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財奴:新股市場末日重生? 鄭家華
1 :
GS(14)@2012-12-26 00:12:24http://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21224/00376_005.html
碰巧在瑪雅傳說中的世界末日(上周五)首日上市的中國機械工程(01829),果然不負新股王的美譽。但願大家有因我的提議去認購,賺到末日後首個聖誕的使用。此股收市價6.3元,相比招股價5.4元升約為16.67%,用全日最高位6.42元計,升幅亦只為18.89%。跟很多超購倍數動輒以百倍計的新股王相比,其首日升幅,絕不驚人。但熟悉新股遊戲的人都知道,升幅故然重要,但成功能認購得的股數(所謂中標率),對整體投資回報率,更有決定性。而是次招股的中標率,對小額申購者(申請金額連認購費用少於500萬港元者),可謂十分慷慨。由認購1,000股者,到認購20,000股者,再到小額申購上限900,000股的認購者,分配率由100%降至50%,再到13.22%。相較一些新股王如北京控股(00392),又或者已私有化了的阿里巴巴等,投入數百萬元認購,亦只獲配一手股份,甚至零分配。這趟招股的中標率,才算得上有肉食。
幕後作風王道
而對一些慣以九成融資認購新股者來說,幕後可謂更為大方,因為如此中標率,令其有需要補回10%按金以上的分配差額。即使其券商通融毋須即時補倉,亦會要求客戶在暗盤市場,又或者首日掛牌開市後不久,透過沽售適量股份,補回所欠金額。由此角度看,主事者確實慷慨,而且對此股的目標價看高一線。
此話何解?我們可從暗盤市場以及首日掛牌情況去審視。中國機械在全港最興旺網上暗盤市場的買賣,高低位分別為6.13元和5.7元,收報6.04元。暗盤總成交量和總金額則分別為1,516萬股和9,108萬港元。至於首日掛牌,以6.08元開出,高低位則分別為6.42元和6.04元,成交股數高達3億1,540萬股。換句話說,由認購,到在暗盤買入,到首日追入者,大部分人都即時有錢賺,包括因分派率有孖展差額而被迫沽貨者。幕後肯定熟悉新股孖展遊戲,但明知有人被迫沽貨而不壓價收貨,作風可謂王道。
而從簡單供求分析,因公開招股部分超額57倍啟動了回撥機制,令可供分配股份由是次招股的10%,增至40%,達2億8,720萬股。暗盤和首日成交股數加起來,已遠超此數字,證明大部分股份已盡入強手。再從估值角度出發,即使以上周五收市價(6.3元)計,其二○一三年預期市盈率仍只有8倍多一點。跟同在港交所(00388)上市的同行中國建築(03311)的13.3倍,和在深圳交A股市場掛牌的中國國際機械工程的19.1倍相比,仍有很大的追價空間。
具長線吸引力
公司以策劃和管理人的角色,有時並擔當融資牽頭人,向發展中國家承包以電力項目為主的經營模式,屬難以複製的獨特生意。手上近180億美元的訂單,理論上足夠提供9年盈利。若加入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強勁增長,尤其是非洲地區,前景就更不可看扁了。而公司財務數字如擁有淨現金、股東回報率超過30%、以及不斷改善的毛利率,令中國機械工程更潻長線持有的吸引力。這亦令自己破例不把手上持股於首日盡沽,博其股價本周再向上突破。但我並沒有視此為香港新股市場重生的訊號,畢竟不是每家新股的管理層都願意看長線,即使有如此質素,亦不願意以討好投資者的估值招股。
申銀萬國聯席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持有中國機械工程)
爽視彈:「車震」洗底重生 朱國亮
1 :
GS(14)@2013-03-30 23:12:48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entertain/20130206/173779
