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第二大銀行年底撤英總部 英鎊連跌4日 兌港元見9.5
1 :
GS(14)@2016-10-12 07:44:10【明報專訊】國營俄羅斯外貿銀行(VTB)表示,恐英國「脫歐」影響業務,將把歐洲總部撤出,考慮以德國法蘭克福、法國巴黎或奧地利維也納作為新的歐洲總部,料今年稍後下決定,成為首家準備轉移歐洲總部的歐洲大行。市場繼續憂慮英國可能「硬脫歐」,英鎊昨連續第4日走低,兌美元昨最多跌0.9%至1.225,兌港元在9.5水平徘徊。
VTB銀行財務總監Herbert Moos向《金融時報》稱,原本對倫敦辦公室有更大的發展計劃,但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後,已把計劃規模縮小,並把發展大計轉至其他地方,董事會將在今年底決定轉移的地點。
首歐資大行準備轉移 今年內決定選址
金融業游說團體TheCityUK委託顧問機構Oliver Wyman撰寫的顧問報告警告,若英國與歐盟的貿易嚴重受限,英國金融業及相關行業將失去多達7.1萬個職位,政府從金融行業獲得的稅收亦將損失100億鎊(約952億港元)。
VTB目前在倫敦僱有數百員工,負責環球反洗錢和合規等,另在德國、法國、奧地利和愛爾蘭等歐洲國家設有辦事處。Moos稱,「脫歐」談判不是很快的過程,但也不能推遲轉移歐洲總部的決定。他表示,設兩個歐洲總部相當昂貴,且未知歐央行會否接受業界在歐盟以外地區執行重要業務。
Moos表示,將按監管法規、財政政策和人才等,作為決定新歐洲總部選址的條件,法蘭克福、巴黎和維也納都在考慮之列,但倫敦仍擔任重要角色,只是不再是VTB的歐洲樞紐。彭博社上月報道,VTB計劃在瑞士小鎮Zug、新加坡以至香港擴張業務,擴展其大宗商品交易業務。
被西方制裁 VTB加強亞洲發展
以資產計算,VTB是俄羅斯第二大銀行,其61%股份由政府持有。自兩年前俄羅斯被指支持烏克蘭東部的分離主義戰爭後,VTB一直受到美國和歐盟制裁,禁止其在西方市場發行30天以上到期債務籌集資金。
VTB稱,制裁的意外後果是俄羅斯出現顯著的去美元化,俄羅斯企業對借入美元和歐元的需求減少,很多大型企業甚至將自己的外匯,由海外銀行匯到俄羅斯最大銀行Sberbank和VTB,令VTB的外匯儲備在過去一年增加20%。VTB稱,目前有60億至80億美元的額外現金不能用作投資,只好將其兌換為盧布,這做法並不多見。Moos表示,制裁促使VTB縮減在歐洲和美國的業務,並加強在亞洲發展,全速拓展在印度、中國和越南的業務。
英國力撐制裁俄羅斯
《金融時報》稱,英國一直是歐盟內主張制裁俄羅斯的主力,隨着英國決定「脫歐」,歐盟對俄羅斯的立場可能較為溫和。英國首相文翠珊已表明將在明年3月底啟動「脫歐」程序,料2019年前將完成「脫歐」。由於她表明要從歐盟手上重奪對移民流入的控制權,而人員自由流動是進入歐盟單一市場的主要條件,令市場憂慮英國可能「硬脫歐」。
多家大行曾於6月公投前警告,一旦英國脫歐它們可能從英國撤走數以千計職位,但迄今其他大行尚未採取實際行動。多數大行高層強調,英國金融服務留在歐盟單一市場的重要性,主張在協商新條款期間有過渡期,以防英國金融業喪失進入歐盟市場的資格。不過,摩根士丹利行政總裁戈爾曼(James Gorman)上周也表示,正研究英國決定「脫歐」後,是否需要把員工轉移到其他金融中心。
(金融時報)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401&issue=20161012
富國盈利連跌4季
1 :
GS(14)@2016-10-15 21:49:26【明報專訊】最近受到銷售醜聞纏身的富國銀行,公布今年第3季度業績報告。該行已經連續4個季度錄得盈利下滑,按年跌3.7%至52.4億美元,主要由於其法律訴訟成本相關撥備增加及低利率環境所致。每股收益1.03美元,略勝分析預期的1.01美元。
富國銀行公布,其第三季的股本回報率跌至11.6%水平,跌至全年最低點,淨息差亦跌至2.82厘;期內營收則按年增長1.8%至223億美元,主要受惠於按揭業務收入按年升4.9%至16.7億美元所致。此前,該行擅自為盜開200萬個存款和信用卡帳戶,導致銀行被罰款約1.85億美元。
摩通花旗季績同超預期
