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查無線拖拉3年 競爭法訴訟料更長

1 : GS(14)@2013-10-12 16:06:4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1012/news/ec_gga3.htm



【明報專訊】通訊局裁定無铫壟斷藝人,判罰款90萬元,無铫多番挑戰通訊局對市場佔有率的計算,令通訊局花達3年調查才能公布結果。即使日後生效的《競爭條例》(下稱條例)把懲罰加重至本地營業額一成,但見證條例誕生的通訊局主席何沛謙表示,違反條例對簿公堂,「有市場力量的機構都不簡單,定會個個問題同你反駁」,又要上庭盤問證人,料未來處理反競爭者需時更長。

罰款加至營業額一成

現時廣播機構違反《廣播條例》的反競爭條文,由通訊局負責調查及裁決。《競爭條例》待明年立法會通過其執法指引後會生效,何沛謙指未來廣播機構違反競爭條文,便會由《競爭條例》來規管,屆時罰則會提高,現時《廣播條例》最高罰款只有100萬元,增加罰款須向法庭申請,而日後違反《競爭條例》最高可罰3年的本地營業額10%。

料涉事機構「個個問題反駁」

雖然加重懲罰可加重對壟斷者的阻嚇力,但審理程序可能令處理更費時。何沛謙解釋,日後廣播機構的反競爭行為,一律交由競爭事務審裁處裁決,程序不會少過一般法庭程序,且要證明反競爭者有市場力量,會涉及複雜的市場分析,而「有市場力量的機構都不簡單,定會個個問題同你反駁」,個案要到審裁處審理,更會涉及盤問證人,相信未來處理廣播機構的反競爭行為將要更長時間。

不過,何認為,要證明反競爭行為應有充分證據,即使歷時長、蒐證再難也要做下去。

對於增發免費電視牌照遲遲未有結果,何沛謙不予置評。對於亞視的風風雨雨,他相信傳媒的自主是重要的,通訊局只會按法例判斷其主要人員是否適當人選,但不會政治審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850

赴美後恐面臨連串訴訟

1 : GS(14)@2015-02-10 01:01:56





【拆 局】除了估值高,科網企業願意跑到美國上市的另一原因,是當地容許AB股甚至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的非同股同權架構上市。不過,雷軍若效法馬雲將小米帶到美國上市,雖或能為小米爭取更高的估值,上市後亦可能同樣要應付連串法律訴訟,這將是近年侵權官司漸多的小米需要想清楚的關鍵。



將受美法律規管

成立不足五年的小米能夠迅速紅爆中國,全靠生產物超所值的手機「響朵」。除價錢便宜,其產品的款式、包裝都與美國的蘋果公司十分相似,於市場早有「山寨蘋果」的稱號。隨着小米越來越成功,亦開始惹來同行不斷非議。近日內地家電商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甚至直斥小米為「小偷」,揶揄其涉嫌抄襲同行的行為。小米近年開始進軍海外市場,但負面新聞亦隨之接踵而來。除被踢爆銷量報大數外,小米手機更一度涉及知識產權問題而在印度被禁售。雖終獲暫時解禁,但每出售一部手機要繳交一百盧比(即約一美元)的按金。本周小米更會高調踩到蘋果主場——美國開發佈會。蘋果從未公開對小米「山寨蘋果」有任何批評,亦無採取過任何法律行動。在蘋果話事人庫克眼中,現時的小米可能尚未威脅到蘋果,不過若小米進一步擴充及規模變大,都有機會扭轉蘋果「容忍」的取態。如果小米到美國上市,公司將受當地法律規管,眼見小米集資額巨,蘋果甚至其他手機商跟雷軍算賬的誘因增加,屆時涉及知識產權的訴訟隨時「遍地開花」。參考阿里的例子,隨時又有一批又一批的股民因投資損手而向小米提出集體訴訟。行內都認為,雷軍將是繼馬雲後,另一位正在叱咤全球的科技巨頭,國家會否再願意看到他成為被告呢?懂得國情的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又是否再願意失去千億「大刁」呢?這將取決於香港最終能否及時推出同股不同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209/190348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714

