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翻番 中國加速布局“新版世界銀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6514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擬擴大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的註冊資本。在世界銀行與亞洲開發銀行為代表的多邊融資體系下,亞投行的建立將提升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影響力。

《金融時報》援引兩位知情人士稱,在與多國元首進行會晤後,中國擬擴大亞投行的註冊資本至1000億美元,這一規模將是初步計劃中的兩倍。

亞投行的多數籌建資金來源於中國。就像它的名字一樣,亞投行主要將為亞洲地區的基建建設融資,比如北京至伊拉克巴格達的直達鐵路。這不僅將提升中國在國際經濟中的影響力,更將是利用好中國的外匯儲備,並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好點子。

去年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雅加達與印尼總統進行會談時首次拋出建設“亞投行”的設想。今年1月24日,中國舉辦了第一次亞投行籌建多變磋商,並吸引了十多個國家參與。在6月10日,財政部在上海舉行了第三次籌建多邊磋商。與會的22個國家代表均對亞投行的建立表示支持。

亞投行對於日本所籌建的亞洲開發銀行無疑是一個挑戰。如果中方的增資行為屬實,那麽1000億美元的規模已幾乎達到亞開行的三分之二。目前,日本、美國兩國分占亞開行股份的15.7%和15.6%。而亞開行行長一職,自從1966年成立以來,一直由日本人擔任。

彭博社曾指出,中國此舉意在延伸其在亞洲甚至世界的影響力。

日本可能是中國組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第一個緣由。日本和中國有著複雜的歷史淵源。而中國組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首先考慮的可能就是削弱日本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對於中國來說,亞開行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先鋒,也是美國霸權的工具以及遺產。而邊緣化亞開行將是中國取代華盛頓共識,並在全球資本主義秩序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第一步。

不過,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則指出,中國與其他多邊開發銀行“是互補而非競爭關系”。

“亞投行專註於亞洲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區域互聯互通和經濟合作;現有的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多邊開發銀行則以減貧為宗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15

跨海直擊〉高盛、世界銀行、IMF一致看好 40兆翻身商機啟動 印度 下一個中國

2015-03-23  TWM
 
 

 

2014年7月,聯合國宣判印度是貧窮人口最多的國家;不到半年,它卻又被西方資本市場捧為最閃耀的經濟亮點。

超越中國、取代中國、世界新工廠,這是古老印度最迷人的新題材,題材背後,是一套翻轉12.5億人命運的經濟藍圖,結局仍然未定,但2015年,印度人的確已經站在翻身起點。

撰文‧楊紹華 研究員‧吳沛璇、蔡曜蓮 攝影‧林育緯

一分鐘看印度

面積:328萬平方公里,

排名世界第七

人口:12.5億,

排名世界第二

人均所得:1570美元

人行道上沒有太多路燈,主要光源來自於零星攤販。晚間十點,鎢絲燈泡發出黃白光,照在攤子上滯銷的水果及小販漠然的臉。

車子駛在三線道馬路的外側,因為塞車,我們被迫暫停在這攤子前。我的右手邊是小販,還有一排年久失修的磚瓦住宅;左手邊是瘋狂鳴按喇叭的擁擠車陣,還有一片鐵皮圍欄;圍欄圈住了幾台重型機具,以及正在大興土木、象徵著美好明天的捷運工程。

冷冷看了我們一眼,小販很快地撇過頭去,彷彿,我左手邊的世界與他無關。

這裡是新德里,印度首都、政治中心,也是印度第二大城。小販大概不知道,他所在的城市、這個國家、在我左手邊所呈現的一切繁華與希望,已經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眼前最具亮度的聚光焦點。

取代中國論,一夕變身世界焦點二○一四年十二月,高盛證券發表報告,預言這個國家會在一六至一八年間成為全球經濟成長最快的大國,也就是,「超越中國(overtake China)」。

一個月後,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分別公布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不約而同都出現同樣的主要亮點:「印度超越中國」;另一個將印度與中國比擬的重要論調,出現在一四年九月。德意志銀行全球策略分析師Sanjeev Sanyal表示:「印度有機會取代中國在過去十年所扮演的角色─世界工廠。」他並強調:「如果成功,印度將改寫世界經濟的既有模樣。」超越中國、取代中國、新世界工廠、改寫世界經濟??,過去半年來所有「印度翻身論」的起點,同樣源自去年九月。當時,印度新總理莫迪對著世界宣示:「出口製造救印度」,政策宣示的背後,是一份利用印度超強人口紅利打造全新世界工廠的野望,更是一套要讓地球表面一七%人口、共十二‧五億人命運翻轉的宏大工程。

股票市場急著為「下一個中國」的夢想下注,印度SENSEX指數過去一年漲幅逼近四成;在一片看好聲中,我們決定飛越四千三百公里來到這個古老國度,循著工業走廊的藍圖,縱貫一四八三公里,探究這個已讓資本市場瘋狂簇擁的新興題材,究竟是魔幻?或者寫實?

