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實習記者 吳凡
從最初上市即被外界看好為中國光伏裝備業的“未來之星”,到如今忙著力求保殼,7年不到的時間里,江蘇華盛天龍光電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龍光電)似乎坐了一趟“過山車”。
日前,天龍光電發布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6年1~9月份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00萬至-2500萬元。值得註意的是,這已經是公司連續第2年的業績虧損,而根據新版的《創業板上市規則》規定,連續虧損3年就將被直接退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按照目前狀況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出現虧損2500萬至3000萬元,天龍光電想要在第四季度實現扭轉盈虧難度不小。而如果公司今年的業績仍無法回暖,留給天龍光電“保殼”的時間僅僅只剩下1年。
業績連年虧損
在天龍光電的《2016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中,今年1~9月,公司歸屬上市公司的股東凈利潤虧損了2500萬至3000萬元,上年同期顯示虧損3543萬元。
對於公司業績出現持續虧損,天龍光電解釋稱,主要是各項費用較高。其中預計1~9月份非經常性損益對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為1325.78萬元。
這是天龍光電連續第2年虧損,但7年前公司的經營可謂是另一番景象。
2009年12月,主營單晶矽生長爐、研磨機、藍寶石晶體生長爐、光伏電站的天龍光電正式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彼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億元,實現凈利潤0.68億元,同比增長16.17%。
到2011年,天龍光電宣布,其實現營業收入8.42億元,同比增長86.1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62億元,同比下滑27.08%。《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公司稱是受全球光伏行業不景氣的影響。
2012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僅為1.76億元,同比下滑79.0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11億元,同比下滑程度更是達到了921.28%。
事實上,2013年,公司的業績也並沒有出現扭轉為盈的“奇跡”,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3億元。2014年前三季度,公司虧損金額仍然高達0.62億元,按照規定,創業板上市公司連續虧損三年將被直接退市。
對此,天龍光電於2014年11月22日發布公告稱,由於2011年以來子公司江蘇中晟半導體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中晟)業績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公司認為,轉讓江蘇中晟的股權是實現2014年度扭轉盈虧的唯一方案。
天龍光電也確實“押對了寶”,公司2014年實現扭虧為盈,盈利2947.32萬元。
不過,由於公司主營業務低迷,盡管2014年實現盈利,天龍光電2015年卻再次巨虧3.6億元。截至2016年前三季度,公司依然深陷業績低迷的泥潭。
主業持續低迷
除公司的業績遲遲無法複蘇以外,天龍光電還被其他事情所累。
今年8月18日,因一起借款糾紛,天龍光電被要求賠償總計3800萬元。
此外,去年9月,天龍光電因違規擔保惹禍上身,遭四名自然人起訴。同年9月,公司還收到了一份民事判決書,由於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公司子公司上海傑姆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被要求向南京銀行上海分行賠償20萬元。
不僅如此,由於天龍光電控股股東常州諾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常州諾亞),於2015年3月4日向天龍光電借款3500萬元,並於2015年3月12日歸還了該筆借款。深交所認為常州諾亞向天龍光電借款行為屬於控股股東非經營性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因此,天龍光電與常州諾亞被證監會給予公開譴責處分。
