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家上市公司蜂擁「淘金探礦」
1 :
GS(14)@2011-11-24 22:27:51http://www.yicai.com/news/2011/11/1223737.html
高溢價難阻「淘金」熱
金價高燒,上市公司涉足金礦的熱情也持續發酵。
今年以來,已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明確表示投身「淘金」事業。僅11月份就有大連控股(600747)、正和股份(600759)、中金黃金(600489)、紫金礦業(601899)等公司發佈收購金礦的公告。此前已有中潤投資(000506)、大元股份(600146)、鼎立股份(600614)、榮華實業(600311)、華業地產(600240)、啤酒花(600090)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涉金。此外,還有不少公司傳聞將注入或收購金礦。
國際金價的不斷上漲也推高了金礦收購價格,但在預期利潤的誘惑下,上市公司往往不惜以高溢價收購。儘管金價沖高後回調盤整,但上市公司仍不惜高溢價收購金礦,這表明業內對黃金前景依然看好。
大連控股日前公告,擬受讓哈密市亞天商貿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該公司擁有新疆托裡縣博孜阿特南金礦的探礦權,同時其持股75%的新疆康信礦業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擁有新疆托裡縣博孜阿特15號金礦的採礦權。
大連控股並未披露收購公司的資產評估情況,但公告顯示,亞天公司註冊資本為1000萬元,淨資產僅為994.8萬元,而大連控股的收購價格高達6700萬元,溢價近6倍,足見金礦對公司的吸引力。
中金黃金(600489)斥資2.12億元收購母公司持有的陝西鑫元科工貿股份有限公司69.09%的股權。根據公告,該部分股權對應的賬面價值僅為1602.39萬元,收購溢價12.2倍。中金黃金無非是看中陝西鑫元持有的三處金礦探礦權,三處金礦保有金礦資源礦石量合計657932噸,金金屬量合計6561.23千克,評估價值合計為2.65億元。
大元股份擬收購的世峰黃金,淨資產評估值18767.5萬元,增值率高達1348.43%。因協議約定公司負債8518.57萬元全部由出讓方承擔,因此經協商後,確認世峰黃金100%股權的交易價格為2.5億元,公司收購52%股權的股權轉讓金為1.3億元。
「涉金」目的需細辨
諸多上市公司積極投身「淘金」事業,除了一貫以黃金為主業的公司需抓住金價走高的利好進行擴張外,不少首次涉金的上市公司多因自身主業不給力,希望借金價大漲的「東風」開闢新的利潤增長點。
2010年涉金的閩福發A(000547)已經嘗到了金價上漲的甜頭。2010年6月,閩福發A的合營企業大華大陸投資有限公司出資1.3億元增資入股鳳山縣宏益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持有其17.86%股權,根據閩福發A相關公告,宏益礦業2010年的淨利潤為-586.21萬元;而今年半年報顯示,該公司已實現淨利潤1088.08萬元。
大元股份今年前三季度虧損超過3000萬元,這家生產工程用塑料板材、管材、異型材、電線、電纜的上市公司收購世峰黃金主要是期望藉以扭轉虧損局面。
事實上,收購金礦顯然無法成為提升業績的靈丹妙藥。在金價高漲的背景下,且不論高溢價收購直接推高上市公司的投資成本,就上市公司收購的標的看,其中多為探礦權,這一點讓一些匆忙涉金的公司備受質疑。
分析人士認為,探礦權只是在兩三年內進行探礦的權利,一方面,其獲得的是推斷性儲量,與實際的儲量存在一定的誤差,另一方面,從探礦到採礦有一個較長的過程,短期內對上市公司業績的提升效果不大。
