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淫僧團日誦經夜叫雞

2008-8-28  NM




牛仔褲大王楊釗有幾十億身家,一向潛心向佛,經常花錢請和尚在公司做法事弘揚佛法。這些和尚由荃灣西方寺提供,專車接送往法事場地,每日誦經唸佛,一派祥和端莊。

然而,一到夜晚,高僧法師即時大變身,脫下僧袍露出禽獸真面目,吃香喝辣滿嘴油之餘,更沉迷色情按摩,雞竇揀女。

說穿了,這些和尚出家並非為佛,而是為錢,誦經唸佛做法事只是一份工,遠比在家鄉做民工收入更豐厚。

出錢做法事的善信,變成長期供養雞蟲。

由「牛仔褲大王」楊釗創辦的旭日集團,其在九龍灣的總部最近顯得很不尋常,一行七人穿着整齊僧袍的和尚,每日早上便夾雜在上班的人群中出現,雖然惹人注目,這七個和尚卻施施然不理旁人目光。

大廈保安一早收到通知,故對這七個和尚不敢絲毫怠慢,點頭招呼後,即把其中一部客『車立』封閉,甚至趕走『車立』內的其他人,以讓七個和尚入『車立』,享受公司為他們安排的專『車立』服務。

扮得道高僧

七個和尚也不客氣,大刺刺地走入『車立』內,然後直上大樓高層四十三樓,到達該樓層後,又有職員專門接待,並開門帶他們內進。未幾,即傳出誦經唸佛之聲,梵音裊裊甚是祥和。

這 些和尚正是受集團主席楊釗出資相邀,每日朝九晚五來為集團誦經祈福。旭日集團一些員工表示,這些和尚大有來頭,是由西方寺派來的。「西方寺喺荃灣圓玄學院 旁邊,係由德高望重的永惺法師所創,喺本港佛教界都算幾有名氣,西方寺同楊釗關係一向好好。」該員工透露,老闆楊釗經常和員工講佛學,故大家對他請和尚來 做法事也不覺奇怪。

據知法事要求為期一個月,西方寺本身和尚人數太少,但因為楊釗是寺院老香客,而且每年大小活動捐款甚鉅,見他一心做法事,於是轉介了一批大陸和尚來幫他圓心願。

月賺卅萬

這 幫和尚中,以一個叫昌盛法師的為首,廿八歲的他來自江蘇,經常雲遊香港和東南亞各地,去年開始主動在西方寺掛單,由於他持有戒牒及吹噓自己與一班師兄弟善 長做法事,西方寺方丈寬運法師沒有深究,加上楊釗心急做法事,於是就把這筆「生意」判給了昌盛法師,再由他組織一班同鄉和尚來港完成。

法事的酬勞也相當不俗,一星期日日開工,每名和尚每日人工一千元,超時另有一千元「補水」,一個月下來都要花費近卅萬,但這些數目對誠心禮佛的楊釗來說卻是小意思。

楊釗多年來一心向佛,以為大灑金錢也有助弘揚佛法,殊不知所遇非人,這幫和尚受託每日來公司誦經唸佛道貌岸然,晚上僧袍一脫,卻皆是嫖飲蕩吹無一不歡的惡棍。

深圳叫雞吃肉

「最先發現嘅係公司部分同事,佢哋週末上深圳食飯時,竟然發現呢班和尚換了便服,坐喺餐廳度大魚大肉,仲又煙又酒講粗口,唔知仲以為係當地爛仔,最離譜係一人拖條女,一睇就知係夜場小姐。」旭日一名員工表示,大家發夢也估不到,日日在公司喃嘸阿彌陀佛的,竟然是一班淫僧。

記者根據情報,於上週四開始跟蹤。早上八時十分,這班花和尚倒也勤快,拿着一箱箱法事所用的工具紙皮箱,站在西方寺門外等候。未幾,一架西方寺安排的七人車出現,將七個和尚載往九龍灣旭日集團總部。

集團保安員也見慣見熟,迅速將他們帶往大廈四十三樓,這幫和尚整日也在內誦經唸佛,甚至午飯時間也不離開公司,法事原本在五點完結,但和尚們近七點半才離開,如此已算加班開OT,每個人又多袋一千元。「佢哋基本上每星期有三日會例牌加班,總之一過鐘就加一千,老闆太過好人。」集團內員工透露。

上週五碰上九號風球,一班和尚不用開工只好躲在西方寺,由於廚師無上班,他們需要親自下廚煮食,寺內只有齋菜,和尚們唯有沒精打彩地填飽肚子。

和尚起雙飛

星 期六如常開工,至晚上近八時下班後,其中五名和尚並沒有返回寺院,而是結伴來到沙田廣場購物掃貨,在昌盛法師帶路下,眾人更一頭鑽進東方錶行,看來是準備 掃貨回鄉。「佢哋來做法事有七個名額,但每個星期由不同和尚輪流開工,個個光頭都好難認。聽講佢哋揸旅遊護照,每七日就要離境,然後再來港七日。」旭日一 名員工指出,這些和尚來港一星期開工加OT,已賺過萬,而且一個月起碼可來兩轉,加上香港有很多這類法事,就連楊釗也打算長期搞下去,故他們完全不愁沒有 收入。

過關後,他們步行至火車站廣場附近的泳康賓館,這是一個龍蛇混雜的廉價賓館,內裡除了住滿來自全國各地跑生意的人外,也開設了大大小小多家色情桑拿中心。幾名和尚似已是這裡常住客人,簡單登記後就各自返回不同樓層的房間。

他 們躲入房後就一直未再現身,記者向桑拿中心一名小姐查詢,原來這些和尚在賓館內是老主顧,經常有叫她們上房按摩。「嘻,那些和尚喜歡叫兩個小姐起雙飛,我 們都知道他們不是真和尚,色迷迷的,只懂騙香港人錢,我們已經見怪不怪。」按摩小姐還透露,賓館樓下站滿「雞頭」,都認識這班和尚。

直至凌 晨,其中一名叫法成法師的帶同另兩名和尚現身,當中一人還手拖妙齡少女,他們一路淫笑走向附近的中菜館消夜。坐下來後,和尚的食量也相當驚人,炒牛肉、金 沙骨,各式煲仔菜,薄餅叫滿一整枱,幾人吃得手口都是油淋淋之餘,啤酒也是喝完一打又一打,百忙中還毛手毛腳摸向少女臉蛋。

上雞竇揀女

翌日傍晚,另一名叫妙蓮的法師做完法事,也從香港趕回深圳匯合,在賓館接待處遇見相熟的職員後,大家開始吹水閒聊,其間妙蓮法師不斷抽煙,騰雲駕霧如入玄空妙境。

吹完水後,妙蓮法師去附近麥當勞買了個套餐加雪糕,匆匆回房填飽肚皮後,不到半小時,他又精神奕奕於賓館樓下出現。

「唏!今日同我搵個靚女。」妙蓮法師向路邊兩名雞頭大聲喝問。

「咪又係過夜四百,一Q百五,你慢慢揀,今日起唔起雙飛?」雞頭縮一縮頭滿臉堆笑應酬,雙方於是開天殺價落地還錢,最後妙蓮法師跟着雞頭的屁股,來到附近的華民大廈。這幢大廈布滿「雞竇」,嫖客絡繹不絕地跟不同雞頭上樓選女,人來人往比超級市場還繁忙。

妙蓮法師一雙佛眼半合半開坐在沙發上,雞頭把一批又一批燕瘦環肥的少女帶進來,不合眼緣時法師即大手一揮「去、去、去」。然後另一批少女又重新登場,妙蓮法師耐着性子由頭看到腳,「慧眼」挑選心儀女子,不時還和附近嫖客一齊參悟選女玄機,「嗯,還是胖一點好,有力氣。」

左挑右選,妙蓮法師終於看中一名少女,隨即把她帶回賓館,直至天光都不見人影。這段時間,其他法師也是各有各精彩,不能一一盡錄。

和尚判頭呃錢

據 一些佛門中人透露,本港出家的和尚少之又少,故此很多法事都是聘用大陸和尚。但問題是,大陸大小寺院多如恒河沙數,隨便找個師父便可剃度出家,兼擁有戒牒 等正式和尚身份。這些和尚是真和尚,但出家並非為潛心向佛,而是為錢。「一個民工才月入不過一千,但做和尚一個月可以搵一、兩萬,而家唔止香港有錢佬會做 法事,大陸好多財團仲豪,一次過六、七十個和尚做幾個月法事,所以咪愈來愈多為錢出家嘅和尚囉。」

同時,也衍生出像昌盛法師一類的和尚判 頭,專來香港各寺院掛單和打關係,滿口禪理裝得似模似樣,一般寺院也無從分辨真假,遇有法事人手不夠時,也只好交由這些外來和尚去承接。「一個和尚每日人 工一千,但佢哋私下講好會分一半俾個判頭,做一個月法事總收入有卅幾萬,做判頭就從中袋十幾萬。」這名佛門中人還說,之前也有聽聞這個昌盛法師早在家鄉結 婚,更生下一個兒子,其妻在髮廊任職,最近更花卅萬買入當地豪宅,實在不明西方寺為何仍讓他掛單,更把法事交給他做。

佛都有火

香 港寺院樂於承接有錢人的法事,主要是想打好關係,皆因寺院每年舉辦的各項盛事,實賴這些有錢人捐助。「好似楊釗就同西方寺聯合搞過放生大會,又花一百幾十 萬資助千僧大齋會等等,寺院為咗保持良好關係,就算本寺唔夠和尚,搵大陸和尚都要幫有錢佬完成個法事,反而寺院唔係咁睇重法事收入。」該佛門中人還透露, 這些大陸和尚誦經唸佛交足戲,一般有錢人不知底蘊看在眼中也滿意,自然不會去追究這些和尚是真心還是假意。

本刊就此事查詢西方寺的主持寬運 法師。當寬運法師看見旗下的僧侶吃肉飲酒、北上嫖妓,一臉慈祥的他也忍不住佛都有火:「在深圳嗎?太過分……」隨後,他表示寺內幾十名僧侶,部分是來自內 地、台灣、馬來西亞的掛單僧侶。「我們都是打開佛門,每個僧侶只要有戒牒,都可以入住掛單,我們很難查清楚他們的底細背景……」他說,此事件嚴重影響佛教 聲譽。

「不過,樹大有枯枝,現在知道有僧侶原來這樣做,我們會立即趕他們出寺院。」

牛仔褲大王禮佛

今年六十一歲的楊釗,一九六七年由惠州來港,初時在製衣廠當雜工,其後因工作勤力和不怕吃虧,最終由領班升至廠長。一九七四年後,他以十萬元創業,開設「旭日製衣廠」,及後食正七十年代牛仔褲熱潮,工廠規模迅速擴大並於九六年上市,他贏得牛仔褲大王美譽,身家也累積到幾十億。

楊釗多年來誠心禮佛,他多次強調「達則兼善天下」,不斷供佛齋僧,並以旭日集團名義及佛教團體名義,向中港寺院捐助大量金錢。

近年楊釗更為寄情佛學,經常向本港和國內的佛教團體捐款,動輒過百萬甚至上千萬,西方寺每年的活動,他也出錢出力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1

