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再見,電子五哥!

2010-9-20 TCW




今年的半年報,爆出了一場科技代工業的大地震。

全球科技代工龍頭,鴻海精密的半年報數字,稅後淨利低於外資預期,八月三十一日,讓鴻海股價吞下一根跌停。

同一天,廣達傳出第二季毛利率三‧四%,創下成立二十二年以來最低數字,同樣出現跌停板。

九月一日,當法人擠滿仁寶法說會,等到的也不是好消息,素有「鐵嘴」之稱的仁寶總經理陳瑞聰,過去在法說會總是意氣風發,喊著要超越廣達成為代工一哥,這次一開口就是:「我也沒什麼好消息,大家一起沉淪。」

現象一:代工盛世結束 鴻海丟出營收成長減半震撼彈 四天後,全球最大的電子專業代工,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接受《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專訪時,丟出一句,未來十年,鴻海每年營收成長由三○%,降低一半到一五%。

代工皇帝郭台銘的一句話,正式終結鴻海維持了十五年,每年營收成長三成的絕對目標(編按:扣除二○○九年受到金融海嘯影響)。

郭台銘的這句話,不僅暗示了科技代工盛世的結束,陳瑞聰口中的「大家一起沉淪」,恐怕已經不是暗示,此刻已經成為了事實。

攤開今年電子五哥:鴻海、廣達、仁寶、宏?痋B華碩,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個人電腦五強,今年上半年營收合計高達二兆七千六百億元,幾乎等於五分之一台灣國內生產總值(GDP)。

這個數字,也等於是傳產五哥:台塑、中鋼、台泥、統一、中華電,上半年營收合計五千八百二十三億元的四‧七倍,科技代工業營收規模與台灣傳統產業越拉越大。

但驚人的是,今年上半年,傳產五哥的稅後淨利總計達八百七十五億元,打敗電子五哥稅後獲利合計七百六十一億元,這是過去十年有紀錄以來,第一次傳產五哥獲利打敗電子五哥。

這關鍵的差距是淨利率:傳產五哥今年上半年平均淨利率達一五%,而電子五哥幾乎是歷史新低的二‧八%,傳產股獲利能力是電子股的五‧三倍。

現象二:電子股退燒 買統一,報酬率比廣達好三五% 這反映在今年的股市投資報酬率上:如果你今年初,各買一張傳產五哥股票抱到現在(九月十日),平均報酬率達七‧一%,打敗同期台股大盤的負三‧六%,更狠狠贏過電子五哥平均報酬率的負一八%。

今年初,你當做泡麵的統一企業董事長高清愿的股東,報酬率比當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的股東好上三五%,也比投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多賺二九%。讓投資五哥的一百一十萬股東失望。

電子五哥龐大的營收數字,幾乎等於是碗華而不實的牛肉湯麵,傳產五哥穩健的獲利能力,才是真正的原汁牛肉麵。

九月十二日,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正式生效,台股以大漲兩百點,重新站上八千點慶賀,正式開啟兩岸合作的契機,等於給了傳統產業一個黃金十年的長期榮景,傳統產業從ECFA看到了曙光,但科技代工業卻陷入了黑暗期。

看科技下游硬體產業資歷超過八年,美林證券台灣研究部主管曾省吾,今年初,職稱後面加上了「non tech(非科技產業)」,過去在美林負責傳統產業都是剛進公司不久的新人,這次卻找了科技老將擔綱。

他打趣的說,「我們是哪裡好,往哪裡去。」今年傳產股確實比科技股好,除了大陸工資上漲,中國由工廠轉變為市場外,簽訂ECFA後,傳產業也有結構性的改變,過去困在台灣的傳產,在對岸找到希望的花朵。

資金,是市場上最敏感的趨勢與指標,當外資的錢往哪裡走,就代表機會在哪裡。

在個人電腦極盛的二○○○年時期,外資分析師只要顧好一家主機板公司,就能紅透半邊天,最有名的就屬早期瑞銀華寶證券亞太區研究部主管蘇艷雪。她因為喊華碩夠準,年薪加紅利上看千萬元,後來更被華碩網羅。過六年後,過去高成長的筆記型電腦的成長率由三○%下降到一八%。

