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騰訊投資「都教授」公司 砸大錢不怕買貴


2014-04-07  TWM  
 

 

大舉向外投資、購併的中國網路股王騰訊,最近又看上一家名為Keyeast的公司。這家韓國遊戲娛樂公司手握一個稱霸亞洲的王牌產品:︽來自星星的你︾演員金秀賢。

三月二十六日,Keyeast宣佈正與騰訊談判投資事宜,未來將由騰訊持有部分股權。此消息引發業界注目,因為騰訊可能買貴了。

從規模衡量,Keyeast只是一家市值二○四九億韓元(約新台幣六十四億元)的公司,和市值逾一兆港幣(約新台幣四兆元)的騰訊相比,如同小蝦米與大鯨魚。

但從股價的變化來看,卻能明顯看出「都教授」的魅力與威力。因為過去一年來,Keyeast股價大漲九成,若拉長為過去三年,公司股價更是暴漲五倍之多,將韓股指數遠遠拋在後頭。但一飛衝天的股價,讓Keyeast目前的本益比來到一二七倍,騰訊若確認入股,買價絕不便宜。

近年騰訊投資嘀嘀打車、大眾點評網和京東商城,目的是從中國六億網民的日常生活出發,這次交易也是同樣思惟。只是投資Keyeast能給騰訊帶來多少效益,還得等待時間驗證。

(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91

《無所不在》機器人題材夯不怕工資漲!百萬機器人大軍來了

2014-04-14  TCW  
 

 

從國防應用到走入家庭,機器人逐漸影響你我的生活。

不只鴻海在籌組百萬機器人大軍,Google也大舉收購機器人公司,一個屬於機器人的時代,即將展開。

撰文‧林宏文

機器人又來了!是的,今年機器人議題在國內掀起熱烈討論,得從年初的一則消息說起,那就是鴻海董座郭台銘與Google高層、也是智慧型手機Android之父魯賓(Andy Rubin)在台灣見面,由於魯賓從Android總舵手卸任後,就是接手負責Google機器人計畫,他親自飛到台灣拜訪郭台銘,就為了商談Google機器人量產的可能性,消息一出,自然成了國際新聞大頭條。

但只有這樣嗎?在魯賓抵台前,過去一年來,Google已收購八家機器人公司,連蘋果也傳出砸了一○五億美元,就是要投資工業用的機器人,提高生產效率。

機器人向來不是個新話題,但真正讓這個冷灶又熱起來的,莫過於中國工資高漲。當時就有外資估算,這將讓鴻海的人事費用增加一○八億元,直接衝擊的就是鴻海的獲利能力,這也讓郭台銘有了百萬機器人大軍的計畫。

為瞭解決工資問題,郭台銘要提升鴻海的自動化程度,已經是這幾年鴻海最重要的計畫之一,像是鴻海就在二○一○年初步投資了三億元,就為打造一座無人工廠,希望能取代百萬名員工,「即使不開燈,整座工廠也能運作。」郭台銘說。

亞太地區市佔最大

韓國使用率奪冠,台灣排名第十另一方面,美國總統歐巴馬登高一呼,要美國製造業回流,鴻海再次成為第一個備受關注的指標,而鴻海也沒有讓歐巴馬失望,除了本來就在德州設有工廠外,還要在賓州加碼投資十二億元。但有人會說,大陸工資上漲都讓鴻海吃不消了,美國工資更高,為什麼鴻海還願意將工廠設在美國?關鍵就在工業用機器人。

事實上,工業用機器人在全世界的使用已經很普遍,根據統計,一一年全球機器人銷售收入較前一年度成長三五%,創下五十年來新高,雖然至一三年整體銷售量沒有大幅成長,維持全年十六.二萬台左右,但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的預估,至一六年將繼續出現高成長態勢,並成長至十九.一萬台。

工業機器人銷售大增,連帶的幾家機器人大廠的營收、股價都跟著寫下歷史新高,包括德國KUKA、瑞士及瑞典的ABB集團與日本發那科(FANUC)公司等全球三大機器人龍頭企業,過去三至五年股價都有一至兩倍的漲幅。

由於工業機器人屬自動化設備之一,使用量也成為一個國家製造業先進程度的指標,目前亞太地區是市佔率最大的地區,例如韓國是全球機器人使用率最高的國家,平均每萬名員工就配置多達三九六台,其次是日本的三三二台,再接下來是德國、瑞典、義大利、丹麥、美國、西班牙、法國,至於台灣則排第十名,每萬名員工平均配置一二九台,比全球平均五十八台多出不少。

雖然目前工業用機器人以東北亞及歐洲使用量最高,但IFR預估,未來美國及中國兩大市場成長性將最大。事實上,在歐巴馬提出製造業回美政策後,已經可以看到從蘋果、Google、福特、日產、寶馬、聯想、三星、三菱核能系統、沃爾瑪,甚至是歐洲的空中巴士等企業,都陸續在美國本土設立新製造生產線,這些新的生產線,不再依賴廉價的勞動生產力,反而有大量是以機器人自動化生產來取代。

此外,中國早在一一年的十二五計畫中,特別點名對於機器人產業的重視,IFR也指出全世界工業機器人市場前景看好,而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將會在一四至一五年,成為全球需求量最大的單一市場。

貼心幫手及伴侶

拍背、移動、提醒吃藥都靠它相較於高單價的工業機器人,商業用的服務型機器人這幾年成長更快速,這一類機器人從過去國防、救災、醫療等領域,開始往家庭事務、娛樂、居家照護等功能延伸,美國iRobot就是最好的例子,推出的Roomba機器人吸塵器,已是近年來竄起最快的家事機器人。

為了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也讓居家照護機器人開始走入醫院和家裡,需求已癒來愈大,因為相較於護理之家之類的養護機構或居家照護,大部分高齡及長照患者還是寧願選擇環境熟悉的居家照護方式,會令老人們感覺更溫馨快樂。目前智慧機器人已可協助病人上下床、拍背、按摩,移動至廁所、浴室等,甚至能協助閱讀新聞、提醒吃藥等,成為貼心的好幫手及伴侶。

台大智慧機器人及自動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羅仁權說,發展智慧醫療機器人,不但可提升我國智慧自動化、光機電整合,及資訊通訊技術水準,亦可創造銀髮經濟大規模商機。台灣應努力營造「幸福國度」,提高國人幸福指數,發展智慧醫療照護機器人,以補足社工及照護人員不足的窘境。

其實生產機器人的最初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幫助人類的生活更好,不管是從工作上,或是居家生活上,機器人的出現都是希望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解決人類無法做的事或人力不足的問題。

只是,過去二、三十年來,科技發展的限制,加上投資金額門檻過高,讓機器人一直侷限於軍事用途,但我們能夠樂觀地說,當年網路從軍隊應用到每個人都能上網,也不過是近二十年的事,所以更多機器人走入人類生活的那一天,似乎也不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20

《無所不在》機器人題材夯不怕工資漲!百萬機器人大軍來了


2014-04-14  TWM  
 

 