小巴大王要攞威司機慘變人肉福娃

2008-8-28 NM




工潮浪接浪,打工仔繼續捱打。本刊發現,有「小巴大王」之稱的南區地膽黃文傑,為了搞活動攞威,竟要求旗下司機義務扮福娃做保安,有薪假期亦被剝削。

原來,這位公司市值三億的揸fit人,一直都用人用到盡。

奧運雖然已過,但小巴司機黃先生想起當日扮福娃的經歷,就一肚氣。

原來,南區區議會及南區康樂體育促進會在七月舉辦「南區同心迎奧運」節目,並在無綫播放,身為「南區地膽」,做了十九年南區區議員、現任南區康樂體育促進會主席的黃文傑,為了鼎力支持,於是動員公司旗下二十多名司機,在當日負責保安及表演活動,而所謂「表演」,其實就是扮福娃伴唱。

扮可愛焗餐死

「嗰日我哋一班司機朝早十點已經去到TVB,雖然裡面開行冷氣,但件福娃衫起碼有三吋厚,仲要由下晝一直著到夜晚,其間不停扮可愛做彩排,焗喺裡面真係想死!冇得休息,只得十五分鐘食飯時間。一毫子都冇收,仲要蝕一日大假俾佢添!」黃先生直言不敢反抗,因怕「無咗份工」。

上 週五,黃先生又被徵召,今次是替由港台主辦、在香港仔運動場舉行的「太陽計劃2008心火相傳到南區」音樂會做場內保安、接待等工作,又是義務冇錢收。除 了黃先生,還有另外三十多名小巴司機齊齊「獻身」。幸好當日颱風「鸚鵡」襲港,「心火相傳」活動臨時取消,黃先生等人立即如釋重負。

「都唔係第一次啦,六月二十一日『太陽計劃2008心火相傳啟動禮』喺香港仔包玉剛泳池舉行,老闆都要我哋做保安。」黃先生說,他隨即在口袋中取出糧單,上面顯示他當天被扣了一日假,「公司要我哋用自己有薪大假去做義工,簡直係無陰功!」

這些「無料」義務活動,全部都在南區舉行,皆因黃文傑是南區地膽。他的小巴王國進智公交,就是在南區崛起,目前市值三億,是本港至今唯一一間上市的小巴公司,旗下共有逾四十九條綠色小巴專線,合共營運二百九十九輛小巴,市場佔有率逾一成,大部分行走南區中環至銅鑼灣,每架小巴都印上公司名字,非常搶眼;而黃手上所持有的公司股份,總值二億。他和家人住在淺水灣麗景閣一個二千多呎、市值四千五百萬元的豪宅。

在進智公交做了兩年司機的黃先生便坦言,不明白進智公交作為一間上市公司,為何仍虧待他們:「如果間公司唔係成日搵我哋笨,我哋絕對唔會走出嚟!」

用人唔使本

其 實,黃文傑這種「用人」作風,在行內早已聞名。去年黃文傑兒子黃靈新競選南區區議會議員,不少司機都被調派上街派傳單兼拉票;本年六月香港仔避風塘舉行龍 舟賽,黃文傑又請了一班司機做啦啦隊。跟了黃十年的小巴司機李先生就說:「進智公交係黃文傑的家族生意,佢本身好鍾意攞威,成日喺出面炫耀可以隨時 call到一大班司機替佢做地區工作。」

一名地區知情人士透露,黃文傑搞好地區活動,有利他的小巴生意,「專線小巴有固定路線同上落客點,客源收入有保證,好多時要開某一條線,都係由地區提出,諮詢區議會,雖則話最後始終要政府通過,但同地區關係好,就好似行出第一步,始終着數啲。」

 

出 名精明慳家的黃文傑,更不惜打爛本地人飯碗請外勞,「黃文傑好進取,係佢第一個話要請外勞來香港包食包住搵食,請咗成三四十人,後來因為俾業界同工會鬧佢 搶本地工人飯碗,搞咗一兩年無搞。另外,又係佢第一個因為要增發小巴牌而告政府,都幾創先河。」香港九龍新界公共專線小型巴士聯合總商會主席梁雄說。

黃文傑對員工刻薄,對競爭對手亦絕不手軟。一名曾和他競投小巴牌的商人爆料,說運輸署最初招標小巴線時,都要求投標者交至少五萬元的按金,價高者得,黃就開出十倍價錢搶高按金搶標。

「當 時好多車主都供會,政府怕佢哋財政不穩,投到牌做唔住執笠,所以就要交按金。黃為求中標,舉例一條屋邨線要十部車,按金要五十萬元,佢就會加到五百萬,又 調其他線嘅車入來爭線,寫靚個標書,其他個體戶想入線,根本無可能,後來好多業界向運輸署投訴,當局先改咗計分制,話之前無投過線嘅有分加,但可惜已經太 遲,好多有錢賺嘅線都俾佢哋瓜分咗。」該名小巴商人說。

本週一,記者前往進智公交位於香港仔利群商業大廈的辦事處,要求直接面見黃文傑與黃靈新兩父子解釋,但負責接待的員工卻指二人並不在港。之後公司營運經理黃先生以電話回覆記者,指有關事件只屬個別情況,雖然他們確曾委派司機在個別活動中擔任不同崗位的工作,但強調每次均有支薪,不存在義務的工作,不過當記者要求他提供支薪證據時,他卻以「個個唔同及內部資料」為由拒絕,但就表示會調查事件。

黃文傑簡歷

年齡︰66

家庭︰

妻子:伍瑞珍

子:黃靈新

學歷︰中學畢業

授勳︰榮譽勳章(2000)、十大傑出青年(1981)

公職︰香港專線小巴持牌人協會主席、南區區議員(1988至2007)、南區區議會增選委員、香港大學教研發展基金榮譽主席

發蹟史

1969︰與朋友合資買下第一輛小巴,同時於牛奶公司任主管

1975︰成功投得香港仔至中環及銅鑼灣的綠色專線小巴經營權

1989︰綠色專線小巴增至八條,並開始引入專業管理

1990︰綠色專線小巴進軍新界

2000︰擁24 條綠巴路線,並收購其他綠巴路線營辦商擴展業務

2004︰進智公交正式上市

2006︰旗下公司不滿立法會通過決議,再次凍結及限制小巴數目,於是入稟高等法院,申請司法覆核

2007︰黃文傑家族購入獨立第三方大叁全部權益。大叁持有9個公共小巴牌照連小巴,經營荃灣及長沙灣的路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2

老婆分5億資產江若琳焗林小明棄家

2008-9-11  NM




標榜玉女形象的江若琳,自從被老闆娘林小明太太高調發表「引蛇入屋」言論,暗示她是第三者,形象馬上告急,由她擔任代言人的Neutrogena廣告合約原本到○九年中才屆滿,亦突然易將,改由樂基兒頂上。

為保住公司這張王牌,林小明火速開拍新片《三角錯》,讓江若琳擔正,同時更與林太趙雪英劃清界線,搬離與林太及一對仔女同住的九龍塘大宅,離婚事在必行。床褥都搬走

江若琳的玉女面具被林太的「引蛇入屋」論撕破後,事件最新進展,林小明搬離九龍塘大宅。

九月一日早上九時多,林小明已經在大宅外指手畫腳,指示搬運工人將行裝搬上貨車,除了衣服用品,連床褥被單都搬埋走。

當日林太及一對仔女均無出現。據知,自從林小明被指因為江若琳而婚變後,一對仔女與父親感情不再。

「林小明兩個仔女都大晒,大女已經十八歲,細仔都十六歲,佢哋睇住媽咪幫老豆打江山,乜都一清二楚,而家搞成咁,就算喺屋企見到面,對仔女都掉頭走唔瞅唔睬,甚至超過一年冇同枱食飯。」知情者說。

四十五歲的林小明最終選擇放棄家庭,甚至搬離市值兩億的九龍塘大宅,租住新世界酒店服務式住宅,正式與林太分居。

「喺屋企,始終有老婆同仔女喺度,搬去酒店住,出入就方便好多,加上新世界酒店多路走,唔容易俾人發現。」

分家產

八十年代中期因為投資蛇舌草沖劑生意失敗,林小明全靠老婆趙雪英典當所有首飾還債,其後,二人在旺角中心租鋪經營地產代理及批發錄影帶生意,並於八六年成立寰宇鐳射錄影,東山再起;九九年,寰宇更成功上市。過去,林小明亦從不諱言自己之有今日,全靠老婆,故其名下資產物業,大多是夫婦共同持有。

股權:透過Globalcrest共同持有53.7%寰宇股權,現市值約五千五百萬。

物業:九龍塘德雲道地皮,現市值約二億。葵涌大連排道偉倫中心(四層),現市值約二千萬。

流動資金:約二億

林小明、趙雪英共同持有總資產約五億,離婚的話,林太可分一半身家,袋二億五。

廣告易角

今年七月,林太出席阿Sa新書《單‧親‧愛》發布會,公開發表「引蛇入屋」言論,揭開江若琳玉女面紗。為此,原本由江若琳做代言人至○九年中的Neutrogena亦即時變陣,改由黎明嫂樂基兒替上,而按計劃在書展後推出的新唱片,亦因負面新聞而延期推出。

打可憐牌

雖然形象插水,不過有老闆撐腰。

「件事爆出嚟唔夠一個禮拜,林生就大派定心丸,開咗部新戲俾江若琳擔正,仲落order要公司旗下嘅彭氏兄弟寫劇本,幫佢洗底。林生講明要彭氏兄弟寫個慘情劇本俾江若琳,俾佢扮癌症病人,希望搏觀眾同情。」

現年廿歲的少男殺手江若琳其實絕不天真,中三輟學發明星夢入行,○五年參加寰宇為《伙頭智多星》舉行選角活動,向搞手林太大獻殷勤,更暗示可以接受改造配合入行,簽約寰宇十年。

醜女大變身

現年二十歲的江若琳,○五年獲寰宇老闆娘林太(趙雪英)賞識,成功簽約寰宇。

當時的江若琳相貌平庸,單眼皮、包包面仲有棚哨牙,有指林太不惜大灑金錢,將她收埋兩年重新改造。

最終江若琳由高峰期一百二十磅減至一百零二磅,接受牙齒矯形,並令包包面變成瓜子面,加上長期佩戴「大眼仔」扮大眼妹,少男殺手,三年兩個樣。

為塑造「大眼妹」的形象,她長期佩戴俗稱「大眼仔」令眼睛變大的隱形眼鏡之外,更聘請御用化妝師,在化妝上幫她增強大眼的效果。三年前的江若琳,跟現在大眼少男殺手的形象,完全兩個樣。

趕絕對手

成功由豬扒變玉女,江若琳為博取老闆林小明歡心,經常陪劈酒;兩年前,她一度遇到勁敵,當時林小明計劃將另一女新人俞融蓉收歸旗下,得知地位將受威脅,江若琳再次大施冧功,將對方踢出局。

「林小明想簽俞融蓉,連合約都準備好,江若琳收風即刻發功,逢大小飯局、K局都黐住老闆,又陪劈酒劈天光,唔俾機會其他人埋身,最終俞融蓉都簽唔成寰宇。」

有老闆射住的江若琳,於九月一日林小明搬離九龍塘當晚,陪住林小明為寰宇新人Square慶祝生日,據現場目擊者說,當一眾記者離開後,江若琳即放下戒心,第一時間黐實老闆,力證自己地位超然。

就林小明搬離寓所一事,本刊記者找着林太回應。

壹:聽講江若琳叫林生搬走?

