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世界工廠可變「世界銀行」?

1 : GS(14)@2017-06-25 08:35:50

【明報專訊】被稱為人民幣先生的人行行長周小川,20日在上海再次為內地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鼓與呼,抨擊個別人從自身利益出發、主張保護金融業。在周小川看來,金融業會像製造業那樣,在對外開放過程中,由競爭機制帶來壓力、動力、進步和繁榮,會發展得更好。

這些言論是周小川抒發的個人情懷,還是為內地開放市場放風,亦或為中美經貿「百日計劃」事先作鋪陳?他口中的自私自利的「個別人」具體指誰,都暫且尚難得知。

不過,正如周小川所說,金融是競爭的服務業,受益於對外開放;保護容易導致懶惰、尋租甚至腐敗等問題。這些觀點都已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對外開放引入更多競爭,無論製造業還是金融業都會令消費者受益。

中資將與外資正面交鋒

但對決策者來說,考量更多的是,金融市場開放後中資企業的競爭力能否匹敵外資同行?倘若不敵,有規模較大的中資銀行、保險、證券公司倒閉,會否引發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繼而財政風險?在競爭充分的香港市場上,打拼了數十年的中資金融企業,其表現是否優於外資同行?

製造業對外開放的成功,能否在金融領域重演?38年前決定對外開放時,雖然國疲民弱,但內地擁有當時全球無可匹敵的勞動力優勢;雖經文革動亂,但工業基礎尚在。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關鍵因素是,20世紀90年代中國製造業承接了一次大規模的國際產業轉移。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製造業,通過國際投資、國際貿易大規模轉向中國,令中國成為至少加速成為全球製造業基地。

完全暴露於金融風險下

今日開放金融業,內地的優勢又在哪裏?歐美等發達國家,會否把金融業像製造業那樣轉向中國?

製造業對外開放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但金融業開放未必能令中國成為「世界銀行」。如無與他人角逐的本錢,貿然開放金融市場等於製造混亂,將經濟控制權拱手讓人。如果市場完全開放,內地能否躲過諸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之類的浩劫,都是未知數。

作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市場完全開放,在金融領域並無保護色彩。試問,金融領域的競爭造就了多少堪稱旗艦的港資銀行?金融雖是香港支柱產業,民間資本充足、金融類中小企業眾多,但恒生銀行東家易主匯豐後,還有哪家港資銀行在香港市場上引領風騷?

眼下先要解決流動性氾濫

如果沒有大批中資企業赴港上市,何來港交所今日之輝煌、香港金融之國際地位。作為一個細小的經濟體,香港可以借力內地,把金融業搞得有聲有色。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內地發展金融業豈能完全依賴外力?完全開放金融市場之前,不妨多鼓勵中資企業真正參與海外競爭,讓其繼續歷練成長。

對於內地來說,眼下,踏踏實實解決人民幣流動性氾濫問題顯得更為急迫。其對中國經濟運行、內地百姓生活的直接影響更大。

[馮其十 神州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764&issue=201706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7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