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北京要求交出所有權力 談判陷膠着陳日君:不應為中梵建交叩頭
1 :
GS(14)@2017-05-21 00:55:44【本報訊】中梵談判過去一年進行得如火如荼,惟至今未曾公開任何內容。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相信,雙方協議的部份內容已草擬好,只是仍未簽訂,相信主因是北京除了主教任命權外,進一步要求教廷交出其他權力,梵方未有答允,以致簽字一事膠着。他批評教廷中人為與中國建交「不惜付出任何代價」,認為教會不應向任何政府叩頭。記者:張嘉雯
■教宗方濟各被指上任後未聽取中國小組意見;圖為他去年在梵蒂岡接見中國信眾。
中梵簽訂建交前期協議的消息今年初甚囂塵上,陳日君在最新一期刊出的英國天主教雜誌《Catholic Herald》專訪中表示,估計中梵雙方的協議已準備就緒,但至今仍未簽訂,相信是中國政府要求教廷交出所有權力,包括主教任命權及其他控制教會的權力,陳指教會不可能接受,所以北京至今拒絕簽署,他認為目前的情況對他而言是好事。陳日君批評教宗的顧問為與中國建交,「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他認為教會不應向任何地上的政府叩頭,只有教會能夠堅持立場,勿輕言讓步,才能達至成果,「為甚麼他們不明白,如果你堅持你的立場,你才可以做到一些事,實現一些目的?」
轟有人阻教宗聽意見
陳日君表示,基於良知,必須公開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果教會接受這樣錯誤的協議,將會是災難。中國天主教徒的生活不會有改善,而且顯然是倒退,我不能讓這種情況發生」。他最不滿教廷把中國的神職人員排除在討論之外,不再聆聽他們的意見,「中國樞機不是很多,只有兩個──但我甚麼也不知道!」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在2007年成立中國小組,組織中港澳各地神職人員和研究員,就中梵關係向教廷提供意見,但陳日君指,自教宗方濟各2013年上任以來,委員會在沒有任何正式通知下突然消失,認為羅馬在此事上絕對無禮,批評教宗身邊的人阻止方濟各聆聽前線的意見。《Catholic Herald》的報道指,陳受訪期間一度把拳頭捶在桌上,「為甚麼他們相信自己會比我更了解情況?比總主教韓大輝更了解?他可是萬民福音部的第二把交椅!我們是中國人!我們在中國多年,在神學院教學,每年花6個月時間,親眼目睹事件發生。他們(教廷)不相信我們,他們不聆聽我們,太可怕了」。他明言不反中梵對話,「我從來不反對對話,因為你必須透過談話才能達成協議,但是我所說的是:要小心,你們想要的是怎樣的協議?」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20/20027229
合作與權力關係 李敏衛詩雅邱禮濤 2017-06-16
1 :
GS(14)@2017-06-19 00:20:29https://www.am730.com.hk/news/%E ... 6%ae%e6%bf%a4-82740
邱禮濤和李敏這對導演與編劇的夢幻組合,單單在這兩個月間,先後有3套不同類型的電影上映,繼警匪動作片《拆彈專家》和血腥驚慄片《失眠》後,還有剛公映的愛情小品《原諒他77次》,衛詩雅(Michelle)在其中兩套戲演3個角色(《失眠》分飾一對攣生姊妹),這個男女大不同的編、導、演三角組合,談的不只是兩性關係,更是香港影圈生態。
文:許惠敏
圖:林俊源
髮型:Sing
[email protected](衛詩雅)
化妝:Cyrus Lee(衛詩雅)
服飾:Sinequanone(衛詩雅)
場地:Hotel Icon
失眠×77次
訪問甫開始,李敏與Michelle笑言要為這次專訪起題,把邱禮濤的經典作品都捧出來,「伊波拉」、「叉燒包」統統出場,引來哄堂大笑,最後,Michelle提出了「失眠77次」,皆因3人先後在《失眠》和《77次》合作,兩片的編導都是李敏和邱禮濤,Michelle在《失眠》中分飾一對性格迥異的攣生姊妹,讓李敏發現其可塑性,「她像credit card上的鐳射印,從不同角度看,可看到不同顏色,只是較為慢熱。」邱禮濤點頭認同,形容Michelle「不算即熱,但有自己的想法。」兩年前,他曾找她演一個較成熟的角色,還特地約她面談,「當時覺得她較內斂,其實不太適合,卻不好意思開聲,誰知最後她親自推掉角色。」在合拍片主導的電影市場,香港男演員配內地女演員是最常見的公式,香港女演員的演出機會不多,邱導找上門來,Michelle竟敢拒絕?她連忙解釋,自知閱歷未夠,若因擔心沒戲拍而勉強接演,只會吃力不討好,她寧願專注能應付的角色,「惟有每部戲都做得好一點,讓其他人因應工作態度或演技,再找我這個女演員。」
