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顏茂昆29日表示,要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的界限,人民法院對於檢察機關指控的犯罪,要嚴格審查、嚴格標準,切實做到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決防止把經濟糾紛認定為刑事犯罪,堅決防止造成冤錯案件。
在最高人民法院當天上午新聞發布會上,顏茂昆回答記者有關提問時說,《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切實加強產權司法保護的意見》第六條規定了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的界限,堅決防止把經濟糾紛當作經濟犯罪處理。之所以做這樣的規定,還是堅持問題導向,因為在實踐中確實存在一些地方把正常的經濟糾紛當做經濟犯罪來處理,甚至導致發生冤錯案件,對這個問題社會反響是比較強烈的。所以在《意見》中專門規定了這一條。
總的原則是追究刑事責任,一定要特別慎重,特別嚴格。刑法有一個“謙抑”的原則,對經濟交往中發生的行為不宜輕易地進行刑事追究或者動用刑罰措施。對於法律界限不明、罪與非罪不清的,司法機關應該嚴格遵循罪行法定原則、疑罪從無原則,對這種行為依法宣告無罪。這也符合嚴格司法的要求,就是要求人民法院對於檢察機關指控的犯罪,要嚴格審查、嚴格標準,切實做到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不能說只要起訴就定罪,只要起訴就判刑,人民法院還是要發揮審判最後一道防線的作用,嚴格證據標準,嚴格定罪標準,堅決防止把經濟糾紛認定為刑事犯罪,堅決防止造成冤錯案件。
作為全國性的難題,農村垃圾治理首先難在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選址上,廣東打算用立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11月29日,《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居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選址的決定(草案)》(以下簡稱《決定(草案)》)提交審議。當天下午,廣東省人大十二屆人大常委會還就推進農村垃圾管理工作情況向省政府進行了專題詢問。
村民反對拖慢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進度
據住建部測算,我國農村約有6.5億常住人口,僅生活垃圾如果按每人每日產生0.5公斤計算,一年可產生約1.1億噸垃圾,但其中有0.7億噸未作任何處理。
垃圾以村為單位統一收集,經轉運,運送至垃圾處理站處理,這是目前國內解決農村垃圾問題的普遍模式。
但在垃圾處理站的選址問題上,因擔心環境衛生問題,不少村民反對將站點建在村莊附近,導致在垃圾處理站的選址問題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鄰避問題”,從而嚴重制約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的建設。而繼續沿用簡易填埋垃圾的做法將造成土壤、河流水體、大氣等方面環境汙染加劇,垃圾圍村問題也就久攻不下。
今年廣東省十件民生實事明確提出全面完成“一縣一場”建設任務,但截至今年10月底,仍有6個縣區沒有完成建設任務,其中2個由於選址問題至今仍未開始動工。
為此,《決定(草案)》明確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建設的公益性,強調選址建設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如果垃圾集中處理設施服務多個區域的,選址時可以由所服務的區域分別確定一個備選選址方案,然後進行備選選址方案比選。
《決定(草案)》還提出兩個原則——公開和誰汙染誰付費。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黃龍雲表示,選址的整個過程必須公開,“公開就會造成公眾參與,參與的過程會造成一個博弈,博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相對公平的、互相讓渡的過程,就是取得一個最大公約數”。
黃龍雲同時認為,一次性征地補償是不合理的,一旦處理設施選址確定,該設施服務區域的其他村鎮應當付費給設施所在村鎮,也就是長期補償。
垃圾分類處理不完善致源頭減量難
2015年11月,住建部等十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全面推進農村垃圾治理的指導意見,這是我國中央政府層面第一個專門針對農村垃圾的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全國90%以上村莊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並且,提出了六大治理舉措,即建立村莊保潔制度、推行垃圾源頭減量、全面治理生活垃圾、推進農業生產廢棄物資資源化利用、規範處置農村工業固體廢物、清理陳年垃圾。
其中,推進垃圾源頭減量是一大難點。從2012年起,廣東就力推農村垃圾治理,不僅出臺了多個文件,省人大常委會在四年里專題詢問了3次,以督促政府落實責任,但是根據最新的省政府報告,目前農村垃圾分類減量和資源化的比例僅為33.55%,相對去年提升幅度很小,離2017年年底要達到50%以上的目標仍有不小的距離。
