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二選一?“雙11”還未來,貓狗已開撕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30/152580.shtml
導讀 : “雙11”還沒正式到來,“貓狗大戰”已經硝煙紛飛。電商雙寡頭阿里京東在雙11這個時間節點上再次針鋒相對,大戰一觸即發。
i 黑馬訊 (宮盈) 10月30日消息,“雙11”還沒正式到來,“貓狗大戰”已經硝煙紛飛。京東暗示對手強迫商家二選一,雙11站錯隊被關店封殺。我們來回顧下本次二選一大戰的前因後果。
據報道,10月27日,兩封內部郵件流出,商家需要二選一。


報道說,第二封郵件雖沒有提到天貓,但綜合第一封郵件,以及目前電商的競爭業態,不難猜測:擁有如此能量的電商公司,應該是和京東同體量或者遠大於京東體量的電商企業,也就是阿里。
10月29日,京東黑板報發布了《致商家朋友們的一封信:打擊不正之風、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京東稱,隨著11.11的臨近,部分國際、國內服飾品牌商家被某平臺施壓,要求品牌商家不得參與包括京東在內的其他平臺的促銷活動,即便已經上線的活動也需撤掉。對此諸多品牌商表示無奈,暗指天貓強迫商家二選一,擾亂正常的商業秩序。
信中稱,京東絕不認同並堅決抵制對這種行為,也請廣大商家做出清醒的判斷:屈從霸權得到的只能是短暫的利益,失去的將是和多平臺合作的長久利益。對於個別商家迫於壓力臨時停止正常經營或退出活動的行為,京東也進行了處罰,其中,一家名為木林森官方旗艦店被京東關店,並宣布永久不再合作。
對於這種說法,天貓公關部回複,作為平臺,天貓不會也不可能強迫商家二選一,但是市場在哪里商家就會去哪里,對於商家來說這是很正常的選擇。
京東黑板報內容:
致商家朋友們的一封信:打擊不正之風、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隨著11.11的臨近,部分國際、國內服飾品牌商家被某平臺施壓,要求品牌商家不得參與包括京東在內的其他平臺的促銷活動,即便已經上線的活動也需撤掉。對此諸多品牌商表示無奈。個別友商逼商家二選一已不是新話題,但此番施壓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我們理解個別商家迫於壓力臨時停止正常經營或退出活動的行為,但此舉已經損害了其他平臺商家和消費者的利益。本著公平負責的態度,京東做出如下決定和聲明】
尊敬的商家朋友們:
臨近2015年度雙十一,京東和廣大商家一起期待著為消費者奉上的購物盛宴。京東高速增長的開放平臺業務一直秉承“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和商業理念,以給與消費者不斷提升的購物體驗,並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京東的所有營銷活動,一如既往地敞開胸懷,熱忱邀請廣大商家以及友商同仁共同參與。
遺憾的是,在這個廣大商家應該共同發力的時間點,個別友商再次以利益捆綁、脅迫商家,這種壟斷的行為不僅擾亂了正常的商業秩序,觸及了商業道德的底線,更加導致消費者利益受到嚴重損害。
對這種行為,京東絕不認同並堅決抵制。也請廣大商家做出清醒的判斷:屈從霸權得到的只能是短暫的利益,失去的將是和多平臺合作的長久利益。對於個別商家迫於壓力臨時停止正常經營或退出活動的行為,京東本著對所有平臺商家負責任的態度,必須予以嚴肅對待和處理,對於嚴重影響消費者利益的,京東將永久終止與其合作。
現公示商家處理信息:
店鋪名稱:木林森官方旗艦店(石獅市木林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處理結果:關店,並永久不再合作
我們衷心感謝一直以來與京東及廣大消費者站在一起的所有商家朋友們。我們充分感知商家朋友們對公平市場的期望,也非常理解你們由於某些因素而受到的不合理的壓力。京東與廣大的消費者,乃至全社會遵守商業道德的企業,對你們的堅持和努力表示敬意。京東承諾:不僅始終是你們堅強的後盾,更會挺身而出,為了消費者和商家的利益,打擊不正之風。我們相信京東的開放平臺業務,一如京東在過去12年蓬勃發展的氣勢,是消費者和商家朋友們真正的歸屬。
此後,今天下午1點20分左右,Mulinsen木林森旗艦店在微博做了《京東,你不懂我,我是木林森,但你只見樹木難見森林》官方回應,在京東的驅逐令里,滿紙的荒唐言論折射了商家的辛酸淚。“屈從霸權得到的只能是短暫的利益,失去的將是和多平臺合作的長久利益”,京東黑板報里的這句話也正是我們木林森官方旗艦店想提醒京東平臺其他商家的——趕緊撤離京東!我們想問問京東:究竟是誰在實施霸權,脅迫商家?
