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9/147308.html
反ISIS輿論戰新思路 谷歌用視頻糾正用戶“三觀”
谷歌等科技公司正在利用自身產品的屬性找到抵禦極端思想傳播的新途徑,把一些尋覓加入極端組織的搜索者導向反極端組織。
谷歌智庫的新項目
谷歌旗下的智庫Google Ideas今年2月更名為Jigsaw(拼圖),搖身一變成為科技孵化器,但主要任務並無太大變化,即用科技解決地緣政治挑戰和網絡安全威脅,Jigsaw團隊仍然由Google Ideas的負責人、原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部的賈里德·科恩來領導。
今年1月,科恩在公開講話中承認讓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的信息完全從互聯網上消失是不可能的,但是通過各大互聯網公司攜手,可以在短期內讓ISIS在社交媒體上失去輿論陣地。
ISIS今年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等地遭到接連重創,勢力範圍嚴重縮水,但其在海外仍時不時實施恐怖襲擊、制造恐慌,並且利用社交媒體和宣傳視頻不斷在網上招募新兵。
過去一年來,Jigsaw著力開發的一個新項目正是與反恐怖主義行動嚴格相關,希望結合谷歌搜索業務強大的算法和視頻網站YouTube的媒體平臺找出那些為試圖加入ISIS“新兵”,防止年輕人被洗腦並參與極端組織。
測試階段效果明顯
Jigsaw的這個名為“重導方法”(Redirect Method)項目今年早些時候已經上線過測試版本。雖然采取這些措施的實際效果難以衡量。但從用戶行為來看,這些反“伊斯蘭國”的內容已經引起了用戶的興趣:在2個月的時間里,超過30萬用戶被引流至反“伊斯蘭國”洗腦的YouTube視頻播放列表,從點擊率來看,這些內容的點擊率達到9%,遠高於一般谷歌廣告點擊率的2%或3%。被引流過來的用戶累計觀看時長超過50萬分鐘,點擊率最高的一段視頻平均播放時間達到8分20秒,比用戶通常瀏覽視頻的時間(3分47秒)多出1倍。
在測試階段,Jigsaw和英國的創業公司Moonshot Countering Violent Extremism及黎巴嫩的Quantum Communications一起合作,組織了英語和阿拉伯語兩個視頻播放列表,內容有戳穿ISIS偽善的講話;也有人們在ISIS重鎮敘利亞拉卡大排長隊等待分發食物的視頻。這些視頻的內容的目的都是抵制ISIS的“洗腦”宣傳。
在用戶鍵入的搜索關鍵字或關鍵詞被識別為與ISIS高頻關鍵詞相關的時候系統將會插入廣告,而這些廣告鏈接將會導向YouTube上面的上述播放列表。
9月,Jigsaw還將聯手Moonshot CVE和美國的Gen Next Foundation一起啟動項目的第二階段,主要針對北美地區的極端主義者,目標除了ISIS的新兵外,還有一些宣揚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者。
科技公司態度微妙
實際上,除了谷歌以外,很多具備社交屬性的科技公司多年來也不是沒有參與過對恐怖主義信息的圍堵。
自去年年中以來,推特(Twitter)已經封殺超過12.5萬個涉及恐怖主義的賬戶,其中大多數與ISIS有關。但是,極端組織的一些網絡宣傳部門也非常狡猾地設計反制措施,令這些內容又在一些小眾的社交平臺滋生。
但是,谷歌、推特和臉書這樣的科技公司和政府間的合作十分微妙。既同意反對極端主義信息的傳播,又對政府的幹涉十分敏感。
Jigsaw的搜索和發展負責人格林(Yasmin Green)謹慎地強調,包括YouTube在內的社交平臺有責任配合政府執法。去年下半年,谷歌共收到4萬份政府要求,並對其中的64%向政府提交了相關數據。但同時,也有蘋果公司以用戶隱私為由拒絕滿足FBI要求解鎖嫌疑人手機的案例。