廣東省住建廳副廳長杜挺指出,主要是群眾的參與度還不夠高,另外,垃圾分類處理的鏈條還不完善也是垃圾分類和資源化比例低的原因。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環保咨詢專家陳善坤表示,農村生活垃圾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哪里來回哪里去,平時吃剩的東西可以作為肥料再回到土壤,另一方面,有些工廠生產的包裝物需要被充分回收,因為它是可以循環再利用。經過這兩項的減量後,一些產品確實不能再回收利用的,還是要逐步回到收運系統。
對於一些偏遠的地區,不僅要源頭減量,還要就近處理。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辛瀑提議,在農村使用小型的專用垃圾焚燒爐對垃圾就地集中焚燒處理,“現在有這種小型的爐具,產生的預熱先把垃圾烘幹,然後再進爐子高溫焚燒,垃圾燒到800度以上二惡英那些基本上沒有了,效果非常好”。
辛瀑認為,農村垃圾就地焚燒是根本性出路,既可解決轉運模式上高負擔、高成本、高管理等問題,也可解決垃圾處理站選址困難問題。
不過,陳善坤認為這些小型的爐具存在問題。一方面,國內還未形成針對這種小型爐的技術標準,另一方面,它產生的灰渣到底能不能夠再做堆肥處理回到土壤,這還需要進行檢測。
對此,辛瀑呼籲政府加強研發創新力度。據悉,廣東省政府明年考慮專項安排一個基於鎮一級垃圾處理專項設備的研發經費,加強在這方面的創新和研發。
垃圾處理不規範造成二次汙染
來自住建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末,全國58.8萬個行政村中,對生活垃圾進行無害化和非無害化處理的僅占37%,全國村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只有11%。同期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率為95%,其中無害化處理率達89%。
在廣東,目前全省已經建成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場113座,但是其中仍然有45.1%的處理廠沒有達到無害化等級標準處理的要求。另外,省人大委托第三方的評估發現,有相當部分的垃圾處理廠里面存在著作業不規範、管理不到位的問題,甚至對周圍環境造成二次汙染。
對此,廣東省人大代表莫坤寶提出兩個建議,一是借鑒汙水處理廠24小時在線監控手段,對垃圾處理站加強監督。另一方面,將處理站每噸垃圾的處理質量與企業的資金結算掛鉤,而非“僅僅按量付費”。
除垃圾處理站點外,村里的垃圾收集點長期堆積垃圾,反成汙染源。廣東省常務副省長徐少華建議引入PPP模式交給專業化的公司來運營,定時收集垃圾收集,“專業化的企業有很多技術,包括它的垃圾桶的設計,或者說它根本就不需要垃圾桶,直接來進行收運”。
此外,從垃圾收集到終端的垃圾處理,整個垃圾處理流程離不開“錢”。在十部門意見中,主要渠道是各級政府投資,除了中央財政,省、市兩級財政給予積極支持,費用將納入財政預算。另一個渠道則是鼓勵村集體出資和村民繳費,或者引入社會資本。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省政府運用財政手段,減少廳局的專項資金,增加轉移支付,使市縣政府財政兜底農村垃圾處理的所有費用,倒逼一系列與垃圾處理相關的制度的完善、落實。
“縣政府、鎮政府就應該去做這個事,特別是縣鎮政府財政兜底後,就必須對垃圾處理進行思考、完善和管理。省里的相關廳局就是管理和考核。”黃雲龍說。
12月1日,央行發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
第三季度,支付系統共處理支付業務154.13億筆,金額1344.34萬億元,業務金額是第三季度全國GDP總量的71.00倍。
第三季度,全國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328.13億筆,金額903.4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43%和5.08%。
數據顯示,票據業務持續下降。第三季度,全國共發生票據業務7122.80萬筆,金額44.39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1.28%和23.18%。
移動支付業務則保持快速增長。第三季度,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 364.88 億筆,金額 519.69 萬億元。其中,網上支付業務 116.07 億筆,金額 433.93 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41.34%和 0.26%。
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中央八項規定實施4年來,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4.6萬起,處理19.7萬人。
四年前的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小切口”推動“大變局”。四年間,黨中央率先垂範,以上率下,全黨上下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在堅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堅持,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地生根,人民群眾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
