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馬早報 | 蘋果!手機市場92%利潤歸了它;任天堂巖田聰時代結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14/150975.shtml
【行業動態】
1、iPhone利潤占智能機行業利潤九成,老大地位難撼動
市場調研機構Canaccord Genuity分析師邁克·沃克利(Mike Walkley)預計,在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上,蘋果公司的營業利潤是前八家廠商營業利潤之和的92%,創下新紀錄,在去年這一數字為65%。同期三星智能機營業利潤占15%。蘋果和三星兩家公司的利潤份額居然超過100%,原因是:在智能手機行業內,其他廠商有的不賺不賠,有的甚至虧損。
(來源:鳳凰科技)
2、亞馬遜股價創歷史新高,市值超麥當勞一倍
7月14日,亞馬遜股價在周一的交易中創下歷史新高,在納斯達克市場的常規交易中上漲12.06美元,報收於455.57美元,漲幅為2.72%,盤中一度觸及457.87美元的歷史即日新高。在此以前,亞馬遜股票的歷史最高收盤價為445.99美元。
據財經信息供應商FactSet提供的數據顯示,亞馬遜的市值已經增長至2124億美元,相當於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許多成分股的一倍以上,比如說麥當勞、高盛集團、波音和耐克等。
(來源:騰訊科技)
3、阿里與電廣傳媒戰略合作推機頂盒
湖南電廣傳媒與阿里巴巴、印紀傳媒今日在長沙舉辦戰略合作啟動儀式,在電廣傳媒全資子公司湖南有線集團覆蓋的600萬戶電視用戶里,將通過搭載阿里智能機頂盒,引入阿里巴巴“影視+電商+音樂+遊戲+教育”的內容體系,印紀傳媒則負責海外內容的引進。
(來源:搜狐科技)
4、1號店內部人士證實於剛、劉峻嶺離職
1號店董事長於剛與CEO劉峻嶺或已離職。據知情人士爆料,沃爾瑪全球高管今日到達中國,召集1號店高層開會,現場宣布了這一消息,於剛和劉峻嶺的職務分別暫時由1號店的財務副總裁和人事副總裁擔任。
(來源:鳳凰科技)
5、天河二號五連冠,性能是超計500強榜單亞軍近2倍
7月13日消息,據科技網站CNET報道,今天公布的超計500強榜單顯示,中國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連續第五次登頂。天河二號運算能力為每秒3.386億億次浮點運算。
超級計算機用於完成對運算能力要求極高的任務,例如模擬核武器爆炸、建立地球氣候模型、再現生物大腦的生理機能、在分子水平上對材料進行研究等。超級計算機通常由多個機櫃組成,需要消耗大量電能。
(來源:鳳凰科技)
6、任天堂董事長巖田聰因癌癥病逝享年55歲
7月13日,日本遊戲公司任天堂宣布,其董事長巖田聰於7月11日因癌癥去世,享年55歲。而今年三月,巖田聰剛剛宣布任天堂將進軍移動遊戲領域,他的逝世,或許意味著任天堂的未來將面對更多未知因素。
(來源:搜狐科技)
7、互聯網金融綱領性監管辦法即將公布,概念股或受益
7月13日訊央行條法司司長張濤昨日在“2015.上海新金融年會暨互聯網金融外灘峰會”上透露,由央行牽頭制定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有望於近期正式公布。據上證報消息,《指導意見》將為互聯網金融監管設定總體基調,劃出不能碰的紅線,明確各個業態的監管部門。由央行牽頭,則是基於發揮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
(來源:鳳凰財經)
8、中興宣布股票回購計劃:出資10億回購5500萬股
7月13日,中興通訊今日發布公告,宣布出資不超過10億元,預計可回購不少於5500萬股,占本公司目前已發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1.60%。中興通訊表示,近期證券市場出現了非理性波動,為積極響應中國證監會關於維護證券市場穩定的通知精神,基於對中國經濟、資本市場及公司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念,從保護廣大投資者利益出發,公司因此回購股票。
(來源:騰訊科技)
【融資消息】
1、移動廣告交易平臺Adview(快友)獲B輪億元融資
7月13日,黑馬營11期學員企業、第三方移動廣告程序化交易平臺AdView(快友)宣布完成1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由好望角基金領投,正海資本和秉泓資本跟投。
AdView成立於2010年,是中國首家基於大數據技術服務的移動廣告交易雲服務平臺,為眾多移動應用開發商,移動廣告DSP平臺提供服務。AdView這次完成的B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繼續擴大移動流量采購能力和推動程序化廣告交易平臺的商業化,加速AdView在移動廣告領域的領先優勢。
(來源:i黑馬)
2、演出直播APP“野馬現場”獲千萬融資,汪峰跟投
7月13日消息,音樂演出現場直播APP“野馬現場”千萬元Pre-A融資已到位,由九合創投領投,歌手汪峰是野馬現場的發起投資合夥人。此前,野馬現場已經獲得九合創投、汪峰及一些天使投資人的資金,當時的估值在2000萬元。
野馬現場是一款為中國樂迷提供國內外音樂現場演出直播的APP,可多視角、多機位觀看,樂迷還可實時評論。野馬現場已在北京的愚公移山、DDC等Livehouse做了大量小場的直播。拿到融資後,黑馬會文創分會副秘書長、野馬現場創始人李宏傑計劃把這筆錢投入到解決帶寬和技術力量的問題上,技術上的投資會超過一半的資金。
(來源:i黑馬)
3、黑馬會教育分會企業“請他教”在繼5月底公布A輪融資後,宣布已完成8600萬元A+輪融資。
4、匿名醫療健康通訊平臺Lybrate融資1020萬美元
5、內聘網獲老鷹基金和清控科創近千萬投資
6、安證通獲啟賦資本1500萬A輪融資
7、同城供應鏈配送雲鳥獲B輪數千萬美金融資
