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外匯管理政策新聞發布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政策法規司)司長王允貴對人民幣匯率的走勢,以及跨境資本流動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8月11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出現一定程度的貶值。本周五(9月18日淩晨),美聯儲將會公布議息結果。這一決定將對人民幣匯率走勢帶來怎樣的影響?是否會造成境內資本外流的壓力?
王允貴表示,美聯儲加息應該是大概率事件,市場上也有廣泛期待,作為匯率形成的一面,美元加息必然帶來美元升值,相應的就是人民幣的貶值,“這在市場化過程中, 我們認為是正常的。但是對於資本是否外流,要看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情況,我個人認為,當前人民幣匯率已經趨於穩定,不存在誘發大量資金流出的市場基礎。”
王允貴進一步解釋了決定人民幣匯率走勢和資本流向的三個重要因素。
第一,今年8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經貶值了4%左右,對歐元、日元、英鎊也有不同程度貶值。人民幣貶值,通過8月11日以來的持續釋放,貶值壓力已經釋放完畢。今年前7個月,人民幣對各國匯率的綜合匯率指數升值4.9%,實際有效匯率升值4.6%。所以,經過8月份以來人民幣對各國貨幣的貶值,預計8月份,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名義有效匯率都會回調,匯率失衡的問題也會得到糾正。
第二,要看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基礎問題。各國在判斷匯率升貶的問題,最重要看國際收支的狀況,有兩個基本概念,叫做外貿順差和外商直接投資,這兩個數據,中國前8個月,外貿順差大約是3335億美元,我們實際利用外資是超過800億美元。總體來看,每個月大概還有500億美元的國際收支基礎性順差,這個順差是對人民幣匯率不存在貶值基礎的重要保證。
第三,是看中國經濟的增長率。中國目前保持7%左右的經濟增長率,仍處於世界上高增長的國家之列,高增長代表著高投資回報率,高投資回報率是有利於流入境內資金,同時有利於吸引境外資金的流入。
截止2015年8月底,中國外匯儲備(以美元計算)為USD 35,573億。到底外匯儲備是什麼概念?有三萬幾億美元是否可以代表好有錢?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中國的外匯儲備到底是怎樣來?
先舉一例,一家美國企業向一家大陸企業買入一批成衣,合約金額為USD 100萬。當大陸企業交貨後,美國企業就會將該筆USD 100萬結匯,該大陸公司就拿著合同及相關文件前往中國銀行(或隨便一間合資格的商業銀行)辦理結匯,中國銀行的職員就會把你所交的文件到外匯管理局申請,審批之後才會將RMB 637打入你銀行戶口。此時人民銀行的外匯儲備將增加USD 100萬,同時,M1亦增加RMB 637萬。
有一天,如果資金流出(當然有很多外匯管制),人民銀行是需要從外匯儲備中withdraw美元匯出,所以,外匯儲備充其量只是美元唔收息deposit係中國人民銀行而已,人家要來提款,是要還的(除非defaults)。所以外匯儲備是很重要,因為它是發行貨幣的基礎之一,然而,一個國家到底有無錢,絕對不是單看外匯儲備來判斷(美國夠無好多儲備,唔通你話佢窮咩)。
情況就好似一個青年財俊,雖然渣Porsche住半山,表面風光,但係如果有一日收入開始下跌,平時唔夠Savings,斷供幾個月,銀行就會隨時call loan,一下子就會俾人收車,再被人收樓。
最後,外匯儲備USD 35,573億是否安全,引用FT中文網*的的分析,中國外匯儲備的安全線約為USD 27,500億(如果考慮到外匯管制,USD 16,700億就夠了),雖然暫時還有很大片的緩衝區,短期內不會出現像1997年泰國般出現大規貶值及資金外逃的情況,然而如果美元繼續強勢,中國外匯儲備最終都係會被人慢慢陰乾。
C.K. Lei
註:中國外匯儲備真的充足嗎?(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3784?full=y)
近期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向各發卡行致函,要求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最新政策,加強銀聯人民幣卡境外提現管理。
