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真正厲害的圖表,是具有顛覆既有投資理論窠臼,或翻轉舊有投資觀念的新想法所鋪陳的圖表,《今周刊》特別邀請三大名師傳授私房必勝圖表,助你掌握大勢多空,尋找潛力股一招就見效。 撰文‧謝富旭、歐陽善玲 呂張投資團隊總經理張献祥靠三張圖表找黑馬股 爆發力可期元旦一過完,呂張投資團隊總經理張献祥馬上要求旗下研究員做兩張圖表給他看,「第一、請你們告訴我,日圓大幅貶值後,台灣產業供應鏈的受惠股與受害公司表,我不要報紙整理的東西,我要你們自己去拜訪公司,整理給我看。第二、台股兩個月來漲了快八百點,請你們告訴我,有哪些基本面不錯的股票,漲幅仍小於一○%的!趕快整理一張表出來!」明確的指令,快節奏的管理作風,一直是張献祥的標誌。當「呂張」旗下研究員拿著精心製作的圖表進行報告,如果張献祥在十分鐘內聽不出任何新意,他也會毫不留情面地請對方下台。 雖然每日運用大量圖表輔助投資決策,但張献祥強調:「投資上沒有那種可以『屢試不爽』、『百戰百勝』的聖杯式圖表,否則,就不會出現贏少輸多的狀況!」張献祥認為,圖表是工具,是研究與思辨後的結果,重點在於製作圖表過程中的邏輯力,以及慎思明辨的獨立思考能力!「在形成投資決策的過程中,我當然會看營收成長率、毛利率、營業利潤率、股東權益報酬率等指標,但這些頂多只是幫助我『淘汰』標的而已,被動的意義大於選出好股的主動意義。」張献祥表示,真正「厲害」的圖表,是具有顛覆既有投資理論窠臼,或翻轉舊有投資觀念的新想法所鋪陳的圖表。 存貨激增避而遠之? 小心錯過設備股跳躍式成長他舉例,大多數投資人認為,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存貨」這個項目的數字如果大幅走高是很不好的,表示公司控管有問題。但「呂張」旗下曾有一位研究員實地訪查公司發現,設備業卻是例外,因為設備業在出貨給客戶的機台中,往往需要等到半年的試用期過後才能入帳,列為營收。 「這名年輕的研究員把某家當時還在興櫃的半導體設備公司的存貨,畫了一張呈現勁揚走勢的圖,極力推薦應該大力買進,理由就是『存貨激增』,半年後認列,營收與獲利極可能跳躍式成長。」張献祥笑著說,「這家公司就是去年上市的半導體設備股股王漢微科,現在已經五百多元了,它不到百元時,獲利只有一點點,存貨卻不斷激增時,我們就注意到它了!」(見賺錢圖表十四)不只把存貨視為是設備股營運的先行指標,張献祥說:「我也會特別從公司的『長期投資』及『固定資產』這兩個數字來搜尋業績黑馬股!如果某家公司往年的長投與固定資產一直呈平緩狀況,在其他的基本面數字還OK的情況下,其長投與固定資產突然拉高,我就很有興趣去拜訪它,問問經營階層到底『出了什麼事』。」(見賺錢圖表十五)張献祥解釋,長投與固定資產突然拉高,在以代工為主的台灣產業生態中,極可能代表這家接到大訂單,才願意花大錢買設備、廠房去擴產,未來營收成長爆發力可期。 最後,張献祥還分享了一個他克服投資心魔的圖表:日線與周線圖要搭配一起看。「我所運用的選股法,選出的股票常常是已經漲了一段的股票,不過我不會因為這樣就卻步,我還會把它的周線圖調出來,看看它的漲幅在長期而言是處於初升段還是主升段?」「許多股票短線(日線)看起來漲三成,但長線(周線)觀之,卻只是party才剛開始而已。」(見賺錢圖表十六)「你不該小鼻子小眼睛,為了沒賺到三成的短線漲幅,而放棄未來可能一百至二百%的獲利,這就是一種格局!」張献祥說。 張献祥 出生:1970年 現職:呂張投資團隊總經理 學歷:政大企管系 張献祥 黑馬股觀察法 賺錢圖表14 存貨數字極可能是設備股的先行指標。 說明:以漢微科為例,2010年第三季存貨是營收2倍,但無人敢投資。 賺錢圖表15 長投與固定資產突增,可能是黑馬股。 說明:長投與固定資產一向穩定的4G概念股譁裕,2011年第三季爆增,股價在2012年第四季起漲。 賺錢圖表16 日線與周線圖一起看,掌握波段獲利。 說明:以群創為例,短線乍看漲很多。 說明:周線顯示,多頭party才剛開始。 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 從產品生命週期表 下投資決策對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來說,判斷投資決策時最簡單好用的工具,就是「產品生命週期表」。