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傷不起的公司福利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221
    職場上,公司福利是人見人愛的玩意,尤其那些貼心的,實用的,或者別處欠奉唯我司獨具的,最能讓公司人平添優越感。如今,也的確有不少大公司給員工的福利都讓外人看著充滿了羨慕嫉妒恨,正所謂凡事都不能太用心了,有的福利經過一番琢磨和吐槽,也有變尷尬的可能。

      谷歌在提供福利這件事情上一向可歌可泣,好福利跟搜索引擎一樣出名。什麼每個員工都有20%時間去做自己的事情啦,公司食堂請的都是五星級酒店大廚啦,辦 公室裡可以做SPA啦,可以帶寵物上班之類的—可能就是太為員工著想了,最近竟然來了一個把員工身後事都安排好的新型福利計劃。


      根據這項福利,如果美國的谷歌員工在受聘谷歌期間去世了,其在世的合法配偶或事實伴侶可在今後的十年裡每年獲得相當於死者生前工資水平一半的補助,並且在 職位上沒有限制。這還不算完,配偶還可以立刻獲得該員工的所有股票,而子女則可以每個月領取1000美元撫卹金,直到19歲,如果子女是全職學生,這個撫 卹金可以領至23歲—讓我們都忘記谷歌是一家美國公司吧,這簡直就是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共產主義社會的畫卷啊!


      不過接著就有人調侃了,「谷歌的員工們,請注意人身安全啊」、「今後談戀愛結婚,先看看對方有沒有殺心」,聯想能力更豐富的人甚至提到,難怪谷歌會研發無人駕駛汽車呢,原來是在這等著呢。


      說谷歌用心良苦也好,居心叵測也好,反正是讓該公司的福利成了一個沒有盡頭的是非題。而現如今,如果你還把公司福利理解成上個世紀的米面油、幾險幾金和年 終獎發多少,那未免也太單純了。你得知道,為了把福利措施變成自己的人力資源競爭力,好多公司的HR都得考評,而且眾口難調是事實,所以就更得講究量身定 製的個性化。


      硅谷的公司多少還是有些隨意的,谷歌似乎也不太在乎員工和媒體的調侃。在我們周圍,倒很少有大公司明文規定這種「容易讓人想太多」的福利條款,它們還是願意中規中矩,風險小,自然話題性也沒這麼大。


      當然,有些職業背後的附加值本身就是一種福利,比如曾經紅極一時的澳大利亞昆士蘭旅遊局在18個國家發廣告招聘的「小島管理者」。先不論招聘目的,但每週 只需要工作3個小時,主要內容是巡視小島周邊的動物和潛水者,再加定期拍照拍視頻上傳博客,回報卻是工作6個月就能得到7萬英鎊(約合72萬元人民幣)的 薪水—這工作本身簡直就是個福利。不過冷靜下來換個角度一想,半年的驕陽和孤身島居生活,還真不是誰都受得了的,更別說還有患上餘生看到陽光沙灘藍天白雲 就想吐的後遺症的可能。

      所以,福利說白了還是一種激勵,再溫情也無非是溫情的激勵。馳騁職場,我們還得隨時心裡亮著這盞燈,同時不忘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遇到受用的福利就開心收下,遇到不受用的嘛,就權當多了個吐槽話題唄。


1.福利其實也可以范特西


谷歌的福利因為被看作是針對無人駕駛汽車項目,所以又被調侃成是腹黑。由此,很多大公司其實都有推出范特西福利的潛質,此處就當我們來假裝一回HR。


⊙Nokia的善後福利


就連摩托羅拉這樣輝煌一時的公司都要面對分拆、出售部門給谷歌,以及裁員和員工抗議的尷尬境地,難道諾基亞們,你們不該顫抖著做點準備嗎?


比如,先組織員工學習微軟的企業文化和做事方式。


比如,非要裁員,別像摩托羅拉那樣只給人家一天考慮時間,早點準備比較好。


比如,那些曾經世界知名的手機,掌中寶啊刀鋒啊,不同型號組成系列紀念品,送給員工作紀念。


比如,以後的Nokia Lumia,被裁員工給個優惠價算了。


⊙富士康的防跳福利


對於深受跳樓困擾的富士康,漲工資和加裝防護網都只能治標,只有加強員工心理建設的福利才能治本。


在讓群眾保持情緒穩定這方面的經驗,富士康可以跟「有關部門」學習,至少給「三年內保持情緒穩定」者發點獎金也好呀。


經常組織員工看看抗戰題材的電影,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定期辦個「富士康春晚」,保持央視那種難看的水準以供員工吐槽洩憤,是個好玩好用的辦法。


每年的尾牙宴,郭總跟林志玲的舞蹈要搞全國廠區巡演,見過志玲姐真人的體驗相信會讓很多男性員工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


⊙華為的駐外福利


對那些需要常年出差的工作,特別是華為這種還時不時地要把人派到拉丁美洲、非洲去的公司來說,做好員工和家屬的安撫工作太重要了。


可以直接在招聘和選派的時候說明,只限單身;或者必須加上一條,有配偶者可以帶家屬同去。


做不到上一條,那就給留守家庭發空房補助,具體標準參考員工被外派的地區,歐美最低,拉丁美洲和非洲再視具體國家情況呈反比增長。


在各分公司自辦幼兒園、初中、高中、養老院,既能解決外派員工所屬的就業問題又能解決家庭問題。

2.別無選擇



這算樂天派的福利註解吧。再不像福利的福利,我們都能把它解讀得很甜很bonus。

⊙大寶天天見

寶潔、聯合利華的員工是不是天然就有對自家品牌的親切感?其實是因為生活各環節都跟工作無縫對接了,逢年過節還得提一袋扛一箱回去也說不定,隨時都得高唱是你是你還是你。

⊙表面風光其實長途經濟艙

如果你所在的是跨國公司,可能會比別人多出不少出國機會,好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個工作的附加福利。但朋友!除非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高管,我們大多數還是得窩 在經濟艙里長途飛行,這還沒算時差之苦和往往都爭分奪秒的行程。一次兩次是新鮮見世面,多幾次你就知道這種所謂福利有多苦了。

⊙必須初體驗

說到發東西,直接發公司產品的情況在電子消費品行業裡尤為顯著。既作為給員工的福利,也能讓員工試用後提交自己的用戶體驗,所以,你可能就不得不擁有幾個手機、幾個電腦。除非老闆特別善良,否則在他面前最好還是用公司品牌,儘管你可能更喜歡敵機。

⊙強行消滅二手煙

某知名互聯網公司有一項不成文的規定,公司大樓內連廁所和樓梯間也不准抽煙。本來嘛,防火防盜防記者,辦公室不抽煙對大家都有利。但這項源自CEO討厭煙味的個人喜好還是極大改善了該公司員工的身心健康,對原本就不抽煙的人就更利好了。

3.不予置評

當你聽到某機關或某國字頭大公司又多了什麼驚人福利,淡定點。

⊙360度福利

解決戶口、房貸優惠、購車優惠、出國考察、各險各金,如果你覺得這還不夠,再來個什麼配偶享受同等福利、配偶陪同出差還發補助之類—這只發生在某個世界裡,聽完就算,記得情緒穩定。

⊙顛覆性福利

團購買房買車這一類,有些大公司也能辦到,但是如果你瞭解國企團購的都是什麼房子什麼車,你的世界觀可能又得崩潰了。

4.醉翁之意不在酒

公司給了你什麼,別太當真。

⊙只為你不跳

這幾年來富士康給員工漲工資、廠房樓層之間也增加了防護網,基層員工甚至還能和公司高層聊工作心得,因為他們真的很怕「跳樓」這兩個字。

⊙健身還是衛生?