9月3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對這一政策的背景作出解釋,2003年起,外匯局出臺有關政策積極支持包括銀聯人民幣卡在內的銀行卡跨境使用。近期監測發現,部分銀聯卡持卡人在境外存在頻繁、大額提現等異常情況,國外金融監管當局也有提醒。為防範洗錢風險、維護中國持卡人形象,日前外匯局向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銀聯)發文,要求加強銀聯人民幣卡境外提現管理。
主要內容包括,銀聯人民幣卡在境外提取現鈔,除每卡每日不超過等值1萬元人民幣外,增設年度限額。自2016年1月1日起,每卡每年累計不得超過等值10萬元人民幣。2015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每卡累計不得超過等值5萬元人民幣。超過上述年度限額的,由中國銀聯將該卡列入關註名單,禁止其在境外繼續提取現鈔。
上述限額由中國銀聯通過技術手段控制,不增加發卡行和持卡人的成本。持有維薩(VISA)、萬事達(MASTER)等國際卡組織外幣卡的境內持卡人,在境外提現時,也會受到日限額、年限額的管理。銀聯卡持卡人在境外的正常消費需求,可以通過刷銀聯卡的方式支付。經向中國銀聯了解,銀聯卡已可在境外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在主要旅遊目的地,受理銀聯卡的商戶涵蓋遊客常去的商場、賓館、景點,及超市、餐飲等日常消費類商戶。
外匯局新聞發言人還表示,外匯局將繼續積極支持正常的銀行卡跨境旅遊消費支付,便利國際交往,境外消費、境內購匯還款政策不變,但不鼓勵持卡人使用銀行卡跨境大額提現。
近期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向各發卡行致函,要求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最新政策,加強銀聯人民幣卡境外提現管理。
9月3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對這一政策的背景作出解釋,2003年起,外匯局出臺有關政策積極支持包括銀聯人民幣卡在內的銀行卡跨境使用。近期監測發現,部分銀聯卡持卡人在境外存在頻繁、大額提現等異常情況,國外金融監管當局也有提醒。為防範洗錢風險、維護中國持卡人形象,日前外匯局向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銀聯)發文,要求加強銀聯人民幣卡境外提現管理。
主要內容包括,銀聯人民幣卡在境外提取現鈔,除每卡每日不超過等值1萬元人民幣外,增設年度限額。自2016年1月1日起,每卡每年累計不得超過等值10萬元人民幣。2015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每卡累計不得超過等值5萬元人民幣。超過上述年度限額的,由中國銀聯將該卡列入關註名單,禁止其在境外繼續提取現鈔。
上述限額由中國銀聯通過技術手段控制,不增加發卡行和持卡人的成本。持有維薩(VISA)、萬事達(MASTER)等國際卡組織外幣卡的境內持卡人,在境外提現時,也會受到日限額、年限額的管理。銀聯卡持卡人在境外的正常消費需求,可以通過刷銀聯卡的方式支付。經向中國銀聯了解,銀聯卡已可在境外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在主要旅遊目的地,受理銀聯卡的商戶涵蓋遊客常去的商場、賓館、景點,及超市、餐飲等日常消費類商戶。
外匯局新聞發言人還表示,外匯局將繼續積極支持正常的銀行卡跨境旅遊消費支付,便利國際交往,境外消費、境內購匯還款政策不變,但不鼓勵持卡人使用銀行卡跨境大額提現。
為滿足境外中央銀行、貨幣當局、其他官方儲備管理機構、國際金融組織以及主權財富基金(以下統稱為境外中央銀行類機構)投資境內銀行間市場的實際需求,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發布《關於境外中央銀行類機構投資銀行間市場外匯賬戶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稱,境外中央銀行類機構參與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交易,可憑投資境內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備案表或有關部門關於開展相關業務資金往來的複函,在境內銀行開立境內外匯專用賬戶。賬戶性質代碼為3400-境外機構/個人境內外匯賬戶,境外中央銀行類機構參與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所涉及的相關外匯收支,均可憑支付指令通過其外匯專用賬戶直接辦理。