林太:係搬走咗。

壹:同林生係咪無得掹?

林太:係。

壹:覺唔覺得江若琳好有手段?

林太:唔想講佢!

壹:係咪怕再俾佢激到入醫院?

林太:過去咗,真係唔想再講。

套套擔正

曾經以五千元代價拍《17歲的夏天》的江若琳經過改造後,○七年再度出擊,唱片、出書出寫真,成新一代的少男殺手,更獲公司開戲力谷,尤其寰宇合約導演彭氏兄弟,江若琳做女主角幾乎是指定動作。

單是○八年,江若琳已先後接拍五部電影,當中只有一部《六樓后座2家屬謝禮》是由星皓電影投資,雖然多產,但比起同跑程,已成千萬票房女星的Stephy鄧麗欣,仲差大截。

票房

《愛鬥大》$5,126,138

《嚇死你》$2,627,963

《六樓后座2》$4,550,097

《同門》未上映

《三角錯》拍攝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3

MOISELLE太子爺半熟青年


2008-9-25  NM




近年,有錢人的第二代,無論男女都愛扮成熟,只有十六、七歲還是發育期,已濃妝艷抹西裝ball裙,搞到老氣橫秋。

個 多月前,被人冠以「翻版張震」的Moiselle次子陳栢熹(Harris),繑住賭王四太女何超盈去ball,席間何家大小姐黑面發晦氣向記者說︰「我 無話佢係男友,你唔好亂寫。」坐在身旁的陳栢熹看在眼裡不發一言,到訪問時忍不住說:「當晚我都話佢無禮貌,點可以對人咁惡。」

雖然他只是個廿歲o靚仔,同年紀的朋友都不務正業只顧蒲吧溝女,他卻嫌浪費時間,「我十三歲就返鋪頭做售貨員,十七歲返寫字樓,而家在英國返學,一週有兩晚凌晨起身跟同事用視像開會。」說話帶點老積的陳栢熹說。陳公子

身為慕詩國際(130)主席陳欽杰的二子,陳栢熹有名片但沒銜頭,卻擁有自己的辦公室和私人助理,「我乜都做,例如諗下季批衫方向係點,每朝跟同事開會,傍晚六點就巡鋪。」訪問還未開始,他已自信地說:「阿媽怕我講錯嘢,想派個人睇住我做訪問,我話唔使啦。」

跟他到銅鑼灣巡鋪,同事叫他陳公子,他面露得色。記者以為他是行行企企的二世祖,在英國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修讀Fashion management的他,對公司運作竟瞭如指掌,「呢間鋪月租過百萬,每個月要做夠百五萬生意先夠維皮,嚟緊經濟唔好,個市要等四年先會好轉。」

尚在學做生意階段的陳栢熹,為了標榜自己思想成熟,強調只愛跟年紀大的人交朋友,「唔一定係關於時裝,總之學到嘢就得,例如同你傾偈又學到對答技巧,同齡的人顧住識女仔發白日夢,我就真係溝通唔到發??。」

坦白

陳 栢熹表面扮大人,實情亦有細路仔的一面,往往連唔應該講嗰句都講埋。例子一,他說學做生意前要先學交朋友,身邊的二世祖或黐飲黐食的酒肉朋友當然要識,但 他卻口快快講埋心裡面那句,「阿媽教落,想做叻人要面面俱圓,朋友鍾意睇衫,我得閒會陪o架,點知將來工作會唔會幫到手?有朋友買衫剪髮想攞折頭,我都會 老實同佢講最多俾八折,大佬呀,明知你利用我都照出嚟,無我出現根本無折添啦。」

例子二,記者最想知他跟何超盈是否拍拖?他心直口快說: 「我哋唔係拍拖,但就好似情侶咁close。哎吔,你唔好問啦,總之我哋係好朋友囉。」然後半真半假地說:「佢(超盈)叫我讚佢人靚、心地仲靚,又孝順又 有義氣……」何超盈除了他之外,亦曾與有「翻版李準基」之稱的少男Edwin同赴ball場,只是據聞這個情敵其實是二人的煙幕,問可有其事?他笑笑不置 可否,「我唔知,唔好問我。」

 

除了戀情,其他事情陳栢熹都坦白得可愛,甚至不介意自爆在香港讀書成績極差,會考除了英文及 數學有C外,科科捧蛋,卻又能夠在英國排行十一的Concord College升讀中六。「我的同學個個攞幾個A,我都唔明點解會收我?」他承認貪玩,在港時無心學業,試過離家出走俾阿哥捉番,又曾揸大膽車,「我講明 先,而家冇嘞!我一直認為讀書唔叻,唔代表做唔到嘢。我想做時裝設計師,咁讀phy、chem、bio關我乜事?我做衫o架!」

父母見他無心讀書,中二起就逼他逢週六、日要到鋪內做售貨員打發時間,甚至用閉路電視監察他一舉一動,見他無所事事就致電店長,總之一日十二小時令他無停手,跑腿、斟茶遞水全由他充任。「齋玩唔做嘢好頹,後來阿媽點醒咗我,佢話設計師幾時都請到,但無理由請人管理公司騎住自己。」

一 言驚醒,近兩年,陳栢熹假期返港,都自動自覺返寫字樓,跟不同部門邊學邊做,買料、畫圖,甚至櫥窗裝飾都試過。在英國時他亦主動?撈,分別跟過 Chanel的senior designer和Top shop店長的助手。浸過鹹水,陳栢熹又忍不住牙擦擦,「依家潮流興簡單,Moiselle釘珠款唔得o架,唔係個個會著到成個花園咁出街。」

港版Tom Ford

鍾意人氹的他甚至試過當着同事及父母面前發少爺脾氣,「做非自願的工作,我會黑面,阿媽見我唔俾面就厲住我,我受軟唔受硬,咪厲返轉頭。如果事前求其咁讚我做得幾好,再叫我接份job,我會好開心去做。」

陳栢熹的父親陳欽杰,跟太太徐巧嬌由山寨廠起家,九○年開始炒樓致富,○二年更將慕詩上市。 父親有過億身家,家住五千呎地利根德閣的陳栢熹,自然洗腳唔抹腳,十八歲就有平治跑車做禮物,手戴幾萬元的Chanel J12及十萬元Rolex Daytona金錶,在英國讀書更瘋狂,每月碌爆幾萬元附屬卡。今個暑假,他月薪加到過萬元,漸漸領略使錢容易賺錢難,忽然很認真地說︰「我都開始收手 啦,搵得唔多,但使突咁多真係好鬼驚。同父母去日本,見阿媽買衫都諗過先,我更加唔好意思買啦,妹仔大過主人婆咩!」

一時扮大人一時做細路,這個廿歲半熟青年,臨別時再三向記者說:「唔好寫衰我,最好寫我係時裝界明日之星,港版Tom Ford,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4

AIG大摩美林齊掟貨金融海嘯衝擊樓市

2008-9-25  NM




雷曼兄弟破產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令股市大冧,第二波是直接衝擊樓市。

公司財困,一眾外資基金如AIG、美林證券及摩根士丹利,近期在香港商廈、商鋪及豪宅市場齊齊掟貨,估計總值逾三百億元。

目前只有一批仍有實力的華資及未受美國次按風暴影響的歐洲基金,有力接貨;然而本刊向多方查詢,都表示現時寧可儲定彈藥傍身,實行隔岸觀火。外資極可能因此要大幅劈價求售,另一場本港樓市「海嘯」,即將殺到埋身!

獲美國聯儲局批出八百五十億美元貸款的AIG,在流動資金問題上暫舒一口氣。不過長遠來說,仍然要儘快出售資產解決財困。據知,其在香港的中環甲級商廈AIG Tower,已於近月在市場以暗盤形式放售。

「佢 哋唔係全幢全資擁有,所以只可以賣股權。佢哋唔敢高調話賣,擔心被人㩒住搶,只能夠subject to offer,被動地等有心人問價。」一名專做寫字樓買賣的經紀透露。AIG Tower市值達九十億元,已比年初估值調低了十億元,而 AIG佔這幢大廈九成業權,如物業成功出售,估計AIG可套現八十一億。

事實上,AIG子公司友 邦保險(AIA),於今年三月已急急沽售北角港運中心兩層,套現二億多元。雖然AIA在香港持有的物業不多,但大都是「巨無霸」,如早年購入予旗下員工作 宿舍的淺水灣赫蘭道,有三棟住宅共六十九個單位;另外與麗新合作發展的灣仔活道項目,及跑馬地友邦大廈全幢,估計價值逾三十四億元。

大摩美林出貨無承接

另 一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於香港設立的房地產基金,最近亦放售市值約七十億元物業。大摩於○六年與鵬里資產等合組財團,以二十二億元購入的前中環恒生總行大 廈,已花兩億元為物業翻新,並改名為盈置大廈;現時尚未招租完畢,已開價四十多億元出售。一名行內人士說:「呢幢盈置大廈仲有七成單位未租出,加上市道轉壞,暫時無人有興趣。」而大摩在各區發展的八幢莎瑪(Shama)服務式公寓,其中五幢在市場上放盤,叫價十五億元,一樣無承接。

「大摩最擔心旗下星展銀行大廈全幢,好急想放。舊年叫價十億,到今年降價到九億,本來有華資傾緊,但由於星展銀行有可能退租,要另外再搵租客食晒全幢會好困難,所以最後都係撻Q!」據知大摩已有心理準備要再降價求售。

而 美資大行美林證券旗下的房產基金,亦開始劈價拋貨。美林於去年初才以五億三千萬元買入逾九成業權的旺角金都商場,於數月前已打算以七億轉售。由於發現市場 缺乏承接力,表面上繼續「企硬」七億,但暗盤已割價百分之十五至二十,美林已願意割愛,一改外資通常揸貨六、七年才放售的習性。就連澳洲的麥格里基金,亦 低調放售旗下多項工廈物業,如市值八億五的屯門田氏廣場等。

華資財團取態觀望

外資大行齊掟貨,有能力接貨者,就只剩餘一向保守的退休基金及歐洲基金;而緊守香港,未有在大升浪中摸頂入貨的華資財團,亦實力雄厚。然而本刊向多個老牌家族查詢,都表示現時只會觀望,未敢輕言入市。

集團在上海、香港及澳門持有四間酒店,並在鰂魚涌擁有商廈收租的李兆基女婿、順豪資源主席鄭啟文表示,近日亦收到風聲指大摩正放售服務式住宅Shama,及以十一億人民幣放售上海新天地旁的錦麟天地服務式住宅,但他坦言對項目全都興趣不大。

「過去一年我哋喺香港已斥資十三億買下四塊地皮改建酒店,而且本身有四間酒店,入住率超過九成,發展已經唔錯。而且服務式住宅客路窄,利潤不及酒店好。而家個個都觀望緊,睇吓外圍嘅發展情況先,使乜咁急買住呀?」鄭啟文說。

「我認為大摩沽貨,好有可能係班基金經理睇唔通前景,想快啲埋單分紅,不過而家佢哋可能會後悔點解唔喺舊年賣囉。」

而在香港發展住宅、酒店及持有多座工商廈或商鋪,估計資產逾百億的裕泰興集團,其董事總經理羅守耀說,現時情況與九十年代相似,「當時日本經濟泡沫爆破,啲日本公司如三菱銀行、大丸百貨等,要套番啲資金返日本,都即時斬晒香港及海外物業,求其有價就走,落雨收柴。」