西方國家和ISIS基於社交網絡的輿論戰並非剛剛打響。兩年前,美國國務院制作了一段視頻,展現“伊斯蘭國”的暴行。此外,官方也不止一次地嘗試用一些正面內容來引導那些未受極端思想影響的年輕群體,比如,美國務院曾發起過Think Again(三思),Turn Away(轉身),還制作過系列宣傳動畫Average Mohammed。
格林稱,網絡上雖然有不少和“伊斯蘭國”相關的信息,但也有很多可信的聲音揭穿那些蠱惑的宣講。“重導方法的核心是一項有針對性的廣告宣傳:向那些容易受‘伊斯蘭國’蒙騙的個體展示反駁蠱惑的信息。”
接地氣的輿論戰
但是,當局和傳播平臺也在不斷反思這些宣傳內容的策略和有效性。
格林認為,Jigsaw未來的重點是那些在意識上已經被洗腦的極端思想追隨者。而針對這些群體,Jigsaw更應該運用的不是那些刻意創造出來的反ISIS信息,而是一些在網上現有的內容。“我們意識到如果這些內容不是刻意為某個目的創造的,那麽它們看起來將更加真實可信,也更有吸引力。”
在後臺,Jigsaw設置了超過1700個搜索關鍵詞將結果導向這些反ISIS視頻播放列表。這些搜索熱詞包括ISIS新招募成員最常搜的前往ISIS勢力範圍的一些路名和一些負責ISIS招募的領導人。一些低幹涉度(Light-Touch)的搜索方法也被運用其中,比如“ISIS合法的嗎?”或“想要加入ISIS?”等問題也會被導向上述播放列表。
但是,Jigsaw的這個項目並非旨在找出極端組織的潛在加入者,也不是以監控或逮捕嫌疑人為目的。“一些人通過片面的、消極的信息做出決定,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為那些正在加入‘伊斯蘭國’的外國武裝分子提供更多積極的信息。”格林稱。
瘋狂比特幣:刷新了你的三觀 和他們的錢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20/163692.shtml
瘋狂比特幣:刷新了你的三觀 和他們的錢包
鳳凰科技
來源 | 鳳凰科技(ID:ifeng_tech)
作者 | 王玄璇
“瘋狂”——比特價格從去年12月的6000元人民幣漲到今年6月破2萬元,只能用這兩個字來形容。
突如其來的,比特幣在6月15日這一天又遭遇暴跌。一度下跌19%,創造了2015年1月以來的最大跌幅。
比特幣價格到頭了?持有30多個比特幣的劉洋並不這樣認為,他是認為比特幣日後會值十幾萬的那一派。“那點降幅我們都習慣了,沒感覺。”劉洋在洛陽一家國企工作,這些年陸續通過買賣比特幣賺了些錢。
盡管對比特幣充滿信心,今年這波行情也讓他感到意外。“現在什麽幣都別買了,要等這一波過去了。你看平臺上的交易額,等交易額降下來了,想怎麽買怎麽買,別被套在高位上。”
劉洋2013年在科技媒體上看到比特幣這個概念,之後又看到報道說美國有人挖礦一天就賺不少,便激起了他的好奇心。“我看到的時候是100多元一個,第二天就漲了百分之幾十。漲到300塊時我已經覺得不可思議了,然後去跟人聊,加一些群。”
漲到600多元時,劉洋買了25個。2013年,比特幣從1月的85元漲到11月的8500元。那一年比特幣引發了媒體狂熱,並進入了中國大眾的視野。
更多投機者被吸引過來,但12月比特幣直線下跌至3100元。
泡沫破了?一時間哀鴻遍野。還好在11月之前,因為要買房劉洋就把25個比特幣賣了,小賺了一筆。當時看是幸運,不會被套,按現在的價格來看則不是這麽回事。“之前那漲幅就把我嚇跑了。”
2014年之後,比特幣行情一直不太好,劉洋發了工資也陸續買點,到現在手上有30多個幣,平均買入的價格在3000元以內。現在比特幣一會破兩萬元,一會又暴跌,劉洋反而習慣了。
在過去的7年間,比特幣價格翻了68萬倍。
“越在乎漲跌,越容易被嚇跑。手上錢多的,反而能放,現在很多人手上的幣都有上千萬了。就看你相不相信這技術,相不相信這技術值錢。”劉洋說。
