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將轉進清華紫光的高啟全,表明這是一個考量中美台大局面整合的選擇,但南亞科董事長吳嘉昭一句,「那是希望,都還沒開始談」的冷淡回應,凸顯高啟全與老東家的關係似近冰點。 缺乏舞台,或許才是他選擇出走的原因……十月六日下午兩點,台北台塑大樓內氣氛肅殺,會議室剛剛結束一場董事會,經過不到一小時的討論後,包括台塑家族王 文淵、南亞科董事長吳嘉昭等南亞科董事們,議論紛紛地通過一項可能改變南亞科、台塑集團科技布局、甚至是台灣半導體產業整體競爭力的人事決議。 人事案的主角是高啟全,南亞科總經理、華亞科董事長;有人稱他為台灣DRAM教父,即使是用最平實的形容,對應到他在半導體業歷練三十年、一身戰功的背 景,稱他是台灣DRAM產業指標性人物也絕不為過。而十月六日在台塑大樓召開的南亞科董事會,正式通過了高啟全的退休案。 這個決定引發科技業震撼,不只是高啟全突如其來地退休訊息,更讓業界無法置信的是,他即將擔任中國最大半導體集團清華紫光的副總職務。 友人訝異 「他應該有不得已的苦衷」「不會吧?」對於這項幾可確定的傳言,幾乎每一位熟識高啟全的友人都是做出如此反應。不可置信的口吻,背後包括了對於台灣半導體 產業的憂心,對於「台灣半導體業第一位高階經理人投身紅色供應鏈」的情緒震撼;此外,在友人的解讀,這個決定乍聽之下也明顯有違高啟全的行事作風。 「他向來喜愛擔綱主導角色、領袖特質鮮明,竟然願意放下在台灣的總經理位置,『降職』到清華紫光當副總,居於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的麾下!」按照輩分,今 年四十八歲的趙偉國不僅比六十二歲的高啟全小了一輪以上,比拚資歷,趙偉國更是毫無開發記憶體技術的經驗。「他大概也有不得不的苦衷吧!」友人推敲。 台灣DRAM最具指標性的高層戰將為何選擇出走中國?這是業界每個人的疑問,對此,高啟全在第一時間對本刊的初步回應是:「過一陣子再聊!」短短幾個字,不難看出他無法否認、但仍有遲疑如何對外說明解釋的複雜情緒。 然而經過一日之後,他以這個說法對《今周刊》回應了外界風風雨雨的漫天傳言:「這三個月以來,是紫光主動找我…。」三個月,大約一百天的時間,高啟全經過了什麼樣的思考過程? 一位中國半導體業內人士透露,七月中旬,也就是距離現在近三個月前,清華紫光集團向美光發出二三○億美元的收購提案,就在同一個時間點,清華紫光集團也找上向來熟悉與美光打交道的高啟全。 抉擇壓力大 作風不低調的他 竟然神隱巧合的是,也就從那個時候開始,向來不吝與外界分享訊息,也常常是媒體詢問各種科技業新聞訊息對象的高啟全,像是刻意迴避媒體般,好一陣子都看不到他的身影。 就連華亞科今年七月二十八日舉行的法說會,過去總會在法說會後讓媒體「問到飽」的高啟全,這次居然也缺席了。 高啟全向來作風都不算低調,說起話來直率的他,甚至常常讓他身旁團隊捏一把冷汗,頻頻提醒他:「Charles(高啟全英文名),這個不能說。」被業界視 為聰明、靈活又拚勁十足的高啟全,不只直率個性令人印象深刻,他無所畏懼、願意擔起重任的性格,似乎注定要吃DRAM這行飯。 高啟全喜歡扛下管理責任的個性,早在他讀書時就顯露無遺,就讀台北建國中學時,他會主動爭取當班長、挑戰老師,「我是很叛逆的。」高啟全曾這麼描述自己。而這樣無所畏懼的性格也跟了他一輩子。 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碩士畢業後,高啟全分別在英特爾、台積電任職過,曾擔任台積電第一座晶圓廠的廠長,後來與吳敏求共同創立旺宏,一路走來,他都沒改變過勇於爭取表現機會、挑戰上司的行事風格。「我很直接、我很誠實。」剖析起自己的特質,高啟全毫不掩飾。 然而,即使有著不閃躲、敢做敢當性格,加上在「一天也可以賠掉一億元」的DRAM產業裡長期訓練出來高抗壓性,高啟全這一次竟然神隱了三個月,顯然這三個月中他面臨的抉擇壓力,不是外界所能想像的大… 《出走推力1》 與昔日恩人台塑關係生變 從七月中旬開始,高啟全不僅全面避開媒體鎂光燈,業界有傳言,這段時間高啟全曾經休了近一個月長假,甚至早已成為清華紫光的顧問;對於這些傳言,高啟全回 應「沒有當顧問,也沒有休長假。」但他也坦言,這段時間的確與清華紫光「在北京有過洽談。」被清華紫光欽點挖角的高啟全,自此陷入長考。當年與吳敏求嚴重 爭執而離開旺宏的高啟全,碰上對他有知遇之恩的王永慶,是王永慶邀請他到南亞科擔任執行副總,更別說後來因為信任高啟全,不斷注資到DRAM這項賠錢事 業。 然而,「今年一連兩起與股市相關的訊息,恐怕多少讓老高與台塑集團的關係出現變化。」一名資深記憶體產業人士不諱言。 時間拉回今年一月,當時高啟全曾公開表態,華亞科帳上現金與流動資金足以因應今年的資本支出,因此有現金減資打算。此話一出,就讓過去投入巨額資金的台塑集團大為光火,認為高啟全應徵詢台塑集團的意見,不該自己表態。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又發生了一件讓雙方關係更是降到冰點的事件。三月中旬,高啟全申讓華亞科股票達三七○○張、交易金額達一.六五億元,這個動作引發外 界關注,高啟全則對外解釋,申讓華亞科股票是為了增加南亞科的持股。但台塑對他表明自己在股市的動作相當感冒,因此對他下了禁口令。 「老高這一年來真的很悶。」一名熟悉高啟全的友人這麼說,除了上述兩起事件之外,先前高啟全也曾因為牽線南亞科與一家中國廠商合作遭到台塑集團否決,而在 私下頗有抱怨。此外,由於據聞南亞科技已決定不再往 20nm (奈米)以下的技術發展,也不會再投資在技術開發方面,「高啟全繼續待在這裡,就像只是等著關燈,對於永遠尋求發光機會的他來說,找一個新地方絕對不奇 怪。」舞台,的確會是高啟全做出最後決定的重要關鍵。雖然高啟全在華亞科擔任董事長大位,但實際上,自從美光入主華亞科後,華亞科就已不再擁有獨立性,而 是名副其實的代工廠。「至於高啟全,說白了,就像是幫美光管工廠的人。」業界人士挑明了說。 台灣DRAM從政府看好的兩兆雙星產業,一路走到現在成了名存實亡的代工廠,不少曾經將青春投入在記憶體研發的老將都有深刻感觸。 《出走推力2》 淪美光代工廠 獨立性不再就以台灣DRAM業的老兵陳正坤來說,他曾任南亞科工程師及力晶資深副總,是力晶集團打造十二吋晶圓廠的重要推手;他一手打造的瑞晶,是記憶體 產業當時製程最先進的廠。但今年七月底,他離開耕耘二十幾年的記憶體業,投入晶圓代工,出任聯電資深副總經理,協助聯電十二吋廠營運。 問他為什麼放棄記憶體產業,陳正坤一句:「這早就不是台灣的產業……」或許也替高啟全說出心聲。對於高啟全的心境,他用自己的例子揣摩解讀:「本來是獨立的公司(指 瑞晶),後來我們的產能百分之百變成美光擁有,我們再怎麼優秀,也是美光的啊!」台灣記憶體產業始終無法擺脫打工仔的宿命,陳正坤這番話更是血淋淋:「講 英文當然我們聽得懂,但是他們很多細節的東西、文化的東西,沒辦法跟他討論,老美覺得你可以用,你來幫我們管工廠,決策中心,高層不會給你。」高啟全的困 境就攤在眼前,他在華亞科只能當個「美光的廠長」,在南亞科似又得不到更大的舞台,對於仍想在DRAM有一片天的他儼然是個致命傷。而他想要在台灣半導體 產業推動新的合作平台,卻遲遲沒有任何進展,業界認為,這或許也是高啟全最終決定尋求更大舞台的原因之一。 《出走推力3》 半導體整合 張忠謀不買單「以前邏輯IC和記憶體可以說是兩個不同的半導體次產業,但高啟全一直很希望能推動兩者之間的整合,他很看重這一塊。」IEK電子組計畫副組長兼通訊研究部經理楊瑞臨說。 而根據業內人士透露,高啟全為此還曾多次找上他的老長官、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希望能說服張忠謀跨入記憶體業。但多年前曾親手結束世界先進記憶體開發的張忠謀,並沒有被滿腔熱血的高啟全打動,讓高啟全碰上了軟釘子。 如果從旺宏總經理盧志遠對高啟全的觀察來看,不難推敲出高啟全想寫下新局,卻無法施展,對他來說會是多麼大的挫折。「新創的東西,他(高啟全)很有興趣, 台積電剛創立的時候,他跑到台積電去,做一做,對旺宏很有興趣,旺宏那時在做IDM的模式,他就跑到旺宏,後來他又搞個華亞科,華亞科是個新的商業模式, 他總是喜歡創新模式。」然而究竟是什麼樣華麗的舞台,讓高啟全甘冒「投身紅色供應鏈」的罵名風險,也要決定轉換跑道? 「我要做的,是一個大局面的整合,美國技術、大陸的市場及資金,加上台灣的製造能力。」高啟全對本刊表示,即使從南亞科退休轉戰紫光,但他仍會保留南亞科董事、華亞科董事長的職位,「中、美、台,對抗強大的韓國!」他說。 