與同事談起電視,才知大家都是《愛.回家》的擁躉,錯過了都會上網追回,所不同的是,同事喜歡看馬強馬壯一家的溫馨故事,我卻愛看查李施律師事務所眾人的爭吵趣事。
律師樓眾角色的性格都鮮明可愛,戲份平均,焦點並不僅集中在主角之一黎諾懿的馬壯身上,由黃子雄演的老闆查嘉澤到莊思明演的小文員晴晴,都有發揮空間。不過最得益的該是朱慧敏,演的律師尹德如有原則之餘亦有情義,成功洗淨小三形象。
也不知是否幕後人有心整蠱,自05年朱慧敏與梁榮忠「車震事件」後,監製都愛找她演第三者,要不就是為了上位不擇手段的惡女;晚上《天與地》朱慧敏仍是為陳豪死心塌地的小三,想不到百多集的《愛.回家》可以令她洗底重生,朱慧敏該感謝監製徐遇安。
朱國亮
逢一、三、五
星期日專題:喜萬年老闆豪情呂細說41年夜生活 「小姐飯堂」為夥計重生
1 :
GS(14)@2013-05-26 15:02:00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26/18272054
於1972年7月27日開業的喜萬年酒樓夜總會,當時熙信大廈擴建完成,酒樓及夜總會分佔大廈最高兩層的21及22樓,董事長是新世界發展創辦人鄭裕彤。當年香港經濟騰飛,人人也搵到錢,像喜萬年形式的酒樓夜總會,成為股票證券及法律界專業人士每晚消遣熱點。
又稱杜老誌飯堂
酒樓在1982年由馬圈知名人士呂少文等接手經營。食家唯靈及影星狄娜是常客,金融界教父級人物李業廣也常到喜萬年「打躉」。有「豪情呂」稱號的呂少文憶述,喜萬年昔日被稱為「杜老誌飯堂」,因不少到灣仔杜老誌夜總會消遣的顧客,也愛與公關小姐到鄰近的喜萬年晚飯消夜。由於酒樓夜總會可用膳,又有大舞池,可吃飯跳舞娛樂,故甚受歡迎,尖沙嘴大富豪及富城夜總會的客人,也會過海光顧喜萬年。
喜萬年熟客詹培忠回想70年代股市興旺,股票經紀個個大賺,喜萬年最多證券精英落腳,交際見客夜夜笙歌,笑言是附近夜總會的「小姐飯堂」。酒樓有八間貴賓廳及四間屏風廳,分別以董事、豪情及上海等命名,其中上海廳更是由《老爺車》雜誌創辦人沈培文一手設計。
傳統點心車退役
盛極一時的酒樓夜總會,造就不少本港紅透半邊天的著名歌手,前廣播處副處長吳錫輝指,徐小鳳曾向他表示,一晚可穿梭六間酒樓夜總會獻唱,「九龍唱三間,港島又唱三間。」李龍基81年開始於喜萬年獻唱,唱了七、八年,必唱名曲有《稻草人》及《男子漢》。他最高一晚跑八場,令他「風生水起」,全盛時購入四個物業及保時捷、賓士及寶馬等五部汽車。90年代夜總會熱潮減退,喜萬年由頂層遷到一樓,94年底也不再聘用樂隊及駐場歌手,轉做傳統中式早午茶市及晚飯。酒樓堅持保留舊式茶樓的點心車,也是想留下傳統。
酒樓本月底暫停營業,8月轉到英皇集團中心地庫「重生」,由於新舖面積大減,要減少貴賓廳數目,點心車退役,改為點心紙。呂少文指酒樓並非賺大錢的生意,主要考慮是酒樓夥計的生計,因大多已追隨他逾20年。傳奇酒樓的這份賓主情誼,如今難能可貴。

2 :
GS(14)@2013-05-26 15:02:33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26/18272058
【日漸式微】
酒樓夜總會是香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極流行的夜生活消遣場所,在現場樂隊奏樂、駐場歌手獻唱及舞池等設施下,是商家、廠家傾生意的地方,高峯期港島及油尖旺區最少有逾十間著名的酒樓夜總會。但隨酒廊及卡拉OK等娛樂場所興起,酒樓夜總會在90年代式微,喜萬年在94年底也將夜總會結束。
喜萬年董事高級經理陳海祥,見證了本地酒樓夜總會的黃金歲月及沒落。他指昔日港島區有喜萬年、月宮、珠城及新都城等酒樓夜總會;九龍則有海城、國際及豪華;港島區的酒樓夜總會通常在晚上9時開始營業,九龍區則在晚上11時才開始,「通常會做完擺酒先轉檔」。