此外,摩通第三季盈利亦錄得7.6%按年跌幅,僅錄得62.9億美元,主要因為去年同期獲得22億美元稅務優惠;每股盈利1.58美元,遠勝市場預期。該行經調整收入則錄得255.1億美元,按年升8.4%,超出市場預期的240億美元。雖然花旗第三季收入按年下跌4.98%至177.6億美元,盈利同跌10.5%至38.4億美元,每股盈利為1.35美元,但同樣超出市場預期。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233&issue=20161015
蘋果大中華收入跌30%iPhone 7未沖喜 集團純利連跌三季
1 :
GS(14)@2016-10-27 05:56:42■蘋果大中華地區收入挫,績後公司股價曾跌逾4%。
【本報綜合報道】蘋果公司iPhone7提振公司業績有限,拖累公司整體收入、純利連跌三季。大中華收入遇挫,去季勁跌30%至87.85億美元(約685億港元),按地區計表現最差,並連續三季下跌。蘋果公司行政總裁庫克(Tim Cook)於分析員電話會議透露對中國市場仍有信心,惟改不了收入持續下跌困局。
蘋果大中華收入按年勁跌30%至87.85億美元,為美國、歐洲、日本及亞太區表現最差,亦是連續第三季收縮,與2016年大中華市場首季錄得99%增長,大相徑庭。面對收入引擎增長不再,庫克擬轉戰印度為亞太區發展重心。《華爾街日報》指印度iPhone最新銷售增長逾50%,庫克認為該市場具備潛力。
iPhone上季銷售續跌
而iPhone7亦未能為蘋果公司季績沖喜。iPhone7與iPhone7 Plus上月7日推出後約兩個多星期計,去季iPhone出售約4,551.3萬部,按季升13%,惟按年倒退5%,為蘋果公司推售iPhone以來,連續第四季錄得按年下跌。Mac電腦和包括Apple TV、Apple Watch等其他收入齊跌,分別按年減17%和22%。Apple Pay與Apple Care等服務收入表現標青,按年升24%至63.25億美元。截至今年9月24日止的一季,集團收入468.5億美元,按季增加11%,按年跌9%。純利錄得90.14億美元,攤薄後每股盈利1.67美元,按季升15.6%,按年則減少18.9%。季內毛利率38.01%,按季持平,按年減少近2個百分點。受業績消息影響,蘋果公司股價周二盤後跌逾2%,昨晚早段報114.4美元,跌4.18%。
歡迎三星用家轉會
此外,庫克回應南韓三星智能手機Note7爆炸問題,表示目前難於評估Note7爆炸帶來的機會,但公司非常歡迎所有三星用家轉會。據蘋果公司香港官網顯示,iPhone7 Plus亮黑版持續缺貨,128GB和256GB版本無法於網上訂購。《金融時報》指外國客戶同樣買不到,官網預訂最少要等8星期才出貨。蘋果公司財務總監Luca Maestri在分析員電話會議指出,iPhone7 Plus貨源供應顯著緊張,需求遠超公司原先預期,把所有持貨出售。她預期臨近聖誕等購物旺季,iPhone需求更難達致供求平衡,估計明年才知道Note7爆炸對iPhone影響。蘋果公司對2017年公司預測展望向好,收入介乎760億至780億美元;毛利率則介乎38%至38.5%。經營開支約69億至70億美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7/19813409
美加息升溫 外資或撤退 港股連跌三周瀉千點
1 :
GS(14)@2016-11-12 05:39:28【本報訊】市場憧憬特朗普新政刺激經濟,惟港股前日僅反彈一日,周五即復跌。在道指前晚急升創歷史新高之際,美元轉強,聯儲局12月加息預期亦再升溫。息魔來襲下,恒指昨低開216點,全日跌308點,報22531點;H指跌112點,報9433點。大市成交額增至942.5億元。港股已連跌三周,共跌1,073點。截至昨晚9時,恒指夜期再瀉約200點。記者:黃尹華
對息口敏感的重磅股,包括地產、公用、電訊股昨日紛紛捱沽。九倉(004)全日跌6.6%,成為表現最差藍籌;中電(002)、煤氣(003)等防守性公用股均跌逾3%;中移動(941)亦跌3.27%。至於下周公佈季績的騰訊(700),昨險守200元大關收市,全日急挫3.94%。
■港股昨跌308點,成交額更增至942.5億元。 李潤芳攝
國際金融股逆市上升
特朗普新政刺激其他板塊上升,其競選網站昨日公佈初步施政框架,擬放寬銀行監管,令國際金融股受惠,滙控(005)逆市升1.9%,宏利(945)及保誠(2378)更升約8%。特朗普亦提出要加大基建,資源股炒作升溫,江西銅(358)再升8.5%,洛鉬(3993)漲逾半成。另外,隨着特朗普上場後可能放棄圍堵中國,內地掀起「一帶一路」炒風,中鐵建(1186)和中鐵(390)亦分別跟升5.1%和2.6%。市傳昨日內地將公佈深港通正式在本月21日開通,港交所(388)及本地券商股齊逆市造好,港交所升0.68%,耀才(1428)全日升3.6%,申萬宏源(218)升3.98%。昨日收市後中港監管機構都沒有公佈深港通消息,但下周五設深港通推介會。
