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豐田2020年在華首推純電動車,對生產規模會有新規劃

豐田汽車、大眾以及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等跨國車企巨頭紛紛加快在華的電動化布局。今日(8月28日),豐田汽車在青島舉辦的電動化技術交流會上透露,該公司正在加足馬力開發純電動車(又稱“EV”),將於2020年在華首推C-HR和奕澤兩款EV,而且未來在華銷售EV的占比也將比其他市場的高。

豐田技術專家久保馨表示,豐田對中國車市非常重視,自2020年起,以中國為首加速EV導入,到2020年代前半期,全球擴大到10種車型以上。

不過,同屬日系陣營的日產,該企業在華首款純電動車軒逸已於昨日下線,並將於下個月正式上市。而比亞迪、北汽等自主車企則更早已推出EV產品。豐田被質疑在EV布局上稍為滯後。

久保馨談到,豐田在上世紀70年代已開始研發EV技術,並曾在美國等市場推出過EV車型,但考慮到續航里程、車輛價格、充電時間、充電基礎設施等多重問題,因此逐漸將重心放在混合動力技術(又稱”“HEV”)和氫燃料技術(又稱“FCEV”)上,HEV至今在全球累計銷量已超過1200萬輛。現在,豐田根據中國環保政策以及消費者喜好,對此前的電動化的戰略又有所調整,正加快對EV研發,但這需要一定的開發周期,因此到2020年才推出。

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董長征談到,在HEV車型上電池,豐田一直與松下合作,對於接下來將在中國新推出EV等新車型將采用到的電池,也將與松下在積極探討生產。松下也是特斯拉的電池供應商,特斯拉采用的是圓柱形電池,豐田的EV與特斯拉的不一樣,采用的是方形電池,關於電動化的相關零部件,正與相關供應商商討合作中。豐田的電池、電機和電控技術一直以來在汽車領域領先,在“三電”小型化、輕量化等方面不斷有新突破,將來EV市場也會保持競爭優勢。

目前,為了應對“雙積分”等環保政策,大眾等跨國巨頭在華紛紛掀起新的合資熱潮,成立新能源合資公司和新生產基地,為搶占中國未來的汽車市場做好準備。

近日,傳出豐田、日產等車企將在華擴大產能的消息。據外媒報道,豐田將在中國廣州新建年的工廠,另外在天津工廠有擴建計劃。在廣州工廠新增的產能計劃中就囊括了生產電動車,而天津的產能提升主要集中在新能源車型中,其中有11萬輛產能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而剩余的1萬輛則為純電動汽車。到2021年,豐田在中國整體產能到將增加約35%,全年產能約170萬輛。董長征今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此消息不予置評,但他談到

豐田加快電動化,未來在生產規模、在為EV、FCEV等新技術導入中國生產等方面皆會有規劃,遲點會有明確的措施,屆時會對外公布。

有接近豐田的人士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按豐田中期計劃,將於21世紀20年代在華銷量達到200萬輛,而豐田現在的產能未能滿足這一計劃,未來應該會新增生產線,預計尚在談論階段,未最終敲定。

目前,豐田在華的兩家合資公司整體年產能為116萬輛。2017年,豐田在華銷量達到129萬輛,雖然保持穩步提升,但從整個市場來看,豐田在全球的銷量先後被大眾以及雷諾-日產-三菱聯盟超過,與豐田在華的銷量情況密不可分。去年,大眾在華銷量已超過400萬輛,而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中僅日產在華銷量就超過150萬輛,豐田要重奪全球銷冠寶座,在華不得不提速。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邊長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06

獨家|瑞信推進控股瑞信方正,將加速在華招兵買馬

中國金融再開放加速。8月31日,第一財經記者獨家獲悉,瑞士信貸(下稱“瑞信”)正在與合資券商瑞信方正的中方股東方正證券,以及監管部門溝通提升持股比例一事,擬由33%提至51%,且未來不排除進一步增持。

同時,瑞信也將為中國內地的私人銀行業務和合資券商加速招兵買馬。

8月31日,瑞信集團CEO譚天忠(Tidjane Thiam)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獨家專訪。“過去兩三年,瑞信在經歷艱辛的重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現在底子清理完畢,資本金充實、風險敞口下降、盈利回升,可以在希望拓展的領域開始加大投資力度。增持在華合資券商股份是瑞信計劃的一部分。”

