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泰高管出事累及无辜员工 中层人员都难找到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212/02145844801.shtml 随着实际控制人黄俊钦被拘,命运多舛的山东金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T金泰 (3.59 ,0.08 ,2.28% ) ,600385.SH)注定将再次成为外界瞩目的焦点。 2月10日晚间时分,ST金泰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期与董事、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张新文无法取得联系,公司将会继续联系并了解相关情况,将根据事项进展及时做好信息披露工作。目前,尚无法确定该事项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 2月11日,谈及张新文的离奇“失踪”,山东省一位金融官员与本报记者交流时明确表示,这“并不意外”。 “长期以来,不用说公司高管,就连中层人员,外人都很难找到。”该官员告诉本报记者,作为注册地在济南的上市公司,过去几年来,山东省各级地方金融监管机关曾数次与ST金泰进行联系。 据介绍,黄俊钦被刑拘后,考虑到ST金泰可能会出现不稳定因素,山东省已经组织相关部门开会,部署维护稳定的工作。 事实上,多年来,由于公司主营业务长期处于停滞状态,ST金泰的职工从未中断过向山东省各级金融部门上访。 “黄俊钦收购ST金泰后,一直没有进行过实质性重组,经过这么多年的折腾,公司其实早就是一个空壳。”2月11日,齐鲁证券一位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ST金泰2007年年报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公司营运资金为-21789.85万元,累计亏损36948.52 万元,净资产为-19379.25万元;到期债务无力偿还;逾期借款8737.92万元,其中涉诉金额8737.92万元;山东正源和信有限责任会计师事 务所2007 年度为公司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审计报告。 2008年10月31日,ST金泰发布公告称,预计公司2008年年度业绩将出现亏损。 ST金泰2008年三季报显示,公司总资产为6181万元,所有者权益-2.079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86.86万。 对于张新文的去向,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可能是缘自尚未平息的黄光裕、黄俊钦兄弟被拘事件。 2007年3月6日,ST金泰一纸公告宣布讨论重大事项而停牌。经过4个多月的停牌之后,ST金泰在2007年7月9日宣布黄俊钦旗下的新恒基 控股集团和新恒基房地产公司计划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将两公司所属的9个房地产公司或项目注入上市公司。随后,ST金泰连续42个涨停板。 但是,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7月,历任广东新恒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新恒基集团总裁助理、北京新恒基集团副总裁的张新文才被聘任为ST金泰总经理兼财务总监。 “ST金泰出现的连续42个涨停板是在张新文履新ST金泰之前发生的。如果是被有关部门带走了的话,应该是与黄俊钦案的其他事情有关。”齐鲁证券上述人士认为。 该人士认为,现在不管张新文是不是因为黄的案子“失踪”,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ST金泰的后续维稳工作。 “尽管注册地是在济南。但现在,山东省地方政府在ST金泰中没有产权关系。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目前,所能做的只能是安抚前来上访的职工。”上述金融官员告诉本报记者。 令人惊讶的是,ST金泰股价并没有受公司高管失踪事件的影响,当天竟以涨停报收,收于3.51元,涨5.09%。
大公司里的中层危机 东方愚
http://www.zhanghua.org/?p=4348
你肯定看过贾森·雷特曼执导的电影《在云端》。“裁员公司”里的一位元老级人物瑞恩永远每天早出晚归,一年当中有322天在空中飞行,总是匆忙地赶 往等他过去裁员的下一家公司。可是,瑞恩内心是又是孤独的,没有着落──与其说他恪尽职守,不如说他索性逃避关于家庭、责任等一切的一切,径自将自己裹起 来,佯装乐此不疲。这是一部关于失业和寂寞的电影,金融危机中需要宣泄自己却无通道的普通人的生活,平实却发人深省。难怪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将《在云端》评 为年度最佳影片。
我要说的,是另一部关于失业题材的电影,叫作《大公司小老板》,又名《优势合作》、《公私密友》。这一电影说的是,一个51岁名叫丹(丹尼斯·奎恩饰)的中年人、公司中层,其职位突然被一位26岁名叫卡特(托弗·戈瑞斯)的年轻人取代后发生的系列故事。
电影的导演和编剧均是克里兹·韦兹,对,就是《美国派》的两位导演“韦兹兄弟”中的一位,仅凭这一点,你大体就能判断《大公司小老板》和《在云端》的异同,如果各自一道菜来形容,那么后者是蒜蓉菠菜,前者则是宫爆鸡丁。
与从风格到底是平实还是劲爆上区别这两部电影不同的,我更愿意从财经的角度来剖析。有趣的一个现象是,《在云端》是通过一个巧妙角度映射金融危机众 生相的片子,按说财经的味道应该浓一些,事实上它早已在不经意中,把一切可能会出现财经元素的片段,用心理学的语言进行了“翻译”,比方对“背包哲学”的 阐释。而《大公司小老板》呢,这个听起来就应该像《美国派》一样通过性感甚至夸张的手法和普适性语言来表达好恶和情绪的电影,却在非常多的地方,非常直 接、不加翻译的加入了财经元素。
譬如,影片的前、中、后三部分都提到一个概念──并购。先是男主角丹所在的《运动美国》杂志被富豪泰迪收购,卡特正是这个时候,从泰迪旗下一家通信 公司“空降”到《运动美国》,取代丹的广告部总监的位子的;中间呢,当卡特上任演说时,又提到了“协同营销”“全媒体”这些词,很潮;影片最后,再一次是 关于并购的消息,不过这一次是对泰迪来说是被并购──他将《运动美国》杂志转手了,因为这杂志里有太多像丹一样坚持自己的底线和职业理想的老黄牛了,换句 话说,泰迪是个玩资本运作的大户,收购一本正统的杂志显然气场不合,更何况他并没有在职业经理人选择上下什么工夫,所以在嗅到火药味时,早出手早解脱,免 得夜长梦多。
在一部“类《美国派》式”的电影里添加许多直接的财经语言,听起来很别致。当然,需要提及的是,《大公司小老板》上映的2004年,企业并购话题在 欧美很热门。之前一年的全球十大并购事件,美国占了七席,而美国在线在以630亿美元吃下时代华纳两年之后,宣布将公司名称再改回到并购前的时代华纳。克 里兹·韦兹显然想通过一部影片来反映企业并购对普通人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但是对于这种财经语言,是不是应该多接些地气,把并购的起落用更平实的细节表现出 来,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局促呢。
其实我们也能读出导演的努力尝试。他至少采取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对比式的铺衬,剧情总是在丹和卡特的悲喜间切换,譬如丹知道自己50多岁还喜得一子 后激动万分,大叫“太好了”,当然他同时明了自己接下来的财务压力有多大,而与此同时,卡特升职后一样激动万分,半夜里吵醒妻子,大喊“太兴奋了”,尽管 他并没有去想,没有任何广告经验而只会狂谈营销创新理论的自己,接下来的路是否坎坷。这样的交叉推动着影片以一种自然的形式前进,再比如丹搬出自己办公室 再搬进来,卡特搬进丹的办公室再搬出去,办公桌上一些近乎琐屑细节的对比,都能使之前或正在演绎中甚至紧接着就会出现的财经元素不那么突兀。
第二种方法,就是近镜头,这部片子里有好多处特写,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将各个角色在每个事件中的情绪,最为原生态地传送到我们的眼中,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使一切乍听起来比较专业的财经元素有了性格,活灵活现了起来。
诸多手法融合的最好的一处,是影片将末里,丹和卡特一起去见潜在客户卡尔布的片段。几句简单的台词,和卡特脸上那一拳印记,就使一个关于“富二代到底应该有多大决策权”的话题给解决了,精炼,有力。