雨傘基金成立 籌百萬助訴訟

1 : GS(14)@2015-02-13 08:50:12





【本報訊】大律師公會前主席陳景生等人成立「雨傘援助基金」,為佔領運動參與者提供醫療及訴訟等財政援助,目標籌募一百萬元,估計一百至二百人需要援助。陳景生指雨傘運動牽涉選擇性檢控等因素,而且參與者是否違法應由法庭定奪,因此審批援助時不會考慮申請人有否涉嫌違法,也不怕基金遭外界攻擊助長他人違法,「有人攻擊咪攻擊囉,都冇辦法」。基金以信託形式運作,由民陣擔任秘書處以減省成本,昨天起接受申請。陳景生續指,申請人必須是去年九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十五日佔領運動參與者,當中包括急救人員及社工等。基金旨在針對因參與運動招致的醫療開支、訴訟費用及當中引申的財務損失或經濟困難。基金並無訂下申請人的入息上限,但審批時會考慮籌得的金額及申請人的財政狀況。陳強調,在佔領期間踩場「搗亂」的人士不會被視為雨傘運動參與者。



約兩百人需援助

基金的支持團體包括雨傘被捕者同盟及社工復興運動。發起人社聯前行政總裁方敏生說,目前從各團體得悉約一百至二百人或需援助,這批人可能是申請法援失敗、急需到私家醫院接受檢查或需要輔導支援。她指既然警察也有超時補水及援助基金,雨傘運動參與者「為香港做有需要嘅事,都希望幫番佢哋」。另一發起人醫學會前會長蔡堅表示,目前知悉有五至六名參與者嚴重受傷。基金申請由五名受託人負責審批,除了陳景生、方敏生及蔡堅,還有會計師蒲錦文及執業律師張惠儀,初步預計基金運作不會超過三年,每年公開核數報告及個案性質,但不會披露申請人個人資料,基金餘款將撥作慈善用途。捐款戶口匯豐500-395835-001,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umbrellarelieffund。■記者白 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213/190403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815

自行破解槍手iPhoneFBI撤銷蘋果訴訟

1 : GS(14)@2016-03-30 14:41:08

■去年加州槍擊案兇手法魯克和太太。



美國司法部前日宣佈,聯邦調查局(FBI)已把去年底加州聖貝納迪諾公共衞生部派對襲擊中,槍手法魯克(Syed Farook)的蘋果iPhone5c手機解鎖,結束了FBI要求蘋果解鎖的訴訟。蘋果表明會提升產品保安,科技界與執法部門對資訊加密的爭議料將餘波不斷。


法庭文件指,當局已「成功存取法魯克的iPhone資料,不再需要蘋果協助」,要求加州法院撤銷要求蘋果解鎖的命令。蘋果發表聲明,批評當局一開始根本就不應該對蘋果推出訴訟,「我們反對FBI要求蘋果為iPhone建後門,因為這是錯誤的,會立下危險的先例」。



拒透露用甚麼方法

FBI拒絕透露是用甚麼方法黑入法魯克的手機,但有報道指FBI曾向以色列一家科技公司尋求協助。官員指目前未是時候討論會否照辦煮碗,破解其他涉及罪案的iPhone,司法部稱「政府的首要任務是確保執法部門能取得重要電子資訊,保障國家及公眾安全」,並會繼續尋求與公共及私人機構合作,在合作失敗時會訴諸法律。倘若當局告知蘋果黑入iPhone的方法,蘋果定必會堵塞保安漏洞,秘而不宣的話,公眾則可能懷疑iPhone的安全。蘋果表示:「我們會一如過往,繼續協助執法部門調查,同時提升產品保安。」眾議會司法委員會成員伊莎(Darrell Issa)警告,雖然今次案件告一段落,政府仍會尋求黑入其他手機的密匙。網絡權益組織「為未來戰鬥」(Fight for the Future)總監格里爾(Evan Greer)表示:「FBI的信譽已跌至新低,他們一再欺騙法院及公眾,企圖立下令所有人更不安全的危險先例」。法魯克與妻子在槍擊案中,共造成14人死亡、22人受傷,FBI懷疑他用過的iPhone中,可能藏有涉案的關鍵資訊,包括法魯克是否另有同謀及其他襲擊目標等,相關跟進調查仍在進行中。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30/195495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734

【財經八一八】 Elliott再出招 東亞陷訴訟

1 : GS(14)@2016-07-24 17:15:26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5%AA-082220999.html



