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歲那年怪手拆了他的家 流離二十年 一碗花生湯重溫街坊情
|
|
海安路重生,六十年老字號花生湯回來了,中藥房老厝也變身成咖啡廳,從流離失所到注入新生命,這條街的恩怨已盡付風中。 接下來的故事,要以新世紀的曲式,繼續傳唱。 撰文‧賴筱凡 「老闆,一碗花生湯加湯圓。」只見老闆熟練地將花生湯舀進碗裡,快速又準確。這個動作,他已經做了超過二十年,守著這家從祖父母流傳下來的六十年老店,他是莊世滄。 小小一塊不到四坪大的店面,周六下午人潮洶湧,讓店員舀湯的手沒停過。一杯四十元的花生湯,裝載著一甲子的老味道,背後卻有個顛沛流離的故事。「我媽媽一講到海安路,到現在還是怨嘆啦!」在揉麵團的空檔,莊世滄坐了下來,雙手還沾滿白白的麵粉。 這裡,曾是莊世滄一家三代的居所,他們的花生湯店從這裡興起,也在這沒落。莊世滄十一歲那一年,怪手拆了他的家,媽媽忙著找店面、打包,「我們那時都小,哪裡懂那麼多(指海安路地下街興建案),只知道有新家了。」童稚無知的莊世滄,直到連續搬了五次家,才懂得為什麼每次媽媽講到海安路,就是一陣咒罵。 他們,顛沛流離借了四十萬,才重新回到這裡時而望向遠方,時而緊盯眼前,「我媽媽哦,講到海安路地下街,她一定會用台語罵施治明(台南市前市長),『施治明、施治明,你要死為何要拖著我們台南人一起死?』……海安路拆遷,最累的是我媽媽,要找店面、要做生意。」儘管事過境遷,莊世滄的話裡依然充斥著怨懟。 在祖父母那一代,莊世滄一家落腳在海安路上,雖然已經不明白當初為何會選上海安路,海安路上的生活回憶,卻深刻地烙在莊世滄腦海裡,「我們家的店面沒有很大,可是生意很好,大家都知道海安路上有一攤花生湯很好喝。」繁華似錦,彷彿昨日,猛然回首,卻驚覺已經二十年。 「我們搬過康樂街、國華街…」莊世滄用手比畫著,「搬了五次,生意都不好,因為老客人都不知道我們到哪去了。」莊世滄一家怎麼也沒想到,祖父母家傳的生意,卻敗在一樁荒謬的開發案,「我們每搬一次,就是一筆錢,租金、裝潢、設備,這些都要錢。」台南市政府把他們的店面收走了,剩下的是一塊不過兩坪的斷垣殘壁,他們只能四處找店面,以求家傳生意能延續。在海安路,店面是自己的,在外頭卻得付租金,生意不好,收支難打平,只能一直搬。 直到二○○二年,海安路傳出了可能開通的消息,莊世滄一家向阿嬤的友人借了四十萬元,決定重回海安路上開店。「那時,聽說海安路快開通了,反正生意也不好,想說乾脆搬回去,還能省一筆租金。」莊世滄說,儘管原本的店面已被徵地拆除,只剩下兩坪畸零地的產權,但前方兩坪公有地,他們擁有優先承租權,租金也相對便宜,才讓老店重生。 說也奇怪,再度來到海安路後,莊世滄兩兄弟接手經營,花生湯的生意就此起飛,加上藝術造街帶來大批遊客,許多人走累了,都會在這個街角歇息,喝上一杯古早味的花生湯。 他們,延續家的記憶年輕人創業,老中藥房的新生命花生湯店面的隔壁,綠意爬滿整個小花園,仔細定睛一看才發現,原來是一家咖啡廳,還取了個很有意境的名字,叫作「隨光呼吸」。 多數人不曉得,這個用老屋改建而成的咖啡廳,前身其實是家中藥房,「這是我家中藥房的店面,這是診療室、調劑房、廚房。」二十年了,老家的結構在陳鋕銘腦海裡,清晰如昨。 不僅是陳鋕銘在海安路長大、娶妻、生子,他父親也在這寫下了自己的人生故事,「我爸爸年輕時是中藥房的學徒,娶了我媽媽後,才在海安路開這家中藥房。」後來陳爸爸又順利考到了中醫師執照。「這裡,算是我們家的福地吧。」陳鋕銘對這個家的情感之濃烈,溢於言表。 老家被拆,陳鋕銘縱使心中有些難過,但為了地方繁榮,他們家沒有抗爭、沒有不理性的激情,而是靜默地遷離了這塊承載他們一家回憶的地方。 ○二年海安路鐵皮拆卸後,陳鋕銘是最早動手整頓這片廢墟的人,他親手種下那一株株綠意,「還拿到市政府補助的兩萬元。」他不好意思地搔了搔頭,對他來說,家的記憶一直都在,那應該是美好的,不該是殘破的。 因此,當杜昭賢開始推動藝術造街運動時,陳鋕銘二話不說,力挺到底。五年前,海安路藝術造街已經進行到第二期,也算小有名氣,陳鋕銘卻不輕易將房子租給他人。直到他因友人介紹,認識了一群想創業的年輕人。 「他(指陳鋕銘)很有想法,不希望這塊地方太商業化,希望多點藝術氛圍。」隨光呼吸創辦人之一的陳昭彣說,他們想創業,找了很多地方,感覺都沒有海安路上好,最後打動陳鋕銘將老屋出租的關鍵,還是在於經營理念,「我們也不想做商業氣息太重的店,要有藝術氛圍,又能保留老屋風味。」從中藥房到了咖啡廳,陳鋕銘的老家有了新生命,每逢周末,隨光呼吸裡幾近客滿,不論是想坐在沙發上享受片刻清閒,抑或是坐在窗邊,感受從窗外灑落的陽光,在在都讓隨光呼吸成了海安路上熱門店家。這是陳鋕銘替老家寫下的一頁新故事。 從拆除到重返繁榮,走了二十年,在這裡生活的人,已世代交替了。年輕人的心中沒有仇恨,他們有些人選擇重新回到這裡,再次扎根;有些人則將故事掀開新頁後,讓其他人去寫故事。 或許,再過二十年,已經沒有人記得清楚海安路原來的樣貌,只會想起藍曬圖、藝術造街的美麗,但在老居民心中,那條只有十米寬的海安路,一直都在。 |
