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聯想之星投資副總裁況奕:VC投資最關注的幾大要素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7227.html

現在很多人都說,找投資跟談對象很像,這個話其實挺對,希望通過今天的一些分享給大家一些怎麼樣一個投資人的經驗,讓大家瞭解投資人,同時也希望大家在這個中間去學到找到另一半的經驗。

其實每一次站在台上都是被很多人看著,其實心裡是一個特別忐忑的過程,因為投資人和創業者表面上看投資人往往都是作為評委,審視的一方,但是在這個行業做早期待久了,覺得投資人可能真的是和創業者一樣,剛剛認識的算是貧賤夫妻,希望未來走一輩子,而這個過程融資本身其實也跟談戀愛,到最後能夠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結婚蠻相像的。

我今天想講兩點,一個是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做融資,這一塊其實主要是想跟大家講一點,我們這幫投資人怎麼看問題和思考問題,就是瞭解你的另一半,未來你們可能會合作的這幫人他們腦子裡到底在想些什麼東西。第二塊就是一些融資中的技術要點。

投資機構的基本特徵

其實風險投資都是做早期企業的,風險投資只佔很小的一些股份,大家也都知道。決策,是建立在專業投資的基礎上,這個提一點,如果跟大家接觸的是一些個人的投資者或者是你們的親戚朋友、父母、兄長這些投資人,其實他們更多的是一種更為快捷、便捷的決策流程,大家在媒體上聽到過關於誰做了一個什麼,然後第二天誰拿了多少錢,這種更多跟媒體的宣傳噱頭有關係,專業性的投資機構都會經過一個比較漫長的程序化的過程。

還有一點經常會談某個投資人進來之後,給企業帶來了多大的價值,這個應該說有,但是應該說投資人更多的是參謀和輔助的決策,我們更多的是以一種增值服務,比如說在一些專業的領域,比如說財務、人力資源提供一些支持,這個裡面去做,真正在場的還是創業企業的團隊。

最後一點,風險投資主要通過上市和轉讓投資回報,我想就是下面一句話「這幫風險投資到底在想是什麼,或者說各位未來跟投資機構談的時候,坐在對面的這位投資經理或者是合夥人他們腦子裡在轉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其實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我在投資之後這個企業到底價值能夠有多大的增長,相對於我們的估值。這個挺現實的一些問題,我們都會談一些很漂亮的話,核心就是這些。

投資機構都具有資本性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聯想之星培訓是公益,這是另外一回事。但是請大家牢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需要一些不帶任何條件的資金,比如說政府的資助或者是家人的資助,最好還是找這個,不要找機構投資人,他本身對於所投資公司的價值的成長期望應該是非常高的,這個跟你們具體接觸的投資人,都背著這個抱負,如果他投入了這個企業,如果發生一些很糟糕的事情,對他個人的聲望和未來的職業發展應該會有非常大的壓力。

投資人真的很忙

這是比較典型的從投資機構獲得資金的流程,我想各位未來如果是希望拿到投資的話,一般會經歷這麼樣的一個過程,從最左邊的開始去準備一些PPT和推薦材料,然後去跟投資經理一級的投資人談,最後上到合夥人這個級別。整個流程非常長,過程本身我先給大家開看一組真實數據,聯想之星過去12個月看到的項目,收到的商業計劃書1500份是有的,真正去和團隊坐咖啡廳廳面談的至少是300以上,真正進入我們的初篩流程了超過100個,通過初篩的20個左右。最後通過決策的項目就是10個,投資人很忙,一定要注意珍惜投資人的時間。

一方面我們看的項目確實很多,所以不能在短期內打動投資人,獲得繼續往下走的機會就比較少,另外一點也是想跟大家在分享,從他開始接觸到實際跟他簽訂整個的投資合同,花了大概的6個月時間,因為中間的交易結構我們經歷了一個比較艱苦的談判過程,還有整個對於投項目的統計,最快的項目我們從接觸到決策一個半月,平均時間大概是三個月左右,想說真正?其實創業者自己的時間也是非常寶貴的,這個項目在整個過程中,我相信所有的項目做融資都有類似的問題,就是投資人會和創業團隊在一起,這個過程當中創業團隊很難有專注自身的業務,整個融資過程效率提高,其實不僅僅是為了便於投資人更好的看重,更多的是節約創業者自己的時間,因為兩邊的時間都是非常寶貴的。

融資是等價交換的過程

創業公司的融資其實是有高昂的成本,你們需要去接觸投資人應該不難,不會花太多的時間,而真正的花時間的是大家開始和投資機構認真接觸,這個時間對於創業者來說是非常耗候的,創業公司最寶貴的時間就是公司核心團隊最有能力的人,他們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創業者和投資公司的員工,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扯皮事情,比如鼎暉和俏江南,像是恩怨江湖。

創業者和投資機構應該說真的是彼此需要的。雙方都有一些不可替代的東西,所以這個是大家合作的最根本的基礎、利益,做商業最終追求的,除了一些精神上的東西,利益一定是一個重要的,很難說帶著精神訴求去做一件事情,利益應該說有共同點,創業者肯定也是希望投資機構資金進來之後,公司能有很快的發展,但是必須承認價值方面雙方存在差異,我希望我們公司估值1億,未來還有諸多的好處,你告訴我說估值只是1000萬,我恨不得直接拿板磚拍你,或者機構也會遇到商業人跟我講,我公司值3億,說你開價1億還砍一砍,開價3億我砍都沒法砍。

互信非常重要,在座有沒有遇到一些男女朋友背叛自己或者是一些什麼事,有一次不管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一旦有一次嚴重的事情,合作就沒有任何的基礎,最後一點, 結完婚之後會互相的容忍,很不幸的是你們還是得忍5—8年,做一個初創企業的話,最後到成功一般是8—10年,都會隨時的看這家你喜歡或者不喜歡,所以真的是建議各位在選擇投資機構或者是融資事情的時候需要注意的。

這個事兒有人說緣分天注定,融資這件事情,其實大家也有一點從容淡定,今天的事今天定。一個創業者說我今天要去融資的時候,他能拿到多少錢,估值多少幾乎就是均等的事情,在創業人的經歷,這是不可能改變的,公司的業務,比如說是在3、5個月內可以說可以預期的12個月內業務能有多大的變化,也就是這樣了。而且最重要的資本市場現在是什麼狀況,像前幾年一樣火熱還是怎樣,基本上就確定了這個公司未來是這樣的估值,能拿到或者拿不到錢,最重要的是保持平和的心態,這種事情不是我們作為一個個體去撬動市場,可以去改變的。

投資人最關注的東西

下面講融資中的技術要點,很久以前我工作很忙的時候被家裡父母逼著相過親,開始都是儘量找高檔的餐館,後來很發現如果很不幸的是對象不想跟她說太多話,但是無論如何要把這頓飯吃完,一開始我是吃火鍋,覺得比較長久,多聊一會兒,後來改成中餐,再後來就改成簡餐,實在忍不住我就每次就找個地方喝喝茶,融資這個過程其實也是一樣,我覺得在所有的技巧或者是數的層面,最重要的是什麼?創業者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儘可能用最低的時間成本高效把自己的價值核心點跟投資人有一個充分的互動,也對於這個投資人有一個很相信的瞭解,大家的時間真的很寶貴。

我在相親的時候也碰到過很多的問題,比如你們家小區、車位多少錢一平米,這樣很經典的問題,而男士是女士的長相、身材,這沒有什麼不對的。因為跟結婚一樣,投資與被投資都是把自己最寶貴的部分東西拿出來去換對方一部分最寶貴的東西,所以雙方這種很詳細的互相考察,我覺得這是非常正常的。我相信很難有一個女士在結婚前不會去瞭解一下先生的收入狀況。最重要的投資機構關心的就是這個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成長空間,只是他們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來去把這些問題問出來,而在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建議各位一定仔細想一想,說它真正考察或者在意的是什麼。

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很多以前做互聯網的,如果這個事兒你去做你會怎麼樣,把自己放到被投企業的位置,你給我幾百萬我怎麼去跟騰訊玩,你要給我30億我跟他玩玩看。在這種時候投資人想看的,真的不是這個問題的回答是什麼,更多的是可能創業者在面臨這麼一些有挑戰的問題或者一些比較尷尬的狀況的時候想什麼,所以我想寫一個,回答問題要有效的回答問題,如果女士問你們的小區車位多少一平米,她想瞭解的不是說那個車位多少錢她想去租,而是想問你這個先生有沒有車有沒有房,合適就合適,不合適咱們就找下家。