作為東亞銀行(00023)股東之一的對沖基金Elliott,一直不滿東亞管理層表現,嫌回報實在太低,所以經常出招,希望可以踢走現有管理層。本週又再發功,行動更升級,根據《公司條例》向東亞提出不公平損害的訴訟,呈請更已經提交法庭,狀告的對象為東亞及東亞的多數董事,當中當然包括主席兼行政總裁李國寶。

Elliott的論據與之前一樣,指東亞在公司治理方面有嚴重缺陷,並造成管理層得以在犧牲小股東的利益下鞏固其自身地位。在過去幾年內,小股東的持股比例不合理地受到大幅稀釋。Elliott 認為,為捍衛其自身以及東亞銀行其他小股東的權益,有必要提起訴訟。

這個第四大股東,過去兩年一直纏住管理層不放,早前更提出東亞應該賣盤算數。不過,李氏家族又豈會輕易放棄東亞的話事權。東亞今年的股東會上,李國寶以低票連任董事,反對票高達三成。Elliott便踢爆,其實除了東亞董事、西班牙Criteria和三井住友銀行外,超過六成的獨立股東均表決反對其董事任命。

查實近年東亞盈利持續倒退,上月更要大裁一百八十名員工,佔香港員工總數近百分之四。Elliott是次再進擊,未知能否為東亞帶來一番新氣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14

高院法官出缺 難裁大選訴訟

1 : GS(14)@2016-11-08 05:53:57

【話你知】今屆美國大選末段戰情緊湊,得票接近或最終要以選舉訴訟分勝負,但聯邦最高法院現時在一名法官出缺下隨時陷僵局,無法像2000年大選那樣一錘定音。


批特朗普法官或避嫌

當年戈爾與喬治布殊得票極接近,關鍵的佛羅里達州一再重新點票,最高法院及後裁定叫停,令喬治布殊只以537票之差全取該州選舉人票險勝。自高院大法官斯卡利亞今年2月逝世後,其席位在共和黨抵制下一直未能填補,高院保守和自由派大法官各佔四人,若大選官司鬧上高院,隨時出現4比4的膠着狀態,只能維持下級法院的裁決。肯塔基大學法律學者道格拉斯形容這是「噩夢情景」,勢打擊高院合法性。不過,八名現任大法官之一金斯伯格今年7月曾公開批評特朗普,中立性成疑,屆時她會否為避嫌而選擇避席,仍屬未知。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07/198251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543

蘇格蘭擬加入訴訟阻脫歐面對危機 英政府承諾公開資訊

1 : GS(14)@2016-11-10 08:02:32

英國法院早前裁定,脫歐程序必須經國會通過,為脫歐未來增添不明朗因素,法院將在下月審理政府的上訴案。由於蘇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對脫歐有各自不同的關注,可能無視英國政府擅自行動,蘇格蘭更明言或加入訴訟阻礙脫歐過程。英國政府昨日承諾,會對他們公開更多資訊。



蘇格蘭政府前日表示打算向議會提交草案辯論,自行對《里斯本條約》第50條進行表決,無視英國政府的決定。蘇格蘭首席部長施雅晴堅持,如果脫歐程序須經國會同意,蘇格蘭議會亦應被諮詢。她早前已表示會尋求加入訴訟,確保蘇格蘭議會有表決權。


揚言辦獨立公投

威爾斯政府亦指,可能會介入上訴程序,確保脫歐談判能夠保障威爾斯的利益以及自主權。至於北愛爾蘭則意向未明。在6月的公投中,雖然全國結果屬支持脫歐,不過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留歐票數較多。首相文翠珊認為公投結果已授權他們啟動脫歐,不過蘇格蘭對於政府獨斷獨行甚為不滿,揚言會再舉行一次獨立公投。為應對危機,英國政府昨日表示,未來會對三方公開更多關於脫歐的資訊。脫歐事務大臣戴德偉指:「我會確保資訊的自由流通,以及建立彼此間的信任。」他昨日在倫敦會見三方領袖交換意見,不過他未有詳細說明會公開何種資訊,以及談論甚麼議題。英國最高法院前日表示,政府的上訴案會於12月5日開始審理,11名法官會參與其中,審訊長度視乎各黨派提交的訴訟文件,以及會否涉及其他法律問題,但相信最快明年初才會有裁決。不過政府較早前已表明,無論結果如何,明年3月啟動脫歐程序的目標不變。路透社/英國廣播公司