当然,无论是比较性的阐释,还是从心理角度的剖析,抑或描述性影像与解释性影像的混搭,财经元素只是为电影的主题服务的,《大公司小老板》想告诉我们的,老大永不伤悲。但你又不能否认,财经元素如果找到了最佳的形式感,会给电影增色不少。你
看1980年代的《华尔街》,把一个专业的故事讲得多生动,可是到了《华尔街2》,一切又憋脚起来了,与其说是故事老套,倒不如说导演和编剧没有再 在财经元素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上痛下功夫。从这一点上来说,《华尔街2》不如《在云端》和《大公司小老板》。这有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味道,正如你不能逼克 里兹·韦兹拍《美国派》的资本市场版一样,不过混搭为王,同样是讲并购、分拆以及富二代决策权的话题,克里斯托弗·诺兰拍出了《盗梦空间》。
附:电影《大公司小老板》豆瓣主页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89918/
【問對管理】工作技能進階:企業中層PPT速成法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397 升到中層管理級別的職場人士,工作離不開PPT。一般PPT文檔用途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作為演講或者匯報時的輔助工具,幫助更好的傳導信息;另一
種則是直接作為閱讀材料,如工作總結、匯報材料等等。就作為演講和匯報的輔助工具而言,PPT起到的作用是:幫助用戶理解演講的邏輯、利用文字、圖表或者
視頻更好的傳遞信息、吸引用戶注意力並且減輕演講者記憶負擔等等。
製作一個好的PPT文檔,首先要明確文檔的創作目標,另外,還需要注意PPT寫作的結構順序、語言以及圖表使用幾個環節。
(問對網/圖)
1、結構順序 :首先需要突出重點,演講中的其餘部分都需要圍繞這個重點展開,讓聽眾很容易抓住邏輯脈絡。至於重點突出的位置,可以選擇開門見山,也可以選擇推導式的方式,當然這種情況通常僅僅適用於方案有爭議、需要反覆論證的情況。
2、語言 :每一頁PPT都需要在主題上清楚表達核心信息,讓人一目瞭然,儘可能用文字,內容則可以輔以圖表等。文字一定要精練,要記
住PPT不是簡單的把word拆成好幾頁。另外每個要點描述不要超過兩行,儘可能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同時每一頁PPT中的字體大小應當儘量控制在三種以
內,否則容易顯得紊亂,讓人覺得不夠專業。
3、圖表 :PPT中有相當豐富的圖表功能,圖表的使用目的一定是為了更好地傳遞信息,而不是讓聽眾耳暈目眩,所以要儘量簡潔明了,不能太華麗,更需要注意在投影之後不能太小,不能期待聽眾都帶著望遠鏡。
此外,在使用PPT時也有不少注意事項,最關鍵的一點在於切莫本末倒置,主次顛倒,讓PPT成為了會議或者演說的主角,使用人反而成了個放映幻燈片的角色。其中包括:
1、姿勢儀態方面 :PPT使用者絕對不可以背對著聽眾面朝著PPT投影片自言自語,除非需要特別展示一下後背的著裝,否則很容易讓人缺乏耐心繼續聽下去。面對聽眾,當且僅當需要強調PPT中無法用語言說明的圖表示例時可以側身指示——以提醒聽眾注意,否則都應當讓聽眾看到你的眼睛。
2、配合演說方面 :既然選擇了使用PPT作為輔助工具,自然需要將工具用的恰到好處才行。除了可以便於暫時走神或者離開的聽眾連貫地
聽你的演講,更重要的是可以更生動、更形象的將一些語言難以表述的東西展示出來,所以使用PPT的時候一定要根據演講的進度合理的翻頁,過快、過慢都會影
響效果。
騰訊中層管理幹部任免:微信調整4人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709.html 其中,原微信產品部助理總經理周顥,擔任微信產品部副總經理,向企業發展事業群-廣州研發線高級副總裁Allenzhang(張小龍)匯報;
劉樂君擔任企業發展群微信產品部助理總經理(助理總經理級別),負責微信終端開發管理及通信錄產品的全面管理工作,向企業發展事業群-廣州研發線高級副總裁Allenzhang(張小龍)匯報;
耿志軍擔任企業發展群微信產品部助理總經理(助理總經理級別),負責微生活與微信的對接工作;繼續擔任移動生活電商部助理總經理(助理總經理級別),向微信產品部副總經理、移動生活電商部副總經理xiaokang(張穎)匯報。
微生活與微信的對接,側面印證了此前爆料的,原屬於電商事業部的微生活業務被微信收編。
以下是騰訊內部郵件
關於中層管理幹部任免的決定
因公司發展需要,經總辦討論決定:
1、聘任Tedhuang(黃鐵鳴)擔任企業發展事業群郵箱產品部副總經理(副總經理級別),全面負責部門的日常管理工作,向企業發展事業群-廣州研發線高級副總裁Allenzhang(張小龍)匯報;不再擔任郵箱產品部助理總經理 職務。
2、聘任Harveyzhou(周顥)擔任企業發展群微信產品部副總經理(副總經理級別),負責微信開放平台建設及商業化執行工作,和技術管理工作,向企業發展事業群-廣州研發線高級副總裁Allenzhang(張小龍)匯報;不再擔任微信產品部助理總經理職務。
3、聘任Lakezeng(曾鳴)擔任企業發展群微信產品部助理總經理(助理總經理級別),負責微信產品的項目和技術管理工作,向微信產品部副總經理xiaokang(張穎)匯報。
4、聘任Justinliu(劉樂君)擔任企業發展群微信產品部助理總經理(助理總經理級別),負責微信終端開發管理及通信錄產品的全面管理工作,向企業發展事業群-廣州研發線高級副總裁Allenzhang(張小龍)匯報。
5、聘任Greggeng(耿志軍)擔任企業發展群微信產品部助理總經理(助理總經理級別),負責微生活與微信的對接工作;繼續擔任移動生活電商部助理總經理(助理總經理級別),向微信產品部副總經理、移動生活電商 部副總經理xiaokang(張穎)匯報。
6、聘任Normantam(譚樂文)擔任企業發展事業群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副總經理級別),負責港台業務的整體管理工作,向國際業務部總經理Posshuyeung(楊寶樹)匯報;不再擔任國際業務部助理總經理職務。
7、聘任Kurt(許良)見人企業發展事業群投資併購部副總經理,協助部門負責人進部門管理及投資併購項目的 發掘、評估、執行和投後管理、向投資併購部總經理Richardpeng(彭志堅)匯報;繼續擔任騰訊電商控股公司 電商總裁辦戰略投資部副總經理(副總經理級別),向騰訊電商控股公司電商公司首席執行官Free(吳宵光) 匯報。
特此決定。
銀監會中層密集調整
由於原非銀部主任李建華的因病離世,河南銀監局長李伏安接任,伴之以十多位
銀監司局級官員崗位輪換
◎ 財新記者 吳紅毓然 張宇哲 文wuhongyuran.blog.caixin.com|zhangyuzhe.blog.caixin.com 銀監會近日進行了相對大面積的中層人事調整。財新記者多方確認,12位銀監會機關及下屬分局官員崗位輪換,目前均在程序中。
由於銀監會非銀部原主任李建華的突然因病離世,非銀部主任一職從4月23日起虛位。財新記者5月7日從銀監系統內部人士獲知,李伏安將履新銀監會非銀部主任一職。
財新記者獲悉,銀監會召開了黨委會議,宣佈河南銀監局原黨委書記、局長李伏安將接任銀監會非銀部主任,主抓信託、財務公司、金融租賃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監管工作。
一位接近銀監會人士表示,李伏安曾任銀監會創新部主任,其任內所負責 的創新監管工作與信託、財務公司的創新業務有著密切聯繫,這些業務目前發展也最為迅猛,李伏安履新將可以比較快地瞭解情況。
這一任命與銀監會內部司局級及派出機構的新一輪人事輪換同時進行,涉及多人、多個局級崗位的人事調動。這其中包括山西、廣東、江蘇、內蒙古、安徽及廈門等地方銀監局局長的輪換。
崗位輪換
自2013年10月起,銀監會開展了第一輪人事變動:廣東銀監局前紀委書記文振興卸任,由50歲的吳驚龍接任。吳驚龍此前在2011年4月出任銀監會監察局辦公室主任。同時,52歲的扶明高卸任西藏銀監局局長,由43歲的李明肖接任。
李明肖於2011年5月出任四川銀監局副局長。
在最新一輪的人事調整中,文振興將調任內蒙古銀監局局長,現任內蒙古銀監局局長薛紀寧59歲,將退居二線,知情人士稱其或任巡視員過渡。扶明高在擔任了三年西藏銀監局黨委書記兼局長後,將調任江蘇銀監局局長。現年56 歲的江蘇銀監局局長於學軍已於4月調任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
於學軍在業內被稱為「學者型官員」 ,他在今年「兩會」期間曾經表示,今年的監管重點是防控房地產信貸風險,從2014年乃至未來幾年,房地產以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將是需要很警惕的領域。