另外,昨日4隻新股均上升。在澳門經營夜場的陸慶娛樂(8052)昨掛牌,開報2.3元,較配售價0.21元,高近10倍,收報4.2元,勁升19倍,成交僅得182萬元。彭順國際(6163)升7%,周黑鴨(1458)升13.4%,上諭集團(1633)升59%。中國銀盛財富管理首席策略師郭家耀表示,美元轉強除導致人民幣再貶值外,亦加深市場對國際資金流走憂慮,昨日捱沽主要為重磅藍籌股,包括公用股、電訊股,均是傳統外資持重倉股份。郭家耀指,在走資和美國加息陰影下,下周港股難以大幅反彈。不過,由於11月9日恒指跌穿22000點時,港股通曾出現大幅資金流入,顯示北水會在該位置撈貨,料成為港股支援位。
H股指數加入中鐵建
君陽證券董事鄧聲興表示,美國加息預期升溫令外資流走,下周港股表現,將視乎深港通效應能否抵銷上述不利消息。另外,恒生指數有限公司昨公佈季檢結果,恒生指數成份股不變。H股指數則加入中國鐵建(1186),剔除中海油服(2883),成份股數目維持為40隻。變動於12月5日起生效。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2/19830866
港股連跌兩日 高息股捱沽
1 :
GS(14)@2016-11-15 08:10:26【本報訊】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加息升溫下資金有異動!市場擔心特朗普入主白宮會加重美國通脹壓力,加速美國中長期加息步伐,恒指在加息憂慮升溫下連跌兩日,息口敏感股顯著受壓。恒指收市跌308點或1.4%,收報22222點,兩日累計蒸發逾600點,創逾三個月低;H指跌90點或1%,收報9342點。主板成交807億元,沽空率11.2%。恒指即月夜期昨曾跌逾百點,截至晚上9時半,跌76點,報22203點,低水19點。
美債息升不利新興股市
美債息近日在美國加息預期下急升,資金流向亦明顯有變,國際層面上,由包括港股在內的新興市場流向美國;板塊方面,地產股、房託股(REITs)及公用股等息口敏感股,以至科網股龍頭騰訊(700),均明顯向下。瑞士寶盛私人銀行中國及香港高級證券分析師周雯玲解釋,美長債息升不利新興股市、環球債市與高息股,預計情況會持續一段時間。她又指港股暫時跌幅相對新興債市較小,不排除是由於內地資金南下買貨有支持所致,因在人民幣貶值下,北水有更大興趣參與港股通,而港股下跌亦會吸引內地聰明錢趁平撈底。事實上,近日跌市下北水趨向增加南下撈貨,港股通昨淨吸資額佔全日使用額度24%。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指市場「玩緊特朗普帶嚟新世界」,不同資產及板塊強弱互見的局面料持續一段時間,而旗下基金已透過長倉美元,對沖科技股股價下跌之影響。他又認為新興市場資金流對港股「好唔就吓」,料港股後市不會太好,恒指能保持在二萬二水平已屬不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5/19834079
人民幣中間價終止12連跌
1 :
GS(14)@2016-11-23 07:48:53【本報訊】人民幣中間價經歷連續12日下跌後,昨日終於調升,印證近日市傳人行將會出手,以免人幣滙價下滑過急。昨人幣中間價調升約0.3%,美元兌人幣見6.8779。截至昨晚9時半,人幣在岸價(CNY)稍微升值33點子至6.8875,人幣離岸價(CNH)則續貶55點子,見6.91,即每百港元兌約89人幣。東亞銀行高級市場分析師賴春梅指,人行關注近日人幣跌幅,或會令市場錯誤期望未來將會有更快、更急跌幅,故此出手干預,而現時市場對人幣滙價長遠仍然悲觀,相信人行不會大力支持滙價向上,只會控制跌幅。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昨撰文指,人幣貶值並不像許多人想像的可怕,即使滙率出現暫時調整,最終將會回到基本面,更指出中國尚有資本管制這一道最後防線,沒有必要對短期的、波動性的貶值過於擔心。余永定又指,中國屬世界最大的貿易順差國,經濟增速高於全球平均增速、外滙儲備多、金融資產收益率高於其他國家,貨幣不會出現貶值20至25%的狀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23/19842901