找錢太難了!你是否栽進了他說的這4個融資誤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220/154333.shtml
當投資人問你“想融多少錢”的時候,他真的是在考你一個數學問題嗎?一句話講清楚自己的創業項目,到底有多重要?創業黑馬集團首席戰略官、斯坦福大學博士羅小渠告訴你,想要獲得更多融資機會,試試下面四個辦法。
誤區1:認為融資額僅僅是一個數學問題。
你想融多少錢?——這不是一個數學問題。
大部分創業者對融資額度的反應是越多越好。但其實這個問題沒有那麽簡單,好的投資人往往不是你要多少錢就給多少錢的。而且,在錢的考量上面,其實體現了創業者的思維能力和對項目的把控能力,創業者應該知道在一個階段需要多少錢。
創業公司的成長有很強的階段性,每個階段都有很明確的目標和考量標準。我們經常說融資要有節奏感,融資節奏也就是跟著創業公司成長階段來的,根據階段性的目標來倒推。你這樣去跟投資人交流的時候,才能夠真正地說服投資人,你為什麽需要那麽多錢。
當你把需要的錢算出來以後,再提融資額的時候,需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因為永遠都有不確定的因素在里面,所以要有一定的余量。但是余量也不能太大。
一個過高的融資額會給創業者帶來兩個問題:第一是你出讓過多的股份,實際上是非常不劃算的,尤其是早期。第二個問題就是會帶來估值的風險,有時候為了追求高的融資額度,會需要把公司的估值推高,但是公司的估值特別高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融資必須通盤考慮,融資的節奏感的另外一個緯度就是估值成長的速度和它的階段性,如果在某一輪你出現一個特別大幅度上漲估值的時候,其實往往會給下幾輪帶來很大很大的壓力。
所以有時候其實需要策略性地控制一下估值的數值,並不是說估值越高就越好,它有時候其實會帶來很大的風險,甚至讓一個本來挺有希望的項目就終結掉了。
誤區2:認為股權融資是唯一方式。
小而美能賺錢的創業公司,建議這樣找錢
對創業公司來說,股權融資是一個最主流的方式。原因之一是創業者通常會希望通過融資把投資人的利益綁定進來,希望投資人給自己的創業項目帶來更好資源。但是我們要知道,投資人永遠最願意做的是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雖說股權融資是一個最主流的方式,但這並不意味著股權融資是唯一的方式,事實上近年債權融資有很多的創新。
一個聰明的創業者要學會去剖析自己的項目,如果你的項目不太可能做成一個特別大規模的項目,但是它可以做一個小而美的公司的時候,其實這樣的項目更適合考慮債權融資。
當然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股權融資的好處它可以把投資人的利益綁定進來,讓投資人跟你一條心,他會更願意幫助你。債權融資這一點會弱很多,但是它的好處在於它對於創業項目股權結構完整性的保障非常強。
對於我們很多黑馬的項目,完全可以考慮股權加債權的融資模式,通過債權融資的引入來降低自己的融資成本。
尤其是有兩種比較新型的債權融資方式,是大家在融資的過程中可以考慮的。
第一,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金融是一種產業融資,也就是說你雖然可能公司目前資產規模不大,但是你有比較緊密的上下遊合作關系,你可以通過預期收入等更容易接受的資產形態作為信用背書來融資。
第二,風險債(Venture Debt)。風險債實際上跟股權融資是聯動的,也就是說當有一個有知名度的股權投資機構願意給你投資的時候,實際上他已經為你的信用做了背書,這個背書其實是可以成為債權融資的基礎。
風險債的特征是貸款方是聯動方,它是基於股權投資方的決定來做決定的。在債務的具體架構上面,會有很多特定的安排,所以它需要取得股權投資人的同意,通常這種債權的安排才能往前走。
所以,像股債聯動這樣的融資方式,甚至是純債權的融資方式,可以多考慮考慮。沒有必要說因為其他的創業者都在做股權融資,所以我就必須要做股權融資,多去找一些股權融資之外的融資方式。最重要的是想清楚哪種方式是最適合自己的項目的,成本最優。尤其在目前這樣融資相對緊張的環境下面,創業者在每一輪融資的時候可能都需要多做一些資金儲備,這種額外的資金需求在純粹的股權安排下面成本會太高,如果結合債權,成本會合理很多。
還有一個我特別想提醒創業者的是,除了債權融資之外,很多地方政府都提供了對創業者的這種扶持基金,尤其是當地政府特別想要扶持的產業方向上面。政府往往不太會來幹預經營決策,而且融資成本很低,我覺得像這樣的錢一定要去拿。經常出現所以我們在融資的時候應該多跟政府的機構接觸,多去了解當地政府的創業扶持政策。大家可能不相信,其實經常出現政府的扶持基金投不出去的情況。
誤區3:一味追逐知名機構、大佬投資人。
紅杉、IDG太遙遠……怎樣找到情投意合的投資人?