從德里機場開往市區的路上塞車嚴重,車陣中,一頭牛緩緩走過路中央,兩旁的房子多半殘破,直到看見了大型購物中心,這座由三棟建築連結而成的購物城,是以華麗炫目的LV旗艦店為終點;再往前開不到一公里,則是城裡最大的貧民窟。

車與牛、貧與富、精品店與貧民窟、繁華與落寞,不可思議地被擺放在同一空間。這個國家正以一種奇妙的節奏行進著。資本市場聽見了它的搖滾,我們身在市井的感受卻像藍調:是有很強的生命力,但仍被壓在略帶無奈情緒的基調裡。

「別懷疑,印度經濟一定會起飛!」大概是看出我們的質疑眼神,辛夏倫(Shailendra Singh)加重語氣篤定的說。

他是印度商工部產業政策及推廣司司長,對比於眼前不算稱頭的辦公室,辛夏倫充滿信心的說法令人直覺有些過度:「投資機構預估我們的經濟成長率會到七%、八%,我覺得未來可以衝到一○%以上。」接受採訪時,他後方的牆上掛著一幅雄獅圖騰;自一四年九月開始,這個圖騰已經成為印度新象徵,它代表著莫迪最具煽動力的新政:「MAKE IN INDIA(印度製造)」。

「印度的經濟問題其實很明確……」,辛夏倫娓娓道來「印度製造」計畫,這個要讓十二.五億印度人翻身的大工程。

「首先,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比印度更年輕、更有發展製造業所需要的勞動力。」印度目前的人口平均年齡是二十六.六歲,明顯低於中國的三十六.二歲。「但是,世界上也很少有國家像印度一樣,製造業產值僅占GDP(國內生產毛額)的一五%。」根據世界銀行資料,亞洲國家如中國、韓國、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製造業占GDP比率至少都比印度高出十個百分點。

兩個世界之最,得出一個最簡單答案:製造業。

「印度製造」計畫,要讓印度從鈍象變雄獅一四年九月二十五日,莫迪正式發表「印度製造」政策,記者會現場聚集了世界多國的部會首長,莫迪很清楚,老外們眼裡看中的是印度龐大消費力,於是他先這麼說:「非常歡迎你們把產品賣到印度,」但很快地,他就鏗鏘有力地提出要求:「然而,也請你們讓這些產品能在印度製造。」計畫端出來了,「二○二二年以前,製造業占印度GDP比重必須從目前的一五%拉高到二五%!」這是核心目標。依循這個目標的附加效果,「是在七年之內創造出一億個新增就業機會。」想像中,為數多達一億、人口數相當於一個大型國家的製造業全新生力軍,就是辛夏倫認定印度將有雙位數經濟成長的原因。

但是,怎麼做?「我們正在同時打下四根柱子。」不愧是肩負推廣政策重任的官員,談起作法,辛夏倫的論述層次分明。

「新法規、新流程、新產業,還有打造新的工業走廊。」前三者,是為了營造友善的經營環境,至於工業走廊,則牽涉到整套計畫最困難、也最重要的部分:基礎建設。根據印度ELARA資本管理公司估計,整個「印度製造」計畫相關的基礎建設商機高達一.二五兆美元,將近四十兆新台幣。

六成農村人口,卻只貢獻四成GDP 在「印度製造」計畫中,一共包含五條工業走廊;攤在地圖上,五條蜿蜒的曲線包圍了四分之三個印度,而其中占有最核心角色者,是連結兩座最大城市、全長一四八三公里,由印度政府與日本政府共同合作的「德里—孟買工業走廊(DMIC)」。「它將帶領印度經濟持續成長二十、三十年。」政府官網上如此說明這條走廊的巨大影響力。

對於「印度製造」政策的成敗、對於印度人的未來,這一四八三公里彷彿就是一條翻轉窘困宿命的生命線。如果成功,至二○一九年,這條走廊就將貢獻全印度四五%的GDP,全國四○%的勞工和工廠都將在此聚集,囊括印度五七%的出口值。