在51歲的黃毅今年1月出任建行副行長後,銀監會政策法規部主任由廣東銀監局前局長劉福壽接任。1963年生的劉福壽是安徽安慶人,畢業於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劉福壽曾在央行、天津市政府、社保基金理事會工作過。劉福壽自2008年4月至2009年1月出任銀監會監管一部副主任,之後調任廣東銀監局,出任黨委書記、局長。劉福壽曾為《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及《保險法》起草小組成員(1991年至1995年) ,參與了三部法律的起草過程。
52歲的廈門銀監局局長王澤平將接任李伏安現在擔任的河南銀監局局長一職。王澤平在任廈門銀監局局長之前,曾任四川銀監局副局長。
廈門銀監局局長一職,將由現河南銀監局副局長張安順接任。今年55歲的張安順2011年5月至今任河南銀監局副局長。
47歲的山西銀監局局長王佔峰,調任廣東銀監局局長;銀監會政策法規部副主任劉曉勇將任山西銀監局局長。王佔峰曾為銀監會合作部副主任,於2011 年調任山西銀監局任局長。51歲的劉曉勇則是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研究生部經濟學碩士和經濟學博士,出版過《銀行監管有效性研究》一書。
現年56歲的銀監會紀委副書記、監察局長廖有明,將調至中國農村信用合作社雜誌社。廖有明於1981年加入央行工作,於2003年調至銀監會,他也是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員、中國金融作家協會副主席。
51歲的安徽銀監局局長陳瓊將接任銀監會監察局局長一職。陳瓊曾為銀監會非銀部副主任,於2011年3月出任安徽銀監局局長、黨委書記。在任非銀部副主任期間,她曾提出建議修訂《信託法》 ,解決三個制度性問題 :信託登記制度、公益信託制度、信託業法制度。
今年「兩會」期間,陳瓊表示,將推進安徽銀監局業務治理體系改革、監管工作改革創新等。
監管一部副主任郭武平將調任安徽銀監局局長。郭武平畢業於蘭州大學數學系,後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取得金融學碩士、經濟學博士學位,是聯合國《世界投資報告》特約評論員。
信託業新監管者
4月23日,銀監會非銀部原主任李建華因心梗發作辭世,尚不足49歲。業內對 於新任非銀部主任的人選多有猜測。
最終,51歲的李伏安出任了這一重要職位。李伏安是湖北江陵人,1985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經濟學系,1994年獲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現為大連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生。他早年即加入央行總行,歷任央行監管一司非現場處處長、外資銀行監管處處長,銀行管理司監管制度處處長、助理巡視員2003年銀監會成立後,他曾出任銀監會政策法規部副主任,銀監會創新監管協作部主任,任內以開明、鼓勵創新聞名2011年,李伏安調任河南銀監局任黨委書記、河南銀監局局長。其任內進行城商行重整改革,擬將河南的13家城市商業銀行進行合併重組,設立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原銀行」 。
2014年4月下旬,李伏安在許昌市調研銀行業信用風險狀況,對此提出十大細緻的意見。其中指出,堅持一戶一策、一擔保圈一案的方式切斷問題企業風險傳染鏈,不搞「一刀切」;並儘快切斷複雜的擔保鏈,將擔保鏈上困難企業分離出來,考慮統一由擔保公司提供擔保,對受擔保鏈影響而又經營狀況較好的企業,銀行可適當增加其貸款規模同時李伏安建議 :第一,儘快出台補充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建立貸款償還 資金池、增加擔保公司資本金等政策緩解企業流動性資金短缺;第二,儘快對重點企業進行摸底排查和分析分類隔離風險較大的企業,重點幫助需要救助且有經營前景的企業;第三,完善企業主辦銀行制度,避免銀行之間過度競爭和無序競爭,防止對企業多頭授信過度融資。
「李伏安資歷比較豐富,既有創新業務監管經驗,又有地方工作經驗。
一位地方銀監局局長認為,目前信託行業分水嶺已現,對監管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信託業管理總資產已近12萬億元 ;但該行業拐點已現, 截至2014年一季度,全國68家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增幅7.52%,季度環比增速已連降四個季度。
在非銀部原主任李建華任內,銀監會出台了《關於調整信託公司淨資本計算標準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 》(下稱《徵求意見稿》 )及《關於信託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 (下稱99號文) 。
《徵求意見稿》首次定義了通道業務,並且要求明確相關主體應負責任。99號文則以罕見的力度強調了信託公司在風險中應負擔的責任,要求信託公司建立流動性支持和資本補充機制。
據一位銀監會人士估計,2014年第二、第三季度,信託業兌付到期規模將達1萬億元。據業內人士預計,5月到期的基建信託將接近4000億元,房地產信託將超1000億元,兩者合計約達5000億元。海通證券此前報告稱,2014年房地產信託到期量約為6335億元,其中全年到期的最高峰值將出現在5月,到期量在全年中佔比達20%左右。
李建華生前曾跟財新記者聊到信託業發展時說,現在就是既要控風險、又要轉型,同時還要維護市場紀律,這幾件事都要一起做,可見監管部門掌握監管的藝術尤為重要。
對於處於拐點時期的信託業,李伏安在年初的河南銀監局會議上指出,信託業務的重點是回歸信託主業。李伏安指出,近期影子銀行風險向銀行業傳染的形勢非常嚴峻,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銀行業要做好對不規範理財產品和不審慎信託業務的風險盯防。對於信託公司,運用淨資本管理約束信託公司信貸類業務,不得開展非標資金池業務,及時披露產品信息。
財新記者劉卓哲對此文亦有貢獻
1號店內部大量員工離職 多是中層以下經理或主管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28/152174.shtml
9月28日,據媒體報道,現在1 號店內部大量員工在排隊離職。人力、1號商城、團購、3C等多個部門都有員工離開。與之前的高管離職不同,此次離職的多是中層以下的經理或者主管。
事實上,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1號店創始人於剛離開的消息數次傳出,之前都被否定,直到2015年7月,1號店創始人於剛與聯合創始人兼CEO劉峻嶺確認離職,沃爾瑪接手1號店。1號店高層動蕩後,離職員工也從高層向中層蔓延。
資料顯示,2008年3月,於剛和劉峻嶺創辦1號店,2010年平安以8000萬元價格拿下一號店80%股權,到2012年沃爾瑪對1號店增加投資,持股提高至約51%,成最大股東。
有離職員工表示,並沒有被迫離職,但工作環境已經和以前不一樣,而且很多獵頭在挖人,工資至少加三成,有的翻倍,只有加錢才能留住人。老板都離職了,講企業文化沒人聽 。
業內人士分析,1號店的員工有被挖走的可能性,不過整體電商行業人才流動相對穩定和充足,在挖人上薪資也更冷靜,不會出現前幾年動輒翻倍的情況。
據透露, 1號店某黃姓副總裁在離職後去了永輝超市, 而阿里巴巴、京東、本來生活、微店,傳統超市成為1號店離職員工的去向 。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崔婧,i黑馬 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陳春花:如何正確區分基層、中層和高層的目標責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10/162474.shtml
陳春花:如何正確區分基層、中層和高層的目標責任
春暖花開
2017-04-10 09:20
本文由春暖花開(微信ID:CCH_chunnuanhuakai)授權i黑馬 發布,作者陳春花 。
企業跟人一樣是有機體,所以在它成長的過程中,也有著無法克服的三對矛盾:長期與短期、變化與穩定,效率與效益。這三對永遠克服不了的矛盾,推動著企業的生命力,使得企業可以循環往複,以至無窮。那麽如何面對這三對矛盾呢?計劃管理的職能正好解決這個問題。
計劃管理是通過建立目標的方法,使得三對矛盾統一協調起來。計劃管理認為高層管理者需要對策略性(公司)的目標負責,這些策略性的目標包括公司長期的發展、投資回報以及市場占有率的增長。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高 層管理者要對長期和變化負責,換個角度說公司是否有未來,是否能夠不斷地變化,取決於高層管理者。