從國防應用到走入家庭,機器人逐漸影響你我的生活。

不只鴻海在籌組百萬機器人大軍,Google也大舉收購機器人公司,一個屬於機器人的時代,即將展開。

撰文‧林宏文

機器人又來了!是的,今年機器人議題在國內掀起熱烈討論,得從年初的一則消息說起,那就是鴻海董座郭台銘與Google高層、也是智慧型手機Android之父魯賓(Andy Rubin)在台灣見面,由於魯賓從Android總舵手卸任後,就是接手負責Google機器人計畫,他親自飛到台灣拜訪郭台銘,就為了商談Google機器人量產的可能性,消息一出,自然成了國際新聞大頭條。

但只有這樣嗎?在魯賓抵台前,過去一年來,Google已收購八家機器人公司,連蘋果也傳出砸了一○五億美元,就是要投資工業用的機器人,提高生產效率。

機器人向來不是個新話題,但真正讓這個冷灶又熱起來的,莫過於中國工資高漲。當時就有外資估算,這將讓鴻海的人事費用增加一○八億元,直接衝擊的就是鴻海的獲利能力,這也讓郭台銘有了百萬機器人大軍的計畫。

為瞭解決工資問題,郭台銘要提升鴻海的自動化程度,已經是這幾年鴻海最重要的計畫之一,像是鴻海就在二○一○年初步投資了三億元,就為打造一座無人工廠,希望能取代百萬名員工,「即使不開燈,整座工廠也能運作。」郭台銘說。

亞太地區市佔最大

韓國使用率奪冠,台灣排名第十另一方面,美國總統歐巴馬登高一呼,要美國製造業回流,鴻海再次成為第一個備受關注的指標,而鴻海也沒有讓歐巴馬失望,除了本來就在德州設有工廠外,還要在賓州加碼投資十二億元。但有人會說,大陸工資上漲都讓鴻海吃不消了,美國工資更高,為什麼鴻海還願意將工廠設在美國?關鍵就在工業用機器人。

事實上,工業用機器人在全世界的使用已經很普遍,根據統計,一一年全球機器人銷售收入較前一年度成長三五%,創下五十年來新高,雖然至一三年整體銷售量沒有大幅成長,維持全年十六.二萬台左右,但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的預估,至一六年將繼續出現高成長態勢,並成長至十九.一萬台。

工業機器人銷售大增,連帶的幾家機器人大廠的營收、股價都跟著寫下歷史新高,包括德國KUKA、瑞士及瑞典的ABB集團與日本發那科(FANUC)公司等全球三大機器人龍頭企業,過去三至五年股價都有一至兩倍的漲幅。

由於工業機器人屬自動化設備之一,使用量也成為一個國家製造業先進程度的指標,目前亞太地區是市佔率最大的地區,例如韓國是全球機器人使用率最高的國家,平均每萬名員工就配置多達三九六台,其次是日本的三三二台,再接下來是德國、瑞典、義大利、丹麥、美國、西班牙、法國,至於台灣則排第十名,每萬名員工平均配置一二九台,比全球平均五十八台多出不少。

雖然目前工業用機器人以東北亞及歐洲使用量最高,但IFR預估,未來美國及中國兩大市場成長性將最大。事實上,在歐巴馬提出製造業回美政策後,已經可以看到從蘋果、Google、福特、日產、寶馬、聯想、三星、三菱核能系統、沃爾瑪,甚至是歐洲的空中巴士等企業,都陸續在美國本土設立新製造生產線,這些新的生產線,不再依賴廉價的勞動生產力,反而有大量是以機器人自動化生產來取代。

此外,中國早在一一年的十二五計畫中,特別點名對於機器人產業的重視,IFR也指出全世界工業機器人市場前景看好,而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將會在一四至一五年,成為全球需求量最大的單一市場。

貼心幫手及伴侶

拍背、移動、提醒吃藥都靠它相較於高單價的工業機器人,商業用的服務型機器人這幾年成長更快速,這一類機器人從過去國防、救災、醫療等領域,開始往家庭事務、娛樂、居家照護等功能延伸,美國iRobot就是最好的例子,推出的Roomba機器人吸塵器,已是近年來竄起最快的家事機器人。

為了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也讓居家照護機器人開始走入醫院和家裡,需求已癒來愈大,因為相較於護理之家之類的養護機構或居家照護,大部分高齡及長照患者還是寧願選擇環境熟悉的居家照護方式,會令老人們感覺更溫馨快樂。目前智慧機器人已可協助病人上下床、拍背、按摩,移動至廁所、浴室等,甚至能協助閱讀新聞、提醒吃藥等,成為貼心的好幫手及伴侶。

台大智慧機器人及自動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羅仁權說,發展智慧醫療機器人,不但可提升我國智慧自動化、光機電整合,及資訊通訊技術水準,亦可創造銀髮經濟大規模商機。台灣應努力營造「幸福國度」,提高國人幸福指數,發展智慧醫療照護機器人,以補足社工及照護人員不足的窘境。

其實生產機器人的最初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幫助人類的生活更好,不管是從工作上,或是居家生活上,機器人的出現都是希望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解決人類無法做的事或人力不足的問題。

只是,過去二、三十年來,科技發展的限制,加上投資金額門檻過高,讓機器人一直侷限於軍事用途,但我們能夠樂觀地說,當年網路從軍隊應用到每個人都能上網,也不過是近二十年的事,所以更多機器人走入人類生活的那一天,似乎也不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22

不怕沒銀子 就怕沒朋友

2014-05-19  TCW
 
 

 

黃坤鍵記憶最鮮明的,是媽媽在小工廠裡打工的情景。

小學放學放得早,下課後,他總是背著書包走到媽媽上班的小工廠,裡面擠滿一台台機器,發出喀喀的轉動聲,凌亂的塑膠製品堆滿一地,發出刺鼻氣味。陰暗的光線下,女工們整齊的動作中,他看到媽媽那忙碌了一天,疲累不堪的身影。

他小學六年的家庭作業,都在這個小工廠完成。年幼的他也會幫忙做手工,「除了要從模型裡挑出黑黑的橡膠圈,我還要幫芭比娃娃梳頭髮,」他邊說邊比出梳頭髮的動作。

看到同學有遙控車可以玩,有任天堂可以打,他不免會想:「為什麼我都不可以?」 但這樣的念頭稍縱即逝,他知道家裡經濟不好,想要的玩具通通不敢說,想參加的畢業旅行也忍住,不敢開口,因為他怕「媽媽會傷心內疚」。雖然考第一名的獎狀攤開來一大疊,他卻是班上唯一無法參加畢業旅行的孩子。

他記得媽媽盯他唸書時,常說「我沒有財產,也沒有家族企業給你做,只是給你讀書,智慧裝在頭腦裡,別人也借不走,只有自己能使用而已。」

小時候家裡的牆壁總是貼滿各式各樣的獎狀,因為爸媽沒什麼光彩可炫耀,只有獎狀是唯一端得上檯面的東西。

黃坤鍵與兩位姊姊相差七、八歲,當姊姊們爭氣的考上北一女時,他還在國小唸書,姊姊租屋需要錢,家裡開銷大增。為了籌措女兒求學費用,媽媽白天在塑膠小工廠上班,又從朋友處問到半夜三點到早上七點,到菜市場「推菜」的工作。