8、百程旅行網獲千合資本等2億人民幣C輪融資
9、黑馬營七期企業藝、術品電商HiHey獲B輪數千萬融資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辛俊韜,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4寸iPhone能創收55億?別忘了它的對手是iPhone 7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04/154549.shtml
導讀 : 4寸iPhone能達成幾十億美元的創收?iPhone 7將成關鍵阻礙因素。
日前,種種消息表明,4英寸的iPhone5se將在今年3月推出,據悉,iPhone5se采用的是4英寸小屏,2.5D弧面玻璃等設計,搭載A9處理器,但總體來說,iPhone5se也只是在iPhone5s的基礎上的常規的性能升級。據臺灣媒體DigiTimes指出,預計蘋果公司長期供應商富士康及後來者緯創科技將負責處理該公司即將推出的4英寸iPhone的組裝工作。目前來看,蘋果對iPhone5se寄望頗深。而對於iPhone5se的未來銷量,分析師也充滿了樂觀情緒,認為形勢一片大好。
比如根據不久前瑞士銀行旗下分析師SteveMilunovich的預測, 3月中旬後銷售的iPhone5se預期將可在未來一年內銷售達3000萬臺,同時可能將以500美元區間價格上市銷售,並預測iPhone5se在上市一年後帶來高達19.5億美元營收利潤。而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分析師艾米特.達亞納尼(Amit Daryanani)更樂觀,認為蘋果新款4英寸手機iPhone 5se將幫蘋果創收55億美元。
但在筆者看來,恐怕iPhone5se的未來銷量可能會讓這些分析師失望了。我們知道,此前根據市場調研機構Garnter最新發布的智能手機市場數據顯示,iPhone銷量在2015年第四季度出現史上首次下滑。即iPhone銷量從前一年同期的7483萬部下降到7153萬部,並由此導致蘋果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從前一年同期的20.4%下滑到17.7%。而蘋果目前受制於銷量與盈利不符合市場預期等多重因素博弈的影響,導致蘋果的股價在持續波動,在2016年的前3個交易日,蘋果股價連續下挫,市值損失近500億美元。
因此,蘋果的考慮是急需一款手機在iPhone7之前的時間空檔,挽救投資人的期望與整年度更加平穩可持續性的盈利預期,要知道蘋果最新一季財報里iPhone的比重高達68.06%,iPhone6s為蘋果帶來的持續性收入即將觸及天花板,這可能對蘋果股價有極度不利的影響。
但我們知道,隨著美元指數的穩定,對蘋果盈利造成影響的匯率因素降低,iPhone7則極度有可能會拉升蘋果股價重回峰值,有分析師預計2017年iPhone銷量將恢複7%的增長,達到2.51億部。但受制於iPhone7發布時間是在今年秋季,距離目前依然漫長,但蘋果又需要迅速力挽頹勢,而且目前來看,未來2個季度,iPhone6s的銷量持續不佳或已沒有懸念。所以,在這個時候,iPhone5se就成為一款救場的產品。因為在華爾街的分析師看來,iPhone5se如果能銷售更多的配件、完成更多的Apple Pay交易,則可能使蘋果公司的股價進一步上漲。所以,iPhone5se這款只是性能常規升級的產品卻被蘋果寄予太多使命,它不僅要在短期內止頹推動鐘愛小屏幕用戶更新換代,同時要點亮蘋果業績推動股價上揚。
但我們有一個疑問是:市場等待的是蘋果拿出創新型的產品,還是一個小屏的配置升級版iPhone?市場總有一個悖論,盡管蘋果推出大屏手機才使得iPhone的銷量與市值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但市場總認定小屏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這種需求是真實存在的還是一種臆測?
對於蘋果來說,小屏是一項正在消失或者說正在衰退的業務,但蘋果對於小屏則始終有著最初的情懷,尤其是喬布斯當初對於3.5英寸的堅持,讓蘋果對於小屏手機始終抱有極其強烈的情感。但這種情感容易使得戰略偏離理性,在《品牌相關性》一書中有個觀點就是:我們始終要相信數據而不是感情,因為正在衰退與消失的業務具有巨大的情感動力。我們更加需要關註銷量、價格、市場規模、數據走勢是如何顯示的,否則很容易陷入到戰略失調的困局。
而分析師的邏輯是,許多用戶喜歡小尺寸iPhone,但由於蘋果一直不更新,他們中許多人依然在堅守老舊的iPhone 5c和5s。一旦蘋果推出小尺寸iPhone,這部分需求將極大釋放。因為我們知道,喬布斯多年前的一個論調是沒有人會喜歡3.5英寸以上的手機,這個觀點雖然被iPhone6的高銷量擊碎,但分析師也有他自己的邏輯:蘋果在2015年的4寸機種iPhone5s、iPhone5c累積銷售達4660萬臺,約占整體iPhone銷量的20%,因此蘋果推出iPhone 5se預期將能吸引這些市場需求換機。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堅持小尺寸iPhone的人們之所以不換機,就一定是在等待另一個小屏?事實上,小屏用戶之所以堅持不換機可能並非源於屏幕大小的因素,而是iPhone6以及iPhone6s在創新上並沒有達成他們的預期,而5s相對而言又更具性價比。他們堅持用小屏不僅僅在等待的另一個小屏,而是在等待另一次重大的創新,用戶早已厭倦了蘋果系新品僅僅只是性能升級的常態。
而目前各種關於iPhone7的內幕曝光則讓用戶更加期待iPhone7可能帶來的重大創新。比如日前,科技媒體 AppleInsider披露了蘋果申請的幾項新專利。這些專利顯示,iPhone或許會在未來搭載全息顯示屏。也有消息人士曝光了iPhone7的設計圖,設計圖顯示蘋果為其增加了許多新特性和新材質,而且iPhone 7可能采用Super AMOLED顯示屏。此外,消息稱iPhone7去除了3.5毫米耳機插孔,蘋果將提升Touch ID速度,並將首次具有防水以及防摔功能,而且蘋果加大了專利的儲備與投入,為iPhone 7的新功能應用儲備專利基礎,包括應急模式專利、眼球追蹤技術和防水性能等相關專利。甚至,iPhone 7可能增加無線充電功能,蘋果如今為iPhone7正在中國大陸尋找符合蘋果更高質量要求的電池iOS設備供應商,另外,早前有消息指出,蘋果供應商富士康計劃斥資在臺灣建造藍寶石玻璃工廠,以取代GT Advanced Technologies的地位,應用新屏幕材質等等。