四年來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4.6萬起,處理19.7萬人
2016年11月27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2016年10月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3320起。今年十月,又有4500多名黨員幹部因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受到處理,其中95人為地廳級、542人為縣處級。
中央八項規定實施以來,截至2016年10月,全國已累計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46431起,處理196947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98836人。這些數據,無疑是“越往後執紀越嚴”最直接的體現。四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始終堅持“嚴”字當頭,對違紀問題零容忍,持續發力加壓,做到標準不降、要求不松、措施不減、氛圍不淡,充分展現了我們黨從嚴從緊抓紀律、馳而不息糾“四風”的堅定決心。
四年來,每逢節假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早研究、早部署、早提醒、早警示,通過下發通知、督導檢查等,強化監督執紀問責,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抓,正風肅紀、糾正“四風”,持續釋放違紀必究、執紀必嚴的強烈信號。
四年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通報曝光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7392起、10654人
2016年11月29日,甘肅省紀委通報4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1月28日上海市通報5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9月28日,國務院國資委通報6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9月27日,中央紀委通報6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
截至2016年12月2日,四年間,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監督舉報曝光專區”已持續通報各類“四風”問題7392起,10654人被點名道姓公開曝光,日均通報曝光7.3人。
四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強化執紀監督問責,加大懲戒力度的同時,不斷加大對典型問題的曝光力度,形成持續震懾,進一步強化了“不敢”的氛圍。
四年間,不斷堅持鞏固和深化,每年有新招數,不斷釋放新信號
嚴格監督執紀、緊盯年節假期、點名道姓通報曝光……這些被實踐證明管用的做法得到堅持,並與時俱進、深化加強;而針對當前出現的享樂奢靡轉入地下等“四風”新情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不斷創新打法,牢牢掌握正風肅紀主動權。
2016年9月5日,中央紀委通報五起執紀審查中發現的中管幹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成員、副主任王陽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借出差之機公款旅遊等問題;吉林省政府原黨組成員、副省長谷春立公款支付應由個人承擔的費用、違規出入私人會所等問題……
四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糾“四風”的實踐中,針對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識破“四風”新動向,運用執紀新招數,不斷釋放新信號——對不收手、不知止,規避組織監督,出入私人會所,組織隱秘聚會的一律從嚴查處,對參加聚會的要找本人談話,令其在民主生活會上作出深刻檢查;對在執紀審查中發現的“四風”問題線索深挖細查、決不放過;密切註意不正之風的新動向、新表現,查找隱形變異的“四風”,越往後執紀越嚴;暢通監督渠道,創新監督方式,激發群眾監督正能量。
四年間,從開通網站“糾正‘四風’監督舉報直通車”,到開通手機客戶端“反‘四風’一鍵通”和微信“四風舉報”平臺,中央紀委監察部“一網一端一微”形成強大的監督力量;與此同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也搭上新媒體新技術的“快車”,開門搞監督,形成無處不在的監督網,推動了“不敢”氛圍的形成。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通過強化實招、探索新招,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在不斷鞏固和深化中落地生根。
四年間出臺一系列制度規定,保障改進作風常態化、長效化
2016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規範黨和國家領導人有關待遇等文件。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是對中央八項規定的拓展和深化。