你以為公司給你發健身卡是為了什麼?對IT民工來說,你們確定不是因為頭髮一把糟亂、週末宅在家裡以及幾天沒洗澡被嫌棄了嗎?這可能性你想過嗎?

⊙Outing是假,team building才是真

公司旅遊也是個有代表性的例子。在你為將和同事們一起出去玩興奮得無法安心工作時,先確定這不是換個地方開會,要不就是假稱outing其實是team building,假如不幸要和不投緣的同事同行,簡直比出差還辛苦。

⊙內買多,朋友多

內部折扣時,朋友來電總是在一番甜言蜜語的寒暄和莫名其妙的關心後,加一句「能幫我買個×××嗎」—早說嘛,工作對維繫友情發揮了重大作用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724

【小敗局】五穀道場:富爸爸也扶不起的敗兒子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109.html

【導讀】如果說「五穀道場」在鼎盛時期因創始人王中旺經營失策導致了失敗,那麼在實力國企中糧集團全盤接手「五穀道場」三年多了仍在主流超市貨架上難覓其蹤影說明了什麼呢?

5月18日,新浪微博用戶「胖賊騎瘦虎」稱:「整個廈門所有大超市,都沒見到有五穀道場。非油炸方便麵這麼有市場潛力的產品,X師傅X賣郎這些牌子為何都沒見做?照理說技術已經不成問題。只怪中糧這麼大的國企,銷售渠道太不給力,害得哥只能淘寶,在中糧的官方旗艦店上轉一圈,一不小心,又多買了點……」


想買的顧客在大超市買不到——這個現象至少從2012年下半年就開始,媒體曾頻頻報導,不唯獨廈門,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是如此。中糧集團公關部相關工作人員曾解釋:「自2012年下半年開始,中國食品有限公司對五穀道場進行了戰略調整,聚焦業務區域。」

和許多壞掉的食品品牌不同,「五穀道場」的非油炸方便麵一直有不少擁躉,但如今很多超市在「買不到」的經歷正折射出五穀道場被中糧集團收購三年來的尷尬處境。

五穀道場兩生

五穀道場可以分為新、老兩個五穀道場。老五穀道場時期,從2004年創始人王中旺在北京註冊公司開始,到2009年以宣告破產重組結束。新五穀道場時期,從2009年中糧集團全盤接手五穀道場至今。

創始人王中旺出身農民,1999年和其他農民出資170萬元在家鄉河北邢台成立隆堯縣中旺食品有限公司,以做低端方便麵品牌起家,在2002年時以近5億元的收入進入方便麵行業5強。2003年,王中旺找到了曾任華龍面業高管的營銷高手任立,兩人密謀做非油炸方便麵。

2004年底,王中旺在北京註冊公司,建立廠房。2005年11月,中旺集團推出「五穀道場」牌方便麵,請明星陳寶國代言,以「拒絕油炸,留住健康」的爭議口號在品牌林立的方便麵市場立馬橫戈,開出一條大路,當月即獲得600萬元的銷售額。2006年上半年的銷售額超過了3億元,一度斷貨。2006年末,中旺集團取得一個「中國企業成長冠軍」稱號,據稱其企業成長速度達到2003%,成為快消品行業不折不扣的一匹黑馬。

在銷售增長的同時,中旺集團也在快速擴張,到處佈局建生產基地,曾計劃在全國多個省市建立48條生產線。至2007年初,中旺集團的資金鏈斷裂,因拖欠員工工資、經銷商貨款被訴至法院。經銷商信心動搖之下,五穀道場四面楚歌,各地工廠陸續被法院查封,終於在2008年被法院宣告破產。

幾經波折,2009年2月,在法院的維持下,國企中糧集團以1.09億元專門用於五穀道場公司清償債務及支付破產費用的代價取得五穀道場100%的股權,入主五穀道場。

接盤後,中糧集團費心挖來方便麵行業資深職業經理人宋國良掌舵新的五穀道場。據介紹,宋之前曾先後在康師傅推出「紅燒牛肉麵」、在白象推出「大骨面」等暢銷至今的產品系列,尤其是其在執掌白象期間,使白象銷售收入成倍增長。

在宋國良的操持下,五穀道場於2009年8月份恢復生產。據報導,新五穀道場方便麵推出了6款新品,依然繼續了「非油炸」的健康理念,但在口味上有了一些轉變創新。

但市場情況並非都如人所願,五穀道場銷量一直未見起色,而且在曾是五穀道場方便麵熱銷地的廣東市場,一直未見五穀道場方便麵上架。因未完成2010年既定的銷售任務,2011年1月,中糧集團對五穀道場做出調整,除通過財務借款的方式再給五穀道場提供2億資金支持外,高管也作出調整,原五穀道場一把手宋國良正式離職,原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佔江被委任為五穀道場新的總經理。此後至今,五穀道場仍然沒有實現市場佔有率或者品牌知名度的快速增長。

敗因

關於老五穀道場時期的敗因,業內眾說紛紜,大都歸結在得罪同行、擴張過快等原因。

創始人王中旺曾有過總結:「五穀道場的方向沒有錯,只是經營層面上有失誤」,「失敗的原因是市場擴張太慢,其實一切都有機會改變」。

按照王中旺的說法,2005年,五穀道場的產品剛面市就取得了4600萬元的銷量,據此推算,一年保守銷售1.5億,大約10條左右的生產線。當時中信資本打算用4000多萬資金入股,「若果真如此,那麼2008年五穀道場就已上市了。如果我們當時把11條生產線在2006年都搞下來,也不會出現這麼大的危機。」

原五穀道場常務副總裁、企劃總監任立的總結為:「很多人認為,五穀道場的衰落是因為擴張過快而導致資金鏈斷裂,事實並非如此。五穀道場本來是不應該缺錢的,當初有很多基金和財團都要投資,但王中旺並沒有正確地評估五穀道場的市值,即把未來的品牌價值放在今天來跟人談判,這顯然是不合時宜的,最終五穀道場錯過了融資的最佳時機。五穀道場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沒有把握好融資的節奏,實際並不是缺錢的問題。」

那如果不缺錢呢?比如中糧集團入主後,五穀道場可以說是找了一個富爸爸,但從2009年至今,收購三年多銷售仍不見起色,這是什麼原因呢?