生命線的起點是德里,負責這條工業走廊整體規畫的總部,也就設在新德里。在德里—孟買工業走廊開發公司(DMICDC)執行長庫馬眼中,他的任務不只是推動製造業,更重要的,是讓印度「城市化」。

「印度有六○%的人住在農村,以農業為生,他們對GDP的貢獻僅四○%,土地和勞力的生產力都太弱了。」把農村的土地變城市,把人民搬到城市生活工作,這是德里—孟買工業走廊的基本精神。

在一四八三公里的長廊上,庫馬必須按照計畫陸續打造二十五個數位化新城市,基礎建設的投資額估計達到一千億美元,但若根據合作夥伴日本政府的估算,整體投資額更將高達一千四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二兆元。

在這張翻轉印度的宏偉藍圖裡,有理所當然的願景、有合乎邏輯的作法,也蘊藏了讓世界各國不可忽視的無限商機,於是,新德里動起來了。

二月二十六日,新德里國際展覽中心,「國際工程技術展」盛大舉行。一條長長的紅毯鋪展在場館門口,迎接貴賓的陣仗氣勢十足;然而,紅毯上卻也有隻百無聊賴的野狗正享受日光浴……,又是一個充滿矛盾與衝突的畫面。無論如何,十分鐘之後,這裡將有來自日本的代表舉行剪綵儀式。這一回,日本包下一整個場館,最醒目的攤位是新幹線,他們必須搶下印度第一條高鐵的商機。

莫迪經濟學發跡地,印度最強示範城市展場四處懸掛著象徵印度製造的雄獅圖騰,吸引外商投資的企圖鮮明。但對於所有外來投資者而言,更重要的展示中心不在這裡,而是位於新德里西南方九三○公里的一座新興城市。

阿美達巴市(Ahmedabad),是德里—孟買工業走廊第一階段的示範城市之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九月曾經造訪;今年一月,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也曾率團來此參加投資峰會;然而,更具意義的頭銜,它是「莫迪經濟學發跡地」。

阿美達巴是古吉拉特省(Gujarat)第一大城,在莫迪擔任省長的十三年間,該省經濟累積成長率超過五○%,人均所得成長超過兩倍。走出阿美達巴機場,立刻就能看到莫迪的大型招牌,標示著這個城市之於莫迪經濟學的看板意義。

比起新德里,這裡的市區景象更加現代化,道路兩旁的新式商業大樓與中產階級住宅相對密集;塞車固然難免,但一條有模有樣的BRT(快捷巴士),已讓車流失序的亂象減少許多。據官方說法,全省九七.三%道路都已完成現代化,比率位居印度之冠。「你所聽到有關印度經商不易的問題,在這裡,情況多半相對輕微。」台商盟立阿美達巴辦公室主管蔡維倫說。

他在這裡住了三年半,「最了不起的是,我沒有遇過停電。」根據統計,印度有三億人至今缺乏正常的電力來源,供電不穩更是印度所有製造業者的最大困擾;但在古吉拉特省,自二○○一年以來不但幾乎從未斷電,甚至成為全印度唯一擁有過剩電力的省。

基礎建設催動製造業的效果,在古吉拉特省顯而易見。距阿美達巴四十分鐘車程的沙南工業區,除了有印度最大汽車製造廠塔塔的生產基地,美國的福特汽車、德國的汽車零件大廠Bosch、瑞士的雀巢、日本日立,這些世界級的製造業A咖,都進駐於此。

「但是,印度需要更多的古吉拉特省……。」在印度三年半,蔡維倫幾度騎著重型機車走訪大小城鎮,在他眼中,「印度製造」計畫是一個由點、而線,再到面的工程,先要建設更多新興城市吸引投資,再來要有足夠的道路相互連結,才能形成製造業大國的氣候;「計畫有了,但執行面還有一段很長的路!」印度製造預算登場,一一三億美元搞建設「的確需要時間,而且,需要錢!」身為政府重要經濟智庫成員,印度國際經濟關係研究院院長卡圖里亞(Rajat Kathuria),對印度經濟的評論一針見血:錢從哪裡來?