我一定是跳出去看創業團隊,因為過去幹過什麼直接影響未來能幹什麼,這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投資人一開始對於團隊的評價,如果你是賣麵粉的,你去賣油還可以,如果你去買石灰,雖然兩個東西長得一樣,但是市場完全不一樣,肯定會對於團隊能不能在新的環境中間能不能適應會有一個疑問。

最後講一個小技巧,這一點對於創業團隊來說是一個提醒,什麼樣的態度容易讓人有一個好的印象,當我基本面已經很確定的時候,怎麼去跟人交流,更容易把握,成功概率大一點。

一個就是很坦誠的一個態度,因為很多東西其實你要藏是藏不住的,投資人一定要想方設法把你們家祖宗三代查一遍,所以如果有什麼問題,沒有必要先藏著,要相信投資人總會給你挖出來。

對事物客觀量化準確的描述,未來前景怎麼樣不確定,但是有些事情可以加分,比如說在描述場景的時候,這是一個什麼應用,比如我下游是汽車,是一個千億的市場,這個投資人是知道的,但是千億裡面有多少是歸你,這個要清楚。還要算個項目裡面,在汽車這個市場裡面會怎麼怎麼樣,我們見過一些比較成熟的或者是其實已經融過資的,他會直接告訴你,目標市場有哪幾個,各自是怎樣,怎麼算出來的,創業者把很多的做了之後,就會留下一些好感,好比覺得你是第一次吃飯,拉一個椅子,很客氣的問他,這些禮貌總是沒有錯的。

還有一些就是容易被一刀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誠心,或者是有意識的誤導。一個投資機構真正跟個人接觸的都是像我這樣的投資經理或者是VP或者是董事,他們說我想投資項目的時候,其實他們是把自己的職業的聲望這一塊是放在了局中的,如果一個投資人項目連續出現一些什麼問題,他未來職業發展就會很艱難,這個過程中如果是因為創業者本身欺騙了投資人,最後一定是很麻煩的,這個我就不用婚姻和愛情之間的關係來舉例。剩下的兩點就是過於自信和過于謙虛。大家如果知道一些經濟學理論,就會知道,這其實是一個需求和供給的決定,如果是在一個女比例是20:1的理工科學校,很不幸我當年畢業的交大一樣,一定女士會在這個學校受歡迎很多,如果是在一個藝術學校或者護士類的院校,男士一定卻受歡迎多。

投資人和創業者的博弈

投資人和創業者之間會有一些針對細微價格條款的博弈都很正常,只是先大家把這個事情本身的判斷要到一個相對都容易接受的地步。關於公司到底是未來能長成一個多大的公司,切忌一開始把這個事講得特別確定,讓投資人對這些難點、痛點瞭解比較透,會覺得這個哥們不錯,對這個行業熟悉,有好印象,也不要太過于謙虛。

問一些建議是可以的,但是在各位最擅長的,比如我是技術,把這個技術談得非常細談得非常透,技術方面我就是專家,有些項目就是他做這個行業,就說這個行業我不懂,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沒有問題,開一個單子,所有行業協會的會長都在裡面,我們一看真不錯,頓時對這個打分就高了很多,因為信任這種東西,或者對這個人的好感,最後投資也好都是一步一步積累起來的,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增加自己在對方心目中價值的機會,但是也千萬不要去犯被秒殺的錯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40

為什麼錦江之星會是最賺錢的經濟連鎖酒店?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944.html

淨利潤額第一,原因之一是錦江之星控制了開店速度,保證了較高的入住率,但它犧牲的是市場份額。2008年,錦江之星的客房佔有率為10.85%,2012年下降到了8.54%。雖然擴張變慢,但這也使得客房出租率保持在84.43%的高位。

如家2012年虧損2680萬元,一方面是由於快速擴張,新店入住率有待培養;另一方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在入住率降低的同時,單間客房貢獻的營業收入額也在下降,並且房租、人工、水電快速上漲,侵吞了大塊利潤。經濟型酒店目前的成本壓力非常大。

這意味著,經濟型酒店想要繼續依靠自身發展擴大規模變得越來越難,可一旦放慢擴張速度又面臨被競爭對手搶佔市場份額超越的危險,每個季度交給投資者的財報會變得難看。

未來,單純的規模擴張模式的可持續性將越來越差。經濟型連鎖酒店已經到了必須設法提高內控管理能力、加強產品附加值的階段。行業內幾大寡頭相繼開始拓展中高端市場。

啟示一:單純的規模擴張不可持續

在過去10年的快速發展期中,經濟型連鎖酒店經歷了三次競爭:第一次是高價爭奪物業,結果導致物業成本(即房租成本)虛高;第二次是低價促銷、拼價格;第三次是現在的通過搶加盟商快速圈地。

在經濟連鎖酒店中,錦江之星開業最早(1997年),且加盟策略最激進,2012年錦江之星的加盟店數量佔比達到了72%,而如家、七天、漢庭這一比例也都超過了50%,分別為54.68%、63.42%、55.07%。

加盟要收取加盟費、管理費、訂房費等一系列費用,加盟比例高,意味著更多的穩定收入,這直接導致了各大經濟型酒店不約而同大張旗鼓地發展低成本加盟店。和公司需支付成本開設的直營店相比,加盟店完全依靠加盟商投資,且加盟店的虧損不計入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單店每年可為公司提供30萬元左右收益。

經濟酒店單店的客房數在100間至120間,自營店和加盟店算在一起,單間客房1年能給酒店貢獻的利潤,7天是1319元,漢庭1539元,錦江之星2893元。由此可以看出錦江之星的高加盟率是其高利潤的重要原因。

但靠加盟店的快速圈地,也產生了很多問題。經濟型連鎖酒店的核心競爭力是標準化下的規模效應,而靠加盟店快速擴張,雖然短時間內圈佔了地盤,但加盟店的開業標準、採購、服務與質量,都需要品牌總部來監管。

但互相搶佔地盤之下,品牌標準嚴格則有加盟商流失或被競爭對手搶走,降低標準則有害品牌的長期價值。經濟型連鎖酒店本身的快速擴張已經導致很多問題,而更快速的發展和更不可控的加盟店,會讓這些問題進一步放大。

未來,單純的規模擴張模式的可持續性將越來越差。經濟型連鎖酒店已經到了必須設法提高內控管理能力、加強產品附加值的階段。行業內幾大寡頭相繼開始拓展中高端市場。

啟示二:多品牌,中檔酒店成為新戰場

排名靠前的經濟連鎖巨頭紛紛推出了自己更高定位的新品牌,打入中端經濟酒店市場主意的意圖相當明顯。

漢庭(華住)推出的全季品牌、如家的和頤品牌、格林豪泰的格林東方品牌、橘子酒店的橘子水晶品牌,經濟連鎖巨頭們的這些新中檔酒店品牌都已有示範門店。其中以漢庭(華住)的全季品牌開出的門店最多,已經達到了37家,房間價位在300元至400元,其他經濟連鎖的中檔品牌店還都在10家以下,而外資巨頭洲際酒店集團的中檔酒店品牌智選假日已開了33家店,同樣值得關注。

錦江的中檔酒店佈局也在快速進行中,並已推出了中檔酒店雙品牌戰略。價位在300元至500元的品牌白玉蘭已經開出6家門店,另一品牌錦江都城下有兩個子品牌,錦江都城商務定價和白玉蘭一樣,為300元至500元,更高端一點的是500元以上的子品牌錦江都城經典品牌。錦江之星計劃在3年至5年內開業100家錦江都城和白玉蘭。

2013年4月,錦江宣佈出資7.1億元收購時尚之旅的21家門店,將其改為錦江都城品牌連鎖。時尚之旅酒店系萬達廣場綜合體的配套商務連鎖酒店,可以充分享受萬達廣場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商務配套,優勢突出。除這21家門店外,錦江都城品牌已有6家門店已在改造中。

一般商務活動需要的高標準客房、有限的餐飲、會議等設施會出現在錦江都城品牌的門店中,其他星級酒店中冗餘的奢華設施則不會出現,這能有效提升酒店的性價比。

相比較而言,錦江都城的經典系列對物業品質和地理位置的要求相對較高,數量會比較有限,在未來3年至5年開出100家門店的發展計劃中,錦江都城經典系列預計僅佔到20%左右,而商務系列將成為錦江都城品牌攻城拔寨、實現快速擴張的主力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22

山寨兆元商機 讓明日之星鋌而走險

2013-09-09  TCW
 
 

 

什麼樣的動機,會讓一個年薪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元以上、備受看好的明日之星,甘願鋌而走險,寧可背叛一手提拔他的公司,也要竊取商業機密?

答案是,一個高達新台幣一兆元的龐大市場!