所謂產品生命週期,即產品的市場壽命;當某項新產品或技術問世,從開始進入市場到最後被淘汰的歷程,可分為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及衰退期四個階段(見賺錢圖表十七)。 新品上市時進場 只能押小注 不宜大量布局新品上市時,大部分消費者會抱持觀望態度,只有小部分人願意掏錢購買。在導入期階段,產品銷售速度緩慢,「就投資角度,特色是低EPS(獲利)、高Beta(波動)。此時要進場可以,但只能押小注,不適合大量布局。」毛仁傑說,由於新技術、新產品剛起步時,一般人較難聯想未來發展狀況,因此布局的投資者多是專業法人或創投公司,看對了就能大賺,當然也免不了虧損(見賺錢圖表十八)。 一般人或許受不了這種「一翻兩瞪眼」的投資方式,因此要在產品導入期進場,必須對市場有一定程度的研究,或請教對該領域較熟悉、專業的對象;再者,所有產品、技術最終都要經過市場檢驗,所以不斷從市場反應來檢定產品價值,判斷其競爭力,是導入期最重要的投資功課。 一旦產品經過考驗進入第二階段成長期,就意味已跨過市場「鴻溝」,銷售量逐步上揚,此時就要全力加碼了。「這個階段,產品會享有高P╱E(本益比)及高EPS。產品會在市場認同下熱銷、進而帶動獲利,股價又會因獲利攀升而上漲,是投資人賺取主升段利潤最佳時機。」毛仁傑指出。 舉例來說,今年毛仁傑最看好的產業之一,即受惠於中國需求成長的低價智慧型手機。過去,智慧型手機在大陸並不普及,但這幾年中國智慧型手機由當地業者主導態勢鮮明,國產品牌不但快速躥起,更以極具競爭力的價格獲得消費者青睞。尤其,在中國城鎮化政策驅動下,只要低價智慧型手機滲透到二線城市以外的地區,國際品牌大廠便無立足之地,只能加入低價化行列。 反觀高價智慧型手機,已算是相對「老」的產品,投資爆發力不如低價吸引人,算是成長期後端階段。獲利及股價要再進一步突破,就必須推出更「殺手級」、功能更強大的新產品,持續刺激市場銷售。 進入第三階段成熟期,代表產品銷售已達穩定狀態,不像成長期那樣高速攀升,呈現高原狀。「此時產品銷售量最大,賺得也最多,投資評價狀況是高EPS、低本益比。」毛仁傑解釋,產品銷售過了成長期,意味著市場新增消費者有限,獲利將漸趨穩定,雖然賺到最大利潤,但市場想像空間已不再,本益比也會開始向下修正。 成熟期時間的長短,要視產品競爭力而定。「像同樣是晶圓代工,台積電與聯電的差異就很明顯。其中原因,就在台積電具有很強的競爭力,營收連續稱霸全球市場,獲利也維持高水準,股價才能重回百元俱樂部。」他說,相較成長期賺的是股價主升段利潤,成熟期賺到的,就是公司配發的現金股利。 產品進入衰退期,意指銷售量從高原區大幅下滑,聯電便是這樣的情況。「這個階段獲利與本益比都明顯偏低,不用說,投資人最好避開。」毛仁傑表示,利用產品生命週期表可判斷投資應介入的時點,再配合自己的布局規畫,累積、調整操作節奏。 毛仁傑以簡單好用的產品生命週期表,作為投資決策的藍圖,但他強調,這是用來判斷產品壽命而非公司,因為企業會轉型且應以永續經營為主;另外,產品週期循環期長短不一,有些需要三、五年時間,有的甚至更久,對中長線投資人來說較具參考性。 毛仁傑 出生:1962年 現職:禮正投顧總經理 學歷:台大商學研究所 毛仁傑 產品生命週期投資法 賺錢圖表17產品生命週期圖賺錢圖表18 投資時機與資金規畫建議階段 導入期 成長期 成熟期 衰退期銷售狀態 消費者多觀望,銷售速度緩慢銷量激增,市場反應良好 銷售量進入穩定高原期 銷售量自高原區快速下滑投資評價 獲利低,股價波動大 高獲利,高本益比 高獲利,低本益比低獲利,低本益比布局建議 以小額資金進場 全力加碼 維持部位 宜避開獲利評估 不是大賺就是大賠 賺股價主升段行情 賺取現金股息困難台北社區大學人氣理財老師謝晨彥觀察月KD指標 買賣時機點浮現台北社區大學人氣理財老師謝晨彥歸納出來的「五四三選股法」,一直是他個人及教導學生選股的最重要理論核心。不過,他打比方說:「『五四三選股法』就如同選美般,的確能選出內外兼修,秀外慧中的『佳麗』。但在投資路上,只能說成功了一半。最後能不能成為贏家,關鍵是能不能以最少的代價,也就是以最低的聘金,抱得美人歸。」所謂「五四三選股法」,「五」是指高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高資產報酬率(ROA)、高毛利率、高股息殖利率及高股利支付率。