在這些關於iPhone7的各種邊角料的渲染與推動下,許多用戶對iPhone7的期待已經達到了一個峰值。iPhone7可能會存在的重大創新使得許多潛在用戶持續觀望。而另一方面,有換機需求的用戶是恒定的,一般來說,多數有換機需求的用戶會在iPhone5se與iPhone7之間二選一。如果對iPhone7有購機需求的用戶越多,意味著iPhone5se的潛在用戶將持續減少,糾結猶豫的情緒更濃,而且也有調查數據也顯示了這一點。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Baird公布的一組新數據,他們在美國對超過1000名消費者進行網絡調查的結果顯示,iPhone 7的人氣比兩年之前的iPhone 6更高。調查顯示有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有購買iPhone 7的打算,而兩年前計劃購買iPhone 6的人數比例只有4%。據了解,目前持有iPhone 6或6 Plus的用戶群體有20%計劃購買iPhone 7,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
而讓人吃驚的是,該項調查顯示小屏用戶對iPhone7的期待更高。調查顯示,持有iPhone 4s又或者是舊iPhone的小屏用戶群體有23.9%計劃購買iPhone 7。所以某種程度上,iPhone5se在小屏市場不是沒有對手,它的對手恰恰是iPhone7。即便是從市場定位來談,iPhone5se也有點不合時宜。眾所周知,亞洲市場偏愛大屏,而有需求的歐美市場是高端市場,性能配置更弱的4寸小屏手機來打對性能與品位要求更高的高端市場同樣是一種定位上的錯位。筆者曾談過一個觀點,未來iPhone5se的推出,可能會在歐美與亞洲兩個市場定位發生錯位,這對iPhone的銷量與庫存周轉能力、對成品率、供貨情況都會造成影響,繼而或給iPhone帶來整體利潤上的壓力。前面提到,分析師認為,蘋果在2015年的4寸機種iPhone5s、iPhone5c累積銷售占五分之一,因此蘋果推出iPhone 5se預期將能吸引這些市場需求換機,但我們分析可知,這部分用戶更可能倒向iPhone7,iPhone7的市場預期與需求才是可能壓制iPhone5se的需求釋放與銷量增長的核心因素。
而iPhone5se的產品推出另外一個負效應是,導致iPhone供應鏈零部件生產的壓力增長,可能導致iPhone7的產能遭受影響,據此前Digitimes報道,臺灣不久前遭受的6.4級地震對臺積電生產設施的破壞程度超出想象,而臺積電又可能是蘋果A10處理器的獨家供應商,雖然臺積電最初表示,該地震對2016年的產量產生約1%的負面影響,但在對破壞程度展開細致研究後,發現實際遠超出預期,可能會影響到iPhone7的芯片供應。
而iPhone5se的推出有可能使得iPhone7的產能進一步受到影響,目前蘋果芯片供應商Cirrus Logic和Analog Devices也在要求他們的代工廠和服務提供商保留可觀的產能,為iPhone7做準備。消息透露,蘋果也正計劃將緯創科技培養成iPhone裝配商,並為蘋果處理一部分5.5英寸iPhone 7 Plus的組裝工作。可以看出,因為iPhone5se的生產,使得iPhone7本已存在的供應鏈端的壓力進一步加劇。蘋果過度投入太多時間與機會成本到iPhone5se則不利於確保iPhone7的性能創新、產品生產的時間周轉、庫存與良品率。
所以,對於技術驅動型產品來說,時機顯得非常重要,蘋果推出iPhone5se應該選擇一個更早的時間點來取悅這部分未滿足的小屏市場用戶,雖然小屏手機的市場需求的確存在,但畢竟是一個小眾的市場,過小的利基市場可行性不足的原因在於運營與營銷與生產成本太高。加之在iPhone7發布的關鍵時間風口,iPhone5se 的提前發布並不利於制造整年度的利潤與銷量增長曲線擡高股價,反而因為iPhone7的用戶需求過於強烈而壓制了僅僅是性能升級的iPhone5se的需求釋放,iPhone5se想達成幾十億美元的創收,但iPhone7將成關鍵阻礙因素。iPhone5se一旦銷量不佳,其負效應則是導致蘋果持續偏離業界與投資人的期望,屆時蘋果股價預計將更加不容樂觀。
趨勢與潮流才是用戶購買蘋果的驅動因素,如果過度臆測並假想了並不存在需求並作出反潮流的需求臆測,則可能會導致產品大量積壓的致命後果。我們知道,過去兩年,蘋果新發布的產品多數未達成用戶與業界預期,蘋果利潤率與股價上漲也缺乏想象空間。在而利率、稅收以及蘋果依賴關鍵科技創新轉型的催化劑要素已成為過去的時間當口,蘋果應全力打磨爆品謹慎發布過渡性的新品,但由於急於滿足投資人預期與拉升股價的焦慮,使得蘋果不得已試圖再回過頭去取悅偏愛小屏的小眾群體,這可能導致對趨勢的誤判。
這里說句題外話,美國有個著名導演比爾考斯,曾通過獨具風格的情景喜劇作品大獲成功。後來在一次新片發布會上,有記者想請他談談成功的秘訣,他說:我不知道成功的秘訣是什麽,但我卻知道失敗的關鍵在於:試圖取悅所有人。蘋果可以借此自勉。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王新喜,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這家公司的產品“很毒”,年賣8億元,離了它我們都沒飯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8/158212.shtml
這家公司的產品“很毒”,年賣8億元,離了它我們都沒飯吃
張雪
創業家&i黑馬帶你看一家很奇特也特“接地氣”的企業。
提到農藥,大家想到什麽?
農民伯伯背著噴藥箱子,在玉米地或水稻田里噴農藥?無人機飛過農場留下一條白色霧線?還是臭氣熏天的化工廠?