羅 守耀坦言,現時是有實力財團「換籌碼」的好時機,雖然有興趣入貨,但仍未是時候:「啲外資大行放嘅一幢幢甲級商廈,我哋邊有錢買呀!但如果係單層又或乙、 丙級商廈,我哋就好有興趣。不過而家全世界都睇定啲,無咁快入市嘅!」他說未來一個月股市沽空情況會是關鍵,起碼要待股市回穩,市況才能明朗化。

 

一向只買不賣的「小巴大王」馬亞木(右三),去年底起已開始沽貨。馬亞木兒子馬僑生更表示,在樓市前景未明朗下,暫時會停止入貨。左一為今年狂出貨的鋪王鄧成波。(《蘋果日報》圖片)

商廈炒家連環撻訂

按 統計,大摩、美林等大行現掟貨總值逾三百億元,而現時香港商廈每月成交金額,只維持在八至十億元左右,加上大部分財團採取觀望態度,相信要大劈價才見承 接。事實上,過去幾過月香港商廈已進入萎縮狀況,多個炒家「睇唔好」後市而連環撻訂。一向愛炒賣寫字樓的「摸王」黎汝遠,於今年四月花二億多元買入金鐘力 寶中心全層,原本今年十二月上會,但他認為後市不樂觀,於本月初撻訂,寧蝕二千二百萬元訂金。這單位其後被另一買家以一億七千萬元接貨,五個月間價格已急 趺了兩成半!黎汝遠認為現在仍未見底,故再沒有「摸出摸入」,他說:「暫時嘅投資策略就係飲飲食食,如果有平貨都會買嘅,不過而家都未夠平,仲要慢慢睇定 啲。」

另一寫字樓炒家,最近亦曾撻訂的鄭躬明,更向記者明言,已把手頭上的貨賣得七七八八:「而家無貨一身輕,我短期內都唔會入市喇。」

現 時甲級商廈中,新地在九龍站的環球貿易廣場(ICC),一、二期已入伙,現正出租的第三期單位,近月未有承接,仍有兩成多,即約廿萬平方呎樓面尚未租出。 至於九龍灣企業廣場五期,及太古港島東一號,空置率仍高達一成。這類型商廈業主,一直以為把物業出租予投資銀行十分穩陣,故與投資銀行簽約時,往往可豁免 其按金。「有啲投資銀行甚至唔係以現金交租,而係以債券及期權等形式當租金繳交。一旦再有投資銀行爆煲,業主都咪話唔擔心!」

商鋪緊接爆煲

除 了寫字樓,商鋪將是另一個重災區。據商鋪炒家表示,現時商鋪成交已陷於癱瘓,部分買賣亦在金融海嘯下臨門脫腳,臨時取消,「市道不明朗係主因,最重要係銀 行閂晒水喉。以前借錢只要hibor(香港同業拆息)加零點二釐,而家就要加兩釐,而且估價往往只估到五、六成,啲投資者見借貸成本咁重,都唔敢入市。」

一直被指幫雷曼兄弟等外資大行掃貨的「鋪王」鄧成波(波叔),於今年初已開始大手沽貨,至今共沽出最少十項物業,套現超過廿二億元。當中不少為全幢物業,包括以八億六千萬元售出屯門田氏廣場予麥格里基金,其他如尖沙咀漢口道一籃子商鋪及住宅單位等,亦已清倉。

持 有二十億元物業,主要為商鋪的資深投資者黎永滔,對後市不感樂觀:「鋪市最受經濟市道影響,相信要到半年後才能完全反映。唔會排山倒海咁跌,但會陰乾式, 起碼跌兩至三成。」黎永滔說,現時的政策是以靜制動,不買也不賣,「而家銀行都唔肯借錢,就算將間鋪抵押都唔借,驚市道差難賣出。」

而有「小巴大王」之稱的馬亞木,其兒子馬僑生表示,現時商鋪租金已經見頂,「近兩年訂下嘅租金,再加租上去嘅機會已經好微。」加上現時市道飄忽,會暫停入貨。「現時前景未明朗,美國經濟搞成咁,會先停一停(入貨)。」

豪宅零成交

伸延開去,就是豪宅亦已經出事。當雷曼兄弟爆煲,其三十出頭的公司高層劉正賢,即時劈價急放手頭物業。早年已涉足投資物業的他,以買賣豪宅為主,手上有君匯港及何文田半山壹號等單位。其中一個於今年五月,以七千三百萬買入的凱旋門摩天閣中層單位,於上星期其公司出事後,即打算以八千萬放盤套現,不過完全無人問津,故一星期內已多次降價。區內經紀透露:「佢個單位十一月就要上會,佢最初降到七千五百萬,之後話七千三百萬都可以。佢一邊喺公司執緊嘢,一邊打嚟問情況,但係我嘅答案都係一樣:都無人肯買。我睇佢都打定輸數,隨時撻訂。」

事 實上,凱旋門所處的九龍站,有商場圓方及商廈ICC,一向是新興的投資銀行家聚居地,這星期租金已顯著下跌。凱旋門五百多呎單位租金由月初的二萬三千,下 降至二萬元,「以前每個月,啲投資銀行都會幫啲員工租屋住,有佢哋承托住個租金,不過呢一兩個月已經唔見咗佢哋蹤影,租金即刻跌。」當區經紀說。至於山 頂、南區頂級豪宅,近月更錄得零成交。直至本月初,周星馳的天比高單位,以三億九出售,才成為近月唯一一宗交易。「佢放咗成年了,原本開價四億幾,降咗幾 次價先賣得出。」一名經紀透露。

另外,山頂倚巒年初創下每呎五萬五千元,打破亞洲區住宅呎價紀錄。不過,數月間情況已逆轉,其中十七號屋年 初放盤叫價一億九千萬,如今要面對現實把價錢下降至一億六千萬。至於炒家天堂貝沙灣,呎價一向企硬一萬二千元,本月創了新低,平均只得九千元。一名山頂及 南區經紀指出:「呢排無嘢做,我哋都要落山,去吓Soho(指上環新盤Soho 38)介紹吓啲單幢式單位。」

炒家損手日日掙扎

寫 字樓、商鋪、豪宅成交萎縮,連帶經濟放緩,帶來的信心危機,將影響最後一波——中小型住宅。上週末的十大屋苑成交只有十數宗,按週交投跌了足足百分之四十 七。在過去的兩星期,一向備受追捧的細價樓沙田第一城,埋單僅錄得一宗成交,而這宗唯一的成交也屬蝕本貨,賣家損手十六萬離場。

「走得就好 走啦!唔係留喺度等死咩?」李先生在今年年頭連掃四個第一城單位,每個買入價介乎一百五十至一百六十萬,放盤足足半年仍有價無市,無人問津,「叫價由一百 八十五萬嗌到一百三十萬,有人買都走啦!」李先生終於在月初以低價蝕讓其中三個單位,埋單慘蝕四十五萬元。他向記者描述時猶如送走了三個瘟神,「算係鬆番 口氣啦!再遲啲都唔知仲要蝕幾多呀!」

 

而另一年初曾當炒的重災區天水圍,同樣「傷亡慘重」。一向炒開新界樓的三名二十六歲 後生仔Keith、Patrick及Ivan,去年至今,集中炒天水圍嘉湖山莊,貪其夠低水,已賺了四、五十萬元,但今個月卻開始撻訂損手。Keith 說:「嗰頭簽咗約俾咗百分五訂金,唔夠幾日就跌鬼咗百分之五,我不如買過間新嘅!」三個後生仔雖然認為短期內樓市波動,但仍然無有怕繼續買,最新策略是溝 貨,「我哋早前以二千元一呎買入大興花園,而家再入幾間千七元一呎嘅單位,實行溝貨。」

地產代理自然亦處於「吊鹽水」狀態;不單只收入大縮水,跑不到數還分分鐘硬食公司的警告信兼被革扯。早前中原地產住宅部董事總經理陳永傑便估計公司會有最少六千人,即約三至四成經紀會因未能達標而執包袱。

「淨 係第一城都有六間代理行,最少都有百五個經紀,你睇呢兩個星期得一宗成交,個客真係被人扯開幾邊都唔夠分!點做呀?」一名沙田區的地產經紀苦笑道。天水圍 區地產經紀余小姐亦向記者大吐苦水:「今個月成個栢慧豪園先得十零宗成交,而家想搵人睇樓真係唔易呀!遲啲元朗嗰邊有新樓盤,公司又要我哋call客,真係點死啲客出嚟呀你話?」

樓市起碼跌兩成

總結各方意見,樓市未來一年起碼下調一至兩成,連帶地產股亦一定受影響。建銀國際研究部執行董事顏偉洪認為,樓市今年三月見頂後已欠缺承接力,他估計未來一年豪宅及商廈這些受金融界熱捧的物業,價格會首當其衝大跌兩成。

早 前估計樓市第四季會調整完畢的他坦言,樓市的調整期比自己較早前預計的更長,跌幅亦比原先預計大,樓價最快要到明年中才有機會回升。他估計外資大行沽售的 物業,起碼要比市價折讓一成,才會有人承接。「現時有能力接貨的,可能會是較少受次按影響的歐洲基金、俄羅斯、中東及新加坡資金。」

而曾任 職摩根士丹利、多次獲選為最佳地產分析員,並於○四年過檔投資亞洲區地產股及物業的對沖基金LIM Advisors出任董事的卓百德(Peter Churchouse),指出本港樓價自今年第一季高位至今,已回落百分之六至七,跌勢肯定未止,整體相信要下調一至兩成。

「首先現時股市疲弱,大陸同香港股市由去年高位至今已分別大跌六成和四成,仲點可以套股換樓?去年在新股上市中最受惠的投資銀行界、金融服務業同律師,而家都要擔心能否保住份工,肯定影響佢哋買樓或換樓嘅意欲。加上出口同本地生產總值放緩,都會影響樓市。」卓百德說。

不 過,在港已居住了廿八年的他說,今次是他在香港經歷的第六次地產低潮,相對九七樓災只屬小兒科。「今次只算是溫和嘅周期性調整,現時買樓負擔比率只有約三 成多,加上利息仍然低企的情況下,一定不會出現美國樓市恐慌性拋售,以及香港九七樓市大跌七成嘅危機,不過需求減弱及慢慢下跌則是事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5

金管局救亡金融樓市大崩圍


2008-10-02  NM




次按風暴又有戲劇性發展!正當人人將美國七千億美元的救市方案,看成救命金丹的時候,眾議院竟否決有關議案,消息震撼整個華爾街;道指即日急跌七百多點,破歷年紀錄,連累環球股市亦腥風血雨。

這次金融海嘯,不但推倒歐美多家有百年字號的金融大行,連本地銀行亦受累,倒閉謠言甚囂塵上,更要金管局本週二臨急臨忙出招拯救。另一邊廂,本地樓市被加息及股災夾擊,以致價量齊跌,大批地產代理就算沒被裁員,亦要無奈拍烏蠅。

學者指出,金融及地產實為本地經濟的兩大命脈,如今卻被金融海嘯肆意蠶食,情況比沙士更為嚴峻!

