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訪封新城:出走《新周刊》後的懸崖跳躍【媒變第一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15/152364.shtml

微信截圖_20151015115947

導讀:本文為i黑馬推出的媒體人創業系列報道【媒變】第一期。“無冕之王”也好,“看門狗”也罷。媒體人,尤其是財經媒體人曾一度享受媒體所帶來的榮光和浮華。然而他們曾經一手搭建的那個媒體世界卻逐漸坍塌,他們無奈,他們迷茫,他們掙紮,他們出走,他們蛻變。

i黑馬 彭卡茜 10月15日報道

“這麽說吧,最不可能,也最不應該離開《新周刊》的人離開了。”出走兩個月後,封新城在杭州接受i黑馬采訪時,發出如上感慨。

2015年6月18日,封新城在微博上宣布全面退出《新周刊》,並加盟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以下簡稱“華人文化”),出任運營合夥人兼首席內容官,主管內容生產及視頻發展業務。

於丹這樣評論道:“老封,你這(是)跟你的半條性命和全部愛情告別呀!”

網上流傳著媒體當時拍到的一張封新城的照片:他低著頭,正用紙巾拭著淚。黎叔(黎瑞剛)和懷宇(李懷宇)沒猜錯,老封離開時一定會哭。

三個完全沒有互聯網基因的老媒體人湊到了一起。一個是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前總裁黎瑞剛,一個是上海文廣百視通公司前CEO李懷宇,一個是《新周刊》創始人、前執行主編封新城。“叛逆”大叔們揚言要幹一場具有顛覆性意義的事業——造互聯網電視。

他們是在革自己的命。但對於封新城,從頭再來的機會或許只有一次了,做什麽變得相當關鍵。更多人好奇他為什麽會做出這個決定,以及他為何選擇了華人文化?

出走《新周刊》

如何離開《新周刊》,是封新城思考了十幾年的命題。這一次,他選擇了徹底割斷,離職後再沒回過辦公室。臨走前,他將每一把鑰匙、車、秘書統統留下,用凈身出走的“儀式”來表決心。

《新周刊》是封新城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創業,那會兒沒錢,沒資源,一幹就是19年。他用了八個字總結:從無到有,自說自話。

《新周刊》曾被媒體評為中國社會變遷敏銳的觀察者與記錄者之一。當時媒體圈有個說法:北有《三聯生活周刊》,南有《新周刊》。而後者又是最早一撥市場化的媒體之一。

“我把這個雜誌創建了,也和它共同成長了,可最後也被它束縛了。”封新城說,十幾年來,《新周刊》註定只能是一本雜誌。“於我而言,我對得起《新周刊》,反而《新周刊》對不起我了。”

他很早就沒有把《新周刊》只是當作一本雜誌,嘗試了很多發展路徑,比如辦各種活動等,最終還是受制於體制與環境,慢慢又收回來。對於像封新城、黎瑞剛這樣很早被市場化的媒體人來說,施展不開拳腳已經很久了。他們都想玩一把顛覆,這之前,他們都必須是“自由”的。

一個52歲老媒體人的出走需要醞釀多久?

封新城花了半年多來做鋪墊。2014年10月11日,他與上級主管達成了共識,不再擔任《新周刊》執行主編,以雜誌社顧問的身份來做過渡。不過,大家幾乎沒有意識到他已經在籌劃離開。

封新城想清楚了。今年6月12日,他向同事們告別,原以為宣布完就能嘻嘻哈哈一塊喝大酒去,但說著說著還是哽咽了。“的確傷感,的確不舍,但我還是得走,因為前面的事更吸引我。”這些話,他寫在朋友圈里。

雜誌社上下從行政到編輯,大多數是廣州本地人,大家想跟著封新城一直幹下去,沒想到跟的那個人要走了,所有人都感到震驚。宣布離職的當晚,他邀大家夥兒一起吃飯,50多個員工個個都繃著臉,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6月18日,封新城在微博上正式宣布出走《新周刊》,加入華人文化。

如果不加入華人文化,臨近退休的封新城可能會選擇一種“隱居”生活——到大理找個山頭,買一塊地,做些農產品的買賣,再造個書屋,備齊詩、酒、茶,從此不再疲於奔波。

究竟是什麽對封新城產生了如此強大的吸引力,讓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媒體人徹底割斷了與自己“親生血脈”——《新周刊》的關系?

牽手黎瑞剛

外界稱黎瑞剛為“黎叔”,比黎叔大6歲的封新城也這麽叫他。

在《新周刊》時,封新城做過很多有關電視圈的榜單與封面,大多屬於不是“罵”就是“砸”的“粗暴”態度,比如《砸爛電視》、《電視在哪里?》。作為資深電視人,黎瑞剛經常被《新周刊》寫進評論文章里,也是他們電視榜上的常客。

2006年,他們有了一面之緣。黎瑞剛來《新周刊》主辦的“中國電視榜”活動領取一個“創新電視人”的獎項,之後便再無太多交集。

有一陣,黎瑞剛出差路過廣州時,會經常約封新城出來聊天。2013年春節期間,黎瑞剛邀約封新城一同去了趟大理。其間,兩人從詩歌、蘭州記憶聊到了對彼此的印象。基於相同的興趣愛好和類似的成長經歷,倆人很快成了相熟。

封新城出生於1963年,黎瑞剛出生於1969年,這兩個60後卻都有著20世紀80年代的生活智趣。“我們在大學時都寫詩,80年代我寫校園詩就比較知名了,後來我才知道他居然當過複旦大學某一屆詩社的社長,但他寫詩倒不是特有名,我比他名氣大。”封新城得意地說。

除了興趣愛好,他們還有類似的生活記憶。封新城小時候從東北到蘭州讀書,又在蘭州工作了4年,前後8年,對蘭州有很深的感情。黎瑞剛也是感同身受。“他的爺爺奶奶在上海,父母是支邊到蘭州的,他的戶口就在蘭州,考大學也在蘭州,他可能比我經歷得更苦,所以看起來很早熟。”封新城說。

共同的生活經歷為倆人日後的合作埋下了情感伏筆。交心後,黎瑞剛把封新城與雜誌上那個老是評論自己的家夥聯系了起來,封新城也重新認識了這個總是從自己手中接過獎杯的人。

他們開了紅酒,碰了杯,相談甚歡,但如果註定要合作,有個必須完成的前提,封新城需要先搞清楚華人文化究竟是做什麽的。

公開資料顯示,華人文化基金於2009年4月成立,規模為50億元人民幣,是第一個在國家發改委獲得備案通過的文化產業私募股權基金,重點關註傳媒娛樂、互聯網,以及生活方式三個領域,投資了星空傳媒、東方夢工廠、財新傳媒、聯眾遊戲、寺庫、格瓦拉等眾多項目。

封新城與黎瑞剛聊起《中國好聲音》。“我說還不錯,他說是他做的,我說怎麽會跟你有關系,後來才知道他投資了這檔節目的制作公司——燦星制作。”封新城這才意識到,黎瑞剛是最早在“制播分離”上,以投資的形式引領過變革的人,而眼前這個人的野心顯然不止於此。

“他更厲害的是知道產業的變化,並根據下一步的趨勢提早布局,所以他提出了‘顛覆’電視,而我只是從外圍談論‘砸爛’電視這個話題。”封新城說。

近一兩年來,他們聊得最多的是,新媒體未來的創業方向在哪里?