鏟除不良作風和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規制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四年來,中央和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制度規定和實施細則,不斷建立健全改進作風的長效機制。《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等制度規定,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進行細化和深化,進一步嚴明紀律要求;《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將黨的十八大以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反對“四風”方面的要求,轉化為紀律條文;《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規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幹部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有“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落實,作風建設流於形式”情況的,應當予以問責;最新頒布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將“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加強作風建設,密切聯系群眾,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情況”列為黨內監督的一項主要內容……一系列制度規定的出臺,保障改進作風常態化、長效化,推動作風建設標本兼治。
四年來,黨風政風出現積極變化,帶動社風民風向上向善。不少網友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留言道:“狠剎公款吃喝公款消費,滌清了社會風氣,整飭了黨風政風,贏得了民心,最終得實惠的是咱老百姓。”“學校旁、酒店旁、景點旁,再難看到公務車。感受到更多的是積極主動、風清氣正。”“發生在身邊的細節,都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四年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深入貫徹落實,在社會上形成強大的正能量,廣大群眾見微知著,看到實實在在的作風轉變。
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複性,糾正四風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要咬住不放,堅持住、不發散,一年接著一年幹,讓人民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使優良的作風成為全黨的習慣和風氣,成為黨的建設的亮麗名片。引用影片《永遠在路上》中的一句話語:“要讓黨員領導幹部都能在心里真正自覺地劃出一根紅線,仍然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工作,必須咬住不放,在堅持中深化、深化中堅持,五年、十年,一直持續抓下去。”
據路透社報道,加州環保署周二表示,蘋果同意支付45萬美元,和解該公司在矽谷設施中不當處理有害電子垃圾的指控。加州環保署旗下的有毒物質控制局表示,蘋果還同意加強監管,以和解關於其位於Cupertino和Sunnyvale兩市設施的指控。
此前,加州監管者稱,在2011至2012年間,蘋果於Cupertino開設並運營了一家電子垃圾粉碎設施,但卻沒有通知監管方。蘋果還存在不當處理粉碎工作中產生的金屬粉末的行為。該設施在2013年1月關閉前處理了約110萬磅的電子垃圾。
監管者還表示,蘋果隨後在附近的Sunnyvale又開設了一家粉碎設施,處理了約80萬磅的電子廢物,之後才通知監管方該工廠的存在。蘋果將該工廠產生的有害粉塵送至一家垃圾廠,但該垃圾廠並無資質處理有害廢物。
蘋果發言人Alisha Johnson在一封郵件聲明中說:“我們已經與有毒物質控制局緊密合作,從而確保未來我們的設施獲得適當的許可。就像我們對待旗下所有設施那樣,我們遵守一套嚴格的健康和安全標準,而且遠遠超出法律的要求。”
經濟總量並不大的汙水處理行業,在以往的碳減排中成了“漏網之魚”。但其實,這一行業不僅能耗高,而且碳排放量大。
“我們研究發現,汙水處理行業盡管經濟總量、投資規模和從業人員只有經濟全行業的千分之一,但碳排放量卻占全社會總排放量的1%-2%,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高碳行業。”12月9日,在第十一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對記者說。
我國汙水處理行業雖總體規模不大,但屬於高耗能產業和碳排放量大的行業。攝影/章軻
截至2015年底,全國設市城市和縣城建成並投入運行汙水處理廠共3830座,日處理能力達1.62億立方米,超過了美國1.25億立方米的處理能力。2015年全年實際處理汙水511億立方米。另外,建制鎮和鄉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進度也逐漸加快。