「四」是指,低本益比、低股價淨值比、低負債以及低貝他值(波動率)。「三」則是產品具有獨家性、產業地位具有獨大性或具有獨特性。 會挑股只成功一半 在對的時間買好股才是真正贏家經過這套嚴謹方法選出來的投資標的,的確都是一時之選,不可多得的俊秀之股,但謝晨彥承認,選出來的「佳麗」常常不是股價已經高不可攀,就是已經大漲過一段,讓投資人踟躕不前。 「投資有點像在追女朋友一樣,如果在她正值花樣年華、眼界極高,而且追求者如過江之鯽時去追求,一定得付出極為可觀的代價。」「但如果是在對方失戀、甚至失業時『趁虛而入』,常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謝晨彥舉例說。 投資何嘗不是如此呢?如今股價登上百元關卡的台積電,也有股價四、五十元的時候,股價九十幾元的中華電信也是有五、六十元的時候。「會挑股只成功了一半,會在好的時機買好股,才是真正的成功!」謝晨彥說。 觀月KD值 如同股海航行的指南針 那麼,什麼時候才是對的時機?對此,謝晨彥所提供的兩個表(月KD值黃金交叉表與月KD值死亡交叉表),一直是他多年來奉為圭臬的進出時機參考準則。 謝晨彥整理月KD值與大盤加權指數的連動關係後發現,從一九九三年迄今,加權指數月KD指標總計出現八次低檔(五十以下)黃金交叉(K值向上突破D值)。 這八次低檔黃金交叉中,有五次均出現了高達五○%的漲幅,五○%的大盤漲幅意味著個股漲幅可能以數倍計。「這個時候,放膽下去買『五四三選股法』選出的標的,獲利一定極為豐碩!」「就算這八次KD值在低檔黃金交叉中,仍有三次在交叉完,大盤仍續跌,但是從長期投資眼光來看,即使這三次進去買,也能買到股價相對低點的好股,長線上,你依然是贏家!」(見賺錢圖表十九)投資要懂得買,更要懂得賣。在賣點上,謝晨彥則以月KD值在高點(八○以上)出現死亡交叉(在高檔中K值向下跌破D值),作為最主要的賣點參考依據。他統計,過去二十年來,加權指數月KD值總計出現九次「死亡交叉」,這當中有六次,大盤均出現顯著的跌幅,少則跌一四%,多則跌六一%(見賺錢圖表二十)。 「月KD值在高檔出現死亡交叉,是行情由多轉空的重要訊號。就算你手上股票再怎麼強,基本面再怎麼優異,覆巢之下無完卵,股價還是極可能顯著拉回。」謝晨彥強調,「在這個時候,調節賣出手上相當程度股票,有助於你在低檔時更有實力加碼,加速財富累積!」懂得判斷大勢多空,就如同在茫茫股海中手上持有指南針,指引你邁向財富的正確方向! 謝晨彥 出生:1973年 現職:台北市中山、大安、萬華、士林社區大學理財課程講師學歷:交大財務金融研究所、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謝晨彥 進出時機操作法月KD值與加權指數有高度連動性賺錢圖表19月KD值黃金交叉 結果 時間 當月指數 (點) 上漲週期(月) 漲幅(%) 之後高點(點)成功 1995/12 5173 20 98 10256 1999/3 6881 11 5110393 2001/11 4441 5 46 6484 2003/5 4555 10 57 7135 2009/3 5210 10 618395 失敗 1993/2 4384 無 續跌至3740 2001/3 5797 無 續跌至3411 2004/12 6139 無盤整長達一年才走多說明: 1993年迄今,大盤總計出現8次低檔(50以下)黃金交叉,5次隨即大漲,3次繼續跌,成功機率62.5%。 賺錢圖表20 月KD值死亡交叉 結果 時間 當月指數(點) 下跌週期(月) 跌幅 (%) 之後低點 (點) 成功 1994/4 6363 9 30 4474 1997/9 8708 17 38 5422 2000/4 8777 17 61 3411 2004/4 6117 4 14 5255 2007/11 8586 11 54 3955 2011/6 8652 6 24 6609 失敗1997/5 8163 無 衝到10286 2007/8 8982 無 衝到9859 2010/1 7640 無 衝到9220 說明:1993年迄今,大盤總計出現9次的高檔(80以上)死亡交叉, 其中6次,大盤均在死亡交叉後回檔,準確度達66.6%。 |
| ||||||
