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圖日記不只賣商品,更是賣廣告,讓一間間亟欲打響知名度的店家,一夜之間就成為人氣店家,助人成功之餘,也讓兩位創辦人郭書齊、郭家齊成為人人稱羨的「億元男」。 撰文‧黃智銘 就在網路巨人Google有意以六十億美元天價收購全球最大團購網站Groupon同時,台灣知名的團購網站「地圖日記」也被Groupon購併。業界估 計,收購金額應該在新台幣一億元以上,地圖日記創辦人郭書齊、郭家齊不到四個月就拚出億元身價,他們靠什麼快速獲利?並讓外國金主願意買單? 每晚午夜十二點是一般人上床睡覺的時刻,但是全國卻有一群人仍守在電腦前,他們不是在聊天、玩線上遊戲,而是在等待地圖日記網站上的「百萬網友團購網」公開最新的團購項目。從漢堡、烤鴨全餐到鬼屋門票,只要一公開,瞬間就被搶購一空,這就是團購網的魅力。 地圖日記網站執行長郭書齊得意地細數「輝煌戰果」說,「我們最高紀錄一個晚上賣出五千多個漢堡,也有一晚上賣出二千多張遊樂場鬼屋門票。」「這些其實都是 衝動消費,半夜十二點,有多少人會想吃漢堡或去鬼屋?但是在半價的誘惑與適當的文字、圖片宣傳之下,網友們就是會買。」對於自己煽動網友衝動購買的創造議 題能力,郭書齊相當得意。 地圖日記並非一創立就一帆風順。郭書齊與郭家齊兩兄弟頂著美國雷鳥大學企管碩士與史丹佛大學資工碩士的高學歷,三年前兩人各出二十五萬元創業,在沒有創投 奧援之下,靠著親朋好友的借貸,苦熬過來。為了找到新出路,今年八月推出「百萬網友團購網」,以每日特惠商品半價作為號召,一舉打響名號。 至於這個模式為何能夠在四個月內成功,甚至創造出超過一千萬元的業績?原來,郭家兄弟成功營造出網站、網友及廠商三贏的共榮圈。網站靠向廠商抽成獲利、網友占了便宜,但是為何廠商願意承受損失,以一半的價格賤賣商品? 「團購其實不是銷售,而是一種廣告,店家願意配合我們推出超低價產品的原因在於,團購保證消費者一定會到店裡消費,比起海報、電視廣告絕對更有效又便宜。」郭書齊一語道破團購網站的本質,原來店家賠錢賣的用意在於打響知名度。 西門町的大衛起司漢堡今年十月也和地圖日記合作,一分鐘之內賣出九十三個漢堡,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老闆詹大衛說,「地圖日記半價銷售之後,很多客人都上 門來消費,口碑也陸續打開,業績成長超過二成,更重要的是透過網路行銷,還可以讓原本不來西門町的顧客也來店裡消費。」擁有一五○萬會員的地圖日記,四個 月內就成為全台最熱門的團購網站,靠的就是它的網路行銷威力,將折扣當做廣告費,讓新進入市場的創業家也可以迅速打開知名度,這就是地圖日記身價暴漲的祕 密! |
|
||||||
台北捷運悠遊卡成功從交通卡變身小額支付金流卡滿一周年,所有使用者都等著悠遊卡還會帶給他們什麼驚喜,能否再進一步將「老卡」玩出「新花樣」,全看劉奕成腦袋里的創意。 二○○九年二月,金管會終於拍案通過悠遊卡申請辦理電子票證業務案,全台都在歡呼悠遊卡終於像香港八達通卡能去超商小額消費時,殊不知,悠遊卡已規畫好更令人振奮的下一步。 今年三月底一紙公平會公告揭開謎底,公平會核准悠遊卡公司與中華電信、統一超合資成立「點鑽整合行銷公司」,用來統整三公司對外發出的「累積紅利」。消息 一出,市場一片贊歎,這不僅僅是公平會首度通過企業申請累積紅利結合案,同時也意味著,這小小一張幾近「無所不能」的悠遊卡,將突破無法讓消費者累積消費 的一大關卡。 