除了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天龍光電的實際控制人近年也更換頻繁。
2014年11月,天龍光電發布公告稱,北京靈光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靈光)擬對常州諾亞增資1.1億元,增資完成後,北京靈光持有常州諾亞81.48%的股權,從而間接控制天龍光電20.05%的股權,成為天龍光電第一大股東。這也意味著,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也變成了周榮生、顧宜(彼時上海晶美持有北京靈光40%的股權,而上述兩人持有上海晶美全部股權)。
值得註意的是,上述增持行為也一定意義上解救了天龍光電。而近期,公司實際控制人再次易主。
今年7月20日,公司接到控股股東常州諾亞通知,福建商人陳華以現金出資8000萬元收購上海晶美持有的北京靈光40%股權、以現金出資2000萬元收購胡小星持有的北京靈光10%股權。收購完成後,陳華將持有北京靈光50%股權,間接控制上市公司4045.72萬股股份,持股比例20.23%。股權交割完成後,上市公司天龍光電實際控制人變更為陳華。
處於退市邊緣的天龍光電,會在這位新晉實際控制人掌控下發生怎樣的變化還不得而知。不過,公司目前主營業務低迷卻是事實。
“我國光伏行業發展迅速,技術進步也很快,但最核心的問題是目前掙錢的企業不多。”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記者表示。
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CDC)自2016年4月起,只采購9價HPV疫苗,主要是其兩劑的免疫程序有助於提升接種率。2016年底前,2價及4價HPV疫苗將不再供應美國市場。
等了10年的宮頸癌疫苗,剛上市就被退市,這消息未免再次讓中國人糾結。
2016年7月1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準葛蘭素史克(GSK)公司的預防用生物制品 “人乳頭瘤病毒吸附疫苗”希瑞適的進口註冊申請。該產品系采用桿狀病毒表達系統分別表達重組HPV16和18型的L1病毒樣顆粒,經純化,添加MPL和氫氧化鋁佐劑等制備的雙價疫苗。
該疫苗是首次申請在我國上市的新疫苗,研究數據表明在國內目標人群中應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與國外具有一致性。該疫苗的批準,為我國宮頸癌的預防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
“之所以等了10年,是因為這個疫苗在中國的臨床試驗一直處於補充狀態,在臨床上沒有得到理想的數據,現在得到了,所以才批準,並非官方壓制不給批號。”一位參與審批的專家表示。
人乳頭瘤病毒是是乳頭瘤病毒家族中的一種,簡稱HPV。目前已知有100多種不同類型的HPV,其中大部分HPV類型被視為“低風險”,與宮頸癌並無關聯。但是,有14種HPV類型被列為“高風險”,已經證實它們會導致幾乎所有的宮頸癌。其中,兩種風險最高的病毒株HPV-16型和HPV-18型可導致約70%的宮頸癌病例。
HPV感染現在國際上不論從流行病學還是臨床數據方面均已達成共識,即HPV是引起宮頸癌的必要條件。第一位闡明HPV是引起宮頸癌關鍵因素的德國科學家楚爾-豪森也於2008年被授予了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在其研究的基礎上,科學家們研發了HPV預防性疫苗來預防宮頸癌的發生 。
“疫苗批準後,國家沒有強制性接種,采取自願原則。”上述專家表示。
日本厚生勞動省2009年10月批準宮頸癌疫苗,同年12月開始在國內銷售。2010年11月起對接種疫苗提供公費補貼,2013年4月將其定為定期接種對象,累計共339萬人接種。但是,接種後稱健康受損的女性不斷出現,截至2016年4月底,共接到2945人的副作用報告。
“2價和4價宮頸癌疫苗,在美國兒童中接種也不是很理想,要接種三次,9價疫苗只接種兩次,這是美國免疫規劃改變的一個原因。”一位在美國的華人表示。
事實上,此次美國政府采購宮頸癌疫苗,免費接種,次數減少,也是為了擴大接種面。
“希瑞適在美國的上市許可證仍然有效。2009年,希瑞適獲得美國FDA的批準,用於預防致癌型HPV-16和18引起的包括宮頸癌在內的疾病。GSK致力於宮頸癌預防,針對美國市場的決定不影響對其他市場的供應。除美國外的其他市場仍在廣泛使用,並且為降低全球宮頸癌疾病負擔作出了巨大貢獻。希瑞適已在全球136個國家及地區獲批上市,已有超過6千1百萬劑希瑞適提供全球市場。超過60個國家將HPV疫苗納入國家計劃免疫項目。”葛蘭素方面表示。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國際權威機構認可希瑞適的保護效力及其令人滿意的效應風險比。
中國的宮頸癌疾病負擔巨大,每年新發宮頸癌達13萬例,造成3萬例死亡。而目前的篩查體系尚不能完全覆蓋,希瑞適在中國使用能有效幫助降低宮頸癌疾病負擔。