早市的地板又濕又滑,推菜需要很大的力氣,有時天還沒亮、看不清楚,菜又很重,通常男人才能負荷。當菜販老闆看到媽媽來應徵,懷疑的問:「妳行嗎?」媽媽說:「老闆你給我試做兩三天,我要錢就有力!」

再窮,在外也要整齊體面同時養三、四個會,不讓孩子抬不起頭

儘管經濟拮据,媽媽卻把資源用在刀口上。三十元的玩具沒有,三百元的參考書一定買,畢業旅行沒有,姊姊讀北一女租屋的錢卻一定要有。這種資源精準運用的本領,深深影響了他。

為了讓小孩在外面抬得起頭,媽媽再累也不讓小孩背助學貸款,出門會讓小孩穿得整整齊齊,準備便當也特別用心,因為,她小時候被同學嘲笑便當裡什麼都沒有,是心裡的痛。

為了家庭開銷、教育費,媽媽到處打零工賺錢,「我記得她可能同時三、四個會,繳款時間不太一樣,『以會養會』,讓身上有錢可以週轉。」錢不夠沒關係,週轉得過來就行,成為他往後的投資觀念。

媽媽以身教示範的,還有「忍」。

國三時,媽媽告訴他,考上建中,才能跟姊姊一樣在台北租房住,如果沒有,就每天通車。結果他沒上第一志願,就選擇離火車站較近的成功高中就讀。

高中三年,他每天四點半起床,自己弄早餐;五點半出門,不管颳風下雨,從不賴床、從未遲到。媽媽雖然知道兒子每天通勤很辛苦,且後來經濟改善,可以讓孩子外宿,但是她還是忍住,貫徹約定。

媽媽忍,兒子也忍。高中時,媽媽帶他去買鞋,他好想要有雙跟同學一樣的Nike鞋,卻選了九十九塊最便宜的地攤貨。對於高中三年的通勤,他當然想過要外宿,但「我沒有籌碼,沒能力改變,只能接受。」

就在公車、火車的接駁中,在中午帶便當,晚上回家吃,只敢做不花錢的娛樂的日子中,他大學聯考時以成功高中第一名考上台大法律系。

辛苦的日子一天度過一天,直到媽媽一位朋友介紹她到工地煮飯、幫傭,其後轉進房屋代銷,又因朋友捧場,成功賣掉「店王」,才卸下房屋貸款的壓力。

媽媽將朋友轉變成機會,進而轉變成財源,他年紀雖小,卻全都記在心裡。

一路從做衣服、賣衣服、地攤、市場賣菜、賣水果、工廠女工、推菜、工地煮飯、幫傭、帶小孩、到房屋代銷……,看著媽媽換了十幾個工作,「哪裡有錢可以賺一點,她都願意去賺,」這也讓黃坤鍵體認,「換工作沒什麼」,機會永遠都在。

從媽媽身上,他學到忍耐、把握機會、不怕改變,這些特質不但改善家計,也讓黃坤鍵跳脫貧窮輪迴,取得翻身的無價本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15

鼎泰豐小籠包全球逾百家店 貢獻二十億營收 楊紀華:服務做到透 不怕客人不排隊

2014-08-11  TWM
 
 

 

「鼎泰豐小籠包」已成為台灣美食的代名詞,全球展店一○三家,暢銷書《大數據》作者麥爾荀伯格也盛讚其「不停探尋極致,為顧客帶來不斷的驚喜」,而這股動力,來自鼎泰豐第二代楊紀華的堅持。

撰文‧許瓊文

一顆小籠包要有幾道工法?麵粉與水的比例要多少?內餡要幾公克?表皮要有多少摺?開一家店也許不需要這麼清楚,但若想要開連鎖店,那麼SOP(標準作業流程)就變得很重要。

鼎泰豐自一九五八年第一家店營業,將近四十年沒有開第二家店。直到一九九六年,楊紀華從父親手上接棒的隔年,在日本高島屋台北事務所所長佐野功太郎的邀約下,到東京開設分店。

其實,這間海外第一家分店,是佐野歷經楊紀華多次拒絕後,才爭取到的。由於佐野的鍥而不捨,讓楊紀華難以推辭,甚至開出很高的條件,要求對方派人來台灣學習一年,並通過認證考試,一一過關後,才答應品牌授權。

「如果沒有和日本合作,也不會有今天的鼎泰豐。」楊紀華回憶。

十八年前,日本員工來到台灣,楊紀華大方地打開廚房讓日本師傅跟著學習,不料,一連串的問題讓他難以招架,因為當時鼎泰豐只有「製作過程」,沒有「製造流程」。

建立全球SOP

十八摺、餡料秤重成經典

一向講求精準、追求極致職人精神的日本師傅,對於台灣的小籠包到底要怎麼做才好吃?沒有精確的步驟、數字,真的很難理解。這也促使楊紀華從中思考,並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逐步建立起DPS(DinTaiFung Precision System,鼎泰豐精確係統)。

首先,楊紀華從材料、重量、作法等細節,一一建立標準作業流程,「十八摺的小籠包、每個餡料都必須秤重」成為鼎泰豐最講求細節、極致的經典案例。

日本開店成功後,各國尋求合作的邀約也接踵而來,負責海外展店的鼎泰豐總經理祕書方婉阡就說,「幾乎每年都會收到超過四百封尋求品牌授權合作的e-mail。」

海外夥伴第一關

用心至上,來台受訓半年如今,楊紀華接班十八年,鼎泰豐從台灣一家店,到目前擁有九家,第十家預計今年在台北新光三越南西店開幕;國外分店更高達九十四家,遍及日本、新加坡、美國、中國、澳洲等十多國,接著中東杜拜也即將簽約。

這塊鼎泰豐招牌到底有多「燙金」?鼎泰豐去年全年營收,包含海外貢獻,已超過二十億元。不過,想要找楊紀華談海外品牌授權展店,十之八九會是被拒絕的。

以即將簽約的杜拜商場為例,對方是規模很大的商場美食廣場經營者,不管資金、地點及經驗各方面都很合適,卻還是被婉拒了。

直到對方透過楊紀華的友人推薦,請他親自走一趟杜拜,才有了進一步的互動,楊紀華說,「透過認識的人介紹,多一份信任感。我看到他們也是兩代共同經營,感覺比較放心。」楊紀華表示,他不在乎合作夥伴的規模大小、有無餐飲經驗,或財力是否雄厚?他只在乎對方,「有沒有用心,願不願意學。」因此,在每一個品牌授權合約中,鼎泰豐均要求對方自費派人到台灣學習至少半年以上,人數越多越好,這對許多餐飲服務業來說,是非常高的成本。比起一般餐飲業者希望三個月內開一家店,鼎泰豐的門檻顯然高出很多,但這就是楊紀華對於品牌的堅持。