然而,紅利積點似乎不是個挺新鮮的玩法,台灣各大路口都可以看到紅利積點換送贈品的宣傳廣告,無論是信用卡、便利商店、大型連鎖超市,甚至連喝個咖啡都有專屬紅利可以累積。 ○五年,遠東集團投資成立鼎鼎聯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快樂購聯合集點卡」,目前已擁有超過九百多個品牌與七千五百個通路店點。照理說,這鼎鼎聯合行銷該是遠東另一賺錢的金雞母,但事實並非如此。 翻開鼎鼎的財務報表,一○年前三季虧損四千五百萬元,○九年則虧損五千四百萬元,倘若玩紅利積點並不是個賺錢的好法子,為什麼這次悠遊卡還要伙同中華電信、統一超一起跳下來? 不靠紅利積點賺錢 要讓廠商節省搜尋客戶成本悠遊卡董事長劉奕成面對此問題時挑著眉笑:「這問題太簡單了,因為我們本來就不是要賺錢呀!」他進一步說明,現金在平台上流動, 一方面能讓消費者更便利,一方面更能帶動合作伙伴營收。他說,紅利積點其實是用來減低商家的搜尋成本,在行銷學上叫做忠誠客戶計畫(Loyalty Customer Program),意思是如果你願意常來這消費,那你就有好處。 劉奕成表示,台灣企業總是花太多廣告費在找尋客戶上,廣告打出來是全台灣二千三百萬人都在看,卻只有一千六百萬人是准客戶。劉奕成兩手一攤,大笑道:「以 企業每年花的廣告費用來換算,你想想看這樣有多少是浪費掉的廣告資源?」原來劉奕成將悠遊卡定位為服務衆人的消費平台,著眼點全不在自身賺錢與否。「我們 不追求shareholder(股東)的利益最大化,而是stakeholder(利益相關人)。」劉奕成說,不僅僅是股東,只要是悠遊卡持卡者,都是利 益相關人,他要的不僅是雙贏,而是平台、消費者與廠商間的三贏! 悠遊卡公司目前由悠遊卡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持有,台北市政府持股一二%、台北大衆捷運公司持股二八%,合計公股比率四成,其餘股東包括大都會汽車客 運公司等,合計民股持股比率六成。劉奕成認為,悠遊卡與鼎鼎行銷為遠東集團子公司的角色不同,快樂購卡追求的是整合集團行銷資源,為相關企業帶來營收穫 利。 「悠遊卡歡迎所有廠商加入,倘若快樂購願意跟我們合作更好,紅利積點講的就是降低商家的搜尋成本,消費者也因此獲得實質回饋,所以最好的是大家都開放,有興趣都可以來。」劉奕成說。 獲利來自設計商品 去年稅後純益二.一億元 既然紅利積點賺不了什麼錢,那悠遊卡靠什麼賺錢?截止今年三月底,悠遊卡發卡量已達二千四百萬張。使用悠遊卡當作電子錢包來小額消費的卡數,就高達四百五 十萬張,平均全台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人使用悠遊卡小額消費,平均每日交易筆數高達三百八十萬余筆,每天交易金額二千萬元以上,一年就有近七十三億元的現金流 量。 去年宣布與統一超商集團成立策略聯盟的悠遊卡,靠的就是台灣二千四百萬張卡平均每日約二千萬元的小額消費金額,悠遊卡提供便利的小額付款服務,再從中收取低于二%的手續費。 而這金額隨著便利商店的業績成長還會增加,劉奕成說:「台灣真是個便利商店奇跡,走個二十公尺就有兩間統一超商,兩間全家。」劉奕成笑說,現在已經穩定是二千萬元了,而下半年會因為冷飲銷售增量再增加。 「跟商家收取小額消費的手續費也僅能達到損益兩平,消費者並不會因使用悠遊卡付錢而多出成本。」劉奕成隨手拿出觀光局的紀念版悠遊卡說,「這些悠遊卡設計 商品才是真正賺錢的東西,我們靠的就是設計,將悠遊卡做成精品,讓企業可以拿去送給客戶。」悠遊卡去年稅後純益二.一億元的成績,靠的正是設計商品的軟實 力。 