做為商家,京東如此”出其不意”單方面關閉我們店鋪,極大傷害我們的品牌聲譽,導致消費者對木林森品牌產生誤解,也許我們的消費者也不得不逃離。
木林森官方回應內容:
《京東,你不懂我,我是木林森,但你只見樹木難見森林》
木林森官方旗艦店三問京東:誰在實施霸權?誰在觸及商業底線?誰在侵害消費者權益?
一個招呼都沒打,我們“被關店了”,京東說,這是為了堅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
一點征兆都沒有,我們“被示眾了”,京東說,這是為了“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京東雖然店還很小,但是已經學會了欺客……
在京東的驅逐令里,滿紙的荒唐言論折射了商家的辛酸淚。“屈從霸權得到的只能是短暫的利益,失去的將是和多平臺合作的長久利益”,京東黑板報里的這句話也正是我們木林森官方旗艦店想提醒京東平臺其他商家的——趕緊撤離京東!
我們想問問京東:究竟是誰在實施霸權,脅迫商家?
作為商家,我們有權根據自己的商業判斷,做出正常的商業選擇,在不違背合同的前提下,自主調配貨品比例和貨品類別是我們的權力,京東無權幹涉。舉個例子:我在你修的道路上開車不假,但是你憑什麽動我的方向盤?
我們也想問問京東:究竟是誰在觸及商業底線,導致消費者利益受損?
做為商家,京東如此”出其不意”單方面關閉我們店鋪,極大傷害我們的品牌聲譽,導致消費者對木林森品牌產生誤解,也許我們的消費者也不得不逃離。京東,你的眼里真的還有消費者?你的心里尚存有一絲的商業底線?
我們還想問問京東:你們野蠻關店,依據何在?
商業講求契約精神,我們遍查了“京東JD.COM開放平臺在線服務協議”,也無法獲悉被野蠻關店的任何緣由。我們正常的貨品管理行為,竟然遭致京東野蠻關店,此舉不僅違背商業倫理,也完全漠視商家權益。
在這樣的平臺上,我們雖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客戶數量只是其他平臺的一個零頭。面對一個表里不一、缺乏規則的蠻橫平臺,良知告訴我們,必須撤店:是的,京東,我們不跟你玩了。
木林森京東官方旗艦店
2015年10月30日
這種二選一的情況在兩年前就已經出現過。2013年6月2日,京東副總裁蕢鶯春發表博客聲討阿里巴巴,指責天貓逼迫商家進行“二選一”。次日,京東發表聲明,稱個別友商不合時宜地向京東的合作夥伴、品牌廠商,多次發出要求他們“二選一”的指令,甚至威脅一些賣家。
6月6日,針對京東此前的“二選一”指責,天貓9時通過官方微博作出回應,稱“真正的回饋消費者”不是文案秀和公關秀,並暗指京東“消費消費者”、“自欺欺人”。
天貓回應如下:
真正的回饋消費者,不是以各種促銷的名義,自娛自樂的文案秀;不是花錢傻砸廣告,用投資人、商家的錢打造廣告主的盛宴;也不是動不動種西紅柿喊二選一的公關秀,而是真金白銀的讓消費者得利,讓商家成長,讓環境更健康誠信。拜托你:
1.不要再消費消費者了。消費者的每次期待都是一次信任,消費消費者就是消費信任。
2.不要再讓商家流血了。如果商家垮了,誰再來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
3.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別讓6.18再變成8.15,畢竟這不是做一天的生意,好好活著才能走得更遠。
此後,據媒體報道,一位原本打算參與京東618促銷活動的商家去年曾頗為無奈的表示,“有可選擇的空間嗎?我們在天貓的銷售額占比60%,京東商城占比10%,只能選擇天貓。商業環境如此,只能選擇生存。”
一些商家在權衡再三後退出京東618,也有一些商家選擇註冊兩家公司,分別負責運營天貓和京東,以“打馬虎眼”解決部分問題,更多賣家則選擇不吭聲,在京東和天貓間尋求平衡。
在天貓與京東二選一背景下,共有3家商家沒有參加2013年618店慶期間,以服裝鞋帽品類為主。
毋庸置疑,雙11促銷對電商非常重要,一天銷量抵得上平常一個月銷量或一年銷量的20%。
但是,2015年10月1日,工商總局發布的《網絡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管理暫行規定》明確指出“電商平臺不得限制、排斥平臺內的網絡集中促銷經營者參加其他第三方交易平臺組織的促銷活動。”
如今,電商雙寡頭阿里京東在雙11這個時間節點上再次針鋒相對,想必今年的雙十一大戰將更加白熱化。
房價匯率“二選一”誇大風險 央行強調貨幣穩健