《通知》還指出,境內銀行應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印發<對外金融資產負債及交易統計制度>的通知》(匯發[2013]43號)、《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發布<金融機構外匯業務數據采集規範(1.0版)>的通知》(匯發[2014]18號)、《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印發<通過銀行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實施細則>的通知》(匯發[2015]27號),完整、準確、及時地報送境外中央銀行類機構的相關數據。
9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致辭時表示,中國將穩步實現資本項目下可兌換。並稱,前不久,中國放開了境外央行類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下一步還將允許境外央行類機構直接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
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隨後回應稱:“下一步,將允許境外央行類機構直接進入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開展即期、遠期、掉期和期權等外匯交易”。並且,“境外央行類機構及其交易對手都不需要為此類交易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
“一定程度上,這是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和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步驟。境外央行成為直接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的會員,可以在中國的銀行間市場便利地進行本外幣的兌換,進而為其在中國進行資產配置創造條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助理長丁誌傑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對境外央行直接放開銀行間外匯市場,更大的意義或許在於便利其在境內債券市場的投資。
在2015年的動蕩市況下,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稱“金管局”)負責管理的外匯基金錄得2008年以來的最高虧損,全年虧損額高達183億港元。
“全球金融市場在2015年猶如過山車,11~12月金融市場再度轉差,雖然外匯基金第四季度錄得185億港元回報,但不足彌補前三季度的累計虧損。”近日,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
外匯基金主要用以支持港元匯率穩定,香港政府自1976年開始將財政儲備存入外匯基金,1998年之後,特區政府的賣地收入也並入外匯基金,由金管局管理。
受全球市場氣氛的影響,外匯基金曾在今年第三季度出現638億港元投資虧損,隨著全球股市在10月反彈,外匯基金也曾在10月末一度收複前三季度失地,但隨後市況再度惡化。金管局公布的數字顯示,去年外匯基金在外匯投資方面錄得最大虧損,虧損額高達449億港元,香港股票投資虧損50億港元。其他股票、債券投資則分別錄得收益74億港元和159億港元,外匯基金投資控股附屬公司錄得投資收益83億港元。
“在去年惡劣的投資環境下,很多投資基金,即便是較為穩健的債券基金投資表現也不是很理想,有些甚至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陳德霖認為,雖然去年外匯基金僅實現0.6%的負回報,但相對主要市場指數,跌幅已算溫和。他強調,民眾應著眼於外匯基金中、長期的表現,而不是短線的上上落落。2015年,外匯基金應支付給財政儲備存款與特區政府基金及法定組織存款分別為467億港元及147億港元。在扣除兩項費用、利息及其他支出後,外匯基金累計盈余減少903億港元。
陳德霖解釋稱,金管局過去兩年已經預期到投資環境持續惡化,做出防禦性部署,包括縮短債券組合的年期、增持現金、減持非美元資產,以及加快多元化投資步伐,特別是長期增長組合的投資,外匯基金的抗震能力已經得到增強,並降低外匯基金可能遭受的損失。
金管局數據顯示,自1994年以來,外匯基金僅兩次錄得負回報,上一次是在2008年錄得-5.6%的回報,1998年投資回報最高為12.1%,從1994年至2015年期間的複合年度投資回報率達5%。
對於外匯基金為何在並無大範圍金融危機的情況下出現巨額虧損,陳德霖解釋稱,投資虧損源於2008年後全球範圍內量化寬松政策帶來的後遺癥和副作用。“美國短期國債息率降至接近零,歐元區一些國債甚至出現負利率,令債務工具和股票結合的投資組合原本有的互補作用大大減弱,由於一段長時間全球流動性泛濫,投資者紛紛將資金投向股票以及其他資產市場追求高回報,推高資產價格,造成現在很多資產市場均面臨不同程度下調壓力。”陳德霖表示,過去幾年里,大量資金流入新興市場,令貨幣大幅升值、美元貶值,而眼下在美聯儲加息預期下,市場資金流向開始逆轉,全球資產市場出現調整,短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開始上升,而累計多年升幅的全球股市轉跌。