盡本份與尊重
一次未能促成合作的會面,讓人感受到Michelle對演戲的熱誠,並造就往後兩次的合作,邱禮濤直言:「她喜歡演,又能演,跟愛演戲和愛電影的人合作,和撈飯食的笨人比較,有很大分別。」他慨嘆,遇過不少未盡本份的行內人,Michelle在《失眠》裡演的姊姊角色,淪為慰安婦,有場戲是頭笠麻包袋,遭多名日軍姦污,她堅持親身上陣,「觀眾會看得出,因為被侵犯時,手腳會有反應,若是動也不動,便不合情理,我只是盡演員本份,像學生要讀書一樣。」話雖如此,Michelle曾因大膽演出而被大造文章,她語帶無奈,「無辦法,不能說只是傳媒或觀眾的錯,世界就是這樣。」她坦言接戲較以往謹慎,「有些導演喜用這些作宣傳招數,即使未必這樣對我,但也要有戒心。」從事演藝工作需要鬥長命,等好角色和可信任的製作團隊,她慶幸遇上有安全感的劇組,有助發揮,「邱導很理解演員,會跟我分析,幫我一起找角色!」作為導演,邱禮濤很重視團隊氣氛,期望各人能放膽提出意見,盡量避免因趕急而出現「不要問,只管做」的情況,「雖然導演的確有權,但要緊記這是合作,而不是權力關係,需要互相尊重。」李敏和應道:「劇組開心,全因尊重,客氣一點,就如加偈油,運作會更暢順。」
news-images
低調地進取
《77次》改編自李敏的同名愛情小說,當然要為筆下角色找最合適的演員,「其實Michelle的性格活潑可愛,應拿來share,所以找她演率直又敢愛敢恨的Mandy。」角色趁暗戀的男生剛與女友分手,乘虛而入,Michelle形容自己是「低調進取型」,缺乏像角色一樣的勇氣,但她相信,「每個女仔心底裡都有Mandy這一面,誰不想去爭取自己喜歡的東西?只是這世界太多負評或言論壓力,不一定會暴露於人前。」透過演戲經歷不一樣的人生,帶來反思機會,「無論愛情、事業,甚至整個人生,要盡力去爭取,免得將來後悔。」李敏指出,Mandy在擂台上向男主角「爆樽」分手的一幕,別具象徵意義,「男女之間的角力,就像打擂台。」問Michelle可曾如此激動地對待男友?她起初語氣肯定地表示不喜歡爭吵,及後才猛然醒覺,「噢!忘記了……曾經有個很討厭的男友,無論我跟他表達甚麼,他都沒有任何反應,弄得我愈來愈歇斯底里,經常像瘋癲般吵鬧和亂擲東西,最後分手收場!」李敏解釋是自我保護機能,「她一直都說自己不喜歡嗌交,其實是不自覺洗去傷心記憶。」與其要分誰勝誰負,愛情更像一段迷失的旅程,「感情令人思維不清晰,正如Michelle離開一段感情時,往往覺得是對方的錯,若發現自己也有錯,便找到豁達位,所以當一段關係走到懸崖位,像阿Sa的角色,索繩記事,有助反思和找尋解決方案。」
原諒是他和她
近年,有不少從女性角度出發的作品,《77次》是其中一齣,電影由邱禮濤執導,李敏直言:「這次創作令我更深體會男女大不同。」戲裡戲外,盡現兩性之別,她本想呈現女生的情緒為何被觸怒,結果不少男觀眾「點極唔明」,她與Michelle大感認同的情節,邱導卻另有見解,「記得導演說過,應該把戲名改成《原諒他/她77次》,意思是要互相原諒。」邱導回應,提出「他/她」純粹為平衡,「不想談太多民族、種族、性別之別,不是說這些問題不存在,只是世界不太和平,不想過分對立。」真正多元的世界,在於容讓不同的聲音共存,無論認同與否,亦予以尊重,邱禮濤認為拍戲有兩大目的,「首先是藉著電影說自己要講的話,另外是透過電影反映現實,例如我拍《人肉叉燒包》,難道王志恆(黃秋生飾)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即使我不認同,亦沒大障礙,只為顯明事情。」李敏做了逾廿年編劇,都是因為有話要說,「尤其要為沒機會發聲的發聲,說出inconvenient truth(不願面對的真相)。」
為編劇發聲
早前,李敏在社交網站表達編劇不受尊重,甚至被拖數的不公平對待,她坦言要為有志做編劇的年輕人發聲,「常說編、導、演鐵三角,其實香港影圈不大重視編劇,我現在教編劇班,有責任給學生知道真相,至少有心理準備。」邱禮濤嘗試剖析影圈實況,電影是團隊工作,攝影、剪接、音樂等都不可缺,卻備受忽略,他會退一步想,事情是否情有可原,「社會既實際又商業化,例如做宣傳,有時要演員加上導演,因為有實際價值,攝影師可不出席首映禮,但片場沒有攝影師便很大鑊,一切很非人性化,無論壓迫者或被壓迫者,尊重或不被尊重……人人有份,人際關係很複雜。」
影圈怪現象