表態要做大整合 老東家卻說「那是希望」 一位熟悉中國半導體的高階主管透露,「紫光找高啟全,在要買美光之前就已經決定了,」他分析,「當然要找台灣人。」這位高階主管不諱言,「回過頭來,(紫 光)是要跟三星和海力士打,要不然幹嘛買美光,至於經理人,你不可能找韓國人,找日本人也不適合。」只是,這個決定是否真能讓台灣DRAM產業成為「抗韓 聯盟」的一環,恐怕仍然有待觀察。 相較於高啟全表態,自己擔任華亞科董事長、南亞科董事的部分都不會異動,吳嘉昭對於高啟全繼續任職的答案卻是,將針對華亞科董事長一職與美光進行討論,而高啟全在南亞科是以自然人身分擔任董事,若高啟全不主動解任,他將繼續擔任南亞科董事至明年改選。 從吳嘉昭的說法,實在難以聽出「留人」共謀抗韓大業的計畫,而他對於是否與紫光及美光攜手共組抗韓聯盟的提問,答案更是令人玩味。 「那是希望。」他回答。吳嘉昭表示,「當然,我們希望能夠有合作的空間,但還沒開始談。」他不忘再度提及,高啟全九月十八日提出辭呈,南亞科試圖挽留,但才短短不到三周時間這項人事案已定案,「這期間的決定和種種必要的措施,我們也是相當緊迫在處理。」 產業亮紅燈 科技人才出走 恐才是開始從吳嘉昭開完董事會的態度觀察,高啟全能否成功牽起紫光、美光與南亞科之手,像他所說能做大局面的整合,光從高啟全與台塑緊繃的關係都能看出, 一切仍充滿變數。記憶體業者則表示,就算三方聯盟,台廠還是躲不過擔任配角的宿命;而如果高啟全跳槽實與台塑集團無關,那麼,更是台灣的警訊。 因為不只DRAM產業確定瓦解,其背後代表的,更是兩岸半導體產業環境轉變至此,已到了連高階人力都要出走的地步,正如同工研院競爭力主任杜紫宸所示警: 「高啟全只是開始,接下來,四十五歲到六十歲這個世代的經營層精英,未來幾年會不斷流失,經驗傳承中斷,台灣恐將進入創新黑暗期。」 撰文•周品均、林宏達 |
線上聽新歌要等一年半?先放風聲吊胃口,再大量曝光的宣傳法,加上先賣實體,後加入串流媒體的行銷策略,讓愛黛兒熱潮席捲全球。 十一月底,美國音樂雜誌《告示牌》(Billboard)公布英國鐵肺歌后愛黛兒(Adele)最新專輯《二十五歲》單週銷量統計:三百三十八萬張,創下美國史上最高紀錄。《紐約時報》認定,「愛黛兒現象」,無誤! 《紐約時報》指出,在一個對發片傳統帶有敵意的大環境裡,愛黛兒的成功無異是一場「政變」:她拒絕在串流媒體Spotify免費放送專輯,連推行付費模式的Apple Music也沾不上邊,擺明了要望眼欲穿的歌迷掏錢。 這股愛黛兒旋風最值得關注的是,自從數位化及串流音樂崛起,實體唱片市場兵敗如山倒,沒有重返榮耀的機會;愛黛兒用個人風格、實力、精準行銷的手法,扭轉外界看衰實體唱片的巨大浪潮。 這場預謀的「政變」如何成功?風聲始自十月下旬開始。 電視廣告一片黑沒人名、歌名卻一聽就知 十月十八日,英國選秀節目《The X Factor》的廣告時段中,突然畫面全黑,一段鋼琴伴隨著女聲響起。整整三十秒。沒有歌名,也不知歌者是何方神聖,但是多數觀眾不僅沒有一頭霧水,更在第一時間就領悟:那是鐵肺歌后特有的沙啞聲線。 從那一晚開始,媒體成了好事狗仔,到處打聽、挖寶、放話,終於在二十一、二十二日正式宣告:闊別歌壇四年的歌后要回來了。專輯名稱、發行時間與歌單一次全揭露。 二十四日,愛黛兒復出的第一篇全球獨家專訪出爐,刊在美國媒體集團Vice Media旗下雜誌《i-D》。她在專訪中感性談到親情、友情與過往時光的無限鄉愁,是一張「關於和解/彌補的作品」。接下來幾週,她密集現身,英國廣播 公司、《衛報》、《紐約時報》與電視節目秀《週六夜現場》,都看得到她的身影。 透過好奇心、情感訴求,以及隱身四年之後現「聲」,把粉絲渴望的胃口「吊到最高點」,都是周密計畫下的安排。 宣傳高潮落在十一月十七日的第一場迷你現場演唱會,地點在美國紐約市。這是她四年來第一次重返美國開唱,媒體形容「唱爆」了無線電城音樂廳,隨即預估,新專輯三天就會賣破百萬張。 掌握鐵粉面貌兩頭賺唱片賺錢、串流平台賺名 單看宣傳手法,其實和傳統媒體的黃金時代沒什麼不同,先放風聲、後上通告,再輔以大量曝光現場演唱畫面。不過,愛黛兒的團隊知道,她的歌聲老少通吃,也同步在社群媒體啟動造勢。 一樣是十月十八日,長期合作的樂團One Republic先是在推特上爆料「Adele,帶給網友無限想像」;二十一日,愛黛兒專屬的帳戶突然開始活躍,一個月內發布十多條推文,接近她去年推文 數總和;她也註冊年輕人最愛的社群網站Instagram,第一條訊息就是:《二十五歲》將於十一月二十日發行。 影音頻道YouTube也沒被忘記,十月二十二日,第一支單曲〈哈囉〉(Hello)上線,至今點閱率飆過五億次;專輯開賣當天,〈哈囉〉也同步上傳Spotify,至今播放超過四千七百萬次。 《金融時報》觀察,愛黛兒能夠創下一個結合傳統與數位行銷手段相對完美的例子,還有一個原因是她的團隊熟稔鐵粉面貌:多數是二十五歲到四十四歲,忠誠、有耐性,而且願意花錢的高等教育小資女,所以「空窗期(window)」的操作手法能奏效。 所謂空窗期是指,在一段特定時間內,新專輯只賣不放送,等銷售趨緩,再開放第二波串流媒體加入。愛黛兒二○一一年大碟《 二十一歲》就玩過這一招:上市一年半,專輯銷量突破三千萬張後全碟才放上Spotify,讓它繼續穩坐第二年銷售冠軍寶座。 《經濟學人》曾觀察,素人愛黛兒暴紅,催生靈魂音樂復興:社會支出削減、經濟復甦遲緩,人人苦悶,鐵肺歌后的沙啞嗓音、哀傷歌詞大量借用靈魂元素,唱出歌迷心中對生活、愛情與失業的惆悵,特具療癒效果。 二十七歲的愛黛兒出道還不滿十年,專業成就之餘的人氣話題就是她的豐腴身材,連時裝界著名設計師拉格斐(Karl Lagerfeld)都看不下去,三年前曾公開批評她「肥了點」,當時她似乎不太煩惱,還會霸氣回應自己「代表大多數女性,而且,以此為榮。」 愛黛兒有一段時間屈服輿論壓力,勤上健身房、戒吃糖分、戒抽菸,不過總不持久,還淪於時胖時瘦的惡性循環。後來,她還是覺得「做自己」比較好,所以前幾天接受《滾石》雜誌專訪時坦然的說:「我只想為自己好,但絕不是要以擠進零號(女裝尺碼最小號)為目標。」 英國媒體《鏡報》曾問:「如果愛黛兒轉投索尼(Sony),還能胖得這麼酷嗎?」意思是,當年捧紅她的獨立音樂商XL Recordings尊重專業,容得下個人風格、鮮明性格,但國際企業只想砸錢速成,塑造流行天后華麗出場。 如今,鏡頭前的愛黛兒還是圓呼呼的模樣,似乎印證《鏡報》所說:歌迷就只喜歡那個像鄰家女孩一般感性、真誠的愛黛兒。 【延伸閱讀】社群網助攻,MV點閱人次5天飆1億—愛黛兒歷年專輯銷售紀錄 ●2006年6月?專輯、作品:在網路雜誌PlatformsMagazine.com發布兩首歌?成績單:獨立唱片商XL Recordings上門簽約 ●2008年1月?專輯、作品:《19歲》?成績單:告示牌200專輯榜第4名全球銷量達750萬張 ●2011年1月?專輯、作品:《21歲》?成績單:告示牌200專輯榜第1名全球銷量逾3,000萬張 ●2015年11月?專輯、作品:《25歲》?成績單:刷新美國單週銷售紀錄:一週賣338萬張YouTube點閱人次最快破億MV:5天內1億人次點閱、年度最紅影片 資料來源:Wikipedia整理:邱碧玲 撰文者 邱碧玲 |
2015-10-19 TCW |
||
台灣DRAM教父高啟全投效對岸紫光集團,造成半導體業界譁然。到底,紫光是什麼來歷?為什麼能挖得動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 二○一三年以前,紫光在半導體業仍沒沒無名,這兩年來藉由一連串購併行動,它迅速崛起,更進而可能成為台灣產業的大威脅。他的每一個布局,都間接刺向包括聯發科、瑞昱、華亞科、南亞科、瑞晶等台灣半導體重鎮。 二○一三年,紫光以十七 億八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五百七十五億元)購併當時大陸IC設計龍頭展訊,第一次出手就震撼業界。二○一四年,它用九億一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百九十四億元)拿下中國排名第三的銳迪科,超越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穩居中國IC設計業之首。 背後有政府資金撐腰今年購併金就逾營收兩倍 今年紫光加大購併手筆,將觸角伸向晶片應用的終端業者。五月,宣布以二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八百零八億元),投資惠普旗下新華三通信五一%股權,新華三 是中國市場企業用網路設備中,交換機與無線通訊設備龍頭。