香港外匯基金的投資形式和策略與同類央行類似,采取適用於長期基金的投資策略,包括推行基準模式和利用長期資本市場,並同時涉及多個貨幣和投資工具。外匯基金分為兩個獨立的組合——提供流動資金以維持金融和貨幣穩定的支持組合,以及保障外匯基金價值的投資組合。
“踏入2016年不足一個月,金融市場已經出現驚濤駭浪,再一次突顯當前全球金融環境和投資市場正處於不平衡和不穩定的狀態。未來一段時間,金融市場可能會持續大幅波動。”陳德霖表示,面對更複雜和困難的投資環境,金管局將根據市場變化,作出一些適當的防禦性部署,小心謹慎管理外匯基金。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1月2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5年12月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12月,銀行結售匯逆差894億美元。2015年1~12月,銀行累計結售匯逆差4659億美元。全年跨境資本流動總體呈現凈流出態勢。
國家外匯總局新聞發言人昨日表示,當前跨境資金流動主要對應著我國對外資產負債結構的調整。目前,我國國際收支狀況基本平穩,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總體可控。
針對目前的跨境資金流動情況,發言人稱,當前支持和便利市場主體正常合理用匯的原則沒有變。截至目前沒有出臺任何限制購匯和付匯的新規定。
2015全年跨境資本凈流出
銀行結售匯和代客涉外收付款總體均呈現逆差。2015年,按美元計價,銀行結匯較2014年下降9%,售匯增長24%,結售匯逆差4659億美元;銀行代客涉外收入較2014年微降0.8%,支出增長6%,涉外收付款逆差2009億美元,其中,涉外外匯收付款逆差2538億美元。
分季度來看,銀行結售匯一季度逆差914億美元,二季度逆差收窄至139億美元,三季度逆差擴大至1961億美元,四季度逆差回落至1644億美元。
銀行代客涉外外匯收付款一至四季度逆差分別為253億、16億、1637億和631億美元,四季度外匯凈流出較三季度下降61%。
發言人表示,當前跨境資金流動主要對應著我國對外資產負債結構的調整。
從國際投資頭寸表數據看,2015年9月末我國對外凈資產1.54萬億美元,由於統計原因與2014年末不可比,但較可比的2015年3月末增加了1360億美元。其中,對外資產方面,持有主體由央行更多轉向市場主體,伴隨官方的儲備資產下降,我國市場主體的對外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境外存貸款等資產均上升,9月末較3月末分別上升525億、88億和878億美元;對外負債方面,境外對我國的證券投資、貸款等都在下降,9月末較3月末分別下降1804億和715億美元,同時,境外對我國直接投資增加了1005億美元,說明以長期投資為目的的資金持續流入。
未出臺任何新的管制措施
發言人強調,目前,我國國際收支狀況基本平穩,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總體可控。並表示,面對當前的跨境資金流動形勢,外匯管理在改革開放總體原則下守住風險底線的工作思路沒有變。
發言人稱,當前支持和便利市場主體正常合理用匯的原則沒有變。為防止跨境資金大幅波動,近一段時期,外匯局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加強監測、規範業務、打擊投機和違法違規等,截至目前沒有出臺任何限制購匯和付匯的新規定。例如,個人購付匯政策沒有任何變化,境內個人每人每年等值5萬美元便利化購匯額度沒有限制和削減,可通過銀行櫃臺、網上銀行、自助終端、電話銀行及手機銀行等多種渠道直接辦理;超過等值5萬美元的經常項下交易,只要有真實背景,仍可憑交易憑證前往銀行櫃臺辦理。
同時,加強外匯收支真實性合規性監管的要求也沒有變。目前,外匯管理便利化和開放的前提條件仍然是真實與合規,真實性合規性要求與便利化之間也不存在矛盾,只有在滿足實體經濟需求為主、維護外匯市場正常秩序的情況下,貿易投資便利化才能獲得真實、有效的保障,才能讓絕大多數市場主體從中獲益。
發言人強調,今後,外匯局將繼續通過非現場監測和現場檢查來監督真實性合規性監管要求的落實情況。針對主要銀行和企業的外匯收支行為進行重點監測與核查,指導銀行按照了解客戶、了解業務、盡職審查的“展業三原則”要求辦理外匯業務,嚴格履行真實性、合規性審核責任;同時,繼續開展外匯業務相關檢查,嚴厲打擊無真實交易背景的虛假外匯交易、地下錢莊等違法違規活動。
我國外儲仍充裕
值得註意的是,2015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較2014年末下降5127億美元,那麽減少的外儲去哪里了呢?