北大特勞特定位中心主任姚榮君:非油炸是一個機會,但」五穀道場」的各項運營配稱(資源、產品經驗、團隊等)無法匹配這個機會時,進攻老大的勝算就很小,品類中的」老小」角色儘可能的不要跟著趨勢走,要與趨勢反著幹,這樣老大不關注,我們就能爭取時間去試驗。

中國經營報資深記者趙正:2009年曾經採訪過中糧五穀道場,那時五穀道場剛推出新改良的非油炸方便麵,但坦率的說口味還是不行,我還是不大看好五穀道場。2010 年五穀道場傳出虧損,宋國良辭職的消息。我在在想老百姓吃方便麵無非為了方便和省事,沒幾個在乎營養和健康的,但非油炸的概念雖然好,口味卻是最大的雞肋。

《銷售與市場》渠道版副主編陳思廷:和業內朋友包括內部人士今天交流了一下,幾個數據要重新確認一下。1.五穀道場自始自終,年銷售未曾突破過5億,產能另當別論;2.中糧五穀道場今年銷量不會突破5千萬。中糧五穀從戰略到策略,幾乎所有能犯的錯誤都犯完了,主帥無能累死千軍。真叫人瞠目結舌。

方剛營銷:有千軍就好了,業務團隊萎縮,渠道不支撐,產品定位再好也沒用,五穀道場的問題就在於根基不牢,沒兩把刷子就去搞大躍進,搞運動,底盤不牢,馬步不紮實,玩的都是花架子。退出終端好啊,閉門思過,從基礎做起,先練基本功吧,玩品牌、定位等高級招數跟人家過招,只能是自取其辱。

賢草品牌設計顧問:時間長不怕,怕的是死棋,一是「非油炸」動了大家的奶酪,二是五穀道場負面影響太過深刻,在中國這個整體大背景下很難翻轉品牌。再說追加的2個多億完全可以重造一個品牌了!

賢草品牌設計顧問:五穀道場經歷過前面的負面事件,本就不是特別強大的品牌已經幾乎被摧毀,重塑品牌談何容易?無底洞而已!中糧應該運用其配方創立新品牌,憑藉中糧的資金、資源與渠道,這才是最佳選擇!

2013年4月份,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曾對媒體提及「五穀道場沒有做好,我們就換團隊重新嘗試,五穀道場的團隊已經換了三次。但是,這並不表明這個行業做不下去。」

對於五穀道場,也許中糧集團並不在乎資金和時間,但真的能扶起來一個已驗證了失敗的品牌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835

最大造船民企的生死困局 2000億授信付不起1億欠薪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061

手握大量現金的時候,熔盛重工未能未雨綢繆,現在則被資金鏈問題逼進了死角,成為各色虎視眈眈的資本緊盯的對象。

「我終於被優化了。」酷暑中,裝焊工趙師傅一邊關掉焊槍一邊說道,一串電火花戛然而止。接著他從一艘在建巨型貨輪的腳手架一躍而下。

這是趙師傅在民營造船巨頭、香港上市公司熔盛重工公司的最後工作。「優化」是熔盛重工對調整員工結構及人力重組的美其名曰的叫法。但在趙師傅看來,這是變相裁員。在過去2年裡,熔盛員工數已從高峰時期的四萬多名銳減至8000名。

熔盛所謂「優化」之舉還引發了一場堵門討薪事件。2013年7月初,數千名勞務工人堵住熔盛重工南通造船總部門口,要求發放拖欠三個月的工資。該事件是熔盛重工成立8年來遭受的最大衝擊。

這起事件再次暴露熔盛重工資金捉襟見肘的窘迫。在產能過剩、國外造船訂單萎縮與國內銀行大幅減少信貸的多重夾擊下,「第一造船民企」——熔盛重工岌岌可危。

在危機中掙扎的不止熔盛重工,第一造船民企的遭遇折射出第一造船大國的境況,在江蘇、浙江、大連等造船工業基地,數以千計的中小船廠紛紛倒閉,甚至一些大型船廠也徘徊在破產邊緣。

危險的欠薪

員工討薪如同銀行擠兌。

「去年下半年至今年首季,是熔盛經營最困難的日子。」熔盛重工董事局主席兼執行總裁陳強在2013年5月的股東會上公開表示。

可經營最困難的寒冬遲遲未能過去,眼下的情況似乎更糟糕了。趙師傅對南方週末記者介紹:「去年10月至12月這三個月的工資,直到春節前才發放;今年4月份以後又拖欠了三個月工資。」熔盛南通造船總部年初有一萬多員工,公司拖欠的工資很可能上億元。

「以往熔盛財大氣粗,1億元工資算不上什麼大事,一年半前熔盛還有高達159億元營收,總資產超過500億,對那時的熔盛來說,1億元僅是九牛一毛。」熔盛重工一位前財務員工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但現在,1億元欠薪竟然差點成了壓垮熔盛的最後一根稻草。」據其透露,除了1億元欠薪外,熔盛還拖欠不少供應商賬款,此前已有供應商威脅要取走機器設備。

在熔盛工人中,熔盛直接簽約的員工僅6000人左右,外包勞務工人佔絕大多數。熔盛的造船合同是層層分包給來自全國各地的勞務公司和施工隊,再由這些勞務公司聘用外包工人造船。

這種外包用工模式幫助熔盛極大節約了人工成本。據介紹,在一艘貨輪的成本中,鋼材、機電設備、人工支出各佔1/3。中國外包工人工成本僅為日韓等國造船工人的1/6。這讓熔盛與日韓對手爭奪國際訂單時,具有強大的價格競爭力。

但此用工模式也存在諸多隱憂。比如勞動力流動頻繁,外包工對企業忠誠度不高;造船質量沒有保證;甚至有勞務公司資質不全,還發生過包工頭攜款跑路事件。

尤其在熔盛資金鏈緊繃的敏感之時,一旦工資發放有風吹草動,這些外包的勞務工人會聯合起來向公司討薪。一位分析師形容說,員工討薪如同銀行擠兌,「流言也能形成致命一擊」。

如皋市一官方人士也透露說,熔盛重工確實資金周轉不暢,但事件發生後,當地政府已經約請了熔盛重工、勞務工代表兩方協商和平解決。

脆弱的流動性

熔盛的資金鏈問題是造船業普遍面臨的殘酷現實。

前熔盛重工董事局主席——「船王」張志熔出手了。根據熔盛重工公告,張志熔向熔盛出借2億元人民幣做營運資金,以應付包括員工薪金在內的現金流危機。

這不是張志熔第一次自己墊付欠款。早在2011年底,因為拖欠供應商貨款和外包施工隊費用,追債方聯合起來圍攻熔盛船廠。那次,張志熔向銀行抵押了自己的不動產,才得以緩解追債危機(參見《南方週末》2012年8月9日C13版報導《資本玩家張志熔的資金鏈困局——中國最大造船民企風雨飄搖》)。