聚焦“微鯨一代”

進入華人文化以後,封新城加入了微鯨科技團隊。而封新城之於微鯨科技的意義,正如陳彤之於小米。

黎瑞剛一早就有顛覆傳統電視的想法。過去,他是最早期制播分離的改革實踐者,現在他嘗試將終端與生產環節打通,讓內容來源於端口,端口會涵蓋大量的內容制作公司。而這個端口,就是互聯網電視。

目前,進入這片藍海的玩家們個個來勢洶湧,它們包括傳統電視臺、電視廠商、視頻網站,以及電視牌照方等。“微鯨作為一個新的闖入者,最被看好的原因就是團隊。”一位文創領域的投資人對i黑馬說。

同樣作為內容運營官,小米的陳彤曾表示,做大屏幕的視頻內容是一個整合的工作。封新城做的也是這個工作,其中有大量《新周刊》的基因移植痕跡,比如“榜單”、“大盤點”等 。“大家關註《新周刊》的盤點是因為它的編排視角、思維方式不同,到了微鯨做內容,我也思考了一套全新的整合、編排邏輯。”封新城說。

除了移植《新周刊》的內容生產經驗,封新城還需要激活十幾年來積累的媒體人資源。此時,他不再是一個內容的生產者,而是組織生產者,更像是一臺IP挖掘機,從身邊人開始搜索。封新城隨意列舉了一個名單,當中包括蔣方舟、於丹、竇文濤、孟非等名人。但難的是,每個名人IP都要按照其個性重新開發。

竇文濤曾對封新城說,他發現自己老了,對自我的開發很有限,就好像只會從右邊口袋里掏東西,不知道從左邊口袋也能掏出東西。

封新城對竇文濤說,你應該去接觸比你年輕的人,了解他們是怎麽看你的。“我能做什麽?我可以去華人文化投資的公司里找80、90後團隊,讓他們為竇文濤定制一個開發方案,我可以去組織這種開發。”

對於在互聯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80、90後,封新城主張用“微鯨一代”來定義他們。“他們個體很微小,但力量又是巨大的,大家連在一起就更大,微和鯨看上去很矛盾,但其實又是一體的。”

在顛覆傳統電視這件事上,黎瑞剛完成了第一步,給未來的內容預留一個出口——互聯網電視。現在,他們要聯手進入第二個階段——如何用內容去顛覆?

如果將內容服務看成軟件,比軟件更軟的就是內容出品,它同樣會形成品牌效應。對應“微鯨一代”,封新城又提出了“微鯨出品”的概念。“它可以是電視劇、小視頻、紀錄片等等。”他們要做的是具有同類氣質的、為下一代準備的內容。封新城認為,要不了5年,好內容會迎來黃金爆發期。他和黎瑞剛都在下註:新媒體未來的爆點在視頻領域。

“有能力的人很多,但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封新城說這句話時,距其離開《新周刊》已有兩個月。他坦言,“面對的是一次深不見底的懸崖式跳躍”。好在他並非獨自一人。“這當中有我對他(黎瑞剛)更深層次的信任,我也跟他講了,我對他是怎樣的一種信任。”封新城說。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卡茜,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694

一家上遊供應商在攜程去哪兒合並後的24小時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028/152544.shtml

導讀 : “我帶著丐幫抗遼那麽多年,你突然告訴我說我是契丹人。” From 一個普通的去哪兒員工

李彥宏常把“百度距離破產永遠只有三十天”這句話掛在嘴邊,而一名優秀創業者的行業嗅覺和危機感,甚至要精確到一個小時。

百度主導攜程去哪兒合並之後,他們的上遊供應商“道旅”經歷了不一樣的24小時。

連續三年高速增長的深圳道旅,一直都在聚光燈外積攢實力。這一次,作為“攜程去哪兒的上遊供應商”,道旅CEO吳維略得到的“問候”很多。

 外面都說:供應商的日子要不好過了

10月26日19:09,吳維略第一時間看到了攜程與去哪兒宣布正式合並的消息,2015果然是“合並”主旋律的一年。

攜程和去哪兒一直是在線旅遊業的兩座大山,除了高瓴資本等8家共同的股東,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深圳道旅的海外酒店資源下遊接收方。

合並之後,兩者對資源領域的“壟斷”,將賦予其更強大的議價能力,對上下遊甚至是整個行業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創辦道旅之前,吳維略曾是騰訊財付通金融合作高級經理,COO Jacky 在OTA(在線旅遊)領域工作超10年,CTO曾任職全球最大的OTA上市公司項目經理。

2012年5月,專註於海外酒店業務的道旅成立於深圳,目前已經連續三年實現高增長,交易量年均增長超過700%,年交易額超過數億元。

在攜程去哪兒傳言刷遍朋友圈之時,吳維略開始是充滿懷疑的,基於對行業多年的觀察,他知道兩家會合並,但覺得時機沒到。

19:30分,消息已經正式發布,朋友同行里也送來“質疑”和“擔憂”,吳維略並沒有太早給出回複。

微信截圖_20151028103903

左起:道旅COO-Jacky、CEO和創始人-吳維略Rikin、CTO-James

轉折可能就開始於一次會議

早在2014年5月,道旅就曾經有一次“轉折性”的會議。

那時的道旅已成立兩年,月銷售額最多30-50萬,真正的利潤甚至難以養活一個員工,這樣的數據是讓人絕望的。

會議上,吳維略對團隊直言,目前公司就像是已經到了癌癥晚期。

之後的一系列決策和執行,讓道旅的發展開始轉折。

依托於技術創新,道旅的產品逐漸覆蓋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約20萬家酒店庫存,並以每個月新增1-2個批發商的速度持續接入。

同時道旅與中國主要幾大在線OTA(包括攜程和去哪兒)完成對接,服務4000余家線下旅行社網店。

 用財付通的手段“掐”住了海外酒店資源

通常情況下,通過銀行接口交易的資金,銀行都會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

但財付通每年從銀行交易的量超過數千億,因此他能跟銀行獲得一個非常低的接口價格。

然後財付通就可以把低價格提供給所有小商戶使用,這種價格,比商戶自己直接跟銀行談判,要低得多。

這一點上,道旅的角色,跟財付通是一致的。

海外酒店批發商對訂單量的要求非常高,他們也深諳量大從優的道理。

道旅匯集了國內大量的商戶的采購需求,集中向這些供應商采購,可以獲得的價格和其他支持。之後再將獲得的采購價格優勢,返給國內的商戶,達到共贏。

吳維略在財付通的時候就深刻理解:騰訊的產品,用戶體驗是第一位的。像微信支付,它在安全的前提下,大大簡化了支付的流程。

在體驗上,道旅從海外批發商系統中拉取他們的關鍵數據,進行二次的加工,把封裝好的接口,再跟商戶進行對接。通過大量的技術手段,讓速度、用戶體驗等,都完全符合商戶的要求。

不是擔心,而是更有信心

26日晚上,吳維略按照正常作息爬上床,但今天他沒有很快入睡,而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

道旅業務走上正軌後,吳維略的思路一直很清晰。只是,今天周圍的朋友問了他太多。

Q1:這兩位的合並,道旅本來兩個客戶變成一個大客戶,合在一起的議價能力會更強吧?

