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灣業主為等國際品牌寧丟空
1 :
GS(14)@2012-03-13 23:41:08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151567

景隆街 2號地下商舖一拆三,總面積只有約 80呎,呎租高達 2,112元。張志華攝
原本於羅素街扎根近 40年的老字號老三陽,去年 4月也被名店迫遷至一街之隔的白沙道 4號。新舖下年度租值超過 361萬元,較 11/12年度飆升 35%。老三陽董事總經理祁玉鳳表示,新舖租金約 30萬元,與舊舖相若,但人流大跌一半,「不過地方有成千呎,比以前大好多」。她慨嘆,現時銅鑼灣的傳統店舖寥寥可數,「無可否認租金被搶高,內地人鍾意買手袋、名錶,好似我哋買傳統嘢其實好難做,有傳統老店畀唔起租,老闆退休唔做」。附近的恩平道、利園山道等內街租金也拾級而上,「好似對面化妝品舖,月租過百萬」。
祁玉鳳透露,部份業主會揀租客,只租給大型連鎖國際品牌,「有啲細舖或者獨自經營嘅服務店想租銅鑼灣越來越難,因為業主寧願將間舖丟空,等有大型國際品牌嚟租,咁樣只會令到特色小店慢慢消失」。
2 :
passby(15493)@2012-03-14 06:07:39呢種無限量自遊行根本係賣港
港府無恥
3 :
GS(14)@2012-03-14 22:41:46點解?
非凡中國豪宅地皮丟空養蚊
1 :
GS(14)@2012-07-03 21:49:3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703/News/ec_ecb1.htm

本報記者親赴瀋陽視察,發現地皮尚未開工,雜草叢生,圍板破爛任人出入。附近萬科的項目已相繼建成,並且賣得火熱。(明報記者攝)
欲打造「健康生活模式的小區」
該地皮是集團於去年5月以10.063億元(人民幣.下同)投得,佔地11.72萬平方米,集團規劃中的建築面積為35.1萬平方米,當中住宅建築佔九成,其餘為商業建築。李寧聲稱會把體育與地產結合,打造成「健康生活模式的小區」。不過,項目至今仍然「得個講字」,
集團於5月的首季業績報告中披露,在取得土地後只支付2億元訂金,尚欠市政府8億元。集團正積極物色合作伙伴,或考慮取消該項目。
本報記者曾於6月28日集團股東會時向主席李寧查詢,發展地皮預計需要多少資金,但李寧笑而不答。本報亦曾向執行董事李華倫查詢,同樣得不到回覆。集團企業融資副總經理何劍菁則表示,「公告以外沒有補充」。
根據非凡中國年報,集團截至去年底有11億港元現金,雖然足夠支付尾數,卻建築資金何來則暫未有覑落。尤其是李寧把李寧公司股份注入非凡中國的計劃失敗後,在中央對房產市場調控仍未放鬆的今天,單靠非凡中國自身的融資能力,實難支撐大規模的土地開發。
當地大型樓盤逾萬元方米
在非凡中國受困於財政問題時,周邊的樓盤已相繼建成發售。瀋陽的限購令並沒有覆蓋長白島,萬科、中遠、和泓等開發商都在此插旗。坐落在該地皮旁邊的「萬科鹿特丹」,佔地12.3萬平方米,當日拿地價為9.7億元,現時平均售價為每平米8800元。其餘大型樓盤的高層單位,每平米價格均過萬元。
非凡中國原本預計首批商品房於今年建成開售,但如今出師未捷,更面臨被收地的危機。不過有歐資投行分析員稱,會否被收地要視乎非凡中國如何與政府談判,及是否能引入資金,政府的立場始終如一,就是愈多供應愈好。
2 :
GS(14)@2012-07-03 21:49:57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703/News/ec_ecb2.htm
李寧於2010年入主快意節能,並以發新股形式收購運動經理人公司非凡中國,快意節能亦改名為非凡中國。當時李寧公司的業務正從高峰急速滑落,李寧擁抱「新歡」非凡中國,眼光放向瀋陽地產項目,不惜犧牲「舊愛」。
被港交所裁「反收購」
收購非凡中國後,又計劃由非凡中國以發新股及可換股票據的形式,收購自己於李寧公司30.9%權益,同時再發新股收購瀋陽工業園項目。
由始至終,非凡中國都毋須動用現金,李寧期望耍幾下財技,就能壯大非凡中國,除了注入總值逾80億元的李寧公司股份,還可以擴大融資基礎。不過,港交所隨即裁定此舉為「反收購」,非凡中國糾纏一年後,無奈宣布棄購李寧。失去了大水喉後,至今都未能找到其他融資方法以支持李寧的地產夢。
3 :
greatsoup38(830)@2012-10-18 23:52:41http://xueqiu.com/S/02331/22319047
馬崗:
【非凡中國入股李寧將改善李寧公司的現金流】有了非凡中國對李寧資金注入,將改善李寧公司的現金流。非凡中國是李進和李寧兩兄弟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主業是體育經紀和節能業務。
10-17 09:26
回覆
歲寒知松柏 回覆 @馬崗:
注資?你沒看懂吧,這是2331的大股東轉為8032而已,8032本身是不會對2331注資的。8032這次的代價是向李寧本人增發17.8億的新股,同時還有7.8億港幣的CB。收購後李寧本人將持有8032計70%的股權,同時未來還可以再轉24億股的CB,這個CB現在還不能轉,因為會導致李寧持股達到80%,超出限制。另外,2010年時李寧還有41億股的CB沒有轉股,價格為0.073元,主要是8032的股價太殘了,等到8032沖上去後估計他就會轉股,同時可能再次配售新股。
我估計李寧之所以這麼做,是想用8032做為控股平台,間接控制2331,同時在未來股價好的時候,通過減持8032來變相退出2331,這有點老千的味道,當然現在不影響2331。對8032來說,今天肯定是個利好,因為8032現在估值比2331更低。
10-17 09:41
回覆
馬崗 回覆 @歲寒知松柏:
原來如此。請資本運作方面的朋友詳細解讀一下。
10-17 09:57
回覆
matias 回覆 @馬崗:
這是一個間接控股的例子而已,借力打力。很多這種情況。復星更多,比如60%控股子公司A,A公司60%控股某公司甲,復星相當於出資36%控制了甲公司。
好與壞,不做評論。
10-17 10:02
回覆
vcvalue 回覆 @馬崗:
我也看不懂,神吶~救救我的智商!李寧還要做地產?那就不用和晉江幫PK了,自己倒地倒數10下。
10-17 11:46
回覆
正覺行遠:
這個交易不過是左手換到右手,13.59億港幣不知從哪裡來?李寧及其兄長李進各佔60%和40% Ahead Limited股份,Ahead Limitd 擁有非凡中國55.88%的股份,原來的架構是李寧、李進家族按照60%和40% 比例擁有Dragon city公司, 而Dragon city擁有李寧公司14.21%的股份, 另有Victory mind擁有李寧公司11.02%的股份,而Victory mind 也分別由李寧家族和李進家族按照57%和38%的比例分別通過兩家公司Ace leader 和Jumbo Top持有,現在這種關聯交易的直接結果是李寧有轉讓了1.8734%的李寧公司股份給李進,非凡中國持有了李寧公司25.23%的股份,另外持有非凡中國44.12%股份的小股東也間接持有了李寧公司的股份11.13%。因此真實交易結果可能是李寧和李進通過交易出讓了這11.13% 的股份份額給非凡中國的其他股東。雖然整個交易的總代價是13.59億港幣,只是在非凡中國內部,這筆收購資金承擔比例不清楚,恐怕也不會披露,因此,交易的直接後果是李寧持有的李寧公司的股權比例又下降了,以隱秘的方式。不知道這種假設是否成立。歡迎大家討論。
10-17 12:55
回覆
rekcufrehtom 回覆 @馬崗:
新財富當年有篇非常精彩的文章。說白了就是李寧想去玩房地產了,沒錢,於是靠關聯交易用2331給8032送了點錢撐起估值靠8032集資.