劉奕成說,「悠遊卡是從人的角度來思考,光從名字上就贏現在香港的八達通卡了。你看,悠遊卡是要讓人悠遊在環境中,跟八達通以卡為主思考的角度完全不 同。」香港的八達通卡,通行于香港市區捷運、機場快鐵,還有麥當勞、便利商店、自動販賣機等數萬個零售點。香港平均每人有二.五張八達通卡,每日交易筆數 達一千一百萬筆,總交易額至少一億港幣。相較人口總數是香港三倍的台灣,悠遊卡發展空間令人期待。 面對悠遊卡商機,劉奕成認為,未來不僅將結合錢包、鑰匙、身分證,甚至到商店消費也只需悠遊卡即可辨識會員身分,進而累積點數。「悠遊卡不僅要成為讓民衆悠遊環境的生活卡,還要是發揮台灣軟實力的智慧卡。」劉奕成說。 劉奕成 現職:悠遊卡公司董事長 經歷:摩根大通投資銀行副總裁、國泰金控副總經理學歷: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 國內外小額消費卡比一比 香港八達通卡 悠遊卡 快樂購聯 合集點卡 (HappyGo) 主要用途 運輸與小額消費扣款 運輸與小額消費扣款 特約商家消費紅利點數累積啓用時間 1997年 2005年 2005年發卡數(張) 2300萬 2400萬 730萬每日交易筆數 1100萬 380萬 不提供交易額 每日總交易額約港幣1億元 每日交易額約9千萬元 2010年已發出20億紅利點數 撰文·林筱庭 |
|
||||||
香港啟動都市更新已長達十幾年,歷經許多抗爭、紛擾,相關措施法規也歷經數次修正,香港政府設立「市區重建局」主導都市更新,由政府擔負起「公共利益」的責任,創造都更戶、建商、政府三贏,作法值得台灣借鏡。 撰文‧燕珍宜 二○一○年初,九龍馬頭圍道一棟樓齡超過五十年的六層樓老屋,不幸發生崩塌慘劇,震驚全港。根據香港市區重建局統計,香港屋齡超過三十年的房子高達一.六萬棟;而屋齡超過五十年的房子,更超過四千多棟。 都市更新在香港,不單是建築老化問題,更是嚴重的社會問題。許多破落的大樓,住的多是一些外來移民與弱勢居民,居住品質惡劣,更容易衍生治安問題。 公營單位主導 「不以營利為目的」因此,香港啟動都市更新已長達十幾年,迄今共完成五十五個重建項目,共有近三萬四千戶,平均每年推動五個案子。其中歷經許多抗爭、紛擾,相關措施法規也數次修正,「香港經驗」的成功與失敗之處,值得我們借鏡參考,並引以為戒。 首先,為何台灣的都更案,建商與都更戶總是糾紛不斷,香港則無此問題,原因與誰來主導都更計畫有關。 台灣都市更新模式,由於政府害怕被扣上「與民爭利」的帽子,因此自動退位、將角色降到最低,由建商來發動都更,讓利益、立場對立的私部門(建商與住戶), 自行談判所謂的分配問題。這先天利益衝突的雙方,誰的餅畫大一點,另一方的餅就一定會縮小,導致利益分配的糾紛與衝突層出不窮,也引發各界批評,都更的龐 大利益由建商獨攬。 香港的都市更新是由政府出資,設立「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來主導。市建局成立於○一年,從規畫、收地、賠償、標售、業權,都是由市建局統整後,才公開招標由建商接手。 市建局的最高權力架構是董事會,董事會的成員有政府官員、 立法會議員、專家、學者與社會工作者等,他們的工作都與市區更新有關。市建局啟動的營運資本,來自政府注資的一百億港幣,以及豁免都市重建項目的地價。 由公營單位主導的都更計畫,與建商啟動的都更最大不同在於,「不以營利為目的」。市建局企業傳訊總監邱松鶴解釋:「市建局也會開展一些無利可圖,甚至虧損 的都更專案,這是我們與發展商(建商)最大的分別,這精神也比較符合都更的公共利益原則。」