但是,二級市場對上市公司涉金的故事卻很認可,有這類題材的公司,其股價幾乎都被炒作過,而有的公司還伴隨著股東的減持。
今年8月,有涉金傳言的正和股份股價持續上漲,從8月1日的5.19元開始啟動,最高上漲至9.54元。公司雖然連發澄清公告,但三個月後,其仍以增資的方式將一家金礦公司納入麾下。與此同時,公司大股東廣西正和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則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連續減持公司股份,套現近3億元。
執彩票核對 練腦兼淘金
1 :
GS(14)@2013-08-07 00:04:00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806/18365651
【本報訊】70多歲陳伯是另類「淘金者」,每日會撿拾大量遭遺棄的六合彩彩票,坐在上環街頭核對,看看有否「大頭蝦」把中獎彩票當垃圾丟。有時花足8小時核對彩票都無所獲,但他不介意,因他認為核對彩票可訓練腦袋,兼可發「百萬橫財夢」。
家住上環的陳伯,年輕時曾任苦力,與妻子養大七個子女,子女均事業有成。十多年前,他退休後覺得核對六合彩彩票可以「過日辰」,並藉此訓練記憶力,避免腦退化,一做停不了,幾乎每日在西港城附近,埋頭核對數以千計棄置六合彩彩票。
最多一日中三張
「咁耐以來搵到20幾張,全部20蚊,有餐茶飲已經好開心。最好彩一日之內搵到3張。中頭獎、二獎?發夢咩,中四個字已經開心死你喇!」隨着六合彩每張金額倍增至20元,陳伯已很久沒有發巿,他解釋以前每注2元或5元,巿民買得多,數字多容易走漏眼,現在每注10元,普遍人只買一、兩注,買的數字組合少了,看錯機會便減少。
根據馬會年報,2011至2012年度有9,100萬六合彩彩金無人認領,據說其中一張是千萬頭獎彩票。大律師陸偉雄指,陳伯沒有犯法,因為被人棄置的彩票如同垃圾,撿拾者不被視為盜竊。不過假若有人僥倖拾到巨額彩票並兌現,彩票原本持有人其後發現,可循民事訴訟追討,法官或會下令須把彩金歸還原主。
金沙江創投「淘金」
1 :
GS(14)@2014-07-07 14:38:3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07/news/ec_ech1.htm

【明報專訊】近年大型科網公司如騰訊(0700)透過產業基金,涉足新的科網及科技投資。比他們更早創立的金沙江創業基金投資,在累積管理分別逾10億美元及1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項目後,擬繼續「淘金」。該基金創始人伍伸俊欣賞歐美巨賈及城中富豪李嘉誠不斷對創新科技的投入,期望李嘉誠將來投入更多。
初投資科網 最新涉足製氣照明
曾經放洋留學的伍申俊回歸內地發展,有份牽頭成立上海先進半導體(3355),亦見證內地第二批私募基金發展,更參與在內地成立首批在國際市場發展的風險創投基金。金沙江自2004年成立後,較為人認識的投資包括「嘀嘀打車」、已經在美國上市的「去哪兒」,甚至部署到美國上市的LED芯片商的晶能光電,入市時間比騰訊產業基金、淡馬錫為早。最新他們在煤製氣、照明領域參與投資。他冀在過去5年以不到1億美元、於中關村投資22個項目、最終拉動其他基金投資15億美元的經驗,能夠在日後延續。
料10年內將誕世界級科技公司
伍伸俊不諱言,在10項投資中,總有5至9個失敗,但是無礙他們在內地物色具創新技術而又能夠顛覆市場的項目投資。
他又估計,未來5至10年內地有機會出現世界級的科技公司下,金沙江會趁內地人材從海外回歸,物色具創新而又領導世界的技術項目投資。以2005年首期投資7500萬美元基金,能夠創造5至10倍的回報的經驗下,他冀日後能夠重複同樣回報。他認為,在香港方面長實(0001)主席李嘉誠具遠見,投資亦國際化,亦有投資高科技,但是相比歐、美巨賈如比爾蓋茲、洛克菲勒及博世等家族巨額投資高科技行業,自然較細,仍然可以作更大投資。