「張老闆履行了自己的承諾。」熔盛重工一位高管透露說。其指的是,2012年11月,在與美國SEC就內幕交易案達成和解後不久,張志熔辭去了熔盛重工董事局主席在內的一切職務。在裸辭當日,張一一向公司好友打安撫電話並承諾道:「我還會幫助熔盛的。」

張志熔裸辭後,將熔盛重工一切事務交由陳強為首的專業團隊打理。陳強是前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創始人,在船舶業被稱為「造船狂人」,在短短5年裡,他很快把熔盛重工帶上最大造船民企的位置。一位熔盛前高管評價他說:「陳強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造船專家,專業能力很強,但財務安排方面較弱,忽視了現金流短期內出現支付危機的風險。」

此前,針對外界對熔盛資產負債率高達73%的質疑,陳強多次公開反駁說:「造船行業的資產負債率平均為80%,熔盛的資產負債結構處於合理水平。」

招商證券一位跟蹤航運和船舶行業的分析師認為,「熔盛73%的資產負債率無可厚非,但其流動性出現的危險信號,沒有被陳強重視。」

上述分析師指出:「從以前公佈的財報來看,熔盛的流動負債率(流動負債/流動資產)一直低於100%,這意味著流動資產能夠安全地覆蓋流動負債;但是今年第一季度財報,熔盛首次出現流動負債率高於100%。」

「這是個危險的信號,」該分析師強調說,「這顯示流動負債高於流動資產,也就是說,手上的營運資金不足以覆蓋一年內到期的債務,另外,現金流也從62億減少至23億元,借款卻仍然維持152億水平,這是另一個危險信號。」

這位分析師還告訴南方週末記者,「4月下旬看到熔盛公佈的一季度財報後,當即預測熔盛隨時會發生現金支付危機,果然2個月後發生討薪事件。」

「陳強已經盡力了,熔盛的資金鏈問題是造船業普遍面臨的殘酷現實——訂單下滑、惡性價格戰、船東延遲收船或棄船,銀行收緊信貸。」南通一位造船業同行評價說。

熔盛營收急劇下降令業界大跌眼鏡。一年半前,熔盛營收高達159億元,短短一年時間裡,收入就下降到79億。利潤也「扭盈為虧」,盈利18億元變為虧損5.6億元。新船訂單的價格也從巔峰時期下降了1/3。

熔盛在2013年7月初已發預虧警告,預計半年度業績虧損。南方週末記者從南通稅務部門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2012年上半年熔盛納稅1.34億元,但2013年前6月熔盛納稅僅2723萬元,比去年同期下滑80%。據此估計,熔盛收入比去年同期的下滑幅度不容樂觀。

船東延遲收船或棄船也令情況更加複雜。根據熔盛2012年財報,應收合約客戶賬款比上一年度激增10億元,但客戶預付款為0。一位熔盛財務人士解釋說,「現在生意很難做,船東先降低首付款,驗船時老是挑毛病,還遲遲不肯付款。」

銀行收貸則讓熔盛資金鏈雪上加霜。目前,銀行談船色變,除了圍追堵截所要欠賬外,還截斷了貸款渠道,幾乎所有銀行都把船舶業拉入貸款「黑名單」。

一些銀行已經要求船廠提供更嚴謹的造船合同,來作為發放貸款的前提條件之一。這些銀行還收回了分行向船廠發放貸款的權力。

一位要求匿名的中國大型造船廠的管理層說:這些銀行要求,客戶必須向船廠支付最少15%的預付款,船廠才可以獲得貸款。此前,有些造船廠給客戶的合同非常寬鬆,只要求支付低至1%的預付款。

熔盛的情況還不算最糟,目前負債高達326億,已從2012年6月底399億元減少了70億元,這正是銀行收貸的結果,據估算,銀行從中收回的貸款在50億左右。即便如此,熔盛仍有152億一年內到期的借款。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張志熔幾乎拿了「兩個王四個2」的一手好牌,手持大量現金是過冬禦寒的最好儲備。

「如果張志熔未雨綢繆,在造船業巔峰時居安思危,提前做好現金儲備,熔盛完全可以在行業蕭條時安然過冬,不必弄得現在如此狼狽。」前述熔盛前高管嘆息道。

這位人士介紹,張志熔頭腦精明,善於捕捉商機,而且非常勤奮,從熔盛重工和恆盛地產兩家上市公司辭任之前,每天工作超過16個小時,「全副心思都放在工作上」。

「但張老闆的缺點也很明顯,醉心資本運作,喜歡從房產商角度來經營造船業,有些急於求成,忽視了風險。」該人士評價說。

一位接近高盛的人士也告訴南方週末記者,2007年高盛等5家PE基金一度購買熔盛20%股權,在開董事會時,高盛派來的董事經常提到貝爾斯登倒閉、雷曼破產等反面案例,以警示張志熔注意防範行業蕭條時的風險。

在高盛方面的提醒下,張志熔和陳強提前作了安排,以應對造船行業即將到來的寒冬。2008年雖然熔盛也受到全球金融風暴的衝擊,但基本上能平穩過冬,無破產之虞。

2009年隨著高盛從熔盛重工退股,董事會中張志熔開始一家獨大。熔盛前高管認為張志熔逐漸失控,「對於防範風險的建議,已經聽不進去」。

據熟悉張志熔的知情人士介紹,雖然張很少在媒體露面,但其低調風格背後有著強烈的求勝欲,「急切希望熔盛做成造船業老大」。

尤其是2009年中國政府的4萬億救市措施,本處於蕭條的航運業和造船業出現一個小陽春,「造船行業忽然形勢一片大好,熔盛似乎坐著、躺著都能賺錢」。

熔盛在國際市場幾乎勢如破竹,很快拿到歐美的散貨輪大訂單,迅速躥升至造船民企的前幾位。2010年,曾經擱淺的熔盛IPO項目再度啟動,並成功於當年11月在港交所掛牌。

這幾乎是張志熔和熔盛的巔峰時期。此時,張志熔持有的熔盛重工和恆盛地產的股份市值高達380億港元。熔盛重工也高歌猛進,在2010年實現營收126億元,其新增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均高居中國民營船廠第一。

這次上市為熔盛籌集到140億港元,其資本負債結構也大為改善。諷刺的是,在這段巔峰時期,熔盛還開造船業金融信貸的先河,數大銀行給熔盛「錦上添花」——他們紛紛和熔盛簽訂戰略授信合作,授信額度超過2000億。

但此時,造船業已開始出現衰退跡象。一位江蘇船舶業元老形容道,「張志熔幾乎拿了『兩個王四個2』的一手好牌,手持大量現金是過冬禦寒的最好儲備。」

這位元老透露,在一次偶然相遇中,他曾向張志熔推薦企業家任正非的《華為的冬天》,因為電信業和造船業都屬於強週期行業,希望張能從中學習危機管理的經驗,「但張志熔看起來心不在焉」。