11月8日,央行發布《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在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思路中,首次增加了“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註重抑制資產泡沫和防範經濟金融風險”。這一提法在10月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首次在貨幣政策中提出。市場曾解讀為,這是貨幣政策將要偏緊的信號。央行此次在《報告》中強調,“就貨幣政策而言,關鍵是要繼續保持穩健和中性適度的貨幣環境”。
與此同時,《報告》對當下“棄房價、穩匯率”還是“棄匯率、穩房價”的爭議問題也作出厘清。《報告》指出,上述觀點誇大了各自領域的風險,而且也都不是好的做法。
抑制資產泡沫
《報告》指出,第三季度以來,中國人民銀行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靈活適度,註重穩定市場預期,為穩增長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在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思路中,《報告》指出,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靈活適度,適時預調微調,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做好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適應的總需求管理,為結構性改革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註重抑制資產泡沫和防範經濟金融風險。
這一提法在10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已經出現。《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了解到,隨著三季度的GDP增速基本達到預期,個別指標還有企穩的跡象,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加之近期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幅度較大等因素,現階段貨幣政策的重心由穩增長轉向抑制資產泡沫,大幅度提供流動性不會再有。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穩健”的基調發生改變,就此言“偏緊”為時尚早。
2015年以來,全國房地產價格普漲,一線城市的上漲最為瘋狂。
2016 年 9 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 M2 余額同比增長 11.5%;9月份個人住房貸款依然占據當月新增貸款的四成,此前的7月、8月分別達到98.68%和71.20%。今年前三季度,個人住房貸款增長占全部的35.7%。業內人士分析,這輪房價上漲和2015年的貨幣政策的寬松不無關系。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此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目前從保增長的角度來看,前期投促的力度比較大,可能產生了一些副作用,就是資產價格泡沫以及金融風險的上升。此次政治局會議關於貨幣政策的表述,可以認為是從“不再過度強調特別大的政策力度去保增長,而是強調更加關註金融風險,抑制資產泡沫”。
另一方面,9 月末,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4.07,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6778 元。進入10月,人民幣對美元連續下跌。10月2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7744元,與9月30日的6.6778相比,不到一個月時間跌去近千個基點,跌幅達1.4%。截至11月8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6.7817,貶值壓力仍存。這對資本外流帶來一定的壓力。如果國內政策目標轉移到抑制資產泡沫,對於保持匯率穩定有一定幫助。