插旗最熱鬧地段

分店業績稱霸百貨商場

此外,這幾年,鼎泰豐的展店有幾個共通點,第一、一定是該地區最熱鬧、最國際化的地區,例如台北一○一、日本新宿、上海新天地、中東杜拜等。第二、集中於百貨公司,除了台灣信義、復興等幾家獨立店外,其餘九成都在百貨商場內。

「一定要在人潮最多、最精華的地區,道理很簡單,為什麼大品牌都要擠進一○一,這是一個品牌地位的指標。」楊紀華驕傲地表示,「在百貨公司裡的鼎泰豐,幾乎每一家都是該商場餐飲中的業績第一名。」找對好地點,加上肯用心經營的加盟主,經營一間鼎泰豐,就成功一半了。至於另一半關鍵,則是靠軟實力。

每年四月,是鼎泰豐的春宴(類似公司春酒),這個時節在台灣的鼎泰豐店裡,可能會發現有外國人面孔的服務人員穿梭其中,帶著溫暖的笑容接待客人。

原來,為了讓教育訓練可以跨國E化管理,楊紀華請來兩位編導,為鼎泰豐每一道菜拍攝製作流程,上傳至網路,「但是服務這件事,就必須要親身感受,才懂得拿捏分寸。」楊紀華強調。

每週都會到鼎泰豐用餐的政治大學教授李仁芳,對於同樣擁有「鼎泰豐基因」的外籍員工表達肯定,「鼎泰豐的國際化不只是海外展店佈局,企業文化也融入到人的服務裡,很厲害。」問楊紀華是怎麼做到的?他一連說了十數次:「這很難、真的很難。」他繼續說道,「如果海外加盟主派來受訓的時間愈長、人愈多,成功的機會就愈高。」

投資人力不手軟

打造有溫度的企業文化

每年春宴,就是這些海外店最好的回訓時機,上午在店裡實習,下午回總部上課,便能隨時隨地感受到鼎泰豐有溫度的「企業文化」。

要讓人員服務具有一定的水準,最大的關鍵在「人事成本」,楊紀華不斷地與海外加盟主分享「人力成本佔總成本五二%」的成功關鍵。

例如,上海的鼎泰豐薪資成本佔比也高達三六%,雖然不及台灣,卻讓上海兩家分店成為各大五星級飯店服務的學習指標,「這些五星級總經理都問,為什麼鼎泰豐在中國可以找到這麼好的服務人才,我們找不到?」提高人員薪資,就是為了降低人員流動率,提升服務品質,這是經營者第一步要能做到「讓利」的決心,雖然沒辦法要求每一位加盟主都這麼做,但是楊紀華希望能透過台灣總部的高業績表現,讓加盟主認同。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前亞都麗緻總裁嚴長壽,在為鼎泰豐第一本正式授權出版的書《鼎泰豐——有溫度的完美》寫序時也提到,「表面上看來,鼎泰豐是源自於大陸的小籠包點心,但是鼎泰豐的獨樹一格,反過來回到大陸,甚至推廣到世界各地,大家都公認這是台灣的產品,多麼難得不易!」至今,每天仍有不少人捧錢上門請求品牌授權,楊紀華多半還是拒絕,「我沒有什麼展店計畫,只求把每天每件事情做到最好。」凡事要求完美的他表示,台灣鼎泰豐將一直是全球各店的學習指標,各個海外店也要比照這樣的模式,把服務品質做到頂尖,「不擔心客人不來排隊!」

楊紀華

出生:1956年

現職:鼎泰豐董事長

經歷:花園新城交通調度員學歷:淡水工商專科(已改製為真理大學)家庭:已婚,育有三子鼎泰豐開分店超嚴格,

從產品管到人才

鼎泰豐提供加盟主「整案服務」(Total Service Solution)輸出的品牌授權,從產品到品牌服務,整套的標準作業流程,甚至包含成本控管、人才培育等。雖然當地經營權歸經營者所有,但必須接受總部的管理,並且支付加盟金以及營業額的固定百分比率。

鼎泰豐

全球103家版圖

香港3家店

澳門1家店

上海9家店

北京5家店

天津2家店

杭州、寧波、無錫、青島、成都、深圳、大連 各1家店

泰國2家店

馬來西亞4家店

新加坡18家店

印尼13家店

澳洲6家店

台灣9家店

韓國6家店

日本13家店

美國5家店

統計至2014年7月21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78

普京:必須把烏克蘭逼入談判 俄羅斯什麽都不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7549

普京稱必須把烏克蘭逼入談判,才能結束烏克蘭東部近半年的血腥沖突,普京把烏克蘭政府軍目前的行動比作納粹德國。俄羅斯作為一個大國什麽都不怕。(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特維爾地區塞利格湖區發布講話稱:

“必須把烏克蘭當局逼入談判,正如外交家喜歡說的,現在必須實質性的了解頓巴斯、盧甘斯克,以及整個東南部地區究竟能享受什麽權力。”

普京說烏克蘭政府軍用武力奪取分裂分子控制地區的做法,讓他想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納粹圍攻並狂轟亂炸了普京的家鄉聖彼得堡(當時稱作列寧格勒)。

昨天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稱一支俄羅斯軍隊已入侵烏克蘭,並幫助分裂分子占領了南部城市Novoazovsk。

美國和歐盟威脅如果俄羅斯進一步惡化烏克蘭局勢,將采取進一步制裁。

烏克蘭總理Arseniy Yatsenyuk說,俄羅斯最新的軍事行動,將迫使烏克蘭加入北約組織。

普京說本周烏克蘭東部武裝的反擊,是為保護遭圍困城市的平民免受烏克蘭軍隊炮擊。

普京重申一些俄羅斯部隊誤入了烏克蘭境內,因為當地地形非常容易迷路,烏克蘭軍隊進入俄羅斯領土的次數更多。普京稱波羅申科已經建議交換被俘士兵。

普京還表示只要展開談判,像烏克蘭和俄羅斯這種鄰國的糾紛“很容易”解決。他還多對於烏克蘭不接受俄羅斯的提議采取聯邦制感到非常奇觀。

普京強調俄羅斯是一個大國,所以什麽都不怕。他要求俄羅斯增強在北冰洋的軍事部署,因為美國核攻擊潛艇就在挪威海岸線活動。

普京說:“美國潛艇發射的導彈打到莫斯科只要15分鐘,但是我要提醒你們俄羅斯的潛艇部隊也在那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503

《制度批判》食管法形同虛設 廠商罰不怕速訂「危險犯」條款食品有害就法辦

2014-09-15  TCW
 
 

 

從塑化劑、毒澱粉到餿水油,黑心食品之所以層出不窮,表面上原因是業者為壓低成本罔顧消費者權益;但追根究柢而論,讓不肖業者前仆後繼的,其實是政府單位權責不清造成的執法漏洞,以及嚇阻力薄弱的食安法令!