發言人對此作出解釋稱,影響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因素比較多,既包括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也包括外匯儲備投資資產的價格波動、匯率變化以及儲備支持“走出去”的資金運用等。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價值變動使得外匯儲備賬面價值減少逾千億美元,這不同於實際的外匯從外匯儲備中流出。
國際收支平衡表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因外匯市場供求買賣形成的外匯儲備資產累計下降2272億美元;而同期外匯儲備賬面余額減少3289億美元。
“這意味著匯率折算等估值因素導致外匯儲備賬面價值減少1017億美元。由於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計量貨幣,其他各種貨幣相對美元的匯率變動將導致外匯儲備規模變化。例如,2015年美元指數上漲9%,使得外匯儲備中的歐元等非美元資產折算成美元時,就會出現美元計價規模的下降。”發言人表示。
二是我國企業等主體優化境內本外幣資產負債結構,增持外匯存款、償還外匯貸款。2015年,我國企業、個人外匯存款分別增加249億和184億美元,境內銀行為滿足企業遠期保值需求凈增持外匯頭寸1024億美元。同時,企業借用的境內外匯貸款余額下降1006億美元。
三是企業、個人等主體境外投資、消費、償債等外匯凈支付。2015年,境內企業、個人等非銀行部門跨境外匯凈支付2538億美元,主要用於對外直接投資、QDII項下證券投資、償還境外融資以及境外留學旅遊消費等。但外商直接投資、我國企業境外證券籌資等項下依然保持較大規模的外匯凈流入。
四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於外匯儲備的定義,外匯儲備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資金運用記賬時也會從外匯儲備規模內調出。
發言人稱,“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依然複雜多變,外匯儲備上下波動屬於正常現象。未來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不斷完善,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儲備規模上下波動可能成為新常態。”
不過,最近一段時間,隨著外儲的持續下降,市場上有一種擔心,我國外儲會出現流動性危機。
對此,發言人表示,總體來看,無論是以外匯儲備的絕對金額,還是以其他各種充足性指標(例如,外匯儲備相對於國內生產總值、進口、外債等比重)進行衡量,我國外匯儲備都是充裕的,是國家抵禦外部沖擊的一個強有力的基礎。
“外匯儲備規模的增減是宏觀經濟運行的結果。近期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動,主要體現了境內主體本外幣資產負債的適應性調整,其中蘊藏著一些積極信號,未來變化需要理性看待。”發言人稱。
從負債角度看。我國對外償債風險有序可控。2015年9月末,我國1.53萬億美元的外債余額中,5063億美元為中長期外債,短期外債中近一半是與貿易有關的信貸。從幣種結構看,47%為人民幣外債。而且,目前企業對外債務去杠桿化正積極推進,企業修複資產負債表後,一個健康的財務狀況更有利於輕裝上陣調結構,這也在目前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可承受範圍之內。
從資產角度看。企業是藏匯於民的重要主體,並且以對外直接投資為主,近年來已取得較大進展。國際投資頭寸表數據顯示,2015年9月末,我國市場主體的對外直接投資資產較3月末上升了525億美元。
從個人購匯看,主要有兩方面用途:一是出境旅遊、購物、留學等需求,這是國內經濟發展的客觀結果。二是個人配置外幣資產的理財需求。但從本外幣實際利差看,目前國內人民幣理財的基本收益率仍可達4%,遠高於境內美元存款利率和普通外幣理財收益率,外幣資產並不是國內個人理想的理財渠道。
關於個人用匯政策,發言人強調稱,目前無論是5萬美元以內的額度內購匯,還是5萬美元以上的經常項下按交易憑證購匯,相關政策都沒有任何變化,因此,個人還需要理性購匯與持匯。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1月21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埃及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國家開發銀行(下簡稱“國開行”)與埃及央行簽署10億美元貸款協議,與埃及國民銀行董事長阿巴斯簽署7億美元貸款協議。
正在埃及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埃及總統塞西,21日共同見證了國開行與埃及央行、埃及國民銀行的簽約。
埃及每日新聞報21日報道稱,當天埃及幾家銀行與中國合作夥伴簽署了共計18億美元的貸款。
埃及每日新聞報稱,除上述17億美元外,國開行還將向埃及銀行(Banque Misr)貸款1億美元來為埃及的戰略項目提供融資。國開行與埃及國民銀行7億美元的貸款也用來支持埃及的戰略項目開發。
國開行稱,對埃及央行10億美元貸款項目,旨在加強埃及外匯儲備,解決埃央行補充流動性的燃眉之急,是國家開發銀行首次開展對境外央行大額授信。
據埃及每日新聞報報道,國開行對埃及央行10億美元貸款將分為11年發放,分別一個3年的寬限期和8年的低息償還期。
國開行是目前唯一在埃及設有代表處的中資金融機構。截至2015年底,國家開發銀行在埃累計推動產能合作、金融合作、電力、基礎設施等領域項目8個,涉及融資金額31.28億美元,評審承諾21.72億美元,發放2億美元,貸款余額5.22億美元。
