亭 周航 樂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350

網曝光小米6青春版雷軍發飆:假的;蓋茨個人財富暴增擁6343億元;李嘉誠也成了賈躍亭的債主... | 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09/162983.shtml

網曝光小米6青春版雷軍發飆:假的;蓋茨個人財富暴增擁6343億元;李嘉誠也成了賈躍亭的債主... | 黑馬早報
靜靜 靜靜

網曝光小米6青春版雷軍發飆:假的;蓋茨個人財富暴增擁6343億元;李嘉誠也成了賈躍亭的債主... | 黑馬早報

堅決不動搖,小米決心轉型中高端市場......

微信圖片_20170509075507

經歷過霧霾的肆虐,遇到過風沙的襲擊,難免會讓人變得有些惆悵,不過,靜靜依然希望前進道路上的人們,在奮力前行同時不忘生活中的美,比如一頓美美噠早餐!正能量已傳遞,不聊了,靜靜5點起床,發完早報,微博,網站,洗洗涮涮,就要上班去嘍,吼吼...(自己點個贊(๑•̀ㅂ•́)و✧)

早安,艾瑞巴蒂,一起來看今天的早報。

頭條:雷軍否認小米6青春版傳聞

1、網曝小米6青春版 雷軍微博否認傳言

這兩天,小米6“青春版”在微博上傳聞甚囂塵上。據傳,小米6將推出一款驍龍660的版本,內置4GB內存,售價重新回歸1999元,算是小米6的簡配版本。消息曝光後引發網友熱議,因為驍龍660的產能較驍龍835更容易解決,性能也不弱,價格更便宜,預計會受到不少米粉的歡迎。

3

對此,雷軍罕見親自在微博上辟謠,先是一句斬釘截鐵的“假的!”予以回應。隨後,又接著發布微博進行澄清:

“小米6,新一代性能怪獸,得益於驍龍835和6G內存。高通驍龍835,采用最先進10nm制程,跑分高達18萬,但功耗降低了30%,是目前最頂尖的旗艦處理器。小米6沒有任何降配版本計劃。 ”

2

由此來看,小米6走高配旗艦的路線相當堅定,即便短期供貨量上不來,也不會妥協推出“低配版”迎合市場。話說回來,小米6若真推出低配版本,雖然銷量不會愁,但勢必會給競爭對手留下話柄,在市場戰略上,顯然對小米不利。

@渺錁:我寧願你說是真的!!

@袁炫華:這個就尷尬了,簡單粗暴地消滅了一個KOL

@張定涵z:老雷說假的,就問你服不服

@依然範Tracy:說的很對,小米前幾年受夠了低端機的危害,現在下決心轉型中高端的戰略是正確的,堅決不能推低端機,否則前功盡棄,贊一個!

@這次妥妥的:劃重點,可以大量供貨,雷總:假的!

@TesoroW:這很羅永浩~

國內資訊

2、李嘉誠也成賈躍亭債主:樂視拖欠和記電訊網絡服務費

李嘉誠旗下和記環球電訊3香港及3家居寬頻,於5月6日突然不能收看樂視體育節目,公司隨後在聲明中稱出現該事故是樂視方面未能提供有關節目內容,並稱“樂視雲計算”已經拖欠和記環球電訊網絡服務費多時。和記方面並未透露服務費的具體金額,但表示已多次與樂視方面接觸,尋求不影響客戶服務的解決方案,並敦促樂視方面履行合約條款及盡早清繳有關欠款。

@xccc:善意的說,樂視產業線布局太廣,什麽都想做,卻什麽都沒做成,野心太大。

@張熠煬:每次看到李嘉誠,都忍不住想念詩。。。。

@世界咖啡文化:你對別人狼性的同時,也教會了別人對你狼性。創業者應先學會控制風險,減少大錯誤,再考慮發展。

3、易到獲北京首張C2C網約車牌照 迎來重要轉折點

5月8日消息,易到正式獲得由北京市交通委頒發的《網絡預約出租車汽車經營許可證》,通過了網約車經營線上服務能力認定。申請主體為北京東方車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經營範圍為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客運,有效期四年。易到稱,公司在融資方面將取得進展,易到所面臨的資金緊張問題也將在短期之內得到解決。

ChMkJ1kQDMuIbAvNAADNpJc6mpwAAcOyQKb7ikAAM28307

@愛說話:支持一下,希望又能叫到車。。

@black小鹿:專車還是一項利民的商業模式,易到,還是祝福他能好起來,造福大眾吧。

@破時光機:感覺像是聯合演一場好戲。如果不是的話,這種事情肯定是會在危機的時候講的?