10-17 13:41
回覆
歲寒知松柏 回覆 @rekcufrehtom:
這事,李寧也許是被某太子利用了一把。
10-17 13:51
回覆
rekcufrehtom 回覆 @歲寒知松柏:
我看李這招和財技人士雙贏了。當然股民麼。。。某太子是何處相關?
10-17 13:52
回覆
歲寒知松柏 回覆 @rekcufrehtom:
在8032借殼時,某太子的人曾經擔任過幾個月的董事會主席。
10-17 13:53
回覆
rekcufrehtom 回覆 @歲寒知松柏:
王先生於二零零九年十月二十一日獲委任為董事。彼於中國之能源及融資業務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及熟悉中國政府之政策運作。這位麼?
10-17 14:08
回覆
歲寒知松柏 回覆 @rekcufrehtom:
是的
10-17 14:14
回覆
歲寒知松柏 回覆 @rekcufrehtom:
李寧除了變相減持並逐步退出2331外,有可能還想搞一個中國的IMG,但因為中國的運動員和體育賽事,與政府關係太緊密,所以在8032借殼時,不得不送給太子檔10個億的大禮包,但同時也拿到了一些土地。8032如果運作得好,這個生意模式還是不錯的。
10-17 14:26
回覆
matias 回覆 @歲寒知松柏:
wang X shan
10-17 14:28
回覆
歲寒知松柏 回覆 @matias:
王先生於二零零九年十月二十一日獲委任為董事。彼於中國之--「能源」--及融資業務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及熟悉中國政府之政策運作。
10-17 14:29
回覆
rekcufrehtom 回覆 @歲寒知松柏:
不見得10億完全是紅包。李寧的收購7億成本哪來的?
10-17 14:32
回覆
李貴民 回覆 @歲寒知松柏:
業務非常簡單的公司,背後是這麼複雜的財技。李寧,你這是鬧哪樣?
10-17 14:32
回覆
rekcufrehtom 回覆 @李貴民:
8032一點都不簡單
10-17 14:34
回覆
rekcufrehtom 回覆 @matias:
啥親屬關係?
10-17 14:35
回覆
歲寒知松柏 回覆 @rekcufrehtom:
人家玩的是老鼠倉啊,當初發了很多0.073的CB,後來股價漲了10倍,成交量很大,肯定那會都跑了。
10-17 14:35
回覆
rekcufrehtom 回覆 @歲寒知松柏:
0.073的優先股就是7億收購成本之一嘛,後來送掉的10億也是這部分優先股的一部分,我猜這7億的資金來源方和送掉的10億對象有關係,這麼算其實送掉的也沒那麼多了,也許就3個億左右。
10-17 14:41
回覆
歲寒知松柏 回覆 @李貴民:
可能他覺得賣衣服賺錢已經太辛苦,不如做點經紀炒點房子來得容易。我感覺李寧本人一直是不想搞具體的企業經營的,只想做股東,現在是2331太爛了,不得不出來撐一下。他想公司基業長青,願景很好,但中國的文化,執行不容易。一方面李寧人還是比較厚道的,對陳義紅和張志勇都很好;另一方面也說明他自己沒什麼進取心了,所以2331才被拖到這個局面。
10-17 14:42
回覆
歲寒知松柏 回覆 @rekcufrehtom:
在李寧借殼入主8032前,兩馮花了一個億先收購了8032,之後因為他們的股權被攤薄就沒有再披露,列在公眾股裡邊,我想這些股權肯定在後邊那場10倍行情中全部出貨了。
10-17 14:45
回覆
rekcufrehtom 回覆 @歲寒知松柏:
馮永祥不用說,純粹的財技人士,司空見慣了。轉讓的10.96億優先股更值錢,這應該是歲寒總指的送掉的10億吧?