撰文‧鄭閔聲、何欣潔、許瓊文「五○%的利潤,能讓資本家鋌而走險;一○○%的利潤,讓他們敢踐踏世界上的一切法律。」馬克思百餘年前在《資本論》中引述的這段話,儼然就是當下台灣寫照。面對不肖業者,理應捍衛食品安全的官員,不僅顯得束手無策,甚至以阿Q言論自我安慰,殊不知法令疏漏與權責不清,正是食安危機的罪魁禍首,而《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簡稱《食管法》)就是那部被反覆踐踏的法律。

每逢食安風暴,《食管法》一定是最先被檢討的對象;過去三年,行政、立法兩院為回應民怨,曾三度修法提高罰鍰金額與刑度。根據現行法令,若製造、販賣有害人體健康食品致人於死者,最高可處無期徒刑;食品摻偽、假冒或添加未經許可物質,最高也可處五千萬元罰鍰。再三修法,卻仍擋不住業者以身試法,可見光憑加重罰則,並不足以解決食安亂象。

「法制失靈,讓廠商無所畏懼,才會爆出一連串的食安問題。」消基會董事長張智剛認為,現行法規的矛盾與不嚴謹處,降低了罰則實際效力,例如大統長基董事長高振利,去年因混摻油品被處以十八.五億元行政罰鍰,但基於「一罪不兩罰」原則,二審被判處十二年有期徒刑定讞後,僅須併科三千八百萬元罰金,不必繳納行政罰鍰,罰金遠低於他販賣混充油的不法所得。

事實上,就連高振利的十二年有期徒刑,也與《食管法》相關罰則無涉;「詐欺」、「商品虛偽標記罪」,才是法官認定高振利必須入監服刑的理由。

「非法食品致人死傷,實務上非常不容易舉證,就算《食管法》刑責訂得再高,也很難對業者科罰。」消基會祕書長雷立芬解釋,若消費者無法提出造成健康危害的明確證據,法院就不能依《食管法》追究業者刑責;正因如此,她憂心食藥署署長葉明功在事件爆發後,公開宣稱問題油品對人體「無立即傷害」,未來將影響消費者求償。

「食藥署長自己說餿水油安全,等於讓政府防線潰堤,未來就算消費者告上法院,廠商只要引用署長發言,就能免責了。」研究食品科學的台大園藝暨景觀學系教授許輔也痛批葉明功發言形同卸責。

為避免黑心食品業者躲過巨額行政罰鍰,政府已修法將食品安全案件改為根據所得利益裁罰,但張智剛主張,就算不能證明損害,只要廠商規模、受害人數達到一定規模,業者就必須賠償,才能有效嚇阻不肖業者。立委管碧玲則認為,《食管法》應增訂「危險犯」條款,只要業者製造、販賣具有害物質的食品,有危害人體之虞,就應追究刑責。

《食管法》究責定罪不易,

兩大咖都被輕判

第44條(行政罰則)

(食品業者加工、製造、調配食品)含有毒或含有害人體健康之物質或異物、摻偽或假冒者,處6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罰鍰……其所得利益超過法定罰鍰最高額且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情節重大者,得於所得利益範圍內裁處。

漏洞

基於「一罪不兩罰」原則,業者繳納刑事罰金後,即免繳行政罰鍰,付出代價可能低於不法獲利。

例:2013年,大統長基董事長高振利原本被開罰18.5億元,2014年二審定讞,最後只繳納3800萬元罰金。

第49條(刑責)

食品摻偽或假冒、添加未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之添加物,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800萬元以下罰金。

違反規定致危害人體健康者,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000萬元以下罰金;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2000萬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500萬元以下罰金。

漏洞

「危害人體健康」難以舉證,不肖業者刑責難以成立,消費者也難以求償。

例:2011年塑化劑風暴,消費者集體求償24億元,但業者引用衛生署資料:「塑化劑在48至72小時內即可排出體外」,2013年,法院最後僅判賠120萬元。

《國家認證沒保障》解方: 強制廠商稽核內部、原料商黑心食品充斥市面,難以分辨真偽的消費者,只能期望國家認證提供些許保障。由政府輔導成立的「台灣食品GMP」,過去一直被認為是優良食品的權威指標,但這次被查獲使用餿水油的強冠企業,卻是有十二項商品通過GMP認證的「優良廠商」。儘管經濟部工業局澄清,出問題的「全統香豬油」並非GMP商品,並強調自去年混充油事件後,GMP已擬定落實源頭追蹤管理、國際接軌等精進措施,卻已難挽回社會信任。

至於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ISO9001、ISO22000認證制度,雖較GMP具體客觀,但較著重廠商作業流程與管控,並不驗證食品成分,且一年僅驗證一次,廠商能有充分時間應付稽核,一位任職於國內前三大食品廠的實驗室主管私下說:「這些稽核看不見工廠真實狀況。」「對大廠來說,自主管理是最重要的,自己的原料要自己顧,不能只靠ISO或GMP認證。」該主管透露,自家公司購入原料後,一定會先擺放一段時間後再自行抽驗成分,就是因為不敢完全相信供應商檢驗報告;任何外部認證都無法取代這些自我把關程序。

近年來總能避開食安風暴的食品大廠義美,則早已退出GMP認證,義美總經理高志明認為品牌比GMP更重要,也不只一次強調,公司維持品質的關鍵,就是自主管理原料供應商、設立檢驗實驗室,並強化驗收人員專業知識。

許輔認為,每年只派人查廠兩次、訪視前還會「預先通知」的GMP驗證,原本就應該是輔助性機制,不是品質良莠的唯一標準,更不該是業者提升商譽的捷徑,「有人只是設法讓幾項商品通過認證,然後對外大肆宣揚,想多做幾筆生意。用這種扭曲的心態應付認證制度,當然不會想辦法維護品質。」儘管食藥署宣布,明年二月起,包括肉類加工、乳品加工在內的八大項食品,必須分階段建立食品溯源系統,以便食藥署與各縣市衛生局掌握食品原料來源、流向,原本不在名單中的油脂業者也可能被納入規範,但專家認為,這樣的系統距離自主管理精神還有一段落差。

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即公開表示,唯有修正《食管法》,對廠商改採強制執行的「GHP」(良好衛生規範),並嚴查上游原料,才能根本解決食安問題。許輔則認為,政府應強制要求食品大廠自主進行內部品質稽核(Quality Assurance),以及原料供應商稽核,並定期公布資料,才能讓消費者安心。

權威認證

為何無法為台灣食品安全把關?