吳維略:對行業消費者來說,攜程跟去哪兒合並,不再惡性價格競爭,更專註的服務、技術上做提升,長遠來看,有利。

合並後,兩家對傳統的旅遊資源供應商議價能力大大提升了,例如,目前兩家已經占據了國內機票40%以上的份額,沒有任何一家航空公司能忽視這樣一個龐大的商戶。後續類似航空公司這樣的供應商,壓力增大。

但是對於道旅來說,我們更樂於見到兩家的合並。

道旅的定位一直是作為海外批發商進入中國的通道,而且中間是0加價的模式。

也就是說,不會存在壓價的問題。

攜程、去哪兒接入道旅的接口,再銜接到海外數十家已經接入道旅系統的批發商庫存資源,這個價格跟他們直接跟批發商談的完全一樣,甚至更低。

從我們目前已經跟兩家合作實際跑出來的數據看,驗證了這一點。

更有利的是,兩家合並後,他們雙方技術會有更多的交流。

比如之前道旅分別跟兩家對接,發現他們系統方面各有利弊,當中有較大的互補性。

本來需要面向兩方來個性化開發、優化,現在隨著他們日後互補互通,道旅跟他們的對接工作將會更加的順暢。

Q2:攜程、去哪兒背靠百度這樣的技術大牛,萬一他們要壟斷境外酒店豈不是下一秒的事情?

吳維略:旅遊行業跟一般的行業還是有些不同的。

旅遊行業當中,技術更多是提高交易效率的一個實現工具,只有技術,沒有對資源的把控,到後面會越走越艱難。

對於OTA來說,流量需要更好的與資源結合,才能產生更大的價值。

例如,去哪兒一直強調的是他們的技術力量,但是為什麽這兩年要在國內建立那麽大的一個酒店直簽團隊?就是因為資源很重要。

百度將攜程以及去哪兒這兩家行業的龍頭整合在一起,能夠補充到他們資源不足的問題,相信後續的在線旅遊行業,有更多的精彩值得期待。

回到酒店這個行業來看,分銷渠道的集中,對國內酒店集團來說,並非好事。估計昨晚很多酒店集團的銷售部門都沒睡好覺了。

但是對於海外酒店來說,其實影響並不是很大。

雖然中國遊客出境的人數逐年增加,但是對很多旅遊熱門目的地的酒店來說,中國遊客占比還並不是很高。他們遊客更多的是國際化的。

所以,即使攜程以及去哪兒到海外去簽約酒店,也並不能獲得壓倒性的議價能力。

相反,很多當地的酒店批發商,由於他們與酒店合作的時間長(很多超過10、 20年),建立起來與酒店的關系以及銷售網絡,不是攜程或去哪兒能比擬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內大的OTA,他們更多希望借助這種當地批發商的優勢資源,迅速補充自己的庫存,降低采購價格。

這個是比他們到全球建立數千人的直簽團隊,更高效的方法。

另外,目前互聯網開放是大趨勢,攜程與去哪兒也是在做開放平臺,他們歡迎各個資源方到他們平臺上銷售。

而道旅在這當中的角色,就是協助這些海外批發商更好的進入中國,給他們提供一流的技術、客服支持。

所以,我們會有更大的發展機會。

Q3:之後一般人還會問,那道旅下一步打算有什麽變動嗎?

吳維略:我們不做長期規劃,互聯網時代變數太多。道旅的規劃這一兩年的規劃是明確的,就是成為海外酒店批發商進入中國的首選通道,在我們通道上跑的國際酒店B2B交易量能達到國內第一。

當然,我們準備再聯系一下攜程和去哪兒,因為要重新“拜碼頭”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03

股災洗禮後的IPO市場:市場氣氛正回暖 但價格敏感度仍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755.html

股災洗禮後的IPO市場:市場氣氛正回暖 但價格敏感度仍高

一財網 秦偉 2015-10-28 15:32:00

熬到10月,全球股市終於看到了風雨後的彩虹,二級市場的反彈也開始帶動冰封的IPO市場逐漸回暖。

“雖然目前投資者對IPO估值的敏感度仍較高,但高質素的公司仍可成功上市。”談及投資者對IPO項目的反饋,摩根大通股票資本市場美國聯席主管及北美科技業銀行主管Michael Millman對《第一財經日報》直言。

全球股市在第三季度經歷了狂風暴雨的洗禮,二級市場的暴跌也拖慢了全球IPO項目的推進速度。Dealogic的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全球IPO融資規模約202億美元,同比暴跌70%,創下2012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新低。

“第三季度我們經歷了一波猛烈的’氣流’。”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專訪時,摩根大通股票資本市場全球主管Elizabeth Myers坦言,不過8月初時市場面對的美聯儲政策的不確定性和頗具挑戰的市場環境正在改善,盡管人們還在爭論到底是12月還是明年3月加息,但市場的憂慮已經有所緩解,“美聯儲加息,則是美國經濟持續複蘇的反映。”

打折季正逐漸離去

寒冬,大概都不足以描述全球銀行家們剛剛經歷過的第三季度。

安永的統計顯示,三季度,全球共有192家公司上市,融資規模達179億美元,環比跌幅分別為55%和75%。即便剔除阿里巴巴這一重量級IPO,三季度全球新上市企業融資規模同比跌幅仍然高達58%。在此期間,全球共有63家公司取消或者推遲了上市計劃,超過去年同期的42家。

幾乎所有市場的IPO項目都面臨估值壓力,以美國市場為例,今年67%的IPO項目的最終定價落在初始定價區間內或者略高。“很多IPO上市後的表現不佳,讓投資者的要求提高,如果一個企業並非行業領導者,那可能就要提供較高折扣。”香港一位不願具名外資投行人士坦言。

第三季度,二級市場的波動令不少上市公司的股價一度跌破發行價,備受關註的阿里巴巴也未能例外。而香港市場上,新股的表現就更差。彭博的一份統計顯示,按交易價計算,香港今年新股股價平均低於首發價28%,在全球股市排名中墊底。

“今年8、9月份股市的大幅波動給投資者的資產組合配置帶來很大挑戰,導致投資者對IPO價格折扣要求增加,以作為參與認購IPO的額外保險。”Myers表示,畢竟IPO作為投資產品,屬於風險較高的資產類別,因為新上市的公司需要在公開市場上建立其信譽。“投資者期望在二級市場獲利,以補償其投資IPO所承擔的風險。較大的IPO折扣會給投資者提供額外的’估值緩沖’。”