10-17 14:53
回覆
matias 回覆 @rekcufrehtom:
不是王兒子,年齡不對,不知道是誰家公子。
10-17 14:53
回覆
歲寒知松柏 回覆 @matias:
你缺乏想像力啊,都說了是某太子的人,人家才不會拋頭露臉。
10-17 14:55
回覆
rekcufrehtom 回覆 @歲寒知松柏:
我看他和太子經歷沒啥交集麼。
10-17 14:56
回覆
歲寒知松柏 回覆 @rekcufrehtom:
兩馮花1億買下8032的殼,隨後李寧進來,把股價炒高10倍,兩馮賺10倍還不肯走?我估計兩馮只是某人的經紀而已。
10-17 14:56
回覆
歲寒知松柏 回覆 @rekcufrehtom:
我又沒說是當今的東宮太子[汗]
10-17 14:57
回覆
rekcufrehtom 回覆 @歲寒知松柏:
馮永祥是馮景禧之子,常年搞財技,不會去當代理人吧。
10-17 14:58
回覆
歲寒知松柏 回覆 @rekcufrehtom:
搞這種事,肯定得有精通財技的人做技術活,他們類似於投行的角色,只是個中介人。
10-17 15:03
回覆
李貴民 回覆 @rekcufrehtom:
在8032的中報裡,馮永祥、馮依凌、馮依琪三個持股數並列。
10-17 15:04
回覆
歲寒知松柏 回覆 @李貴民:
那兩馮一直沒有退出,我這兩年沒再看它的報表[汗],王一楠應該是退出了。
10-17 15:53
回覆
teddyjune:
今年去李寧業績會,見到李寧,當時回來和朋友分享,感覺李寧是看清楚了問題,想清楚了如何做。但要看他怎樣做。結論是繼續關注。
今天李寧的這個資本市場再出手。我看不懂了。
一個運動員不放棄是千金難買的品質。李寧背後是些怎樣的智囊??出的是怎樣的招??感覺李寧已經喪失按其自我意志行事的權力了。
玩吧。
10-17 16:07
回覆
管我財 回覆 @歲寒知松柏:
財技不會只玩一次,我徹底放棄追蹤李寧。今天明顯感覺到從李寧退出的資金湧向其他體育用品股和服裝股。
10-17 17:07
回覆
歲寒知松柏 回覆 @管我財:
是啊,對比太鮮明了,香港市場對財技二字很反感。8032和2331,本身就存在關聯交易甚至同業競爭問題,所以市場拋棄2331是有理由的。
10-17 19:48
回覆
管我財 回覆 @歲寒知松柏:
我相信前段時間買李寧而放棄安踏的朋友腸子都悔青了,港股玩財技的長期股價表現好的沒有幾個,估計未來還會有基金收棄李寧轉投其他體育用品股。
10-17 21:13
回覆
歲寒知松柏 回覆 @管我財:
先前看到李寧的侄兒子在微博裡譏諷那些批判的媒體和個人,沒看到他們自己有反省的意思。
10-17 21:22
回覆
管我財 回覆 @歲寒知松柏:
李寧先生對於體育事業確實很有heart,你看一下非凡中國裡面養了多少退役運動員就知道了。可惜的是他已經把上市公司當成他的私有財產了。
10-17 21:29
回覆
歲寒知松柏 回覆 @管我財:
可能是他太厚道吧,我感覺他心並不壞。
10-17 21:34
回覆
青爭 回覆 @歲寒知松柏:
我覺得這是人之常情 換我也會這樣操作 控股的模式 李嘉誠不也如此麼?
10-17 21:43
回覆
管我財 回覆 @歲寒知松柏:
呵呵。看見李小雙在非凡中國就吐血了,不談論李寧了。可惜你英語不好,否則很想抓你一起研究中概喜得龍!
10-17 21:47
回覆
馬崗 回覆 @vcvalue:
非凡中國在瀋陽有地產項目,叫體育社區,和中體的奧運匹克花園之類的有點相像。李寧公司和李寧是兩個概念,有的媒體弄混了。
10-17 22:17
回覆
歲寒知松柏 回覆 @管我財:
[难过]
10-17 22:41
回覆
歲寒知松柏 回覆 @青爭:
香港有個林建岳系列,那個控股手法我一分析,套中套,實質上完全可以定義為老千系。
10-17 22:42
回覆
rekcufrehtom 回覆 @青爭:
公司治理有個名詞,金字塔結構折價,對愛好財技的亞洲市場特別適用。
今天 02:16
回覆
青爭 回覆 @rekcufrehtom:
折價的應該是非凡中國,而不是李寧本身
今天 14:22
回覆
greatsoup:
這隻不要玩了,全攤薄是60個億市值,現在虧損,就算注入李寧盈利只是打平,真是不看好,還有李寧看來都是想減持2331,但不想沒控制權,才這樣做。
這個消息發出時,是剛剛好是他的成本價,為放消息把股價推高,不言自明。
3分鐘前
修改刪除回覆
4 :
greatsoup38(830)@2012-10-19 00:29:07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1018/News/ec_ech1.htm
【明報專訊】體操王子李寧兩年前企圖玩的財技,昨日終於實現。李寧(2331)宣布,集團主席李寧擬將自己手持的約25%股權,全數轉讓予其私人持有的創業板公司非凡中國(8032)。非凡中國借此上演蛇吞象,成為李寧公司第一大股東。李寧家族實質持股被攤薄,而李寧第二大股東、私募基金TPG曾表明有意增持,市場關注李寧集團的控股權會否易手。
相關分析
非凡中國是項收購總作價約為13.6億元,相當於李寧每股股價5.1元,較停牌前收市價溢價5.6%。非凡中國將以發售股份及可換股債券來支付代價,無需動用任何現金。交易完成後,李寧及其家族在非凡中國的持股比例將由56%升至約70%,並透過非凡中國間接持有李寧公司(見圖)。
李寧:對公司關注投入不變
主席李寧和TPG代表金珍君昨日一早召開分析員會議為交易解畫。李寧重申,自己對公司的關注和投入不會改變,並指透過整合非凡中國的體育產業鏈,李寧和非凡中國將產生業務協同效應。不過,市場仍擔憂李寧周旋於2間公司或引發企業管治問題。李寧股價昨天一度下挫6%,收市跌4.8%;非凡中國則曾爆升逾一倍,收市升85%。
一名熟悉此項交易的人士表示,TPG對此項交易持「非常中性」的態度,李寧亦向董事會承諾股權變動不會影響公司的發展。該人士亦強調,交易為李寧本人進行資產重組,李寧公司的運營和改革將按原計劃執行。