今年聖誕節,小小超李澤楷為香港電訊(6823)準備了份「大禮」,以近一百八十九億元收購價,翻兜香港最大流動電訊公司CSL。這份禮物新意欠奉,但話題十足,待通訊局「放行」,李澤楷將重奪香港電訊業一哥位置。向來做生意就好像其緋聞女友一樣,快來快去的小小超,突然「轉性」,翻兜舊情人。講情意結就太天真,今次重做電訊一哥,為得通訊局支持,他開出優厚條件:不會競投3G頻譜之餘,並額外「上繳」10MHz頻譜,變相令現時沒3G頻譜在手的中移動(941),競投出價大大減少。這局面對於現時「北望神州」的李澤楷來說,利己利人,可謂一箭雙鵰。 上週五,李澤楷旗下的香港電訊突然宣布,向澳洲電訊商及新世界發展(17),分別收購CSL全數股權。收購完成後,香港電訊將擁有「PCCW Mobile」、「one2free」、「1010」及「新世界傳動網」四個流動網絡品牌,由全港最細的流動電訊商變為市場一哥。消息一出,香港電訊股價一日急升超過一成三,母公司電訊盈科(8),亦升近百分之六。 順水推舟益中移動 不單香港電訊被市場睇好,股價有得升,其他電訊商如數碼通(315),本因政府收回頻譜拍賣,令股價受壓,但香港電訊收購CSL的消息一出,即時彈升十多個巴仙。計一計數,在香港電訊未收購CSL之前,電訊商屬「四分天下」,由市佔率最高的CSL、數碼通、和記電訊(215)及香港電訊瓜分。這個穩定局面,因政府提出收回部分頻譜而出現變化。現時四個電訊商各有三條共約30MHz的3G頻譜,政府提出收回其中三分之一(即共四條頻譜)出來拍賣,即每間只餘兩條,再加上中移動加入競爭,即五間電訊商須爭奪四條頻譜,成本自然大增。今年五月李澤楷便以此為由,提出強烈反對:「如果係咁,每一間移動公司會將增加嘅成本轉嫁消費者……好唔公平,每一家香港電訊商都係反對。」不過,因今次香港電訊收購CSL,承諾主動「繳」多一條頻譜及不再競投被收回的頻譜,便變成其餘三間電訊商(包括中移動)競投五條頻譜,拍賣價自然大大降低;最有利的,莫過於現時一條都無的新競爭者中移動。 協同效應除笨有精 在生意角度上,這個做法香港電訊屬「除笨有精」。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方保僑解釋:「收購後,香港電訊就算放棄一條3G頻譜,仲剩番三條,夠晒用。佢話放棄參與拍賣,其實係根本無需要競投。其他電訊商,到時要再拿錢去參與拍賣,最後每間最多都係各揸住三條,對香港電訊無威脅。」如此一來,在3G頻譜上,大家都「咁高咁大」。但論整體頻譜數量,香港電訊可謂「全勝對手」。收購前,由於香港電訊沒有低於1GHz的頻譜,在頻譜調動上一直存在困難,而CSL剛好修補這方面的不足,令香港電訊在不同頻譜上,都擁有充足頻寬,在客戶分流上,更加靈活。 「香港電訊收埋咁多頻譜,可以有好多嘢玩,好似依家最興嘅『三網合一』。」方保僑指,三網合一即是手提電話網絡、互聯網和有線電視網三線發展。另外,有外資分析員亦睇好兩間公司的協同效應:「收購CSL,幫佢增加好多客。就算將部分頻譜還番俾政府,嗰啲對佢嚟講係剩餘物資,佢仲慳番維修費用添。」他指出,一六年政府拍賣3G頻譜,電訊商動輒要花上二十億元,才可買回一條頻譜,合併後,香港電訊已省回拍賣費,加上門店可共用,有助節省成本。未來各電訊商的目標,都是改革頻譜迎接「4G」大戰,香港電訊可謂裝備最齊。 現金牛多次轉手 身為主席的李澤楷表示,收購CSL是為給香港電訊股東帶來穩定而經常的派息。事實上,雖然香港電訊業市場已飽和,但入場門檻高、擁有穩定收入的電訊公司,向來是投資者眼中的「現金牛」。截至今年六月底,擁有三百九十萬客戶的CSL,一年的EBITDA(扣除稅息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為二十二億元,遠遠多過只有一百六十萬客戶、年賺(同期的EBITDA)七億四千萬的香港電訊。向來鍾情資訊科技的李澤楷,對流動通訊市場念念不忘,多次出入。○一年,為還債,前後以一百七十多億元,悉售CSL予澳洲電訊Telstra。○五年,與Telstra的不競爭協議限期屆滿,李澤楷隨即收購SUNDAY(前866),重返流動電訊市場,○六年私有化,改名PCCW Mobile。不過,過去十年李澤楷仍不改做刁作風,玩殘電盈股東。先是○六年出售固網業務不成,○八年又提出以每股四點二元私有化電盈,後因種票疑雲,被證監會及廉政公署調查而告吹。至一一年,李澤楷一改作風,並分拆香港電訊,以信託形式上市,變回收息股。不過,經過幾年折騰,市場份額最小的香港電訊,聲勢明顯不及其他電訊商,一直捱打。是次收購CSL,可說是李澤楷表達意圖之舉。 