「當科技業成熟到一個程度就變成傳產。」曾省吾說。

把時間拉回一年前,廣達、仁寶、華碩和宏?眭漯捋驤ㄢ苳U金融海嘯以來的新高,外資的報告給予的本益比都是十倍以上,九家外資券商,將鴻海喊價到一百五十元以上,「NB股走路都有風。」曾省吾形容。

一年後,本益比全都像跳樓大拍賣般的下殺到十倍以下。

最大問題之一,就出在鴻海。

九月九日,美國《彭博商業週刊》登出郭台銘的封面故事,郭台銘自己在報導中透露,這是他五十年來,第一次找國際公關公司,幫他安排國際媒體採訪。他在這個長達八頁的報導中,主動將他過去每年成長三○%的目標減半,很顯然的,郭台銘已發現硬體代工成長的極限。

現象三:成長極限 購併無效,且客戶也面臨市場飽和 一位曾經跟在郭台銘身邊工作的高級幕僚透露,「鴻海過去定每年成長三○%,其實是沒有根據的,只是領導人喊出來的一個願景,只是這個願景,明年就要實現。」

過去他靠占領標準化產品的市場快速成長,從三○%變成一五%代表的是:現在能購併,刺激快速成長的題材,已經到了極限。

最關鍵的是,就連郭台銘的客戶的成長也到了極限:在手機市場裡,蘋果(Apple)的手機賣得好,諾基亞(Nokia)就賣得不好,市場就這麼大,再怎麼抓客戶,也無法再成長。

今年第二季,讓鴻海意外吞下新台幣二十一億元轉投資虧損的富士康國際,就是郭台銘「客戶成長到極限」的例子。

曾經囊括全球五大品牌手機代工的富士康,今年上半年虧損一億四千三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十五億三千萬元),是二○○五年上市以來最糟的財報,股價只剩下高點的五分之一。

富 士康過去代工的全是功能型手機,就像現在退流行的小筆電,被最新流行的智慧型手機打得抬不起頭。但智慧型手機需要高度的軟體整合能力,代工門檻高,全球智 慧型手機大廠,除了蘋果由鴻海代工組裝,宏達電、三星、黑莓機等業者幾乎都自己生產,拿不到智慧型手機訂單的富士康,隨著最大客戶摩托羅拉 (Motorola)和諾基亞在全球手機市占率的排名往後退,富士康也一路陷入虧損窘境。

去年,郭台銘進入了唯一一塊他還沒進入的市場,就是筆記型電腦,終於讓科技代工業進入殺價黑暗期。

鴻海的筆電出貨數量從去年的一千萬台,預計明年會拉升到兩千萬台,這個數字,幾乎等於郭台銘要在一年之內,生出半家仁寶的出貨規模。

為了訂單,一位筆電代工廠採購人員形容,鴻海的報價已經殺到見骨,「直接拿廣達的報價往下砍三塊美元,幾乎和bone coast(指製造成本)差不多,」流血接單是EMS廠(專業電子製造服務商)養大訂單的殺手策略。

挑戰:iPad搶市 減法革命,讓硬體錢更難賺 現在郭台銘只拿到一○%訂單,這一刀砍下去,對他來說只是流一點血,但是拿下九成NB訂單的台灣ODM(代工設計)就傷很大,「陳瑞聰的沉淪說,顯示NB的過度競爭。」大和證券研究部主管陳慧明認為。

這個結果,就顯現在今年電子五哥的半年報上,五家合計平均淨利率低至二‧八%,總獲利首度輸給傳產五哥。

前有鴻海殺價,後有蘋果推出iPad平板電腦搶市,使得今年第二季,各大研究機構紛紛下修NB出貨量,造成現在NB股價大幅下跌的另一場殺戮戰。

更長期的趨勢是,消費者拿在手上的科技產品,重量和價格成正比,重量越來越輕,價格越來越便宜。

過去小筆電熱賣,宏?硐P華碩市占率高升背後,就是NB價格在二○○七年平均價格正式跌破一千美元,過去五年平均單價已下滑五一%。高盛亞洲研究部主管金文衡形容,「小筆電和NB差異就只是減掉價格。」