本週一美國時間,美國眾議院就救市方案進行表決,原以為民主及共和兩黨已就議案達成共識,法案可順利通過;但經過四小時激烈辯論後,議案出人意表竟被否決,皆因有議員質疑救市的成效及需要。

消息公布後,美股即時應聲下跌,道指急挫逾七百點,創有史以來單日最大點數跌幅;港股本週二開市,亦跟隨美股大跌逾一千點,其後再現大奇跡,收市竟倒升一百多點。

原 來,收市後金管局立即出來拆彈,表示因市場動盪,銀行不願借貸,於是推出五項臨時措施,包括將貼現窗借款限期由隔夜延長至三個月等,目的是為本港銀行提供 流動資金。星展香港外匯及投資策略顧問黃溢華說:「呢五招都好恰當,不過只係鎮痛作用,要治本,都係要靠大圍經濟有改善先得。」

各地政府先後出招,無非是看到近期接二連三有金融機構出事,投資者變得草木皆兵。就似上週東亞擠提,無數小存戶聽到網上謠傳,紛紛趕往銀行爭相提款。

年逾五十歲的林太,與女兒在東亞開了聯名戶口,存放了全副身家約五十萬元。東亞發生擠提,她即時心慌意亂,「我馬上打電話俾個女,問佢點算?」即使女兒安撫她,認為毋須擔憂,但仍未能令林太信服,「話唔驚唔驚,但係都會驚o架,雷曼百幾年歷史都執笠啦!」

當日稍後,東亞發出澄清,其後任志剛及曾俊華等財金官員又出來企圖安定人心,卻反令林太覺得更擔心,認為解釋即是掩飾,「以前啲銀行執笠,一樣係先擠提,然後銀行同政府又出嚟講話無事無事,但根本就有事!」

由 於存摺放在女兒身上,她為免身家化為烏有,先到櫃員機提款二萬元,再命令女兒立刻開支票,將存放在東亞的現金轉至其他銀行。女兒遂打算把錢存入滙豐,惟林 太仍嫌不夠安全:「我覺得將全部錢放在同一間銀行,實在太危險,都係要分散啲,最好每間擺少少!所以一半放滙豐,一半放恒生啦!」

雷曼友邦雙重打擊

而六十七歲的退休人士鄭太,遭遇更是禍不單行。她三十年前來港住公屋,與丈夫節衣縮食才買下居屋,每個月在銀行另儲一、二千元投資。由於血汗錢辛苦賺來,因此不敢押注高風險產品,三十年來一直以定存聚沙成塔,滾存了七十萬元。

去年底,鄭太的定存到期,渣打職員游說她購買息率高一、兩釐的迷你債券,指債券掛鈎七間大藍籌,三年後可以本金連利息一併取回。鄭太當時表明不冒任何風險,「職員反問我大公司有乜可能會執笠,仲話好似定期咁安全。」鄭太終被職員說服,將七十萬元老本認購了雷曼毒債,其間什麼章程也沒看過,不消十分鐘,便完成認購手續。

她得知迷你債券出事後,即趕往渣打分行查詢,不料銀行職員推卸責任,「佢話銀行只是分銷商,好似超市咁,賣咗毒奶粉出去,都唔關佢哋事o架!」

由於丈夫已過身,鄭太原意將這筆棺材本,跟九十歲的母親「慢慢搣」,如今老本凍過水,她眼泛淚光說:「我諗住筆錢用嚟搞母親的身後事,依家真係棺材本都蝕晒。」

雷曼出事後,AIG又傳出危機,香港的子公司友邦更爆發退保潮,嚇得在友邦替兒子購買了儲蓄壽險的她不知所措,「雷曼破產已經搞到我心力交瘁,當日睇電視見到好多人退保,成個人都震晒,都唔知點算,差點哭了出來。」鄭太猶有餘悸,但她因忙於出席各個聲討雷曼毒債大會,未能第一時間趕去友邦退保。

後來友邦雖然澄清公司財政穩健,退保潮亦成過去,但鄭太仍堅持斷掉有十四年的友邦保單,「我對香港金融機構無晒信心啦,就算日後無人壽保障都要斷單,情願袋返現金穩陣啲。」

存款保障知多啲

東亞出現擠提,主因是不少存戶擔心銀行倒閉,存款將付諸流水。其實香港設有存款保障機制,若銀行倒閉,每間銀行的每名存款人,可獲最多十萬元賠償,港元及外幣存款均有保障。

不過,賠償將按人名發放,即使存戶在同一間銀行,有多於一個存款戶口,亦只能獲得最多十萬元賠償。此外,五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及結構性存款並不在受保之列。

裁員潮陸續有來

由美國翻起的金融海嘯越翻越高,更已席捲歐洲,外國的金融機構紛紛大手裁員,其中花旗剛公布會全球裁員一萬人。這股裁員風暴,更已殺到香港。上星期滙豐率先宣布在香港大規模裁員一百人;有外資銀行亦已下令每個部門要交人,實行靜悄悄開刀。

本週南華證券亦傳出裁減多位分析員,有證券業人士表示,裁員已事在必行,「通常第一波係向分析員開刀,事關市道唔好,炒分析員最容易,又唔會影響實際生意運作。」他預計稍後輪到在投資銀行負責上市工序的員工受難,皆因今年新上市公司數目大減,經營相關業務的投資銀行生意難做,勢必裁員減輕負擔。

另類明燈李嘉誠

上週長實突然公布,將廣播道及干德道兩個還未落成的新盤,一併售予美國州政府退休基金,連建築費,作價約二十五億元。

市場人士認為,此舉意味長實睇淡樓市,加上各大銀行調高按息,令地產股本週一全線下挫,其中新世界跌得最痛,跌幅高達一成三,股價創三年新低。

事實上,以李嘉誠為首的長和系,過去無論是賣樓還是賣股,時機拿捏得極準。如去年九月,李嘉誠連番沽售南方航空,持股量由原來多達一成半,急降至少於百分之一,套現十五億元。其後南航股價於三個月內蒸發一成八,立竿見影。

另一經典例子,是去年十一月,李嘉誠及長和系不斷減持熱炒的航運股,包括中國遠洋及中海集運等,至今股價果然分別下挫逾八成及八成七。

拆息抽高銀行難撈

傳統零售銀行亦不好過,皆因環球信貸收縮,銀行之間彼此不敢放水,導致上月銀行同業拆息(一個月)由一點八釐,急升至四釐八三,創一年新高,令資金成本激增。有專做外匯盤房高層表示,最近歐資的富通銀行在當地財困,香港銀行亦擔心富通在港的子公司備受牽連,因此不欲借錢給對方。

經絡按揭首席經濟分析師劉圓圓說:「金融海嘯發生之後,借錢的風險溢價升咗好多,相信拆息會持續高企。大銀行固然受影響,中小型銀行的存款基礎不足,要用貴息拆借資金,就更加不利。」

銀行的經營模式,最主要是依賴利息收入,一般佔總收益逾六成。但現在拆息急升,形成息差收窄,銀行惟有改變策略,將視為雞肋的樓宇按揭大幅加息。上週五,滙豐突然帶頭上調半釐新造按揭利率,滙豐執行董事王冬勝大嘆樓按無利可圖。滙豐加息後,多間銀行亦馬上跟隨。

銀 行以往肯做蠅頭小利的按揭生意,無非是希望藉此與人客建立長期及密切的關係,繼而趁機交叉銷售利潤豐厚的基金或保險生意。但自從爆出雷曼毒債後,有中小型 銀行分行經理大吐苦水:「而家生意真係好難做,搞咗咁多單嘢,邊個仲有信心買投資產品吖?」因此預計這瓣銀行新興的收入來源,未來的前景只會暗淡無光。

買樓上會有難度

由 於樓按無肉食,故就算有生意上門,銀行亦未必肯接,如剛剛買樓的文先生,便千辛萬苦才上到會。他八月底買入長沙灣新樓One Madison,樓價一百九十七萬,「我係買一手樓,當時已經講明一定要做七成以上按揭,發展商於是安排渣打、中銀同東亞三間銀行同我哋傾,我哋先搵渣 打,開頭佢話九成就要試下,八成半一定無問題,於是我哋去馬,俾咗一成首期。」

但事情突然發生阻滯,「平時銀行應該一個星期就有回音,但今次等咗成個月,渣打先回覆話只肯批七成。」文先生只好再找其他銀行救命,「點知中銀連七成都話批唔到!好多銀行估價原來都估唔足,最低嘅估到得一百三十幾萬,銀行真係對樓市睇得好淡!」

假如文先生繼續找不到銀行上會的話,他惟有焗住撻訂離場,硬蝕二十萬元首期。幸好在上週五,他幾經辛苦終於找到中原財務公司肯為其做九成按揭,不過利率較其他銀行所造的要貴。

高盛預測樓市跌兩成半

如今樓市險阻重重,高盛本星期更發表報告踩多腳,指潛在買家已變得甚為保守,故調低供款額佔收入的比例,預測明年本港新盤及二手樓價將分別下跌三成半及兩成半。

而建銀國際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顏偉洪亦表示樓價短期難有起色:「依家最怕係班炒家見勢色唔對,劈價沽貨,加上經濟差咗,如果連失業率都升埋,就真係賤物鬥窮人。」至於一眾備受打壓的地產股,他認為基本因素不俗:「依家係投資者冇晒信心,所以仲可能繼續會跌。」

銀行紛紛調高樓按息率,導致買家卻步,其中不少準備入伙的紅磡海濱南岸買家,情願蝕讓甩身,有炒家更要損手百萬離場;即使想轉賣為租,其租金亦由每呎二十五元,驟減至二十元,跌幅達兩成。而將軍澳區,更開始出現撻訂潮,單是蔚藍灣畔,上月便有三宗撻訂個案。

利嘉閣董事陳大偉說:「其實加息之後,按息都只係三釐幾,實際唔算太多,不過心理影響就好大,嚇窒唔少用家,令佢哋擱置買樓大計。」

據利嘉閣資料顯示,全港五十個指標屋苑,上週僅錄得約二百宗二手買賣,若撇除農曆新年成交特別少的特殊情況,此成交量已創下○六年底以來的新低。按地區計,港島區表現最差,像太古城、康怡花園及海怡半島等藍籌屋苑,一週成交量只是一宗起、兩宗止,儼如進入冰河時期。

除 了中下價樓市受壓外,豪宅情況更慘情,以往高薪厚職的金融機構高層,不少已被削減租金津貼,導致各區豪宅的租售情況蒙上陰影,部分山頂及南區更有零星棄租 個案。至於凱旋門、擎天半島等九龍區新興豪宅,亦不甚樂觀,利嘉閣新九龍(豪宅)區域董事姚偉基說:「租金同樓價相比高位已經分別跌咗一成半同兩成,未來 市況應該仲會差落去,可能再跌多一成。」

現時全港地產代理多達二萬三千人,惟今年每月平均只有萬多宗物業成交,僧多粥少情況嚴重,地產界一 片風聲鶴唳。美聯董事總經理(企業事務)葉潔儀說:「我哋前線員工有三千幾人,每月約流失一百人,都唔會請番填補空缺啦。」中原地產主席施永青亦不排除裁 員,更揚言可能有龍頭地產代理公司,因捱不過這關而要倒閉。