老闆攞威公司埋單 是次收購的第二關,是小股東。收購總代價的一百八十九億元,要全數以現金支付。現時香港電訊手頭現金只得三十四億元,所以已打算安排約一百九十五億元的銀團貸款,亦不排除要配股。有分析員就擔心,收購影響香港電訊財政狀況,公司吸引力反而降低。他解釋:「一旦配股,每股派息就會攤薄;如果問銀行借,負債就會增加。」券商DBS Vickers估計,假如香港電訊以現價七元五毫八配股,每股派息會減少一成三,若全數銀行貸款,對小股東會較有利。股價難得攀升,對日盼夜盼返「家鄉」的電盈長情股東來說,總算有安慰,但卻不敢「開心得太早」,因為最驚就是李澤楷玩財技。「電盈小股東大聯盟」代表陳仲翔,坦言「又驚又喜」:「依家最擔心怎樣融資,問銀行借錢又驚加重負債,配股又擔心唔知用咩價錢、配俾咩人,會唔會影響小股東權益,希望管理層盡快交代。」 小股東找數怕怕 小股東陳仲翔持有八號仔十多年,前年電盈分拆香港電訊,以信託形式上市,他亦分得股份,至今仍揸住一手蟹貨,同李澤楷鬥長命,「依家股價雖然喺低位,但已經跌定咗,唔再好似以前咁,升市又跌,跌市又跌。」電盈是香港電訊母公司,香港電訊的一舉一動,足以影響電盈收入及股價。每次電盈股東會,陳仲翔必出席,並踴躍舉手發言。一一年電盈股東會後,更獲李澤楷親自接見。陳仲翔指,他與家人投資很多錢在李澤楷的股份身上,雖然累他輸身家,但折騰多年,已變得心平氣和:「公司做得好唔好,同我個人榮辱息息相關!」觀察多年,他指以往鍾意「做刁」的李澤楷,正在轉變:「Richard大個咗o架啦,成熟咗,聰明咗。話晒都係三個小朋友嘅爸爸,諗嘢唔同五年前、十年前。我對佢仲有希望,希望佢可以透過自己的才幹,令股價回升。」 協同效應 在五間電訊商中,香港電訊擁有的頻譜最少,亦沒有1GHz以下的頻譜,因此2G、3G及4G用戶都是用高速頻譜。即是快車、慢車都用一條線,容易造成網絡擠塞。 頻譜數量大增,包括1GHz以下的頻譜,不同的頻寬可靈活調配及分流,如2G及3G用較慢的頻寬。另外,用戶亦大大增加。 |
一箭多雕!三桶油合並重組背後的四大邏輯 作者:占豪 周二晚上,春節進入放假模式,突然看到有一則這樣的消息:外電報道,中國正考慮在大型國有石油企業之間進行超級合並。此合並或將發生在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及其主要國內競爭對手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身上。兩大能源企業——中海油和中國化工也有可能是被合並的對象。報道稱,經濟顧問正應領導層要求,進行合並的可行性研究。
這則消息太讓人吃驚了。因為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國化工不但都是世界五百強企業,前三者排名還都非常高。2014年,中石化排名世界五百強第三,年營業額4572億美元,利潤89.3億美元;中石油世界五百強排名第四,年營業額4320億美元,利潤185億美元;中海油世界五百強79位,年營業額959.7億美元,利潤77億美元;中國化工世界五百強排名276位,營業額397億美元。如果4家公司合並為一家,將成為年營業額差不多萬億美元、利潤超過300億美元的超級巨無霸企業。到那時,這家企業無論規模還是利潤,都將是世界五百強第二名的一倍。2014年,荷蘭皇家殼牌石油排名世界五百強第二,其業營業額只比中石化多了二十多億美元而已,一旦三家中國企業合並,將會比殼牌大一倍。如果是中石化和中石油分別合並中海油和中國化工,則二者很可能將會排在世界五百強的第一和第二位。
那麽,三桶油和中國化工的合並可能嗎?若有可能的,那中國政府到底要發什麽大招?為什麽要這麽做呢?
三桶油和中國化工有沒有可能合並重組呢?在占豪(微信:zhanhao668)看來,這一消息並非空穴來風,三桶油和中國化工未來完全有可能進行合並重組。那麽,為何中國當局要進行這樣的大重組?這種合並重組的背後邏輯是什麽呢?請聽占豪慢慢道來。
大背後有四大邏輯:
一、國際商業競爭,“塊頭”越大,調動資源的能力越強,核心競爭力越強。
未來的國際商業競爭,占豪認為有三個趨勢:
一是競爭將走向區域集團化;即世界將在未來二三十年,形成3到4個大型區域國家經濟集團。國家集團之內將主要是合作,少有競爭;集團與集團之間,既有合作也有競爭,但總體競爭大過總體合作。譬如,歐盟就是一個已經成形的國家經濟集團,並正向政治集團方向進化。