翻開台灣NB廠的代工利潤,就和筆電的價格一樣,一路下滑。在一九九○年時,還有一四%的毛利,二○○○年開始進入保五(五%毛利),十年後,終於進入「保三總隊」。

蘋果的iPad殺進PC市場,「硬體減法,軟體加法」的邏輯,挑戰台灣科技業追求功能的硬體思維。

iPad丟掉了鍵盤、硬碟、DVD播放機,記憶體用量是筆電四分之一。簡單來說,一台筆記型電腦的零組件用量約一千個,而iPad的零組件用量約五百個,省掉了傳統筆電的一半用量。

iPad把平板電腦的定價壓低到四百九十九美元(約合新台幣一萬六千元),等於把筆電代工廠寄望未來成長力道最大的平板電腦,價格幾乎是現在筆電的七折起跳。也就是說,即便平板電腦市場起飛,未來業者要賣一‧三台平板電腦,才抵得上一台筆電的營收。

趨勢:後電子時代來臨 低毛利現象,將至少持續兩年 拓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楊勝帆憂心,iPad只不過是加速這個衝擊,筆電代工廠遲早得面對營收成長兩成,但是獲利只成長一成的低成長時代的來臨。

一位宏?眥盲h主管也坦承,「辛苦插秧好不容易坐二望一(編按:指市占率),但是一抬頭,旁邊都是蘋果的領地,」自己只有那一小塊田。

從 今年一月蘋果發表iPad後,原本電子五哥,從筆電代工業到雙A(華碩、宏?痋^品牌,都期待可以推出對打的機種,但是因為Google的Android 平台在還未準備好下,最快也必須等到明年,一線品牌廠才會發表新機,這就讓電子五哥今年失去了搭上iPad平板電腦的商機。

「新單吃不飽,舊單利潤低」的困境一次爆發,逼得代工皇帝郭台銘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說出「就算蘋果訂單,也無法補上原有產品利潤的下滑。」

電子五哥陷入低毛利的後電子時代,究竟要多久的時間?

答案是至少兩年,而且明年可能更糟。

曾省吾就說,只要鴻海不退出,平板電腦量又沒起來,電子五哥低毛利的狀況,至少兩年後才可能改善,今年NB股本益比低於十倍,明年難保不會到六倍,「大家都希望在硬體做到最大,大家會死,至少我要活著。」

科技業迷人之處,就是只要隨時有一個新產品出來,就會有大成長的機會,也就是說,電子五哥爆發力強,但若要比跑馬拉松,就得學股神巴菲特的選股哲學:從不買科技股,只買他懂的傳產股。

無論今年以來、一年、三年或者五年的報酬率,統一永遠高於鴻海,台灣科技代工業落入了,買鴻海不如買統一,買廣達不如買台塑的現象。

過去投資科技股,買的是每年超越傳統股的成長性,但是連鴻海都宣布成長減半時,正宣告科技代工微利時代來臨,趨勢也將轉變,在這場廝殺大戰出現贏家前,投資者可以向電子五哥說一句:「再見,請保重。」

延伸閱讀:3個轉變,將衝擊電子5哥!NB價格,5年跌價 51% iPad比NB便宜 31%iPad零件需求比NB少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26

從社子島起家的兩岸稀土材料大廠 秀波讓台灣電子五哥全買單

2010-11-15 TWM




磁性材料是稀土元素的應用領域之一,國內生產磁鐵的公司不多,而專注於永磁材料||釹鐵硼的更是少數。

國內唯一能夠從中游產製到下游的製造商秀波電子,雖然名氣不大,但在稀土資源成為國際議題下,秀波竟意外受到重視。

撰文‧歐陽善玲

從台北往士林方向走,熱鬧的花博景致,吸引全世界目光;再往前行,途中經過圓山飯店、銘傳大學及士林官邸,坐落在福林橋旁,有一家不起眼的公司,生產鐵氧磁體。蘋果、宏碁、華碩、仁寶及英業達等電子大廠,都要向這家秀波電子進貨。