不過,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抑制資產價格泡沫”角度來講,並不能和貨幣政策收緊簡單畫等號,目前的資產泡沫並不是全面的資產泡沫,主要是房地產價格泡沫,且房地產泡沫也是區域性的,只是在少數經濟領域出現了一些泡沫,這需要貨幣政策運用適當的工具進行抑制,但不適合全面收緊。
貨幣政策繼續保持穩健中性
《報告》對當下“棄房價、穩匯率”還是“棄匯率、穩房價”的爭議問題也作出厘清。《報告》認為,上述觀點誇大了各自領域的風險,而且也都不是好的做法。“就貨幣政策而言,關鍵是要繼續保持穩健和中性適度的貨幣環境”。
前一段時間國內部分城市房地產價格上漲較快,人民幣匯率受美元指數持續走強影響出現小幅貶值,各方面對房地產和匯率問題比較關心,市場上甚至一度出現了關於應該“棄匯率、穩房價”還是“棄房價、穩匯率”的討論。
《報告》稱,“棄房價、穩匯率”的一種邏輯是緊縮貨幣,從而擠出資產泡沫,並以高利率來穩定匯率,這會導致危機式的被動去杠桿,代價很大,過程比較痛苦,匯率實際上也很難穩住;“棄匯率、穩房價”則是放松貨幣來支持房價,試圖以低利率刺激通脹和房價,這同樣會加劇結構扭曲和債務積累,導致調整的時間更長、代價更大。展望未來,中國經濟仍有條件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就貨幣政策而言,關鍵是要繼續保持穩健和中性適度的貨幣環境,同時發揮好宏觀審慎政策在維護金融體系穩定中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要通過推進結構性調整和改革,進一步增強市場信心和經濟的內生活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並擴展金融資源有效配置的空間。”《報告》指出。
“大幅度提供流動性,應該也不會這樣做了。”邵宇對本報記者表示,未來匯率方面還是會溫和貶值,資本賬戶方面的管理會更加嚴格。利率方面短期內降息、降準的可能性不會特別大,公開市場操作方面更多是應急性的,比如當流動性確實出現了困境,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進行應急性救助緩釋。
如果蘋果和微信間二選一,你會站在哪一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20/162677.shtml
如果蘋果和微信間二選一,你會站在哪一邊?
如果被迫下架的是微信訂閱號呢?你也許會有一些不滿意,但你是否會因此放棄蘋果手機,轉而使用安卓手機?
本文由尹生價值觀(微信ID:jia-zhi-xian)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尹生。
微信與蘋果就微信訂閱號贊賞功能沖突的背後,站著騰訊的“微信版App Store”圖謀——小程序。但在最終攤牌之前,兩家公司都會積蓄各自的用戶價值規模與不可替代性,以及戰略的備份機制。
可能間接是迫於蘋果的壓力(但蘋果官方並沒有申明),微信官方今天宣布取消iOS版微信公號贊賞功能,這意味著那些通過蘋果手機閱讀微信訂閱號文章的用戶,將再也無法向作者打賞——如果作者沒有在文章末尾放置那一排方方正正、有礙觀瞻的打賞二維碼作為替代的話。
我敢肯定,你多半不會因此棄用蘋果手機——對你而言,打賞不是一個剛需,也許你還會高興終於有了一個不用打賞的名正言順的理由——因此,那些指望著通過你的閱讀來賺取成就感和影響力、以及繼續通過二維碼打賞(盡管效果和體驗會打折扣)來賺取收入的訂閱號作者,也不會放棄蘋果手機,包括我本人在內——縱然有萬般不滿。
如果被迫下架的是微信訂閱號呢?你也許會有一些不滿意,但你是否會因此放棄蘋果手機,轉而使用安卓手機?這取決於閱讀在你的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是否有其他替代閱讀模式,比如你也許覺得今日頭條已經夠了也說不定,但總的來說,你可能仍然不會因此拋棄蘋果。
但在這種情況下,你會通過其他閱讀終端來獲取內容,這時微信乃至騰訊可能會處於相對不利的地位,因為用戶在閱讀時離開了微信或騰訊體系,轉而將更多的時間用在另一個產品上。但同時,你也仍然可以用微信的其他功能——相比它們,訂閱號只是一個處於次要地位的功能。
如果被下架的是微信呢?你是會站在微信一邊,轉而加入安卓陣營,還是繼續留在蘋果陣營——盡管這里沒有微信,但你可以忍受沒有微信的日子,或者通過另一部手機(安卓系統的)來使用微信?