香港經濟低迷,港人身家少了一截,大大減低消費意慾,即使在黃金週,有金鋪老闆亦大嘆生意不如前,不單港人零消費,甚至以前花費豪爽的大陸客亦所剩無幾,「經濟唔好,個個都唔願意花錢,依家『出入兩閒』,無人買金賣金,得返一、兩個大陸客幫襯咋。」觀塘一間金鋪負責人說。

財「負」效應還未浮現

事實上,金融及地產這兩大香港經濟支柱,已佔了本地生產總值的三成半,理大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林本利認為,香港太過側重金融業,如今金融業受到衝擊,香港經濟無可避免受到拖累。

中 大財務系副教授蘇偉文更認為,最壞的時刻仍未來臨:「下一個年度將會更差,因為如果金融同樓市都唔得,經濟增長一定會減,人力市場會縮,好多人會輸錢,財 富效應會好負面,到時消費會受影響,零售及餐飲業首當其衝,然後各個行業都會唔好。就好似真正嘅海嘯,都係先震一下,然後啲水至排山倒海咁湧出嚟!」

下一浪爆煲對沖基金

金融機構頻頻出事,下一個大炸彈,會是對沖基金。原來不少對沖基金,都是以雷曼國際(歐洲)作為主要經紀行,現時雷曼申請破產,其子公司雷曼歐洲亦被接管。據彭博估計,有三百多間對沖基金的資產因此被凍結,涉及資金高達四百億美元。

對沖基金經理錢志健認為,這批對沖基金已變成植物人,「所有資金已被凍結,隨時一年半載都攞唔返啲錢,實會累到唔少對沖基金執笠。」他更表示不少對沖基金的客戶,本身都是基金,一旦對沖基金爆煲,勢必拖累其他基金也要大額損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6

內房商勁大鑊


2008-10-02  NM




上週四,內房股世茂房地產公布中期業績,顯示上半年盈利因內地樓市大冧而跌逾五成,正好為一眾內房股「現真身」揭開序幕。自去年起,中央不斷加強宏調力度、銀行閂水喉、樓股皆跌,發展商不論借錢或賣樓套現都出現困難,經營情況慘不忍睹。

一眾內房股股價比去年高峰期急瀉超過八成;不但小股民、內地小業主中招,連一眾看好內地房產前景的香港商家,亦一擲千金在內地摸頂入市買地,到今時今日,自然要周圍「撲水」自救。

在金融海嘯來臨前,內地房產股早已陷入財困危機。據知有個別內房股老闆,最近親自向新世界發展主席鄭裕彤及長實主席李嘉誠「叩門」,希望獲得借貸。不過,一向睇市甚準的李嘉誠,對後市並不樂觀,故拒絕幫忙。而彤叔就算肯借,年息亦起碼四十釐。

內房商在樓市慘淡下要「自求多福」,而這幾年雄心壯志,在內地買地一心想做發展商的香港商家,亦無一倖免。上市公司恒和珠寶集團主席陳聖澤,自○四年起便與老友、有玩具大王之稱的蔡志明一同投資兩塊上海地皮,地盤至今仍在「種草」。

搞房產愈做愈蝕

恒和珠寶早於八八年上市,主要從事設計、製造及銷售中高檔珠寶首飾,不過對主席陳聖澤來說,他更愛炒樓,在香港專炒豪宅及寫字樓,二十年來共賺逾二億五千萬,他更早在九十年代已投資家鄉江門。本週二記者訪問陳聖澤,他呻道:「我在內地做項目十幾年,亦都蝕足十幾年!」

原 來他在九十年代已在江門發展一千畝共二百棟花園別墅,由於中方拍檔炒燶樓突然退出,陳聖澤要將整個項目「包底」硬食。除了地價四千萬元,包括建築等其他費 用,至今共使了兩億多,但多年下來項目仍在發展中。陳聖澤說:「至今已經蝕咗千幾萬港紙。因為項目位於一個島上,四面環水,交通不便,鄰近地區可賣三、四 千元一平方米,我嘅項目只可賣二千幾。」現時整個項目只開發了五分之一,即二百畝土地,其餘土地何時發展,他表示還要再與當地政府商討。

 

另外陳聖澤在廣州仍私人持有一個商業項目,現正拆遷;至於與蔡志明共同持有的上海商業項目,四年前由中方拍檔上海實業以五億六千萬人民幣投得,現時他以上市公司名義持有約四分一權益。陳聖澤坦言項目發展很慢,而且跟中方拍檔意見分歧,會拆夥分地,並與蔡志明共同發展其中一幅較大地皮。現需要資金的他,最近將他於今年四月、以三億三千多萬購入的上環鹽業銀行大廈地盤,以三億九千萬售予上市公司恒和珠寶,陳聖澤說會套回資金發展內地其私人擁有的地產項目。總結經驗,他說:「當初諗住分散風險,先至由主業嘅珠寶,轉而將部分資金發展內地房產,一心諗住穩定收租,但估唔到內地房產仲波動,風險仲大!」

套香港樓救內地樓

除 了陳聖澤,在地產界打滾三十多年的美聯集團主席黃建業,亦相當「渴水」。美聯上週公布中期業績,黃建業便「皺晒眉頭」,○八年上半年純利為一億五千萬元, 比去年同期下跌三成四,一度裁減二百名員工止血。本港樓市逆轉,美聯業務自然難搞,但黃建業去年於國內以私人名義投資買地,才令他最頭痛。

去 年底內地樓市高峰期,黃建業以三千八百萬元,投得一幅位於瀋陽的商業用地,搖身一變成為發展商,不過他開心「無耐」,內地樓已掉頭向下,「黃建業今次幾頭 痛咯!佢係初哥,除咗瀋陽呢個項目,仲喺深圳有買地,用咗起碼一億幾。」地價是一個問題,建築費用又是另一問題。一名知情人士說:「喺香港同內地發展房 產,成本比例好唔同。喺香港買地發展一個項目,總資金成本中八成係地價,另外兩成才是建築費用,但喺內地,五成資金是地價,另外五成則是建築費。變相即是 說,黃建業花了一億多元買地,另外需要一億多元起樓。」

無獨有偶,近年甚少沽售物業的黃建業,在今年六至八月期間,狂沽包括銅鑼灣白沙道地鋪等七個物業,套現逾三億七千萬港元。

內地銀行拉閘收水

事實上,內地銀行「拉閘閂水喉」,的確令上市或 私人發展商都極度頭痕。內地銀行在去年開始,嚴格執行貨幣從緊政策,收緊對發展商的貸款,令一眾地產發展商銀根緊絀。「以前央行向各銀行安排嘅貸款限額, 都係以年度計,銀行可以自行調動金額,但而家則係逐個月放貸,有啲吊緊鹽水嘅房產商,銀行想幫都因為該月份唔夠限額而幫唔到。」一名行內人士說,去年底央 行更規定銀行不可借錢予發展商買地,情況更形險峻。

「嗰啲喺香港上市嘅內房股,一向被歸納為外資地產公司。由於內地國企銀行已經唔肯借錢,佢哋於是轉向外資銀行如東亞、渣打等借外幣貸款,再向外管局申請轉為人民幣。但去年開始,外匯管理局又規定外資的地產公司唔可以借外幣債項,即是佢哋又唔可以再向國內嘅外資銀行借錢。」上海的外資地產基金管理層說。

在此情況下,發展商唯有「出蠱惑」:「由於中央主要限制發展商借錢,建築商借錢就無咁大阻力,於是部分發展商就同建築商協議,將合約金額寫高啲,由建築商向銀行借錢,到發展商賣咗樓套現後再還番錢俾建築商。」

紓緩財困各施各法

在內地的部分小型發展商,已開始被其他大發展商以賤價併購。而對香港人來說,最關心的莫過於一眾內房股表現。除股價大插水外,其面對的普遍問題,便是高負債和集資困難。一般地產股,負債比率以百分之五十為健康,但去年上市的富力地產,負債比率卻高達百分之一百三十,是眾內房股之冠,其他如綠城中國及上海復地,負債比率亦超過百分百。

富力地產去年大舉擴張,買入二十塊地皮,令土地儲備增至二千六百多萬平方米。但其現時手頭現金只有約二十億元,下半年包括支付地價及建築開支等的資本開支卻高達一百億元。要加快資金回籠,便要加快賣樓,但公司上半年銷售額只是全年目標的三分一。雖然公司一直寄望發行A股上市融資,但計劃在A股低迷之下亦只聞樓梯響。

 

房 產商各施各法,但其實最「自求多福」的方法,是賣樓套現。在內地樓市呆滯下,去年尾萬科在深圳牽頭開始減價戰,今年八月更在上海以八折促銷推出第二輪減 價,令一眾「過早買樓」的小業主極為鼓噪。進入傳統國慶節「金九銀十」(金九月銀十月)的消費旺季,各大地產商更加緊宣傳劈價消息吸引買家,恒大地產便宣 布於本週一起,在全國十三個新盤同時進行八點五折的促銷。「暑假一向係賣樓淡季,全世界都預咗喺奧運後賣樓,希望可以追回售樓目標,令內地樓在第四季有大 量供應推出,因此難免要劈價求售。」一上海外資基金管理層說。

「以前發展商想促銷,只要送吓傢俬、電器、全屋裝修。不過呢啲花拳繡腿嘅招數已經完全無用,而家就算發展商減價,樓盤只係吸引到有實際需要的人,如新婚者去買樓,但成交金額增長都唔大,因為佢哋買嘅始終只係細價樓。」中原中國董事總經理陸成嘆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7

金至尊林世榮死前最後通話


2008-10-02  NM




以金廁所、金馬車打響名堂的上市公司恆豐金業主席林世榮,上週五被發現倒斃於港島中半山寓所內,終年只有五十三歲。

在珠寶界有「橋王」之稱的林世榮,出生於廣東海豐貧窮家庭,白手興家,短短二十多年間,由打金學徒,搖身一變,成為上市公司主席,建立市值曾高達十多億的零售珠寶王國,身家估計亦近六億元。

他過身前曾向妻子透露身體不適,但兩人都未察覺嚴重性,結果一念之差以悲劇告終。而本刊亦追訪多位林世榮同行,及鄉下汕尾海豐的親戚,揭開其傳奇致富之路。

上週五恆豐金業(下稱恆豐金)主席林世榮在家暴斃,死因未明,本週一恆豐金即告停牌,到週二甫復牌,股價急插超過六成至六亳五仙。公司宣布,由集團副主席,即林太陳吟揮接任主席一職,取代一向是公司「icon」的林世榮。

事 發時,林太正隨中華總商會在西藏考察。據接近林家的消息人士透露,原來林世榮死前一晚,曾與太太通電話,透露身體不適,「佢話覺得唔舒服,叫太太喺西藏拜 神時幫佢求支籤,佢太太仲叫林世榮唔舒服就快啲去睇醫生啦!」林世榮與林太都未察覺問題嚴重性,未有即時求醫,只預約於翌日見醫生,但到該日中午,等候他 的司機久候不見人,通知工人及恆豐金管理層,才揭發林世榮已死於床上。