計劃管理認為中層管理者要對功能性目標負責,包括中期的發展、生產力水平以及人力資源的發展。 由此我們知道中層管理者需要對企業的穩定和效率負責,也就是說公司是否具有高的效率,是否擁有合適的人才隊伍,取決於中層管理者的水平。計劃管理認為基層管理者要對日常操作性的目標負責,包括短期的發展、工作安排(任務為主的)、銷售定額、成本控制以及生產力標準。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基層管理者對短期和效益負責,也就是說公司是否具有盈利的能力,是否可以降低成本、保證質量,取決於基層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
一、 基層管理者對短期和效益負責
為什麽很多企業平衡不了長期與短期、變化與穩定、效率和效益的關系,主要原因就是沒有發揮計劃管理的職能,而是讓高層管理者負擔所有的責任,無論是成本的問題、質量的問題、盈利的問題,還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問題、效率的問題,統統都歸為管理者的責任,並沒有清楚地劃分不同的管理者承擔不同的責任和目標。我們甚至犯了一個極其大的錯誤但是並不自知,這個錯誤就是,我們給高層管理者很高的待遇和權力,支付很高的薪資,但是他們卻做著中層管理者、甚至基層管理者的事情,不斷地為成本、品質和效率花費精力,他們並沒有去促動變化、關註投資回報以及企業的未來,這就是中國目前的管理狀態。
二、 中層管理者負責公司的穩定和效率
我經常和很多高層管理者甚至是企業老板溝通,但是很多時候我被問到的話題是管理效率和人力資源的問題,甚至還會探討組織內耗的問題。其實企業是否能夠培養人,發揮人力資源管理的效用,保持企業的穩定,是需要中層管理者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更直接地理解為人力資源工作應該是所有中層管理者的職責,而不是人力資源部門的職責,人力資源部門的職責是業務分工,而培養人和選拔人的工作是中層管理者自身的工作。
關於人的這個部分,也就是人力資源的管理,不是由人力資源部做的,是由企業整個中層管理者做的。為什麽人力資源的工作是中層管理者負責而不是高層管理者負責,因為只有中層管理者才會面對企業所有的員工,高層管理者能夠接觸的員工很有限,只有中層才會廣泛地面對所有的員工,而人力資源管理主要職能就是發揮所有人的能力,培養人和任用人。同時,如果中層管理者能夠培養很多人,可以肯定這個公司是穩定的,所以,中層管理者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公司的穩定和效率。
同樣的情況也表現在質量、成本定額完成的情況中,當我們出現品質不行、成本失控、定額不能完成的情況,肯定是基層管理者有問題,要麽就是基層管理者能力不夠,要麽就是基層管理者的精力不夠,所以我們需要在這個時候,關註基層管理者的培養和提升。但是在日常管理中,這里問題最多,很多時候質量的問題都是由高層提出。成本的要求和標準也是公司高層管理者提出。公司會把成本和質量作為重要的管理內容,這一點並沒有錯誤,錯誤在於作為公司最重要的管理工作--成本和質量控制,必須是由基層管理者來承擔,而不是由高層管理者來承擔,因為高層管理者在這兩個問題上無能為力,無論高層管理者多有能力,但是決定質量和成本的是基層管理者,只有讓基層管理者自己關註到這兩個問題,並願意為此付出努力,成本和質量才可以得到控制。
但是在現實管理中,我看到的情形剛好相反,具有成本和質量意識的往往是高層管理者,而基層管理者反而沒有成本和質量的習慣。我就看過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一次與一家企業老板聊天,他給我幾頁紙看,我很有感慨,因為老板用廢紙打印出來給我,並告訴我反面的文件沒有用了,這樣可以節約用紙,我很欣賞這個老板的做法。到了下午,恰巧我需要打印一些文件給這個老板看,需要他的秘書幫助打字並打印出來,結果我看到相反的現象,秘書是一個每天都要打字和打印的人,但是我看到她只要打錯一點,就會把整張紙廢掉,重新拿出一張新的紙打印。我驚訝於這個現象,一個很少自己打印的老板非常珍惜每一張紙,一個每天都要打印的人卻毫不珍惜紙張。
因此,問題的關鍵是有關成本、質量的管理一定要基層管理者承擔起來,否則不管公司多麽強調,不管高層管理者如何身體力行,效果都不會太好,只要基層管理者發揮作用,成本和質量一定能夠控制。所以作為一個高層的管理者,雖然很註重成本和質量,但是沒有直接的意義,因為高層管理者對於成本和質量沒有直接貢獻,對成本和質量有直接貢獻的是基層管理者,所以必須培養基層管理者具備成本和質量的意識,如果發現成本失控,品質不夠,利潤無法完成,一定是基層管理者不合格。
三、 高層管理者負責企業的成長和長期發展
高層管理者對企業的成長和長期發展做出貢獻,中層管理者對企業的穩定和效率做出貢獻,而基層管理者對企業的成本、質量和短期效益做出貢獻。當所有的管理者都能夠做出貢獻的時候,企業發展的三對矛盾就得以統一協調,企業就可以獲得穩定持續的成長,這就是計劃管理的好處。
我經常和學生們講,不要晉升得太快,一旦晉升到總裁的位置,就很危險了,因為“總裁,就是總是可以被裁掉的人”。這雖然是一句開玩笑的話,但是的確講了一個道理,總裁總是可以被裁掉的,因為總裁對短期盈利沒有直接的貢獻,因此可以被裁掉。正向的理解就是,我們需要給予基層管理者足夠的重視,因為基層管理者決定我們的質量、成本和盈利。 但是,我們這一點做得並不好。我也常常反對末位淘汰,我並不是反對末位淘汰本身,而是反對末位淘汰的方法運用在基層管理者身上,因為這樣導致的結果是質量和成本受到影響,如果一定要使用末位淘汰的管理方法,我建議在高層管理者和中層管理者層面運用。
計劃管理職能的發揮是極其重要的,在實際運用中,高層、中層、基層管理者的職責不能相互替代,更加不能讓高層管理者承擔所有的職責,表面上看是高層管理者非常負責任,事實上是對於企業的傷害。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高管人員承擔著所有的目標達成:成本、培養人才、質量、管理效率等,導致的結果是中層管理人員和基層管理人員變成了員工,拿的是中層和基層管理者的工資,做著員工的事情,而在這種情況下中層和基層管理人員也覺得很郁悶,他們沒有什麽成就感,好像什麽都沒有做,甚至需要他們做什麽都不知道,真是得不償失。
[本文由春暖花開(微信ID:CCH_chunnuanhuakai)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 陳春花。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陳春花
目標責任
管理者
贊(...)
分享到:
以理服人:偏心才留得住中層菁英 倪以理
1 :
GS(14)@2013-07-04 22:54:1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620/18305444
香港的失業率處於歷史低位,有好resume的人基本上唔憂做。傳統企業怎麼樣留住一班員工?麥肯錫香港分公司總經理倪以理指出,企業面臨最大的問題,年資長的高層固然唔願走,但有潛力的中層員工就流失嚴重。管理層要留得住他們,無可避免要「偏心」。
問︰金融中心
答︰倪以理(Joe)
問:Joe,香港的企業流失人才問題嚴重嗎?
答:我最近在好幾家公司講這個議題時,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跟我說,他們公司的問題是兩個極端:一方面老的員工不肯離開,在等退休;但另一方面,年輕的員工又留不住,做兩三年就走。所以講整體的流失率是沒有意思的,15年以上的員工幾乎近零,但是五年以下的超過20%!
今天香港的失業率大概3.5%,是一個求過於供的市場,尤其是在一些專業的領域裡。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同時有很多年輕人失業或者待業。香港青年協會最近做了一份調研,發現年輕人的失業情況比整體社會高2至6倍。他們請我去研討會討論這個議題時,我們都發現在現今的香港,一方面企業大喊請不到人,另一邊廂,年輕人又話找不到工!供求出現一個失衡。
問: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年輕人太揀擇了吧?現在茶餐廳找洗碗也要八九千蚊吧?
答:這是一種看法。我記得在青協的研討會裡,另外一名嘉賓陳婉嫻(嫻姐)講述,當年她十幾歲出去找工作的時候,跟現在的年輕人完全兩種心態。可能生活好了,經濟環境沒有那種危機感,大家覺得搵不到合適的工作就繼續搵,不要勉強。連他們的家長都有份參與,我最近收到很多家長幫他們的子女找暑期工。康宏理財(1019)主席Quincy(王利民),前幾天同我講,甚至有家長親身帶女兒去他們公司見工!
fb導致年輕人多轉工
我覺得還有一個現代元素導致年輕人不斷轉工,就是facebook!以前俾老闆鬧,最多打電話畀阿媽,阿媽就話唔緊要,打工邊個未試過俾老闆鬧?但是今天,你寫上facebook,「我俾老闆鬧」,5秒內就會有朋友A回應:「炒咗份工啦!畀我就唔忍嘞!」然後朋友B再加一句:「我都剛剛quit咗!明天去玩喇,cheers!」在社交網絡的世界,走最極端的意見往往得到最多的Like。這就是現實中的年輕人社會。
問:這個問題有甚麼解決辦法?