前兩種是大家在中國田間地頭常見的農藥使用場景,後一種是大家臆想的農藥生產場景。
其實,農藥是一門大生意。
隨著全球耕地減少和糧食緊張,提高單位耕地面積糧食產量成為人類的選擇。農藥作為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對於保障農作物的保產增產發揮突出的作用。據估算,如果不使用農藥,農業領域因病蟲草害導致的減產率達74.75%。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農藥,大部分人類都得餓肚子。
據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的數據,2006年中國生產的農藥即高達129.60萬噸,此後一直位居全球第一,到2014年達374.40萬噸,全行業銷售收入3008.41億元。
農藥也是一門“苦”生意。
2014年中國農藥全行業凈利潤只有225.91億元,利潤率僅7.51%,不如騰訊2015年(324.1億元)一年的凈利潤多。
中國農藥工業全行業利潤低,跟中國大部分農藥企業處於產業的下遊有莫大的關系。
全球農藥企業分為三個集團陣營——第一集團,先正達、拜耳、杜邦、陶氏、巴斯夫、孟山都等農藥創制企業,它們有巨大的財力和強大的研發力量力投入到新農藥的研發上,從研制一種農藥新的活性成分到實現產業化,平均需要9年的時間,研發費用高達2.1億美元。所以它們研發出來的新農藥在專利保護期內的利潤極高。這六大企業2011年-2013年的銷售額分別為356.32億美元、377.94億美元、419.10億美元,分別占了全球作物保護農藥市場份額的80.95%、79.65%、80.95%。剩下的玩家,其實都只能喝湯了。
第二集團,ADAMA、日本住友、澳大利亞紐發姆、美國富美實等有一定技術實力和市場渠道的國際農藥企業,它們主要把持住了非專利農藥的生產和銷售,2013年的年銷售收入都在20億美元以上。
第三集團,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國家的一些農藥企業。它們依托本國完善的基礎化工產業鏈和低成本優勢,承接第一、第二集團的原藥和大包裝制劑的生產環節。說白了,就是國際農藥企業的“代工廠”。
一家名為“江蘇中旗”的農藥企業,就是我們所說的第三集團中的一員。2015年江蘇中旗靠賣農藥賣出了8億元,凈利達9480.79萬元,凈利率達11.75%,在2015年全國農藥企業銷售額排名中排第49位。
2014年10月江蘇中旗已掛牌新三板,一個月後便發布公告稱,計劃在創業板上市。經審批,今年8月3日正式提交了申請創業板的招股書。
這有成功案例在前。2015年,康斯特(300445)、合縱科技(300477)、雙傑電氣(30044)這三家公司成功從新三板轉板A股,轉板之後,股價暴漲。雙傑電氣股價從12元/股的首發價格,一度上漲至70元/股。
江蘇中旗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奇葩”企業,它的生意密碼是什麽?創業家&i黑馬帶你一探究竟。
化工結緣
江蘇中旗的全稱是“江蘇中旗作物保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耀軍,1971年生人,畢業於南京大學化工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吳耀軍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化工建設江蘇公司就職,8年間,從業務經理做到了總經理助理。據公開資料,中國化工建設是以化工為主業,集國際貿易、科研開發、生產、設計和承包工程、倉儲及服務於一體的外向型集團公司。顯然,吳耀軍是中國比較早熟悉國際化工貿易玩法的高級人才。
上文提到,中國的農藥工業本質是為國際農藥企業的第一、第二集團做“代工廠”。而中國和印度所以能成為這些國際農藥巨頭的重要代工基地,跟中印有比較完善的化工產業鏈有關。吳耀軍身在國際化工貿易最前線,自然能發現各種機會。
2003年,吳耀軍看中了農藥的進出口生意,從中化建江蘇公司離職,創立了江蘇中旗。吳耀軍的創業得到了老東家的支持,公司設立時,中化建江蘇公司給他出資50萬元,占股10%。前同事周學進出資95萬元,占股19%。周學進曾是中化建江蘇公司的辦公室主任。江蘇中旗成立時,南京旗化還給投了40萬,占股8%。
南京旗化,主營精細化工的出口業務,兩位股東是吳耀軍再熟識不過的母親張恒元和妻子張驥。張驥曾任上海外經貿國際貨運有限公司職員,2002年擔任南京旗化董事。可以說南京旗化和江蘇中旗,其實就是一家。2012年,江蘇中旗股改,張驥占股8%,正式加入中旗。
得老外者得天下
i黑馬查詢資料獲悉,2015年,江蘇中旗8億元的收入,銷售人員居然只有28個人。不奇怪,因為江蘇中旗有5.65億元銷售收入來自於境外,大多是通自營或代理跟少量的國際藥企做生意,占了總銷售收入的70.98%,其中光來自歐洲的銷售收入就有2.3億元,跟江蘇中旗在中國區的總銷售收入相當。這是一家赤裸裸靠老外吃飯的農藥“代工廠”。那麽,諸位肯定好奇,江蘇中旗是怎麽搞定老外的?
諸位忘了,江蘇中旗的老總吳耀軍可是南京大學化工學院的科班出身,又在中化建設江蘇公司做過高管,既有專業背景,也懂國際化工貿易規則,陶氏等國際農藥巨頭挑合作夥伴,自然優先選擇這種人嘛。現在江蘇中旗已跟陶氏、巴斯夫、先正達、拜耳四家國際農藥巨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當然,要想榜上國際農藥巨頭也不容易。跨國農藥巨頭通常會把生產環節中的某個或某幾個原藥或中間體交給為數不多的幾個工廠生產,一旦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不會輕易解除合作。因此,跨國藥企會對合作的農藥企業的生產設備、研發能力、生產管理、安全環保和產品質量控制能力進行“長達數年的考察和遴選”。
而一旦合作上,江蘇中旗就舒服了。首先江蘇中旗的生產管理體系會得到極大提升。江蘇中旗在跟跨國藥企合作過程中,自然需要按照這些農藥巨頭的要求做好產品質量、環境保護、員工職業健康和安全生範等,否則根本不能滿足跨國藥企的要求,失去合作機會,在這種壓力下,久而久之就把跨國藥企這套管理經驗和體系學會了。
其次,這些跨國藥企為了鞏固合作關系,除了保證現有產品的合作外,還會不斷增加新產品方面的合作,比如江蘇中旗與陶氏的合作就從中間體,擴展到原藥和制劑,並擴展到其他品種。
再次,因為農藥銷售有季節和區域特性,是典型的“靠天吃飯”,跨國藥企反過來也要求江蘇中旗具備這樣的快速反應能力來配合它們,所以江蘇中旗也建立了一套“多品種、適批量”的研發和生產體系,擁有多個標準的原藥生產車間,先進的計算機控制的生產線,讓其原藥產品合成收率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國際著名農藥公司的水平,國內領先。這樣的水準,讓江蘇中旗具備了更快推出產品進行市場競爭的能力。
“毒物生意”
江蘇中旗的招股書顯示,公司的主要產品是除草劑和殺蟲劑原藥、制劑及中間體,大部分產品,都集中在原藥和大包裝制劑的生產環節。
原藥是什麽?它還不是可以直接噴灑在小麥、玉米上的成品農藥,需要各種添加劑才能制成。主營農藥中間體的公司是原料供應商,比如連雲港市朗易化工有限公司、南京聯科化學有限公司等等。2015年,江蘇中旗主要原材料平均采購金額約為6萬元每噸。
江蘇中旗從原材料供應商采購原料,車間按生產計劃領取原料進行生產。主要產品中,除草劑包括氯氟吡氧乙酸、精噁唑禾草靈、磺草酮、炔草酯、異噁唑草酮等;殺蟲劑包括噻蟲胺、虱蟎脲等。它們適用的作物不同,比如氯氟吡氧乙酸,江蘇中旗招股書中對其功效這樣解釋——專門用於去除小麥、大麥、玉米等田間闊葉雜草;精噁唑禾草靈專門適用於大豆、甜菜、花生等作物,可以去除一年生或多年生禾科雜草。
用途不同,生產工藝也不一樣,比如除草劑產品氯氟吡氧乙酸,要經歷原料、氟化、胺化、濾液、縮合、脂交換、重結晶的過程,最後形成氯氟吡氧乙酸原藥。
通過這些工藝生產出來的原藥,成噸地售賣給國內外的農藥巨頭。比如,2016年上半年,氯氟吡氧乙酸的單價為11.17萬元/噸,賣了576.37萬噸,其中成本占到6.79萬元/噸,主要是原料成本。
吳耀軍把除草劑、殺蟲劑和殺菌劑等原藥、中間體或制劑等產品賣給給了境內和境外的客戶。境內的客戶集中在華東地區,這不用解釋——華東是中國“魚米之鄉”,自然也是農業重鎮,再加上江蘇中旗坐落於華東,大本營自然是要守好的。
境外的銷售重地是歐洲和北美,江蘇中旗通過自營出口和間接通過貿易商出口兩種模式售賣,主要客戶是陶氏益農、拜耳作物科學、先正達等。
老外為何把農藥生產環節放到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原因之一是中印的石油化工原料行業發達;另外,農藥生產有可能會產生汙染,在歐美生產,環保壓力大。
江蘇中旗招股書顯示,農藥生產過程會產生“工業三廢”,即廢水、廢氣、廢渣,尤其是廢水占了大頭。江蘇中旗的“三廢”需要按國家要求的主要環保治理方式,進行蒸發、中和、隔油、沈澱、調節、兼氧、好氧、二次沈澱、排汙等處理。2013年到2016年上半年,江蘇中旗的環保投入分別為770.12萬元、4478.05萬元、1887.89萬元和2211.40萬元。
如此大的投入,依然還是出過事故。2013年6月29日,江蘇中旗三車間生產裝置發生事故,部分處理水通過雨水排口滲漏到外部環境。這次事故導致江蘇中旗被南京環保局處以5萬元罰款。
[本文作者張雪,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農藥
江蘇中旗
贊(...)