二是大的商業競爭將立足於國家平臺;即哪個國家有足夠強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市場等資源平臺可供企業利用,企業就能擁有在世界上更強大話語權和控制權。可以預見,未來小國將很難在重要領域贏得一席之地。
三是大的商業競爭將會是“塊頭”競爭;即,哪個企業的“塊頭”越大,誰就擁有更強大的商業競爭力,就能調動更多世界的資源為我所用。
這三大趨勢,決定了中國會加大內部企業的重組力度,從而為擁有更強大的國際競爭力而努力。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的合並邏輯也是如此。
二、國家經濟深化改革的趨勢和國家控制戰略資源的必要性使然。
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深改已經做出決定,即進行全面深化改革。這全面深化改革中很核心的一點就是“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就意味著整個經濟環境無論國企、私企、集體所有制企業、外企等所有形式的企業,在市場準入權利方面都是一致的。而且,在產權方面,無論國有、私有、集體所有還是外資所有,權益也都是一樣的。同時,政府還要退出微觀市場,要盡最大程度減少行政審批,政府將只扮演宏觀調控者和市場事中、事後監控、監督、監管者的角色。更直白點說,就是市場更加自由了,政府管得少了。
這樣一來,問題來了。如果將資源配置的決定權都交給市場,且幾乎所有行業都要交,那關系到國家戰略安全的領域和行業怎麽辦?既要更加市場化,又要保證國家戰略安全,現有體制是不行的,那這就需要進行改進。
怎麽改?譬如,移動通信領域,成立了鐵塔公司將移動通信的基礎設施資源全部納入其中獨家經營,然後將通信市場經營服務的部分放開。具體到石油行業,就是把石油的終端服務放開交給市場,對核心的石油開采、進出口經營等核心業務絕對掌控。這麽一來,將三桶油和中國化工等石油企業合並成一家或兩家企業,然後將終端銷售資產先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再完全放開市場經營,如此則國家即可掌控戰略資源,又能讓該市場化的部分全部市場化了。這樣一來,不但可以大大擴大市場經營的規模,增加社會投資,又有利於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總結起來說,就是將關系到國家戰略安全的資源絕對壟斷起來,將可以市場化的部分徹底市場化。這樣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場的活力促進經濟發展,又不至於影響國家戰略安全導致失控,一舉多得,一箭多雕。
三、中國資本和工業輸出戰略需要。
在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開始之後,中國經濟所處的發展階段以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決定了中國必須進行大規模的工業輸出和資本輸出。工業輸出和資本輸出,越大的托拉斯成本越低、越有國際市場競爭力。
中國的國企,總體上都由中國政府這個平臺所控制,因此由幾家合並為一家或多家合並成兩家,將更有利於將國資的拳頭握起來,然後再與其它國企合起來形成更強大的對外資本和工業輸出能力。而且,這樣的大重組,也能減少在境外競爭時的內耗。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的合並,邏輯也是如此。更直白點說,就是中國將原來各自分離的幾股繩擰成了一股或兩股更粗、更有力的繩子。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需要。
自資本主義社會形成以來,世界國家與國家的競爭主要就看誰能夠掌控更多的世界資本,誰掌控的資本多誰就是贏家。荷蘭最早創立現代金融體系,荷蘭很快成為海上霸主;之後英國倫敦金融城確立了大英帝國的優勢,從而英國成了一戰前的日不落帝國;第三次工業革命使得美國成了資本的寵兒,又隨著西歐國家的爭霸,資本為避險進一步向美國大規模流動,最終這一趨勢成就了美國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相關內容具體分析請參考拙作《大博弈 中國之危與機》)。哪怕今天,華爾街依然是美國第一強國的運行核心。