招行:TPG增持機會大
時隔2年,李寧再度出擊主要是為迅速壯大非凡中國資產,為其下一步擴股集資作鋪路,不過這亦意味覑李寧本人在公司的控制權會進一步削弱。相比之下,借由一系列高層人士調動,TPG對李寧公司的運作已然大權在握。今年7月TPG曾表示,如果李寧公司需要更多開支,TPG不排除會進一步增資。事實上,在一眾體育股中,李寧無論現金水平及經營現金流都差於同業(見右表),故此要抽水的機會甚高。對此,招商證券分析員趙曉認為,是項交易對TPG來說是中性偏好的消息,「李寧本人的控制權不斷削減,TPG增持李寧的可能性非常大。」
巴克萊昨發表報告指出,交易對李寧公司比較負面,因李寧售股顯示創辦人逐漸淡出體育用品業務,交易也令公司股權架構變得複雜。
明報記者 李萌
5 :
greatsoup38(830)@2012-10-19 00:29:2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1018/News/ec_ech2.htm
李寧谷大非凡資產 籌錢還債
2012年10月18日
【明報專訊】李寧即使備受玩財技批評,仍要完成非凡中國鯨吞李寧(2331)的大計,與非凡中國(8032)旗下的一塊爛地不無關係。
2010年李寧本人高調收購非凡中國,聲稱要發展體育地產,並以10億元人民幣投下瀋陽一塊地皮。但結果後續資金不繼,至今仍欠下逾8億元地價一直未償清。本報記者早前去瀋陽實地觀察,該地皮仍是爛地一片在養雜草。
為了籌錢發展,李寧的算盤是將自己持有的李寧公司股份全數轉讓予非凡中國,谷大非凡中國的資產規模,以便將來善價配股或發債。
不過,如意算盤在兩年前一度胎死腹中,當時非凡入主李寧的計劃因被港交所裁定為反收購(借殼上市)而告吹。今次,在整合架構基本不變的情下,李寧得以成功,關鍵在於TPG入股後,李寧本人的持股比例已降至30%以下。
分析:李寧非凡未見協同效應
對於非凡中國,有分析員直指公司旗下除經紀人業務外,並無具吸引力的項目,尤其是李寧力撐的體育地產項目,如今才剛剛起步,暫時還看不到非凡中國和李寧會有什麼協同效應。據非凡中國中期報告,今年上半年共錄得凈虧損2.1億元,截至6月底集團持有現金約10.8億元,相信非凡中國未來應還有大量財務重組安排等待落實。
6 :
greatsoup38(830)@2012-10-19 00:44:45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018/18042834
【本報訊】蟄伏兩年,永遠的體育王子李寧終成功將所持有25.23%李寧(2331)股份注入非凡中國(8032),作價約13.59億元,即變相減持了李寧的權益。消息刺激非凡中國股價曾升逾135%,收市升幅收窄至84.6%。有基金經理指李寧大玩財技,是為日後藉非凡中國「抽水」鋪路。
記者:陳健文、吳綺慧
非凡獲注入資產急升,市值增至22.9億元,但被人「左手拋右手」的李寧就急挫4.76%,報4.6元。市場幾乎一致認為交易對李寧屬負面。
非凡中國首先會將股份「5合1」,之後向李寧本人、以每股0.325元的價格發行17.8億新股,同時發行總值7.8億元的可換股債券(CB),來支付收購李寧股份的代價。CB的換股價為0.325元。按其作價計算,即以每股5.1元代價購入李寧股份,較停牌前價格有5.6%溢價。
完成交易及未將可換股債券換為股份前,李寧及關連人士將持有69.91%非凡中國股份,若悉數行CB,持股將增至83.8%。對於瀕臨「爛尾」的瀋陽地產項目會否繼續,非凡中國發言人稱,仍就項目的策略作出調整,並積極物色合作夥伴共同發展;李寧亦沒有承諾日後不會減持非凡中國,一切要視乎情況。
「搞內地房產未死心」
本報昨日致電非凡中國執董李華倫,他表示今次注資已獲港交所批准,主因是過了兩年期限。他說:「非凡易手內兩年、進行非常重大收購就會話我地喺反收購,家都過咗兩年啦!」對於瀋陽地產項目會否繼續及之後發展方向,他就沒有再評論。
有基金經理指,李寧「兜兜轉轉」最終都要將李寧股份注入,要再「抽水」的目的很明顯。他說:「呢個安排最好嘅地方,就係日後可以透過減持非凡中國嚟套現,但又唔使減少喺李寧嘅控制權……事件亦反映,李寧對搞內地房地產仍然未死心。」
李寧昨早就注資舉行投資者會議,身為李寧及非凡中國主席的李寧、及身兼基金TPG合夥人的執董兼執行副主席金珍君均有出席,據有份參予會議的外資分析員指,今次電話會議較上周五的會議更短,只有約10多分鐘,惟同樣無特別。
他說:「金珍君好似講左句TPG唔會投資非凡,就冇再講過嘢,李寧就答得好簡短,有人問佢會唔會再增持,佢都大路咁話唔排除囉,聽完個會議唔會令你對公司增加信心囉。」
非凡中國變身事件簿
【08/2010】非凡宣佈有意注入李寧本人手持的30.9%李寧公司股份,同時購入瀋陽地皮,稱要投資400億元大搞房地產
【12/2010】非凡收購30.9%李寧權益的計劃被港交所叫停,裁定為反收購,公司表明會上訴。其後非凡宣佈終止收購李寧股份
【10/2012】事隔兩年,非凡終成功注入李寧25.23%股份
電視風雲 - 王奇雲 一幅丟空嘅地皮 (2013年01月23日)
1 :
GS(14)@2013-01-24 00:54:17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39764&d=1949
【am730專欄】每日響將軍澳返工,都會經過嗰塊批俾新電視台嘅地皮,每一次我都幻想再同女朋友Carol一齊返工嘅日子,佢辭職過檔嗰陣,我哋返工一東一西,相隔十幾廿個地鐵站,日日感覺好似分開好遠,如果新電視台嘅製作中心起好,公司搬返入工業邨,咁我哋又可以一齊返工,一齊放工。以上係我對Carol專一嘅想法,事實嘅真相係,我唔係好想嗰個新電視台製作中心起咁快,點解?傻嘅都聽得出,我係為咗依家有時可以同Jackie返工放工一齊坐城巴,如果Carol回歸,試問我又點可以咁放肆吖?