九月又宣布以三十八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二十八億元)取得硬碟大廠 WD(WesternDigital)一五%股權,一躍成為最大股東。 但這些購併案,都沒有今年七月傳出紫光有意以高達二百三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七千四百三十四億元)拿下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經營權,來得受人矚目。 從挖角高啟全的時間點來看,紫光的拼圖已接近完成,更凸顯這兩年來銜命發展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航空母艦角色。 在紫光的購併規畫中,IC設計、記憶體都與台灣的產業高度重疊。「我們要投資三百億元研發,在五年內超越聯發科!」紫光董事長趙偉國購併銳迪科之後,意氣風發的對媒體宣告,計畫在十年內打造出世界名列前茅的通信晶片集團。 紫光集團去年總營收只有約人民幣一百五十億元,今年已確定的購併案金額,就遠遠超過營收的兩倍。「沒有政府的支持,紫光集團不太可能籌到那麼多資金購併美 光,」美系外資伯恩斯坦(Sanford C.Bernstein)香港半導體分析師Mark Li在研究報告中分析。 紫光集團的最大股東,為持股五一%的清華控股公司。顧名思義,清華控股就是專門打理由北京清華大學育成出來的「校辦企業」大家長,資金來源就是政府。 更不用說,北京清華是產出最多中國國家領導人的學校。包括習近平、胡錦濤、朱鎔基都是畢業於清華大學,胡錦濤的兒子胡海峰還曾任清華控股的黨委書記。 中國在去年十月正武成立規模達人民幣一千二百億元的國家集成電路(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成了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盧超群口中,中國針對半導體「力度最強、手段最靈活」的扶植政策。 Mark Li分析,中國政府這麼大手筆,代表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堅決意志,背後是想獲得美光的技術,補足中國DRAM業中「失落環節」。 找大廠技術當後援再挖角人才,拚產業升級 且自去年來,包括晶圓代工的中芯、半導體設備的中微半導體也成投資對象,大陸封測龍頭長電科技並因此有充足銀彈得以收購全球第四大封裝廠新加坡星科金朋。 中國為何積極發展半導體產業?工研院IEK統計,過去七年來,除了油價高漲時期,中國有四年的半導體晶片進口額竟高於原油。中國的盤算是,若能藉由大廠搶攻十四奈米製程、遇到技術瓶頸時,以龐大的市場需求與政府資金當後援,將有機會在彎道迎頭追上。 集邦科技(TrendForce)記憶體儲存事業處研究協理吳雅婷分析,中國政府希望產業升級,自然將進口量名列前茅的微處理器、手機晶片、DRAM、快 閃記憶體等半導體產品,列為進口替代重點項目,據集邦科技統計,今年中國市場記憶體使用量已超過全球產能的五分之一、達二一.八%,金額逼近一百二十億美 元,「購併是進軍D R A M最快的敲門磚。」她說。 有了高啟全的加入後,台灣DRAM產業,是否將被紫光邊緣化?「這對中國是個很好的開始!」瑞銀證券亞洲半導體分析師陳慧明分析,半導體技術含量高,並不 是光靠砸錢就能做得起來,萬事起頭難,能挖到高啟全絕對是大加分。雖然尚無法斷言中國DRAM能獲得大成功,但人才向對岸流動卻是必然。 眼見同業長電科技動作頻頻,日月光營運長吳田玉在今年股東會提出他的觀察。他認為,未來五年到十年內,中國大陸就能出現半導體業的超級巨人,是威脅卻也能帶來機會。在國家意志的支持下,台灣半導體產業面對紅色供應鏈的邊緣化危機,仍有時間因應,但萬萬不可輕怱。 |
三鐵風潮吹進台灣,從富邦蔡明忠到新光吳昕達都在玩,看準白領菁英消費力,業者不僅引進賽事,還賺到觀光財。 十一月一日,台灣一年一度冠上品牌「Ironman」的鐵人三項賽事在恆春開賽。這場吸引近兩千人報名的競賽,所有名額,早在兩個月前就「秒殺」一空。 這是一個包括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新光三越總經理吳昕達、足球金童貝克漢都正在瘋的運動。在台灣熱起來,短短三年就發展出一年六十億元的商機。 鐵人三項,是指結合游泳、自行車、路跑的專業運動,依賽事距離,共有五十一.五公里的標準鐵人(奧運項目)、一百一十三公里的半程超級鐵人,及二百二十六公里的超級鐵人三大類。其中,美國世界鐵人公司(WTC) 的獨家品牌「Ironman」,目前在半程超鐵、超鐵的全球賽事市占率逾九成,是最大的品牌與賽事經營者。這背後龐大的商機潛力,連中國首富王健林都動了 心,近期斥資六億五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近兩百億元),買下WTC一00%股權,要大賺全球品牌授權和賽事報名財。 最大的小眾!台灣鐵人賽人口年增17% 這股熱潮,也席捲台灣。過去,台灣一年只有一場鐵人比賽,現在,加總不同距離,共有三十三場,光今年前三季,總報名人數達一萬二千人。依據中華民國鐵人三項運動協會推估,近三年台灣參與鐵人三項賽事人口,每年約成長一七%。 台灣跟著全球瘋鐵人,和運動與社會大趨勢都有關。 三年前,台灣每週運動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且每分鐘心跳達一百三十下的固定運動人口,首度突破三成,也就是台灣運動人口至少有七百萬,這提供了鐵人運動趨勢的可能條件。 圓創運動行銷總監李照圓觀察,二00七、0八年台灣瘋單車,後來瘋路跑,隨運動人口增加,「進階到鐵人三項是理所當然。」三年前,台灣能參加高難度超鐵的還不到兩百人,現在人數至少多了一.五倍、達五百人。 能不斷挑戰自己,藉此累積成就感等心理層面,也是支持鐵人三項運動趨勢向上的因素。 東方線上行銷副總監李釧如觀察,對菁英族群來說,過去是比物質、比工作、比社經地位,買房子才是人生里程碑;隨生活形態變化,這群人在工作成就感之外,更追求體驗、炫耀獨特的人生經歷和生命經驗,「征服三鐵的過程等於一個一個桂冠,可以證明自己。」 隱身台灣的全球最大號碼鎖公司競泰總經理林澤浩,就取得美國世界鐵人公司授權,把冠上「Ironman」的鐵人賽事正式引進台灣。他透過邀請國際鐵人界傳奇、鐵人三項世界冠軍麥科馬克(ChrisMcCormack),及紐西蘭鐵人名將麥克奈斯(Dylan McNeice)等名人行銷,把鐵人賽事炒熱。 「鐵人三項運動是小眾,但是是很大的小眾,更是一群很有實力的小眾。」林澤浩點出了這項運動最迷人的潛力。 台灣瘋鐵人,也催生台灣鐵人三項市場一年上看六十億元的商機。這個數字,三年來,成長了近七五%。 炫體能還不夠…… 高價裝備讓三鐵店營收翻倍 先看賽事報名費。 光林澤浩這家以門票、贊助和授權商品為主要收入的台灣鐵人三項公司,創立頭一年營收不到千萬,第四年虧轉盈,五年來業績更已翻五倍。 他透露,含報名費、企業贊助和商品販售,全部加總台灣鐵人三項賽事營業額至少三億元起跳。 接著是裝備商機。「裝備花最兇!」李照圓不諱言,鐵人運動設備相關支出很可觀。 原來,玩三鐵競有三鐵衣、三鐵車、三鐵帽等專用裝備;光游泳一項運動,可隨不同場合再細分防寒衣、快速衣;跑步還有跑步帽、運動眼鏡、跑衣、跑鞋、壓縮襪、號碼帶等眾多商品。 「跑步時大家花最多時間裝飾自己,跑步可以讓大家清楚看到你是誰,是最能秀自己的運動。」林澤浩觀察,鐵人族群主要年齡層是三十五到四十五歲,投入時間多,而且這群人通常有錢也有閒,「這個運動成就感高,一旦進入,會一直想繼續挑戰,離開機率很低。」 這股鐵人設備商機,也延伸到單車店。 原本,單車店受到路跑風潮衝擊,業績逐年下降,三年前,台南的二七七自轉車卻靠著轉型三鐵店,年營收翻倍到四千萬元。 「鐵人是花錢的運動,也是高黏著度運動。」該店負責人陳信仲發現,唯一能串起路跑和自行車的就是鐵人三項運動,通常熱中三鐵的族群收入高、重視健康,也敢 踏出舒適圈挑戰自我,所以他靠鐵人社團集客,光去年就號召逾六百入團報在地鐵人賽事,跨入新藍海同時,也讓自己新增一條成長曲線,「轉型後高價車好賣,單 車單價拉高兩倍。」 賺賽事財還不夠……交通住宿都包,像做觀光業 再看賽事周邊延伸商機。為了把餅做大,林澤浩不把自己定位在運動產業,而是觀光業,所以儘管賽事只有一天,他卻把規模辦到三天兩夜或四天三夜。 冠名Ironman的賽事,外國選手專程來台參賽者約占一半,他從選手一下飛機就接手交通接駁和住宿服務等套裝行程。