2011年,造船業已陷入全行業蕭條,但熔盛重工營收逆勢達到159億元峰值。這讓張志熔和熔盛眾多高管陶醉在增長幻覺中,對全行業風險視而不見,熔盛仍然在盲目擴張。

2010年,熔盛收購合肥振宇機械,2011年在合肥投資26.4億元建設新工廠,生產挖掘機和旋挖鑽機。但這個項目剛投產就碰上市場滑坡。

據合肥當地人士介紹,熔盛機械處於半停產狀態,員工也從當初千人規模能減至300人左右。當地代理商還透露,同樣由於拖欠供應商貨款,以致熔盛不得不拿挖掘機抵債。

熔盛重工收購全柴動力更像是一場笑話。熔盛先對全柴動力發出要約收購,一年後又毀約。毀約雖讓熔盛重工避免了近40億元的現金支出,但仍有6.3億保證金扣留在安徽省產權交易中心。毀約不僅導致熔盛與興業基金對簿公堂,也讓熔盛在國內資本市場的商業信譽一落千丈。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進軍工程機械和收購全柴動力是兩大敗筆,把上市籌集到的寶貴現金儲備消耗殆盡。」張志熔一些舊同僚評價說,「他被當時的短暫勝利沖昏了頭腦,覺得在政府的力挺之下,他不會出錯。」

眼下,造船業被銀行視為高風險行業,銀行對熔盛亦避之唯恐不及。「為發放員工工資,今年多次找銀行請求貸款解急,雖有2000億信用額度,但銀行仍然不願意放貸,最後只能向張志熔求救。」上述熔盛內部財務人士無奈地說。

誰來拯救熔盛?

熔盛更期待中央盡快出台振興船舶業的政策。

對於深陷困境的熔盛重工,引來不少虎視眈眈的收購者,有傳聞稱國企巨頭中船重工有收購熔盛的意向。

這也成為分析師和行業資深人士爭論的焦點。有分析師譏諷說,如果中船重工真作此打算,「領導的腦袋一定是被門夾到了」。

然而,一位江蘇造船業資深人士認為熔盛重工的深水岸線和船塢資源具有獨特的價值。據其介紹,熔盛目前擁有四座船塢,其中四號船塢長580米、寬139.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船塢。

「最重要的是,熔盛的四座巨型船塢均可用來建造航母,中船重工手持眾多軍工訂單,這是中船對熔盛最感興趣的地方。」上述造船業資深人士說。

該人士認為,熔盛還有翻盤的機會,熔盛目前手持訂單超過1200萬載重噸,超過其800萬載重噸的生產能力,「實際開工量可能沒這麼多,不過,一旦經濟復甦,熔盛可以迅速佔領行業制高點」。

首先要解決的是資金鏈問題。據知情人士透露,熔盛有可能斷臂求生,賣掉機械工程業務和動力工程業務,以換取支撐造船業務和海工業務所需要的巨額資金。不過,這一消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743

「有一天中央政府兜不起,這才是真正可怕的時候」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777

正門沒有開,地方政府又有融資的需求,必然使得債務隱性化,也難以控制債務規模。

口述:魏加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

採訪整理:南方週末記者羅瓊

以企業的名義借錢干政府的事

城投債看似金融創新,實際上是現行制度安排不合理導致的,也使得地方政府債務的鏈條變得越來越長,邊界越來越模糊。

我們研究地方債務的初衷是想研究地方政府如何通過正規途徑發債。

預算法規定,地方政府不得發行地方政府債券。變通的渠道就是成立一個平台公司。

地方融資最早是由國開行貸款,國開行是政策性銀行,貸款期限比較長,成本也比較低。

到了2009年,按道理應該是政策性銀行往前衝,商業銀行往後撤。事實恰恰相反,商業銀行都變成政策性的,衝過去給平台貸款。

2009年貸款增長非常快,據我們瞭解,百分之四十流向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當年下半年,銀監會提醒商業銀行要注意平台貸款的風險,逐漸把水龍頭擰緊。

2010年以來,城投債、地方債、信託、銀行理財,轉來轉去錢其實還是給了地方政府。

正門沒有開,地方政府又有融資的需求,必然東欠西欠,無法控制債務規模,也使得債務隱性化。

現在流行的平台公司發的城投債,存在三個問題。

第一,國外都是政府發債轉貸給企業去用,因為政府的信用比企業要高,所以政府發債融資成本低,期限也比較長,然後轉貸給企業。我們的城投債是以企業的名義借錢,干政府的事兒。這是倒過來的,企業融資成本肯定比政府高,就出現價格的倒掛。

第二,城投債是地方債,但是由國家發改委審批。對投資者而言,就是中央政府背書,結果地方的風險轉移到中央,投資者完全可以找中央政府、發改委還債。

第三,城投債是發改委批,發改委不納入財政部的管理範圍,只管批,不管還。

城投債看似金融創新,實際上是現行制度安排不合理導致的,也使得地方政府債務的鏈條變得越來越長,邊界越來越模糊。

現在地方政府在大搞城鎮化,資金需求很大,又不允許他發債,如果還是靠老辦法——賣地,就會出大問題,隱性負債肯定更加無法控制,財政風險與金融風險會交叉傳染。只有改革,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48

裕隆、和泰都輸不起的十月戰爭

2013-10-07  TCW  
 

 

今年十月,國內車市將掀起近年最激烈的戰火!

兩軍主帥,分別是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以及和泰汽車總經理蘇純興。對決的戰場,則是占新車市場逾兩成,各車廠視為兵家必爭之地的國產中型房車市場。

十月二十四日,裕隆日產將發表最新款Sentra中型房車,以「國產車史上銷售冠軍」為訴求,喚起消費者熟悉感,是這款在台累計銷售逾四十六萬輛新車的賣點,也是未來三年內,裕隆集團拉抬市占率最重要的一張牌,不過卻和對手狹路相逢。和泰預定十月七日發表豐田全球最暢銷的王牌車系Altis新改款,藉以壓制對手氣勢。「這部車原定明年初才上市,確實提早一季發表!」和泰管理本部協理謝富來表示。

表面上,這場車市PK大戰,只是日產與豐田,旗下重量級產品的銷售戰火,但是深一層看,卻是兩軍皆輸不起的國內車壇「一哥」保衛戰。

嚴凱泰想要贏出馬護駕明星產品回巢

回顧過去十年,國內車市市占率變化,二○○六年是分水嶺。這一年,和泰以旗下的Toyota、Lexus兩大品牌,占據國內新車市場三○%,自此超越裕隆集團(編按:同一年度,隸屬裕隆的Mitsubishi、Nissan,市占率分為一六%、一一%),成為車市新霸主。