據知,林世榮屍體被發現時,雙手緊握成拳,似有掙扎跡象,而且出現屍 斑,即已死去十幾個鐘頭。「佢(林世榮)一向好錫身,個幾月前做過身體檢查,一切正常,以前嘅肝病都醫番好了,亦冇顯示有心臟病。所以,我哋估可能係腦中 風,突然病發,老婆又喺西藏,冇人救到佢。」另一名知情人士說。基於潮州人重視「留全屍」的傳統,林世榮家人至今仍拒絕解剖驗屍。

貴人賞識棄銀做金

林 世榮離奇猝死,親友悲痛,行家亦莫不唏噓。「我識咗佢二十幾年,最初佢寫字樓喺紅磡富恆工業中心,第一桶金係做銀器加工賺返來嘅,後來先轉做金。」香港珠 寶製造業廠商會副主席冼兆球說,在行家眼中,林世榮做生意手法十分「前衞」。「八十年代就返大陸開廠,仲有金廁所、金黃大仙、金屋藏嬌……冇人諗到,係佢 諗到先。」

林世榮的銀器加工廠,在八十年代中已略有規模。「恆豐賣好多銀去新疆,佢(林世榮)講過一日可以做十公斤銀,每克賺一元,即係一日賺到一萬元,仲話做銀好過做金!」

後來,在東莞等地設廠的林世榮,透過一些內地外貿公司,結識中國珠寶首飾進出口公司總經理何乃華,成為其「黃金」事業的轉捩點。林世榮同鄉故友,香港金銀首飾工商總會會長蘇滔透露,該公司屬國家企業,主要經營金銀飾品、珍珠、鑽石及半寶石的進出口業務,擁黃金及珠寶出口權。「當時內地剛開放,無咩人識出口嘅嘢。何乃華好信林世榮,覺得佢有眼光,對珠寶有認識,於是搵佢代理黃金成品及藝術品出口。」自此轉型做金的恆豐金,亦因有中方大靠山而風生水起。

「九十年代,恆豐金做好多金賀卡,讓人可在上面刻上賀詞。不過,幫佢搵最多錢嘅,係用3D、電鑄技術,幫客人做立體金肖像。」冼兆球表示,恆豐金是香港首間推出這種技術的公司,成功在行內打出名堂。「傳統打金靠人手,佢哋就全電腦化,不但出產夠快,製成品亦輕身及同真人好神似,好受歡迎。」

屎坑橋建零售王國

在 內地建立的脈絡關係,以及3D立體鑄金術,令林世榮身家暴漲。不過,香港人認識林世榮,卻是由一個「廁所」開始。從事批發的恆豐金,○○年曾獲霍英東幼子 霍震宇入股,成為第二大股東,炒高股價。到○一年以「金至尊」為品牌,進軍零售市場。籍籍無名的林世榮,豪擲三千八百萬,以三百八十公斤黃金,六千二百粒 寶石及珍珠,在金至尊展覽廳內,建造一座全球最貴的金廁所,打入健力士世界紀錄,一舉成名。其後,金黃大仙、金觀音,以及○六年,耗資四億元打造的「瑞士 號黃金皇宮」,又名「金屋藏嬌」,均成為公司生招牌,「金王」之名不脛而走。其間,金至尊更落重本,簽下紅星陳慧琳為代言人,廣告排山倒海,一躍成為內地自由行旅客眼中的「香港名牌」。

由 於在內地人心目中打響了名堂,林世榮近年全力發展內地業務。目前,金至尊在內地有一百八十間分店,香港十三間,另兩間在澳門。然而,去年四月,林世榮旗 下,已成為自由行必到景點的展銷廳——博覽環球,被中央台點名批評以玻璃充鑽石,賣假貨,聲譽蒙污。有行家透露,林世榮過去一味靠宣傳伎倆出位,行家都不 願埋身,可以說在行內「無咩朋友」。後來,中央台雖播出澄清廣告,為金至尊翻身,但今年一月,金至尊突然結束位於紅磡的數個展覽廳,聲稱維修重整,其公關 表示,至今仍未有重開時間表。

百市千店夢想成空

生意上受挫,未損林世榮的雄心壯志,更希望於四年內,在內地建立「百市千店」。今年一月及三月,便先後熔掉金洗手盆及金馬車等,沽出共三噸黃金,獲利一億九千萬元,並將錢轉移至內地發展。

據知,林世榮私底下愛炒金,亦愛投資物業,更是恒基地產的「大客仔」,早年先後斥資近一億二千萬,向恒地買入富匯豪庭及麥當勞道十一號單位;其後,再以一億元洽購十伙嘉亨灣大單位,以及用六千萬,大手掃入二十個翔龍灣單位。

林世榮與妻子育有兩女一子,二十三歲的長子偉龍,美國大學畢業,十九歲的長女沛鈿,亦於美國就學,次女沛紋,只有九歲。一家居於港島豪宅中半山富匯豪庭,其中長子已開始在公司學習。

今年四十五歲、擔任集團副主席的林太陳吟揮,一向負責內地業務,臨危受命做公司掌舵人。「林太好勤力,每日朝早都去深圳睇廠,再返香港寫字樓做嘢。佢好熟內地事務,我哋有問題都會打俾佢。」冼兆球表示。至於香港公司的大小事務,則由伍綺媚打點。今年四十五歲的行政總裁伍綺媚,九○年加入集團,負責產品開發及市場發展,其間扶搖直上,經常陪伴林世榮出席記者會,與陳吟揮的低調作風大相逕庭。上週五司機久等不見林世榮後,立即通知伍綺媚到場。伍發現屍體後,因過於激動,要入院檢查。

農家子變金王

林世榮原名林勝波,在五兄弟姊妹中排第三,八歲時,父親因病去世。媽媽經營雜貨店賣水果。由於林的長兄勝楠眼盲,林世榮自小便在店中幫忙,與媽媽一起「撐起頭家」。到二十二歲他聽聞香港「有金執」,便跟隨同鄉偷渡來港。初期在雜貨鋪打工,後來才在「金銀界」打滾。

林世榮在汕尾市海豐縣的舊居仍在,但兄弟姊妹早已來港。他的堂弟林少忠表示,十八年前林世榮以三萬元買下附近兩幅地皮,起樓予親戚居住。「連水電費都係佢交埋,佢話:『只要係自己親戚就得啦!』」

另外,林世榮亦曾捐款與當地梅隴小學修校,而早前亦答應捐款二百五十萬元,在鄉下興建三座祖祠。唯捐款未匯出,已離開人世,族長林乃有從電視得悉其死訊,隨即大嘆:「哎喲,祠堂不能重建了。」

由隻身游水偷渡來港的窮小子,進身億萬富豪之列,林世榮名利雙收,卻無福享受,傳奇一生,亦戲劇性地畫上句號。

「金工」傳奇一生

1955年︰出生於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貧窮家庭,八歲喪父,母經營雜貨店,五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三。

1977年︰游水偷渡來港,入行做打金學徒。

1978年︰用三百多元積蓄開設小型飾品加工場。

1979年︰在東莞建廠,成立恆豐金業,初時以生產銀器為主,後為國有公司代理黃金成品出口,轉型做金。

1999年︰恆豐金業上市,招股價九亳,集資七千萬。

2000年︰霍英東幼子霍震宇入股恆豐金,成為第二大股東,帶挈恆豐股價一度急升超過兩倍。至○二年,林世榮回購股權,霍震宇退出恆豐金。

2001年︰以「金至尊」為品牌,轉戰零售市場,同年在展銷廳鑲嵌金廁所,創下世界紀錄,打響名號。

2003年︰在旺角開設首間金至尊門市。

2006年︰斥資四億元打造「瑞士號黃金皇宮」,一晚租金二十萬元。

2007年︰旗下博覽環球展銷廳,被中央電視台揭發,出售假貨,後雖獲澄清,但全部展銷廳已暫時關閉。

2008年︰先後沽出三噸黃金,獲利一億九千萬。上週五,被發現在半山寓所房內暴斃,終年五十三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8

從冒牌到奪金山張旋龍


2008-10-16  NM




回想科網股年代,不少生意人都以染指IT為榮,更忽然變身IT Look示人,企圖或意圖沾上IT這光環。

五十二歲的張旋龍,雖然在IT界打滾三十年,更被稱為「中國Bill Gates」,但原來他很抗拒被扣上IT人帽子;他認為單搞科研是遠離群眾,只有將科技變為生意才有錢途。而他的第一桶金,更是靠賣冒牌電腦得來。

上月神舟七號順利升空,航天員穿上國產太空衣在太空漫遊,令海外媒體注視,《美聯社》、《朝日新聞》稱中國即將成為科技強國。但張旋龍聽後卻擰擰頭,「外國傳媒遲咗幾十年喇,我三十年前已知中國科技係掂。」

以為他只懂不斷唱好,但他掉轉頭卻踩上一腳,「由始至終中國科技都唔落後,只係唔識搞包裝。」

張旋龍膽敢批評,皆因他夠晒資格。早於八十年代,正當港商紛紛到內地興建低技術的山寨廠時,他已隻身到內地搞IT。現在他既是內地IT企業北大方正的集團董事,亦是金山軟件的創辦人,其持有本港上市的金山軟件及方正的股票,市值約二億元以上。

○五年,他打入「胡潤IT富豪榜」廿九位,內地傳媒更封他為中國Bill Gates,又或中國IT教父,但他偏偏很抗拒被稱為IT人,「我最想佢哋叫我張旋龍。」

張旋龍雖然靠IT生意發跡,但坦言對IT認識不深;他的辦公室甚至連電腦也沒有,身上的3G iPhone,只拿來打電話。

講到公司新產品指紋門鎖時,他隨即找來兩名下屬向記者解釋新產品的技術原理,「我係生意人,生意人對自己產品雖然熟悉,不過要專業講解,始終要技術員先得。」

識飲識食唔識電腦

他 認為很多IT人一天到黑埋首做研究,連生活也成問題,始終不及商人靈活。「好多IT人嘅研究項目相當專業,但唔理解市場需要。我就幫到佢哋將產品包裝成商 品,由我出面去打通關節,所以我最大功勞,係識飲飲食食。」他笑言為此賺來一個啤酒肚和大班朋友。訪問中,他一時說邵逸夫要教他學氣功,一時又說金庸為他 女兒改名的往事。

五六年在福建出生的張旋龍,一直在泉州唸書到高中畢業,畢業後被校方聘請當老師,一教便是六年。七八年他申請來香港,打算讀大學,但甫到香港,大學夢卻立即幻滅。

「廿二歲來到香港,明明家人打電報通知阿爸嚟接車,但佢居然冇睇到,最後我摸上阿爸屋企,發現平時身光頸靚嘅佢,只係住响北角春秧街嗰八十呎單位,衫都唔多件,當晚我漏夜寫信俾阿媽,叫佢哋唔好落嚟。」第二天,張旋龍立即開始搵工,先在親戚工廠幫手,後改做導遊。

 

張旋龍的父親張鎧卿,曾加入共產黨當兵,七二年移民香港做中港貿易生意,但成績麻麻。惟張鎧卿每次返內地,都會為軍方朋友偷運當時被歐洲嚴控出口、用在潛艇及衞星等行業的電腦芯片。

其後,張鎧卿索性成立金山公司,正式入口芯片;「金山」二字是從張鎧卿的「鎧」字拆出來。「阿爸生意愈做愈大,更被FBI誤以為係中國特務,查足佢幾年,後來先不了了之。」張旋龍笑笑口說。