@byfbaiyun:可惜不讓外地車開網約車了

4、京東發布2017年一季度財報:凈利潤達14億 超2016年全年

5月8日消息,京東集團發布了其截至2017年3月31日的2017財年第一季度業績。財報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凈收入為76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2%。基於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為人民幣14億人民幣(約合2億美元),超2016年全年。財報顯示,京東第一季度總營收,高於分析師預期。

@創客天下:轉虧為盈,一個創業企業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法寶是什麽?

@三楊同學啊:京東連續第九年才開始盈利,勝者為王啊,貴在堅持!

@方俊遨:京東也該掙錢了,厚積薄發~

@源稚sheng:前期的宣傳投入開始見效,不枉強勢的東哥一篇苦心

5、百度遊戲正式拆分獨立運營:多酷基金11.86億接盤

5月8日,百度遊戲宣布更名為多酷遊戲,百度已將該業務拆分出去獨立運營,接盤方為多酷基金。錦州新華龍鉬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告披露,多酷基金與B.D.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Limited等相關方簽署了《遊戲業務出售協議》。多酷基金以11.86億元人民幣受讓百度移信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的100%股權,及其通過控制協議控制的4家協議控制實體的股權,即百度遊戲。

@溫穗宇:百度不是一個好企業的標榜,因為有谷歌,所以百度相形見絀。

@collegeng:不能再low了…

@喵小姐不在家:多酷,多酷,哈哈,這個名字有點意思。

@路人甲:其實百度這是做了一個比較明智的選擇

6、周亞輝向余小丹發律師函:停止侵害,並調查其瀆職挪用

5月8日消息,針對近日發酵的空空狐創始人余小丹手撕投資人一事,昆侖萬維董事長周亞輝已向其發送律師函。律師函顯示,北京達輝律師事務所受周亞輝委托,敦促涉嫌侵權方(余小丹)立即停止並糾正違法行為,包括刪除不實言論、公開賠禮道歉等。若三日內涉嫌侵權方沒有停止並糾正違法行為,周亞輝將立即依法提起訴訟,因違法行為所造成的一切後果均將由違法者承擔。

7、萬科董事會超期服役41天變盤在即 寶能和深鐵將博弈關鍵席位

退出、進入,17年一輪回,深圳地鐵歷史性地第二次坐上萬科第一大股東之位。隨著深圳地鐵的入主,萬科的變盤也將隨之而來。長江商報采訪發現,寶能之爭持續近兩年,隨著萬科股東格局雛形初定,市場將焦點匯聚在萬科超期服役的董事會上。根據相關規定,上市公司董事任期由公司章程規定,但每屆任期不得超過三年。截至目前,萬科董事會已經超期服役41天。

@大大坤:最大贏家或許是深地鐵,萬科從一個民營變成國資委控制的,恒大幫深國資委收萬科籌碼換對重組深深房借殼A股完全靠譜。

@littlehawk:感覺萬科爭奪戰好精彩,可以拍一部商戰電影了

@金石解盤666:善治財者,養其所自來,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8、58集團升級房產業務 姚勁波稱希望兩年內成為第一平臺

5月8日消息,58集團宣布對旗下房產業務進行全面升級,推出“房源全息字典”、“58愛房”、“安選”三款新服務和新產品。58集團CEO姚勁波表示,58集團在2016年主要的增長動力來自房地產板塊,2017年也將持續看好房地產租售領域,未來58集團將發力新房業務,希望在兩年內成為業內第一平臺。

9、“兄弟”變“母子”疑為旗下公司上市鋪路 TCL集團重組拉開

近日,TCL集團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華星光電通過其全資子公司HIGH VALUE於2017年4月27日以每股0.9港元協議收購港股上市公司華顯光電約11億股股份,約占華顯光電目前已發行股本的53.81%,對價約為9.84億港元。本次重組完成後,華星光電將成為華顯光電的控股股東,TCL集團仍是華顯光電的最終控股股東。