我建議創業者在融資的時候,大致把會見的投資人分成三級。
第一、最理想的投資人,也就是最有可能投我我也喜歡的。
第二、還可以,也就是我覺得他能投我也不錯。
第三、其實無所謂,我如果實在找不到上面說的兩級投資人,可以找他們。但是找不找的到基本上我不在乎。
怎麽樣辨別出第一級和第二級的投資人?什麽樣的投資人是真正最有可能投我,而且最適合我的呢?
在這個問題上,創業者常見的一些錯誤就是沒有目的地去追逐一線的投資機構。如果你能拿到大機構的投資,當然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坦率地說,對我們大部分創業者來說,可能這些大品牌的機構不一定就是最適合你的。這樣的話其實你還不如找一些跟你更情投意合的投資人來投你。
有兩個方式可以讓你找到這些情投意合的投資人。
一是創業類的媒體,比如IT桔子。你去研究一下,看看在你這個項目所在的領域,最近是哪些投資機構在投。比較理想的情況就是這個投資機構在你的創業領域,最近投的還比較密集,同時他在近期沒有投你的競爭對手。
二是百度的信息源。通過百度,你可以看得出來它的整體投資記錄怎麽樣,他投過的項目成長性好不好,投資機構到底口碑怎麽樣等等。
這樣的研究其實是非常關鍵的,基本上大家應該確定3-5個最理想的投資人,他們對我這個領域的項目非常感興趣,而且我通過他們投資記錄的判斷,他們是最有可能投我的。確定3-5個這樣的目標後,你先不要去碰他們,設定心目中理想的第一級和第二級的投資機構。
設定好之後,第一級和第二級確定以後都盡量先不要去碰,先去碰那些你最不在乎的投資機構。盡量拿一些你不是那麽在意的投資機構或者投資人先練練手,知道怎麽講話,怎麽溝通你的項目,同時也收集投資人的反饋。
基本上聊8-10次以後,其實你會對投資人的期望有一個比較準確的判斷,在這個時候再去開始接觸第一級和第二級的投資機構。這樣融資的成功率也就會更高一些。
當然,最好找人引薦。你在找人幫你引薦的時候,你要把這個引薦人也當成一個投資人來對待,要認真地對待。
誤區4:一句話說清楚我的項目,沒有那麽重要。
一句話、5分鐘內把項目講清楚,到底有多重要?
大部分的情況是,你跟投資人真正有效的溝通時間是3-5分鐘左右。如果你沒有在5分鐘內把你的項目講清楚,基本上就沒有下一次談的機會了。
開始見投資人之前,我覺得一定要把怎麽樣跟投資人溝通這個事想清楚。在快速的溝通里面,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講三個東西。
第一,一句話把自己項目在做什麽講明白。很多創業者覺得自己的項目比較複雜,一句話講不清楚,這只能說明你還沒有想清楚。
第二,我這個項目到底解決一個什麽樣的問題。
第三,你的背景,或者說你的團隊核心團隊的背景。
如果還有一些好的數據的話,還可以再說一些數據。
但是拋開這些技術性的東西,其實我也在想,對創業者來說融資這件事它到底意味著什麽?我想可能就是找到一個能夠理解自己的投資人,跟投資人建立信任關系。同時作為創業者,能夠真正地不辜負投資人的信任。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羅小渠,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為什麽李彥宏選擇了他?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17/160892.shtml
為什麽李彥宏選擇了他?