王洪臣告訴記者,賽萊默公司與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歷時一年聯合對全國3830座汙水處理廠進行了數據整理與統計,還對華北、華東、華南、東北和西北地區共計26座汙水處理廠進行了實地調研,並梳理了發達國家以及IPCC(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等國際組織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及減排路徑。
中國城鎮汙水處理能力“十二五”期間的增長趨勢
研究發現,汙水處理是社會中較小的行業,但屬於能源密集型行業,汙水處理過程會產生並逸散大量甲烷(CH4)和一氧化二氮(N2O),是重要的直接碳排放。
初步計算,2015年全國汙水處理逸散CH4和N2O產生的直接碳排放量為2512.2萬噸二氧化碳(CO2)當量,電耗產生的間接碳排放量為1401.6萬噸CO2當量,絮凝劑消耗產生的間接碳排放量為70.9萬噸CO2當量。
“2015年中國汙水處理行業碳排放量為3984.7萬噸CO2當量,單位水量的碳排放當量(碳排放強度)為0.78千克/立方米。”王洪臣說。
2015年中國汙水處理行業間接碳排放量在各單元的分布
中國城鎮汙水處理“十二五”期間間接碳排放量變化趨勢
調研還發現,中國汙水處理行業碳排放地域特征明顯。在重點調研的華南、華東、東北、華北和西北五大地區中,華北地區碳排放強度高達1.13千克/立方米,是華南地區的二倍。碳排放強度與汙水濃度密切相關。
王洪臣告訴記者,2015年,中國汙水處理行業總電耗為140億千瓦時,僅占全社會總電耗的0.26%,遠低於西方國家1%的比例。“主要原因是汙水收集系統不完善導致汙水收集處理率較低、汙水濃度也較低、處理標準總體不高以及汙泥處理處置滯後等。”但他同時表示,隨著收集系統的完善、提標改造的實施以及汙泥處理處置率的提高,汙水處理電耗將逐年升高。“十二五”期間,汙水處理電耗年平均增加12.9%。
“隨著城鎮化率、汙水處理率、汙泥處理處置率不斷提高以及排放標準的提高,汙水處理電耗還將進一步增加,應及早采取措施提高行業能效,降低間接碳排放。”王洪臣說。
中國五大地區汙水處理碳排放強度(千克每立方米)
可持續新型工藝節電節碳比例
調研發現,與能源、建築、交通等行業相比,汙水處理減排成本低,減碳效益大。“發達國家意識到汙水處理行業蘊含的高效減排潛力,將其列入碳減排重點領域,並探索出了一些可行的碳減排路徑。”王洪臣說。
據介紹,美國和日本強調通過高效機電裝備和高級控制對策節能降耗,同時加大汙水汙泥蘊含能源的開發回收力度。加拿大著力開發運營優化技術,目前已形成較完善的汙水處理運營優化技術體系。歐洲重視低碳處理新工藝研發,在可持續汙水處理工藝研究方面居於領先水平。
12月9日,賽萊默公司與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聯合推出的最新研究報告《中國汙水處理行業碳減排路徑及潛力研究》,提出了中國汙水處理行業的三條碳減排路徑:提高汙水處理綜合能效,包括采用高效機電設備、加強負載管理和建立需求響應機制;大力回收能源;探索可持續新工藝。
研討會上,賽萊默公司中國總裁呂淑萍告訴記者,在汙水處理廠,機電設備單元的耗電量非常大,占汙水處理廠電耗的96.59%,可挖掘的碳減排潛力很高。僅在機電設備單元層面的現實可得潛力最高便可達509.2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加之開發回收汙泥中的能量潛力,減少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有望達到1568.3萬噸。
“利用現有技術提高汙水處理綜合能效,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68.3萬噸,為2015年總碳排放量的39.4%。”報告稱,在此基礎上,采用可持續新型工藝,可挖掘更多碳減排潛力,有望使汙水處理實現“零碳排放”,成為名副其實的“能源工廠”。
研討會上,有專家舉例說,目前,我國汙水處理廠提升泵站水泵普遍存在級配不合理、揚程偏大、沒有變頻裝置及自動編組控制等現象;在混合攪拌單元方面,也普遍存在攪拌器機械效率低、功率輸入大、過度攪拌等現象。而汙水處理廠的曝氣系統,同樣普遍存在鼓風機出口壓力過大、曝氣器效率低、未設置曝氣控制系統等狀況。
專家表示,被“高碳鎖定”的汙水處理廠目前普遍缺乏設備改造和減排能力提升的動力。“大多數只會考慮正常運行就行,如果沒有政策驅動和外界的壓力,是不會主動改變的。”
研討會上,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理事長張悅、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總工程師唐建國、北京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副總工程師黃鷗等多位專家對記者表示,中國汙水處理行業的碳減排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
專家們認為,在投資建設領域,應貫穿生命周期成本理念,關註工藝、技術、機電裝備建設成本,更要註重運營過程的節能低耗,要低碳建設汙水處理設施;在運營生產領域,應構建清潔生產技術體系,提高綜合能效、降低物料消耗,實現汙水處理設施的低碳運營;在監督管理領域,應提出減排目標,建立以碳審計為核心的碳排放監管制度體系,引導行業實現低碳發展。
——華爾街日報——
【政治格局動蕩,沙特需重新考慮其金融策略】據知情人士稱,因為美國政治局勢的變化, 沙特阿拉伯正在重新評估其規模達數十億美元的金融戰略,包括其國有石油公司是否去其他地方開展新股招募。
——Reuters——