印度有財政與貿易赤字問題,「另外,這個十二.五億人口的國家,每年竟然只有三千萬人繳稅。印度的租稅負擔率只有一一%,稅收嚴重不足,如何建設?」據德意志銀行在一四年九月的估計,印度目前計畫中的基礎建設,實際完成僅有三%;「稅制必須調整,銀行體系和民間投資也要動起來。」他語氣急切地說。

不過,卡圖里亞畢竟還是樂觀的,「至少,新的政府看來非常專注於執行面,而不是空有政策。」二月二十八日,卡圖里亞的期待獲得了重要的落實。

這一天,印度財政部長傑特利公布了二○一五財政年度(二○一五年三月至一六年三月)預算案;這是莫迪政府上台以來第一份完整的預算案,全印度、全球資本市場都在高度關注,也被認為是一九九一年印度前波經濟改革以來最重要的一份預算案。

新預算案決定增加一一三億美元投入基礎建設,宣布實施全國統一的銷售稅,取代目前各地稅率不同的怪象。此外,即使基礎建設及社會福利增加,財政赤字占GDP比率卻仍控制在三.九%的合理水準。整體而言,這份預算案被當地媒體冠上一個別名:「『印度製造』預算(Make in India Budget)」。

當天晚上,新預算案成為所有印度財經電視台的「唯一」話題。正反兩派陣營的來賓,火力十足地爭論不休,唯一能讓兩派陣營同時點頭的發言,是其中一位來賓說出這樣一句話:「無論如何,現在是印度翻身的最佳甜蜜點!」油價、金價大跌,五成能源仰賴進口且為全球最大黃金消費國的印度,不但經常帳赤字有機會獲得改善,在財政支出上得到喘息空間,而且有效壓抑印度過去不斷惡化的通貨膨脹,也讓印度央行(RBI)能夠暫時撇開通膨疑慮,有了祭出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的難得空間。

今年以來,印度央行分別在一月十五日及三月三日兩度調降利率,但在兩次降息之間,二月七日,央行則宣布調降銀行流動性比率(SLR)兩碼,相當於○.五%。「一般人可能不清楚,SLR其實是央行超好用的寬鬆貨幣工具。」印度央行新德里分行行長迪帕.辛格(Deepak Singhal)說。

根據他的估計,「調降一%,就相當於釋放出八兆元的盧比。」SLR是指銀行必須持有政府公債或黃金的法定比率,比率愈高,銀行就有愈多資金卡死在這些資產,而不能對外放貸。「我們現在的SLR仍然高達二一.五%,還有很大的下調空間。」國際原物料價格下跌,彷彿給了印度一段「財政假期」,誇張一點來說,財政吃緊的印度,至少能利用這段假期放手撒錢。然而,民間投資及銀行放款意願,仍然仰賴企業體質的有效改善,「這部分,就是我們的重要任務。」孟買證交所執行長查汗說。

三月四日,我們走進孟買證交所,大樓外的巨型螢幕底下,聚集不少民眾交頭接耳;這天,印度央行總裁拉詹突然宣布降息,孟買證交所的SENSEX指數迅速衝高,一度突破三萬點大關,改寫歷史紀錄。

在全球瘋印度氛圍下,孟買證交所過去一年交投熱絡,股市總市值已躋身全球第十大證交所,而這樣的榮景,其實也是印度經濟改革的「甜蜜點」之一。「印度的企業偏小,股票市場是讓企業成長的重要管道,我們必須利用這段股市榮景,打造更多有競爭力的企業。」查汗說,目前手邊已有五到六家小公司,準備在孟買證交所的SENSEX指數主板掛牌上市。

對於西方資本市場一片樂觀看待,卡圖里亞說,印度的確值得世界關注,「說難聽一點,我們未來三年的經濟成長展望樂觀,是因為全世界總體經濟的客觀環境有利印度,而不是印度做了什麼偉大的事。」基礎建設動了多少,人民生活就能改變多少這個說法,得到印度政府前首席經濟顧問迪帕.納亞(Deepak Nayyar)的呼應,「未來三年,印度經濟成長率的確有機會超越中國,但是,經濟不會『自動』成長。」他認為,客觀條件給了印度最好的翻身機會,西方資本市場的樂觀不是沒有道理,但印度必須動起來。

「基礎建設,這絕對是印度抓住翻身機會的第一件大事!」在他看來,有條件、有政策、有預算,印度儼然已經站在擺脫窮困宿命的轉折點上,「但,我們不能只有三年的榮景,人均GDP成長率七%,要維持十年才能讓所得翻倍。其次,經濟成長的果實也必須確實能讓印度人的生活改善,這是政府未來必須思考的事。」說到這裡,他提到了印度的最後一個甜蜜點:「我們的人民,真的夠窮了!」窮,一方面代表人力成本低廉,有利於整套翻身工程力拚製造業的主軸;另外,這也代表了印度人有強烈的翻身企圖。