最近在香港謀求上市的三個大型項目,除了行業龍頭中再集團外,華融和中金仍然面臨一些估值壓力。華融最終定價為接近價格區間下限的3.09港元,而中金的融資規模則從10億美元縮減至8億美元。

不過,在投行家們看來,中再集團的上市已經表明市場氣氛正在轉好,該公司不僅最終高端定價,還獲得超過90倍的超額認購。“10月份,香港市場的投資者們對IPO開始表現出興趣,這與第三季度的毫無興趣相比已經明顯改善。”上述外資投行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10月26日完成定價的日本郵政無疑也為亞洲IPO市場帶來更多活力,融資規模高達120億美元的日本郵政,有望成為今年全球最大的IPO項目,而該項目最終在高端定價。“當新的一年重新開始的時候,往往給投資者提供一個重新安排投資組合的機遇。”Myers認為。

基石投資者舉足輕重

單看香港市場,第三季度的IPO活動並未完全停滯,但“殼股”熱帶動的小型新股IPO浪潮,雖然數量不少,融資額卻從去年同期的491億港元跌至265.8億港元。10月份隨著二級市場反彈,大型IPO項目迎來時間窗口,不過,市場元氣仍在恢複過程中,基石投資者的作用再次凸顯。

“基石投資者是IPO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在市場氣氛偏弱的時候,此環節則更顯得重要。”摩根大通亞洲(除日本/澳大利亞)股票資本市場部主管孫臺維表示。

基石投資者一直是香港IPO市場上的重要參與者,最初是為增強投資者對IPO項目的信心而引入,基石投資者需要面對6個月的鎖定期。但最近幾年,基石投資者的認購比例越來越高,尤其在新股認購不足時。Dealogic數據顯示,基石投資者在今年香港新股發行中的認購比例達到了創紀錄的38%。

“基石投資者的參與有助於股票發售項目中供給和需求間的平衡,減少供給往往有助於在定價時發行人與投資者間取得平衡。”Myers表示。

最近的三個大型IPO中,均可見基石投資者的身影。即便是市場認可度最高的中再集團,基石投資者認購比例也超過50%,而華融的基石認購比例則高至70%左右。

不過,隨著全球股市逐漸複蘇,IPO市場在重拾活力的同時,基石投資者的角色可能也將回歸正常。Myers認為,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的市場前景會更光明,“隨著全球央行推出寬松政策,整體市場將因此受惠。在市場逐漸穩定的條件下,我們預計更多發行公司會在公開市場融資。

Millman預計,2016年科技類公司IPO會再次活躍,許多知名的互聯網和軟件公司有望明年上市。對於香港市場的IPO項目,孫臺維坦言,明年醫療、科技及金融業將繼續受惠於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將是投資者看好的行業。

編輯:黃向東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20

巴黎恐襲後的經濟賬:旅遊遭殃,跨境電商或受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2854.html

巴黎恐襲後的經濟賬:旅遊遭殃,跨境電商或受益

一財網 閻彥 實習生 董馨蔚 2015-11-17 10:18:00

盡管市場觀點多認為巴黎恐怖事件對經濟長期影響有限,但法國的旅遊業或將遭受重創卻是不爭的事實。

“周五巴黎發生的恐怖事件可能在短期內會對市場造成嚴重影響,但長期而言,實際效果會更多地影響到政治風險,而不是市場本身。”IG市場戰略官Evan Lucas在周一早間的一份提示中寫道。在巴黎遭恐怖襲擊導致130多人死亡後,周一全球主要市場的股價均出現了拋售。不過,短期資本市場的跌幅多出於避險,但長期經濟影響幾何尚無定論。

圖片攝影:陳頡

短期避險,長期尚無定論

短期而言,全球市場的“避險心態”無可避免。“當歐洲遭遇襲擊,周一全球的股市都會承受壓力。” ConvergEx Group的首席市場戰略家Nicholas Colas表示,“典型的避險交易方式,是賣出全球股票,買入全球主權債務和美元。”在Allianz首席經濟學家Mohamed El-Erian看來,“由於悲劇事件會導致法國GDP短期承壓,股票市場、政府債券收益率和歐元都可能出現下行。”

但就長期經濟影響而言,巴黎恐怖襲擊事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在法國之外,很少有人將此次襲擊的經濟影響與2001年的9·11事件相提並論。一些試圖在歷史框架中分析此次事件的觀點認為:過去15年中,在歐洲發生的類似事件都沒有出現長期的市場或經濟影響。

不過,相比於2015年1月的《沙爾利周刊》遇襲事件,此次巴黎暴恐的影響顯然要有過之而無不及。許多巴黎的餐館和商店周六、日閉門謝客,“與消費品、旅遊業,尤其是聖誕季的奢侈品行業有關的股票可能會受到影響。”IG法國分析師Alexandre Baradez表示。“1月的襲擊與此次不同,那次更具有針對性。而這次受到針對的整個法國。”他補充說,“也可能會出現純粹的心理因素,使得投資者們想要靜觀其變,等候更清晰的信號出現。”

法國旅遊業或將受創

盡管市場觀點多認為長期影響有限,但法國的旅遊業或將遭受重創卻是不爭的事實。“這些恐怖分子襲擊和這類襲擊的大規模發生可能會對旅遊業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Cabot Wealth Management的首席投資官Robert T. Lutts表示。

旅遊業是法國經濟中的支柱產業之一。據世界旅遊組織的統計,法國每年接待國際旅客數量排名世界第1,國際旅遊收入排名世界第3,僅次於美國和西班牙。2013年,法國全國接納了8470萬遊客。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法國旅遊收入占總出口額8%左右,在歐盟國家中位於前列。尤其在巴黎城區,豪華酒店等高附加值的經濟活動使旅遊業帶來的經濟價值超過國內其他區域。例如巴黎所在的法蘭西島大區,每年旅遊消費達390億歐元,約占法國全國的1/4。

社科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彭姝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暴恐會打擊法國的支柱產業旅遊業,嚇跑投資者,包括留學生。因為中國赴法留學的人數一直都是增加的,這麽一鬧,人們都心有余悸。同時,由於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力不如德國、美國,法國也正著力引進高科技人才,但環境動蕩勢必也會削弱人才和精英赴法的興趣。”

但作為高收入水平國家的法國,近年來的日子其實並不好過。2014年法國人均GDP達42732.6美元,但2008年金融危機後,法國失業率長期保持在10%左右,2015年二季度失業率更是高達10.3%。由於國內投資不振和貿易逆差惡化,近年來法國經濟較為低迷,尤其2014年在歐盟整體GDP增長率上升至1.29%時,法國GDP增長率卻降至0.18%。嚴重的財政赤字、過高的公共債務水平等結構性問題也困擾著這一浪漫之國。彭姝祎指出,“法國經濟整體情況一直不好,失業率很高。今後法國肯定要加大安保和反恐投入,可是由於經濟疲弱,且福利水平較高,法國的財政捉襟見肘,這都是問題。”

跨境電商因禍得福?