陳海祥憶述,喜萬年夜總會在晚上9時及11時有兩場表演,由駐場歌手獻唱。他指港島的酒樓夜總會較高檔,顧客以金融業、律師及醫生等專業人士為主;九龍區的客人多為廠家。
酒樓夜總會沒落,陳海祥認為與本港工業北移有一定關係,少了一批捧場客商家,他不無感慨:「每個時代都有終結。」
《蘋果》記者
3 :
GS(14)@2013-05-26 15:02:49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26/18272062
【首屈一指】
喜萬年招牌菜燒乳豬為人津津樂道,每隻700元堂食的燒乳豬,閒日也賣出逾30隻,炮製一隻燒乳豬需要日多時間的工夫。喜萬年董事高級經理陳海祥指,廚房的老師傅都有一個宗旨,就是盡力保留正統粵菜的烹調傳統,蕎香生炒骨、羊城馬站煲、香茜太牢球及金錢雞等,務求原汁原味。
詹培忠及吳錫輝也認為喜萬年的燒乳豬是全港首屈一指,燒乳豬要一日前預訂,師傅即燒上枱,「乳豬肥瘦分明,好和味」。燒乳豬的幕後大廚陳榮自豪地說,慶幸做了40多年也能維持水準,「有人讚梗開心」。他說乳豬削去內臟及骨頭後,要上架風乾,上菜前才燒烤,新鮮熱辣奉客。
喜萬年其他招牌粵菜各有特色,陳海祥指正宗的生炒骨是以蕎頭作配菜,喜萬年保留特色,「唔係用菠蘿,鄉下地方點會有咁多菠蘿」。
其他招牌菜如金錢雞其實不含雞肉,是將豬肩的肥肉以糖及玫瑰露醃製,夾着豬肝等叠起串燒;香茜太牢球的太牢,其實是圍着家畜的圍欄,代表由豬、牛及羊肉製的肉球。
《蘋果》記者
4 :
greatsoup38(830)@2013-06-02 15:47:43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601/18279692
【本報訊】有41年歷史的灣仔熙信大廈喜萬年酒樓,昨晚最後營業,8月轉到英皇集團中心「再戰江潮」,不少熟客昨專程到酒樓光顧。昔日在喜萬年獻唱的老牌歌手李龍基及方伊琪也前來懷緬一番,新知舊雨,共聚一堂。燒乳豬成為每枱必點菜式,顧客都希望盡快可再品嚐這道喜萬年招牌名菜。
再不捨的盛宴也有結束之時,有杜老誌飯堂稱號的喜萬年,隨着原址熙信大廈將拆卸重建,昨晚最後營業後與食客暫別。昨前來光顧的大多是喜萬年熟客仔,有老顧客更專程由美國返港,重溫喜萬年過去的一點一滴。老顧客一面品嚐燒乳豬、金錢雞、羊城馬站煲等名菜,一面與老伙計話當年,全晚座無虛席,氣氛高漲。
黎小田到場緬懷
喜萬年曾經是盛極一時的酒樓夜總會,造就不少本港紅透半邊天的著名歌手。酒樓最後一夜,曾在喜萬年舞台獻唱的李龍基、方伊琪,以及作曲家黎小田都到酒樓懷緬一番,重溫舊夢,大受食客歡迎。
喜萬年已在灣仔英皇中心地庫覓得新舖位,新店暫定於8月在英皇集團中心重新開業。不過新店的面積未如舊店寬敞,原有的點心車將不復見,貴賓廳的數目也將會減少。
胸懷B Cup少年好自卑賣車縮胸重生識女仔
1 :
GS(14)@2014-10-10 14:03:33
男士喜歡豐滿的胸部,但當巨乳長在自己身上又當別論了。英國19歲少年埃奇沃思(Charlie Edgeworth),患有荷爾蒙失調,雌激素比睾丸激素多,自13歲起乳房開始「發育」,更達到B Cup水平。他在學校常被同學欺負,豐胸亦令他自卑,在炎夏經常穿着鬆身外套,游泳也不敢脫掉上衣,而且從來沒有交過女朋友。埃奇沃思為了縮胸減肥,一度減至126磅,不料雙乳反而更加突出。經過多年煎熬,他決定賣車,前往波蘭花了1750英鎊(2.2萬港元)進行縮胸手術,每個乳房去掉200毫升的脂肪和腺體組織,以及反轉乳頭。雖然康復期間需穿上壓力衣,但他已覺得人生重新開始,並渴望盡快交到女朋友。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010/18895690