筆者問:「你們合作又如何?」邱禮濤先作回應,「我只有兩小時的耐性,最怕開會,尤其七人小組的奮鬥房式創作,不相信慢工出細貨,劇本最緊要快和有基本結構,若要用三五七年拍一套戲,我會斬釘截鐵說條數不划算,我最喜歡的導演叫法斯賓達(Rainer Werner Fassbinder),36歲死,已拍了42部戲,我希望自己像他,死時仍在拍戲(邱導的浪漫?),他的一生就是偉大的藝術品!」李敏接著說:「正因為他很『法斯賓達』,能給我自由度,香港是導演主導,我初入行時已知編劇是幫導演寫故事,但他讓我自由地寫劇本,而且會認真去看劇本。」她不諱言,曾遇過不少怪導,「我試過交劇本,導演就是說不喜歡、有導演竟要求故事大綱少於一千字,甚至有導演根本不看劇本……」邱禮濤解釋:「我入行時,大部分電影人的文字能力不高,現在社會教育水平高了,情況較好!」李敏續道,「他代我說了原因,我接受導演有權改劇本,但至少要讀劇本,這是基本責任!」
最高法院圖奪國會權力犯眾憎
1 :
GS(14)@2017-07-01 09:53:29委內瑞拉示威者自4月以來一再上街(圖),要求提前原定來年下旬的大選,以撤換總統馬杜羅改善經濟,至今已有至少75人死於衝突,最高法院更是示威者眼中釘。
設憲制議會凌駕國會
馬杜羅對民眾訴求一直充耳不聞,反在親政府的最高法院支持下,做出連串備受爭議決定。3月20日,最高法院宣佈接管由反對派控制的國會的所有權力,國內外譁然。最高法院聲稱是因國會一再無視其判決,但反對派批評實是讓馬杜羅逐步走向獨裁統治。在壓力下,最高法院三日後推翻有關決定,但已失去民眾信任。馬杜羅當然不會就此罷休,提議設立地位超然的憲制議會(Constituent Assembly),負責修改憲法兼凌駕現有反對派操控的國會,堅稱這樣才能平息民憤。當局早前定於下月30日就設立憲制議會舉行公投,反對派直斥議會只是馬杜羅擁權伎倆,呼籲選民抵制。美國政府上月向委內瑞拉最高法院8名成員,包括總統馬杜羅實施新一輪經濟制裁,指他們利用權力「篡奪民選立法機關」的權威。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29/20072495
聶德權撐京對港權力制度化泛民質疑中央損一國兩制
1 :
GS(14)@2017-07-06 23:40:37【本報訊】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早前揚言,要制訂和細化中央對港權力,引來民主派批評中央收緊高度自治。新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昨於立會回應張德江言論時稱,中央與港人理解一國兩制、中央與特區關係可能存有落差,若中央按《基本法》把屬中央權力制度化,對貫徹一國兩制有正面作用,但民主派質疑北京會借此「僭建」權力,削弱一國兩制。記者:呂浩然
■張德江5月於一座談會上稱要細化中央對香港法律備案審查等權力。
新任局長的聶德權昨首次出席立會會議,即面對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胡志偉口頭質詢,指張德江早前於紀念《基本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稱,要制訂及細化中央對香港法律備案審查權、特首和主要官員任命權、特首述職等問題,要求港府交代。聶德權回應質詢時先讀出多條《基本法》的條文,強調中央一直依法行使權力,而有關權力也是實質的權力,中央將權力制度化對貫徹一國兩制有正面作用。胡志偉隨即反駁,指每當中央將既有權力制度化,同時削弱本港應有權力,北京以往亦有「僭建」權力先例,如2004年人大常委提出將「政改三部曲」「僭建」成「政改五部曲」。
指市民與京理解或有落差
公民黨郭榮鏗更以英文問聶,早前外交部發言人強指,《中英聯合聲明》是歷史文件,要求聶確認聯合聲明是否仍然有效。建制派無政黨田北辰則追問,當局除了就《基本法》23條立法外,還有甚麼措施可以回應國家主席習近平所指,完善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制度。聶重申一國兩制是新舉措、新概念,實踐過程是探索過程,中央和市民理解一國兩制、中央與特區的關係可能存在落差,故最重要是有暢通的溝通,否則很難收窄分歧。他又表示,屬國際條約的《中英聯合聲明》都同意香港回歸,而聯合聲明中的內容亦已透過《基本法》落實。至於23條的問題,聶未有正面回應,只稱習的演辭是凸顯一國兩制下,一國是基礎,要在這基礎上發揮兩制和處理一國兩制的關係,這樣去處理中央和本港的關係就比較清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6/20080637