明報記者 陳偉燊
上市一年 股價曾升77% 最終破底 阿里股民淘金夢醒
1 :
GS(14)@2015-09-22 02:15:07■阿里上市後,馬雲一度成為中國首富,但現時已被超越。 資料圖片
【專題報道】挾集資金額全球最大、兼中國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去年9月19日美國上市,主席馬雲成為中國「互聯網神話」的主角,更一度坐上中國首富寶座。不過阿里短短一年打回原形,跌穿招股價之餘,市值更曾被騰訊(700)追過。滿地眼鏡碎之餘,又一次苦了一班曾高追阿里的投資者。記者:胡仲邦 馮健鏗 石永樂 岑梽豪
過去一年,阿里股價一開始爬到最高,然後滑落。阿里以每股68美元招股,首日開市達93.89美元,較招股價升38%。其後市場憧憬「雙11」購物節交易額數據理想,股價更衝上120美元新高,較招股價升77%。馬雲一度成中國首富,但說道「做中國最有錢的人卻是不好,這是很痛苦的。」結果,市場隨即為他緩解「痛苦」。今年初,淘寶網被工商總局踢爆賣假貨,其後雙方衝突升級,對方更突然公開《白皮書》,指阿里經營不善,令淘寶假貨猖獗。有美國律師行更針對假貨問題,及阿里上市前未有披露該白皮書,而向阿里提出集體訴訟,成為阿里股價由盛轉衰的伏線。
巴隆氏質疑數據 唱淡股價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阿里上季交易總額(GMV)增長遜預期,加上受環球股災影響,最終在8月24日首次跌穿68美元招股價,最低見58美元,較招股價跌15%。其後更調低公司對本季GMV增長目標。阿里股價由高位「腰斬」,失去中國首富地位的馬雲,不再發表「痛苦論」,反而說「關心股價沒有意義。」行政總裁張勇則要求員工「忘掉股價」。早前美國財經雜誌《巴隆氏》(Barron's)更質疑阿里的交易數據,指阿里每名用戶每年平均消費額為1,215美元,比美國的963美元更高,但美國市場比中國成熟,認為增幅不合理,加上其他競爭對手如京東等發展迅速,料股價會再跌一半。即使阿里反擊,指摘對方「計錯數」,《巴隆氏》回應指,即使美國用戶每年平均消費額為1,665美元,但美國人均GDP高中國7.5倍,阿里用戶消費額仍達到美國用戶75%,意味他們在淘寶及天貓網購額,佔總消費開支約一半,繼續質疑數據真確性。
逾15億股今解禁 惹人憂慮
另一方面,市場亦憂慮今晚有超過15.79億股阿里股份解禁,佔阿里總股數約63%。雖然阿里副主席蔡崇信曾稱,他及馬雲不會出售阿里股票,並會參與回購,但其後有傳兩人會押股籌20億美元貸款,令股價繼續受壓。截至上周五,阿里收報65.75美元,市值為1,652億美元(約12,886億港元),較騰訊的12,718億港元,僅略高168億港元。易方投資總監王華認為,阿里過去一年在其他行業跨平台發展比想像中大,市場過去對阿里期望高,惟GMV增速放緩問題令長倉基金關注,與工商總局挑起事端更是始料不及。他又指,阿里健康(241)、阿里影業(1060)及海爾(1169)等「入股後冇乜後勁,無法造成協同效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921/19303410
廢物淘金 蛋殼玻璃再造生活產品
1 :
GS(14)@2017-06-24 11:58:49【明報專訊】雞蛋殼和玻璃樽是香港每日生產的固體廢物,絕大部分會成為垃圾運往堆填區;近年,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和企業合作「變廢為寶」,研發「蛋殼循環再造」及「抗菌再生玻璃磚」,兩個研究項目預料幾個月後有成果,相信產品將具備一定的市場競爭力。