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的預測,二○一三年中國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到三億六百萬支,比前一年成長四三.二%,有望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智慧型手機最大市場,其中人民幣一千五百元(約合新台幣七千三百元)以下的低價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達到一億八千六百萬支。若換算成產值,即人民幣二千八百億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三千億元)。

拓墣產業研究所研究經理謝雨珊指出,今年中國的智慧型手機用戶將達到四億六千萬戶,將引爆一波換機潮。而既有的本土品牌廠商如華為、中興、聯想、酷派等,加上蘋果、三星等國際品牌,並不能完全滿足此一市場需求,這讓三、四線本土手機廠商有捲土重來的機會。

因為市場太過龐大,一度沉寂沒落的山寨產業開始起死回生。

走一趟深圳的華強北,第一排正規商場,想花人民幣五千元買一支正版的iPhone 5或New HTC One,很可能因為缺貨,有錢都買不到,但若一路往後走到第四個街道、俗稱的山寨大本營,竟然隨處都是各個品牌廠的新機,不只外觀相似,一開機,就連使用者介面、圖形都一模一樣,而且售價只要人民幣七百元到九百元!

製造環境大躍進山寨業者不只抄,現在還自行研發

實際使用才會感覺到,該支「New One」的外殼設計雖然相同,但缺少了金屬拋光質感,一體成型的背板竟然可以輕易拆開,上下揚聲器也只有上面有聲音,下面根本就是裝飾用,並且觸控體驗差,也沒有Zoe、Blink Feed等酷炫軟體功能。

一位中國品牌手機製造業者觀察,上一波功能型手機山寨風潮過後,雖然淘汰掉大部分的廠商,但也有不少本地設計工作室(design house)技術升級,拿著各個品牌廠流出的設計圖操兵,三、四年來竟也練出一身功夫,不少人已跳脫出模仿的範疇,自己進行研發。

硬體製造環境也大幅升級。該業者指出,這些山寨商砸下比之前更高的成本,蓋出無塵生產車間、成品倉庫等,有些甚至可以開出八條生產線。軟、硬體能力都大幅升級,加上聯發科去年十二月推出四核心處理器MT6589,一下子加速了整個山寨市場的發展。

該業者推估,若不計算研發設計的成本,一支山寨機的製造過程從購料、開模到組裝、銷售,製造成本大約在人民幣兩百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元)左右,而售價是隨市場喊,中間的利差相當大。

諷刺的是,會刺激山寨市場重新蓬勃發展,竟然也跟宏達電、蘋果強調創新設計與差異化的文化有關。

中國最大平板電腦晶片供應商,瑞芯微電子副總裁陳鋒觀察,三年前,智慧型手機還屬於非常高端與個人化的技術,大家拚的是手機的軟體功能,而非外型,「每一家出的都是一塊黑色板子,你叫山寨商怎麼仿?」

軟體功能都趨同山寨品牌打天下,自己變身品牌廠

但從去年開始,軟體功能大勢底定,高端智慧型手機成長開始趨緩,品牌廠不得不再回到外型上做文章。例如蘋果(Apple),把iPhone 5拉得更長更薄,索尼(Sony)持續做出優美圓滑的弧線,宏達電則是砸重本,弄出鋁合金一體成型外殼,這些創新反倒讓重視外觀的山寨商有機可乘。

但這些畢竟還是違法的生意,事實上不用去搞山寨模仿,像宏達電研發部副總經理簡志霖這樣擁有十年以上手機設計製造經驗的人,只要找到人肯投資,搞定通路,再套上聯發科的晶片,很容易就可以在中國自立門戶,甚至拓展海外。

斐訊科技就是一個例子。這家連在中國都很少有人知道的手機品牌,創辦人顧國平年僅三十六歲,沒有通訊科技的背景,卻靠著上述的模式打下一片天。成立不過五年,已經推出十四支產品,平均售價在人民幣一千五百元上下,年營收達到人民幣三十億元,預計今年還會再翻倍。上海松江區政府為了鼓勵創業,甚至還補貼他廠房租金、水電等費用。

「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現在是處於一個百花齊放的狀態,」陳鋒說。除了中華酷聯四大品牌之外,還有更多像斐訊一樣的不知名品牌不斷冒出頭,將價格不斷往下拉。未來宏達電在中國最大的對手,既不是蘋果、三星,也不是底層的山寨商,而是這些挾著成本與通路優勢狂打價格戰的攪局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68

投資界的長壽之星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dz47.html

 在遍插茱萸,登高攀壽的重陽節,回顧下價值投資的祖師爺是個很有意思的題目。他們可能不是那個時代的明星,但往往是活得最長和最為睿智的一個群體。一位學生告訴我,在他們北大哲學系,80歲以前去世的教授叫夭折。在我們選的10位投資壽星中,83歲的巴菲特在價值投資的聖壇上估計也只是正在壯年而已。正如富蘭克林所說,我們終其一生在努力打理自己的財富,時間和個人品質。在財富積累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如何打理自己的生命和個人追求方面,這些老人們的經驗給了我們啟迪。投资界的长寿之星


標註紅色的人名為已故  整理:信璞投資

而這些投資壽星們和北大哲學系的教授們類似,都參悟到人生和財富的終極問題,長於獨立思考,逆向思維和長線投資,並且始終熱衷於腦力鍛鍊和身體鍛鍊的協調。

有幸附上博友《在蒼茫中傳燈》收集的有關於長壽冠軍羅伊‧紐伯格的投資和生活方式。他熱衷於投資和鍛鍊身體,工作到99歲才退休。同時他極度熱忱地熱愛自己的生活和他年輕時候的夢想。他年輕的時候讀到梵高的傳記,從而決定把股市上積累大量財富用於收購和贊助那些像梵高一樣因理想主義而掙紮在貧困線上的藝術家的畫作。但是他終其一生沒有賣出一幅畫作,以免影響那些畫家的作品價格。

最後預祝大家家庭美滿,在百歲之日共同登高,遍插茱萸皆故人。

                                        信璞投資

                                        2013年10月13日

  

 107歲的投資壽星羅伊·紐伯格

摘自在蒼茫中傳燈的博客

投资界的长寿之星

羅伊·紐伯格,美國開放式基金之父,1903年出生於美國,1929年進入華爾街。他既是唯一同時在華爾街經歷了1929年大蕭條和1987年股市大崩潰的人,又是成功地躲過了大蕭條和大崩潰的人,不僅兩次都免遭損失,而且在大股災中取得了驕人收益。紐伯格於1950年創建低佣金的「保護者基金」,後來他成為合股基金的開路先鋒。他在長達70年的職業投資中,沒有一年賠過錢,被業內人士稱為世紀長壽炒股贏家。今天他的經紀人公司「紐伯格-巴曼公司」管理的金額高達500億美元。

紐伯格能夠擁有巨大的財富,與他熱愛生活的態度是緊密相聯的。紐伯格說:「我明白,金錢能夠使這個世界運轉,但我不相信金錢,我知道,藝術無法使這個世界運轉,但我篤信藝術!」

紐伯格沒有讀過大學,也沒有上過商業學校。但是他能夠不斷學習,他喜歡見到各種各樣的人,並且從見到的每個人身上學到一些東西。華爾街對於紐伯格來說,是一個可以讓他大展才華的好地方。1929年他到達華爾街時,大蕭條尚未爆發,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自己的錢,用它購買有價證券,不久他又管理其他人的有價證券,一直幹得不錯。他在1929年所學的東西給他很大的幫助,使他對不穩定的市場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1929年和1987年發生大崩潰,他可能是唯一沒有掉淚的人。雖然他也經歷逆境,但他一直保持良好的心態。

紐伯格非常熱愛書,而且性格很豐富、很敏感,當他讀到梵高的傳記時,他被深深打動,他說,「他(梵高)死得很孤獨,是個絕望的窮人」,「天才的藝術家會餓死,梵高的畫作賣不出去,我認為那是不公平的」,於是他決定用畢生的精力支持那些活著的藝術家。他每發現一位新的藝術家,他都快樂無比。他不僅收藏了大量的藝術家的作品,而且還將大部分藝術品捐給各地博物館,當然,他也建立了自己的博物館,到1969年他已捐贈了800多件給紐伯格博物館。紐伯格看到他收藏的精美的油畫能被學生們學習、研究,能被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瞻仰,他覺得這是他的一生中最大的榮幸,而且他認為他建立了自己的博物館,是他一生最明智的投資之一。

因為如此,他需要掙錢,因為掙到錢他就可以購買偉大的藝術作品,可以支持藝術家的事業,而且在華爾街工作本身也是一項迷人的藝術。在華爾街做交易可以激發他的好奇心,他發現股票投資特別有意思,特別讓人興奮。好奇心非常重要,紐伯格在93歲生日晚宴上還說:「我的成功來自對生活的好奇心,直到現在我仍然充滿好奇。我想知道事情為什麼會是這樣,為什麼會是那樣,所以我仍然充滿熱情地迎接每一天的到來──我要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而且我知道我一定能學到新的東西。」