“希瑞適在中國的上市計劃沒有影響,會如期上市。”葛蘭素方面表示。
據了解,目前默沙東的4價疫苗已經在中國進行審批過程,9價疫苗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一旦經過審批,4價和9價疫苗一樣會在中國市場現身。
周一,全國股轉公司對兩家未及時發布2016年半年報的掛牌公司實施強制摘牌,這是股轉公司今年第二次強令企業退市。
新三板市場規模迅速擴張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問題公司開始浮現。股轉公司指出強制退市是加強監管的重要舉措之一,並在近日發布了企業終止掛牌新規,明確了11條強制摘牌條件。
主動摘牌的企業數量也激增,10月就有9家掛牌公司主動申請退市,今年來主動退市的公司達到26家。分析人士指出,一些企業意識到掛牌後融資難度仍然較大,掛牌維持成本較高,因此理性地選擇了退出,未來主動摘牌企業數量會繼續增長。
強制摘牌再度警示市場
周一,在10月的最後一天,股轉公司再次實施強制摘牌。
森東電力(833364.OC)、眾益達(833974.OC)由於未能按照規定時間披露2016年半年度報告,觸發了強制摘牌。另外三家沒披露半年報的公司遠特科技(834535.OC)、佳和小貸(834610.OC)、昌盛日電(835154.OC)則主動申請了摘牌。
而新綠股份(834632.OC)、時空客(831335.OC)、金洋新材(832490.OC)、優諾股份(833794.OC)、ST鑫秋(832268.OC)五家掛牌公司在最後時刻壓哨發報,險些遭遇退市。
股轉公司要求,被摘牌公司應積極應對投資者訴求,主辦券商應督促被摘牌公司披露終止掛牌公告,協助做好與被摘牌公司投資者的解釋溝通工作,指導督促被摘牌公司妥善解決投資者訴求。
今年6月30日,股轉公司首次動用強制摘牌,將未及時發布2015年年報的朗頓教育(831505.OC)和中成新星(831610.OC)開除。股轉公司指出, 強制摘牌是加強監管的一項重要舉措,將對市場產生警示效應。
周一被強制摘牌的兩家公司都曾受到監管者的關註。
今年8月15日,森東電力的主辦券商西部證券發布風險提示公告稱,主辦券商到森東電力現場核查時,發現除實際控制人、曾經失聯的已離職董事長邱麗新外,未能見到公司現任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而在森東電力生產現場,生產車間均無員工在崗,亦未展開生產。
西部證券還發現森東電力存在拖欠員工薪資的情況,且多次提出要求查看公司合同臺賬等相關資料,都未能取得。西部證券不僅是森東電力的主辦券商,也是其第三大股東。今年1月份,西部證券以4.5元每股的價格認購森東電力150萬股,合計投資675萬元,占比2.44%。
在主辦券商揭示風險後,森東電力5名董事和董秘紛紛辭職或被免,今年10月,森東電力收到了吉林證監局責令改正的處罰決定。
與森東電力直接放棄相比,眾益達從9月1日停牌以來四次發布半年報披露的工作進展,不過最終仍然未能及時發布。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此前曾產生認定分歧。在2015年年報中,公司稱三項肉類產品合計可實現收入達到8724萬元。但是,審計方興華會計師事務所卻認為,存貨賬面價值無法認定,無法判斷存貨未來可變現價值,因此對公司年報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6月24日,股轉公司對眾益達下達年報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存貨價格的來源,報告庫存商品余額、庫齡情況、是否存在過期產品等,並說明對期末存貨的期後銷售情況和回款情況。
主動摘牌申請激增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除了3家未披露半年報的公司,今年10月就有9家掛牌公司申請主動摘牌,包括申昊科技(833304.OC)、船牌日化(836526.OC)、早康枸杞(420631.OC)、恒大文化(834899.OC)、網城科技(836538.OC)等等,全部是基礎層協議轉讓企業,在二級市場均未發生交易,僅沃福枸杞(833270.OC)和中科通達(430154.OC)完成過融資。
截至目前,新三板摘牌企業總數已經達到67家,其中今年摘牌的就占近一半。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產品與投資研究中心主任宋國良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新三板市場融資功能已經退化,反而要多納稅,企業當然就不感興趣了。”他認為,由於新三板監管加強,企業受到信息披露義務的約束,會感到不如不掛牌時更加自由。
華東一家大型券商新三板首席分析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企業各有各的需求。有的發現掛牌以後也融不到資,還要擔負成本,把財務披露出來。還有的被並購走掉,今年新三板並購總數在上升,一些企業上新三板時對這個市場預期過高,不論是並購走還是感到沒有意義而離開都是正常的。”