《導火》兩主腦領演員重生
1 :
GS(14)@2015-03-22 21:12:22
港視劇《導火新聞線》兩大幕後主腦總導演方俊華和編審潘漫紅領軍,為新劇注入生命,給有潛質的演員翻身機會,令收視下滑的港視劇帶來一點生機。二十年前樹仁新聞系畢業的潘漫紅認為梁小冰、周家怡和楊淇演出恰到好處,她說:「小冰代表傳媒以收益為先嘅人。家怡謹記新聞道德係點,佢見到小冰做所有嘢係背道而馳,希望借呢兩個人物去講,畀佢哋有反思,小冰用重口味吸引讀者,係會為呢個社會建立啲咩,希望好立體咁畀觀眾睇,
兩歲女腦癌死 冷凍屍體待重生
1 :
GS(14)@2015-04-19 23:37:11■馬瑟琳(圖)家人冷凍了她的腦部和身體。
泰國一名兩歲女童年初因罕見腦癌不治,父母即委託美國機構「阿科爾生命延續基金會」(Alcor)冷凍她,盼日後科技發展至可治療她、讓她重生,相信是全球最年輕的「冷凍人」。兩歲女童馬瑟琳(Matheryn Naovaratpong)去年4月患上室管膜母細胞瘤(ependymoblastoma),一周後奇蹟醒來,之後經歷12次腦手術、20次化療和20次放射治療,終在今年1月8日去世,隨即接受冷凍。冷凍程序索價8萬美元(約62萬港元),一般要到美國進行,但因為馬瑟琳死前太虛弱,基金會破例派員到泰國。冷凍程序包括在冰床上人工恢復她的心臟跳動,再以-79℃的乾冰櫃將她運到美國;抵美後,先抽出腦部存於-196℃的氮氣罐內,身體就開胸放血灌入醫療抗凝液,同時慢慢降溫至-196℃,整個過程需時約兩周。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19/19117462
王菲出聲令鄧麗君重生
1 :
GS(14)@2015-04-30 09:06:17下月8日是鄧麗君的20周年忌辰,她的絕唱《清平調》只完成一半,現在將由王菲重新錄製,代偶像完成這首歌,兩代天后隔空對唱單曲版本,將於鄧麗君忌辰當日的死亡時間,下午5時08分全球發行及首播MV,王菲更將歌曲版稅全數捐給公益團體。1995年4月,王菲翻唱鄧麗君歌曲灌錄《菲靡靡之音》大碟向偶像致敬,怎知鄧麗君於5月猝逝!事隔20年王菲依然念念不忘偶像,前年鄧麗君文教基金會在北京舉行紀念騷,播出鄧麗君唱《清平調》的前半首,跟着由王菲接唱令觀眾驚嘆,今次王菲重入錄音室灌錄這歌,特別請了合作多年的梁榮駿監製,希望歌曲永遠流傳。撰文:皓騫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430/19130153
阿佘捐2萬 助殘疾童重生
1 :
GS(14)@2015-09-07 07:36:17向來都喜愛小朋友的佘詩曼,對於本報日前報道患有多種先天性疾病的7歲小朋友小佑病情深表關注。小佑出生後多次進出醫院,年紀小小已患有心漏症,雙手關節異常、嘴部肌肉遲緩,而且右耳天生無耳蝸失聰,左耳聽覺僅餘六成,影響聽力和學習能力。
■小佑喜歡繪畫,阿佘希望他堅持,讓生命充滿色彩。資料圖片
做手術植人工耳蝸
雖然醫生建議小佑在入讀小學前安裝人工耳蝸,但因媽媽無力支付2萬元的費用一直拖延至今,其後「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派出關顧主任了解小佑的情況後,盼善長慷慨解囊,令他可以添置人工耳蝸,重過新生活,阿佘獲悉後主動幫助。昨日阿佘向本報寄出一張兩萬元的支票,希望透過「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幫助小佑,事後她透過WhatsApp表示:「知道小佑有多種先天性疾病,非常依賴別人照顧,希望植入人工耳蝸,可以幫助小佑與人溝通和學習的能力,將來可照顧自己,讓父母安心。更希望小佑知道人間有情,不要放棄生命和畫畫的興趣,因為畫畫可以抒發內心感受,讓生命充滿色彩。」採訪:魯吉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小佑」捐款編號:C3980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905/19283302
