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勝九敗 CUP

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10.html

散戶經常犯 buy-and-hope 的毛病,很多時候源於紙上談兵,自己沒有做生意的經驗,不懂得一盤生意做大做強做上市是困難的,上了市後繼續再進一步做得再大再強更困難,像UNIQLO 的CEO柳井正先生自己所寫的書名一樣,那是「一勝九敗」的遊戲,失敗才是做生意的常態,成功是難得的。

柳井正先生在《一勝九敗》中提到:我們要知道,經濟環境一直是處於變化之中,企業隨時會面臨賺不 到錢或商業機會不復存在的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就有可能滅亡,或者不得不轉變成其他的形態謀求生存。所以,我們應該認識到,「企業」只是一個工程項 目,它有生命期限,如果不能取得良好效益,它就會隨時解散消失。

根據歷史資料,無法在時代變遷中變革轉強、消失解散的公司不計其數,像蘋果公司那樣多年到今天仍發熱發亮的公司屬少數。不要說十年,公司的經營者每一季也 面臨挑戰,每一個經濟周期都隨時有滅亡的威脅。所以,買入一隻股票後,然後幻想它十年後如何如何,是不切實際,因為十年後是什麼光景,CEO自己也不知 道。

股票市場是風險極高的地方,是危險的。所有股票都是壞的,除非你買入它後能在它身上賺錢。一隻你買入後長期下跌的股票在任何角度來看都是壞的股票,廢盡筆 墨唇舌如何辨解它是優質也只是徒然。發熱發亮的好東西,是不用怎麼解釋也能人盡皆知。就像1+1=2的事實,那是不用每天去爭辯它的真確性。

Buy-and-hope 更加是致命。尤其是期望一家上市以來都乏善可陳、從來沒有向投資者證明過其優越性的公司能夠浴火重生,通常只會等到自己成身著哂火,重生就免問。不是落井 下石,那是根據商業的常識去理解的機會率。假如賭徒是不理會勝率就下注的人,buy-and-hope 等浴火重生無疑就是賭博。千萬不要聽得多股神巴菲特的故事、或者其他的股王傳奇,就以為間間公司都能死過翻生,兼夾能夠中興重光,那些是殊例,並不代表常 態。

最後還要一提的是,假如財務報表的數字和所想像的實際情況不一致,我們必先要懷疑數字的真確性,而不是去將數字代入管理層的樂觀期望作解釋然後自我安慰,否則將會很危險。正所謂疑股不買,很多險是完全沒有必要去冒,因為市場有很多其他更好的選擇。

中國動向(3818.hk)上市以來的股價週線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52

十敗求一勝的創業冒險家 「賺錢之神」邱永漢 89年的人生智慧

2012-5-28  TWM




有「賺錢之神」稱號的邱永漢,終其一生都懷著冒險心和好奇心,踏遍世界各地,再以生花妙筆,將生活中觀察的點點滴滴傳達給每一位讀者。

他的人生哲學,將透過400餘本著作,繼續影響世人。

撰文‧孫蓉萍、周岐原 攝影‧攝影組四月二十八日,住在日本神奈川縣的超級粉絲戶田敦也依照慣例,早上九點打開電腦,準備拜讀邱永漢網站上的文章。戶田因敬仰邱永漢,研讀他所有 著作並書寫解說,看到大師未更新文章,不禁擔心起他的身體狀況。沒想到五月十六日,網站刊登邱永漢病逝的訊息,不但戶田感到悲傷,兩岸三地及日本的眾多粉 絲也非常不捨。

邱大師生前充滿活力,幾乎時時都在工作,不僅每天在自己的網站上發表文章,累計已達四四三一篇,甚至生前最後一項活動,也是在上海發表演講,善用每一分 鐘。一般人近九十歲早就退休享清福,晚年親友都勸他不必如此拚命,他卻不以為然,「要休息,等進了棺材以後再說。」就像女兒邱世賓在網站上告知大家噩耗時 說的,邱永漢終其一生,「保有赤子之心,抱著好奇心和冒險心,踏遍全世界的土地。」