i黑馬
i黑馬訊1月17日消息,今天百度宣布正式任命陸奇博士擔任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據百度發布的消息,陸奇將主要負責百度的產品、技術、銷售及市場運營。百度現有各業務群組及負責人都將直接向陸奇匯報工作,包括搜索公司總裁向海龍、技術體系和新興業務群組總裁張亞勤、高級副總裁朱光攜金融業務群組、高級副總裁王勁攜無人駕駛事業部和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帶領的人工智能技術團隊,而陸奇將向百度集團CEO李彥宏直接匯報。
據悉,陸奇畢業於複旦大學,獲計算機科學學士、碩士學位,此後就讀於卡耐基梅隆大學,獲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陸奇博士除了在學術界發表過一系列高質量的研究論文,還持有40多項美國專利。1998年,陸奇加入雅虎公司,2007年晉升為雅虎執行副總裁。2008年8月,陸奇離開雅虎,並於次年1月正式加盟微軟任網絡服務集團總裁,2013年出任微軟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
陸奇在微軟任職期間,領導了包括office、Yammer、Skype、Bing搜索等多項業務,也是全球科技公司中任職最高級別的華人。
百度集團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表示:“非常高興能夠邀請到陸奇博士加盟百度,他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出色地技術洞察力和卓越的團隊領導力,同時,陸奇還是人工智能領域世界級的技術權威。相信陸奇的加盟將極大地提升百度的綜合管理水平和技術實力,百度已經決定將人工智能列為公司未來十年最重要的戰略方向,而要落地這一戰略就需要不斷吸引世界級的一流人才,陸奇的加盟將極大地確保這一戰略得以順利實現。”
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回應稱:“百度是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布局最廣、實力最雄厚的技術公司,甚至在全球範圍內百度的技術實力也位列前茅。李彥宏將人工智能定為百度未來十年最重要的戰略方向是極富遠見且非常正確的決定,對於承擔具體管理、執行和落實這一戰略的重要職責,深感責任重大。在李彥宏先生的領導下,我將和百度同事一起全力以赴追求卓越,將百度打造為人工智能時代全球領先的高科技公司。”
而陸奇本身,實際上就是一個傳奇。
1998年,陸奇加入雅虎。在雅虎的十年間,陸奇從普通工程師做到搜索和廣告技術的執行副總裁。90年代末,陸奇整合了雅虎收購的三家公司,打造了雅虎自己的搜索引擎。在離開雅虎前,陸奇本人擁有20項美國專利,並作為雅虎最核心的高管之一,領導著雅虎近四分之一的員工和核心業務部門。
2008年,陸奇加盟微軟,擔任微軟互聯網業務部門總裁。據稱,鮑爾默親自出馬和陸奇談了6個小時,最終將陸奇收歸微軟旗下。在陸奇任職期間,親手打造了微軟的必應搜索引擎,並一路帶領必應的市場份額一路升至目前的超過20%。
在加入百度前,陸奇在微軟擔任全球執行副總裁,直接向微軟CEO納德拉匯報,他領導著Microsoft Office、Office 365、Skype、Bing、Yammer等多項業務,成為當時美國科技公司總部任職級別最高的華人。
在美國科技界,陸奇以“工作狂人”而著稱。他每天淩晨4點起床,5-6點開始工作,每天工作超過15個小時的勤奮,一直為人所樂道。
微軟前 CEO 鮑爾默對陸奇的評價是:陸奇集資深專業技術知識、出色的領導能力和廣泛的商業知識於一身,在業界是非常罕見的奇才。
2016年,美國科技博客Recode最先報道了陸奇離職的消息。當時對外宣稱的原因是,陸奇因為技術測試時的自行車事故受傷,因傷勢加劇而不得不離職。
離開微軟後,陸奇的何去何從一度引發了眾多猜測。在幾個月前,新浪科技曾發布爆料稱,陸奇極有可能加入騰訊,負責人工智能和地圖等新業務。相對於百度和阿里而言,騰訊在以上這兩項技術領域較為欠缺,而如果陸奇加盟,無疑對騰訊的技術實力將帶來極大的提高。
滴滴也是曾被一度傳聞陸奇即將加盟的對象。滴滴作為出行行業的巨頭,對於智能出行充滿著期待,而海量數據處理對於它而言,也是個極大的難題。在2015年,微軟就曾出售過必應地圖的部分給Uber。而滴滴,也亟需在該領域具備專業技術知識和深厚經驗的人才。
最終,陸奇的去向,還是花落百度。早在去年上半年,微軟發布第四代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冰時,陸奇就曾提到,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十年全球科技領域和互聯網行業創新的主要增長點。他在微軟後期的一項主要工作成果,也是幫助搭建它的人工智能業務。“小冰”成為微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戰略級產品,而陸奇也是該項目的領導者之一。
而百度對於人工智能戰略的重視,也是眾所目睹。李彥宏表示,人工智能,將是百度“核心中的核心”。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期即將結束,對於百度而言,如果要尋求機會,那麽通過人工智能開辟全新的戰場,在智能時代搶下先發優勢,這對於百度而言,是最具意義的解決方案。
全力爭取到陸奇加盟,可見百度對此的巨大決心。陸奇加入後,百度或許會在人工智能領域將有更大的動作,這都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而陸奇加盟後,百度現有各業務群組及負責人都將直接向陸奇匯報工作。這對百度而言,也是個巨大的改變。百度最近幾年來,業務逐漸多元化,公司管控也逐漸向集團化運作轉變,而陸奇的加盟,是否意味著百度的組織架構走向最後的完善?
擁有在雅虎和微軟多年的經驗,陸奇的執行和管理能力毋庸置疑。而對於李彥宏而言,這或許也是他解放出來,更多地把精力放在百度的未來戰略的思考上。百度走在智能化戰略轉型的關口。雖然人工智能站在了風口,但是在未來幾年內,人工智能的商業化落地仍然需要探索。而百度是否能達到和谷歌、亞馬遜一樣的高度,也還需要進一步的革新。
希望這一次,百度選擇對了正確的下一個10年。
[本文作者i黑馬,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百度
贊(...)