分享到:
亞馬遜Alexa成CES“展紅” 福特、華為等多家企業都選擇了它
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亞馬遜Alexa語音助手正成為今年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CES 2017)的主導者,福特、華為、LG,以及多家創業公司均推出了集成Alexa的家電、手機、汽車,以及其他數碼產品。
Alexa獲得成功重要一部分原因在於,亞馬遜並沒有過度誇大這項技術。亞馬遜對Echo智能音箱的定位是,集成了某些智能語音命令的產品。
隨著用戶逐漸習慣於與Alexa對話,Alexa開始獲得正面的口碑。而隨後,亞馬遜向Alexa加入了更多功能。目前,Alexa具備數千種“技能”,以連接Uber、Twitter等應用程序。
因此,Alexa和Echo音箱逐漸成為了智能家居的中樞。Alexa語音優先的界面是管理物聯網設備,例如智能照明、門鎖和恒溫器的完美方式。尤其重要的一部分在於,Echo音箱幫助用戶以非常方便的方式去購買商品,特別是從亞馬遜網站購買商品。
此外,Alexa可以在Spotify等服務商上播放流媒體音樂,不過默認支持的是亞馬遜自主的Prime Music,這也為用戶每年花99美元訂購亞馬遜Prime服務提供了額外的理由。通過亞馬遜Prime,用戶還可以獲得免費的送貨服務,而這又鼓勵用戶進一步在亞馬遜平臺上購物。
勒索病毒“綁架”比特幣:黑客看上了它的支付優勢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14/1105324.html
殷怡
從本周五(5月12日)晚間開始,一種鎖死電腦的惡意軟件正在世界各地迅速傳播,目前已經有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的數萬臺電腦遭到攻擊。黑客將電腦中的資料文檔上鎖,並要求支付300美金等價的比特幣才能解鎖文件。
受此消息影響,比特幣結束了4月29日以來連漲的趨勢。據比特幣美元交易平臺OKCoin國際數據顯示,美國比特幣價格結束14天連漲的行情,於5月12日下跌6.42%,報收1735美元,期間最高曾到達1854美元。13日又小幅回升,價格徘徊在1750美元附近。而據OKCoin數據顯示,中國比特幣價格12日下跌3.15%,13日遭遇震蕩後價格徘徊在10500元人民幣左右,仍在萬元之上。
截至記者發稿,這個名為“想哭”(WannaCry)的勒索軟件,已經致使全球99個國家和地區超過7.5萬臺電腦遭遇病毒攻擊。
然而,就在大家開始質疑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貨幣的安全性以及所謂的“去中心化”是否存在漏洞時,多位虛擬貨幣投資者和區塊鏈圈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次的勒索病毒與比特幣本身並無直接關系,而黑客要求以比特幣進行贖金支付,恰恰是看中了比特幣在支付轉賬時的全球化、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等優勢。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此次全球勒索更像是比特幣的一種‘應用場景’。”一位資深虛擬貨幣投資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為什麽是比特幣?
實際上,這種黑客勒索軟件從1980年開始就已經存在。根據Cyence的資料顯示,黑客往往鎖定醫院、企業等一些資訊化程度不高的場所,平均每單的贖金支付在500~1000美元。而由於比特幣的存在,讓全球勒索相比盜刷信用卡之類的犯罪,變得更加低成本和低風險。
多位比特幣投資者對記者表示,這次勒索病毒襲擊的原因與比特幣本身並沒有直接關系,業內擔心會比特幣會被“妖魔化”。而黑客之所以要求以比特幣支付贖金,只是看中了它在全球轉賬匯款時的種種優勢,從而成為了被選中的支付手段。
比特幣投資者普遍認為,比特幣被用於勒索,是因為比特幣不僅相對於其他傳統支付工具有優勢,同時在其他虛擬貨幣中也是最佳選擇。首先,比特幣有一定的匿名性,便於黑客隱藏身份;其次它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全球範圍收款;同時比特幣還有“去中心化”的特點,可以讓黑客通過程序自動處理受害者贖金。而相比於其他數字貨幣,比特幣目前占有最大的市場份額,具有最好的流動性,所以成為黑客選擇。這和現實中犯罪人士喜歡使用美元現鈔背後有相似的邏輯。
然而,也有觀點認為,比特幣的上述優勢實際上也存在漏洞,比特幣的交易處理效率和匿名性其實並不是最理想的。就拿匿名性來說,雖然比特幣交易時是匿名的,但是比特幣交易者身份實際上是可以追蹤的。
“比特幣的交易信息其實是透明的,雖然在支付時不會傳遞身份信息,但使用者支付時的IP地址是可查的。比特幣全網記賬的特點,使它每一筆交易在所有記賬節點都可以看到其交易的內容。我們可以在例如blockchain.info等網站上查詢交易量等具體交易信息,例如這次黑客公布的其中一個收款地址,截至5月13日晚六點一共收到了23筆比特幣匯款,每筆支付在0.17個比特幣左右,總計約4.26個(價值約7455美元)。根據FBI已經處理的案例,除非使用者擅長防追蹤( 如使用Tor ),否則多數還是可以查到身份。”一位資深區塊鏈圈人士告訴記者,不過,如果勒索者收到比特幣後並不使用和交易,那麽仍然是無法追蹤其身份的。

圖為截至13日晚六點blockchain.info上顯示的23筆支付贖金的交易
上述區塊鏈圈人士在查詢上述23筆比特幣交易時還發現,受害人電腦的IP地址和其匯出比特幣電腦的IP地址其實是沒有對應關系的,而黑客並沒有要求受害人在匯出比特幣的同時附加受害電腦的相關信息,也就是說,黑客其實並不知道是哪臺電腦給自己匯了比特幣,由於沒有對應關系,因此即使支付了比特幣,黑客也可能做不到自動恢複電腦。
若果真如此,這次全球勒索都不像是一場真正的勒索,而比特幣僅僅是這場“轟動事件”制造者所利用的一個工具。