港股連跌4日 失守200天線
1 :
GS(14)@2016-12-21 08:11:50【明報專訊】受到歐洲德國柏林等地接連發生三宗恐怖襲擊,以及港美息差拉闊影響,港股連跌4日,連同昨日下跌逾103點計,進入12月份以來累計插水1060點,跌4.65%,低見21729點,比去年「收爐」的21914點還要低。技術走勢上,港股已插穿200天線所在的21815點。證券界相信,在資金往美國市場靠攏,港股難以在今年底見到大型粉飾橱窗行動。
12月以來累跌4.6%
港股下跌,成交亦連續3日遞減,到昨日總成交只餘537.46億元。成交側重於重磅股騰訊(0700)及匯控(0005)身上,兩者幾佔總成交近8%,但是在兩者股價受壓下,即使中國移動(0941)炒高1.5%力撐,亦無助大市回升。
目前恒指進一步靠近牛熊分界線250天線所在的21450點。
永豐金融研究部主管涂國彬稱,隨着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擬減稅及增加開支,並且要吸引資金到美國吸納美債支持其基建開支,港股在邁向2017年,仍然處於拆倉潮,除金融股表現稍好外,其他股份均欠吸引力,明年全年表現將較波動。
匯盈證券董事謝明光則稱,去年底美國減息之後,沒有說明會加快加息步伐,但今年底美國卻明言明年擬加息三次,加上候任總統特朗普上台會有動作,已經為港股添壓,並且插穿200天線。他不見得年底會有粉飾櫥窗活動。由於香港本身面對高樓價,甚至觀望特首選戰結果,為市場增加更多不明朗因素。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537&issue=20161221
金價連跌7周 12年最長跌浪
1 :
GS(14)@2016-12-25 11:01:20【明報專訊】市場猜測經濟增長加快,將會強化美國聯儲局的加息理據,拖累金價連跌7個星期,累計下跌13%,是12年最長的跌浪。
數據勁 強化聯儲局加息理據
美匯指數高位回吐,收報103美元,跌0.08%。外圍金價止跌回升,隔晚現貨金價中止3天連跌,回升0.4%或4.9美元至每盎司1133美元,惟全周計仍下跌0.14%。紐約2月期金升2.9美元或0.3%,收市報每盎司1133.60美元;累計本周跌0.3%,是2004年5月中以來最長的跌浪。
憧憬減產 油價微升
聯儲局於12月中議息會議時曾暗示,明年將加息3次;剛於上周四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增長速度達到兩年來最快,支持聯儲局提出的明年加息3次的預期。
國際油價方面,聖誕節前夕,市場交投淡靜,加上投資者觀望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非OPEC產油國削減產量,外圍油價僅錄得輕微上升,紐約2月期油升7美仙或0.1%,收市報每桶53.02美元,是2015年7月中以來最高水平。全周累升0.1%。布蘭特期油升11美仙或0.2%,收市報每桶55.16美元,全周累計上升0.1%。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834&issue=20161225
泰國打擊零團費 內地旅客連跌兩月
1 :
GS(14)@2017-01-02 05:41:15【明報專訊】中國旅客近月選擇境外遊到訪地區較2016年上半年相比起了變化,一向受內地人熱捧的泰國, 中國旅客訪泰人次竟連跌兩個月,單是2016年11月更銳減三成,情况罕見。泰國央行宏觀經濟及貨幣政策部門高級官員Don Nakornthab認為,這或與國家早前打擊「零團費」旅行團有關。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及網上旅遊服務預訂平台攜程早前聯合發布《2016上半年中國出境旅遊者報告》顯示,泰國位居中國出境遊二十大地區榜首,中國旅客佔整體訪泰旅客近三成,為最大佔比國家。不過,據泰國央行最新數據,2016年10月內地旅客按年減少16.22%;11月更大減29.73%至43.25萬人次,一反中國旅客熱愛遊泰的常態。Don Nakornthab表示,數字銳減主要由於泰國政府早前宣布打擊「零團費」旅行團所致,11月中國旅客數字跌幅已見底,目前已觀察到申領泰國旅遊簽證的內地旅客正回升。