這時,決定你選擇的,將是兩個產品在你的用戶價值優先順序中的排名,就尹生(微信公號:尹生價值觀)個人而言,我可能會轉而使用安卓手機,因為微信給我創造的價值要比蘋果手機更有不可替代性,我也不喜歡同時帶著兩部手機。
這種假設只是一種極端的情況,對蘋果而言,在大多數情況下,微信並不會威脅到蘋果手機的市場競爭地位,反而會提高其價值,因此,蘋果關心的是,它能不能從微信上越來越多的交易行為中分一杯羹,而不是封殺它,就像機場對每一個候機室的商戶擁有的想法。
據說這也是這次微信公號贊賞“慘案”發生的根源——蘋果希望將贊賞納入其程序內購買的範疇,從而可以從每筆贊賞中抽取30%的分成。
蘋果該不該收這筆分成?如果公號加入其內購程序後,能夠帶來收入的增加,那麽只要最終公號作者的收入超過之前,它分成就無可厚非。
在通常的情況下,用戶必須支付費用才能繼續使用某個收費應用的功能,這種“強迫”購買行為就是蘋果創造的價值,而這種價值的基礎是,用戶認可了蘋果手機的價值,而且即便扣除掉為購買應用而支付的價格,仍然會超過在安卓系統上獲得的價值。
但這並不適用於打賞,因為打賞並非用戶閱讀文章的前提,是用戶閱讀文章後的自願行為,因此內購系統的“強迫”功能在此沒有價值,蘋果又沒有采取其他措施來增加文章的閱讀和打賞率,相反,繁瑣而緩慢的支付過程,還會讓收入大打折扣,而蘋果還要從中分成。
只要微信提供的替代方案給作者創造的收入不低於蘋果內購方案,微信就在道義和市場行為中處於一種相對有利的局面。否則,也難免有綁架用戶的嫌疑,而這最終會傷害微信給用戶的價值感。就目前來看,在用戶價值的天秤中,微信處於更為有利的一邊。
當然,也有一種說法,就是蘋果拿微信訂閱號贊賞功能開刀,真正的深意是表達對微信版App Store圖謀——小程序的不滿,因為這會動搖蘋果的根基。
對蘋果而言,它的根基有兩個:一是差異化的用戶價值,包括設計與體驗一流的手機,App Store提供的多種應用選擇,軟硬結合帶來的體驗提升,以及品牌識別價值,二是因為差異化而體現的手機溢價能力,和因為App Store的絕對主導地位而產生的分成等收入。
而“微信版App Store”則可能會使它在兩個根基上都面臨挑戰(盡管App Store在創造蘋果的差異化方面的價值,相對於幾年前已經大為降低)。
因此,如果小程序對騰訊的戰略價值也非常重要,則未來兩家公司的進一步沖突是必然的,但是否會上升到讓用戶二選一的程度,則取決於兩家公司各自的戰略價值與因此對用戶價值帶來的傷害的比較,以及雙方對變通方案的接受程度。
就蘋果而言,看不到有任何讓步的可能——戰略價值太大了,而且它只有一個iOS,而對微信而言,雖然目前還看不太清楚,但至少它有安卓和iOS可選。在攤牌之前,兩家公司都會積蓄各自的用戶價值規模與不可替代性,以及戰略的備份機制。
[本文由尹生價值觀(微信ID:jia-zhi-xian)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尹生。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蘋果
微信
贊(...)
分享到:
菜鳥怒懟順豐,仿佛當年3Q大戰二選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02/163389.shtml
菜鳥怒懟順豐,仿佛當年3Q大戰二選一
劉興亮
阿里要靠平臺來整合天下,這個天下人皆知。順豐想一針破天然後一統天下,大家也慢慢感受到了。但是,你幹你的仗的時候,能否考慮下用戶的感受?神仙打架,能否別讓凡人吃癟?
來源 | 劉興亮(ID:liu_xingliang)
文 | 劉興亮
1
可憐的互聯網女皇Mary Meeker,費勁吧啦整的一份報告,在中國才刷了半天屏,就被叫停了。往年,她的報告都是要被議論好幾天的。
不過,女皇今年的報告,叫停也就叫停了。因為,女皇可能真的是老了,說好的趨勢報告呢?