國開行21日晚發布上述消息稱,國家開發銀行此次高訪簽約是此次習近平主席訪埃高訪成果中最受雙方政府關註的項目。
國開行稱,該項目既解決埃央行補充流動性的燃眉之急,踐行中國對非“真、實、親、誠”合作方針,又以金融合作助推中資企業“走出去”,服務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有力擴大了中國在區域的影響力。
國開行援引埃及政府態度表示,埃及政府認為,該項目對緩解埃及央行當前流動性不足,提振埃及經濟發展信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有力促進了中埃雙邊關系發展。
埃及 HC 證券與投資公司2015年11月發布報告稱,凈國際儲備余額和國際收支的下降需要埃及采取非常規措施來應對外匯短缺問題。
2015年12月,埃及外匯儲備下降至164.45億美元,2011年1月革命前為360億美元。
中埃兩國領導人還見證了《中埃關於加強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五年實施綱要》、《中埃政府關於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以及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經貿、能源、金融、航空航天、文化、新聞、科技、氣候變化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
埃及每日新聞報稱,中埃共簽署21項經濟合作協議和一個多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外匯基金去年投資損手,蝕了一百八十三億元。平均攤分,每個香港人輸掉超過兩千五百元。自金管局在九三年成立以來,那是第二度投資失利;上一趟是○八年,那時美國爆發金融海嘯,投資環境遠較去年兇險。 金 管局的陳德霖將去年的虧損歸咎於「如過山車,大上大落」的環球金融市場。跌落地揦番拃沙,他認為「相對主要市場指數,外匯基金的跌幅已經算是溫和。」當 真?細看外匯基金投資組合的表現,與其自我感覺良好,陳德霖實應為咎由自取的虧損謝罪。外匯基金三萬四千二百八十九億元資產當中有七成二是投資債券的,儘 管金融市場大上大落,這部分投資去年非但沒有虧損反而賺了一百五十九億元!若然所有資產都投資債券,那又何懼市場如坐過山車?既然七成二的資產有錢賺,那 又何來虧損?主要是外匯,損失達四百四十九億元,數額幾乎是投資債券賺的三倍。港元跟美元掛鈎,如若拿所有資產買美元債券,非但不會有任何外匯虧損,更有 穩定收益;此又不禁令人要問,是哪個蠶蟲師爺拿納稅人的財富去炒匯?按外匯基金透露,其內部員工負責投資七成三的資產,恰好是投資債券的比重;其餘兩成七 則交外聘的經理投資「股票及其他資產」。那四百多億元的炒匯虧損不難便是這些外聘經理的「傑作」了。 這些經理絕非省油的燈。 據最新的數字顯示,外匯基金在一四年支付的管理及託管費達十二億六千六百萬元;儘管一五年投資有虧損,這筆費用肯定有加冇減。以銀碼計,外匯基金自己管理 的資產雖則多過外聘經理的三倍,人工開支卻有不及,是十二億六千三百萬元而已。這些外聘經理是否物有所值,恐怕也無須多說了。這不說金管局僱用廉價勞工。 非也。一四年外匯基金有四百四十七億元投資收益,人工開支相當於收益的2.8%。九三年未有金管局,外匯基金的投資收益達二百二十億元,其人工——及所有 行政開支——為二億四千八百萬元,約相當於1%的收益。換言之,九三年金管局成立至今,以投資收益來衡量,人工的份額膨脹了近三倍!連同外聘的經理,更是 暴漲了近六倍!那三萬多億元的資產到底是用來造福七百萬人還是養肥金管局的官僚——和他們惠顧的基金經理——清楚不過。為了香港人的福祉着想,要麼還富於 民,減稅、滅稅,把錢放返納稅人的口袋;再不然,便返璞歸真將三萬多億元一股腦兒投資毫無外匯風險的美國國庫債券。陳德霖不打自招,面對風雲急變的金融市 場,他老哥無能為力,何苦強其所難? |
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2015年四季度及全年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
2015年四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5391億元人民幣,資本和金融賬戶(含當季凈誤差與遺漏,下同)逆差5391億元人民幣,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12762億元人民幣,儲備資產減少7368億元人民幣。
2015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8272億元人民幣,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8258億元人民幣,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9814億元人民幣,儲備資產減少21537億元人民幣。
按美元計價,2015年四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843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1616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486億美元,初次收入逆差213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73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843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基本平衡,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1997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1153億美元。