作家領域

結合文學技巧和專業財經知識八十九年的歲月中,他的足跡不僅橫跨台灣、香港、中國及日本四個不同地域,也親身經歷四地政治、經濟大轉型的時代洪流。他在大 時代的驚濤駭浪中求生存、致富,甚至成為一代大師,靠的就是銳利無比的觀察力及幽默感,一生最怕無聊的他,悠遊在五種不同領域而怡然自得。

早在年輕時期,邱永漢就已出國拓展視野。出生台南的他,父親邱清海是企業家,母親堤八重則是日本人。一九三六年他十三歲時,進入台北高校一般科,前總統李登輝就是他的同學。他這時候就開始寫詩,還發行個人雜誌《月來香》,十七歲時,成為「台灣詩人協會」最年輕的會員。

一九四二年,他前往東京大學經濟學部就學,他在︽我的青春,台灣。我的青春,香港。︾一書中提到:「我選擇進經濟學部而不是文學部,讓學校的同學和老師都 很驚訝。」但是,「像我這種出生在殖民地台灣的人,我沒有把握能靠文學為生。」事後證明,邱永漢結合了作家的文學技巧和專業的財經知識,走出自己的大路。

大學畢業後,邱永漢進日本的研究所深造,研究財政學,還做了當時非常罕見的輿論調查,而這只是他一生中許多創舉中的一項。四六年他休學回到台灣,四七年寄信到聯合國,要求「應由公民投票決定台灣地位」,引起軒然大波。

在當時國民黨的白色恐怖統治下,他認為自己一定會被逮捕,因此逃到香港。當時人生地不熟,語言也不通,但是腦筋動得快的邱永漢,想到用郵寄包裹的方式,送 商品到物資缺乏的日本賺錢。每個月送一百個包裹,讓他一個月就有一百萬日圓的收入,當時東京赤坂的土地一坪才一千日圓。除了賺錢之外,他也在香港完成終身 大事,夫人潘苑蘭是﹁潘高壽川貝枇杷膏」第二代傳人的女兒。

為了完成小說家的夢想,同時治療女兒的病,邱永漢五四年再度回到東京。筆耕多年後,五六年以︽香港︾一書拿下日本文學大獎──「直木賞」,他是第一位獲此 殊榮的外國人。當時日本社會對於談「錢」這件事非常反感,但是他陸續出版了︽金錢讀本︾、︽投資家讀本︾等理財相關的評論書,獲得熱烈回響。

日本人稱邱永漢為「賺錢之神」或「股票之神」,最主要原因是六○年起,他在周刊上介紹成長個股,每次都漲停作收,二百萬日圓本金在一年內增加到五千萬日圓,但因為「銅臭味」,他被藝術至上主義者的文學家嗤之以鼻。

七二年,邱永漢受台灣政府之邀,回台投資,暌違二十四年後重新踏上生長的故鄉,昔日的異議人士化身為成功企業家,為台灣的經濟發展奉獻心力。

觀察家領域

持續以銳利目光觀察全球情勢邱永漢在台北興建大樓、在台南開發工業區,也展開各種合資事業。七五年創立了《財訊》月刊,提供讀者更多樣化的訊息,之後也開 設日語補習班,「永漢日語」至今仍在營業中。八○年邱永漢取得日本國籍,還出馬競選參議員,雖未能當選,仍持續以銳利目光觀察全球情勢,也多次準確預測經 濟趨勢發展。

八六年時,一美元兌二百日圓左右,他大膽預言「一美元將兌一百日圓」,九年後預言成真。八七年七月,他在《財訊》月刊寫道:「股票和不動產仍將無視景氣好壞,繼續漲升」,台股果然從二千點左右起漲,一九九○年直衝一二六八二歷史高點,精準預言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八八年他首次訪問北京,就確信中國未來將有大改變。九七年前後,大家對香港回歸中國,都抱持悲觀的想法,戶田回憶說:「當時日本媒體大幅報導香港人移居加 拿大、澳洲,香港會變成鬼城!」唯有邱永漢主張「大陸香港化」,因為「中國會推動改革開放運動,香港將成為前往中國的中繼基地,而且中國其他城市的人也希 望自己的居住地像香港一樣繁榮。」戶田九二年因此也跟著在香港置產,六年後漲了二倍。