比特幣投資者說:
比特幣是價值投資,山寨幣是投機
技術是比特幣賴以生存的土壤。
比特幣是一種全新的數字貨幣,它的誕生源於神秘人物中本聰2008年的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現在德國、日本、加拿大和韓國都已經承認它的貨幣地位。在日本,就有5000多個商家接收比特幣,包括零售巨頭BicCamera和日本最大的廉價航空樂桃。
總數固定在2100萬個,沒有發行方,去中心化,誰都可以制造出貨幣,這些特性讓比特幣成為一種革命性貨幣。基於區塊鏈技術,比特幣的每個交易都經過全網廣播,人人可見,可以查到任何交易歷史,無法偽造、篡改交易記錄。
在這背後起作用的,是區塊鏈。區塊鏈是一種特殊的鏈式數據存儲結構,具有相對封閉、數據不可篡改等特點,可以用來存儲各種對真實性、安全性要求很高的數據。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數字貨幣就需要區塊鏈,存儲交易數據。在這條“鏈”上的每個節點發生交易,其他節點都知道。
雖然已經在部分國家可以小範圍的使用,但這樣一種數字貨幣轉要變成全球通用的貨幣,還有很長一段路。
2014年,深圳已有咖啡廳測試接受比特幣支付
來源:視覺中國
比特幣誕生後,它最早在真實世界里的支付用在了披薩上。這是一個常被人們提起的故事。2010年5月22日,比特幣問世一年,還不值錢,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程序員拉斯羅·汗耶茨(Laszlo Hanyecz)用1萬枚比特幣從網友那里買了兩份價值約25美元的大號披薩。
為了紀念這位悲催的程序員,5月22日被定為比特披薩節。
劉洋出於好玩,在2015年的某天用0.0522個比特幣換了一份披薩套餐,當時價值不到80塊,“就試試看有沒有披薩商家願意接受的,那個商家也是為了好玩而已。”後來比特幣漲到8000多,劉洋就讓這個商家把比特幣賣了,“他當時還挺高興的,不過現在漲到2萬多……”
除了比特幣,劉洋還買了山寨幣。比特幣火了後,類似的加密貨幣貨幣相繼出現,被稱為“山寨幣”。萊特幣、以太坊、瑞波幣等紛紛從每枚幾毛至幾十元的低點起步,隨價格暴漲開始進入大眾視野。當萊特幣價格還是幾十元的時候,劉洋買了2000個。吸取了比特幣的教訓,這次他一直沒拋,現在萊特幣一個也超過300元。
“比特幣是價值投資,山寨幣是投機。”劉洋認為,山寨幣貨幣屬性、規模和成熟度還遠遠不及比特幣,風險還是很高。
根據網站CoinMarketCap的數據,這類加密數字貨幣已超過800種。
這類加密貨幣風險大於比特幣的原因在於一個叫“51%攻擊”的漏洞。這種加密貨幣每一次交易都會全網傳播,個人無法篡改交易記錄,保證了它的安全性。但在一種情況下例外,那就是當某個這個節點有全網51%的算力,就能篡改交易,盜取其他節點上的比特幣。
由於比特幣規模大,節點多,幾乎不可能哪個節點的算力超過51%。但是其他新出的山寨幣則不一樣。參與人數少,一個節點有更多機會將算力提到全網的51%,產生壟斷。
在加密貨幣上賺了幾十萬的程璧,就被山寨幣坑過。
程璧在北京從事社交媒體監測工作,2010年他就註意到了比特幣,“當時也覺得是騙局。”對比特幣研究一番後才相信這東西會升值。在2013年10月他買了幾個比特幣,但覺得波動太小,他就看上了狗狗幣、羽毛幣等其他加密貨幣,並加入了挖礦大軍(挖礦是制造加密貨幣的方法,下文還有介紹)。
2014年年初,程璧開始挖冰島幣,當時每天能生產7-8個冰島幣。漲勢還可以,就又陸續買了幾個。但之後突然價格下跌,程璧沒有及時拋出,後來瞬間崩盤。“蠻後悔的,跌了一點沒扔,沒及時換成比特幣。”
程璧還自己開過一個加密貨幣的交易所,人們在這里進行貨幣存儲或買賣。在他的交易所上,就有發生過新幣遭到51%攻擊,用戶的真幣都被盜走了的事,程璧因此賠了幾千美元。“所有交易記錄都顯示幣還在我們這,但用戶錢包里的真幣就是憑空消失了。”