GMP ISO 22000 GMP ISO 22000 主管機關 經濟部工業局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認證程序廠商申請登錄→資料審查→現場評鑑→產品標示檢驗→授證→分級追蹤查驗,每年至少一次。申請認證→文件審查→實施稽核→授證後每年追蹤→每三年重新檢驗稽核。

迷思一

獲得認證=

產品安全? GMP是認證良好作業(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但符合GMP生產流程,不一定是優良商品。 ISO 22000是評估企業對生產流程的管控能力,無法直接評估產品優劣。

迷思二

獲得認證=

優良廠商? GMP只認證個別品項,一家公司的某產品獲得認證,不代表其他產品也符合GMP標準。 中華民國並非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會員,ISO認證對台灣無實質約束力。

迷思三

認證單位能為消費者監督業者生產? 稽核人員查廠皆須事前告知,無法確認生產線實際狀況;若產業知識不足,也不一定能揭穿不肖廠商的矇騙手段。

綜合整理:張佳婷

廢料去向無人管》解方: 環保與衛生單位加強橫向聯繫無論違法罰則或品質認證,皆屬食安網絡下游機制,妥善的源頭管理才是維護民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但政府對廢棄物與食品原料分流,卻存在不少灰色地帶。

例如《今周刊》調查油品回收流程時,就發現有地下回收業者,在未經環保機關核准下,私自收購夜市廢棄油;就連廢皮革油脂、屠宰下腳料等絕不該被作為食材的廢棄物流向由誰管控,各單位也莫衷一是。

根據《廢棄物清理法》,中央與地方環保單位應確實掌握各類廢棄物流向。但環保署稽查總隊總隊長蕭清郎表示,環保署僅負責監控廢棄物是否獲得妥善處置,以廢棄油品而言,只要沒有造成環境汙染,環保單位不會細究廢油去向。

衛福部則表示,廢棄物依法不屬於食品原料,不歸衛福部管轄,應由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負責,衛福部只有在例行抽驗發現食品不符衛生安全標準時,才能依法開罰。也就是說,餿水油的源頭廢料,長期以來有如化外之地,業者得以毫不費力地取得大量「原物料」。

對此,蕭清郎坦言,環保稽查人員執法確實有改進空間,未來應加強與食安衛生單位的橫向聯繫,才能確保廢棄物品不會流入食品廠;衛生單位若發現食品業者原料異常,也應通報環保人員聯手追溯源頭。

原料恐人畜共用》解方: 三部會嚴管食品兼飼料廠此外,政府允許食品業者兼營飼料製造廠,也造成另一大問題:原料通用,增添追查廢棄物是否遭不當使用的難度。這次被查獲使用餿水油的強冠企業,就是典型案例。

「政府允許食品業者同時兼做豬飼料,一旦不肖人士以製作飼料名義購入廢料、餿水,實際上卻拿來製作食用油,衛生單位也無從查起。」一位不願具名的退休稽查人員指出,非法油廠多半位於深山或海濱等稽查困難的偏遠地區,又擁有調製符合國家標準成品的技術,政府若想杜絕餿水油,只能加強控管使用半流體或液體硬脂酸的食品業者,並嚴密追蹤豬油渣與豬廢料流向。

根據多年第一線稽查經驗,該人士建議,農委會、衛福部、環保署應針對廢棄物再利用流程,以及食品及飼料廠管理,建立跨部會資訊整合平台,才能避免業者利用類似「三不管地帶」,伺機從事不法行為。

去年混摻油風暴期間,衛福部部長邱文達面對立委批評國家認證虛設時曾感嘆:「什麼標示都敵不過人心的險惡。」事隔將近一年,早知人心險惡的邱部長,應拿出魄力與辦法,維護無辜消費者的健康權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72

裁員也不怕賣朱古力吸大客

2014-10-02  NM
 
 

 

對Jasmine(張嘉敏)和阿榮(彭樹榮)來說,裁員又有咩好怕?二人曾在高檔朱古力公司打工,見大品牌使錢「唔眨眼」,一早有意創業,賣「度身訂造」的朱古力,予大公司送客。適逢去年公司裁員,兩人雖然投入失業大軍,卻是創業好時機。

坊間已有名牌朱古力店tailor-made朱古力,不過動輒要做過千粒,入場門檻甚高;也有One Man Band行家,接細單生意,但用料又不夠高級。二人集各家之長,即手造的朱古力Grand得來,入場門檻亦較低,成功吸引一些大品牌,如BMW、渣打銀行及TAG Heuer等過檔。現在K11、APM等商場售賣朱古力,月入超過一百萬的Chocolat-ier老闆洪靜雲,亦認同他們公司發展空間大,但要考慮擴闊客路。

「以前好多大品牌同我哋舊公司訂購朱古力,都話想加入公司logo,或者製造某種口味,但以前公司唔做度身訂造朱古力嘅生意,我哋都好無奈。」廿七歲的Jasmine和廿九歲的阿榮,本來同在一間行高檔路線的朱古力公司任職,女方做市場部,阿榮做餅房,不過去年公司重組業務,二人同時被裁。既然事業走在谷底,決定創業搏一搏,「之前仲有個同事打算加入,但最後佢唔玩,所以得番我哋兩個。」二人也經過一番掙扎,因為他們無人脈、新公司無口碑,要找到大客,難度甚高。尤其是已有家室的阿榮,「太太當初都唔太贊成我做,但我二十九歲,仲輸得起,不如試吓,佢阻我唔到。」

即使有工作經驗和客戶網絡,開業過程並不順利,「係預計之內嘅,舊有客戶,好難帶到過嚟,我哋又試過cold call搵客,效果都麻麻。」頭兩個月幾乎一單生意都無,但主力call客的Jasmine並沒有放棄,她多次與過去較熟絡的舊客戶聯絡,包括手錶品牌TAG Heuer的負責人,「呢間公司以前個個月都同我哋訂一千盒朱古力,但我走咗後,舊公司再無搵同事湊呢個客,我知佢哋一向想將公司logo印喺朱古力上,我哋願意照佢要求,咁就做成第一單生意。」現時,TAG Heuer每月都向La fièvre訂購一千粒朱古力,每粒收費二十多元,成為其公司收入的「中流砥柱」。

落重本搞包裝

這單生意,令他們深信走高檔路線,策略正確,為了找更多大品牌客戶,質素最重要,他們製作朱古力的過程及用料,絕不敢馬虎,這部分全由曾在香格里拉酒店甜品部任職的阿榮打骰,他自豪地說:「朱古力原料來自法國的Cacao Barry和Valrohna品牌,另一隻嚟自南非。而唔同的口味,如伯爵茶味,是我叫朋友從英國一盒盒帶回來,忌廉用總統牌。」用料全部謝絕國產。不少客戶要求他們在朱古力上製上公司名字,阿榮小心翼翼從廚櫃取出一個大盒,盒中有一張張透明、印有淺色字體的紙片:「就係全靠呢啲transfer sheet。」他指只要把紙貼在半凝固的朱古力上,字體就會上色:「呢啲由可可油製成,比其他製字方法更清更靚。喺法國訂返嚟,計埋運送成本,要三千蚊,一盒印到一千粒朱古力上嘅字,所以我哋同客講,要預三個星期造好,因為要等運送。」接着,他取出另一盒購自淘寶的transfer sheet,顏色較鮮艷,花式較老土,「我哋曾經試過訂內地貨,價錢平一半,但見到顏色同質素後唔敢再用,哈哈。」包裝由Jasimne負責。她指做名牌生意,門面功夫要十足。如一個為渣打銀行訂造的朱古力禮盒,單是一層包在禮盒上的紙,成本價已達十多元,「呢隻紙質厚,我哋揀咗花紋同燙金。」每個禮盒成本亦要三十元,佔總成本的三成有多,比朱古力的成本更高。TAG Heuer除了基本每月向他們訂一千粒外,過時過節更會加碼入一些特大禮盒送客,兩人為此亦是「落重本」,每個禮盒的成本價高達七十元,連朱古力總成本一百二十元,每個售價二百元。