逾半政府工程先招標後審議環團斥削立會權力
1 :
GS(14)@2017-07-07 02:35:18【本報訊】政府近年屢次在尚未獲立法會批出工程撥款時已進行招標,被批繞過立法會。有團體統計過去近一年政府提交立法會財委會轄下工務小組的工程撥款,當中逾半、共18項工程採用了「同步招標」做法,即立法會審議撥款時已進行招標程序,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偷步招標,令部門多拒絕議員涉及修改標書的建議,難以監察工程。記者:鍾雅宜
環保觸覺統計過去一年政府提交工務小組會議的34項工程撥款,除了兩項屬於追加撥款,其餘32項中有18項採用了政府俗稱「同步招標」做法,即將工程撥款提交立法會時,已經確定了標書並進行了招標,涉及工程包括中九龍幹線及西九文化區綜合地庫等,涉及發展局、運房局等5個政策局及兩個部門。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指,此做法明顯是先招標後審議,變相削弱立法會的權力,令立法會難以就標書提出修訂,失去審議意義,是違反程序公義,「即係預咗數夠票實過到」。他指如周五討論涉及東涌東填海工程的撥款,當局已於上月30日公開招標,環團多次要求減少填海範圍及在標書列明要求監察運砂船航線等,但因已招標,料當局願意修改標書的機會很微。
姚松炎轟拉高標價
立法會議員姚松炎亦批評政府偷步招標,措施雖確保工程盡快上馬,但會拉高標價,因標書一般會列明有一年有效期,出標者會傾向出較高價去保障自己,政府亦會為確保標書有效,拒絕接受議員的修訂;例如上月討論中九龍幹線時,政府在議員要求下承諾加裝隔音罩,但最終無法加入工程標書,只聲稱會在其他工程中補加,「?家局長、副局長換晒人,點確保到佢真係做到?」姚建議政府先向立法會提交工程概念文件就招標申請撥款,再向立法會提交正式撥款文件。發展局回應稱,一般基本工程項目均會先取得立法會批准撥款才展開招標工作,然而在特別情況下為了加快推展緊急工程,會先招標才申請撥款,做法可讓立法會充分討論項目應否推行及造價是否合理。就近期建造工程費用波動,當局會就爭議性較少項目,並考慮在推展超大型項目、較難預測合約價格的項目,及工程風險高的項目等用同步招標模式,讓議會掌握更實在工程估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5/20079134
制憲大會權力無限大 可解散國會
1 :
GS(14)@2017-08-02 06:14:23委內瑞拉制憲大會的權力不止修憲,總統馬杜羅(圖)曾表明,新憲法公決表決前,制憲大會會作出行政和立法決定,又稱它「可創造任何事,是所有權力的權力來源,不受任何機構凌駕」。
學者:欺詐式集權
545位制憲代表中,有364名按選區選出,其他則在親政府社區組織中選出,而反對派早已杯葛選舉,因此政府可掌控一切。憲制大會凌駕三權,有權解散國會,其任期由成員自行決定,變相可架空國會,毫無制衡可言。馬杜羅聲稱,憲制議會是「直接民主」的體現,但反對派質疑,馬杜羅自己控制不到國會,所以想修憲廢掉國會或令國會受他控制。有法律學者更怒斥:「這根本不是選舉,是欺詐式集權。」更甚者,本身馬杜羅任期於明年結束,而一般相信按照目前政局,馬杜羅必敗無疑,肯定連任不了。不過新憲制訂後,憲制議會須重訂下次大選日期,反對派擔心政府會拖延大選,「永續」馬杜羅。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801/20107931
國企設黨委 可指導重大政策 權力或凌駕董事局 憂影響公司管治
1 :
GS(14)@2017-10-15 13:50:48【明報專訊】內地加強黨建的工作已向國企著手,在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完善黨對國企領導的方針,要求國企設立黨委,並將黨章納入公司章程之下,今年以來眾多在港上市的央企及地方國企已修改公司章程。按官方思想,企業重大決策須先由黨委提出意見建議,令市場擔憂變相等於黨委權力凌駕董事局,對公司管治帶來負面影響。
明報記者 陳子凌
據悉,自2015年8月中央最初提出《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將黨建工作總體要求納入國企章程,明確國企黨委組織在公司中的法定地位;去年9月,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再補充,新增要明確黨委職責權限,包括企業重大決策須先由黨委研究提出意見建議。涉及國家宏觀調控、國家戰略、國家安全等重大經營管理事項,亦須經黨委研究討論,才由董事會決定。