分享到:
大干8年 企业估值成长近2000倍!他让雷军赚了超30亿!如今 马云又将整个上市公司的收银台交给了他……
http://www.xcf.cn/500frb/tt/201703/t20170317_779984.htm
作者:徐盼
来源:

(ID:newfortune)
最近,在一众诸如《金刚狼3:殊死一战》、《生化危机:终章》等大IP改编的好莱坞大片夹击之下,有一部电影逆势上扬,成绩甚是亮眼。没错,相信你肯定猜到了,就是主打温情牌的电影——《一条狗的使命》。凭借上映后良好的口碑、精准的营销、超高的上座率,三管齐下拉动了其票房成绩一路飙升,成功逆袭成黑马。
除了它的导演和著名催泪电影《忠犬八公》的导演是同一个人之外,影片备受关注的原因还有一个,即这部影片上烙印着“阿里”两个字。相较于这两年不定时就被“黑出翔”的惨境,《一条狗的使命》口碑与票房的表现,多少让阿里影业扬眉吐气一番。
“一条狗”成功了,马云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但可以暂时长舒一口气的还有一个人,他便是阿里影业董事长兼CEO俞永福。
俞永福在阿里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他并非嫡系的阿里人,而是半道上路。2014年,随着UC优视全面并入阿里巴巴集团,时任UC优视董事长的俞永福正式加入阿里巴巴,出任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之后,俞永福像开挂一样,一路蹿升,先后拿下了高德地图,拿下了阿里妈妈,晋升阿里合伙人,然后成为阿里影业的董事长、CEO。

图为俞永福
有些人觉得不可思议。毕竟,对于收购来的“空降兵”,京东最多给个副总裁,百度可以进董事会,但不能进estaff,腾讯连门都不让进,管好你自己的公司就好。俞永福何德何能,马云如此器重?
5年看500个项目,27岁成为联想集团最年轻副总裁
1998年,从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企业治理专业毕业还有一年时间的时候,俞永福南下深圳,专门从事行业、政策及证券研究
。三年后,联想投资成立,他又跳槽到了联想投资,成了联想投资的创业员工之一。在联想投资,俞永福主要负责电信、新媒体、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工作。
这个时候的他很拼,一个月出差20天,5年看了500个项目,每次一谈判就是十几天,这几年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一次次与企业、政府的利益分配中平衡,斡旋,解决问题。他说自己在这几年里好像喝了500瓶创业浓缩液。
俞永福曾讲过一段他与柳传志开会的经历。那次开会,大家的话题扯得越来越远,这时,柳传志让大家把讨论这件事的目的写在黑板上,很快,会议就取得统一意见。俞永福的小结是:做其它事情也要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这样,首先要把目标问题搞明白。这也练就了俞永福的一个职场本领——抓要点、做执行。如果同时在五个会议室举行五场会议,俞永福就算每个会议只参加五分钟,也能拿出其他人讨论几小时方得的解决方案。
最终,由于工作卖命又业绩好,2006年,不到30岁的俞永福,被任命为联想投资副总裁。
大干8年,企业估值成长近2000倍!他让雷军赚了超30亿!
27岁成为联想投资副总裁,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成绩,几乎已经可以算功成名就了。可令人意外的是,俞永福却让自己的人生轨迹拐了个大弯儿。2006年底,他从联想投资跳槽,加入到优视科技公司(后简称UC)。自此,俞永福从投资人摇身一变,成了苦逼的创业者。
对于俞永福来说,这样的决定确实有些疯狂。要知道,当时UC只有17个员工,账面上没有一分钱,员工工资都是借钱发的,几乎濒临破产,而在联想投资这边,他的年薪高达百万,他几乎是在拿自己的未来进行一项风险极高的投资。但俞永福给出的答案是,当投资人,更多是坐在池边看创业者游泳,现在的他想脱了西装自己下水试试。
加入UC,俞永福的第一任务就是找钱给公司“续命”。很快,俞永福通过自己的人脉为UC找到了风投:雷军投300万的天使资金,占UC20%的股份。这一举措解决了UC暂时的生存危机。但俞永福明白,仅仅找到一根“救命的稻草”根本不管用,还需要找到更多的钱。此后,在俞永福努力下,2007年8月,晨兴创投和联创策源又给UC联合投资1000万美元,解决了该公司发展的资金困境。

左一俞永福,左二雷军
除了拉钱,俞永福对UC的影响还体现在他高超的收购、运营和整合能力上。俞永福一上任,就开启了持续15个月的团队扩充运动,陆续收购了十几家大大小小渠道类、工具类的公司,UC的游戏业务九游、阅读业务书旗小说,发行业务PP助手均来自并购整合。
大大小小的并购与整合,使UC估值一路上涨。2009年,阿里巴巴、晨兴投资、联创策源再次给UC投下了巨资。
在一轮又一轮资本的加持之下,UC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2009年,UC浏览器实现赢利;2010年,UC成功进进海外市场。短短的8年时间内,公司估值成长了近2000倍。2014年,阿里巴巴联合UC对外宣布,阿里全资并购UC。当时的数据显示,UC的用户数已经超过5亿,海外用户超过1亿,其游戏平台九游2013年给合作伙伴的分成已经超过了3亿,成为中国第二大移动游戏平台。
阿里以43.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UC,在当时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并购整合。这也让UC的天使投资人雷军成了大赢家。按照雷军本人对外界的说辞,从UC这个项目中,他本人作为天使投资人赚得了上千倍的回报,也就是说,雷军8年前投的300万,最终赚到手的金额至少超过了30亿元。
有人评论说,UC活到今日,很难说是产品做的多成功,俞永福在中间的融资、收购、运营、整合的能力功不可没。
空降阿里,马云差不多将整个上市公司的收银台交给了他!