不過,作為消費者需求旺盛的奢侈品王國,法國關閉邊境、旅遊業的受阻或許也會為另一股力量帶來助力。在民生證券看來,隨著近年來跨境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2015年上半年跨境電商規模已達2.0萬億元,跨境進口比例從2010年的7.3%上升至2015年上半年的15.2%。民生零售據此認為,“此次事件短期將影響歐洲境外消費,龐大的海外消費需求或將分流到跨境電商及其他地區。”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46

做90 後的“抓錢貓”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16/153237.shtml

導讀 : 這可能是一種安全系數更高的互聯網金融模式。

近兩年,杭州湧現出大量互聯網項目,保守估計已有三四十家。究其原因,除了背靠中國金融業最活躍的上海,緊鄰阿里巴巴也為杭州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帶來了更多利好因素和人才優勢。抓錢貓就是創立於杭州的一家移動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數據顯示,其App上線9個月,累計交易金額突破10億元;新款理財產品“月光寶”上線當天,成交金額即突破1500萬元,成為理財界的一匹黑馬。

當下,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紮堆,抓錢貓何以在短時間內得到市場認可?這和創始人自身經歷分不開。抓錢貓創始人呂傑具有多年央企管理經驗,創業之前曾在傳統金融業工作過多年,深知金融行業的運作之道。他的“抓錢貓”選擇以小額、短期銀行票據業務為切入點,正是基於其多年和銀行打交道發現的金融領域細分市場。

“銀行票據到期由銀行兌付,兌票相對別的資產類目來說更加安全。”呂傑告訴《創業家》,“抓錢貓”正是主打了安全牌,才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實現快速發展。此外,前年家中發生的一件事更讓他堅定了做安全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決心。

2013年,呂傑的母親投資幾十萬購買了某公司的金融產品,號稱年化收益率18%,但過了沒多久,這家公司就因為資金鏈出現問題而倒閉了。呂傑認為,該公司主要問題在於年化收益太高,不符合金融市場運作規律。“這個事情讓我認識到,做互聯網金融,安全是第一位的。”

除了銀行票據產品,抓錢貓也在積極布局開發其他資產。與多數平臺選擇信任資產提供方不同,抓錢貓正在研發一套獨特的風控管理體系,公司內部命名為“鷹眼”。據呂傑介紹,在貸前,鷹眼系統能全方位分析終端借款人的資質和信用狀況,貸後可以動態監控風險和實際還款情況。“未來,抓錢貓將以理財平臺為抓手,以風控為手段,在資產端構建小微金融機構共贏共生的生態平臺。”呂傑說。

在理財產品方面,“抓錢貓”強調的是“月光族也可以來理財”,甚至特別推出“月光寶”產品,幫助投資預算不多的年輕人理財,投資門檻降低了,但大大擴充了產品的用戶基數。“我們主要幫助80、90後年輕人理財,甚至可以說未來主要服務90後。”呂傑同時表示,通過對大學生市場的需求調查,團隊發現,現在90後的理財意識已經遠超80後了。

不同於年輕的創業者,呂傑具有在大企業多年的管理經驗。他認為,對初創公司來說,創始人的管理經驗尤其重要。“企業出了問題,肯定是創始人的問題;如果發展得好,一定是團隊的功勞。”他認為,初創公司最難的是找到某個領域的專才。“我們不要全才,我們需要專才,未來希望有互聯網技術、營銷、金融方面的更多人才加入團隊。”據悉,抓錢貓的創始團隊成員大多來自BAT等互聯網公司或傳統金融領域。他們未來的目標,就是幫更多用戶放心、安全地“抓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274

更新@2 July:A股爆煲後的檢討及策略

- 經這一輪的下跌後,國內A股熊走勢初現;政府推出連番救市措施後市場仍無反應,持續一年多的短命牛市可能已告完結。

- 近日港股略為企穩,但不少二、三線股份仍持續大幅下滑,弱勢與A股不相伯仲。相信是所謂的”港A股”性質;不少二、三線股份,其莊家或主要投資者是國內資金。在A股暴跌後,引來的斬倉潮迫使投資者沽出股票套現,在火燒連環船效應下令這批港A股被受波及;即使該批股份的基本面及估值仍相當吸引。亦反映當今港股市場深度不夠。

- 此外,經4月的上升行情後,不少基本因素欠佳的中資股份已不知不覺地打回原型(e.g.鋼鐵、水泥、航運等等)。

- A股的牛市行情可能告一段落。但不代表港股會進入熊市。畢竟A股的升市,港股未有跟足,A股轉熊;港股亦無須跟足。而港股的整體估值仍算合理,除了4月的那一段以外,整體市況未曾出現過熱情況;整體上仍是慢牛形態。但選股策略上須作出改變,可再次偏重傳統藍籌、或過去一年跌得很多的板塊。

-  國內A股仍難擺脫新興市場的非理性特質;反之,同時反映中國經濟的港股,表現出較成熟理性的特質。經此一役,相信港股進一步可得到國內較理性投資者的青睞。

- 目前投資表現可謂相當差,5月底的year to date 回報一度升上20%以上,但目前已大幅降至單位數。歸根究底,是應對市況逆轉的能力不夠;以及無意會到A股崩盤對這批”港A股”帶來的流動性影響。但汲取以往經驗,最近數年投資表現強差人意,其中原因是選對了好的股票,但未能承受市場震盪,在不適合的時機被震走;或在股價很超賣時沽出。目前持有的好些股票屬於或類同”港A股”,近日股價的急跌是出於資金多於基本因素轉壞,目前沽出並不化算。組合內好些具增長主題的”港A股”,不妨堅守並承受市場震盪。

- 組合調整的策略是降低和A股相關性高的股份,以及增加傳統藍籌和美股的比重。



目前組合:


股份
比重
Value Partners (806)
13.2%
Facebook (FB)
12.6%
YueYun Trans (3399)
11.5%
AIA (1299)
9.7%
Apple Inc (AAPL)
9.2%
Ping An (2318)
7.6%
Berkshire Hathaway B (BRK.B)
7.2%
Kraft (KRFT)
6.9%
Launch Tech (2488)
6.8%
CAR (699)
5.9%
Travelsky Tech (696)
4.9%
FTSE Greece 20 ETF (GREK)
4.6%

Ytd 回報: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129

大讀世界 油價慘跌後的材料新秀:鋰

2015-12-28  TCW

重點摘要:

用在電動車等科技產品原料:如鋰、石墨、鈷,將迎來需求大潮,由科技驅動的新材料時代已來臨。

鋰有潛力成為「新汽油」,預計到2025年電動車鋰電池需求量,將成長11倍,增加至逾30萬公噸。

北京扶植電動車政策,大力拉抬鋰需求,中國今年鋰消耗量,接近全球產量約20%。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正當原油、鋼鐵、煤等傳統原物料價格徘徊在近年低位時,一些用在智慧型手機、電動車及3D列印上的材料,如鋰、石墨和鈷等電池原料,勢將迎來需求大增的浪潮。更有專家直言,由科技驅動的新材料時代已經來臨。