紐伯格在93歲以後仍然在工作,並且自得其樂,他說,「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掙到自己需要的錢,並把它用於一個重要的目的──既能讓自己開心,又能幫助他人──那才是生命的真正快樂」。在生日晚宴上,有人請教長壽的秘訣,他說鍛鍊很重要。紐伯格89歲時仍然每週3次約私人打網球,並且時常在公園散步,對股票市場的熱情不亞於當年。

紐伯格認為,要在股市中取得優秀的成績,你必須客觀地看待事物,要理性而務實,而不要看到別人希望的假象。市場有它自己的漲落的規律,就像大海的波濤一樣,每隔幾個月會有一次變化。有時候,一個長遠的投資者可以忽視起落。因此必須絕對適應不斷變化的波浪,與之和諧一致,那往往是一次浪花起伏的旅行。

紐伯格的人生哲學是:會賺錢,也要會花錢。但是要把錢花在你認為很重要的地方。那些在金融界獲得成功的人,應該對社會承擔更多的責任,應該給需要幫助的人以幫助。他還告誡我們,一定要多讀書,讀書不僅能夠開闊視野,而且可以幫助我們做出實際的選擇。他說:「我人生中的許多里程碑都與我放在書架上的舊書有關,它們中有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我人生中的每一個轉折點都與此有關。愛默生的散文《論得與失》幫助我認識到奉獻的人往往比索取的人得到的更多。」或許上天的旨意就是這樣,整日想著索取的人往往無法得到,不想索取而又想著奉獻的人卻常常能夠得到。紐約WNET公司的總裁威廉·貝克說得好:「羅伊·紐伯格的智慧好比燈塔。如果說有什麼東西能被稱為『經驗』的,毫無疑問,對於願意長期持有的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健康與長壽了。羅伊·紐伯格,今年106歲,這位1903年出生的世紀老人,同時也是橫跨了1929年和1987年大恐慌的著名的投資者,早在年輕時就十分清楚這一點。有人問及紐伯格長壽的秘訣,他的回答是,經常從事「一種幾乎快被汽車滅絕的運動」——散步。按紐伯格的說法,他與他的父親只相處了12年。當他父親在世時,經常引用本傑明·富蘭克林的格言教導他:早睡早起身體好。紐伯格年輕時就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現在他覺得更有道理了。

    紐伯格先生從不睡懶覺,每天早上5:30-6:00之間起床,起床後馬上做一些適度的鍛鍊,然後再衝一個澡。接著打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看早間新聞,掌握昨晚發生的新聞動態。

   先生會在7:00準時吃飯,吃飯時設法讀完三份報紙:《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以及《投資者商報》。如果未能讀完,那麼後兩份報紙就會被帶到辦公室去讀。通常他會留下《紐約時報》回來再讀,其中週二的科學版會送給他的司機,因為這位司機懂得許多關於科學的東西。

   在7:50-8:00之間——最遲到8:00,先生就到中央公園與朋友們一起散步。中央公園比第五大街風小,適合散步。當先生80歲的時候,還能走很長的一段路。即使先生90多歲的時候,他還跟許多人一起散步。經常與先生一起散步的有投資顧問艾爾·費恩曼,老朋友阿貝·康納——先生認為他是一個很好的人,真正的知識分子,成功的商人。他們一直散步到8:30左右,然後各自去自己的辦公室上班。8:45,到達辦公室,先生就打開電腦,準備好面對新一天的挑戰。

   每週三次——週一、週三和週五,下午17:00-17:45,先生就在外面跟私人教練做運動,在那45分鐘裡,先生做42節運動。有些一節會超過1分鐘,而有些則不到1分鐘。這項運動要花費45美元,剛好1分鐘1美元,但是先生認為很值得。這是每個人都能做的簡單運動:

    1、靠著椅子,一條腿提起,彎腰,踢腿。重複10次,再換另一條腿。

    2、從椅子上站立坐下20次。

    3、身體平躺在沙發上,雙手抱膝至胸部24次。

    4、舉1-2公斤重的東西。

   這四節練習與其他38節練習可以站著做,也可以躺著做,或者坐在椅子上做。

   先生特別強調,他要努力提高腿部力量,以便能走得快點,走得遠點。這也難怪,人的衰老往往從腿部開始。

   現在,讓我們對照一下,我們是否像先生那樣有規律的生活,有規律的運動。如果沒有,便要注意了。如果有,那麼值得祝賀。但是,僅有這兩項是不夠的。亞當·史密斯,《超級金錢》和《金錢遊戲》的作者,曾記錄到紐伯格先生一次出席某老年醫學會協會年會的情形。這個年會是研究人如何衰老以及怎樣衰老的。當時先生已經93歲,卻依然在工作,並且樂此不疲。當先生被邀發言時,先生說運動很重要,他講年輕時打網球,現在每週三次運動,經常散步。在場的科學家們點頭稱是。我依舊對股市很感興趣,他說,當你93歲的時候,網球打不動了,但是股市還在,你還可以炒股。下面的聽眾熱血沸騰。但最重要的是,我依舊有好奇心,我想知道事情為何會發生,所以我依然熱愛每一天,因為我想看下一步會發生什麼,我知道我會學到新東西。看起來要健康、長壽,還是保持良好的心態最重要。

    ——借此真誠祝願所有的投資者都能像羅伊·紐伯格先生那樣健康、長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182

大摩希望之星Greg Fleming:功高震主 或將擇良木而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371

整個華爾街都在猜測,Greg Fleming總有一天會成為一家大公司的CEO,但沒有人敢肯定最後究竟花落誰家。 作為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總裁,50歲的Fleming不僅是CEO James Gorman的熱門繼任者,還是貝萊德和美國運通等大公司繼任計劃的候選人。 Fleming還和高盛CEO布蘭克費恩私交甚篤,不過高盛目前還沒有從公司外部挑選CEO的先例。一些熟悉他的人還表示,Fleming甚至有能力管理一家非金融類公司。 目前尚不清楚近期內是否會有適合Fleming的CEO職位出現。但僅從摩根士丹利內部來看,現年55歲的Gorman上任僅4年且業績卓著,董事會沒有理由將他換掉。 摩根士丹利發言人表示,Fleming沒有計劃離開大摩。他在大摩尚有未竟的事業,也不急著成為CEO。 進入大摩第五年,Fleming正面臨職業生涯十字路口。他曾帶領大摩的財富管理部門成功整合了花旗美邦(Smith Barney),奠定了財富管理部門在大摩的核心地位。如今,他管理的業務占摩根士丹利一半的營收,是其最核心的業務。正是因為他的優異表現,大摩的股票去年暴漲了65%。 不僅如此,在他的堅持下,摩根士丹利最終大規模縮減了高風險的債券交易部門。可以說,大摩能夠在危機後成功轉型,Fleming功不可沒。 Fleming在美林和大摩的下屬Nandra稱:“每隔幾年,他總能完成給自己設定的目標,然後人們就會給他更多工作。” Fleming的強勢表現給Gorman和大摩董事會出了一個大難題。董事會非常欣賞Fleming的業績,希望把他留在公司。但除了CEO他們已經拿不出適合Fleming的職位了。 路透援引消息源稱,大摩可能會任命他為總裁,並內定他作為Gorman的繼承者,但同樣還是董事會主席的Gorman近期內並沒有這種計劃。可能是考慮到晉升Fleming將打擊到其他高層。 一位他的密友稱,如果有公司給出他想要的工作,他很可能會接受。Fleming的人生抱負絕不是做一個明星交易員或銀行家,他一直很想成為一家大企業的CEO。 冉冉升起的新星 Fleming於1992年從咨詢公司Booz Allen加盟美林證券,他在時Booz Allen負責的就是金融客戶。到了1999年,也就是他35歲時,Fleming已經成為美林在美國的金融機構的負責人。從90年代中期至2000年期間,他大舉推動了幾十樁並購。 2001年時,他登上《紐約商業》最成功的40歲以下人士榜單。他告訴該雜誌:“我對自己充滿信心,這不是自大,是自信。” 兩年後,Fleming獲得了在美林最大的兩次升職。第一次升至全球投行主管,第二次升至全球資本市場部門聯席總裁。 他將投行部門的營業額增長了2.5倍,並促成了幾筆劃時代的交易。其中包括貝萊德1999年的IPO和2001年First Union 15億美元出售給Wachovia。 美林的臨時CEO 2007年5月,美林CEO Stan O'Neal將他提升為該行的聯席總裁,這是Fleming首次進入華爾街大行的最高管理層。 金融危機中,O'Neal等其他管理層被解雇,董事會任命Fleming為臨時CEO,但很快董事會又聘請前高盛CEO John Thain為正式CEO。據路透消息,董事會之所以沒有選擇Fleming是因為不希望新任CEO與之前的損失有關聯。 雖然Fleming掌管整個部門,但董事會並沒有將他作為損失的主要責任人。因為按照慣例,他當時並沒有參與管理層決策的權利,而且他的建議沒有被采納。 “Fleming可能會說這不是他的錯,但董事會認為外界不一定會這麽看。” 在美林出售給美國銀行之後,Fleming離開了華爾街,回到母校耶魯法學院教書。在那里,他開設了倫理課,討論高盛備受爭議的衍生品交易和摩根大通的倫敦鯨等案例。 大摩,新的開始 熟悉他進入摩根士丹利過程的同事表示,要讓Fleming在危機後重回華爾街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好在他並不太在意薪水。 在美林,Fleming最多曾拿到過3400萬美元年薪,但他在大摩的前三年薪水加起來還不及這個數字。 2010年Fleming加入時,摩根士丹利正在轉型之中。該行大規模收縮固定收益業務,希望將財富管理打造成核心業務。大摩收購了花旗美邦(Smith Barney),將其與自己的經濟業務進行整合。 整合計劃在Fleming來之前就已經制定好,但當時的情況卻很糟糕。客戶的歷史賬戶資料交接並不順利,許多員工都抱怨存在各種技術問題。Fleming幾乎每天都會收到經紀人的抱怨電話和郵件。 2013年,Fleming宣布了一項計劃,投資5億美元升級技術系統,並雇傭前美林同事Chris Randazzo負責技術部門。該計劃很快就見效。截至去年底,大摩的財富部門實現了20%的稅前利潤率。 在周三的會議上,Fleming還提出了新的目標:在2016年前將財富管理部門管理的財富規模擴大50%,並將股權回報提高至20%。 一些同事表示,這些將讓Fleming忙上一陣,在一段時間內忘掉其抱負。 除了工作,Fleming還會抽時間陪自己的妻子Melissa,以及他們的三個孩子。他目前還堅持在耶魯教書,去年還參加了紐約時報馬拉松比賽,在3.5個小時內跑完全程。 Nandra表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Fleming就是這樣,不是嗎?總有一天他會成為CEO,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看到這一天。因為我知道,他就是這麽個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31