阿里全资并购UC后,整合成立了以UC为核心的移动事业群,俞永福出任总裁,并加入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决策委员会。自此之后,俞永福在阿里的事业道路可以说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不到两年时间,俞永福先后坐上了众多核心职位。从UC董事长、高德总裁,再到阿里巴巴合伙人,再到主管所有主流的非电商业务,简直像是开了挂一样步入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巅峰。
2014年6月并入阿里巴巴UC移动事业群后,又在三个月内宣布收购高德地图,并在2015年3月宣布UC和高德业务合并成功,俞永福也从UC董事长兼CEO后,又增加了一个高德总裁的职位。
2015年03月13日,阿里集团CEO陆兆禧在一封内部信中宣布,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正式担任高德集团总裁。
2015年3月31日,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正式兼任阿里集团旗下网络营销平台“阿里妈妈”总裁职务 。阿里妈妈虽然没有淘宝、支付宝的名气,却贡献着阿里集团一半以上的收入。
2015年12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新增四名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分别是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及阿里妈妈总裁俞永福、阿里巴巴集团副CFO郑俊芳、蚂蚁金服集团财务与客户资金部总经理赵颖和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总经理孙利军。
2016年6月15日,阿里巴巴集团成立“阿里巴巴大文娱版块”,旗下包括优酷土豆、UC、阿里影业、阿里音乐、阿里体育、阿里游戏、阿里文学和阿里数字娱乐事业部。俞永福出任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董事长兼CEO。
2016年8月27日,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俞永福出任阿里影业非执行董事。
2016年12月5日,阿里影业宣布俞永福兼任董事长与CEO,原CEO张强和原总裁张蔚转任联席总裁,向俞永福直接汇报。

阿里大文娱集团在阿里集团是什么地位?从上图的财报可看出,它是阿里巴巴除电商和阿里云业务外最核心的业务范畴,且阿里大文娱2016年第三季营收达36亿元,高于阿里云的14.93亿元。尽管阿里大文娱当季亏损达到22.47亿元,但不可否认,目前除了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管辖的电商业务外,俞永福管辖的阿里大文娱业务是阿里集团当前第二大核心业务。

最新的消息是,3月14日,阿里巴巴影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俞永福通过内部邮件宣布,阿里影业与阿里巴巴大文娱将达成多项战略合作。同时,原优酷土豆旗下的合一影业团队将整合加入阿里影业。
阿里大文娱是个非常复杂的盘子,内部效率有问题,资源也多有重叠,但俞永福能在一年多快速主掌整合,确实为阿里集团化解了许多风险,创造了缓冲。对于俞永福来说,能否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成功,延续到大文娱集团之中,这将成为俞永福职业生涯的一下场关键战役。
大干8年 企业估值成长近2000倍!他让雷军赚了超30亿!如今 马云又将整个上市公司的收银台交给了他……
http://www.xcf.cn/500frb/tt/201703/t20170317_779984.htm
最近,在一众诸如《金刚狼3:殊死一战》、《生化危机:终章》等大IP改编的好莱坞大片夹击之下,有一部电影逆势上扬,成绩甚是亮眼。没错,相信你肯定猜到了,就是主打温情牌的电影——《一条狗的使命》。凭借上映后良好的口碑、精准的营销、超高的上座率,三管齐下拉动了其票房成绩一路飙升,成功逆袭成黑马。
除了它的导演和著名催泪电影《忠犬八公》的导演是同一个人之外,影片备受关注的原因还有一个,即这部影片上烙印着“阿里”两个字。相较于这两年不定时就被“黑出翔”的惨境,《一条狗的使命》口碑与票房的表现,多少让阿里影业扬眉吐气一番。
“一条狗”成功了,马云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但可以暂时长舒一口气的还有一个人,他便是阿里影业董事长兼CEO俞永福。
俞永福在阿里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他并非嫡系的阿里人,而是半道上路。2014年,随着UC优视全面并入阿里巴巴集团,时任UC优视董事长的俞永福正式加入阿里巴巴,出任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之后,俞永福像开挂一样,一路蹿升,先后拿下了高德地图,拿下了阿里妈妈,晋升阿里合伙人,然后成为阿里影业的董事长、CEO。

图为俞永福
有些人觉得不可思议。毕竟,对于收购来的“空降兵”,京东最多给个副总裁,百度可以进董事会,但不能进estaff,腾讯连门都不让进,管好你自己的公司就好。俞永福何德何能,马云如此器重?