油電車、電動車都用鋰:企業續研發便宜材料,成為變數

高盛證券認為,鋰有潛力成為「新汽油」。因為油電混合車與電動車電池須內含四十公斤至八十公斤的鋰,該原料商機十分可觀。高盛預估到二○二五年時,電動車的鋰需求量將成長十一倍,增加至逾三十萬公噸。

但技術研發速度讓鋰市場前景變得不明確:科學家正持續嘗試以混合新材料或生產人造物料的方式,壓低鋰電池製造成本並提升其效能。因此,我們無法確定電動車電池十年後將長什麼樣,也不清楚它將使用什麼材料。

不過,英國金屬材料製造商Metalysis執行長沃恩(Dion Vaughan)表示,那些在今年大幅縮減計畫支出的傳統礦業公司,正面臨科技發展帶來的「非一般」改變。「材料革命才剛開始,」沃恩自信的說,「這當然 不代表傳統材料如鋁將會消失,但市場秩序正在改變,未來將產生新的贏家與輸家。」

要在這波材料革命中勝出,關鍵就在降低生產成本,但這正是鈦金屬一直難以克服的問題。

鈦最初是在冷戰時期,被美軍用在間諜機上,多年來都是以高耗能方式生產。

但Metalysis表示,它現在有能力用天然礦石提煉出鈦,並減少至少五〇%能源成本。

此外,3D列印技術可以大幅減少原物料的浪費,降低製造鈦零件的成本。

挪威的Norsk Titanium計畫明年在美國興建一座3D列印工廠,每年可生產兩千噸鈦零件。NorstTitanium預估,未來五到七年,航太工業對鈦的需求將從現在的四十五億美元產值,成長二五%,逐步取代鋁。

中國市場需求助攻:該地鋰價一年來,大增逾六成

電池市場的變化也同樣戲劇性。高盛預估,未來十年電池成本將減半,二〇二五年,電動車市占率將由現在的不到三%增加至二五%。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以致我們很難預測未來哪些材料將流行,哪些將被捨棄。但不論哪種材料,只要價格過高,就會刺激市場尋找替代品。例如高速成長的電池需求,料將推高現已相當昂貴的鈷價。顧問公司CRU預估,此趨勢將可能導致鈷在二〇二五年後,逐漸被其他材料取代。

現在這波刺激上述材料需求成長的原因,和十五年來促使銅和鐵礦砂等原物料價格飆漲的原因相同:那便是中國的需求。北京扶持電動車的政策,正大力拉抬鋰需 求,促使鋰價在中國一年來增加逾六〇%。鋰業大廠FHC Lithium市場專家勞瑞(Joe Lowry)分析,如果在今日買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所用過電池中所有的鋰,也僅占全球鋰市場不到二%。但中國市場今年消耗的鋰,就接近全球 產量約二〇%。

勞瑞說,「特斯拉需求當然很大,但市場成長主要在中國。中國極度憂心鋰供應短缺;中國以外的鋰產能並未如預期投入服務,但中國的鋰需求已到了臨界點。」

小眾原物料應用:電池有潛力,成為未來大產業

傳統礦產公司也正積極開發鋰礦。大礦商力拓集團(Rio Tinto)正尋求在塞爾維亞開採鋰礦。力拓表示,此礦場或許能滿足「相當一部分」的全球需求。但力拓也相信基礎原物料,如自二〇一一年至今跌價五〇%的 銅,仍有前途。整體而言,銅去年產值一千二百四十億美元,遠遠超過鋰、石墨和鈷。鋰三大廠商的年度銷售額加起來,目前還不到十億美元。

「關鍵在於這些新材料是否會用在大產業,如今大部分原物料都還是由鋼鐵主導,」Benchmark MincralIntelligence董事總經理穆爾斯(SimonMoores)說,「這些小眾原物料至今未找到一個巨大的產業做為市場,但我們認為 電池正在成為這樣的大產業。」

這並不代表傳統材料如鋁會消失,但材料市場秩序正在改變,未來將產生新的贏家與輸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05

我在大戶身邊 學到的三個投資智慧 股市「四大金釵」葉美麗 人生歸零再起後的告白

2016-01-11  TWM

三十年前台股狂飆年代,股市「四大金釵」之一的葉美麗,沉寂多年後,去年底出任台中銀證券董事,並在中國架構起金融事業。她說,有過輸的經驗,才會知道怎麼贏。

「我最近投資大陸粉絲經濟,網友只要上網付兩元人民幣,就可即時在線上看最夯的演唱會。」穿著桃色套裝、坐在台北市西華飯店對面的辦公室,葉美麗滔滔不絕談起最近投資的中國娛樂互聯網媒體事業,忙著滑動手機介紹之際,眼神則是閃閃發亮。

二○○八年,前寶來集團總裁白文正過世後,葉美麗的「二房」角色一度讓她成為媒體焦點;然而當時的她,大概無法想像能有今天的自信滿滿。

場景拉回到○八年八月的台北街頭。當時是面對家庭劇變後的一個月,葉美麗站在公車站牌前,看著想搭的公車急駛而過,她慌張了起來,「為什麼公車都過站不 停?」她打電話問朋友,才知道,「你最好要揮揮手,公車才會停。」從原本出入都有司機接送,隨著家庭劇變、經濟來源中斷,她忽然從雲端掉到凡間,「當時連 公車都不會搭,更不知道捷運怎麼坐。」葉美麗說,從那時起,她才開始學習如何「過生活」。更精準地說,葉美麗要試著重新回想三十多年前的生活。

七○年代,她是台股市場最紅的營業員,可以一天調集三十億元資金,成為大戶信任的左右手;個人最高紀錄是一個月領走一千萬元業務獎金,因此贏得「四大金釵」的稱號。

一九九七年,為了帶兒子白介芃到加拿大讀書,她放棄如日中天的事業,移民溫哥華當起全職媽媽,整整消失在市場十年。直到二○○七年,她才搬回台灣,沒想到,隔年,她很快地就被現實生活推著走。

好好生活的智慧

身心平衡 才能好好選股

「但是,人生的低潮,往往就是讓自己脫胎換骨的最好時機。」葉美麗這麼說。

最近,她將三十多年來從投資高手身上學到的成功智慧歸納整理,撰寫新書《投資的美麗境界》;而她過去八年從落寞到自信的蛻變過程,其實也巧妙地符合那些大戶教給她的人生智慧。

「好好過生活,才會遇上好股票」,這是新書中葉美麗自序的標題。她說,只有當你活得好,身心健康平衡,才有可能好好選股。這個投資高手教給她的哲理,也是八年前葉美麗必須完成的第一項功課:她得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

談起這八年來的生活點滴,葉美麗說,她先是花了兩年時間沉澱,思考自己到底還能做些什麼,想到最後,決定先填補人生最大的缺憾:「我一直覺得自己學歷太 低!」只有高中學歷的她,開始走入校園,除了念永達技術學院企管系,一一年,還到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念EMBA,才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葉美麗原本只是為了拓展人脈而到北大念書,但因為早年在證券業的實務經驗,讓她在碩士班成為不少中國金融業者的請益對象,加上活潑大方的個性,還被推舉為班代,因而找回自信。