屹立不搖四十載

占盡磁性材料領域 「低碳」商機秀波電子,名氣不大,但在稀土成為國際議題下,卻意外受到重視。公司以生產磁性材料為主,日常生活中的汽車、手機、光碟機、遙控玩具及電腦用風扇,都需要用到。而磁性材料所需的關鍵元素,正是目前炙手可熱的稀土。

成 立近四十年的秀波電子,集團企業主要分為秀波電子與秀越實業兩大體系。秀波電子以生產鐵氧磁體為主,旗下公司遍布兩岸三地。在香港,設有秀特、磁波化工及 住秀公司;大陸方面,在東莞、蘇州及昆山都設有生產基地,並就近服務客戶。而因看好稀土產製出的產品||「釹鐵硼」的發展前景,在二○○三年成立秀越,從 鐵氧磁體晉級到永磁材料領域。該公司旗下包括香港秀豐實業、上海秀懋公司。這家默默耕耘了近四十年的老牌企業,在「低碳經濟」趨勢下,風力發電及電動車所 引爆的稀土永磁材料需求,為公司前景帶來無限想像。

秀波創辦人邵天泰,早年在台塑服務,因緣際會下與陳育男共同成立秀波電子。當時在台塑,邵天泰是廠長,陳育男是課長,兩人是從屬關係。「可能是公司班底多來自台塑,秀波企業經營理念,也深受台塑精神『勤勞樸實』影響。」秀越實業行政副總吳籼蒑說。

不過,讓邵天泰放棄穩定工作,決定創業的原因,是他在進入台塑前,曾在日本松下電器服務九年,有機會接觸到變壓器的心臟「鐵心」。當時日本馬達技術已是世界一流,由於應用範圍廣,及國內所需的鐵心全數從日本進口,這點讓邵天泰看到機會,興起創業的念頭。

在穩定中成長

隨產業發展轉型 公司遍布中港台秀波的成長與台灣產業發展軌跡同步。產品,從低階的玩具磁鐵切入,爾後轉型到以供應家電產品使用的馬達磁鐵,現在,又瞄準汽車產業。經過每一次的轉型與改變,秀波在產業的影響力與業績,也隨之晉升到不同層次。

若將秀波電子發展歷程,以每十年為一階段,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 一階段,屬於穩定成長期。第二階段,公司則跳脫穩定步伐,開始高速成長,積極擴建廠房,還設立了磁波化工公司,直接製造磁鐵原料供應給秀波。同時展開海外 布局大計,陸續在香港、大陸及東南亞成立公司,作為台灣與大陸聯繫的橋樑。在此階段,秀波平均年營業額提升至五.五億元,比第一個十年一.五億元大幅成長 超過三倍。既要維持優勢,營運又能向上突破,是創業滿二十年的公司最大挑戰。

秀波進入第三個十年後,國內外環境變遷,產業多元化發展,競爭 十分激烈。在秀波創業二十五周年慶祝會上,邵天泰有感而發說,「無論什麼行業,只要有資金、有人才,就可以跨行、跨業、跨國投資設廠製造。像大同,本來是 做機器、馬達、變壓器,後來跨入電子產品,也做磁性材料。」

從困局中求生

加強國內生產 積極展開跨國布局他認為,許多大企業切入磁性材料,秀波要突破市場大餅被分食的困局,因應之道有二。一、加強國內生產;二、積極將觸角向海外延伸。透過這種「內外包抄」方式,另闢一條道路,才是唯一解決之道。

國 內生產部分,當時秀波營運策略,除了提高原有產品附加價值外,還開發新產品,像鈦酸鍶變阻器、氧化鋅變阻器等;海外部分,則在一九九三年與日本住友金屬公 司合資、在香港成立秀特電子公司,生產各類磁鐵,就近供應下游廠商,提供最好的服務。然而,未來在節能趨勢下最有價值的,還是釹鐵硼磁石技術。