事實上,除了勒索之外,一些黑暗網絡中的犯罪,例如洗錢、非法交易、逃避外匯管制等也利用了比特幣的匿名性特點。例如,2013年10月,一家利用比特幣進行匿名非法買賣的電子交易平臺Silk Road被美國多個執法部門查繳,同時被查封的還有26000個比特幣,當時約值360萬美元。平臺創始人和運營者羅斯·威廉姆斯·烏布利希——一個從無前科、正在攻讀學位的29歲的年輕人以“恐怖海盜羅伯茨”(Dread Pirate Roberts)的另一重身份活躍在網上,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將Silk Road變成網絡世界最大的黑市,擁有近100萬名客戶,銷售總額高達12億美元。在這個平臺上,服務涵蓋了辦假護照、假駕照,非法入侵系統和獲取信息,買賣毒品、武器,色情服務等,只是所有交易通過比特幣支付完成。正是利用了比特幣的匿名性特征,犯罪分子“完美”的避開了監管通過銀行卡交易記錄追蹤每筆錢來龍去脈的可能。
除此,比特幣還被利用來洗錢和進行資產非法轉移,用本國貨幣買入比特幣,在國外交易平臺上賣出,再以美元取出,幾分鐘就可以完成資產轉移。
“越挖越少“致比特幣價格不斷飆
也有觀點認為,黑客很可能也想順便搜羅些比特幣。
“我最近正準備入手一批比特幣和萊特幣呢,我覺得這是最佳買入時機,”一位虛擬貨幣投資者在看到這則勒索消息後告訴記者。
另一位投資者也表示:“比特幣今天一度下跌近10%,這正是入貨的好時機,像這樣的消息的確會引起價格的短期波動,但基本上長期還是會走高的。”
勒索消息和價格波動幾乎沒有影響投資者的信心。而比特幣火爆的勢頭,也從另一方面助長了各類問題的爆發。
自從比特幣走出了ABC的釋義階段後,就一路走紅。5月以來,美國比特幣價格突破1800美元大關,而中國價格也於近日破萬元。刺激比特幣價格持續上漲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還是其天然的稀缺性。
“從技術上,比特幣在創立之初,運用數學和計算機軟件的原理保證了比特幣發行量的恒定,它的總量增長十分緩慢,目前每個區塊結構中每十分鐘產生的比特幣量已經從最初的50枚降低到12.5枚,並且最終會走向2100萬個的上限。“比特幣本質上是一種‘通縮貨幣’,發明者的初衷,一定程度上是想抵制央行濫發鈔票導致通貨膨脹的問題,所以才發明了這一電子貨幣系統試圖平衡貨幣市場。”上述區塊鏈圈人士表示。
全球來看,關註或參與比特幣交易的用戶數量近年來不斷攀升,截至目前,活躍用戶數量已經從2013年的平均160萬人次上升至目前的870萬人次。而在比特幣產出數量跟不上交易規模的情況下,必然導致供不應求,天然的稀缺性是導致比特幣價格不斷上漲的首要原因。

圖為比特幣錢包活躍用戶數量
火幣網特約分析師認為,4月以來,國際上對比特幣認可的利好消息不斷刺激著比特幣上漲。日本支持比特幣支付的《支付服務修正法案》在4月1日生效後,日本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支付手段合法性得到承認,在日本將有26萬家商店接受比特幣支付。
最近幾日,比特幣猛漲也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5月10日重審比特幣ETF日期臨近有密切關系。如果比特幣ETF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審核通過上市,則意味著,比特幣在全球的投資地位更會隨之高升。
澳大利亞日前宣布將於2017年7月1日把比特幣視為貨幣,並將廢除比特幣商品與服務稅。比特幣交易者和投資者通過受監管的交易所和交易平臺購買和出售比特幣將不會再被征稅。
也有比特幣投資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區塊鏈技術的火熱也是原因之一。“數字貨幣本身是了解區塊鏈最好的工具,現在有很多對區塊鏈感興趣的人會選擇通過購買虛擬貨幣的方式來加深了解。“隨著比特幣應用場景的不斷增加,有可能會進一步吸引投資者購買比特幣,其實全球勒索也是一種應用場景。”上述投資者笑稱。(第一財經記者吳茜對本文亦有貢獻)
勒索病毒“綁架”比特幣:黑客也是看上了它的支付優勢
從本周五(5月12日)晚間開始,一種鎖死電腦的惡意軟件正在世界各地迅速傳播,目前已經有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的數萬臺電腦遭到攻擊。黑客將電腦中的資料文檔上鎖,並要求支付300美金等價的比特幣才能解鎖文件。
受此消息影響,比特幣結束了4月29日以來連漲的趨勢。據比特幣美元交易平臺OKCoin國際數據顯示,美國比特幣價格結束14天連漲的行情,於5月12日下跌6.42%,報收1735美元,期間最高曾到達1854美元。13日又小幅回升,價格徘徊在1750美元附近。而據OKCoin數據顯示,中國比特幣價格12日下跌3.15%,13日遭遇震蕩後價格徘徊在10500元人民幣左右,仍在萬元之上。
截至記者發稿,這個名為“想哭”(WannaCry)的勒索軟件,已經致使全球99個國家和地區超過7.5萬臺電腦遭遇病毒攻擊。
然而,就在大家開始質疑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貨幣的安全性以及所謂的“去中心化”是否存在漏洞時,多位虛擬貨幣投資者和區塊鏈圈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次的勒索病毒與比特幣本身並無直接關系,而黑客要求以比特幣進行贖金支付,恰恰是看中了比特幣在支付轉賬時的全球化、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等優勢。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此次全球勒索更像是比特幣的一種‘應用場景’。”一位資深虛擬貨幣投資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為什麽是比特幣?