而這一年,恰也是裕隆日產Sentra,結束上一個世代產品週期,退出市場的時間點。一定程度來說,過去七年,裕隆在最重要的國產中型房車市場,少了Sentra明星產品擔綱,給足對手和泰坐大機會。也難怪,這回Sentra重返市場,嚴凱泰不但親自向經銷體系下達動員令,更密集召集一級主管開會,緊盯新車品質。

此役,嚴凱泰不能輸的另一個理由是,去年汽車本業的裕隆、中華、裕日車三家上市公司,總營收合計約九百八十億元,幾乎快要被和泰的八百九十六億元追上,依和泰近年維持一○%的年營收成長幅度,若再不出重手反擊,恐怕連帳面營收,都守不住「一哥」的寶座。

蘇純興不能輸承諾的市占目標,不容跳票

至於和泰蘇純興,接班三年多來雖讓和泰獲利翻倍,但距離承諾豐田母廠四○%市占率的目標,仍有一大段路要走。尤其,這回新款Altis,不管是取得比對岸更早的新車發表優先權,或獲日方奧援,刻意壓低新車售價,都讓蘇純興兌現此暢銷車款,平均銷售台數再成長二○%的承諾,面對不容跳票壓力。

對照雙方戰略,裕隆Sentra主打的,是訴求跨越級距,以大型房車配備規格,切入中型房車的「大吃小」超值策略;和泰則著墨行銷面,鎖定「滑」世代,要將Altis車主年齡,從目前平均四十歲下降至三十五歲。

裕隆日產總經理蔡文榮表示,這回Sentra上市,刻意塑造王者歸來氣勢,瞄準的便是當年預算型車主,升級為豪華家庭房車的國產車主流市場,甚至不排除跨級搶攻對手豐田的Camry大型房車潛在買家。

對此,U-CAR汽車網站總經理陳鵬旭觀察,裕隆向來擅打配備牌,該集團曾相繼推出的國產中型房車,如裕隆通用Excelle、自主品牌納智捷Luxgen5等,都是訴求跨越級距,以超越對手的性價比(C/P值)為賣點。此次Sentra再施「大吃小」策略,產品力固然不容小覷,並挾著日產品牌的威力,但能否成功突圍,關鍵則還有,當年Sentra車主,是否接受順勢拉高近十萬元的新車售價。

反觀和泰,籌畫新款Altis上市,行銷布局則是相對綿密。

和泰暗地布局搶推App,積極拉攏滑世代

「搶攻年輕族群,是豐田市占率再成長最重要的戰場,」和泰營業本部協理黃明顯表示,過去兩年,豐田品牌在台新車車主平均年齡,從原本三十九歲提高至四十一歲,顯示在年輕族群仍有很大成長空間。「讓Altis車主平均年齡降五歲,是新車上市的另一內部目標!」

事實上,去年初來,和泰便頻頻出招,積極拉攏三十五歲以下的「滑」世代。

產品面上,相繼導入的86輕型跑車、Prius C平價油電小車,都是年銷售量不及千輛,過去在和泰量販思維銷售政策下,不曾輕易導入的小眾車款。行銷面上不只打破成規,找來宅男女神郭雪芙、林采緹代言;更成立臉書粉絲團,吸引五十萬名粉絲,並率先推出App行車服務軟體,與四十萬下載用戶建立連結。反映在廣宣預算分配,網路等新媒體占比,則從去年僅八%,大幅成長至今年的二三%。

黃明顯表示,從日本等成熟汽車市場的經驗顯示,搶年輕世代購車族群,刺激其購車欲望還不夠,還要解決所得成長停滯的買不起問題,提供多元的財務規畫,如整合貸款、保險與保修的融資分期產品,降低購車門檻,是和泰下一步攻進年輕用車族群的戰略思考。

車市「一哥」寶座會不會換人坐,雖尚難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在已趨飽和且成熟的國內市場,誰有本事重啟成長動能,誰就是贏家。

【延伸閱讀】雙雄較勁,差距時遠時近—近10年和泰、裕隆銷售市占

註:和泰含Toyota、Lexus進口品牌;裕隆含Mitsubishi、Nissan及Infiniti進口品牌資料來源:交通部數據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90

星巴克賣茶 「穿牛仔褲的」恐喝不起


2013-11-12  TCW  
 

 

十月底,星巴克(Starbucks)在曼哈頓開張第一家茶飲專賣店茶吧(Teavana),號稱將複製咖啡的成功模式,在全球打造茶飲王國。

市調機構歐睿(Euromonitor)估算,茶飲全年商機約為九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兆七千億元),僅次於罐裝水;而且,茶飲在亞洲和西歐比咖啡更受歡迎,即使是以咖啡為主流飲品的美國市場,茶飲的接受度也逐年提升。

美國茶協會(Tea Association USA)的數據則指出,當地消費者對茶飲接受度在過去五年提升了一六%。星巴克執行長舒茲(Howard Schultz)便是看準這塊仍有成長性的市場大餅,推出茶吧揮軍茶飲市場。

專家對此看法不一。威布證券(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賽提安(Nick Setyan)認為,茶飲利潤高於咖啡,如果有哪一家企業有能耐創造出產品需求,那一定是星巴克;但是貝魯斯資本顧問公司(Belus Capital Advisors)執行長索茲(Brian Sozzi)卻直言,茶飲的咖啡因含量過低,人們不會為了一百毫克的咖啡因付錢。

索茲的論調並非空穴來風,星巴克的多角化經營並非總能抓住消費者的心。去年在西雅圖開張的泰舒茶坊(Tazo Tea Store)就因規畫不善而關門大吉;部分門市實驗性推出午餐、一口輕食和含酒精飲料,也招致消費者惡評,連舒茲都坦承:「有人說我們的食物嘗起來比硬紙板好不到哪去,我覺得這些評論挺實在的。」

但舒茲對茶吧深具信心,除定價高於咖啡,還預測茶飲消費者購買力更勝咖啡消費者。

《衛報》諷專賣名流顯貴

財經數位媒體石英(Quartz)比較,一杯十六盎司的香料茶在星巴克賣約四美元,進了茶吧卻要價近五美元,整整貴了二二%!石英認為,這已超過一般穿著套頭毛衣和牛仔褲的民眾消費得起的價格;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更不客氣的諷刺,茶吧是專賣美國名流顯貴們的茶飲店。

有趣的是,紐約市的茶館同業,反而對星巴客跨行賣茶樂觀其成。文化茶吧(Culture Tea Bar)的老闆就對《每日郵報》(Daily Mail)說,她的茶吧獨樹一格,足與星巴克茶吧抗衡;更何況,她認為星巴克的新動作將有助於大眾認識茶飲:「大家是什麼時候開始對咖啡著迷?就是有了星巴克之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31