2018年上半年,瑞信在亞太地區實現凈收入19億瑞郎,同比增長10%;經調節後的稅前利潤同比大漲近52%,經調節的資本回報率為20%。譚天忠也表示,將繼續聚焦亞太市場的財富管理業務,同時將鞏固“企業家銀行”(entrepreneur bank)的優勢。

增持合資券商進行時

此前,瑞銀、野村證券和摩根大通相繼宣布已向中國證監會提交設立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擬持股51%。這意味著,外資將控股合資券商而不只是參股。相關規定也提及,51%的比例在三年後將不再設限,不乏外資表示獨資的意願。

今年6月,方正證券公告,瑞信以非公開協議方式單方面向瑞士方正證券增資,增資完成後持股比例由33%提高到51%,瑞信成為瑞信方正的控股股東。 而方正證券放棄此次增資權,持股比例由增資前的66.7%降低至49%,不再控股瑞信方正,可以解決瑞信方正與民族證券之間的同業競爭問題。

“至於何時完成對於合資券商的增持,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因為這涉及到和雙方(方正證券與監管機構)的溝通,”但譚天忠也對記者表示,瑞信的三年重組已經出現成效,有能力和意願加碼對目標市場的投資,中國市場是重要的一環。

也有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眾多合資券商而言,增持事宜可能仍需要一段時間,如何談妥價格、如何與監管溝通、如何規劃未來的業務、招聘人才等都是需要考量的重點,並非一蹴而就。

即使有觀點認為短期加碼中國業務可能會稀釋外資銀行的ROE,但譚天忠並不擔憂,他認為拓展中國業務關鍵在於招募本土人才。

“如果相信中國的潛力,那麽這就是未來四五十年的事情,不可能將視野局限在一兩個季度。即使資本金也不是限制企業的絕對枷鎖,關鍵在於‘人’,”他稱,第一要務是先建設本土團隊,需要多元化的人才來開拓中國市場;其次就是和”人“緊密合作,用他們對於中國機遇的深刻理解來拓展業務。

譚天忠也表示,未來不排除在51%的基礎上進一步增持,但目前的優先事項仍是51%的控股權。但他也並不心急,“走得好、走得快,我永遠選擇前者。不論在任何一個國家,都要符合政府和監管層的規定。”

聚焦財富管理業務

譚天忠掌舵瑞信已滿三年,大刀闊斧的重組計劃也使瑞信獲得動力。這家瑞士第二大銀行今年第二季度利潤增長78%,達到3.03億瑞郎(約3.12億美元),財富管理業務也是其最大的增長點。譚天忠也因此被Euromoney評為2018年年度銀行家。

早年,在低利率、監管要求、危機後巨額罰款、資本金不足等重壓下,瑞信股價一度在2016年跌至近30年新低。2016年瑞信凈虧損24.38億瑞郎,這主要因為當年美國司法部因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夕違規出售抵押資產,而向其開出了52.8億美元的罰單。

“資本金不足、風險敞口最高、利潤增長停滯,這絕對是最不利的組合,這一情況下,根本無法擴展業務,”譚天忠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因此,此後的重組計劃旨在充實資本金(通過增發逾40%的股份)、削減風險敞口、降低成本和風險、增長營收,“雖然此後一段時間,股價仍在下跌,但現在銀行更加安全,安全了就可以擴大投入。”

瑞信的重組計劃正式公布於2015年10月,當時震撼了市場,譚天忠新官上任,重組計劃大幅削減了此前瑞信主力的市場交易業務,加強了私人銀行和財富管理業務,因為財富管理的確能穿越周期、創造持續的收入。

譚天忠也表示,下一步也要繼續拓展亞太地區的財富管理業務,聚焦中國市場機遇。2018年上半年,瑞信在亞太地區實現凈收入19億瑞郎,同比增長10%,經調解後的稅前利潤同比大漲近52%,經調節的資本回報率為20%,同比上漲6個百分點。