雖然新三板企業數量在不斷快速增加的情況下達到了9341家,但是大約有一半的掛牌企業既沒有實現融資目的也沒法實際發生交易。
10月21日,股轉公司發布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股票終止掛牌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對主動摘牌和強制摘牌規則進行細化,規定了十一條強制摘牌條件,包括信息披露嚴重失信、欺詐掛牌、持續經營能力存疑和公司治理不健全等。
股轉公司表示,新三板自擴容以來,掛牌公司數量快速上升,海量市場規模已經形成。為了健全市場自凈功能,實現市場優勝劣汰,對於不符合掛牌維持條件,以及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的掛牌公司,將依法強制其股票終止掛牌。
前述分析師認為,新三板控制一定的市場規模對後續政策落地也有好處。他表示,“新三板在準入上的寬松決定了需要設置較高的投資者門檻,後續要想把投資者門檻降下來,就需要強化企業的質量把控,降低整個市場的風險。否則貿然把門檻降下來,普通投資有踩雷的風險。”
11月2日下午4時,匹克體育(01968.HK)從港交所退市,這標誌著歷時3個月的匹克體育私有化劃上了一個句號。
“完成私有化只是第一步。”匹克體育CEO許誌華透露,未來的匹克體育將從單一的體育裝備品牌升級到體育產業集團。
25億港元完成私有化
匹克體育私有化退市的消息由來已久。
就在今年5月23日,這家公司發布了兩份公告,一份是關於上市公司停牌公告,另一份則是關於“變更首席財務官、公司秘書、授權代表及於香港接收法律程序文件和通知書的代理人”。彼時就有市場傳聞稱這是其即將私有化的信號。
直到今年7月,匹克體育匹克才首次公告了私有化得計劃:建議由要約人許氏體育通過協議計劃將匹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私有化;提出每股計劃股份換取2.60港元現金,計劃股份包括9.276億股,累計金額約25億港元。
10月28日,匹克體育註冊地大法院正式批準了要約人許氏體育透過協議計劃將公司私有化的計劃。同一日,根據該計劃削減公司已發行股本及相應的向要約人發行股份亦已獲大法院確認。而在此前,匹克體育全體股東大會正式投票通過了私有化決議。
匹克在體育行業為實施私有化?
匹克方面回複第一財經記者稱,7年前的2009年9月,匹克上市,但上市以後公司股價的表現卻並不令人滿意。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國家關於加快體育產業發展的文件出臺之後,體育產業迎來了黃金時代,國內體育概念股甚至是泛體育概念股都大受投資者熱捧,體育產業被看作資本市場的一片藍海。
對比之下,在體育產業深耕多年的匹克,投資價值反而長期被低估,公司很難有效運用資本平臺,進而影響公司經營業務發展。因此,在公司大股東許氏家族的提議下,匹克實施了私有化計劃。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匹克此次私有化的過程中,倒是受到不少資本的青睞,諸如道格資本、光大資本、前海母基金、民生銀行、國信證券、廣發證券、西南證券等機構都成為匹克體育股東名單上的新貴。
未來計劃:並購、多品牌
綜合匹克體育近5年的財務數據來看,2010年-2013年公司的營收和利潤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2013年以後實現了穩步的增長。2015年,匹克的全年營業收入31.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33%,而去年同期為8.75%,增速稍有提升。不過,盈利的增長勢頭卻有所減弱, 2015財年全年盈利3.9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2.33%,而去年同期為31.27%。
此前,徐誌華曾表示, 匹克的主要銷售市場聚焦在二三線城市、特別是三線城市。“在一線城市,高端人群已經被國外品牌占據,我們很難在爭奪這一市場。相比國外大品牌,我們的優勢還在於高性價比,這一訴求更適合低端城市。”
但許誌華強調,二三線城市並不意味著可發展的空間更小。他指出,相反二三線城市實際上“更賺錢”——“越低端的城市,競爭越不充分,因此商品售價越高,利潤也越高。”據他透露,匹克在二三線城市的折扣大約在8~9折左右,而一線城市的折扣通常會被壓到5~7折。
事實上,上述情況並不僅限於匹克體育,安踏、李寧等品牌也面臨在一線大城市競爭不過阿迪、耐克這樣的國外品牌。
雖然從2014年開始,上述幾家公司的在業績下滑後隨著市場政策的利好集體回暖,但這也意味著,本土品牌彼此間的廝殺角逐更加激烈。
“首先,匹克回歸是件好事。眾所周知是他們在港股的估值偏低。如果能夠回歸,這類的公司是受到內地市場青睞的。” 關鍵之道體育咨詢有限公司CEO張慶坦言。不過,隨後他也指出,匹克起家於籃球,但隨著籃球市場的升溫,國內的安踏、李寧也在觸及這一塊兒領域,匹克的壓力開始增大,如今只能說這一方面有特色,談不上是有優勢。在張慶看來,單是在運動產品上想要謀求發展、突破在現今的市場上已經非常困難。因為在價格上,國內品牌主打的是性價比,所以在價格定位上,比拼也很激烈。“唯有通過資本的並購、圍繞產業鏈做垂直性的整合才能夠突圍。”