重溫5.30,新國九條背後高層是希望股市暖起來! 海陽之星

來源: http://xueqiu.com/8315885552/31580419

今天滬指僅僅跌了1.82%,聯想到某非著名券商昨日發布的報告竟匪夷所思的和5.30扯在一起,實在太可笑,太可笑![大笑][大笑][大笑]

下面轉發一篇文章,深度回顧5.30是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兒!

回頭看看:5·30股災是咋回事
2014-09-16
於百程
第一財經《財商》



周二,上證指數暴跌了1.8%,創業板暴跌3.47%,都是7月份走牛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對於原因和走向,市場眾說紛紜,小財琢磨著也難有定論。不過小財註意到,申銀萬國的一篇分析里提到了5·30可能重演,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或許已經忘記了5·30事件是怎麽回事。

當年的5·30事件可真是心驚膽戰,給投資者帶來的教訓多多。借此機會,小財也做了些功課,搜索了一些資料,向財友們詳細說說當年的5·30事件。

先說個概述:5·30是一個股市暴跌事件,甚至有人將其列為中國的股災紀念日。發生在2007年的A股超級大牛市中後期,始於5月30日,6月5日企穩,上證指數5個交易日最大跌幅21.5%。


在一輪大牛市之中,總有那麽幾次暴跌行情,在2007年的2月27日,就發生過一次,當天上證指數跌幅達到了8.84%。不過之後行情一路走強,上證指數從2700點附近一路上漲到5月29日的4335點。接來下就發生了5·30暴跌事件。

5·30暴跌事件持續了5個交易日,但慢漲急跌是牛市的特征。5·30之後,上證指數又從3800點附近一路飆升到了6124點。還有,當年的5·30事件導火索是證券交易印花稅上調,背後是股市持續上漲累積的巨大獲利盤。

下面小財逐日說說5·30行情始末和教訓

2007年5月30日淩晨:印花稅上調特大利空偷襲

2007年5月30日淩晨,一條震撼中國的特大重磅新聞,令人吃驚地出現在中國的三大門戶網站上。這條新聞是: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1‰調整為3‰。

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條對中國股市極具殺傷力的爆炸性新聞,不僅未首播在5月29日晚七點的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中,居然連當天出版的三大證券報,都沒來得及在第一時間作出報道。而是播出在當天午夜零點的央視2套的《經濟新聞聯播》。

後來,被譏為“半夜雞叫”。

這條新聞來得是如此突然,如此反常,就在前幾天,我們還多次聽到財政部信誓旦旦的“辟謠”:財政部近期無上調證券交易印花稅的計劃。


2007年5月30日:900多只個股跌停 中國股市開戶賬戶總數突破1億


讓我們來看看中國股市是如何解讀這條新聞的:

盡管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1‰調整為3‰,調幅很大,漲幅為300%,如果再加上買入賣出的雙向進行,完成一交易的成本增加的幅度達到了600%,可即便如此,畢竟也不過3‰。對證券交易的影響並不算大。可問題是,此作法被普遍解讀為證監會重拳出擊中國股市的一個強烈的信號。

於是,股指從5月29日的最高點4335點,一路下滑至最低點3858點,一日接連擊穿五個整數關,跌幅高達477點。後由於權重股發動抵抗,到收市,該日中國股市仍大跌283點,900多只個股跌停,創下了2007年中國股市暴跌之最,其跌幅甚至超過了震動全球的中國股市的“2.27慘案”。

B股跌幅更深。滬深B股雙雙大幅下挫,跌幅居然超過了9%。個股大面積跌停。 

2007年5月30日註定將會成為中國股市歷史上一個特別值得紀念的日子,一個里程碑式的日子。因為這一天,中國股市的開戶總戶數歷史性地突破了1億戶,達到了10027萬戶。

這一天,中國股市的總市值創記錄地達到了18萬億元人民幣,己與中國城鄉居民儲蓄總額等值,與中國2006年國民生產總值相當接近。

5月31日:似乎企穩 仍有170只個股跌停

5月31日,印花稅率上調的第二個交易日,在5月29日大跌281點後,滬市早間再度大跌195點後企穩回升,盤中曾沖高182點,尾市以上漲56點高收。

這一天,看上去股市似乎在止跌回穩。股市僅乎上演了v形反轉。但清點一下個股,你就會發現,不是那麽回事。那天,上漲的家數為237只,下跌的家數為612值,而且近170家個股依然封於跌停板上。

這天的大盤似乎在反彈,其實是一種很兇險的“只長點子不長錢”的“二八”現象重演,即20%的個股在漲,80%的個股在跌。實際上,市場主力在拉高銀行股和權重股,使大盤虛假翻紅。

56點的上漲,幾乎均為銀行股的貢獻。

2007年以來,超級航母的銀行股跟本就沒漲,中國股市幾乎己經消滅了10元以的股票,可惟獨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中國聯通還在五六元上晃蕩,這對於大盤藍籌的銀行股很不公平,現在“壓住龍頭漲個股”的銀行股,終於可以伸伸腰了。

這天,銀行股整體啟動,不但全部為紅,浦發銀行漲停,華夏銀行招商銀行的漲幅都超過了8%,當天中國石化也漲停。


6月1日:尾盤跳水,600只個股跌停

5月31日剛剛出現小幅虛假反彈的滬深股市,6月1日雙雙重挫。與此同時,兩市再現普跌態勢,個股再度出現大面積跌停。

上證綜指當日跳高11點,以4120.63點開盤,並震蕩上行至4181.28點的全天高點。下午開盤後不久,股指一路下瀉,並一度跌破4000點。當日滬指收盤勉勉強強收報在4000.74點,下跌108點,跌幅達2.65%,全天振幅則達到5.21%。

深證成指當日報收於12432.69點,下跌超過500點,跌幅高達3.95%。

從表面上看,大盤的指數跌得並不多,不過108點,收在了4000點上,可對個股的殺傷力幾乎超過了2007年跌得最慘的5月30日。

這天,不算ST股,深滬兩市A股約600只個股跌停。不過短短3天,許多個股的跌幅己超過了30%。可大盤僅僅下跌了300多點,才不過8%。

6月4日:黑色星期一,滬指暴跌8.26%

6月4日,周一,三大證券報齊發評論,認為管理層調整印花稅並非打壓股市,牛市的基本面並不會隨著階段性市場調整而改變。

但周一開盤大盤再度一路下挫,上證指數的跌幅甚至達到了8.26%,比5·30當天還大,恐慌氛圍彌漫在整個市場之中。收盤時,兩市有超過700只個股跌停,投資者蜂擁出逃,“踩踏”事件頻發。

6月5日:大震蕩單針探底,5·30結束

在經歷了巨型黑色星期一之後,市場依然空頭彌漫。上證指數當天盤中最大跌幅超過了6%,不過從午盤開始,買盤開始逐步湧入,最終大盤以上漲2.63%收盤,當天漲停個股超過50只。

在5·30暴跌行情中,許多個人投資者割肉離場,甚至賣在了最低點。

在整個2007年的超級牛市中,發生了多次暴跌行情,但最終都是收複失地,而每次暴跌之中,都有許多沒經驗的投資者割肉離場,遇到行情上漲又追逐殺入。所以,許多個人投資者在那輪超級牛市中,並沒有賺到和指數相符的收益。


@方舟88 @耐力投資 @matias @Julian-Z @Junk @路過十八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985

新常態下股票為什麼漲? 海陽之星

來源: http://xueqiu.com/8315885552/31608286

新常態下股票為什麽漲?
劉煜輝

[2014-09-17 08:59:37]

新常態下股票為什麽漲?