九九年邱永漢還預言,日本的泡沫經濟苦果也會在美國上演,「日本土地和股票都出現泡沫,美國的暴跌恐怕會集中在股票上。」二○○○年網路泡沫果真破滅,那斯達克指數從五千多點一路走低。

較少人知道的是,比起選股眼光,邱永漢投資不動產的功力更是驚人,從九○年代初期前進中國上海與成都買地、蓋大樓的經驗,可以窺見這位「賺錢之神」對房地產發展趨勢,也有十分獨到的心得。

邱永漢在中國的不動產投資,最早是在上海與考察團成員集資興建永華大廈。「整個浦東區,永華是第一個外資建案,也是第二筆開工的建案。九一年規畫,九二年 開工。」一位曾參與前期規畫的成員回憶。如今的陸家嘴,是座蓋滿摩天大樓的金融重鎮;但二十年前,浦東根本是開發遙遙無期的荒蕪之地,直到鄧小平九二年南 巡,將上海明確定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特區,上海才開始全力發展。邱永漢在此情形下,敢選擇黃土漫天的浦東興建辦公大樓,可見其過人見識。

投資家領域

在上海、成都還未發展之際先行布局曾為本刊封面報導主角的關大戶,二十二年前就是參加該次考察團的成員之一,他回憶,當年參訪團一路走過北京、天津,最後 來到上海,儘管同樣是直轄市,但團員對浦東最深的印象卻是四處種滿油菜花,且整個浦東只有張揚路和浦東大道兩條馬路,通往浦西市中心只能走延安隧道,否則 就得搭渡輪過江,基礎建設十分貧乏,實在連開發區也談不上。邱永漢卻慧眼獨具,選在江邊興建永華大廈,這次大膽出擊,後來也成為他重要的事業成果。

在成都的投資案,則是邱永漢另一段輝煌戰果。九一年,他投下四四○萬人民幣,在成都最熱鬧的春熙路邊取得一塊商業用地,後來租給伊勢丹等兩家百貨公司使用。成都台商指出,這次出手讓邱永漢成為第一位進軍成都的外商,也創下成都當年買地的天價,令當地業界為之側目。

不過二十年後,緊鄰這塊地、面積相仿的地皮,被一家港商以八八○○萬人民幣標走,市場人士一算,赫然發現除了歷年來收取的租金,光是這塊地本身的價值,就讓邱永漢賺得二十倍報酬率,「邱永漢二十年賺二十倍」這句話才漸漸流傳開來,成為邱永漢投資眼光的最佳寫照。

革命家領域

確認自己能承受的風險,大膽投資創業由於觀察細膩,他不但先知先覺,更重要的是即知即行。例如四十年前,他看到許多商務人士投宿車站前的旅館,而整理房務需要大量人力,於是他創建一種新的旅館形態,就是現今的商務旅館,提供最低限度的服務給商務人士即可。

他一輩子從事過的事業不勝枚舉,早期做過自助洗衣、迴轉壽司、採砂石的生意,近年來則把重心移到中國,在雲南種咖啡、賣麵包和中藥化妝品,還經營餐廳,也 一直鼓勵年輕人創業。他認為,時代改變的過程中,一定有新的商機出現,例如日本國際化和高齡化,就有很多新機會誕生,正是創業良機。他說:「每天都要冒險 一下。」日本有句諺語說:「在石頭上也要坐三年」,邱永漢認為一旦決定創業,至少要努力三年,但是人生苦短,也不需要死守不放,「三年」正是一個恰當的期 限。例如他從香港到日本發展時,就告訴自己「三年沒成功,我就要改行!」在這段期間內,邱永漢從早到晚伏案寫作,全力以赴。他曾說:「其實我大概失敗十次 才成功一次。」不論投資或創業,只要確認自己能承受的風險,並且記取教訓,他認為失敗並不足懼。