10、圓通曲線登陸港股 10億港元收購先達國際物流控股權

圓通速遞5月8日公告,公司擬以現金方式收購先達國際物流控股有限公司約2.56億股股份,占先達國際全部已發行股份61.8724%,收購目標股份對價為 10.41億港元,折合4.0698港元/股。公告顯示,先達國際為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收購完成後,公司將觸發香港《公司收購及合並守則》規定的要約收購義務。

@arkangler:先達不久前收購了兩家,業績急跌。圓通應該是去年7月28日簽署的MoU,嗯。。這是買了個港股殼

@老鼠呼呼:一開始看成先正達了,納悶一快遞公司收購農藥公司做甚,哈哈

@瀟瀟雨:圓通在2016年搶得快遞行業第一股,之後也是步履蹣跚動作不斷啊~

11、聯通與芝麻信用合作:高分用戶特定套餐不用預存

5月8日消息,聯通與芝麻信用宣布:將引入信用機制,在號卡、購機、租機、賬單等多方面開展全面合作。具體而言,芝麻信用分650分以上的聯通用戶,在特定套餐下不需要預存話費,他們可以先享受通訊服務,後交話費。

國際資訊

12、世界第一富翁蓋茨財富暴增 坐擁6343億元

據《星期日泰晤士報富豪榜》給出最新統計稱,目前蓋茨的個人財富已經達到了91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6343億元,這個數字相當逆天。個人財富蓋茨世界第一沒有懸念,外界認為,蓋茨的財富增加速度更快,按照目前的速度來看,他將會是首個突破萬億美元的富豪。

146403081311214041

@丁清華V:去查了下我的,排名依然很穩定!

@雷有凱:說實在的,真正的世界首富才不會讓人知道他是首富呢,富豪榜上能公開的這些都只是名人而已。

@榨汁機:蓋茨一直這麽帥,從我小學開始就是首富,現在都多少年了

@曹衍洪:趕緊看了一下我的排名,還好沒受影響

13、華爾街調高蘋果目標股價 市值將率先突破1萬億美元

華爾街投資銀行Drexel Hamilton分析師布萊恩·懷特在周一發布報告中,將蘋果目標股價從185美元調高至202美元。而在今日盤前交易中,蘋果股價僅徘徊在149美元左右。基於彭博社數據,蘋果擁有52.13億股流通股。如果每股達到202美元,則蘋果市值將達到1.053萬億美元。如果這樣,蘋果將率先成為全球市值突破萬億美元的企業。

@夢外喜城:科技股市值想象空間巨大。

@村西邊王寡婦:先不說資本市場。蘋果有優秀的產品基因,谷歌可以做好搜索,郵箱,地圖,在線形態的服務谷歌都能做好,但谷歌做不好手機眼鏡和無人車,實體產品形態可能成為弱項。

@豪放的艾嘯:這個牛,我就路過看看,不敢說話

14、臺灣供應鏈:定了!iPhone 8 9月發布 10月開售

據外媒報道,蘋果公司將按期於今年9月發布包括iPhone 8在內的新一代智能手機,但上市日期將推遲到10月份。根據媒體之前報道,新一代iPhone遭遇技術挑戰,這將導致新iPhone延遲上市。但來自臺灣地區供應鏈廠商的消息稱,無論是上遊供應鏈,還是下遊供應鏈,均已做好於6月量產其零部件的準備。

15、私募股權公司KKR欲160億美元收購東芝芯片部門

據外媒報道,美國私募股權巨頭KKR & Co.正在與東芝進行談判,希望獲得這家日本公司的芯片部門的優先購買權,結束與其他潛在購買者的談判。KKR公司及其合作夥伴,還包括日本政策投資銀行(DBJ)表示,它們願意支付1.8萬億日元(約合160億美元)到2.1萬億日元。

@熾目寒山:日本的財閥竟然沒人參與這次紛爭???