【美國將在2017年初公布被監視的美國人的數量】路透社消息,美國情報機構已經承諾將在下個月公布為防範外國間諜而被美國當局監視的美國人的數量。該決定將扭轉政府長期以來自稱的計算這麽龐大的數字在技術上是不可能的,也打破了因侵犯個人隱私而不能公布的立場。
——Bloomberg——
【奧巴馬:美國在謹慎處理俄羅斯黑客影響選舉事件】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美國政府對於指控俄羅斯黑客在選舉前入侵民主黨官員郵箱采取了謹慎的態度,擔心這個問題會被政治化。在奧巴馬親自警告普京不要再進一步進行黑客攻擊後,俄羅斯的態度出現軟化。奧巴馬說道,這些黑客損害了希拉里•克林頓的選舉。
【美聯儲鷹派官員警告道,2017年可能需要三次以上的加息】美聯儲最負盛名的鷹派政策制定者之一傑弗里•萊克(Jeffrey Lacker)警告稱,美聯儲可能不得不在2017年加息超過三次,並稱他不知道政策制定者的思維是否已經落後於通貨膨脹的曲線走勢。
——CNN——
【俄羅斯反駁美國的黑客指控:提供證據,否則閉嘴】針對美國總統奧巴馬對俄羅斯發起的黑客攻擊指控,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發言人表示,美國需要提出實質證據證明俄羅斯幹擾了美國大選的結果,否則應當立即停止責難,因為這種“毫無根據”的指控只會讓美國顯得無禮。
——BBC——
【希拉里稱俄羅斯黑客“攻擊了我們的國家的民主”】希拉里•克林頓星期四晚表示,她的失敗源於兩件“前所未有”的事件:一件事是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斯•科米在選舉前發布的一封信,另一件事是俄羅斯總統普京指使黑客通過網絡攻擊破壞我們的民主選舉。同時,她指責俄羅斯2011年的議會選舉被操縱。
——英國金融時報——
【梅敦促歐盟加快開展退歐談判】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洲首腦峰會上,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向歐盟首腦提議加快退歐談判進程,因目前在歐洲生活的英國公民和在英國生活的歐洲公民的尷尬地位問題仍未解決,除此之外,特蕾莎在此次峰會上並未提及關於退歐的其他細節。歐盟已決定由歐洲委員會來主導與英國的退歐談判。
——印度經濟時報——
【印度政府再推反黑錢新規】印度政府對黑錢持有者下最後通牒:在明年3月之前持有黑錢的人士仍可通過繳納所持黑錢金額的50%作為罰款,並停止黑錢的使用及流通來換取清白身份。印度財政大臣Adhia表示,這條規定將會被列入法律條例當中,執行時期為12月17日起至明年3月31日,而通過這條新規來洗白身份的黑錢持有者身份將會被保密。
12月30日晚,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江蘇華達鋼鐵有限公司和河北安豐鋼鐵有限公司違法違規行為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
通報指出,仍有一些地方政府對去產能工作部署落實不到位,執行政策規定不嚴格;一些企業對去產能工作的嚴肅性認識不深,對國家相關法規政策置若罔聞,違法違規生產“地條鋼”、建設鋼鐵冶煉項目,嚴重幹擾行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影響去產能工作大局。
通報稱,華達公司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後裝備,生產銷售不符合相關質量標準的“地條鋼”,屬於典型的頂風違法違規行為,且目前江蘇省“地條鋼”企業數量眾多、分布範圍廣、存在時間長,性質惡劣、影響極壞。
安豐公司新建設的鋼鐵冶煉項目,屬於頂風違法違規、未批先建,性質惡劣、影響極壞,幹擾了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江蘇華達鋼鐵有限公司和河北安豐鋼鐵有限公司違法違規行為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
國辦發〔2016〕10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以鋼鐵煤炭行業為重點推進去產能,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任務的重要內容。2016年以來,各有關方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履職、密切配合,大力推進鋼鐵行業去產能工作,目前已提前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但是,仍有一些地方政府對去產能工作部署落實不到位,執行政策規定不嚴格;一些企業對去產能工作的嚴肅性認識不深,對國家相關法規政策置若罔聞,違法違規生產“地條鋼”、建設鋼鐵冶煉項目,嚴重幹擾行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影響去產能工作大局。
為嚴肅黨紀國法、確保政令暢通,順利推進化解過剩產能和淘汰落後產能工作,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決定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安全監管總局、銀監會、鋼鐵工業協會等10個部門和單位組成國務院調查組,會同監察部在江蘇省、河北省的支持配合下,本著依法依規、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江蘇華達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達公司)違法違規生產銷售“地條鋼”、河北安豐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豐公司)違法違規建設鋼鐵冶煉項目開展了調查處理工作。經國務院同意,現將調查處理情況通報如下:
一、華達公司違法違規生產銷售“地條鋼”調查情況和處理決定
(一)調查情況。華達公司是位於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的鋼鐵企業,於2010年8月註冊成立,註冊資本金2680萬元。截至2016年7月底,該公司擁有3條軋鋼生產線,具備年產鋼材30萬噸能力,共有職工128人(均未辦理任何社會保險)。華達公司用於生產建築鋼材的設備是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後裝備,2010年以來累計生產“地條鋼”17.5萬噸,銷售收入約6.4億元。2016年7月底中央電視臺曝光後,徐州市、新沂市政府拆除了華達公司全部生產線。
另外,根據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有關部署,江蘇省對全省範圍生產銷售“地條鋼”情況作了進一步排查,共發現“地條鋼”企業63家,合計產能1233萬噸。這些企業主要分布在徐州、連雲港、淮安、宿遷、鹽城、泰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等10個地市。江蘇省對排查出的“地條鋼”企業開展了治理整頓,目前已全部整治到位。
(二)主要問題。華達公司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後裝備,生產銷售不符合相關質量標準的“地條鋼”,屬於典型的頂風違法違規行為,且目前江蘇省“地條鋼”企業數量眾多、分布範圍廣、存在時間長,性質惡劣、影響極壞。這起事件也暴露出有關地方政府在去產能工作中存在以下問題:
1.失職失責。江蘇省一些地方對“地條鋼”的危害性重視不夠、監管不嚴,有關市、縣及職能部門均未及時發現華達公司的違法生產行為,存在失職失責問題。
2.貫徹執行國家政策不力。在去產能工作中,江蘇省有關方面缺乏有效監督,導致一些縣、鄉(鎮)執行政策大打折扣。2013年徐州市決定取締華達公司,但新沂市、瓦窯鎮(企業所在地)政府弄虛作假、逃避取締;2015年新沂市決定關閉華達公司後,瓦窯鎮黨委、政府以各種理由說情,拒不關停;瓦窯鎮政府甚至將華達公司視為財政支柱企業,多次授予該公司所謂“特別貢獻獎”。
3.“地條鋼”企業底數不清。江蘇省有關方面對“地條鋼”企業底數不清,查處不堅決。2016年5月,江蘇省在報送的《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實施方案》中未列出“地條鋼”企業。華達公司違法違規行為曝光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要求江蘇省於8月15日前上報全省“地條鋼”企業及查處情況,江蘇省有關方面直到調查組進駐前仍未按要求上報。
(三)處理決定。
1.責成江蘇省政府向國務院作出深刻檢查。
2.華達公司等長期違法違規生產銷售“地條鋼”,江蘇省政府及有關市、縣政府存在失職失責行為。依據《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第二十條第四項之規定,對負有重要領導責任的江蘇省副省長馬秋林給予行政記過處分。
3.由江蘇省根據有關規定,對111名責任人進行問責。其中,省管幹部6人:給予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李景輝、徐州市市長周鐵根行政記過處分;給予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芝明、經濟和信息化委副主任高清、徐州市副市長馮興振行政記大過處分;給予新沂市委書記王成長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其余市、縣、鄉(鎮)有關責任人由江蘇省依法依規給予處理。此外,依法依規追究華達公司等企業有關人員責任。
4.責令江蘇省繼續加大排查力度,對全省生產銷售“地條鋼”、違法違規新增鋼鐵產能等行為進行徹底整治,堅決防止死灰複燃。
二、安豐公司違法違規建設鋼鐵冶煉項目調查情況和處理決定
(一)調查情況。安豐公司是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的鋼鐵企業。截至2015年底,公司總資產140億元,職工10350人。目前,該公司擁有煉鐵產能724萬噸、煉鋼產能816萬噸。2016年1—10月,銷售收入106億元。
2015年8月,安豐公司出資2.68億元購買本縣順先公司產能指標,計劃用所購指標和拆除本公司高爐騰出的產能指標,置換建設1座1206立方米高爐和1座100噸轉爐。安豐公司在未履行產能置換、項目備案、環境影響評價、土地利用、規劃建設、施工評審、安全生產“三同時”等手續的情況下,當月擅自啟動了項目建設。截至2016年5月項目被昌黎縣政府責令停建時,安豐公司已完成投資6.91億元(含購買產能指標款項),1座1200立方米級高爐主體及部分附屬設施已基本建成,1座100噸級轉爐爐體已安裝,另有1座100噸級轉爐基礎已完成。
(二)主要問題。安豐公司新建設的鋼鐵冶煉項目,屬於頂風違法違規、未批先建,性質惡劣、影響極壞,幹擾了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這起事件也暴露出有關地方政府在去產能工作中存在以下問題:
1.嚴重失察。河北省及有關市、縣對鋼鐵去產能工作的嚴肅性認識不到位,對本地鋼鐵企業監管不力,安豐公司自2015年8月開始違法違規建設鋼鐵冶煉項目,有關方面直到2016年5月才發現和查處。