■蘇格蘭首席部長施雅晴

■英國首相文翠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0/198287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871

官指特首有資格提訴訟

1 : GS(14)@2016-11-16 05:27:36

【本報訊】特首梁振英史無前例以特首身份提出司法覆核,梁頌恆及游蕙禎認為特首沒有資格提出訴訟,又質疑若梁振英以選民身份提訴訟,他更加無可能同時是新界東及九龍西的選民。但法官不同意,指根據《基本法》,特首有憲法責任執行《基本法》及香港的法律,故他有資格提出本訴訟。


稱有責任執行《基本法》


梁頌恆一方在審訊時曾經質疑,梁振英不論以特首還是選民身份提出司法覆核皆不恰當,指若梁振英以選民這個人身份入稟,為何要用公帑埋單,認為梁振英無資格提出訴訟。法官區慶祥指按《基本法》第四十八條(2),特首的職權包括負責執行《基本法》及香港法律,故特首有憲法角色及責任提出訴訟。對於梁頌恆指按《立法會條例》第七十三條,梁振英沒有資格向立法會議員提出涉及喪失議員資格議題的法律程序,法官認同這個說法,不過認為梁振英提出訴訟,對於本案沒有帶來關鍵的影響,因為另一名申請人、律政司司長是可以按照第七十三條提出法律程序。■記者黃幗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16/198355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734

訴訟費減交易業務增 德銀首季多賺143%

1 : GS(14)@2017-04-29 22:54:03

【明報專訊】剛完成供股集資80億歐元(約679億港元)的德銀,經歷了2016年的動盪後,逐漸擺脫客戶撤出資本的陰霾。受惠於訴訟費用減少及交易業務增加,首季淨利按年增長143%,至5.75億歐元(約48.8億港元)。不過其債劵交易收入增長仍落後於同業。德銀昨股價一度跌逾4%。

債券貨幣交易落後美國大行

德銀的固定收益交易業務向來是其利潤增長的主要動力,相關收入上季按年增長11%。德銀稱,上季利率和信貸交易強勁。不過其債券和貨幣交易的整體表現落後於美國大行。在資產管理方面,德銀停止了長達一年的客戶餘額季度虧損。對冲基金和尋求交易諮詢的企業客戶,以至普通客戶也再次回流,零售銀行和財富管理部門的整收入在上季增長11%。經會計調整,撇除德銀的債務增長後,其首季整體收入為73億歐元,按年持平。若計入上述債務,收入按年跌9%。

行政總裁John Cryan稱,關閉分行、裁員和削減獎金等節流措施已見成效。去年的動盪曾使德銀成本上升,以維持其交易和客戶融資業務。如今相關成本回落,銀行利潤反彈。德銀的主要業務正趨於穩定。不過花旗對德銀未來維持資本、槓桿水平等目標態度審慎。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477&issue=201704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768

被指外滙操縱滙控恐面臨訴訟

1 : GS(14)@2017-06-10 13:07:05

【本報訊】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法庭文件報道,滙控(005)可能面臨被指涉嫌外滙操縱新指控,不排除出現新一輪法律訴訟。是次訴訟由一間總部位於英國名為ECU集團的外滙公司所提出,入稟狀已呈交倫敦商業法庭,原告人要求滙控交出2006年(逾10年前)的3宗大額外滙交易記錄,3宗交易均為金額超過1億美元止蝕盤,ECU指控滙控交易員可能透過操縱外滙交易,犧牲客戶利益,但滙控拒絕自願交出記錄。


稱調查後無違規

報道謂,滙控及ECU發言人均拒絕置評。該報引述法庭文件指,ECU懷疑滙控交易員在交易過程當中有欺詐行為,當交易指令一下達後,相關交易滙率即急跌至止蝕價水平,然後滙率價格又隨即反彈至正常水平;但滙控反駁投訴表示,經內部調查後沒有發現違規情況。滙控因牽涉墨西哥反洗黑錢不力,2012年底被美國司法部判罰19.2億美元,雙方並達成「緩刑」5年的延遞起訴協議(DFA),今年底屆滿,司法部將決定DFA是否正式終結。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08/200482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9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