@小師叔:有得有失,跨行業有利於分散風險,但也會招惹更多競爭對手,

@justt03:買了有風險嗎?會不會被人訴壟斷,然後罰錢啊

投融資

16、小電宣布完成3.5億元B輪融資

5月8日消息 共享充電寶創業公司小電科技正式宣布已於5月初完成了3.5億元的B輪融資。據悉,本輪融資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和高榕資本領投,騰訊、鼎暉投資、眾為資本、元璟資本和昆仲資本等跟投。此輪融資將用於新的城市拓展布局計劃。

17、工品匯完成5000萬元A+輪融資

5月8日消息,工品匯完成5000萬A+輪融資,由微光創投領投、九合創投跟投,其16年下半年剛完成6000萬A輪融資,短短數月榮獲投資超1億元。工品匯是一家提供專業工業產品一站式采購的服務平臺,是主打MRO工業品B2B電商。

18、邦盛科技獲1.6億元B+輪融資

5月8日,浙江邦盛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對外宣布,已完成1.6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本次融資由方廣資本領投,君聯資本、基石資本、弘競資本、星祿投資、魔量資本等跟投。邦盛科技成立於2010年,公司總部位於杭州,公司一直專註於金融實時風控的研究。

今日思想

成功的故事里頭幾乎無一例外的陷入到歸因偏差里。因為故事結果只有一個,成功了,但是選擇原因的時候,尤其是成功者自己來總結的時候,他會選擇一個最體面、最能證明自己正確和英明的,最能將自己推上神壇的原因拿出來。如果你按照他給你講的這個故事邏輯去追求成功的話,那一定會把你帶到坑里去。

  —— 《伯凡·日知錄》

小米 比爾蓋茨 李嘉誠 樂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574

梁軍接手樂視網背後:賈躍亭的反思、變革和妥協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22/163229.shtml

梁軍接手樂視網背後:賈躍亭的反思、變革和妥協
騰訊科技 騰訊科技

梁軍接手樂視網背後:賈躍亭的反思、變革和妥協

不斷的沖撞、妥協、一致,改變不斷疊加,最終使得樂視越來越不像以前那個賈躍亭一人的樂視

來源 | 騰訊科技(ID:qqtech)

文 | 李儒超

隨著梁軍接任總經理,賈躍亭正式從樂視網前臺退居幕後。“接下來我會更加專註於戰略的思考,包括上市公司體系的合理性,更多的時間會放到產品,充分保證樂視的生態真正是靠創新驅動”,賈躍亭昨日接受騰訊科技等媒體采訪時表示。

上市公司的具體運作,賈躍亭將完全交給在樂視電視上表現出色的樂視致新總裁梁軍,後者也是孫宏斌入駐樂視之後最為欣賞的樂視系高管。

timg

這並不讓人感到意外。賈躍亭承認,管理層面的不足,是樂視此前遇到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早在融創中國和樂視的融資協議中,雙方已達成共識,把改善公司管理結構寫進合同,包括上市公司體系要有專職的總經理,設立董事會、投資委員會等等。

孫宏斌力推的梁軍,正是樂視體系少有的會做精細化管理的人才。這符合此前風格過於粗獷、亟待調整的樂視的利益。

這同時也意味著,孫宏斌對財務的錙銖必較、對盈利的追求,也將通過董事會和梁軍的管理,徹底貫徹到上市公司體系之中。樂視網將真正專註創造正向現金流;一些主營業務之外的燒錢業務,則會被堅決排除在體系外。

這便是樂視網新的2.0時代。

在這樣的新時代中,樂視網此前追捧的生態協同概念或許有所弱化,上市體系與非上市體系的割裂也日漸明晰。由此,像此前起於非上市體系的財務危機,將從根本上被抹消掉可能性。

但這是否就意味著,樂視即將走出這場持續半年多的危機?

上市公司完全獨立,否認控制權之爭

資料顯示,梁軍於2012年3月加盟擔任樂視網副總經理兼樂視TV總經理;2014年,擔任樂視智能終端事業群COO;2016年2月至今任樂視智能終端全球產研供總裁、樂視致新總裁。

在賈躍亭看來,梁軍加入樂視6年的時間了,從原來的硬件公司出來到做軟件,了解互聯網的技術,甚至了解內容方面等等,樂視電視從創立到現在做到智能電視行業的老大,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timg (1)

但真正讓賈躍亭決定由梁軍接任上市公司總經理的契機,來自於去年下半年開始的資金鏈危機。

“去年下半年,公司也遭遇了一些經營上的管理能力不足、流動性預判能力不足等等問題,我們去年8月份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在重要的板塊應該設立專職的CEO”。而在此之前,樂視雖然在各個體系有高管參與管理,但體系內的決策者均是賈躍亭一人。