答:沒有!一日我們的經濟環境還可以,家裡又沒有負擔,年輕人有選擇能力,他們的確是有這個空間去嘗試。反正做甚麼都買唔到樓!你只能話這個是他們的幸福(或悲哀)吧!日後他們結婚買樓,就要肩負經濟壓力的擔子,到時候facebook的朋友就沒有那麼大聲了。
其實我覺得企業反而要關注的是那些高潛力的員工,所謂hi-potentials(Hi-Po),在公司工作5至8年,這些通常是30歲左右的中層,是未來10至15年的接班人。我們對Hi-Po的定義是他們要有三方面的條件:強的專業能力、有高的遠景(動力)和有投入感(高舉公司文化)。每一家公司都應該花時間去發掘這些Hi-Po。
問:要達到這三個條件不容易。有沒有三缺一的?
答:確實不容易找到同時都滿足這三項要求的人才。我看過很多有遠景又投入的,但能力不足。這類稱為「engaged dreamers(投入的做夢者)」。這些人雖然非常有熱情,但是如果缺乏培育,他們幾乎不可能日後成為出色的領袖。
第二種是有能力、有動力,但對公司沒有真正的投入。這是「unengaged stars(不投入的明星)」。這些人對於公司沒有完全信心,因此經常沒有出盡力,投入感不足。第三種,是有能力,投入公司的,但因為種種原因,他們not hungry enough,沒有足夠的慾望努力往上爬。
要成為Hi-Po,真的需要有高要求,而且要願意投入。例如在人才培育方面,最具典範的公司是通用電氣。
90年代擔任通用電氣行政總裁Jack Welch,親身考核公司頭600名精英員工,然後參與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他對於企業文化特別關注,曾經在1991年的一個高管高峰會講過:」Look around you, there are five less officers here than last year. One didn't make their numbers, the other four didn't live the values.」(今年的高峰會不見了五名高管。一位的業績不夠好,其他四位沒有活出公司的文化。)
培訓Hi-Po睇四範疇
問:Joe,在你們行業,精英中層流失率嚴重?
答:在我們這類專業行業,考核方面傾斜精英制,例如我們公司陞遷文化是up or out,不能夠讓員工長期留在同一位置,當員工不能夠升職的時候會離開,由新的僱員取而代之。不過,在諸如銀行、物流、地產公司,員工數目成千上萬,老年化比較嚴重,比較留不到年輕的一代。
問:如果找到這些Hi-Po,應怎樣培養他們?給他們怎麼樣的培訓課程?
答:我們前幾年做過一個大型的調查,發現課堂培訓對於這些員工的效果是最低的。我們發現越高潛力的員工,越需要把他們放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讓他們脫離本身的安全網(comfort zone)。例如把他們安排到海外的公司,轉到另一個事業群,處理危機事件等等,都是這些高潛力員工生涯規劃上的學習成長亮點。這些高難度的環境,再加上適當的mentoring(師傅師徒式培養),就是給Hi-Po最好的培訓!
問:但是給他們挑戰不一定留得住他們,是嗎?
答:當然,想這些Hi-Po留低,需要加倍努力。一般公司留人不外乎幾大方面:一、工作性質是否能令Hi-Po發揮他們的潛力?公司的晉陞制度是否鼓勵高潛力員工快速成長?二、報酬是否讓Hi-Po感覺到他們被「特別照顧」?三、公司文化是否讓Hi-Po得到認同?譬如,對於他們的家庭、個人需要等等。四、公司的領導層是否得到Hi-Po的尊重?
尤其最後一點是最重要的。我們對Hi-Po的調查有一個發現:Hi-Po對於平庸的領導層是特別介意的。我們發現:86%認為幫一個平庸的上司工作會讓他想離開公司;82%認為平庸的上司讓他不能發揮;有八成人也認為平庸的上司影響了他的晉陞機會。
要留住人才講就容易,做得好難度是很高的。我最近碰到的企業案例,都是在討論如何創造一個不一樣的環境給高潛力人才。但是對於很多過往在晉陞或考核方面偏向注重「公平」的企業而言,這種厚待高潛力、中層員工的方式是對「公平」文化的一大衝擊,怎樣跟其他的員工交代呢?尤其是對那些等了一輩子才等到收成的老員工。
開一條路給Hi-Po走是不容易的。關鍵的是我們究竟覺得流失Hi-Po這個問題有多嚴重?我們不面對的代價又是甚麼?
倪以理
活在中層博主是乜樣呢?
1 :
GS(14)@2013-10-01 00:10:22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3a12eb2562e3-954906
香港信貸行政總裁謝培道(左)表示,公司特色是短期資金平台,可為銀行拒絕的客戶提供融資;中為主席陳光賢、右為財務總監許俊浩。(馮漢柱攝)
2 :
GS(14)@2013-10-01 00:11:06 1107 preview
3 :
GS(14)@2013-10-01 00:11:48 1273 preview
4 :
GS(14)@2013-10-01 00:14:55 http://www.menwhenmiddle.com/2008/12/bloge.html
返左新工都有成大半年,都已經開始習慣同適應。曾經有blog友問我仲乜無拉拉摺blog,大家可以放心,唔係摺blog,只不過轉左新工之後比以前真係忙左好多,又經常開會,所以...你話我自己比籍口俾自己都好啦,呢段時間咪冇寫野,做左全職cd-rom lor。
新工咁忙,究竟忙d乜?
或者…我可以舉d例子同以前比較;
1) 以前整間公司既consolidation都係我一個人做,一人攪掂;現在起碼有3個人幫我砌數,我只需要睇下review下,有時連review都由我老頂攪掂,唔駛我煩…
2) 同一道理,剛過既半年年結,有班同事與auditors對決,雖然我都要參與,但總好過以前,基本上係我一人同老頂對外fight,比起以前已經舒服左、容易左好多。
3) 以前公司耐不耐都要見下d芬佬,同佢地吹下水;現在呢,我老頂一個人攪掂晒,更何況…以現在「咁好」既市況,邊有芬佬有興趣見你啦。
計數佬…你玩野呀…咁都叫忙?比以前清閒左啦…!
係…某方面可能係比以前清閒左,但另一方面又忙左好多,當然一篇其實都講唔晒,日後可以慢慢再講,現在其中一樣經常要做既,就係同「行動組」在email上「開火」,忙住打「E戰」。
一向呢個王國既「行動組」同「計數組」都唔岩,經常暗地罵戰,到我黎左之後,email戰就更白熱化,當然呢個唔係我攪出黎,只係以前d野積埋積埋,咁岩就o係呢個時候爆出黎,我呢…唯一做得最岩最受我部下歡迎既,就係我間接地迫我老頂企返出黎,企在我地面前幫助、保護我地。現在「行動組」同「計數組」兩大巨頭都經常有email對戰,縱使表面客氣功夫做到足,但字裡有骨就係人都可以睇到。
我作為我老頂既副手,呢d email、會議當然有我份參與及寫作啦。或者…呢d就係每間公司既politic 既 issue lor。
其實舊公司都要應付呢類問題、只係在呢度要面對及處理既比以前多好幾倍。要寫呢類email,要點樣在email裡不經意地暗吋人、罵人,要點樣用字,句句子要點寫點表達法,當然要有技巧,亦要有經驗累積,英文寫作當然要更重要啦。現在其中要忙既,就係呢d。
曾經有個剛升level既馬仔對我講佢好唔中意玩呢味野,我對佢講:其實我都好討厭呢種email戰,不過呢個世界唔係話你不犯人就人不會犯你,既然係已經係高級馬仔,就一定有機會,甚至係經常需要參與,係避唔到。
短短半年都已經寫過好幾十封呢類emails,當然唔係全部都係為罵而罵,只不過有時就一定要處理,冇法啦,可能呢個係呢個王國既「另類文化」。
5 :
GS(14)@2013-10-01 00:16:27 http://www.menwhenmiddle.com/2008/06/blog-post_07.html
今日星期六,長週要返工,一早起身開著電視...
「噢...黑雨喎...」
當然,根據法例要求,如果工作時間完結前三個鐘頭取消黑雨,我要兩個鍾頭內返到公司。亦因為咁,我起左身都冇番訓,費時一陣間miss左訓過龍,俾籍口老闆扣人工。
其實出黎做野咁耐,印象中都好似係第一次放呢類假,不過雖然自己(可能)唔駛返工,但一場大雨又可能造成經濟損失及人命傷亡,好似岩岩聽新聞知道舊咖啡灣發生山泥傾瀉,有人被活埋,如果要放呢類「死人假」,我情願唔放。
剛才雨細番D,往露台一看...