話時話,塊地皮又真係空置咗好鬼耐,仲停晒工添,搞到好多小道消息周圍傳,話個製作中心唔會響有牌前動工,我問Carol,佢都唔清唔楚,聽聞話公司平整緊地皮,又好似話招緊標喎,總之響公司都無人提無人講啦。但我又收到外面另外一啲未經證實嘅料,話有工程公司連標書都懶得入,皆因發牌單嘢仲未有聲氣,費事浪費工夫咁話,單料係朋友嘅朋友傳番嚟,無從稽考,但又話因為收到內部料至咁做,係唔係真呢?咁就自己決定嘞,我唔敢下定論。
Carol唔知係咪做得辛苦,壓力又大,呢輪成日病,死頂都仲要寫稿,做男朋友真係睇見都心痛,早知係咁,就叫佢唔好跳槽。弊!我專一嘅本性又出番嚟添!明明我恨得Carol唔喺電視城,我至有機會多啲同Jackie「打邊爐」,日日增進感情,點解我又心軟?呢啲係咪良心發現?個天會唔會懲罰我呢個三心兩意嘅男人? (逢周一至五刊載)
部份貿易市場丟空 追數官司拖延 民行滬鋼貸 壞賬勁低估
1 :
GS(14)@2013-07-23 00:14:36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722/18343794
由於交通便利,加上擁有全國最大鋼企寶山鋼廠,上海成為全國鋼材貿易中心。上海鋼貿貸款餘額去年達1,800億元,佔全國總額1.9萬億元近一成,當中最積極的民行,於上海相關貸款達到168億元,相當於全行業近一成。鋼貿有「頭暈身㷫」,民行受打擊程度肯定最高。
究竟上海鋼市有多惡劣?上述1,800億元貸款會否全數化為烏有?本報記者於上海觀察十個具規模鋼材市場當中的三個市場,以及一個最知名的交易市場,辦公時間仍是十室九空,全無經營迹象。上海共有57個鋼材市場,而綜合內地媒體所指,當地幾乎全部主要鋼材市場,均遇上癱瘓情況,換言之,上述三個鋼材市場情況應屬上海常態,而非個別例子。若上海鋼貿貸款生意幾乎全面失蹤,鋼貿商能否有力還債,亦成疑問。
「整個行業都沒錢」
以記者上周二及三,於下午4至5時所見,位於寶山區內、曾為上海主要鋼市之一的高境鋼材市場已全面關閉,數百間商舖全部拉閘,結算中心空無一人,佔地達4.3萬平方米的貨場,鋼材露天堆積如山,任由日曬雨淋。位於嘉定的曹安鋼材市場亦成為「空殼」,在內的鋼貿公司多數停業,鋼材散亂堆放,一片狼藉。有在場鋼貿商向記者透露,「現在鋼材生意根本做不了,整個行業都沒錢」。至於較小規模的滬辦鋼市,鋼貿公司亦不見經營迹象。
上述丟空的鋼材市場,屬內銀潛在債仔,至於民行目前正起訴、曾為上海最知名交易市場的第一鋼市大廈,雖然外表光鮮,但記者在營業時間內,見到幾層的交易大廳都杳無人迹,門可羅雀,不似做生意。
記者亦前往民行西南支行,該支行以內地鋼貿貸款而聞名,前支行行長陸毅文亦因此年賺過千萬,最終因鋼貿貸款做得太過火,去年被勸退。據稱上海當年最大的三、四家鋼材市場,也是其客戶。記者去到該支行,以客戶身份查詢鋼貿貸款詳情,職員見過鬼怕黑,「壞賬那麼多,我們現在所有涉鋼業務都不做了,不管有甚麼樣的擔保也不行」。
支行拒批貸 見過鬼怕黑
現在沒生意,但過去不少鋼貿貸款,亦難以收回。內銀訴諸法律,鋼貿商便選擇不出庭、甚至「走佬」,只是一日未判案,銀行可能仍未撇賬。上海法院公佈,7月19日起的未來一個月內,各銀行涉及鋼貿官司數目高達311宗,民行佔31宗。本報記者特此前往上海法院,打探多宗鋼貿貸款的官司案情,其中一宗官司,五家被告公司均無出庭,法庭書記官向記者透露:「這種鋼貿官司,被告一般不會出現,所以很難開庭。他們不出現,又要等三個月才能開庭,所以官司可以一直拖着。」
餘下願意出庭的,可能只是小老闆,其中一單案情相當荒誕,根據曾於曹安鋼材市場做生意的被告王先生證供,他為了借600萬元,曹安市場要求他與民行簽一份空白合同,其後民行仍批出貸款,但金額轉至他戶口後,卻被民行私自將金額轉給曹安鋼市,現在卻被民行追款。不過案件未宣判,因此難料王先生所說是否真確。
2 :
GS(14)@2013-07-23 00:16:04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722/18343802
【點鋼成金】
早在10年前,沒有固定資產、抵押品支持下,鋼貿商一般難以獲得貸款,直至05年民行(1988)想出「絕世好橋」,向鋼貿商放貸上浮利率20厘或以上,實行高風險高回報,其後生意越做越大,其他銀行跟風加入戰團,令去年底全國鋼貿貸款達到1.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究竟鋼貿貸款如何形成高風險?一般釐定貸款金額,均以抵押於倉庫內的鋼材價值作準,個別支行為爭取花紅,審批盡量寬鬆,造就偽造存貨及假單騙貸款的情況。只要鋼貿商及倉庫負責人打通關係,甚至為同一夥人,要將倉庫內的鋼材神不知鬼不覺地轉至另一倉庫,用同一批鋼材再向另一家銀行重複質押,獲取多一批貸款並不難。早前內地媒體踢爆,以上海庫存鋼材量和銀行質押的鋼材量推算,一噸鋼材至少被質押2.8次,即可換取價值2.8億噸鋼材的貸款。
過程當中,銀行普遍要求鋼貿商付出20%或以上的貸款額作為存款保證金,銀行提升存款水平,然後再以相若手法向外借出,遂令泡沫快速成長。
廣深官司紀錄難追查
福建省周寧縣是這個遊戲的「最喪玩家」,內地媒體指出,最鼎盛時期,只要是持有周寧縣身份證的人,便可藉着鋼貿借取500萬元。
有行內人士向本報表示,貸款資金多數流進下游房地產市場,至於銀行銷售員為了賺花紅,亦可能疏於防範。
至於為何上海爆煲先浮上水面?原因是上海法院開庭紀錄,鋼貿貸款涉案單位名稱於網上公開,除上海之外,其他城市例如廣州、深圳的有關紀錄則難被查閱。因此,表面上只是上海出問題,事實其他省市的鋼貿貸款爆煲很可能同時進行當中,只是事件並未反映出來。
3 :
GS(14)@2013-07-23 00:16:12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722/18343811
【計時炸彈】