而對於匹克自身來說,也許也早有打算。
“私有化之後,匹克體育將實施多品牌戰略,完善體育裝備行業國際化戰略布局。”許誌華說,“未來會通過收購和投資國際上體育細分行業優秀的裝備公司,實施多品牌戰略,逐步完成在籃球、足球、網球、馬拉松等大眾體育範圍內多品類、多層次的裝備戰略布局。同時,匹克將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本合作夥伴、體育合作夥伴的資金和資源優勢,建造匹克體育產業生態圈。”
歡迎親們在留言區暢所欲言,並在第一財經客戶端參與提問區的互動哦,您可以到App Store、各大安卓市場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
中國基金市場即將迎來無傳統封基時代。
截至目前,市場僅存基金鴻陽等五只封閉式基金。若無意外,基金鴻陽很快也將謝幕,轉換為靈活配置的混合型基金,而最後一只封基基金銀豐到期的時間距今也僅有8個多月。
在封閉式基金即將全線“退市”的倒數約280日內,它們的折價優勢受到業內關註。“封閉式基金折價優勢,錯過了就真沒了。”華南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不考慮其他因素,如果折價率不收窄,那持有到轉換後,將獲得套利收益。”
截至目前,5只封閉式基金二級市場折價2.8%至7.89%不等。然而,若把市場波動風險和到期後的贖回費率等因素考慮在內,最後的封閉式基金的投資價值仍舊參差不齊。
封基“整體退市”在即
又一只封閉式基金要“退市”。11月3日以來,寶盈基金連發三份公告通知召開基金鴻陽(184728)封閉式轉型大會,審議轉型寶盈消費主題一事。若一切順利,在2016年11月3日至2016年12月2日持有人表決通過後,基金鴻陽將啟動退市程序,並在流程結束後,正式轉型為靈活配置型混合型開放式基金。
基金鴻陽成立於2001年12月10日,基金份額20億份。一如其他封閉式基金的命運,在持續運作15年後,基金鴻陽即將結束自己的封基生涯。從三季報來看,基金鴻陽的倉位並不低,其中股票投資占比69.72%,債券投資占比19.78%。轉型後,寶盈消費主題的股票投資比例將定為0%–95%,其中投資於消費主題行業公司證券的比例不低於非現金基金資產的80%。
基金鴻陽並非是封閉式轉型第一單,但它卻讓封閉式基金整體“退市”的前景又往前進了一步。
在中國的基金市場,封閉式基金先於開放式基金成立。1997年11月14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頒布《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為中國基金業的規範發展奠定了規制基礎。4個月後的1998年3月27日,中國首批封閉式基金誕生,當時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和國泰基金管理公司分別成立規模均為20億元的兩只封閉式基金——“基金開元”和“基金金泰”。
封閉式基金也曾有過一段輝煌期。近日在上海陸家嘴召開的一場小型論壇上,上海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的副總回憶起當初的光景時表示:“跟現在基金銷售渠道為王的格局完全不一樣,以前基金公司都沒有渠道概念,發基金那會,都是券商渠道主動找上門,要求一定的額度。”
熱銷的封閉式基金,一單接一單,不斷發行,很快在幾年之後告別了稀缺時代。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02年9月,國內基金管理公司18家已募集成立並已掛牌上市的封閉式基金達54只,籌資總額達807億元。一邊是股票市場的低迷,另一方面又是基金價格的折價,很快封閉式基金的吸引力不再。券商賣基金也變得困難,最後不得不自己吃進剩余的基金份額,如基金科瑞4億多份、銀豐1億多份的余額在發行時被主承銷商包銷。
當封閉式基金成一團死水之際,隨著制度的完善和創新工作的推進,開放式基金卻像火一般點燃了整個市場的熱情。
在2000年10月8日,證監會發布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試點辦法》後,次年9月,中國第一只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即誕生。中國的基金市場正式迎來了持續15年的開放式基金大發展階段。截至目前,開放式基金數量已經超過了3000只,超過了A股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的數量。
正是此消彼長,自2002年最後一只封基——基金銀豐成立後,便未有封基發行。而這些封基到期後,遭遇了三種命運:到期清盤、轉換成LOF基金、普通的開放式基金。截至目前,包括基金鴻陽在內的封閉式基金僅有5只。另外四只封閉式基金是基金豐和、基金久嘉、基金科瑞、基金銀豐,分別隸屬於嘉實基金、長城基金、易方達和銀河基金。