「噢...往返機場唯一既公路因大雨及山泥水沉而行唔到車...一定要搭地鐵囉...」
住元朗wor
6 :
GS(14)@2013-10-01 00:21:12 http://www.menwhenmiddle.com/2008/01/2.html
真係日頭唔好講人,夜晚唔好講鬼,尋日講飯局,今日突然被迫出席一飯局,唉…
話說一返公司,我老板已捉住我老頂,要佢代老板招待突然話要黎我地公司既山東官員,我肯定老板佢唔想應酬班官所以搵我老頂去頂,我老頂又點可以say no啦,而我老頂亦唔執輸,拉埋我同另一女同事落水,唉…頂頂喇。
算啦,我老頂平時都對我好好,就當陪下佢等佢冇咁悶啦。
自問自己d普通話麻麻地,但一般都聽到7、8成,但今次對住d山東人北方佬,真係…唔知聽得明有冇1、2成;卷俐講得快就一定,最慘係佢地加埋d山東話口音,都唔係純正既普通話,真係聽死我地幾個,而當佢對住你講野既時候你仲要扮到好明好知道佢講緊乜野,微笑咁俾d反應佢如點下頭,說「是,是,是」、「對,對,對」,真係在佢地面前交足戲。
而我都話,就算俾你食珍收百味,但最重要既係同邊d人食,唔係話我歧視,班山東佬都真係幾粗下,冇禮貌又冇衛生,今日所見簡述如下:
(1) 主動同佢地握手,居然冇反應唔申隻手出黎;
(2) 介紹公司辦公室佢地表現得好唔耐煩;
(3) 在我地面前講山東話我地都唔知佢講乜;
(4) 同佢地一齊上廁所,例牌如廁後唔洗手;
(5) 食飯時d毛巾抹手抹面已好普通,仲抹埋鼻涕鼻水;
(6) 抹過既毛巾佢地放回原盤處,我真係唔敢掂未用過的那一條;
(7) 用黎畢餸既長匙 畢完d調味料後又放在自己口再畢調味料,d調味料我又係唔敢掂;
(8) 用檯布抹嘴(好普通啦);
(9) 打噴嚏又唔蓋口直噴;
(10) 飲紅酒倒d茶落去溝浠(支酒都幾靚架),佢地話都係白酒好飲d。
其實仲有一d,都唔寫太多。
真係唔係話我歧視,不過一般禮貌同衛生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話晒佢地都代表山東某市政府,我真係擔心公司點同佢地合作,可能正如老板成日話我地唔了解國情,我諗我真係唔了解囉。
今晚呢餐晚飯係就係好豐富,又在某高級酒樓食,但你估我同我老頂食得高興嗎?
今晚真係食到「shxt shxt聲」!
7 :
GS(14)@2013-10-01 00:23:10 http://www.menwhenmiddle.com/2008/12/blog-post_19.html
唔知大家有冇留意,一間上市公司既CFO(即Chief Financial Officer),好多時唔係上司公司既執行董事(executive director),呢個情況對一d中、小型既上司公司尢其明顯,知唔知點解?
以前舊公司上市前,sponsors除左要求老闆委任我舊老頂做CFO外,仲希望佢入埋Board,做埋執行董事。當然啦,一間剛上市既公司如果個CFO係Board members,對公司既形象同對公司盤數既信心都會好一d大一d。初時我舊老頂都有d心郁郁,不過經佢老死(係在big4做partner)既提點,佢就打消呢個念頭,而且仲係打死都唔會做o個隻。
我舊老頂既一句「邊個唔想威,邊個唔想做執行董事?」不過要知道,公司既執行董事係要對股東負責,而且仲係jointly and severally liable for all acts the Board has done in the company。所以有邊個director唔生性做錯事爆左鑊,不論有心定無意,其他directors都同樣上身,甚至係刑事要坐監。以往睇新聞都有好多個案例啦,唔駛在呢度多講。
我舊老頂好清楚知道公司盤數有幾堅有幾流,而最重要既係佢在個Board跟本話唔到事,衰d講咩大事要舉手投票攪對抗既佢一定輸,因為個majority都係老闆親人,點可能唔輸?而且,大家有睇公司核數師報告都知道,the director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which give a true and fair view。呢個係個Board既責任,但唔係個CFO喎,如果出左d咩事,個CFO本身當然會麻煩,但最上身既始終係Board members但唔係個CFO。
好肯定講,做CFO and director個risk肯定大過只係當director;只係當director個risk又肯定大過只係當個CFO,而個rewards and benefits of being a CFO only又跟當個director有分別,在same returns but different risk既情況下,做乜咁stupid要做埋director先。
而且,做directors限制多多,你睇現在攪到一鑊泡既董事禁售期就知啦,講真,CFO經常接觸到公司盤數,即最price sensitive既information,個corporate governance話就話公司員工(尢其是經常接觸到公司盤數既accounting staff)買賣上市公司股票都應該跟directors一樣跟個code受到限制,但始終冇directors咁直接、咁嚴格,如果CFO本身係Board members,又點可能唔受監管?公司有咩風吹草動個CFO本身有既公司股票又點可能盡快沽清?
所以,基於以上原因,又大老闆唔肯再加人工(其實係risk premium)俾我老頂既情況下,更係唔同佢搏做directors啦。
大家如果有機會做某上市公司既directors,一定要諗清楚了解清楚,不竟係同其他members坐埋同一條船,大家意見不合又或者某個手腳唔乾淨,到真係出事時就喊都無謂啦。 8 :
GS(14)@2013-10-01 00:23:36 http://www.menwhenmiddle.com/2008/12/blog-post_19.html
今日睇新聞,知道「逼科」「安記」學「角太」一樣,為了應付今次既金融風爆,下令員工在09年頭6個月內要放1個月既無薪假。
在沙士o個時,「角太」亦曾經用呢招,結果沒有大規模既裁員行動,員工都藉此放假休息,或甚至進修一下,做自己中意做既事。所以,現在角太再黎攪一次,當然受到員工瘋狂既支持啦,我有幾個朋友都在角太做,佢地興奮及即極地申請,仲諗放假去邊度玩,又怕太多人爭攞唔到理想既時段。
當然啦,唔係同樣既方法都可以apply在任何企業身上。放無薪假apply落逼科到,唔work啦!
要呢個計劃成功,最重要既當然係員工「真係真係可以放假」。
「乜放假唔係真係放假咩?有咩真唔...真呀...」
第二間公司、行業我唔知,但逼科喎,仲要係在peak season既1至6月放假,邊有可能,就算放三、五7日,或者仲有可能,一個月,一定無可能。咁呢個policy又點可能work啦。
其實點會唔work,假照申請,time sheet照寫approved no pay leave,但個人呢,physically當然要在公司/個客度繼續開工啦。
「咁咪即係work without pay? eat time for whole month?即係減薪啦」
係呀,所謂既professional auditors就係咁架啦,邊個叫你入逼科呀。
我在安記都有d聯繫,現在上中下層既士氣都極底落,有一d junior staff真係熾埋電話,令佢manager搵佢唔到,「放假嘛,做乜仲要煩我先」,攪到d managers頭晒痕,冇人做野,呢批juniors,放完假後肯定被炒啦。
其實佢地係唔係要團結攪罷工呢?Auditors最講reasonableness,但對員工呢,就totally unreasonable,真係fxxking shxt。
希望班安記仔放開d,好似鴕鳥咁,當減幾個%既人工囉,個心可能舒服一d。 9 :
GS(14)@2013-10-01 00:33:08 http://www.menwhenmiddle.com/2009/04/blog-post_25.html
近排實在太忙碌,少左update自己個blog。
都冇法,在呢個金融海嘯下,人人都人心惶惶,怕冇左份工,冇左收入,現在經常聽到某某公司某某大集團又裁員,真係聽到心都實晒。
身邊既朋友有好多都失左業,都搵唔到野做,就好似我有一個以前在逼科一起做野既下屬,佢已經搵工搵左4個多月,到現在仲未搵到,真係替佢擔心,話晒佢老婆沒有工作,又有一子要養,現在都係靠過往積蓄過活。
又…我以前舊老頂,因太過頂唔順我舊老闆脾氣,一氣之下決定離開已工作十多年既公司,但最慘係佢辭職時是去年10月,而他已五十有多既中年人,在呢個時勢搵工,談何容易。有一天我跟他happy hour,他說現在d老闆話佢太過適合,over qualified喎,請唔起佢,佢其實都已經自降身價好多,但係在呢個時勢…唔係話你減價就一定有人請。
見到佢地,都不禁覺得自己有d走運,自己在去年海嘯黎之前轉左工,收入都有不錯既上調,縱使現在工作比以前忙之餘又唔係做得太開心,但在這個時勢,都已經好好運。
我絕對相信我現在若失業再搵工,就算搵到都未必有現在呢個價。
我現在經常計算,touchwood現在我兩公婆一齊失業冇晒收入,在不太影響現時生活水平,又不需即時變賣虧蝕資產(如股票、物業),更不需向外借貸的情況下,我地手頭上既積蓄可以捱幾耐。
幸運地,手頭上既現金積蓄,都可以維持我地兩公婆十多個月既生活,但若然突然間生左一件出黎……
另一方面,我見到我舊老頂既事例,都會諗諗,到我好似佢50多歲,又遇另一次金融風暴,好似佢咁失左業,點算?