其中,財富管理及相關業務持續表現亮眼,經調節的上半年稅前利潤為4.64億瑞郎,同比上漲15%, 私人銀行部分凈收入同比上漲6%。管理資產規模在2018年二季度突破了創紀錄的2060億瑞郎,新增資產96億瑞郎,即代表年化增速為10%。

此外,“企業家銀行”仍是瑞信堅持的戰略,即為企業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包括在融資、並購、戰略策劃方面。例如阿里巴巴、滴滴、神舟專車等中國企業都是瑞信的客戶,瑞信也是阿里巴巴2014年美國上市時的主承銷商 。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林潔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916

美國酒業巨頭百富門在華涉嫌巨額商業賄賂

1 : GS(14)@2012-11-11 10:50:11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 ... /173813593877.shtml
 曾在去年因涉嫌商業賄賂被上海工商局勒令罰款321萬的酒業巨頭百富門,因舊習不改,涉及數額更加龐大,上海工商近日對此重新立案。百富門在中國的發展路徑是:通過商業賄賂搶佔市場份額,做紅業績推高美國股票價格,然後以政策調整為由,拖欠經銷商大量款項,搖身一變成為一家新公司。
  百富門在華因涉商業賄賂被罰
  百富門是美國一家擁有141年歷史的家族釀酒企業,其產品在全球大約160個國家出售。截至2011年12月20日,該公司的市值約114億美元,在烈酒行業排名第四,排在帝亞吉歐、貴州茅台(234.81,0.71,0.30%)與保樂力加(Pernod Ricard)後面。
  這家公司在中國最被人熟知的洋酒品牌是傑克丹尼,除此以外,該公司旗下還擁有金馥力嬌(Southern Comfort)、科貝爾(Korbel)與Chambord等多個品牌。大部分品牌都有在中國銷售。
  百富門酒類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美國百富門境外分公司)一位員工告訴新浪財經,近年來傑克丹尼在中國的銷售增幅在10%左右。但根據新浪財經掌握的情況看,傑克丹尼銷量的高增幅並不是平白無故就有的。
  百富門的商業手段是怎麼操作的呢?眾所周知,酒吧和夜店是利潤高昂並且入店費相當高昂的區域,但同時酒類品牌也更易提升消費者認知度。而為了加強銷量,百富門一直在通過經銷商給予終端店方額外的補貼,要求店方多售賣它的酒,從而擠壓其他酒類品牌。
  2011年,上海工商局經過對百富門酒類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在重慶和成都的多個辦事處的調查,認定百富門涉嫌商業賄賂,勒令罰款321萬,百富門當時承諾改正,並在2012年2月份付清了罰款。
  但是,知情人士透露,百富門仍是不改舊習,並且賄賂涉及數額更加龐大,上海工商近日對此重新進行了立案,目前案件正在調查中。
  涉嫌做紅在華業績推高股票價格
  百富門的一位經銷商給新浪財經算了一筆賬,傑克丹尼酒進口成本價約每瓶52元人民幣,經銷商拿到的價格為105元左右,而在終端超市的售價約200元人民幣;而每賣出一瓶酒,百富門會給店方約100元的補貼。
  這麼一算,百富門在酒類銷售上幾乎是虧錢的,這還沒有算上各類進店費、市場活動等費用,百富門為何這麼傻要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一位不願具名的同行告訴新浪財經,百富門其實是在利用中國市場表面的紅火業績和高成長性,來吸引海外市場的投資者,結合上市公司的股票增值幅度,百富門的這筆生意是百賺不賠。
  來自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即時數據顯示,2009年12月1日收盤時,百富門每股報價35.96美元,截至2012年11月1日,收盤報價61.98美元,三年來百富門股價漲幅超過60%,市值更是高達135.6億美元。
  拖欠經銷商款項約1000萬
  昨天下午,百富門深圳區域的供應商起訴百富門酒類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拖欠借款的案子,由上海仲裁委員會對其進行了仲裁。
  委託人上海市錦天城(深圳)律師事務所向新浪財經出示了一份律師函,函件顯示,自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這段時間,百富門酒類貿易(上海)有限公司與深圳多家酒吧等簽署了兩方推廣協議。
  包括補貼費用在內,飲料、空瓶回收等費用均由深圳經銷商先行墊付,百富門須在點付款審核後的30個工作日內還款,但是百富門至今未按時結清,共拖欠了332.74萬元,經銷商多次交涉無果。
  百富門為何欠款不還?據其一位內部員工爆料,2009年至2010年期間,百富門中國區總經理、東區和北區經理,以及中國和日本的總經銷均被更換。「現在的財務總監、銷售總監、人事總監、市場部總監都是2011年7月後進公司的。」
  這種調整直接波及到中國的經銷商。此前,二級經銷商與百富門的合約均是與區域經理簽署,公司並不蓋章,但高層更換後,百富門稱此前的協議流程作廢,拒不承認經銷商墊付的款項。
  百富門一位中層對新浪財經透露,目前一些被拖欠款的經銷商向仲裁委提請仲裁,請百富門員工為其作證,但是百富門卻威脅員工,誰作證便對其做開除處理。截至當前,公司拖欠各地經銷商款項數額已有約1000萬。
  百富門中國分公司被指涉嫌商業欺詐
  一封內部郵件顯示,2010年上海工商局調查過程中,百富門的一位區域經理曾向員工要求,將電腦裡的文件資料轉到移動U盤進行保存,同時清理乾淨辦公室內的所有協議、方案、簽收回執等敏感文件。
  百富門如此行徑其實有機可循。根據工商局信息,百富門酒類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百富門亞洲區總經理Michael Mcshane在去年11月24日新註冊了一個名叫「百富門酒業(上海)有限公司」的企業。
  這家新註冊公司的股東/發起人與此前的酒類貿易有限公司也不同,從百富門北亞飲料公司North Asia(百富門境外)變成了百富門香港有限公司Hong Kong limited。
  而公司所有員工今年年初從淮海中路搬到了中山西路的宏匯國際廣場,原來的公司人去樓空,而且對外電話全部更改;同時,公司要求老員工簽署新版勞動合同,主體變更為百富門酒業(上海)有限公司。
  據悉,目前百富門中區的員工幾乎全部重新簽署了合同,另外約一半員工拒絕簽署,部分正在準備進行仲裁程序。
  上述深圳經銷商的代理律師告訴新浪財經,百富門在中國的這種商業行為是不道德的,可以稱之為卸磨殺驢。「當初為了拓展市場,百富門暗地裡採取了不正當、不規範的商業行為包括商業賄賂,最終當實現了在中國酒類市場的推廣和市場份額後,高層一變化又重新將責任推卸到二級經銷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912