○八年市建局就曾因房價大跌而虧損四十五億港幣,後來則因為房 價回漲,○九年變成六十九億港幣盈餘,盈餘會投入在拆遷賠償以及新的都更項目中。在都更執行過程中,市建局會協助原住戶尋找新住處,至於釘子戶,因為市建 局有強制拆遷權力,因此釘子戶的問題並不嚴重。 補償機制透明化、制度化 由建商主導的都更案,一般不會賠償弱勢的承租戶,但是香港市建局則根據《業主與租客(綜合)條例》,補償額約是租戶三年半租金的總和,補償下限為七萬港幣。對於一些不希望拿錢的租戶,市建局會協助他們申請香港的公共房屋。 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所長黃麗玲表示,台灣都市更新中,政府的角色非常弱,讓私部門去談分配問題,政府沒有承擔起審議、保障人民財產等責任。都市重建龐大的開發利益由建商獨享,是否嚴重違反都市更新政策開宗明義所標舉「公共利益」的大旗,值得檢討。 一九九○年代末期,市建局前身「土地發展公司」,即因被批評官商勾結,讓重建的大部分利益落入合作的地產商口袋,而不是給了社會或公營的土地發展公司,最 後,香港政府只好關閉土地發展公司。而今,即使已有由市建局主導,執行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都更計畫,但若建商可以自行整合改建舊樓,符合雙方利益,並非一定 得由市建局主導,同樣可以進行。 香港另一成功之處是補償機制透明化、制度化。以下是台灣每戶都更戶都會遇到的棘手問題:「建商給的條件是三十五坪實坪加十三坪公設,現在住的坪數是三十三 坪,建商要我們家用一坪四十五萬元的價格買多出來的十五坪……,請問如此這般的條件合理嗎?」「建商給的條件合理嗎?」每戶都更戶都怕被建商占便宜,都想 成為最後一位簽同意書的人,都想談到最好的條件。台灣都更設計,每位都更戶得到的補償利益可能都不相同,似乎只要會吵會鬧就有糖吃,既不透明、又不符合公 平原則,這也是都更案爭端不斷、延宕落後的主因。 香港都更的補償機制是經由立法會(類似台灣的立法院)批准,有一套客觀標準,以達透明與制度化。此補償公式為以「同區七年樓」的單位價格乘以收購面積:是 指在重建區同一或近似的區域內,樓齡約七年樓房的單位平均價,按照此單位價,乘以收購樓房的面積,就可以得出補償金額。此為一樓以上住宅的方式,至於一樓 店面,則再加三五%的面積計算。 這個「同區七年樓」的單位價,不是由市建局估計的,而是以抽籤方式選出七位獨立估價師估價,最後把估值最高與最低的剔除,再把其餘五家估價師的估價除以五,得出平均數。這樣的補償設計,暫且不論都更戶是否覺得「足夠」,但是至少不會有同一樓房不同價格的情形出現。 邱松鶴補充表示,對於都更原住戶,原本,香港︽市區重建策略︾規定一律採取現金補償,但後因許多民眾反映希望能以樓換樓,因此,新法規也開放改建後,原住戶可以簽約當時新樓單位價回購。 積極保存歷史文化 站在香港島的灣仔區或荃灣新天地,放眼望去,一棟棟嶄新的商業大樓與豪宅取代市井小民舊式唐樓,擺滿國際精品的豪華商場取代了街道小商鋪。拆舊樓蓋豪宅,引來香港居民對都市更新最後都簡化成「一切都只為了錢」的批評聲浪。 二○○六年香港政府強硬拆除具歷史意義的天星碼頭與皇后碼頭,引發群眾聚集抗議,香港社會趨向保存具歷史特色建築。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榮譽會長吳水麗表示,不論是政府或私人機構進行市區更新時,對樓房的修復工作及具有保存價值的建築物應給予充分保護。 