要知道經濟有一定循環,到時再遇大金融風暴,又有何出奇?到那時冇左份工,就更加之正常。
有時真係唔知道,點樣去manage呢個人生既risk,呢個risk其實有冇得manage,甚至有冇得hedge?
10 :
pcp7838(1616)@2013-10-01 00:59:33
http://hk.finance.yahoo.com/phot ... 51543--finance.html
香港信貸行政總裁謝培道(左)表示,公司特色是短期資金平台,可為銀行拒絕的客戶提供融資;中為主席陳光賢、右為財務總監許俊浩。(馮漢柱攝)" title="HKET20130917BA01AP.jpg香港信貸行政總裁謝培道(左)表示,公司特色是短期資金平台,可為銀行拒絕的客戶提供融資;中為主席陳光賢、右為財務總監許俊浩。
11 :
pcp7838(1616)@2013-10-01 01:00:59 幾得意, 可惜佢無再寫
12 :
pcp7838(1616)@2013-10-01 01:02:40 13 :
GS(14)@2013-10-01 01:04:26 12樓 提及
暫時未貼到相
14 :
pcp7838(1616)@2013-10-01 01:38:26 13樓 提及12樓 提及
暫時未貼到相
係我問題定系統問題? 你見到 link 嗎?
15 :
GS(14)@2013-10-01 11:26:54 14樓 提及13樓 提及12樓 提及
暫時未貼到相
係我問題定系統問題? 你見到 link 嗎?
系統
16 :
hoyin86(39556)@2013-10-04 18:16:01 留名待研究,個BLOG幾好睇。湯財好似是起人底咁
17 :
greatsoup38(830)@2013-10-06 11:53:53 16樓 提及 留名待研究,個BLOG幾好睇。湯財好似是起人底咁
他又無否認又無承認。我對過d資料,又真是好似wor
18 :
buyanbai(42258)@2013-10-06 18:28:11 其實呢間公司可以同咩比較
19 :
GS(14)@2013-10-06 22:39:02 18樓 提及 其實呢間公司可以同咩比較
可以話盤數唔算真
20 :
buyanbai(42258)@2013-10-06 22:41:51 19樓 提及18樓 提及 其實呢間公司可以同咩比較
可以話盤數唔算真
市場上無公司可以同佢比較?
21 :
GS(14)@2013-10-06 22:43:29 20樓 提及19樓 提及18樓 提及 其實呢間公司可以同咩比較
可以話盤數唔算真
市場上無公司可以同佢比較?
好多,正經的,大型的有86,小型就很多不正派,列舉如有1019、1319、8030、8090、8207、8215,還有很多搞財技就不說了
22 :
buyanbai(42258)@2013-10-06 22:47:10 21樓 提及20樓 提及19樓 提及18樓 提及 其實呢間公司可以同咩比較
可以話盤數唔算真
市場上無公司可以同佢比較?
好多,正經的,大型的有86,小型就很多不正派,列舉如有1019、1319、8030、8090、8207、8215,還有很多搞財技就不說了
想問問 86 同16 有無關係
86 係咪0個間新鴻基金融證券行
23 :
GS(14)@2013-10-06 22:52:51 22樓 提及21樓 提及20樓 提及19樓 提及18樓 提及 其實呢間公司可以同咩比較
可以話盤數唔算真
市場上無公司可以同佢比較?
好多,正經的,大型的有86,小型就很多不正派,列舉如有1019、1319、8030、8090、8207、8215,還有很多搞財技就不說了
想問問 86 同16 有無關係
86 係咪0個間新鴻基金融證券行
第一個問題話有又得,話無都得。第二個問題是無錯。
其實最初1960年成立有三個人,一個是李兆基、一個是馮景禧、一個是郭德勝,後來他們三個拆夥,李兆基繼續搞地產,成立恆基,他現在是新地副主席,馮景禧就搞金融,新鴻基證券呢部分就是他的,之後搞左間銀行,叫新鴻基銀行,後來1981年唔掂,他賣左間銀行,之後賣左幾次盤,現在被台資是富邦銀行買左同埋私有化。後來馮景禧死左,新鴻基證券畀其中一個仔馮永祥繼承左,在1996年又賣左畀李明治,他保留左原名,之後把私人搞的UA財務放左入間公司。
至於他個仔馮永祥就留番禹銘(666),又不停搞金融創新,但是搞搞下又是賣左畀李明治,留番d物業畀自己囉,近排又在澳洲搞賭。咁郭德勝就是郭氏三兄弟的父親,就管理新鴻基的地產業務啦。
24 :
buyanbai(42258)@2013-10-06 22:57:52 23樓 提及22樓 提及21樓 提及20樓 提及19樓 提及18樓 提及 其實呢間公司可以同咩比較
可以話盤數唔算真
市場上無公司可以同佢比較?
好多,正經的,大型的有86,小型就很多不正派,列舉如有1019、1319、8030、8090、8207、8215,還有很多搞財技就不說了
想問問 86 同16 有無關係
86 係咪0個間新鴻基金融證券行
第一個問題話有又得,話無都得。第二個問題是無錯。
其實最初1960年成立有三個人,一個是李兆基、一個是馮景禧、一個是郭德勝,後來他們三個拆夥,李兆基繼續搞地產,成立恆基,他現在是新地副主席,馮景禧就搞金融,新鴻基證券呢部分就是他的,之後搞左間銀行,叫新鴻基銀行,後來1981年唔掂,他賣左間銀行,之後賣左幾次盤,現在被台資是富邦銀行買左同埋私有化。後來馮景禧死左,新鴻基證券畀其中一個仔馮永祥繼承左,在1996年又賣左畀李明治,他保留左原名,之後把私人搞的UA財務放左入間公司。
至於他個仔馮永祥就留番禹銘(666),又不停搞金融創新,但是搞搞下又是賣左畀李明治,留番d物業畀自己囉,近排又在澳洲搞賭。咁郭德勝就是郭氏三兄弟的父親,就管理新鴻基的地產業務啦。
樓主真係見多識廣
咁 86 係咪 應該同 1428 比較0岩d
86 現價好平
25 :
GS(14)@2013-10-06 22:58:25 [realblog]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29410[/realblog]
26 :
GS(14)@2013-10-06 23:00:01 24樓 提及23樓 提及22樓 提及21樓 提及20樓 提及19樓 提及18樓 提及 其實呢間公司可以同咩比較
可以話盤數唔算真
市場上無公司可以同佢比較?
好多,正經的,大型的有86,小型就很多不正派,列舉如有1019、1319、8030、8090、8207、8215,還有很多搞財技就不說了
想問問 86 同16 有無關係
86 係咪0個間新鴻基金融證券行
第一個問題話有又得,話無都得。第二個問題是無錯。
其實最初1960年成立有三個人,一個是李兆基、一個是馮景禧、一個是郭德勝,後來他們三個拆夥,李兆基繼續搞地產,成立恆基,他現在是新地副主席,馮景禧就搞金融,新鴻基證券呢部分就是他的,之後搞左間銀行,叫新鴻基銀行,後來1981年唔掂,他賣左間銀行,之後賣左幾次盤,現在被台資是富邦銀行買左同埋私有化。後來馮景禧死左,新鴻基證券畀其中一個仔馮永祥繼承左,在1996年又賣左畀李明治,他保留左原名,之後把私人搞的UA財務放左入間公司。
至於他個仔馮永祥就留番禹銘(666),又不停搞金融創新,但是搞搞下又是賣左畀李明治,留番d物業畀自己囉,近排又在澳洲搞賭。咁郭德勝就是郭氏三兄弟的父親,就管理新鴻基的地產業務啦。
樓主真係見多識廣
咁 86 係咪 應該同 1428 比較0岩d
86 現價好平
唔得,其實現在86的主要盈利來源是搞財仔
27 :
buyanbai(42258)@2013-10-06 23:03:31 26樓 提及24樓 提及23樓 提及22樓 提及21樓 提及20樓 提及19樓 提及18樓 提及 其實呢間公司可以同咩比較
可以話盤數唔算真
市場上無公司可以同佢比較?