實際上,這種黑客勒索軟件從1980年開始就已經存在。根據Cyence的資料顯示,黑客往往鎖定醫院、企業等一些資訊化程度不高的場所,平均每單的贖金支付在500~1000美元。而由於比特幣的存在,讓全球勒索相比盜刷信用卡之類的犯罪,變得更加低成本和低風險。
多位比特幣投資者對記者表示,這次勒索病毒襲擊的原因與比特幣本身並沒有直接關系,業內擔心會比特幣會被“妖魔化”。而黑客之所以要求以比特幣支付贖金,只是看中了它在全球轉賬匯款時的種種優勢,從而成為了被選中的支付手段。
比特幣投資者普遍認為,比特幣被用於勒索,是因為比特幣不僅相對於其他傳統支付工具有優勢,同時在其他虛擬貨幣中也是最佳選擇。首先,比特幣有一定的匿名性,便於黑客隱藏身份;其次它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全球範圍收款;同時比特幣還有“去中心化”的特點,可以讓黑客通過程序自動處理受害者贖金。而相比於其他數字貨幣,比特幣目前占有最大的市場份額,具有最好的流動性,所以成為黑客選擇。這和現實中犯罪人士喜歡使用美元現鈔背後有相似的邏輯。
然而,也有觀點認為,比特幣的上述優勢實際上也存在漏洞,比特幣的交易處理效率和匿名性其實並不是最理想的。就拿匿名性來說,雖然比特幣交易時是匿名的,但是比特幣交易者身份實際上是可以追蹤的。
“比特幣的交易信息其實是透明的,雖然在支付時不會傳遞身份信息,但使用者支付時的IP地址是可查的。比特幣全網記賬的特點,使它每一筆交易在所有記賬節點都可以看到其交易的內容。我們可以在例如blockchain.info等網站上查詢交易量等具體交易信息,例如這次黑客公布的其中一個收款地址,截至5月13日晚六點一共收到了23筆比特幣匯款,每筆支付在0.17個比特幣左右,總計約4.26個(價值約7455美元)。根據FBI已經處理的案例,除非使用者擅長防追蹤( 如使用Tor ),否則多數還是可以查到身份。”一位資深區塊鏈圈人士告訴記者,不過,如果勒索者收到比特幣後並不使用和交易,那麽仍然是無法追蹤其身份的。

圖為截至13日晚六點blockchain.info上顯示的23筆支付贖金的交易
上述區塊鏈圈人士在查詢上述23筆比特幣交易時還發現,受害人電腦的IP地址和其匯出比特幣電腦的IP地址其實是沒有對應關系的,而黑客並沒有要求受害人在匯出比特幣的同時附加受害電腦的相關信息,也就是說,黑客其實並不知道是哪臺電腦給自己匯了比特幣,由於沒有對應關系,因此即使支付了比特幣,黑客也可能做不到自動恢複電腦。
若果真如此,這次全球勒索都不像是一場真正的勒索,而比特幣僅僅是這場“轟動事件”制造者所利用的一個工具。
事實上,除了勒索之外,一些黑暗網絡中的犯罪,例如洗錢、非法交易、逃避外匯管制等也利用了比特幣的匿名性特點。例如,2013年10月,一家利用比特幣進行匿名非法買賣的電子交易平臺Silk Road被美國多個執法部門查繳,同時被查封的還有26000個比特幣,當時約值360萬美元。平臺創始人和運營者羅斯·威廉姆斯·烏布利希——一個從無前科、正在攻讀學位的29歲的年輕人以“恐怖海盜羅伯茨”(Dread Pirate Roberts)的另一重身份活躍在網上,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將Silk Road變成網絡世界最大的黑市,擁有近100萬名客戶,銷售總額高達12億美元。在這個平臺上,服務涵蓋了辦假護照、假駕照,非法入侵系統和獲取信息,買賣毒品、武器,色情服務等,只是所有交易通過比特幣支付完成。正是利用了比特幣的匿名性特征,犯罪分子“完美”的避開了監管通過銀行卡交易記錄追蹤每筆錢來龍去脈的可能。
除此,比特幣還被利用來洗錢和進行資產非法轉移,用本國貨幣買入比特幣,在國外交易平臺上賣出,再以美元取出,幾分鐘就可以完成資產轉移。
“越挖越少“致比特幣價格不斷飆
也有觀點認為,黑客很可能也想順便搜羅些比特幣。
“我最近正準備入手一批比特幣和萊特幣呢,我覺得這是最佳買入時機,”一位虛擬貨幣投資者在看到這則勒索消息後告訴記者。
另一位投資者也表示:“比特幣今天一度下跌近10%,這正是入貨的好時機,像這樣的消息的確會引起價格的短期波動,但基本上長期還是會走高的。”
勒索消息和價格波動幾乎沒有影響投資者的信心。而比特幣火爆的勢頭,也從另一方面助長了各類問題的爆發。
自從比特幣走出了ABC的釋義階段後,就一路走紅。5月以來,美國比特幣價格突破1800美元大關,而中國價格也於近日破萬元。刺激比特幣價格持續上漲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還是其天然的稀缺性。
“從技術上,比特幣在創立之初,運用數學和計算機軟件的原理保證了比特幣發行量的恒定,它的總量增長十分緩慢,目前每個區塊結構中每十分鐘產生的比特幣量已經從最初的50枚降低到12.5枚,並且最終會走向2100萬個的上限。“比特幣本質上是一種‘通縮貨幣’,發明者的初衷,一定程度上是想抵制央行濫發鈔票導致通貨膨脹的問題,所以才發明了這一電子貨幣系統試圖平衡貨幣市場。”上述區塊鏈圈人士表示。
全球來看,關註或參與比特幣交易的用戶數量近年來不斷攀升,截至目前,活躍用戶數量已經從2013年的平均160萬人次上升至目前的870萬人次。而在比特幣產出數量跟不上交易規模的情況下,必然導致供不應求,天然的稀缺性是導致比特幣價格不斷上漲的首要原因。

圖為比特幣錢包活躍用戶數量
火幣網特約分析師認為,4月以來,國際上對比特幣認可的利好消息不斷刺激著比特幣上漲。日本支持比特幣支付的《支付服務修正法案》在4月1日生效後,日本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支付手段合法性得到承認,在日本將有26萬家商店接受比特幣支付。
最近幾日,比特幣猛漲也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5月10日重審比特幣ETF日期臨近有密切關系。如果比特幣ETF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審核通過上市,則意味著,比特幣在全球的投資地位更會隨之高升。
澳大利亞日前宣布將於2017年7月1日把比特幣視為貨幣,並將廢除比特幣商品與服務稅。比特幣交易者和投資者通過受監管的交易所和交易平臺購買和出售比特幣將不會再被征稅。
也有比特幣投資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區塊鏈技術的火熱也是原因之一。“數字貨幣本身是了解區塊鏈最好的工具,現在有很多對區塊鏈感興趣的人會選擇通過購買虛擬貨幣的方式來加深了解。“隨著比特幣應用場景的不斷增加,有可能會進一步吸引投資者購買比特幣,其實全球勒索也是一種應用場景。”上述投資者笑稱。(本報記者吳茜對本文亦有貢獻)
美聯儲“鷹氣”十足:是什麽給了它不斷堅定加息的理由?