這種高度集權的體系,過於依賴於賈躍亭個人的能力和精力。

在融創中國董事局主席孫宏斌看來,樂視需要更多管理模式上的改變;這些改變不僅包含了其向樂視系公司派駐的董事、財務人員上,幫助樂視建立新的CEO負責制也在其中。

在新的制度下,賈躍亭的生態布局需要做出調整或妥協。

本月18日,梁軍宣布,樂視電視在全渠道的銷售職能回歸樂視致新。而此前,這塊業務本由樂視控股旗下樂視生態銷售與服務平臺負責。作為樂視大體系下智能終端事業群的重要部門,樂視生態銷售與服務平臺於去年11月10日成立。彼時樂視正身處資金鏈危機,該平臺的設立均是賈躍亭為應對危機做出的架構調整之一。

如今,歸屬於樂視網上市公司的樂視電視銷售職能,從總管整個樂視體系產品銷售的生態銷售與服務平臺中獨立,樂視網成為樂視系的獨立王國。

此前諸多媒體分析認為,在樂視的改革中,賈躍亭與孫宏斌存在控制權之爭。

對此,融創中國擬派駐的樂視網董事劉淑青表示,融創不會主導樂視發展,雙方沒有控制權之爭。

她坦言,早在融創投資之前,就和賈躍亭就管理團隊問題上達成了共識,上市體系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專職的總經理,“包括董事會的構成,董事會的議事規則,包括設置管理委員會、投資委員會,以及媒體朋友提到的在樂視網、致新、影業派駐財務經理,這些都是寫在合同里,都是事先達成共識的”。

timg (2)

“孫宏斌投資的主要是上市公司體系,雙方更多溝通在這個領域,包括戰略管理,非上市公司主要是建議。”

賈躍亭表示,公司核心的理念還是樂視的理念,樂視缺乏的是傳統企業優勢的部分,融創帶來很大的幫助,二者互補。

在上市公司體系方面,雖然賈躍亭權力會有所變小,但新的方向和組織架構更符合現代公司的治理結構,對於樂視並沒有壞處。這是孫宏斌與賈躍亭共同拿出的“樂視新未來”。

梁軍表示,公司的調整、合作夥伴的進入,都不影響樂視生態的宏觀戰略,但是從微觀來看,生態確定後,怎麽執行需要完善。

對於上市公司體系,梁軍透露有四點接下來要做的:1、全盤來看,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等會聚焦在上市公司體系,建立整體的競爭力。在具體業務做到第一名很重要,領先的電視終端業務要加強投入和運營;2、加強電視端的變現能力,圍繞會員和內容的銷售、運營能力;3、電視業務上嘗試開放的閉環系統,不拒絕與任何合作夥伴合作,終端入口家庭數據方面樂視存在優勢,在人工智能等方面和BAT競爭;4、繼續組織變革和效率的提升。

生態變遷:被加速割裂的非上市體系

賈躍亭曾經把樂視劃分為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汽車生態三個大體系,但昨日賈躍亭表示,樂視以後將會聚焦兩大體系,即上市公司體系和汽車業務,而非上市公司體系業務以後如果孵化成功,再考慮裝入上市公司或者其他整合。

關於未來自己的精力,賈躍亭稱第一是放在上市公司體系,第二是放在汽車業務。

此前,作為樂視體系的重要部分,問題頻發的非上市體系對樂視帶來諸多危機。

其中,樂視手機曾是此輪資金鏈危機的導火索,而這一業務的後遺癥直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消散。不僅如此,樂視體育、易到用車等非上市體系在今年又頻頻出現危機,進一步對整個樂視體系產生了巨大影響。

timg (3)

在賈躍亭看來,這並不全是壞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可能對樂視生態的長遠發展是一個巨大的利好,這次看似學費很高,其實對我們來講是非常深刻的一次的技能的提升,意識的提升”。

而在具體操作上,考慮到短期內依舊處於調整期,並且需要顧及整個樂視體系、尤其是上市體系的利益,樂視網對非上市體系進行切割的進程仍舊在不斷加快。這尤其體現在對樂視商城的切割上。

早在今年3月10日,樂視網曾公告,放棄其尚未認繳的150萬元人民幣註冊資本對應的樂視電子商務15%的股權權利,轉由賈躍亭直接控制的樂榮控股出資認購。轉讓後,樂視網持有樂視電子商務15%股權,已失去對樂視電子商務的控制權,2016年12月底起樂視電子商務將不再納入公司合並報表範圍。