鋼貿騙貸盛行,有業內人士憂慮,由於不少銅材商同時也是問題最多的「福建幫」鋼貿商,銅材貸款將步其後塵,成為下一波重災區。民行(1988)董事長董文標早前公開表示,「鑑於最近幾年鋼貿行業出現的諸多風險,今年將重點關注銅材行業風險」。
料短期融資達400億
內地近年流行以銅融資,商家利用進口銅合同向銀行開立信用證,以取得短期融資,同時以倉單向另一家銀行申請質押融資,再申請另一筆貸款。華聯期貨分析師盧嘉聰向本報表示,雖然銅貿行業造假未如鋼貿般普遍,但也存在重複抵押現象,他估計目前屬於短期的銅融資規模可能超過400億元人民幣。
專門研究內地熱錢流向的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向本報表示,目前銅融資極具風險,不少商家套取資金後挪為他用,有的甚至涉足民間借貸等高風險領域。外管局在5月開始打壓虛假貿易以抑制熱錢流入,會對依靠銅材融資的企業造成壓力,一旦資金鏈斷裂將引發傳染性骨牌效應,銀行最終仍會受到衝擊。
高盛早前亦曾對銅貿問題表示關注,憂慮外管局打壓虛假貿易,會令銅遭拋售。該行將2013年平均銅價預期下調5.1%至每噸7,216美元,將2014年平均銅價預期下調4.7%至每噸6,600美元。
避免丟空 銅鑼灣舖短租接短租
1 :
GS(14)@2015-03-13 11:49:0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313/news/ea_eab1.htm

【明報專訊】繼全球最貴舖租的銅鑼灣羅素街,出現金行罕見短租個案後,崇光百貨對出一段怡和街,由於乏長租客承租,有業主為免丟空舖位,索性將舖位短租接短租租出。坐擁逾230個舖的「舖王」大鴻輝,其持有的怡和街18號舖位,繼早前短租1個月作糖果專賣店後,最新再短租兩個月成手機配件特賣場,為近期市場罕見。據悉上址短租每月約20萬元,較長租意向大減七成半。
較長租80萬大減七成半
怡和街18號地下及1樓,地舖面積約800方呎,1樓面積約1400方呎,於農曆新年前一個月獲短租客承租作糖果特賣場,最新再獲手機配件短租客承租兩個月作特賣場。市場消息指,上址短租每月約20萬元,較業主意向月租80萬元大減75%。
舖位業主為大鴻輝,上址原由九龍表行以每月約73萬元承租,惟租客早前突然遷出,業主指租客拒絕遵行地政署要求拆除違規平台,推卸拆除責任兼提前終止租約,業主現入稟高院興訴訟。該舖去年曾一度以意向月租約90萬元放租,及至去年10月意向月租亦下調至約80萬元,減幅約11%。
大鴻輝創辦人及主席梁紹鴻稱,該舖現時以短租形式租出,目前暫未有長租客承租,現時叫租80萬元,短約期後如仍未有長租客承租,將會繼續按月短租。他又指,現時租金已是很低水平。他又預期,市場上個別舖租或會再下調逾一成。
業主梁紹鴻:現時租金已很低
從事批發業務的短租客黃先生指,公司於今年1月下旬租用上址作糖果銷售,該店已於2月下旬(即農曆新年前)撤退,舖位其後由另一租客再以短租方式承租2個月,作手機配件特賣場,租期暫時到4月屆滿。
糖果店後 手機店再短租
事實上,去年至今怡和街同一路段已有不少空置舖位,部分業主意向租金一減再減,當中包括怡和街英光大廈地下及一樓5號舖位,面積共約5900方呎,前租客為電訊公司於去年10月遷出,業主一度叫租約250萬元,後減價至150萬元,現再減至120萬元,累積減幅達52%,但至今仍未租出。
至於崇光百貨另一面的駱克道街舖,亦漸見有零售舖位搬遷,其中駱克道525號地舖連,面積約2000方呎,現時由皮具店租用,惟租約將於本月下旬到期,上址業主早前曾以120萬元放租,及至近期意向租金減至90萬元,減幅25%,亦暫未獲長租客承接。
明報記者 劉詠怡
2 :
GS(14)@2015-03-13 11:49:26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313/news/ea_eab2.htm
零售不景 亞坤撤通宵營業
2015年3月13日
【明報專訊】銅鑼灣風光不再,就連去年初踏銅鑼灣謝斐道的新加坡連銷餐廳亞坤,亦因人流轉弱而於今年1月初取消24小時營業,現時營業時間至凌晨一時。該公司香港區負責人謝明光(Kevin Chia) 表示,公司初期實行24小時營運,為試驗性質,經數個月營業後,發覺區內人流較以往為差,「有做無做都無咩分別」,故決定取消通宵營業。該公司原本計劃於一年內連開6舖,謝明光昨被問及發展步伐時亦表示,「唔急,睇定先」。
另方面,由永倫集團持有,距離「亞坤」舖位只隔一個路口的銅鑼灣伊利莎伯大廈,近日正進行翻新工作,丟空半年的地下G03至G06號地舖連1樓,新近亦於市場上放租。香港置業至尊旺舖助理營業董事許諾謙表示,上述舖位地舖面積約2800方呎,連一樓3.9萬呎樓面,合共41,800方呎,為銅鑼灣現時最大面積舖位租盤,業主現叫租約330萬元,而業主同時接受分租地下舖位及一樓物業,分租地舖每呎叫租約100元,而樓上單位意向呎租約79元。
零售轉弱 人流旺仍丟空半年旺角地舖劈租三成
1 :
GS(14)@2015-07-23 01:25:34■旺角文華MPM商場地下2號舖,現時以20萬元租予特賣場。 何家達攝
【本報訊】舖租見頂,自由行消費熱點銅鑼灣、尖沙嘴地舖租金已率先下跌,有較多本地消費力支撐的旺角亦不敵市道轉壞,舖租失守下滑,出現連環減租,包括由舖王黎永滔持有的旺角文華MPM商場,連番劈價近三成,才以50萬元租出地下一個商舖,較三年前舊租,每月少收10萬元。記者:程俊華 黃嘉銘
旺角文華MPM商場地下2號舖,約900方呎,放租逾半年,位於美國時裝品牌GAP分店旁、對面亦是朗豪坊的正門入口,人流旺盛。該舖原由專賣膠鞋的連鎖鞋店Crocs於三年前承租,月租約60萬元,於今年2月份租約期滿。黎永滔年初加租至70萬元,Crocs決定不續租並遷出,成為朗豪坊對面一列地舖中的唯一一個吉舖。
鐘錶店以50萬承租