當前世界,雖然事已隨時而易,但誰能吸引、掌控更多世界資本,誰就是世界王者的邏輯並未根本改變。如此一來,中國未來若想與西方、與美國並駕齊驅或超越之,就必須吸引足夠多的國際資本,掌控足夠多的國際資本。
但是,問題來了,以中國十八屆三中全會前的體制,中國根本不可能吸引那麽多資本,也不可能掌控那麽多資本,如此就沒辦法真正與西方平起平坐或打破其規則邏輯超越之。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前,占豪(微信號:占豪)就此問題曾思考過數年。結論是中國必須進行體制改革,必須更加徹底地市場化,必須放得足夠開,才能夠讓國際資本可以並願意大規模、長期投資中國。而要這麽做,中國必須賦予國際資本、私有資本等所有的資本形式同等的市場權利。
最終,這一創造性的模式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那就是——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是中國特色的一次偉大制度性創新,一旦成功,中國將會把西方制度遠遠拋在身後。事實上,中國在改革進程上也已遠超越西方,西方不可能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這是由其整體邏輯所決定的,而中國的改革就現階段來說進行得較為順利。
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國企當然應首當其沖。所以,我們看到,石油企業的銷售資產正在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類似改革,未來必然會延伸到包括電力、鐵路、通信等領域和行業。
中國13.5億人的大市場,使得中國這些資產以現有的市場估值出售,未來也還有很大的增值空間。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大量可以投資的資產,會吸引國際資本進入中國投資實業和投資資本市場。而中國,則可借中國國家、中國企業這些平臺,利用境內外資本的融合,形成巨大的國家競爭合力,從而不斷擴大對外的工業、資本和輸出。如此,中國即可控制更多世界資源為我所用,為我國人民謀福利,為世界人民謀福利。
如此持續良性循環,人民自然能夠越來越富裕並安居樂業,國家自然能夠越來越強大。這兩者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自然就實現了。
另外,這則消息如果在春節期間獲得確認或得到默認,春節後兩桶油和石油相關的行業板塊將會迎來一輪大漲,這可能會刺激其他有重組預期的國企出現上漲。這是投資者需要註意的。
有投資者整理了可能出現的國企合並:中冶+中鋼+鞍鋼+寶鋼+武鋼。高鐵建設: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鐵二局。中船集團+中船重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衛星系列,北方+兵裝。 神華+中煤。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國網+南網。聯通+電信。移動+廣電網。
一旦國企重組的預期進一步確認,被重組者受益將最大,相應股票也更有上漲的動力。有這樣的大概念、大預期,中國股市豈能不走牛?(來自21世紀網) |
國家和地方層面的國企投資基金紛紛設立,既有利於鼓勵創業創新、促進產業升級,也有助於盤活資金、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
最新的一個案例是,廣州市國資委牽頭制訂的《關於推動市屬國有企業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幹意見》經市政府批準印發,由國資收益、市屬企業聯合出資成立廣州國資國企創新投資基金(母基金),聯動聚集社會資本,發起設立子基金,首期基金總規模將超過200億元。