2.未按規定上報。2016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發文要求各地在6月10日前上報鋼鐵煤炭行業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情況,河北省有關方面雖然發現了安豐公司違法違規行為,但未按規定上報。
3.行政效率低下。河北省、市、縣政府有關部門在辦理安豐公司產能置換申請時,沒有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及“明確標準、縮短流程、限時辦結”的要求履行職責,主動為企業服務。安豐公司從2015年10月開始向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申請的產能置換項目,至今仍沒有辦理完成相關手續。
(三)處理決定。
1.責成河北省政府向國務院作出深刻檢查。
2.安豐公司違法違規建設鋼鐵冶煉項目,相關職能部門嚴重失察,行政效率低下,河北省政府及有關市、縣政府存在失職失責行為。依據《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第二十條第四項、第十四條第一款之規定,對負有重要領導責任的河北省副省長張傑輝給予行政警告處分。
3.由河北省根據有關規定,對27名責任人進行問責。其中,省管幹部5人:給予省發展改革委副巡視員高俊釗、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周軍堂、秦皇島市市長張瑞書行政記過處分;給予秦皇島市常務副市長薛永純行政記大過處分;給予昌黎縣委書記劉學彬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其余市、縣、鄉(鎮)有關責任人由河北省依法依規給予處理。此外,依法依規追究安豐公司有關人員責任。
4.責令河北省針對安豐事件暴露出的嚴重失察、行政效率低下等問題,抓緊制定整改落實方案;依法依規穩妥處置安豐公司違法違規項目。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華達公司和安豐公司違法違規行為後果十分嚴重。對兩起事件進行嚴肅處理和嚴厲問責,發揮了負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化解過剩產能和淘汰落後產能的決心。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從中吸取教訓,舉一反三、引以為戒。要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上來,不折不扣抓好落實,堅定不移完成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後產能各項工作任務。
(一)開展專項督查。國務院將對落後產能開展專項督查和清理整頓。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質檢總局、安全監管總局等部門負責開展鋼鐵、煤炭行業專項督查,環境保護部、質檢總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開展水泥、玻璃行業專項督查。各地要迅速開展梳理排查工作,確保全覆蓋、無死角,對落後產能裝備和違法違規行為必須發現一起、處理一起,加大公開曝光力度,形成“零容忍”震懾態勢。
(二)查找薄弱環節。各有關方面要全面梳理去產能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依法依規加強整改,確保落後產能淘汰出清、“僵屍企業”應退盡退,決不允許出現弄虛作假行為。堅決禁止違法違規建設,決不允許產能邊減邊增,確保真去真退。堅定不移推動鋼鐵等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三)落實各方責任。強化責任意識,明晰責任分工,切實把省級人民政府負總責、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要求落實到位。針對去產能工作中存在的職工安置難、債務處置難、資金籌措難以及環保、質量、土地、安全、能耗、工商等執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職盡責,落實任務、堵塞漏洞,盡快研究提出解決辦法和政策措施。
(四)提升行政效能。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部署和“明確標準、縮短流程、限時辦結”要求,進一步規範流程、明確時限、提高效率,切實為企業提供高效服務。強化事中事後監管,綜合運用信息技術、大數據和遙感衛星監測等現代化手段,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能和水平,為推進去產能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國務院辦公廳
2016年12月29日
(此件公開發布)
(平安北京/圖)
(來源:平安北京)
據中國質檢總局官網消息,質檢總局日前公布的“2016年11月未予準入的食品化妝品信息”中,共有19批次韓國化妝品上“黑榜”。
共有28批次進口化妝品被列入該名單,有19批次是愛敬、伊雅索等韓國著名化妝品品牌旗下產品,不合格的原因包括貨證不符、產品配方變更、無在有效期內的進口化妝品備案憑證授權使用書等,近11噸(1.1272萬公斤)相關產品已受到退貨處理。
韓聯社報道稱,韓國化妝品行業一位負責人表示,中方此次公布的未予準入化妝品名單中韓國化妝品的占比最高。因此業界憂慮稱,中方已開始加大對韓產化妝品的限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