「繳報名費只能取得參賽資格,交通費、住宿等其他消費一直外加,很可觀。」李照圓觀察。 林澤浩解釋,若單純局限在賽事,只能賺到報名費,所以他從觀光業統包思維切入,和旅行社買斷飯店模式類似,包下賽事附近旅館,再加價約一0%賣給選手。由於報到、起點、終點都設在該飯店,大幅提供參賽者入住誘因,不怕房間賣不出去。 和超過上百萬人的慢跑運動人口比,鐵人三項屬於小眾運動,少有地方能集結各種不同類型裝備。他因此又效法電腦展模式,在賽事期間找來單車店或運動品牌進駐,在合作飯店大廳設點,專門販售商品給選手,自己則多賺到類似百貨公司的收租財。 瘋鐵人的族群以商務人士居多,消費能力是一般觀光者的三到四倍。據觀光局統計,國外旅客平均每人每日消費約七千七百元,約是國內旅遊者的近六倍,且參賽時多習慣攜家帶眷前往,總參與人數至少是參賽人數的一.五倍,連六歲以上可參賽的小鐵人也應運而生。 個人成就還不夠……社群揪團練習,加速熱潮 在台灣,近三年,至少新成立了二、三十個鐵人隊社團,其中還有一群以醫生為核心成員的醫聲論壇鐵人隊(DVTT),目前人數破百人。去年,連一小時收費一千八百元、一對一客製化訓練的「鐵人家教」也出現了。 這代表,台灣瘋鐵人的趨勢不只個人,還有運動社團,甚至社交社群的力量帶動。 「它有很多不同距離,是意志力的挑戰。」DVTT隊長葉斯基說,鐵人需要長時間練習,不是今天跑個幾次就可以參賽。現在該鐵人隊每週有四天請教練來訓練游泳和跑步,週末則外出騎單車,社群參與度非常高,「挑戰完成的成就感,比其他運動多非常多。」 好人好好廣告事業總監馮云,過去從不運動,她三十四歲時在朋友推薦下接觸鐵人三項運動,鐵人資歷至今十一年,是台灣極少數的元老女鐵人玩家,朋友圈中,近八成都在玩鐵人。四年前,逾四十歲卻摘下台灣二二六超級鐵人賽分組冠軍,人稱「鐵魔女」。 「第一次參賽,才玩兩分鐘,覺得心臟跳得不尋常,心臟病快發,我就把帽子脫下喊救命。」馮云回想這一路的刺激和收穫,也包括在心智上的練習。 過去在工作上因為要求完美,會嫌別人為什麼那麼慢,常破口大罵、不在乎別人感受。現在「比較會察覺到自己情緒,等你知道你的情緒,會知道怎麼對待情緒,當肯定自己的情緒,會更有自信、不焦慮,對別人表現也更能接受」。 今年二十五歲的李宙諺,曾替台灣在亞錦賽奪下第一面鐵人三項獎牌,目前在鐵人相關賽事累計共獲十六面金牌,是台灣最有實力的鐵人三項年輕選手。為台灣得獎的那場賽事中,體悟了「不怕輸,才會贏」的道理。 一開始,他一直落後在第十名的位子,他開始對自己喊話,不到最後一秒不放棄,一圈一圈追過很多選手,「甚至日本選手也被我超越,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最後 一圈,我追到變第三名。」李宙諺說,「其實我知道自己實力最多、最多跑到六、七名,但是竟然拚到銅牌,信心又加分,這場比完真的讓我深深體會,不到終點不 服輸,都是有機會。」 「一直激勵自己,跟自己講說,再撐個一公里、再撐個兩公里,一小步、一小步、一小步,到最後那一小步加起來就是一大步。」這是林澤浩從鐵人賽事中學到的 事,鐵人三項長距離比賽需六到十七小時不等,「到最後其實是跟意志力在搏鬥,已經是超越體力的問題,是意志力的訓練。」 對於鐵人運動已經是「鐵粉」的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李萬吉,最近才完成個人生涯第五十場鐵人賽事,創台灣企業家紀錄,他還把這項運動帶進公司的管理,在公司內 部提供自行車租用、泳池、淋浴間等硬體設施,甚至設立「運動學分」,把鐵人參賽紀錄列入績效評估、甚至主管升遷指標。而台中銀行和國泰產險等企業,也開始 贊助台灣鐵人三項選手,看上的是這一場場賽事背後,台灣運動風潮的不可限量。隨著越來越多人要挑戰自我、追求成就感,台灣瘋鐵人的熱潮,會越燒越旺。 文 萬年生 |
你可能不知道,台灣遍布著密度比兩大超商加起來還高的麵包店,默默地攻占了台灣2300萬人的腸胃。這樣的消費能量,吸引技術人力、企業資金競相投入,讓 烘焙產業以螞蟻雄兵之姿,建築起一個價值千億元的產業鏈。靜靜矗立街邊,鄰家的麵包店,所蘊含的市場能量,其實,遠超過你的想像。 「烘焙業的未來將很精采!」食品業龍頭統一董事長羅智先在被問到,哪一個市場最有未來性?他的答案是:麵包烘焙。 羅智先到底看到了什麼?台灣烘焙業真的已經進入百花齊放的盛世嗎? 場景來到台北市仁愛路的大地烘焙,重達兩公斤的巨型麵包「古典鄉村」,躺在木製展示架上,一位顧客走進來,一把抓起,迅速走到櫃枱結帳,發票上印著:古典鄉村,九百元! 與這個「古典鄉村」一樣,定價超過三位數的麵包很多,微風廣場地下二樓梅森凱瑟的「鄉村田野全麥」定價七百元;統一投資的昂舒巴黎烘焙坊的「艾蜜莉的紅酒 枕頭」六八○元;吳寶春麥方店的「荔枝玫瑰」、一個賣三五○元,他們有如麵包界的精品LV、PRADA、GUCCI??,定價不便宜,顧客卻都樂於買單。 再將場景拉到台北師大路的三十五年老店一之軒,傍晚六點,透明的落地玻璃後人氣熱絡,每個人提籃裡夾滿準備結帳的香蔥麵包、可頌,明星商品麻糬刻意陳列在 結帳櫃枱前,一位客人結帳時指著麻糬,「我要芝麻、花生口味各兩個」。每天,一之軒全台十二家門市吸引超過一萬人次的來客數,一個香蔥麵包二十八元、麻糬 十八元,學生、庶民果腹不會有壓力,卻螞蟻雄兵般為一之軒創造一年五億五千萬元的業績。 不只一之軒,樂田麵包屋、順成蛋糕、聖瑪莉、向陽房等老牌子或新臉孔的連鎖品牌就像麵包界的Uniqlo、H&M、ZARA,也都是台灣社會生活、飲食西化下的受益者。只要抓對市場方向、懂得成本管銷,「麵包」的賺錢力,遠超乎你我的想像。
酒釀桂圓掀熱潮 麵包界的LV,一年可賺一億業績酒釀桂圓麵包就是最鮮明的例子。這個麵包是吳寶春擔任帕莎蒂娜麵包主廚時,參加世界比賽的亞軍作品,拜日後的冠軍名氣所 賜,這款酒釀桂圓成為鎮店之寶,一年熱賣三十萬個以上,光這個酒釀桂圓,一年就為帕莎蒂娜老闆許正吉帶進一億元以上的業績,五年下來,就是五億元進帳。不 僅如此,桂圓麵包的威力橫掃全台,家家都賣起桂圓麵包,熱度歷久不衰。 桂圓麵包熱賣,讓其中的要角「桂圓乾」也變得供不應求! 曾占吳寶春五成桂圓乾供應量的福爾摩森農產負責人曾福森說,從寶春師傅的酒釀桂圓紅起來後,本土桂圓乾因產量有限,又受氣候影響,價格一直在一台斤一百五 十元至三百元之間波動,由於本土產量有限,業者轉而進口桂圓乾,近五年來進口量節節高升,從六十七萬台斤增加到一百萬台斤,成長近五成,價格更從一台斤一 百四十元漲到兩百元,漲幅逾四成,換算下來,台灣一年得進口兩億元的桂圓乾。 酒釀桂圓所創造的億元身價,只是近年來麵包產業蓬勃發展的縮影。根據財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從二○一○年到一四年,包含糕餅麵包、烘焙炊蒸等製造、批發與零 售在內,烘焙產業的產值成長二六六億元,一舉突破千億元,而烘焙家數也大幅成長,總家數近萬家,且密度之高,比統一超商加上全家便利商店的總數還高;此 外,製作麵包最重要的原料小麥,進口量已連續三年創新高,更不用說,每新開一家麵包店,背後帶動的烘焙原料、器材銷售就越活絡。 麵包產業熱氣蒸騰的證據還不只於此,民間因重視食安吹起DIY風潮,廚藝教室開設烘焙課報名秒殺,連台灣最高學府——台大的進修推廣部,今年四月也首開 「健康烘焙麵包班」,由農化所的教授賴喜美搭配烘焙老師一起授課;麵包機隨之熱賣,以市占率第一的Panasonic麵包機為例,短短三年就累積熱銷十萬 台之多;麵包香氣蔓延全台。
各界插旗烘焙業 賣3C的、賣書的,都看好市場羅智先便是嗅到它背後的錢味,在麵包事業著力甚深。先把老牌子聖娜多堡轉型為Semeur,年初又推出高檔烘焙店昂舒巴黎,接著打造新的麵包品牌貝洛邦(Bellopane),專攻超商門市,一網打盡中、高價位市場。 明年上半年新竹湖口新建的麵包廠也將開工,除了自用,羅智先下達搶食台灣烘焙代工市場的動員令,品牌與代工雙管齊下,喊出未來五年業績將從現有一年四十億元衝上百億元,充分顯示羅智先對市場成長力道的信心。 十月,統一舉辦全台第一屆UniBread烘焙王麵包大賽,吸引三百多支隊伍,超過千人參加,展現出台灣最大的麵包比賽氣勢,十月三十日決賽頒獎當天,搭配法國在台協會聯手舉辦的烘焙文化展,盛大開幕,現場人氣鼎沸,羅智先搶占產業主導權的企圖心不言而喻。 除了食品業一哥深耕麵包產業,據了解,賣三C家電的燦坤、賣書的何嘉仁連鎖書店,都評估過開烘焙麵包店的可能性;結果燦坤投資日法坊,遊戲公司樂 陞、景岳分別收購一之鄉、白木屋,紛紛搶進市場;創投業也看上台灣烘焙業者的競爭力,注金投資。匯豐創投○九年看好85度C的實力,投資台幣七億元;台商 羅田安投資在上海的連鎖品牌「克莉絲汀麵包」在○七、○八年接連吸引日本丸紅入股投資一千五百萬美元、香港掛牌企業裕實入股五%。 麵包產業的熱度也延燒到中國,由台商前進中國一級城市,引進台式麵包風靡市場,對開發中國烘焙產業功不可沒,長駐中國的南僑化工副總裁陳正文曾直言,「中 國的烘焙市場是台商打出來的。」近十年來,上海十大連鎖品牌,十家有五家就是台商開的,向陽房、原麥山丘、宜芝多、克莉絲汀、酷吧、元祖等這些在廈門、上 海、北京響噹噹的連鎖品牌,背後都是台商。