我們的最後一站是孟買,印度第一大城與金融中心,國際都會元素隨處可見;不過,屬於印度特有的矛盾節奏也仍然存在。

行駛於市區,司機先生不時介紹這個讓他驕傲的城市,「這裡是全世界最美的海灣……,看左邊,那有全世界最貴的豪宅。」但有那麼一回,他要我們向右看,「進去一點,就是全亞洲最大的貧民窟……。」塞車的情況比新德里更加嚴重,喇叭音量也不遑多讓。司機先生每天工作八小時,每月收入大約新台幣四千至五千元,和印度一般中學畢業程度的上班族相當,「不會想太多,日子過得去就好。」據說是因為長久以來根深柢固的種姓制度使然,印度人還算能夠安於現狀;但即使如此,我們的司機還是忍不住按了一長聲喇叭,嘴裡跟著碎念一番。

我想,他和所有印度人的內心裡,終究是期待擺脫一些什麼樣的宿命吧!「超越中國」是資本市場的題材,對於市井小民的真正意義,還是擺脫貧窮,站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點,二○一五年,是他們最接近夢想實現的一個新起點。

貧窮大國變身世界新焦點!

印度,地球上聚集最多貧窮人口的國家,如今卻是全球資本市場的目光焦點。他們憑什麼?

全球聚焦的經濟舞台

世界銀行、IMF、高盛證券 預估未來 3年內,印度經濟成長率超越中國。

德意志銀行 預言印度將在未來10年內取代中國,成為世界新工廠。

金磚之父歐尼爾 三月初奉英國首相之命赴印度考察,稱其「成為經濟大國時間不遠」。

最火熱的題材

超越中國 經濟成長率趕上中國—— 金磚四國經濟成長率變化

最強大的動能

人口紅利

平均年齡 26.6歲,遠比中國年輕

印度26.6歲

中國36.2歲

未來十年,新增1億勞動力

最實在的利多

油價大跌

通膨壓力大減—— 印度核心CPI年增率貿易赤字改善—— 印度貿易赤字占GDP百分比註:一般常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來衡量通貨膨脹率,核心CPI則為扣除價格波動大的食物、能源類價格,所得出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德里—孟買工業走廊

翻轉窮困宿命的1483公里莫迪在2014年9月,提出「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政策,其中包含25個產業、5條工業走廊,試圖讓印度經濟結構轉骨翻身。

「印度製造」目標:

● 至2022年,製造業占GDP比重,從目前的15%提高到25% ● 至2022年,創造1億個新增就業機會● 製造業及投資專區將占全國面積30% 德里—孟買工業走廊1483公里連結德里與孟買兩大城市,沿途經過6個省份,準備打造25個新興城市,預計2019年完成。

未來估將貢獻印度45%的GDP,全印40%的勞工及工廠都將在此,囊括印度57%的出口值。堪稱印度經濟未來的生命線。

孟買—班加羅爾

經濟走廊

班加羅爾—清奈

工業走廊

東岸經濟走廊

阿姆利則—加爾各答

工業走廊

他們眼中的印度困境

尼米.寇斯勒

亞米堤大學MBA學生

印度的貪汙情況太嚴重了,不只是高官,不只是政府,我的感覺是幾乎所有人都會貪汙。聽過學長姊說,找工作必須給錢、想升職加薪也得用買的。這種環境,我不認為能夠留得住有企圖心、有能力的年輕人。

我不是說自己多有能力,但我現在的確是想到海外謀求生路。

辛夏倫

印度商工部產業政策及推廣司司長在政府部門,扭轉觀念是最困難的。

印度政府長期以來習慣把管制當成管理,對每項開放都保持戒心;現在,我們的政策是開放,是營造友善的投資環境,但政府的每個環節能不能改變長久以來的思惟,從管制導向變成效率導向,這是一個必須克服的問題。