接下來,則是要試著重建事業。那是一個北京飄雪的冬日,她走在街頭,舉目所及都是人潮,對比之下,忽然湧起強烈的無助感。「當時就意識到,只有自己才能幫 助自己。」重建事業的念頭萌生,她鎖定自己最熟悉的領域,計畫成立私募基金,「我一邊念書,一邊奔走申請執照,因為在中國申請一張執照並不容易。」二○一 四年五月,她終於以「寶來資產管理」之名申請到私募基金管理人證書。

葉美麗回憶,為了在中國重新建立自己的事業,她可以一早從台北飛到上海開會,開完會再搭機到北京,一天內奔走上千公里。

不斷學習的智慧

財富爆發 藏在未知的世界拚事業,不代表必須中斷學習,「我正在念博士班呢!」葉美麗說,「世界天天在變,停止學習,就是讓自己不再具備與未來世界共同生活的技能。」而這正是那些投資大戶教給她的另一個智慧:面對時刻在變化的世界,唯一不變的,是一個堅持學習的初心。

葉美麗表示,她所認識的成功投資者,都不斷在世界各地旅行,也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不知不覺中,也會像他們一樣有探索未知的勇氣。這一點,對投資者格外重 要,「因為最具有爆發力的財富,往往都藏在未知的世界裡。」「她的企圖心一直都很強。」認識葉美麗二十多年、曾任外銀財務長的財經作家吳俊德說,葉美麗隨 時保持一顆青春的心在學習。的確,早在她當營業員時,她曾經利用下午收盤後,和幾位營業員安排了一輛遊覽車,帶客戶拜訪公司管理階層,直接對談、參訪廠 房,堪稱是台股分析師制度的始祖。

「因為要當股票投資者,其實比當總統還要難。」葉美麗說,股市沒有速成班,要擔心油價、利率、外匯,太多東西要關注,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降低風險。

樂觀豁達的智慧

行情絕望 可嗅出反轉機會事實上,葉美麗能在八年前從財源中斷裡站穩腳步,也是一趟「低風險投資」的結果。○八年,她正陷財務困頓之際,好友建議她從最熟悉的股市操作著手,至於標的,則是她最熟悉的寶來證券。

透過朋友協助而湊足資金後,葉美麗陸續買進上萬張寶來,後來元大與寶來合併,她也順勢賣出,讓她重新累積財富,有了在中國創業的本錢。

至於成功投資者的另一個智慧,則是「樂觀」。

葉美麗說,開朗樂觀的人比較可能投資成功,因為「行情絕望時,能看到反轉機會」,而當投資失利時,也較能豁達的認賠停損。

葉美麗原本就有樂觀的特質,但在家庭生變期間,特質卻消失了。當時,她不僅面臨生活壓力,也一度讓她感受到人言可畏。「有一次,我去吃魷魚羹,就看到客人 一直對我指指點點,已經付錢的我頓時覺得好尷尬,後來乾脆就對客人笑一笑,打包外帶。」後來,她才慢慢學會一笑置之。

回頭再看當年沸沸揚揚、被外界貼上「爭產」標籤的種種事件,葉美麗說,自己不會再想爭取什麼了,眼前最重要的,就是開開心心地過生活。

隨著事業上軌道,去年十月,葉美麗又多了台中銀證董事一職;她並透露,「我還想繼續寫書,下一本,可能是『邊玩邊投資』吧!」樂觀、學習、好好生活,總是她認定的投資成功不二法則。

撰文 /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48

大選後的台股──新領導者沉穩正引回投資者

2016-02-01  TWM

選後國際對台灣政治評論溫和,加上台股在十年線強勢徘徊,盤勢可望伺機向上;無線通訊、汽車相關、中國保健飲品、美容,及受惠油價破底、美元升值等族群,後市值得留意。

水清無魚,富貴險中求,總統大選後,投資紛擾雖多,但台股中,部分公司已靜靜走出多頭格局訊號,投資要贏,唯寧靜才能清透,二○一六年台股投資,只要用心,仍能大贏!

台灣大選後,新領導者沉穩應對政局,正導引台股投資者的驚恐回魂,過去四次總統大選,除○四年槍擊案外,選後一個月平均漲幅六%,三個月平均漲幅八%,一六年第一季台股指數高點徘徊區間,可能在八三○○點至八五○○點。

台股在十年線強勢徘徊,加上選後國際對台灣政治訊息評析溫和,台股伺機向上機會濃:一、《紐約時報》:引述北卡羅萊納大學東亞政治學教授任雪麗(Shelley Rigger)的話,指蔡英文的中國政策與馬英九相比,勢必更謹慎,蔡英文、華盛頓、北京都不想搞砸,那怎麼會搞砸?

二、法國研究院近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科爾庫夫:在兩岸事務上蔡英文是能力很強的談判高手,她謹慎、節制的態度將不會挑起兩岸危機。

本文由工作夥伴曾華義、江若寧、陳育倫和我共同撰述,願讀者有得。

回顧一五年,全球股市七至八月經歷一波股災,全年漲跌幅分別為:道瓊跌二.二三%、標普五百跌○.七三%、那斯達克漲五.七二%;德國漲九.五六%;日本漲九.○七%;上證漲九.四一%,歐亞股市較美股表現強勢。

台灣加權指數及OTC

(櫃買)指數一五年跌幅分別為一○.四一%、八.○七%,表現極差。

一六年主要股市,至一月二十二日止,道瓊跌七.六四%、標普五百跌六.七%、那斯達克跌八.三一%、德國DAX跌九.一%、日本跌一○.五一%、上證跌一七.五九%、台股也跌了六.九八%,再度跌破十年線,,今年投資操作,陰霾滿天。

國際局勢盤根錯節,但影響台股最深的,還是繫於兩大主軸:中國與美國。

中國,一五年全年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六.九%,正式滑落於七%以下,但政府主導強力作多股市,與基本面背離,至一五年中最高雖上漲六○%到五一七八點,但隨後一路暴跌八○%到二八五○點、一千四百家公司停牌,政府再祭出強力救市手段、調整人民幣中間價、五次降息、五次降準,才見止穩。

一五年十一月三十日,國際貨幣基金 (IMF)正式宣布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今年十月正式生效,成為自由流通的國際貨幣,也意味中國無法再加以干涉管制,外資撤離加劇,直接影響陸股。一六年至一月二十二日,人民幣貶值一.四一%,兌美元匯率創五年新低,引發陸股崩盤,進而造成全球股市恐慌,人民幣脈動主導全球投資悲喜氣息。

美國,失業率由一五年初五.七%下降到十二月五.○%,已在大繁榮時期三.九%至五%範圍,十一月分民間部門勞工平均時薪二十五.二五美元,年增二.三%,創○八年金融海嘯以來最高增幅,表示美國就業市場已經大幅回升;美國第三季GDP成長一.五%,雖不及前季成長三.九%,但消費者支出仍強勁成長,年增三%,顯示消費力道強勁,仍是全球經濟領頭羊。