市建局也從善如流,採納各界的建議,不但展開六十棟具有歷史價值戰前樓宇的保育工作,並透過協商收購與資助修復的方式,展開騎樓式建築保育計畫。其中,位 於灣仔的四棟騎樓式建築──和昌大押,即透過細緻的保育翻新工作,如今成為有特色的餐廳;而香港中環街市大樓,則規畫成為「城中綠洲」,並採納原住戶意 見,拒絕LV等國際精品進駐。 房地產開發豪宅化,往往就是驅逐當地小的商家,邱松鶴表示他們也注意到這個問題,已開始規畫小商鋪的安置計畫。 台北市長郝龍斌一一年二月參訪香港的都市更新時,即表示要評估成立台北市的都市更新公司。都市更新應是整體都市計畫中的一環,都市更新不能以私人利益為目的,而涉及公共利益的都市更新,政府更不應該缺席。 都市更新 台、港兩樣情 台灣 實施時間 1998年公布《都市更新條例》已拆遷數 122件,共15395戶 都更實施者 私人建商 土地所有權 私人 拆遷補償機制 談判制、金額不透明 釘子戶 不能強制徵收 香港 實施時間 1988(土地發展公司)已拆遷數 55個重建項目,共約3.4萬戶都更實施者 公營機構市建局 土地所有權 政府 拆遷補償機制 補償規定公開透明 釘子戶 強制收回 |
| ||||||
日本經濟泡沫化後,打工族人數急劇上升,一千八百多萬人的市場需求,被同為打工族的村上太一所洞悉,創立的Livesense人力網站,以創新的商業模式,寫下日本網路經濟的另一頁傳奇。 「我還是高中生,打工地點希望離家不超過電車三站,老闆能每天結算當天薪資。我討厭穿制服,聞到菸味會作嘔。」這是日本人力網站Livesense上的一則打工訊息。要找一份工作,同時還要滿足這些需求,若在十年前,恐怕要親自走遍三個電車站的距離,看遍每一張貼在店外的徵人廣告,還不一定找得到,但現在只要上Livesense的網站,一指搞定! 日本自從經濟泡沫瓦解後,企業精打細算,減少錄用正式員工,改聘打工族。根據二○一二年的日本政府統計資料,日本受薪階級五一五四萬人中,約三成五為非正式員工,達一千八百多萬人。七年前,Livesense迅速切入這塊大餅,開始提供嶄新服務。 發祝賀金 吸引求職者上門台灣無名小站創辦人林弘全分析說:「日本原本也有人力銀行推出服務,這些占優勢的先行者可以要求求才企業先付費。但是像Livesense這種後進者,就只能思考創新的商業模式,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想打工的人上Livesense旗下針對打工者營運的網站Jobsense,就能依自己的喜好逐步查詢,可選擇打工區域、交通路線、職務等,每縮小一次範圍,網站上的「符合本條件的求才數」也會跟著變動,讓求職者知道自己有興趣的打工機會有多熱門。這個網站也每日更新,可以看到最新的求才件數。 Jobsense網站上還刊登許多對求職有幫助的專題,例如如何寫履歷表、打工經驗談、最新的打工趨勢等;另有清晨打工、高薪打工、可轉為正式職員的打工等特別企畫。除了資訊豐富之外,最吸引打工者來這裡找工作機會的,還是「錢」;求職者透過Livesense找到工作後,Livesense會發給祝賀金二萬日圓,這個數目約相當於二十小時的打工薪資。這個致命的吸引力容易讓求職者告訴周遭的人,達到廣為宣傳的目的,Livesense的人才資料庫也跟著擴大。 另一方面,依照人力銀行傳統的作法,企業委託徵才要付一筆費用,卻不一定能找到合適的人才。為改善這個問題,Livesense讓企業不必先付錢就能登求才廣告;找到人之後,Livesense再收費。因為沒有風險,多數企業都願意在網站上刊登求才訊息。