喜來登擬新開110間酒店 半數在華

1 : GS(14)@2013-05-20 12:38:5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520/news/ec_ecd1.htm




2 : GS(14)@2013-05-20 12:39:3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520/news/ec_ecd1.htm
擴張不跟經濟週期 做好未來部署

喜來登亞太區品牌總監王為申近日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中國經濟週期有上有落,但酒店行業的擴張策略一貫不是跟覑經濟週期,而是跟覑旅行者的步伐。「雖然中國經濟現在可能較弱,但新酒店的建成起碼要2至5年時間,到時需求可能就會上來,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做好部署。」

喜來登現在內地共有57間酒店,今年底前先有8間新酒店加入集團網絡,全部分佈在白鷺湖、北戴河、紹興、大連等二線城市,未來還會有更多度假酒店開業。例如在海南,喜來登的目標是由目前的9間增至15間,成為海南最大的國際酒店品牌。

事實上,不單止是喜來登,其他國際5星級酒店品牌也已準備好在中國跑馬圈地。萬豪國際集團計劃在2016年前將在華酒店規模由目前的60家增加至約125家。

洲際酒店集團目前在中國已有160多間在建酒店,即未來3至5年,洲際在華酒店的數量會翻一番。希爾頓集團目前在華有31間酒店,預計至2015年也將超過100間。

冀增二三線城市辨識度 推動集團全球發展

王為申說,喜來登目前已覆蓋了中國的一線城市,未來希望在中國的二三線城市強化品牌的認知度,這樣不僅可以分享本地經濟的發展,也可推動集團全球網絡的發展。

他說,喜來登是第一個登陸三線城市的國際酒店品牌,目前在中國75%的客人都是中國人。中國人海外消費的龐大趨勢愈發突顯,至2015年出國旅遊人數將較目前翻一番至1億人次,「喜來登在內地二三線城市取得一定的辨識度,可以推動中國遊客在海外旅行時也傾向選擇喜來登。」
3 : GS(14)@2013-05-20 12:39:5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520/news/ec_ece1.htm
內地人旅遊 住酒店不太講究
  2013年5月20日