美聯儲在周三下午(北京時間周四淩晨)FOMC會議結束後公布6月利率決議。如同市場預期,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使得聯邦基金利率區間攀升至1.75%~2%。同時,美聯儲將超額準備金利率(IOER)提高20個基點至1.95%,隨後公布的經濟前瞻指引比預期的更加偏鷹派,預期美聯儲全年加息次數從3次提升至4次,也就是預期今年還會加息2次。更加鷹派的語言使得市場避險情緒增加,美國股市收低。
美國經濟表現良好
美聯儲的目標是就業最大化和控制通貨膨脹。雖然這兩個目標不見得一致,但是基本上美聯儲都在經濟良好的時候提高利率,以控制通脹,在經濟危機的時候降低利率,以擴大就業。
美聯儲6月利率會議聲明就內容來看,與之前相比更加樂觀。美聯儲之前稱美國經濟活動是“溫和增長”,而此次改為“穩步增長”。對於勞動力市場,美聯儲之前的表述是“失業率保持低位”和“勞動力市場環境有所加強”,而現在升級為“失業率下降”和“強勁的勞動力市場環境”。
標普美國首席經濟學家貝斯安-博維諾(Beth Ann Bovino)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美國經濟數據強勁,勞動力市場表現強勁,給美聯儲足夠的理由繼續加息。”貝斯安曾在FOMC會議之前就預測今年美聯儲總共要加息4次。
最近公布的美國失業率在5月降到3.8%,達到18年來最好水平。工作人口比例達到60.4%,成為金融危機後的最高紀錄。特朗普在5月失業率公布前看到報告興奮異常,打破以往總統遵守靜默慣例,特意連夜在推特上發文,提醒留意第二天早晨要公布的失業率數據。
其他的經濟數據也顯示美國經濟目前的擴張。
“工業產出和情緒數據讓我們覺得,今年美國GDP實際增長率有可能超過我們之前預期的增長3.4%。制造業情緒沒有受到貿易戰風險的影響,並沒有因為可能出現的高關稅、高進口成本和高融資成本而出現下降。就業的增加和工資的上升使得消費者可支配收入增加,進而可以推動消費的增加。亞特蘭大聯儲預期美國第二季度GDP增長可達4.6%。”博維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5月31日公布的美國個人收入在4月增加495億美元,環比上升0.3%。可支配收入(DPI)上升609億美元,環比上升0.4%。個人消費開支(PCE)上升798億美元,環比上升0.6%。數據顯示美國個人收入和可支配收入不斷上升,同時消費者充滿信心,占美國GDP三分之二的個人消費開支增速超過可支配收入增長。
不關心通脹,更關心金融系統穩定
美聯儲的會議聲明沒有更改對通脹的表述,對通脹的長期目標維持在2%。周三早晨公布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在5月因為油價上漲而出現環比上升0.5%,同比上升3.1%,達到6年來最高通脹水平。特朗普特意發推文抱怨“油價太高,又是歐佩克(OPEC)組織幹的。太不好了”。
昨天公布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增長0.2%,同比增長2.8%,創2012年2月來最大升幅。扣除波動性較大的食品和能源,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core CPI)環比增加 0.2%,同比增加 2.2%,已經超過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
即使是扣除波動性較大的食品和能源項目的核心個人消費開支(core PCE)同比增幅也達到1.8%,相當接近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
面對長期低利率造成的通脹,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過去兩個經濟周期都不是因為通脹而結束,而是因為金融系統的不穩定而出現危機。他回顧稱,2001年3月至11月的經濟衰退是由於網絡泡沫破裂而引起,2007年12月至2009年6月的衰退則是由次貸引發全球金融系統性危機而導致的。所以,鮑威爾認為最近的兩次經濟危機是因為資產價格上漲產生泡沫,從而迫使美聯儲采取收緊銀根,最終導致經濟衰退出現失業率上升。
不過鮑威爾沒有解釋如何區分資產價格上漲與通脹。美國自從2015年底以來一直在加息,但是股指依舊不斷刷新歷史新高,債券風險溢價接近歷史低點,高杠桿的分層抵押貸款(CLO)再次流行起來。
鮑威爾律師出身,是美聯儲罕見沒有經濟背景的主席,此前的美聯儲主席多為經濟學家擔任。在記者提問時間,曾有媒體要鮑威爾對美國未來低失業率、低通脹的預期做出解釋,為什麽預期美國能保持失業率長期在4.5%以下而不引發通脹。經濟學中菲利普曲線理論認為當失業率變低時,經濟會過熱並引發通貨膨脹。但是鮑威爾拒絕對菲利普曲線理論表明立場。他認為,美聯儲不要去看失業率是否過低來判斷通脹會否變得過高。他說只要通脹得到控制,就應該讓失業率下降。
風險資產被拋售
美聯儲升息對風險資產價格會造成負面影響。特別是鮑威爾在發言中提到資產價格泡沫會造成金融危機,更是引起風險資產的下跌。
標普500指數和道瓊斯工業指數收盤分別下跌0.4%和0.5%,納斯達克指數下跌0.1%。因為國債收益隨著美聯儲加息而升高,美國國債價格下跌。當投資美國的利息收益上升,更多的國際投資者願意購買美元投資,所以美元匯率指數上升到93.4。
此外,周四歐洲央行將舉行會議,市場預期歐央行將宣布在今年年底解釋量化寬松。歐央行和美聯儲升息都會對風險資產尤其是新興市場造成打擊。
“歐央行的量化寬松曾經幫助新興市場。當美元升值,新興市場發行新美元債券用來償還舊債的活動將面臨風險,同時新興市場將因為利息支出上升出現更大的財政赤字。本幣相對美元的貶值、國家信用風險的上升都造成新興市場尤其是阿根廷、土耳其和巴西等國家資產的大幅下降。意大利等歐洲國家也將同樣承受壓力,而且因為其與美國聯系更加緊密的金融系統,受美國市場的影響更加顯著。”美國銀行今天發給客戶的研究報告中說。
被推崇“美國優先”的特朗普挑選出來的鮑威爾在6月會議之前都反擊有關美聯儲加息造成新興市場危機的批評。
在今天的記者會上,鮑威爾面對記者有關貿易戰的提問,他僅表示不擔心。“貿易戰是一個風險,但是還沒有危及經濟。”鮑威爾說。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