迪帕.納亞

印度政府前首席經濟顧問

印度的教育仍不普及,在教育政策上,我們的政府太相信市場機制,以至於私立學校林立,他們通常只收相對家庭收入富裕的學生。

政府必須改善一般民眾接受教育的機會,否則,未來我們有的只是足夠的人數,而不是足夠的人力資源。

2015印度預算案重點

7000億盧比(約新台幣3544億元)投資基礎建設,包括10萬公里公路、6千萬個廁所,5座發電廠增列500億盧比(約新台幣253億元)的社會保證就業計畫預算,要使偏鄉窮人能有農業以外的工作實施全國統一的銷售稅,取代目前各地稅率不同的現象廢除財富稅,針對年收入逾1千萬盧比(約新台幣500萬元)的所得階層,開徵2%附加稅企業稅分4年調降,將從30%降到25%打擊將資產藏在海外的肥貓,將祭出最高刑罰10年刑期,懲罰逃稅者未來對貧窮家庭的補助,將採現金直接匯至窮人的銀行帳戶,取代現有的食物、燃料、肥料等補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11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英卓華:結構性改革非常重要 但實施非常困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3894.html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英卓華:結構性改革非常重要 但實施非常困難

一財網 張菲菲 2016-03-19 09:48:00

全球需要結構性的改革,現在貨幣政策的效用已經越來越低,所以世界必須要依靠結構性的改革

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英卓華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結構性改革非常重要,但實施非常困難。

他表示,全球需要結構性的改革,現在貨幣政策的效用已經越來越低,所以世界必須要依靠結構性的改革。證據顯示,結構改革可以使得經濟增長重新回到高速增長的軌道,金融系統的改革、法治建設,尤其是對產權的保護,這樣可以增加對經濟增長的支持,而且市場改革可以使得生產率提高,促進競爭。還有其他最重要的改革領域就是要開放市場。所以,結構性改革非常重要,但是實施起來非常困難。

原因在於,首先,無論是在市場和政策制定的過程當中,政策制定者往往希望依賴過去的一些辦法來指導經濟。第二,通常改革會造成短期內的一些損失,但是在中長期這個效果是非常好的。所以需要非常強的政治核社會的改革,因為那些在改革當中被影響到的人群是會感到痛苦的。最後,改革是需要領導人來承擔責任的。

編輯:蘇蔓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681

世界銀行上調油價預測 中美經濟數據提振原油需求

基於第二季度強勁的石油需求增長和一連串供應中斷,本周二(7月26日)世界銀行將本年度原油價格預測從4月的41美元/桶提升至43美元/桶。

由於加拿大大火和尼日利亞產油地遭襲擊等原因,第二季度原油價格暴漲37個百分點。

中美經濟數據提振石油需求

據路透社報道,因兩大石油消費國中國和美國的經濟數據提振了石油需求,7月的兩周油價小幅回升。

7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6.7%,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際油價的上漲。

美國公布了6月零售銷售增幅大於預期後,石油價格也同樣明顯上升。美國人增加了在汽車和其他多種商品方面的支出,強化了第二季度美國經濟穩步增長的觀點。6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也連續第4個月上升。

“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和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中國和美國的宏觀經濟在近幾個月持續向好,如果在未來的幾周繼續保持這種趨勢,將有助於擴大未來的原油需求。”Forex.com的技術分析師Fawad Razaqzada說:“我依然相信市場將在未來幾個月持續收緊,油價將大幅上升。”

ANZ分析師在報告中稱,對供應過剩的擔憂依然存在,只有市場出現長時間供應緊縮時,油價才能回到穩定的水平。

貝克休斯稱,截至7月15日這一周,美國能源公司增加了6座活躍鉆機,總數達到357座,而去年同期為638座。

期貨前景喜憂參半

雖然伊拉克原油出口量上升,但投資者重新評估了美國市場後,數據顯示,未來一段時間內原油期貨喜憂參半。

石油交易商警告稱,美國成品油過剩加劇了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本已前景慘淡的石油市場,而期貨價差已經達到5個月以來的最大水準。

大量供應過剩在冬季沖擊了石油價格,導致今年2月的期貨價格觸及12年以來的最低。隨著供應中斷和產量減少的情況不斷增加,原油價格在5月份大幅回升,利差大幅縮緊。

但庫存大量的汽油和柴油,以及對於原油產量即將增加的預期,使得交易商對2016年年底和2017年年初持更加悲觀的態度。

5月時,價差收窄至2014年11月以來的最低,僅為50美分。

一位北卡羅來納的交易員表示,市場擔心2016年下半年不會完全消耗掉過剩的汽油供應,由此導致的煉油廠削減產量又會引發新一輪的原油供應過剩。這種擔憂給前端曲線造成很大的壓力。