構思抽象主題

事實上,agnès b.及龍島等亦會提供朱古力訂購服務,不過對方是大公司,亦有其他業務,多提供已做好之禮盒,少為客人度身訂造朱古力,除非數目特大,否則不會接生意,而Jasmine亦知道行情,「以agnès b.為例,冇四千粒都唔做,但我哋兩百粒就接。」知道自己的市場位置,即使是毛利不高,二人也花足心思,幾乎「做埋客嗰份」。阿榮會為客戶研究獨一無二的味道,如最近試用番石榴、柚子味的朱古力,「首先會將番石榴汁混合忌廉,再注入個朱古力模入面,再加一層……」La fièvre是法文,代表狂熱,正代表着阿榮對朱古力的態度,他天天躲在廚房;究竟果醬混合白朱古力會否太甜、黑朱古力會否過苦等,也逐一試造。採訪當日,他正把伯爵茶(Earl Grey)混入忌廉,廚房頓時湧起一股奶茶味,鮮製出的朱古力亦甜而不膩,「伯爵茶入面有佛手柑,可以中和『漏』的感覺。」Jasmine則化身客戶的「禮品構思專員」,她先和客戶傾談禮品的主題,再構思如何把主題化作味道:「佢哋諗法有時好抽象,例如話要『意大利風格』,我哋就要諗,點樣嘅朱古力符合意大利風格。」於是她和阿榮嘗試把意大利特色的口味,如檸檬酒、羅勒等試造朱古力,造好後便先交予客戶試味,往往要來回數次,才做成一單生意。

軟宣傳慳成本

去年才開業的La fièvre,為了慳資源,以八千元租用黃竹坑工廠大廈五、六百呎地方做廠房,而宣傳亦慳得就慳,暫時只有網站和社交平台頁,沒有賣其他廣告。記者在Yahoo!搜尋亦找不到他們公司的蹤影。「我哋做批發客,唔使做嗰類宣傳,反而word of mouth最有用」。Jasmine反而在禮盒、袋子及包裝紙等背面都印上公司名字及網址,讓客人吃過朱古力後,自動找上門,而事實上亦證明有效,「BMW有負責人搵我,就係話有朋友食咗某次禮品朱古力覺得好味,先搵我哋造。」他們亦有為酒店做welcoming gift──即客人訂房,會在酒店房間桌面放置的朱古力,「裝住朱古力嘅袋,上面印了我哋公司名,後面有網址,我哋會問客人俾唔俾我哋加自己公司名,多數都話冇所謂呢。」Jasmine調皮地說。現時La fièvre的客戶也有寶馬汽車、渣打銀行及酒店等。平時淨賺約三萬元,上月中秋節,他們就試了新搞作,訂購小月餅,再加上自創的中國特色柚子口味朱古力和設計精美的禮盒,向散客銷售,在網頁及朋友圈宣傳,每盒二百四十五元,結果賣出一千二百盒,出乎意料,令利潤由平時的兩、三萬暴升至八萬,令他們又驚又喜,接着的聖誕節,他們亦想重拾中秋橋段,「聖誕可能用番薑味、肉桂味造朱古力,睇吓效果點!」

開業資料(10/13)

裝修:$250,000租金:$24,000 ^器材:$100,000雜費:$20,000總投資:$394,000^二按一上

營業資料(8/14)

營業額:$60,000租金:$8,000食材:$20,000水電:$3,000利潤:$29,000

一點意見

由Crystal創立的Chocolat-ier,主要以特許經營的方式,與伙伴在商場售賣朱古力,月賺超過一百萬。如今,Crystal亦有幫助公司造禮品等,她認為只要方法正確,La fièvre市場十分大。擴闊客路除了名牌店,可以嘗試着眼多啲咖啡店、糖果店、雪糕店等,他們每間的規模未必大,但密食當三番,有一定潛力。加強宣傳除了cold call聯絡企業對象外,可以試吓與公關公司、event planner打交道,很多企業會透過這類中介公司取得服務,可能比直接聯絡企業更有效。改善廠房全人手造朱古力是賣點,但會拖慢速度,建議部分朱古力製作步驟以機器代勞,產品質素亦更均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47

【黑問專欄】小米高喊去偽存真不怕被“群起而攻之”?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3/146683.html

i黑馬:10月10日,小米在微博上免費首發智能家居新品,新品的宣傳頁上,小米還特別加上了“去偽存真”的宣傳口號,大有重新制定遊戲規則的意思。如此狂妄的宣傳口號,難道不怕被競爭對手群起而攻之麽?
 
\一向擅長顛覆的小米這次又有了新的動作,10月10日10點,小米在微博上免費首發智能家居新品,分別是小蟻智能攝像機、小米智能插座、Yeelight智能燈以及小米智能遙控中心,在新品的宣傳頁上,小米還特別加上了“去偽存真”的宣傳口號,大有重新制定遊戲規則的意思。

去偽存真,小米口氣不小
 
有關這幾款產品的介紹網上有很多,我們這里不再一一贅述,只清平點水的談一下。眾所周知,推出這幾款產品的背景是小米對智能家居戰略的深入布局,從產品層面來看,小米也確實有所突破,比如小米智能插座可以實現遠程控制和定時開關,具備獨立的 USB 接口。
 
另外,“小米智能遙控中心”所扮演的更像是一個平臺的角色,雖然目前還暫時沒有公測和開售的消息,但其主要功能應該是對起居室內的智能硬件進行一級類別的總控制。同時,該平臺也可能和小米手機4遙控器功能實現順利對接。
 
應該說,小米在智能家居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建樹。但在筆者看來,使用“去偽存真”這個大氣的成語為宣傳口號未免也太狂妄了。難道在小米的眼中,其他的智能家居產品都是偽產品,只有它才是真產品?必須註意的是,智能家居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解決方案,只要存在智能化方面的創新與顛覆,就值得肯定。小米去偽存真這個口號殺傷力太大,不怕被競爭對手群起而攻之麽?
 
智能家居不是“小打小鬧”那麽簡單
 
從目前來看,小米的智能家居戰略主要是從控制層面入手,既為用戶提供更自動化、智能化的控制模式。但這種模式本質還是讓電器被動接受用戶的指令,這對於智能家居這個龐大的體系而言只能算得上“小打小鬧”。如何讓電器主動為用戶推送信息,引導用戶使用,甚至理解人的意識,實現電器與用戶之間的全面互動,這恐怕才是智能家居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這方面,國內某些家電企業反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某家電巨頭推出的智能空調就可以代替人進行某些操控,比如根據當地的溫度、濕度數據調節合理的工作狀態,根據室內空氣質量調整工作狀態,在用戶回家之前,提前工作為用戶提供一個良好的室內空氣環境等等。這已經屬於智能家居比較高級的模式。
 
反觀上面提到的攝像機、燈、插座等產品,在智能家居中只能算得上小家電,而冰箱、空調、電視、洗衣機等大家電或許才是未來智能家居的中流砥柱。在這方面,小米必須積極和家電廠商合作,否則就那幾款小打小鬧的產品還不夠塞用戶的牙縫。
 
小米智能家居生態體系能否完善?
 