這個交易所程璧研發了兩個月多的時間,2013年年底開始做。沒幹太久就關了,主要是因為這個交易所是面向北美用戶,基本睡不了覺。收取一些幣做報酬,有時也收點手續費。“小交易所比較難做,因為有交易所跑路的。”程璧說,“大家還是信任大的交易所。”
不過,大的交易所也有收到黑客攻擊的風險。去年比特幣交易平臺Bitfinex被黑客攻擊,丟失了約12萬個比特幣,很多用戶從年賺近10倍到血本無歸。被攻擊前Bitfinex是最大的美元比特幣交易平臺。Bitfinex讓每個用戶承擔損失,削減36%的存款,同時給他們發放BFXCoin代幣。比特幣和代幣今年價格上漲,才讓平臺和用戶有可能從泥沼中脫身。
比特幣投資者抗議交易所關閉
總體上,程璧還是對加密貨幣有信心,並在不斷地研究。比起比特幣,他還是從山寨幣上賺得多一些——“幾年下來差不多有幾十萬。”現在他正在研發兩種算法,用來預測比特幣走勢,他很有信心。“通過歷史數據預測,很多機構都有。黑天鵝事件當然有,但不會總發生。”他說。
比特幣能否被預測尚不可知,可以確定的是,它確實開創了一種新的貨幣形態,並可能對現有貨幣體系產生影響。
在2015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金融學教授Bhagwan Chowdhry曾提名中本聰為2016年諾貝爾獎經濟學家的候選人。
“比特幣的發明簡直可以說是革命性的。中本聰的貢獻不僅將會徹底改變我們對金錢的思考方式,很可能會顛覆央行在貨幣政策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並且將會破壞如西聯這樣高成本匯款的服務,徹底消除如Visa,MasterCard和PayPal他們收取2-4%的中間人交易稅,消除費事且昂貴的公證和中介服務,事實上它將徹底改變法律合約的方式。” Bhagwan Chowdhry說。
不管比特幣還是山寨幣,
賺錢是“礦工”的唯一目的
在所有比特幣革命性的創新中,人人都能制造貨幣就是其中一個——通過俗稱“挖礦”的方式。
去中心化的比特幣每個節點是相互連接的,為了保證節點間數據的統一,中本聰利用區塊(block)來同步交易,區塊就是打包一段時間內的交易。打包是有獎勵的,最開始的打包成一個區塊獎勵50比特幣,之後每4年獎勵減半一次,直到2140年獎勵總和達到最初設定的2100萬比特幣。
打包交易可以通過讓計算機進行哈希計算來實現,這個過程會消耗大量電力,和消耗挖礦設備換區黃金等礦產很像。加之比特幣就那麽多,產量會越來越少,和礦產一樣,於是這種制造比特幣的過程就被稱之為“挖礦”。
比特幣礦機
在北京一家創業公司做市場類工作的阿寧就在2013年年底加入了挖礦的行列。當時他之前買入的比特幣已經漲到7000多元,一些不需要專業技術就能操作的礦機也推出了。最早出來的阿瓦隆礦機阿寧沒有搶到,後來買了18500一臺比特大陸出的礦機。按照這臺礦機的算力,一天收益是0.14個比特幣,按7000元來算一天收益近1000元。
阿寧想著不到20天就能回本。但實際上隨著更多玩家的加入和礦機算力的提高,每個人每天挖出的比特幣越來越少。
盡管如此,只要賺了錢阿寧就會買新一代的礦機。但他沒想到自己會碰上礦難。
2013年年底,比特幣價格曾破8000元。隨後出現暴跌,到2015年1月初時曾不足800元。這一場“礦難”是礦工們始料未及的。
2015年,阿寧因為行情低迷把所有礦機都賣了,收回了一些成本。阿寧最多有過10臺礦機,每臺不大,放在家中,單獨陪電源、拉網線,噪音、發熱、電費都是問題。好在阿寧家有3塊電表,單獨拿出一塊給礦機用,即使這樣有時也會跳閘。
後來其他加密貨幣相繼可以開挖,阿寧又開始挖其他加密貨幣以太坊和萊特幣,都是出於試試手的想法。“我覺得要是行的話,可能再投入一點。我之前出手比特幣礦機就是因為噪音,不是說收益不行了。”