麵包師變搶手貨 星馬港澳中,祭出兩倍薪水挖角由台商梁庭銓結合台灣麵包冠軍師傅林育瑋的原麥山丘,這兩年快速在北京市場崛起,短短兩年連開八家,年營業額上看五億元,今年十月,梁庭銓宣布將前進上海,大分貝喊出招攬台灣麵包師傅到中國一起打拚,在業界掀起不小漣漪。 中國市場求才若渴,其實台灣市場自身也是人力短缺。「成長中的市場,缺的不是消費者,缺的是烘焙師傅。」在高雄餐旅大學擔任烘焙管理系講師的吳克己說,以 高餐大為例,每年畢業班「有一半畢業生,被挖角到國外」,台灣師傅技術到位、嫻熟烘焙流程管理,加上耐磨耐操,成為市場搶手貨,「開出一倍、兩倍薪水來挖 角的大有人在。」吳克己指出。 吳寶春也呼應,許多麵包坊的副主廚都「出國開店去了」,他說,有澳洲烘焙店開出月薪新台幣十六萬元的條件找台灣師傅去駐店,可說從星、馬、港、澳、中,都祭出高薪向台灣麵包師招手。據了解,主廚級的麵包師傅在台灣薪水約一百萬元,出國工作年薪可達二百萬元。 台灣烘焙店可粗分為三類,最多的當屬街邊店,靠社區鄰居、口碑營生,這類店家又可分為傳統台式麵包店如高雄純發麵包,以及裝潢講究、訴求名師駐店的法式歐 式烘焙坊,如基隆朋廚、台中蹦胖;其次是連鎖品牌,如一之軒、順成、聖瑪莉、幾分甜、85度C、岩島成、東客等,大多搶攻學校、辦公商圈、捷運附近、百貨 通路;第三類則是沒有自有門市,倚賴超市、量販通路的包裝麵包,譬如統一新品牌貝洛邦,就是走大量生產模式。三大類各有營生之道,但萬流歸宗,本質是賣麵 包,如何創造出熱賣長銷品、明星產品才是王道。 聰明的台灣麵包師傅技藝精良,會不斷針對消費者反應改良口味,近幾年歐式麵包當道,台灣麵包師傅取歐式麵包少油少糖的製作特性,加入在地、高檔食材,再改 善原本偏硬的口感,創造出台版的歐式麵包。截取歐式、日式麵包優點的產品,定價跳脫傳統台式軟麵包而「更上一層樓」,麵包升級變高貴了,單價直攻三位數。 「LV」級麵包一一誕生,消費者也不吝嘗鮮;但同時,「Uniqlo」級的蔥麵包、紅豆麵包照舊廣受消費者喜愛,兩者混搭並存不悖。 比賽,則是麵包店創造明星的捷徑。 帕莎蒂娜的酒釀桂圓、莎士比亞的蜂蜜法國,都是得獎而成為明星產品,前者單品一年創下一億元業績,後者在高雄擁店四家,整體營收也拚出六千萬元業績;而吳寶春麥方店打著台灣第一個世界冠軍名號,單店營收同樣破億元,在在傲視諸多小本營生的台式麵包坊。 得獎帶來龐大的商業效益,提升麵包店品牌與價值,便於消費者指名「吃冠軍麵包」。得獎的麵包師傅也跟著變搶手,譬如法國麵包比賽冠軍的武子靖被台中星野集團挖角、台灣麵包冠軍林育瑋得獎當年,立刻被高薪邀請到北京,創立原麥山丘等等。
網購業績嚇嚇叫 打響名氣,訂單比實體店面還多明星產品、明星麵包師加持之外,麵包作為飲食的一環,也邁進體驗經濟之列,比起只是滿足消費者口腹之欲,也重視購買的環境、消費過程的感受,透過提供全面體驗來強化品牌吸金能力。 走進台北忠孝東路四段巷裡日系風格鮮明的一禾堂,自動木門一開,門市服務人員元氣飽滿地喊出「歡迎光臨,你好」;這裡每一種麵包都擁有「產品身分證」,譬 如標示著無糖無油的「梅果三重奏」,寫明「T65麵粉、水、魯邦菌、T85小麥粉、野生小藍莓、加州葡萄乾、白葡萄、自家研磨小麥粉、酵母、麥芽、赤穗天 鹽」,讓顧客知道自己吃進什麼。 隔著透明玻璃,顧客可看見麵包師傅的工作實況。門市工作人員現切麵包,顧客一邊瀏覽、一邊試吃,浸身在麵包魔力裡,這是刻意營造氣氛的麵包店進化版。台師 大永康商圈起家的boite de bijou珠寶盒法式點心坊、台北一○一大樓裡的LALOS Bakery等,都依循類似邏輯,創造出品牌形象,而且每一家均是生意鼎盛、結帳收銀機不斷叮咚響的名店。 只是,如此一來,做麵包就一定保證好賺嗎? 出身東客麵包,如今是昂舒巴黎主廚、也是講師的吳克己指出,一家已建立口碑的名店,通常業績都能有基本盤,譬如以台中新光三越的東客,假日一天可做到四十 萬元業績,平日則超過十萬元,換算下來,單點一年就能創造四千萬元業績。已有多次開店經驗的他說,只要地點好、品牌認同度高,產品水準穩定並且推陳出新, 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但是若只是炒名氣,或廣告不實、產品品質沒有穩定水準,還是會被淘汰。」再者,自從吳寶春麵包打出全台知名度後,麵包也加入伴手禮行 列,「以前你看過有人會提著一袋麵包當作禮物嗎?」在中部開設「堂本烘焙坊」、也是弘光科技烘焙系講師的陳撫洸點出,如今,連節慶送禮,遞上一個一公斤重 的冠軍麵包,也能顯得面子十足。從帕莎蒂娜、吳寶春到一之軒、順成……,都開始搶攻伴手禮市場。尤其透過網路推動口碑、網購十分有威力。譬如,新北的亞尼 克烘焙坊十勝生乳捲,光是運用網路口碑,以及ihergo愛合購的網路團購,多次搶下網路團購第一名,名氣打響後,更進而與超商聯賣延續人氣,每天從網路 來的訂單,比實體店面還多。 烘焙店具有進入門檻低、收現金、毛利高三大特性。一個三十元的波羅麵包,換算材料成本僅個位數,只要去化速度夠快,小店也能立大功。一家二十來坪的麵包 店,一天只要有兩百人次,每人貢獻平均客單價一百元以上,一年衝出百萬元淨利不是問題,若善用網路行銷,提供宅配服務,業績還可能翻倍。 不過屹立市場三十年的一之軒總經理廖明堅說得好,一旦要做大規模、進入連鎖模式,獲利決勝點在管理。譬如「耗損率」控制得當,往往才是提高獲利的關鍵。因 此一之軒打算砸下數百萬元建置ERP(企業資源規畫),管控所有人力資材;星野老闆曲揚聲也一樣,直接鍵入手機的軟體系統,讓他可第一時間監控門市的進貨 銷貨,隨時得知麵包的銷售排行榜。
搶賺麵包美味財 獲利決勝點:店租、人才、耗損率未來將每年穩健拓點的廖明堅也透露,連鎖烘焙坊的投資比一般烘焙單店大,每家門市的投資,他抓「五年的回收期」,單點的房 租支出要控制在一○%以下、產品不得超過二%的耗損,這些都是他累積三十多年,經歷事業大起大落,所提煉出的經營心法。 借助互聯網工具、ERP系統,連鎖店、有規模的單店都可有效管控進出貨、庫存、成本,麵包業也開始懂管理。不僅如此,在追求成長與規模的過程,開始導入跨 界人才。一之軒挖角兩位外商背景,來自完全不同領域的專業經理人負責人資、品牌行銷;吳寶春找來資深媒體人邱一新,希望借重他在生活產業的人脈與經驗;宜 芝多的蔡秉融斥資一億元打造上海的品牌旗艦店,找來打造微熱山丘、王德傳的品牌形象高手謝禎舜,都是為成長而鋪路。 麵包是美味的事業,美味能帶來五感體驗,當在理性科學的管理分析背後,還能兼顧感性的感受,誘惑消費者味蕾、攻占消費者荷包,擁有魔法的麵包,就會搖身一變,成為燙金鑲鑽、每天數現金的好事業,也為台灣開拓一個令人驚奇的千億產業。
台灣小麥「尚青」 這幾年,晨委會推勤小麥復耕,一畝一畝麥田開始重現在台灣農地上。目前,以社會企業模式運作的喜願共和國輿成立才兩年的宏捷是兩大推手。其中,喜願共和國 的靈魂人物施明煌所打造的喜願小麥,幾乎都用在自家品牌「喜願」的麵包、餅乾、麵倏上;而宏捷食品總經理辜正慕則打出「台灣小麥,好好」來虢召全台麵包店 的支持,向來支持台灣小農的冠軍師傅吳寶春,就用宏捷的契作小麥做吐司。 辜正慕說,台灣小麥的最大優勢是「新鮮」,國外麵粉不可能當年收成就銷售,至少都是儲放一年以上,加上又是室溫儲藏,風味會遞減。然而,對大多數麵包師傅來說,長久以來習慣國外麵粉特性,使用台灣小麥,必須重新了解麵粉的筋性表現,平添麻煩,更大的難題是價格。 於是,辜正慕對麵包師傅說,「你們不須全部用台灣小麥,只要一倜月攢出10包給台灣小麥,就能餵飽500坪農地。」辜正慕以小包裝的台灣小麥粉打進烘焙材 料行、拉著麵包師傅下田親手收割小麥,體驗到自己對土地的貢獻,這種有感行銷果然有效,讓宏捷在短短兩年,契作小麥產量從去年120噸成長到今年的400 噸,成跡斐然。
到異鄉拼8年