烏克蘭再亂 誰都傷不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8958

最近幾天,烏克蘭局勢再度惡化,俄羅斯不惜動用軍隊維護其在烏克蘭的利益。看起來,烏克蘭局勢已經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甚至很多人預期,烏克蘭將走向分裂。然而,這可能只是表面現象,因為混亂的烏克蘭和歐俄鬧僵並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傷不起的俄羅斯經濟 去年,高盛在關於俄羅斯銀行業風險的報告中寫道: 最近幾年,俄羅斯已經增加了其主權,企業和銀行部門(大部分是國有的)對低信用評級獨聯體國家的信貸敞口。這是俄羅斯對鄰國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提供金融幫助方案的結果。雖然這些敞口的匯總信息難以獲得,但部分數據顯示,這些敞口是很大而且在不斷增加。 而最近幾天,市場已經開始對俄羅斯對烏克蘭經濟的風險敞口定價——包括烏克蘭緊張局勢加劇導致的烏克蘭主權債務違約風險增加,以及烏克蘭經濟可能受到重創。如下圖所示,俄羅斯盧布兌美元跌至了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本周一受俄羅斯央行加息的刺激,俄羅斯銀行股也大跌——俄羅斯最大銀行Sberbank大跌17%,第二大銀行VTB大跌20%。本周一更有報道稱俄羅斯央行拋售了100億美元外匯儲備來支持盧布匯率。 如果烏克蘭的局勢繼續惡化,甚至出現內戰或分裂,那麽烏克蘭經濟的不確定性將進一步大幅增加,俄羅斯各部門對烏克蘭的債務敞口風險也將會大幅上升,盧布匯率和俄羅斯銀行業極可能受到更大規模的沖擊。 另一方面,當前俄羅斯每天向歐洲出口6百萬桶原油和1百萬桶石油產品,同時輸歐天然氣占了俄羅斯天然氣總產量的1/3。如果烏克蘭局勢惡化(不僅因為有四條輸歐天然氣管道經過烏克蘭,而且俄歐關系也可能會凍結),俄羅斯與歐洲的能源合作必然受到打擊。鑒於油氣占了俄羅斯出口的70%,和所有國家收入的超過50%,如果油氣貿易受到沖擊,這將加劇俄羅斯累積已久的國內矛盾。   傷不起的歐洲經濟 雖然歐美官員已經開始討論制裁俄羅斯,但鑒於歐元區最近才逐步從歐債危機中走出來,如果現在制裁歐盟第三大貿易夥伴(歐盟更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無疑是把自己的經濟拖下水。 如上圖所示,當前歐元區經濟火車頭德國占了歐盟對俄出口的30%。此外,在金融市場敞口上,塞浦路斯和英國都對俄羅斯有著巨大的金融和投資敞口。另一方面,如下圖所示,奧地利、意大利、法國銀行業對烏克蘭也有較大的敞口,雖然絕對規模不是太大。 更重要的是,歐盟對俄羅斯油氣資源的高度依賴。俄羅斯對歐盟出口的80%是能源,而且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尤其嚴重。如下圖所示,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芬蘭、捷克、斯洛克和保加利亞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高達100%,而意大利和德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度也超過25%。   國際問題上的國家間博弈,stakes(所涉及的各方利益,而其中經濟利益才是重中之重)越大,不確定性就應該越小。雖然當前俄羅斯方面立場極為強硬,但這更像是普京在“亮劍”,明確地告訴歐美國家,要敢動我在烏克蘭的利益,大家都別想好過——畢竟如果俄羅斯不表現出強硬的態度,按照烏克蘭當前局勢的自然發展,親歐派可能會占據新政府的重要位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090

烏克蘭再亂 誰都傷不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8958

最近幾天,烏克蘭局勢再度惡化,俄羅斯不惜動用軍隊維護其在烏克蘭的利益。看起來,烏克蘭局勢已經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甚至很多人預期,烏克蘭將走向分裂。然而,這可能只是表面現象,因為混亂的烏克蘭和歐俄鬧僵並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傷不起的俄羅斯經濟 去年,高盛在關於俄羅斯銀行業風險的報告中寫道: 最近幾年,俄羅斯已經增加了其主權,企業和銀行部門(大部分是國有的)對低信用評級獨聯體國家的信貸敞口。這是俄羅斯對鄰國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提供金融幫助方案的結果。雖然這些敞口的匯總信息難以獲得,但部分數據顯示,這些敞口是很大而且在不斷增加。 而最近幾天,市場已經開始對俄羅斯對烏克蘭經濟的風險敞口定價——包括烏克蘭緊張局勢加劇導致的烏克蘭主權債務違約風險增加,以及烏克蘭經濟可能受到重創。如下圖所示,俄羅斯盧布兌美元跌至了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本周一受俄羅斯央行加息的刺激,俄羅斯銀行股也大跌——俄羅斯最大銀行Sberbank大跌17%,第二大銀行VTB大跌20%。本周一更有報道稱俄羅斯央行拋售了100億美元外匯儲備來支持盧布匯率。 如果烏克蘭的局勢繼續惡化,甚至出現內戰或分裂,那麽烏克蘭經濟的不確定性將進一步大幅增加,俄羅斯各部門對烏克蘭的債務敞口風險也將會大幅上升,盧布匯率和俄羅斯銀行業極可能受到更大規模的沖擊。 另一方面,當前俄羅斯每天向歐洲出口6百萬桶原油和1百萬桶石油產品,同時輸歐天然氣占了俄羅斯天然氣總產量的1/3。如果烏克蘭局勢惡化(不僅因為有四條輸歐天然氣管道經過烏克蘭,而且俄歐關系也可能會凍結),俄羅斯與歐洲的能源合作必然受到打擊。鑒於油氣占了俄羅斯出口的70%,和所有國家收入的超過50%,如果油氣貿易受到沖擊,這將加劇俄羅斯累積已久的國內矛盾。   傷不起的歐洲經濟 雖然歐美官員已經開始討論制裁俄羅斯,但鑒於歐元區最近才逐步從歐債危機中走出來,如果現在制裁歐盟第三大貿易夥伴(歐盟更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無疑是把自己的經濟拖下水。 如上圖所示,當前歐元區經濟火車頭德國占了歐盟對俄出口的30%。此外,在金融市場敞口上,塞浦路斯和英國都對俄羅斯有著巨大的金融和投資敞口。另一方面,如下圖所示,奧地利、意大利、法國銀行業對烏克蘭也有較大的敞口,雖然絕對規模不是太大。 更重要的是,歐盟對俄羅斯油氣資源的高度依賴。俄羅斯對歐盟出口的80%是能源,而且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尤其嚴重。如下圖所示,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芬蘭、捷克、斯洛克和保加利亞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高達100%,而意大利和德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度也超過25%。   國際問題上的國家間博弈,stakes(所涉及的各方利益,而其中經濟利益才是重中之重)越大,不確定性就應該越小。雖然當前俄羅斯方面立場極為強硬,但這更像是普京在“亮劍”,明確地告訴歐美國家,要敢動我在烏克蘭的利益,大家都別想好過——畢竟如果俄羅斯不表現出強硬的態度,按照烏克蘭當前局勢的自然發展,親歐派可能會占據新政府的重要位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091