在業內人士看來,按照當前的環境,封閉式基金轉型為靈活配置型混合基金的概率最高。5只封閉式基金當前的規模均超20億,到期直接清盤是自毀財路,基金公司肯定不會這麽做;平移為LOF基金是方便,但LOF成交量極為低迷,這些年來有別於ETF的大行其道,LOF逐漸邊緣化。“當前轉換成普通開放式基金是一個現實選擇,當然靈活配置型基金由於倉位變動靈活,更加受到追捧。”
投資賬本
眾所周知,中國封閉式基金普遍遭遇了上市後即折價的問題。但對於二級市場的持有者來說,封轉開似乎將為他們帶來一次轉換的套利收益。
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11月7日,基金豐和、基金久嘉、基金鴻陽、基金科瑞、基金銀豐五只基金二級市場的價格相較基金凈值分別折價4.89%、6.47%、2.82%、4.65%和7.89%。
若以11月7日的收盤價買入,不考慮此後的市場價格及凈值波動,那在封閉式基金轉換成開放式基金後,持有人將額外獲得上述與折價率相差不多的收益。
華南一家券商金融工程研究員對《第一財經日報》稱:“轉換時,會有個折算的過程,折算是按照凈值來折算的。打個比方,投資者買了100份封閉式基金,當日對應的收盤凈值1元,他買入的二級市場價格是0.9元,持有的總金額是90元。但一旦按照凈值折算,投資者100份對於對應的價格變相提到了1元,他持有的基金總金額變成了100元。”
值得註意的是,過去多只封閉式基金到期之時,二級市場成交時有放量。這也說明了投機有所行動。“有時候,封閉式基金接近到期時,二級市場價格會有向凈值靠攏的過程,折價率會收窄。”上述研究員說,“如果價格加速上漲至凈值水平,那直接就可以在二級市場獲利了結。”
毫無以為,基金鴻陽是目前距離退市或者轉換時間最近的一只基金。截至11月7日,基金折價率不到3%,這樣的套利優勢則極為有限。
另一方面,轉換過後,投資者對於新基金持有期限將重新計算。從過往幾只封轉開基金的情況來看,在轉換之後的一個季度內,大量投資者選擇了贖回。然而,正常情況下在持有期限一年以內贖回,投資者還要償付一定的贖回費。這樣看來,基金鴻陽“真正”的折價率恐怕不足2%。
“(基金鴻陽)對於套利者來說,吸引力不大。”上海證券基金評價中心劉亦千,現在折價僅3%,套利空間很小了。考慮到套利完成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其間,收益還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轉型期間還要承擔市場風險。
不過,在劉亦千看來,到期仍有較長時間、折價率較大的基金才值得關註。
截至11月7日,基金銀豐折價率高達7.89%,若無意外,它將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只封閉式基金,到期日是2017年7月14日。在資產配置荒時代,如此折價率具備一定的吸引力。但到期時間較長,面臨的風險也較高。
*ST濟柴12月29日晚間公告,2016年度,公司通過重大資產置換並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簡稱“中石油集團”)持有的中國石油集團資本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油資本”)100%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
目前,中石油集團持有的中油資本100%股權轉讓至公司的股東變更工商登記手續已辦理完成。中油資本已取得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西城分局換發的《營業執照》。上述變更登記完成後,公司成為中油資本的唯一股東,中油資本成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並已過戶至公司名下。
中油資本將於2016年度納入公司合並報表範圍,中油資本在報告期內持續盈利,使得公司2016年度預計將實現扭虧為盈,公司決定向深交所提交關於撤銷退市風險警示的申請。
同日,*ST濟柴發布2016年業績預告:預計2016年凈利潤50-55億元,上年同期虧損7618.11萬元。 公司擬將公司中文名稱變更為“中國石油集團資本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變更為“中油資本”。
新年伊始,驢媽媽旅遊網母公司景域文化發布公告稱,擬向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申請股票終止掛牌。對於主動終止掛牌的原因,景域文化表示是為了公司戰略發展需要和下一步更大更遠資本運作服務。
突然間,驢媽媽退市了,這讓業界大吃一驚!這背後究竟是什麽原因?驢媽媽退市後又要何去何從?
對此,驢媽媽創始人洪清華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采訪時透露:“這次從新三板退市是為了今後更大的資本運作,目前公司的各種條件都很完善,未來的資本運作應該是一切皆有可能!”