二 ○○一年,秀波邁入第四階段,與日本住友金屬在釹鐵硼加工上進一步合作,到○三年合資創立秀越實業,晉級永磁材料領域。過去,台商與日本企業合資,大多是 因為台商看中日本的技術與市場,而日本住友金屬和秀波的合作,則是日本住友想借重秀波在中國的關係與布局,顯示秀波在產業中的耕耘,已獲得日本廠商的肯 定。

若以產業性質大致區分,秀波的客戶多是傳統產業,而成立七年的秀越,則以消費性電子廠為主。

秀越營業處副總胡文政指出,科技產品永遠都在追求「輕薄短小」,而釹鐵硼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磁性強等特點,成本相對低,應用在消費性電子產品上,包括筆電、手機、網路通訊設備等,領域相當廣。

他認為,這次稀土漲價,電子產品算是「掃到颱風尾」,磁性材料不但占產品比例低,成本也不高。因此上游廠商要轉嫁原料成本,並不容易。但,因為目前國內沒有釹鐵硼永磁材料生產製造商,秀越仍具領導優勢,同業想切入這塊領域,仍得跟著秀越腳步前進。

秀 波從社子一家做磁鐵的公司,發展到兩岸三地磁性材料重量級供應商。不容易的是,一般公司看準發展機會,往往會跟銀行借貸、大力擴充產能,或是推動公司掛牌 上市。但秀波電子從一九七一年成立至今,每一次擴大營運都靠自有資金,不向銀行借款原則,才能維持零負債紀錄。就企業經營角度,這種方式可能稍嫌保守,相 對的也比較「踏實」,秀波也因此才能一步一腳印地茁壯。

以誠信得人心

員工流動率低 成立迄今零負債邵天泰將自己成功的原因歸納成四個字,「誠意、信用」。他常跟同仁講,「誠則天下無不成之事,不誠則天下無能成之事。」不只對客戶如此,秀 波員工平均資歷達十五年,員工流動率低的原因,除公司鼓勵員工做到退休外,老闆為員工著想的態度,也讓員工甘心為公司打拚。

「外派員工返台,很多公司老闆只在意海外營運績效,等著聽取最新的業績報告。但老董事長面對外派員工,只會問,在那邊生活過得好不好?這點讓同仁相當感動。」秀越董事總經理曾正桓說。

服 務已二十七年的吳蒑,回憶剛進入秀波時,因為負責外銷業務關係,必須到飯店拜訪中東客戶。「老董事長提醒我,不管談任何事,都要請客戶到大廳談。如果客戶 堅持一定要我上去才談,老董說,你就回來,這筆生意不做也罷。後來我跟我爸爸提到這件事,他聽完之後就說,這個工作你就好好做下去。」就是把員工都當作自 己的親人一樣看待,讓吳蒑在公司一待就將近三十年。

匯率壓縮獲利 客戶內移效應迎向未來挑戰 邁向掛牌上市之路一路走來,其中也遇到過低潮。○三到○八年,是秀波營運最艱辛的一段期間。當時因為台灣企業外移,秀波必須調整生產線,將部分產能移轉到 大陸。為安排台灣廠的閒置人力,邵天泰針對符合退休資格的員工,擴大進行優退措施。「老董親自向員工鞠躬、道謝,也讓在場的員工感到受寵若驚。」吳蒑說。

集團也在○四年完成交棒,由二代邵俊中接任。走過最艱辛的時期,接下來集團發展目標,以開發高附加價值產品為主,同時擴展市占率及營業額,也不排除掛牌上市,打響知名度。

但眼前因新台幣匯率升值,在獲利方面存在較大問題。秀波電子董事總經理洪東印說,節能馬達長期穩定成長,但在新台幣升值趨勢下,獲利恐被壓縮。另外,電子大廠往大陸內移態勢明顯,如何加強對客戶的彈性服務,也是未來一大挑戰。