西方制裁傷不起 俄羅斯股指被踢出MSCI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02

俄羅斯,MSCI,股市,ETF,制裁

今年7月底,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公布了新版MSCI全球各國股價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其中都沒有納入俄羅斯的股指。近日MSCI的高管透露,將俄羅斯股指拒之門外是因為擔心受到歐美制裁俄羅斯的影響。(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MSCI的指數管理研究全球主管Sebastien Lieblich表示:

“在我們7月發布這些指數以前,客戶已經向我們表示,擔心歐盟和美國對俄羅斯企業的制裁有影響。”

“我們的客戶尋求能讓自己避免一切俄羅斯證券風險的投資工具。”“自推出新指數以來,就收到了許多避開俄羅斯市場的要求。”

MSCI股價指數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采用最多的基準指數,目前共計有1.5萬億美元的資金跟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

由於股市的被動投資者越來越多,上述剔除俄羅斯股指的行動使被動投資者更容易避開投資俄羅斯,反過來可能限制俄羅斯股市吸引外部資金,可能俄羅斯股市對產生嚴重影響。

全球第二大資產管理機構State Street Corporation旗下公司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的全球投資策略師George Hoguet預計,如果客戶采用不含俄羅斯股指的指數,流入俄羅斯的資金會受到限制,可能這個國家激化資本外流的形勢。

過去如果某只指數避開特定的市場,相關市場幾乎不會受到影響,因為投資者配置追蹤這類指數的資產不足,但近些年這類資產的規模迅猛增長。

美國投資管理巨頭貝萊德(BlackRock)數據顯示,去年交易股票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流入資金共計2480億美元,環比增長45%。而且其中流入新興市場的資金也在增加。

截至今年8月底,本年度流入新興市場股市的資金共有116億美元。8月是這類股市連續第五個資金凈流入的月份。

這一趨勢意味著,ETF投資者對新興市場越來越重要,這類投資者的憂慮也會更影響特定市場的表現。

MSCI不是唯一一家考慮過投資者可能因歐美制裁規避俄羅斯的指數供應商,但其他供應商還沒有像MSCI這樣激進,他們並未編制剔除俄羅斯的股指。

全球最大金融市場指數供應商標普道瓊斯決定監控形勢,一旦哪家被歐美制裁的公司決心融資,就將該公司從旗下股指中剔除。

標普道瓊斯的指數委員會主席David Blitzer表示,除非被制裁的公司融資,否則不會直接影響投資者。ETF的客戶倒不願現有的指數中減少某家公司或者某個國家,因為交易的相關成本會很高。他們寧可觀望。而且他們也擔心剔除整個國家會增加不確定性,導致市場動蕩。

MSCI的主管Lieblich也說,尚未收到任何ETF供應商對這些股指提出新要求。

此前,華爾街見聞網站曾介紹,今年俄羅斯經濟最重大的一個主題就是資本外流。7月9日俄羅斯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當時,今年已有450億美元逃離俄羅斯,規模幾乎相當於俄羅斯4%的GDP。

為應對資本大規模外流,俄羅斯央行7月下旬宣布加息,將關鍵利率上調50個基點至8%。該央行還表示,地緣政治緊張和關稅政策導致俄羅斯通脹風險上升,準備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

華爾街見聞上月初文章曾提到,受西方制裁影響,今年俄羅斯股市與新興市場整體脫節。前七個月俄羅斯MICEX股指重挫8.6%,而印度的標普BSE Sensex股指高漲20%,巴西的Ibovespa和中國的上證綜指漲幅分別為8.5%和3.3%。

Pimco新興市場股票證券投資經理Masha Gordon評價:

今年是“金磚國家”(BRICS)缺少“R”(俄羅斯)的一年。

俄羅斯, 股市, 新興市場,制裁,金磚國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32

輸得起而贏不起 xuyk的博客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1bf.html

    大盤月K線5連陽,其中大陽月K線拉出2根,有朋友禁不住亢奮起來!

    可不是麽?年輕朋友小D以前受我們影響,跟著我們做股票。他相信我們,也相信我們的投資理念及投資方法,我們怎樣做,他就跟著怎樣做。他運氣較好,2009年初入市恰逢小牛市,賺了,很高興!後來跟著我們一起進入熊市途中,無怨無悔,因為他相信我們的信念,股市的春天一定會到來!還陸陸續續地增加投入。他運氣確實不錯,只熬了大約3年,又逢2013年中小盤股小牛市,他的資產很快恢複並且還創了新高!然而,這次他並不怎麽高興了,因為他看看自己持有的幾只股票,雖然有的表現尚可,但其中有2只表現不好,漲幅不大,而看看創業板,如火如荼,如日中天!於是他認定,原有的股票實在不盡人意!遂想尋找更好的股票。上個月開始,他終於瞄準了創業板。他運氣真好,剛買進某只股票,才過了幾天就來了個漲停,隨後連續上漲!小D大喜!從此,他選股越來越偏重於上漲性,覺得買入大漲的就是好股票,並稱這是成長性投資,巴菲特不也是在格雷厄姆的基礎上發展了費雪式的成長性投資嗎?

    小D初嘗甜頭,很快便把持股結構作了調整,不懈地追求所謂的“成長性”,忙得不亦樂乎,並且屢屢得手,好不歡快!

    這幾天,他又進而產生了這麽個念頭,想辭去現在的銷售工作,專職炒股並幫人做股票理財業務。他說,做銷售工作那麽辛苦、受屈,雖然賺得到錢,但像討飯似的,而做股票就容易得多了,人很自在,又能照顧家里,覺得自己很適宜做股票。

    有位朋友說,小D從一個做長線交易的“價值投資者”差不多異化演變成了一個趨勢操作者了。我說,不是的,因為小D以前只是跟著做貌似的“價值投資”而已,而實際上從來就沒有真正形成過“價值投資”的思維和思想,他現在可能滿以為股市今後長期都會這樣上漲的呢,可以“從勝利走向勝利”,所以說,他不算是異化的,現在的他才是真實的他。

    “成功”容易造成錯覺,無獨有偶,眼見股市行情明顯好轉,有些本來很有耐心的“價值投資者”,這會兒借錢炒股的、融資炒股的、主動與人合作炒股的、拍胸脯叫人炒股的、等等,都有了,似乎都按捺不住內心的主觀願望或沖動,出現有意或無意地都與原來的投資體系相悖的現象。然這也很難怪,面對股市大漲或大跌,人性的弱點常會暴露得淋漓盡致。由於人的固有思維是很難改變的,怎麽樣的思維就會產生怎麽樣的投資理念以及投資方法,你想要改變之,通常都是徒勞的。這也就是為什麽認可價值投資的人數眾多,而真正踐行者甚少的原因。沒辦法!

    當然,投資道路千萬條,相應的操作方法千萬種,只要適合自己的就行。不過,股市與賭場有一個非常相同的現象,那就是,很多人輸得起而贏不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5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