5年看500个项目,27岁成为联想集团最年轻副总裁
1998年,从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企业治理专业毕业还有一年时间的时候,俞永福南下深圳,专门从事行业、政策及证券研究
。三年后,联想投资成立,他又跳槽到了联想投资,成了联想投资的创业员工之一。在联想投资,俞永福主要负责电信、新媒体、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工作。
这个时候的他很拼,一个月出差20天,5年看了500个项目,每次一谈判就是十几天,这几年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一次次与企业、政府的利益分配中平衡,斡旋,解决问题。他说自己在这几年里好像喝了500瓶创业浓缩液。
俞永福曾讲过一段他与柳传志开会的经历。那次开会,大家的话题扯得越来越远,这时,柳传志让大家把讨论这件事的目的写在黑板上,很快,会议就取得统一意见。俞永福的小结是:做其它事情也要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这样,首先要把目标问题搞明白。这也练就了俞永福的一个职场本领——抓要点、做执行。如果同时在五个会议室举行五场会议,俞永福就算每个会议只参加五分钟,也能拿出其他人讨论几小时方得的解决方案。
最终,由于工作卖命又业绩好,2006年,不到30岁的俞永福,被任命为联想投资副总裁。
大干8年,企业估值成长近2000倍!他让雷军赚了超30亿!
27岁成为联想投资副总裁,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成绩,几乎已经可以算功成名就了。可令人意外的是,俞永福却让自己的人生轨迹拐了个大弯儿。2006年底,他从联想投资跳槽,加入到优视科技公司(后简称UC)。自此,俞永福从投资人摇身一变,成了苦逼的创业者。
对于俞永福来说,这样的决定确实有些疯狂。要知道,当时UC只有17个员工,账面上没有一分钱,员工工资都是借钱发的,几乎濒临破产,而在联想投资这边,他的年薪高达百万,他几乎是在拿自己的未来进行一项风险极高的投资。但俞永福给出的答案是,当投资人,更多是坐在池边看创业者游泳,现在的他想脱了西装自己下水试试。
加入UC,俞永福的第一任务就是找钱给公司“续命”。很快,俞永福通过自己的人脉为UC找到了风投:雷军投300万的天使资金,占UC20%的股份。这一举措解决了UC暂时的生存危机。但俞永福明白,仅仅找到一根“救命的稻草”根本不管用,还需要找到更多的钱。此后,在俞永福努力下,2007年8月,晨兴创投和联创策源又给UC联合投资1000万美元,解决了该公司发展的资金困境。

左一俞永福,左二雷军
除了拉钱,俞永福对UC的影响还体现在他高超的收购、运营和整合能力上。俞永福一上任,就开启了持续15个月的团队扩充运动,陆续收购了十几家大大小小渠道类、工具类的公司,UC的游戏业务九游、阅读业务书旗小说,发行业务PP助手均来自并购整合。
大大小小的并购与整合,使UC估值一路上涨。2009年,阿里巴巴、晨兴投资、联创策源再次给UC投下了巨资。
在一轮又一轮资本的加持之下,UC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2009年,UC浏览器实现赢利;2010年,UC成功进进海外市场。短短的8年时间内,公司估值成长了近2000倍。2014年,阿里巴巴联合UC对外宣布,阿里全资并购UC。当时的数据显示,UC的用户数已经超过5亿,海外用户超过1亿,其游戏平台九游2013年给合作伙伴的分成已经超过了3亿,成为中国第二大移动游戏平台。
阿里以43.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UC,在当时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并购整合。这也让UC的天使投资人雷军成了大赢家。按照雷军本人对外界的说辞,从UC这个项目中,他本人作为天使投资人赚得了上千倍的回报,也就是说,雷军8年前投的300万,最终赚到手的金额至少超过了30亿元。
有人评论说,UC活到今日,很难说是产品做的多成功,俞永福在中间的融资、收购、运营、整合的能力功不可没。
空降阿里,马云差不多将整个上市公司的收银台交给了他!