即將進入第五個十年,秀波勾勒出未來營運大局,持續研發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甚至會邁向電動摩托車等節能產業的馬達供應鏈領域,將是讓秀波集團營運鵲起的祕密武器。

「絕對關鍵」 沒有它就是不行在「稀土」成為國際事件後,國內企業也高度關注稀土元素的動向,不少公司產品中,直接或是間接原料都跟稀土元素有關。所以,稀土在產品的產製過程中,占的比率雖不高,卻具有「絕對關鍵」角色。

以MLCC(積層陶瓷電容)來說,稀土元素的功能是用來調整陶瓷本質的添加物,雖只占電容粉末使用量的1%,占生產成本更不及0.1%,但「沒有稀土元素,MLCC就無法生產」,國內MLCC龍頭廠國巨一語點出稀土元素的重要。

而 被動元件上游粉末、晶片電容及晶片電阻廠的信昌電,目前營收中約有3成來自粉末業務,該公司在10月底舉行法說會時,原料稀土元素的來源,成了整場法說會 的焦點。信昌電總經理程凌天強調,已經開始正視稀土問題,並預期稀土元素價格今後「只會上漲」。為了取得足夠料源,已與大陸湖南當地的稀土供應商達成協 議,雖然來源已無虞,只是價格持續地上漲,也讓信昌電未來面臨不小的成本壓力。

稀土在LED(發光二極體)的重要性,不亞於MLCC。表面上,雖然LED下游封裝廠對「稀土元素」感覺距離很遠,但因為生產LED過程中關鍵材料「螢光粉」,大多來自日本的日亞化等公司,一旦日本稀土元素貨源出問題,國內的LED廠均無法倖免於難。

而 開始少量生產LED螢光粉的中釉已經擔心,一旦稀土元素價格持續上漲「那就不妙了」,因為這代表公司的獲利將會被壓縮,對新業務營運產生壓力。但有趣的 是,部分下游廠對稀土元素的感受相對「冷感」。光寶科、億光等就說「目前感受不深」,恐怕要等到明年稀土元素供應吃緊時,才會有更多感覺。

秀波電子

成立時間:1971年4月

負責人:郭博

資本額:4億元

主要產品:硬質鐵氧磁體、極異方性環狀燒結磁石、軟質鐵氧磁體、鐵氧磁粉銷售地區:台、中、港、韓、日、東南亞、歐美地區

國內稀土應用相關公司

上游原料供應商 應用產業 下游相關公司日亞化學、中釉(少量)、日商Kyoritsu、Sakai、信昌電、秀波、秀越、台全 LED封裝廠 光寶、億光、東貝、佰鴻

MLCC 國巨、華新科

硬碟 銘異

散熱元件 建準

風力發電 台達電、東元

馬達 東元

電動車 必翔、裕隆

筆記型電腦 華碩、英業達、宏碁

手機 華冠、宏達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0

直擊!電子五哥物聯網挖寶大會


2015-08-31  TCW

當手機市場的成長趨緩,台灣電子五哥未來瞄準的生意,竟可能包含運動手環、腦波安全帽,甚至是寵物分析項圈。

台廠變主動20國開發商領隊:今年反應較好

八月十八日,在交通部某一間會議廳,開發虛擬實境的NU.I.ON團隊站在台上,向大家介紹如何透過手機,把眼中的景物3D化。富士康、廣達、聯發科、和碩等代表,坐在台下勤做筆記,台達電甚至派出超過十五名員工,連董事長海英俊都親自上陣考察。

「你不知道下一個Apple(蘋果公司)在哪裡!」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明這些台廠來意。隨著PC、手機出貨量逐漸放緩,物聯網應用和裝置,成了台廠下一個瞄準的市場。

因應物聯網趨勢,Google前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的創新工廠,去年成立媒合平台HWTrek,負責媒合物聯網應用開發商和台灣、深圳供應鏈 業者。為時兩小時的交流會,不僅吸引二十國的開發商前來,更有高達三百家台廠派出代表參加,頓時變成台灣供應鏈業者的挖寶大會。