公司未盈利
洪清華透露,景域文化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的一年多時間里,豐盛控股、華策影視、村華中景等知名企業和投資機構成為景域文化新的股東,融資達11.8億元,是新三板融資金額最多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公開財務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2016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31億元、27億元,同比增長123%和163%,增幅領先於行業競爭對手。
值得註意的是,雖然景域文化營收連年增長,但該公司並未盈利。2016年上半年,景域文化的虧損達到2.56億元,2015年同期為1.33億元。2016上半年毛利率僅為4.74%,同比下降了1.76%。
“景域文化連續三年營收大升的同時利潤卻大降,特別是毛利潤下降十分明顯,這暴露出其主營業務存在問題。期間,景域文化兩次定增延期,反映了投資者的疑慮,即該公司的發展方向和商業模式還不是很清晰。”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分析。
也有業內觀點認為,景域文化上新三板後也有資本運作野心,尤其是在豐盛控股、華策影視、村華中景等知名企業和投資機構入股後,可惜之後錯過了一些時機,這令該公司管理層和投資方頗感惋惜,因而此番退市也是為了尋找更好的資本運作機會。
對此,洪清華表示:“景域文化申請終止新三板掛牌,為了公司戰略發展需要和為下一步更大更遠資本運作服務。今天下午董事會已經全票通過決議,接下來還要通過股東會決議和獲得全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的批準。”
更大計劃的猜想
關於景域文化究竟會以何種形式進行所謂更大的資本運作,業界有幾大猜想,比如到主板上市,但是主板排隊時間很長,除非其借殼,然而要找到合適的殼公司也非常不容易。又或者赴境外上市。
勁旅咨詢首席分析師魏長仁指出,根據目前景域文化自身的條件和公司架構來看,其最可能的選擇之一應該是登陸港股市場。
公開信息顯示,前段時間,巨額虧損的美圖在港股上市可能刺激互聯網公司紛紛轉向港股。港交所對擬上市公司有三條財務標準,滿足其一即可。而景域文化滿足其第二條財務要求——市值不少於40億港元;近一個年度的收入不低於5億港元。上輪融資中景域文化估值高達67.2億元人民幣,2016年上半年營收達26.96億元。
對此,洪清華透露:“短暫分別是為了更好重逢。此次申請終止新三板掛牌,是為了更大更遠,為了不久後的另一種形式與資本平臺的相聚。但是目前還不方便說太多,公司的各種條件都很完善,未來的資本運作應該是一切皆有可能!”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就在近期,由豐盛控股(00607.HK)、卓爾集團(02098.HK)、景域集團、大族控股集團共同發起成立的眾邦金控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眾邦金控”)正式成立。據悉,眾邦金控主打“服務於傳統金融、立足於創新金融”的理念,註冊資金20億元,將依照“一體雙核兩翼三極”的戰略格局,即國際、國內兩個總部,政府公共項目、個人幸福產業為產融結合兩大方向,基金、互聯網金融、供應鏈金融為創新金融的三大立腳點,將成立旅遊產業基金和大健康產業基金,打造以產融服務為核心的集團公司。
洪清華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透露,驢媽媽此番進軍金融產業是為了更好地達到產融結合,未來計劃在大旅遊和大健康領域進行投資,聯動發展以形成“大幸福”產業閉環。
2月8日,新三板創新層企業巨網科技(833344.OC)發布了最新的投資者保護方案,公司預計將從新三板摘牌並被上市公司收購。由於新三板企業退市比主板更加頻繁,投資者保護成為市場關註的重點。
今年1月,創新層企業亨達股份(831687.OC)由於申請摘牌時沒有詳細說明投資者保護條款,遭到股轉公司和青島證監局問詢。目前,新三板對企業退市時如何補償中小投資者沒有強制規定,但監管者對於投資者權益安全十分敏感。
業內人士表示,新三板企業股權比較集中,小股東處於弱勢地位。如果企業摘牌時不做好妥善安排,投資者手中股票可能變為廢紙一張,打擊投資者參與市場交易的積極性。
新增自由項保護小股東
巨網科技於2015年9月掛牌新三板,主要從事互聯網廣告的精準投放業務。公司去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2.06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倍,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2300多萬元。公司曾采取做市轉讓,半年報顯示,公司股東共有94戶。
1月26日,巨網科技公告稱,將申請從新三板摘牌,中小板上市公司三維通信(002115.SZ)擬以發行股份或股份加現金的方式收購公司實際控制人鄭劍波、王瑕夫婦手中的股份。兩人一共持有巨網科技57%的股權。
2月8日,巨網科技公布了最新的投資者保護方案。公司控股股東或指定第三方承諾,公司終止掛牌後的三個月內,以10-15億元公司估值為基礎,經協商收購股東手中的公司股票。控股股東承認,若半年內再出售公司股票,價格與本次收購一致。