明報記者 薛偉傑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技術經理何嘉儀表示,由2005年起美國已經出現從蛋膜提取透明質酸和蛋白質的專利;其後亦有公司從事「蛋膜循環再造」,但經濟和環保效益不算理想。因為1個雞蛋殼約重6克,蛋膜只佔當中幾個百分點,餘下的蛋殼仍會被棄置,能夠循環再造的比例很低,未能大幅減少廚餘;此外,美國回收廠以往需要先用自動化機器將蛋膜從蛋殼剝離,然後才從蛋膜提取透明質酸及蛋白質,既增加成本,很多時亦會有小部分蛋膜緊黏蛋殼,無法剝離。
因此,NAMI近年構思「蛋殼循環再造」,蛋殼毋須先剝離蛋膜,直接循環再造。何嘉儀表示,以往國際間對於蛋殼成成了解不足,誤以為透明質酸和蛋白質含量太低,不值得花工夫提取;但隨着科技進步,透過先進分析儀器,科學家更加了解蛋殼所含的有用成分,NAMI亦相信,有望以合乎成本效益的方式提取有用物質。
首創新技術 蛋殼蛋膜齊再造
NAMI由2016年初開始研究計劃,與世界(集團)合作,整個研究計劃需時18個月,以及大約600萬元經費。其中,世界(集團)出資略多於一半,餘下經費由「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至今年較早時,已經試驗成功。
NAMI的方案,第1步是將回收的蛋殼(連同蛋膜)打成碎片,增加稍後化學反應的接觸面積。然後,將蛋殼和蛋膜碎片放進反應釜內,並加入一種蛋白酶,在衡溫的環境下,令蛋殼和蛋膜中的透明質酸和蛋白質被水解成液態,碳酸鈣則仍然維持在固態。再將液態的透明質酸和蛋白質進行沉純,分離兩者,並烘乾蛋白質。最後,就可以得到液態的透明質酸、粉狀的蛋白質,以及粒狀的碳酸鈣。整個過程不到24小時,亦不需太多人手。
今年4月份,這技術就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獲得1個金獎。世界(集團)亦已在香港和內地申請專利,將來還可能將專利申請延伸至其他國家和地區。
世界(集團)執行董事鄺波濤表示,透明質酸具多種用途,視乎純度及分子大小,每公斤市價由3000多至10萬元。其中,最高級的透明質酸會應用於藥品;中級的應用於護膚品和化妝品;最低級的可應用於寵物用品。
透明質酸可製藥品護膚品
至於從蛋殼和蛋膜提取出來的蛋白質,包含骨膠原I、骨膠原IV及彈性蛋白等;但要進一步處理的成本相當高,故不會再進行分離,多數以綜合蛋白質出售。這種綜合蛋白粉的每公斤市場價格大約介乎100至400港元,可以用來製造寵物保健品或動物飼料。
至於剩下來最大量的碳酸鈣,普遍應用在PE、PVC等塑料的添加劑,以增加塑料硬度和降低製造成本,每公斤市價介乎1.5至2.5元。
每噸蛋殼創數千元收入
以NAMI現時方案,每處理1噸雞蛋殼連蛋膜,可提取約0.4公斤透明質酸、約50公斤蛋白質,以及900多公斤碳酸鈣。何嘉儀稱,現時估計每處理1噸雞蛋殼帶來數千元收入,因為提取的透明質酸屬於最低級;若將來加裝一部儀器提高純度,以及將分子大小不同的透明質酸分離,可以賣到較高價錢。
鄺波濤表示,該公司在屯門環保園及內地中山市早已設立廠房,從事回收再造業務,可以在現有廠房設新生產線,負責蛋殼循環再造業務。他計劃先投資400萬至500萬元,在屯門廠房內建立1條每日可以處理5噸蛋殼的生產線,現正由NAMI協助設計和規劃,預計最快明年初投產。他估計,投產後3至4年內,可以收回設廠及研發投資,將來可能在中山市廠房建立同類生產線。
此外,何嘉儀表示,香港在2016年進口約24.8億隻蛋,港人每日消耗約680萬隻蛋,產生約40噸蛋殼;但根據非正式市場資訊,每日只有約1噸至2噸蛋殼被回收,比例僅2.5%至5%,主要用作有機肥料,經濟效益不高。她認為,連鎖快餐店和酒店較易將廚餘分類,把蛋殼分開,當世界(集團)的生產線投產後,相信第一步可以先向連鎖快餐店和酒店回收蛋殼。
[企業創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897&issue=2017062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