他的身價翻1.5倍 快邁入30歲大關時,廖高憶隻身前往吉隆坡擔任紫馨餅屋的麵包主廚,一晃8年過去。 當年,他在台灣月領6萬元,到馬來西亞後,一開始老闆譚國明給的薪水只比台灣高出3成,但允諾他薪水一定「會隨著銷售數字調升」,既不會英語、馬來語也不通的他,從!比手畫腳!開始異鄉的麵包主廚生涯。 廖高憶回憶,他管理的學徒以外籍勞工為主,不但流勤性高,有些甚至連怎麼揉麵團都不會,剛開始「一切都得自己來」。最初的幾年十分辛苦,每天一大早天還沒 亮就得出門,一到店裡,就埋頭秤麵粉、和水、揉麵團、觀察發酵、整麵團,幾乎一個人搞定所有流程,曾創下一天「生」出近5000個麵包的記錄。 紫馨餅屋坐落在百貨公司、購物中心的據點,廖高憶帶進的台式麵包大受歡迎,譚國明眉開眼笑之餘,廖高憶的薪水也跟著逐年調升,如今,他的年薪至少200萬元,公司還配車給他,身價此8年前在台灣,足足翻了近1.5倍。 撰文 / 撰文•許秀惠 研究員•陳前康 |
一群人從十幾坪小房間出門,拖著一箱箱配備快步急行,他們要去查「內鬼」,這不是電視劇,而是台企抓弊真實情節。 舞弊偵防師在電腦螢幕前,交叉分析比對歐洲、美國期貨資料,篩選出第一批可疑對象。緊接著,改由司法單位上陣,拿著挖掘數月的證據,與嫌疑人展開心理攻防,難敵證據確鑿,一宗宗監守自盜的企業舞弊案終於偵破。 這不是美國電視劇《CSI犯罪現場》(編按:靠鑑識技能破案的影集),而是在台灣企業界上演的真實案例。 這幾年,鴻海、聯發科、宏達電、中石化、華碩、大立光、台塑等大企業爆發「內鬼」竊密、收回扣等案件,會計業界估計每年損失上兆元。 二○一五年十二月七日,當半導體龍頭台積電,宣佈在中國南京的第一座十二吋晶圓廠計畫後,「如何防內鬼」,以免公司機密外洩出去的議題,再次成為焦點。 但你知道嗎,全台灣最強的抓內鬼團隊,竟然藏身在會計師事務所裡! 場景來到台北市民生東路一棟辦公大樓,平常無奇的辦公室內裡,藏著一扇密門,門後十來坪的空間內,架設投資金額超過六千萬元的鑑識設備,這是台灣唯一與調查局同級的鑑識實驗室。 這裡是台灣會計師事務所龍頭勤業眾信辦公室的一隅,全台灣知名上市櫃企業「抓內鬼」的案件,約六成五在這裡被揪出來。 「你在電視上看《CSI:Cvber(網路犯罪現場)》那就是我們的真實生活,」勤業眾信凰險管理諮詢公司總經理萬幼筠說,「差別只在於,它三分鐘的劇情,是我們現實生活里兩天的濃縮。」 我們領隊是駭客,團員有材料、歷史、化工專家…… 帶領專隊的萬幼筠曾是美國頂尖駭客,負責運台灣一次重大選舉時的網站攻防戰,當時以中國為首的國際駭客一週內發動數萬次攻擊,最後都被萬幼筠輿其他高手擋下來。 二〇〇一年,資產約新新台幣上兆元的美國安隆公司因為假賬,短短幾週破產倒閉、牽連無數股民後,「鑑識會計」(詳見第四十四頁小辭典)就大行其道。明年也 計劃投資設立實驗室的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營運長週宏表示,要追查企業是否有舞弊、假賬等,牽涉到財會專業,律師事務所多半負責法庭事務,因此會計師比律師更 適合。 景氯越不好,舞弊發生機率越高,安永鑑識會計與數位鑑識服務協理朱家德說,台灣因為多是製造代工大廠,因此以採購舞弊為多,這幾年企業主越來越重視舞弊偵防。自二〇一三年起,安永該單位人員編制、案件數、營收,每年增長率都超過五成。 在台灣,勤業眾信鑑識會計團隊成立時間最早、編制也最大。約二百六十人的團隊里,只有二五%是財會專業背景,其餘還有電腦工程到法律、化工、材料科學、行 銷、公共行政、經濟、歷史等不同專業,因為調查企業舞弊,實務經驗、大數據、電腦能力甚至是直覺,都可能比財會專業更重要。 當台灣顧問生意越來越難做之際,抓內鬼的生意卻極熟。萬幼筠說:「這就像『災難財』,是封方求你做,所以不得殺價。」 但要做這個生意,要鬥智,鬥勇,還要鬥體力。 晚上十點,我們摸黑進辦公室,戴起手套開電腦…… 雨年前一宗跨國大企業舞弊調查案,就是一例。 這宗規模牽涉上百億元的案件,起源於長年被壓榨的供應商,舉報一位企業高層收賄,該企業年營收規模上兆元,企業主於是委託勤業眾信展開一場兩岸抓弊案。 第一步,萬幼筠輿副總經理曾韻等八名成員去中國,他們帶了價值約四百萬元的設備,包括通過國際驗證、用以複製被調查者電腦磁碟的商務等,在客戶廠區建立行動基地。 氣溫接近零度的嚴冬裎里,曾韻一抵逵廠區,立刻把人員分成三級,從最源頭的採購到最末端產品出廠,摸清所有流程細節。有企業實務經驗的隊員首先上場,判斷哪些流程最可能有作弊漏洞,並找客戶端相關人員訪談,篩選出第一波可能舞弊名單。 同時間,資訊高手上場,他們向企業調出採購、廢料庭理、出入倉庫等數據,一方面從客戶資訊單位撈原始資料,這個階段稱為「鑑別熟區」(hot zone)資訊人員在原始數據中找出平均值,兩相比較找出異常點,成為偵查重點。 蒐證的過程中,他們不能驚動內鬼,經常是一群人晚上十點過後,摸黑潛入辦公室蒐證,這時,團隊中的法律專業人員上場,大家戴上橡膠手套、防靜電袋(避免幹 擾電腦資訊)、證物袋等,哪些可能是有力的呈堂證物,哪些私領域又是法令規定非檢警調不得碰觸,又或是哪些蒐證動作,可能反而使證物失效等等,都要由法律 專家協助檢視。 不僅如此,就連複製被調查者的電腦、手機也有專門技能,他們一面複製,一面要避免在被調查者電腦底層裡留下複製紀錄,以免被發現;遇上加密郵件還得立刻解密,甚至想辦法取得嫌疑人存在Dropbox等雲端硬碟裡資訊。 每天,工作結束前,小組還要做工作會報,判斷隔天哪些是調查重點、哪些該棄守。曾韻回憶,他們的調查進行到第二週,就發現內鬼收回扣的重點,很可能在廢料處理領域裡。 誰有勾結?我們冒充買主跟廢料天王交涉…… 該客戶該廠區主要生產鋁製機殼,切割過程中使用大量的水,因此運出廠的廢料除了重量,還多了「含水量」這個可以動手腳的空間,如果是一百公斤的鋁廢料,企 業內鬼把原本含水量二。絲咼報為四O%,這樣出售廢料所收得的金額就短少兩成多,內鬼再從這價差中收回扣,成為上下其手的模糊空間,粗估不法獲利新台幣上 億元,企業主卻多年未察覺。 但到底是誰與內鬼勾結?勤業眾信團隊立刻去調查廢料的收購生態。中國每個省都有不同的廢料「本土天王」,團隊在中國盛行的百度、人人網、微博等網站上搜尋 到當地廢料天王,再冒充是買主,幾次交涉後發現,這家廢料處理商早就和客戶主管內神通外鬼,企業內部還沒公告處理的廢料,早已在廢料處理商的拍賣清單裡 了。 為了確定這個弊案的損失金額,團隊同步從歐洲金屬交易期貨等單位,用大數據分析計算出全球業界近期均價,做為判斷損失的比較基準點。 這場形同辦案的過程,調查小組已將它SOP化。如果嫌疑人一點都沒有漏口風,團隊就開始以搜索對象為圓心,往外搜尋所有可能的人脈,越往外層,越容易有破 口:萬幼筠曾想抓一位高階主管是否公款私用,但這人很低調、處處不留痕跡,最後是在他兒子臉書上找到炫耀文:「我爸爸今天請我吃超級海派大餐……」 如果嫌疑人使用智慧型手機拍照,萬幼筠的團隊只要拿到照片,就能分析出拍照的時間、地點(經緯度),也曾經用這樣的破解招數比對兩位舞弊嫌疑人,證明兩人曾經在特定場合碰面,疑似進行不法交易,迫使嫌疑人最後乖乖認罪。 結案前夕,一台貨車竟然朝我們衝了過來…… 人員的經驗是他們最高的進入門檻,抓久了,他們很快就能嗅出哪些地方最可能藏汙納垢、哪些網站可以找到所需資料,哪些又是關鍵的證據。 回到前述的內鬼抓弊案,勤業眾信團隊是在第六週結束調查。結案前,也有驚險意外。那日,他們還在廠區進行搜證,忽然問,一輛貨車高速衝向他們,像是鎖定他 們而來,連客戶派來陪同的稽核人員都嚇得連聲說:「我要請假!趕快結束調查吧!」原來,客戶高層釋出了勤業眾信團隊正在廠區內抓內鬼的消息,舞弊者已經發 現他們的存在。 最後,他們揪出了內鬼跟舞弊共生鏈,連當地海關也牽連在內,總損失金額超過新台幣數十億元。 現在,每個月都有約兩個案件找上勤業眾信,但像這樣一宗損失數億元的個案,因為高壓、高耗能,大約一年只能承接七件至八件,其中以高科技跨國企業最多:政 府單位則是新興客戶,今年勤業眾信推出反舞弊熱線服務,讓舉報人撥打特定電話,直接連線到勤業眾信端,杜絕消息來源在企業內曝光的可能性,讓人更願意舉 報。 一路走來,萬幼筠印象最深刻的案子,不是超大規模的企業,而是一家由台商在廣州轉投資軟體公司的集體弊案。 那天,客戶端新任執行長帶著他們半夜裡潛入搜查,結果竟發現,整個公司一百多人,除了董事會成員之外,全都涉及舞弊!有人開發到一半的軟體聲稱失敗,卻轉 手給外部設計公司;或是,公司還沒驗證過產品,內鬼竟然也就繳付人民幣一千多萬元給賣家,再從中抽傭;甚至,高階主管也集體為了逃漏稅而舞弊。 「我常說,只要老闆知道,就不叫舞弊,你(老闆)容許的話,這就是灰色區域。」萬幼筠說。 只要這灰色地帶繼續存在,這群抓內鬼團隊的生意,真的會做不完。因為當舞弊的氛圍形成文化,內鬼,就永遠會以不同面貌在組織內出現。 撰文者王毓雯 |
||||
|
||||