按美元計價,2015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2932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5781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2094億美元,初次收入逆差592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163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1611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順差3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5044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3429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2015年國際收支狀況答記者問
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5年四季度及全年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就國際收支狀況等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請介紹一下2015年我國國際收支狀況。
答:2015年,我國國際收支出現新變化,從長期以來的基本“雙順差”轉為“一順一逆”,即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逆差。
一是經常賬戶順差增長至近三千億美元。2015年,經常賬戶順差2932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3%。經常賬戶順差與當期GDP之比為2.7%,上年該比例為2.1%。
貨物貿易順差創歷史新高。2015年,國際收支口徑的貨物貿易順差5781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3%。其中,貨物貿易收入21450億美元,下降4%;支出15669億美元,下降13%。
服務貿易繼續呈現逆差。2015年,服務貿易逆差2094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9%。服務貿易收入2304億美元,下降1%;支出4397億美元,增長15%。其中,旅行項目是服務貿易中逆差最大的項目,2015年逆差1950億美元,較上年增長81%,主要是由於我國居民境外留學、旅遊、購物等支出需求旺盛。
初次收入逆差有所擴大。2015年,初次收入(原稱收益)逆差592億美元,較上年增長74%。收入2301億美元,增長8%;支出2893億美元,增長17%。主要是由於來華直接投資存量較大,投資收益支出增幅高於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收益收入增幅。
二次收入逆差縮小。2015年,二次收入(原稱經常轉移)逆差163億美元,較上年下降46%。收入379億美元,下降8%;支出542億美元,下降24%。
二是金融賬戶呈現逆差。2015年,我國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5044億美元(包含第四季度的凈誤差與遺漏,實際數據預計會小於該數據)。
其中,直接投資凈流入有所下降。2015年,直接投資凈流入771億美元,較上年下降63%。一方面,對外直接投資凈流出1671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08%,說明因“一帶一路”戰略不斷推進,境內企業看好境外投資前景,“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大。另一方面,來華直接投資仍呈現凈流入2442億美元,雖較上年下降16%,但總的來看,境外投資者仍看好我國的長期投資前景,來華直接投資凈流入規模仍然較大。
三是外匯儲備下降。2015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3.3萬億美元,較上年末減少5127億美元,下降13%。其中,因國際收支交易形成的外匯儲備下降3423億美元,因匯率、資產價格變動等非交易因素形成的外匯儲備賬面價值下降1703億美元。
問:2015年經常賬戶順差大幅增長,而資本卻呈現流出,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資本流出是否會給我國國際收支帶來風險?
答:回答這個問題要從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編制說起。按照最新的國際標準,國際收支平衡表分為經常賬戶、資本和金融賬戶,如果不考慮誤差與遺漏,那麽經常賬戶與資本和金融賬戶必然相等,而符號相反。也就是說,只要經常項目是順差,那麽資本和金融賬戶必然是逆差,經常賬戶順差越大,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也越大。
根據國際收支平衡表的記錄原則,對外資產增加或負債減少記錄為資本流出,也就是說,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表示我國對外凈資產增加。以往年份,經常項目大幅順差,我國是通過儲備資產增加也就是儲備資產對外投資形式的資本流出來實現國際收支平衡的。2015年這種情況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由以往儲備資產大幅增加形成的資本流出轉變為由其他民間部門的對外凈資產大幅增加而形成的資本流出。