數據顯示,作為OPEC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在經歷了連續兩個月下跌之後,在7月份回彈。

“市場正在審時度勢,不僅原油庫存不會迅速減少,煉油廠維修季的到來還會加劇庫存問題。” 康乃狄格州Commodity Research Group的高級合夥人AndrewLebow說。

由於煉油利潤下降,一些煉油廠已經減產。

2015年,伊拉克在OPEC國家中石油供應漲幅最高。根據路透社的跟蹤數據,7月的前21天,伊拉克南部的石油出口量為328萬桶/日,而6月的同期數據為318萬桶/日。

由於設備維護和技術問題,今年的增長放緩。伊拉克官員透露,伊拉克國內的季節性需求漲幅限制了石油出口量。

伊朗因從西方國家的制裁中複蘇,成為今年OPEC中石油出口增幅最大的國家。

“雖然美國的產量已經下降,但石油庫存依然達到歷史高點的51950萬桶。”EIA在本周的早些時候表示。

此外,因為美國夏季駕駛高峰的到來,美國原油和成品油庫存總量上升了262萬桶,至20.8億桶的歷史新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395

綠色金融再下一城 華夏攜手世界銀行啟動百億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融資項目

9月23日,世界銀行與華夏銀行聯手在京召開“綠色金融創新實踐暨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融資創新項目啟動會”。該項目是世界銀行在中國資金量單體最大的項目之一,投資規模將超過100億元人民幣,貸款支持期限可達20年。由於項目使用歐元,能夠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和匯率風險。項目支持範圍涵蓋了降低煤耗、綠色新能源、脫硫脫硝等多個領域。

華夏銀行將按照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融資創新項目實施方案,成立綠色金融專門機構,配套相應資源,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和目標達成。

世界銀行聯手銀行發展綠色信貸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發、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作為新時期國家發展戰略目標與方向。

從區域來看,京津冀地區是我國大氣汙染最嚴重,資源環境與發展矛盾最為尖銳的地區。環保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7月,全國74個城市中空氣質量排名相對較差的後10位中,京津冀地區獨占9席。

世界銀行項目經理王曉東表示,世界銀行通過與包括華夏銀行在內的三家銀行啟動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融資創新項目,通過三個項目敲定了銀行融資25億元,撬動8倍杠桿投資,銀行發展綠色信貸的信心大大提高。 同時,世界銀行還將提供450萬美元項目捐款,用於支持銀行開發市場、試點創新產品和結果認證等。

華夏銀行行長樊大誌表示,項目采用結果導向型貸款方式,也就是說項目的執行與實施的結果相關聯,引導金融服務要關註環境保護的效果。華夏銀行將引入外部專家共同評價項目執行效果,確保資金的使用能夠達到目標。

據介紹,項目實施後,預計每年將減少碳排放246萬噸,相當於植樹1億5千萬棵吸收的二氧化碳,能夠進一步促使北京的天更藍、水更清。

樊大誌表示,該項目將為更多金融機構參與京津冀綠色發展提供平臺。項目在實施上確定合作開放的原則,將會和包括銀行、證券、信托、金融租賃等方面的國內外金融機構共同合作。同時,這個項目的實施是華夏銀行綠色金融發展的新機遇。

華夏銀行建立了綠色金融中心,目前已達到1500億綠色信貸規模,用於專門試點創新產品、項目融資、資產證券化、綠色債券等,未來還將擴張到融資難的中小企業客戶。

中國銀監會政策研究局巡視員葉燕斐表示,項目的實施要註意商業模式的可複制,模式可複制能夠保證較大的收益,希望華夏銀行挖掘更多商業模式,同時通過合作引入優秀的工程師人才。

早在本月1日銀監會例行新聞發布例會上,華夏銀行公司金融部總經理肖鋼就透露了項目的進展,由於對金融創新、結果導向概念的理解更加貼近要求,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融資創新項目方案獲得了世界銀行執董會的全票通過。這也是六年來在中國的世界銀行項目首次獲得這樣的認同。

在綠色金融業務上,華夏銀行形成了營銷、風控互相配合,總、分、支各層級聯動的運行機制。啟動會上,北京公交集團、中節能建築節能、天津華電南疆熱電、大唐河南清潔能源等企業與華夏銀行北京、天津、鄭州分行簽署了意向合作協議。

華夏銀行發力綠色金融

前不久,G20杭州峰會將綠色金融作為重要議題,國家七部委共同發布了《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綠色金融創新發展具備了很好的政策環境。