回看台股,一五年十一月十七日宣布廢除證所稅,興櫃市場在移除證所稅後十二個交易日,交易金額暴增一六○%,與加權指數量價橫盤整理形成強烈對比。去年上市部分,外資買超四六四億元,但上櫃則買了五三三億元,OTC與興櫃市場交易相對熱絡,猴年聚焦中小型股:一、受惠數據流量、頻寬大起的無線通訊族群(一)手機、PC、平板成熟後催化4G、5G無線通訊飛揚:由於手機、網路普及,從支付、門禁、防偽到物流管理,各種物件與數據連結應用必定大量出現,RFID非接觸式感應器製造商韋僑,無線天線製造商F-芮特受益。

(二)微型基地台:為解決暴增的數據流量、頻寬,僅仰賴電信商搭建基地台已成過去,微型基地台取而代之,大量崛起,一四年微型基地台全球銷售量約為三○一萬台,一八年有機會成長至四三三五萬台,微波通訊商昇達科受益。

二、受惠汽車法規及使用更迭族群國際節能到安全配備等法規逐步完善,為汽車相關廠商增添成長動能,如汽車輕量化鋁圈鍛造商巧新、煞車系統新規定受益的零件商智伸科、倒車雷達商同致、朋程、胎壓偵測商為升、F-六暉,電動車相關供應鏈,齒輪製造商和大、連接線束商F-貿聯,鋰電池材料商康普。

三、受惠中國保健飲品、美容大起族群中國食品添加法規起步較晚,從機能飲品到益生菌產品,皆在起步階段,商機潛力大,佰研、大江、豐華直接受益。而美容和個人護理產品需求,在中國年度銷售額增長已超過全球化妝品銷售額增長,F-麗豐透過店面經營及母公司克緹直銷,直接受益,F-佐登也在趨勢線上。

四、受惠油價持續破底族群倫敦布蘭特原油價格一度跌破三十美元╱桶,創下十二年以來新低紀錄。國際原油過剩現象嚴重,全球庫存量達三十億桶,創歷史新高。展望一六年油價反轉上攻機會小,原物料占成本比重高且在產業中有獨特性的優質公司,如連動環保概念光固化材料供應商國精化、醫療乳膠供應商南帝,值得追蹤。

五、受惠美元升值族群

美國經濟相對穩健,與其內需連動者,仍是選股重點:全球第一大髮飾代工廠弘帆、全球第一大鎖頭製造商福興、全球最大衛浴設備零件廠橋椿,和擁有美國虛擬、實體通路的連接線廠岳豐,及世界第三窗簾製造商億豐,值得追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71

從《沽注一擲》看金融海嘯後的投資風險

踏入二月媒體都指農曆新年快到,春運已開始,估計內地A 股和港股市場交投不活躍,能保持反彈升勢。然而週一成交不足700億且收市微跌不足100點,昨日午市又錄得約157點跌幅,筆者未知股市會繼續尋底或是已經轉勢,但早前逐步吸納的股票會繼續持有,新年前未必有動作。天寒地凍holiday mood,週末看了根據Michael Lewis 非小說類著作《The Big Short》改編的同名電影。即便早就看過書,電影都絕對值得看 - 短短兩小時就向觀眾說明次按的風險,CDO 的結構和問題,投資銀行和評級機構如何賺錢,以及泡沫爆破前沽空的主角們如何洞悉先機並查證。
價值投資向來強調業務穩健的公司需要時間為股東創造價值,而複式增長會帶來非常可觀的回報。本欄曾提及現今世代科技發達,汰弱留強以及股價循環越來越短。看完《The Big Short》加上日本實行負利率新聞,啟發筆者明白保留資本之外,另一個需要正視風險管理的原因。

金融海嘯後美國為救市進行量寬。本來利息是借貸成本,表示相關風險(風險越高,利率越高),但為了避免重現大蕭條, 聯儲局實行QE 增加資金流動性,而且利率長期偏低。借貸成本過低,加上貨幣貶值,變相鼓勵各行各業進行風險較高的業務,也逼使投資人尋求回報較高(相應風險亦較高)的投資。所以,現代股民買賣股票和經濟起飛利率高企的年代不一樣,必須注重風險管理。

上週四恆發洋參(911)的股價在一小時內下挫超過90% 然後停牌。市場傳聞滿天飛,直至主席確認曾抵押部分股權借款,估計被斬倉導致突然出現沽壓。過去幾天有不少相關報道和分析,尤其是早前的盈喜公告,實質為盈警。2015上半年的營業額和盈利分別有46% 和149% 增長,淨利潤率超過35%,達4.38億元。持有現金和有抵押存放和短期銀行貸款相約。而2015 全年盈利僅增長約50%,推算下半年虧本蠶食上半年的利潤。

過去多次在提及價值投資都需要風險管理,並舉例說明。今次恆發洋參的上市歷史較短,不符合傳統價值投資的篩選條件,估計本欄讀者少被殃及。若去年夏天單看半年業績,會認為公司屬高增長兼具備潛力,但資金實力並不雄厚,股價又已累積很大的升幅,甚至不必加進觀察名單。而集團早前的賬目很靚,營業額和利潤都錄得大升幅,這是否代表穩健有前景?其實公司的現金水平和負債比例亦能顯示實質情況。先不說賬目有多少部分符合或不符合價值投資理念,若果投資人堅守風險管理原則(例如從高位回落某個百分比就離場),並且關注公告,則股價從去年12月31日年結日的$0.71 下跌至1月27日$0.395 (跌幅達44%) ,早已離場,不會繼續持貨受股價突然下挫 9成影響。

恆發洋參的情況,不論跌幅和速度都頗為極端,並非市場常態,但風險管理就是要幫助投資人避過「意外」帶來的大損失。

《網上加料版》

近日看通告,除了不少盈警(尤其是生產和售賣鋼鐵的集團,閱畢公告會更了解內地進行「供給側」改革急切性),亦有部份令人感到奇怪兼增廣見聞的。

中國中鐵(390) 於1月31日的公告指完成第一期的國內債券發行,面值合共人民幣41.7億元,票面利率分別為3.07% (5年期) 和3.8% (10年期)。筆者很難理解為何會有人買這種債券。一來人民幣正在貶值,單是過去幾個月的貶值幅度已經超過債券息率,而近日媒體報道本地的人民幣存款利率高達4.1%,勝過債券,加上年期較短靈活度更高。

恆發洋參的股東押股借錢,香港教育(1082) 則有附屬財務公司持有放債牌照,最新一宗貸款收取12% 年息。公告列明借貸業務為主要業務之一。翻查截至去年6月30日的年報,借貸收入約佔總收不足3%,其餘97%的收入都來自私人教育服務。但分部業績主要來自投資收益(佔94%),而借貸分部業績則佔6%,私人教育業務卻不賺錢。

另外還有不少合股供股的情況,又有電影票房資訊等。看上市公告是了解社會的另一途徑。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6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