再一個,小米智能家居生態體系能否因此而完善?必須註意的是,一般情況下一個家庭不允許太多的智能家居生態體系存在,所以,掌控了這個生態體系就等於掌控了全行業,由此推測未來生態體系的爭奪必然會日趨白熱化。
 
小米是想借助於手機,再配合各種智能家居產品,以及軟件平臺來打造智能家居生態圈。持同樣觀點當然不止小米一家。所以,對小米來說,當務之急有兩個,一方面要防止手機市場占有率的下滑,另一方面要加強智能家居產品的市場布局以及橫向拓展。
 
如果小米已經建立了一個初級的智能家居生態體系,未來可通過產品的橫向拓展,將更多家電納入到它的體系中,實現生態體系的擴容。在這個過程中,小米可能會遭遇對手的阻擊,剛才提到,一些家電廠商正視圖通過智能電視、智能冰箱、智能空調構建自己的生態體系,他們顯然不甘心屈居小米之下。所以,小米的智能家居夢真正實現起來,還是很困難的。(文/王易見 QQ:543415188)

點擊鏈接,閱讀原文,上黑馬專欄和導師一起討論相關問題~詳情請戳:http://ask.iheima.com/?/article/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778

影一靠《艋舺》等賣座片 成為台灣首檔電影股 李烈有Guts 不怕拿陌生人的錢拍片

2014-11-03  TWM
 
 

 

由億萬票房監製李烈領軍的「影一製作所」,在十月二十七日正式掛牌興櫃,開盤首日漲幅高達九一.七%,市場雖捧場,但李烈仍不敢保證未來會片片大賣,其價值該如何評估,公司與投資人都得一起學習。

撰文‧ 周思含、鄧寧

走進中影八德大樓,二樓電梯門一開,《總鋪師》、《翻滾吧!阿信》、《囧男孩》、《艋舺》、《明天記得愛上我》五張電影海報就掛在牆上,它們是最好的招牌,告訴所有來訪者:這裡是電影製作公司。

提起這些電影,影迷馬上能想到《金罵沒ㄤ》林美秀、體操選手彭于晏,或是小角頭阮經天、趙又廷,但在背後串聯起這些名字的人,只有她——影一製作所總經理李烈。

李烈已經從幕前的玉女明星,成功轉型為幕後的「億萬票房監製」,而影一製作所在十月二十七日興櫃掛牌後,她又多了面對資本市場的新挑戰,「以前的股東都是業界人士,可以面對面直接溝通,電影賠錢也不會抱怨;但從現在開始,公司要用陌生人的錢拍片,我很有壓力,但我不會害怕。」張著一雙大眼,李烈堅定地說。

相信劇本好一定會賣座

就算貸款也要拍

事實上,影一過去三年皆未獲利,今年前九月自結稅後虧損為一八○二萬元,每股淨損○‧九五元,赤色的成績單要如何說服投資大眾?輔導券商永豐證券認為,文創產業的無形資產比有形資產來得更有價值,如影一的製作團隊,或是在媒體版圖上實力雄厚的大股東能率集團及富邦金控,都是影一重要的無形資產。

法人認為,未來應以「出片量」和「票房」來評估影一,雖然無法準確預估獲利,但可以掌握成本;李烈也直言,電影製作極富賭博性質,「一部賺錢的片就可能打平全年支出,但沒人說得準。」掛牌後肩負營運重任,李烈也很清楚,她必須讓影一的財報數字漂亮,「我手上有很多案子,但未來一年,我會先推商業化的片型。」「很多人都聽過我跟媽媽借房子貸款拍《囧男孩》的故事,所有人都說我瘋了,但我真的只是憑一股傻勁,相信劇本好看,一定會賣錢,那是我第一部籌拍的電影。」幸好,《囧男孩》一舉成功,以一千四百萬元的低成本開出三千六百萬元票房,媒體甚至將其與《海角七號》並列為「國片復興運動」的開端。

接著就是締造台灣影史諸多紀錄的《艋舺》,李烈笑言這是第二件傻事,卻也是商業化操作最成功的一次,同時也是能率集團的董俊仁、董俊毅兄弟正式投資拍攝的第一部電影。

什麼都沒有還到坎城宣傳

《艋舺》創2.6億票房紀錄原來,董俊毅的妻子周欣怡是李烈的乾女兒,兩人是多年舊識,在籌拍《艋舺》時,李烈與導演鈕承澤「照常」陷入資金不足的困境,董俊毅二話不說投入一千萬元,臨門一腳成為最後到位的一筆資金。

「我跟豆導(鈕承澤)在拍《艋舺》時都很窮,但我們做了台灣電影圈從來沒人做過的事:在什麼都沒有的狀況下跑去坎城影展宣傳,旅費一路刷卡!」所謂什麼都沒有,意指劇本沒修完、團隊沒敲定,連演員都只確定阮經天,簡單找些臨時演員拍個視覺預告,李烈、鈕承澤與阮經天三人就這麼殺去了法國坎城。

幸運的是,二○○九年的坎城「台灣之夜」沒有其他更大牌的影星壓場,隔天所有影劇版都是《艋舺》的新聞,成功為電影造勢;李烈更直接找上美商華納兄弟公司,提出讓《艋舺》卡進春節檔期的要求,在此之前,國片已長達二十年未能擠上春節賀歲強片。

「華納說得很明白,要上春節檔,(電影)打仗的能力要很強。」而《艋舺》最終開出二‧六億元的驚人票房,讓所有投資人共享最後約一億元的回收,投資報酬率達六成,也讓能率集團對投資電影更具信心。

不複製熱賣電影

也讓出資者很甘願

檢視影一的電影成績單,也並非一路長紅,《白米炸彈客》、《明天記得愛上我》與《軍中樂園》就是叫好不叫座的作品,但也都是李烈的心頭肉,「我非常討厭複製,有人建議我拍《艋舺2》、《總鋪師2》等續集電影,那可能很賺錢,但我不願意。」要這樣有「Guts」的電影人,將公司轉型為須對大小股東負責的興櫃公司,自然不是易事,但長期出資者董家兄弟覺得很有必要。影一製作所董事長董俊仁指出,台灣電影近年雖然熱絡,但對影片創作者而言,籌資簡直是夢魘,所以希望能讓電影產業進入資本市場,一方面募資,一方面能讓導演、製片專心做電影,並將利潤回饋給股東。

曾與李烈合作推出《行動代號:孫中山》的導演易智言認為,影一若有更多錢可運用,電影創作者也多一個選擇平台,未嘗不是好事。

影一製作所是台灣首檔電影股,國內其他電影公司也都蠢蠢欲動,影一若能藉此模式順利籌資,未來電影的事,可就不只在影劇版面出現了。

影一製作所

成立時間:2007.08.09

董事長:董俊仁

總經理:李烈

資本額:1.9億元

主要業務:電影製片、藝人經紀、電視版權、影音光碟2014上半年合併營收:1336萬元

獲利:-1532萬元、

EPS:-0.81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8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