【明報專訊】國際酒店巨頭在華大舉擴張的背後,市場供過於求的壓力卻在加劇。以半島酒店為例,上海一晚房費在2000元人民幣左右,僅為香港半島酒店的一半。而今年首4個月,公款消費減少更加深了供求關係的矛盾,內地酒店行業客房營業收入按年下降20%,餐飲營業收入按年下降30%至40%。

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趙煥焱指出,「內地五星級酒店市場總體來說是供大於求,這體現在客房出租率在50%至60%,相比香港、新加坡則在80%左右。」商務客源疲弱的同時,一般遊客的消費習慣卻還未跟上高端酒店的擴張步伐。

趙表示,絕大多數的中國遊客旅行時在住方面還不會太講究,情願把錢省下來去景點、購物、吃飯等等。「但是精心選擇地點,具有個性化、特色化的酒店依然可以取得成功。酒店品牌的認知度要高才能得到客源。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893

在華員工脫北 平壤北京互轟

1 : GS(14)@2016-04-12 18:15:55

北韓在中國寧波的柳京餐廳上周有13名員工集體投奔南韓,導致兩國關係惡化。南韓《中央日報》報道,北韓把員工脫北歸咎於中國公安「疏忽」,向浙江省政府表達「遺憾」,反遭中方嚴正駁斥,強調工人「只要擁有合法護照,就可以去任何地方」。


■員工出逃後位於寧波的柳京餐廳已關門。

中共禁幹部光顧北韓餐廳


柳京餐廳去年8月初才成立,註冊資本為1,066萬人民幣,據悉由於食物定價昂貴,生意一般。韓聯社指該店13人是上周一離開寧波,坐飛機到泰國曼谷後轉到老撾,然後由首都萬象再飛到南韓仁川投誠;這3日2夜的路線雖然迂迴,但值得留意是他們全是循正常手續離開中國,沒有受到阻撓,此舉令到北韓感到被背叛。地位相當於北韓駐日代辦的「在日本朝鮮人總聯合會」,屬下機關報《朝鮮新報》近日在《針對協助朝鮮敵對政策鄰邦的冷酷評價》文章中,罕有地提到「有聲音批評中國變節」、「連重視體面和名份的一些大國也屈服於美國的強迫和要求之下」。分析相信,北韓認定如無中方默許,這13名北韓人根本不可能集體逃亡。目前,全中國大約有100多間北韓餐廳,逾半經營困難,主要因為平壤要求上繳的金額越來越高,而在北韓年初核試後,在華的韓國遊客抵制這些餐廳,令生意銳減,但最要命是中國提醒幹部,不要進出北韓餐廳,避免成為反腐調查對象,令到餐廳失去大批高消費客戶。南韓《朝鮮日報》/《中央日報》/韓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412/195674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050

9省市明推新政 嚴限引入低技術人員在華外國人分三級惹爭議

1 : GS(14)@2016-09-30 08:08:49

「歌神」許冠傑《同舟共濟》曾唱「實在極不願,移民外國做二等公民」;時移世易,一些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連「二等公民」也不如!中國明起將內地的外國人,從「高端人才」至「低技術人員」分成A、B、C三類人;新制度引起在華外國人的熱議!