女皇的報告,是被兩個男人聯手叫停的。這兩個男人,一個叫馬雲,一個叫王衛。馬雲的菜鳥和王衛的順豐,聯合搞了點事,就成為又一個刷屏事件。
這就是中國的現狀。一個熱點的持續時間,並不取決於自己,而是取決於下一個熱點什麽時候到來。
2
菜鳥和順豐爆發了網絡口水戰。口水戰,是吃瓜群眾喜聞樂見的。因此,這事很快就成為了熱點。而且,很熱。

菜鳥在聲明中稱事情發生突然。5月31日晚上6點,菜鳥接到順豐發出的數據接口暫停告知。6月1日淩晨,順豐就關閉了自提櫃的數據信息回傳。6月1日中午,順豐又進一步關閉了整個淘寶平臺物流信息的回傳。
菜鳥方面表示,此事發生前為保護消費者隱私、電話信息安全,菜鳥正在根據安全團隊的建議對全網物流數據進行信息安全升級,將加強對海淘、快遞櫃等物流數據的多重交叉驗證,但順豐及豐巢等出於各種原因並不配合。
而順豐方面卻聲稱,豐巢在2016年跟菜鳥開始合作。內容包括:菜鳥提供消費者手機號信息給豐巢。豐巢反饋快遞出入櫃信息,豐巢網點推送等相關快遞櫃物流信息給菜鳥。這個合作在2017年3-4月續約的過程中。菜鳥提出:所有快遞櫃信息的觸發必須通過菜鳥裹裹,取件碼信息無條件給到菜鳥,豐巢需要返回所有包裹信息給菜鳥(包括非淘系訂單)。豐巢難以接受以上合作條款。今年5月,菜鳥提出,以數據安全為由停止對豐巢的合作,並在6月1日0點下線豐巢接口信息。今天菜鳥以到期為由,以信息安全為由,有針對性的封殺豐巢。
從明面上看,兩家都說是為了用戶信息安全。而實際上,兩家爭搶的是數據,是大數據。
3
關於數據的重要性,凱文·凱利曾如此描述:「不管你現在做什麽行業,你做的生意都是數據生意。你關於客戶的這些數據,其實跟你的客戶對於你來說是同樣重要的。」
這也是為什麽數據會成為企業戰略趨勢的原因。
未來,所有生意都是「數據生意」。這一點,所有人都明白了。當然,馬雲和王衛也明白。
在今年的數次演講中,馬雲語重心長的反複提醒企業家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未來大數據會把機器變成「人」,機器會越來越聰明。他再次強調大數據時代到來的必然趨勢,未來沒有人會抵制大數據,就像當今沒有人能拒絕「電」一樣!

馬雲還提到:數據將成為主要的能源,如果離開了數據,任何組織的創新都基本上是空殼。
馬雲意識到了數據的重要性,所以苦口婆心的四處演講、四處強調。王衛是個愛學習的人,都用心的學了進去。
於是,針對物流數據,為了搶奪物流數據的控制權,雙方兵刃相見了。
女皇的報告,就說是「統計報告」好了,為何要用「趨勢報告」的名義?同樣的,菜鳥和順豐的戰鬥,就說是「搶奪數據」好了,為何要用「保護用戶信息安全」的名義?
啥都要以人民的名義?
4
我經常發快遞。用過申通、圓通、宅急送、如風達、天天、韻達、速爾、順豐等等。用了一圈下來,由衷的感慨:要是中國所有的快遞都讓順豐來送那會好很多。
順豐就是貴一點,從來沒發生過東西送錯的事情,打電話說幾點來就幾點來,發貨也快。
現在,我發快遞的經驗就是:一些重要東西,比如身份證、護照、支票對賬單、合同等,重要資料都是發的順豐。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順豐。同樣,我的生活也離不開淘寶。
現在,順豐「拉黑」了淘寶,淘寶「封殺」了順豐。逼迫用戶二選一?
逼迫用戶二選一?難道是當年的3Q大戰再現,在QQ和360之間做出選擇?
如果真的惡劣至此,你會選誰?