好多,正經的,大型的有86,小型就很多不正派,列舉如有1019、1319、8030、8090、8207、8215,還有很多搞財技就不說了
想問問 86 同16 有無關係
86 係咪0個間新鴻基金融證券行
第一個問題話有又得,話無都得。第二個問題是無錯。
其實最初1960年成立有三個人,一個是李兆基、一個是馮景禧、一個是郭德勝,後來他們三個拆夥,李兆基繼續搞地產,成立恆基,他現在是新地副主席,馮景禧就搞金融,新鴻基證券呢部分就是他的,之後搞左間銀行,叫新鴻基銀行,後來1981年唔掂,他賣左間銀行,之後賣左幾次盤,現在被台資是富邦銀行買左同埋私有化。後來馮景禧死左,新鴻基證券畀其中一個仔馮永祥繼承左,在1996年又賣左畀李明治,他保留左原名,之後把私人搞的UA財務放左入間公司。
至於他個仔馮永祥就留番禹銘(666),又不停搞金融創新,但是搞搞下又是賣左畀李明治,留番d物業畀自己囉,近排又在澳洲搞賭。咁郭德勝就是郭氏三兄弟的父親,就管理新鴻基的地產業務啦。
樓主真係見多識廣
咁 86 係咪 應該同 1428 比較0岩d
86 現價好平
唔得,其實現在86的主要盈利來源是搞財仔
咁可唔可以同900 比較
28 :
GS(14)@2013-10-06 23:07:26 900 還可以的
29 :
buyanbai(42258)@2013-10-06 23:35:00 28樓 提及 900 還可以的
86現價算唔算平
30 :
GS(14)@2013-10-06 23:35:47 29樓 提及28樓 提及 900 還可以的
86現價算唔算平
一般
31 :
buyanbai(42258)@2013-10-06 23:38:56 30樓 提及29樓 提及28樓 提及 900 還可以的
86現價算唔算平
一般
咁900呢
btw 樓主幅相係邊個
32 :
GS(14)@2013-10-06 23:44:18 31樓 提及30樓 提及29樓 提及28樓 提及 900 還可以的
86現價算唔算平
一般
咁900呢
btw 樓主幅相係邊個
合理
呢張相唔識就抵打啦
33 :
buyanbai(42258)@2013-10-07 00:03:09 32樓 提及31樓 提及30樓 提及29樓 提及28樓 提及 900 還可以的
86現價算唔算平
一般
咁900呢
btw 樓主幅相係邊個
合理
呢張相唔識就抵打啦
請指教
唔好好似個女仔咁打
唔好打面
34 :
buyanbai(42258)@2013-10-07 00:07:09 32樓 提及31樓 提及30樓 提及29樓 提及28樓 提及 900 還可以的
86現價算唔算平
一般
咁900呢
btw 樓主幅相係邊個
合理
呢張相唔識就抵打啦
其實即係邊個
35 :
GS(14)@2013-10-07 00:49:56 民生銀行大股東之一
36 :
buyanbai(42258)@2013-10-07 08:02:13 35樓 提及 民生銀行大股東之一
原來係史玉柱
簡直係我偶像
樓主有無民生銀行
37 :
pcp7838(1616)@2013-10-07 15:27:43 35樓 提及 民生銀行大股東之一
其實想問左好耐, 其實史玉柱係你偶像???
定係你好鍾意食 腦白金?
38 :
GS(14)@2013-10-07 22:28:00 36樓 提及35樓 提及 民生銀行大股東之一
原來係史玉柱
簡直係我偶像
樓主有無民生銀行
唔買銀行股
39 :
GS(14)@2013-10-07 22:28:16 37樓 提及35樓 提及 民生銀行大股東之一
其實想問左好耐, 其實史玉柱係你偶像???
定係你好鍾意食 腦白金?
當然啦,史生是我偶像
40 :
buyanbai(42258)@2013-10-07 22:53:41 39樓 提及37樓 提及35樓 提及 民生銀行大股東之一
其實想問左好耐, 其實史玉柱係你偶像???
定係你好鍾意食 腦白金?
當然啦,史生是我偶像
唔知呢幾年史生有無係巨人大厦事件 變得穩健
但係佢的眼光, 膽識, 信心係令我佩服的
但係有 眼光, 膽識, 信心 係咪 一定唔穩健呢
41 :
GS(14)@2013-10-07 22:54:53 他老破之後都好穩健
42 :
buyanbai(42258)@2013-10-07 23:00:28 41樓 提及 他老破之後都好穩健
無錯
但係我想睇番 佢 眼光, 膽識, 信心 的一面
43 :
greatsoup38(830)@2013-10-07 23:01:18 42樓 提及41樓 提及 他老破之後都好穩健
無錯
但係我想睇番 佢 眼光, 膽識, 信心 的一面
老左就會穩打穩紮的啦
「一口價」形式加推 加價最多5%柏傲灣低層賣中層價
1 :
GS(14)@2017-01-18 07:59:08 ■荃灣西新盤柏傲灣昨加推203伙。
【本報訊】收票創加辣後新高的新世界(017)荃灣西新盤柏傲灣,昨加推203伙,呎價約1.5萬元,似與首張價單相若,但是魔鬼在細節,過百伙26樓以下單位採取「一口價」形式推售,即低層單位當中層賣,發展商承認部份單位加價最多半成,周五發售全數400伙已開價單位。記者:陳東陽
柏傲灣上周五首張價單推197伙,折實平均呎價15,183元,臭渠異味無阻市民入市意欲,連日市場反應踴躍。發展商昨打鐵趁熱加推203伙,定價由516.8萬到3,365.7萬元,涵蓋開放式到四房戶,折實平均呎價15,066元。細看價單,定價暗藏蠱惑。柏傲灣首張價單推出的全屬中高層單位,昨日加推卻混入許多低層單位,價錢卻與中層一樣,變相蔗渣貨賣燒鵝價,買家揀樓時需份外留神。
3樓與17樓同價
採用「一口價」形式加推的單位戶型由開放式到三房,全數位於26樓或者以下樓層,涉及約102伙。以1A座3至16樓B室為例,實用面積826方呎三房間隔,11伙單位定價一律1,627.1萬元,呎價19,699元,對照上周五首張價單推出的17樓B室同間隔單位,相距十層樓價錢居然一模一樣,發展商變相將3樓當17樓賣。同樣情況的2B座18至23樓D室,實用面積318方呎開放式單位,定價清一色516.8萬元,屬加推最平單位,與首張價單推出的25樓D室單位定價一致。全盤最細的306方呎E室開放式今次亦有推出,面積細隔籬D室12方呎,18至25樓E室卻同樣賣516.8萬元。發展商指加推單位加價約3%到5%,視乎單位景觀因素,並隨即公佈銷售安排,於周五以抽籤形式發售400伙,屬去年9月華懋將軍澳海翩滙首輪賣535伙之後,單日推售最多伙數的新盤。
連日累收3,800票
市傳項目昨新增逾1,000登記,連日累收逾3,800票,較首張價單超額認購近18倍,明日截止認購登記。大量地產代理在愉景新城一帶為樓盤推銷,對途人造成滋擾,有傳地監局已介入調查。新世界方面指已加強人手維持秩序及巡查,如有發現違規,將會作出相應措施及通知地監局,包括禁止涉事代理及其代理行銷售樓盤。同系元朗柏?昨沽出最後1伙,全盤141伙歷時近年半終售罄,為新世界進賬逾7.4億元,而恒地(012)灣仔尚匯,亦沽出最後一伙一手貨,1,030萬元沽出352呎5樓C室。另外,華置(127)西半山璈珀昨沽頂層D室三房戶,成交價5,702.8萬元,呎價近3.5萬元,據悉,買家為回流港人,購買單位自住。新地(016)九龍站天璽亦會於周五發售8伙,大手客優先揀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7/1989941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