以往外國人(不包含港澳台)可循獲得「外國人入境就業許可」,以及「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兩種途徑前往內地長期居留工作。而國家外國專家局近日公佈,為了簡化管理制度,將把兩種許可統一整合成「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當局自明日起,在北京、天津、廣東等至少9個省市啟動新制度試點工作,並將在下年4月1日起正式在全國推行。新制下最讓各界關注的,卻是對外國人實施的新分級制(見右圖)。當局指,將遵循「鼓勵高端、控制一般、限制低端」的原則分類,並設立一套包含工資、教育水平、漢語水平和年齡等標準的評分機制,惟目前仍無進一步公佈分類評分細節。


外籍教師:我非常反感

「我將被歸入哪類人?」不少在華的外國人或許有這種疑惑。其中美國《紐約時報》引述北京一名人力資源公司顧問估計,外國人在華擔任老師或多被劃分為「B類」。對此,正在北京一家幼兒園任教的美國人詹姆斯表示:「一開始我對被歸為B類非常反感」,更把感覺形容成「我只是一名B類外國員工」。另一名不願具名、目前在北京一間大學擔任英文老師的美國人則向《蘋果》自嘲:「我會慶幸自己不被歸為C類,但也會為自己不能成為A類感失望!」她指,自己對當局用上「急需短缺的人才」字眼形容B類最有感覺:「我在這裏教了10年書,仍只被分類成用來填補短缺!」她續認為,內地的大學普遍未能提供足夠的人工福利去吸引外國人才,並指過往見盡很多「未夠班」的外籍老師來內地任教:「我覺得新制推行是要控制改善來華的外國人才質素,不過也可能令部份學校缺少它們需要的外籍老師。」


限教育人才疑防宣揚政治

本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對《蘋果》指,當局推新政有其實際人才供求需要,可算是「國際慣例」;並指A類所形容的「高端創新」,應是科技及制度管理等現時內地最缺乏的人才。至於教育文化等行業,有指當局或想限制相關人才來華以避免他們宣揚政治,劉則認為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家好似只要識英文就可以嚟中國教語文,令到教學質素參差不齊,有啲濫」,供求下當局或要對此有所限制。不過他補充,當局或較抗拒吸納如社工等「帶有社會批判功能」的外國人。■記者 曾昭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30/197861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685

韓國車在華銷量減半內地廠房停工

1 : GS(14)@2017-04-06 07:41:24

【中韓反目】薩德火勢蔓延至製造業!南韓現代及起亞汽車在華銷量縮水一半,在華工廠減產,有中國媒體宣揚「買中國車才是愛國」。另外南韓市民團體則開展「拯救樂天」運動,獎勵買樂天產品。現代汽車表示,3月在華市場銷量(5.6萬輛)同比減少44.3%。同時,起亞汽車銷量(1.6萬輛)則同比減少68.%,兩家公司共計銷量減幅達52.2%。南韓現代汽車會長鄭夢九3日召開緊急會議,為中國罷買運動準備應對策略。現代在中國內地4家工廠中,常州廠3月24日到4月4日暫停運營,北京廠3月尾也暫停夜班;起亞在中國鹽城的3家工廠則開始一周輪休。北京現代汽車和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是現代汽車集團與中國50比50的股份合資公司,去年這兩家公司在華銷售180萬輛,佔現代起亞全球銷量23%。銷量減少反映中國國內輿論狀態,北京業界人士稱:「2012年釣魚台事件時曾出現砸毀日本車等過激行為,前車之鑑,不少購車人士對購買南韓品牌車有所顧忌」。中國網媒更鼓勵購買國產車,搜狐汽車稱:「真正的愛國並不是展開抵制購買南韓汽車的運動,而是要支持國產車。」國產大眾汽車更趁機抽水,推出買新車同時售出現代汽車,能獲最高1.6萬元人民幣優惠。



■南韓樂天百貨近日舉行減價促銷,但銷售額不增反減。

韓市民自發「拯救樂天」

而南韓市民團體國民運動自上月24日起,在首爾、釜山、大邱等16個城市的樂天賣場前,向消費者宣傳圍繞「薩德」部署的安保狀況,並舉行獎勵購買樂天產品的活動。另外,南韓對華食品出口量也呈下降趨勢,3月農林畜產食品對華出口同比減少5.6%。南韓《韓民族日報》中韓關係:南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THAAD),掀起中國反韓狂潮,兩國衝突在所難免,令亞太複雜的政治形勢越發緊張!《蘋果》與讀者一同追源溯本,回顧中韓古今千絲萬縷恩怨情仇,click一click,就看透:http://bit.ly/cn_k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06/199814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3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