《中國證券報》今天整理下發了個導讀
這是我在昨天在一次內部會議的發言。想得不盡成熟,信口說來的。諸位多討論。
8月工業數據可能再次會引起糾結。工業掉2.1個點,意味著拖累3季度名義GDP近0.8個點,如果平減波動一下,比如今年1季度平減比去年4季度掉了1.5,今年2季度平減又比1季度上升了1,估計3季度這樣的波動會再次發生,所以我感覺3季度的GDP同比依然會比較平穩。
數據不好其實貫穿整個8月份,先是7月份金融數據大陷落,市場糾結了一兩天,穩住。隨後是傳8月份上旬信貸疲弱,接著是PMI向下,市場多是上午糾結一下,下午就拉回,之後是連續五天上升130個點。總理達沃斯劇透M2回落至12.8%,同樣反應糾結了,又恢複了平穩。
昨天大跌,糾結升高。上升趨勢中多呈現慢漲快跌,很正常,巨幅震蕩中換“馬”的節奏。
很多人沒有預料到行情走勢如此之強,在2250點、2280點,2300點陸續賣出了,但賣出後發現,市場根本沒有調整的意思,只好換個品種再次建倉。在博弈場合,做錯節奏是常有的,錯不怕,但要想明白。或許最體現出策略師優良的素質的地方不是對與錯,而是邏輯止損。
應該格局放大點看,此輪股票持續上升其合理性不同於以往。簡單講,就是想明白了,拿定主意了,所以要漲。新常態期間,經濟下行的風險始終存在,風險暴露不可怕,關鍵是有沒有準備好應對的機制。只要能順利承接,不確定性的降低就會轉化為市場上漲的動能。
我們一直在講,新常態期間,股票指數方向的關鍵決定力量是對系統性風險預期的變化,而非經濟指標強弱。
中國正走在正確的路徑上(新常態),未來三年的重點是財政整固。經濟速度向下,但質量預期向上。作為經濟質量的晴雨表,股票大概率會持續上升,可能不能輕易下車,但註意結構。地方模式那套多半巳明確是不太行了(2200點附近的盤整就是這個表征,眉飛色舞也就那麽一下子),但中央想推動的方向,機會很大,可能二三年內難以證偽(最近成立電子元器件產業基金,前期成立鐵路基金,這樣的基金後面或會不斷出現)。
為什麽我們5月底開始看多,6月份進一步明確,7月2號我們給出市場的判斷是變盤可能就在7月。
7月底,習主席在政治局的講話代表著中央對中長期經濟方向和政策的確定性判斷,不同於以往的季度形式分析會。這個講話前面推磨了近兩個月時間,不是一般的講話。諸位事後可以再細細體會。

我對“新常態”的理解,感覺包括兩層核心涵義。
第一,明確了要不要幹(轉方式調結構)?這既是一種對中長期形勢的一種判斷,也是一種態度。
新常態(New Normal)原本來自PIMCO在2008金融危機之後創出的新名詞,表示宏觀經濟從繁榮—衰退周期到正常的恢複過程。對應的就是轉型、再平衡過程 。這個詞被智囊搜索出對應當下是非常確當的。
經濟學中只有“穩態” (SteadyState)概念,新常態更確切的理解:從一個“舊穩態”逐步轉向一個“新穩態”的過程。中國經濟或會經歷從過去10%的高速增長逐步到5-6%的長期穩定可持續增長的“新穩態”的實現過程。目前只是一個中間站。類似於70年代-8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97年之後至2005年的韓國。
習主席對中長期經濟的判斷是明確,我以為他的核心經濟思想是兩個代表性的東西。
一個是《人民日報》發的“三期疊加”(換擋期、轉型期、消化期);一個是財辦副主任楊為民在《學習時報》發的 “習主席經濟十論”(速度論、疊加論、定力論、傷筋論、耐心論) ,這個兩個東西是核心,是堅定不移的。
這代表著領袖對經濟規律(潛在增長下行)的尊重,那與之對應就是“舊常態”,“舊常態”就是不尊重,經濟一下行,就要把總需求推上去,不是不可以,習主席說了“非不能也”,但要付出違背規律的代價,那就是通貨膨脹、資產泡沫、資源錯配和杠桿飆升。
所以十論中講到,哪怕經濟短期再下臺階,也必須刮骨療傷,放棄過往依賴高投資+低人工成本+低廉資源的不可持續的粗放增長模式。
“新常態”的第二層涵義是,怎麽幹?
我的理解就是“慢撒氣”(習主席說我們不做顛覆性的事情):不會靠強力擠壓(緊縮政策、或周期性的市場力量的集中釋放),而靠未來財政和政治建設(習主席說是第五個現代化,即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所產生的內生收斂。
做手術(解決問題)是要明確要做的,但要在購買醫療保險的狀態下進行,擺脫硬著陸預期、降低經濟的尾部風險成為主流意見。
醫療保險誰給?一整套貨幣金融機制的非常規安排。 西方國家過去五年債務周期調整的政策經驗,雖然至今有很多的詬病,但總體上是理性的。
我深信,我們這一套機制是在準備的。但我們不能明說,影影倬倬,猶抱琵笆,數據上是雲山霧罩,在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和其他正式報告中,是無法證實的。上半年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只溫和擴張了7.5%(相較去年底呈減速狀態),而商業銀行(不包括政策性金融)的表增長了13.5%(相較去年底呈提速狀態),兩者呈現剪刀差,經驗上銀行間流動性不會有寬的感覺,但實際上市場流動性非常充沛。我們發現有一個部門表擴張是明顯的,即政策性金融,國開行的表2季度就擴張了1.5萬億。央行與“政策性金融”之間的聯系是怎樣進行的,仍是個“迷”。就讓我們繼續在忐忑中猜測吧。我曾經寫過一篇長文章,講這一套安排的機制,和其必然的邏輯。有興趣者可能去找來讀讀。這里我就不展開了。
“新常態”下,我們可以展望一下市場變化的場景。
寬松會繼續,政策不會收,央行(廣義)和中央(廣義)的表趨勢傾向擴張概率大,資金供給方向向上; 依法治國(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中線效果指向“節制資本、節制權貴(國企和地方政府)”,不健康的、無效的資金需求會逐漸產生內生收斂的效果; 中線地產周期向下,意味著通脹難變真老虎(中國通脹是地產型通脹),宏觀政策顧忌不多;利率向下力量可能在中線呈逐步聚集的態勢(難出現急速跳躍性的變化),國家的尾部風險開始下降。所以“先債牛,再股票”的場景出現的概率不大。概率更大的是債糾結到慢牛,債券可能走的是“牛平”的狀態,即由於需求內生萎縮,長端收益率的先下,然後倒逼短端下行(貨幣政策對需求萎縮的事後確認),這是一個緩慢釋放風險的節奏。股票可能正在經歷“以預期切換引導”的估值修複。
昨天又有傳言央行放出5000億SLF,很多人又糾結對增長對信貸有什麽用。這個思路從一開始就可能是偏題的。在我的理解中,央行所做的這些努力,本心上都是想營造一個“轉方式調結構”的平穩的金融貨幣條件,引導利率下行,而非增長和信貸。如果你僅在刺激中打轉轉,只會越來越糾結。
總之,我們格局要放大一點。
股票為什麽漲,就是想明白了,拿定主意了。沒什麽可多寫的。地產上漲是因為加杠桿,股價上漲是因為要去杠桿(非政府部門),這樣理解雖然簡單和粗線條,但道理是這樣的:權益(它是分子)不上,杠桿也很難下。從各種角度來說,未來政策大概率會向權益傾斜。
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324