2015年出現的資本流出主要是境內銀行和企業等主動增持對外資產,並償還以往的對外融資,與通常所說的外資撤離有著本質區別。2015年,國際收支交易引起的儲備資產下降3429億美元,在平衡表中體現為資本流入,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為資本凈流出5044億美元。也就是說,一方面儲備資產在下降,另一方面,民間部門的對外凈資產在增加。前三季度(尚未有第四季度數據),我國對外資產共增加2727億美元,其中“走出去”等對外直接投資增加1150億美元,港股通和QDII等形式的對外股票和債券投資增加573億美元,在國外存款和對外貸款等其他投資增加969億美元。對外負債共下降321億美元,其中,來華直接投資仍流入1841億美元,而負債下降主要體現在非居民存款下降以及償還以往年度的貿易融資等。
總的來看,我國目前的資本流出是對外資產由儲備資產向民間部門轉移的過程,我國的對外資產負債結構決定了我國涉外經濟的穩定性,也有能力抵禦大的沖擊。首先,我國經常賬戶持續順差,對外凈資產較大。2015年9月末,我國對外金融資產6.28萬億美元,對外負債4.74萬億美元,凈資產1.54萬億美元,凈資產穩居世界第二位。只要我國經常賬戶持續順差,就必然會形成對外凈資產增加形式的資本流出,只不過凈資產以儲備形式存在還是由民間部門持有會有所不同。其次,央行持有大額外匯儲備,有利於國家集中資源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資本流動沖擊。2015年末,我國儲備資產3.33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一,是排名第二位的日本(1.2萬億美元)的近三倍,是排名第三的沙特(6000多億美元)的約五倍。第三,與其他國家對外負債主要是外資的短期股票和債券投資不同,我國對外負債以來華直接投資為主,直接投資具有長期經營、穩定性強的特點。2015年9月末,我國來華直接投資存量2.85萬億美元,占總負債的60%。這些投資已融入實體經濟中,撤資需要將所持有的土地、廠房、機器等變現,需要逐步的過程,即便要匯出以往積累的未分配利潤,也需要足夠的現金流支持。第四,當前民間部門對外凈資產的增加,絕大部分是生產性的,例如對外直接投資,是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積極結果。理論和實踐都表明,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民間部門在全球範圍內配置生產和金融資源將是一個趨勢。最後,資本不可能長期大規模流入,有進有出也是客觀經濟規律。2000年以來到2013年,國際資本大量湧入新興市場,中國資本凈流入尤其突出,累計達到1.35萬億美元,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資本有序正常流出也是難免的。對於資本和金融賬戶出現逆差、外匯儲備下降的國際收支形勢變化,需要客觀看待。
問:請預測2016年中國國際收支情況。
答:總的來看,預計2016年我國國際收支將繼續呈現“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逆差”的格局,國際收支狀況將基本平穩,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總體可控。
經常賬戶將保持一定規模順差。一方面,貨物貿易維持順差。從出口看,全球經濟延續緩慢複蘇態勢,有助於穩定中國的外需。IMF預測2016年世界經濟增長3.4%,較2015年增速提升0.3個百分點;同時,隨著中國“一帶一路”等戰略規劃的逐步落實,雙邊和多邊戰略合作的不斷加強,出口也會迎來新的機遇。從進口看,由於美元總體走強和實際需求不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可能還會在低位震蕩,使得2016年進口價格較難反彈;同時,中國國內的需求還會保持相對穩定,進口變化可能不大,進口規模仍會低於出口。另一方面,服務貿易等項目將繼續呈現逆差。其中,旅行項目仍是最主要的逆差來源,我國居民境外旅遊、留學等消費需求仍會較高。預計經常賬戶將在貨物貿易主導下持續順差。
資本和金融賬戶預計持續逆差,不同項目的跨境資本流動將呈現有進有出的局面。首先,境外長期資本仍會看好中國的經濟發展前景和市場潛力,以長期投資為目的的外資將繼續流入。2015年外國來華直接投資凈流入2442億美元,預計2016年將繼續保持較大規模凈流入。其次,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新興市場運行風險等因素確實會繼續加大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的波動性,境內市場主體配置境外資產的需求以及境外債務去杠桿化的傾向還會存在。如果美國貨幣政策調整步伐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能夠逐步釋放,中國資本項下的資金流出仍會總體有序、可控。
總體而言,預計我國2016年國際收支狀況將基本平穩,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總體可控。中國國際收支平穩、健康運行的一些根本性支撐因素依然較多。例如中國經濟基本面未發生實質性改變,在經濟體量不斷增大的情況下,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仍居前列,而且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正在加快;同時,我國經常賬戶順差局面沒有改變,外匯儲備依然充裕,短期外債余額與外匯儲備余額之比遠低於100%的國際安全邊線,因此正常的國際收支支付完全有保障,抵禦跨境資本流動沖擊的能力較強。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