9月2日,銀監會印發的《銀行業綠色信貸助力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末,21家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余額達7.26萬億元,占各項貸款的9.0%。其中,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1.69萬億元,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貸款余額5.57萬億元。

事實上,華夏銀行在探索綠色金融早已經邁出了探索的步伐。自2008年始,華夏銀行與世界銀行合作的節能轉貸項目,與法國開發署合作的綠色中間信貸項目,已為全國50多個項目提供了超過70億元的低成本資金。 2015年,華夏銀行發起設立規模100億元的“碧水藍天產業基金”,專項支持京津冀生態環境治理。此後,還與國家行政學院共同開展了綠色金融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專項研究。2012年以來,華夏銀行綠色金融的業務量累計超過1500億元。

目前,華夏銀行的綠色金融服務已經形成了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融資創新貸款、世界銀行能效融資貸款、法國開發署綠色中間信貸貸款、碧水藍天基金、合同能源管理融資、未來收益權資產證券化、融資租賃、特許經營權質押融資等成了八大特色產品體系,涵蓋能效融資、清潔能源融資、環保金融、綠色裝備供應鏈融資四大領域。

樊大誌表示,近幾年,華夏銀行與世界銀行中蒙韓局進行過深入交流,在綠色金融機制建設上有很大收獲。通過與國際機構的合作,提升了華夏銀行的綠色金融能力,也促使該行綠色金融理念、機制、合作平臺上了新的臺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49

世界工廠可變「世界銀行」?

1 : GS(14)@2017-06-25 08:35:50

【明報專訊】被稱為人民幣先生的人行行長周小川,20日在上海再次為內地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鼓與呼,抨擊個別人從自身利益出發、主張保護金融業。在周小川看來,金融業會像製造業那樣,在對外開放過程中,由競爭機制帶來壓力、動力、進步和繁榮,會發展得更好。

這些言論是周小川抒發的個人情懷,還是為內地開放市場放風,亦或為中美經貿「百日計劃」事先作鋪陳?他口中的自私自利的「個別人」具體指誰,都暫且尚難得知。

不過,正如周小川所說,金融是競爭的服務業,受益於對外開放;保護容易導致懶惰、尋租甚至腐敗等問題。這些觀點都已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對外開放引入更多競爭,無論製造業還是金融業都會令消費者受益。

中資將與外資正面交鋒

但對決策者來說,考量更多的是,金融市場開放後中資企業的競爭力能否匹敵外資同行?倘若不敵,有規模較大的中資銀行、保險、證券公司倒閉,會否引發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繼而財政風險?在競爭充分的香港市場上,打拼了數十年的中資金融企業,其表現是否優於外資同行?

製造業對外開放的成功,能否在金融領域重演?38年前決定對外開放時,雖然國疲民弱,但內地擁有當時全球無可匹敵的勞動力優勢;雖經文革動亂,但工業基礎尚在。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關鍵因素是,20世紀90年代中國製造業承接了一次大規模的國際產業轉移。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製造業,通過國際投資、國際貿易大規模轉向中國,令中國成為至少加速成為全球製造業基地。

完全暴露於金融風險下

今日開放金融業,內地的優勢又在哪裏?歐美等發達國家,會否把金融業像製造業那樣轉向中國?

製造業對外開放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但金融業開放未必能令中國成為「世界銀行」。如無與他人角逐的本錢,貿然開放金融市場等於製造混亂,將經濟控制權拱手讓人。如果市場完全開放,內地能否躲過諸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之類的浩劫,都是未知數。

作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市場完全開放,在金融領域並無保護色彩。試問,金融領域的競爭造就了多少堪稱旗艦的港資銀行?金融雖是香港支柱產業,民間資本充足、金融類中小企業眾多,但恒生銀行東家易主匯豐後,還有哪家港資銀行在香港市場上引領風騷?

眼下先要解決流動性氾濫

如果沒有大批中資企業赴港上市,何來港交所今日之輝煌、香港金融之國際地位。作為一個細小的經濟體,香港可以借力內地,把金融業搞得有聲有色。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內地發展金融業豈能完全依賴外力?完全開放金融市場之前,不妨多鼓勵中資企業真正參與海外競爭,讓其繼續歷練成長。

對於內地來說,眼下,踏踏實實解決人民幣流動性氾濫問題顯得更為急迫。其對中國經濟運行、內地百姓生活的直接影響更大。

[馮其十 神州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764&issue=201706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7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