台灣之星總經理打價格戰 逼三大電信商面對 賴弦五:能打敗我的,只有我!(072-074)

2014-09-22  TWM
 
 

 

台灣之星沒有最多用戶數,4G頻譜資源也最少,資金實力也有限,看似沒有勝算的一手牌,卻遇上電信業最具明星光環的總經理賴弦五。他左手大挖業界人才,右手祭出價格戰,一齣被逼出潛力的敗犬翻身戲碼,正要上演。

撰文‧賴筱凡、何佩珊

「去年夏天,那時候才剛準備要標4G(頻譜),我還告訴大家,要投資4G就是投資台灣大……」坐在台灣之星的辦公室裡,賴弦五說這句話時,臉上表情特別複雜,因為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年之後的今天,他已經離開待了十四年的台灣大,成了台灣之星的總經理。

雖有頂新集團資源作後盾,但比起三大電信商,台灣之星用戶規模只有中華電信的六分之一,標到的4G頻譜最少,算是最沒有競爭優勢的菜鳥業者;相反的,賴弦五的電信產業資歷完整,出身美國貝爾實驗室,還曾被視為台灣大前總經理張孝威接班人。

4G這場大戰裡,電信業的明星總經理,怎麼會選上菜鳥電信商?賴弦五偏著頭,在心底琢磨了字句,才這麼回答我們:「大概是血液裡的工程師性格,就是想要解這個題︵指帶領台灣之星挑戰4G︶。」

震撼市場

資源最少、卻拚資費最低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組合,沒有電信經驗的頂新,合併虧損多年的威寶,最後負責炒這盤菜的人,是剛從台灣大離職的賴弦五。問他來台灣之星前做過哪些功課?賴弦五笑說:「我就是白紙一張來到這裡。」台灣之星總經理這個位子不好坐,這一點,賴弦五太明白。台灣消費者太習慣電信商找三大業者,4G又多了鴻海撐腰的國碁,先天條件就輸人,後天還失調。任誰看都曉得,這場賽局,台灣之星起手就拿了一副不怎麼好的牌,就連賴弦五都不諱言:「這真的很難,超乎想像的難。」倒是看在旁人眼中,賴弦五可是很有自己的一套。台灣之星副董事長嚴偉誠觀察,「Cliff(賴弦五英文名)就算有再大壓力,還是可以從容應對,好像沒有什麼是他無法承受的。」果不其然,八月二十五日台灣之星開台,賴弦五祭出前三個月申辦的用戶,兩年4G上網吃到飽,每月資費只要五九九元。價格一出,立刻震撼市場,逼得三大電信商不得不跟進降價反擊。

賴弦五的思考邏輯很簡單,「消費者習慣用三大(電信商),哪類消費者比較願意嘗試新東西?年輕消費者,那台灣之星就鎖定他們。」賴弦五知道,頂新集團二董、也是台灣之星董事長魏應交給他的任務是:在三大之外要有一好。他就必須把台灣之星服務品質做到最好,然後黏住這些用戶。

服務品質要做到電信商最好,關鍵還是人。所以賴弦五一履新就積極找人才,原因無他,「電信不只資本密集,更是人才密集產業。你要先有優秀團隊,才有『Make a Difference(創造差異)』的可能。」現實是,台灣之星是新進業者,競爭條件也沒比別人好,卻照樣讓賴弦五逐步延攬進不少電信業戰將,從銷售規畫、網路服務到加盟經銷等,包括陳志壯、阮德晉等多名副總,都是來自台灣大。

這群人,不乏放棄原有穩定升遷的職位,甘冒風險來到台灣之星,除了對賴弦五的信任,還有更多想要挑戰自我的企圖心。現今的台灣之星,即使是站在威寶的基礎上,但股東是新的、團隊是新的,品牌也是新的,幾乎和創業沒兩樣。

賴弦五找他們加入台灣之星,只和他們談一件事,這是參與一個品牌誕生的機會。「除了三大電信商,幾乎很少新業者。大家多少都累積了電信業的工作經驗,可是,要打造一個全新的品牌,這是第一次。」

吸納人才

別人越看輕,越能激發潛力打造新品牌的夢想,說動了很多人,賴弦五笑了笑:「大概他們覺得我還可以吧!」從2G時代,賴弦五的名字就開始寫在台灣電信業的歷史中,台灣大合併東信電訊,到後來3G時代,壯大台灣大版圖,把台灣大營收從七○一億元做到一○九一億元規模,賴弦五的實力是用戰績換來的。

只是,面對這些招來的戰將,賴弦五卻要他們放棄部分在三大電信的所學。賴弦五很堅定,「如果台灣之星只會做三大(電信)那套,那三大電信商就是台灣之星的天花板;如果台灣之星要做得比三大(電信)好,就要有不同的作法。」一般來說,早期申請4G的消費者,每月付出的電信費用也相對高,這也是為什麼三大電信商都在比誰先開台,越早開台的人就能搶得越多早鳥用戶。但台灣之星不這麼做,而是積極提升網路覆蓋率。

「任何公司都是將本求利,但我們一開始就挑戰覆蓋率,要顛覆消費者對於新公司訊號不好的印象。」賴弦五說,「這件事不容易,因為覆蓋率要高、基地台就要多,資本支出大,虧損就更大。」賴弦五回頭說服股東,「這些年網路業者(指谷歌、臉書崛起)給我們最重要的一課,就是回歸行銷本質,先滿足消費者需求,才去想怎麼賺錢。」他不去看對手早開台爭取到多少客戶,關鍵卻在於,只要他能先找到十萬個客戶進來,好的服務品質讓這十萬人有好口碑,台灣之星就會一步步走向成功。這樣的策略,正好呼應了魏應交定調的「三大一好」。

「我們先看客戶,不看競爭,因為競爭者會阻撓我成功,但不會讓我失敗,只有我能讓我失敗。」賴弦五說。

業界人士透露,賴弦五的策略過於燒錢,引起股東質疑,但嚴偉誠駁斥這樣的說法:「股東到現在沒有任何一句抱怨,二董一直都很讚賞Cliff,我們對他的信任從來沒有變過。」「(台灣之星)要很快賺錢,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如果他們(指股東)要想兩年賺錢,就不要投資這個生意。」賴弦五說。

面對市場上的攻擊傳言,賴弦五一笑置之,隨即又板起臉孔,「當所有的人都覺得你是Underdog(敗犬),認定你是很難做贏他們,別人越看低你,才越能激發你的潛力。」

績效掛帥

把缺點當優點,用創新突圍對於台灣之星祭出價格戰,反遭對手攻擊他們速度慢,賴弦五面不改色,「說我們速度慢是事實,我也不會說速度不重要。但若今天有兩家高鐵,一家到台中只要五十分鐘,票價八百元;一家開得比較慢,到台中要六十分鐘,但票價五百元,請問消費者會怎麼選擇?」速度固然重要,卻不是消費者選擇電信商的唯一依歸。對消費者來說,當速度達到某種程度,日常生活夠用,還會在乎極速是多少嗎?賴弦五反過頭來說,「三大(電信)幫我很多,因為他們每天說我們速度慢、說我們不好,所以客戶用了之後,就會超乎想像的好。在我觀察,九九%的人用過服務後,都很訝異,因為台灣之星的服務比他們想像好得多。」再拿台灣之星的規模小來談,多數時候這像是缺點,但換個角度看,賴弦五認為,沒包袱反而讓他們打起仗來更靈活,策略執行更精準。「最大的缺點,就是最大的優點。」這是賴弦五向來奉為圭臬的信念。

他舉客服為例,三大電信為了提升服務品質,建立大批客服團隊,看似是競爭優勢,相反的,客服高額人事費用也是最大的缺點。提升服務品質並非只有建立客服一途,對賴弦五來說,自然不會再用過去三大電信模式套在台灣之星上。

其實,賴弦五是個極度以績效掛帥的人,這一點,從台灣大到台灣之星,都沒有變過。他笑稱,他沒有治軍嚴謹,但管理嚴格;他沒有事必躬親,但針對需要他多著墨的部分,他高度關注。

儘管外界仍保守看待台灣之星,市調機構IDC電信通訊研究部資深市場分析師葉振男就直言,「如果新業者不能打出有效策略,資金終有燒完的一天。」但賴弦五不以為意,「若不是當年在東訊、台固也是從小公司做起,或許我就沒有勇氣來台灣之星。」他深信,電信服務不是買漢堡,可以今天吃這家,明天換那家,這是一種講求承諾的服務,不論是品牌形象建立,或是消費者習慣的改變,都需要時間。