阿里全资并购UC后,整合成立了以UC为核心的移动事业群,俞永福出任总裁,并加入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决策委员会。自此之后,俞永福在阿里的事业道路可以说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不到两年时间,俞永福先后坐上了众多核心职位。从UC董事长、高德总裁,再到阿里巴巴合伙人,再到主管所有主流的非电商业务,简直像是开了挂一样步入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巅峰。
2014年6月并入阿里巴巴UC移动事业群后,又在三个月内宣布收购高德地图,并在2015年3月宣布UC和高德业务合并成功,俞永福也从UC董事长兼CEO后,又增加了一个高德总裁的职位。
2015年03月13日,阿里集团CEO陆兆禧在一封内部信中宣布,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正式担任高德集团总裁。
2015年3月31日,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正式兼任阿里集团旗下网络营销平台“阿里妈妈”总裁职务 。阿里妈妈虽然没有淘宝、支付宝的名气,却贡献着阿里集团一半以上的收入。
2015年12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新增四名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分别是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及阿里妈妈总裁俞永福、阿里巴巴集团副CFO郑俊芳、蚂蚁金服集团财务与客户资金部总经理赵颖和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总经理孙利军。
2016年6月15日,阿里巴巴集团成立“阿里巴巴大文娱版块”,旗下包括优酷土豆、UC、阿里影业、阿里音乐、阿里体育、阿里游戏、阿里文学和阿里数字娱乐事业部。俞永福出任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董事长兼CEO。
2016年8月27日,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俞永福出任阿里影业非执行董事。
2016年12月5日,阿里影业宣布俞永福兼任董事长与CEO,原CEO张强和原总裁张蔚转任联席总裁,向俞永福直接汇报。

阿里大文娱集团在阿里集团是什么地位?从上图的财报可看出,它是阿里巴巴除电商和阿里云业务外最核心的业务范畴,且阿里大文娱2016年第三季营收达36亿元,高于阿里云的14.93亿元。尽管阿里大文娱当季亏损达到22.47亿元,但不可否认,目前除了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管辖的电商业务外,俞永福管辖的阿里大文娱业务是阿里集团当前第二大核心业务。

最新的消息是,3月14日,阿里巴巴影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俞永福通过内部邮件宣布,阿里影业与阿里巴巴大文娱将达成多项战略合作。同时,原优酷土豆旗下的合一影业团队将整合加入阿里影业。
阿里大文娱是个非常复杂的盘子,内部效率有问题,资源也多有重叠,但俞永福能在一年多快速主掌整合,确实为阿里集团化解了许多风险,创造了缓冲。对于俞永福来说,能否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成功,延续到大文娱集团之中,这将成为俞永福职业生涯的一下场关键战役。
李彥宏說了他對AI安全的擔心,還說簡單搜索永遠不會有廣告
在去年數博會期間,當公眾擔心AI威脅到人類安全時,百度公司董事長李彥宏稱請大家不要擔心。
到了今年數博會上一場“人工智能”高端對話論壇上,李彥宏稱自己不擔心AI會控制人類,但不是沒有擔心,他對AI安全有著擔心。
“對於我們來說,安全是自動駕駛最重要的方向 ,是自動駕駛技術第一天條,這個錯了,會使整個技術推進停滯一到兩年;人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不能容忍這方面錯誤。”李彥宏稱。
李彥宏同時還為百度新產品“簡單搜索”做了個廣告,幾天前百度對這款產生於2017年7月的產品作了宣傳,以沒有廣告作為主要賣點。李彥宏承諾稱,“大家都不相信不會有廣告,現在解釋一下,簡單搜索永遠不放廣告。”

無人車需要生態
今年兩會期間,李彥宏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百度無人車將在7月份量產。
距離承諾的量產日期還有一個多月時間。李彥宏稱現在有期望、焦慮和擔心,不是擔心量產不了,而是擔心無人車是不是足夠安全。
“對於我們來說,安全是自動駕駛最重要的方向 ,是自動駕駛技術第一天條,這個錯了,會使整個技術推進停滯一到兩年;人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不能容忍這方面錯誤。”李彥宏稱。
無人車在高速等封閉道路上相對安全,但城市開放道路上有行人和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事情,無人駕駛變成了很難的事情。
今年三月份,美國亞利桑那州發生一起車禍,一名優步自動駕駛測試車輛導致一名49歲的婦女死亡。這加劇了公眾對無人駕駛的擔心。美國優步公司也發表聲明稱,該公司將停止亞利桑那州自動駕駛汽車測試。
“百度不是造車的,百度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平臺,技術、源代碼和數據完全開放。從代碼開放到後面量產,新增代碼50%專為量產項目中安全增加。”
李彥宏稱,無人駕駛在封閉環境中成功試行,是科研機構、汽車制造商、政府、傳感器(服務器/芯片)制造商、通信服務商、自動駕駛系統和出行服務商共同努力的結果。無人車是一個生態,需要方方面面努力。
“以前是車上雷達激光設備探測周邊障礙物。但如果在道路、基礎設施層面布置相應傳感器,車的成本、無人駕駛成本會大大降低。”李彥宏稱。
簡單搜索永遠不放廣告
李彥宏同時介紹了百度的新產品“簡單搜索”。在李彥宏看來,簡單搜索是AI改造傳統互聯網的產物,第1個特點為AI能力,對語音、圖像和自然語言有著更為精確的理解。
AI能力下,簡單搜索可以實現千人千面的搜索結果。如通過聲音識別用戶年齡,從而確定是成人模式、標準模式或是少兒模式,對應不同的搜索結果。
簡單搜索第二個特點為無廣告。這款產品上線於2017年7月,百度在5月下旬對這款產品進行了宣傳,以不放廣告為賣點。
但正如李彥宏所說,大家不相信不會有廣告。百度會在一個有AI能力的搜索引擎新品中放棄廣告嗎?
李彥宏重申,簡單搜索永遠不放廣告。
李彥宏同時分享了他對AI倫理原則的思考,稱AI的最高原則是完全可控;AI的創新願景是促進人類更平等地獲取技術和能力;AI的存在價值是教人學習,讓人成長,而非超越人、替代人;AI的終極理想是為人類帶來更多自由與可能。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