在交流會前的企業參訪會,廣達共同創辦人梁次震也親自與這群年輕開發者會面。

「今年(台廠)反應比較好,就會願意聊、願意談一些合作,」HWTrek執行長王仁中說。大家看中的是,五年後整體規模約五十五兆元的物聯網商機。

技術成熟3D食物列印機將少量生產

過去擅長接大單、與大客戶做生意的台廠,把目光轉向開發物聯網應用的新創團隊,並非巧合。因為眾多應用,預計在明年起陸續問世。

以MIT實驗室研發的腦波安全帽MindRider為例,一只嵌入兩個晶片的安全帽,藉由偵測使用者因路況不同產生的腦波變化,利用藍芽連網到手機,將專屬使用者的地圖記錄下來。

「我們現在和哈雷機車合作,將此應用做成安全帽;我們也和IBM合作,繪製雅加達、馬尼拉等城市地圖,」MindRider共同創辦人Arlene Ducao說。

對IBM而言,這些路況的資訊價值在於背後的大數據。Arlene Ducao說,有了企業的加入,產品預計明年在市場上亮相,類似的例子還包括3D投影機和食物列印機等。

喊了兩年之久的物聯網裝置,在今年底到明年,得以開始少量生產。第一個關鍵,在於通訊和平台規格的逐步統一。

「藍芽的技術一直不斷提升,」HWTrek專案暨行銷經理鍾御瑄說。藍芽升級推出低功耗版本,不僅解決使用Wi-Fi連網產生的耗電問題,它支援二十至三十公尺的通訊距離,讓各式各樣的硬體裝置,可以連網到手機。

市場到位腦波帽靠賣數據資料獲利

第二個關鍵是,大家開始找到獲利模式。

美國穿戴式廠商Fitbit,靠賣智慧手環,今年六月在紐約證交所上市,創下目前今年全美第三大規模IPO案。上市兩個月至今(以八月二十四日收盤價計 算),市值約新台幣兩千億元。這給應用開發商莫大的鼓舞,因為它證明「新的這種穿戴式裝置可以賺到錢,」王仁中說。其他獲得肯定的物聯網裝置,還包括鴻海 投資的運動相機Gopro、Google旗下Nest收購的居家監控Dropcam。

過去,市場對於物聯網運用需求尚未明朗,如今,隨著第一波投入物聯網的新創公司嘗到甜頭,市場已經證明,業者除了賺低毛利的硬體裝置外,其背後的資料和數據,還能創造無限價值。

MIT的腦波安全帽就是一例,其模式在於提供資料給哈雷和IBM等合作企業,而非靠賣硬體賺錢。因為對於這些開發商而言,「真正賺錢是它的data base(資料庫),」鍾御瑄說。

當技術和獲利模式陸續到位。台廠從過去「看不懂就不願意做,不願意做就不動」,如今嗅到商機,開始動起來。

「下一波的物聯網不管運用到哪裡,很多創新還是在小的startups(新創公司),你不知道哪一個東西會大紅,」簡立峰說。

一場歷時兩小時的挖寶大會,有可印出漢堡和披薩的3D食物列印機、遠端監控居家安全的攝影機,展出應用涵蓋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層面,以每五分鐘 為一回合,二十家在台上強力推銷自己。3D列印商機四十億美元、智慧家庭二十億美元,他們要證明,這些產品都有市場。

然而,台廠並非沒有競爭對手。交流會隔天,這些開發團隊也飛往北京和中國京東商城、小米會面,找尋合作機會,之後再到深圳參觀相關製造廠商。

有意思的是,面對這群非常分散與年輕的創業者,電子五哥必須開始改變打交道的方式,「跟傳統坐在家裡等接大單不一樣,要主動去爭取,」簡立峰說。尤其,相 較於上一波智慧型手機,光是一個應用要產出,必須串聯平台、品牌和代工廠等,「它的複雜度牽涉比較高。」目前台廠找合作對象前,可先以投資形式先行布局。