可以看出,在3月的調整中,樂視體系的銷售就從樂視上市部分中剝離開。但由於樂視銷售體系中還包括歸屬於上市公司相關業務的樂視電視,在5月18日,又將這一塊從樂視電子商務公司中剝離,重新劃歸樂視致新。

由此,樂視電視的銷售完全成為了樂視體系的“獨立王國”。

除了在架構層面進行切割,為了進一步避免非上市體系對上市體系的影響,孫宏斌不僅向樂視電視、樂視影業排遣監事,甚至還向非上市體系的樂視手機排遣監事,“派駐財務人員是為了掌控資金流向,銷售出來的錢得看住”,孫宏斌稱。

日益明晰的業務邊界,使得樂視上市體系公司和其他非上市體系漸行漸遠。這決定了樂視非上市體系的危機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

賈躍亭昨日依然強調,樂視七大子生態缺一不可,但是采取不同方法來發展,上市公司會聚焦現在的生態,非上市體系不一定非要采取控股方式發展,會引入更多外部資本,未來和上市公司形成最好的協同是現在考慮的核心問題。

慶幸的是,這些業務或許已經出現了一些轉機。

在樂視手機上,賈躍亭透露,手機業務的發展方向已經非常清晰了,“把我們已經積累起來的手機領域當中的核心能力整合到一起,發揮出差異化優勢”。據騰訊科技了解,在經歷過數輪調整後,樂視手機已幾近調整到位。

在樂視體育上,賈躍亭稱將讓樂視體育盡快達到合理的投入產出比,如何更大規模的擴大體育會員的數量,擴大體育用戶數量,這是樂視體育下個階段非常重要的重點。

而對於易到,賈躍亭直言,在接下來一兩個月之內,就會有比較大的提升,“我們希望易到的翻轉會成為我們觸底之後的第一個反彈信號。”

當然,樂視非上市公司是否真的能如賈躍亭所說順利轉危為安,依舊挑戰重重。

文化磨合難題

在孫宏斌眼中,能賺錢的業務才是好業務,這使得孫宏斌對接近盈利的樂視電視青睞有加,註入重金;相反,當前尚無法盈利的樂視體育、易到、樂視手機均被孫宏斌判定為需要縮減控制的業務。

孫宏斌引入的實業思維,與樂視此前打夢想牌的互聯網生態文化截然不同。

觀念上的碰撞,組織管理的變革,則對雙方在決策層面的協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對此,賈躍亭表示,在與孫宏斌的溝通中,在管理上,孫宏斌給樂視提供了很好的建議,但也會有意見不一致的地方,這時候也比較簡單,“我們會有頂層的會議,大家都會參與進來,我們會考慮董事會進行重大問題的決策,大家統一意見,統一思想。”

賈躍亭甚至表示,孫宏斌之於樂視不僅僅是二股東的關系,不僅僅是投資商的管理,更多是朋友,整個樂視的發展方向,甚至產業發展的趨勢,都會有一些比如深入的討論。

不斷的沖撞、妥協、一致,改變不斷疊加,最終使得樂視越來越不像以前那個賈躍亭一人的樂視。

一些來自企業底層文化的融合難題,也有待跨越。

相對於孫宏斌較為傳統的“實業思維”,此前賈躍亭主導下的樂視,有著頗為特殊的企業文化。一位樂視中層曾向騰訊科技坦言,“賈老板不太在乎過程,對於實現方式和實現代價也不太感冒,他只在乎你能不能做出足夠牛逼的事兒”。

這使得樂視內部一度諸侯割據,在各自為營的態勢下,眾多不僅僅在為公司奮鬥、也在為自己奮鬥的團隊變得異常亢奮。

這與求穩的傳統思維有所背離。而能否找到一個折中的方案同時包容兩種文化,是擺在賈躍亭與孫宏斌眼前的難題。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能完成融合,二者的合作將會釋放出更大的能量。賈躍亭認為,樂視缺乏的是傳統企業優勢的部分,融創可以為其帶來幫助;而樂視的用戶和融創形成高端用戶互補,再加上互聯網思維的浸入,將會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樂視 孫宏斌 賈躍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4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