直率的他聳了聳肩,「或許明年八月,開台一年,就會是檢視我們第一張成績單的最好時間點。」

賴弦五

出生:1958年

現職:台灣之星總經理

經歷:台灣固網資深副總經理、富洋媒體科技執行長、台灣大哥大總經理學歷:美國北卡州立大學電機工程碩士、政大EMBA

婚姻:已婚

台灣之星規模小,打仗更靈活——四家電信業者規模比較

電信商 2013年營收

(億元) 行動用戶數

中華電信 2279.81 突破1100萬戶台灣大 1091.43 約730萬戶遠 傳 896.71 約730萬戶台灣之星 73.3* 170~180萬戶註:*為威寶2013年營收;資料來源: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65

天鷹聯合策略基金140930 明日之星

來源: http://xueqiu.com/9686344425/31922624

截至2014年9月30日
天鷹聯合策略 90%
600827  百聯股份  9.37%
002400  省廣股份  6.72%
002023  海特高新  6.70%
300336  新 文 化   6.13%
601318  中國平安  5.85%
002587  奧拓電子  5.48%
000850  華茂股份  5.47%
600272  開開實業  4.90%
113001  中行轉債  4.42%
600000  浦發銀行  4.41%
600520  中發科技  4.00%
600015  華夏銀行  3.58%
601328  交通銀行  3.37%
600706  曲江文旅  2.72%
002273  水晶光電  2.57%
150001  瑞福進取  2.09%
601818  光大銀行  1.96%
600075  *ST新 業  1.62%
519909  安順配置  1.55%
300142  沃森生物  1.53%
601668  中國建築  1.40%
600369  西南證券  1.24%
300350  華 鵬 飛   1.24%
500056  基金科瑞  0.77%
002236  大華股份  0.76%

天鷹聯合策略2014年前三季度凈值收益率為24.80%,2005年至今凈值收益率為1970.05%,
凈值年化收益率為36.43%(累計凈值收益率^(1/周期)-1),
貼現年化收益率為32.19%(賬戶期間增減資收益貼現平攤),
投資周期9.75年。


ps.對沃森生物、西南證券、華鵬飛均以停牌前收盤價為準計入資產;
未計入中簽新股寶色股份。

凈值指數比:
資本投入比:

從前三季度賬戶整體情況看,雖然業績穩步提升,但預期配置及投資目標始終未達到良好狀態,有限標的的投資成本不斷推升,對未來配置目標實現形成困擾。

所以沒什麽好多說的,賬戶特征及起風了的背景所致。


$百聯股份(SH600827)$ $省廣股份(SZ002400)$ $新文化(SZ300336)$ $海特高新(SZ002023)$ $中國平安(SH601318)$ $奧拓電子(SZ002587)$ $華茂股份(SZ000850)$ $開開實業(SH600272)$ $中行轉債(SH113001)$ $浦發銀行(SH6000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17

台灣之星 魏家撤台最棘手錢坑?

2014-11-10  TCW
 

頂新黑心油爭議延燒逾半個月,全台「滅頂」行動越演越烈。

繼頂新集團二董魏應交辭去台北一○一總經理職務後,九大公股銀行聯手限縮頂新貸款,也讓先前傳出斥資逾七百億元,購併全台第二大有線電視系統台中嘉網路一案,恐因此破局。事業幾乎全遭封殺,接下來,頂新是否會全面退出台灣,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即使事件爆發以來,頂新試圖切割旗下事業體,但,由魏應交一手主導的子公司「台灣之星」,恐怕才是頂新集團在台的真正最大錢坑。

八月二十五日,台灣之星宣布開台,董事長魏應交率領正崴、金仁寶、中信金、國泰霖園集團大股東高層一字排開,更宣稱,公司還沒開門,兩百億元資金就燒了一半。這還沒加上4G競標花的近三十七億元,以及買威寶電信的二十億元,頂新砸下的銀彈,至今已破百億元。

股東郭台強放話坦承整個投資計畫會生變

除了錢花得兇,股東縮手,更為台灣之星的未來增添隱憂。

「可能整個計畫會生變吧,我不是主導,只是剛好有個機會投資,當然我們可能也會調整戰略跟做法……,除了台灣之星的話,其他的機構我們也會考慮。」頂新黑心油事件爆發後,正崴集團董事長郭台強也坦承,未來對台灣之星投資,很可能生變。

這也讓魏應交自豪的多元股東結構,缺了關鍵一塊。今年七月,他才私下表示,自己花二十億元,換股買下威寶,遠比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花一百一十六億元入主亞太電信更划算;頂新買下威寶時,雙方更表示將在今年底增資到二百五十億元,如今,頂新負面消息連環爆,股東是否願意加碼投資,恐怕不太樂觀。

電信業打的是資本戰,新業者加入戰局,投資至少要五年才能損益兩平。台灣之星前有電信三雄,後有與台灣大哥大、亞太結盟的鴻海也將在年底開台,如今又被頂新波及,「他們原本就很辛苦了啦,現在只是更辛苦而已。」一位中華電信主管觀察。

即便台灣之星經營團隊再努力,祭出市場上最低價的吃到飽方案,開台至今快三個月,4G用戶數近九萬人,和第一大業者中華電信的約八十萬戶相比,還是有一大段差距。

更不用說,當滅頂行動快速在臉書、批踢踢等網路社群發酵,確實已經對台灣之星造成影響。

台灣之星發言窗口坦承,十月中以來4G申辦人數的確些微減少,但不願透露具體衰減幅度。據了解,相較於iPhone 6上市時,大動作搶全台首賣,目前公司內部也定調,所有媒體行銷盡量低調,「避免消費者看到我們就討厭,又想到餿水油。」一位台灣之星員工說。

電信業人士也看衰無增資,發展空間很有限

事實上,如今台灣之星經營會如此艱難,也和魏家精打細算的性格相關。

「當初第一步就錯了,」一位在電信業超過二十年經歷的人士分析,去年底4G競標結果出爐,原先來勢洶洶的頂新,最後卻在六家業者中吊車尾,僅花近三十七億元取得十MHz頻段,其中還有一半仍被亞太占用,真正可供4G上網的頻寬,只有中華電信的七分之一,讓人跌破眼鏡,更影響消費者上網速度。

雖然魏應交曾說,等明年政府開放第二階段競標,台灣之星將極力爭取,但一張執照費用動輒近百億元,魏家若想堅守電信事業,還得付出更大代價。

「它現在就像是平快車,但車廂空間有限,用戶一多也裝不下,如果股東不願意拿錢出來,又沒錢改裝車廂,更不可能變成高鐵,和電信三雄競爭。」該位人士形容,先不論其他股東意願,若魏家不再增資,以電信業一年至少近百億元資本支出計算,台灣之星剩下不到一半的資本額,很快又會燒光。

先天競爭力已經不足,又被母公司牽連,如今頂新全面撤台、退出台灣之星的傳聞,也在電信業傳開。

台灣大前顧問直言拖越久,公司恐越不值錢

但如果魏應交真的想放棄,「不管是要賣,或找人合作,越早處理越好,拖越久,公司只會越不值錢。」台灣大哥大前榮譽顧問曹萬鈞說。

因為執照的價值將會隨時間流逝,魏家若拖得越久,恐怕會讓台灣之星成為下一個威寶。

去年十一月頂新買下威寶時,威寶已連虧十年、賠了三百四十四億元不說,因3G執照只剩四年,加上財務狀況不佳,最後金仁寶集團還得先認列虧損、償還負債,共付了超過七十一億「嫁妝」,頂新才正式點頭花二十億「聘金」娶進威寶,對原始股東金仁寶集團來說,可說是認賠出清。

正因如此,考量到4G執照年限只有十七年,無法在期限內獲利,公司等於宣告結束,對魏家來說,如果「滅頂行動」不降反升,如何避免栽進錢坑、重蹈威寶覆轍,成為一大考驗。

不過,雖然不被外界看好,台灣之星總經理賴弦五仍表示,公司經營狀況一切正常,未來參與第二階段4G競標的計畫不變,至於頂新和其他股東投資意願是否異動,「至少我在公司內部從沒聽說過。」

「台灣之星要用台灣之『心』,讓台灣電信產業煥然一新。」這是跨足電信業以來,魏應交最常在公眾場合說的一句話。現在,頂新卻因黑油事件,計畫「棄台保中」,聽起來更顯諷刺。

【延伸閱讀】開台不到3個月,就快燒掉逾150億──台灣之星支出成本項目與費用

■購併威寶:20億元

■4G標金:36.6億元

■今年資本支出(含基地台、網路等建設):約100億元

注:今年資本支出為預估值資料來源:公開信息觀測站整理: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