澳再回落 港跌幅趨穩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公布2016年11月旅遊數據亦顯示,內地訪澳旅客人次於9月及10月較8月輕微回升不足一個百分點後,11月再回落,中國旅客按年跌1.2%至17.06萬;訪港內地旅客人次跌幅近月趨向平穩,11月內地旅客人次按年減少3.5%至338.9萬。
學者:內地客偏好匯率優惠地區
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由於人民幣近期持續貶值,令中國人旅遊模式轉變,傾向到訪匯率較優惠地區如日本、英國等。至於遊泰中國旅客減少,相信與泰王蒲密蓬於去年10月中旬駕崩,全國進入一年守喪期有關。
日本11月內地客增19%
據日本政府觀光局數據顯示,2016年10月訪日中國旅客人次按年增13.6%;11月更增至19.2%;英鎊自脫歐公投後急貶,帶動當地旅遊業,據國際旅遊金融服務公司環球藍聯(Global Blue)數據,10月至11月歐盟以外國家旅客免稅品花費金額急升41%,當中佔歐盟以外國家旅客四分之一的中國旅客升63%;美國旅客花費金額更升近九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070&issue=20170102
外儲6連跌 守3萬億美元關 分析:跌至臨界點更危險 應停儲備救匯
1 :
GS(14)@2017-01-08 18:18:07【明報專訊】受到人民幣匯價持續貶值等因素影響,中國去年12月外匯儲備按月減少411億元(美元‧下同)至30105億元,連跌6個月,守住3萬億元關口,其跌幅亦較去年11月及10月為小。外管局解釋,外匯儲備規模下降,主因人行需要資金穩定人民幣匯價所致。分析相信,外匯儲備跌破3萬億元是遲早的事,一旦外儲下降到臨界點而匯率又存在強烈貶值預期,將面臨更大的風險,認為中央應立即停止以儲備救匯。
明報記者 徐寶文
國家外管局昨日公布,去年12月外匯儲備按月減少410.81億元至30105.17億元,跌幅較11月下跌690.6億元及10月份下跌457.3億元有所收窄,同時亦略勝市場預期的30100億元;全年而言,外匯儲備減少3198.44億元,降幅遠小於2015年的5126.56億元。
另外上月基金經理儲備頭寸按月亦跌2.2億元至96億元;黃金儲備亦跌19.1億元至678.8億元。
全年減3198億美元 少於前年
去年人民幣全年貶值約6%,資金「出走」情緒持續高漲,外管局負責人昨日解釋,從全年情况來看,人民銀行穩定人民幣匯率是外匯儲備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
從12月情况看,人行向市場提供外匯資金以調節外匯供需平衡,以及非美元貨幣貶值等多重因素,是影響外儲減少的原因。
雖然距離跌穿3萬億美元關口只有一步之遙,不過新華社引述外管局相關人士表示,市場應該更關注外匯儲備能否持續為市場提供流動性,或能否抵禦外部風險衝擊,而非某一水平;即使外匯儲備降到3萬億元以下,也不代表危機就會到來。
新華社﹕3萬億美元以下不代表危機來
面對如此數據,中央究竟要穩定匯率還是保外儲?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認為,近期中央顯露出強硬手段,預期本月外儲或仍有機會守住3萬億元,但在美元強勢、今年或加息三次下,人民幣進一步貶值已屬必然,中央以外匯儲備救匯,短期或見效,但同時亦削弱了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有「惡性循環」,一旦外儲下降到臨界點而匯率又存在強烈貶值預期,將面臨更大的風險,必須立即停止。
王弼﹕人行近期措施只有短效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相信,目前人民幣估值偏高,但中央卻動用外匯儲備來守住匯價,實際上更鼓勵投資者趁高拋售人民幣。從整體趨勢來看,外匯儲備很快會跌穿3萬億元,近期中央的資本管制措施無疑有短期作用,但長遠而言絕對妨礙經濟發展,當局須思考是否應該讓人民幣完全自由浮動。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553&issue=2017010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