5
有好事者,翻出了「先知」劉強東。
2016年7月,劉強東在央視《對話》節目中直言,菜鳥物流就是在為幾家物流公司搭建系統,說得好聽是提升這幾家快遞公司效率;說得難聽點,最後你等著瞧,這幾家公司的大部分利潤都是被菜鳥物流給吸走。

所以,菜鳥和順豐之間必有一戰?
本次事件中,順豐方面還回應稱:「此次背後實質是阿里方面以信息安全為由,要求順豐、豐巢等加入到阿里雲。」
意外話就是:阿里覺得順豐沒用阿里雲的業務,而是用了騰訊雲的業務,灰常的不爽。
難道這些巨頭們發展大了就必有一戰?
阿里要靠平臺來整合天下,這個天下人皆知。順豐想一針破天然後一統天下,自從做了電商之後,大家也慢慢感受到了。
誌在天下者,為了天下,就得幹仗。但是,你幹你的仗的時候,能否考慮下用戶的感受?神仙打架,能否別讓凡人吃癟?
寫作此文時,正好在一個微信群中看到一句話:「善良,是我們為自己留下的路標!」
這可惜,這句話,馬雲和王衛是不會看到的。
[本文系劉興亮(ID:liu_xinglia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劉興亮。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獲取授權。推薦關註微信公眾號(ID:iheima)]
菜鳥
順豐
數據
贊(...)
分享到:
黨報談電商要求入駐商家二選一:影響電商做大蛋糕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07/1180063.html
歲末年初是消費旺季,也是商家摩拳擦掌沖刺銷量的好時機。可對於一些從事網上經營的商家來說,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電商平臺“二選一”,著實有點鬧心。連日來,不斷有商家反映,一些電商平臺要求合作商家只能入駐一家網絡銷售平臺,不能同時入駐多家。這給商家和消費者帶來哪些影響?這項要求合理嗎?應該如何完善監管?
“二選一”,商家犯愁,消費者擔憂
“從去年‘雙11’開始,很多同行都在議論‘二選一’,我很擔心對未來經營產生影響。”在某電商平臺上從事多年服裝銷售業務的浙江溫州商戶李嵐說。
“二選一”現象,在電商行業普遍存在嗎?“目前主要是在一些大型促銷活動時,平臺要求商家只能‘二選一’。”李嵐說,比如去年“雙11”前,一些商家接到平臺通知,讓商家選擇只能參加一家平臺的促銷活動。平時的經營,大部分仍可以同時在多家平臺上進行。
但人們擔心這種苗頭會蔓延開來。有商家在網絡上匿名求助,反映某電商要求商家只能在自己平臺做促銷,並以此為由,強令商家必須與其簽訂“獨家合作協議”,保證產品只在該平臺售賣,並關閉在其他平臺上的店鋪。
“二選一”將來會不會由促銷擴大到平時經營,讓商家心里打鼓。“電商經營競爭已非常激烈,我們要在提升服務、改善產品上花費更多精力。如今,還要再考慮‘二選一’的風險,感覺很累。”李嵐說。
其實,僅僅是促銷,電商平臺的“二選一”已經給商家帶來不少困擾。李嵐算了一筆賬,幾年前起步做電商時,考慮到不同平臺的流量特點,在多家平臺開了店鋪,都投入了不小的成本,“入駐費用加上經營店鋪人員的工資等,每年也有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如今,“雙11”等促銷的成交額在商家年度銷量中的比重很大,商家都盼著可以參加大型促銷,擴大銷售額。突然出現的“二選一”規定,讓他們措手不及。
不僅商家煩惱,消費者也有擔心。“電商豐富了我們買東西的選擇,而‘二選一’卻像是在開倒車。”上海市浦東新區居民郝芳說,相比到商場買東西,電商的優勢在於選擇豐富、方便比較。今後電商平臺如果“二選一”,意味著買東西的選擇空間變小了,比較範圍也變小了,對消費者來說不是件好事。
“總的來說,電商‘二選一’不利於行業提升供給效率和質量,不利於改善消費體驗。”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說。
北京誌霖律師事務所趙占領律師認為,市場經濟的魅力在於通過競爭提高資源分配的效率。電商平臺“二選一”不僅限制了商家的選擇權,也影響了充分競爭。對於商家而言,電商平臺是銷售渠道,自然越多越好,選擇哪個渠道應由商家自主決定。目前,很多商家公開表態,不願陷入“二選一”的艱難選擇。
不規範競爭,影響電商做大“蛋糕”
一向開放包容的電商業,為什麽會出現帶有明顯排斥和封閉色彩的“二選一”?