他手上還剩下一些比特幣,“我不打算把它清倉,其實已經沒有成本在里面,都是利潤,後市可期。今年的行情是前所未有的,我也沒有壓力,只是盈利多少的問題。”阿寧說,“比特幣的價格一直在刷新你的三觀。”
個人挖礦大軍在那場礦難中“全軍覆沒”。行情好了之後,個人礦工面臨電費、噪音、發熱和礦機叠代、挖礦難度上升等難題,效率遠遠敵不過專業礦場挖比特幣,挖礦變成了集中在少數大戶搭建的廠房中的事。
和阿寧一樣,隨著其他加密貨幣陸續推出挖幣的顯卡,個人礦工都將目光從比特幣轉到了其他加密貨幣。
大昕也在那時放棄挖比特幣,轉向山寨幣。
大昕在山東一所學校做網絡運營工作,自由時間比較多。最多時有過600多片挖幣用的顯卡,組成120個顯卡機器挖礦,借用了親戚家的閣樓,也算是開了個小型的個人礦場。
大昕從2012年開始挖礦,那時挖礦的人還不多,3天就可以挖出一個比特幣,一個300多元。在2013年10月比特幣價格爆發時大昕賣了一部分賺回來一些錢。賺到了錢的他在2014年年初加大投入,但卻選錯了時機。
“那時礦難,都在出顯卡,幣價掉得離譜。”每天的電費已經比挖出來的比特幣值錢,無奈大昕只能停掉機器,後來就把顯卡都賣了。
之後,2015年8月,大昕買了一批中高端顯卡挖以太坊,這是和比特幣原理類似的另一種貨幣。
對以太坊大昕是“既愛又恨”。最多時大昕有4000多個以太坊,但都沒屯住。部分原因是電費壓力,一個月5000元電費,挖出的以太坊能價值10000元。價格漲漲跌跌,總體上也沒賺多少錢。
折騰了三四年,大昕說他沒賺回多少現金,倒是多了些顯卡。比特幣大部分賤賣了,以太坊也沒留住,但是留住了他挖出來了110多個加密貨幣Zcash,6月18日Zcash的價格是2700元左右。
這麽看兌換成現金也值不少錢,但這些比特幣玩家在接受鳳凰科技采訪時幾乎都表示:“沒賣出去也不算賺錢了。”
Zcash等加密貨幣崛起
有賺錢者也有賠錢者。比起直接買幣挖礦的成本低一些,但也有礦工連成本都沒有收回來。
在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做策劃的老範在2013年年底就感慨,挖了大半年的礦也沒能回本,現金炒幣的朋友卻賺了錢買了車。後來老範也加入炒幣大軍,但由於比較急躁,漲了就想買,跌了就想賣,老範虧了好幾萬。“賺錢的人就是死屯,很多賺錢的都是炒股方面的老手。”老範說。
現在老範轉向挖另一種加密貨幣Zcash,幣價2000多元,一天可以挖70、80元,每天電費4塊錢。
他其實很看不起這些山寨幣,曾經在2013年花500元買了一些“屌絲幣”。後來那個團隊突然說不做了,“一下幣就不值錢了。”他也說,現在還是很多人買山寨幣,畢竟價格低,漲了的話翻倍太多,自己也想試試。
原本是現金買幣的向北也在2013年入手了礦機,但還沒過年就把機器都賣了。
今年幣價大漲,向北買了些山寨幣,也考慮重新加入挖礦大軍,“新一代貨幣只能用顯卡來挖礦,整個顯卡市場一卡難求,各種顯卡也是大漲價,仿佛一切又回到了當年。”向北說。
在好奇和投機心理的驅動下,總有人不斷湧進這個市場。
比特幣價格暴漲,專業礦場卻關閉了
即便沒有礦難發生,個人礦工也只是造幣大軍中的一小部分,這個行業中最重要的力量來自於專業礦場。他們擁有專業礦機,為了挖到更多比特幣,他們競相升級硬件,比拼算力,中國在這場競爭中走在前面。根據《2014-2016全球比特幣發展研究報告》,目前全球算力的75%以上集中在中國。此報告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互聯網金融實驗室和火幣網聯合發布。
電費、租金、空間都是礦場選擇需要考量的指標,地廣人稀又有水電或風電優勢的四川、新疆、內蒙古等地就成了專業礦場棲居地。
四川山中的比特幣礦場日夜不停地挖幣,耗電量巨大
這些礦場的收益跟著比特幣價格呈過山車式漲跌,最近一個月迎來了高峰。據《新京報》報道,在一家創業公司負責挖礦業務的工作人員表示,該公司在四川、新疆等地有四五處礦場,每天可以挖到100枚比特幣,截至發稿,一枚比特幣價格約為19000元。他們去年挖礦的利潤達到200%以上。