八 四年,張旋龍辭去導遊工作,替父親打理生意。他從朋友處得知,當時北京中關村是國內最出名搞科研的地方,於是走去碰運氣。「我到中關村後嚇了一跳,環境仲 衰過沙頭角,一條泥路,幾棟鐵皮屋,科研猛人就踎响度做研究。」他從中關村觀察到,國內電腦太貴,人民根本承擔得起,於是他回港便立即買入大量IBM電 腦,拆掉IBM的零件後賣出,僅留下IBM的軀體裝上雜嘜零件,再以IBM招牌低價殺入內地市場。「無錯係冒牌,不過當時唔冒牌又點做生意?不過後來就改 名做Super PC。」

做冒牌貨起家

冒牌電腦一出便大受歡迎,更為他賺到第一桶金,惟後來做到雄霸全國時,他聽了一句說話,立即停止生產線,再將品牌賣給當時有興趣發展電腦生產的聯想,造就聯想成為現今全國第一的電腦生產商。

「當 時我接很多建行的生意,有日建行電腦處處長打俾我,話我的Super PC整天要維修,可以改名修吧(與國語Super同音)PC。我明白到始終和外國的生產質素冇得比,於是將品牌賣給聯想。」雖然聯想現在已是國內一哥,近 年更衝出海外,收購了IBM的個人電腦業務,但他沒有酸溜溜,「我從來沒後悔,當時在商業角度睇,我唔停止生產,就虧大了。」

賣掉生意後,他想起中關村的猛人王選,「多年前日本舉行科學技術世界博覽會,身為中國人當然去睇中國館,但當時中國館展出的,只有火箭同北京大學王選嘅方正排版技術,我睇到之後驚為天人。當時很多外國公司已經找他傾生意,但王選自知冇生意頭腦,索性統統拒絕。王選一開始亦都唔睬我,以為我嚟呃錢,結果我花了幾年時間,每隔幾個月便去拜訪佢,才說服王選替他在國內外代理這套排版技術。」

當年王選已是北京大學教授,更是北大方正集團的創辦人,其後王選更憑在IT界的名氣,當選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直至○六年才因病逝世。而由王選研發的這套排版技術,徹底改變了中文報業運作,由以往執字粒變成電腦排版,現今有九成內地報章仍然使用。

與科研猛人合作,張旋龍非但不覺自卑,更喜以低學歷自居。「當年方正上市時,成班董事都有博士名銜,只得我一個高中畢業。佢哋話整張假證書俾我,證明我在北大畢業,又話要頒個學位俾我,但我聽見人叫我做博士就打冷震。」遂毅然拒絕。

為綁精英送股份

之後,他又成立金山軟件,主力開發各類型中文軟件,多年來他以股份當獎金分派下屬,至今已將逾七成股份,無條件送給兩大下屬求伯君和雷軍,自己僅持有一成金山的股權。

張旋龍如此大手筆,皆因他認為半壁江山,都是由下屬打拼得來。「○○年,求伯君和雷軍跑來問我拿錢搞卓越網(www.joyo.cn),我打本八百萬美元,三年後佢哋以七千九百萬美元賣俾亞馬遜,大賺了一筆。」

張 旋龍謂正因他不是IT出身,才得以發掘到求伯君、雷軍等精英,讓他們任其發揮,不會阻手阻腳。惟有很多次當他見到行錯路時,認為偏離市場的話,他亦會即時 喊停,情願止蝕離場。記者問他如何由行外人管行內人,他笑說要一條心,「當所有人加班時,我雖然唔識幫手,不過都係最遲走那個,等佢哋知老闆肯同佢捱。而 且我亦可以觀察到邊個係得嘅。」

難怪替他打工二十年、現任香港方正董事總經理的施朝陽,都大讚他肯提攜IT人,「我本身係內地金山軟件嘅技術員,唔識點面對人。老闆(張旋龍)雖對IT冇認識,不過就熟知市場需要,又識同我哋班IT人溝通,俾到信心人。九二年老闆叫我嚟香港打江山,我立即答應佢。」

現時北大方正加上金山的員工逾三萬人,他直言已無法像當年般發掘人才,「好老闆要信人又要識炒人,而家咁大間公司, 一打開業績就知邊個唔掂,唔掂即炒啦,無謂浪費時間。」他現已過着半退休生活,「其實我而家工作最繁重係同老朋友食飯呀。」甚至他向記者遞上咭片後,也立 即搶回來,用筆刪除咭片上「董事局主席」的職位。原來他早已退下主席一職,轉任集團董事,但卻未印新咭片,「我有時都仲未記得自己咩職位。」

張旋龍檔案

52歲 已婚育有一女

78年 來香港定居當工廠工人

81年 與父親創辦金山電子

84年 賣冒牌電腦

92年 在香港成立香港方正

95年 香港方正上市

04年 賣出卓越網,勁賺七千萬美元。

07年 香港金山軟件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9

金至尊借金惹禍


2008-10-23  NM




一代金王,金至尊珠寶(前稱恒豐金業)前主席林世榮上月底離奇猝死後,被揭發公司內有兩億元巨竊案,引發債權銀行入稟追討交付信託之黃金。林世榮太太陳吟揮主席之位未坐暖,隨即與四名公司高層,因涉嫌偷取金庫內總值一億八千萬元金條而被商罪科拘捕。其主要往來銀行滙豐,更毫不留情向高院申請金至尊及旗下的恒豐珠寶清盤。一代金王的金國沒落,業內人士估計,金至尊可能因借金借出禍來。

早前入稟要求金至尊歸還金條的東京三菱UFJ銀行,上週五早上在高院聆訊要求交代金條下落時,滙豐其實已暗暗派員在法庭內旁聽。同日傍晚,更緊急申請將金至尊清盤。而近排忙着為佑威進行清盤的德勤,再次被高院委任為臨時清盤人,對金至尊進行資產認定和保護。

滙 豐是金至尊的主要往來銀行,本月中金至尊指大部分應收賬款存在收回困難時,滙豐已牽頭其他債權銀行成立指導委員會,並考慮暫緩其債務,估不到只是短短一星 期,滙豐已改變初衷。市傳金至尊欠下滙豐十億元債項,翻查資料,○四年金至尊向十間銀行進行三億元銀團貸款時,借出最多的便是滙豐,達九千萬元,而東京三 菱UFJ則借出二千萬元。

至於向金至尊追還交付信託的二千四百萬元金條的東京三菱UFJ銀行,有黃金業內人士指,該銀行向有黃金貿易業務,由日本公司出口黃金來港,再向本地珠寶商出售。由於業內有向銀行低息借金的慣例,故行內人士估計,金至尊可能向該行借了黃金未還而被追討。

「銀行自己都有存金,但黃金擺喺度無息收,於是會將之以每年一至兩釐左右嘅低息,借俾黃金珠寶商做生意,合約每年重新釐訂一次,當然借金者要喺銀行有一定嘅信貸額。」一名上市珠寶公司高層透露。

金價狂升借貨損手

現時除部分銀行會借金,周生生、利昌金行等大型金商亦有向行家拆出

黃金。

一 般金商借金後,會將之拿去製成首飾出售,然而亦有「水緊」的商人,會利用信貸期將黃金變賣套現,或將資金做其他投資。然而這種借金行為風險甚高:「假設你 借金時黃金市值兩億元,現時金價下跌令市值跌至一億五千萬,你就可以向銀行借多五千萬元黃金;但金價如果上升至兩億五千萬元,你就要補返五千萬元俾銀 行。」一名金商說。業內人士指,借金行為在行內十分普遍,包括金至尊都有進行此類借貸。近年金價廔創新高,兩年內升幅高達五成至現時約每盎司八百美元,如 本身擁有黃金,身家自然水漲船高,但如果黃金是借回來的,金價愈高,金商要補倉的錢便愈多。有金王稱號的林世榮,近年便屢屢放售手上黃金展品。

今年一月,當國際金價攀上每盎司八百六十美元水平,他便宣布公司已 於八百美元水平放售了一噸「黃金皇宮」內的金擺設,套現兩億。到三月金價突破一千美元歷史高位時,他再大手沽掉兩噸的黃金展品,套現五億。兩次沽金賬面雖 為恒豐金帶來總共一億九千萬盈利,但部分收益卻被總數高達三億一千萬元的黃金貸款及衍生金融工具公平值虧損所抵銷,結果其他收益淨額只得五千八百萬元。

爛賬多負債高

其實林世榮在金價高企時賣金已非首次,去年和前年三月,他早已先後賣掉金馬車和一尊黃大仙金像,合共套現一億三千萬。

林世榮每每於金價高位沽金,外行人看來,無不稱讚其眼光準繩。然而公司在負債纍纍之下,其實相當水緊。截至今年三月,金至尊總負債由○五年的十億,三年間大幅攀升至廿八億五千萬元,其中一年內到期銀行貸款有五億七千萬,負債比率高達八成二。公司負債高企,皆因近年為發展內地零售業務,實現四年內「百市千店」目標,集團大舉借貸。

除了○四年簽訂三億銀團貸款,○六年時又與十九間銀行簽訂合共五億的銀團貸款;同年年底,又向高盛出售兩億四千萬元的可換股債券來償還銀行貸款;到去年十月,公司再 發行一億七千萬美元的優先票據,年利率高達九釐二五。借過龍的金至尊,去年單是應付銀行利息等開支的財務費用,便高達一億八千萬元,比三年前的二千六百多 萬暴升近六倍。早於林世榮於上月底去世之前,其持有的紅磡榮業大廈地鋪、車位,以及凱旋工商中心多個單位,亦早已拿出市場放盤,但至今仍未覓得買家。

 

有消息指,行政總裁伍綺眉(中)正是指證陳吟揮偷金之人。向來熟悉金至尊本港營運情況的她,○六年曾與藝人郭晉安(左)及歐倩兒(右)出席公司新店剪綵。

親密助手和盤托出

「恒 豐金(金至尊前稱恒豐金業)以往每日都向德國嘅金商賀利氏(Heraeus)買幾十公斤原料金,作為佢沙頭角金飾工場做首飾嘅原料。但近呢三、五年,佢哋 每日都將啲金再轉售出去俾其他金商,賺取金價百分之一嘅運輸費。你可以話佢哋係去唔到貨用剩好多金,不過我睇佢係周轉不靈要套現就真。」一業內人士指。

上週記者到訪金至尊在深圳的廠房,發現工場以盤點為名暫時休假,辦事處職員則如常上班。現時金至尊仍在停牌,公司股價一個月內已暴跌六成七。有消息人士指,放料予警方做金手指,以致林太陳吟揮被商業罪案調查科拘捕的,正是九○年加入公司,追隨林世榮十八年的行政總裁伍綺眉。「月初林世榮設靈前一日,伍綺眉帶同公司核數師、一班董事,以及公司內部文件,去商業罪案調查科報案。當日係星期六,成班西裝友殺入警察總部,仲要係林世榮喪禮之前,擺明有晒策略,想警察喺喪禮上做嘢。」消息人士說。

據行家透露,陳吟揮主管內地業務和沙頭角廠房,主力為林世榮開拓大陸市場,而伍綺眉則管理香港事務。據知現時伍綺眉跟一眾董事已與陳吟揮割席,向警方提供不少有助破案的財務資料,相信假以時日,必定再次好戲連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