邱永漢是第一位寫投資理財書的直木賞作家,他對日本貢獻最多的,應該是透過他的文學技巧,不畏世俗投以「求利」的異樣眼光,深入淺出地講解財經知識,提醒 日本人投資的重要。財訊集團籌辦本刊前,原想取名為《金周刊》,他建議:「叫『今』周刊更好!」因為雜誌不只要教讀者獲利,了解當今情況和未來趨勢,對社 會大眾更有助益。

前《財訊》月刊總編輯、《今周刊》社長梁永煌說:「我最佩服他的一點,就是熱愛旅行,探索陌生地方、找尋新的智慧,年紀再大也習慣依舊,他的生命力啟發了很多人。另外他兼具經濟學家的眼光和文學家的文筆,即使是生硬的外匯問題,也能讓人讀得津津有味。」

生活家領域

酷愛美食與旅行,用生命紀錄每次感動邱永漢一生的著作,總數達到四百六十本,領域非常廣,從股票投資、不動產、企業經營、創業,到美食和旅遊散文,都有涉 獵。雖然邱永漢患有糖尿病,但他仍酷愛美食,還會在每年發行的筆記本中,刊載推薦的美食餐廳。他的粉絲到國外旅行,習慣拿著他的美食書按圖索驥,體驗他的 感動。

邱永漢曾說:「最好在還沒失智前離開人世。」他善用每一天,永遠抱持著好奇心和冒險精神,面對新挑戰。如今邱永漢告別人世,展開了一趟新的旅程,後人將從他的著作中,繼續體驗他的人生哲學。

賺錢之神璀璨的ㄧ生

—— 邱永漢大事紀

1924年 3月30日出生於台南市1936年 13歲 進台北高等學校一般科,發行個人雜誌《月來香》1945年 22歲 東京帝國大學畢業1951年 28歲 與潘苑蘭結婚1956年 32歲 以小說《香港》獲得第34屆直木賞1959年 36歲 開始投資股票1960年 37歲 在周刊介紹成長股,被喻為「股票之神」1972年 49歲 受政府之邀回台灣,展開各項投資1980年 57歲 取得日本國籍,參議員選舉落敗1983年 60歲 在美國投資不動產1988年 65歲 首次訪問北京,認為中國將「香港化」1991年 68歲 總部移到香港,帶台灣企業家參訪中國1998年 75歲 北京市高樓「三全公寓」興建完成2002年 79歲 開設網站,每天與網友互動2008年 85歲 在上海開「邱公館咖啡」2012年 89歲 5月16日晚上7時42分因心臟衰竭去世

邱永漢金句

人未覺,錢先知市場機制使得錢比我更早知道世界局勢的發展,進而流向需要的地方。

成功每在苦窮日, 失敗多因得意時窮困時會想奮發圖強,成功後容易得意忘形。

節約十兩,理財百兩, 刻苦千兩,無慾萬兩刻苦耐勞比節約或投資理財,更能累積財富,但仍比不上無欲無求。

心如湧泉,意如飄風有再多的想法,如果不付諸實現,就沒有意義。

知者見未萌

有智慧的人,在萌芽之前就能預見未來,出自《戰國策》。

中富

錢太多就會有太多煩惱,有中型規模的財富就好。

夢多錢少

沒有欲望,就不覺得錢不夠用,但是想圓夢時,常發現自己缺錢。

資料提供:戶田敦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2

九敗得一勝 全家推手的容錯學

2015-07-13  TCW


六月二十四日,讓全家便利商店股價、營收和獲利,攀上新高的全家便利商店(以下簡稱全家)新任會長潘進丁,卸下董座棒子後接受《商業周刊》專訪,談起二十七年來全家和7-Eleven的競爭,淡定的說,「我不認為我們是老二,比較像是跑一場速度很快的馬拉松。」

潘進丁說,因為全家起步已晚對手十年,若安於當老二,一定會被老大的聲量淹沒掉,如同當年同時起步的安賓(ampm)、福客多等,後來都相繼被市場淘汰掉了,全家還能存活,是因為不斷出招,「只有這樣,同仁們才能看到超越老大的希望!」

失敗,不代表全盤皆錯不做不會錯,最怕大家因此不出手

他的招是什麼?「犯錯」領導學!