由於舖位已丟空近半年,只間歇以市值一半租金租予散貨場。據記者實地視察,地舖現為「名牌開倉特賣場」,租金約20萬元,售賣運動用品為主,普遍為過時款式,波鞋最平198元有交易,運動服150元兩件。據悉,業主曾一度由70萬元減至上手租客價60萬元放租,但依然未能吸引新租客,近日終肯降價至50萬元租出,新租客為鐘錶店,前後劈租28.6%,呎租556元。業主連番減價近三成下,新租較舊租每月少收10萬元,以全期租約三年計算,即少收約360萬元。黎永滔證實減價出租舖位,現時市況要減租才有承接力,以上址為例,減價逾兩成便有租客承租,「租金若果去番2011至12年左右價錢,就會有客肯租」。而核心區出現吉舖,「只係業主唔肯減價,減咗就會租到」。他指出,四大核心零售區上半年租金已跌兩成,相信下半年會再跌多5%以內,之後料可靠穩。
西洋菜南街有3吉舖
專賣高檔消費品的銅鑼灣、尖沙嘴及中環舖租已率先較三年前急瀉兩至四成不等,有不少本地年輕人消費的旺角區租金已算「跌得較慢」,近一個月錄得成交個案,較舊租平5%至23%不等。根據仲量聯行數據顯示,旺角今年整體舖租暫跌6%,表現已算較銅鑼灣及中環的9%較佳。旺角最核心的西洋菜南街,目前共有3個吉舖。其中西洋菜南街4號昌記大廈地下D舖,原租客天梭表於去年7月遷出,舖位丟空一年,雖然已減至75萬元,但仍比舊租高近四成,就算位處核心地段仍租不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718/19223660
重慶大廈地舖丟空半年 再減租24%招租
1 :
GS(14)@2016-02-04 17:10:01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 ... 0204/paa01/lad1.txt
【明報專訊】零售寒冬下,部分一線街舖位即使連環減租仍未能成功覓得新租客。尖沙嘴彌敦道重慶大廈一個地舖,去年中租客突然提早退租後,丟空將近半年仍未獲承租。市場消息稱,業主最新調低意向月租至80萬元招租,呎租約800元,較舊租低近24%。
藥房曾逾百萬承租
位於重慶大廈地下2 號舖A部分,面積約1000方呎,2014年獲藥房以月租105萬元租入,成為市場罕見的百萬月租藥房舖;不過該藥房開業不足10個月即退租,業主於去年8月以月租90萬元、呎租約900元重新於市場推出,租金重返2011年水平。市場人士稱,由於舖位空置已近半年,業主近日亦調低意向租金至80萬元水平吸引租客。
加連威老道舖90萬招租
此外,於2014年中以月租95萬元租用的尖沙嘴加連威老道德立大廈地舖的韓國化妝品牌Nature Republic,去年12月突然結業後,市場消息指目前仍未獲承租,據了解業主意向租金約90萬元,較舊租略低。另市場消息稱,深水埗荔枝角道257至257A號地下連閣樓等,以3350萬元沽出。
先達罕見靚地舖丟空iPhone炒燶吉舖兩個月增近兩成
1 :
GS(14)@2016-03-28 14:14:09■旺角先達廣場正門旁地舖,原由高登大藥坊早年高價搶租,現時已退租變為吉舖。 陳奕釗攝
【本報訊】零售慘淡,手機店林立的旺角先達廣場吉舖續增,比兩個月前再多5間,增加約18%。新增吉舖竟是商場正門旁、對正亞皆老街的超旺人流地舖,為地下G8及G9號舖,面積約750方呎,原由高登大藥坊三年前高價搶租,惟已退租及丟空,屬先達近年罕見地下吉舖。記者:陳家雄 胡仲邦
旺角先達廣場3層合共287個舖位,今年1月統計有28間吉舖,空置率9.8%,屬近年新高,然而高處未算高,記者昨日現場直擊,更新現況,吉舖數字增至33間,空置率增至11.5%。現時吉舖仍集中1樓及2樓,儘管個別舖位劈租2至3成,惟租賃情況未有大幅改善,僅1樓76號舖,實用151方呎,以月租約2萬元租出,呎租約132元,較舊租平超過一成,惟兩層樓面分別仍有13間及14間吉舖。記者昨於現場觀察,正值復活節假期,場內冷清人流少。
地舖減租9% 藥房仍棄租
樓上吉舖無人行,樓下地舖亦丟空。雖然地下G99及G68號比舊租平逾兩成租出,但同時又有吉舖新增,目前約5間,雖較1月少2間,但卻新增一間吉舖是向正亞皆老街,人流暢旺的絕靚地舖,位於先達廣場正門旁邊地下G8至G9號舖,面積約750方呎,原本由高登大藥坊在2013年以高價踢走便利店,當時月租35萬元,較舊租高87%搶租舖位,經營三年多,現已棄租。據悉,上述業主現時叫租32萬元,較舊租平約8.6%,惟仍留不住藥房,目前地舖丟空。雖然高登藥房集團近日撤出先達廣場絕靚地舖,但集團仍有超過10間分店遍佈旺角人流極旺靚位,明顯主攻內地旅客生意,包括山東街、豉油街、亞皆老街、通菜街及西洋菜南街等。除此以外,高登藥房集團亦於銅鑼灣設有分店。
■手機店林立的先達廣場吉舖湧現,昨日假期場內顯得冷清。
部份業主提早半年放租
該商場租金見回落趨勢,場內地下2至3號舖,面積約234方呎,屬商場單邊地舖靚位,舖位原本由手機店在2年多前以約35萬元搶租,惟iPhone炒燶,手機店不續租,業主早於半年前放租,叫租36.8萬元,至本月中獲小食店以26萬元承租,比舊租平25.7%,租金重回2014年水平。資料顯示,此舖位曾由街頭小食店承租長達10年,在2014年被遷出前月租約25萬元,最終被手機店出多10萬元踢走。現時舖位變回小食店,租金比2014年略貴1萬元。部份業主驚死租客不續租,提早半年將舖位放租,其中G23及G25號舖,面積約350方呎,現由小食店承租,月租約18.8萬元,租約至今年10月才屆滿,惟業主現將舖位放租,叫租18.8萬元,與現租約一樣,不排除現租客不欲現價續租。
【專家意見】
■林浩文
萊坊高級董事和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旺角先達廣場租價近年升咁高,主要係自由行帶動同埋iPhone熱炒,不過隨住自由行人數同消費模式轉變,商戶經營狀況都有改變,吉舖不單喺旺角,中環同埋銅鑼灣都有出現。業主唔想低價租出,因為會拖低回報率,令地舖貶值,與其係咁,不如用短租形式放租,甚或將舖位丟空。再者,租金低,亦影響銀行貸款。」
■黃子華
美聯集團董事總經理黃子華:「零售業轉差,自一周一行、反水貨、反貪腐,自由行來港消費減少。先達以銷售手機為主,近年主力賣iPhone,而家喺先達買手機拎返內地炒已經唔掂,因為中港兩地幾乎同步發行全新iPhone手機。加上人民幣貶值,令先達廣場零售變得艱難。呢個商場租金冇因應市場做調節,維持高水平,至少要回落一定水平,舖位先有承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28/19547198