而在找到「下一個蘋果」前,電子五哥們又要如何在海量的點子中,辨識出誰真正具有含金量,也考驗著大家的眼光。

【延伸閱讀】未來5年,物聯網產值破55兆元-物聯網10大炫產品

食物自製-Foodini3D食物列印機應用:依指示將原料放入列印機,做出麵包、漢堡商機:2014年3D列印商機1,200億元,估未來5年成長逾5倍市價:30,000元

馴獸導師-WUF寵物行為分析項圈應用:透過寵物行為、聲音,提供飼主培訓建議商機:未來10年寵物穿戴商機估破800億元市價:3,870元

遠端維安-Peeple影像監視器應用:手機遠端監控居家安全商機:2015年智慧家庭產值估破6,000億元

個人導航-MindRider腦波安全帽應用:沿途記錄車主腦波變化,數據可做貼近騎士需求的地圖,也可做為道路建設或都市規畫依據商機:未來5年智慧城市產值估破50兆

3D教學-Holus 3D投影機應用:將電腦、平板的影像立體化,可用於教學、遊戲等領域商機:未來4年3D投影產值估逾6,000億元市價:25,500元

虛擬光譜-FRETX智慧吉他教學器應用:利用光訊將樂譜顯示在吉他弦上,可提升教學互動性

身歷其境-NU.I.ON虛擬實境應用:把手機變成3D鏡頭,如戴著看電影,能有身入其境之效商機:2020年虛擬、擴增實境市場估值4兆5千億元

擬真訓練-Scoutee球速偵測器應用:測量棒球球速和距離,來提升投手技能,可用在專業訓練上

手感回饋-Sinister擬真遊戲桿應用:透過觸覺,回饋感受遊戲真實感

電子保母-Owlet嬰兒監測應用:遠端監測嬰兒身體狀況商機:5年內物聯網在健康照護產值估破3兆元市價:7,470元

整理:莊雅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412

從社子島起家的兩岸稀土材料大廠 秀波讓台灣電子五哥全買單

1 : GS(14)@2010-11-15 23:58:53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92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594

賣譚仔發達「五哥」1.7億豪買屋

1 : GS(14)@2018-03-12 00:10:58

【本報訊】香港人智慧──買樓會發達,發達後更加要買樓,港人至愛的「譚仔雲南米線」,其老闆之一「五哥」譚澤均應該深明此道。去年5月,日本丸龜製麵母企Toridoll Holdings以10億元收購譚仔,譚澤均有錢在手,便豪擲1.68億元入市買屋仔。中國海外(688)旗下九龍又一村海棠路洋房,新近錄得以1.68億元沽出,買家正是「譚仔」老闆譚澤均。中國海外上月透過招標方式出售的海棠路62號6號屋,洋房實用面積4,015方呎,以1.68億元售出,實用呎價41,843元。

譚仔獲10億收購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該洋房登記買家分別是TAM CHUK KWAN及YAU MEI FUNG,兩人英文拼音與譚仔「五哥」譚澤均及其妻邱美鳳相同。因米線而發達的,除了是譚澤均,還有「三哥」譚澤群。事關Toridoll去年5月以10億元收購譚仔後,年尾再以11.1億元,收購「譚仔三哥」,令兩家原本已分家的米線店再次統一,後者作價較譚仔高11%。兩間譚仔的故事要追溯至1996年,當年譚家「三哥」譚澤群、「六弟」譚澤強、周姓妹夫及兩名六弟的同學,合股創立「譚仔雲南米線」,各佔兩成。4年後,六弟兩名同學因與六弟相處出現問題而退股,餘下3名股東便邀請「五哥」譚澤均入股。2008年,4名股東又鬧意見分歧,自此譚仔便分家。原本管理「譚仔雲南米線」的「同心飲食有限公司」由五哥和妹夫管理,三哥及六弟就開設「譚仔飲食發展有限公司」,經營譚仔三哥米線。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08/203257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4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