潘進丁說,失敗不代表「全盤皆錯」,之前全家曾經賣手機大虧,吃掉當年獲利的十分之一;經過檢討,改變物流模式、降低庫存風險後,前陣子全家開賣華碩智慧型手機就十分成功,「一般公司早究責了,但我們並沒因為曾經失敗,就不敢再嘗試在便利商店賣手機的可能。」他強調。

正因為潘進丁重視犯錯所帶來的寶貴經驗,帶著戰功坐大位的人事晉升法則,從來不是全家的管理邏輯。

甚至,犯的錯越大,官升得越高,這是全家內部升官的潛規則,「所以,(前副總經理) 葉榮廷以前賣手機虧了一屁股,這回就升董事長了!」全家執行副總吳勝福說。

潘進丁說,他帶團隊,最怕大家因害怕失敗、擔心獲利難看,不敢出手。「因為你只要不做,當然就不會出錯!」如果這樣的企業文化形成,不用期待全家有挑戰老大的企圖心。

出頭,光靠業績還不夠有縝密邏輯,才能帶組織打勝仗

在國內流通業界,潘進丁一向總給人善談趨勢、形象溫和的印象。「他是警官出身,個性很保守。」義美食品董事長高志尚這樣形容。但,這只是一面。

對內,他治軍嚴謹,面對下屬,總有一連串咄咄逼人的問題。

「老闆會一直挑戰你提案的風險,新主管常被問到冷汗直流。」問起潘進丁帶出來的高階主管們,大家異口同聲,一定會提起自己在過去剛當上主管時,是如何被老闆犀利的問題,問到難以招架。

和潘進丁曾經共事二十六年的吳勝福說,能在全家存活下來的主管,都要有本事和老闆「過招」。

他舉例,先前他曾提案出版旅遊誌,潘進丁要求從成本、庫存、到打算擺在櫃台的哪邊賣、為何非得自己出版不可等,一連串理由都要交代清楚,「直到所有可能風險和對應做法,是否都已考慮周詳,才肯罷休。」他說。

全家主管都知道,如果想要讓潘進丁看重你的能力,光靠業績,是不夠的,還要有縝密的邏輯力。因為,業績的起落只是一時的,只有思考力,才能讓組織連續打勝仗。

創新,先把犯錯當養分寧願道歉,也不將員工「斬首示眾」

但是,如果思慮清楚,行動力十足,最後卻犯了錯,潘進丁非但不會把犯錯的人拉出去「斬首示眾」,反而站在第一線,幫同仁化解錯誤造成後的殘局。

例如全家的點子王王啟丞在二○○五年因銷售芋頭酥所犯下的大錯,讓消費者無法在中秋節送出,導致客訴不斷。為此,時任董事長的潘進丁,罕見在一年一度的加盟商大會上,親自向加盟主道歉。

這等於是向全家全體員工宣示,別怕犯錯,因為犯錯是創新最重要的養分。

「人家不是都說,一勝九敗嗎?」他常鼓勵犯錯的主管,致勝的創新絕無可能一步到位。但,也有他無法原諒的錯誤。「如果犯了錯,卻不把問題實際狀況說清楚,有所隱瞞,沒有誠信的話,這就比較不能夠原諒,」潘進丁說。

為鼓勵創新,潘進丁曾說:「路上如果有石頭,搬走也在所不惜。」全家新任董事長葉榮廷的解讀是,潘進丁是要讓每個人不怕失敗,就等於沒有「石頭」了。潘進 丁強調創新精神也是漸進式的,如同這場跑了二十七年的馬拉松,從被對手甩得遠遠的,如今終於大幅縮短距離,交出棒子後,這場賽局還在進行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