亞視交還頻道 政府寧丟空周梁斥無廣播政策 窒礙業界發展
1 :
GS(14)@2016-03-31 13:30:08■曾任多間電視台管理層的周梁淑怡指政府不與業界討論廣播政策發展,影響政策制訂。何家達攝
【電視風雲】【本報訊】雖然港府已增發兩個免費電視牌照,但其實香港尚有空間容納更多電視台。亞視本身佔用的1.5條數碼頻道,其中0.5條交予新台ViuTV,餘下的1條本可容納4個台,現時卻在政府手上丟空。有立法會議員質疑,政府決策是基於政治考慮。資深電視業人士亦批評,政府多年來都無制訂一套清晰的廣播政策;更有人預言,無綫將於10年內倒閉。記者:陳建平亞視明晚熄機後,需交還所有大氣電波的廣播頻譜,其中的模擬頻譜將交予港台電視,至於原屬亞視的1.5條數碼頻道,暫時只有0.5條交予ViuTV廣播兩個台,餘下的一條頻道則暫無新用途。這條丟空的頻道足可容納4個台,以往就裝載亞視的亞洲台、歲月留聲、CCTV1及深圳衛視。已獲特首會同行政會議同意發出免費電視牌的奇妙電視,至今仍未完成發牌程序,即使獲得正式發牌,仍不會佔用整整一條數碼頻道。根據王維基前年再次申請牌照的計劃書,港視計劃做一個中文台、一個英文台及一個新聞台,若獲分配這條丟空的頻道,已有能力啟播。曾擔任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主席多年的單仲偕稱,政府應貫徹無上限發牌政策,申請者符合基本資格就可獲發免費台牌照,在自由市場之下,放任新舊電視台自由競爭,最終受惠的必然是觀眾。他批評梁振英政府因為政治考慮拒發更多牌照,結果限制了觀眾的選擇。先後在3間電視台任職管理層的前行政會議成員周梁淑怡認為,香港政府多年來都無制訂一套清晰的廣播政策,「有市民投訴啲節目,咁咪跟進吓囉,但冇自己嘅一個廣播政策藍圖」。她舉例指,英國政府會為各個電視台設立定位,如滿足區域或全國需求、以資訊或娛樂為主等,若偏離預設定位,政府會收回牌照交給其他新經營者;英國還規定部份電視台必須將節目時段外判,機會小型製作公司發展,長遠為行業培訓更多人才,「但香港都冇做呢啲」。周梁指政府另一問題是不喜歡與行內人士討論廣播政策發展,「好驚青,講多兩句又怕俾人話勾結」,結果不能吸收業內的重要意見,影響政策制訂;周說歷屆政府就從無接觸過她談電視政策。
■蕭若元指網絡電視是未來趨勢。
■2013年政府拒發牌予港視,12萬人上街抗議不公。資料圖片
蕭若元:無綫10年內倒閉
曾是麗的電視(亞視前身)金牌編劇的蕭若元則認為,政府除了應該無上限發牌外,也應對無綫實施傾斜性監管,如規定每晚7時至10時只可播一小時劇集、不准簽約綁死藝人等,才能製造一個較公平的競爭環境。不過,蕭若元斷言無綫10年內將倒閉,因為傳統電視「已經入咗棺材,只差埋一口釘」,未來大趨勢必然是網絡電視,因此港府與其檢討廣播政策,不如直接發展網絡電視政策。他解釋,網絡電視提供極大量節目,加上觀眾可隨時隨地自由收看,完全顛覆傳統電視業,「我而家都只係會睇Netflix同樂視,最多睇少少有線電視嘅新聞」。對於發展網絡電視,蕭指全球粵語人口數以千萬計,港府應將香港打造為全球粵語電視業中心,如發展粵語版Netflix,可推銷至馬來西亞等華人地區。但他慨嘆:「呢個政府根本適應唔到新時代!」指梁振英政府連Uber都容納不到,難以奢望他們有遠景發展網絡電視。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31/19551678
新世界上水囤地 鬼城丟空10年
1 :
GS(14)@2016-09-17 17:25:13■新世界在上水起了多幢「鬼屋」,十年以來既無出租及出售,一直丟空至今。 黎樹雄攝
【本報訊】政府一味強調要增加供應,但梁粉之一鄭家純旗下的新世界發展(017),就一味囤地,在上水起了廿幾幢「鬼屋」,十年以來既無出租、無出售、無裝修,一直丟空至今。新世界解釋是因應上屆政府就該區未來的發展計劃進行公眾諮詢,修訂發展方案申請仍待政府審議。此幅位於上水烏鴉落陽地皮,佔地超過35萬方呎,原為農地及綠化地,由已解散的亞細安資源,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收購,收購價每方呎最貴僅400元。項目在1997年已獲批低密度住宅發展,2002年初,亞細安財困,將地盤以3億元售予新世界,地段只能作地積比率由0.4倍發展,其後冀發展變為分層住宅,惟一直不獲城規會批准。大規模發展計劃不果,新世界惟有在2005年10月開始動工,將地皮發展成一個約100伙的低密度住宅項目。項目建築期僅一年便火速完工,在翌年2006年10月已獲屋宇署發入伙紙,惟發展規模勁縮,只有20餘幢兩至三層高低密度住宅,即今日眼見的「鬼城」。記者於現場所見,整個項目只是處於「泥水屋」狀態,一幢幢樓高約兩層的低密度的建築物,感覺上應該是想發展成低密度豪宅,但沒有任何裝修設計可言,猶如鬼城一樣。
憧憬新界東北發展
一路丟空的原因,就是因為政府近年力推新界東北以公私營合作模式發展,根據最新規劃,部份地段劃作居屋,餘下地段提升至6倍地積比的高密度住宅區。由於區內其他地段都屬官地,將來新世界可向政府購入,合併發展成大型屋苑,預計可建成數幢12至20層的商住物業,大賺一筆。如果以鄰近屋苑皇府山的二手呎價1萬元計,即是項目市值肯定可以過百億元。新世界回應指,集團過往暫停發展,是因應上屆政府就該區未來的發展計劃進行公眾諮詢。到2013年底,政府就該區的分區計劃大綱草圖刊憲,集團因應草圖內容向政府提出了修訂發展方案,有關申請現仍待政府審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16/1977222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