年前涉險逃難 將面試國際企業敍建築師德國重生「現在開始快樂了」
1 :
GS(14)@2015-09-21 01:30:22■Moro由敍利亞逃難到慕尼黑已一年,現正學習德文並尋找工作。何家達攝
【歐洲難民潮】難民配額最多的德國,是不少難民心目中的天堂,攀山越嶺就是希望進入這片應許地。但抵埗只是新生活的第一步,仍須經歷冗長的庇護申請程序、學習德國語言文化、尋找居所等不同階段。有抵達德國近1年的敍利亞建築師,幾經努力下終獲工作面試機會,寄語其他難民到埗後要努力重建生活。
從慕尼黑市中心乘20分鐘火車,記者到達一處幽靜低密度住宅區一個6樓的千呎單位,是成功申請庇護的敍利亞難民Moro的家。一年前,他滿身泥濘徒步穿越塞爾維亞的森林,直奔德國,「現在每逢下雨,遇到又濕又凍的天氣,我都會想起那一天」;一年後,他的生活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坐在擺設精緻的家中接受訪問。
■Moro在慕尼黑感覺安全,不再擔驚受怕。何家達攝
「在這裏建立未來」
29歲的Moro是來自敍利亞阿列普的建築師,在家鄉原有高薪厚職,但因內戰被迫離開家園,之後到伊拉克工作,戰爭又隨之而至,令他決心到歐洲。沿着熱門的歐洲難民通道,他去年10月到達德國,「我很開心,但又不敢太開心,因為家人仍在敍利亞,而且我的目標不只是到德國,而是找工作,在這裏建立未來。」難民到達德國後,政府會按各省份稅收及人口分配難民,即使難民在慕尼黑抵壘,仍有機會被分配到其他城市,難民無權選擇。Moro獲分配留在慕尼黑,由臨時收容中心轉到正式難民營;之後他正式申請庇護,等候安排面試及審批結果。
Moro指難民所受壓力甚大,審批時間無迹可尋,「難民營有一個小電視,每日像抽獎般抽出15個號碼,該15個人就會知道自己幾時可面試,人人每日都在電視前守候。」同是敍利亞人,有人兩個月完成申請,有人半年後始知何時有機會面試,苦候兩年才獲批。德國政府去年底加快對敍利亞人的審批程序,Moro幸運地只等了兩個月就獲面試,面試時只須回答在本國有否遇襲和迫害等,去年底正式獲批庇護。
■《蘋果》記者德國直擊
月租5,700元兩房單位
在慕尼黑,政府會向每位獲批庇護的難民每月發放399歐元(約3,550港元)生活津貼及上限為640歐元(約5,700港元)實報實銷房屋津貼,他現住的兩房單位月租640歐元,但租約下月底屆滿,他又要重新找居所。
Moro最緊張的是找工作,第一時間到政府求職中心登記,並向本地大學申請認證其大學學位。但政府安排的工作要難民完成免費的「融合課程」後才可開始。融合課程就是德文課,3個單元為期8個月,每日上3個半小時。Moro的課程明年2月完成,但他不想呆等至明年才工作,透過朋友知道有國際企業招聘,只要懂英文就合資格,他即着手準備履歷和作品集,下周獲機會面試。記者問Moro是否快樂,他答:「現在逐漸開始快樂了。」最初他充滿擔憂,擔心被遣返、找不到工作、不被德國人接受,「人人都談論恐怖分子扮難民滲透,我也很害怕,如果有一個敍利亞人放炸彈,全德國的敍利亞人都會被怪責,我們永遠都不會被接受。」現時認識到新朋友,生活逐漸上軌道,心情才舒暢一點。他寄語仍在路途中的難民,不要幻想一到埗就抵達天堂,「路只走了一半,要建立新生活,還需要更多努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920/19302699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