方案新增了中小股東的選擇權,小股東也可以把股份賣給上市公司,價格和掛牌公司控股股東一樣。如果中小股東還持有異議,在公司的控股股東與上市公司簽署正式的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協議且生效的情況下,可以以上市公司收購掛牌公司的每股價格,要求控股股東現金收購。
根據收購意向協議,鄭劍波夫婦還需要推動其他股東向三維通信出售巨網科技股份。
巨網科技今年1月停牌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收於7.68元,總市值為7.52億元。按照公司上半年業績,10-15億元的估值基礎意味著控股股東可能以20-30倍的市盈率收購中小股東股份,超過上市公司普遍接受的15倍市盈率。
福建華興創投業務五部副總經理林彥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整個方案比較合理,收購價格比市場價格更高,對小股東權益有保障,明確了只要小股東同意停止掛牌就全部收購。”
他表示,“散戶能買到股權參與到上市公司並購里的機會是比較少的,如果小股東不願意讓大股東收購,可以選擇換成上市公司的股權,一起參與到這次並購中。這保障了小股東的選擇權。但是也明確了後續並購失敗的風險要小股東自己承擔,如果沒有並購成功,只有等待下一次機會,由大股東收購或者由新的上市公司收購,或者公司獨立IPO。”
投資者保護迫在眉睫
去年以來,已經有69家新三板掛牌公司退市,僅今年初摘牌的就有13家。由於新三板企業退市比主板更加頻繁,投資者保護成為市場關註的焦點。
今年1月6日,創新層企業、皮鞋制造商亨達股份突然宣布出於戰略調整考慮申請從新三板摘牌,公司實際控制人承認將在能力範圍之內收購異議股東股份。但市場並不買賬,股轉公司和青島證監局先後向公司發送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對於做市商、異議股東的權益保護安排,具體說明回購方案,包括回購價格、回購時間、回購數量、資金安排等。
亨達股份共有10家做市商,股東人數達到152戶。公司做市最高價曾達到7.89元,摘牌公告發布後已經跌倒1.7元。
在監管者追問下,亨達股份表示將在摘牌後尋求行業內並購,實控人承諾,若並購方不能全部受讓公司股份,實控人將優先安排中小股東向並購方轉讓股份。如果公司在摘牌後一年內未完成並購,實控人將以不低於2.64元/股的價格收購異議股東股份。
林彥鋮認為,“作為合規範的三板掛牌公司,在融資和交易時可以享受比未掛牌企業更高的溢價和市盈率,如果通過摘牌,投資者手中股票變成了無法變現的、也無法真實透明了解公司經營情況的股權的話,那對小股東來說傷害是非常大的。”
他表示,只有良好的市場保護,確保小股東同股同權,小股東才敢在三板市場進行交易。
目前,新三板對企業退市時如何補償中小投資者沒有強制規定。不過,去年10月發布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股票終止掛牌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指出,主動終止掛牌的掛牌公司應對異議股東的保護措施作出具體安排,被強制終止掛牌的應探索建立了責任主體賠償機制。由於補償基金有待上位法明確,因此主要鼓勵掛牌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以及主辦券商設立專門的補償基金。
去年7月,銀橙傳媒(830999.OC)並購案就因為沒有談妥投資者補償事宜而流產。去年6月,創業板公司金力泰(300225.SZ)公告稱,將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以9.9億元作價100%收購新三板互聯網營銷公司銀橙傳媒(830999.OC)的七家股東,從而實現對掛牌公司控股。
按照銀橙傳媒停牌前每股17.85元的做市收盤價計算,9.91億元的轉讓價較公司市價折價近四成,同時公司實際控制人也未對中小股東做出任何承諾,因此,收購事件引起市場質疑。在監管者壓力下,金力泰公告終止重大資產重組,交易被迫流產。
北京一家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新三板企業股權比較集中,小股東處於弱勢地位,關註保護中小股東利益迫在眉睫。
她認為,小股東投資新三板是看重創始人企業家個人能力,實際控制人變更沒有給小股東選擇權是不公平的。由於新三板退出渠道不通暢,即使掛牌公司有利潤承諾和價值承諾,小股東也會感到利益沒受到保護。
(本報實習生王天然對本文亦有貢獻)
武昌魚21日晚間公告,公司預計2016年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000萬元至-3,600萬元。而公司2015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虧損35,833,463.06元。
公司表示,如果公司最近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連續為負值,公司股票將在2016年度報告披露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特別處理。公司股票將於4月20日後,簡稱變更為“*ST昌魚”,股票日漲跌幅將變為5%。