改公司章程 「董事會應先聽黨委意見」
今年來續有上市國企在股東會上提出修改公司章程,增補黨章一節,內容大同小異,提出包括「保證監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在公司的貫徹執行」、「研究討論公司改革發展穩定、重大經營管理事項和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並提出意見建議」的表述。同時章程中董事會職權亦新增「董事會決定公司重大問題,應事先聽取公司黨委的意見」這一句,令市場擔心上市國企將黨利益放首位,損害股東權益。目前四大行、三桶油、基建等國企均在公司章程作這種修改。
譚紹興:國企「潛規則」表面化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表示,這做法是將過去的國企「潛規則」表面化,「就算以前公司章程沒有說要先聽黨委意見,國企還一樣會按照中央意思去做商業決定」,所以他認為對國企經營的影響,變化其實不大,「尤其很多國企本來就有黨組織,董事長就是黨委一把手,實際上還是同一班人做決定」。
另一方面,亦有地方國企將黨委權限具體地寫入公司章程,例如重鋼(1053)修改公司章程,明確黨委可參與決策公司發展、生產經營、資產重組、資本運作、合併等事項。
有北京經濟學者指,過去每當有重要決策都是中央先給大方向,再交地方自行演繹,地方的表述愈含糊,代表可以靈活變通的空間愈大。所以,央企級別的國企在黨章內容沒有明顯增刪,就是給自己「留下後路」,對日後管治影響減至最低,像重鋼般的地方國企,把黨委權力寫得一清二楚,就是為表「忠心」而犧牲企業管治,這類表述反而要最小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872&issue=20171009
基金觀點:英國脫歐 改變歐盟權力平衡
1 :
GS(14)@2018-02-13 03:14:29就目前局勢而言,我們認為英國及歐盟最終會達成某種形式的脫歐協定。若英國未達成任何協定就脫離歐盟,愛爾蘭及德國等歐洲部份地區可能會受到相當大的衝擊。因此,我們認為這些地區很可能會為了確保達成某種協定,而接受較差的條款。但較長遠來看,英國脫歐或會開始揭露歐盟內部不同派系之間的態度差異,並改變歐元區國家在歐洲議會的權力平衡。德國及法國等國家希望建立一個更一體化的歐盟,而其他國家(例如中歐)則傾向於較寬鬆的歐盟,允許他們對各自主權擁有更大的控制權的同時,為他們帶來貿易利益。根據歐洲議會的規定,贊成或否決議案都需要67%的支持率才能獲得通過。目前,歐元區國家在歐洲議會的投票權約為70%,包括英國在內的非歐元區國家則佔30%。因此,只要有一個歐元區國家異議就可能會導致議案不獲通過。同時,持有歐洲議會12%投票權的英國脫歐後,非歐元國家的話語權將會被削弱,令他們不得不重新考慮其立場。另外,英國傾向於採取一種更加經縮減歐盟預算,經常與其他主要北歐成員國(包括德國)一起投票反對增加支出。一旦英國脫歐,支持歐盟增加支出的國家可能會佔多數,大大提高預算案的通過率。英國脫歐會對歐盟結構及權力平衡造成各項變化,投資者應關注事態發展,並以穩健靈活的投資組合應對不斷變化的形勢。
Copyright c2018。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版權所有。本文之發行人為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亞洲)有限公司。本文只提供一般性資料,其內容顯示本行在刊登日期之見解。文內所提及的證券只作參考用途,並非購買、出售或持有任何證券的建議。投資組合不一定在任何時期內持有所述股票。本文的意見可因應情況修改而不作另行通知。本行對文中所載之推測不會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本行亦不會就閣下使用本文或本文之任何資料、推測或意見而引致閣下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責。本文並未為香港證監會所審閱。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7/2029739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