中國科技公司本益比至少五、六十倍,台灣只有十幾倍,這成了紫光董事長趙偉國的最大武器,他預計用近新台幣九百億元入股台灣三大封測廠,就能讓旗下子公司市值暴增人民幣九百多億元,也難怪郭台銘說他是炒股的投資者。 紫光的錢到底從哪裡來?」這是中國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狂擲近新台幣九百億元,欲成為台灣三大封測廠大股東後,業界最熱門的話題。 財務不透明的紫光集團,卻屢屢要拿數百億元,插旗全球半導體公司,業界以「土豪」形容紫光集團。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日前才不以為然地表示:「紫光集團董事長 趙偉國,不過是一個炒股的投資者。」這句話甚至讓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某個程度上,我贊成郭台銘的講法。」並且要大家去看紫光的報表,「報表會講 話。」要一窺紫光集團資金操作,要從它的架構拆解起。紫光集團是清華大學下的清華控股投資的國有企業,持股比重五一%;另外四九%股權,則由趙偉國拿當年 投資房地產賺到的人民幣六.五億元(約新台幣三十二.五億元)買下。 用高本益比賺利差 「從投資那刻就賺錢了」 攤開紫光集團版圖,紫光集團控制的三家掛牌公司,分別為持股比率約一四%的紫光股份公司、持股約三六%的同方國芯,以及持有二五%股權的昆明機床。 值得注意的是,趙偉國這一年來,連續收購惠普旗下網路設備公司華三通信五一%股權、硬碟大廠威騰一五%股權,接著欲入股力成、矽品與南茂各二五%;進行收購案的,都是由紫光集團控制的上市公司。 原因就在於,陸股上市公司普遍享有高本益比,可以充分發揮本小利大的槓桿效果。趙偉國不諱言:「高科技公司本益比很高,都是五、六十倍,台灣只有十幾倍, 這就是利差。」以趙偉國收購力成、矽品與南茂為例,執行三家股權收購案的,預料將是剛公布要私募人民幣八百億元的同方國芯。 不僅因為同方國芯明確揭露,募集資金將用來收購力成股權與晶片產業上下游公司;紫光集團宣布要入股矽品與南茂當天,同方國芯也以「擬披露重大訊息」而停止交易。 就以同方國芯收購台灣三大封測廠股權的例子,來看趙偉國讓手中公司市值暴增的魔術,是怎麼進行的。 假設趙偉國順利拿下力成、矽品與南茂各二五%股權,用三家公司自去年第四季至今年第三季、稅後淨利總額約三十六億元(人民幣,以下同)計算,同方國芯將認 列三家公司獲利的二五%,也就是約九億元;加上同方國芯過去四個季度賺的三.四億元後,以同方國芯的股本六.○六億元計算每股盈餘(EPS),同方國芯的 每股盈餘將由○.五六元,大幅上升至二.○五元。 接著,用同方國芯停牌前的本益比一○五.五倍計算,入股三家封測廠後,同方國芯的市值將自停牌前的人民幣三六五億元,拉高到一三一三億元,暴增九四八億元;而入股三家封測廠的成本只有新台幣八八一億元(約人民幣一七六億元),也難怪趙偉國自己都說:「從投資 那刻就已經賺錢 了。我相信我花一塊錢買的東西,在那邊(陸股)值四塊錢、五塊錢。」市值暴增的同時,更創造股價巨大的套利空間。這點,趙偉國也從未否認,「我的看法是羊毛出在豬身上。產業的錢來自資本市場,資本到資本市場去套利,你不讓它賺錢,它就不跟你幹了,就沒錢了。」 靠收購推升市值 股價翻倍 賺飽再去購併 以今年華三與威騰股權收購案來說,都是透過紫光股份進行。收購華三之前,紫光股份的股價是人民幣二十九元;收購華三股權案確定後,紫光股份重回資本市場,股價由二十九元狂漲至一三三元,漲幅近四倍。 按照趙偉國所說,「我持有紫光股份五億多股」來看,潛在暴利驚人。 如果回頭看同方國芯的股價走勢,在紫光十月三十日宣布欲入股力成前,同方國芯已停止交易;而紫光入股力成案,力成股東會與經濟部投審會都還未通過,意味趙偉國還沒拿出一毛錢,但同方國芯的股價就從人民幣三十二元,上漲到六十三元,漲幅近一倍。 若同方國芯順利拿到台灣三大封測廠股權,市值將從約新台幣一八二五億元,增至六五六五億元;相當於台股中略小於和碩的中型股,一下子變成超越國泰金控、直逼台塑化的台灣第四大公司。 更重要的是,屆時同方國芯將成為A股市場唯二(另一為江蘇長電)、在封測業具國際競爭力的「國家隊」。中國當局若啟動深港通,以同方國芯「眾望所歸」的熱門題材,被海外資金全力買進,是十分可能的情景,到時候,趙偉國的獲利,只怕難以估計。 這個市值暴增的套利空間,是紫光股份與同方國芯每每增資,都能順利進行的關鍵;趙偉國透過收購,為股價上揚帶來題材,資本得以從中獲利,吸引更多資本參與增資,紫光得以有更多資金進行購併。從這個操作模式來看,郭台銘說趙偉國是炒股的投資者一話,相當精準。 撰文 / 周品均、周岐原 |
三度挑戰重整企業難題,黑莓總裁程守宗曾被CNN選為年度CEO,用團隊默契提高執行力,讓黑莓營收終止連九季衰退,觸底反彈。 逆轉勝,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卻有一個人,願意賭上自己的職涯、名聲,三度挑戰「企業重整」的難題。 故事的主角,是兩年多前接下黑莓(Blackberry)總裁暨執行長的程守宗。 二○一五年耶誕節前,程守宗給股東送上了大禮:第三會計季度營收約新台幣一百八十一億元,比前一季成長約一二%,是連九季衰退後,首度觸底反彈。其中,軟體服務營收年增率達一八三%,轉型終於有成效。 「的確,這是我做過最困難的企業重整!」他說,「但我就像是急診室裡的醫生,病患來時不問『為什麼』,只是迅速、冷靜的協助他。」 最困難,因黑莓市占率的快速隕落,二〇〇八年它是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占率超過四成的第一品牌,去年中卻已低於〇.五%;一度嚴重虧損,淪落到拍賣市場裡,而低價多功能的中國手機品牌傾巢而出,更讓它的復甦雪上加霜。 《華爾街日報》說,黑莓屢戰屢敗,連最支持它的美國白宮都打算棄用;外資高盛、企管顧問公司甚至是台灣同業,都沒人看好黑莓的重振之路。 卻有一群人,決心與他一起挑戰別人眼中的不可能。 11位成員中半數是老面孔 攤開黑莓的高階經營團隊名單,十一位成員中有五位是程守宗多年戰友,負責人資的執行副總裁惠特(Nits White-lvy)從程取得碩士後第一份工作就與他共事,企業工程事業群執行副總裁何比利更與程共事超過三十年。 若再加入中階主管,這次一起挑戰重整黑莓的老戰友們大約有四十人。在這群老外組成的團隊,與他共事時間最長有三十六年,後期加入的如黑莓營運長比爾德 (Marty Beard)也超過十五年。團隊專長從行銷、媒體公關、營運、人資到技術研發等領域,在程守宗的徵召下,陸續加入黑莓。 多數性格好戰,不在意薪水 「我們喜歡挑戰『重整企業』,它很困難,你必須有『好戰』〈competitive〉的性格,相信可以做到別人認為你做不到的事情。」兩度與程守宗一起重整企業的比爾德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從來不是這個團隊成員的選項。 然而,重整企業的工時長、待在虧損企業的薪水空間也有限,就算性格好戰,也不足以支持這群人長年跟著他。他們為什麼願意再參與企業重整? 「我一聽說John(程守宗英文名)出任黑莓執行長,就立刻打開電腦,下單買進黑莓股票(當時尚未加入黑莓),」比爾德透露:惠特則說:「二〇一四年John要我來幫忙,我立刻就答應了,連薪水多少都沒有問。」 這可不只是基於老友情懷,而是程守宗過去的成功經驗。 他曾把一家只剩下兩週營運現金的瀕危企業,讓德國西門子願意高價購併;也曾經讓外界認定「七〇%會倒閉」的賽貝斯(Sybasc),一年內就轉虧為盈(見表)。 要攻克重整難題,老戰友是他的關鍵牌。 防內鬥,人事採三三三布局 重整企業時,他把經營團隊分為三類,清楚分工。第一群人負責找問題,成員以原公司的中階主管為主,他們最了解公司的問題,只是原本不在有影響力的位置上。 第二群人以專業技能見長,例如這次找來前Sony-Ericsson技術長,以其對手機的全盤認識,助黑莓切入物聯網領域。第三群人負責執行,他們就是程守宗的老戰友,有多年互信基礎,一個指令下來,不須太多質疑與辯論就執行到位。 特殊的「三三三」人事布局,三組人馬功能不同,避免猜忌內鬥,也加速執行時的效率。 「說服內部(指重整前的團隊)改變方向,比說服外部人相信要困難多了!」程守宗說,「幫我執行策略的人必須相信,無論我做出多困難的決定,都是為了全體公司著想;不願意配合的人,足以毀滅整個公司的復原。」 老戰友願意跟隨,富貴險中求是另一個誘因。 賽貝斯是程守宗第二個企業重整成功的案例,市值在十二年間增長十五倍;黑莓股價在他接掌後,最高漲幅曾超過一倍,如果黑莓成功轉型,自然會引發資本市場競 逐,員工薪酬也增加;「如果真的一定要走企業重整這趟旅程,我寧可與互信的人們一起工作,一起嘗試讓好事發生。」他說。 他坦言,要在手機市場中讓黑莓強勢回歸的難度非常高,但如果把其四萬四千個專利與資料安全的長處應用在物聯網,如遠距醫療、無人車等攸關安全與隱私的領域上,黑莓的優勢就能有新戰場。 美國C N N曾以「黑莓不死,要歸功於他」為由,選他為二〇一四年度CEO。儘管沒人能保證黑莓會靠物聯網重返榮耀,但已經看到一線曙光,程守宗與他的重整團隊,正努力擦亮蒙塵的招牌。 |