“在電商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一些電商平臺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說,目前國內的一些電商平臺已經占據明顯的市場優勢地位,在和入駐商家的談判中力量懸殊。一些電商涉嫌利用優勢地位,對商家的經營行為進行限定,以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
電商是我國消費領域的亮點。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去年1—11月,我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4.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4.8%,較上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
“電商前期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開放。”曹磊認為,相比傳統流通,電商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成功應用了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新技術,更關鍵的是電商沒有把線下商家排斥在外,而是主動擁抱和吸引線下商家入駐,共同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購物體驗。然而,隨著電商市場日漸成熟,電商行業逐漸從流量擴充期進入存量競爭期,而國內電商平臺也逐漸從規模快速擴張期轉入資源掌控期,各電商平臺間開始“短兵相接”,不規範競爭行為集中出現。
劉俊海認為,無論是從行業健康發展還是從企業社會責任的角度,電商平臺都不應選擇“二選一”策略。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滿足人們需求的過程中,電商大有可為,應有所擔當。更高效的流通、更實惠的價格、更優質的服務、更豐富的選擇,不僅是消費者的願望,也應成為電商努力的方向。“‘二選一’明顯有違企業社會責任。”劉俊海說。
“電商想要健康發展,跨平臺開放合作是大勢所趨,任何平臺都不應該逆勢而為。”曹磊認為,入駐商家和電商平臺本應是合作共贏的關系。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進入存量競爭期,電商平臺更不該忘了開放合作的初衷,而應以更加包容的心態,把精力放在改善服務上,靠購物體驗培養消費者黏性,形成平臺、商家、消費者多贏的局面,把難以取舍的“二選一”變成互利共贏的“一加一”。
電商監管應跟上行業發展步伐
電商平臺“二選一”是否屬於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監管是否應有所行動?這引起了行業的普遍關註和討論。
業內人士認為,一些大規模的電商平臺企業已具有一定的市場支配地位。針對一些超大的平臺企業,監管應有所行動,防止“店大欺客”、限制市場競爭等現象。
曹磊表示,存在市場支配地位的電商平臺用“二選一”策略,把商業優勢轉化為侵犯平臺內經營者正當權益的行為,這種現象需引起格外重視。
去年11月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互聯網領域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作出界定。經營者利用網絡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不得利用技術手段,通過影響用戶選擇或者其他方式,實施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服務正常運行的行為,包括惡意對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者服務實施不兼容。上述行為可視為不正當競爭,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0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款。
去年11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電子商務法草案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辜勝阻表示,為爭奪商家的資源,電子商務平臺采取各種辦法逼迫平臺商家“二選一”,停止在其他平臺上促銷甚至經營活動,迫切需要立法的形式去規範。
辜勝阻認為,國內的一些電商平臺已發展成為巨頭,而平臺上的商家是非常小的,兩者博弈過程中地位差別明顯。迫切需要通過立法進行制度設計,特別是要進一步明確電商平臺的責任和義務,提高平臺規則的透明度。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呂薇認為,在當前電商行業相關立法過程中,應對不公平附加排他性的交易條款等內容進一步明確。
“當務之急,對於電商‘二選一’,應及時采取措施,把不良競爭趨勢遏制在早期階段。”劉俊海說,對於電商平臺“二選一”中的違規行為,有關部門應嚴肅及時查處,維護電商市場的良好秩序。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經歷高速發展階段後,電商行業應進入更加成熟的規範發展階段。更規範的監管,不僅不會限制電商發展,反而會成為行業的助推力。
“電商很多新的經營策略行為,都應成為監管部門關註的新問題。”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薛軍說,隨著電商行業發展,“二選一”、流量推廣、競價排名等問題,在以前行業發展中都沒有出現過,如今卻屢見不鮮。監管部門應及時關註這些新問題,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更好履行監管責任,為行業健康發展營造更好的環境,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