但在四川深山處的一些礦場卻關閉、搬遷,工作的礦工也都走了。今年2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探訪四川馬邊的比特幣礦場,上萬臺比特幣礦機設在山區里的水電站旁,今年5月記者再去時已經“人去廠空”。在豐水期電費便宜,比特幣又上漲的情況下這種現象很不合理。
有人認為礦場關閉是監管原因,或許是涉及非法用電。但據當地水電站經營者表示,礦場每月消耗的400-500萬度電都是棄水電量,不用也會被浪費。礦場一搬,水電站每個月100多萬元電費收入也打水漂了。國家電網四川電力公司新聞中心相關人士表示,礦廠是直接用水電站的電,不需要上國家電網的網絡,電網公司無權管轄,這塊業務確實屬於空白地帶。但這些礦場並未被發現有違規用電等情況。
比特幣玩家劉洋的猜測是,這些礦場只想安安靜靜挖礦,被報道後給了他們很多監管上的壓力。也有人說,搬遷並非完全被動,根據客戶控制成本的要求,礦場也一直在尋找新地址。“我知道現在新疆有個大礦場正在土建,用的是過剩的風能和太陽能。”劉洋說。
每個人都關心的問題:是否有泡沫?
比特幣吸引了一波又一波投資者,有人賺得盆滿缽滿,也有人血本無歸遺憾離場。
比特幣交易平臺火幣網創始人兼CEO李林曾表示,“如今主流投資者把比特幣當作純粹的長線投資產品,和投資股票、期貨等行為差別不大。但其中不乏對比特幣特性並不了解,僅是把比特幣當做股票、黃金等投資品進行短線操作等行為。”
熱衷投資的日本家庭主婦和中國大媽們都加入了買幣的行列,為比特幣貢獻了很多交易量。他們也在擔心,比特幣泡沫會破嗎?
關於比特幣泡沫,擔心者主要基於這幾種原因:首先是政策。和承認比特幣合法化的政府比起來,不認可比特幣的機構或監管部門更多。在中國,央行就曾在今年1月一度關閉國內三大比特幣交易平臺的提現功能,使其價格大跳水。央行目前在制定兩份關於比特幣的監管政策,一份是有關反洗錢的規定,一份是有關比特幣管理的相關條理。但這兩份文件遲遲沒有出臺,一些投資人開始減少了比特幣的持有數量。
其次在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其保密性和性能方面的限制,可能使其最適合面向企業而不是終端消費者。
另外,可能受到黑客利用。5月初爆發的WannaCry病毒就是這樣,黑客通過鎖定電腦文件來勒索用戶交贖金,並且希望收取比特幣——因為對黑客來說,收取比特幣更加安全,而通過銀行轉賬的話則容易被查出真實身份。
別忘了51%攻擊。比特幣玩家不太用擔心這個,其他加密貨幣就很難說。一旦被壟斷用戶的這些貨幣可以被輕易取走,開過交易所的程璧就被坑過,也是一些玩家將山寨幣成為“投機”的原因。
還有一些莊家有定價權。據《經濟觀察報》報道,多名投資人認為,這波下跌實際上是國內交易平臺在重新開放場內交易後,為在期貨市場做空,而在場內交易砸現貨盤的結果。
盡管有種種因素可能戳破比特幣泡沫,信任區塊鏈的人仍相信比特幣有無限未來。他們期待這種去中心化的貨幣能給現有貨幣體系帶來更大影響。
至於那個用1萬個比特幣買了兩塊披薩的拉斯羅——程璧說,如果沒有這個程序員,比特幣作為一種貨幣的功能也許會來的更晚,比特幣的交易也不會像今天這樣繁榮。“這樣想想也不用太後悔了。”
(應采訪對象要求,劉洋、阿寧、大昕和向北均為化名)
[本文系鳳凰科技(ID:ifeng_tech)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王玄璇 。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獲取授權,推薦關註(ID:iheima)]
比特幣
價值投資
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