||
美福旗下頂級飯店開幕,近來國內外的高檔飯店、商辦,相繼在大直落腳,就是看好這裡有望成為「第二個信義商圈」。 景氣冷,二○一五年前十一個月大台北飯店住房率,意外下滑至七四.九%,為近五年來首度下滑,在一片壞消息中,二○一六年一月六日,斥資百億元打造的台北美福大飯店亮相。這是全台最新開幕的國際觀光飯店,也是繼台北萬豪酒店後,大直第二家國際觀光飯店。 專攻金字塔頂級客群美福房價比文華東方還貴 初登場即發出豪語。美福喊出一萬四千元的年均房價,超過台北文華東方酒店;自助餐廳彩匯每人晚餐要價兩千元,比寒舍艾美酒店探索廚房還貴。面對不景氣,又無「國際牌」光環加持,美福要如何改寫國內頂級奢華飯店的年均房價、自助餐單價兩大指標? 家族在台北大直落腳已經十代的美福大飯店董事長陳春銅,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美福以「大直新地標」自許,不僅要問鼎全台最頂級飯店寶座,更要推升大直成為「第二個信義區」。 大直地區的土洋飯店大戰風雲密布,火藥味十足,光看急欲進場插旗設點的參賽者來頭,即可窺知二一。 住商不動產大直店副店長吳礎辰指出,面對來勢洶洶的競爭者,維多麗亞酒店以加入全球最大獨立酒店品牌璞富騰(Preferred)應戰,站穩大直五星級飯店鐵三角地位。加上籌備中的英迪格酒店,隸屬全球客房數最多的洲際酒店集團,都有意揮軍大直的飯店市場。 「每晚一萬四千元不算貴啦!」擁有二十多年飯店資歷的美福副總經理郭玲玲表示,目前台灣國際觀光飯店定價大約是坪數乘以一千二百元至一千三百元,再視季節或客人貢獻度打折,而美福的定價則是坪數乘以九百元,「與國際一線城市同等級飯店相比,並沒有比較貴。」 依據Hotels.com「二0一五年飯店價格指數報告」,在全球五星級酒店平均房價最高的十大城市中,台北以九干六百八十二元,名列第十;在亞洲則排名第三,低於東京的一萬四千元、香港的一萬一千元。 「以文華東方酒店為例,台北的年均房價一萬二千五百元,仍遜於國際一線城市,包括巴黎、米蘭分別站上三萬元、兩萬元大關,東京和香港也有一萬五千元水準。」台北文華東方酒店行銷公關總監李佳燕說。 看好近內科、松機優勢開發度低,發展潛力更大大台北五星飯店投資風潮方興未艾,是否真有這麼多客源需求?商業地產服務公司世邦魏理仕董事總經理林俊銘指 出,調查發現二0一五年大台北飯店需求成長率僅二.五%,不及二0一四年的六.三%;國際旅客二0一五年的成長率也只有五%,遠低於二0一四年的二四%。 據觀光局統計,二0一五年前十一個月來台商務客,共有七十萬四千二百四十三人次,較前一年度衰退一.二一%。對於客源減少,業界厭受更明顯,中華民國觀光 旅館公會理事長賴正鎰指出,二0一四年商務客源雖有回升,但前一年卻是大幅下滑一七%,客源減少影響營收,成為業界隱憂。 業者的算盤卻不一樣。陳春銅說,大直雖然起步較晚,但鄰近松山機場,又有捷運與內科園區助力,也因市容新穎,吸引鴻海、和泰等指標性企業進駐。台北萬豪酒 店常務董事劉恆昌表示,大直緊鄰內科園區,原本即有科技新貴自住需求,近年大舉興建頂級商辦,包括大直台北時代廣場、長虹新時代廣場等,成為北市另一頂級 辦公商圈指日可待,因此搶進卡位。 過去外界認為大直商圈發展不夠成熟,但對於這些新飯店玩家來說,不成熟反而成為大直的優點,因為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也更容易做整體規畫。 劉恆昌說,新五星飯店可為大直帶來更多觀光客,且此區開發度僅五成,低於信義區的八成,具低密度開發潛力,加上鄰近的二百二十六公頃河濱綠地,都市綠帶的特殊景觀,可吸引國際會議商務客入住。 客源衰退成最大考驗商業中心進駐是觀察指標林俊銘說,大直商業區近期開設複合武消費型大樓,娛樂、消費越趨熱絡,加上地段佳,距離松山機場(從劍南路站)坐捷運僅需三分鐘,腹地也很集中。大直可循韓國首爾的江南區模式發展,變身「台北的江南Style」。 但是在國際旅客成長率和飯店需求量成長減緩的條件下,萬豪、美福飯店兩家斥資百億以上的重量級玩家出現,一開幕就要面臨嚴苛考驗,是否能如業者所預期的, 大直能成為第二個信義計畫區?包括商業中心、地標型的商業大廈、政府及公共機構等後續進駐的力道,將會是一個重要觀察指標。台灣的旅遊市場未來還有沒有另 一波爆發力,也是測試五星級酒店在大直能否存活下來的關鍵。 撰文者林淑慧 |
一句莫須有的「對不起」,讓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為周子瑜既心疼又叫屈。這位來自台南的小公主,雖然家族經營美妝事業有成,但源自父母低調務實的作風,也讓她被稱為「沒有公主病的千金」。 來自台南的旅韓藝人周子瑜,因一張「手持中華民國國旗」的照片,被藝人黃安無端「檢舉」為「台獨分子」,導致被中國網民及政府封殺,因而被迫錄製影片公開 致歉。一句莫須有的「對不起」,撕裂台灣人民的心,不但被國民黨祕書長李四川歸為國民黨本次大選慘敗的原因之一,也造成韓國民間團體「社團法人韓國多文化 中心」聲明要告周子瑜所屬經紀公司J YP娛樂「種族歧視」及侵犯人權。 整起事件,衝擊兩岸關係、台灣選情、韓國輿論,震撼力十足,但也與周家一路走來的低調本質形成強烈對比。 來自台南的周子瑜,家境不俗;據家族友人表示,周子瑜的父親周羿呈經營化妝品相關產業約已二十年,目前為珈璽有限公司負責人。據公司登記資料,珈璽經營的事業項目包括瘦身美容業及化妝品批發零售,資本額五百萬元,周羿呈則出資四百萬元。 家族事業低調 未沾星光 珈璽以「珈璽美人」為品牌的化妝品及美容課程,除了在網路銷售,也透過周子瑜父母出資經營的首璽格爾醫美診所為通路。首璽格爾醫美診所目前在中南部有三個 據點,台中店位於台中市大墩路,地址與珈璽公司的登記處相同;高雄店位於高雄市裕誠路;最具規模的台南店,則位在南紡夢時代廣場對面。 周子瑜的媽媽黃燕玲為首璽格爾執行長,但據友人表示,三家診所均非周家獨資,各有不同股東,周家出資較多者則為台南店。一月十八日,記者實地走訪台中店,店內員工表示「並不知道老闆姓周,只知道有十幾位股東。」由此亦可感受周家的低調作風。 在「國旗事件」之前,周子瑜自去年起已在台灣、韓國及華人市場名聲漸起,甚至被美國知名評論媒體「TC Candler」選為全球百大美女榜第十三名,排名超過國際巨星舒淇。 但無論是珈璽美人品牌或首璽格爾醫美診所,從未試圖利用周子瑜的名氣與外形作文章,內部員工甚至表示,直到最近看到消息,才知道執行長的女兒是大明星。 事實上,二○一五年八月,黃燕玲受邀參與西子灣扶輪社演講,當時周子瑜發片在即,但據與會者表示,黃燕玲也未曾在演講中提及任何關於周子瑜的隻字片語。據了解,周羿呈與黃燕玲均無醫學背景,但黃燕玲早年曾長期在其他知名美妝品牌服務,多少累積了一定的專業素養。 周子瑜具有一定的家世背景,卻被網友稱為「沒有公主病的富家千金」,或許從母親致力於公益可看出端倪。一五年,震驚台灣的八仙塵爆,黃燕玲便率領首璽格爾醫療團隊擔任義工,也曾參訪育幼院並捐贈物資,為社會盡心力。 赴韓發展前夕 全校送別 至於周子瑜,是在一二年以「美思表演藝術中心」的成果發表影片,被韓國J YP娛樂星探相中,展開韓國星途之旅。一二年年底,年僅十三歲的周子瑜前往韓國成為小小練習生,三年後,在選秀節目《SIXTEEN》中脫穎而出,成為J YP娛樂旗下少女團體「TWICE」九名成員之一。 周子瑜一五年正式出道,而她的臉書粉絲頁面「周子瑜Tzuyu後援會」成立不到一年,人數已達十一萬五千人。 「子瑜是個人緣很好、個性很溫柔、脾氣很好的女孩子。」台南市復興國中老師施錦治回憶,一二年底,當周子瑜決心前往韓國發展的消息在班上公布,「班上甚至 有幾位男同學情緒激動,透露不捨,全校師生還特別在露營晚會為她送別。」周子瑜的美麗與溫柔,不僅備受同學愛戴,也深深吸引台、韓、中粉絲。 十五日,周子瑜身穿黑色毛衣憔悴致歉,撕裂了全台灣人民的心,在台、韓、中掀起政治巨浪;十八日,她重新挽著TWICE成員現身錄影,笑容重新回到甜美的 臉龐。據微博網友爆料,央視音樂頻道自十五日起,已播放周子瑜所屬團體TWICE的音樂表演畫面,象徵中國官方對周子瑜的封殺已截止。或許正是周子瑜的低 調與不爭,在面對幾乎失控的意外事件,才能讓她勇敢撐過風波。 撰文 / 林麗娟、黃家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