廣州市國資委有關負責人稱,已設立的各類基金,形成國資發展投資基金群,預計“十三五”期間基金群規模將超千億元,用於支持國企創新改革發展。通過國有資本撬動各類更大規模的社會資本共同參與,達到既支持企業創新活動,又放大國資收益的目的。
而在廣州之前,國務院國資委已經推出了央企版的風險投資基金。8月份,國資委指導、中國國新集團發起的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落戶深圳。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總規模按2000億元人民幣設計,首期規模1000億元。
該基金將重點投資於技術創新、產業升級項目,促進中央企業間合作。同時,將積極支持小微企業創新發展,大力開發和投資技術創新、產業升級項目,充分發揮國家級基金的資本優勢、機制優勢、人才優勢,促進國家戰略與市場機制的有機結合。
對於紛紛設立的國企投資基金,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國企投資基金是一種新的投資模式,使國企的資金找到新的空間,把資本要素活躍起來,也可以彌補民間投資的不足。目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空間很大,基金一般投向新興產業,對鼓勵創新、促進產業升級有積極意義,有望成為創造新動能的重要手段。如果有更多的地方政府設立國企投資基金,會在全國形成很大的體量。
李錦認為,基金進入處置僵屍企業和去產能仍有難度,國企在這些方面投資的積極性不高主要是盈利性和回報率的考慮。相比之下,國企更願意投資增長較快、收益較高的新興產業。
實際上,早在去年6月份國務院公布的《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幹政策措施的意見》就已提出,引導和鼓勵中央企業和其他國有企業參與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設立國有資本創業投資基金。今年9月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提出,支持有需求、有條件的國有企業依法依規、按照市場化方式設立或參股創投企業和母基金。
李錦表示,國企參與應當充分發揮國企資金引導、放大作用,重點投資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一方面需要充分發揮政府與國企資金的政策引導、放大作用,積極推動高科技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可以改善融資結構,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對於外界對國企投資基金盈利性的擔憂,李錦認為,保值增值是基本的要求,盈利是基本目的。國有企業從事創業投資主要的風險是國資的保值增值和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目前,國資部門對國企投資的監管很嚴,也已經有制度規定來保證監督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如果出現重大失誤要終身負責終身追責,基金的抗風險能力被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
去年下半年發布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加強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為規範國有企業投資行為,有效防止國有資產的濫用和流失,今年8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建立國有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的意見》明確,一旦造成國有資產損失以及其他嚴重不良後果,要追究直接責任人和領導責任, 並實行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