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12商場首季營業額撲52億 按年升15%
1 :
GS(14)@2019-04-24 09:26:49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2027&issue=20190423
【明報專訊】整體經濟表現不俗,令今年復活節長假成消費黃金檔期(4月19至22日),新地(0016)表示,旗下12個商場包括將軍澳東港城、上水廣場、北角匯、葵興life@KCC、將軍澳中心、新蒲崗Mikiki、將軍澳PopWalk天晉滙、屯門卓爾廣場、屯門錦薈坊、荃錦中心、荃灣新領域廣場及屯門寶怡商場等,在一連四天復活節假期共吸引774萬人流,營業額達4.58億元,分別按年升17%及18%。
新地表示,12大商場今年第一季度業務表現逆市走俏,人流達1.25億,整體營業額達51.7億元,分別按年升16.8%及15.3%。
馮秀炎:15商場復活節檔期營業額升一成
此外,新地同系另外15個主要商場,包括觀塘apm、大埔超級城、銅鑼灣世貿中心、尖沙嘴新太陽廣場、元朗廣場、柴灣新翠商場、上水新都廣場、置富南區廣場、利港商場、元朗開心廣場和青衣翠怡商場等,人流及生意額均有上升。新地代理執行董事馮秀炎表示,總結復活節假期,15大商場總人流逾900萬人次,較去年升12%,營業額逾兩億元,較去年升約10%。
瑧尚主打1房 攻年輕上車族
1 :
GS(14)@2019-04-24 09:27:28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2167&issue=20190423
【明報專訊】近期接連有市區上車盤登場,作為新世界(0017)今年頭炮的土瓜灣瑧尚,未來可享沙中線土瓜灣站的交通優勢。發展商一如既往為旗下新盤引入獨特設計,包括是次為單位大門特設三合一智能門鎖,以配合年輕買家需要。
明報記者 謝穎怡
攝影 黃志東
瑧尚位於九龍城道68號,屬新世界及市建局合作發展的重建項目,樓花期長約兩年,屬單幢盤,提供294伙,單位實用面積介乎283至386方呎,戶型分為1房及2房,而樓盤較早時開售已經售出全數單位。
瑧尚提供的1房單位共有252伙,佔全盤單位總數約86%,實用面積介乎283至319方呎,其中全盤最細的283方呎單位分佈於A8室及B8室;樓盤其餘14%單位屬2房間隔,實用面積劃一為386方呎。此外,項目全部單位均採用開放式廚房設計。
全部單位採開放式廚房
項目提供一個交樓標準示範單位,以18樓A2室為藍本,實用299方呎,屬1房間隔。全屋以木色為主色調,希望以時尚感吸引年輕客人。單位樓層高度約3.15米(逾10呎),大廳放置多功能組合櫃,供住戶放置電視等,外連23方呎露台,睡房則採用趟門,外連18方呎工作平台。
浴室潔具採用獨特的茄士咩色,用色屬發展商特別為樓盤調製,另浴室內設有多用途鏡櫃,內置電源插頭、USB槽等,讓住戶梳洗時可享受音樂時光,惟浴室不設通風窗。開放式廚房提供不少儲物空間,內設西門子電磁爐、微波焗爐、Gorenje洗衣乾衣機等。
VERTICAL GARDEN外牆增綠化感
過往新世界均為旗下新盤引入不同設計特色,如荃灣柏傲灣以遊艇作設計概念,西營盤瑧蓺的單位露台用上不同懷舊款式的地磚。是次瑧尚除設有新世界樓盤獨有的燈掣外,單位大門更特設名為「ArtisLock」的三合一智能大門門鎖,住戶可利用門匙、掃描指紋、專屬手機應用程式控制大門開關,而住戶出門時只須向上一拉即可將大門鎖上。若住戶不在家,則可於手機應用程式內傳送「電子門匙」,予到訪親朋戚友於特定時間內開啟單位大門。
瑧尚周邊以舊式大廈為主,為突顯樓盤外觀,項目以都市中的園林作設計意念,特設VERTICAL GARDEN外牆設計,每隔一層外牆便種植一棵常綠灌木。
此外,項目基座為面積逾2萬方呎的商業部分,6樓為住客會所,命名為CLUB GARDEN,而空中花園SOCIAL SQUARE設於7樓,會所連空中花園面積約7000方呎,提供共享閱讀室、休閒雅座、健身室及宴會廳等設施。不過,項目僅設11個住客車位,即平均約26戶分配一個車位。
[睇樓速遞]
陸振球﹕投資者不應坐困維港
1 :
GS(14)@2019-04-24 09:27:55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5194&issue=20190423
【明報專訊】企業視頻會議軟件公司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簡稱Zoom)上周四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日股價顯著漲逾七成,香港傳媒也廣泛報道,主要原因是「超人」李嘉誠是股東之一。
根據報道,李嘉誠的基金早在2013年便在該公司作B輪融資時入股,而Zoom在2017年作D輪融資,而之後公司的估值在兩年內暴升達16倍,並最終成功上巿,上周四收巿公司的巿值高逾1200億港元,大家估計李嘉誠有關投資帳面可賺多少和獲利多少倍?
近年香港樓價愈升愈有,不少人都說李嘉誠和他旗下的公司明顯減少投資香港的房地產,實在蝕章,但其實李氏在其他投資的獲利幅度相當驚人,比如他早在上巿已入股的facebook和Spotify,估計數年間便賺得以百倍計,獲利也相信達數百億至上千億元,遠遠勝過買地起樓。這個故事告訴大家,只要視野開闊,有足夠資金和能力作準確分析,不是只有香港的「磚頭」才能創富,况且筆者多年前曾和李嘉誠飯聚,他便說香港「太細」,單是香港的房地產巿場,已不足夠讓公司隨意發展,所以要衝出維港,才有足夠的發展空間。
筆者做學生時讀過《莊子》:「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大,不知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投資應希望如北冥之魚,化而為鵬,一飛冲天,還是只甘於做一條維港的小魚?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陸振球 主編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