這種被稱為「成功報酬型」的觀念,讓求才者、求職者和平台提供業者三贏,也讓Livesense快速崛起。 業務多元 發揮乘數效果林弘全認為:「Livesense提供祝賀金的作法真的很聰明,而且它其實也是確認上班回報的機制,目前看來,這個模式相當成功。」CyberAgent Ventures台灣區總經理Alice Fang也指出:「日本原有的公司或許因為用戶已經習慣,也或許有一些包袱,不易改變服務形態。Livesense找到了一個市場上沒有的營運模式,規模做大以後就有乘數效果。」繼打工者之後,Livesense於○九年陸續推出正職者使用的「Jobsense Link網」,以及派遣人員專屬的「Jobsense派遣網」;一○年則橫向發展租屋服務,推出「door租賃網」;一一年,口耳相傳的「轉職會議」正式啟用。業務多元化的好處是發揮不同領域的乘數效果,增強開發服務的能力,利用搜尋引擎最佳化︵SEO︶的服務來聚集人潮,吸引更多使用者。妥善運用SEO這種網路行銷手法,讓求職者在雅虎或谷歌網站上,輸入「打工」等關鍵字時,會最先看到Livesense的網站,達到高集客力的目的,同時也可以節省宣傳的費用,把成本降到最低。 點評企業 經驗分享成效大Livesense對自己的服務開發力也非常自豪,從企畫到網站設計、系統開發等都不假手他人。村上太一表示,公司員工常訪問用戶,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探索需求;而且由於這些業務不外包,開發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得以累積,就能建構一個迅速確實的服務體制,這對公司的長期發展而言,絕對有其必要性。Livesense還觀察到,求職者對於自己不熟悉的工作總有很多疑慮,希望有經驗人士來解惑,「轉職會議」就能滿足這樣的需求。它的運作方式是,由各企業的員工或前員工來介紹這家公司,有意到這家公司上班的人,能先有初步的了解。網站還有目前口碑最好的排行榜、查詢最近最熱門排行榜等。村上太一指出,一個月約有三百萬人使用網站,公司會站在中立的立場,盡可能把事實傳達給求職者。 Alice Fang分析指出,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除了SEO,網路業者勢必也要善用社交網站等其他行銷手法。「就像很多網友會對餐廳有點評一樣,轉職會議就是讓用戶對公司點評,根據實際經驗抒發個人意見。這種方式讓用戶對公司有信賴度,而且形成黏著度,增加停留在這個網站上的時間。」透過這些努力,Livesense到今年六月止,使用Livesense服務的企業累計達三七一七五家,使用者約有一千萬人。Livesense八月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今年一至六月營業額為二十一億日圓,稅後純益比去年同期增加六八%,達到五億二千萬日圓;預估全年稅後純益達八億七千二百萬日圓,增加幅度為四六%。村上說,未來將繼續擴大現有事業市占率,並致力開發新事業,繼續書寫日本網路經濟新傳奇。 創造三贏! ——Livesense成功的商業模式 企業客戶 ‧無效免費(零風險) ‧揭露資訊費用便宜 成本效益提升 Livesense ‧業務成本降到最低 ‧低成本營運 ‧顧客企業不斷增加 ‧不大舉聘用員工也能擴大規模 ‧高集客力 媒體力提升 求職者 ‧資訊豐富 ‧領到「祝賀金」 好處增多 撰文‧孫蓉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